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庭帝国时罗马帝国的直接继承者,在8世纪前一直是以拉丁文化为主流,到了8世纪,希拉克略皇帝进行了希腊化运动,使得整个拜占庭文明希腊化。阿拉伯,斯拉夫文明都吸收了拜占庭文明,阿拉伯式的建筑和东正教建筑如此相似,其实都是拜占庭风格的体现。当今拜占庭文化最直接的继承者是俄罗斯,俄罗斯的洋葱头建筑就是拜占庭风格。
即继承了西方古罗马文化,又受到东方伊斯兰教的影响。因此既有着东方韵味,又有西方特色其著名的建筑—圣索菲亚大教堂,就是一个典型受到伊斯兰教影响的具有清真寺风格的艺术。因为其继承了西方的文化,其罗马法就在这一时期在查士丁尼的统治下集大成。拜占庭帝国是一个特殊的具有中西方文化精髓的帝国。希望答案您还满意
拜占庭文化繁荣的原因一、政府注重图书馆的建设拜占庭政府高度重视作为学术研究重要条件的图书馆的建设,建国初期。政府即拨专款用于收集和整理古代图书。在各大中城市建立国家图书馆.古希腊时代的许多作品即是在这一时期得到系统整理。查士丁尼时代推行的思想专制政策摧毁了一些图书馆,其中亚历山大里亚图书馆和雅典图书馆的藏书破坏最为严重。但是,民间的藏书仍然十分十富。教会图书馆发展迅速,几乎所有教堂和修道院均设立图书馆,这些图书馆后来成为培养大学者的温床,它们至今仍是取之不尽的古代图书的宝藏。拉丁帝国统治时期是拜占庭教育和学术发展停滞的时期,文化上相对落后的西欧骑上在争夺封建领地的战争中,自觉或不自觉地破坏拜占庭学校和图书馆,他们焚烧古书以取暖,其情形类似于4—5世纪时日耳曼人在罗马焚烧刻写罗马法条文的木板取暖。在民族复兴的政治运动中,拜占庭知识界掀起复兴希腊文化的热糊。分散在各地的拜占庭文入学者纷纷集中到反对拉丁人统治的政治中心尼西亚帝国,在拉斯卡利斯王朝的支持下,开展抢救古代图书文物的活动,或游访巴尔干半岛和小亚细亚地区,收集和抄写古代手抄本,或整理和注释古代名著,或建立私塾传授古典知识,组织学术讨论。这些活动奠定了帕列奥列格王朝统治时期的“文化复兴”的基础。拜占庭文化大体上经历了产生、发展、繁荣和衰落四个阶段,在其发展的全过程中,拜占庭人均表现出强烈的尚古倾向。早在君士坦丁一世下令在古城拜占庭兴建“新罗马”,并从希腊和亚平宁半岛收集大量古代艺术杰作装饰首都时,拜占庭人即表现出对古典文化的爱好。该城无论从整体规划、具体建筑样式,还是内外装修、建筑材料都模仿古代建筑。古典建筑中流行的大理石屋面、阳台和柱廊使整个城市建筑群显得格外典雅庄重,使人很容易联想起古代名城雅典和罗马。最豪华的建筑大皇宫是由几个比邻的独立宫院、各种大殿、宫室、花园和柱廊组成的,它几乎就是古罗马城的翻版。根据史家统计,在城区内集中了大量优美的古典建筑,除了大皇宫外,还有元老院议事大厦、公共学堂、大赛场、剧场、多座豪华公共浴池、百余个私人浴池、数十条沿街柱廊、囤粮谷仓、引水渠道、蓄水池、用于集会和法院公审的大厅以及贵族官邸,无不以古典建筑为蓝本。可容纳数万人的大赛场也完全仿照罗马竞技场的式样建造,但比罗马的大赛场规模更大。圆形的君士坦丁广场周围赢立着一大片公共建筑群、是公众从事商业和政治活动的第——大中心。其中有十余阶大理石台阶的帝国议会和元老院是按古希腊建筑设计的。广场中心耸立着36.58米高的巨型花岗石圆柱,坐落在6.1米高的白色大理石基座上,圆柱的直径约3.2米,顶端是从雅典运来的巨大的阿波罗铜像。向西南伸展的麦西大道是举世间名的大理石柱庞大道,两侧有巍峨的市政厅.森严的将军府和国库.文雅的国家图书馆和优雅的贵族宅区。在这里,风格各异的罗马贵族庭院也按罗马城式样建筑,以便吸引各地名门显贵。“一言以蔽之,一切凡能有助于显示一座伟大都城的宏伟、壮丽的东两,—切合助于为它的居民提供便利和娱乐的东西,在君士坦丁这座城市的四墙之内无不应有尽有”。二、都城崛起君士坦丁迅速崛起,成为繁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吸引着整个地中游世界的知识分子。他们携带大量古典文献和古代文物前往首都,这就为推动拜占庭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物质条件。发展国家图书馆,建立国家学府,学习古代希腊语和拉丁语,收集注释古典文史作品,研究古典哲学和文学,这些成为早期拜占庭文化发展的主要现象。除了君士坦丁堡外,亚历山大、安条克、雅典均成为当时研究古典之学的重镇。所谓“新亚历山大运动”实际上是将古典哲学遗产纳入基督教神学的学术活动。前述著名拜占庭学者弗条斯在其《书目》中,概括介绍了直到他那个时代以前所有著名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家的主要著作,包括大量古典作家的经典作品。这份书目中的图书显然是用于他任教的君士坦丁堡学府,是为就学的学生提供的参考资料。这种尚古之风一直保持到拜占庭历史的末期,只是其热烈的程度有所不同。11世纪拜占庭历史作家颇塞留斯曾自豪地写道,他在少年时代即可背诵《荷马史诗》。科穆宁王朝公主安娜撰写的《阿莱克修斯传》带有明显的希罗多德的写作风格,代表当时拜占庭历史写作的倾向。而拜占庭社会中、上层人士和知识分子,包括国家官吏和法官都要接受系统的教育,特别是希腊语言教育,以便使他们的口音“希腊化”。直到拜占庭帝国灭亡前夕,许多立志复兴文化以救国的著名学者仍然致力于古典文化的传播,其丰富的古典学问和广博的古希腊哲学和文学知识,使他们在意大利学校中指导的学生深感心悦诚服,大为敬佩。三、继承古希腊和罗马从拜占庭人继承古典文化的内容上看,拜占庭学者特别重视古希腊的哲学、文学和文学,重视罗马的法律和工程技术。在拜占庭帝国,《荷马史济》胜友人口.妇幼皆知,能够大段背诵的人不在少数,因此许多作家在引用时不加说明而不至产生误解。君士坦丁堡修辞学家科米达斯对照以前多种版本对《荷马史诗》进行重校,使之成为以后几个世纪最权威的版本,而该史诗的第一个拉丁文译本也是拜占庭学者完成的。像希罗多德这样伟大的古希腊史家,更是拜占庭作家学习效仿的核样,弗条斯在其案头必读书中就始终包括希罗多德的作品。据现代学者研究,拜占庭帝国教俗学术界一直热衷于古典希腊哲学,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著名学者的作品是当时的热门书籍,不断传抄,在众多的哲学流泥中,新柏拉图主义和斯多葛学派受到特别青睐。四、开明政策拜占庭人常以正宗继承人的身份继承古罗马文化,他们不仅自称“罗马人”,而且在政治制度、基督教神学、法律和大型工程技术方面,忠实模仿继承,井有所发展创造。他们清除了古罗马帝国中央集权制度中保留的民主形式和普通公民参与政治的因素,发展出拜占庭帝国君主专制官僚制度,其中皇帝制度成为其政治生活的核心。基督教是古罗马帝国的文化遗产,拜占庭人对之加以改造,使之在神学中摆脱了古代哲学和犹太宗教的双重影响,并始终将它置于皇帝最高权力的控制下,利用东正教强化皇权统治和扩大拜占庭帝国的影咱,形成了保持至今的东正教世界。在法律方面,拜占庭人直接继承古罗马传统,其中查士丁尼一世的立法活动县具典型意义,他下令编纂的《罗马民法大全》是欧洲第一部完整的法律汇编,该法典成为此后致百年拜占庭法律,如《法律汇编》、《六书》、《皇帝法典》等的蓝本,也为近代欧洲法律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据。他充分认识到建立完整的法律对于巩固皇权的重要性,他在《法理概要》中指出:一个好皇帝“应该不仅以其武力获尊荣,还必须用法律来武装,以便在战时和平时都有法可依,得到正确的指导;他必须是法律的有力捍卫者,也应是征服敌人的胜利者”。这种法律至高无上的思想来源于古罗马法律。至于在建筑工程技术方面,拜占庭人继承古罗马遗产就更为多样。拜占庭建筑样式最突出的风格是在平面十字形建筑物上方建造半球形穹顶,此种风格即是在罗马半圆拱顶墙壁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君士坦丁堡的圣索非亚教堂是拜占庭建筑的代表作,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拜占庭人在墙体、门面和内外柱廊方面是如何继承罗马建筑艺术的。此外,君士坦丁堡、塞萨格尼基等拜占庭帝国名城完善的引水果道、地下排污管道、苦水池等都直接借鉴了罗马城建筑成功的经验,而皇宫中半自动升降的皇帝宝座和宫殿中各种机械动物,如金狮和小鸟,都是拜占庭工匠学习继承罗马人实用工程和机械技术的成就。
拜占庭帝国是希腊罗马古典文明的直接继承者,其高度发达的典章制度、军事制度、经济组织和文化艺术对保加利亚、塞尔维亚、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匈牙利和俄罗斯等斯拉夫国家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东方基督教(东正教)为基调的文明区域,而且在整个中古时代,拜占庭始终是东方与西方、欧洲与亚洲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拜占庭帝国对欧洲与中东地区的中古历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首先,拜占庭帝国对斯拉夫民族进行了文化启蒙。中世纪之初,斯拉夫民族处于原始社会解体时期,9世纪中期,受到保加利亚国王的邀请,拜占庭东正教传教士进入保加利亚传教,在那里建立了东正教教会,创造了“西里尔文字”,奠定了斯拉夫文字的基础,此后,斯拉夫国家都逐渐皈依东正教,并且不断向拜占庭帝国学习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极大的促进了斯拉夫文明的文明进程。这使得两者产生了强大的精神依存感,以至于拜占庭帝国灭亡后,俄罗斯大公宣布继承东罗马帝国的遗产,将自己视为“第三罗马”,多次意图光复君士坦丁堡,到今天,俄罗斯联邦的国徽上仍然是象征着拜占庭帝国的双头鹰像。俄罗斯国徽其次,拜占庭帝国承继了欧洲古典文化和西欧文艺复兴,为文艺复兴提供了大量、宝贵的哲学思想。“1453年,拜占廷灭亡了。但是其精神永存。其巨大影响,不仅在曾经是拜占廷领土的那些国家,而且在拜占廷帝国旧疆界以外的国家中仍然存在。拜占廷文化在其国土之外的东欧和西欧甚至具有更深远和强大的影响。”(George Ostrogorsky: History of the Byzantine State, p508-50)。这些典籍,也传入阿拉伯世界,促进了阿拉伯文化的发展。最后,拜占庭帝国长期为西方的基督教国家提供了保护伞,抵挡了来自东方一波又一波的游牧民族入侵,使得处于劣势基督教国家免于直接遭受来自强大苏丹国的军事压力,留存了文明的火种。可以想象,如果没有拜占庭帝国控制住地中海东部,控制了伊比利亚的摩尔人穆斯林王国和控制了北非与小亚细亚的阿拉伯帝国可以轻松从东西夹击弱小分裂的基督王国,世界历史格局将会大不相同。最后,拜占庭帝国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瑰宝,它的艺术与文学成就点亮了西欧的黑暗,让他们脱离野蛮,他的智慧与力量保护着基督教世界,并且给予所有国家文化精华,它是那个时代欧洲的灯塔,而它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在中世纪始终是西方世界的文化中心。无论历史上它遭受了多少歪曲和诋毁,它始终是写在人类文明史上的精彩绝伦又可歌可泣的千年帝国。
拜占廷帝国的正式名称是“罗马”,或者“罗马帝国”。为了与同样自称为罗马帝国的神圣罗马帝国区分开,在1453年帝国灭亡后,西欧人将其称为“拜占廷帝国”。 共3张拜占庭帝国各时期旗帜在从330年到1453年这11个世纪的时间里,“拜占廷帝国”从来没有成为过这个国家的正式或非正式名称,其臣民也从来不曾将自己称为“拜占廷人”,或将首都新罗马称为“拜占廷”。一直到17世纪,“罗马帝国”都是西方历史学家对这个帝国的正式称呼。1557年,德意志历史学家赫罗尼姆斯·沃尔夫在其整理编纂的《历代拜占廷历史学家手稿》中,为了区分罗马时代以前的古典希腊文献与中世纪拜占廷帝国的希腊文献,引入了“拜占廷帝国”这个叫法。这个称呼来源于其首都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的前身——古希腊的殖民地拜占廷城。17世纪之后,经过孟德斯鸠等人的使用,这个称呼逐渐被西欧历史学家广泛应用,来区分(实际上相当不同的)古代罗马帝国东半部与中世纪的、希腊化的拜占廷帝国。中国文献拂菻是中国中古史籍中对拜占廷帝国的称谓。[2] [3] 古代亦称大秦或海西国。[4] 随历史时期之不同,此名有时也指苫国(今叙利亚)等地中海东岸地区。[5] 宋、元时代又用以称呼塞尔柱突厥人统治的小亚细亚。此名在《魏书·高宗纪》、《显祖纪》作“普岚”。[6] [7] 《北史·西域传》作“伏卢尼”。[8] 玄奘著《大唐西域记·卷十一·波剌斯国条》所附西方诸国作“拂懔”,[9] 道世《法苑珠林》卷三九及所引《梁职贡图》作“拂懔”,慧超《往五天竺国传》作“大拂临”,杜环《经行记》、《隋书》、《旧唐书》等均作“拂菻”。19世纪末在蒙古高原发现的8世纪突厥文毗伽可汗碑中作Purum。 共2张拜占庭双头鹰纹章《元史·卷一三四·爱薛传》有“弗林”、“拂林”。戴良的《九灵山房集》卷九有“拂林”。据考证,此“拂林”当是Farang一词的音译,乃阿拉伯、波斯人对欧洲的称谓,亦即《明史》之佛郎机,非北魏、隋唐时期的拂菻。历史罗马分裂拜占廷之名源于一座靠海的古希腊移民城市,公元324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将此选为皇帝驻地,并改名为君士坦丁堡。[10] 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位于连接黑海到爱琴海之间的战略水道博斯普鲁斯海峡,扼制海陆商业要道,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罗马帝国的分裂3世纪后期,罗马皇帝戴克里先引入了四头制的制度来更有效地管理庞大的罗马帝国。他将整个帝国分为两部分,在意大利和希腊各设立一个皇帝(称奥古斯都),辅佐他们的各设一个副皇帝(称凯撒)。这个分裂一直维持到4世纪。君士坦丁大帝于324年重新将自己立为整个帝国的唯一皇帝。君士坦丁决定建立一个新的首都,他选择了拜占廷(今伊斯坦布尔)。330年这个首都建成了,君士坦丁称之为新罗马(Nova Roma)。但一般人称之为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意为君士坦丁之城)。这个新的首都成为他的管理机构的中心。君士坦丁也是第一位信仰基督教的皇帝。虽然在君士坦丁的统治时期这个帝国还不是拜占廷帝国,但基督教是拜占廷帝国的一个特性,是它与相信多神教的罗马帝国的分界线。另一个分界线是378年的哈德良堡战役(又译阿德里安堡战役)。这场败仗,以及皇帝瓦伦斯之死可以被看成是古代帝国和中世纪帝国分家的时间。瓦伦斯的继承人狄奥多西乌斯一世将整个帝国再次分开。395年他将这两部分分别交给他的两个儿子阿尔卡狄乌斯和霍诺里乌斯。阿尔卡狄乌斯成为东部的统治者,霍诺里乌斯成为西部的统治者,他的首都是米兰。从这个时候开始东部的这个帝国一般被称为东罗马帝国,或拜占廷帝国。
1、专著作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2、报告作者.题名〔R〕.保存地点.年份;3、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4、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参考文献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参考文献是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作者对他人研究成果的直接或间接引用,其正确标注不仅体现了作者的治学态度,更关系到作者对他人学术成果的尊重。扩展资料:选中所有的尾注文本,点“格式|字体”,改为“隐藏文字”,切换到普通视图,选择“视图|脚注”,此时所有的尾注出现于窗口的下端,在“尾注”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尾注分割符”,将默认的横线删除。同样的方法删除“尾注延续分割符”和“尾注延续标记”。删除页眉和页脚(包括分隔线),选择“视图|页眉和页脚”,首先删除文字,然后点击页眉页脚工具栏的“页面设置”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上点“边框”,在“页面边框”选项卡,边框设置为“无”,应用范围为“本节”;“边框”选项卡的边框设置为“无”,应用范围为“段落”。切换到“页脚”,删除页码。选择“工具|选项”,在“打印”选项卡里确认不打印隐藏文字(Word默认)。
论文主要参考文献格式怎么写如下:
[序号]期刊作者。题名。刊名。出版年,卷:起止页码。[序号]专著作者。书名。版次。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序号]论文集作者。题名。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论文的参考文献注意事项:
1、参考文献要以序号的形式出现在正文中和文末,且序号要保持一致。序号以在文中出现的前后为序。如果某文献在文中数次被参考,则几处序号要保持相同,只是页码有变化。在文末只列出该参考文献一次即可,不必多次罗列。
3、每一参考文献的所有要素必须齐全,不可残缺,具体包括: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及截体类型标识(如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专利P等)。
参考文献作用:
1、研究基础:参考文献可以反映出论文的真实性和研究依据,也反映出改论文的起点。我们论文中的研究都是在过去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也表明了自己论文中的研究是有价值水平和依据的。
2、研究区别:标注参考文献也是为了把前人的成果区分开来。这能表明论文的研究成果是自己写的,虽然引用了前人的观点、数据或其他资料。 但是标注出参考文献不仅能体现出自己的研究能力,也能体现自己的创新和价值。
论文参考文献标注有三种方法!
一、手写进word;
二、word里面1)交叉引用;2)尾注
三、endnote导入word
建议第一种方法最简单也最麻烦,手动一个一个添加!第一,word里交叉引用或尾注,方法如图:1、交叉引用1)选中所有参考文献,编号——定义新的编号格式——输入,光标至括号中间,“编号样式”选光标至正文引用处,点“引用”——交叉引用——“引用类型”选项“编号项”;“引用内容”选项“段落编号(完整上下文)”,——选择对应的文献——插入。
第二,word里交叉引用或尾注,方法如图:1、交叉引用1)选中所有参考文献,编号——定义新的编号格式——输入“[ ]”,光标至括号中间,“编号样式”即可。
参考文献是指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借鉴过的、对本文有启发的文献,一般标注在文章末尾。有的会在文章具体位置中标明具体的参考页码,有的不会。受文献启发的地方不一定要和原文完全一致,有时可同义转述或同义概述。
需要注意的是,各种杂志社的参考文献格式会各不相同,因此没有绝对统一的标准,一切以杂志社的要求为准。
参考文献格式注意事项:参考文献虽然没有绝对统一的标准,但是有基本标准。
参考文献基本格式:
主要责任者. 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识/文献载体标识]. 其他责任者. 版本项.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页码.
一、参考文献怎么引用才合理
(1)参考文献的类型
参考文献类型较多,主要有专著[M], 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析出文献[A]等等,其中最常见的是期刊文章。
(2)引用参考文献的数量
一般学术文章的参考文献数量以20-40篇为宜,综述类文章的参考文献一般会比研究类参考文献数量多。除综述外,其他文章的参考文献超过40则说明相对于你的研究结果而言,讨论和前言部分所涉及的内容有可能过多,需要删减。
(3)参考文献正文中的引用格式
正文中参考文献的引用格式以不同的学校要求为准,但不外乎数字编号和人名。
数字编号比较简单,仅仅按照从前到后的顺序给所出现的文献一一编号即可。万一中间需要添加或删除参考文献,后面的所有数字就会改变。如果我们手动录入参考文献,那是十分麻烦的。这时候就需要用到endnote软件或者其他相关参考文献引用的软件帮助。
还有一种正文引用是人名的引用。一般而言,文献是一位作者的,直接写这位作者的名字即可;如果是两位作者,则这两位作者中间用and连接;若是三位或三位以上作者,则输入第一作者的名字后面加et al.表示。由于et al.是拉丁文的“等”的意思,需要斜体,又是缩写,所以后面要加点号。
有时候正文中我们会提及作者的名字,此时参考文献的引用位置往往紧跟名字的后面。如It is reported by Li et al.[Li et al., 2010] that …….
(4)参考文献的内容与引文一致
引用之处的内容必须是出自所引参考文献的内容。我们可以通过参考文献的题目来大致判断是否正确引用。那种驴唇不对马嘴的引用肯定是错误的,遇到这样的引用必须做出修改。
(5)尽量引用原始文献
好多学生为了省事,拿来一篇文献引用里面的句子的同时,再次引用这篇文章所引用的其他参考文献,这就是二次引用。二次引用的危害在于在引用过程中,肯定会有人曲解了原文的意思,一错再错,这跟以讹传讹的道理是相似的。
那么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可以查阅二次引用的原始文献,看原始文献是如何描述的,看引用的这句话是否符合原始文献的内容。确保无误的情况下再引用,才能避免错误引用。
(6)尽量选择较新的文献
这一点不是绝对的,倘若我们写的这篇论文确实是早些年有研究,中断了一段时间之后,重新研究。这时难免会引用早些年的文献。再者,有的文献确实是经典的,提出的理念至今都是说得通的,此时引用这些文献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毕竟这两种情况是少数,大部分的研究还是基于最新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引用参考文献也必须有几篇较新的参考文献,才能显示我们的研究的意义及重要性,特别是引言部分的描述。
(7)参考文献的档次
参考文献的档次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咱们所写文章的档次。我们的引文大部分都是2-5分左右的文章,那么我们的文章差不多也可以发2-5分左右,当然审稿老师并不会注意这个问题,因为没人会一一核实你所引用的文献的影响因子。
二、如何正确选用参考文献
(1)避免选用脱离论文主题的参考文献
选择参考文献必须紧紧围绕主题,为表现和论证主题服务。凡是能有力地说明、突出、烘托主题的就选用,否则就舍弃,这是选择参考文献的一个基本原则。有些论文在运用参考文献时常常犯不忍割爱的毛病,将一些与主题无关的参考文献,写进文章里,参考文献与主题脱节,影响了主题的表达。
甚至于有些论文只是为了体现论文的参考文献的新颖,直接使用了与论文主题无关的最新参考文献,这不但没能体现论文的参考文献新颖,反而是内容累赘、多余。
(2)选择参考文献不够典型
所谓典型参考文献,是指那些最有特征、最有代表性,能有力地揭示事物的本质,能集中地表现论文主题的参考文献。围绕主题选材,但没有必要,事实上也不可能把与主题有关的参考文献都写进去,必须精选典型参考文献。
对于十分经典的参考文献,要考虑是否过旧,过旧的参考文献或者广为人知的参考文献,我们应该简要概述。即便是十分典型的参考文献,太旧或者已广为人知的参考文献虽然能论证我们的主题但是却让文章的内容显得不够新颖。
(3)选择的参考文献不够真实
论文中用的参考文献只有真实,才有力量。所谓真实,是指参考文献确是客观存在的,能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论文中所运用的参考文献真实,论点才站得住,才有说服力。而有些论文选材不准,没有鉴别真伪,引用的历史人物、事件、时间、地点、数字、引文等等没有认真地核对,出现误差。
在引用参考文献的时候,对于参考文献的详细内容,我们要细心做到每个细节都不能出错,对于数字的摘写要绝对的准确,不能因为自己的疏忽导致原本准确无误的真实参考文献变成了错误参考文献或者非真实参考文献。
硕士学位论文的参考文献一般应不少于40篇,其中外文文献一般不少于20篇。博士学位论文的参考文献数一般应不少于100篇,其中外文文献一般不少于总数的1/2;参考文献中近五年的文献数一般应不少于总数的1/3,并应有近两年的参考文献。本科毕业设计主要参考文献要求1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2篇以上(指导教师认定为特殊类型的论文,可以不列外文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必须是公开出版、发表的(含网上下载)着作或期刊(论文),统一放在文后,并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进行自然编号,序码加方括号。但期刊论文中应该引用多少文献并没有明确规定,你该引用足够支持你论文的文献,而数量则视领域内存在的文献而定。如果你的课题很新,可能没有太多文献可以参考引用,相反地,如果你是进行先前已经所过的课题,可能就有很多文献。另外,这也关系到你的文章类型,综述文章通常会有很多参考文献。
没有具体要求,如果是毕业论文自己学校会有要求,一般都在10-20篇左右
结课论文文献材料所占的比例可能因学校或老师的要求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文献材料在论文中所占的比例较高,可能占论文总体的30%到40%。文献材料的比例高,是因为它们能为论文提供有价值的背景信息和相关研究成果,有助于为论文提供客观、可靠的依据。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试行)》和《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的要求,很多刊物对参考文献和注释作出区分,将注释规定为对正文中某一内容作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的文字,列于文末并与参考文献分列或置于当页脚地。
没有统一标准。各高校、各期刊的要求都不尽相同。
本科毕业论文一般要求参考文献近5年15到20篇,其中要有不少于7篇的外文文献。一篇论文引用多少参考文献还是要根据所在单位或者目标刊物的具体要求。硕士学位论文的参考文献一般应不少于40篇,其中外文文献一般不少于20篇。博士学位论文的参考文献数一般应不少于100篇,其中外文文献一般不少于总数的1/2;参考文献中近五年的文献数一般应不少于总数的1/3,并应有近两年的参考文献。
硕士学位论文的参考文献一般应不少于40篇,其中外文文献一般不少于20篇。博士学位论文的参考文献数一般应不少于100篇,其中外文文献一般不少于总数的1/2;参考文献中近五年的文献数一般应不少于总数的1/3,并应有近两年的参考文献。本科毕业设计主要参考文献要求1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2篇以上(指导教师认定为特殊类型的论文,可以不列外文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必须是公开出版、发表的(含网上下载)着作或期刊(论文),统一放在文后,并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进行自然编号,序码加方括号。但期刊论文中应该引用多少文献并没有明确规定,你该引用足够支持你论文的文献,而数量则视领域内存在的文献而定。如果你的课题很新,可能没有太多文献可以参考引用,相反地,如果你是进行先前已经所过的课题,可能就有很多文献。另外,这也关系到你的文章类型,综述文章通常会有很多参考文献。
在进行论文查重的过程中,引用的参考文献是不会占用我们的重复率的,因为参考文献属于一些已知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