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沂蒙干部学院学报

沂蒙干部学院学报

发布时间:

沂蒙干部学院学报

好。1、工作环境好,沂蒙干部学院有独立办公室,有空调等基本设施,每天都有专门人员打扫卫生,同事之间融洽和睦,领导和睦。2、福利待遇好,沂蒙干部学院员工工资在4000至5000元,有饭补800至1000元,每个法定节假日都有独特的小礼品。沂蒙,主要指的是以蒙山和沂水为地质坐标的地理区域。

内蒙古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审计准则注册会计师审计教材,这2个够权威了

大学学校历史渊源 内蒙古财经大学也就是内蒙古财经学院,始建于1960年,后几经更名。1979年恢复本科教育,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重建。2000年与原内蒙古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内蒙古财经学院,2005年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原内蒙古财税职业学院和原内蒙古工商学校并入内蒙古财经学院,同年,以良好的成绩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9年正式获批成为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MBA)培养单位。 学院坐落在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占地2026.9亩,校舍总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拥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自治区重点学科。现设有会计学院、金融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财政税务学院、商务学院、旅游学院、统计与数学学院、计算机信息管理学院、经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职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MBA学院等13个二级学院,法学系、公共管理系、外语系、中文系等4个直属系,体育教学部1个直属教学部,7个科研教辅机构。在校学生总数为 22000人。 岁月不居,天道酬勤。五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学院已发展成为以经济学、管理学学科为主,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六大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 专业设置 学院现设有企业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政治经济学、财政学、税收学、会计学、统计学九个硕士专业;财政学、税务、金融学(蒙)、投资学等51个本科专业(含11个蒙语授课专业)和计算机应用技术、酒店管理等16个高职高专专业。有会计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电子商务等5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建成了会计学、财政学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财政学、会计学、统计学、政治经济学、企业管理等5个自治区重点学科,金融学、旅游管理2个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和会计学、金融学、统计学、经济学等14个自治区品牌专业,财政学等25门自治区精品课程。 师资队伍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学院现有教职工1422人。其中,专任教师814人,在校博士教师160人,具有硕士学位的专任教师396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到65.4%,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399人,占专任教师49%。有自治区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0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9人,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16人,自治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111”工程人选4人,有出国留学教师100余名。2009年,有26名教师考取了博士研究生,有1名教师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2名教师获得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名教师获得自治区青年科技奖。 教学改革 学院将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建设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全面推进课程建设,进一步强化了实践教学步骤。通过多年建设,形成了由课程实践教学链、实验课教学链、实习实训教学链、第二课堂链和毕业论文(设计)环节所构成的 “四链一环节”实践教学体系,为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到目前为止,建立了167个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学院同时加强了包括教学决策指挥系统、控制系统、质量评估系统、信息反馈系统、状态调整系统和质量检测系统等在内的教学监控体系的构建和实施,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2009年,为适应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学院全面实施了旨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953231”工程,强化了教学质量监控,加强了专业课程建设。2009年,新增软件工程、农村区域发展、社会工作3个本科专业,法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人力资源管理3个专业被评为自治区级品牌专业,数据库系统概论、中国近现代经济史、国际金融学、中国旅游地理、工程造价管理5门课程被评为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科学研究 学院现设有内蒙古经济与资源开发研究所等7个专业科研机构,出版《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经管版和综合版)和《内蒙古财院报》(蒙汉两种文字),其中《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经管版)被评为全国高校百强社科学报。多年来,学院紧紧围绕国家和自治区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开展了大量的科研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尤其近年来,扎实提高科研层次和质量,科研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学校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340项。仅2009年就获得各级各类项目100余项,其中国家级社科规划项目2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项、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自治区级社科规划项目10项、教育厅项目18项、内蒙古社科联项目2项、自治区发改委“十二五”项目7项、横向项目20余项。出版专著21部、教材57部,发表论文891篇,其中发表在核心期刊上291篇。是内蒙古党委组织部干部培训基地之一,有内蒙古产业发展研究基地和内蒙古社情民意调查研究中心等多家研究机构。此外,2009年,我院中小企业发展研究基地被自治区确定为普通高等院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教学设施 学院建有经济管理实验实训中心、网络中心和各个专业的实验室或模拟训练教学设施,教学仪器设备值5514万元,教学用计算机2356台。其中,自治区最大的文科实验中心----经济管理实验实训中心成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计算机信息管理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会计实验室、CAI实验室、计算机中心、硬件实验室被评为自治区“双基”合格实验室。目前实验室面积达到4279M2,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座位数达到6377个,学院图书馆现有馆藏图书128万册,电子图书 29万种(册),引进了CNKI系列数据库、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等11个数据库;建成了1个馆藏中文图书书目数据库,2个电子阅览室,“汇文文献信息服务系统”全面运行,初步实现了图书信息管理服务现代化。学院已经建成了覆盖全院的校园网,实现了教学及管理的信息化。 党的建设 学校党委以改革创新精神扎实推进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推进教育改革、搞好教书育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师生思想,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学校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创新,取得了新的成就,校园文明建设与和谐校园建设呈现良好势头。学院先后获得内蒙古百姓最佳口碑单位、内蒙古人民满意品牌单位、内蒙古人民满意的“金牌形象使者”等荣誉称号,有12个基层党组织被自治区高校工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09年,在全区“心系六十年,情满大草原”公益活动评选中,我校被评为“公益之星单位”,这是自治区本科院校中唯一获此殊荣的高等院校。 素质教育 学院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与大学思想、文化教育并举,努力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在突出抓好课堂教学和专业实践的同时,注重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致力于学生多方面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大力营造浓厚自由的学术氛围,有计划地组织素质教育讲座。学生社团众多,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大学生发展个性和提升综合素质提供了宽阔的舞台。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逐年增多,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大赛、“CCTV”英语演讲大赛、数学建模大赛等活动中多次获奖。2000年以来,有2400多人次获得省、部级表彰奖励,有864人被评为自治区优秀毕业生,有774人次被评为自治区三好学生,有717人次被评为自治区优秀学生干部。我院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的数量不断增加。连续多年,学院获得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优秀组织单位称号。 招生就业 2010年学院面向全国21个省区招生。近年来,招生工作屡创历史新高,2009年,普通文科本科高出自治区控制线20分,普通理科本科高出自治区控制线15分。多年来,学院应届本科毕业生年底就业率一直在80%以上,位居自治区高校前列,学院的毕业生遍及全国各地,他们以良好的政治素质、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创新能力博得了用人单位的好评,许多人已经成为单位的领导者、管理者和业务骨干。 追求卓越,意气激扬。内蒙古财经学院全体师生正同心协力,志在一流,满怀信心地向着高水平财经大学的目标奋进!

普通二批本科院校

内蒙古财经大学是公办一本财经类高校,学校是一所以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为主并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理学、法学、文学、工学协调发展的多科性财经大学。

学校在2000年学院与内蒙古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合并成立新的内蒙古财经学院并在2005年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于2006年内蒙古财税职业学院、内蒙古工商行政管理学校并入学院中并在2012年经教育部批准后更名为内蒙古财经大学。

学校现聘有专任教师990余人,其团队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530余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0人、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团队5个、自治区教学名师13人、自治区优秀教学团队13个。

学科专业设置涵盖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并重点发展经济学、管理学等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以促进理学、法学、文学、工学等各学科协调发展及与经济学、管理学学科的相互交融与支撑。

内蒙古财经大学王牌专业:

国家级特色专业:会计学、财政学、金融学

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会计学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建设专业:财政学、会计学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应用统计学、市场营销、会计学、旅游管理

内蒙古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财政学、工商管理、经济学、法学内蒙古自治区品牌专业:会计学、财政学、金融学、经济学、统计学、市场营销、工商管理、旅游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法学、人力资源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管理、审计学、劳动与社会保障、资产评估、工程造价(专科)、酒店管理(专科)

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是由中共中央组织部主管、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主办的综合人文社科类期刊(双月刊)。2007年9月创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大16开,136页,每期定价12元,全年6期72元。

天地人——关于生命起源的中国观点芃澜关于生命如何起源的?我们生活的世界是怎样形成的?空间和时间如何产生?这些问题的追问,决定了人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当然也决定了人们对待世界的方式。这其中包括如何对待我们自身。本文希望能够陈述中国自古以来的观点。这些观点产生了中医药学的实践,直到今天仍然为人们解决疾病与健康,探索生命的未知奥秘提供着思想和方式。一、天公元前300年,一位诗人在楚国大地,仰望苍天,忍不住发问:遂古之初,谁传道之?(在文明的起点,是谁留下了关于天地起源的传说?)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天地未成形时候的情状,又是如何去证明的呢?)冥昭瞢暗,谁能极之?(那段晦暗蒙昧的真相,谁又能够推究得出?)类似屈原这样关于天地宇宙由来的发问,自古以来就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似乎只有穷极了这个奥秘,人们才能更为安然地回答关于自身的问题。在对于这些奥秘的探究中,我们的祖先形成了自己非常独特的认识。在公元前500多年前的老子曾经在自己的著作《道德经》中,明确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此后不断有思想家丰富着它。接下来就让我们开启一段神奇的旅行,去试着看看这些思想呈现的世界是怎样的图景。我们生活的世界由时空构成。空间,称为“宇”,而时间称为“宙”。是的,我们所习惯说的宇宙,就是我们存在着的这个时空。公元前400多年的墨子曾经这样描绘:他将我们所处的一块地方,称为“所”。这是一个基本的空间单位。而更大的空间就是这一个又一个“所”的延伸,他叫“弥异所”。于是四方,加上中间我们所站立的所,构成了“宇”。而时间是一个时间点开始的,墨子称为“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此时此刻。向之前延伸一段,叫做“久”。延伸一整天,就是“旦暮”。再继续延伸,一直到亘古以前,就有了“古今”。时间与空间总是结合在一起的,称为“宙合”。宇宙包罗我们所认识的一切。即包括当下,也包括过往。还不断在向前延伸。立于此时此刻,向前望看不到头,向未来望,也绵绵无尽。老子说:“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老子的问题是,在之前是否存在着一个起点。那时时间还没有产生,空间也没有形成。那么在那个起点之前是什么?假如将我们所居的时空,这些确然可以被观察和看到的世界称为一个“有”的世界,那么在它之前的世界,便是“无”。是什么时候从“无”变化出了“有”?这样问或许也不对,因为那一刻没有时间,那一刻时间刚刚诞生,时间也是所谓的“有”。我们的“有”的世界脱胎于一个母体。而那个母体中,先有了“无”,然后有有了“有”。是谁分娩了时空。那伟大的母亲是谁?通过理性的思索我们可以察觉它的存在。老子说那是道。这是他为这个伟大的母亲所起的一个名字。道起先产生了无,然后有一个起点,那一刻,时空开始塑造。这个起点就是“无极”。让我们来到那个起点看一下。有一瞬间,一个混然的物产生了。那是一团富有生命之力的不知该称为什么的物。老子叫它“朴”。这是一个比喻,如同一个器物产生前的模具。质朴,而无形。它有多大呢?极细极微。看不到也摸不着。总之,它存在着了。然后“朴”开始膨胀。第一个时空出现了。时空中,存在着一种具有生命力的物质,我们叫它“精”。精一共有五种,它们分别是木、火、土、金、水。是的,就是我们常常说的五行。它们是五种流动的精气。这些不同属性的精气遍布在浩瀚的宇宙中,它们流动,旋转,并相互融合着。在散开的朴中,到处都存在着。它们勃勃而动,有着无穷的力量。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我们仰望苍穹时,所看到的点点繁星,都是精的聚合和分化。(二)地让我们把目光投向这团意义非凡的“精”。起先它是一团。构成精不断变化,并开始分化,其中有一种清的具有上升力量的气,和一种浊的具有下降力量的气。它们开始分开。浊气逐渐凝结变化而成为有形的地,清气逐渐上升而成为天。生命力在于,它们始终相互之间吸引着,相互之间转化着。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描绘的是,天地分开的那段过程。人们想象着清气和浊气的分开中间的力量,来自于一个伟大的巨人,他叫盘古。他在浑然一体犹如一个蛋的精中孕育出来,那段时间有一万八千年。当他苏醒的那一刻,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天和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天每天升高一丈,盘古也随着越长越高。这样不知过多少年,天和地逐渐成形了,盘古也累得倒了下去。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这个神话生动地描绘了天地初分的那一刻。从混沌一片,到朗朗乾坤。气,是我们要认识的一个重要的概念。简单来说,它是构成我们的大千世界的基本单元和基本形态。它化自“精”。它始终在变动不居中,生化着的,这种生化的力量,我们称为“神”。“神”中又分出两种力量,一种是向外向上不断运动的力量,我们称为“阳”。一种向内向下的力量,我们称为“阴”。不断向上向外的膨胀着的气,我们称为“阳气”。不断向下向内聚合着的气,我们称为“阴气”。阴气与阳气不断的化合,聚生形成了我们大千世界的万事万物。所谓生,就是阴阳二气的聚合。所谓死,就是阴阳二气的分离。生生死死,生生化化,而气不灭,这就是“太极”。三、人人也同样是阴阳二气的聚合。是天气与地气共同的孕育的最为特殊的生命。宋代的邵雍运用易卦和五行,推演了这一过程,他指出天开、地开、人开三个阶段,这与今天的科学家推测的时间基本上是一致的。在古代的神话中,人们想象是有一位造人的天神,名叫女娲。天地开辟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鸟兽虫鱼了,可是单单没有人类。这世间,无论怎样说,总不免显得有些荒凉寂寞。在最初,有一位伟大的女神,叫做女娲。据说,她一天当中能够变化七十二次。有一天,她用一团黄泥,掺和了水,按照自己的模样,制造出了一个新的生命,她唤他做“人”。她不断动手做做着人,后来干脆用藤条挥洒泥浆,于是天地间有了众多的人。为了让人绵延繁育,她把那些小人儿分为男女,让男人和女人配合起来,叫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这样,一个又一个小人儿在她的周围跳跃欢呼,使她说不出的高兴和安慰。女娲造人的传说其实说的就是天地二气孕育人的过程,能够一天七十二变的女娲就是天气,而黄泥是地,七十二变就是二十四节气物候的变化,代表着四季寒暑,女娲的一天,其实就是人类的一年。人是天地正气所化生的,他的身体与天地阴阳二气的运行规律是一致的。他的五脏,合五行,六腑,合六气,气血在其间运行就如同天地之间水的运行,一切都按照自然的规律而来。用来标记人体气血运行规律的图像,就是中医中的经络。而人的健康也与自然的规律,息息相关。若是违背了自然的规律,那么人体就要生病了。假若天气发生了不合节律的灾变,人体也同样会产生感应,而发生疾病。保持健康和恢复健康的力量,就在于依靠自然的阴阳运行的规律,去帮助人体从无序走向有序,从紊乱恢复规律,这就是中医的原理。回看前文:道经不上贤|德经郭店楚简本《老子》与《老子》的塑经史平台声明 《满江红》值得一看吗?674人表态1个观点值得不值得关注第七讲:天地人:中国人的统一场理论秋日[宋] 程颢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程颢是北宋时期的理学家,其提出“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所谓“存天理,灭人欲”,原本与今天的极简主义低碳生活相类似,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不过后代效仿者以此上纲上线,以此把欲望视为一切罪恶的根源,则过矣。过犹不及,这就是中国人的中庸之道。这首诗无疑是程颢的得意之作,诗人一觉醒来,太阳已经高升,他不觉得自己蹉跎时光,而是悠闲地体照万物,不慌不忙,从容淡定。睡眠充足,可以走一走看一看,也可以发会儿呆,沉思一下宇宙万物。想到天地之外无形的东西,想到世间的风云变幻,静观其变,悠闲自得,不悲不喜,无求无欲,在诗人看来这就是“豪雄”。豪雄不是武能安邦,文能定国的那些能臣猛将,而是顺天乐命的“人”!一、宇宙“三才”:天地人这就是冯友兰先生提出的“天地境界”:“一个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在冯友兰看来,天地境界的人不仅能尽人伦人职,而且能尽天伦天职,即能事天、乐天。言归正传。《易经》中把天地人视为“三才”。在六十四卦中的任何一卦,都包含这三个基本要素。从下数,第一爻第二爻,被称为地才,第五爻第六爻被成为天才,人居其中,第三爻第四爻反映人的活动特征。我们以“既济卦”为例。既济卦是六十四卦中的地六十三卦,字面意思为已经过河,代表事情已经成功,功德圆满,但易经讲究盛极而衰,会发生新的变故或者遭遇新的风险,因此要振作精神,迎接新的挑战。《说卦传》云:“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日柔与刚;立人之道,日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三才中,最下两爻成为“地道”,柔刚代表你的基础运,或者反映你的现实条件以及立身处世的作为,古语说“柔弱乃立身之本,刚强乃惹祸之胎”,反映的就是地道精神:柔顺;最上两爻代表“天道”,阴阳代表着变化不定的外部条件,存在着许多不确定的未知因素。人处在中间,表示人一方面要脚踏实地,立足现实条件,发扬地道精神,顺应现实,俗话说:“有多少汤泡多少馍”,只有充分利用现实条件,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另一方面,人还要随时把握外部风向,注意“天道”变化,或者进取,或者守成,与时俱进(退)。否则“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乾.文言),则会酿成大错。古人云,不知易不可为相,不无道理。董仲舒《立元神》中说:“天地人,万物之本也。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天生之以孝悌,地养之以衣食,人成之以礼乐,三者相为手足,合以成礼,不可一无也。”天地人,作为世界的三个要素,共存共生,不可缺一。二、天地人与统一场“三生万物”,世界万物总是处在矛盾统一体中。学者朱万祥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由三个基本因素构成,是根据事物的基本结构提出的。这种现象普遍存在,如地球的基本结构是地壳、地握、地核;细胞的基本结梅是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原子的基本结构是中子、质子、电子;光有“红、绿、兰”三元色;化学有“酸、盐、碱”三大类;空间基本结构是“长、宽、高”三要素;时间有“过去、现在、未来”;数有正数、零、负数三基数,诸如此类。大量事实表明,宇宙间的事物由三个基本因素构成,这个结论是可以成立的。(1)人们发现自然界的微观粒子之间仅存在四种相互作用力,即万有引力、电磁力、弱相互作用力、强相互作用力。这是世界上有名的统一场理论,爱因斯坦是最早研究统一场理论的人。统一场理论研究这四种力之间的联系,试图寻找能够说明和解释这四种相互作用力的统一模型。那么,人类社会是否也具有统一场呢?这种思想推及人类时候,天地人就是人类社会的三个基本因素,“天地万物,皆为一体”这就是易经中的基本思想,也可以视为这是中国人的统一场理论。一如李白所言:“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在这天地之间,人与万物包容共生,和谐共赢,才是真正的“豪雄”。变动不居的世界,在真正的儒家学者看来,从来都是一个 “生生不已”的世界,即 《大易》所谓 “天地之大德日生”、“生生之谓易”,不仅自身就是一个有机生命的活体,而且充满了 “生物”、 “成物”的创造性活力。即使是人的创造性活力,本质上也植于天地,不能从天地剥离出来,退堕为无生气的存有。人是天地创造性地流行发用过程之中必有的结果,人的创造性目的本质上即是宇宙目的。 一方面人在究极根源处本来就与天地一体,人的创造精神即是天地精神落实于自我生命中而有所展开的表现 ;一方面天地“生物”、“成物”固然不能不转化为现象界千殊万别的生命形态,但无一不是相互依 赖和可以彼此感通的存有。因而如同人的位格即禀有天地精神,必有其存在的意义与尊严一样,作为天地大化一体流行发用必然产生的现象,无论任何生命形式——包括低级的生命形式和高级的生命形式——亦都不能不有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当然也就同具发育生长的宗教性生命尊严。(2)正是这种观念,形成了中国独有的“天人合一”思想。这种思想把“天”、“地”、“人”融为一体的“生命一体观”,按照冯友兰先生的思想这就是对世界的认识和“觉解”,自觉地把人等同天地的一员,视为宇宙的一员。和合文化是中国传统的主流思想,也是中国人的大道。《礼记·乐记》说:“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人类的和谐根本意义是与天地的和谐相处,没有和谐就没有万物化生,就没有人类的未来。就个体而言,人只有将身心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平心静气,乐天知命,才能感受到“道通天地”的奇妙。三、从天下大同到人类命运共同体天地人,就是中国人的统一场,也是中国人心中的大道。作为天地之子,人还是万物灵的灵长。《礼记 ·礼运》:“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者也。”人是天地之德的体现者,要自觉感应天地,去理解“天之职”和“人之职”,惟有如此,才能“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系辞传)作为顶天立地的“人”,追求大道,就是要道法自然,实现与自然万物的统一,实现人间大同。《道德经》有云:“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处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人要实现与万物的统一,除了要突破与天地万物的对立和差别,还要保持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实现与天地万物的和谐共处,就是长久以来人类的难题和焦点。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键要素,就是人类要减少自己的贪欲。正如圣雄甘地所言,“大自然可以满足人类的需求,但不能满足人类的贪欲!”具有包容性、开放性的以儒、道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强调“天人合一”“有容乃大”,不断扩展、 巩固中华共同体的认同,体现出包容并举、兼收并蓄的特点。中华哲人提出“赞天地之化育”“仁者以天地 万物为一体”,展现出“天人一体”的宇宙情怀;中华 传统天下观是整体性、关联性的,把关怀投向全人类。在梳理、总结传统哲学中“天下为公”与世界“大 同”“以和为贵”与“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等思想的基础上,费孝通先生提出现代社会共同体中的构建之道: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3)学者王凤显认为,人与天地(自然界和社会)共生共存,这三者共同遵循着客观的自然规律不停顿地运动发展着。这种自然规律是不依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铁的规律。人有生老病死,不管其个人的社会地位如何,都服从着这同一自然规律。人的主观努力不可缺少,但毕竟仍是客观的自然规律发挥作用的条件之一。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就其本质而言,也仍然是物质的和客观的一种自然规律。因此,个人的欲望越少,或者说个人的意念越是接近和符合客观的自然规律,那么,也就在更大的程度上越是能够达到天人合一。(4)学者谢玉堂认为,人们常将太极、阴阳、五行作为道家的表征。我觉得道家思想的精髓在于“道”的认识和阐述;在于它“虚”、“静”的本体论。“道”左右着事物的发展变化。对“道”的认识就是对社会基本规律的认识,只有认识了“道”,才能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我们也须要从历史观点具体分析,从人类的发展史而言,现代科学文明,正是积累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智慧,我们研究《周易》绝不能把《周易》视为“绝对真理”的科学,甚至盲目自大,认为现代科学,我们都“古已有之”,但也不能把《周易》说成“伪科学”,因为他们正是站在他们当时历史现实的基础上,达到了当时人类所能攀登地高度,从而为我们留下许多珍贵的史料,这也是值得我们骄傲的,我们今天的文明,也正是从他们创建的基石上一步步走过来,如果我们来取虚无主义态度,把前人的业绩说成“伪科学”,未免数典忘祖。(3)注:(1)朱万祥:事物的基本结构“一分为三”.J.广西社会科学, 1987年第3期:101(2)张新民.先秦儒家的生态哲学观——以 “天人合一”及 “天、地、人三才”观为致思论域贵.J.州文史丛刊,2015年 第3期:38—39(3)李后强黄进.从统一场理论到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7年1期:116(4王凤显.天地产沌—读《老子》谈天人合一随笔之三.J.社科纵横,1999年第6期:41(5)谢玉堂。《周易》哲理与现代权力决策层次的最佳组合.J.周易研究,1993.02:34小贴士:金钱卦:用硬币占卦的方法和技巧(方法出自南怀瑾《易经杂说》):取三枚硬币,规定一面(正面)为阳,一面(亦或者)为阴。然后将三枚硬币向上抛,等他们落下观察。(1)物以稀为贵。如果三枚硬币中两枚朝阳一枚朝阴,就记录一个阴爻(——);反之,如果两枚朝阴一枚朝阳,就记录一个阳爻(—),如果三枚都朝阳,可以记为阳爻“—”在其旁加注“9”字,代表这是一个动爻,可能“阳转阴”;反之,如果三枚都是阴面,可以记录为一个阴爻(——)在其旁注上一个“6”字,这同样是动爻,同样可以“阴转阳”。(2)如此类推,进行六次,由下向上记录,就会成为六十四卦中的一个,根据对应卦来判断吉凶祸福。如果有一个动爻,就看这一具体对应的卦辞。如果两个就看上面的卦辞。如果三个动爻或者没有就看本卦的卦辞。如果四个以上,就看变卦的卦辞,以最下一个没有变动的爻为主。

(约200余篇)1.发展新的社会阶层优秀分子入党工作探讨,《人民日报内参》2002年8月16日,供厅局以上干部参阅的《思想理论动态参阅》摘编2000字。2.民主集中制执行的不好的原因究竟在哪里,《理论前沿》2002年12月1日。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共产党》D2第2期全文转载。CSSCI3.发展新阶层优秀分子入党亟需破解的几个问题,《思想理论内参》2002年8月20日,①中央党校李君如校长作批示②报中央政治局、书记处。4.关于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党的群众基础的思考,《党建研究》2002年2月5日。5.毛泽东邓小平民主集中制思想的时代特点与现实启示,《探索》2002年4月15日,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毛泽东思想》全文转载。CSSCI6.完善地方党委工作机制,《理论视野》2008年第5 期,CSSCI7.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领导作用的调查与思考,《求实》2008 年第7期。 CSSCI8. 推进中共党务公开,《广西社会科学》2008年第7期, CSSCI9. 英国工党自身建设探微 ,《山东社会科学》2008 年第3期, CSSCI10. 立足民意加强新农村建设,《理论前沿》2008年第16期, CSSCI11.当代英国工党政治改革与创新的主要做法及其启示,《探索》2008年第第5期,CSSCI、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共产党》D2全文转载。12. 当代英国工党执政方式对英国政党政治的影响与启示,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08第四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世界社会主义运动》D3全文转载。

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农业类核心期刊南京农业大学学报、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湖南农业大学学报、华南农业大学学报、河北农业大学学报、作物学报、中国水稻科学、麦类作物学报、中国油料作物学报、农业工程学报、灌溉排水学报、农业机械学报,等等。

一、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创刊于1956年9月,是经中共江苏省委文化教育部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南京农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

据2018年11月《南京农业大学学报》官网显示,《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第九届编辑委员会(2018年—2023年)共有顾问2人、编委52人。

二、浙江大学学报

浙江大学学报由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A辑:应用物理与工程、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B辑:生物医学和生物技术、信息与电子工程前沿(英文)、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组成。

三、麦类作物学报

《麦类作物学报》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中国作物学会联合主办的麦类作物学术专刊。

据2018年12月《麦类作物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麦类作物学报》第五届编辑委员会拥有学术顾问12人,委员57人。

四、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全国唯一的一种有关油料作物专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79。

五、农业工程学报

《农业工程学报》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主办的全国性学术期刊。

1985年,《农业工程学报》创刊;2000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2005年,改为月刊;2012年,改为半月刊。

据2018年4月《农业工程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农业工程学报》第七届编辑委员会有委员120人、海外委员18人、顾问委员15人、编辑5人。

按照武汉大学中国学术期刊评价方法公分为五个等级,即为A+, A, B+, B,C。农学方面的包括以下269种。其中1-55为A+和A类的排名。1 土壤学报A +2 作物学报A +3 中国农业科学A +4 中国水稻科学A +5 水土保持学报A +6 农业工程学报A +7 土壤A +8 园艺学报A +9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A +10 植物病理学报A +11 果树学报A +12 玉米科学A +13 茶叶科学A +14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A15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科版) A16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A17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A18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A19 麦类作物学报A20 中国生物防治A21 植物保护学报A22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A23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A24 华北农学报A25 土壤通报A26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27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A28 农业现代化研究A29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A30 大豆科学A31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A32 棉花学报A33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A34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A35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A36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37 新疆农业科学A38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A39 核农学报A40 江苏农业学报A41 分子植物育种A42 农业机械学报A43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A44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A45 农药学学报A46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47 农药A48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A49 植物保护A50 杂交水稻A51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A52 江苏农业科学A53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A54 西南农业学报A55 中国土壤与肥料A属于B+类的有:(81 种) :水土保持通报、浙江农业学报、上海农业学报、新疆农业大学学报、福建农业学报、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甘肃农业大学学报、水土保持研究、中国水土保持科学、中国农学通报、中国农业气象、花生学报、灌溉排水学报、中国蔬菜、昆虫天敌、节水灌溉、浙江农业科学、中国烟草科学、中国烟草学报、山地农业生物学报、中国农业科技导报、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亚热带农业研究、北京农学院学报、烟草科技、广西农业生物科学、内蒙古农业科技、热带作物学报、西北农业学报、中国稻米、世界农业、东北农业大学学报、湖北农业科学、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种子、杂草科学、现代农药、作物杂志、福建农业科技、农业科技管理、中国南方果树、中国农史、中国果树、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科版)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学报、作物研究、广东农业科学、高等农业教育、中国棉花、农业科学研究、莱阳农学院学报、中国马铃薯、农药科学与管理、河南农业科学、黑龙江农业科学、江西农业学报、亚热带植物科学、山西农业科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山东农业科学、湖南农业科学、食用菌、耕作与栽培、贵州农业科学、安徽农业科学、中国水土保持、植物检疫、天津农学院学报、农业质量标准、宁夏农林科技、陕西农业科学、粮食储藏、北方园艺、茶叶、大豆通报、河北农业科学、吉林农业科学、福建茶叶、天津农业科学、热带农业科学、中国农业教育。属于B类的有:(81 种) :辽宁农业科学、中国糖料、农业网络信息、长江蔬菜、古今农业、中国茶叶、中外葡萄与葡萄酒、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世界农药、杂粮作物、延边大学农学学报、大麦与谷类科学、农机化研究、广西农业科学、台湾农业探索、中国种业、农业环境与发展、中国农机化、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中国植保导刊、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加工·学刊、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排灌机械、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西南园艺、青海农林科技、热带农业科技、福建果树、中国果菜、云南农业科技、辣椒杂志、农业考古、落叶果树、中国茶叶加工、现代化农业、茶叶科学技术、福建热作科技、北方果树、水土保持应用技术、中国瓜菜、甘肃农业科技、农业与技术、热带农业工程、甘肃农业、天津农林科技、河北农业科技、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中国农技推广、农业装备技术、广西农学报、新疆农业科技、广西蔗糖、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种子科技、茶业通报、福建稻麦科技、广西热带农业、江西植保、山西果树、广西植保、江西棉花、农业科技通讯、四川农业科技、新疆农机化、中国农村小康科技、河北果树、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广西园艺、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茶叶通讯、现代农业、西北园艺、福建农机、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邯郸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中氮肥、安徽农学通报、上海蔬菜、北方水稻、上海农业科技。属于C类的有:(52 种) :肥料(当代生态农业) 、湖北植保、现代农业科技、新疆农垦科技、烟台果树、云南农业、中国果业信息、北京农业(学术版)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植物医生、蚕桑茶叶通讯、福建农业、吉林蔬菜、粮油仓储科技通讯、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山东农机化、世界热带农业信息、新农业、农村牧区机械化、吉林农业、农机质量与监督、浙江柑橘、当代生态农业、四川农机、农业机械化与电气化、中国棉花加工、广东茶业、青海农技推广、亚热带水土保持、湖南农机、山西农业、农业机械、现代园艺、现代农业装备、中国农业综合开发、中国热带农业、贵州农机化、湖北农机化、国外农学. 油料作物、甘肃农村科技、茶叶信息、科学种养、南方园林花卉、闽北农业科技、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农学版) 、安徽农机、土壤学进展、山东农业、热带作物科技、热带亚热带土壤科学、热带作物机械化、农业开发与装备。

经济理论类核心期刊序号 期刊名称 主办单位 通讯地址 1 经济学动态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 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100836)2 经济评论 武汉大学经济学院 武汉大学经济学院(430072) 3 中国经济史研究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 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100836) 4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100732)5 当代经济研究 中国《资本论》研究会 长春市人民大街长春税务学院(130021)6 当代财经 江西财经学院 江西财经学院(330013) 7 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 福建社会科学院 福州市小柳村(350001) 8 经济学家 西南财经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610074)9 南开经济研究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天津市八里台南开大学(300071)10 财贸研究 安徽财贸学院 安徽省蚌埠市宏业路243号(233041) 11 经济科学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北京大学法学楼(100871) 12 学术研究 广东社会科学联合会 广州市黄华路四号之二(510074) 13 中南财经大学学报 中南财经大学 武汉市武珞路114号(430064) 14 经济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100836) 15 探索 中共四川省委第二党校,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庆行政学院 重庆市渝州路160号(400041) 16 当代经济科学 陕西省财经学院 西安市纬二街(710061) 世界经济类核心期刊序号 期刊名称 主办单位 通讯地址 1 世界经济 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中国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100732) 2 世界经济与政治 中国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100732) 3 世界经济研究 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 上海市淮海中路622弄7号497室(200020) 4 西亚非洲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非洲研究所 北京鼓楼西大街158号(100720) 5 拉丁美洲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 北京1104信箱(100007) 6 东北亚论坛 吉林大学 长春市解放大路123号(130023) 7 经济学动态 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北京市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100836) 8 现代国际关系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 北京市海淀区万寿寺甲2号(100081) 9 东欧中亚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欧中亚研究所 北京市张自忠路3号东院(100007) 10 当代亚太 中国亚洲太平洋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 北京市张自忠路3号(100007) 11 现代日本经济 吉林大学,中华全国日本经济学会 长春市解放大路123号(130023) 12 亚太经济 福建社会科学院亚太经济研究所 福州市柳河路18号(350001) 13 国际经济合作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国际经济合作研究所 北京市安定门外东后巷28号(100710) 14 国际贸易 中国外贸部国际贸易研究所,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北京市安定门外东后巷28号(100710) 15 国际贸易问题 中国外贸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对外经济贸易大学(100029) 16 欧洲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1493室(100732) 17 世界经济文汇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上海市复旦大学经济学院(200433) 18 国外社会科学情况(改名为: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江苏亚欧区域经济研究所 南京市虎踞北路12号(210013) 19 国际经济评论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15层(100732) 20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中央编译局马列主义研究室 北京西城区西斜街36号(100032) 中国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类核心期刊序号 期刊名称 主办单位 通讯地址 1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商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100732) 2 经济改革与发展(改名为:宏观经济研究)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 北京市月坛北街25号(100834) 3 管理世界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北京北三环中路6号12层(100011) 4 特区经济 《特区经济》编辑部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沙咀西路椰数花园一栋二单元401室(518048) 5 经济学动态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 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100836) 6 经济体制改革 四川省社科院 成都市青羊宫四川省社科院(610072) 7 经济问题探索 云南省经济学会,云南省经济研究所 昆明市东风东路156号(650041) 8 经济学家 西南财经大学 成都市外西光华村55号西南财经大学(610074) 9 经济问题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太原市并州南路282号(030006) 10 经济纵横 吉林省经济学团体联合会 长春市文化胡同2号(130061) 11 经济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100836) 12 上海经济研究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上海市淮海中路622弄505室(200020) 13 特区理论与实践 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中共深圳市委党校 广东省深圳市爱国路市委党校综合楼11层(518003) 14 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 福建社会科学院 福州市小柳村(350001) 15 江苏经济探讨 江苏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 南京市虎踞北路12号(210013) 16 湖南经济 湖南省人民政府,湖南省体改委 长沙市五一中路韭菜园新富城富安大楼四层一号(410011) 17 当代财经 江西财经学院 南昌市庐山中大道江西财经学院(330013) 18 经济管理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100836) 19 中南财经大学学报 中南财经大学 武汉市武珞路114号(430064) 20 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京经济学院 北京市朝外红庙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内(100026) 21 南方经济 广东经济学会 广州市黄华路4号之二(510050) 22 浙江经济 浙江省计划经济委员会 杭州市省府路九莲村19号(310007) 23 中国劳动科学 劳动人事部劳动科学研究所,中国劳动学会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西街17号(100029) 24 港澳经济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港澳研究中心 广州市东山新河浦路6号之一(510080) 25 宏观经济管理 国家计划委员会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国家计委(100824) 26 经济评论 武汉大学经济学院 武汉市武汉大学经济学院(430072) 27 经济改革 陕西省社科院,陕西省经济体改委 西安市陵园路南路7号(710061) 28 改革与理论 河南省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 郑州市政三街1号(450003) 29 改革与战略 广西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广西经济社会技术发展研究所 南宁市新竹路5号(530022) 30 中国工业经济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100836) 31 中国房地产 天津市房地产管理局 天津市和平区南海路和安里6号(300050) 32 物资流通研究 辽宁省物资集团,了声物资流通协会 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54号(110001) 33 城市改革与发展 成都市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 成都银丝街24号(610017) 34 北方经济 内蒙古自治区计划委员会 呼和浩特市新华大街58号(010020) 35 财经科学 西南财经大学 成都市外西光华村55号西南财经大学(610074) 36 财经研究 上海财经大学 上海市国定路777号(200433) 37 中国物资流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贸易部,中国物资流通协会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街25号(100834) 38 中国经济问题 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 福建省厦门市厦门大学内(361005) 39 经济经纬:河南财经学院学报 河南财经学院 郑州市文化路80号(450002) 会计类核心期刊序号 期刊名称 主办单位 通讯地址 1 会计研究 中国会计学会 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财政部(100820) 2 上海会计 上海市会计学会 上海市山西路(宜山路口)2230号1415室(200233) 3 财会研究 甘肃省财政学会 兰州市东岗西路616号(730000) 4 中国审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 北京市海淀区白石桥路甲4号(100086) 5 财务与会计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100036) 6 中国农业会计 农业部财务司,中国农业会计学会 北京农展馆南里11号(100026) 7 广西会计 广西会计学会 南宁市桃源路广西财政大厦(530021) 8 财会通讯 江西财经学院 武汉市武昌紫阳东路21号(430070) 9 四川会计 四川省会计学会,四川省财务成本研究会 成都市南新街37号(610016) 10 当代财经 江西财经学院 南昌市庐山中大道江西财经学院(330013) 11 财会月刊 武汉市财政局 武汉市汉口万松园路19号大院内(430022) 12 审计与经济研究 南京审计学院 南京市北圩路77号南京审计学院(210029) 13 财贸研究:安徽财贸学院学报 安徽财贸学院 安徽省蚌埠市宏业路243号(233041) 14 审计理论与实践 辽宁省审计学会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崇山路38-1号辽宁省审计学会(110032) 15 财经理论与实践 湖南财经学院 长沙市西河石佳冲湖南财经学院(410079) 16 山西财经学院学报(改名为: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山西财经学院 太原市南内环街339号(030012) 17 审计研究 中国审计学会,中国内部审计学会 北京市白石桥路甲4号(100086) 农业经济类核心期刊序号 期刊名称 主办单位 通讯地址 1 中国农村经济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100732) 2 农业经济问题 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经济研究会 北京市西郊白石桥路30号(100081) 3 农业现代化研究 中国科学院农业研究委员会,长沙农业现代化所 长沙市马坡岭(410125) 4 农业经济 辽宁省农业经济学会 沈阳市东陵马官桥(110161) 5 中国农垦经济 中国农垦经济研究会,中国农垦经济研究与技术开发中心 北京市西四砖塔胡同56号(100810) 6 农场经济管理 黑龙江农场管理学会,黑龙江省农垦经济研究会 哈尔滨市香坊区公滨路441号(150036) 7 经济问题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太原市并州南路282号(030006) 8 林业经济 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北京市安外胜古南星17楼(100029) 9 农村经济 四川省农村经济学会 成都市青羊宫社科院(610072) 10 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 福建社会科学院 福州市小柳村(350001) 11 农村经济导刊 浙江农村工作办公室 杭州市武林路戒坛寺巷25号宏昌宾馆写字楼一楼(310006) 12 江苏农村经济 江苏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江苏省农业经济学会 南京市北京西路70号7栋(210013) 13 中国农村观察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100732) 14 江西农业经济 江西省农业厅,江西省农业经济协会 南昌市北京西路江西省农业厅大楼506室(330046) 15 世界农业 中国农业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桥(100026) 16 南方农村 广东省农村经济学会,广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 广州市五山白石岗(510640) 17 乡镇经济研究(改名为:乡镇经济) 中国经济学团体联合会农村经济培训中心,合肥农村经济管理学院 合肥市西郊蜀山南(230031) 18 生态经济 中国生态经济学会,云南省生态经济学会 昆明市五华山省政府18工程办公室(650021) 19 农村发展论丛 中共江西省委农村工作委员会,江西省人民政府农村工作办公室 南昌市中共江西省委大院综合大楼二楼(330006) 20 农业技术经济 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研究所 北京市白石桥路30号(100081) 21 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 农业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 北京农展馆南里11号(100026) 22 中国农业会计 农业部财务司,中国农业会计学会 北京农展馆南里11号(100026) 23 渔业经济研究 黑龙江省渔业经济学会,黑龙江省渔业经济研究所 哈尔滨市道里通江街178号(150018) 24 中国土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北京市西城区安德路6号(100011) 工业经济类核心期刊序号 期刊名称 主办单位 通讯地址 1 中国工业经济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北京市阜成门外月坛北小街2号(100836) 2 经济管理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北京市阜成门外月坛北小街2号(100836) 3 煤炭经济研究 中国煤炭经济研究会,煤炭科学院总院经济研究所 北京和平里煤炭科学研究院院总院经济所(100013) 4 中外管理 中国管理科学院研究中心 北京市玉渊潭公园望海楼宾馆《中外管理》发行部(100038) 5 福建论坛.社会版 福建社会科学院 福州市小柳村(350001) 6 经济体制改革 四川声社会科学院 成都市青羊宫四川省社会科学院(610072) 7 企业经济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江西省投资公司 南昌市洪都北大道255号(330006) 8 管理世界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北京北三环中路6号12层(100011) 9 经济问题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太原市并州南路282号(030006) 10 经济工作通讯(改名为:中国经贸导刊)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街甲3号(100037) 11 现代企业导刊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北京市复兴门外大街A2号中化大厦601室(100045) 12 经济纵横 吉林省经济学团体委员会 长春市文化胡同2号(130061) 13 浙江经济 浙江省计划经济委员会 杭州市省府路九莲村19号(310007) 14 上海企业 中国企业管理协会,上海企业管理协会 上海市延安中路988号(200040) 15 建筑经济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经济学术委员会 北京市西外车公庄大街19号(100044) 16 经济学动态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北京市阜成门外月坛北小街2号(100836) 17 经济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北京市阜成门外月坛北小街2号(100836) 18 经济问题探索 云南省经济学会,云南省经济研究所 昆明市东风东路156号(650041) 19 企业活力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郑州市文化路50号(450002) 20 外国经济与管理 上海财经大学财政经济研究所 上海市国定路777号(200433) 21 改革 重庆社会科学院 重庆市江北区桥北村270号(400020) 22 经济论坛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 石家庄市裕华西路423号(050051) 23 企业管理 中国企业管理协会,中国企业家协会 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100044) 24 管理现代化 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 北京海淀区民族学院南路5号(100081) 25 上海经济研究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上海市淮海中路622弄7号505室(200020) 26 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京经济学院 北京市朝外红庙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内(100026) 27 企业家 湖北省经济贸易委员会 武汉市武昌民主路250号(430061) 28 工业技术经济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 长春市人民大街732号(130021) 29 经济师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太原并州南路282号(030006) 30 集团经济研究 中国集团公司促进会,苏州企业集团研究会 江苏省苏州市胥江路45号(215002) 31 经营与管理 天津市企业管理学会 天津市南开区水上公园路16号(300191) 32 国有资产管理 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科学研究所 北京市三里河2区11号楼乙楼二层(100045) 33 经济改革与发展(改名为:宏观经济研究)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 北京市月坛北街25号(100832) 34 财经科学 西南财经大学 成都市外西光华村西南财经大学(610074) 35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市海淀区中国人民大学校内(100872) 36 邮电企业管理 人民邮电报社 北京市朝阳区安宛路11号邮电新闻大厦(100029) 贸易经济类核心期刊序号 期刊名称 主办单位 通讯地址 1 国际贸易问题 中国外贸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对外贸易大学(100023) 2 商业经济研究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 北京复兴门内大街45号国家内贸局东楼(100801) 3 商业经济与管理 杭州商学院 杭州市教工路29号(310035) 4 价格理论与实践 国家计划委员会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小街2号院3号楼(100837) 5 国际经贸探索 广州对外贸易学院 广州市白云区大朗广东外语外贸大学(510450) 6 国际贸易 中国外贸部国际贸易研究所,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北京市安定门外东后巷28号(100710) 7 中国物价 国家计划委员会市场与价格研究所 北京市月坛北小街2号(100837) 8 财贸经济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 北京市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100836) 9 北京商学院学报 北京商学院 北京阜成路33号(100037) 10 价格月刊 江西省物价局 江西省南昌市二七北路317号(330006) 11 对外经贸实务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协会 武汉市武昌卓刀泉路198号(430079) 12 商业研究 黑龙江商学院 哈尔滨道里区通达街138号(150076) 13 财贸研究:安徽财贸学院学报 安徽财贸学院 安徽省蚌埠市宏业路243号(233041) 14 财金贸易 山西省经贸委 太原市迎泽大街229号山西省贸易大楼7层西端(030001) 15 世界经济 世界经济学会,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100732) 16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对外贸易大学 北京朝阳区惠新东街(100029) 17 商场现代化 国家国内贸易局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二区11号楼(100045) 18 江苏商论 江苏省贸易厅,江苏省商业经济学会 南京市中山北路101号(210009) 19 商业经济文荟 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 广州市东山菜园东19号(510080) 20 国际经济合作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国际经济合作研究所 北京市安定门外东后巷28号(100710) 21 国际商务研究: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学报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上海古北路620号(200335) 财政、国家财政类核心期刊序号 期刊名称 主办单位 通讯地址 1 财政研究 中国财经学会 北京市复兴门外三里河财政部科研所(100820) 2 税务与经济 国家税务总局,长春税务学院 长春市人民大街102号(130021) 3 财经问题研究 东北财经大学 辽宁省大连市黑石礁东北财经大学(116023) 4 财会研究 甘肃省财政学会 兰州市东岗西路616号(730000) 5 财贸经济 中国社科院财贸经济研究所 北京市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100836) 6 财金贸易 山西省经贸委等 太原市迎泽大街229号山西省贸易大楼7层西端(030001) 7 湖北财政研究 湖北省财政厅调研室,湖北省财政学会 武汉市武昌洪山路省财政厅(430071) 8 当代财经 江西财经学院 南昌广庐山中大道江西财经学院(330013) 9 四川财政 四川省财政厅,四川省财政学会 成都市南新街37号四川省财政厅内(610016) 10 财经研究 上海财经大学 上海市国定路777号(200433) 11 税务研究 中国税务学会 北京市玄武区枣林前街68号(100053) 12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中央财经大学 北京市西直门外学院路39号(100081) 13 财经科学 西南财经大学 成都市外西光华村西南财经大学(610074) 14 上海财税 上海市财政局 上海市九江路60号(200002) 15 税收与企业 山西省税务局,山西省地方税务局 太原市水西门大街64号(030002) 16 财经理论与实践 湖南财经学院 长沙市西河石佳冲湖南财经学院(410079) 17 财经论从 浙江财经学院 杭州市文一路西端浙江财经学院新址(310012) 18 外国经济与管理 上海财经大学财政经济研究所 上海市国定路777号(200433) 19 涉外税务 中国税务学会国际税收研究会,深圳市税务学会 广东省深圳市松园路11号(518008) 20 中国财政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北京市万寿路乙27号北京187信箱(100036) 21 中国税务 国家税务总局 北京市宣武区枣林学街68号(100053) 货币/金融、银行/保险类核心期刊 序号 期刊名称 主办单位 通讯地址 1 金融理论与实践 河南省金融学会,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 郑州市丰产路21号河南省人民银行(450002) 2 银行与企业 中国金融学会,中国人民银行武汉支行 武汉市武昌中南路69号(430071) 3 金融研究 中国金融学会 北京海淀区阜成路18号华融大厦金融研究所(100037) 4 金融管理科学(改名为: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河南省金融管理干部学院 郑州市郑花路29号(450008) 5 国际金融 中国银行总行 北京市西交民巷17号(100818) 6 金融与经济 江西省金融学会,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 江西省南昌市铁街25号11楼(330008) 7 国际金融研究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中国国际金融学会 北京市区郊民巷17号(100031) 8 中国投资管理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 北京市复兴路丙12号建行总行转(100810) 9 财贸经济 中国社科院财贸经济研究所 北京市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100836) 10 农村金融研究 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村金融学会 北京市复兴路甲23号中国农业银行(100036) 11 财经理论与实践 湖南财经学院 长沙市西河石佳冲湖南财经学院新址(310012) 12 财金贸易 山西省经贸委等 太原市迎泽大街229号山西省贸易大楼7层西端(030001) 13 广东金融 广东金融学会 广州市沿江西路137号南楼4楼(510120) 14 中国金融 中国人民银行 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外小红庙南街3号(100055) 15 上海金融 上海市金融学会 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路18号银都大厦802,809(200120) 16 投资研究 中国投资学会,中国建设银行行政研究所 北京市金融大街25号中国建设银行行政研究室(100032) 17 保险研究 中国保险学会 北京市西郊民巷22巷(100031) 18 上海保险 上海市保险学会 上海市九江路60号(200002) 19 证券市场导报 深圳证券交易所 深圳市深南东路5045号深圳证券交易所14楼(518010)

一、《农业工程学报》

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由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主办的国家一级学术期刊。

本刊编委会决定,2000年农业工程学报第6期拟将以英文正文和中文摘要形式集中向国内外隆重介绍中国农业工程科技和教育的发展情况和近阶段的最新研究成果。

二、《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双月刊)

曾用刊名:(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农业管理科学)1985年创刊,刊发三农研究的最新成果,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时刊发各高校、科研机构的前沿理论成果。

本刊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

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防灾科技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三、《茶业通报》(季刊)

创刊于1957年,由安徽省茶业学会主办。

交流国内外茶叶科学技术,介绍茶叶商业知识,发表茶树病虫害防治、制茶、茶叶机械、茶叶审评检验、茶叶贸易出口、经营管理、名茶等方面科学研究成果、典型经验及动态。

主要栏目:综合、生态、生化、栽培、植保、制茶与检验、经贸。

四、《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本刊是新疆农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

主要刊登农业生物技术、作物遗传育种及栽培、植物保护、土壤农化、农业生态、资源与环境科学及基础学科等方面的具有创新性、适用性的学术论文、研究简报、以及反映最新科研成果的快报等,涵盖了农林牧各学科。

五、《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全国唯一的一种有关油料作物专业学术期刊。

主要刊登油菜、大豆、花生、芝麻、向日葵、胡麻及其它特种油料作物有关品种资源、遗传育种、栽培生理、土肥植保、综合加工利用以及品质测试技术等方面的首创性研究论文、综述专论等。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补做老师布置的作业要按时完成,否则会影响学分。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广西团校、中国广西国际青年交流学院)是一所以培养青少年工作干部、各类青年专业人才以及开展国际青年交流与合作为宗旨的干部院校,属区直事业单位。学院位于南宁市中心,创建于-九五o年,办学历史悠久,拥有一支朝气蓬勃、高素质的教学、行政管理队伍。建校以来,学院共培训青年干部30000多名,大中专毕业生近4000名。2002年经中央批准,共青团中央在我院成立"中国广西国际青年交流学院”, 开始有计划地培训东盟各国青年干部,积极推进与世界各国青年及青年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学院还建立了“广 西希望高中”,中国-东盟青少年培养基地,中央团校广西培训基地,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培训站和考点,全国英语等级考试培训站和考点;设置有青少年研究中心,拥有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省级优秀学术刊物《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学院与东盟及欧美国家的50多所大学建立有协作关系。

教育 学沉浮于中国近一个世纪多的历史,一路走来,也曾经迎来一批杰出的教育学家如蔡元培、陶行知、晏阳初、陈鹤琴、徐特立、杨秀峰等,他们倡导发动的教育实践改革运动,引领了时代的教育思潮。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教育学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教育学的论文 范文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研究

[摘要]将教育学理论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结果,也是符合当前时代和学生身心特点的必然趋势,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校应该积极重视教育学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取得新的发展。本文主要对教育学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对其影响和具体策略进行了讨论,以期能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关键词]教育学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应用 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与教育学之间其实是相通的,因而将教育学理论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对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具有重要价值,因而高校应该充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与教育学之间的关系,用教育学理论来指导思想政治教育,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不断革新,不断进步。

一、教育学理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重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从教育学中发展出来的,教育学是对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进行研究,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对人的思想观念进行研究,虽然两者从研究对象上看存在着不同,但在本质上是相通的,而且教育学理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价值,不仅体现在理论发展上,而且也体现在教育实践当中,具体来说教育学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上。

(一)、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离不开教育学理论。教育学主要是对教育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认识,这些认识构成了教育学理论,也可以说教育学理论属于认识理论的一种,而这种理论也是在近代逐渐发展起来的,是教育习俗发展的必然结果。由于原有的教育习俗认识在教育生活 经验 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没有进行更深层次的思想和认识,这就会使得教育习俗认识之间产生矛盾和歧义,并且随着教育实践活动的不断发展丰富,这些传统的教育习俗认识也不能够解释很多教育活动中的问题,这就促使科学教育学体系和理论诞生,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认识论的部分主要就来自于生活习俗和教育理论当中。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多是来自于日常家庭和学校教育生活当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也往往通过借助于日常的习俗认识来进行,而这些日常教育习俗就是教育学理论诞生的基础部分。并且随着现代教育学理论的发展,学校和家庭也逐渐受到现代教育学理论的影响,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也会采取一些教育学理论上的方法,这些都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一部分。在高校中,学生的自身素质与基础教育阶段有了很大提升,因而日常教育习俗已经不能满足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校更应该借助于现代教育学理论来支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现代教育学理论为基础来构建思想政教育理论框架。

(二)、教育学理论能够帮助解决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教育学理论是在实践基础上得到的解决教育方面问题的方法和规律,因而对于解释和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也同样如此,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出现问题的科学解释,教育学能够清楚明确教育问题,这是教育学理论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属于教育问题之一,因而教育学理论也同样能够对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进行明确界定。再者,教育学理论能够对教育问题进行科学解释,包括通过专门的术语、概念来对教育问题进行深层次的解释,这时日常语言所做不到的,作为教育问题中的一部分,教育学理论也能够运用专门的语言或概念来解释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而且这种解释是建立在科学根据基础上的,而不是根据直接感性经验判断出来的,这就使得运用教育学理论解释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带有了科学性和理性,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性部分,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层次提升了一个等级。正是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进行不断的科学及时,才促进了人类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不断增加,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不断发展和丰富,由此可以看出,教育学理论的发展、教育知识的增长,对于更加有效解释思想政治教育是具有更高价值的,能够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和理论的不断发展。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学理论的应用

(一)、培养坚定正确的教育态度教育态度是教师在进行教育工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体现,正确的、积极的教育态度能够不断促进教育工作的发展,推动教育工作者更加热情地投入到教学当中,也能够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加积极地投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而消极的教育态度则会阻碍教育工作的开展,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由此可见教育态度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影响。而积极正确教育态度的培养与教育学理论是分不开的,教育学理论的学习对于养成积极正确的教育态度,树立坚定的教育信念都是非常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多多积累自身的教育学知识,在用教育学理论来支撑自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树立积极的教育态度和信念,让自己能够积极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这样才能不断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步。

(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理论素质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各项教育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而教育学理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基础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的理论素质,通过对教育学理论的不断学习能够不断丰富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让教师能够从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者转变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者,通过对教育学理论的学习不仅能够让教师掌握教育方面的基本问题和概念,而且也能够帮助他们学习如何来面对和思考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问题,对于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不断用自身的观点和见解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这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目标和方向,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关键。再者,深入教育学方面的理论知识,能够不断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视野。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开展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往往是依靠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教材和自身经验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但这种方法是比较片面的,教育工作者没有从多个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进行论证和思考,也没有将自身经验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结合起来,使得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并不顺利,因而在实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教师应该多多学习和浏览教育学理论方面的知识,了解有关一个教育问题的各种观点和流派观念,从不同的角度来对一个教育问题进行不同解释,从中体会教育问题本身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师从不同的观念和观点中找出最适合当前教育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并且学会将自身的经验和教育理论高度结合起来,不断丰富自身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观念,走出经验主义教学的怪圈,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开阔自身的理论眼界,接触更多国内外的教育学理论和流派,从而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打好理论基础。

(三)、运用教育学理论研究方法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在现代教育学理论发展过程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研究方法是质性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对多种资料进行收集分析,对现有的社会现象或问题进行整体性探究,而后通过归纳、整理形成相应的理论,在现代教育学理论研究中非常常见,也是现代教育学研究者比较推崇的一种研究方法,而这种方法也同样适合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中的基础课程,包括很多学科方面的内容,像是心理学、哲学、教育学、政治学、法学等方面的内容,因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跨学科的体系,而质性研究方法的基础就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对于涉及如此多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说,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是非常有价值的,质性研究方法本身也是一种系统的研究方法,这与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值得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借鉴。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对人的思想观念行为进行研究,包括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方面的关注,而质性研究方法也是关注于人的价值,这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是相通的,因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质性研究方法对于突出人思想价值研究主体,加深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层次具有重要价值。另外,质性研究方法强调意义建构和深度解释,强调对研究对象从整体上进行研究,这一点非常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需求,通过运用质性研究方法能够揭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最深层和最基本的教育问题,通过从整体上对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进行探究,能够不断深入行为和思想之间,揭示人的思想与行为之间的本质关系,同时研究人的思想行为来分析其价值观和人生观等,从中找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规律和认识,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发展,由此可以看出,质性研究方法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发展和理论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

三、结语

教育学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基础,其不仅能够解释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各种教育问题,而且还能够不断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不断向前发展,因而教育学理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是非常高,高校应该充分认识教育学理论的价值,将其更好地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当中,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吴小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评《当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优化》〔J〕.当代教育科学,2015,(17).

〔2〕牛倩.关于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研究--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J〕.当代教育科学,2015,(17).

〔3〕张龙.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建立的现实意义及条件探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04).

〔4〕宋俊成.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政策内容分析:文本与范式〔J〕.高等农业教育,2015,(07).

〔5〕张凡.浅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新课程改革〔J〕.经营管理者,2012,(04).

〔6〕王翠.关于马克思主义人学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基础的探讨〔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4,(05).

〔7〕秦在东.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结构探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1).

〔8〕牟向东.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体系的建构———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J〕.中国教育学刊,2015,(03).

关于教育学的论文范文二:教育学三维一体改革思考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以及人类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更新,传统的教育模式及方式已很难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学生作为受教育者,教师及学校作为教育者,三者之间要灵活的转变角色,加强相互间的有效互动及合作,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领会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在复杂的教学情境中的应变能力、实践能力,以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需要。

关键词:教育学原理;案例教学;改革创新

一、引言

教育学原理作为高等师范院校及欲取得教师资格证的高校学生来说,是一门基础性课程,同样也是教育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学生通过对教育学原理的学习,在教育基本问题、基本概念以及规律、原理等方面奠定良好的基础,有效帮助学生树立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及开拓 思维方式 ,了解本项课程的研究方向及发展趋势,在了解教育学原理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有选择性、系统的把握,并将其逐步应用到教育实践当中,有效的解决实际问题。教育学原理课程在高校课程的设置中,由于概念复杂、内容枯燥以及理论与实践不相结合等方面的原因,使得教育学原理课程的教学观念以及教学策略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教师教学思想、教育观念的滞后,使得一些新的知识不能有效传递给学生,教育学原理课程需要系统化的改革及创新。教育学原理学科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一个系统性的教育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使学生更好的了解本学科发展的方向和研究的内容,在掌握基本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独立进行学科研究,教育学原理学科共分为三个研究方向,即: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教育科学研究法以及成人教育学。教育基本理论主要是教育的本质上及历史发展为主要研究方向,体现教育的价值,教育发展与政治、经济、 文化 及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教育科学研究法主要是在研究教育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的,对教育问题的实践、教育工作的评价以及教育工作中讯在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

二、受教育者——学生存在的问题及问题解决方式

当前高校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自身综合素质缺乏和实践能力的锻炼与积累等方面的问题。高校学生通过较长时间学习,对理论水平的掌握程度较高,但是仅仅有理论知识是不够的,社会的发展需要一专多能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专业知识技能,需要较强的综合素质及扎实专业知识,综合素质主要是包含学习能力、知识掌握等。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压力,高校学生要从自身学习实际出发,增强自身学习能力的培养,积极调整心态,主动的参加到 社会实践 活动中,深入社会发展中,丰富实践经验,提高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为以后的就业创造有利的条件,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的适应工作环境,增强自身能力,符合社会发展需求。

三、知识传授者——教师存在的问题及问题解决方法

(一)对基础教学实际的了解以及对案例 教学方法 的应用

1.存在问题

当前高校教师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对基础教育实际的了解以及对案例教学的有效应用。高校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所研究的课题以高等教育理论为主,对于基础教学的实际情况的了解相对较少,高校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较为单一,实践机会较少。由于缺乏教学实践,使得一些教师只能按照书本所设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创新及实践与理论不能很好的结合。

2.解决办法

当前高校教育需要教师在结合课程理念的基础上,多参加教学实践,根据教学理念和教育课程大纲,设定教学任务及教学目标,在所设定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运用教学实践对教育学原理中所遇到的问题作为教学材料,向学生呈现特定的环境、具体的事件,组织学生对案例材料进行积极主动的探讨,提高学生在特定情境中英语教育学原理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案例材料分析的过程中,要注重改变传统教育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和创造力,改变单调、枯燥、乏味的教学课堂环境,营造自然、轻松、积极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和教师能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二)教师的教学思想及责任感

教师作为一个独立的思考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拥有自身的见解拥有辨别新思想的能力,构建一个适合当前教育发展及未来教学发展的思想观念,以清晰的思维来辨别复杂的教学思想,以批判继承的态度来面对、选择传统的教育思想。高校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有坚定的态度和立场,切不可人云亦云,教师要根据自身发展的能力在一定范围内最大化的替身自身能力,这样既是对自己负责,同样也是对学生负责。师德是教师得到学生尊重的基础,树立师德,能让教师在学生期待的知识的目光中不断反省、检讨自身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师以现金的教学思维教育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表达自己对教育学原理知识的见解,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

四、学校教育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学校教育评价之急的不完善是学校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高等院校教育过于种种对理论知识的传授,而缺乏必要的教育教学实践,一些高校的理论学习与实践存在着严重脱节的现象,大多数的一线教师拥有较强的理论技能但是缺乏相对的实践,缺乏必要的专业教学知识还缺乏教育改革的规律,使得教学研究工作仅局限于教育理念的研究,忽视了实践与教育相结合,对于教育学所涉及的实践内容并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认知。教育学原理课程是对教育学专业的基础概括,它是教育专业学生对本专业进行探究和认知的起点。教育学原理的基础地位在于让学生形成初次理论化的思维,从教学实际出发,学校承担着从理论到实践的连接者。高校在构建教育学体系时,不能过于理论化,要更多的体现出教育学原理在教育学专业中的价值所在,促进教育学的建设和重构,促进教育教学实践在现实中的发展。学校是教育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接受知识、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媒介,学校教育的发展能有效促进教学改革的发展和创新,学校在对教学体系进行构建时,要保持教育学理念的活力和创造力,融入科学气息和时代气息,准确把握教育学理论的精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知识和能力的双方面增长,从教育学理论和教学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逐步应用理论解决问题,以教育学理论为依托,以现实发展为突破点,构建极具鲜明时代特征和反应当代经济文化的课程。

五、结语

学校在构建教育学理论体系的过程中,要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进行深入的改革和探究,教育学理论的不断发展为教育学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课程保障,使教育学原理成为更加完整、逻辑性更强的教育学理论体系,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积极创设教学环境,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尊重学生的价值,并不断引导学生认识、探索教育学相关知识。

参考文献:

[1]林佳.“教育学原理”三维一体的改革探讨[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

[2]赵静.“导•学•评三维一体”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

[3]谢慧.学校、家庭、社会三维互动德育网络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2.

关于教育学的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关于教育研究的论文范文

2. 关于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3. 本科教育学毕业论文

4. 大学教育论文范文

5. 关于儿童教育的论文范文

6. 高校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刊物名:《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出 版 地:广西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8-5254国内统一刊号:CN 45-1242/D主管单位:共青团广西区委主办单位:广西青年干部学院编辑单位:《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编辑部报刊刊期:双月刊发行方式:自办发行是的,是省级的,发论文,找九品论文网。看头像咨询

  • 索引序列
  • 沂蒙干部学院学报
  • 内蒙古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 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