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以改革促进发展为主题历史小论文

以改革促进发展为主题历史小论文

发布时间:

以改革促进发展为主题历史小论文

写作思路:可以写拒绝改革就意味着拒绝进步,以改革就是进步为中心进行阐述,语言要通顺等等。

正文:

古人早就讲过:“穷则思变”、“途穷知返”,改变几乎是自然的一种本能反应,但在人类社会,几乎所有的社会改革都会遇到阻力。

当然,从社会的层面上看,社会的改革必然会影响一些人的既得利益,他们自然会极力阻挠改革的进程,但任何社会,都首先要把大多数人的利益放在首位,否则就会发生社会动荡;而从个人的层面看,一个人如果不能客观认识自己,或者对自己的问题视而不见,或者拒绝改变。阻碍自身改变的主要因素是思想观念和惰性心理。应该讲,学习知识就是为了改变自己,而许多人拥有知识,却拒绝改变自己。

在瞬息万变的当今时代,拒绝改革就意味着拒绝进步,所以邓小平在领导中国社会改革之初,就号召大家“解放思想”,胡锦涛强调“与时俱进”,都是想击破大家顽固保守的思想意识,排除改革路上的阻力。青年学子,要“三省吾身”,不断地、自觉地进行自我更新,以崭新的思想精神面貌,生活在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

荀子在他的《修身篇》中说:“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根据这句话,积极进取的人说:“路虽远,行则必至;事虽难,作则必成。”如果我们想改变自己、改变社会,让我们一定能走在时代的前头,实现我们的梦想。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斗争已经不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但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特殊条件下还可能激化。革命是历史前进的火车头。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一方面起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作用,另一方面又促进生产关系的完善。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推动社会的进步,这是主流;另一方面又可能对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关键是人类如何利用它。

还有要写1篇150字评述中国古代4大发明的历史小论文

以改革为主题的历史小论文80字

1978年12月,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以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发展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伟大转折,走出了一条在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国家的经济实力显著提升。

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4.66万亿元,是1978年的67倍。

经济总量从1978年的第33位跃至世界第四,年均增长9.8%,远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平均3%左右的增长速度。

财政收入从1978年的1132亿元增长到5.13万亿元,外汇储备由1.67亿美元增加到1.5万亿美元,居世界首位。

以加入WTO为标志,中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1978年至2007年,中国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超过7600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

美国《新闻周刊》在2007年年终特稿中这样写到:2007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了美国,这至少是上个世纪30年代以来第一次有一个国家做到了这一点。

——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1978年,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379元人民币,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67.7%,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57.5%,全国贫困人口2.5亿。

而2007年,我国人均GDP已达到18700元左右,扣除价格因素,增长了16倍。

农村和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下降到43.1%和36.3%,中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数量下降到1487万,中国成为目前全球唯一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贫困人口减半目标的国家。

人民生活从以“吃穿”为重点转向以“住行”为重点的多层次消费,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

……

30年巨变,并不只是这些数字和影像,更重要的是人们的思想观念从封闭、僵化的状态中走出来,求真务实、勇于变革、开拓创新成为时代坐标,科学、民主、文明、公平等新的理念成为社会主流思想和价值尺度,古老的中国正在驶入全球化、现代化的快车道。

特别是三峡大坝、青藏铁路、载人航天飞行、月球探测等国家重点工程,香港回归、澳门回归,举办北京第29届奥运会等重大事件,进一步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广大中华儿女的奋斗目标和强大精神支柱。

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整体提升,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正在进一步提高,和谐世界的理念赢得了世界上很多国家的认同,一个文明、发展、开放的中国生动地展示在世界面前。

事实证明,30年辉煌成就的取得,靠的是改革开放;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再创辉煌,仍然要靠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对中国古代变法与改革对中国古代变法与改革对中国古代变法与改革对中国古代变法与改革的认识的认识的认识的认识 1、改革的原因: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 无论是古代的四大改革,近代的变法革新,还是当代的改革开放,其根源都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这说明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2、改革目的: 改革目的在于富国强兵、发展势力、挽救危机、巩固统治、适应形势等; 3、中国古代王朝所进行的改革按照原因和性质的不同可分为如下类型类型类型类型: (1)奴隶社会内部富国强兵的改革(如管仲改革)。 (2)促进旧社会形态向新社会形态转化的封建化改革(如商鞅变法)。 (3)封建社会内部调整统治政策的变法(如王安石变法)。 (4)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和制度的改革(如孝文帝改革等)。 改革的实质: 改革主要是对国家管理制度(广义的制度应包括政策、法令等在内,它们应属于上层建筑范畴)的革故鼎新。从根本上说,当政治、经济制度不能保证国家实施有效管理、从而违背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时候,改革这种制度,也就是对上层建筑中某些老化、腐朽的环节进行必要的调整、更新和改造,并相应对生产关系中的某些环节作局部性的调整、更新和改造就成为必然的趋势。因而改革实际上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矛盾运动的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实践活动。也正是由于改革的这种必然的、客观的趋势,使得它往往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显示出其巨大威力对改革阻力的认识: 改革是一项开拓性的事业,必然会碰到各种阻力并需要进行艰苦的探索,往往道路艰难,险象环生。因而改革不仅需要坚定的信念,而且需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百折不回的勇气。历史上的每次改革几乎无一不触犯部分贵族或官僚、地主的既得利益,因而总要受到他们的竭力反对、攻击甚至诽谤。商鞅变法遭到落后贵族的反对,孝文帝改革遭到鲜卑贵族的反对,王安石变法遭到大官僚、大地主的反对。杨炎的两税法,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改革都因遭到大地主的反对而最终失败。这些表明,在改革中,改革者尤其是最高当政者只有矢志不渝,坚定不移,才能保证改革的进行并最终取得成功。同时,当政者对改革派的支持也是保证改革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齐桓公之于管仲、秦孝公之于商鞅、汉武帝之于桑弘羊等等,都是由最高当政者给改革派以坚定有力支持而使改革取得成功的。这些历史经验,是值得今天的最高当政者深以为鉴的 、改革的积极意义: 中国古代的改革早在奴隶制时代和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时期,就显示出其对国家宏观管理、振兴经济,增强国力的巨大作用。至于封建时代的改革,无论它发生在王朝的什么时期(前期、中期、后期),都是对当代或前任弊政进行改革并有所创新的产物。封建社会的阶段性繁荣与改革有关,一些王朝的中兴也与改革有关,如西汉时期的“昭宣中兴”(通过对武帝有关制度的改革)、中唐社会经济的恢复(通过刘宴改革)、北宋中期的经济回升(王安石变法)等。至于王朝后期所出现的有作为的改革,也有北魏孝文帝改革、五代后周世宗改革、明朝张居正改革等数例。这些改革由于使经济由衰败转为繁荣,因此其改革的积极意义也充分显示出来。 认识: 从古至今的社会变革,都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的,这说明社会的变革和发展不是个别人物决定的,社会的变革和发展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是人类社会的基础,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我们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历史唯心主义。 革除社会弊政是促进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革弊标新要有远见卓识,要坚决彻底。措施必须行之有效。改革中还要注要用人。 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 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顺应人民愿望的进步改革,推动着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反之,则阻碍历史前进,加剧社会矛盾。 改革必然涉及某些人的特权和私利,因此改革是会有阻力的,甚至充满了尖锐激烈的斗争。 无论是古代的改革还是近代的变法革新,成功的则国运强盛,社会进步;失败的则国运衰落,社会危机,这说明只有自觉调整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中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部分,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也启示我们,我们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与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一方面基本上是适应的,因此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而不能否定社会主义;另一方面又存在不适应的部分和环节,突出表现在旧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上,因此我们必须进行改革。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社会主义制度的自……?

中国于一九七八年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改革开放激发了各行各业的活力,使中国的生产力不断得到发展。一个个新兴城市拔地而起。一项项重大科技成果得到制造和开发。一个个大型工程得到峻工。一个个超大型企业正在迅速成长。中国长得高了,长得壮了。不再是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那种积贫积弱,不再是六七十年代那种贫困落后! 而今日早晨神六飞船的成功的发射升空,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的又一重大成果! 是改革开放,我们国家恢复了高考,培养了一大批在创新素质和能力的优秀知识分子,在老一辈科技人员的知识已经明显老化的情况下,这些中青年知识分子毅然挑起重担,承担起航空航天的开发研究的重任。是改革开放,大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力更生能力,为神州飞船的研制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是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用更加开阔的视野看世界,主动吸收世界科学技术最新成果,推动我们的航空航天事业的新发展。是改革开放,从根本上否认了“知识分子是臭老九”、“知识越多越反动”的错误口号,落实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政策,为知识分子的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促进了航空航天专家才能的发挥。是改革开放,进一步树立了中国人民的自信,推动了载人航天工程重大决策的制定。 改革开放是二十多年来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根本动力。同样,也是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果的根本动力! 毋须讳言,当前中国的社会发展,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高,人的权利和自由得不到充分尊重。对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说到底,要靠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任何走回头路的做法,都是没有出路的。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变得更加自信和成熟的中国人民,必定能突破当前社会发展中的复杂矛盾,使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更大成果。我们也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必定能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成长,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做出更大贡献!

还有要写1篇150字评述中国古代4大发明的历史小论文

以改革为主题的历史小论文50字

、、、、对中国古代变法与改革对中国古代变法与改革对中国古代变法与改革对中国古代变法与改革的认识的认识的认识的认识 1、改革的原因: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 无论是古代的四大改革,近代的变法革新,还是当代的改革开放,其根源都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这说明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2、改革目的: 改革目的在于富国强兵、发展势力、挽救危机、巩固统治、适应形势等; 3、中国古代王朝所进行的改革按照原因和性质的不同可分为如下类型类型类型类型: (1)奴隶社会内部富国强兵的改革(如管仲改革)。 (2)促进旧社会形态向新社会形态转化的封建化改革(如商鞅变法)。 (3)封建社会内部调整统治政策的变法(如王安石变法)。 (4)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和制度的改革(如孝文帝改革等)。 改革的实质: 改革主要是对国家管理制度(广义的制度应包括政策、法令等在内,它们应属于上层建筑范畴)的革故鼎新。从根本上说,当政治、经济制度不能保证国家实施有效管理、从而违背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时候,改革这种制度,也就是对上层建筑中某些老化、腐朽的环节进行必要的调整、更新和改造,并相应对生产关系中的某些环节作局部性的调整、更新和改造就成为必然的趋势。因而改革实际上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矛盾运动的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实践活动。也正是由于改革的这种必然的、客观的趋势,使得它往往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显示出其巨大威力对改革阻力的认识: 改革是一项开拓性的事业,必然会碰到各种阻力并需要进行艰苦的探索,往往道路艰难,险象环生。因而改革不仅需要坚定的信念,而且需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百折不回的勇气。历史上的每次改革几乎无一不触犯部分贵族或官僚、地主的既得利益,因而总要受到他们的竭力反对、攻击甚至诽谤。商鞅变法遭到落后贵族的反对,孝文帝改革遭到鲜卑贵族的反对,王安石变法遭到大官僚、大地主的反对。杨炎的两税法,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改革都因遭到大地主的反对而最终失败。这些表明,在改革中,改革者尤其是最高当政者只有矢志不渝,坚定不移,才能保证改革的进行并最终取得成功。同时,当政者对改革派的支持也是保证改革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齐桓公之于管仲、秦孝公之于商鞅、汉武帝之于桑弘羊等等,都是由最高当政者给改革派以坚定有力支持而使改革取得成功的。这些历史经验,是值得今天的最高当政者深以为鉴的 、改革的积极意义: 中国古代的改革早在奴隶制时代和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时期,就显示出其对国家宏观管理、振兴经济,增强国力的巨大作用。至于封建时代的改革,无论它发生在王朝的什么时期(前期、中期、后期),都是对当代或前任弊政进行改革并有所创新的产物。封建社会的阶段性繁荣与改革有关,一些王朝的中兴也与改革有关,如西汉时期的“昭宣中兴”(通过对武帝有关制度的改革)、中唐社会经济的恢复(通过刘宴改革)、北宋中期的经济回升(王安石变法)等。至于王朝后期所出现的有作为的改革,也有北魏孝文帝改革、五代后周世宗改革、明朝张居正改革等数例。这些改革由于使经济由衰败转为繁荣,因此其改革的积极意义也充分显示出来。 认识: 从古至今的社会变革,都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的,这说明社会的变革和发展不是个别人物决定的,社会的变革和发展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是人类社会的基础,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我们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历史唯心主义。 革除社会弊政是促进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革弊标新要有远见卓识,要坚决彻底。措施必须行之有效。改革中还要注要用人。 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 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顺应人民愿望的进步改革,推动着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反之,则阻碍历史前进,加剧社会矛盾。 改革必然涉及某些人的特权和私利,因此改革是会有阻力的,甚至充满了尖锐激烈的斗争。 无论是古代的改革还是近代的变法革新,成功的则国运强盛,社会进步;失败的则国运衰落,社会危机,这说明只有自觉调整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中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部分,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也启示我们,我们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与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一方面基本上是适应的,因此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而不能否定社会主义;另一方面又存在不适应的部分和环节,突出表现在旧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上,因此我们必须进行改革。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社会主义制度的自……?

写作思路:可以写拒绝改革就意味着拒绝进步,以改革就是进步为中心进行阐述,语言要通顺等等。

正文:

古人早就讲过:“穷则思变”、“途穷知返”,改变几乎是自然的一种本能反应,但在人类社会,几乎所有的社会改革都会遇到阻力。

当然,从社会的层面上看,社会的改革必然会影响一些人的既得利益,他们自然会极力阻挠改革的进程,但任何社会,都首先要把大多数人的利益放在首位,否则就会发生社会动荡;而从个人的层面看,一个人如果不能客观认识自己,或者对自己的问题视而不见,或者拒绝改变。阻碍自身改变的主要因素是思想观念和惰性心理。应该讲,学习知识就是为了改变自己,而许多人拥有知识,却拒绝改变自己。

在瞬息万变的当今时代,拒绝改革就意味着拒绝进步,所以邓小平在领导中国社会改革之初,就号召大家“解放思想”,胡锦涛强调“与时俱进”,都是想击破大家顽固保守的思想意识,排除改革路上的阻力。青年学子,要“三省吾身”,不断地、自觉地进行自我更新,以崭新的思想精神面貌,生活在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

荀子在他的《修身篇》中说:“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根据这句话,积极进取的人说:“路虽远,行则必至;事虽难,作则必成。”如果我们想改变自己、改变社会,让我们一定能走在时代的前头,实现我们的梦想。

改革开放30年,三千年未有之中国变局1978年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新时代的序幕,中国从此进入集全民族智慧谋取民族复兴的全新历史时期。2008年,我国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改革开放步入了而立之年;2008年的全国“两会”,是5年一次的换届大会,将选举产生新的国家领导人,组成新一届政府。2008年,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提前一年基本建成峻工,这一纪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工程,必将再将引领世界关注。此前于2007年12月22日,美国《新闻周刊》发表文章认为,对美国人而言,2008年是个重要的选举年。但是,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会目睹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这将成为中国期待已久的首次亮相机会。2008年的中国,还将发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2008年成为华夏民族自商周立朝开国三年多年来,空前鼎盛的历史性年份,尤其标志着着中华民族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政治体制,无论是文化传播还是外交方略方面,彻底结束了晚清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版图任由列强瓜分侵占,中华民族任人宰割欺凌的屈辱历史,重回世界舞台中央,成为开创中华民族历史新篇章的世纪元年。 邓小平同志两次南巡"2008,改革开放步入而立之年"奥林匹克运动在单项人类活动领域里,率先营造出全球化的环境,竞技运动本身的特征和奥林匹克运动所欲传递的思想经由奥运会达成矛盾统一。2008年的中国奥运会成为中国期待已久,面向世界展示中国改革开放真实形象的亮相机会。场内,少数经过层层选拔天赋异秉的人,在少数人设计的规则下力拼胜负。场外,几十亿人通过观摩比赛,加深对社会公平与正义的理解。改革开放数十年来,北京一直力争通过成功举办奥运会,争取一次向世界亮相的机会,来展示中华民族结束屈辱,争取公平,走向复兴的开放形象。30年的改革开放,30年的上下求索,中国经济改革的成果受到世界所公认。成功的改革使相当一部分改革者变成成功者。一方面,改革改变了利益分配格局,冲击着既得利益者;另一方面,渐进的改革也不断制造着既得利益者。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最终确定以市场作为组织经济、分配资源的基础形式。这只是一个开始。已经建立的市场亟待健全、完善,更多的市场亟待建立,迈向一个强大市场经济体的道路远还没有看到终点。否定市场的思想也始终不曾销声匿迹,质疑市场化改革方向的言论,更是时而浮起。某种程度上,改革越成功,改革的复杂强度就越高改革持续成功30年后,有不少原来改革的支持者,身穿合资企业生产的名牌服装,一边清点着今年炒股的收益,一边深谋远虑,积极批评发展妨害了公平、开放牺牲了民族利益?但无论如何,市场经济的改革开放已经成为时代潮流,浩浩荡荡,不可阻挡,某些怀疑的声音与伴随改革而衍生的问题,必将被逐一完善。2008年,中国改革开放将步入而立之年。固步自封会不会取代锐意进取?瞻前顾后会不会取代一往无前?最根本的是,中共十七大报告已经阐述“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党的十七大对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尤其是历史进入21世纪的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北京隆重开幕,这将是永载中华史册的日子。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将在28个大项、302个小项的争夺中一决高下。北京残奥会也将随后在9月6日举行。“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通过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一个更加开放、和谐的中国将展现给世界,也使奥林匹克精神在中国这一东方文明古国得到广泛弘扬。可以预见,今年的“两会”必将进一步落实十七大精神,国家将拿出更多的财力物力来改善人民生活。2008年的宏观经济形势,从紧货币政策与稳健财政政策,将联袂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协调发展,成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中国将稳步实施城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实现全覆盖,在全国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这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情。2008年,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提前一年基本建成峻工,这一纪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工程,必将再将引领世界关注。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将在2008年发射,届时中国航天员将首次出舱进行太空行走。这一系列的历史盛事集中在2008面向世界展示,至少是自600年前大明王朝郑和七下西洋之后,中华民族首次吸引世界各国目光聚焦世界东方。 美国前财长劳伦斯"萨默斯年初曾经指出,工业革命期间,欧洲的平均生活标准在他的有生之年提高了大约50%。在亚洲的中国,人均生活标准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大约要上涨100倍!中国只用了20年的时间,经历了欧洲用两个世纪才完成的同样程度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社会转型。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斗争已经不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但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特殊条件下还可能激化。革命是历史前进的火车头。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一方面起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作用,另一方面又促进生产关系的完善。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推动社会的进步,这是主流;另一方面又可能对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关键是人类如何利用它。

历史论文改革为主题200

还有要写1篇150字评述中国古代4大发明的历史小论文

从精神和物质两方面入手

写作思路:根据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进行详细的阐述,把改革开放之后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介绍一下,语言要通顺,中心要明确等等。

正文:

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中国的对内改革先从农村开始,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在城市,国营企业的自主经营权得到了明显改善。

1979年7月15日,中央正式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迈开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脚步,对外开放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南方谈话发布中国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92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大宣布新时期最鲜明特点是改革开放,中国改革进入新的改革时期。2013年中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新时期。深化改革开放需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在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日子里,中国成为富强的国家,发展更迅猛,人民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在改革的浪潮中,无数行业如破土春笋,今天我就来给大家介绍两位中国发展的代表。

华为手机——中国手机品牌的骄傲。

它比美国的著名手机品牌苹果手机还要出名,它是中国人的骄傲。以前的手机芯片都只能靠进口,外国高价卖给我们半成品芯片,国内制造手机成本高,利润低,功能却不及国外手机品牌。华为——改变了国人对中国手机的认识。经过华为科研人员一次又一次地努力,攻破了层层技术难关,将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了自己手中,为中国手机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中国高铁——世界一流,是世界上时间最短,速度最快的。四十年前,坐火车从长沙到北京要一天一夜,现在坐高铁仅需要六小时左右。真是太方便了。有一个外国记者,把一个硬币竖着放在高铁的茶几上,万万没想到,硬币居然一个多小时站着不倒,这说明了中国高铁又快又稳,而且时速更是高达300公里/每小时。远远超过了火车的速度。

啊!科技的发展真快呀!从单车变成了汽车,由汽车变成了火车,最后变成了高铁。科技的进步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这一切都是科学家们的努力。也许,再过四十年,我们这一代,我们的下一代,经过学习努力,可以造出天空城市,飞车,飞船……

为了这一天,我们要认真学习,勤学苦练!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发展社会主义,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两段话,高度概括了我们为什么要改革,我们应当深刻的领会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这种高度的理论概括。

改革有两个明显的特点。第一,在党领导下的改革,改革是为了完善社会主义。每次重大改革的决策,都是中央通过决定做出的决策,说明党是主动的推进改革。第二,我们的改革是渐进式的,而不是像有的国家那样一步到位的。

当我国的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之时,我们必须顺应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以及党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的新形势新情况,进一步凝聚改革共识,坚定改革方向,完善改革举措。

历史证明,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新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的必然要求和根本动力,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使党和国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说,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

写作思路:可以写拒绝改革就意味着拒绝进步,以改革就是进步为中心进行阐述,语言要通顺等等。

正文:

古人早就讲过:“穷则思变”、“途穷知返”,改变几乎是自然的一种本能反应,但在人类社会,几乎所有的社会改革都会遇到阻力。

当然,从社会的层面上看,社会的改革必然会影响一些人的既得利益,他们自然会极力阻挠改革的进程,但任何社会,都首先要把大多数人的利益放在首位,否则就会发生社会动荡;而从个人的层面看,一个人如果不能客观认识自己,或者对自己的问题视而不见,或者拒绝改变。阻碍自身改变的主要因素是思想观念和惰性心理。应该讲,学习知识就是为了改变自己,而许多人拥有知识,却拒绝改变自己。

在瞬息万变的当今时代,拒绝改革就意味着拒绝进步,所以邓小平在领导中国社会改革之初,就号召大家“解放思想”,胡锦涛强调“与时俱进”,都是想击破大家顽固保守的思想意识,排除改革路上的阻力。青年学子,要“三省吾身”,不断地、自觉地进行自我更新,以崭新的思想精神面貌,生活在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

荀子在他的《修身篇》中说:“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根据这句话,积极进取的人说:“路虽远,行则必至;事虽难,作则必成。”如果我们想改变自己、改变社会,让我们一定能走在时代的前头,实现我们的梦想。

改革创新为主题的历史小论文

改革创新推动社会发展历史作文如下:

很多人以为创新不仅仅是上天,其实一个小小的创新就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这一次,我将是一个创新的小专家。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确,书中的知识会让我们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但书的重量给学生带来了负担。现在的孩子要学的知识多了,书的数量自然也就多了。学生们每天必须非常努力地背沉重的书包。然后,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决定发明一种多功能的书。

这种书的形状和今天的书一样,但是,当你打开它的时候,你会学到很多东西,里面没有纸。当你打开一本书,首先看到的是它宽大的液晶屏,旁边有很多漂亮的按钮。他们有自己的职责。液晶屏后面藏着一个小小的微电脑芯片,里面存储着从天文到地理,世界各地的一切。可以说,未来的书相当于现在的小图书馆。

未来之书很轻,可以自由收缩。想上学的时候,只要按一个红色按钮,书就会缩小到你满意的程度。这样,只要把书放在口袋里,方便吗?

未来之书还有另一个功能。当你把书放在书桌前时,它会自动跳到老师今天要上的课。而且老师上课的时候书会自动输入老师说的话。这样,如果你在课堂上没有很好的理解,书会帮你复习功课,列出老师布置的所有作业,这样你就不会错过作业了。当你完成作业时,书会自动播放一首优美的歌曲来放松你的身心。

更奇妙的是,当你迷上了读书,忘记了自己的就寝时间,书会发出声音提醒你:“师傅,还是休息一下吧,明天见!”如果你不听你的建议,这本书会立即关闭阅读页面。

电灯帮助人们摆脱黑暗,电视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手机缩短了人们的距离……我发明的书就是让学生尽快摆脱沉重的书包。

罗斯福新政,(此处省略150字)

1978年12月,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以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发展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伟大转折,走出了一条在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国家的经济实力显著提升。

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4.66万亿元,是1978年的67倍。

经济总量从1978年的第33位跃至世界第四,年均增长9.8%,远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平均3%左右的增长速度。

财政收入从1978年的1132亿元增长到5.13万亿元,外汇储备由1.67亿美元增加到1.5万亿美元,居世界首位。

以加入WTO为标志,中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1978年至2007年,中国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超过7600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

美国《新闻周刊》在2007年年终特稿中这样写到:2007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了美国,这至少是上个世纪30年代以来第一次有一个国家做到了这一点。

——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1978年,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379元人民币,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67.7%,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57.5%,全国贫困人口2.5亿。

而2007年,我国人均GDP已达到18700元左右,扣除价格因素,增长了16倍。

农村和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下降到43.1%和36.3%,中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数量下降到1487万,中国成为目前全球唯一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贫困人口减半目标的国家。

人民生活从以“吃穿”为重点转向以“住行”为重点的多层次消费,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

……

30年巨变,并不只是这些数字和影像,更重要的是人们的思想观念从封闭、僵化的状态中走出来,求真务实、勇于变革、开拓创新成为时代坐标,科学、民主、文明、公平等新的理念成为社会主流思想和价值尺度,古老的中国正在驶入全球化、现代化的快车道。

特别是三峡大坝、青藏铁路、载人航天飞行、月球探测等国家重点工程,香港回归、澳门回归,举办北京第29届奥运会等重大事件,进一步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广大中华儿女的奋斗目标和强大精神支柱。

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整体提升,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正在进一步提高,和谐世界的理念赢得了世界上很多国家的认同,一个文明、发展、开放的中国生动地展示在世界面前。

事实证明,30年辉煌成就的取得,靠的是改革开放;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再创辉煌,仍然要靠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改革是时期的选择,只有改革才是历史车轮前进的动力。中国发展史就是改革艰巨推动的历史,从秦代的商鞅变法,

  • 索引序列
  • 以改革促进发展为主题历史小论文
  • 以改革为主题的历史小论文80字
  • 以改革为主题的历史小论文50字
  • 历史论文改革为主题200
  • 改革创新为主题的历史小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