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社区卫生管理论文

社区卫生管理论文

发布时间:

社区卫生管理论文

社区护理的理论与模式任何一门独立的专业性学科都应有其独特的知识体系以指导实践的基础,护理学的护理理论或模式在指导护理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社区护理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根据社区护理工作中现存的各种问题,如:政府重视度不够、管理体制不完善、资金匮乏、资源配备不足、社会对护理学的认识还停留在传统观念上、部分居民保健意识不成熟、社区护理人才的缺乏、社区护理管理有“失控”环节等,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加大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监管力度和资金投入、建立多元化医疗服务机构、确定社区护士选拔标准、对社区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努力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抓好社区护理质量管理、制定卫生保健网络与社区护理管理网络等,从而实现社区医院的目标。

【关键词】社区护理 问题 发展对策

社区护理将护理服务对象从病人扩大到健康人群,服务范围由医院走向家庭和社区,工作内容从帮助病人恢复健康扩大到预防保健和提高人群的生活与生命质量等多方面服务。社区护理在我国目前不断发展完善的医疗卫生事业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同时也是社会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1 社区护理目前现存问题

1.1政府重视度不够、管理体制不完善。

1.2资金匮乏,资源配备不足 国家在医疗卫生服务事业中的资金投入力度不够,资金不足导致一些服务站内只具备基础的医疗设备,缺乏先进的医疗仪器。

1.3社会对护理学的认识还停留在传统观念上在大部分人的观念中,护理从属于医疗,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护士职责被认为是以协助医生完成医疗工作为主,未被提升到促进和维护人类身心健康的高度,对于护士的社会价值不能充分认可,尤其对于护士独立自主的护理服务持怀疑态度。因此,患者的从护性低,影响了社区护理工作的开展。

1.4部分居民保健意识不成熟,生活质量不高 社区卫生服务不能得到普及, 社区卫生服务的资源也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1.5社区护理人才的缺乏 开展社区护理工作辛苦、待遇低,甚至工资都难以保证,易挫伤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大多高校护理专业 毕业 生都还未摆脱眼高手低的坏习惯,导致社区护理人员学历普遍不高。另外由于社区护理工作的繁忙, 导致规范化的培训和继续 教育 没能得到很大的重视,缺乏综合型的全科护士。

1.6社区护理管理有“失控”环节 社区护士数量、知识培训不足,社区护理 经验 和解决其健康问题的能力和应变力参差不齐,还有些护理部基本不管社区护士,使得社区护士所提供的技术与服务,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安全因素,社区管理制约机制不完善,缺乏规范性的社区管理。

2 发展社区护理的对策

2.1加大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监管力度和资金投入 完善社区护理的运行体制及管理体制,加大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监管。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及 措施 ,使社区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同时注意改善社区护理人员的工作环境, 提高社区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不断完善社区护士的职业资格准入等方面的制度和法规;配备先进的医疗仪器,并适当提高社区医护工作人员的待遇。 2.2建立多元化医疗服务机构,促进社区护理的发展。

2.3确定社区护士选拔标准 社区护士的选拔标准为:身体健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态度;具备丰富的护理经验;有敏锐的观察力和良好的判断力,不怕吃苦、素质高、亲和力强,均为骨干护士,经培训合格后竞争上岗。护理管理者在社区一线工作人员中选拔,要求责任心强,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能做到团结、激励每位护士。

2.4对社区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 护士培训内容包括护理操作技能、专科护理技术等。同时,护理部应每月召开一次社区服务对象和护士共同参与的座谈会,为二者提供沟通平台,保证了护理服务水平的提高;在护士中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力争建立良好、健康的护患关系;聘请心理学专家进行讲座,丰富护理人员的社会、人文知识。

2.5努力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加大对社区护士的上岗培训,使护士具有独立判定病情的能力和对各种危险征兆的鉴别能力。进一步完善课程内容的设置, 还要开设具有社区护理特色的课程,拓宽知识面是社区护士的必修课。

2.6抓好社区护理质量管理 社区护理中质量管理是个难点,社区护士工作具有明显的独立性和复杂性,需要综合运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并结合自身经验完成护理工作。每月召开例会,传达有关文件精神,反馈护理问题,制定解决方案,交流护理经验,改进工作 方法 ,进一步提高护理服务水平。

2.7制定卫生保健网络与社区护理管理网络,成立社区护理服务中心实现电子呼救网络,让大医院内的诊疗规范等资源与社区共享,二者是紧密联系的“共同体 ”,并实现畅通的“转诊通道”,自成体系、配套并运转协调,或应聘大医院专家在社区坐堂行医,为居民提供低价、就近、方便、快捷的医疗卫生服务,从而实现社区医院的目标。

参 考 文 献

[1] 李春玉,李剑媛.对社区护理教育的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1.

[2] 赵红光.护士压力状况的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 2002,17(9):689-691.

【摘要】 总结 高血压病人的社区护理措施, 包括心理护理、饮食起居护理、运动健身指导、扩大调查范围、定期监测血压、坚持合理用药和健康教育讲座指导等。

【关键词】 高血压 社区护理

高血压具有患病率较高, 并发症严重, 预防和治疗周期长等特点。高血压病人的治疗用药和预防措施很多, 而且是一种长期的治疗和预防过程。所以, 一旦患上高血压病,必须树立长期治疗和长期预防的思想, 有效地控制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专家多年的防治经验看, 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 要长期坚持降压治疗, 把血压控制在正常或基本正常水平, 才能有效地控制和减少并发社区护理工作可深入到病人家庭, 了解病人的病情, 对高血压病的康复及日常护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有效地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经过坚持对高血压进行社区护理, 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所管辖区的270名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家庭管理, 建立慢病管理档案, 根据病情定期随访。其中男158例, 女112例; 年龄30岁-80岁;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高血压病诊断标准。

2 社区护理

2.1心理护理 大量研究资料证实, 高血压病是一种心身疾病, 非药物治疗高血压已引起国内外的普遍重视。大多数高血压病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情绪激动和焦虑或郁闷,有些病人虽然无并发症, 但生活质量明显下降。护理人员应根据病人的年龄、 文化 程度和个体特征, 进行针对性地耐心细致地心理护理, 向病人讲解高血压的特点, 帮助病人正确对待疾病, 保持乐观的情绪及平静的心境。提倡病人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娱乐等文化生活, 积极参加社交活动, 向别人倾诉心中的困惑, 得到同龄人的理解, 促使其减轻精神压力, 保持心理平衡, 提高应激能力, 避免突然的情绪激动, 造成血管收缩, 使血压升高。

2. 2 饮食起居护理 饮食护理是控制高血压的基本方法之一。高血压病人饮食宜低盐、低脂、低糖、少荤多素、少吃高胆固醇食物[1], 如动物内脏、蛋黄、黑水鱼等。多吃蔬菜、水果及杂粮类食物, 新鲜蔬菜每日500g 左右, 水果每天100g左右, 杂粮类如玉米、燕麦、荞麦等。注意补充钾和钙, 如绿叶菜、鲜奶、新鲜水果、豆制品等, 每日钠盐量不超过6g。戒烟限酒。

2.3 运动健身指导 适宜的运动可提高机体抵抗力, 促进血液循环。高血压病人应保持适当的体力活动, 提倡有氧运动。

根据全体差异科学健身, 如步行、 游泳 、慢跑, 一般可在清晨或晚饭30分钟后进行, 以不感觉疲劳为宜。长期坚持康复步行, 有助于血压稳定下降。此外, 太极拳 、气功等放松运动也可减缓紧张情绪, 促进高血压病人的康复。饮食有节, 起居有常, 养成按时起床就餐, 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 2.4 扩大调查范围 有资料显示, 从低年龄组开始预防效果更好, 以往大多筛查范围都在30岁以上的人群, 而忽视了18岁-30岁这一人群, 从高血压一级预防的角度来看,若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加强随访, 去除可能伴随的一些不良因素, 对防治高血压引起的心、脑、肾等并发症, 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 5 定期监测血压 在社区护理工作中, 教会病人及家属在家中测量血压的方法及正常值, 养成自我监测血压的习惯。测量血压时应做到定体位、定部位、定血压计、定时间, 并将监测结果做好记录, 有利于评价治疗效果, 为进一步治疗提供参考。病人若无条件在家测血压, 嘱其定期到附近社区卫生服务站测量血压。还要定期监测血脂、血糖、心电图的变化。

2. 6 坚持合理用药 让病人认识到坚持服药的重要性[2], 能自觉遵医嘱服药, 要详细告知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疗效, 强调规律服药, 不可自行加药或突然停药, 并了解药物的副反应, 当出现副反应时及时 报告 医生, 调整用药,养成每日晨备好当日药, 分别放人小药杯中餐前服用的习惯, 提醒病人在服药期间防止体位性低血压造成的晕倒或跌倒等意外。

2.7 健康教育讲座指导 通过对社区居民进行入户健康调查,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从而查出高血压病人, 并进行登记。举办高血压病知识讲座, 让病人及家属了解高血压的康复保健知识是降低危险因素, 防治高血压发生、发展的有效方法。鼓励病人及家属互相交流经验, 建立高血压病人管理信息系统, 对高血压病人进行病情评估, 实施随访管理。

3 小结

我国的平均患病率为11.8%[3]。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高血压患者, 随着病情的发展, 逐渐出现以损害几个主要脏器为主的并发症, 如冠心病、脑动脉硬化、脑血管意外、肾动脉硬化等一系列疾病, 这些都是高血压病的晚期表现,不但直接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 而且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是护理工作的延续, 摆脱了那种病人一出院, 护理工作就结束的短期护理行为。护理工作者要细心观察, 全面收集病人生理、心理、社会各方面的资料, 全面评估, 制订健康档案,使病人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总之, 加强高血压病病人的社区护理对控制高血压, 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服药的依从性, 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与死亡率, 提高生活质量都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 考 文 献

[1]尤红.高血压病的社区护理.《家庭护士》, 2008, 6.

[3]王静.高血压病的社区护理.《中国医药指南》, 2008, 15.

[2]吴勇霞,王青丽.高血压病人的社区护理干预.《青海医药杂志》,2008, 3.

社区护理学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浅谈社区护理学论文范文

2. 有关社区护理学论文范文

3. 浅谈社区护理论文范文

4. 有关社区护理学毕业论文

5. 护理专业论文完整范文

6. 免费护理论文范文

香樟路社区卫生2010——2014年5年规划 一、 香樟路社区卫生的基本状况香樟路社区人口为25113人,总户数为6415户,包括流动人口。重点年龄段统计0—7岁儿童1153人,60岁以老年人792人。社区人口职业大多为产业工人和退休人员。社区慢性病统计,高血压患者512人,糖尿病158人,慢支炎20人,心脏病28人,肿瘤10人,残疾人10人。社区疾病普遍,社区老年人以高血压、糖尿病、骨关节病等慢性病为主。慢性病居民患者普遍存在预防和治疗的认识不足。居民对慢性病的高危因素是:吸烟、高盐、高脂肪、嗜酒、肥胖、缺少体育锻炼。社区的常住人口老年人达到8%以上,人口老龄化严重,所以社区卫生应尽量向老年人倾斜。社区15岁以上人口的文化结构:初中生70%,高中19.5%,大学10%,文盲0.5%。家庭人均月收入1100元以上,月人均支出约550元。社区居民医疗保障状况:自费75%,城镇医疗保险25%。社区15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散步、舞蹈等体育锻炼的占总居民的30%。二、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构建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为体系为内容,以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及内涵建设项目为重点,以完善服务功能和提高服务能力为核心,使香樟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得到明显提高。 三、原则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强化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责任二是坚持转变职能,完善内涵建设,医学创新运行机制,提高效能,稳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努力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三是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健康促进,努力满足居民日益增长健康需求四坚持政府引导,部门协作,多种所有制成分医疗机构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的原则。 五坚持以区域卫生规划为指导,以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为主体,政府投入与资源调整相结合的原则。 六坚持面向社区人群和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 四、目标 1、提高香樟路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延长寿命、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2、推行全面负责、全日服务、全程照顾“三全”服务方式,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服务,使香樟路社区成为长沙市的健康社区之一3、促进香樟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4、高效、低耗、优质、廉价、便捷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实现"大病进医院,小病在社区”5、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高,观念转变到位 6、充分发挥好“融防预、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及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服务为一体,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的“六位一体”功能,强化社区卫生内涵建设和能力建设7、建立社区居民“绿色生命通道”,惠及贫困居民。8、.继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的宣传力度,增设服务内容,把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使2014香樟路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知晓率、服务利用率和服务满意率分别达到85%、75%和80%以上。 五、主要工作 1、.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内涵建设和高质量的居民健康档案,配备必要的基本设备充实“六位一体”服务功能,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强专业技术、社区适宜技术和管理技能的培训,积极推广中医药服务,开展慢病防治、残疾人康复、健康教育等促进活动,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使社区居民知晓率达到85%以上,享受服务在75%以上,逐步完善2009年居民健康档案内容,使香樟路社区新建健康档案在2014年达到90%以上。 2、.转变观念,更新服务模式,主动开展上门服务、延伸服务、连续服务和临终关怀服务,实施好社区卫生服务的优惠政策,具体落实“五免两降”(免挂号费、免首诊费、免出诊费、免注射费、免健康咨询费,降低住院费和降低住院治疗费),开展爱心服务,推行家庭病房、家庭护理,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经济、优质、廉价的社区卫生服务,社区医生每月下社区不少于15天,慢病管理上门服务每人每年不少于10次。 3、创新运行机制,建立社区卫生服务长效机制,深入社区、深入家庭,这次社区工作计划中要重点关注老年人、妇女、孕产妇、儿童、残疾人,提高慢病管理质量,开展好一年一次的健康体检。做好社区医疗首诊制和双向转诊制,全面落实公卫人员下沉,强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院、疾病控制中心、妇幼保健院的功能定位和职责分工,加强工作衔接和资源共享,积极开展帮扶指导和双向交流,方便群众就近就医,确保医疗安全。儿保建证、建卡率达100%,规划免疫接种率达95%,孕产妇管理率达80%、住院分娩率达95%、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100%,并开展产后访视每孕产妇不少于三次。 4、加强人事管理和人才培养,落实全科医生、全科护士岗位培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严格执行名额培训计划,安排好各培训人员,不折不扣地完成任务。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积极探索可行的工资分配方案,建立社区医生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实行岗位责任、目标管理和量化考核,其考核结果与个人奖惩挂钩,充分调动社区医生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体现效率优先、多劳多得、奖勤罚懒。严格社区卫生人才准入制度,实行公开招聘、合同聘用,建立和完善辞聘制度,做到“办事养人、能进能出”。 5、加强监督和业务指导,推行药品集中采购,统一配送,规范、压缩药品流通环节,降低药品成本,选择与社区常见病、多发病为主的基本医疗药物,使居民享受社区基本的廉价服务,医疗设备严格实行政府采购。 6、继续加强社区卫生的宣传力度和与部门的协作,提高社区居民的知晓率;加强信息报送,实行微机网络化管理,搭建社区信息平台,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联接、信息共享的良好网络化,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确保社区卫生工作的全面落实。7、促成与上级医院建立双向转诊制度,对社区中重症病人,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通过绿色生命通道,不通过门诊挂号和接诊直接护送如病房;恢复期患者及时转入社区康复,定期到中心进行器械训练,并在社区服务人员的指导下,由其家庭成员掌握保健,护理,康复,按摩等一些简单实用的技能,使患者在家中也能开展康复活动。8、推进人性化服务。该中心坚持以居民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对社区居民特别是老年人,妇女和儿童进行了健康状况动态检测和管理,并针对特殊群体的需求提供人性化服务。9、加强社区卫生的规范化管理。加强社区卫生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逐步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机构的基本标准、基本服务规范和管理办法,完善各种规章制度。10、重点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五类机构:全科医生诊所、老年护理院、社区康复中心、家庭照料中心和诊断中心(1)全科医生诊所 在2014年末全科医生诊所的覆盖面达到100%,全科医生诊所实行动态管理,采取末几位淘汰方式,并进行年度考核,鼓励全科医生诊所之间开展竞争,保证全科医生诊所整体质量。 (2)老年护理院 将社区内闲置和资源利用不足的医疗机构改造成老年护理院。根据市场需求,建立老年护理院,收治长期慢性病老年人、绝症晚期病人、残疾人等需要护理服务者,提供治疗、护理、临终关怀、营养指导心理咨询等一系列服务。 (3)社区康复中心 以二级和二级以下医院为依托,配备相应的设备和人员,根据市场需求,力争建立布局合理的3-5家社区康复中心,对因病和因伤导致的功能障碍者提供全方位的治疗和辅助措施。 (4)家庭照料中心 将区内闲置和资源利用不足的医疗机构改造成家庭照料中心。根据市场需求,建立家庭照料中心,承担社区家庭照料和家政照料等服务工作。 (5)建立双向转诊制度。引导在五类机构之间签定《双向转诊协议书》,建立适合各方需要的双向转诊制度。通过双向转诊制度的建立,使社区卫生服务各类机构组成一套功能完整、运行通畅、分工合理的体系11、加强软件方面的建设 (1)人员培训 2014年末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参加全科医学、社区护理、康复医学等相关培训率达到90%以上,实现持证上岗。 (2)健康教育 发挥健康教育所的主体职能,建立健全社区健康教育网络,建网率达到100%。配备专兼职健康教育人员,加大培训力度,培训率达到80%以上。 (3)以高血压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干预 在市、区两级疾病控制部门的配合下,2014年达到: ----社区15岁以上人群每年测血压率达到60%以上; ----社区内80%的高血压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和规律服药; ----居民人均的食盐摄入量控制在10克以下; ----参加体育锻炼的居民达到40%以上。 (4)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发挥妇幼保健所职能,依靠计生委的配合,以生殖健康为中心,在社区内积极开展妇女五期教育、五期保健和儿童保健的系统管理。2015年末达到: ----积极开展孕产妇系统保健和儿童基础保健,以社区为的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98%; ----开展社区儿童营养监测、干预和指导,使〈5岁儿童营养指导覆盖率达到98%; ----推行爱婴行动,母乳喂养达到85%; ----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流动人口孕情管理率达到100%; ----全区育龄妇女五期保健覆盖率达到90%。 12、社区康复 本着资源共享、共筑共建的原则,充分调动和利用好社区内各种资源,以区康复中心为主体,联合残联等有关部门,依托社区建立一批社区康复站,利用简单康复设备和中医手段开展社区康复。 13、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 ----严格审批健康相关产品,加强社区医疗机构、社区执业医师、社区执业护士和医疗技术应用的审批; ----坚决打击社区内的非法游医,取缔无证行医,整顿超范围行医等假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推进卫生系统行风建设向社区延伸,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社区医务工作者良好形象。 六、工作步骤按照逐年实施,分布推进的原则,在抓好日常经常性工作的基础上,分年度做好一下重点工作。1、2010年工作重点(1)启动好社区卫生工作计划。(2)着手完善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社区居民“绿色生命通道”,惠及贫困居民。推行全面负责、全日服务、全程照顾“三全”服务方式。(3)使2011年底香樟路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知晓率、服务利用率和服务满意率分别达到81%、71%和75%以上。(4).转变观念,更新服务模式,主动开展上门服务、延伸服务、连续服务和临终关怀服务,实施好社区卫生服务的优惠政策,具体落实“五免两降”(免挂号费、免首诊费、免出诊费、免注射费、免健康咨询费,降低住院费和降低住院治疗费),开展爱心服务,推行家庭病房、家庭护理,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经济、优质、廉价的社区卫生服务,社区医生每月下社区不少于15天,慢病管理上门服务每人每年不少于10次。(5)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6) 加大力度建立好全科医生诊所2、2011年工作重点(1)创新运行机制,建立社区卫生服务长效机制,深入社区、深入家庭,这次社区工作计划中要重点关注老年人、妇女、孕产妇、儿童、残疾人,提高慢病管理质量,开展好一年一次的健康体检。做好社区医疗首诊制和双向转诊制,全面落实公卫人员下沉,强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院、疾病控制中心、妇幼保健院的功能定位和职责分工,加强工作衔接和资源共享,积极开展帮扶指导和双向交流,方便群众就近就医,确保医疗安全。儿保建证、建卡率达100%,规划免疫接种率达95%,孕产妇管理率达80%、住院分娩率达95%、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100%,并开展产后访视每孕产妇不少于三次。(2)使2011年底香樟路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知晓率、服务利用率和服务满意率分别达到82%、72%和76%以上。(3)重点建设老年人护理院(4)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参加全科医学、社区护理、康复医学等相关培训。3、2012年工作重点(1)加强人事管理和人才培养,落实全科医生、全科护士岗位培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严格执行名额培训计划,安排好各培训人员,不折不扣地完成任务。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积极探索可行的工资分配方案,建立社区医生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实行岗位责任、目标管理和量化考核,其考核结果与个人奖惩挂钩,充分调动社区医生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体现效率优先、多劳多得、奖勤罚懒。严格社区卫生人才准入制度,实行公开招聘、合同聘用,建立和完善辞聘制度,做到“办事养人、能进能出”。(2) 使2012年底香樟路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知晓率、服务利用率和服务满意率分别达到83%、73%和77%以上。(3)重点建设社区康复中心。发挥健康教育所的主体职能,建立健全社区健康教育网络,建网率达到100%。配备专兼职健康教育人员,加大培训力度,培训率达到80%以上。4、2013年工作重点(1)加强监督和业务指导,推行药品集中采购,统一配送,规范、压缩药品流通环节,降低药品成本,选择与社区常见病、多发病为主的基本医疗药物,使居民享受社区基本的廉价服务,医疗设备严格实行政府采购。 (2)继续加强社区卫生的宣传力度和与部门的协作,提高社区居民的知晓率;加强信息报送,实行微机网络化管理,搭建社区信息平台,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联接、信息共享的良好网络化,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确保社区卫生工作的全面落实。(3)使2013年底香樟路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知晓率、服务利用率和服务满意率分别达到84%、74%和78%以上。(4)以高血压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干预 在市、区两级疾病控制部门的配合下,2014年达到: ----社区15岁以上人群每年测血压率达到50%以上; ----社区内75%的高血压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和规律服药; ----居民人均的食盐摄入量控制在11克以下; ----参加体育锻炼的居民达到35%以上。(5)重点建设家庭照料中心5、2014年工作重点(1)促成与上级医院建立双向转诊制度,对社区中重症病人,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通过绿色生命通道,不通过门诊挂号和接诊直接护送如病房;恢复期患者及时转入社区康复,定期到中心进行器械训练,并在社区服务人员的指导下,由其家庭成员掌握保健,护理,康复,按摩等一些简单实用的技能,使患者在家中也能开展康复活动。(2)推进人性化服务。该中心坚持以居民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对社区居民特别是老年人,妇女和儿童进行了健康状况动态检测和管理,并针对特殊群体的需求提供人性化服务。(3)加强社区卫生的规范化管理。加强社区卫生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逐步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机构的基本标准、基本服务规范和管理办法,完善各种规章制度。(4)2014年底香樟路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知晓率、服务利用率和服务满意率分别达到85%、75%和80%以上。(5)以高血压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干预 在市、区两级疾病控制部门的配合下,2014年达到: ----社区15岁以上人群每年测血压率达到60%以上; ----社区内80%的高血压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和规律服药; ----居民人均的食盐摄入量控制在10克以下; ----参加体育锻炼的居民达到40%以上。 (6)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发挥妇幼保健所职能,依靠计生委的配合,以生殖健康为中心,在社区内积极开展妇女五期教育、五期保健和儿童保健的系统管理。2014年末达到: ----积极开展孕产妇系统保健和儿童基础保健,以社区为的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98%; ----开展社区儿童营养监测、干预和指导,使〈5岁儿童营养指导覆盖率达到98%; ----推行爱婴行动,母乳喂养达到85%; ----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流动人口孕情管理率达到100% ----全区育龄妇女五期保健覆盖率达到90% 七、保障 (一)保证社区卫生服务必要的资金投入。社区卫生服务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其中包含众多的低偿、无偿工作,对此类工作应保证必要的经济投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保证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健康发展。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二)加快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进程,理顺各种关系,落实各项政策,为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内外环境。(三).促进政策保障。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区有关“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决定”及其配套文件精神,完善相应政策和省、市、区配套资金,增加公共卫生经费投入,加强机构建设和人才培养,制定可行性操作方案,并将社区卫生服务全部纳入社会医疗保险定点机构,为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和政策保障。

社区卫生管理论文题目

香樟路社区卫生2010——2014年5年规划 一、 香樟路社区卫生的基本状况香樟路社区人口为25113人,总户数为6415户,包括流动人口。重点年龄段统计0—7岁儿童1153人,60岁以老年人792人。社区人口职业大多为产业工人和退休人员。社区慢性病统计,高血压患者512人,糖尿病158人,慢支炎20人,心脏病28人,肿瘤10人,残疾人10人。社区疾病普遍,社区老年人以高血压、糖尿病、骨关节病等慢性病为主。慢性病居民患者普遍存在预防和治疗的认识不足。居民对慢性病的高危因素是:吸烟、高盐、高脂肪、嗜酒、肥胖、缺少体育锻炼。社区的常住人口老年人达到8%以上,人口老龄化严重,所以社区卫生应尽量向老年人倾斜。社区15岁以上人口的文化结构:初中生70%,高中19.5%,大学10%,文盲0.5%。家庭人均月收入1100元以上,月人均支出约550元。社区居民医疗保障状况:自费75%,城镇医疗保险25%。社区15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散步、舞蹈等体育锻炼的占总居民的30%。二、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构建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为体系为内容,以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及内涵建设项目为重点,以完善服务功能和提高服务能力为核心,使香樟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得到明显提高。 三、原则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强化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责任二是坚持转变职能,完善内涵建设,医学创新运行机制,提高效能,稳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努力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三是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健康促进,努力满足居民日益增长健康需求四坚持政府引导,部门协作,多种所有制成分医疗机构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的原则。 五坚持以区域卫生规划为指导,以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为主体,政府投入与资源调整相结合的原则。 六坚持面向社区人群和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 四、目标 1、提高香樟路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延长寿命、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2、推行全面负责、全日服务、全程照顾“三全”服务方式,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服务,使香樟路社区成为长沙市的健康社区之一3、促进香樟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4、高效、低耗、优质、廉价、便捷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实现"大病进医院,小病在社区”5、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高,观念转变到位 6、充分发挥好“融防预、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及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服务为一体,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的“六位一体”功能,强化社区卫生内涵建设和能力建设7、建立社区居民“绿色生命通道”,惠及贫困居民。8、.继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的宣传力度,增设服务内容,把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使2014香樟路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知晓率、服务利用率和服务满意率分别达到85%、75%和80%以上。 五、主要工作 1、.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内涵建设和高质量的居民健康档案,配备必要的基本设备充实“六位一体”服务功能,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强专业技术、社区适宜技术和管理技能的培训,积极推广中医药服务,开展慢病防治、残疾人康复、健康教育等促进活动,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使社区居民知晓率达到85%以上,享受服务在75%以上,逐步完善2009年居民健康档案内容,使香樟路社区新建健康档案在2014年达到90%以上。 2、.转变观念,更新服务模式,主动开展上门服务、延伸服务、连续服务和临终关怀服务,实施好社区卫生服务的优惠政策,具体落实“五免两降”(免挂号费、免首诊费、免出诊费、免注射费、免健康咨询费,降低住院费和降低住院治疗费),开展爱心服务,推行家庭病房、家庭护理,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经济、优质、廉价的社区卫生服务,社区医生每月下社区不少于15天,慢病管理上门服务每人每年不少于10次。 3、创新运行机制,建立社区卫生服务长效机制,深入社区、深入家庭,这次社区工作计划中要重点关注老年人、妇女、孕产妇、儿童、残疾人,提高慢病管理质量,开展好一年一次的健康体检。做好社区医疗首诊制和双向转诊制,全面落实公卫人员下沉,强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院、疾病控制中心、妇幼保健院的功能定位和职责分工,加强工作衔接和资源共享,积极开展帮扶指导和双向交流,方便群众就近就医,确保医疗安全。儿保建证、建卡率达100%,规划免疫接种率达95%,孕产妇管理率达80%、住院分娩率达95%、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100%,并开展产后访视每孕产妇不少于三次。 4、加强人事管理和人才培养,落实全科医生、全科护士岗位培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严格执行名额培训计划,安排好各培训人员,不折不扣地完成任务。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积极探索可行的工资分配方案,建立社区医生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实行岗位责任、目标管理和量化考核,其考核结果与个人奖惩挂钩,充分调动社区医生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体现效率优先、多劳多得、奖勤罚懒。严格社区卫生人才准入制度,实行公开招聘、合同聘用,建立和完善辞聘制度,做到“办事养人、能进能出”。 5、加强监督和业务指导,推行药品集中采购,统一配送,规范、压缩药品流通环节,降低药品成本,选择与社区常见病、多发病为主的基本医疗药物,使居民享受社区基本的廉价服务,医疗设备严格实行政府采购。 6、继续加强社区卫生的宣传力度和与部门的协作,提高社区居民的知晓率;加强信息报送,实行微机网络化管理,搭建社区信息平台,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联接、信息共享的良好网络化,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确保社区卫生工作的全面落实。7、促成与上级医院建立双向转诊制度,对社区中重症病人,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通过绿色生命通道,不通过门诊挂号和接诊直接护送如病房;恢复期患者及时转入社区康复,定期到中心进行器械训练,并在社区服务人员的指导下,由其家庭成员掌握保健,护理,康复,按摩等一些简单实用的技能,使患者在家中也能开展康复活动。8、推进人性化服务。该中心坚持以居民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对社区居民特别是老年人,妇女和儿童进行了健康状况动态检测和管理,并针对特殊群体的需求提供人性化服务。9、加强社区卫生的规范化管理。加强社区卫生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逐步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机构的基本标准、基本服务规范和管理办法,完善各种规章制度。10、重点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五类机构:全科医生诊所、老年护理院、社区康复中心、家庭照料中心和诊断中心(1)全科医生诊所 在2014年末全科医生诊所的覆盖面达到100%,全科医生诊所实行动态管理,采取末几位淘汰方式,并进行年度考核,鼓励全科医生诊所之间开展竞争,保证全科医生诊所整体质量。 (2)老年护理院 将社区内闲置和资源利用不足的医疗机构改造成老年护理院。根据市场需求,建立老年护理院,收治长期慢性病老年人、绝症晚期病人、残疾人等需要护理服务者,提供治疗、护理、临终关怀、营养指导心理咨询等一系列服务。 (3)社区康复中心 以二级和二级以下医院为依托,配备相应的设备和人员,根据市场需求,力争建立布局合理的3-5家社区康复中心,对因病和因伤导致的功能障碍者提供全方位的治疗和辅助措施。 (4)家庭照料中心 将区内闲置和资源利用不足的医疗机构改造成家庭照料中心。根据市场需求,建立家庭照料中心,承担社区家庭照料和家政照料等服务工作。 (5)建立双向转诊制度。引导在五类机构之间签定《双向转诊协议书》,建立适合各方需要的双向转诊制度。通过双向转诊制度的建立,使社区卫生服务各类机构组成一套功能完整、运行通畅、分工合理的体系11、加强软件方面的建设 (1)人员培训 2014年末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参加全科医学、社区护理、康复医学等相关培训率达到90%以上,实现持证上岗。 (2)健康教育 发挥健康教育所的主体职能,建立健全社区健康教育网络,建网率达到100%。配备专兼职健康教育人员,加大培训力度,培训率达到80%以上。 (3)以高血压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干预 在市、区两级疾病控制部门的配合下,2014年达到: ----社区15岁以上人群每年测血压率达到60%以上; ----社区内80%的高血压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和规律服药; ----居民人均的食盐摄入量控制在10克以下; ----参加体育锻炼的居民达到40%以上。 (4)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发挥妇幼保健所职能,依靠计生委的配合,以生殖健康为中心,在社区内积极开展妇女五期教育、五期保健和儿童保健的系统管理。2015年末达到: ----积极开展孕产妇系统保健和儿童基础保健,以社区为的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98%; ----开展社区儿童营养监测、干预和指导,使〈5岁儿童营养指导覆盖率达到98%; ----推行爱婴行动,母乳喂养达到85%; ----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流动人口孕情管理率达到100%; ----全区育龄妇女五期保健覆盖率达到90%。 12、社区康复 本着资源共享、共筑共建的原则,充分调动和利用好社区内各种资源,以区康复中心为主体,联合残联等有关部门,依托社区建立一批社区康复站,利用简单康复设备和中医手段开展社区康复。 13、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 ----严格审批健康相关产品,加强社区医疗机构、社区执业医师、社区执业护士和医疗技术应用的审批; ----坚决打击社区内的非法游医,取缔无证行医,整顿超范围行医等假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推进卫生系统行风建设向社区延伸,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社区医务工作者良好形象。 六、工作步骤按照逐年实施,分布推进的原则,在抓好日常经常性工作的基础上,分年度做好一下重点工作。1、2010年工作重点(1)启动好社区卫生工作计划。(2)着手完善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社区居民“绿色生命通道”,惠及贫困居民。推行全面负责、全日服务、全程照顾“三全”服务方式。(3)使2011年底香樟路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知晓率、服务利用率和服务满意率分别达到81%、71%和75%以上。(4).转变观念,更新服务模式,主动开展上门服务、延伸服务、连续服务和临终关怀服务,实施好社区卫生服务的优惠政策,具体落实“五免两降”(免挂号费、免首诊费、免出诊费、免注射费、免健康咨询费,降低住院费和降低住院治疗费),开展爱心服务,推行家庭病房、家庭护理,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经济、优质、廉价的社区卫生服务,社区医生每月下社区不少于15天,慢病管理上门服务每人每年不少于10次。(5)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6) 加大力度建立好全科医生诊所2、2011年工作重点(1)创新运行机制,建立社区卫生服务长效机制,深入社区、深入家庭,这次社区工作计划中要重点关注老年人、妇女、孕产妇、儿童、残疾人,提高慢病管理质量,开展好一年一次的健康体检。做好社区医疗首诊制和双向转诊制,全面落实公卫人员下沉,强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院、疾病控制中心、妇幼保健院的功能定位和职责分工,加强工作衔接和资源共享,积极开展帮扶指导和双向交流,方便群众就近就医,确保医疗安全。儿保建证、建卡率达100%,规划免疫接种率达95%,孕产妇管理率达80%、住院分娩率达95%、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100%,并开展产后访视每孕产妇不少于三次。(2)使2011年底香樟路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知晓率、服务利用率和服务满意率分别达到82%、72%和76%以上。(3)重点建设老年人护理院(4)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参加全科医学、社区护理、康复医学等相关培训。3、2012年工作重点(1)加强人事管理和人才培养,落实全科医生、全科护士岗位培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严格执行名额培训计划,安排好各培训人员,不折不扣地完成任务。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积极探索可行的工资分配方案,建立社区医生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实行岗位责任、目标管理和量化考核,其考核结果与个人奖惩挂钩,充分调动社区医生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体现效率优先、多劳多得、奖勤罚懒。严格社区卫生人才准入制度,实行公开招聘、合同聘用,建立和完善辞聘制度,做到“办事养人、能进能出”。(2) 使2012年底香樟路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知晓率、服务利用率和服务满意率分别达到83%、73%和77%以上。(3)重点建设社区康复中心。发挥健康教育所的主体职能,建立健全社区健康教育网络,建网率达到100%。配备专兼职健康教育人员,加大培训力度,培训率达到80%以上。4、2013年工作重点(1)加强监督和业务指导,推行药品集中采购,统一配送,规范、压缩药品流通环节,降低药品成本,选择与社区常见病、多发病为主的基本医疗药物,使居民享受社区基本的廉价服务,医疗设备严格实行政府采购。 (2)继续加强社区卫生的宣传力度和与部门的协作,提高社区居民的知晓率;加强信息报送,实行微机网络化管理,搭建社区信息平台,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联接、信息共享的良好网络化,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确保社区卫生工作的全面落实。(3)使2013年底香樟路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知晓率、服务利用率和服务满意率分别达到84%、74%和78%以上。(4)以高血压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干预 在市、区两级疾病控制部门的配合下,2014年达到: ----社区15岁以上人群每年测血压率达到50%以上; ----社区内75%的高血压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和规律服药; ----居民人均的食盐摄入量控制在11克以下; ----参加体育锻炼的居民达到35%以上。(5)重点建设家庭照料中心5、2014年工作重点(1)促成与上级医院建立双向转诊制度,对社区中重症病人,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通过绿色生命通道,不通过门诊挂号和接诊直接护送如病房;恢复期患者及时转入社区康复,定期到中心进行器械训练,并在社区服务人员的指导下,由其家庭成员掌握保健,护理,康复,按摩等一些简单实用的技能,使患者在家中也能开展康复活动。(2)推进人性化服务。该中心坚持以居民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对社区居民特别是老年人,妇女和儿童进行了健康状况动态检测和管理,并针对特殊群体的需求提供人性化服务。(3)加强社区卫生的规范化管理。加强社区卫生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逐步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机构的基本标准、基本服务规范和管理办法,完善各种规章制度。(4)2014年底香樟路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知晓率、服务利用率和服务满意率分别达到85%、75%和80%以上。(5)以高血压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干预 在市、区两级疾病控制部门的配合下,2014年达到: ----社区15岁以上人群每年测血压率达到60%以上; ----社区内80%的高血压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和规律服药; ----居民人均的食盐摄入量控制在10克以下; ----参加体育锻炼的居民达到40%以上。 (6)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发挥妇幼保健所职能,依靠计生委的配合,以生殖健康为中心,在社区内积极开展妇女五期教育、五期保健和儿童保健的系统管理。2014年末达到: ----积极开展孕产妇系统保健和儿童基础保健,以社区为的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98%; ----开展社区儿童营养监测、干预和指导,使〈5岁儿童营养指导覆盖率达到98%; ----推行爱婴行动,母乳喂养达到85%; ----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流动人口孕情管理率达到100% ----全区育龄妇女五期保健覆盖率达到90% 七、保障 (一)保证社区卫生服务必要的资金投入。社区卫生服务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其中包含众多的低偿、无偿工作,对此类工作应保证必要的经济投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保证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健康发展。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二)加快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进程,理顺各种关系,落实各项政策,为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内外环境。(三).促进政策保障。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区有关“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决定”及其配套文件精神,完善相应政策和省、市、区配套资金,增加公共卫生经费投入,加强机构建设和人才培养,制定可行性操作方案,并将社区卫生服务全部纳入社会医疗保险定点机构,为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和政策保障。

社区概论的论文题目有: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新世纪中国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趋势、社区参与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等。根据查询相关信息显示,最新社区论文选题参考。1、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推进农村社区建设。2、新世纪中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趋势。3、社区参与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4、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发展演变与制度创新。5、对北京市城市社区体育现状的研究-兼论社区体育的定义及构成要素。6、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7、社区人群生活质量。8、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理论的若干经济学质疑。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社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中华预防医学会,黑龙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ISSN 1001-9561 CN 23-1318/R医院管理论坛 北京大学 ISSN 1671-9069 CN 11-4830/R中医药管理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会 ISSN 1007-9203 CN 11-3070/R中国卫生 卫生部,中国卫生杂志社 ISSN 1009-1424 CN 11-3708/D中国卫生统计 中国医大,中国卫生信息学会 ISSN 1002-3674 CN 21-1153/R卫生经济研究 华东卫生经济研究协作会 ISSN 1004-7778 CN 33-1056/F

收录在北大核心期刊目录-预防医学,卫生学方面,同属此类专业的相关核心如下:1.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3.中国公共卫生 4.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5.卫生研究 6.营养学报 7.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8.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9.环境与健康杂志 10.中国卫生统计 11.中国学校卫生 12.环境与职业医学 13.现代预防医学 14.中国卫生经济 15.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16.中国职业医学 17.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18.中国妇幼保健 19.中国病毒学杂志 20.毒理学杂志 21.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2.环境卫生学杂志 23.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4.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5.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6.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狂犬疫苗什么时候到大庆呀

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社

非核心 是卫生部主管的国家级刊物

李岳峰同志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卫生部和世界卫生组织等研究项目,是我国卫生信息化领域研究专家和居民健康卡推动者。目前出版专著4部,发表论文50多篇。1、主要主持或参与课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国家传染病专项示范区项目信息化平台原型构建和方案设计研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国家传染病专项示范区项目信息平台关键技术和应用研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高分疾病预防控制遥感信息服务系统先期攻关》;国防科工委:《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基于国产基础软件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与决策支持系统应用示范》;科技部:《慢性病风险因素监测与综合干预示范研究-国人健康水平影响因素及干预策略研究》;世界卫生组织合作项目:《甘肃省区域卫生规划及评价项目》,主编《甘肃省区域卫生规划指南》,该项目获WHO评价A级;世界卫生组织合作项目:《甘肃省食品安全管理模式研究》;世界卫生组织、HMN合作项目:《中国卫生统计信息系统发展战略》;财政部:《医疗保障中的政府职能研究课题》;卫生部:《健康2020-中国卫生体制》;卫生部:《2010年中国卫生人力发展报告》;卫生部:《卫生部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展方案》等。2、主要出版专著和发表论文李岳峰等.《甘肃省区域卫生规划指南》[M],甘肃省卫生厅,2002;杨敬宇,李岳峰.卫生经济学[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高晓霞,李岳峰等.医疗保障制度中的政府职能—以甘肃为例的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04(2) ;杨敬宇,李岳峰.关于卫生服务的性质与产业化[J].卫生经济研究,2005(3):7-8;李岳峰,高新才.效率研究方法及其进展[J].甘肃科技,2005(11):1-5;李岳峰,高新才.保障农民健康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J].卫生职业教育,2007(4):115-118;杨敬宇,李岳峰.卫生服务市场与卫生体制改革[J].生产力研究,2007(5) :71-72;高新才,李岳峰.生产要素流动U型假设下的城郊型县域经济发展[J].中国农村经济,2007(3):13-20;李岳峰,高新才.中国卫生制度演进的新解析[J].中国卫生经济,2007(8):20-23;李岳峰.和谐卫生: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支点[J].卫生经济研究,2007(8):3-7;李岳峰,张君慧.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形成机理及其类型比较[J].开发研究, 2008(1):29-33;李岳峰.论我国农村卫生系统的合理运行[J].中国卫生经济(增刊),2009(9) ;李岳峰,吴明.对我国卫生资源配置的再认识[J].生产力研究, 2009(10):7-9;李岳峰,饶克勤.我国居民自我医疗研究综述[J].中国卫生经济, 2010(12):19-22;李岳峰,吴明.自我医疗的认知框架[J].中国卫生经济, 2011(1):18-21;李岳峰,饶克勤.经济发展、卫生资源配置与居民健康水平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1(2) ;李岳峰,党培,孟群.省级卫生统计信息机构及人力资源配置研究[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1(3):12-15;周光华,李岳峰,孟群.模糊聚类分析在医学图像处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1(4):69-73;李岳峰,胡建平,周光华,孟群.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发展[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2(5):7-10;周光华,李岳峰.数据挖掘技术在卫生统计信息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2(6):82-86;Li Yuefeng,Rao Keqin,Ren Xiaowei. Use of and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self-treatment in China [J],BMC,2012(12):995(SCI);李岳峰,周光华,孟群.我国医改卫生统计与信息化人才培训框架:设计与思考[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3(2):120-124;李岳峰,梁铭会,伍晓玲,舒婷,孟群.HIMSS大会新理念新技术对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启示[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3(3):233-238;李岳峰,孟群.我国居民自我医疗影响因素的模型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13(7):13-20;李岳峰,孟群.我国居民自我医疗的形成机制的经济学解析[J].中国卫生经济,2013(7):5-8;李岳峰,孟群.我国居民自我医疗的理论与实证分析:一种行为经济学方法[J].中国卫生经济,2013(7):9-12;李岳峰.我国卫生体制的发展现状与思考[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3(8):592-596;李岳峰,孟群.随机前沿函数方法在卫生服务效率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统计,2013(6):798-801;周光华,李岳峰.医疗卫生领域大数据应用探讨[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3(4);屈晓辉,李岳峰,孟群.国家卫生信息化云服务平台的构建初探[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3(4)286-291;张雅洁,辛英,郝惠英,胡婷,李岳峰.2013中国卫生信息技术交流大会投稿论文情况分析[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3(5):466-469;屈晓辉,孟群,胡建平,李岳峰,.从生态系统角度看移动医疗 [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3(6):479-484;李岳峰,张淑华.绩效式管理促进卫生包容性发展的探讨[J].卫生经济研究,2014(1):14-17;Jianbo Lei, Pengcheng Guan, Kaihua Gao, Xueqing Lu, Yunan Chen, Yuefeng Li, Qun Meng, Jiajie Zhang, Dean F. Sittig, Kai Zheng: Characteristics of health IT outage and suggested risk management strategies: An analysis of historical incident reports in Chin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al Informatics,2014, 83(2): 122-130(SCI);李岳峰,辛英,周光华,傅媛媛,胡婷,孟群.卫生信息化技术人员知识结构调查研究[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4(3):233-238;李岳峰.我国卫生制度创新的动力机制和环境[J].卫生经济研究,2014(9):3-5;张雅洁,辛英,李岳峰,郝惠英,孟群.2014中国卫生信息技术交流征文分析[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4(6);周光华,李岳峰,孟群.医学图像处理技术与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4(6):44-47;李岳峰,王存库,胡建平,孟群.居民健康卡社会经济价值与实现的思考[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5(1):93-96;李岳峰.卫生信息产品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5(2):146-152.Xiaowei Ren, Yuefeng Li, Xiaoning Liu, Xiping Shen, Wenlong Gao, Juansheng Li。Computational Identification of Antigenicity-Associated Sites in the Hemagglutinin Protein of A/H1N1 Seasonal Influenza Virus[J].PLOS ONE,2015(5):1-15(SCI);李岳峰.卫生大数据的分析框架与技术.科学通报,2015,60(25):2396-2403(SCI);李岳峰,张淑华.我国卫生体制改革:基于时间和空间维度的分析[J].卫生经济研究,2015(9):10-14;李岳峰.健康卡:为老百姓打开健康信息之门[J].中国信息界,2015(4).

不是。卫生管理方面的核心期刊主要有:1.中国公共卫生、 2.卫生研究、3.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4.中国卫生经济、5.中国卫生事业管理、6. 现代预防医学、 7. 中国妇幼保健等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杂志社官网

本刊是四川省卫生厅主办的综合性卫生事业管理期刊。办刊宗旨为:努力宣传党和国家关于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卫生事业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报道各地卫生改革的新经验,推动我国卫生管理工作的发展。本刊内容广博精深、通俗易懂,融学术性、指导性、和实用性于一体,是卫生管理者的良师益友。 主管单位: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单位:中国卫生事业管理杂志社 主编: ISSN:1004-4663 CN:51-1201/R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下汪家拐街19号 邮政编码:610041 发表其它同级别同类型期刊,可用于中高级职称评定,给你推荐一个网站 :奔驰发表网,邮箱:,我已拿到刊物,并顺利晋级,谢谢他们!!!

核心期刊 第五编 医药、卫生R 综合性医药卫生R1 预防医学、卫生学R2 中国医学R3 基础医学R4/8 临床医学/特种医学R9 药学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1、中华医学杂志2、第四军医大学学报3、第三军医大学学报4、第二军医大学学报5、第一军医大学学报(改名为:南方医科大学学报)6、解放军医学杂志7、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8、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9、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10、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1、中国现代医学杂志12、复旦学报.医学版13、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14、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15、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16、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17、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18、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广东医学20、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1、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2、上海医学23、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4、江苏医药25、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6、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7、实用医学杂志28、山东医药29、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30、重庆医学31、重庆医科大学学报32、天津医药33、安徽医科大学学报34、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35、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36、首都医科大学学报37、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预防医学、卫生学类核心期刊1、中国公共卫生2、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3、中华流行病学杂志4、卫生研究5、营养学报6、中华预防医学杂志7、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8、中华医院管理杂志9、环境与健康杂志10、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1、中国卫生统计12、中国工业医学杂志13、中国职业医学14、环境与职业医学15、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6、中国卫生经济17、毒理学杂志18、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19、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现代预防医学21、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2、中国妇幼保健23、中国学校卫生24、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5、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6、生殖与避孕中国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草药2、中国中药杂志3、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4、中国针灸5、中成药6、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7、中药材8、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9、中药药理与临床10、中华中医药杂志11、针刺研究12、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3、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4、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5、辽宁中医杂志16、时珍国医国药17、中医杂志18、新中医19、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中国天然药物基础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中华微生物和免疫学杂志3、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4、解剖学报5、中国免疫学杂志6、免疫学杂志7、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8、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9、生理学报10、解剖学杂志11、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2、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13、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改名为: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14、生理科学进展15、中华病理学杂志16、神经解剖学杂志17、现代免疫学18、病毒学报19、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1、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改名为:国际免疫学杂志)22、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3、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4、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改名为: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5、基础医学与临床临床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中国医学影像技术3、中国临床康复(改名为: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4、中华检验医学杂志5、中国超声医学杂志6、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7、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8、中华护理杂志9、临床检验杂志10、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11、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2、中国急救医学13、检验医学14、中华急诊医学杂志15、中国全科医学16、中国实用护理杂志17、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18、中国输血杂志19、中国实验诊断学20、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1、护士进修杂志内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中华内科杂志3、中华心血管病杂志4、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5、中华血液学杂志6、中华肝脏病杂志7、中华消化杂志8、中国地方病学杂志9、中华肾脏病杂志10、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1、中华糖尿病杂志(改名为:中国糖尿病杂志)12、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3、中华传染病杂志14、中华风湿病学杂志15、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6、中国动脉硬化杂志17、中国循环杂志18、高血压杂志(改名为:中华高血压杂志)19、中国老年病杂志20、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1、中国内镜杂志22、肠外与肠内营养23、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4、中华消化内镜杂志外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外科杂志2、中华骨科杂志3、中华泌尿外科杂志4、中华创伤杂志5、中国实用外科杂志6、中华实验外科杂志7、中华显微外科杂志8、中华神经外科杂志9、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10、中华烧伤杂志11、中华麻醉学杂志12、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3、中华普通外科杂志14、中华手外科杂志15、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6、中华整形外科杂志17、中国脊柱脊髓杂志18、中国器官移植杂志19、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1、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2、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3、临床麻醉学杂志24、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5、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6、中华男科学杂志妇产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妇产科杂志2、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3、实用妇产科杂志4、现代妇产科进展儿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儿科杂志2、中国实用儿科杂志3、临床儿科杂志4、实用儿科临床杂志5、中华小儿外科杂志6、中国当代儿科杂志肿瘤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肿瘤杂志2、癌症3、中国肿瘤临床4、肿瘤5、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6、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7、肿瘤防治研究8、中国癌症杂志9、实用肿瘤杂志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神经科杂志2、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3、中华精神科杂志4、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5、中国行为医学科学6、临床神经病学杂志7、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8、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改名为:国际脑血管病杂志)9、中华神经医学杂志皮肤病学与性病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皮肤病杂志2、临床皮肤科杂志3、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耳鼻咽喉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改名为: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3、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4、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眼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眼科杂志2、中华眼底病杂志3、中国实用眼科杂志4、眼科研究5、眼科新进展口腔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华西口腔医学杂志3、实用口腔医学杂志4、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5、口腔医学研究特种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放射学杂志2、临床放射学杂志3、实用放射学杂志4、中华核医学杂志5、中国运动医学杂志6、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7、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8、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9、放射学实践10、介入放射学杂志药学类核心期刊1、药学学报2、中国药学杂志3、中国药理学通报4、药物分析杂志5、中国新药杂志6、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7、中国医院药学杂志8、中国医药工业杂志9、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0、中国抗生素杂志11、沈阳药科大学学报12、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13、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4、中国药房15、中国生化药物杂志16、中国现代应用药学17、华西药学杂志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 (每4年更新一次,最新一次是2015年8月出版第七版)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分为核心库以C为标记和扩展库以E为表记)

  • 索引序列
  • 社区卫生管理论文
  • 社区卫生管理论文题目
  •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社
  • 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社
  •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杂志社官网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