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后进生类型论文文献

后进生类型论文文献

发布时间:

后进生类型论文文献

后进生转化问题与对策论文

摘要 学生中的落后者我们称为后进生,最早则称为差生。后进生的类型有学习上的后进生,道德品质上的后进生以及学习和道德品质双差的落后生,长期以来,后进生转化都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教育研究者们不断探索的问题之一。

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后进生转化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它需要学校各方面的支持、配合,还需要社会、家庭的配合、教育。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后进生有单纯的学习后进生,道德品质后进生以及学习和道德品质双后进生,本文着重就学习上的后进生进行探讨。

1 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分析

首先,不同的后进生,其后进的原因是不同的,纯粹智力的问题是相对较少的(医学研究表明绝大多数儿童的智力不存在太大区别),也是比较容易解决的。而其他非智力问题则具有非针对性,需要从根本上了解学生的心理,对症下药,解决问题。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后进的原因也是不同的:小学(童年)阶段的后进生大多数是由于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比如注意力不集中、粗心大意、懒惰、厌学等。而这些学习习惯和态度的养成需要教师与家长的悉心培养和引导。初中阶段的学生大多进入青春期,由于这个期间的'发展是非常复杂、充满矛盾的,又称为“困难期”、“危机期”。对于后进生来说,这种矛盾更加突出,从而表现出逆反、紧张、内向等各种不良特点。高中以后的后进生则可能是学生存在自卑、退缩等性格缺陷导致对学习没有热情、缺乏自信,从而影响学习成绩。尽管上述提出的原因可能是学生后进的主要原因,但是针对不同阶段的后进生,可能还存在其他的因素,需要区别对待。

其次,对于后进生的转化,教师起着关键作用、承担着重要责任。很多教师对待学生的看法是“一好(学习好)百好”,学习不好的学生则一无是处,学生可能会因为成人的这种态度而丧失自信心,产生自卑、焦虑情绪;甚至彻底丧失学习兴趣,最后破罐破摔,厌学、弃学,与学校、老师和家长对抗等等。后进生在过去长期的学习和生活中已形成了很多不良习惯,如学习不用功、怕动脑筋,上课不遵守纪律、不尊重老师和同学等等,在转化过程中,就必须改掉这些坏习惯,但是“积习难改”,要想改掉长期形成的这些旧习惯是有很大困难的,这是一个发挥意志品质的过程。有许多后进生往往就是由于意志不坚强,而改不掉坏毛病,从而增加了转化的难度。

教师在转化后进生中起着关键作用,但是有些教师却是这样的:

(1)歧视:教师的歧视会使后进生失去信心,失去上进心,影响其进步。更为严重的是教师的歧视会导致学生心理伤害,从而对他人,对社会不能正确认识,影响其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2)忽略(忽视):有些教师对后进生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对其进步不表扬,对其不良表现也不批评,听之任之,这种态度会使学生对自己失去信心,也不利于其责任心的形成,从而对其学习产生不良影响。

(3)讽刺挖苦:有些教师 “恨铁不成钢”,对后进生严厉批评,并且讽刺挖苦,希望能激其上进,但往往却适得其反,学生不仅没有被激励,反而“变本加厉”,甚至和教师严重对立,师生关系十分紧张。

人都有自尊心,即使是后进生也不例外,而有些教师则不能平等地对待学生、尊重学生,对后进生就更谈不上尊重了。他们肆意污辱后进生,任意打骂后进生,甚至不顾其人格尊严。就这些行为对学生心灵的伤害来说,可能是一辈子的。教师的以上态度不利于后进生转化,而更为不利的是教师的这些态度会影响周围同学对后进生的态度,使后进生所处的教育环境进一步恶化。教师的态度还会影响到后进生家长,使他们对自已孩子失去信心、耐心和爱心,这样,就使得后进生处于一种不良的家庭环境中。而且,再加上部分家庭教育孩子的方法不当,使得孩子更加厌学。①这种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的双重不利,使得后进生转化工作十分艰难。

2 后进生转化的对策分析

教师对后进生应有正确的态度。首先是真诚,只有真诚才能让后进生真正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信任,奋发上进。这种真诚表现在学生取得进步时(哪怕是一点点进步)老师的发自内心的表扬和高兴;还表现在学生犯了错误时,老师发自内心的遗憾和切合实际的批评。热烈的表扬和真诚的批评能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真心诚意地接受教师的教育帮助。其次是公正,最明显的表现在对待学生犯错误的态度上。教师对待优秀生和后进生应一视同仁,不管是谁犯了错误一律批评。后进生看到老师不偏心,他就会真正接受教师的批抨教育。最后是耐心,②基于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和教育环境的多样性等原因,后进生的转化是一项复杂工程,后进生转化中存在经常反复现象,这就需要教师有足够的耐心,在学生出现反复现象时不气馁不退缩,坚持不懈,耐心教育,直至转化成功。

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自信、勤奋、坚强、乐观等良好的性格。培养后进生良好的性格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提供参照群体,教师可以学生家长或班级中一些具有良好性格特征的人作为参照群体,要求后进生学习,如: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勤勤恳恳的家长;对待学习认真刻苦,坚忍不拔的同学,这些都可以成为后进生效仿的榜样。

(2)建立良好的集体气氛。教师要努力形成一种健康向上、团结友爱的班级集体气氛,也就是班风,这对于后进生良好性格的形成是极为有利的。

(3)与后进生的父母建立有效联系,努力为后进生的改进工作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

最后,教师还要注意指导家长参与到转化后进生的队伍中来。目前许多家长的教育方式存在问题,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奖励物质化,搞攀比等等,对孩子期望过高,当孩子出现学习成绩下降等现象时,却不能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帮助孩子找原因,解决问题,而是一味埋怨和责怪孩子,以致孩子的成绩不断下降。在后进生转化中,教师不得不面临家长期望值过低这个问题。所以,家长应该在教师引导下调整对孩子的期望值,重新明确责任,树立起教育子女的信心,配合教师做好对子女的转化工作。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教育建立在相信孩子的基础上时,它才会成为手中的力量,如果对孩子缺乏信心,不信任他,则全部教育智谋,一切教学和教育上的方法、手段都象纸牌搭房一样定然倒塌。”③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教师与家长的因素至关重要:问题在学童,根子在父母和教师。④在教育后进生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这样才能运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学生,也才能指导家长正确教育子女,并指导学生本人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努力,后进生转化将不再是一个老大难问题。

注释

①聂晶,吴继东.教育转化后进生的几点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25(11):11-12.

②吴凤鸣.浅谈”后进生”的转化工作[J].教学与管理,2004:27.

③仲伟光.后进生转化的有效性对策新探[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9(4):49-50.

④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二级)[M].民族出版社,2005:39.

每每布置作文,大部分学生都会哀呼一声“又要‘榨’文!此苦何时才能了!”老师们每每批改作文,更是长呼短叹:“劣文真是太多了!”尤其对于那些苍白无力的作文更是哀声叹气。大家都知道:学语文的目的是为了说话,写文章。我们又怎能放过任何一块“宝玉”,因此,转化作文后进生势在必行。现在,我就谈谈在这十年来的几点做法。 一.洞悉病因 之所以有那么多作文后进生,就其原因是多方面,有主观的基础因素、态度因素,有客观的因素,因此,要想转化后进生,必须先找出其病因所在。 1、“作文”的本质因素 我们通常认为的“作文”,是文质兼美的,能见报的,甚至能与大文豪相媲美的好文章。因此,作文在常人眼中是“险峻”,是“高峰”。这种理解是片面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作文”的解释是:“写文章(多指学生练习写作)。”可见,作文的本质就是写文章,不拘形式,不拘内容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并不是高不可攀,它仅是学生的练习而已,并不要求那么过分严谨,它允许有瑕疵。 2、学生的本身因素 小学生刚涉世不久,阅读面、见识面、情感积累浅薄,参加的活动微乎甚微。因此,作文的态度“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难违师命,三言两句,就完事了,至于“后事”自有老师呢! 3、教师的评价因素 教师也是阻碍学生作文因素之一。教师滥用“职权”,凡活动必写作文,“滥”练笔,不管学生有没有感受,只是一意孤行。对学生作文评价,一“批”到底,“吝啬”表扬,“吝啬”分数,这就使那些本来就有障碍的学生,更是趋于“滑坡”,甚至滑于深渊。 二.点燃希望 心理学上说过:“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必将影响其学习效果。”“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内驱动力。”作文亦是如此。因此,不管这些后进生是什么因素造成,要想转化,得先激发他们的写作动机,激活他们提高作文水平的欲望。我现在带的这一个班,班里一部分学生学习不够主动,尤其是作文,逼他写,也只写一、两句,有时甚至“一言不发”。面对此情,我先后设计了小品《他为什么“碰壁”》,话剧《公司之“宝”──王叔叔》,编故事等活动形式,让学生在轻松诙谐的气氛中,从正反两面的人物形象身上体会到:21世纪的社会需要能道会写的人才。他们的学习欲望被点燃,发誓要努力提高作文水平,这就为提高作文水平奠定了有力的思想基础。 三.对症下药 1、聚沙成塔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后进生写的作文之所以语言空洞、晦涩。主要原因是脑中空白,无“储备粮”,“巧妇”再“巧”也“难为炊”呀。个别后进生主观不努力,因而学生的阅读面微乎其微,一个个如“井底之蛙”。因此,为了“巧妇”能“为炊”,教师要常常刻意地向这些学生输送一些常用的,易懂的词句;一些易读易记的美文,名篇佳作,让其熟读成诵,并在此基础上,让其“仿作”。这样,后进生就能在诵读中积累,“仿作”中提高作文方法、作文能力。天长日久,又何谈不能使之乐读,又何谈不能提高后进生的作文水平呢? 2、夯实根基 那些写作文不生动、不具体的学生,一般语文基础也较差。尽管他们有努力提高作文水平的欲望,可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呀!记得前年开学的第一天,一学生交上来一篇小练笔。现在我把原文摘录如下:“令天是开学的弟一天,我叫周心心,我很高心, 学们也很高心,我拿到了心书,我很高心,马马说,心心,心学期,可要好好学习呀,我说,好的, 学们,你们看到我,高心吗。”从这段话,我看出周星星的作文问题,不是思想障碍,而是基础障碍。对于这样的学生,老师就要针对情况,给以帮助,帮助过度难关。我们可采取“补旧”,和他们一起订计划,拿来旧课本,给他们明确要求:“每天熟记50字。”和他们一起攻破错别字大关;继而进行“练习”,每天坚持写一句,逐步由短句到长句,这样循序渐进,这些有基础障碍的学生根基就“牢”了。 3、学写生活 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作文亦要如此。没有积累就没有优美的文章,没有实际的感受,就不能写出真实情感的文章。后进生的作文内容往往是闭门造车的,又怎能谈得上文质兼美呢?必须让他们学会积累生活,感悟生活,通过日记等形式记载生活。后进生感悟生活能力很弱。为了使他们学会感悟,教师可以精心设计一些活动。在活动中要“冷落”优等生,“重视”后进生,让其唱“主角”,让他们在真切的活动中感受生活,让他们在沸腾的社会生活中感受生活的美,再适时引导其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情感,又何愁没有内容可写呢?请看一名后进生在亲自参加班级一次“设计广告”大赛活动后在日记中写的一段话:“今天,我是多么激动呀!我不再是小组的‘后腿’了,终于得第一了。今后,我一定要努力,做一个超越自我的我!”多么感人肺腑呀!只有这样,把社会生活展现在后进生面前,让其感悟生活,再指导其记载,潜移默化中,不就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了吗? 四.享受成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任何巧妙的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后进生由于长期受歧视,因而产生自卑心理,成功对他们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因此,转化后进生的作文水平,更要重视其成功的体验。 1、“跳起来摘桃” 后进生由于各方面因素,尽管已努力,还是难与优等生相比。因此,在训练中,对于后进生要放松要求,“跳起来摘桃”。可以针对情况,把整篇文章化成一小段一小段,让他们逐段攻破,让其在攻破每一小段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或不拘形式地让他们作文,允许他们在与同学的共同讨论下完成;不拘老师的命题的作文,他们可以自由选题,写自己喜闻乐见的,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他们就有话可说,就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2、“一石激起千层浪” 教师的一句不经意的话会在学生心中产生极大的效应,这就是心理学上的“瀑布心理效应”。后进生往往比优等生更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因此,教师在批改后进生的作文时,即使是一篇“劣作”,也不要吝啬你的笔。殊不知,你的一句鼓励,哪怕一句简短的肯定 “你进步了!”、“你真不错!”……他们也会激动好一阵子。他们获得了被接受的成功的体验,就会激发作文的兴趣,提高作文的信心。 总之,要想转化作文后进生,必须正确分析其病因,对症下药,有效地激活后进生的内在动机,使他们在更多地关怀下获得最大限度的成功体验,提高作文的信心。从而使语文教改中这块闪亮的明珠──作文教学,在课改的蓝天下熠熠生辉!

关于后进生的论文文献

每每布置作文,大部分学生都会哀呼一声“又要‘榨’文!此苦何时才能了!”老师们每每批改作文,更是长呼短叹:“劣文真是太多了!”尤其对于那些苍白无力的作文更是哀声叹气。大家都知道:学语文的目的是为了说话,写文章。我们又怎能放过任何一块“宝玉”,因此,转化作文后进生势在必行。现在,我就谈谈在这十年来的几点做法。 一.洞悉病因 之所以有那么多作文后进生,就其原因是多方面,有主观的基础因素、态度因素,有客观的因素,因此,要想转化后进生,必须先找出其病因所在。 1、“作文”的本质因素 我们通常认为的“作文”,是文质兼美的,能见报的,甚至能与大文豪相媲美的好文章。因此,作文在常人眼中是“险峻”,是“高峰”。这种理解是片面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作文”的解释是:“写文章(多指学生练习写作)。”可见,作文的本质就是写文章,不拘形式,不拘内容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并不是高不可攀,它仅是学生的练习而已,并不要求那么过分严谨,它允许有瑕疵。 2、学生的本身因素 小学生刚涉世不久,阅读面、见识面、情感积累浅薄,参加的活动微乎甚微。因此,作文的态度“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难违师命,三言两句,就完事了,至于“后事”自有老师呢! 3、教师的评价因素 教师也是阻碍学生作文因素之一。教师滥用“职权”,凡活动必写作文,“滥”练笔,不管学生有没有感受,只是一意孤行。对学生作文评价,一“批”到底,“吝啬”表扬,“吝啬”分数,这就使那些本来就有障碍的学生,更是趋于“滑坡”,甚至滑于深渊。 二.点燃希望 心理学上说过:“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必将影响其学习效果。”“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内驱动力。”作文亦是如此。因此,不管这些后进生是什么因素造成,要想转化,得先激发他们的写作动机,激活他们提高作文水平的欲望。我现在带的这一个班,班里一部分学生学习不够主动,尤其是作文,逼他写,也只写一、两句,有时甚至“一言不发”。面对此情,我先后设计了小品《他为什么“碰壁”》,话剧《公司之“宝”──王叔叔》,编故事等活动形式,让学生在轻松诙谐的气氛中,从正反两面的人物形象身上体会到:21世纪的社会需要能道会写的人才。他们的学习欲望被点燃,发誓要努力提高作文水平,这就为提高作文水平奠定了有力的思想基础。 三.对症下药 1、聚沙成塔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后进生写的作文之所以语言空洞、晦涩。主要原因是脑中空白,无“储备粮”,“巧妇”再“巧”也“难为炊”呀。个别后进生主观不努力,因而学生的阅读面微乎其微,一个个如“井底之蛙”。因此,为了“巧妇”能“为炊”,教师要常常刻意地向这些学生输送一些常用的,易懂的词句;一些易读易记的美文,名篇佳作,让其熟读成诵,并在此基础上,让其“仿作”。这样,后进生就能在诵读中积累,“仿作”中提高作文方法、作文能力。天长日久,又何谈不能使之乐读,又何谈不能提高后进生的作文水平呢? 2、夯实根基 那些写作文不生动、不具体的学生,一般语文基础也较差。尽管他们有努力提高作文水平的欲望,可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呀!记得前年开学的第一天,一学生交上来一篇小练笔。现在我把原文摘录如下:“令天是开学的弟一天,我叫周心心,我很高心, 学们也很高心,我拿到了心书,我很高心,马马说,心心,心学期,可要好好学习呀,我说,好的, 学们,你们看到我,高心吗。”从这段话,我看出周星星的作文问题,不是思想障碍,而是基础障碍。对于这样的学生,老师就要针对情况,给以帮助,帮助过度难关。我们可采取“补旧”,和他们一起订计划,拿来旧课本,给他们明确要求:“每天熟记50字。”和他们一起攻破错别字大关;继而进行“练习”,每天坚持写一句,逐步由短句到长句,这样循序渐进,这些有基础障碍的学生根基就“牢”了。 3、学写生活 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作文亦要如此。没有积累就没有优美的文章,没有实际的感受,就不能写出真实情感的文章。后进生的作文内容往往是闭门造车的,又怎能谈得上文质兼美呢?必须让他们学会积累生活,感悟生活,通过日记等形式记载生活。后进生感悟生活能力很弱。为了使他们学会感悟,教师可以精心设计一些活动。在活动中要“冷落”优等生,“重视”后进生,让其唱“主角”,让他们在真切的活动中感受生活,让他们在沸腾的社会生活中感受生活的美,再适时引导其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情感,又何愁没有内容可写呢?请看一名后进生在亲自参加班级一次“设计广告”大赛活动后在日记中写的一段话:“今天,我是多么激动呀!我不再是小组的‘后腿’了,终于得第一了。今后,我一定要努力,做一个超越自我的我!”多么感人肺腑呀!只有这样,把社会生活展现在后进生面前,让其感悟生活,再指导其记载,潜移默化中,不就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了吗? 四.享受成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任何巧妙的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后进生由于长期受歧视,因而产生自卑心理,成功对他们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因此,转化后进生的作文水平,更要重视其成功的体验。 1、“跳起来摘桃” 后进生由于各方面因素,尽管已努力,还是难与优等生相比。因此,在训练中,对于后进生要放松要求,“跳起来摘桃”。可以针对情况,把整篇文章化成一小段一小段,让他们逐段攻破,让其在攻破每一小段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或不拘形式地让他们作文,允许他们在与同学的共同讨论下完成;不拘老师的命题的作文,他们可以自由选题,写自己喜闻乐见的,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他们就有话可说,就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2、“一石激起千层浪” 教师的一句不经意的话会在学生心中产生极大的效应,这就是心理学上的“瀑布心理效应”。后进生往往比优等生更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因此,教师在批改后进生的作文时,即使是一篇“劣作”,也不要吝啬你的笔。殊不知,你的一句鼓励,哪怕一句简短的肯定 “你进步了!”、“你真不错!”……他们也会激动好一阵子。他们获得了被接受的成功的体验,就会激发作文的兴趣,提高作文的信心。 总之,要想转化作文后进生,必须正确分析其病因,对症下药,有效地激活后进生的内在动机,使他们在更多地关怀下获得最大限度的成功体验,提高作文的信心。从而使语文教改中这块闪亮的明珠──作文教学,在课改的蓝天下熠熠生辉!

综合文献资料,提出以下四个具体方法1、在教学中使用大量的实物、图片、黑板画、录音来创设语言介绍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语言练习和运用语言;2、在教学中时刻注意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每个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各项活动的积极性;3、在课堂上采用小组、对子、全班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形式,增加学生在有限时间内的练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与对话能力;4、时刻注意给学生以成功感,对学生的提问因人而异,对学生的成绩和点滴进步都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学生们有了成功感,就会对学外语更感兴趣,兴趣会产生更大的成功,二者相辅相成,形成良性循环。

初中后进生转化论文文献

[1] 王立英.《关于后进生转化教育的思考及对策初探》[J].教育研究.2007年第2期[2] 李巨涛.《论小学后进生的教育与转化》[J].黑河学刊.2007年11月[3] 张海燕,郑传才.《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思想及其人格理论在后进生教育和转化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 2007年第10期[4] 韩素梅.《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观与“后进生”转化》[J].科技资讯.2007年第2期[5] 高小泉.《素质教育观下中职后进生问题的再探索》[N].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3月[6] 谌启标,王晞.《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M].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7年08月[7] 万玮.《班主任兵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年04月[8] 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 漓江出版社. 2005年06月这是我上次写这个论文的时候的参考文献,希望对你有帮助。

案例描述不是记录流水帐,而只是对于非常典型的代表性的情景进行勾画。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案例综述论文范文,仅供参考!

语文教学案例分析研究

摘 要:我国语文教学的困难和问题,主要出在教学内容上,而不仅仅是教学方法上。本文将用分析法,从课堂的导入、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的达成和对教学的思考四个方面,对郑桂华老师《陋室铭》课例进行研讨,和大家一起共同学习郑桂华老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和高超的教学能力。

关键词:分析法:郑桂华;语文教学;教学案例;分析

郑桂华老师是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语文教育方向的博士,本人有幸现场聆听到郑老师执教的《陋室铭》,给了我极大的震撼,给了我实实在在的收获、语文的收获。感触之余,写了下面这篇小文。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分析讨论:关于本节课的导入;关于课堂教学过程;关于教学内容的达成;关于对教学的思考。我坚信,研习郑老师这节课,将改变我们上课的方式,理解新课程带给我们的实惠。

一、 关于本节课的导入

王荣生教授曾这样评价郑桂华老师:郑桂华的课有行云流水般的家常味,真实、真切,让人感受课堂的美好。①我深有同感,郑老师在唠家常的同时是在“收买人心”,拉近与学生的关系,营造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我们可以先来欣赏一下她独特的导入:

(课间,教师走进教室,还未上课,学生三三两两的在交谈)

师:(问坐在前排的同学)你们班有多少同学呀?

生:62.师:你们班的语文科代表是谁呀?

生:(科代表举手示意)老师,是我。

师:你叫什么名字呀?

(此时教室已经安静下来,学生都坐在自己的座位上)

生:我叫李月菡。

师:好名字。可是你知道父母为什么要给你取这个名字呢?

生:不知道。

师:我猜想啊。“李”是你家的姓,“月”是月亮,“菡”就是菡萏,也就是荷花的意思,你父母取名是寓意你像月亮一样洁白,像荷花一样美丽。老师说得不错吧。

生:好像有这么一层含义。那老师你叫什么名字呢?

师:我姓郑,叫桂华。你们能说说名字的含义吗?

生:我猜想是这样的:“郑”是应该是姓,“桂”是“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桂”,我猜老师是桂林人,老师像桂林山水一样的漂亮。“华”是中华的“华”,就是要热爱自己的祖国。

师:大家看看我,就知道我并不漂亮,我也不是桂林人,我是陕西人。

生:我想“桂”是桂花的“桂”,寓意是桂花一样的清香,“华”是春华秋实的“华”,意思是你的父母希望你做一个踏实的人。

师:这位同学好有学问啊,用了成语春华秋实,那你为什么不用华而不实呢?

生:华而不实是贬义词。

师:华而不实是贬义词就不能用啊,好聪明。(同学们都笑了)。“郑”郑和的郑,是我家的姓,但是和郑和没关系啊,虽然我很想有点关系,但不是一个地方的。“桂华”其实就是“桂花”。一是古代花者,华也,“华”跟“花”是想通的。二来是我是在秋天生的,桂花也在秋天开放。“华”也许和刚才同学说的“春华秋实”有关,因为父母希望我们做个一个春华秋实的的踏实的人,不做华而不实的人。可见,父母给我们取名字是有讲究的。其他同学还愿意分享自己名字的学问吗?(依次有几位同学起来分享自己名字的寓意,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此时,上课铃想了起来)

看似闲庭漫步的唠家常,其实是实实在在的“春华秋实”,这节课的导入不是给人以震撼的视频画面,不是语句优美的散文诗,也不是为了“传道授业解惑”而预设的教学情境,就是简简单单的交谈,现实生活中的普通的沟通和交流。也就是这种交流,消除了老师和学生彼此之间的陌生感、畏惧感,为课堂上的交流扫清心理障碍。为此,郑老师的良苦用心得到了学生的回应,整节课几乎全部学生都举手发言,分享自己的想法。也许,这就是郑桂华老师借班上课的底气:不惧怕学生语文基础不好、学习不主动、上课发言少。但是,面对一群愿说、能说、会说的学生时,郑老师又是如何解决的呢?接下来我们从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的达成加以分析。

二、 关于课堂教学过程

上面的“开场白”虽然没有进入教学情境,但是学生的思维都已经聚焦在老师身上,接下来就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学习的过程。我们先看一下本节课的教学流程:

王荣生教授说“流程”是课堂教学从起点到终点的过程,即课堂教学的连贯过程。②郑老师这节课符合“流程”的教学观,就是“根据学生的学情导向这节课的终点”,也就是“学生随着老师走”。教学伊始,教师的发问埋下了一个“炸弹”,“同学们,知道今天要上的课文吗?”“知道。”“预习过吗?”“预习了!”“预习到什么程度了?”“会背!会翻译了!”我想此时所有听课的老师都在为郑老师捏一把汗,按照郑老师本人的话来说就是:遇到大麻烦了。文言文预习到会背会翻译了,那这课还有什上的呢?恰恰这就是郑老师的睿智之处――关注学情,顺势而导,导出了“子云宅”的问题。接下来的课便是顺风顺水,由“子云宅”引出押韵,押韵引出朗读,朗读引出写作意图,环环相扣,层层剖析,学生的思维已完全被郑老师掌控了,也深深被郑老师渊博的学识而折服。

这样的教学丝毫没有拖泥带水的感觉,更像是随着学生学习的情况而进行的行云流水般的自然,不搪塞,不僵硬。

三、 关于教学内容的达成

郑老师善于找到教学的突破口。当得知学生已经预习的很充分时,教师立即改变了教学重心,再讲学生已经掌握的只是已经没有太多的意义。那么怎么知道学生掌握了哪些知识,哪些没掌握呢?此时,郑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学生预习的情况。这样就检测出了“子云宅”的问题,给这节课找了一个突破口,化解了老师重复讲解学生已学知识的尴尬局。教师化解了挑战顺势而导,开始了精彩的课堂,

课堂有高度,有深度。就在“子云宅”这个问题上深究一下,其他老师上课

时一般不会苦口婆心的绕一大弯子,要么直接告诉学生是为了押韵的需要,或者就不涉及这个问题,反正课文也没这个知识点。郑老师却不这样做,而是提示和指导学生朗读,激励学生自己感悟发现问题,挖出有利于教学的知识。这样不得不说老师的备课的认真。我们可以来看一张老师的幻灯片: “馨”属于“青部”,“下平”9 《广韵》

“琴”属于“侵部”,“下平”12 《广韵》

按照《广韵》中的要求:不在同一部的字是不能押韵的。

在引入“押韵”后,郑老师好像意犹未尽的样子,又引出了“要是“馨”算押韵,那么“琴”字应该算押韵的,这是怎么回事呢?”的问题。现在看来,这完全是郑老师给这个课堂布的一个大局,从教师准备的课件来看就会明白了。学生给老师挑战,老师给学生一大疑难,这样老师才能镇得住课堂,学生才会跟着老师的节奏继续学习。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FriedriehAdolfwi]helmDisterwegl790一1866年)阐述了他对教学艺术的深刻见解:“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关于激励、唤醒、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只有生气才能产生生气,死气只能从死气而来。所以你要尽可能多地习惯于蓬勃的生气”。③这种“激励、唤醒、鼓舞”艺术在这节课堂教学内容的达成中无疑能够得到很好的验证。

四、 关于教学的思考

1、 语文“教什么”

语文“教什么”,钱梦龙老师认为认为,教语文第一就是要教会学生抓住文章的灵魂。教会学生抓住文章的灵魂,也就教会学生读文章的方法,其中之一就是教会学生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这篇《陋室铭》是较短的文言文,又是篇韵文,朗读肯定是十分重要的。郑老师在指导学生如何朗读的时候却不是从读入手,而是从押韵入手。这样学生就理解了如何押韵,怎样押韵,读起来就更有自己的感觉,更容易体悟文章内容。

语文的“教”要关注学情。老师面对的一群基础扎实、能说会道、高度自觉的学生时,重讲文言词汇和翻译之类的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课堂效果肯定是热闹非凡。只是这样的课堂会是无趣的,具有了表演性质,也没了本真,学生在课堂是得不到实惠,得不到成长。或许,老师也不一定能驾驭这样的课堂。真实的课堂,真实的教学,需要关注学生的学情,这样学生才可能学有所得,获得进步。

语文“教是为了不教”,要突破“教课文教知识” 的局限。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发觉每一篇课文独特的“语文价值”。本节课中,需要探讨的就是作者写陋室的意图。由于时间问题,郑老师没把这个问题深谈下去,可是在学生心中种了“问题”,从“铭” 的解释开始,教师就一直在引导学生对“陋室”的探讨,特别是选用刘禹锡《秋词》来加以印证,学生也明白了古人失意时的自勉和自我肯定的价值。

2、 备课“背什么”

课堂上教师的课堂呈现直接关系着学生学习的行为。目前对语文信息的展示泛滥成灾,并且都只是停留在表层信息的咀嚼,语文课有两个极端:教师讲的内容学生都懂和教师讲的学生都不懂。这两种课堂,学生都不愿意听,不感兴趣。郑老师的课没有落入这两个极端,是因此教师明白了学生的需求,真正从学生出发设计教学,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发,关注学生的成长。 那么,教师的备课就着重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备学生,备教材,预设学生的需求。只有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会都有事可做,学有所得。

3、 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充分的预设,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保障。只有课前精心预设,才能在课堂上动态生成。然而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课堂上出现了意料之外的情况,教师可以而且应该调整预设,给生成腾出空间,机智地驾驭课堂,让课堂呈现别样的精彩。感受课堂教学活跃的气氛同时,更要关心学生是不是驻留了与教学内容相应的语文体验。关注语文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因此,课前教师应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预先设计,并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学情的变化,对目标、内容、过程、方法的适当调整。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运用教学机智和合理调控,发掘有价值的问题,精当的点拨或讲解,使课堂闪光,使学生顿悟,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或方法上实现自我建构。

参考文献:

[1] 王荣生.听王荣生教授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84.

[2] 谢利民,郑百伟.现代教学基础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331一332,344.

[3] 钱理群,孙绍振,王富仁. 解读语文[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278-287.

[4]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编写.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2- 83,59.

[5] 周敏.语文课程“动姿化”知识教学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8

[6] 李字辉.关心教学组织形式的建构[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6,(9).

[7] 刘济良.论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与教育对人的价值世界的重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

[8] 周相玲.关心型师生关系的研究「J].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硕十学位论文,2007.

注解:

① 王荣生.听王荣生教授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84.

② 王荣生.听王荣生教授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84.

③ 谢利民,郑百伟.现代教学基础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331一332,344.

中学班级管理案例研究

〔摘 要〕面对新课程改革下学生学习压力大,教学管理难的情况下。本文结合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体会,分析其教育对象,收集生活中的教育教学案例20多篇,并从教育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提升,形成理论,形成了一个个的教育故事,以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得到提升。

〔关键词〕班级管理 教学案例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又是一年,回顾2011―2012学年度是忙碌的一年,紧张的一年,也是收获的一年,有着许多故事的一年。

一、后进生转化

2012年03月06日

我听了魏书生的报告我感受最深的是:后进生的转化:后进生的转化不能叫来一批评就完事,应该给孩子制定出可以够得着的计划,慢慢的是孩子有信心,一点点的进步。

二、赏识别人

2012年03月08日

今天一大早我带学生刚跑完操,接下来同学们回教室早读。我一到教室就发现孩子们闹哄哄,有吃的、有喝的、有交作业的,当然大部分已开始读书。但我总觉得不对劲,于是我到一班去看了一下,很静都在学习。然后我回到教室,我没有发火,而是很平和的在每个小组找了一个代表,让他们悄悄地到一班看一下,接下来我什么也没说,我就会办公室了,等过了2分钟后,我再去教室时孩子们很安静都在学习,我很高兴。

三、看到的并不是那样

2012年03月10日

今早上我读了一则小故事,故事大概内容是这样的:两个天使来到人间,第一天来到一个富人家里,富人很冷淡的接待了她们,而且晚间让她们住到了冰冷的地下室了。老天使发现墙上有一个洞,就使法把洞补了。第二天来到一个穷人家里,穷人很热情的用仅剩的一点粥接待了她们,而且腾出自己的屋子让她们住。第三天一大早她们发现穷人夫妇抱头痛哭,他们的牛死了。小天使问老天使:“富人很冷淡的对我们,而且晚间让我们住到了冰冷的地下室,你都帮他补了墙洞。这家穷人对我们这么好,你为什么不帮他们。”老天使说:“并不是你看到的那样,我补墙是因为我看到墙里全是金银财宝,我不想让他得到。我没有救他们的牛,是因为昨晚老天要索回穷人夫人的命,我让牛代替了”。

于是我想到了我们老师、孩子和家长之间,并不是个人看到的那样,需要相互多沟通,才能了解孩子。

四、压不住的火

2012年3月16日下午辅导课,我很耐心的、认真的讲课,因为我觉得该班孩子基础差。可中间有2个孩子不认真听,不知在说什么。我不停地暗示,多次用目光提示,可是始终没能起作用。终于我被激怒,我觉得课堂是神圣的,不认真,且做了暗示不停止,是对我的不尊重。我毫不客气的用书抽了几下,当中进行了批评。2012年3月17日早上,我再次上课,化学课我做实验,氢氧化钡与氯化铵的吸热反应,我很有意的让每个学生感受的,在更有意识的让批评的两个孩子感受,消除孩子的心理感。我觉得孩子很容易接受,我们彼此的隔阂也近而消失,我心里也觉得轻松了好多。

五、众口难调

2012年3月24日晚,刚下班回家,接到了一个电话,该电话来自与我们班家长。正是这个电话让我一夜难眠。原因是这样的:2012年3月24日下午学校给我们开了上学期质量分析会,学生从一位老师那里看到了各科平均成绩,因为一科成绩比平行班差了4分,孩子回家告诉家长,家长从孩子那里得到了一些情况,于是就给我这个班主任打电话。说孩子这课听不懂,孩子上课都是自学,就谈了一些老师的问题。我安抚了家长,可此事却让我很为难,一直到晚上怎么也睡不着。第二天一大早,我就到学校,分别了解了10多位同学的意见(有年级的第1名,有班上最后一名)。有认可的,有觉得不好的,真是众口难调,老师难当呀。最后,我拨通了家长的电话:

1、该老师是我们的把关老师,没有问题。

2、该老师知识面宽,采用发散是教学,是您的孩子上高中不适应。

3、请你放心,相信我们的老师。

六、不要太护自己的孩子

2012年4月11日。我吃过饭,提前到了教室,不巧的是我发现四个学生在教室打牌。我当时很生气,为了教育四个孩子,吓唬吓唬,我让四个学生收拾书包,将他们带到了德育处。在德育处老师的教育下,四个孩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答应回家后写出深刻检查,让家长签字。可谁知,四人离开学校后,商量不告诉家长。第二天一大早 ,四个人一起去了德育处,没有来教室。于是我一一打电话告知家长:孩子没到校。三个家长都很同情理,说回家批评教育。可以一家长很不讲理,他已经知道孩子在德育处,反过来问我,那我孩子如果昨天不回家怎么办?我一听就火了。我毫不客气的告诉他:

1、你已经知道了孩子在德育处,反过来问我,孩子如果不回家怎么办?想干什么?这是要挟老师。

2、你这是在护孩子,不找孩子的错。

3、我是不是以后每天的把你的孩子送回家,万一哪天他没回家怎么办?

4、你的孩子谁以后还敢管。

我觉得老师管你的孩子才是负责的,你不找自己还的错,太护孩子了,这样会害了孩子。请不要太维护自己的孩子。

七、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

2012年12月16日,今天一天没课,本应该是“幸福”的一天,但并不是那样的,对我来说是阴暗一天,我比较狠心的一天。下午第一节课――物理,张老师检查作业,发现6个学生没写被赶了出来。本班学生一直很乖,作业都能按时完成,每次家长会我都以表扬为主,也很少发现学生什么缺点,对学生一直也很放心。本以为很小的一件事,但我的发现是吃惊的,几个学生从期中考完事,就没有认真写物理作业。

今天天气很冷(3度),我就把学生的练习册从第1页到80页逐页翻阅,发现一处就折一页,20页为低线,结果没有一个合格(都超过20页)。于是我狠心的将他们站在外面,要求叫家长,6个孩子都站在外面冻的发抖,我心里也不忍,那天晚上我也替他们担心了一晚,怕他们因为我而生病,还好第2天孩子们都来了才算放心。。目的是从小事教育他们,任何事都要认真,任何小事都不能原谅,要在学生中威严。当然最终我也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我觉得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总之,作好班级管理工作绝非一朝一日的事。但我认为:只要持之以恒从实际工作中的点滴出发,相信您的班级管理定能有起色!

后进生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从心理学角度谈后进生教育管理的策略

[论文关键词]学后进生

[论文摘要] 本文主要从“后进生”的由来,“后进生”的界定,“后进生”的心理问题的表现和成因分析以及“后进生”的有效转化进行研究。旨在帮助某大学大外部留学班“后进生”突破心理困惑,实现出国深造的既定目标。 某大学大外部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和留学志向组办国际合作项目,为广大有留学意向的高中毕业生们提供了绿色通道。其中大部分是学业成绩较差,家庭条件比较优越的学生,这里有些就是我们常说的“后进生”。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学生留学深造的愿望和家长的期盼,研究如何对后进生进行教育就显得格外重要和迫切。本文主要从“后进生”的由来,“后进生”的界定,“后进生”的心理问题的表现和成因分析以及“后进生”的有效转化进行研究。 一、“后进生”概念的由来与界定 西方国家早在20世纪初就使用这一概念。约在1905年前后,美国心家桑戴克等人研究中小学辍学情况,运用各种量表对若干美国城市中小学生进行测验,发现这些学生的成绩大大低于其他城市学生的水平,他们用了“Laggards in Our Schools”一词来描述这群学生。“Laggards”可以直译成“落伍者”,还可意译为“后进生”。这大概是最早的“后进生”概念,意指学业成绩低下的学生。 美者柯克(S.Kirk)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后进生”是指那些在品质、知识、能力、方法等要素及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和学力得不到正常开发,学习困难,也称“学习无能”或“学业不良”。1983年,现代的先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Edward Gardner)博士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打破了一般传统智慧理论所信奉的两个基本假设:(1)人类的认知是一元化的;(2)只要用单一、可量化的智力就可适切地描述每个人。多元智能理论最大优点是能够根据孩子不同的天赋智力类型而设计相适应的教学内容,从而更能激发和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多元智能理论也为解决后进生问题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工作思路。 二、研究的意义与方法 本课题研究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第一,提高留学班学生的认知水平。对“后进生”的转化教育,使他们不仅在学业水平方面、也在人格方面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符合时代需要、适应需求的高层次人才。第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后进生”与教师的关系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学业水平的提高。本研究希望能够找到特定,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彻底改变“后进生”与教师之间的矛盾关系。 采用的研究方法有: 第一,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有关“后进生”教育的著作、期刊及互联网上的、与本文相关的文献进行学习和研究,使得本文的研究更为全面。 第二,法。对研究对象南京大学大外部留学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第三,个案访谈法。从留学班中抽出10人进行详细的个案调查(包括全部个人性格特征、家庭背景、教育经历等),建立个案。通过访谈并书面记录学生回答内容和心理感受,对研究对象进行心理表现及成因方面的分析。 三、研究成果 (一)“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 1.自卑多疑心理。“后进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常常处于失败和落后的境地,在家常受到父母的训斥或责骂,中学阶段,因成绩不好在学校受到批评较多,甚至还有来自同学的讽刺、挖苦。留学班的学生大部分中学阶段的学业成绩就比较差,经常会受到父母的责怪,再者留学班的学生费用较高,家长对学生的回报需求也就越大。连续的挫折使自尊心长时间得不到满足,产生自卑心理。同样是出于自卑心理,总觉得周围的人是在对他们另眼看待,也总在猜度着别人是怎样看待或对待自己的`。 2.抑郁逆反心理。有些“后进生”经常生活在焦虑的心境中,他们内心孤独却不愿向同学和老师倾诉;和老师和家人交流时感觉到了代沟的存在。而且,这个年龄段他们也增加了不少心事。对于“后进生”而言,他们宁愿把自己的一些想法永远埋在心里。有些“后进生”对外界的刺激常产生与常态相背的心理反应,与他人交往采取不合作的对抗态度。虽然他们在内心也知道自己这样做不对,但因为心里的烦 躁 ,却故意地或不自觉地对老师、家长的教育感到厌烦甚至顶撞。 3.焦虑恐惧心理。当“后进生”预期某种危险和痛苦境遇将要发生时,通常都会产生焦虑反应。焦虑心理会引起对学习的抑制,如在学习时精力不能集中,上课爱走神,常常怀疑自己的能力。个别“后进生”对考试充满焦虑,产生考试焦虑症,对比较严厉的老师、父母充满恐惧,甚至对班集体也充满着恐惧。 4.厌学无助心理。“后进生”在学习中背负着比其他人更大的心理压力。他们一方面在学习上由于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不足要面对更大的困难,一方面可能还要承受来自家庭、老师和同学的精神压力。特别是几经努力仍不能让自己站起来的“后进生”,就会失去勇气。在他们的眼里,学习的前途十分黯淡。 (二)“后进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究其根本,“后进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三个方面:家庭的原因、社会的原因和学生自身的原因。 1.家庭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家庭的水平、威信水平、人际关系对孩子的人格及性格特征形成巨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家庭的教养水平(教育观念、规律、方法,抚养方式)、智力环境(家长自身的求知态度、求知表现,家庭的氛围、智能活动水平等)对孩子的智育水平、知识结构产生直接的影响; 2.社会方面的原因。价值观多元化——非集体主义价值观、成人社会不良道德现状、不良生活方式、不良文化、不良玩伴、不良娱乐场所对学生的认知造成很大影响。 另外,留学班的学生大多家庭实力雄厚,上结交的一些朋友的“潇洒”生活,特别是到一些不良场所消费,会使他们陷入深深的泥潭而不能自拔。 3.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学习动机缺失,意志不坚强,纪律、认识不明确使学生成为“后进生”。留学班中的大部分学生衣食无忧,有一些是所谓的“富二代”“官二代”,没有生活的压力,同样也就谈不上学习的动力。父母的教养态度,并没有给孩子提出明确的目标,学生的自我约束性差,自我意识强,意志力薄弱,不能吃苦。 (三)“后进生”的策略 1.了解,找准症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了解“后进生”的心理特点或不了解产生“后进”的原因,就不可能制定有效的转化方案。我国古代的《学记》中曾指出:“知其心,然后救其失也。”这说明了解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前提。 2.用沟通方法感化后进生。了解、尊重、关心、相信学生是我们与学生沟通的常用方法。发现“后进生”犯错误时,要深入了解其犯错误的原因及思想动态,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消除学生疑惧心理及对立情绪,真正关心、帮助他们,对他们循循善诱,既动之以情,又晓之以理,使之乐于接受教育。 3.善于捕捉“后进生”的闪光点,学会赏识激励。“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在工作中,每个辅导员都应当充满爱心,耐心地去发现、发掘“后进生”的闪光之处,及时予以表扬鼓励,因势利导;另一方面,当“后进生”在转变过程中稍微取得一些进步时,辅导员或是任课教师应看到他们的变化并加以鼓励,不能只和别的同学进行横向比较。我们要善于运用心上的“罗森塔尔效应”,坚信“后进生”也能成材,热情地期待他们,使学生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从而加倍努力,获得更大的进步。

4.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对于成绩“后进”的学生,在教学或辅导中应针对他们的特点进行特色教学。教师在备课、上课、布置作业、个别辅导和出考试题等各个教学环节都要注意难度和深度的层次性,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尤其是照顾到“后进生”。 5.教育“后进生”学会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教是为了不教”,转化后“后进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他们学会自我教育、实现自我管理,学会从自我评价和外界评价中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意志,能善于自我控制和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通过早期的赏识和激励,让“后进生”找到自信,并通过对自己能力或品格的重新定位,使自信成为他们永久的心理品质。 6.做好心理辅导,将管理范围扩大到家庭和社会。对于有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的学生要进行科学的心理辅导。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与“后进生”进行沟通,让他们把当面说不出口的问题倾吐出来,解决他们心中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 影响“后进生”的因素不仅仅是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还包括“后进生”所生活的家庭和社会。如果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方向不同或是配合不利,对“后进生”的转化教育也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教师在转化“后进生”的同时,一定要做好家长的工作,心朝一处想,劲朝一处使,方式方法要一致,这样才能形成合力。 总之,通过调查、访谈研究,旨在促进“后进生”的发展,不让一个“后进生”掉队,从而实施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教育公平的倡导由来已久,通过对“后进生”问题的研究,发现适合他们的教育策略,有利于“后进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最后成为学业进步、人格健全的发展的人。从心理学角度对某大学大外部留学班“后进生”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对“后进生”教育管理的策略,旨在帮助“后进生”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实现自己既定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彭聃龄主编.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叶澜等.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的中国改革研究报告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8. [3]叶澜.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集.上海:三联书店,1999:180. [4]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5]林崇德主编.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 [6]范才生,钟志贤著.素质教育:中国基础教育的使命.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1997年. [7]李如密著.教学论.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1998年. [8]谭顶良著.学习风格论.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1998年. [9]陆小娅.心理健康教育其实无所不在.中国青年报(教育科技版),2002年. [10]钟玉泉.情通理达.班主任,2000年,第11期.

请继续阅读相关推荐: 毕业论文      应届生求职

毕业论文范文查看下载       查看的论文开题报告      查阅参考论文提纲

查 阅更多的毕业论文致谢     相关毕业论文格式        查阅更多论文答辩

关于班主任论文参考文献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关于班主任论文参考文献,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牛海彬.赏识教育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5.P6

[2]周弘.赏识你的孩子[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3,1.P23

[3]王柳珍.赏识教育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J].[EB/OL].2006

[4]B.A.苏霍姆林斯基着.杜殿坤编辑.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P22

[5]金晓华.浅谈赏识教育[J].邵阳师专学报.2003,3.P89

[6]贺乐凡主编.中小学教育管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P194—195.

[7]黄艳.赏识教育与“后进生”教育问题的探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1201

[8]卢彬彬.赏识教育对小学生发展的有效性实证研究.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0501.

[9]程婷.近几年关于赏识教育的研究综述[J].沈阳.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7.P33

[10]韩丽萍.赏识教育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教育新论.2009,11.P26

[11]李海英.赏识教育之我见[J].教育教学论坛.2011,12.P79

[12]周弘.赏识你的孩子[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3,1.P123

[13]邹惠芬.小学生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基础学科.2013,2.P21

[14]李小燕.小学赏识教育初探[J].新课程.2012,3.P23

[15]兰利.赏识教育的功能及实施方法[J].西华大学学报.2006,2.P64—65

[16]张永彬.浅谈赏识教育[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9.P56—57

[17]严俊辉.浅谈赏识教育[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1999,3.P23—24

[18]崔学鸿.赏识教育出论[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18.P22

[19]周泓.赏识你的孩子[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4,3.P36

[20]李睿鹏.简析赏识教育的心理学依据[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0,17.P37

[21]赖永健.“赏识教育”的认识与实践[J].西部教育研究.2010,12第10卷第4期.P88

[22]贺乐凡主编.中小学教育管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P194—195.

[23]骆舒洪、周卫红.中小学班级管理现状的调查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1年第11期.P8—9.

[24]贺乐凡主编.中小学教育管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P31

[25]丁志强主编.教育管理心理学[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0年.P45

[26]白铭欣主编.班级管理论[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0年.P29—30

[1]现代心理学流派[M].出版.2003.26—61

[2]陈孝彬.教育管理学[M].2004.36—54

[3]燕国材.素质教育论[M].1997.52—85

[4]叶澜主编.“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文集[J].1999

[5]叶澜著.“新基础教育”——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M].2006

[6]叶澜、卜玉华.教育理论与学校实践[M].2000.59—102

[7]邰江波.班级岗位轮换制——走向民主与公正的起点[J].中国教师.2007.2—45

[8].学生自我发展之心理学探究[M].2001.12—142

[9]李伟胜.班级管理新探索[M].2006.34—95

[10].学校管理实话[M].华东师范入学出版社.2004.73—152

[1]王枬,王彦,教育叙事:在实践中体悟生命[J],《教育研究》北京,2005.2

[2]王彦,王枬,教育叙事—从文学世界到教育世界[J]《全球教育展望》2005第4期

[3]张晓乐,框架理论视野下的道德叙事[J],《全球教育展望》2005第4期

[4]黎加厚,信息时代的教育叙事与教师主体意识的觉醒[J],《中国电化教育》2004年第10期

[5]丁钢教育与日常实践[J],《教育研究》北京,2004年第2期

[6]丁钢我们如何做教育叙事?——写给教师们[N],《中国教育报》2004年10月21日

[7]丁钢教育叙事:接近日常教育‘真相'[N],《中国教育报》北京,2004年2月19日

[8]丁钢日常教育实践的意义[C]《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5辑,北京,2004

[9]田静曹芳与项目一同成长:一位村中心完小校长的个案[C],《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5辑,北京,2004

[10]丁钢我们如何做教育叙事?——写给教师们[N],《中国教育报》2004年10月21日

[11]丁钢教育经验的理论方式[J],《教育研究》北京,2003年第2期

[12]刘云杉帝国权冲实践下的教师生命形态:一个私塾教师的生活史研究[C],《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02教育科学出版社第3辑

[13]黄向阳学校春秋:一位小学教师的笔记[C]《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2辑,北京,2002年

[14]丁钢教育叙述何以可能?[C],《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02教育科学出版社第3辑

[15]耿涓涓教育理念:一位初中女教师的叙事探究[C]《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2辑,北京,2002年

[16]许美德现代中国精神:知名教育家的生活故事[C],《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02教育科学出版社第1辑

[17]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18]鞠玉翠走进教师的生活世界——教师个人实践理论的叙事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

[19]肖正德山村小学青年教师需要的叙事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3

[20]余丽反思性学习在教师专业发展中作用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

[21]康永久,施铁如,刘良华等整理教育叙事:来自广州的视角[J],《教育导刊》2003年12月

[22]李明汉,教师校本科研与教育叙事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3年12月12期

[23]韦桂美,教育叙事研究:教育科研回归生活的方式[J],《教书育人》2004.10

[1][苏]B.A.苏霍姆林斯基着,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苏]B.A.苏霍姆林斯基着,赵玮译.帕夫雷什中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

[3]叶澜.教育学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4]萧宗六.学校管理学(第四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5][法]卢梭着;李平沤译.爱弥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6][美]马斯洛着;成明编译.马斯洛人本哲学[M].北京九洲图书出版社,2003

[7]郭毅.班级管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8]人民教育出版社组编.普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9]耿玉明.学校实施量化管理模式的利弊分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5

[10]徐生娥.中学班级管理中的教育公平问题及对策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7

[11]王志君.普通高中班级管理柔性化改革策略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7

[12]庄惠玲.走向学生自主管理[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13]刘军宁.高一班级管理实效性的调查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2012

[14]范海强.科学—人文管理与民办中学的师资队伍建设[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9

[15]常虹.大职业教育视野下的校园文化建设[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1

[16]何志燕.苏霍姆林斯基校园文化思想及其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6

[17]谢玥.量化管理理论基础探源[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2(3)

[18]谭明进.对高中班级实行量化管理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12)

[19]刘彩凤,常桂英.班级量化管理初探[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1999(2)

[20]王俊江.量化管理与自我教育——班级管理中的经验和体会[J].教学与管理,2001(10)

[21]王随仁.怎样开展班级量化管理[J].河南教育,2000(4)

[22]崔为民.小议班级量化管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3)

[23]范玉敏,李锋.关于中专学校班级量化管理的质疑及对策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0(8)

[24]庞云凤.班级量化管理中谨防"过度理由效应"[J].河南教育,2000(7)

[25]李丽华,孙小芹.班级量化管理刍议[J].中国校外教育,2013(6)

[26]霍永丽.班级量化管理的补充——班级软管理[J].班主任,2005(1)

[27]段炼,朱育婷.班级量化管理应注意的问题[J].教学与管理,2008(12)

[28]孙华.量化管理应体现人本管理思想[J].教育导刊,1998(11)

[29]曾祖斌.浅议中小学班级量化管理的利弊[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12)

[30]宁学功.学校班级量化管理刍议[J].教学与管理,2002(23)

[31]高琪,张锐.班级量化管理必须明确的几个问题[J].班主任之友,2004(4)

[32]莫熙朝.班级量化管理的'背后[J].广东教育,2007(5)

[33]范学谦,吴国萍.奖惩预警机制在班级量化管理中的应用[J].班主任,2007(2)

[34]张明芹.我们的态度"评优"不是班级管理的目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7)

[35]任语静.学校管理者要提高自身素质加强人格修养[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97(3)

[36]臧美莹.浅析硬件设施在高校教学中的重要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3)

[37]张春来.如何制定和执行班级规则[J].教师之友,2001(11)

[38]陈学梅.人治为主、法治为辅、刚柔并济——班级公约与人性化管理相结合[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1)

[39]曹红英.生本教育理念下初中班级管理策略研究[J].新教育,2014(24)

[40]刘明伟.论学校教育中量化管理的弊端[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7)

[41]王豫.对学校管理工作中量化管理扩大化的质疑[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12)

[42]陆梅芳.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新模式[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43]张铤.论高校"量化—柔性"学生管理新模式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2)

[44]徐鉴民.浅谈"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理念[J].甘肃农业,2006(7)

[45]柳士彬,谭业云.环境潜教育:潜教育的实施型态[J].山东教育(中学版),2000(10)

[46]荣炳新.构建和完善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J].时代教育,2014(2)

[47]黄正平.培养自我管理能力要处理好三个关系[J].班主任,2011(9)

[48]贺桂平.以"法"治班初体验[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6)

[49]劳凯声.重新界定学校的功能[J].教育研究,2000(8)

[50]陈志利.帕夫雷什中学的成功奥秘:一种文化视角的解读[J].基础教育,2011(4)

[51]陈志利,张新平.自下而上:苏霍姆林斯基校长学的思维及贡献[J].基础教育,2012(4)

[52]刘建设.对我国教育量化研究的若干思考[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

[53]龚舟.我国中小学班级管理伦理缺失的问题分析与对策[J].大理学院学报,2011(1)

[54]贾永儒.以学生为本,让班级管理人性化、民主化[J].才智,2012(2)

[55]刘永芳.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中的量化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0(5)

[56]黄崴.20世纪西方教育管理理论及其模式的发展[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1)

[57]韩秀元.量化积分在班级管理中的实践与反思[J].中小学教育,2011(8)

[58]杜永芳.班级量化管理的好处[J].青海教育,2007(5)

[59]龙永钊.谨防班级量化管理异化育人行为[J].班主任,2006(1)

[60]刘艳萍.浅谈班级管理的目标定位[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1(1)

[61]叶澜.世纪初中国教育理论发展的断想[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1)

[62]王效美,杨红艳.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创新与途径[J].素质教育,2013(7)

[63]李可.数字量化:发展还是桎梏?[N].光明日报,2010,10(8):11

[64]杨柳.河北衡水中学的真实一面:半军事化管理,带橘子进教室要受警告[N].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7(18):12

[65]林祺,匡怡蒙."超级高考工厂"争议中前行[N].重庆晨报,2014,4(23):6

[1]袁佩奇.班主任工作细节之:感恩教育[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10).

[2]周传刚.弘扬传统美德 实施感恩教育[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2(11).

[3]周容.寸草报春晖: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感恩教育[J].课外阅读,2010(7).

[4]刘昌起.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J].科技视界,2012(26).

[1]王荣德.现代教师人格塑造[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51.

[2]韩传信.德育原理教程[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

[3]蔡汀.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二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14.

在写作班主任论文时,题目是论文的关键,是一篇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我总结的关于班主任教育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1. 近距离聚焦班级中的“座位”2. 小学数学“反教育”现象的剖析与反思

3. 营造积极向上的寝室文化促进持续发展4. 初中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的破冰与发展

5. 给问题学生“一米阳光”6. 童谣——孩子心中永恒的歌

7. 万紫千红总是春8. 不管而“管”,不是传说——班级管理艺术刍议

9. 传承儒家文化,构建和谐班级10. 无需费心去“杂草” 只需用心种“庄稼”

11. 农村初中生网络成瘾现状及其因素的研究——以龙湾区为例12. 课外阅读促进城乡结合部学困生主动转化

13. “说学思写”话班主任工作14. “拓展训练”班主任工作的又一剂“良方”

15. “全优评价制度”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16. 班主任节激热班主任岗位

17. 进单亲家庭学生 等待花开的美丽18. “恰”是你是温柔——善用激励进行后进生的教育

19. 倾洒爱的甘露,绽放生命之花20. 有效分析,促班级学业发展

生物论文在哪查文献类型

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

1、传统参考文献的查找方式就是通过图书馆,图书馆图书是查找传统参考文献的主要途径,而且相对其他方式来说,具有方便实惠的优点。

2、通过中国知网,中国知网(CNKI)是比较权威的网络文献来源,大多数高校都有和中国知网的合作,所以在学校可以享受免费下载文献的待遇,其他方式部分文献是需要收费的。而且查找起来十分方便,在中国知网官网的分类目录或者检索区域输入文献标题,就可以了。

3、通过维普期刊,在维普期刊中使用高级检索,可以十分精确查找到所需文章。

4、通过万方数据库,检索方法就是点击首页然后搜索旁边的高级检索,进入检索区域就好。

5、通过百度学术,检索方法也是大同小异,搜索栏输入名称即可。

6、其他文献来源:以上是常用的查文献途径,如果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可以通过这些途径检索:①开世览文;②超星图书;③E线图情;④读秀中文;⑤百链云;⑥全球索索等。

文献类型:

1、期刊类,用[J]表示,一般篇幅不长,大概2000字左右,内容教浅,但是可以了解你的课题研究情况。

2、博硕士论文,用[D]代表,这些论文一般3万字起,对于本科生来说可以参考博硕士论文,借鉴他们章节的布局方式以及排版,可以给自己的论文一些基础思路。

3、书籍,用[M]代表,指书籍专著,大家可以根据论文研究需要去参考相应的书籍。

4、报纸类文献资料,[N]表示。

5、报告类文献资料,[R]表示。

查找文献去众多中外文献数据库查找下载,需要文献数据库使用权限,一般高校或多或少都会收录些文献数据库资源,如:知网、万方、维普、读秀/超星、Wiley、PubMed、SpringerLink、Web of Science、Elsevier(sciencedirect)、ProQuest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等。在校生可利用自己学校收录的数据库资源下载文献。超出学校收录范围的文献是下载不了的。

校外人员可以用百度学术、谷歌学术镜像查找文献,但这两个网站都是只可以下载部分文献,最大的作用是检索文献。还可以用文献党下载器,文献数据库资源整合平台,可直接去文献来源数据库中下载文献,包括百度学术和谷歌学术下载不了的文献。学校资源不够用的话,也可以用这个试试。

例如下载ProQuest中的学位论文

在文献下载器资源库,双击“ProQuest”即可进入该数据库查找下载文献

进入ProQuest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检索到需要的文献,点击PDF下载全文

一篇国外学位论文用文献党下载器在校外就下载好了,共计140页

论文查找文献的途径有:中国知网、百度学术、万方数据库、Pubmed

1、中国知网。输入主题或者关键词进行查询,这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方式,中国知网也是国内最权威、最常用的一个数据库。

2、百度学术。百度学术上面有很多中文文献,百度学术搜索可检索到收费和免费的学术论文,可以通过时间筛选、标题、关键字、摘要、作者、出版物、文献类型、被引用次数等指标进行精准检索。

3、万方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也是国内较大的一个文献数据库,可以输入相应的关键词进行查找。

4、Pubmed网站。Pubmed网站是较全的英文文献数据库,在里面输入文献DOI号,文章题目即可。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百度学术   中国知网

  • 索引序列
  • 后进生类型论文文献
  • 关于后进生的论文文献
  • 初中后进生转化论文文献
  • 后进生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 生物论文在哪查文献类型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