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有关研究蒙古秘史的论文题目

有关研究蒙古秘史的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有关研究蒙古秘史的论文题目

《蒙古秘史》中的神话传说《蒙古秘史》开篇的第一句话就是作为乞颜部的始祖神而被记载下来的。后来,他们的子孙生齿日繁,传至第十代后裔,有个名叫脱罗豁勒真伯颜和他的妻子字罗黑臣豁阿生了两个儿子都娃锁豁儿和朵奔蔑儿干。都娃锁豁儿是个额上只生了一只眼,能看三程远的人物。一天,哥儿俩一同登上不儿罕山,都娃锁豁儿极目远眺,望见沿统格黎小河迁移来一群百姓,在一辆华丽的牛车上坐着一位美丽的姑娘,于是对弟弟朵奔蔑儿干说:在那群迁来的百姓中,一辆黑篷车的前沿上坐着一位漂亮的姑娘,若未许配人家,就给你求亲吧?说着就叫弟弟前去探视。朵奔蔑儿干到那里一看,果然是一位美丽的姑娘,名叫阿阑豁阿,是很有名望的霍里秃马惕部那颜的女儿,尚未许配人家,于是便向女方求婚,娶为妻室。从朵奔篾儿干娶妻开始,史载其事迹趋于翔实,由于《蒙古秘史》的记载,阿阑豁阿成为蒙古第十一代女祖先而闻名于世。阿阑豁阿来到朵奔蔑儿干那里,生了别勒古讷台、不古讷台两个儿子、朵奔蔑儿干去世后,阿阑豁阿寡居时又生了三个儿子,一名不忽合塔吉,一名不合秃撒勒只,一名孛端察儿蒙合黑。于是她原来的两个儿子窃窃私议,怀疑这三个儿子是跟家仆马阿里黑·伯牙兀歹氏人所生。阿阑豁阿察觉以后,给每人一枝箭去折,他们毫不费力地都一一折断了,然后她又把五枝箭杆捆在一起要他们轮流去折,结果都不能折断。为此,阿阑豁阿对原来两个儿子讲述了受胎生子的奇异经过每夜都有个黄白色的人,藉着天窗和门额上(间隙)露天地方的光,进来抚摸我的肚皮,光亮渗入我腹,出去时,藉着日月之光,如同黄狗一般,摇摇摆摆飘然而去,你们怎敢胡说!这样看来,显然是上天的子息啊!你们怎能比做凡人呢?等他们做了万众的可汗,凡人们才能明白呢!说完又进而教训五个儿子道:你们这五个儿子啊,都是从我肚皮里生出来的,你们正像方才那五枝箭,如果一支一支地分开,你们就像那一支一支的(孤)箭一般容易被任何人折断。如果像那(捆)在一起的五支箭一般,同心一体啊!任何人都难以把你们怎样。 阿阑豁阿母亲死后,前四个儿子把食物牲畜都分了,只有五弟孛端察儿愚弱,不被当作亲人,没有给他一份。孛端察儿便骑着一匹背上有鞍疮、秃尾巴黑脊梁的青白马沿着斡难河,放马奔驰而去,到了巴勒谆阿拉勒之地,搭个草棚住下了。后来,不忽合塔吉前来寻找孛端察儿,就在这个傻弟弟的劝说下,五兄弟突然袭击了住在统格黎河边的一群没有大小好歹,不分头蹄上下,没有头脑管束,容易对付的百姓,把他们掳为奴仆,兄弟五人各自分得一份属民和畜群之后,便移住在不儿罕山麓,从此形成了五个姓氏(斡孛黑坛),鞑靼--蒙古部由此而来,孛端察儿便成了乞颜孛儿只斤的祖先,成吉思汗就是这个部族的后裔。以上所引《蒙古秘史》的历史传说,总的来说描述了黄金家族的发祥史,从而生动地展示了蒙古氏族社会进入奴隶制社会的生活图景,同时也反映了这一时代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良好愿望。从孛儿帖赤那、豁埃马兰勒开路到十一世祖的所谓感光而孕的日月神传说,向人们叙述了蒙古部是天神(承受天命而生)或日月神的后裔,这种天命观同蒙古人的原始宗教萨满教的天神信仰相联系。神孕、感生神话故事追溯其渊源还是与远古图腾崇拜及泛灵信仰有关。但是,随着生育之奥秘被人们认识,那种不与男性接触而孕育的原始思维观念已被否定,特别是从对偶婚进入一夫一妻制后,氏族血缘关系已成为维护氏族组织制度的牢固纽带,因而,血统是否纯正就决定着每个人能否成为该氏族成员的标准。阿阑豁阿无夫生子按那个时代人的思想认识来说,便大可怀疑了,所以,别勒古讷台、不古讷台私下认为以后三个弟弟的血统有问题。这种思想苗头一旦发展,就会破坏这个血亲家族的团结,造成分崩离析的恶果。这是事关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具有政治远见的阿阑豁阿非常明白,所以,她作了上述解释,稳定了人心,挽回了同母异父的五个儿子的分裂危机。因为在那个时代虽然生育奥秘被认识,但天命观却又禁锢着人们的头脑,天神与母体接触妊娠生子之说是谁都可以接受的一种观念。阿阑豁阿以天赋论的生动实例进行教诲,不仅稳定了人心,而且提高了子孙的声望,加强了他们之间的信赖和团结,从传说反映的经济形态和图景来看,畜牧业为主要经济成分,但狩猎仍然是许多部落重要的生活来源。这时的蒙古社会已出现贫富、贵贱的阶级差别,进入了奴隶制社会。某些原始部落仍然保持着氏族社会的面貌,如住在统格黎河沿岸的一群没有大小、上下的百姓,就是这种社会生活的反映,所以他们注定要被强者掳为奴婢属民。激烈的阶级分化,使那些被称为蔑尔干、伯颜、额真的人成为奴隶主贵族,而被称为扎刺兀、字斡勒、失伯赤的人沦为部落奴隶。奴隶则被当做会说话的牲畜随意赠送或买卖,甚至可以用一只鹿的后腿便可换得一个穷孩子为奴隶。那时财产和奴隶的主要来源就是战败部落的牲畜和属民,因此,氏族部落之间、大小奴隶主之间的兼并战争十分频繁。为了保卫部落的安全,首要条件就是加强内部团结,抑制内讧分裂。阿阑豁阿五箭训子的传说正是客观地反映了那个弱肉强食的历史时代人们普遍的愿望和要求。上述感光而孕、五箭训子的传说,许多民族中均有类似故事产生。还有都娃锁豁儿额上生了一只目力超群的独眼,也颇有特点。这种千里眼的传说,各个民族所在多有。不过,都娃锁豁儿这一特异形象的出现,又与本民族的生活有关,它以幻想形式反映了牧人猎户发展生产的愿望。牧人希望放眼辽阔草原,照料好五种牲畜;猎人搜索和猎取野兽更需锐利的眼睛。所以,无论传说的内容和形式与其他民族如伺相似,一旦结合本民族的生活和人们的思维天地,就会渗透着他那浓郁的民族气息。《蒙古秘史》的产生与版本13世纪,蒙古在漠北兴起,并用畏兀儿字母书写蒙古语,形成了畏兀儿蒙古文。南宋使臣赵珙见了这种文字,说它“惊蛇屈蚓,有如天书符篆书”。这时,蒙古大汗才责令“笔贴式”(书记官)书写历史。于是,鼠儿年(1240庚子)七月(也有1228戊子、1252壬子、1264甲子等说),大聚会,在客鲁涟河畔的行宫里,产生了《蒙古秘史》,正因为它是一部皇家秘史,才秘不可读,看做“祖传家训”之秘籍,“事关外禁,非令外人传写”。②元世祖忽必烈时,曾对《蒙古秘史》做过一番修动,称之《金册》,即《阿勒坛·帖卜迭儿》,颁发于金帐汗国等宗藩。元仁宗(1312——1320)时,权臣铁木迭儿因“盗观国史”,遭到弹劾;精通蒙、汉文字的文臣邵庵(本名虞集,宋·承相虞允文五世孙)主持修撰《经世大典》时,欲读“国史”,亦遭到拒绝。只有察罕一人幸而奉诏,从《秘史》中译出《圣武开天记》一书(早已失传)。元末明初,皇家秘籍“脱卜赤颜”在战乱中落入明人手中。《蒙古秘史》,是蒙古“三大圣典”之首。比成书于1664年的《蒙古源流》、《蒙古黄金史纲》要早400余年,并形成祖、父辈遗传、照引之关系。国际蒙古学协会主席〔日〕小泽重男教授称赞说:《蒙古秘史》是蒙古人自己撰写的第一部成吉思汗传。所以,才有波斯人著述的《史集》、伊朗人的《世界征服者史》、瑞典人的《多桑蒙古史》、法国的《蒙古帝国史》、德国和日本人的《成吉思汗》、俄罗斯的《蒙古人》、英国的《全人类的皇帝》、美国的《人类的帝王——成吉思汗》、意大利的《蒙古行记》等一系列成吉思汗传记。据知,美国学者、探险家克拉维兹已收集600多部撰写成吉思汗的书籍,可谓“成吉思汗资源世界首富”。明·洪武年间(1368——1398)奉命,翰林侍讲火原洁、③编修马沙亦黑二人为教习生员,将保存在宫廷中的《秘史》,以“华言译其语”,用汉字音写蒙古语,逐词旁注汉译,并分段节译,题名为《元朝秘史》,凡十二卷正文十卷,续集二卷,共十二卷282节刊布面世(赵万里从故宫内阁大库发现的明刻本41枚残页,替换了抄本中的相应部分),分正文、旁注汉译、秘史总译三个部分。这个明人简译的《元朝秘史》,目的不是修史的需要,而是应酬蒙地交往、训练译员,做为教材之用。所以《元朝秘史》,可能不是原本的全貌。《元朝秘史》入编明《永乐大典》后则分十五卷。现行本有十二卷和十五卷两种版本。前者有清·古籍校勘家顾广圻和叶德辉本两种;顾广圻本是顾氏于清·嘉庆十年(1805),以张祥云所藏旧抄本《秘史》为底本,参照当时流传的其他抄本校勘而成,后归盛昱所有,收藏于上海涵芬楼;1936年,商务印书馆将其选入《四部丛刊》影印出版;叶德辉本(亦称观古堂本)是文廷式(翰林院侍读学士),在光绪十一年(1885),从盛氏所藏顾校本抄出,后归叶德辉所有并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刻印成书。十五卷本《秘史》,在清代由藏书家鲍廷博从《永乐大典》中抄出,只有“总译”,没有“旁注”,后归韩泰华所藏。该本于清·嘉庆五年(1800)由钱大昕(乾隆十九年进士、官至侍讲学士。蒙古族著名学者、诗人梦麟的弟子)写《跋》,他第一次提出明刻本《元朝秘史》即元代的《脱卜赤颜》之说,所以也称“钱本”《秘史》,但现行本原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俄国驻北京学者鲍乃迪购得韩泰华藏本,后在俄国东方文献出版社影印出版,1962年苏联学者潘克福的抄本,现藏俄国圣彼得堡大学图书馆东方库。关于这三种版本《秘史》的来源,陈垣教授在所著《元秘史译音用字考》中,已有详尽的介绍《蒙古秘史》的内容与研究2013年之前所看到的《蒙古秘史》,是用563个汉字(译音)拼写的蒙古语本。⑤全书十二卷282节。前58节记载的是铁木真先人的谱录,从22代传说始祖说起,直到铁木真的父亲也速该、母亲诃额仑。其中有许多关于蒙古氏族部落起源的优美传说和实录,归结为“先祖之光”。《秘史》第59节至268节,是记述铁木真“金色摇篮”、“汗父倾倒”的窘境、“日月为轮”的婚姻、“水干石碎”的家境、“五箭训子”的母育、“雏鹰被擒”的遭遇、“寻马结义”的伴当;以及“婚礼之歌”、“三次遇难”、“破镜重圆”、“巧遇英才”、“初得汗位”;包括历次征战、统一庆典的成长历史,乃至于“札撒立法”、“巩固汗权”、“戎马生涯”,直至猪儿年(1227)病逝为止。《秘史》第269节之后,记述的是元太宗窝歌歹汗时期的历史,以及二次西征、灭金;重申“怯薛”制度,以及制定赋税、设立驿站等。最后一卷,即续集卷二以窝歌歹汗总结自己一生“四功四过”收尾。全书最后一节,即第282节,是书后款识:鼠儿年(1240)七月,大聚会时写于客鲁涟河·阔迭额阿剌勒之地。《蒙古秘史》属皇家秘典,是藏于“金匮石室”之圣书,自明代入《永乐大典》后得以珍藏。对于《秘史》的研究,明清两代除乾隆年间蒙古族学者、诗人博明有所研究外,基本上是汉族学者文人将其评介于学术界。⑥明朝,已对《蒙古秘史》进行了初步评论利用。明·天顺五年(1461),李贤、彭时、吕原等人奉英宗旨编写《大明一统志》这一巨著时,曾利用《蒙古秘史》的材料叙述蒙古地区的山川地理;史学家凌迪知在万历七年(1579)编撰《历代帝王姓系统谱》时,其第五卷曾援引《蒙古秘史》资料叙述蒙古帝王的世系和成吉思汗的简介,并指出元朝的祖先是上天“苍色人”与“惨白女”。到了清代,不少汉族学者文人通过考据、训诂、注疏、校勘、辑佚等手段,对古人文献进行研究。在这种情况下,《蒙古秘史》亦被当作一种重要文献来对待,不少学者文人写下了一批序文、跋言和考证文字,评介了《蒙古秘史》的内容、写法、卷数、版本、流传及其可补正史之不足的价值。⑦清初还有孙承泽著《元朝典故编年》九卷;乾隆年间有万光泰著《元秘史略》两卷;光绪年间有李文国《元朝秘史注》十五卷,学术价值很高;施世杰《元秘史山川地名考》、丁谦《元秘史地理考证》、高宝铨《元秘史李注补正》两卷、沈增植《元秘史补注》两卷、王树荣著《元朝秘史润文》八卷等研究考订之作。1934年陈垣发表《元秘史译音用字考》;更值得一提的是王国维撰有《元秘史山川地名索引》(1925)、《蒙文元朝秘史跋》(1926)等,在文献学上成就显著。⑧现当代,中国有巴尔虎人杜固尔扎布,于1939年与日本学者服部四郎合作,还原出版了《秘史》一卷本;1940年,科尔沁人布和贺喜格在开鲁创办蒙文学会并汉译《秘史》出版;1941年,鄂尔多斯人贺什格巴图于呼和浩特出版《秘史》改写本;同年,喀喇沁人阿拉坦敖其尔在张家口出版《秘史》还原本;1978年,中国蒙古学家道润梯步《新译简注〈蒙古秘史〉》,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1979年,美籍喀喇沁人札奇斯钦《〈蒙古秘史〉新译并注释》在台湾出版。⑨1980年《秘史》学家额尔登泰、乌云达赉、阿萨拉图合著的《〈蒙古秘史〉词汇选释》;同年,内蒙古师大教授巴雅尔的《蒙古秘史》(古蒙文、现代蒙文、国际音标还原转写本)出版;1986年,内蒙古教育学院教授泰·满昌《蒙古秘史》(加注现代蒙语译本);同年,额尔登泰、阿尔达扎布出版还原、注释《蒙古秘史》。1988年,内蒙古大学教授亦邻真出版古畏兀儿字还原《蒙古秘史》,引起《秘史》学界的普遍重视。⑩当今,世界“蒙古学”与“秘史学”并驾齐驱。上个世纪初,喀尔喀的蒙古官员成德(1875—1932),根据十二卷叶德辉本将《秘史》还原为蒙古文本,该原本现藏俄罗斯科学院;1947年,蒙古国学者策·达木丁苏荣(1908—1986)出版了《秘史》现代蒙文译写本(有谢再善汉译本)。俄罗斯传道士波·卡法罗夫(1817—1878),是接触《秘史》最早的外国学者,他精通汉文,在北京得到清宫内阁大库十二卷《秘史》珍藏本,将汉文译成俄文,于清·同治五年(1866)改书名为《古代蒙古传说》出版;1872年,卡法罗夫又得十五卷《秘史》本,他想以俄文对音蒙古文、蒙古文之下注以俄译出版,不幸航海遇难未竟,原稿现藏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图书馆。光绪二十三年(1897),俄国蒙古学家阿·波兹德涅耶夫(1851—1920)出版所撰《蒙古文学讲义》一书时,附录了石印本《秘史》的前96节;另有俄国蒙古学家斯·柯津(1879—1956)于1941年出版《秘史》俄译本一册、注释本两册。日本学者从上个世纪初开始研究《秘史》。光绪三十三年(1907),那柯通士(1851—1908)将《秘史》译成日文,以《成吉思汗实录》为书名刊出,这部书的出版,标志着日本“蒙古学”的诞生;1943年白鸟库吉(1865—1942)所著罗马字《音译蒙文元朝秘史》十二卷本出版。之后,小林高四郎出版了一系列论著:日译《蒙古秘史》、《〈元朝秘史〉研究》、《〈元朝秘史〉的书名与撰写者》、《〈元朝秘史〉成书年代》、《〈元朝秘史〉与八思巴文》等,为世所重。此外,还有服部四郎、村上七郎、村上正二、小泽重男、冈田英弘等学者均热心于《秘史》的研究,取得不小成果。法、德、美、匈、捷、土等国家对《秘史》的研究。法国蒙古学家波·伯希和教授(1878—1945),精通汉语、蒙语和其他东方文字,他多年搜集研究《秘史》各种抄本,将叶德辉刊本汉字音写转为拉丁文,并将前六章译为法文,于1949年由他的学生拉·韩百石出版。德国蒙古学家依·海涅什(1880—1966)多年研究《秘史》,1941年出版《秘史》拉丁文标音、德文译注本。美国蒙古学家费·柯立甫1982年出版《秘史》英译本;美国的奥·拉铁木尔、尼·鲍培、兴安(官卜扎布)、包国义(乌云斯勤),匈牙利的拉·李盖提,原捷克斯洛伐克的波·普华,澳大利亚的热哈维吉等,都有《秘史》的研究成果存世。《蒙古秘史》的价值与影响《蒙古秘史》,统一是概括全书的主题;团结是贯穿全书的主线;忠诚、信义、勇敢是衡量全书的道德标准;训谕是写作全书的目的。以上阐述了《秘史》的产生及其版本、内容及其研究,已显示了《秘史》的价值。概括说,《秘史》是蒙古史《金册》、《皇元圣武亲征录》的祖本、中国《元史》的母本;《秘史》是萨刚彻辰《蒙古源流》、罗桑丹津《黄金史》、《黄金史纲》、《大黄册》;拉西彭楚克的《水晶鉴》、《元史译文证补》、《蒙古史料校注四种》及所有蒙古史的底本,均为波斯蒙古学学者拉施特《史集》、伊朗志费尼《世界征服者史》、冯承均译瑞典人《多桑蒙古史》等世界蒙古史的蓝本。《蒙古秘史》的价值是多方面的。《秘史》在蒙古历史、文学、语言以及其他一些领域都占有重要地位,且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秘史》的出现,标志着一种新文学体裁——历史文学的诞生。它以散体和韵体、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文体叙述国史,并广泛地吸收和利用了民间文学诸多体裁,如神话、传说、史诗、民歌、谚语、祝赞词等。可以说是书面文学之前蒙古文学的集大成。《蒙古秘史》,从反映的历史跨度之长,展开的斗争画面之广,描写的矛盾斗争之激烈,塑造的人物之多,特别是散、韵精美的文学艺术语言,没有任何一部作品可以与之相比。《秘史》的思想艺术成就,在当时的中国以及世界文坛,都是毫不逊色的杰作。正如俄国著名蒙古学家巴·符拉基米尔佐夫所说:“如果可以说在中世纪没有一个民族像蒙古人那样吸引史学家们的注意,那么也就应该指出没有一个游牧民族保留下像《秘史》那样形象地详尽地刻画出现实生活的纪念作品。”1996年《华盛顿邮报》评出“千年风云第一人——成吉思汗”。全球有67400个网站报道有关成吉思汗的信息;成吉思汗被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释迦牟尼、耶稣、成吉思汗、哥伦布、华盛顿、贝多芬、拿破伦、达尔文、诺贝尔、爱迪生),列入“世界十大军事家之一”(孙武、亚历山大、恺撒、成吉思汗、彼得一世、库图佐夫、拿破仑、克劳塞维茨、玻利瓦尔、格兰特),均与蒙古史祖本《秘史》息息相关。日本著名蒙古史学家小林高四郎先生称赞《蒙古秘史》是“神品”。清末梁启超说:“我们有义务为成吉思汗作传记。”李宗仁说:“我不敢妄断毛主席是向谁学习的,可据我看拿破仑是向成吉思汗学的。”孙中山、毛泽乐、朱德、董必武、李鼎铭对成吉思汗均有较高的评价。种种评价,若没有《秘史》祖本为据,岂不全是“无根之神树”吗?马克思“十论成吉思汗”、恩格思“四论成吉思汗”,若再看看印度总理尼赫鲁、法国总统希拉克、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成吉思汗迷)、韩国总统金大钟、美国国务秘书哲·贝克尔等世界名人眼中的成吉思汗,更觉得拿破仑在说“我不如成吉思汗”时,心中所持有的敬慕心理。韩国著名作家金钟日说:“全球化,起源于成吉思汗的大一统”。中国传记作家刘乐土在《中国大皇帝书系·成吉思汗》一书中写道:“什么人才能称得上战神?惟有成吉思汗”之论说,若没有《秘史》的底托,岂不全是“无源之圣水”吗?《秘史》像许多伟大丰富的名著一样,通过多种版本面世以后,即成为后世许多文学艺术作品汲取题材的来源。清朝后期尹湛纳希的著名长篇小说《青史演义》,其创作素材即主要来源于《秘史》。《蒙古族文学史》第一卷(荣·苏赫、赵永铣、梁一儒、扎拉嘎主编)第二编第一章第四节《〈秘史〉的历史地位及影响》中写道:“近些年来,在蒙古族文学艺术创作中,取材于《秘史》的文学艺术作品越来越多,如苏赫巴鲁的传记文学《成吉思汗传说》;内蒙古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大型历史故事片《成吉思汗》,等等。在全国乃至世界,以《秘史》为题材的文学创作也有很多,如(香港)董千里的长篇历史小说《成吉思汗》、俄罗斯著名文学家瓦西里·扬的历史小说《成吉思汗》、日本蒙古学者小林高四郎的传记文学《成吉思汗》、井上靖的传记文学《一代天骄》(原书名《苍狼》)等版本之谜

有关蒙古族文化的论文题目

蒙古住蒙古包喝的是牛奶或奶茶穿的是用羊毛纺织的衣服,非常保温蒙古包内的家具“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魏这首千百年来吟颂的民歌,不知令多少人对广阔无垠的草原产生无尽的暇思与向往。自古以来马背上的民族在这块神奇的上地上生息、繁衍,这里是他们纵横驰骋的历史舞台,他们不但谱写出咤叱风云震撼世界的传奇历史,也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游牧文化。蒙古民族便是这—文化的集大成者。奶豆腐模具蒙古民族世代生活在草原上,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狩猎,饲养牛、马、羊、骆驼。过着“逐水草迁徙”的游牧生活。游牧经济使人与草原之间通过牲畜建立起一种特殊的关系,牲畜既是生产资料,也是他们衣、食、住、行的来源,由此形成了他们独特的生活方式及风俗习惯。传统饮食以红食、白食为主,红食指肉食,有羊、牛、马肉及其它肉类。羊肉是蒙古族最喜欢吃的食品,羊肉的烹制方法有很多种,最有特色的是手把肉,在食用时,用蒙古刀割、刮、卡、挖、剔。肉香味美,鲜嫩异常,是蒙古族牧民餐中佳品。牛活在寒冷地带的游牧民族为抵御寒冷使身体保持足够的热量,需要摄入含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而畜肉及其它动物肉食正好提供这种需要。白食则指奶食品,大体包括饮料、食品两种。用奶制作的传统食品主要有:白油、黄油、奶皮子、奶豆腐、奶饽饽等。传统饮料有奶茶、酸奶子和奶酒。奶茶是蒙古族牧民最喜爱的不可缺少的饮料,有“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之说。酸奶子则由于其富有营养和滋补作用成为牧民喜爱的饮料。蒙古族牧人为了抵御风寒,自古就有饮酒的习俗,而奶酒最受牧民的喜爱。在奶酒中,最负盛名的是马奶酒,据史书记载,蒙古族从部落联盟开始就酿造马奶酒。马奶酒醇香浓烈,营养丰富,在牧民心中是一种圣洁的饮料。奶食品在蒙古族人民心中是上等的食品。在款待客人及逢年过节的喜庆宴会上,先端上各种奶食品请大家品尝;在婚丧嫁娶各类仪式上,都要请老人端着鲜奶祝贺;在家人出门远行时,要向其所走的方向抛洒圣洁的奶汁,祝福他一路平安。蒙古民族多从事畜牧经济,过着“人随畜迁”,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每年要迁徙两次,夏择水草畅旺之地,冬择背风向日之区。为了便于游牧,蒙古人多居住传统的毡幕——蒙占包。蒙古包是游牧民族独创的适合游牧生活的建筑杰作。蒙古包由“哈纳”(墙部)、“陶脑”(天窗)、“乌尼”(顶部竿)、门、柱、外包毡子、牛毛绳等构成。由于生活习俗、历史文化及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原因,蒙古民族在利用蒙古包包内空间和方位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规制。包中央为神圣的火位,不可侵犯。西面是男子坐位,东面为妇女坐位,东南放水、奶及餐具;弓箭、猎枪等狩猎式具则放在西北方向。蒙古包冬暖夏凉,搭拆迅速,搬迁轻便。它随着四季的变换,随着蒙古牧民的迁移,在茫茫草原戈壁上移动,这里曾孕育出无数美妙的传说和史诗。它是蒙古高原的命脉,它给这片辽阔的土地增添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蒙古民族多从事畜牧经济,过着“人随畜迁”,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每年要迁徙两次,夏择水草畅旺之地,冬择背风向日之区。为了便于游牧,蒙古人多居住传统的毡幕——蒙占包。蒙古包是游牧民族独创的适合游牧生活的建筑杰作。蒙古包由“哈纳”(墙部)、“陶脑”(天窗)、“乌尼”(顶部竿)、门、柱、外包毡子、牛毛绳等构成。由于生活习俗、历史文化及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原因,蒙古民族在利用蒙古包包内空间和方位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规制。包中央为神圣的火位,不可侵犯。西面是男子坐位,东面为妇女坐位,东南放水、奶及餐具;弓箭、猎枪等狩猎式具则放在西北方向。蒙古包冬暖夏凉,搭拆迅速,搬迁轻便。它随着四季的变换,随着蒙古牧民的迁移,在茫茫草原戈壁上移动,这里曾孕育出无数美妙的传说和史诗。它是蒙古高原的命脉,它给这片辽阔的土地增添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勒勒车是蒙古族的主要运输工具,它是适应草原自然环境和生活习惯而创造出的一种交通运输工具。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勒勒车主要用来拉水、运送燃料,搬运蒙古包。每当牧民迁居或聚会时常常是几十辆勒勒车首尾相连,仿佛一条游动的长龙,游弋于茫茫绿海中。在内蒙古西部沙漠地区,骆驼则是主要的交通工具。浩瀚的沙海漫无边际,水草缺乏,沙底松软,骆驼与牧人结下了不解之缘。访亲问邻、搬迁以及水、粮食、畜产品、日用品的运输都要依靠它,因此骆驼也被牧民誉为“沙漠之舟”、“旱地之龙”。蒙古民族以畜牧业经济为基础,在生活方式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而游牧经济使人们与植物和牲畜之间建立起一种特殊的关系,牲畜即是他们的生产资料,也是他们衣、食、住、行的来源。这种游牧生活方式的最大特点是:崇拜大自然、顺应大自然、依赖大自然。因而,蒙占民族世代居住在这片辽阔富饶的土地上,创造出独具特色的草原文化。

蒙古族的起源。蒙古人认为苍狼和白鹿是自己的祖先。蒙古人之所以选择狼和鹿作为自己民族的图腾,从现在来看我们可以分析出这与他们祖先所生活的环境是密不可分的。因为狼和鹿就是生活在山林和草原当中。既然是图腾,那苍狼和白鹿就被蒙古人尊奉为神灵之物,同时又赋予了神秘而美好的传说。《蒙古秘史》和《旧唐书》记载:苍狼和白鹿是成吉思汗的祖先,他们奉上天之命降生到人间。然后共同渡过腾汲思,在斡难河源头、不儿罕山前开始繁衍生息,生下了巴塔赤罕。这里所说的巴塔赤罕就是成吉思汗的始祖。其实,苍狼和白鹿在蒙古语中分别读为:勃儿帖赤那和豁埃马兰勒,只是汉译为苍狼和白鹿。蒙古民族的真正族源的问题上,现、当代多数学者认为蒙古族出自东胡。东胡,是包括同一族源、操有不同方言、各有名号的大小部落的总称。据司马迁《史记》记载:“在匈奴东,故曰东胡。”公元前5至前3世纪,东胡各部还处于原始氏族社会发展阶段,各部落过着“俗随水草,居无常处”的生活。4世纪中叶,鲜卑人的一支,自号“契丹”,生活在潢水和老哈河流域一带。居于兴安岭以西(今呼伦贝尔地区)的鲜卑人的一支,称为“室韦”。室韦,始见于《魏书》,作失韦。室韦与契丹同出一源,以兴安岭为界,“南者为契丹,在北者号为失韦”(《北史》卷94《室韦传》)。6世纪以后,室韦人分为南室韦、北室韦、钵室韦、深末恒室韦、大室韦等5部,各部又分为若干分支。按语言学家从语系方面的推论,活动在蒙古地区的诸部分为蒙古语系和突厥语系两大部分。在突厥文史料中,称室韦为“达怛”(鞑靼)。公元732年在斡尔浑河右岸建立的《阙特勒碑》文中,记有三十姓达怛。三十姓达怛可能是紧邻突厥的一个强大的室韦部落或部落联盟的名称,突厥人用这一名字称呼所有的室韦部落。后来,达怛又成为蒙古诸部的总称。因为,“他们在远古的大部分时间内,就是大部分部落和地区的征服者和统治者,伟大、强盛和充分受尊敬”“由于(他们)极其伟大和受尊敬的地位,其他突厥部落,尽管种类和名称各不相同,也逐渐以他们的名字著称,全都被称为鞑靼”(拉施特《史集》卷1第1册)。由于蒙古部的强大,“达怛”一名逐渐又被“蒙古”所代替,成为室韦诸部的总称。文字记载蒙古之称谓,始见于《旧唐书》,称作“蒙兀室韦”,是大室韦的一个成员,居住在额尔古纳河以南地区。12世纪时,这部分人子孙繁衍,氏族支出,渐分布于今鄂嫩河、克鲁伦河、土拉河三河上源和肯特山以东一带,组成部落集团。其中较著名的有乞颜、札答兰、泰赤乌、弘吉剌、兀良合等民族和部落。当时与他们同在蒙古高原上的有游牧在今贝加尔湖周围的塔塔儿部,住在贝加尔湖东岸色楞格河流域的蔑儿乞部,活动在贝加尔湖西区和叶尼塞河上源的斡亦剌部。这3部都使用蒙古语族语言。另外,还有三个信奉景教的突厥贵族统治的蒙古化的突厥部落,即占据回鹘汗庭故地周围的克烈部,其西的乃蛮部,和靠近阴山地区的汪古部。这些部落按其生活方式和发展水平,大致分为“草原游牧民”与“森林狩猎民”两类。第一类包括久住原地过游牧生活的突厥诸部,和后来迁入接受突厥影响,完成向游牧生活过渡的蒙古诸部;第二类是留居森林地带,主要从事狩猎的诸部。随着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出现了阶级分化;阶级对立代替了氏族的平等关系。富裕者从氏族中分离出来,成为叫作“那颜”的游牧贵族,他们占有众多的牧畜,握有支配牧场的权力,一些强有力的游牧贵族还在身边聚集一批称为“那可儿”的军事随从。一般牧民称为“哈剌出”,由原来有平等权利的氏族成员变为向贵族纳贡服役的依附者。还有因被俘掠或其他原因沦为奴仆地位被叫作“孛斡勒”的人。有人根据纳贡服役和人身依附现象,认为当时的蒙古社会性质是封建牧奴制;也有人根据俘掠他人为奴的现象认为是奴隶制。这两说还在讨论之中。1206年,铁木真在斡难河畔举行的忽里勒台(大聚会)上被推举为蒙古大汗,号成吉思汗,建立了大蒙古国。蒙古国的建立,对蒙古族的形成具有很大意义。从此,中国北方第一次出现了统一各个部落而成的强大、稳定和不断发展的民族——蒙古族。凡是这个国家统辖的漠南、漠北地区,概称为蒙古地区,此地区各个部落的居民,统称为蒙古人。蒙古族这时从辽、金时期(916~1234)被统治的民族成为统治民族。在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成吉思汗的率领下,从1219年到1260年,蒙古族三次西征,先后建立横跨欧亚的窝阔台、察合台、钦察、伊儿四大汗国。在西征的同时,又挥师南下。从成吉思汗到忽必烈,历经70余年征战,统一了中国,建立元朝。其疆域北至今西伯利亚,南至南海,东北至今乌苏里江以东,西南包括云南,都纳入元朝国家的行省建置。元朝设置宣政院,首次对西藏进行直接管辖。又设澎湖巡检司管澎湖和台湾。元朝对确立现代规模的中国版图作出了贡献。由于南下或西征,蒙古族民众被征调各地,因此,蒙古族的分布散及全国。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元朝灭亡,残余力量退居蒙古草原。蒙古分为东西两部:东部蒙古游牧于漠北和漠南,其首领为元室后裔,被视为蒙古的正统;游牧于漠西的瓦剌部(即原斡亦喇部)被称为西蒙古,与东蒙古有姻亲关系。15世纪,蒙古南北被达延汗重新统一,分东部蒙古为喀尔喀、兀良哈、鄂尔多斯、土默特、察哈尔、喀剌沁(永谢布)六部。明末清初。蒙古处于分裂割据状态,以大漠为界,分为漠南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漠西(厄鲁特)蒙古三部分。漠南蒙古西部的俺答汗注意与明朝修好,发展贸易关系。俺达汗驻地库库和屯(今呼和浩特)修建城郭,商旅幅凑,成为漠南蒙古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清朝为了扫除后方的威胁,大举用兵,花了一个半世纪的时间统一了蒙古各部,实施盟旗制度。加强了对蒙古族的统治,保证了蒙古族地区的稳定与发展,但清朝在蒙古地区推广喇嘛教,实行“蒙禁”,导致蒙古族人口减少、人口素质下降。自元代以来,蒙古族人民在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天文历算、文化艺术、医学等各个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1947年5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内蒙古自治区,成为中国建立最早的一个自治区。以后又相继成立了9个自治州、县:

蒙古旅游禁忌*火忌蒙古族崇拜火、火神和灶神,认为火、火神或灶神是驱妖避邪的圣洁物。所以进入蒙古包后,禁忌在火炉上烤脚,更不许在火炉旁烤湿靴子和鞋子。不得跨越炉灶,或脚蹬炉灶,不得在炉灶上磕烟袋、摔东西、扔脏物。不能用刀子挑火、将刀子插入火中,或用刀子从锅中取肉。*水忌蒙古族认为水是纯洁的神灵。忌讳在河流中洗手或沐浴,更不许洗女人的脏衣物,或者将不干净的东西投入河中。草原干旱缺水,逐水草放牧,无水则无法生存。所以牧民习惯节约用水,注意保持水的清洁,并视水为生命之源。*病忌牧民家有重病号或病危的人时,一般在蒙古包左侧挂一根绳子,并将绳子的一端埋在东侧,说明家里有重患者,不待客。*产忌蒙古族妇女生孩子时的忌讳。各地习俗大同小异。蒙古族妇女生孩子不让外人进产房。一般要在屋檐下挂一个明显的标志。生男孩子挂弓箭,生女孩则挂红布条。客人见标志即不再进入产房。*忌蹬门槛到牧民家作客,出入蒙古包时,绝不许踩蹬门槛。农区、半牧区的蒙古人也有此禁忌。在古代,如果有人误踏蒙古可汗宫帐的门槛,即被处死。这种禁忌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忌摸头蒙古族忌讳生人用手摸小孩的头部。旧观念认为生人的手不清洁,如果模孩子的头,会对孩子的健康发育不利。*忌打狗到牧民家作客时,要在蒙古包附近勒马慢行,待主人出包迎接,并看住狗后再下马,以免狗扑过来咬伤人。千万不能打狗、骂狗,闯入蒙古包。*作客忌讳牧民虽好客,但作客的忌讳也比较多。客人进蒙古包时,要注意整装,切勿挽着袖子,把衣襟掖在腰带上。也不可提着马鞭子进去,要把鞭子放在蒙古包门的右方,并且要立着放。进蒙古包后,忌坐佛龛前面。否则主人就会冷待客人,并认为客人不懂礼俗,不尊重民族习惯。

1、先白后红“白”指白食,即各类乳制品;“红”指红食,即各类肉制品。以奶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查干伊得”,意为圣洁、纯净的食品,即“白食”;以肉类为原料制成的食品,意为“红食”。 除最常见的牛奶外,还食用羊奶、马奶,其中少部分做为鲜奶饮料,大部分加工成奶制品。2、以饮为主以饮为主是蒙古族饮食文化的一大特点。“宁可一日无饭,不可一日无茶”。这种习俗的形成与蒙古族生活的自然环境、生产形式和饮食特点有关。即奶食、肉食品的营养丰富,喝奶茶时泡上奶食、手把肉等,既解渴又耐饿。

有关秘书史的论文

高校本科 毕业 论文总体质量不高,秘书专业本科论文因为自身学科分类等问题更加如此,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关于秘书学毕业论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浅谈秘书学毕业论文

秘书学专业的升本既是三代研究者们共同努力的里程碑,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将为我国的秘书职业化发展贡献力量。同时这个年轻的本科专业百样待兴。近年来,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等问题引起了许多研究者的关注。从现有的研究论文来看这一问题普遍存在于各类型的高校中,无论是研究型专业或应用型专业都有研究者涉足,分析了本科毕业论文的现状和原因,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创新,甚至还有提到了本科毕业论文的存废问题。笔者所在的人文社科学院本科文秘专业建立已有八年时间,又一届毕业生答辩结束离开,然而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的确令人担忧。

毕业论文的作用不仅仅在于考察学生四年的学习能否运用专业知识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是本科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直观地体现出达到既定的培养目标的程度,也可以检查既定培养目标定位是否准确,同时可以反映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体系等一系列问题。本文结合笔者所在学院秘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一些问题,探讨如何提高秘书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等问题。

一.秘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现状及成因

目前很多高校秘书专业仍作为方向挂靠在汉语言文学之下,笔者学院也是如此,所以并没有强制性规定秘书专业学生一定要写秘书专业类 文章 ,不少学生把文学类或语言类作为论文选题方向,这无疑是虎头蛇尾,既没有体现出毕业论文最后环节的作用,更让人不得不怀疑所设秘书专业的专业性何在。这种情况其他高校也存在。而所写秘书专业类论文质量令人担忧,笔者所在学院一般都是组织部分高级职称的老师共商后拟定一批题目供学生选择,学生也可以自行命题,所选命题再由指导老师进行审核。以下是部分论文题目:

“通才型”商务秘书是现代企业的需要

现代企业秘书的素养

论秘书工作的变通性

论秘书处理投诉电话的技巧

浅谈微笑在秘书接待工作中的魅力

论秘书工作的主动性

秘书辅助领导的策略研究

论秘书协调工作中的思维变通性

论秘书如何与领导进行有效的沟通

论现代秘书的角色定位

论办公自动化对秘书工作的影响

论秘书的幽默语言

本科文秘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

论秘书实践课程的改革

从这些命题以及完成后的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命题过大类型单一

命题是论文写作环节中最重要的一个步骤,作为应用型本科专业要提出一个既适合本科毕业生又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命题并不是一件易事。从以上部分命题来看,命题过大,很多并不适合本科毕业生。命题大写作时只能泛泛而谈,难以联系实际。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拟定命题的教师和指导教师大部分专长于文学类、语言类,对于秘书专业知之不多,几乎没有有办公室工作 经验 的教师,基于此所定命题倾向于文科化、理论化,表面上看似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实则稍加分析很难把握,比如“论秘书如何与领导进行有效的沟通”,细想不难发现,首先“沟通”的方式有很多种:书面沟通、口头沟通、非语言沟通、电子沟通等等。其次领导也有大小正副之分,更何况领导的性格、工作方式、风格都因人而异,最后秘书分类也很多,党政机关秘书与企业秘书显然不同,企业秘书的行业特点也不能不考虑在内。所以很显然这个命题过大,要想论述全面一篇本科毕业论文是远远不够的,学生也很难把握。

命题单一体现在都是属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命题。比如从来没有学生想到过从秘书学理论或中国秘书史入手进行研究或梳理。分析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理论教学薄弱。这里的理论指的是对秘书学科基本理论构架的掌握和运用以及对中国秘书史的了解。一直以来都认为秘书专业的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导致与社会严重脱节。近年来一直在强调要注重实践教学。许多教师尝试着运用了多种教学模式和实践模式,也发表了不少此类文章。注重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作为本科专业,如何与高职高专区别开来,学生的理论层次以及科研能力是不可或缺的。从秘书层次来讲,作为本科专业应该以培养高级秘书为导向,也应该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素养。从另一方面考虑目前我们大部分的教师都出身于汉语言文学专业而被迫转行,师资力量薄弱。本科秘书学专业除了培养出合格的秘书人才外,还应承担着培养知识传承人、研究型人才的责任,这对于秘书学专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2.闭门造车论文空

几乎所有学生在写论文时都抱怨论文太难写。难写的原因一除了在于学生对于秘书学相关理论掌握程度差且不能灵活运用,导致理论分析能力较差,几乎没有任何自己的想法和分析,抄袭现象很普遍。原因二在于学生对于实际秘书工作状况,企事业单位情况一无所知。秘书这个职业是一个很特别的服务性职业,所需要掌握的知识类别很广,技能颇多,再加上行业性质特点的不同等因素,不在岗位上好好呆上一段时间是无法摸清其中的门道的。而且秘书学还不同于经济管理、会计等学科,它没有那么强的实证性和可分析性,比如经济管理学即使学生没有工作经验,但仍可以对一些社会 热点 问题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分析,会计学也可以对计算公式和结论进行推导。而作为应用型的秘书学专业要写出实用性较强的论文是比较不容易的(从上面所列命题来看都为实际应用类命题)。学生在实际写作过程中便只能空谈,用一段段空洞的理论来充字数。

成因有:一指导老师很少有秘书方面的工作经验,最多只能在理论上给予一些指导,无法进入实质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二实践环节效率低,学生觉得无法从中学到东西,对论文的写作没有帮助。究其原因在于一个实践时间安排分散,有学生曾在论文中提到觉得实践环节时间少,从笔者所在秘书专业来看实践环节总共有180学时,看似不少,但其中包括课堂实践环节加上见习时间(两周,不是实习),非常分散,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看出一些秘书工作的门道来确实不够。另外每年暑假两个月时间也应该被利用起来,让学生做一些秘书专业方面的研究或社会调查,可以为毕业论文打下基础。二见习实习的指导不够。经常有学生反映去见习就是去给人家打打杂工的。作为新人打杂工是很正常的。很多单位出于某些原因也不会让学生接触到一些工作内容。在学生见习或实习前应该对学生进行指导,如何主动去学、学什么。即使时间不长,也能学到日常办公的方式、程序,感受秘书待人接物的不同等。那么对于学生写毕业论文就能有一定帮助。成因三培养方向模糊。各高校秘书专业培养目标模糊,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等基本相同,是一种“通才式 教育 ”,不能符合地方产业越来越多的专才需要。这导致学生在写论文时也只是泛泛而谈,没有任何针对性。 3.草草完成,不重视

毕业论文一般在大四第一学期中期提上日程,在此之前,毕业论文在学生看来是遥远的事,是毕业之前最后一道麻烦的坎。麻烦在于其一学生认为重来没有写过这么多字的文章,重来没有也不懂如何去查找整合资料,不知该如何入手,从而产生惧怕心理。其二整个毕业论文完成时间中还包括实习阶段,很多学生更着重于就业问题。所以用来好好写论文的时间并不多,再加上学校要求毕业率,几乎没有学生会因为毕业论文而毕不了业。这些因素导致学生不重视在所难免。

究其成因在于学校都把毕业论文独立于教学课程、实习之外。大学四年里,秘书专业的学生理应进行一定量的社会调查,完成调查 报告 ,写作一定量的论文,并且应该带有目的性地进行实践实习环节。因此,毕业论文应该是学生四年里以此为基础的一个延续或 总结 。这样学生即能写也易写,更能体会到毕业论文的价值,把它作为学习阶段和就业之间的连接点,不会把它当成一块鸡肋。

除以上几点问题外,生多师少指导难、第一手资料少,参考价值不高等也是导致毕业论文质量的原因。

二.提高秘书学专业本科论文质量的相关对策

1.明确本科秘书学专业的培养目标

本科秘书学专业应该属于应用型专业,其教育则应侧重培养学生利用专业理论和 方法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现代大学应该以知识传承、知识创新和服务社会为核心职能。因此即使是应用型专业也必须重视本科生科学精神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对少数有研究兴趣的学生,仍应给予其继续深造的能力和机会。否则,应用型大学就有滑落到高职高专类院校行列的可能。所以秘书学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既要重点培养高级应用型秘书人才,同时也应该对培养研究型人才加以重视。只有这样才更有助于秘书职业化进程和秘书学专业的发展。

2.加强秘书专业的理论教学

要加强理论教学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理论课程安排。从笔者所在秘书专业现在课程安排来看开了一门秘书学的课程48课时,主要以实务为主,虽然笔者很想多讲一些秘书理论方面的东西,但因为课时不够,很多本科生应该掌握的理论知识都涉及不到,直接导致学生眼界认识窄,理论分析研究水平低。另一门中国秘书史32课时,下学期将被删,理由是繁琐学生不爱听。做为高级秘书人才学习古代秘书的发展,以史为鉴是必要的,同时也可以与高职高专有所区别,同时我国秘书史目前很多都是空白,作为本科生也可以以此为研究对象。所以笔者认为应该开设秘书学概论和中国秘书史课程,分别设置在第一学期下半学期、第二学期上半学期。

3.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现在实践教学、案例教学都被秘书学专业老师重视并运用到秘书实务的教学过程中。而理论教学也不能采用满堂灌的方式,一来枯燥,效果不理想,二来无法激发学生思考。应以案例为导向让学生自己来挖掘出理论。比如在讲到秘书素养时,笔者曾把一篇《一个女秘书的一天》作为案例提前发给学生,上课时就围绕此案例让学生思考发现一个合格的秘书在处事中应该具备的综合素养。又例如在讲到团队问题时,可以利用唐僧四师徒的例子来阐发异质结合的道理。每堂课应该有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师生交流。多种教学模式的运用可以提高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完善秘书专业教师职称评审,加强教师自身科研水平

因为涉及到评职称问题,很多秘书专业教师只是“兼职”教秘书,科研仍旧以本身专业为主,这既不利于学科的发展,也不利于毕业论文指导。解决了秘书学专业教师评职称的问题,可以鼓励广大教师多做研究,学生可以以教师的研究课题为依托,将学生引入到教师的科研活动中,通过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使学生在团队精神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主动学习精神等方面都有很好的锻炼。也为自己的毕业论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5.把毕业论文与教学、实践、实习相结合,做好前期准备

目前,本科生在做毕业论文时普遍存在没有做好前期准备的情况。许多学生在大四写毕业论文时才绞尽脑汁确定论文题目,即使查阅相关文献,对研究背景了解甚少,文献综述普遍过于笼统和宽泛,论文也只是简单地罗列堆砌,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明显不足。针对这一情况应该早早给学生灌输毕业论文写作的意识,教学过程中每年可以给学生布置一篇三千字左右的论文,鼓励学生做连续性的研究,熟悉论文的规范写作,养成严谨的写作习惯。指导学生在暑期、实践、实习期间多做社会调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自己感兴趣、有启发的问题,定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这样慢慢积累下来,毕业论文对于学生来说就应该是熟悉,水到渠成的工作。

6.加强校企的联合,把毕业论文融入求职

可以定期邀请企业秘书工作者或管理者来校授课,向学生介绍目前秘书工作的现状,工作的中心,企事业单位对于秘书的要求,谈谈秘书工作的经验与不足。这要比论文指导课或教师指导更具有启发性和针对性。同时毕业论文的研究及前期的成果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也是学生真正工作前的工作经验积累和总结。可以作为求职的资本向招聘单位展示。让招聘单位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研究精神,工作的能力,创新的能力。

三.本科秘书学专业论文模式

秘书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应该起到以下作用:1.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3.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研能力;4.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5.培养学生严谨的作风;6.培养学生 人际交往 的能力;7.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结合培养目标,可以有两种毕业论文模式:一种“应用型”论文,一种“研究型”论文。“应用型”论文是指学生可以针对当代秘书工作的实际问题运用秘书学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论文。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地考察,调研、访谈后撰写论文,也可以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呈现。“理论研究型”论文针对秘书学或秘书工作中某一个(些)问题、现象进行深入分析、讨论并得到有意义结论的论文,主要是释理,可以对秘书学专业中已有的理论进行阐释,也可以提出新的秘书学理论,还可以对中国秘书发展过程中各种现象进行梳理研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其中任何一种模式。

浅谈秘书学毕业论文相关文章:

★ 浅谈秘书学毕业论文

★ 浅谈办公室秘书工作毕业论文

★ 对于秘书学认识的论文

★ 秘书学的案例及其分析

★ 浅谈秘书修养论文

★ 办公室秘书实习报告范文3000字

★ 教学秘书个人发展论文

★ 浅谈秘书的职业素养

★ 秘书素养开题报告和论文

★ 现代秘书素养论文

本科秘书专业人才培养探讨论文 作者/刘文花 一、我国秘书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 我国开办秘书专业已有30 余年的历史,自1980 年上海大学文学院首开秘书专业, 至今有300 余所高校开设了秘书专业。目前, 全国的秘书专业教育呈现出如下特点: 第一, 秘书专业学历偏低, 大专、中专、职高学历占绝大多数, 生源主要有五类, 即函授生、电大生、职大生、自考生、夜大生。①虽然当前的秘书专业有本科层次, 但多为专科基础上的自考生, 且数量很少。第二, 开设秘书专业的普通高校中, 民办高校偏多, 本科院校、重点高校较少。由于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和正规的培养过程, 导致毕业生质量较差, 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湖南师范大学招收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涉外秘书专业学生, 根据招生对象不同采取不同学习形式: 高升专为全日制, 学生毕业可取得大学专科学历; 专升本有全日制和周末班, 学生毕业可取得大学本科学历, 还可申请学士学位, 但因为生源质量差, 难以保证培养出高质量的毕业生。第三, 获得本科文凭的秘书专业毕业生多被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而当今的秘书绝不仅仅是“笔杆子”, 这显然有些偏颇。由于上述原因, 加之社会对秘书的要求越来越高, 秘书培养跟不上时代的要求, 导致秘书专业毕业生质量不过关, 不能适应市场需要, 出现就业困难。 二、秘书职业化与市场需要 秘书作为一种职业, 与市场紧密联系。我国秘书职业化起步较晚, 1997 年12 月, 原国家劳动部组织编制并正式颁发了《秘书职业技能标准》和《秘书技能鉴定规范》; 1998 年6月, 又发布了《秘书职业资格鉴定试点工作方案》, 在北京、上海、重庆等10 个省市开展秘书职业资格培训和鉴定的试点工作, 才迈出了秘书职业化的第一步。2000 年3 月16 日, 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 要求从2000 年7 月1 日起, 凡“规定” 中涉及的各行业技术工种和有关人员,上岗必须持有该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秘书被正式列入其中。这意味着中国秘书职业化时代的真正到来。②秘书作为一种职业, 要求从业者具备职业精神、职业技能和职业行为规范, 这成为本科秘书专业课程设置的依据。秘书主要是一些从事办公室程序性工作、协助上司处理政务及日常事务并为决策及实施提供服务的人员。这是一个包含了从企业基础文书、专职文秘到高级行政助理在内的一个完整的行政辅助人员体系。秘书职业要求从业人员具备较强的文字和语言沟通能力、综合协调与合作能力、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以及踏实的工作态度与作风, 而这些正是一名优秀秘书所应具备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素质。因此, 必须提升秘书培养层次。当前, 秘书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并非“秘书过剩”, 与此相对的是用人单位招不到合适的高质量秘书, 出现了“供” 与“需” 脱节的现象。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秘书在不断转型。改革开放后, 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领导工作繁重, 事务缠身, 急需一批有办事能力的秘书辅助, 于是各地纷纷举办(行政) 秘书进修、培训班, 于是培养了一批办事型秘书。领导既要办事又要办文, 顺应这种需要, 各高校开办了中文秘书专业, 于是培养了一批办文办事型秘书。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社会和企业需要一些综合管理经营型人才, 经贸秘书专业应运而生, 于是培养了一批市场型秘书。随着中国的“入世” 和市场与国际接轨, 催生了对经贸外语方面复合型商务秘书的需求, 于是又出现了一批开放型秘书。可见, 对秘书的培养不能简单停留在会办文办会办事的执行性人才上, 而应该是宽口径、厚基础、多技能、广出路的高级复合型、应用型、管理类人才, 而这类人才必须通过本科教育进行正规的专业化培养。这既符合高等教育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教育规律, 又能够与秘书职业化的特点相结合, 实现高等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目标。 我国高等教育本科专业目录第四次修订工作已经结束, 并于2012 年10 月12 日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 版)》, 在文学门类下的中国语言文学类中特设了秘书学本科专业。可见, 秘书人才培养已进入本科层次。高等学校承担着培养高层次秘书人才的使命。但是, 关于秘书学专业的学科归属仍有待探讨, 根据当前对秘书工作的'定位, 将秘书专业归入管理类亦无不当。 三、本科秘书专业培养的探索 (一) 培养目标 全日制本科秘书专业人才的培养要高层次、高起点、高定位, 因此本科秘书专业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多技能、广出路的高级复合型、应用型、管理类人才; 就秘书职业定位而言, 应该培养高级行政助理这一在秘书职业序列中层次较高的人才。 宽口径包括两方面含义: 一是学生来源广, 统一招收应、往届高中毕业生, 实行文理兼招。文理兼招是考虑到秘书素质的综合性,既要有良好的个人基本素质, 又要有文字功底, 还要会定量分析, 辅助决策; 文理兼招可以根据学生的自身学业情况和特长发挥情况采取不同的培养方式, 因为他们具备秘书通用的技能和素养, 在英语、写作、沟通、组织、管理、决策等方面各有专长, 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就业。二是所学知识面要广, 具有综合性的知识结构, 不求每一领域都“精”, 但一定要“博”, 成为一专多能的“T” 字型人才。 厚基础是指要夯实秘书专业基础, 这要以良好的生源质量作保证, 因此该专业对于高考成绩应有较高要求。重点高校秘书专业绝对不能成为“兜底” 专业, 否则学生会产生受挫感; 一般高校该专业的录取分数要尽量高一些, 让学生充满自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 使学生成为爱岗敬业、脚踏实地、勤勉奋进的职业秘书, 成为精通管理、懂得决策、善于沟通、精明强干的业务骨干。 多技能是指要让学生接受多方面的培养和训练, 不仅要学专业知识, 而且眼光要瞄准就业, 相信“艺多不压身”。学生只要具备了从事秘书职业的基本文字技能、组织协调技能、沟通技能、现代办公设备使用和维护技能、良好的英语表达技能、企业管理技能(如人力资源管理、会计、管理体系认证) 等, 就业自然就不再是难题。 广出路是就培养目标而言的。通过对学生进行精心、细致的培养, 让学生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实践技能, 学生才会拥有广阔的就业前景。就秘书职业序列而言,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对专业的学习情况, 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如基础文书、专业文秘、高级行政助理等; 也可以从事办公室其他工作, 如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 还可以从事公共关系方面的工作,依靠良好的修养和沟通谈判能力成为出色的公关小姐或者公关先生; 还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从事其他方面的工作, 如销售、创业等。 (二) 培养模式 理论学习+ 技能培训, 课堂学习+ 实践训练, 学生实训+ 教师实践, 学历教育+ 职业资格证。 大学本科教育首先要注重理论学习, 夯实学生理论功底, 这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但是, 秘书专业与市场紧密挂钩, 要求学生不仅懂理论, 更要懂技能, 能做事、会做事、做好事, 光说不练的假把式必将被市场淘汰。因此, 技能培训要在秘书人才培养中予以高度重视。为此, 要建立实训室, 配备相关设备和人员。考虑到秘书技能的综合性和多样性, 实训室要涵盖形体与礼仪训练室、摄影室、化妆室、模拟会议室、模拟办公室(包括各种现代化办公设备) 等场所。 课堂学习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方式。课堂教学涉及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 在注重传授知识的同时, 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引导, 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在教育观念和方式上, 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改“以教师为主” 和“满堂灌” 的观念和方式, 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教师要通过积极的引导, 采用互动式教学和参与式教学, 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学生要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在学习活动中抓住每一次锻炼机会, 把课堂看作学习知识、提高素质的演练场。在秘书人才培养中, 仅依靠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 如何让秘书人才走出校门之后马上适应工作岗位和社会, 是本科教育必须解决的问题。为此, 在校期间对学生要进行岗位实训, 通过大量的实践训练, 提高学生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处理复杂问题、偶然事件的能力。为实现上述目标, 一方面, 可以采用校企合作办学的模式, 聘请企业的资深员工为学生的实践指导教师, 把企业变成培养学生的实践课堂。另一方面, 增加学生实践模块的学时和学分, 学生每一学期(包括寒暑假) 必须花至少六周时间实习, 可分散进行也可在假期集中进行, 每一学期后提交实践总结报告; 在实习过程中, 要建立严格的监督和考评制度。 为了提高实训质量, 还必须重视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 这就需要教师从实际部门、实际岗位获得实践知识和技能, 进而提升教学能力, 提高教学质量, 为培养优秀秘书人才奠定师资基础。因此, 要建立教师实践基地, 定期选派教师进行挂职锻炼, 将实践锻炼与教学和科研相结合, 这样在促进教师成长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掌握更加实用的知识, 从而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工作适应性。 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结合, 是培养高层次秘书人才的必要途径。秘书职业化的重要体现是推行国家秘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培养高层次秘书人才, 必须打破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之间的界限, 把秘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引入到本科秘书专业教育中来, 在高等教育中建立学历文凭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 使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教育有机结合。学生除获取秘书职业资格证之外, 还要积极争取考取普通话等级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助理人力资源师证书、大学英语四级或六级证书、信息化办公应用师证书、国家核心能力资格证书、ISO9000 内审员证书, 用证书证明自身的实力,以实力获取满意的职业。 (三) 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取决于本科秘书教育的培养目标, 它是为实现培养目标服务的。为培养懂管理、会决策, 能办文、办会、办事, 会交际、善表达的智能型高层次秘书人才, 课程设置应采用以管理学为基础, 秘书知识和技能型课程为核心, 体现秘书良好综合素质为辅助的课程体系, 将专业课程分为基础理论、专业技能、辅助选修、实践四个模块(具体课程设置见下表)。不同性质的课程应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实训类课程采用考查方式, 注重实训实效; 理论类课程采用考试方式, 注重基础理论的掌握和运用程度。须强调的是, 为了让人才培养更具针对性, 应将《秘书职业规划指导》作为新生入学第一课, 帮助学生认识秘书专业, 明确学习目标, 进行理性的学生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 总之, 本科层次的秘书专业人才培养必须遵循高定位、高标准、严要求的原则, 通过设定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 设置全面实用的课程体系和探索有效的培养模式, 将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相结合, 以培养能够与市场接轨、符合市场需求的高质量秘书人才。 注释: [1]马守君。试谈高等院校秘书专业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4(1)。 [2]郭建庆。秘书职业化对高校秘书专业培养模式的导向[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作者单位:天津商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知识经济背景下的秘书从业人员能力素质结构探析摘要:从“秘书素质的系统性”角度出发,探讨秘书能力素质新结构应该具备的四个意识:应变意识、创新意识、独立意识和现代意识。 关键词:秘书从业人员;素质;新结构 “秘书素质”的话题伴随着秘书队伍的扩大而日渐高涨,但是大多强调“专业技巧,即如何应对某一件具体事件”,而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秘书综合素质的系统性。知识经济背景下的企事业单位对秘书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能力素质要求。 一、社会对秘书从业人员的需求状况分析 根据近年来从人才市场反馈的供需信息分析,社会对文秘人才的需求大致可分为四类:一类为服务型秘书。如公司办公室、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办公室的服务人员、生活类秘书等;二类为事务型秘书,如企业、公司、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办公室文员、公关人员、档案管理人员等;三类为文字型秘书,如企业、公司、行政事业单位的文书起草人员;四类为管理型秘书,如公司、企业单位的总经理助理、部门经理、办公室主任。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办公室主任等。 依据职责的大小,秘书又可以分为以下三种:一是初级秘书——以接电话、发传真、收发信件等服务为主。比如企业的初级秘书应包括公司前台接待、电话接线生、部门事务助理等。他们的职责比较单一,技术含量较低,薪金相对较低。二是中级秘书——能够写一般信函。起草报告和准备会议等,多为大专或本科毕业。比如,企事业单位中的部门经理秘书、经理助理等处于中层管理者身边的秘书,处理各种事件的能力要求较高,薪酬也相对较高。三是高级秘书——能起草重要的合同文本,懂法律、税务知识,有应急处理能力。高级秘书是随着市场环境下。组织横向联系的加强以及现代化办公手段对组织的渗透而出现的。现代高级秘书特别强调的素质有公关才能、外语水平和办公行政管理的能力等。比如,企事业单位中的高级秘书包括跨国公司首脑秘书、董事会秘书、地区总裁秘书以及总经理的高级行政助理等,目前属于人才市场上的稀有资源。 二、秘书从业人员能力素质现状分析 高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新技术的运用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条件,还使人类进入了信息传播全球化的时代。传统的以纸和笔为载体的书写方式为打字机、计算机所代替,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改变了人们获得信息和交流信息的方式。现代办公室设备的使用。不仅要求从事办公室事务的秘书从业人员具有传统意义上秘书应具有的基本素质,而且要具有熟练使用现代化办公设备的能力,具有使用现代通信手段获取信息并及时整理和传送的能力。这对现代秘书的知识技能结构和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秘书人才逐渐向“复合型”方向发展,其知识体系日趋复杂和全面。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秘书工作被划分到行政管理范畴,主要是帮助行政领导或经理分担日常事务,职责涉及到文档信息管理、会议和约会的安排、起草信函和文件以及内部和外部的沟通等各方面,已经成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不可或缺的职位。目前。我国秘书从业人员约2300万人。秘书逐渐成为一种职业,其地位日益提高。以往只负责抄抄写写的秘书已经不能适应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对人才渴望的需求,这对秘书从业人员的能力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 当前的主要问题:一是素质单一化,过多地强调技巧训练。某些民营培训学校或者某些高职院校为了缩短培养周期,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以速成班培养速成型秘书,他们用短至一年甚至不到一年的时间,学习办公自动化、速记、应用写作等几门课程。学成经考试合格后颁发国家承认的结业证书。单纯地教与他们处理日常事务的技巧,如何应对领导需求,处于被动式的应付事务。其次。中文专业毕业生“万金油”型秘书,这一类秘书从业人员大多被看重的是文字功底好,“能说会道”。而随着行业的分化,社会分工的细化,各行各业对秘书从业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专业化。因此,这类秘书从业人员到了具体的岗位上仍然从头做起,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跨学科、跨专业、跨领域地加强自己的综合素质适应新的岗位。二是素质模式化。秘书角色意识淡化。秘书从业人员处于从属地位,领导说什么就是什么,领导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做事盲目服从,缺乏“自立”、“自我”意识。虽被称为领导的“左膀右臂”,在实际工作中缺乏主动性,缺乏创新意识,秘书“独立自主”角色意识淡化。 三、秘书从业人员能力素质的新要求 (一)应变意识——秘书专业自身生存的特点 秘书工作的具体内容也完成了四个转变:由原来简单的办文办事,发展为既办文办事又出谋划策:由原来的收发信息转向综合处理信息:由原来的单凭老经验办事转向实现科学化管理:由被动服务转向主动服务。政策的转变必然要求秘书解放思想、打破思维定势,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哲学一直被看作智慧的象征,而哲学从根本上讲就是“变”的科学。发展的科学。秘书工作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的基础坚持哲学“变”的观点,坚持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以“思辨”达到“思变”。秘书工作要忠于事实,以客观实际作为出发点,不是把原则作为出发点。同时,在综合处理信息、科学化管理方面,秘书部门必须发挥灵活性的特点。坚持变化、发展、求新,不能墨守陈规,以不变应万变。要积极主动地关注变化、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关注社会动态,了解市场热点和“敏感点”,掌握瞬息万变的信息,更好地为领导服务。作为新世纪的秘书,不能封闭、保守、僵化,做事被动。充分发挥自己办文办事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古人讲“登高望远”,只有思想放开了,才有可能打破僵化。 (二)创新意识——秘书从业人员参谋决策性体现 秘书部门的首要任务是为领导机关和领导者在正确决策并有效执行方面提供参谋服务,即辅助领导进行科学决策。有人比喻得力的秘书是领导的“左膀右臂”。显而易见,秘书在日常工作中,不仅应该正确领会领导意图,更应该及时补充领导思想盲区,帮助领导打开思路,激活思想。因此。秘书从业人员必需增强创新意识,学会独立思考,打破常规,张扬个性。而回到现实中来,“秘书工作被动论”的论调占据主导地位,不少秘书在工作中对领导是绝对的服从。不是唯唯诺诺,不敢越雷池半步,就是溜须拍马,俯首贴耳。从根本上毫无主见,创新精神更是无从谈起。秘书从业人员要有自我实现的追求,要实现自我价值,必须当好领导的助手,就必须将自我意识融入到角色的扮演中。在角色中体现自我。在规范的角色位置上塑造自我。在21世纪这样一个高科技时代,人们思维方式的深刻变革是必然的趋向。衡量秘书工作的优劣,区分秘书水平的高低的最重要标准就是看对领导决策及实施辅助得如何。“科盲”秘书是难以完成辅助领导科学决策任务的,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具有不同的历史和特征,但两者之间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共同构成完整的社会文化。可是长期以来,两者之间存在着互不理解的鸿沟,人文学者往往认为科技学者抱有一种浅薄的乐观主义,不注重人的处境;而科技学者则认为人文学者缺乏远见。只热衷于关注艺术和思想存在的瞬间,他们对待问题的态度明显不同,甚至在情感方面也难以找到共同的基础,这种文化分裂现象直接导致了我们人才素质培养方面的单一和偏失。秘书教育的主体衍生于文学教育,受其母体中国语言文学的遗传,它先天就带有十分浓重的人文色彩。秘书学基础课大部分内容就是语言、文学。甚至。受社会浮躁心态和功利主义的影响,只注重人际“技巧”和变通艺术,所学课程,几乎与科学无关。中国人受汉字的影响,在强化具体思维的同时,却忽略了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而抽象思维则是培养创新性意识的关键。立体几何学的学习培养了我们抽象思维能力;普通逻辑学的学习,锻炼丰富了我们的想象空间,使大脑思维得以延伸;数学、算学的学习又激活了大脑思考的缜密性,使我们的思考更加精细、严密。人文与科学的力量相借重,艺术与逻辑的力量相补充,数理科学不仅赋予发散思维的秘书专业以必要的收敛思维能力,而且会使人们在秘书工作中更善于理性思考,善于发现。展示自我,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相信我们的创造力会使我们在工作领域更加游刃有余。(三)独立意识——秘书的独立人格的体现 在秘书行业,有不少这样的定位:秘书是“参谋”、“助手”、“心腹”、“左膀右臂”,是“二把手”,是无名英雄等。而涉及到秘书人格,却有不少人持这样的观点:领导两袖清风,秘书也清正廉洁;领导人腐败犯罪,秘书也必然品行不端。这就完全抹煞了秘书人格的独立性。秘书。夹杂在上级与下级中间,对上级来说,是“跑腿的”、“打杂的”;对下级来说,又是领导的“跟班”。其实多年之后,不少秘书对于自己的身份。常常感叹“什么也不是”。那么,秘书的人格到底在哪里? 秘书人格的确立,必然要求秘书明确角色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关系。人的自我意识表现为愿望、意向、兴趣、信念等,是不断进取、自我实现的精神支柱。依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每个人在进入自我实现的某个阶段后,又会出现新的更高的造出鲜明的角色形象。在角色形象中展现出独特的自我。 (四)现代意识——秘书与时俱进能力的体现 二十一世纪,是个崭新的世纪,是个知识与技能飞速发展变化的时代。因特网和电子邮件的广泛应用,物理上的时空距离进一步缩小。办公室的许多工作,如各部门文件的传送、会议活动的安排、文件的处理、通知的传达等,都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在瞬间完成。计算机中文语音输入系统的实现,使秘书动口不动手也能写出生花文章。办公室工作高度智能,将使“文山会海”彻底成为历史,也把秘书从业人员从繁重的材料堆中解放出来,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工作强度。随着电脑的普及,固定的上下班时间将会被打破,秘书可以在家里完成领导交给的大部分任务,传统的聚集在一个拥挤办公室的景观将成为人们的记忆。随着“政府上网”工程的启动,网上共享信息成为信息社会的必然选择。这使代表着时代价值观念的口号“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逐步向“信息就是金钱,决策就是生命”转变。然而受长期以来文化积习的影响,我们秘书的日常工作仍然生活在封闭、墨守陈规、满足现状的传统套子中。时代在变化、生活在变化,我们的传统意识也要随着变化:变封闭为开放;变守旧为创新;变保守为宽容;变被动为主动;变传统为现代。增强秘书从业人员的现代意识,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公关意识。在现代社会,秘书从业人员没有一定的公关意识是难以立足的。一个单位如果不懂得塑造自身良好形象,不懂得知名度和美誉度对单位生存和发展的价值,势必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失去地位和发展空间。群众是事业发展的基石,如何有效地实现与公众的沟通,是秘书从业人员的一项重要职能。秘书从业人员要开展好工作,还必须协调好与单位内部各部门的关系。秘书从业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要强化公关意识,就必须掌握基本的公关理论知识和实务知识,要有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心理承受能力,要有较强的协调组织能力和宣传推广能力。二是竞争意识。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秘书从业人员必须强化竞争意识。随着领导水平的不断提高,作为领导的助手和参谋的秘书只有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才能更好地胜任工作。三是法律意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社会主义法制的日趋完善,社会各行业与法律的关系日益密切。这必然要求秘书从业人员熟悉法律知识,树立较强的法律意识,否则就难以在依法治国、依法行政方面当好领导的参谋助手。四是协作意识。当今世界,许多生产、工作离不开部门、行业的协作,而市场经济的发展更强化了人们相互依赖、相互协作的社会关系。对一个秘书从业人员来说,不依靠集体的力量,个人再有能力和抱负都难以成就事业。因此,秘书从业人员要自觉地与其他同事加强沟通和交流。这样才能提高工作效率。

有关中国古代历史的论文题目

说大也不大,说小也不小。论文,要具有研究价值,包括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等,初中历史教学研究,学生历史知识储备研究,中国古代青铜器研究等

你可以去看下(历史学研究)~里面已经发表的论文你可以看下论题,好好学习参考下

其实你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去确定一个方向,然后再具体的去找下资料和范文,先不着急去写,然后再定题目,最好要根据题目去找找资料和文献,再然后列个大纲给你们老师看,跟你们老师请教一下。汉武帝“独尊儒术”对中国古代学术文化发展的影响 北朝时期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历史条件及表现士族门阀制度形成的历史条件及其衰落原因隋唐时期的政治体制的内容及其意义科举制对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影响科举制的公平性及现代思考科举制的废除与清末绅士的命运魏晋时期中央行政体制的发展演变汉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宦官之祸的根源及社会影响论汉初统治思想变化汉武帝时期的经济政策述评论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

帮您找到了以下几篇:谈谈培养高一学生辨析史料的能力1 历史文化名镇——寨市旅游开发初探 2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历史分析3 收入分配理论的历史变迁及演进趋势 4 高学术起点,入国际主流——谈《知识产权》杂志的历史责任5 馆史研究中口述历史的几个问题6 浅谈高中历史教育在培养中学生人文素质中的作用 7 新课改下农村高中历史教学的困境及对策——对湖南省衡南县新课改的调查与反思 8 多维视野中的“身体转向”及其历史轨迹9 国家应对犯罪策略转变的历史选择——解读刑事和解的探索实践 10 我国商标评审法律制度的历史、现状与制度完善11 论历史比较法中的规律与例外 12 美国商业管制司法政策的历史发展和启示 13 苏区精神历史地位探微 14 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中国化的历史经验与当代价值 15 汤黎路 把握历史方位提升工作能力 16 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制约因素 17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现代化模式的历史探索18 建党九十年来党的全球化理论创新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 19 正确评价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历史20 中国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理论超越的历史分析 希望对您有帮助。

关于蒙古马文化的研究论文

蒙古马与蒙古民族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在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中,没有任何一种动物的影响对人类文化的推动作用超过马,马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家畜之一。马成为人类的交通运输工具之后,极大的提高了古代人的迁徙能力。尤其是蒙古族骑兵和战车的出现,深刻地影响了世界许多民族的盛衰荣辱。从而,在人类文明中逐渐形成了一个历史产物——蒙古族马文化。 对“马文化”概念的界定,各国民俗学者们认为,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动物民俗中的一类,即本意;二是指驯马人和骑马人的民俗,即引申意。后者探讨与马有关的人类社会行为。这一引申意的马文化概念,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中,以不同文化方式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人类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民族文化等诸环节。这种民族传统文化和人类自然环境因素影响人类生活习惯的例子很多。因此,我们不能说人类征服了大自然,而只是人类适应了大自然。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简单叙述蒙古族马文化在北方游牧民族生活中的渗透过程。

马 分类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纲: 哺乳纲 目: 奇蹄目 科: 马科 属: 马属 种: 马 学名 Equus caballus 马 (Equus caballus) 是一种草食性家畜,颈上有长鬃,尾有长毛,马脚长有马蹄。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原产于中亚草原,4000多年前就被人类驯化,15世纪后,才被殖民者带到美洲和澳洲。 马主要作为役使家畜,用于骑乘、挽车和载重,在战争和劳作中运用。在历史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直到工业革命蒸汽机出现以前,一直是主要的拉车动力,以至于后来机器的能力要以马力来衡量。在山区无法行车的路上,马是主要的运载工具。 在战争中最早也是拉战车,由游牧民族首先发明骑乘,中国直到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才开始出现骑兵,罗马帝国也是后期从中亚游牧民族处学习的骑乘。马鞍也是游牧民族发明的,后来经过不断的改进;马镫是中国人在唐朝后期发明的,一开始只是一个,为便于上马,后来发展为一边一个,波斯人称为“中国鞋”,后来才传到欧洲。直到20世纪末,由于各种战车、直升机的出现和普及,骑兵才开始退出战争。目前骑乘多用于体育竞赛,有的大城市巡警也还用马。 马也可以作为乳用和肉用,伊斯兰教律法禁止食用马肉,公元732年教皇格里高利三世下令禁止基督教徒食用马肉,但后来作用不大,现在法国人、意大利人都食用马肉,日本人认为马肉是营养丰富的肉食。在二战期间,美国允许肉店供应马肉以弥补牛肉供应不足,但二战结束后,在西部牧场主的压力下,又禁止供应马肉。马乳一直是游牧民族的食品,尤其适合酿造“马奶子酒”。 随着马的使用功能淡化,20世纪后半期,许多国家培育出各种小马,作为宠物。,现在经过几千年人的培育,马的种类繁多,从高达2米到只有0.56米,只有一条大狗大的马,体形各异。 关于马的演化: 马的化石非常丰富,所以马的进化过程也被研究得非常详细。马的进化常常被用来作为进化的例子。 马属于哺乳纲,奇蹄目。最早的马叫始祖马,出现于五千六百万年前的北美洲,时值始新世。始祖马个头 只有狗那么大,弓着背,四肢长着多个趾头(前三后四)。由始祖马分化出了林林总总的众多支系。有的支 系越来越大,越来越擅长奔跑,也有的支系向着小型化发展。到中新世的时候以三趾马为代表的马类动物成 了一类十分繁盛的动物群,是地层古生物中常见的化石动物,常常作为地质年代断定的重要依据。现代马的 最直接祖先是出现于一千二百万年前晚中新世的恐马,而现代马则在四百万年前的上新世出现。北美洲一直 是马和马类动物起源和演化中心。马从这里起源并向四周辐射。马通过冰川时期形成的白令陆桥扩散到欧亚 大陆,最后进入非洲。马也通过中美地峡向南美洲扩撒。最晚到大约两万年前,马在北美洲彻底灭绝,南美的马灭绝得更早。原因现在仍是迷。有人认为跟美洲印第安人过渡捕猎有关。 从此,在近五千六百多万年的时间里作为马的老巢的北美洲第一次没有了马的存在,一直到公元十六世纪西班牙人再一次把马带回了美洲。Discovery制作的一期关于马的节目里说道“当印第安人第一次见到西班牙人带来的马的时候,感觉象见到了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现代饲养的马是由欧洲野马驯化而来的。野生的马已经灭绝。现存的普氏野马不是家马的祖先。马的进化历程充满了艰难险阻。马科动物曾经是如此繁盛,前后进化出几十个属,到最后却只有一个属六七种残存至今。马的兴衰历程实际上是奇蹄动物的兴衰历程,奇蹄动物在现代普遍呈衰落的趋势。 关于马的词汇: 儿马,公马 骒,母马 驹,小马 骟,去势丧失生育能力的马 骠,黄色的马 骝,黑鬃黑尾的红色马 骃,浅黑带白色的马 骅,枣红色的马 骊,黑色的马 騧,黑嘴的黄色马 骐,青黑色的马 骓,黑色白蹄的马 骢,青白相间,类似兰色的马 龙,纯白色的马 驽,跑不快的马,劣马 关于马的文化: 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排名第七位。 中国人有姓马的。马姓是常见的姓氏之一。除了汉族以外,其他少数民族也有不少姓马的。马姓是回族的大姓之一。云南回族几乎清一色地姓马。 昭陵六骏:(古代君王的马) 昭陵六骏是指陕西礼泉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昭陵北面祭坛东西两侧的六块骏马青石浮雕石刻。每块石刻宽约2米、高约1.7米。六骏是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前先后骑过的战马,分别名为“拳毛騧”、“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飒露紫”。为纪念这六匹战马,李世民令工艺家阎立德和画家阎立本(阎立德之弟),用浮雕描绘六匹战马列置于陵前。 “昭陵六骏”造型优美,雕刻线条流畅,刀工精细、圆润,是珍贵的古代石刻艺术珍品。六骏中的“飒露紫”、“拳毛騧”1914年被打碎装箱盗运到美国,现藏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其余四块也曾被打碎装箱,盗运时被截获,现陈列在西安碑林博物馆。 这组石刻分别表现了唐太宗在开国重大战役中的所乘战马的英姿。 拳毛騧:黄皮黑嘴,身布连环旋毛。平刘黑闼时所乘,身中九箭。李世民赞曰:“月精按辔,天马行空,弧矢载戢,氛埃廓清。” 什伐赤:虎牢关大战逐个击破王世充、窦建德时所乘,臀中五箭。 白蹄乌:平薛仁臬时所乘,无箭伤。李世民赞曰:“倚天长剑,追风骏足,耸辔平陇,回鞍定蜀。” 特勒骠:白里沁黄,平宋金刚时所乘,无箭伤。 青骓:平窦建德时所乘,四蹄腾空,身中五箭,其中前体一箭,后体四箭。 飒露紫:征洛都王世充时所乘,前胸中箭,丘行恭与李世民换骑,并为飒露紫拔箭。李世民赞曰:“紫燕超跃,骨腾神骏,气詟三川,威凌八阵。”浮雕里附一人,仿丘行恭拔箭。回答者:柴色妖猫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8-19 15:13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thank you!

蒙古人因马上得天下,因此有‘马背民族’之称。蒙古人素来爱马赏马,禁止打马,给马以各种装饰。蒙古马以耐力著称,过去是蒙古人的军马,蒙古人以马为友,在蒙古歌曲中,蒙古人对马的喜爱赞美得以体现。虽然蒙古马的用途已被机械取代,但还是有不少人在研究独特的蒙古马及深厚的文化。

  • 索引序列
  • 有关研究蒙古秘史的论文题目
  • 有关蒙古族文化的论文题目
  • 有关秘书史的论文
  • 有关中国古代历史的论文题目
  • 关于蒙古马文化的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