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贵州财经大学期刊分类目录

贵州财经大学期刊分类目录

发布时间:

贵州财经大学期刊分类目录

贵州有游记投稿的刊物吗?

核心期刊有:国内七大核心期刊体系,1、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2、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3、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4、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5、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6、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7、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F 综合性经济科学1.经济研究 2.管理世界 3.经济学动态 4.改革 5.经济学家 6.世界经济 7. 财贸经济 8.财经研究 9.经济科学 10.宏观经济研究 11.财经问题研究 12.经济评论 13.当代财经 14.当代经济科学 15.经济管理 16.当代经济研究 17.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18.南开经济研究 19.经济问题 20.经济问题探索 21.现代财经 22.上海经济研究 23.财经科学 24.国际经济评论 25.外国经济与管理 26.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7.经济纵横 28.中国经济问题 29.经济与管理研究 30.中国经济史研究 31.经济经纬 32.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 33.中南财经大学学报(改名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34.生产力研究F11 世界经济1.世界经济 2.世界经济与政治 3.世界经济研究 4. 国际经济评论5.外国经济与管理 6.国际贸易问题 7.国际贸易 8.当代亚太 9.亚太经济 10.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11.现代国际关系 12.东欧中亚研究(改名为: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13.世界经济文汇F12,2(除F23,27) 中国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1.改革 2.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3.上海经济研究 4.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5.经济体制改革 6. 中国经济管理 7.特区经济 8.开放导报 9.南方经济 10.宏观经济调控 11.中国改革 12.中国劳动 13.城市发展研究 14.城市问题 15.国际经济合作 16.改革与战略 17.中国流通经济 18.中国物资流通(改名为:中国物流与采购)F23 会计1.会计研究 2.审计研究 3.财会月刊 4.财务与会计 5.财会通讯 6.审计与经济研究 7.中国审计 8.中国农业会计 9.广西会计 10.中国会计电算化 11.财会研究(兰州) 12.事业财会 13.财经理论与实践 14. 会计之友F3 农业经济1.中国农村经济 2.农业经济问题 3.中国农村观察 4.农业现代化研究 5.农业技术经济 6.林业经济 7.中国土地科学 8.林业经济问题 9.生态经济 10.农业经济 11.调研世界 12.乡镇企业研究 13.中国农垦经济 14.农村经济 15.乡镇经济 16.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17.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改名为:农村经营管理) 18.世界农业 19.农村经济导刊F4/6工业经济 (含F27)1.中国工业经济 2.管理世界 3.经济管理 4.经济研究 5.改革 6.外国经济与管理 7.经济问题探索 8.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9.企业管理 10.企业经济(南昌) 11.汽车与配件 12.中国建材 13.煤炭经济研究 14.中国电业 15.建筑经济 16.中国地质矿产经济(改名为:中国国土资源经济)17.企业活力 18.上海企业 19.集团经济研究 20.管理现代化 21.经营与管理 22.国有资产管理 23.企业家(改名为:财智文摘) 24.工业技术经济 25.电力需求侧管理 26.铁道经济研究 27.交通企业管理 28.旅游学刊 29.邮电企业管理(改名为:通信企业管理)F7 贸易经济1.国际贸易问题 2.商业研究 3.国际贸易 4.商业经济与管理 5.财贸经济 6.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7.消费经济 8.国际经贸探索 9.商业时代 10.国际经济合作 11.国际商务研究 12.价格理论与实践 13.中国商贸 14.商场现代化 15.江苏商论 16.销售与市场 17.商业经济文荟 18.中国物价 19.中国市场 20.财贸研究 21.价格月刊F81 财政.国家财政1.税务研究 2.财政研究 3.税务与经济 4.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5.财贸经济 6.中国财政 7.中国财经信息资料 8.财经问题研究 9.涉外税务 10.财经论丛 11.财经研究 12.中国税务 13.当代财经 14.财经科学 15.江西财税与会计 16.财会研究(兰州)F82/83/84 货币/金融、银行/保限1.金融研究 2.国际金融研究 3.证券市场导报 4.投资研究 5.金融论坛 6.保险研究 7.金融理论与实践 8.上海金融 9.财经理论与实践 10.金融与经济 11.浙江金融 12.武汉金融 13.中国金融 14.西南金融 15.南方金融 16.现代金融 17.农村金融研究 18.国际金融 19.银行家 2008北大核心期刊目录

1.经济研究 2. 经济学动态3. 经济学家4. 经济科学 5. 经济评论6. 南开经济研究 7. 当代经济科学8. 当代经济研究 9.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10. 经济纵横11.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12.经济问题 13.现代财经 14.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15. 经济经纬16.贵州财经学院学报17.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18.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19.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云南财贸学院学报(改名为: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贵州财经大学有期刊吗

有很多,关键是看你的文章内容和质量是否符合刊物的要求。

一、贵州财经大学邮编是多少 贵州财经大学 的邮编为550025,该校地址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花溪大学城,是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的财经类大学,是贵州省委、省政府重点建设的贵州省经济管理人才培养基地。 二、贵州财经大学简介 贵州财经大学 ,简称“贵州财大”或“贵财”,创办于1958年,原名贵州财经学院,2012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 贵州财经大学 ,2018年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是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学科为主体,法学、文学、教育学、艺术学、理学、工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财经类大学。是贵州省委、省政府重点建设的贵州省经济管理人才培养基地。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经济学奖”获得者、 南京大学 原党委书记洪银兴教授任 贵州财经大学 名誉校长。 建校以来,学校秉承“艰苦奋斗、严谨务实、负重致远”之贵财精神,恪守“厚德、博学、笃行、鼎新”之校训,致力于“富民兴黔”,培养经世致用的“儒魂商才”,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办学特色,先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培训了8万余名优秀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中国证券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现有花溪、河滨、鹿冲关三个校区,其中主校区位于国家级开发新区——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学校占地总面积5106.8亩,总建筑面积106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4.08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共221万余册,电子图书159万余册,电子期刊3.6万余种。 学校承办有国家统计局和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办的大数据统计学院1个。设有学院(部)17个,其中包含1个开放型的贵阳大数据金融学院,1个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西密歇根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3万余人,其中:本科生近2万人,硕士研究生1603人,留学生35人。有教职工1874人,专任教师1273人,其中高级职称807人,拥有博士学位528人。聘请若干名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学校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为开展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团队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学校坚持学科专业建设协调发展,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专业学位硕士学位授权点;有3个重点建设的区域内一流建设学科、6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10个省级重点学科、16个校级重点学科。有本科专业62个,涵盖8个学科门类,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示范专业9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有国家级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经济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有4个贵州省一流大学专业重点建设项目,2个贵州省大学生创新平台建设(含培育)项目,4个贵州省师资团队重点建设项目,3个省级课程重点建设(含培育)项目。形成了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学校坚持“立足贵州、面向西南、辐射全国”的服务定位,重视平台建设和科研服务,现设有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科研机构(基地)5个,省级大学科创园1个、省级创新团队3个,获批贵州省经济管理人才培养基地、金融人才培养基地、经济数据人才培养基地、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基地,设置校级科研机构40个,初步形成了绿色发展、反贫困、生态经济、山地经济、经济史及农村金融等特色研究领域和人才培养特色。《 贵州财经大学 学报》被评选为北大中文核心、CSSCI期刊。学校依托学科、人才、智力等优势,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贵州省高素质经济管理人才培养基地、欠发达地区经济管理理论研究中心和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咨询中心,充分发挥“智库”的作用。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深入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拓展国内外交流和研究的战略合作。先后与中央财经大学、 南京大学 等高校建立了科研教学合作伙伴关系;与俄罗斯普列汉诺夫大学、印度尼西亚特里沙克旅游学院、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澳门大学、泰国苏南拉里理工大学等高校合作进行教师培训、教师互派。与匈牙利多瑙新城大学、乌拉圭奥特大学、马来西亚友尼达国际大学、拉曼大学、泰国北碧皇家大学、四色菊皇家大学、日本大和语言学校等合作开展科研和留学生短期交流项目。与美国西密歇根大学联合申报的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贵州财经大学 西密歇根学院,是贵州省第一个本科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设有3个本科专业;与英国爱丁堡龙比亚大学、美国西密歇根大学、美国马歇尔大学合作举办3个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美国伯克莱学院合作举办4个专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合作举办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ISEC)项目,设有4个本科专业;现有合作办学本专科学生4636人。开设有计划外全日制高等国际职业教育项目,在校学生1212人。积极参与中华文化传播和汉语国际推广工作,与非洲厄立特里亚政府合作建有1所孔子学院。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坚持第一次党代会提出的“一个主基调、两个发展极”、“三个着力点”、“四个新维度”的发展战略,励精图治,奋发进取,不断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增强科学研究能力,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深入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努力把 贵州财经大学 建设成为有特色、高水平的财经大学。 贵州财经大学在哪里 贵州财经大学高考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发放-快递查询入口 贵州财经大学教务处电话 贵州财经大学有几个校区 贵州财经大学专业排名,招生专业目录(10篇)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是北大核心期刊,你说的专刊应该是增刊。专刊(增刊)刊号与正刊相同,是正刊刊期延续。但是专刊,在高校和单位评职、晋级或者毕业,是不认可的。说白了,还不如普刊。资料来源:学术资讯网欢迎交流。《贵州财经学院学报》是由贵州财经学院主办的经济类学术刊物。主要栏目:经济与管理、贫困与发展、经济与人文、经济思想研究、环中国圈国家发展论坛。2011版北大中文核心期刊

核心期刊有:国内七大核心期刊体系,1、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2、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3、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4、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5、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6、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7、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是c刊吗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是北大核心期刊,你说的专刊应该是增刊。专刊(增刊)刊号与正刊相同,是正刊刊期延续。但是专刊,在高校和单位评职、晋级或者毕业,是不认可的。说白了,还不如普刊。资料来源:学术资讯网欢迎交流。《贵州财经学院学报》是由贵州财经学院主办的经济类学术刊物。主要栏目:经济与管理、贫困与发展、经济与人文、经济思想研究、环中国圈国家发展论坛。2011版北大中文核心期刊。

管理世界(短论) 统计与决策 云南社会科学 湖北社会科学 经济纵横 北方论丛 学术交流 商业时代 财会通讯 金融与经济 企业经济 生态经济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会计之友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商业会计 经济与管理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中国流通经济 理论与改革 财经问题研究 西南金融 武汉金融 管理现代化 经济体制改革 现代经济探讨 价格理论与实践 学术论坛 都是核心期刊,其中有北大有南大,你看下哪个合适

以我多年经验可以告诉伱 ,只不过要给我个采纳啦,这样才会比较的值得,是吧!

一、贵州财经大学2019图书情报专硕复试分数线

根据教育部《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结合学校会计专业学位硕士、图书情报专业学位硕士的招生计划和考生成绩,现确定会计专业学位硕士复试分数线应不低于总分206分(含206分),单科成绩应符合国家B类考生分数要求;图书情报专业学位硕士复试分数线应不低于总分178分(含178分),单科成绩应符合国家B类考生分数要求。

按照教育部招生单位自主确定并公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规定,现确定满分500分的专业,考试总分不低于290分(含290分),不设单科线;满分300分的专业,考试总分不低于152分(含152分),不设单科线。

请符合条件的考生关注后续复试通知。

二、贵州财经大学院校概况

贵州财经大学,创办于1958年,原名贵州财经学院,2012年,经教育部批准更为现名,是贵州省委、省政府重点建设的贵州省经济管理人才培养基地。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经济学奖”获得者、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洪银兴教授任贵州财经大学名誉校长。

建校以来,学校秉承“艰苦奋斗、严谨务实、负重致远”的贵财精神,恪守“厚德、博学、笃行、鼎新”的校训,坚持“立足贵州、面向西南、辐射全国”的服务定位,致力于“富民兴黔”,培养经世致用的“儒魂商才”,先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培训了10万余名优秀人才,为西南地区、“珠三角”、“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国证券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现有花溪、鹿冲关两个校区,其中主校区位于国家级开发新区——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学校占地总面积5029亩,总建筑面积1071402.13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4.07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共236万余册,电子图书162万余册,电子期刊3.8万余种。

学校承办有国家统计局和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办的大数据统计学院1个。设有学院(部)18个,其中包含1个开放型的贵阳大数据金融学院,1个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西密歇根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2万余人,其中本科生1.9万余人,研究生2000人,留学生53人。有教职工1907人,专任教师1250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836人,拥有博士学位教师567人,博士生导师2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人,贵州省省管专家10人,核心专家2人,黔灵学者2人,省级教学名师6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西部之光”访问学者13人;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百”层次人才2人,千层次人才12人。获全国社科联创建新型智库1个,省级新型特色智库1个。获批贵州省第五批省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和第九批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

学校坚持学科专业建设协调发展,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个国内一流建设学科群,6个区域内一流建设学科,6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10个省级重点学科。有本科专业64个,涵盖8个学科门类,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1个,省级示范专业9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有国家级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经济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大学科技园1个,纳入省级众创空间管理的众创空间1个。有省级一流平台建设(培育)项目2个,省级一流师资团队建设(培育)项目4个,省级一流课程建设(培育)项目3个,5个省级教学团队,13门省级精品课程,获批第二批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形成了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体,以法学、工学为支撑,以文学、理学为基础,以教育学和艺术学为补充,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重视平台建设和科研服务,现设有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人才培养、培训基地7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创新团队5个、省级研究中心(院)5个。设置科研机构42个,初步形成了绿色发展、反贫困、生态经济、山地经济、经济史及农村金融等特色研究领域和人才培养特色。《贵州财经大学学报》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刊核心、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拓展国内外交流和研究的战略合作。先后与中央财经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建立了科研教学合作伙伴关系;与英国爱丁堡龙比亚大学、美国伯克莱学院、美国马歇尔大学、美国西密歇根大学、泰国北碧皇家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展教师培训、教师互派。与匈牙利多瑙新城大学、乌拉圭奥特大学、马来西亚友尼达国际大学、拉曼大学、泰国北碧皇家大学、四色菊皇家大学、日本大和语言学校等合作开展科研和留学生短期交流项目;与德国欧洲应用科技大学、莫桑比克贵州商会等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与美国西密歇根大学合作举办的贵州财经大学西密歇根学院,是贵州省第一个普通本科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设有3个本科专业;与英国爱丁堡龙比亚大学、美国马歇尔大学合作举办2个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美国伯克莱学院合作举办4个专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合作举办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ISEC)项目,设有4个本科专业;现有合作办学本专科学生5328人。开设有计划外全日制高等国际职业教育项目,在校学生2817人。积极参与中华文化传播和汉语国际推广工作,与非洲厄立特里亚政府合作建有1所孔子学院。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聚焦第一次党代会提出的“一个主基调、两个发展极、三个着力点、四个新维度”的发展战略,励精图治,奋发进取,不断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增强科学研究能力,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深入推进文化传承创新,不断扩大国际交流合作,努力把贵州财经大学全面建设成为有特色、高水平财经大学。

贵州财经大学2019图书情报专硕复试分数线小编就说到这了,更多关于图书情报专硕的备考技巧,备考干货,新闻资讯,考试时间,考试报名入口,考试报名时间,成绩查询时间,成绩查询入口等内容小编会持续更新,祝愿各位考生都能取得满意的成绩。

安徽财经大学期刊分类

安徽财经大学于 1959年5月始建于合肥,时名为安徽财贸学院。1961年迁址素有“珍珠城”美誉的淮河流域中心城市蚌埠,校址设在交通路。1983年,校本部迁至龙湖西校区。学校先后隶属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商业部、国内贸易部。2000年2月,国务院决定,安徽财贸学院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安徽省政府管理为主。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安徽财经大学;同年9月,学校迁入龙湖东校区。,学校是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为主,跨文学、理学、工学、艺术学七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财经大学,是我国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第三批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是安徽省重点建设的大学和安徽省人民政府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共建高校。 2012年获批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2014年入选安徽省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学校现有在校本科生 19977人,硕士研究生3285人,各类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学生8869人。学校牢固树立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知识探究、能力提升、素质培养、人格养成“四位一体”育人体系建设,致力于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地方及行业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学校《“四位一体”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在2021“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学校以2个A+专业、10个A专业、17个B+专业、23个B专业的成绩位列全国财经类高校第10、安徽省属高校第1。,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 1558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606人,博士生导师28人,硕士博士化率近91%。拥有国家“万人计划”3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委员、秘书长8人,教育部高等学校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委员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名,省级教学名师34人,省级名师工作室8个,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5人、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7人、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贴4人。,学校现有经济学院、金融学院、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会计学院、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法学院、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艺术学院、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教学部。拥有 57个本科专业、2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5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4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0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国家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33个省级教学团队,51个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项目,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51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68门省级精品课程、57门省级线下、线上、线上线下混合式、虚拟仿真和社会实践课程。,学校充分发挥办学底蕴和优势,凝练学科特色和方向,设立学科特区,创新学科建设平台,形成了多门类、结构合理、相互支撑、优势和特色明显的经管类学科群。现有 8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一流学科,3个省级高峰学科。应用经济学先后入选省级重点学科、安徽省立项建设的国内一流学科和Ⅱ类高峰学科。工商管理、统计学入选安徽省Ⅲ类高峰建设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统计学三个学科获B-级。,学校坚持科研兴校理念,不断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现拥有 “合作经济研究中心”“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棉花工程研究所”等省部级重点研究基地5个,“安徽经济预警、运行与战略协同创新中心”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中国合作社研究院”“安徽经济发展研究院”等省部级重点智库4个,“中国小岗研究院”等校级特色科研创新平台42个。近年来,学校在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立项数量、立项层次上不断取得新突破,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稳居全国财经类高校及省属高校前列;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国内外权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多篇;成果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安徽省社会科学奖等奖励;多项研究成果获中央和省部级领导批示。学校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着力打造财经领域新型高端智库,尤其以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系列研究报告为代表的研究成果政策影响力和媒体影响力日益扩大,特色品牌日益凸显。学校主办的《财贸研究》入选“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A刊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获评“FMS管理科学高质量期刊”“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全国高校社科名刊”。,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重点推动与国外高水平大学的合作,注重与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国、中东欧国家开展教育合作交流。通过搭建国际学术交流合作平台、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加强中外文化体验与交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以提高学科专业建设水平,实施国际化人才培养,夯实中外人文交流基础,着力服务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学校占地总面积 891329.56平方米,其中龙湖东校区661005.79平方米,龙湖西校区230323.77平方米。学校建筑面积744864.92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413亿元。图书纸本馆藏223.17万册,电子馆藏120TB。,学校拥有完善的教学、体育设施及实行公寓化管理的学生公寓,学习条件良好,生活环境优雅,先后荣获 “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百佳食堂”“安徽省高校学生公寓工作先进集体”,首届“安徽省文明校园”,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等称号。,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深化学校综合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秉承 “诚信博学,知行统一”的校训精神,顺应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扎实推进“安财新经管”发展战略和“走出去、建平台、上水平”战略路径,把安徽财经大学建设成为经济、管理类学科优势突出,在同类院校中特色鲜明,省内一流,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1理工 会计学 126 理工 金融学 138 理工 审计学 43 575 562 564 4 理工 金融学类 170 577 558 563 5 理工 工商管理类 73 576 557 562 6 理工 财务管理 92 569 559 562 7 理工 财政学类 111 570 556 561 8 理工 计算机类 209 577 555 560 9 理工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39 565 555 558 10 理工 经济与贸易类 134 572 553 558 11 理工 数学与应用数学 36 572 553 558 12 理工 经济学类 211 573 553 557 13 理工 商务英语 34 563 553 557 14 理工 统计学类 64 566 553 557 15 理工 资产评估 22 561 553 557 16 理工 法学 64 571 551 557 17 理工 电子商务 32 565 554 556 18 理工 经济统计学 63 569 552 556 19 理工 日语 8 562 551 556 20 理工 公共管理类 60 572 550 555 21 理工 国际商务 39 569 551 554 22 理工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336 574 550 553 23 理工 旅游管理 36 564 550 553 24 理工 新闻传播学类 53 572 550 553 25 理工 物流管理 48 562 550 553 26 理工 统计学(中外合作) 39 546 525 533 27 理工 国际商务(中外合作) 18 560 526 533 28 文史 会计学 65 600 588 593 29 文史 金融学 61 596 588 591 30 文史 金融学类 98 596 585 588 31 文史 审计学 26 591 582 588 32 文史 财务管理 46 591 586 588 33 文史 工商管理类 61 593 584 587 34 文史 财政学类 67 594 583 586 35 文史 经济统计学 14 588 583 585 36 文史 经济学类 114 592 581 585 37 文史 经济与贸易类 99 592 581 585 38 文史 法学 96 592 581 585 39 文史 资产评估 10 587 582 585 40 文史 商务英语 59 591 580 584 41 文史 电子商务 23 588 581 584 42 文史 日语 18 589 578 583 43 文史 物流管理 32 590 578 582 44 文史 旅游管理 21 587 579 582 45 文史 国际商务 23 587 578 582 46 文史 公共管理类 66 588 578 582 47 文史 新闻传播学类 79 588 578 581 48 文史 国际商务(中外合作) 11 586 562 573 49 艺术 美术学类 77 795 721 727 50 艺术 设计学类 117 745 721 726 安徽财经大学简介 安徽财经大学是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为主的多科性财经大学,是我国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第三批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是安徽省重点建设的大学和安徽省人民政府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共建高校。2012年获批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2014年入选安徽省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 学校设有12个学院,1个教学部,3个省级研究机构,35个校级研究机构;67个本科专业,2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安徽财经大学是一所以经、管、法学为主,跨文学、理学、工学、史学、艺术学八大学科门类,面向全国招生、就业的多学科性高等财经院校,是我国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第二批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是安徽省重点建设的大学。学校于1959年5月始建于安徽合肥,时名为安徽财贸学院。1961年迁址素有“珍珠城”美誉的淮河流域中心城市蚌埠,校址设在交通路。1983年,校本部迁至龙湖西校区,先后隶属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商业部、国内贸易部。2000年2月,国务院决定,安徽财贸学院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安徽省政府管理为主。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安徽财经大学;同年9月,学校迁入龙湖东校区。学校现有交通路校区、龙湖西校区、龙湖东校区三个校区,占地总面积983450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47969.46万元,图书藏量211.48万册,各类中、外文期刊1700余种。学校现设有12个学院,1个教学部,29个校级研究机构;62个本科专业,2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4个省部级重点研究基地,8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4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4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活动中心,8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示范实习实训中心,6个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项目,1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0门省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视频公开课、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1403人,其中专任教师994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453人,硕士博士化率达83.8%。在校普通本科生21783人,硕士研究生1732人。自2010年起,学校进入一本招生,2016年一本生源比例达97.19%,录取分数线在省属高校中一直名列前茅。学校拥有完善的教学、体育设施及实行公寓化管理的学生公寓,学习条件良好,生活环境优雅,先后荣获“安徽省园林式单位”,“安徽省高校学生公寓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学校食堂通过ISO-9000质量认证,荣获“全国百佳食堂”称号。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通过举办学术研讨会,聘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授课,选派教师赴日本、美国、意大利、德国、法国、加拿大、英国、奥地利、瑞士、丹麦、罗马尼亚、匈牙利等国家和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进修、访问、攻读学位,积极推动与国内外院校之间的交流。先后与美、英、澳、日、韩等国家高校建立校际关系,共同开展留学生教育和2+2、3+1、3+2等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近年来,学校始终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紧密结合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充分发挥财经类高校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引导研究人员主动融入服务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强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学科项目建设,为解决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全国供销合作系统等行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提供基础研究和理论支撑。学校自主编撰的《安徽经济发展研究报告》、《安徽省县域经济竞争力报告》和《安徽省贸易发展研究报告》影响力日益明显,已成为政府和企业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十三五”期间,学校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认真学习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从更新教育理念入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秉承“诚信博学,知行统一”的校训精神,汲取传统商业文化的精髓,承接徽商文化和淮河文化的底蕴,顺应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把安徽财经大学建设成为经济、管理类学科优势突出,在同类院校中特色鲜明,省内一流,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校址:安徽省蚌埠市曹山路962号邮政编码:233030网址:联系电话:0552-3175978(传真)

亲,很好的,我就读的就是这所高校,安徽财经大学是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为主,跨文学、理学、工学、史学七大学科门类,面向全国招生、就业的多科性高等财经院校,是我国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第二批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是安徽省重点建设的大学。 学校于1959年5月始建于安徽合肥,时名为安徽财贸学院。1961年迁址素有“珍珠城”美誉的淮河流域中心城市蚌埠,校址设在交通路。1965年,学校划转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主管,更名为安徽商学院。文革期间,学校先后更名为安徽省财经学校、安徽省供销商业学校。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恢复为安徽财贸学院,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与安徽省共同管理,以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管理为主。1983年,校本部迁至宏业路校区(现龙湖西校区)。1984年,交通路校区经商业部批准改为商业部安徽商业管理干部学院。1987年,两院分设。1992年9月,安徽财贸学院、安徽商业管理干部学院重组成新的安徽财贸学院,先后隶属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商业部、国内贸易部。2000年2月,国务院决定,安徽财贸学院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安徽省政府管理为主。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安徽财经大学;同年9月,学校迁入龙湖东校区(现校本部)。 学校现有交通路校区、龙湖西校区、龙湖东校区三个校区,龙湖东校区、龙湖西校区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国家AAAA级风景区龙子湖畔。学校占地总面积1521亩,建筑面积70余万平方米,藏书196万余册,电子图书52万册,各类中、外文期刊1700余种。学校拥有计算机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实验实训中心、语音室、体育馆、游泳池、室外运动场等完善的教学、体育设施,以及实行公寓化管理的学生公寓,学习条件良好,生活环境优雅,先后荣获“安徽省园林式单位”,“安徽省高校学生公寓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学校食堂通过ISO-9000质量认证,荣获“全国百佳食堂”称号。 目前,学校设有12个学院,2个教学部,21个校级研究机构,44个本科专业,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10个专业学位授予点,2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拥有4个省部级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A类重点学科,7个省级B类重点学科,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8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8门省精品课程。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973人,其中教授105人,副教授301人。教师队伍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者占73.3%。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和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安徽省教学名师5人,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1人、后备人选7人。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通过举办学术研讨会,聘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授课,选派教师赴日本、美国、意大利、德国、法国、加拿大、英国、奥地利、瑞士、丹麦、罗马尼亚、匈牙利等国家和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进修、访问、攻读学位,积极推动与国内外院校之间的交流。先后与美、英、澳、日、韩等国家高校建立校际关系,共同开展2+2、3+1、3+1等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 学校高度重视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先后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其中,国家哲学社科重大招标项目1项。近年来,学校始终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紧密结合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充分发挥财经类高校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引导研究人员主动融入服务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强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学科项目建设,为解决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全国供销合作系统等行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提供基础研究和理论支撑。学校自主编撰的《安徽经济发展研究报告》、《安徽省县域经济竞争力报告》和《安徽省贸易发展研究报告》影响力日益明显,已成为政府和企业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十二五期间,学校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认真学习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从更新教育理念入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秉承“诚信博学,知行统一”的校训精神,汲取传统商业文化的精髓,承接徽商文化和淮河文化的底蕴,顺应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始终坚持办学特色、立足安徽面向全国,为区域和行业发展做贡献。学校有决心和信心按照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视察学校时提出的要求,把安徽财经大学建设成为经济、管理类学科优势突出,在同类院校中特色鲜明,省内一流,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具体的你还可以在上下百度的安财贴吧和学校的官网,欢迎你成为我们的校友!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模板

学校一般是没有的

一、贵州财经大学2019图书情报专硕复试分数线

根据教育部《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结合学校会计专业学位硕士、图书情报专业学位硕士的招生计划和考生成绩,现确定会计专业学位硕士复试分数线应不低于总分206分(含206分),单科成绩应符合国家B类考生分数要求;图书情报专业学位硕士复试分数线应不低于总分178分(含178分),单科成绩应符合国家B类考生分数要求。

按照教育部招生单位自主确定并公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规定,现确定满分500分的专业,考试总分不低于290分(含290分),不设单科线;满分300分的专业,考试总分不低于152分(含152分),不设单科线。

请符合条件的考生关注后续复试通知。

二、贵州财经大学院校概况

贵州财经大学,创办于1958年,原名贵州财经学院,2012年,经教育部批准更为现名,是贵州省委、省政府重点建设的贵州省经济管理人才培养基地。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经济学奖”获得者、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洪银兴教授任贵州财经大学名誉校长。

建校以来,学校秉承“艰苦奋斗、严谨务实、负重致远”的贵财精神,恪守“厚德、博学、笃行、鼎新”的校训,坚持“立足贵州、面向西南、辐射全国”的服务定位,致力于“富民兴黔”,培养经世致用的“儒魂商才”,先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培训了10万余名优秀人才,为西南地区、“珠三角”、“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国证券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现有花溪、鹿冲关两个校区,其中主校区位于国家级开发新区——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学校占地总面积5029亩,总建筑面积1071402.13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4.07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共236万余册,电子图书162万余册,电子期刊3.8万余种。

学校承办有国家统计局和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办的大数据统计学院1个。设有学院(部)18个,其中包含1个开放型的贵阳大数据金融学院,1个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西密歇根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2万余人,其中本科生1.9万余人,研究生2000人,留学生53人。有教职工1907人,专任教师1250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836人,拥有博士学位教师567人,博士生导师2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人,贵州省省管专家10人,核心专家2人,黔灵学者2人,省级教学名师6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西部之光”访问学者13人;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百”层次人才2人,千层次人才12人。获全国社科联创建新型智库1个,省级新型特色智库1个。获批贵州省第五批省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和第九批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

学校坚持学科专业建设协调发展,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个国内一流建设学科群,6个区域内一流建设学科,6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10个省级重点学科。有本科专业64个,涵盖8个学科门类,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1个,省级示范专业9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有国家级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经济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大学科技园1个,纳入省级众创空间管理的众创空间1个。有省级一流平台建设(培育)项目2个,省级一流师资团队建设(培育)项目4个,省级一流课程建设(培育)项目3个,5个省级教学团队,13门省级精品课程,获批第二批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形成了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体,以法学、工学为支撑,以文学、理学为基础,以教育学和艺术学为补充,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重视平台建设和科研服务,现设有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人才培养、培训基地7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创新团队5个、省级研究中心(院)5个。设置科研机构42个,初步形成了绿色发展、反贫困、生态经济、山地经济、经济史及农村金融等特色研究领域和人才培养特色。《贵州财经大学学报》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刊核心、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拓展国内外交流和研究的战略合作。先后与中央财经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建立了科研教学合作伙伴关系;与英国爱丁堡龙比亚大学、美国伯克莱学院、美国马歇尔大学、美国西密歇根大学、泰国北碧皇家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展教师培训、教师互派。与匈牙利多瑙新城大学、乌拉圭奥特大学、马来西亚友尼达国际大学、拉曼大学、泰国北碧皇家大学、四色菊皇家大学、日本大和语言学校等合作开展科研和留学生短期交流项目;与德国欧洲应用科技大学、莫桑比克贵州商会等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与美国西密歇根大学合作举办的贵州财经大学西密歇根学院,是贵州省第一个普通本科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设有3个本科专业;与英国爱丁堡龙比亚大学、美国马歇尔大学合作举办2个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美国伯克莱学院合作举办4个专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合作举办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ISEC)项目,设有4个本科专业;现有合作办学本专科学生5328人。开设有计划外全日制高等国际职业教育项目,在校学生2817人。积极参与中华文化传播和汉语国际推广工作,与非洲厄立特里亚政府合作建有1所孔子学院。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聚焦第一次党代会提出的“一个主基调、两个发展极、三个着力点、四个新维度”的发展战略,励精图治,奋发进取,不断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增强科学研究能力,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深入推进文化传承创新,不断扩大国际交流合作,努力把贵州财经大学全面建设成为有特色、高水平财经大学。

贵州财经大学2019图书情报专硕复试分数线小编就说到这了,更多关于图书情报专硕的备考技巧,备考干货,新闻资讯,考试时间,考试报名入口,考试报名时间,成绩查询时间,成绩查询入口等内容小编会持续更新,祝愿各位考生都能取得满意的成绩。

  • 索引序列
  • 贵州财经大学期刊分类目录
  • 贵州财经大学有期刊吗
  •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是c刊吗
  • 安徽财经大学期刊分类
  •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模板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