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猪瘟抗体水平检测论文参考文献

猪瘟抗体水平检测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猪瘟抗体水平检测论文

猪瘟病毒的防控主要靠猪瘟疫苗。目前我国的C株弱毒疫苗是全世界公认的效果非常好的弱毒疫苗,但是在我国,猪瘟仍然广泛流行,这里面主要有两个原因:一、疫苗质量参差不齐,假苗,劣苗充斥市场;二、猪瘟的免疫失败非常常见,导致免疫失败的原因主要有:1,免疫程序错误;2,免疫抑制性因素;3,管理因素和人为操作因素。针对现在这个题目,我想主要谈谈猪瘟免疫程序的设定以及为什么一定要定时监测猪瘟的抗体水平。目前,在大部分猪场的母猪都会免疫猪瘟疫苗2-3次/年,仔猪在猪瘟首次免疫之前都完全要依赖母源抗体的保护。一般仔猪的猪瘟母源抗体水平在21-35日龄之内失去对仔猪的保护力。同时在经过首次免疫之后,仔猪的机体需要一段时间(5-10天)产生有保护力的免疫反应。所以猪瘟首次免疫的时间非常重要,肯定不能太晚,因为如果免疫时间太晚,那么从仔猪失去母源抗体的保护的时间开始,到首次免疫产生保护力的这段时间,仔猪处于猪瘟抗体阴性时期,对猪瘟野毒是没有抵抗力的。那是不是猪瘟疫苗首次免疫的时间越早越好呢?也不是,因为如果首次免疫猪瘟时间太早,在猪瘟母源抗体的水平较高的情况下,注射入体内的猪瘟疫苗会被母源抗体中和,导致免疫失败。而且这种免疫失败导致的感染风险更大。所以,盲目的按照固化的免疫程序非常容易导致免疫失败。每个猪场都要根据本场的母猪免疫状况和母源抗体水平来制定相应的免疫程序。因此,母源猪瘟抗体水平的监测对免疫程序的制定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最基本的就是根据抗体的强弱来制定疫苗免疫程序。和疫苗的用量多少。

猪瘟免疫失败的可能性很多,但是其中有一项是大家经常忽略的:母源性抗体。现在国内的猪瘟免疫一般都是采用一刀切的办法,对所有的小猪都是同样的时间进行免疫,不考虑不同的小猪体内继承自母猪的母源性抗体的差异。对于一些小猪来说,20多天注射猪瘟疫苗(通常是活苗)的时候,体内仍然有比较高的母源性抗体,这些抗体会把猪瘟疫苗直接中和掉,从而导致注射疫苗后,反而比母源性抗体比较弱的小猪出现更长时间的病毒感染空窗期。在这段时间内检测猪瘟抗体水平,将会发现该小猪体内抗体水平极低,即可判断为免疫失败。 解决办法在于加强小猪首次免疫猪瘟前的母源性抗体检测。如果首免时猪瘟抗体水平较高,则不应该打疫苗。如果首免时猪瘟母源性抗体较低,则注射疫苗可以较快产生猪瘟抗体。临床上,注射任何疫苗都是有一定空窗期的,再合理的免疫计划都不能完全避免免疫失败。但是科学的免疫计划,会将免疫失败的概率尽可能降低,从而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减少浪费也是创造效益!

猪瘟抗体水平检测论文参考文献

最基本的就是根据抗体的强弱来制定疫苗免疫程序。和疫苗的用量多少。

猪瘟病毒的防控主要靠猪瘟疫苗。目前我国的C株弱毒疫苗是全世界公认的效果非常好的弱毒疫苗,但是在我国,猪瘟仍然广泛流行,这里面主要有两个原因:一、疫苗质量参差不齐,假苗,劣苗充斥市场;二、猪瘟的免疫失败非常常见,导致免疫失败的原因主要有:1,免疫程序错误;2,免疫抑制性因素;3,管理因素和人为操作因素。针对现在这个题目,我想主要谈谈猪瘟免疫程序的设定以及为什么一定要定时监测猪瘟的抗体水平。目前,在大部分猪场的母猪都会免疫猪瘟疫苗2-3次/年,仔猪在猪瘟首次免疫之前都完全要依赖母源抗体的保护。一般仔猪的猪瘟母源抗体水平在21-35日龄之内失去对仔猪的保护力。同时在经过首次免疫之后,仔猪的机体需要一段时间(5-10天)产生有保护力的免疫反应。所以猪瘟首次免疫的时间非常重要,肯定不能太晚,因为如果免疫时间太晚,那么从仔猪失去母源抗体的保护的时间开始,到首次免疫产生保护力的这段时间,仔猪处于猪瘟抗体阴性时期,对猪瘟野毒是没有抵抗力的。那是不是猪瘟疫苗首次免疫的时间越早越好呢?也不是,因为如果首次免疫猪瘟时间太早,在猪瘟母源抗体的水平较高的情况下,注射入体内的猪瘟疫苗会被母源抗体中和,导致免疫失败。而且这种免疫失败导致的感染风险更大。所以,盲目的按照固化的免疫程序非常容易导致免疫失败。每个猪场都要根据本场的母猪免疫状况和母源抗体水平来制定相应的免疫程序。因此,母源猪瘟抗体水平的监测对免疫程序的制定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规模化养猪场猪瘟抗体检测论文

我国的养猪事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有了很大的进步,集约化规模化程度越来越高。猪的生产性能也有了很大提高,无论是母猪年提供出栏猪头数,还是各阶段猪的成活率、饲料报酬、瘦肉率都有明显的提高。但是随着国外猪种的引入,国内各种猪场种猪之间的频繁调动,猪病越来越复杂,大部分猪病由原来的单一病原转变为多因子协同作用,给我国的养猪事业造成很大的损失,严重影响养猪生产者事业的发展,甚至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所以,必须采取综合防治的措施,保障生产的正常进行。猪场的综合防疫体系涉及多方面的内容,主要有消毒、疫苗免疫、环境控制、猪群保健、药物预防等。“防疫是生产的第一生命线”、预防为主、治疗为辅、防养并举是养猪场必须遵循的原则。但是,猪场综合防疫体系的建立和实施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很大的误区,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一些看法。 一、消毒 消毒是保障猪场安全生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猪场的许多病原微生物可以通过消毒 工作来达到杀灭和抑制其传播的效果。但是,猪场工作人员在实施消毒的过程中往往会走入以下几个误区。 1、消毒药浓度越大越好 任何消毒药浓度的配比,都具有其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正常情况下,无论是环境消毒还是带猪消毒,正常的浓度配比就足以杀灭和抑制病原菌的繁殖和传播。如果消毒药的浓度过大,一方面造成消毒药的浪费,增加饲养成本;另一方面很容易导致猪的皮肤、粘膜、呼吸道的损伤,同时也有可能造成人员的伤害。 2、消毒药的浓度配比不准确 在生产过程中,在对消毒液的配制过程中不采取称量或使用有固定容积的容器,往往凭感觉,这样配制出来的消毒液的浓度不高即低,浓度低起不到消毒效果,浓度高不仅造成药物的浪费,同时也容易造成对猪只和操作人员的伤害。 3、消毒不到位、不彻底 猪场工作人员在消毒过程中,往往出现走捷径的现象,如消毒速度过快、喷洒不均匀、不采取喷雾的方式等,这样,无论是环境消毒还是带猪消毒很容易留有死角,不能很好的起到消毒的作用。 4、消毒不同步 无论是环境消毒还是带猪消毒,应尽可能在大致固定的时间范围内进行。否则,病原菌就有可能扩散或传播,给猪场的安全生产构成威胁。 5、对人流、物流、车流的消毒不到位 对于规模化养猪场来讲,一般都采用封闭式的管理制度,但是现实决定又不可能完全彻底的封闭,必须要与人流、物流、车流不同程度的接触,如果这项工作做不到位,是养猪场最大的安全隐患。 6、消毒池利用不充分 任何一个养猪场都设置车辆消毒池和员工消毒脚池,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出现很大的漏洞,如消毒池消毒药的浓度不够、不定期更换消毒液、消毒池消毒液不干净、员工不走消毒池等;这种现象如不加以杜绝,猪场出现疫情是必然的。 二、疫苗免疫 对猪场不同猪群的猪只进行不同的疫苗接种是保障猪场安全生产的基础,给猪只接种疫苗,可以有针对性的净化猪场的疾病和抑制猪场疾病的发生。但是,在猪场的生产实践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以下几个误区。 1、免疫程序不合理 免疫程序的制定,必须以当地疫情的发展规律和猪场猪群的健康状况为依据,不能固定的套用某个地区或某个猪场的免疫程序。如果猪群的免疫程序制定的不科学、不合理,一方面使猪场的某种疾病漏防,另一方面可能引发其它的疾病,导致猪场出现疫情,给猪场的生产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2、疫苗质量不过关 猪场给猪群接种疫苗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猪场的命运。目前市场上流通的疫苗很多,同一个种类的疫苗就有多个生产厂家,但是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出现假冒伪劣产品。如果购买方稍有不慎,就会给猪场带来致命的打击。所以,猪场在选择疫苗时必须谨慎,应选择信誉度高、知名厂家生产的疫苗。 3、疫苗运输、保存不科学 由于不同猪场的基础设施有差别,在疫苗的采购、保存过程中不规范,造成疫苗质量的下降或失效。如果使用这种疫苗,对猪群不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甚至出现疫情。 4、在疫苗免疫过程中操作不规范 猪场应根据已制定的免疫程序,由专人按标准的操作方法进行免疫注射。但是,由于猪场的监督力度不够或技术人员责任性不强,在操作中往往出现类似情况:疫苗的领取没有做详细的记录;没有按说明进行严格的稀释或在稀释过程中受消毒液污染;针头大小、长度不合适;疫苗没有防日晒、高温,稀释后在2小时内用完;疫苗在使用前或每次吸苗前没有充分的摇匀;注射时没有做好皮肤消毒,注射深度没保证,注射位置不正确,接种剂量不够,疫苗流出后没有立即用沾有消毒液的棉球檫拭、消毒。出现打飞针、不是头头免疫、不是一猪一个针头;病猪、瘦弱猪同步免疫等情况,势必导致免疫失败结果的出现。 三、引种与隔离不当 猪场在生产过程中一般都要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但是,由于原有猪群的生产力下降或老龄化,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需要不定时的更换猪的品种。如果对新引进的猪隔离措施不当,会对原有猪群的安全生产带来一定的风险。引进种猪时,要安排适当的圈舍,与其它猪隔离饲养15-30天,并随时观察其健康状况。在隔离期内未发生任何疾病,方可混群饲养。 四、病死猪及胎衣的处理不当 集约化猪场应有病死猪及胎衣处理的专门场所,对病死猪只进行焚烧或深埋,也可在粪场附近设置一沉尸井,将病死或剖解猪只及胎衣进行无害化处理。一般情况下,对病死或剖解猪只及母猪产后的胎衣应立即无害化处理,否则,容易造成病原微生物的扩散,影响其它正常猪群的健康生长。 五、疫病检测不及时 在集约化养猪条件下,应进行经常性的疫病检测工作,以便对场内疫病情况、免疫质量、疫病净化水平进行监控,同时也为本场的防疫工作提供客观依据。尤其本地区、本季节爆发和流行严重的传染病更应该加强检测,以便作出及时反应。同时,对场内使用的疫苗、消毒剂的质量也要进行检测,以保证确实有效。如不能及时的做好以上工作,就不可能准确和深入的了解猪场疾病的流行和发展趋势,就不可能及时的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从而影响猪群健康的生长发育。 六、疫病发生时没能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措施 猪场如遇到或怀疑是传染病发生时,必须及时隔离,尽早诊断,病因不明或不能确诊时,应将病料送有关部门紧急检验。如确诊为传染病时,应迅速采取紧急措施,对全场进行封锁和消毒。全场猪群进行检疫,病猪隔离治疗或屠宰、焚烧。健康猪只进行紧急预防接种或药物治疗,并对被污染的场地、用具、环境及其它污染物进行彻底消毒。反之,则容易延误最佳防治和治疗时机,造成疫情的扩散和蔓延,给猪场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七、在疫病防治方面主次不分 猪场的防疫工作,要结合本地和本场的实际情况,分清主次,有针对性地对某些危害性强、发病频率高的疫病,根据其流行特点、发病规律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针对性地预防和治疗。反之,一方面造成人力、财力的浪费,另一方面也起不到对疫病的防治效果。 八、防疫措施不完善 传统的养猪防疫似乎仅仅是兽医份内的工作,而且是季节性的。集约化猪场的防疫则是全方位的、常年的。除常规的消毒、免疫、治疗外,还需要加强管理,保证营养平衡,优化场区和畜舍环境。猪场内的诸多因素都和防疫效果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集约化猪场的防疫措施要形成配套的体系。 九、不重视猪群的保健 猪场在生产过程中,往往在消毒和疫苗免疫方面投入很大的精力,这当然是猪场防疫不可缺少和关键的步骤。但是,对猪群的保健,也是猪场防疫不可缺少重要的一个方面。当然,对猪群进行保健,需要投入很大的财力,会增加猪只的饲养成本,但是可以提高猪群的健康水平,提高猪只对疾病的抵抗能力,降低猪场发生疫情的风险。 十、对猪场整体环境的治理不重视 猪场的环境卫生体系是以传统的防疫保健为基础,以猪的生物学特性为根据。要求规模养猪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完善猪场内外布局和猪舍内部的工艺设计等一系列措施,给猪群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和繁育的环境。定期的对猪体内外进行驱虫和杀灭蚊蝇和老鼠,消灭疾病的传播媒介,减少猪只疾病发生的机会。定期清除杂草和填埋阴沟,消灭病原微生物的孳生地。经常保持猪舍内空气新鲜、干燥、温度适宜、干净卫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猪群的健康水平。 对猪场周围和场区空闲地进行植树种草(包括蔬菜、花草、灌木等)绿化环境,对改善小气候有重要的作用,一般要求猪场内的道路两侧种植行道树,每幢猪舍之间都要栽种速生、高大的落叶树(如水杉、白杨树等),场区内的空闲地都要遍种蔬菜、花草和灌木。有条件的猪场最好在场区外围种植5~10 m宽的防风林。 猪舍若能置于这样的环境中,带来的好处是:在寒冷的冬季可使场内的风速降低70%~80%;又能使炎热的夏季气温下降10%~20%;还可将场内空气中有毒、有害的气体减少25%;臭气减少50%;尘埃减少30%~50%;空气中的细菌数减少 20%~80%。 生活在这样一个绿化美化环境中,不仅能使长期在猪场工作的人员感到心旷神情,也能使终生关在笼舍内的猪感受到清晨闻啼鸟,夜听虫蛙鸣,阵阵青草香,飓飓风雨声,仿佛又回归到大自然。 所以猪场整体环境的治理是猪场安全防疫的一个重要环节。 总之,养猪场综合防疫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是一个不断修改和完善的过程,防疫体系内的众多环节必须环环相扣、节节相连、步步到位,才能充分发挥综合防疫体系的作用,保障猪场生产的安全性和效益性。可以吗?

(1)症状 猪瘟俗称“烂肠瘟”,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疫病,是威胁养猪业的一种传染病。调查表明,造成我国养猪业经济损失最大的疾病是猪瘟,因病死亡猪数的1/3以上是猪瘟。其特征是:急性猪瘟呈败血性变化,实质器官出血,坏死和梗死;慢性猪瘟呈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后期常有副伤寒及巴氏杆菌病继发。在生产实践中,有很多猪病的发生与猪瘟病毒感染有关。由于广泛使用猪瘟疫苗进行免疫,猪瘟流行出现新的特点,主要表现为非典型性猪瘟和繁殖障碍性猪瘟两种类型。非典型猪瘟,多呈散发,流行速度缓慢。患猪体温41℃左右,大多数腹下有轻度淤血或四肢下部发绀,耳尖呈紫黑色,耳壳脱落。患猪有食欲,但采食量下降,精神欠佳。少数病猪皮肤有出血点,有些有神经症状或腹泻,病程较长。抗生素治疗无效。主要解剖变化是:扁桃体充血、出血,化脓溃疡;胆囊肿大,胆汁浓稠;胃底呈片状充血或出血,有的有溃疡;淋巴结肿大,多数见不到大理石样的出血性病变;肾脏、膀胱出血不明显,肾脏有散在的小出血点,回盲瓣有黍粒大溃疡;心外膜有针尖大出血点,心内膜有条纹状出血斑。繁殖障碍型猪瘟,主要发生于生产母猪,其本身呈隐性感染,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感染猪瘟的母猪隐性带毒,病毒能通过胎盘屏障传给不同时期的胚胎,产出木乃伊胎、死胎和弱仔。有的仔猪出生后精神沉郁,震颤,间歇性腹泻;有的发生呕吐和运动失调,皮肤出现出血斑、皮下水肿等症状。病仔猪常在2~3天内死亡,致死率很高。发病率的高低与带毒母猪的多少有关。剖检病变与典型猪瘟有相似之处,但病变程度较轻。典型病变出现的概率较少,如在咽喉、肾、膀胱黏膜等处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小点,淋巴结出血、充血和水肿,胃肠道有出血性炎症。通过ELISA对发生流产、死胎、木乃伊胎的40例母猪进行猪瘟抗原检测,阳性17例,阳性率42.5%。

(2)发病原因 一些猪场防疫意识差,防疫猪瘟仅用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苗,由于猪三联苗含有吐温-30等佐剂,使猪三联苗防疫猪瘟效果不如猪瘟单苗。一些养猪场主贪图便宜,使用饲料厂家免费赠送的疫苗。由于受保存、运输条件限制,疫苗质量不能保证,致使免疫效果差,保护率低。个别猪场使用非国家正规批准文号的疫苗,如“函字”或“试字”的疫苗,质量难以保障,免疫效果差。免疫程序不合理:个别猪场使用猪瘟疫苗7天后又用猪瘟三联苗,注射猪瘟疫苗一般5~7天产生抗体,再注射猪三联苗,抗原抗体发生中和反应,抗体水平低下。猪场存在免疫抑制性疾病如蓝耳病、圆环病毒病、喘气病等,使机体免疫系统受到破坏,免疫力下降,即使使用猪瘟疫苗也难以起到保护作用。中小规模的养猪场有不少在村庄内饲养,消毒方法不当,隔离措施不严,加剧了猪病的发生和传播机会。

(3)防治措施 防疫猪瘟要用单联苗,尽量不使用猪三联疫苗。养殖户认为“一针防三病”,经济又省事,但由于吐温等佐剂的影响,猪三联苗对猪瘟的防疫效果远不如猪瘟单联苗,防疫猪瘟一定要用单联苗,规模猪场最好使用猪瘟兔化弱毒(脾淋)苗,效果更好。制定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严格按程序防疫,应防即防,不能随意进行。尤其是怀孕后期的母猪不能使用弱毒疫苗,否则容易导致繁殖障碍型猪瘟的发生,造成胎盘感染,母猪出现流产或死胎等。要重视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猪喘气病等免疫抑制性疾病的防治。7~10日龄仔猪肺内注射猪气喘病灭活苗1头份;蓝耳病灭活苗母猪怀孕40日内初免4毫升,20日后加强1次,以后每6个月1次;种公猪首次接种与母猪同时,以后与母猪相同;仔猪15~21日龄接种2毫升。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非法经营兽用生物制品的行为,尤其要打击经营“函字”或“试字”及假冒伪劣或过期失效疫苗的行为,以保护免疫质量。及时进行猪瘟抗体检测,通过抗体检测可以评价猪瘟免疫效果。规模猪场对多次免疫、抗体水平持续不合格的母猪应及时淘汰,防止猪瘟继续感染或母猪繁殖障碍型猪瘟出现。注射猪瘟疫苗要注意避免过敏反应的发生。贮备一些肾上腺素或地塞米松,注射疫苗后要观察20~30分钟,发现猪有呕吐等过敏反应时,要立即注射肾上腺素0.5~1毫升,或使用地塞米松等药物,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关于非洲猪瘟检测论文

民以食为天,为了守护舌尖上的安全,避免出现不可控的情况,另外检测非洲猪瘟可以为养殖户降低损失

1、如果是使用阻断法检测猪瘟抗体,其结果分析如下:OD值越高,则显色越深,待检抗体含量越少,OD值越低,则显色越浅,待检抗体含量越多。2、如果是使用间接法检测猪瘟抗体,其结果分析如下:OD值越高,则显色越深,待检抗体含量越少,OD值越低,则显色越浅,待检抗体含量越多。

一、猪瘟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1、阻断法检测猪瘟抗体

(1)在酶标板中包被猪瘟病毒保护性抗原蛋白(通过基因工程获得),然后加入待检血清,让其与包被的抗原孵育,洗板后加入针对包被蛋白的酶标单抗,再次进行孵育,接着加入底物显色,最终通过OD值来判定猪瘟抗体的效价。

(2)如果待检测血清中有特异性抗体,则会阻断酶标单抗的反应,导致酶标单抗少量或不与抗原蛋白结合。如果待检测血清中没有特异性抗体,酶标单抗会更好的和抗原蛋白结合。

(3)如果OD值越高,则显色越深,待检抗体含量越少。如果OD值越低,则显色越浅,待检抗体含量越多。

2、间接法检测猪瘟抗体

(1)在酶标板中包被猪瘟病毒或猪瘟病毒的表面抗原蛋白,然后加入待检测血清和包被的抗原孵育,接着加入酶标二抗和底物显色,最终通过OD值来判定猪瘟抗体的效价。

(2)如果待检测血清中有特异性抗体,则形成包被抗原-待检抗体-酶标二抗等三种物质的结合物。

(3)如果OD值越高,则显色越深,待检抗体含量越多。如果OD值越低,则显色越浅,待检抗体含量越少。

二、猪瘟是通过什么途径传播的

1、非洲猪瘟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为健康的猪和患病猪或者是污染物直接进行接触。除此之外,带毒的蜱等媒介昆虫叮咬猪之后,也有可能导致猪感染非洲猪瘟。

2、非洲猪瘟跨国传播的四个主要途径分别为:生猪及其产品国际贸易和走私,国际旅客携带的猪肉及其产品,国际运输工具上的餐厨剩余物,野猪迁徙。

3、我国查明疫源的68起家猪疫情中,传播途径主要分为三种,分别为:生猪及其产品跨区域调运(占比为19%),餐厨剩余物喂猪(占比约为34%),外来人员与车辆带毒传播(占比约为46%)。

非洲猪瘟主要通过接触传播,传猪不传人。你想想,如果你不是回民或者不吃猪肉的一类人,那么就说明你有很大几率会吃到猪肉,如果不检测猪瘟,那你就有可能吃到有猪瘟的猪肉,进而感染到你自己,再感染别人。检测的意义,就是不让你感染,不给世界造成巨大灾难。

从2019年开始猪肉价格一路飙升,直到30元左右一斤,跟之前相比涨幅不小,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涨幅那?1、进口大豆、玉米价格呈现上涨的情况下,养殖成本增高没有养殖户愿意养殖,如果再加上其它的兽药疫苗成本、购买小猪的成本、以及饲养母猪的成本、人工成本等2.对于国内猪肉价格飙升为了让百姓吃到便宜的猪肉,2020年也加大了冷冻肉的进口。3.非洲猪瘟病毒,古书里有一句话说的非常好,就是“成也萧何败也萧”非瘟使生猪的出栏下降了1/3.所以非洲猪瘟病毒检测是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重要举措,意义重大。为进一步提高非洲猪瘟病毒检测结果准确性,规范非洲猪瘟病毒诊断制品生产、经营和使用行为,2021年1月1日起,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在动物检疫或疫病监测、诊断中,对生猪及其产品开展非洲猪瘟病毒检测,应当使用已取得农业农村部核发的产品批准文号的非洲猪瘟病毒诊断制品,确保检测结果准确竞道JD-PCR非洲猪瘟PCR检测仪可定量快速畜牧类疾病诊断如非洲猪瘟、禽流感、猪瘟、猪蓝耳、伪狂犬等疾病,广泛应用于养殖场、屠宰场、食品加工厂、肉产品深加工企业、农业农村部、畜牧局、检验检疫单位使用 为了猪肉价格不在上涨为了我们口袋里的钱还能买的起猪肉,为了我们还能吃肉

非洲猪瘟论文参考文献

猪瘟的典型症状1、猪瘟的典型症状有发热,温度高达40-42℃、精神萎顿、结膜潮红、充血、皮肤发红、体表出血、瘀血,下腹、四肢、臀部、会阴等部位尤其严重,淋巴结、肾、胃肠粘膜出血,咳嗽、喘气、呼吸困难,眼、鼻有浆液性或粘液性脓性分泌物,呕吐,食欲减退或废绝,粪便干硬、便秘或排脓性血便。2、母猪还会伴有流产、不孕、死胎,剖检病死猪时会发现肝脏、脾脏、肺脏等脏器和淋巴结严重肿大,并广泛性出血瘀血,本病急性发病时死亡率很高,尤其是母猪、大猪死亡更快。二、如何防治猪瘟1、发生猪瘟后要及时打扫卫生,以便减少病毒,免疫力低的猪容易发病,因此还要及时注射疫苗和用碱类或者百毒杀进行消毒。2、不要让外人或是外面的猪进入干净的猪圈,车子进猪场也要做好消毒,不能用泔水喂猪,很容易带有病毒,不要散养猪,野猪或者外界的虫子都会导致猪发病,随时观察猪的情况,如出现高烧、拉稀、呕吐、身上发红的,要做好隔离工作,及早处理减少损失。

2019年,国家发展起得了重要成就。主要成就有克隆杂交稻种子、盾构机穿海工程、国际顶尖机场、海射型固体运载火箭发射、高速磁浮试验样车、人造太阳”等。

1 、造福世界 我科学家成功克隆出杂交稻种子

1月,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王克剑团队,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建立了水稻无融合生殖体系,成功克隆出杂交稻种子,首次实现杂交稻性状稳定遗传到下一代。该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生物技术》杂志。

2、中国技术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创多项“世界之最”

说到2019年频频上头条的重大科技成果,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自然不能错过。大兴国际机场占地面积140万平方米,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单体航站楼,于2016年被英国媒体评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首。

3、海射首秀 中国火箭解锁发射“新姿势”

6月5日12时6分,长征十一号海射型固体运载火箭在我国黄海海域实施发射,将捕风一号A、B星等7颗卫星送入约600公里高度的圆轨道,宣告我国运载火箭首次海上发射技术试验圆满成功。

4 、超级装备 最聪明盾构机挑战穿海工程

离大连市中心不远,有个梭鱼湾,大连地铁5号线要穿过这个海湾,考虑到巨轮出入,不能架设跨海桥梁,因此采用海底隧道。而这项工程催生出一台超级装备。

1月18日,海宏号盾构机在大连始发,它堪称中国研发的最聪明的盾构机。海宏号盾构机是中国中铁专门为该工程研发、也是世界上现有功能最全的盾构机,核心部件设计全球领先。

5、 时速600公里 国产高速磁浮试验样车下线

“高速磁浮列车”成为2019年点击率颇高的关键词。5月23日,我国首辆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在青岛下线,实现了我国在高速磁浮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

6、 中标ITER 中国企业为“人造太阳”装“心脏”

7月16日,中核集团收到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俗称“人造太阳”)组织中标通知书,由中核集团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核工程)牵头,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等参与,携手法国法马通公司等单位组成国际联合体,以工程总承包形式正式中标在法国建设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TAC1安装标段。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2019年,中国成果惊艳世界

猪瘟的症状分为急性型、慢性型和温和型三种,这三种类型的发病症状是略微有所不同的。•①急性型猪瘟:通常发病一两天就会死亡,病猪会高烧到41℃以上,并出现呕吐的现象。皮肤和黏膜发绀、出血。有的猪会出现便秘,随后拉稀,粪便有腥臭味。•②慢性型猪瘟:发病的猪精神状态不好,便秘和拉稀交替出现,采食量下降,皮肤发白,被毛粗乱。病猪不会立即死亡,整个发病过程会持续一个月以上。•③温和型猪瘟:这种类型的猪瘟目前在仔猪阶段发病比较多,发病的仔猪普遍长势缓慢,并且发病的小猪始终处于低烧的状态,感染温和型猪瘟的仔猪成活率非常低。接下来给大家说一下猪瘟的疫苗防疫程序该怎么做,目前猪瘟的疫苗已经很成熟,猪瘟疫苗也是我们养殖户必须要做的疫苗之一。后备母猪:猪瘟疫苗每隔2个月接种一次。经产母猪:产后25天接种一次。哺乳仔猪及保育猪:21日龄第一次免疫,50日龄再做第二次免疫。以上的猪瘟疫苗接种程序是很多猪场都在使用的,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在接种猪瘟疫苗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我们的猪场里面已经有猪感染猪瘟了,那么我们再给猪做疫苗,就会出现免疫失败的情况。因为猪瘟也属于免疫抑制性疾病,它降低猪的抵抗力,这时候猪很可能也会继发其他病毒类的疾病。比较好的方法是拌料使用:清温太保+替米考星+盐酸多西环素,使用一段时间以后就可以有效提高猪的抵抗能力,增加疫苗接种成功率。这种方法目前很多猪场都在使用,效果比较好。以上就是猪瘟的常见症状以及防治方案,在我们猪场出现猪瘟这一类疾病时,猪发烧不吃东西用一般药物都是起不到作用的,推荐使用:重症太保针,会起到很不错的效果。

主要成就有克隆杂交稻种子、盾构机穿海工程、国际顶尖机场、海射型固体运载火箭发射、高速磁浮试验样车、人造太阳”等

  • 索引序列
  • 猪瘟抗体水平检测论文
  • 猪瘟抗体水平检测论文参考文献
  • 规模化养猪场猪瘟抗体检测论文
  • 关于非洲猪瘟检测论文
  • 非洲猪瘟论文参考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