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中的影响因素:用公式表示为: 影响因子=该刊前2年所发表的论文在第3年被引用的次数/该刊2年内所发表的论文总数。
设计调查问卷:因变量就是你研究的问题,可以一个,也可以两三个,有几个因变量就决定了你后边要做几次回归分析。因变量最好设置两个值,例如是或否。这样就可以用二元回归分析,最简单。 发放问卷:问卷星或者其他问卷类app都可以,本科生问卷收集数目得100出头。用微信群、朋友圈等各种方式寻找被调查对象。 整理问卷:用电脑网页版导出你的问卷结果。打开excel,横排是你的问题,竖排是被调查者,把他们的选择都换成数字0-4,例如否是0,是是1。不了解是0,不太了解是1,了解是2、比较了解是3、非常了解是4,可以设置结果越好数字越大,比如否是是01,也可以设置结果越不好数字越大,比如是否是01。 回归结果分析: B为正值,则为正向相关关系。 B为负值,则为负向相关关系。 P≤0.01 显著性影响水平为10% P≤0.05 显著性影响水平为5% P≤0.1 显著性影响水平为1% 论文第一章写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第二章写文献综述,可以写写国内写写国外,或者只写国内,存在问题,影响因素,措施等。 第三章写影响因素分析。 第四章写模型建构,建立回归模型,变量定义,描述性统计分析 第五章写实证分析,回归结果分析 第六章写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服药时间,服药时的身体状况(比如,空腹,饭前,饭后,抑郁,开心等等),服药的水温(有些药如果温度过高,会使其构效发生变化,进而产生可大可小的生物学效应),身体对某药物的耐受性(俗称抗药性)等等。此为个人之见,仅作参考。
这是一种将综述型和论辩型两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写成的一种论文。学位申请者为申请学位而提出撰写的学术论文叫学位论文。这种论文是考核申请者能否被授予学位的重要条件。学位申请者如果能通过规定的课程考试,而论文的审查和答辩合格,那么就给予学位。如果说学位申请者的课程考试通过了,但论文在答辩时被评为不合格,那么就不会授予他学位。有资格申请学位并为申请学位所写的那篇毕业论文就称为学位论文,学士学位论文。学士学位论文既是学位论文又是毕业论文。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的知识和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在社会科学领域,人们通常把表达科研成果的论文称为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具有四大特点:①学术性 ②科学性 ③创造性 ④理论性一、学术性学术论文的科学性,要求作者在立论上不得带有个人好恶的偏见,不得主观臆造,必须切实地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符合实际的结论。在论据上,应尽可能多地占有资料,以最充分的、确凿有力的论据作为立论的依据。在论证时,必须经过周密的思考,进行严谨的论证。二、科学性科学研究是对新知识的探求。创造性是科学研究的生命。学术论文的创造性在于作者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提出新的观点、新的理论。这是因为科学的本性就是“革命的和非正统的”,“科学方法主要是发现新现象、制定新理论的一种手段,旧的科学理论就必然会不断地为新理论推翻。”(斯蒂芬·梅森)因此,没有创造性,学术论文就没有科学价值。三、创造性学术论文在形式上是属于议论文的,但它与一般议论文不同,它必须是有自己的理论系统的,不能只是材料的罗列,应对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一般来说,学术论文具有论证色彩,或具有论辩色彩。论文的内容必须符合历史 唯物主义和 唯物辩证法,符合“实事求是”、“有的放矢”、“既分析又综合” 的科学研究方法。四、理论性指的是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科学道理,不仅要做到文从字顺,而且要准确、鲜明、和谐、力求生动。1.表论文的过程 投稿-审稿-用稿通知-办理相关费用-出刊-邮递样刊一般作者先了解期刊,选定期刊后,找到投稿方式,部分期刊要求书面形式投稿。大部分是采用电子稿件形式。 2.发表论文审核时间一般普通刊物(省级、国家级)审核时间为一周,高质量的杂志,审核时间为14-20天。 核心期刊审核时间一般为4个月,须经过初审、复审、终审三道程序。 3.期刊的级别问题 国家没有对期刊进行级别划分。但各单位一般根据期刊的主管单位的级别来对期刊划为省级期刊和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主管单位是省级单位。国家级期刊主管单位是国家部门或直属部门。
在撰写药学 毕业 论文过程中,一个好的论文题目除了给整篇 文章 画龙点睛外,还直接决定着论文的内容、范围、框架结构以及选用的参考资料。下面我将为你推荐药学毕业论文题目,希望能够帮到你! 药学毕业论文题目(一) 1. 抗生素滥用举例 2. 抗菌药合理使用 3. 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管理现状研究 4. 药品的 广告 管理 5. 药品销售中存在的问题 6. 药物不良反应 7. 药物相互作用 8. 中西药合用的优缺点 9. 给药时间与人体生物节律 10. 药物依赖性 11. 药物代谢酶在药物合用中的作用 12. 给药方式与药物疗效 13.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14. 谈谈你对中药毒性的认识 15. 药代动力学参数及其意义 16. 解热镇痛抗炎药的不良反应调查 17. 抗高血压药物的合理应用 18.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合理应用 19. 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药学毕业论文题目(二) 1. GAP在中药发展中的应用。 2. 中药的质量控制(可以具体到某个药材或者某一种中药制剂) 3. 中药临床不良反应监控及分析(可以具体到某个药材或者某一种中药制剂) 4. 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的现状及思考 5. 请结合临床实践谈谈你对中药现代化的理解 6. 中药新制剂研制工艺研究(可以针对某一医院制剂) 7. 我国制药工业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8. 制药工艺学教学模式及 学习 方法 的探讨 9. 药物(写一具体名字)的工艺优化方法的探讨 10. 药物(写一具体名字)的合成研究 11. 相转移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12. 酶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13. 新药研发中药品质量控制的探讨 14. 新药研发中对溶剂的选择原则 15. 药厂“三废”处理方法的探讨 16. 药厂污水处理方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7. 高效液相色谱应用新进展 18. 固相萃取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19. “设计性”实验在药物分析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20. 高效液相色谱整体柱在药物分离分析中的应用进展 药学毕业论文题目(三) 1. 常用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 2. 急性脑卒中患者凝血、抗凝和纤溶指标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3. 抗血小板治疗药物的临床应用 4. 溶栓药物的临床应用进展 5. 脑血管病治疗药物进展 6. 血栓形成机制及其治疗进展 7. 缺血性脑卒中单元规范化溶栓绿色通道的应用与管理 8. 支气管哮喘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9. 肺结核的药物治疗进展 10. 糖尿病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11. 降血脂药物研究进展 12. 抗艾滋病药物研究进展 13. 帕金森病的药物治疗进展 14. 恶性肿瘤防治现状 15. 原发性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 16.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药物治疗 17. 国内植物药研究的新进展。 18. 国外植物药研究的新进展。 19. 2010年版药典(一部)在中药质量监控中的变化。 20. 植物资源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药学毕业论文题目(四) 1. ****药品的 市场营销 策划方案 2. ****药品 市场调查 报告 3. ****医药企业营销实务中的4PS组合运用 4. ****医药企业产品策略分析 5. ****医药企业价格策略分析 6. ****医药企业 渠道 策略分析 7. ****医药企业广告策略分析 8. ****医药企业公共关系营销策略分析 9. ******医药新产品市场定位分析 10. ******公司医药代表的管理 11. ****新医改背景下医药市场的特点及营销策略 12. ****农村医药市场的特点及营销策略 13. ****传统医药保健品企业的直销分析 14. ******医药商品的“绿色营销”。 15. ****医药企业物流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6. ****药品零售连锁企业探析 17. ****平价药店的价格策略分析 18. ****药品品牌管理 19. ****地区医药企业营销人员现状调查 20. ****医药企业的营销战略选择 猜你喜欢: 1. 药学专业毕业论文 2. 药学论文题目大全 3. 药学类毕业论文题目 4. 药学毕业论文选题 5. 药学系毕业论文题目
这个好弄,,要的话我提供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显突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迁,价值取向的多元化等等因素,都使得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变得越来越模糊。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分析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 》
【摘 要】 本文在阐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当代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并对促进大学生心理教育提出建议,主张在大学开展心理调查和咨询活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加强校园 文化 建设,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要性;存在问题;原因;建议
所谓心理健康,一般是指人的心理,即知、情、意活动的内在关系协调,心理的内容与客观世界保持一致,并据此能促使人体内、外环境平衡和促使个体与环境相适应的状态,并由此不断地发展健全人格,提高生活质量,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绪。它是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个体在心理上具有比较强的调解和平衡能力。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显突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迁,价值取向的多元化等等因素,都使得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变得越来越模糊。一方面是学习知识带来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是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矛盾无法排解。尤其是到了大学时期,迫于学习、工作、人际关系的压力,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种种矛盾冲突交织在一起,使得一些在个人成长过程存在的心理问题,统统表现出来。不少大学生患有明显的、复杂多样的心理障碍与疾病,且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要领导者和建设者,他们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社会的走向和发展状况,他们的心理健康与否,不仅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健康成才,而且对整个社会都至关重要。
一、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促进人格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加强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在此基础上,学生的创新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才能得到发展。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学会自我调整,健全人格。
2、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发挥学生潜能
良好的心理状态与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一个心理健康、心态良好的人,更能发挥自己的内在潜力,并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提高,增强内在自信,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二、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
1、人际关系方面
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后,有部分学生还不能很快适应大学生活,一些人本身在中学的成长阶段就没有培育起与人交往的能力,进入大学后问题就突显出来,有的人孤傲离群,有的人畏首畏尾,有的人唯我独尊;有的学生则因对自己、对他人的认识问题,很难与人深交或缺乏知心朋友;有的则因人格因素,带来交往中的矛盾与冲突。与此同时,由于个体间的正常交往不够,又易引发猜疑、嫉妒等。
2、情绪管理方面
一个人,能否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是相当关键的事,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世界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它反映的是客观世界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人的一生都在学习管理自己的情绪中。有些大学生出现焦虑和恐惧情绪,情感过于压抑,抑郁、焦虑和恐惧,整日不安;有人感情用事,喜怒无常,有人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这些表现已经表明这些人在心理上已经处于不健康状态。如果他们对自己的不良情绪不了解或缺乏控制的能力,使得这种不良情绪不断加强,形成强烈的负面情绪,就可能成为某些极端校园事件的制造者,比如:现今发生的大学生投毒事件,或因恋爱受挫后自杀、他杀的恶性事件。而一旦情绪稳定下来,多数人为自己的冲动是后悔不已。
3、学习的压力和就业的压力
进入大学以后,学习对于大学生来说,更多是人生目标的确立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学习和增强过程,对于学习的态度和认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究竟是知识的进一步更新学习,向高峰攀登,还是取的一个文凭作为就业的敲门砖,有多少人在进行着自己喜欢的专业?因此,各种心态与思潮在大学汇聚。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交织、环境与地位的变化错位,都会给大学生们带来了不少的心理负担。一部分学生发现自己在高中时的那种佼佼者优势不复存在,面临的是一种重新分化组合的局面,一些学生为不挂课而学,对未来陷入迷茫;一些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因未能掌握大学学习的 方法 而导致考试不及格,使的紧张的心态得不到及时的调整,从而带来厌学、自卑、自信心下降等一系列心理问题,有的学生甚至得了考试恐惧症。
三、大学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
1、自身心理问题
在自身成长过程中本身就已经形成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并不被家人和自己所了解,导致上大学后,遇到问题,不能妥善处理,并因此引起更严重的心理问题。
2、因为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的变化而带来的心理压力
大学生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一年级新生往往不适应新的校园生活的变化,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当班集体和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那些平时习惯于依靠父母、家庭的学生来说,确实是个难题,也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另外,周围的同学大都来自不同地区,同学间需要重新建立熟悉关系,这也是一个心理发展和学习的过程。同时,大学生在自我管理的同时,还要学习参与社会活动,担负一定的社会责任,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对有些同学来讲,在其位又不知如何谋其政,不知如何去适应社会,感到压力大,造成新的心理缺失。
3、情感依赖性与独立意识发生着矛盾
由于自我认知方面的原因,大学生大多盲目自满、自我陶醉与失望感并存。或生活单一,会在情感上产生依赖,比如大学生因为恋爱问题而产生的情感矛盾和情绪不安,这方面的恶性事件发生很多,在学业上的不良竞争而导致的事件,或内心的受挫,转而产生对社会以及人生的错误认识,使自己陷入心理的不健康状态中。
四、开展健康教育,成就幸福人生
1、加强学校心理咨询
学院可以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加强学生心理咨询和辅导。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理忧难,开发身心潜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
2、对大学一年级新生开展心理健康调查
心理调查是为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问卷”调查,可以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使其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目前一些高校已经在实行对新生的心理健康调查,对学生的心理帮助、优化在校学生的心理状态有很大的作用。
3、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开设的各个科目中,其教学过程都包括着极其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的中,要通过自己的教学,在深入挖掘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同时,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把自己历史形成的知识、 经验 、技能内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4、开设心理教育课
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
5、在校园文化中加深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世界格局的动荡,地球环境的变化,使每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都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要不断加强对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其形成健康的心理,更新观念,悦纳自我,翱翔自如,走向成熟,迎接人生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心理咨询师[M].中国心理卫生协会,2012.
[2] Jerry? M ?Burge著,陈会昌译.人格心理学[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3] 吕建国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4] 张春兴 .教育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
[5] 冯忠良.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杨凯培(1992-),甘肃张掖人,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2010级,探测制导与控制专业.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分析论文
网络营销方兴未艾,同时也遇到了不少问题,包括来自消费文化、配送业和技术的限制因素,以及缺乏信任的消费文化,不发达的配送业,小量货物的配送,效率低、成本高,技术还有缺陷等都困挠着网络营销。 90年代初,网络走出学校和科研机构,步入人们的生活,商业也把眼光转向了它,于是出现了新的业态,网络营销一时被炒得沸沸扬扬,然而时至今日,生意并没有预计中红火。网上购书最早的瀛海威开展业务三个多月,收益并不多,大抵持平,赛百威、北京在线等营业额也不乐观。网络营销怎么啦?笔者提出了几个观点,分析了网络营销在中国现实条件下的几个限制因素。 一、现实消费文化对网络营销的影响 近年来,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已成为全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消费者权益在受损心态的驱使下,自然调整了自己的购买行为,重新树立了自己的消费价值观念。买者与卖者之间不再是信任,而是报以怀疑的态度。由于存在疑虑,消费者在作出购买决定之前,要从多种渠道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尤其是要对商品作仔细的检验、挑选,尽管他们也可以从销售商那里获得充足的信息,但由于缺乏信任,他们宁可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商品实物和其它渠道中搜寻信息,再作出购买决定。由此而形成的消费文化,我们称之为“缺乏信任”的消费文化。 网络营销这一新业态,剔除了交易时展示商品实物这一不便,使买卖双方超越时空的限制,实现即时异地的迅速产权交易。它有一个暗含的假设,交易双方相互信任、信守承诺。买方假设卖方的商品服务合格,没有缺陷;卖方假设买方有支付能力,双方都会履行交易时达成的承诺。双方依靠信任,认定网络上传递的信息为真,不需要其它辅助信息来证明对方用以交易的商品是否符合交易条件,消费者不需要对商品实物作实地检验,就可成交。在“缺乏信任”消费文化环境中,消费者只信物、不信人,必须对商品实物作检验,从其它渠道收集信息,才决定是否交易,因此网上的信息并不能获得消费者的信任,网络营销暗含的信任假设不成立。要完成交易,消费者还需以其它手段获得更多的信息,这大大阻碍了这一新兴业态的发展。 因此,在现实情况下,怎样取得消费者的信任,便成了发展网络营销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假商店、假冒伪劣商品如果充斥于网络之中,会使网络营销得不到消费者的信任,早早地胎死腹中,最终不能长足发展。应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运行监督制度,杜绝欺行为,树立货真、价实、量足、守义的商业道德,建立网络营销诚信的形象。总之,树立起以诚信为本的消费文化,恢复消费者的信心,网络营销才能获得发展的动力。 二、配送业对网络营销的影响 完整的商品流通过程包括两方面,一是商品价值形态的转化过程,通过买卖交易活动,使 商品的所有权由卖方转向买方;另一方面,又是商品物质形态的转移过程,通过包装、储运等活动,使商品实体真正达到买主的手中。前者称为“商流”,后者称为“物流”。商品配送是物流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根据用户的需要,将商品经过必要的集结、加工、分理之后,向相对稳定的收货人进行分送的活动。配送中心是完成这一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它把生产企业或供货企业同客户、消费者之间对应的众多平行重复的物流简化为全部集中于配送中心,然后再向客户扩散的这样一个集约化的物流关系。 网络的优点在于搜寻和交换信息快捷、方便。卖方在网络上展示商品信息,提供有关查询,与顾客展开双向沟通;买方通过网络可以向卖方提出要求,双方不断进行信息交流和反馈,足不出户就可以获取信息,达成交易意向。双方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交易过程中的信息搜寻和交换变得方便、容易,降低了交易成本和损耗。然而,这只是完成了“商流”过程,商品的产权从卖方转到买方,商品的实物还没有转移,还要经过配送,使商品物质形态到达买方手中,完成“物流”过程,交易的整个过程才结束。 由此可见,网络营销的商流与物流是高度分离的,商流在网络中完成,物流脱离开来,由市场的另一部分力量完成。商流与物流越是高度分离,越是要求二者配合密切,相互适应。网络营销的商流手段和方式是先进的,这就促使物流手段和方式也要先进、高效;网络营销面对的买方是大量的、分散的,单位交易量少,要求商品物质形态的配送也要分散化,单位业务小量化。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特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物流业取得了不少成绩,基本能适应市场的变化,满足市场的要求,但随着网络营销的兴起,它的发展就显得滞后,力不从心了。我国的仓库周转率仅为发达国家的30%左右,配送差错率几乎是发达国家的3倍。适应市场发展起来的配送中心也存在不少问题。单体规模小,相互间未能很好地联络,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运行功能不全,大多数配送中心尚无基本的信息处理功能,在储存、保管、分理方面的条件一般也比较差;技术手段落后,导致对配送的批量和时点难准确把握,机械化程度低,使用大量劳动力,增加了运营成本。 此外,到目前为止,网络营销的小批量商品主要是以邮寄方式配送,效率低、成本高,当这种单位批量小的业务大量涌现时,单以邮局的力量是很难准确、高效完成这些分散的业务的。市场还没有分化出能大量地、地域广泛、低成本、高效地处理这种单位交易量小的业务的组织和企业。网络营销呼唤这种组织和企业的及早出现。所以,滞后的物流与网络营销商流的快速、低成本不相适应,使网络营销在信息交流方面的优势受到削弱,降低的成本被滞后的物流手段吞噬了。由此可见,网络营销的发展和配送业的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三、技术问题 正如所有新技术一样,网络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电子欺,伪装和非法漫游者的侵入等。而更让人担心的是清算的安全问题,许多人害怕在网上使用信用卡。真正的网上购物应采用电子付款方式,而目前的现状是由于缺少银行界的介入,人们还得采用传统的结算方式,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足不出户”。当然,访问的效果如何也是一个问题,可靠性和电话网的质量都是应该关注的。上网简单的模式是建立一个网络服务中心,通过一根专线租用国际出口,开展网络商业拨号入网服务,这种方式对刚刚接触网络的普通公众有方便、实用之处,但各个商业网络不能互联,互不沟通,造成效率和服务质量都不高。网络要发展和完善,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还很多。 此外,我国目前只有400多万台电脑进入家庭,电脑普及率低于20%,而家用电脑用于上网的只有2.1%,上网的主要是中青年。可见,网络营销的市场还很小,面很窄。阻碍网络营销的发展因素,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的。要解决这些问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国家的宏观指导和全社会的共同支持。参考资料:中国网络营销资讯第一门户-中国网络营销网( )
影响机制侧重的是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作用过程,主要探索影响过程的,影响因素注重的是因素本身,有哪些因素以及这些因素是怎么选取出来的。
由此导致了科研人员片面追求SCI论文。这种不完善主要表现为不区分不同学科的特点,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和地质等学科。
忽略了各学科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导致任何一位只要会做简单加法的外行人,都可以方便地评价任何一门学科的水平,因为只要把论文数加一加,把每篇论文的影响因子加一加即可。
对策:
综上所述,尽管10余年来,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发表的论文越来越多,但是高质量的少,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一样,模仿跟踪多,创新突破少,尤其在基础研究领域,有原始创新的成果更少,国家应大力加大对基础研究的资金投入,要知道基础研究的创新是一切创新的源泉。
而学风浮躁和急功近利则是科技创新的大敌。在评价单位和个人学术水平时,应以论文的质量为主,不宜看重数量。尤其应提倡科学论文内在价值的判断。由同行专家评价论文的创新性、科学性和显示度。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论文引用率
材料类sci一区期刊:
sci期刊除了英文的,其实还有中文的,近几年不少中文的期刊被sci收录。接下来,根据这个问题详细的介绍一下。
1、《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Technology》The aims of this journal are to enhance the international exchange of scientific activities.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Technology》登世界各国的具有创新性和较高学术水平的原始性论文,该杂志已被誉为看中国材料研究发展趋势的一个窗口。所设栏目:letters、review articles、original papers、research notes、brief scientifie achievement.
2、《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 Metallurgy and Materials》目前已经被多个国际著名检索机构收录,
在国内外享有较好声誉,《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 Metallurgy and Materials》主要刊载矿业工程(Mineral)、
冶金工艺(Metallurgy)、材料科学(Materials)、信息与控制(Information)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所设栏目:矿业、冶金、材料。
3、《先进材料界面》英文期刊名称《Advanced Materials Interfaces》是由GERMANY出版。期刊ISSN:2196-7350,2017-2018最新影响因子:4.834,2017-2018自引率:6.2%。
4、《应用粘土科学》英文期刊名称《APPLIED CLAY SCIENCE》由NETHERLANDS出版。出版周期:双月刊。期刊ISSN:0169-1317,2017-2018最新影响因子:3.641,2017-2018自引率:20%。
5、《应用表面科学》英文期刊名称《APPLIED SURFACE SCIENCE》由NETHERLANDS出版,出版周期:半月刊。期刊ISSN:0169-4332,2017-2018最新影响因子:4.439,2017-2018自引率:14.8%。
是SCI期刊名字 APPLIED SURFACE SCIENCE期刊ISSN 0169-4332 2014-2015最新影响因子 2.711 通讯方式 ELSEVIER SCIENCE BV, PO BOX 211, AMSTERDAM, NETHERLANDS, 1000 AE 涉及的研究方向 工程技术-材料科学:膜 出版国家 NETHERLANDS 出版周期 Semimonthly 出版年份 1985
applied surface science[材] 应用表面科学; 例句The studies on excitable media have continued for many years, and the results have been applied in medicine, surface science, and so on.人们对激发介质的研究已经持续了多年,其应用领域涉及到医学,表面科学等。
钱 星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广州 510760)
作者简介:钱星(1985—),男,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海洋石油地质方面的科研及生产工作。E-mail:made607@126.com。
摘要 南海东部某油田沙河街组储集层岩石结构复杂,层间差异明显,总体上为低孔低渗型储集层,使用传统的油气测井评价方法解释精度往往较低,常常造成油气层的漏解释或者误解释。依据岩心物性、毛管压力曲线等实验分析数据,以测井相分析为手段和桥梁对储集层进行分类分析,提出了以沉积微相砂体分类为单元的精细测井评价方法。应用此方法对该油田实际井进行测井解释结果表明,以该方法建立的测井解释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为进一步提高储量计算和储集层表征的准确性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低孔低渗储集层 沉积微相 孔隙结构 精细测井解
1 引言
储集层参数模型的精度直接影响着储量计算和储集层表征的准确性。低孔低渗油气藏与中高孔渗油气藏的储层特性有许多不同,一般具有孔隙结构复杂、喉道细小、束缚水饱和度高[1~3]等特点。
常见的针对低孔低渗储层参数模型的研究思路主要以细分储集层类型来研究岩电参数规律,从而达到提高储集层参数模型精度的目的[4~9]。大量的研究表明,在测井精细解释的过程中,有效的对储集层进行分类分析是提高解释精度的有效手段。周灿灿等[10]依据岩石物理理论,提出岩石相控建模的概念对近源砂岩进行有效分类;张龙海等[11]以地层流动带指数和储集层品质指数来研究岩石物理分类的有效方法;这些分类方法对储层参数模型建模都具有一定的实际指导意义。
南海东部某油田沙河街组储层孔隙度平均值一般小于20%,渗透率平均值小于50×10-3μm2,为典型的低孔低渗储层[12],其储层质量主要受原始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所控制[13~17]。
纵观低孔低渗储层成因的各因素,结合研究区低孔低渗储层成因特点,本文试以沉积微相分类为思路来细分储集层,使得测井解释岩电参数模型更加准确,从而达到对该地区低孔低渗储集层进行精细测井解释之目的。
2 低孔低渗储层与沉积相带之间的关系
南海东部某油田沙河街组沙二段为扇三角洲沉积,主要为扇三角洲前缘亚相,进一步可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坝和远砂坝微相;沙三段为较深水湖泊环境下的浊积扇沉积,发育有扇根、扇中、扇前缘亚相,其沙河街组沉积分析综合柱状图如图1所示[18~19]。
依据常规物性分析数据,对各微相砂体的孔隙度和渗透率统计分析表明(图2):沙三段各微相砂体总体上表现为低孔低渗的物性特征,其中,扇根砂体孔隙度分布范围7.9%~16.9%,平均13.3%,渗透率分布范围0.01~39.9 mD,平均1.19 mD;扇主体砂体孔隙度分布范围3.8%~17.0%,平均13.0%,渗透率分布范围0.05~49.7 mD,平均4.0 mD;扇前缘砂体孔隙度分布范围1.7%~14.2%,平均4.6%,渗透率分布范围0.01~42.1 mD,平均1.07 mD。沙二段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孔隙度分布范围4.5%~24%,平均13.17%,渗透率分布范围0.005~466.5 mD,平均42.89 mD,表现为中低孔渗;河口坝砂体孔隙度分布范围5.2%~12.6%,平均8.93%,渗透率分布范围0.006~0.43mD,平均0.09 mD,与沙三段各微相砂体一样,表现为低孔渗的物性特征。
由此可见,沉积作用的差异使得各微相砂体储层物性不同,研究区低孔低渗储层主要发育于扇三角洲沉积的河口坝及近岸水下扇沉积的扇根、扇主体、扇前缘砂体之中。
3 各沉积微相砂体的孔隙结构特征
在对该油田各井测井相分析的基础上,依据毛管压力实验分析数据,对具有不同物性特征的各微相砂体其孔隙结构进行分析,根据毛管压力曲线的主要特征,其孔隙结构可分为Ⅰ、Ⅱ、Ⅲ、Ⅳ四种类型(图3),其中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主要以I、Ⅱ类为主,Ⅰ类曲线排驱压力较低,小于0.2 MPa,最大进汞饱和度大于80%,喉道半径分布大于1.0 μm,喉道相对较大,分选较好,为细喉;Ⅱ类曲线排驱压力介于0.2~0.5MPa之间,最大进汞饱和度大于60%,喉道半径为0.25~1.0μm,喉道细小,分选较差,为特细喉。
而具有低孔渗物性的河口坝、扇根、扇中及扇前缘砂体则主要以Ⅲ、Ⅳ类为主,Ⅲ类曲线排驱压力介于0.5~1.0 MPa之间,最大进汞饱和度小于60%,喉道半径峰值一般都小于0.1~0.25μm,孔喉特别微细,但是分选中等,细歪度的喉道,流通性能较好,属于微细喉;Ⅳ类曲线毛管压力曲线近直立,排驱压力大于1.0 MPa,最大进汞饱和度一般小于50%,在仪器压力范围内读不出中值毛管压力,表示岩石渗流能力极差,喉道半径峰值小于0.1μm,属于特微喉。
由上分析不难看出,在一定的沉积环境背景下,各微相砂体与储层的孔隙结构类型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在研究层段主要表现同一微相砂体其孔隙结构具有相似性,不同微相砂体之间孔隙结构特征差异明显的规律。
图1 沙河街组沉积相分析综合柱状图(据杨玉卿[20]修改)
4 在南海东部某油田中的应用
众所周知,在储集层评价中,孔隙结构分析是储集层微观物理研究的核心,不论是砂岩还是碳酸岩,其孔隙、喉道类型以及它们的配合情况,与储集层的物理特性和储集性能有密切关系。对于低孔渗储层中孔隙结构的评价则显得更加重要,其孔隙、喉道的大小、分布以及几何形状不但是影响储层储集能力和渗透特征的主要因素,而且也是影响测井解释评价精度的关键。
图2 各微相砂体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关系图
图3 毛管压力曲线类型
在测井解释过程中,常受实际条件的限制,取心段往往较少且分布不均,储层的物性、孔隙结构、岩电参数等实验分析数据有限,分析所得的测井解释参数往往不能较完整的对全区域、全井段储层有所反映。在已知沉积背景的情况下,测井相的划分和分类分析则为解决这一实际难题带来了可能,测井曲线是地层岩性的地球物理响应,相同的微相砂体其地球物理特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以测井相为手段和桥梁,通过研究有分析数据的各微相砂体的孔隙结构特征,进而对相似的砂体间接进行孔隙结构分析,最终研究不同孔隙类型储层的岩电参数变化规律,从而根据地质成因和孔隙结构类型来视储层不同而分开选择参数模型,进而达到对全井段的精细测井解释之目的。
阿尔奇公式是利用电阻率曲线计算含油饱和度的经典方法,公式 中解释参数a、b、n、m的选取对解释结果往往有较大的影响。其中a、b(岩性系数)为与岩性有关的参数,取值一般接近于1;n(饱和度指数)定义了含水饱和度间与储层电性特征间的数量关系;m(胶结指数)表现为地下地质体的一种综合响应,是反映储集层孔隙结构的参数,对孔隙结构具有非均质性的储集层常常变化较大。
针对研究区不同微相砂体储集层孔隙结构具有差异性这一特点,在本次解释中,对不同孔隙结构类型的储层分类分析了其孔隙度与各岩电参数a、b、m、n的变化规律(图4)。分析结果表明,储层的孔隙结构类型和特征对m值的变化起了主导作用,低孔渗储层段胶结指数与孔隙度表现出较好的相关性,非低孔低渗储层段胶结指数m与孔隙度等参数之间则没有明显规律,最终其参数选择见表1。
表1 不同类型储层的a、b、m、n参数值
最终,利用上述方法,对研究区X井沙河街组沙三段的低孔低渗储层段进行了实测井解释,发现了一系列的可能存在的低孔低渗型油气藏,测井解释成图如图5所示。
5 结论
依据实验分析数据,以测井相为手段和桥梁,对南海东部某油田沙河街组储集层分类分析,针对不同孔隙结构类型的储集层选择不同的岩电参数分类进行测井建模解释,可较好地改善和提高低孔低渗储层测井解释的准确性。
图4 不同类型储层孔隙度与m值变化关系
图5 测井解释成果
参考文献
[1]唐海发,彭仕宓,赵彦超.大牛地气田盒2+3段致密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分类评价[J].矿物岩石,2006,(3).
[2]马明福,方世虎,张煜,史文东.东营凹陷广利油田纯化镇组低渗透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4).
[3]杨勇,达世攀,徐晓蓉.苏里格气田盒8段储层孔隙结构研究[J].天然气工业,2005,(4).
[4]孙小平,等.复杂孔隙结构储层含气饱和度评价方法[J].天然气工业,2000,20(3):41~44.
[5]张明禄,石玉江.复杂孔隙结构砂岩储层岩电参数研究[J].石油物探,2005,(1).
[6]张龙海,周灿灿,刘国强,等.孔隙结构对低孔低渗储集层电性及测井解释评价的影响[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6.(6).
[7]张喜,胡纪兰,张利,等.吐哈盆地特低孔低渗油气层测井解释方法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7,(3).
[8]张龙海,周灿灿,等.不同类型低孔低渗储集层的成因、物性差异及测井评价对策[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7,(6).
[9]颜泽江,唐伏平,等.洪积扇砂砾岩储集层测井精细解释研究——以克拉玛依油田为例[J].新疆石油地质,2008,(10).
[10]张龙海,刘忠华,等.低孔低渗储集层岩石物理分类方法的讨论[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8,29(5):557~560.
[11]张龙海,刘忠华,周灿灿,等.近源砂岩原生孔隙储集层岩石相控建模及其应用[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8,(6).
[12]赵澄林,胡爱梅,等 油气储层评价方法(SY/T6285-1997)[S].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
[13]李丽霞.渤中地区第三系碎屑岩储层成岩作用研究[J].中国海上油气(地质),2001,15(2):111~119.
[14]刘正华,杨香华,陈红汉,等.黄骅坳陷歧南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储集层物性影响因素分析[J].古地理学报,2009,11(4):435~445.
[15]谢武仁,邓宏文,王红亮,等.渤中凹陷古近系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8,28(3):101~107.
[16]宋鹍,金振奎,王晓卫,等.沉积相对储集层质量的控制——以黄骅坳陷王官屯油田枣、油层组为例[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6,33(3):335~339.
[17]黄龙,田景春,等.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长6砂岩储层特征及评价[J].岩性油气藏,2008,20(1):83~88.
[18]邓运华,李建.渤中25-1油田勘探评价过程中地质认识的突破[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7,34(6):646~652.
[19]杨香华,陈红汉,叶加仁,等.渤中凹陷大型湖泊三角洲的发育特征及油气勘探前景[J].中国海上油气(地质),2000,14(4):26~232.
[20]杨玉卿,潘福熙,等.渤中25-1油田沙河街组低孔低渗储层特征及分类评价[J].现代地质,2010,24(4):687~693
Fine logging interpretation of the low porosity &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By a case study of anoilfield in the east of South Sea of China
Qian Xing
(Guangzhou Marine Geological Survey,Guangzhou,5 10760)
Abstract:It one-sided or wrongly explains about oil andgas layer by using traditional oil and gaswell logging evaluation because of low porosity and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as the Shahejie For-mation reservoir texture is complex and different obviously between the layer in an oilfield in theeast of South Sea of China.A more accurate Log Evaluation method of classifying sedimentary mi-cro-faces is proposed by analyzing well logging faces and reservoir bed according to some experi-ments’ data such as core properties experiment or capillary pressure curves experiment.It showsthat the logging interpretation model is more accurate by applying this method to log explanation ofoil field real well,therefore it establishes a theory foundation of more accurate reserve calculationand reservoir charaeterization.
Key words:Low porosity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Sedimentary microfaciesPore structure Fine logging interpretation
陈新军1,2蔡希源3纪友亮2周卓明1
(1.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无锡214151;2.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上海200092;3.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北京100027)
摘要 塔里木盆地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造成沉积间断,继而形成了一系列重大的地层不整合面。塔中地区奥陶系主要发育有两个大型的不整合面T47和T07,它们受构造和海平面的共同控制,暴露时间长,规模大,在区域上控制了两期强烈的风化壳岩溶事件的发育。第一期位于下奥陶统顶部不整合面之下,第二期位于上奥陶统顶部不整合面之下,这两期岩溶特征因其上覆不整合面的特征不同而不同。不整合面对岩溶发育的控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整合面形态对风化壳岩溶发育范围的控制;二是不整合面的强度级别对风化壳岩溶发育深度的控制。
关键词 不整合面 岩溶 塔中地区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arge Scale Unconformity Surface and Weathering Crust Karst——Ordovician in Central Tarim Area
CHEN Xin-jun1,2,CAI Xi-yuan3,JI You-liang2,ZHOU Zhuo-ming1
(1.Wuxi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Geology,SINOPEC,Wuxi,214151;2.School of Ocean and Earth Science,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200092;3.SINOPEC,Beijing100027)
Abstract The Tarim basin has experienced periods of structure movements and developed a series of large stratigraphic unconformities.The Ordovician has two large unconformity surfaces T47 and T07 in central Tarim area,which were predominated by structure movements and sea level changes.They were exposed for a long time,and locally controlled the development of two periods regolith karst.The first period karst located under the unconformity’s at the top of Lower-Ordovician,the second located under the unconformity at the top of Upper-Ordovician,the character of two periods’ karst are different for their unconformities are different.The effects of the unconformity surface on karst mainly include two aspects:one is that the configuration of unconformities controls the development scale of regolith karst,another is the intensity of unconformities controls the development depth of regolith karst.
Key words unconformity surface karst central Tarim area
地层之间的不整合接触关系是地面露头和地震剖面上常见的地质现象,进行不整合分析对于划分地层层序,确定地层格架和构造运动,分析盆地的形成、演化和改造以及研究与不整合有关的圈闭均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许多学者曾对不整合的概念、类型及其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1]。不整合的认识与研究自18世纪末以来已经历了200年的历史,但仅是在20世纪30年代才因其与油气圈闭有关而受到广泛关注。在总结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Bates和Jackson[2]在美国地质词汇中对不整合作了这样的定义:它是相接触岩层的构造关系,以沉积间断、风化作用或特别是新岩层沉积前的陆上或水下侵蚀作用为特点,常常(但不总是)表现为地层间的非平行接触关系。然而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地震地层学及层序地层学的发展,地层不整合面被应用在层序地层学中,不整合面更主要的是在成因上与海面相对变动联系起来,并被作为划分层序级别及类型的关键界面。Vail等将作为层序界面的不整合面划分为代表陆架暴露的第一类层序界面和陆架未暴露的第二类层序界面,以分别反映海面的相对下降幅度[2]。但是,并非所有不整合面都可归为低海平面成因,因为多数全球性构造事件在时间上与海面上升期相对应[3]。许效松[4]则从Vail等[5]的两类层序界面划分中独立出第三类层序界面,专指发育于碳酸盐岩层序之上的溶蚀型卡斯特界面,以区别于碎屑海岸由河流回春作用形成的侵蚀界面,并且这一划分是非成因的。
不整合面不仅是构造运动或海面变动事件的记录者,而且还代表了后期地质作用对前期沉积岩(物)的不同性质和程度的改造。这一改造作用通常具有明显的经济价值。风化作用除能直接形成残坡积风化矿床外,与风化面相关的岩溶型油气藏已在碳酸盐岩油气勘探中占据了重要地位[6~8]。与不整合面发育相伴的岩溶作用强度及其分带性是控制碳酸盐岩次生储集空间形成与展布的关键因素。而不同成因的不整合面以不同方式控制着岩溶储层的产出。油气勘探成果证明,世界上许多含油气盆地均发育有碳酸盐岩古风化壳含油气层,据统计,世界油气的20%~30%与不整合面有关,且主要与古风化壳岩溶有关[9]。因此对不整合面进行研究在岩溶储层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区域地质概况
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西北边陲,面积约56×104km2,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塔中地区在区域构造位置上属中央隆起中段的塔中低隆起,北以塔中1号断裂带与满加尔凹陷相邻,西面及南面分别与阿瓦提凹陷和塘古孜巴斯凹陷呈斜坡过渡关系,东与塔中东凸起相邻(图1)。目前,该区已经开展了大量的基础地质研究工作,经过多年的研究大家对碳酸盐岩储层发育规律已达成基本共识,即岩溶作用是控制碳酸盐岩储层质量的关键因素。为此,众多研究者运用各种理论和方法对碳酸盐岩储层的岩溶发育规律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10~13]。本文从不整合面分析的角度出发来研究风化壳岩溶的发育规律,为油气勘探服务。
2 不整合面发育情况及其特征
塔里木盆地自震旦纪以来,经历了加里东期、海西期、印支期和喜马拉雅期构造旋回,形成了四大构造层[14]。每个构造旋回又发生过多期构造运动,相应地引起了海平面的大规模相对升降变化,造成沉积间断和地层变形,继而形成了一系列重大的地层不整合面。其中,在塔中地区奥陶系主要发育有两个大的不整合面(图2),一个是发育在下奥陶统与中上奥陶统之间的 。另一个是奥陶系顶与志留系之间的区域性不整合面 ,其接触类型主要为上超或削截或顶超。这两个大的不整合面都是由加里东运动造成的,同时受全球性大规模海平面下降的影响[11],受构造和海平面的共同控制,不整合面 和 暴露时间长、规模大,在区域上控制了两次强烈的暴露岩溶事件的发育。
图1 研究区平面位置图
图2 塔中地区奥陶系大型不整合面
2.1 不整合面
该不整合面在塔里木盆地普遍分布,位于下奥陶统顶,在塔中地区剥蚀程度较大,在剖面上容易识别(图2)。 不整合面形成于早加里东运动时期,此时,塔里木地台第一次受到挤压构造作用,一系列正断层发生反转,构造上拱,受塔中Ⅰ号和Ⅱ号断层上盘隆升的控制,塔中隆起基本成型。隆起部位下奥陶统遭受强烈剥蚀,形成广泛的不整合面,下奥陶统之上普遍缺失了大湾期鹰山组的上部、牯牛潭期、庙坡期的一间房组、恰尔巴克组。两侧的满加尔、塘古巴斯凹陷相对下沉,继续沉积,呈整合接触。
根据塔中地区下奥陶统上覆地层分布图(图3)可以得知,沿塔中Ⅱ号构造带一线,TZ64—TZ18—TZ46—TZ37—TZ9—TZ19—TZ4—TC1—TZ1—TZ25—TZ27 一线以南至 TB1—TZ3—TZ38—TZ48一线的广大地区,下奥陶统之上均缺失了中上奥陶统、志留系,且下奥陶统发育不全,表明该区除了受下奥陶统顶部早加里东期运动影响外,还经受了上奥陶统与志留系之间的晚加里东运动等后期构造运动。因此,该区受构造活动影响较大,挤压抬升幅度较大,古地貌较高,遭受剥蚀程度巨大。
图3 塔中下奥陶统上覆地层分布图
2.2 不整合面
该界面在塔里木盆地普遍分布,位于奥陶系与志留系之间,在塔中地区为角度不整合。不整合面之上的地层主要是碎屑岩,其下主要为碳酸盐岩,在露头、测井及地震剖面上都非常容易识别(图2)。钻井揭示塔中隆起由北向南、由西向东,志留系依次不整合覆于中上奥陶统、中奥陶统和下奥陶统之上。 不整合面形成于加里东运动中、晚期,此时,南天山洋封闭,塔里木盆地发生了大规模的构造运动,受SN向挤压,塔中地区进一步隆升,塔中东部大幅度抬升,地层遭受剥蚀,随着东部地区的抬升剥蚀,前一阶段的西部高点逐渐向西倾没,形成向东翘起的鼻状构造。
根据塔中上奥陶统上覆地层分布图(图4)可以看出,除了下奥陶统裸露区外,塔中大部分地区均有中、上奥陶统分布,并且大部分地区的奥陶系顶部发育有一套泥岩沉积,仅在TZ37—TZ20—TZ16—TZ401—TZ101一线附近,上奥陶统顶的泥岩层缺失,导致中、上奥陶统的灰岩在志留系沉积之前裸露地表遭受剥蚀和溶蚀。
3 岩溶发育特征
塔中地区奥陶系主要发育有两期风化壳岩溶,第一期位于下奥陶统顶部不整合面之下;第二期位于上奥陶统顶部不整合面之下。这两期岩溶发育特征因其上覆不整合面的发育特征不同而不同。
3.1 平面发育特征
从平面上看,下奥陶统顶部的风化壳岩溶分布范围较大,岩溶作用比较强烈,溶蚀深度较大。主要分布在塔中Ⅱ号构造带、TZ3—TZ7井区、TZ48—TZ38井区、TG1井区和TB2井区。
图4 塔中上奥陶统上覆地层分布图
上奥陶统顶部的风化壳岩溶早期分布范围很小,岩溶作用也不大,仅在TZ25—TZ27井区分布,随着后期构造运动的改造,在Z1—TZ37—TZ16—TC1—TZ101一线及TB2井周围一定范围内由于缺失上奥陶统泥岩段而形成比较强的岩溶作用,该期岩溶作用在上奥陶统灰岩厚度不大的地区还间接地影响到下奥陶统顶面的岩溶发育。
3.2 纵向发育特征
从纵向上看,在塔中地区两期风化壳岩溶都具有良好的分带性,大致可以分为3个带,自上而下依次为:垂直渗流带、水平潜流带和深部缓流带(图5)。
图5 TZ16井中上奥陶统岩溶带
3.2.1 垂直渗流带
该带常位于不整合面与最高潜水面之间,沉积物以代表古土壤的紫红色泥岩、灰绿色粘土质泥岩、覆盖角砾灰岩及角砾白云岩等为主。岩溶作用以垂直方向为主,常形成一些垂向溶孔、溶缝、侵蚀沟、古梁和孤立的落水洞等。该带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发育各种裂缝,尤其是风化缝和构造缝,且这些裂缝常被溶蚀。这主要是因为垂直渗流带处于不整合面地表附近,岩石温度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岩石在冷热温差悬殊下极易产生风化缝[15]。在这些垂向溶孔、溶缝和溶洞中,常被泥、粉砂、各种成因的角砾(垮塌角砾、构造角砾、岩溶角砾)所充填,有些还被方解石胶结物所充填,这些充填物的形态极不规则,大体上以与围岩垂直或近于垂直的囊状或脉状产出,与围岩呈清晰的溶蚀接触。
垂直渗流带在测井曲线上常呈漏斗型,因为在垂直渗流带中各种胶结、充填作用较强,其储集性能较差,常形成岩溶带中相对致密的岩溶壳,电阻率相对于其下部的潜流带要高,自然伽马测井曲线相对于不整合面顶部要低。在地震剖面上有时可见一些沿不整合面发育的侵蚀沟,呈“V”或“U”型。垂直渗流带的发育深度与岩溶作用强度、所处构造部位和潜水面高低有关,一般在距侵蚀面50m内。
3.2.2 水平潜流带
水平潜流带位于枯水期的最低潜水面之下,距侵蚀面一般30~200m,其厚度与补给区高程有关。该带以发育大量的溶洞和溶孔为主,当然也有一些溶缝,但远不及垂直渗流带发育。这是因为该带处于包水带,地下水十分活跃,并多沿水平方向流动,在潜水面附近,地下水不饱和,CO2含量高,分压大,岩溶地下水交替快,溶蚀作用强,易形成水平溶洞,甚至地下暗河,由于构造运动引起的地表升降,在古岩溶地层中可形成若干层水平溶洞[16]。
水平潜流带在自然伽马曲线与电阻率曲线上都表现为低值,深、浅侧向电阻率间具有较大的正幅度差。在地震上,该带常表现为低能量、低频率和弱反射,反射轴的连续性极差。若地下暗河发育,该带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一弱反射带,且与相邻反射呈切割接触,呈一水平囊状体。水平潜流带由于具有大量的孔洞和溶缝,即使被充填,也仍有许多有效储集空间,因此常成为良好的油气储层。
3.2.3 深部缓流带
该带位于水平潜流带下,最大底界深度是岩溶作用的下限,一般可达侵蚀面下300m左右,该带仅见一些小型水的溶孔和零星溶缝,与普通未发生岩溶作用的层段差别不大,胶结作用在该带较明显。
在对塔中地区岩溶发育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该区奥陶系的岩溶地貌发育模式。区内岩溶地貌表现为较大的地形起伏。从整体上看,具明显的北高南低的特征,南北两侧是岩溶高地,中间部位为岩溶谷地,二者之间为岩溶斜坡。
4 不整合面与岩溶发育的关系
影响碳酸盐岩岩溶发育的主要因素有很多,如古气候、海平面的升降以及构造活动等[17]。其中构造不整合面决定了古递降水流平衡面、地下水的深度及活动范围,水动力场大小对碳酸盐岩岩溶发育与否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风化壳岩溶。因为碳酸盐岩必须直接出露地表或出露到大气水能改造的范围内才会受大气水中溶解的CO2形成的碳酸溶解[13,15]。构造挤压运动形成隆起,地层出露水面遭受剥蚀,形成不整合面,这为岩溶的发育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研究表明,不整合面对岩溶发育的控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古构造所形成的不整合面形态;②古构造的形成不整合面的强度级别。
4.1 不整合面形态对风化壳岩溶发育范围的控制
通过细致研究塔中地区岩溶发育区图(图6)可以发现,塔中地区奥陶纪的岩溶几乎都分布在古构造高点,四周被断层包围形成了构造控制岩溶的格局。在古构造的高点,下奥陶统上部和中上奥陶统顶部的地层在不同时期都出露地表遭受剥蚀,这样下奥陶统顶部和中上奥陶统顶部的灰岩直接出露于不整合面之上,遭受大气水的淋滤、溶蚀,形成风化壳岩溶。也就是说,风化壳岩溶发育范围受不整合面形态的控制,即只有在不整合面发育区域,风化壳岩溶才有可能发生。
图6 塔中地区岩溶发育区示意图
值得注意的是出露于不整合面之上的中上奥陶统顶部灰岩,由于大部分地区发育有一套泥岩沉积,阻隔了中、上奥陶统顶部灰岩与大气水的接触,抑制了风化壳岩溶的发育。这些被泥岩所包围的碳酸盐岩“岩块”区域,在地貌上为高地或丘陵,虽然在志留系前的古地貌背景上存在区域上的地表水古径流体系,但对这些呈地貌高地的碳酸盐岩“岩块”来说,其区域古地表径流的作用不太大。这些“岩块”区的大气水渗入,补给主要靠“岩块”自身捕获的大气降水。另外,这些“岩块”区顶部的岩性和岩相特征也是控制其岩溶作用发育的因素之一。TZ50井区至TZ15井区处于棚内缓坡、棚内洼地与棚缘内的相变区内,其上部的泥质条带灰岩段厚度大、泥质含量高。这些含泥质的泥晶灰岩孔、缝发育较差,可溶解性差,其较低的渗透性和较差的可溶性,影响了岩溶作用的发育。
4.2 不整合面强度级别对风化壳岩溶发育深度的控制
风化壳岩溶发育在垂向上的发育深度不仅与古地貌、构造、岩性和古水文条件等因素有关,而且还与不整合面的强度级别有关。 与 两个不整合面,由于遭受加里东运动的早、中、晚期以及早海西期运动等多期构造运动的叠加改造,其暴露时间长、规模大,为出露于不整合面之上的碳酸盐岩充分接受大气水的淋滤和溶蚀提供了时间及空间上的保证。同时处于大型不整合面下部经过溶蚀的碳酸盐岩,其溶蚀孔、缝及洞一般来说都比较发育,因而大气水十分丰富,并多沿垂直方向渗流形成一些垂向溶孔、溶缝、侵蚀沟和孤立的落水洞等,造成风化壳岩溶发育深度较大。如TZ1井中下奥陶统顶部的风化壳岩溶的影响深度可达不整合面以下700多米。
综上所述,在全球性的海平面大规模下降时形成的大型不整合面对岩溶发育具有控制作用,在古地貌较高部位,由于遭受强烈的剥蚀,缺少泥岩封盖,碳酸盐岩直接出露地表,因而岩溶作用相对较发育。
5 结论
在研究区内,通过不整合面的研究可以得出:多期构造运动和海平面的大规模相对升降变化,形成了区内大型不整合面,并对风化壳岩溶作用产生了一定的控制。风化壳岩溶发育在不整合面的下部,岩溶特征因其上覆不整合面的发育特征不同而不同。不整合面的形态控制了风化壳岩溶发育范围,不整合面的强度级别控制了风化壳岩溶的发育深度。塔中地区中、上奥陶统碳酸盐岩为特低孔和特低渗储层,因此对碳酸盐岩储层的岩溶发育规律进行研究,对于正确预测碳酸盐岩储层的发育规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不整合面特征与岩溶作用研究相结合,探讨不整合面对风化壳岩溶发育的控制作用,旨在探索本区碳酸盐岩的油气储层研究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1]陈发景,张光亚,陈昭年.不整合分析及其在陆相盆地构造研究中的意义.现代地质,2004,18(3):269~275.
[2]Bates R L,Jackson J A,Falls Church.Glossary of geology.Virginia:American Geological Institute,1980,749.
[3]Miall A D.Principles of sedimentary basin analysis.New York:Springer-Verlag,1984,490.
[4]许效松.层序不整合界面的综合标志与盆地性质.见:王英华,鲍志东,朱筱敏编.沉积学及岩相古地理学新进展.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5,442~445.
[5]Vail P R,Mitchum R M Jr.Seismic stratigraphy and global changes of sealevel,Part 1:Over view,In:Payton C E.Seismic Stratigraphy Applications to Hydrocarbon Exploration.AAPG Memoir,1979,26:51~52.
[6]Saller H A,Budd A D,Harris M P.Unconformities and porosity development in carbonatestrata:Ideas from a Hedberg Conference.AAPG Bulletin,1994,78(6):857~872.
[7]Shanmugam G.Origin recognition and importance of erosional unconformities in sedimentary basins.In:Kleinspehn K L and Paola C.New Perspectives in Basin Analysis.New York:Springer-Verlag KG,1988,83~108.
[8]Sun S Q.Dolomite reservoirs:porosity evolution and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AAPG Bulletin,1995,79(2):186~204.
[9]Fritz R D,Wilson J L,Yurewicz D A.Paleokarst related hydrocarbon reservoirs[M].New Orleans:SEPM Core Workshop.1993,(18).
[10]陈强路,王恕一,钱一雄等.塔里木盆地阿克库勒地区下奥陶统古岩溶及油气分布.沉积学报,2002,20(4):633~638.
[11]陈新军,蔡希源,高志前等.寒武、奥陶系海平面变化与烃源岩发育关系——以塔里木盆地为例.天然气工业,2005,10(25):18~20.
[12]陈新军,谢其山,邢作云等.塔中地区石炭系层序地层分析与沉积相研究.新疆地质,2004,2(22):187~190.
[13]郭建华.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奥陶系潜山古岩溶及其所控制的储层非均质性.沉积学报,1993,11(1):56~63.
[14]贾承造主编.中国塔里木盆地构造特征与油气.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
[15]郭建华.塔北、塔中地区下古生界深埋古岩溶[J].中国岩溶,1996,15(3):207~216.
[16]顾家裕.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岩溶储层特征及形成模式[J].古地理学报,1999,1(1):54~60.
[17]马永生,梅冥相,陈小兵等.碳酸盐岩储层沉积学.北京:地质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