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中小学美术研究杂志

中小学美术研究杂志

发布时间:

中小学美术研究杂志

对中小学教师美术教学研究的看法如下:

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为达到课程目标而采取的一套特定的方式或方法。所谓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指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的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教学方案。为此,通过此次学习,谈一谈我的学习心得。

一、当前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美术课程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同时在美术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和困惑,主要有:为了追求”人文性”目标,就可以丧失美术课的特点吗?三维目标该如何设计?三维目标写进教案但教学效果为何并不明显?

二、关于有效教学。

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有效教学是指通过教师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进步或发展。其核心问题就是怎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 因此,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

教学有没有效益,并非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学认真与否,而是看学生学到了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属无效或低效教学。

美术教学方法:

1、讲授法,教师通过语言的描述、说明,向学生传授美术技能知识的方法,它是使用范围较广、频率较高的教学方法。但是单纯的进授并不能更多的引起学生的注意,而对教师的艺术表达语言、知识面等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

2、谈话法,问答法是教师与学生以口头语言相互交流进行教学的 一种方法。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开拓学生的思维。但是问答法中由于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同,提出的问题也就会千奇百怪,就要求教师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语言、问题难度也要相当的考究,否则容易引起课堂的混乱。

其实艺术这个词汇包罗万象,意义很广,一时间很难以概括。各种艺术类的杂志也各不相同,有的是文学艺术、有的是书法绘画艺术、有的是设计创意艺术、有的是雕塑艺术等等……如今我们先把艺术大概划分为以下几种:书法、绘画、雕塑  设计/创意、画报、杂技/魔术  书法/绘画、艺术理论、美术  戏剧、艺术类学报年鉴、艺术研究 艺术教育、声乐舞蹈下面介绍的是全球各种艺术行业的杂志:书法的有:《书画世界》双月刊 《中国文房四宝》半年刊 《中国书法》月刊《中国钢笔书法》月刊 《写字》双月刊 《书法》月刊《书法报》周刊(报) 《书法丛刊》季刊 《书法赏评》双月刊 《书法研究》双月刊 《书法之友》月刊 《书画艺术》双月刊 《书与画》月刊 《青少年书法 》月刊绘画的有:《all大美术》月刊 《美术之友》双月刊  《美术向导》双月刊  《中国油画》双月刊  《新美术》双月刊  《美术》月刊  《中国纺织美术》季刊  《浙江工艺美术》季刊  《艺苑(美术版)》季刊  《小画家》月刊  《西北美术》季刊  《世界美术》季刊  《国画家》双月刊  《画廊》季刊  《美术大观》月刊  《美术观察》月刊  《美术界》月刊  《美术启蒙》月刊  《美术学报》半年刊  《美苑》双月刊    雕塑的有: 《雕塑》双月刊   设计/创意的有:《iidea美与时代》月刊  《服装设计师》月刊  《SURFACE (美国) 》月刊  《HOW (美国) 》双月刊  《艺术与设计》月刊  《设计》月刊  《国际流行公报女士版》不定期刊  《国际流行公报男士版》半年刊  《L'UOMO VOGUE (意大利) 》月刊  《VOGUE(美国) 》月刊  《ALLURE(美国) 》月刊  《OBJEKT (英国) 》季刊  《收藏界 》月刊  《VANITY FAIR(美国) 》月刊  《GOLF DIGEST(美国) 》月刊  《ESQUIRE(英国) 》月刊  《G.Q.(英国) 》月刊  《ELLE(美国) 》月刊  《MARIE CLAIRE(美国) 》月刊  《HOMES & GARDENS(英国) 》月刊  《ICON (英国) 》月刊  《ICON (法国) 》半年刊  《ARCHITECTURE AUS (澳大利亚) 》双月刊  《THE PLAN (意大利) 》季刊   《ARTICHOKE (澳大利亚) 》季刊  《HOUSES (澳大利亚) 》月刊  《ELLE DECOR (意大利) 》月刊   《ESCAPARATISMO (西班牙) 》季刊  《包装与设计 》双月刊  《WEAR (德国) 》季刊  《NUMERO HOMME (法国) 》半年刊  《F THE FASHION BUSINESS(德国) 》半年刊  《FASHIONTREND (意大利) 》季刊  《WEAR (CHI)(德国) 》季刊  《JPEOPLE BRAND FILE(德国) 》半年刊  《ZOOM ON FASHION TRENDS (意大利) 》季刊  《LEATHER GARMENTS(意大利) 》半年刊  《I-D (英国) 》月刊  《CLEAR MAGAZINE (英国) 》季刊  《A MAGAZINE (法国) 》半年刊  《SPOSABELLA(意大利) 》季刊  《VOGUE SPOSA (意大利) 》季刊  《LA SPOSA (意大利) 》半年刊  《DOMINA SPOSA (意大利) 》半年刊  《BOOK MODA SPOSA (意大利) 》半年刊  《MODERN BRIDE (美国) 》月刊  《IN STYLE WEDDING (美国) 》季刊  《BRIDES (美国) 》月刊  《BRIDAL GUIDE (美国) 》月刊  《OUI (法国) 》季刊  《ARCHITEKTUR & WOHNEN (德国) 》双月刊  《ABITARE (意大利)》月刊  《GRAPHIC (NETHERLANDS)(荷兰) 》半年刊  《THE BITE(英国)》季刊  《GRAFIK (英国)》月刊  《PRINT (美国)》双月刊  《I.D. (美国)》月刊  《艺术与设计.数码设计》月刊  《设计新潮-建筑》双月刊  《创意》月刊  《VOGUE PAIRS(法国)》月刊 画报的有:《人民画报(中文版)》月刊  《中国画报(英文)》月刊  《PRINT (美国)》双月刊  《竞赛画报》半月刊  《上影画报》月刊  《阿凡提画报》月刊  《新疆画报》双月刊  《新疆画报(维文)》双月刊  《哈萨克少年儿童科学画报(哈文) 》双月刊  《江苏画刊》月刊杂技与魔术的有:《杂技与魔术》双月刊书法与绘画的有:《人民画报(中文版)》月刊  《all大美术》月刊  《世界知识画报A》半月刊  《周末画报》周刊(报)  《THE BITE(英国)》季刊  《书画世界》双月刊  《四川画报》双月刊  《上影画报》月刊  《北影画报》月刊  《新美域》双月刊  《小画家》月刊  《书法》月刊  《书法报》周刊(报)  《书法丛刊》季刊  《书法赏评》双月刊  《书法研究》双月刊  《书法之友》月刊  《书画艺术》双月刊  《书与画》月刊  《青少年书法》月刊  《拼拼读读画报》月刊  《故事大王画报》月刊  《国画家》双月刊  《黑龙江画报》双月刊  《画廊》季刊  《吉林画报》双月刊 艺术理论的有:《艺术与设计》月刊  《设计》月刊  《中国艺术》季刊  《上海艺术家》双月刊  《数码艺术》月刊  《艺术与设计·产品设计》月  《现代艺术》双月刊  《艺术百家》季刊  《艺术殿堂(朝鲜文)》双月刊  《艺术教育 》月刊  《艺苑掇英 》季刊  《新玉文艺(维文)》双月刊  《新疆艺术(维文版)》双月刊  《西江文艺》月刊  《山南文艺(藏文)》季刊  《青海群众艺术(藏文)》季刊  《齐鲁艺苑》季刊  《内蒙古艺术》季刊  《民族文学研究》季刊  《民族艺术研究》双月刊  《长江文艺》月刊  《东方艺术》双月刊  《佛山文艺》半月刊  《钢琴艺术》月刊  《广东艺术》双月刊  《江门文艺》半月刊  《解放军文艺》月刊  《金沙江文艺》双月刊 美术的有:《HOW (美国)》双月刊  《中国中小学美术》双月刊  《美术之友》双月刊  《连环画报》月刊  《艺术世界》月刊  《GRAPHIC(NETHERLANDS)(荷兰)》半年刊  《THE BITE(英国)》季刊  《GRAFIK (英国)》月刊  《美术向导》双月刊  《中国油画》双月刊  《中国版画》半年刊  《新美术》双月刊  《少儿美术》月刊  《美术》月刊  《阿凡提画报》月刊  《中外童话画刊》月刊  《中国书法》月刊  《中国连环画》月刊  《中国经贸画报》月刊  《中国纺织美术》季刊  《浙江工艺美术》季刊  《艺海》双月刊  《艺术导刊》双月刊  《艺术广角》双月刊  《艺术探索》季刊  《艺苑(美术版)》季刊  《新疆画报》双月刊  《新疆画报(哈文)》双月刊  《新疆画报(维文)》双月刊  《西北美术》季刊  《世界美术》季刊  《少儿画王》月刊  《少儿书画》月刊  《上海工艺美术》季刊  《当代美术家》季刊  《江苏画刊》月刊  《美术大观》月刊  《美术观察》月刊  《美术界》月刊  《美术启蒙》月刊  《美术学报》半年刊  《美术研究》季刊戏剧的有:《中国京剧》月刊  《中国戏剧》月刊  《中国戏剧年鉴》年刊  《中国电视戏曲》双月刊  《中国百老汇》月刊  《新剧本》双月刊  《戏剧丛刊》双月刊  《戏剧文学》月刊  《戏剧艺术》双月刊  《戏剧之家》双月刊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季刊  《戏曲艺术》季刊  《戏文》双月刊  《戏剧春秋》双月刊  《舞蹈》月刊  《舞台艺术》双月刊  《吐鲁番文艺(维文)》季刊  《四川戏剧》双月刊  《上海戏剧》月刊  《蒲剧艺术》季刊  《牧笛》双月刊  《安徽新戏》双月刊  《当代戏剧》双月刊  《歌剧艺术研究》双月刊  《黄梅戏艺术》季刊  《剧本》月刊  《剧影月报》双月刊  《剧作家》双月刊 艺术类学报年鉴的有:《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季刊  《中华艺术导刊》双月刊  《中外学术导刊》半月刊  《管理学报》月刊  《解放军报》日报  《中国硬笔书法学报》  《中国海关统计年鉴》月刊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季刊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季刊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季刊  《四川年鉴》年刊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设计艺术》季刊  《陕西年鉴》年刊  《齐鲁学刊》双月刊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季刊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双月刊  《河南年鉴》年刊  《黑河学刊》双月刊  《黑龙江年鉴》年刊  《湖北年鉴 》年刊  《湖南年鉴 》年刊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季刊  《火箭兵报》周刊(报)《吉林年鉴》年刊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季刊  《晋阳学刊》双月刊  《空军报》周刊(报)  《兰州学刊》双月刊  《辽宁师专学报》双月刊  《洛阳大学学报》季刊 艺术研究的有:《设计》月刊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季刊  《中国艺术》季刊  《上海艺术家》双月刊  《艺术世界》月刊  《中国军工报》周报  《艺术市场》月刊  《中国文艺家》月刊  《艺术与设计·产品设计》月  《现代艺术》双月刊  《人民武警报》周报  《艺术家》月刊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季刊  《中国戏剧年鉴》年刊  《造型艺术》双月刊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季刊  《艺海》双月刊  《艺术·生活》双月刊  《艺术百家》季刊  《艺术导刊》双月刊  《艺术广角》双月刊  《艺术界》双月刊  《艺术探索》季刊  《艺苑掇英》季刊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季刊  《新疆艺术(汉文版)》双月刊  《新疆艺术(维文版)》双月刊  《新疆画报(哈文)》双月刊  《戏剧艺术》双月刊  《戏剧之家》双月刊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季刊  《戏曲艺术》季刊  《舞台艺术》双月刊  《文艺理论文摘卡》季刊  《文艺理论研究》双月刊  《文艺理论与批评》双月刊  《文艺研究》双月刊  《外国文艺》双月刊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季刊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设计艺术》季刊  《曲艺》月刊  《青海群众艺术(藏文)》季刊  《蒲剧艺术》季刊  《南国红豆》双月刊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季刊  《内蒙古艺术》季刊  《民族艺林》双月刊  《民族艺术》季刊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双月刊  《东方艺术》双月刊  《福建艺术》双月刊  《歌剧艺术研究》双月刊  《广东艺术》双月刊  《黄梅戏艺术》季刊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季刊  《美术研究》季刊 艺术教育的有:《中国中小学美术》双月刊  《设计》月刊  《中国音乐教育》月刊  《多来咪》双月刊  《小书画家乐园》月刊  《小艺术家》月刊  《中小学音乐教育》月刊  《艺术教育》月刊 声乐舞蹈的有:《中国京剧》月刊  《音像世界》月刊  《乐器》月刊  《中国电视戏曲》双月刊   《舞蹈》月刊  《安徽新戏》双月刊  《乐府新声》季刊

中小学教学研究杂志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是华东师大出版的“全国核心期刊”,对教育教学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你可以向学校推荐,让学校阅览室订阅;如果学校经济条件较差不能够订阅,当然可以自己订阅。可以直接到当地邮政局报刊发行中心订阅就可以了,可以是半年或一季订阅一次,也可以是全年的,订阅全年的通常在每年的十一月份。

本人在该杂志上发过数篇文章,经验:他们只收纸质稿,不要求“摘要”“关键词”等其他大刊一律要求的东西,如果用了参考文献的,要在文末标出,要知道其体例的详情,看一本该刊就行了,近几年该刊的文章字数渐渐偏长,大概在8000字以内吧,2000字以内的论文好像已经不受欢迎了。如果是对路的稿件,一般一个月左右就会收到编辑的拟录用电话或电子邮件(在投稿时不能忘了写上你的手机和电子邮件),告诉你他们的电子稿收稿信箱,请你把与纸质稿一模一样的电子稿发过去,并请你发一份承诺独家投稿和无抄袭的签字文书,通常在下一期或再下一期就能出来了,他们是月底出刊,收到样刊的同时就能收到稿费,稿费还比较高(相比较其它某些大刊)。如果稿件不对路,就没有任何音信,那还是要等到三个月后再投其他地方。投出去了,就不要再想它了。不断地写,不断地投,不可能没有发表的机会。编辑给你的稿件弄烦了,同时也一定会为你的坚持不懈所感动,于是便考虑给你发一篇鼓励鼓励,但是事实上,是因为你一篇一篇地写,水平在不自觉中就提高了,上稿便是自然的事了。 试一试吧,而且一直试下去,一个月投给他们一篇,一年十二篇,没有不中的道理。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是上海华东师大主办的一份英语期刊,属“全国核心期刊”,在我国极具权威性。其刊载的文章要求质量较高,审稿甚严,不收取任何费用,文章刊发后给稿费。只有写出较高质量的文章,才有机会刊登,别无捷径。你可以多写一些,先试着投一两篇自己认为较满意的看看,说不定会发表呢。祝你好运!

是合法的,有标准的刊号啊!

中国美术馆杂志

冯远,研究生学历,著名中国画家、艺术教育家。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导师。历任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文化部艺术司和科技教育司司长,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文联委员和副主席。2008年8月起,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名誉院长。冯远画作曾入选第五、七、八、九届全国美展,获多类奖项十余次。撰写论文、评论、教材近百万字,出版画集、画册、专著15种。冯远的作品影响较大,许多画作被国内外美术馆和藏家购藏。冯远在绘画史中,其笔墨语言从传统的疏淡飘逸、逸笔草草中抽离出形态美、黑白构成关系及可变性,又借鉴了西方艺术的造型、体量、结构等美感元素,展示为极具个性化的艺术旨趣与审美追求,那种坦荡深沉、大气磅礴的艺术品位与艺术特色,在当代画坛尤为突出。《秦隶筑城图》、《星火》、《屈赋辞意》、《世纪智者》等入选第四届、六届、七届、八届全国美展,获金、银、铜、优秀奖等各类奖项十余次。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艺术研究院、美国东亚艺术博物馆等收藏。严克勤,号味绿居主人。1956年8月生,汉族,江苏南通人,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高级记者。现为无锡广播电视集团(台)总裁、台长,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其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性展览和中日韩国际交流展并被收藏。写意花鸟作品《梅》、《荷趣》先后获2004年度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全国中青年中国画提名展、齐白石国际写意花鸟画展优秀奖。书法刻字作品《阳春三月》入选第七届全国刻字展暨第十二届国际刻字艺术交流大展。多幅作品在《中国美术馆》杂志发表,并被收入文化部艺术人才中心主编的《影响中国的100位艺术大家》、《中国二十世纪名人刻字大观》。出版有《太湖风当代书画家作品丛书——严克勤作品集》、《21世纪有影响力画家个案研究——严克勤》、《仙骨佛心》等。陈国勇 1948年3月生于四川丰都县。1977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81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研究生班。现为西安美术学院讲师、陕西国画院兼职画师、陕西美术家协会会员、西安美术理事。山水作品《巴山郁秀》荣获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二等奖,《卧云图》入选全国第二届中国山水画展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1992年分别在西安、广州、巴基斯坦举办个画展。论文《开辟中国艺术市场刻不容缓》、《艺术收藏与艺术投资》、《收藏家的选择》分别被《收藏》发表。王洋,1958年生,安徽亳州人,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现为无锡市书画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代表作品有《茫茫秋海泣如霞》(入选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生命之晕》入编《中国风景油画》;《金秋时节》入编《今日中国美术(资料卷)》;《记忆中的阵地》(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版画展),被江苏省美术馆收藏;《军人•荣誉》(入选纪念建军65周年全军美展);《井冈山红军军工厂》(入选纪念建军七十周年全国美展);《金秋》获首届江苏省美术节铜奖;《觅》、《春雨》、《张闻天》等作品在江苏省美展中获银奖、铜奖、优秀奖等。 1995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画廊举办个人油画展,1998年赴欧洲6国进行艺术考察,2001年赴日本进行美术交流,2002年在美国纽约举办个人画展,2003年赴台湾举办书画交流展,2004年赴摩洛哥、突尼斯参加“中国北非文化年——江苏文化周”美术展览,2007年赴马来西亚举办画展,2008年赴韩国举办画展。出版有《王洋油画作品集》。中央电视台、《美术》等国家级媒体和专业报刊曾对作者及作品作过报道和评介。胡世芳 浙江东方美术馆馆长,高级美术师,中国书画艺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牡丹艺术协会副主席。 1959年生于浙江省慈溪市严子陵故里。自幼敬崇齐白石,临习大师画作,1975年开始做美工,广泛吸取民间艺术精华,创作大量工艺美术作品。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中国画创作,大写意花鸟作品具有深厚的传统功力和文学涵养,又有现代创作理念;既挥洒自如、天然意趣,又细腻精到、耐人寻味,达到较高的艺术境界。胡世芳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及省级展览。2005年出版《胡世芳写意花鸟》画集,2006年在美国、东南亚等境外展出,其中《吉庆有余》《雏鸭溪水》等作品被美国资深藏家收藏。2010年作品《秋韵》、《连年有余》参加中国美协等举办的“纪念徐悲鸿诞辰115周年当代中国画名家邀请展”。《天高气清》等多幅作品在《美术》杂志、《美术报》等全国美术报刊发表,并在《亚洲美术》、《人民文学》、《香港商报》做过“胡世芳中国画作品”专题报道和专辑介绍,得到艺术理论家的广泛关注,被称之为:“能够把握住艺术规律又有艺术悟性,插上智慧的翅膀翱翔的艺术家”。丁剑林,男,副教授。一九四九年八月二十八日生,江苏无锡市人。笔名心台。毕业于苏州大学数学系。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教育研究会会员;江南大学书画研究所研究员。书法作品曾先后入选中国书坛第二届新人作品展;中日纪念于右任诞辰120周年草书展;江苏省首届艺术节;江苏与日本福冈首届书法交流展;庆祝建国50周年书法展;全国第三届楹联书法大展;全国第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世界佛教论坛翰墨神韵当代名家书画展; 江苏书法篆刻精品晋京展等许多重大展览。获江苏省教委首届艺术节金奖;中国教育学会书法金奖等数十个奖项,并被国内一些博物馆收藏。2006年曾作为中国书法教育代表团成员出访东南亚与日本港澳地区。发表专业理论文章多篇,出版有丁剑林书法作品集。我建议你可以去文星网看看。

方济众(1923--1987)字雪农,陕西勉县人。1946年师赵望云学画,1950年前任中小学美术教员。后在陕甘宁边区文协美工会、西北文化部美术科工作。曾任《西北画报》编辑部主任 。方济众是长安画派的代表画家之一,长期从事中国山水画、花鸟画、及书法的创作,在传统中国画向新中国画转型时期做出了重大贡献,终生致力于传统与创新的创研之中。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国际展览并举办个人美展。作品曾多次在多种美术刊物上发表。1953年:作品《云横秦岭》入选第一届全国美展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1954年:作品《最后的道路》《秦川一角》先后参加全国美展。1955年:作品《溪柳迎风》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并在《美术》杂志发表。1957年:为人民大会堂创作《西岳华山》。1958年:作品《夜渡》发表于《美术》杂志。1959年:作品《幽林》参加中国首届维也纳国际博览会展览。作品《初冬的山谷》发表于《解放军画报》封底。1961年:数十件作品参加西安美协在京举办的“西安美协中国画研究室习作展”。1962年:作品赴上海电影制片厂担任动画片《牧笛》的背景设计(李可染作人物造型设计)。该片获丹麦安徒生童话片国际金质奖。1963--1965年:创作《山春》《山林雪后》《平湖春晓》《山野的春天》《灯笼会》等大量的作品。1966年“文化革命”开始,遭批斗,进“牛棚”,停笔四年。1970年:全家被下放到陕西洋县白石公社劳动改造,白天上山劳动,晚上偷着画画。这期间画了很多速写,并经常习书法,作了大量的诗词。1976年:作品《忆延安》组画参加“文革”后第一届全国美展,并发表于《人民画报》封底。1977年:为外交部驻外使馆作丈二匹画十余幅。《美术》和《美术家》发表《黄山颂》等作品数幅。1978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昆仑春晓》单幅画。调回陕西主持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工作。1979年:为人民大会堂创作《古城雪霁图》。中国美术馆收藏《蜀道一瞥》等数十件作品。1980年: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担任《鹿铃》的背景设计。1981年:作品《山野的春天》入选中国画研究院第一届院展。1982年:《美术》杂志社发表作品《荷》。率陕西书法代表团赴日本举办书法展,任团长。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方济众画集》1984年:作品《沙鸟聚相亲》参加第六届全国美展,获优秀作品奖。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方济众画集》1985年:率陕西书画代表团赴日举办书画展览,任团长。赴香港举办“陕西国画展”。作品《红柳滩外好荷花》参加“中国现代画展”赴莫斯科展出。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方济众画辑》1986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山石、树木技法》。作品《大漠行》参加西北五省美术展览。1987年:参加“赵望云师生展”展出作品三十余幅。七月十八日因病逝世。1988年:日本帝都书画院出版《方济众遗墨展作品集》。1992年:荣宝斋出版社出版《荣宝斋画谱--山水部分--方济众》。1995年:荣宝斋出版社出版《方济众画集》。2005年:荣宝斋出版社出版《方济众小品集》。2006年:荣宝斋出版社出版《方济众画集》。

《美术大观》容易发表,不过要给版面费

尚辉:《美术》杂志执行主编江南山水以它独特的气候条件和文化内涵在传统文人心目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悠久的历史及深厚的文化孕育了一批在当今画坛上举足轻重的艺术家。对于如何更好的解读江南画家的艺术语言从而在当代为江南画家予以一个较为准确的定位,丁德源先生的作品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窗口。丁德源的艺术作品以复杂的结构性和强烈的视觉感受力打破了江苏其他画家重温润简净而轻苍韧厚重的绘画倾向。他尊重传统,在继承传统笔墨运用方法的同时又将自己对于江南的理解通过写意方式表达出来。丁德源作品中的构图方式具有其鲜明的独特性。这和我们看到的明清时期文人画中的三段式的构图方式有所不同。他将江南雨景拉的很近,造成一种构图上的突出感,同时通过墨块来处理烟雨和建筑的关系。他注重表现自己的直觉经验,打破了原本看到的白墙和黑瓦之间清晰的界限。他强调对自己的感受经验进行真实性的呈现,以独特的方式表达着自己对江南水乡的理解。在笔墨上,丁德源在“润”的同时讲求“苍”,追求画面的厚重感,尤其在笔墨的表现上,除了中锋用笔和草书的洒脱之外,还在画面中多处运用了积墨画法来增加画面表现的厚度。有的画他倾向于将整个画面的构图经营得夸张而突兀,而不是通常在表现江南水乡时常用的灵巧别致、曲径通幽的构图方式。孙克: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对于丁德源先生的作品,不能单纯地以中国传统的观念来解读,而应该更多地关注他的作品在中西方艺术结合方面的探索与突破。他的作品,尤其是在笔墨的运用上含有西方印象主义和表现主义的意味而没有受到传统用笔用墨规范的束缚。如他的“异域风情”系列作品,在运用中国传统的笔墨表现西方建筑、风景的同时还具有西画较强的造型结构;又如他所画的江南门楼,在处理过程中足见其素描写生能力和造型能力的成熟。丁德源的作品中流露出的强烈而饱满的激情,使得他的作品在观者眼中并没有温文儒雅的收缩感而是一种完全开放的状态。他的画面破除了江南水乡小桥流水的程式,而是采用大胆的行笔,恣肆的叠加。他的用笔不完全是中国传统式的笔墨而吸收了油画层层渲染的方式。他在作品中还强调用墨层次的丰富性。中国画中墨色的变化是极其丰富而难以把握的,近现代尤其是黄宾虹以后,对于墨色的研究已经引起更多学者的关注,而丁德源在淡墨层次的体会和把握上无疑具有自己独特的方法,这也体现他在中国传统笔墨方面的深厚功力。陈醉: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从丁德源的作品中,我感受在此可以将他的作品归纳为以下三种表达形式:一、较好的运用西方绘画中的素描、色彩甚至焦点透视方法,侧重于直观感受的表达,如“异域风情”系列。二、完全按照传统中国画的方式方法,如花鸟题材作品。三、两者相互糅合借鉴,在传统水墨的意韵中包含准确的素描写生,如《岁月》、《水乡系列》中的门楼。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第一种形式是我更加喜欢也是画家更为自如熟练的表达形式。和画家出现的第三种及第二种的表现形式,说明画家其多样的创作风貌体现出他积极的探索精神。古代文人对于江南的描写多强调笔墨趣味以及画面的清丽洒脱,而丁德源的题材作品展现他的才情和浪漫,山水作品则给人以厚重苍茫之感。作品都较为丰富耐看。他是江南人,有的作品却画出了北方画家的感受。 王镛: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第一,我认为丁德源先生作品的整个或者说主体倾向应该归纳到现代,属于中国现代水墨山水这个范畴。他的表现形式具有很强的现代感,而这种现代感主要来自于画家突出的个性。在他的作品里则呈现一部分山水画更显凝重沉郁、厚重苍老。而究其原因,这种更似北派画风的表现形式与画家的性格应该有莫大关系。第二,我认为这种画风的形成还与画家的个人经历有关系。他以前从事舞台美术工作,所以他的画讲究大的视觉效果。从题材选择上来讲,我比较欣赏他的“迷幻都市”系列,这一题材作品是对中国传统山水画,尤其是江南山水画的重要突破。江南的现代城市化要不要表现,怎么表现,成为一个需要被关注的问题。这种对当代都市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个性在画面中的表达是难能可贵的,但在表现形式上,在这一点上可以更多吸收传统笔墨的精髓,借鉴当代山水画家笔墨悠长的特点。陈维亚: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副总导演70年代德源先生考进的淮北文工团任舞美设计,我经常跟着他,看他画人物、速写、素描、色彩,艰苦、单纯的执着学习及良好心态让他一路走来。我们今天看他的这些画,就能感到他的内心世界很丰富,同时又很细腻,他在这些浓墨重彩泼墨之中,他又点缀到恰到好处,点缀他自己心中的那点色彩。赵力忠: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在我过去的印象中,谈到江南大多是秀气温润,小桥流水。看了丁德源的作品以后,给人感觉则是苍茫浑厚,反而更多地带有北方气质,充满动势和张力。我的思考是,画家是不是在描绘江南在温润灵秀、小桥流水背后的一些东西?从丁德源的个人经历来看,他青年时期从事舞台美术,绘画的学习可能拘泥于一件事物、一个形象、一种题材,但舞台场景则强调视域宽阔,也可能在这个基础上还有画家个人的思考以及气质性格的结合,所以才产生了这样的作品面貌。第二个感受,是在丁德源的画面的背后能感受到在他胸中燃烧的激情,这种创作激情能够时时存在于艺术家的作品中是十分可贵的。通过大量的作品也能反映出画家在创作道路上的孜孜不倦。第三点,通过了解我知道丁德源真正从事山水画创作是近十几年的时间,从他的画面中能看到画家还正在探索,在找主题性的东西,不是题材的主题而是绘画语言的主题。中国画就要通过长期的摸索最后找到自己的定位。艺术不是科学,艺术是积累,检验艺术价值的是最后的成就。马鸿增: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原副主任我对丁德源先生的作品有两大印象,一是元气淋漓,二是水墨淋漓。他的山水题材是以“气势”为主的,水乡题材是以“气韵”为主的,都市题材是以“气象”为主,都贯穿了一个“气”字。我认为要把他的特长更好地发挥出来,其优势在于画面中的张力和气势,也就是一种动感。三种题材里都充满强烈的运动感。江苏的作品大多韵味很足但缺少张力,所以在展览上无法从风格多样的众多作品中跳出来,造成强烈的视觉感受力。而丁德源将江苏画家张力不足的问题很好的解决了,他吸取了北派风格也吸收了西方的造型特征以及现代绘画的表现形式,怎么样把江苏绘画固有的精华部分保留下来将是他今后面临的需要研究的。刘龙庭:中国美术出版总社编审中国画有悠久的历史,但现在画家画的很陈旧,让人看了昏昏欲睡。丁德源先生的画我感觉到有一种朝气,有一种青春活力,有一种发展的空间。大自然中存在的东西通过描摹画出来,大自然中不存在的东西可以用想象,通过笔墨技巧来表达,优秀的作品要有艺术独创性、概括性。丁德源的绘画题材包含国外写生、现代都市、江南水乡等丰富内容,表现形式包括传统的、现代的、具象的、抽象的等等。中国画发展到当代,正需要艺术题材和艺术语言的不断深入探索,这样的作品才有发展空间和时代感。丁德源就是这样一位勇于探索、并取得很大成功的画家。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发达的成像技术将具象绘画远远抛在身后。我认为具象绘画逊于抽象。中国的水墨画加上中国的书法技巧,再伴以诗词意韵,在世界上可以说独树一帜,不惧与任何一种艺术形式相媲美。 郑工: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丁德源先生是中国当代画坛上善于探索,勇于探索的画家。这种探索精神来源于画家在创作过程中的思考和对自身的定位。丁德源的作品从自然山水转到现代都市,这是题材的转换,而画家在题材转换过程中的思考点在哪里?对于山川河流,我们能够感受到自然的恒定,以这一基本点聚集了中国山水画长时间发展所沉淀的笔墨经验。这种传统很丰厚,其最重要的一点是其中有时间的恒定性。丁德源的山水中也有这种恒定的东西,一种宏大而深沉的气魄在其中扩展。而他的“域外风情”和“迷幻都市”系列则生发出与前者不同的效果,时间在画里出现了变化,他通过表现星光、灯光等虚幻的事物将展示性的东西凸显出来,逐渐消减恒定对象带来的审美体验。从丁德源的作品中,我感受到他对于用墨的关注要强于用笔,我认为画家可能在笔墨和造型关系上注意到一个“形质”关系。比如他的定位是山水画家,却画了一系列荷花,在表现荷花笔墨关系和江南小桥流水笔墨关系上,其笔墨关系同荷花的形质问题是统一的,形质关系的提出淡化了表现题材的不同。不管画的是荷花、木屋,还是自然山川,对象本身的问题在这种笔墨形质结构当中被淡化消解,而强调的是一种笔墨关系。丁德源在自己的艺术道路上不断探索实践,也提出了其他值得进一步探讨的课题。如笔墨和色彩的关系问题,笔墨与造型的关系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在20世纪中国画的转型过程中被不断提及争论,面对这些问题,丁德源从自身的创作实践出发,提供了他的解决方案。王志纯:北京画院研究员丁德源先生画具有很鲜明的个人面貌,个性表达痛快淋漓,画面给人感觉苍茫厚重且很有力度。他的艺术道路是从西画一路走来的,从西画介入中国画是一个转变。就其目前的作品来看,每幅都是基于画家对于景观的独特感受而非来自别人的经验和套路。如他的画面结构主体还是西画的结构,画面层次靠用墨浓淡深浅表达而少有程式化的用笔。这都是值得肯定的且能够表达他自己的个性的地方。这和他的艺术经历相关,也是画家极为珍贵的特质。因为就目前中国画发展来看,走传统的路子,从某一家、某一派或者某一个地域走出来的画家,如何将传统的程式转变为自己的直觉感受是非常困难的。艺术家忠实于自己的感受,以自身个性为中心来建构自己的笔墨语言,这是当代中国画发展的一个最核心的东西。不管从传统吸收也好还是从域外西画转化也好,一件作品最重要的是要有个性,要有激情,要有感受。在艺术道路的探索上,我认为要形成自己的语言。从自我感受出发,不断强化和明确自己的语言,是丁德源的优势。水乡门楼的画法凸显出他扎实的写实渲染能力,表现的深度和最终的效果都是不多见的。而在画面结构层次上的尝试,使得他笔下的山水有强有力的厚度和浓郁的苍茫,体现出他对水墨具有深厚的驾驭能力。杨庚新:《艺术》杂志执行主编对于丁德源的作品,我想从画面的直观感受来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丁德源的作品是很能够吸引人的,他能够把自己的情绪转化为强烈的视觉感受并传达给读者和观众,将观者的情绪迅速地带入到作品当中。首先就是这次画展的题目——意写江南,这个题目的核心在“意”,“意”反映出中国画的本质和精髓。是意写而非实写,这个主题和画家的作品很贴切地对应了起来,印证了画家确实是按照意写的精神通过自己的直观感受创作的作品。丁德源的画反映出他当下的处境,我感觉他是在运动和矛盾状态向前推进。他没有定型,没有太多程式化的束缚,这一点是值得欣赏的。当今中国画坛不管运用什么语言,最值得欣赏还是那些能打动人心的作品,这是丁德源最突出特点。他从自己的感觉出发,将传统的水墨、西画的造型乃至现代构成的语言吸收借鉴过来。但万变不离其宗,画家强调的还是水墨画的写意精神,这点非常明确。通过画面可以看出画家不局限于笔墨的束缚而更看重对意韵的领悟,对精神的吸收消化。王平:中国国家画院信息研究中心主任20世纪中国绘画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传统文人画,一切进入到中国画表现里面来。明清时期的画家少有借绘画表现自己的思考,表达自己的向往。到20世纪这一现象有了个很大转变,近现代的画家开始将绘画作为表现自我、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中国绘画在探索过程中,如果守旧继承是相对容易的,如果是创新,哪怕对一个题材稍微扩展都需要付出很大的艰辛。丁德源绘画的可贵之处是他具有方向感,有自己孜孜探求的目标。方向是关键,有了方向即便小步前行仍是进步的发展的。如果没有方向,像大海里面的一叶孤舟,只能随波逐流,这对艺术创作者来说是可悲的。丁德源的作品也体现出他多方面积极努力的尝试和探索,比如把传统中国画意向和现代画抽象结合,把传统笔墨和色彩结合,尝试和挖掘新的题材形式等等。通过今天的展览,就我个人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探索和方向是非常具有学术价值的。 徐沛君:《中国美术馆》杂志执行副主编看了这个展览以后,丁先生的作品给我以下几点印象。首先这是一位视野开阔的画家。虽然创作主题是江南山水,但是没有拘泥某家某派或某种笔法,而是写自己心中的意向。他的画没有固定程式,前人没有画过,尽管是明清建筑,但当时的画家没有把这一题材作为创作主体。描绘水乡,特别是以水墨形式描绘水乡是近十几年才开始的,但是这一类题材的创作还是积累了一定的图式,甚至形成了某种固定的法式。丁德源显然自己也发现了,也吸取了前人或者同代人的东西,尽量用笔墨语言表现出来。视野开拓,手法奔放都是他突出的优点。另外一点,我认为值得学习的地方是他在画山水的时候把民居置入其中,不是非常准确,但至少这种手法是值得提倡的。现在我们看山水画中的房屋建筑,大多抛开地域限制和建筑特点而呈现出雷同的样式,国画的不拘小节也使此类问题已成为通病。我认为既然是对客观事物的描写,就应该尊重客观现实,师法自然。否则作品中程式化的成分会越来越多。这是丁德源的作品给我两点强烈的印象。牟建平:著名评论家基于这次的展览,我可以感受到丁德源先生的山水画中有传统的成分,画出新意但又不失中国画的笔墨,同时带有西方的构成和色彩特点。早期的作品中能够看到黄宾虹的影子,在用线上非常讲究。他的山水画融入西方的朦胧意境,将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完美结合在一起,在中西合并上走出自己的一条新路。其次,丁德源的江南水乡和我印象中的不一样。将南派山水的秀丽典雅同北派山水的大气厚重结合在一起。吴冠中笔下的的江南水乡秀丽灵动,而丁德源的江南水乡追求一种大气、泼辣,在艺术风格上也走出自己的一条新路,这点也很难得。丁德源的作品中已经完全淡化了山头树木,有一种向抽象山水发展的趋势。这也是山水发展的一个方向。总之,山水画探索是非常艰难的,我认为在色彩可以进行更深一步地探索,将来会取得更大成绩。赵权利:《美术观察》杂志副主编我从中国画的概念范畴来谈一谈我的看法。近几十年以来,使用中国画的工具材料也有另一个的绘画门类,那就是现代水墨。我认为丁德源的作品,如果命名为水墨画或者彩墨画可能更能够体现出作品的特色。如水墨画和彩墨画也使用毛笔、宣纸、墨,但是和中国画有不同的追求。前者更重视画面的效果,重视画家个人情绪的表达。而后者有自己的用笔规范和法度,做画过程不过份强调画家的感情激情的抒发,而更多的包含一些理性的东西。从此意义上来说,丁德源作品在笔墨的运用上,虽然使用毛笔但和中国画传统的用笔的方法不同。在这方面不受传统笔法的限制,而注重自己个人情感的抒发。传统绘画在物像的造型上,如山石、树木、房屋,包括荷花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但是丁德源没有被这些传统规范方法所束缚,而是通过探索去创作新的东西。周旭君:炎黄艺术馆执行馆长我想谈一谈之所以愿意为丁德源先生举办这次展览的原因,丁德源先生的作品非常有新意且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他能够拿出新的作品,带给学术界、北京观众关于现代江南水乡新的视觉体验,为这样的作品举办展览也是我们炎黄美术馆有责任。更重要的是,我想通过这个展览给未来的中国美术发展方向打开一个窗口,这是引进这个展览的宗旨和目的。对于丁德源作品的理解,除了艺术视觉语言有他自己的个性以外,作为当代的中国画家,创作回答的不仅仅是一个美学问题,而且可以有艺术家对现代美术的视觉思考,有一些对社会问题的思想洞察,这点对艺术的未来是重要的。通过我和画家的沟通,通过他的作品,我觉得他是有自己对当下环境、社会问题的思考的。避免了对山水画的一种人为的美化和修饰而更追求原始生态的苍茫的意境。他提出了一些社会问题并用艺术语言来表达。他的水乡,已经进入现代化阶段,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环境方面的问题。他的水乡意境看上去清新朴素、安静灵动。我想他在城市化、现代化的过程中尝试着如何去保留和再现原有水乡纯朴的感觉。当下的生活环境是人们所期盼和向往的吗?我想丁德源在这个问题上同样有着自己的看法和理解。他的作品中包含着诗的意境和音乐的节奏感,表达的是一种时代脉搏和大众的心声。我认为当代艺术家应该从他的这个角度给予更多深刻的思考。

国内中小学美术教育研究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数字化坏境下小学美术课程的构建-谈美术项目学习模式的应用

课题研究的意义

目前我国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模式一般都是以课堂导入、教师演示、学生创作、教师辅导、学生展示这几个环节进行的。美术课是要满足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材料的运用了解艺术的多样形式,对艺术文化的交流与传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单一的教学形式会让美术课局限于创作美术作品,而忽视了它的研究性价值和应用性价值。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人类社会逐步进入信息时代,社会需要创新型的复合人才。在教学改革的进程中,我们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现代信息技术对时代的巨大影响,现代信息技术不仅重塑了我们认识世界的方式,同时也影响了我们的教学方式。数字化教学,已成为目前教学改革前沿中一个重要的科研课题。应用网络技术辅助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及学习方法,网络的普及使教育再一次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网络环境下的美术教学更具有独特风格,美术教学具有灵活性、多样性、可视性,应用网络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数字化下的网络信息技术促进了美术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推动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革新。互联网时代促进了教育理念的进步,促进了教师的发展,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教育需要与时俱进,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在教育研究这条路上不断地探索。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教育学术界的教育理论流派纷呈,美国杰出心理学家约翰·D·布兰思福特等人于1999年出版的《人是如何学习的--大脑、心理、经验及学校》一书中,研究人类对于科学知识的科学认知规律,对教师、学校工作者以及教育政策制定者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由斯特弗和盖尔主编的《教育中的建构主义》认为新知识的建构是建立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之上,学习者是在认知、解释、理解世界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知识。教育的关注点也从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以及认知的形成。

认知心理学创始人奈瑟和认知信息加工理论的倡导者西蒙主张研究自然情境中的认知,强调关注环境对智能的影响。1991由剑桥大学出版的《情景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认为知识是个人与社会或物理情景间的互动产物。注重学习者的参与性。《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中强调学习环境是不同于传统的传授式教学,不是为传统教学中的学习设计的,而是为善于从自己的经验中建构自己的意义的学习者创设的。

“认为学习既不是传输过程也不是接受过程,学习是需要意志的、有意图的、积极的、自觉地、建构的实践,该实践包括互动的意图、行动、活动反思”。《贾斯珀项目》将知识的学习视为一项完整的、真实的任务,在现代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立足课堂、拓展课外、超越课堂,是学生面向真实社会中问题的解决。我国教育观念的更新一直追随着西方的先进理念,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已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一项任务。闫寒冰所着《学习过程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视角》一书中探讨了关于教育理念转型的问题,强调教育中心的.转变、教育技术的转变,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培养学习的机器,而是培养学习者即培养学生如何进行自我学习,其理论基础也是来自于建构主义。

存在的问题

为了达到整齐划一的美术教学效果,为了能使课堂有新意,教师都乐忠于把精力放在课件的精美制作、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从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认知规律。学生们是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完成学习的。数字化下的信息技术只是作为支持教学的工具,教师不能仅仅依赖于形式上的“作秀”,如何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需要我们追根溯源的思考美术在人类生活中的意义是什么?如何使学生感受美、热爱美并将美与实际联系起来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我们如何能让美术在学生们的学习乃至今后的生活中起到积极的作用?规矩、听话、画面效果漂亮、整洁成了美术教学评价的唯一标准。仅以画面的最终效果作为教学评价,而忽视学生个体在整个学习中的综合评价,使我们的教学显得有些急功近利。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探索更为科学的教学模式。数字化学习下有多种教学模式如:数字化一对一学习模式、探究式学习模式、合作式学习模式、网络远程教育模式等。任何一种模式都是独立存在的,彼此间只能成为互补的关系,并不系统。但是计算机网络作为教育技术仅仅对学生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学起到一个技术支持,换句话说它仅仅是辅助教学的工具。我们不能简单地视其为工具,更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的是,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如何拓展它的价值。而数字化下的项目学习模式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模式,目前,我国不断开始接受西方的教育理念,打破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创新性。数字化的项目学习目前已经在我国生根发芽,但只是偏重于文化学科,对于艺术类的美术学科来说还没有一套成熟的可借鉴的经验。美术作为一门最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审美情感的学科,一直处在校本科目的角落里。美术学科的知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会涉及到其他学科的知识,如语文、数学、自然科学、音乐等,因此美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艺术来源于生活,美术学科的生活性、实用性、真实性、综合性往往在传统的美术课堂上很难体现。

研究方法及思路

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等形式,了解目前中小学美术课堂的上课模式及效果,根据调查中反映出来的共性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并选定一个小学进行美术课调研试验,选取部分班级开展数字化下的美术项目学习,作为自变量进行对照研究,通过对实验数据和有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在网络环境下开展美术项目教学与传统美术教学的差异,以及开展项目美术教学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影响。在教学实践研究的基础上,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研究项目学习相关着作,设计美术项目学习案例并实施开展教学。

论文的创新

此篇论文是以建构主义、实用主义、多元智能、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贾斯珀项目为理论基础,打破以往美术学术着作过分强调学科中心,过分注重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试图探究美术学科与项目学习模式的融合,注重美术学科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真实情景的情感体验中进行知识的构建,美术情操的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提高,以及高级思维的培养。

研究进度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确定论文题目 20xx年xx月19日

第二阶段:撰写毕业论文阶段

撰写论文开题报告 20xx年xx月19日~20xx年2月18日。

撰写论文初稿 20xx年2月18日~20xx年3月25日。

撰写论文定稿 20xx年3月25日~20xx年4月22日。

第三阶段:毕业论文答辩阶段 20xx年5月30日

小学艺术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 评语+等级”课后美术作业评价的实践与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发现价值,创造价值,实现价值和享用价值。而评价,就是人类发现价值,揭示价值的一种根本方法”.在课程研究发展史上,第一次把课程评价纳入课程开发过程并使之成为课程开发的核心环节之一的,是美国著名课程学家拉尔夫?泰勒。泰勒在1949年出版的名著《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把课程评价问题作为课程开发的四个基本问题之一,从而使课程评价研究成为新课程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自泰勒之后,课程评价领域从价值取向到操作模式,已经历了几代 嬗 变与演化,每次 嬗 变和演化都直接体现了整个课程领域的变化;每一次的 嬗 变和演化也都体现了人类不断摆脱盲目被动而走向自觉能动,同时间接地折射出了时代精神的发展轨迹。

近观历史文化,自20世纪后半叶起,世界文化格局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呈现文化发展的多元化和文化相对主义的发展趋势。世界各国艺术教育改革的焦点集中于一种具有开放、互动、多元特征的,能不断扩展的艺术课程,而作为小学艺术教育的主干课程-美术与这一趋势相对应,其研究方向也向这一方向聚焦。21世纪中国的艺术教育在继承全世界艺术教育成就的同时,也必须保持本国艺术教育特色,同时建构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新时代特色的艺术教育新格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把课程评价观的转变作为一条重要枢纽,新课程更重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美术教育内容不断更新,美术教育评价也面临新的挑战,立足于素质教育的美术教育也更应重视对每位学生发展的可能性作出积极的评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二、研究动因

要提高美术教学活动的质量,保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思想的落实,就离不开评价。评价不仅是个人之间交流的一种手段,而且也是群体间交流的一种必要手段。无可否认,美术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师生双边的交流活动,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准确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水平,这种学习反馈形式-学业评价会促使教与学形成良性循环机制,从而完整地、准确地体现出美术教育思想。因此,如何进行作业评价成为我们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从评价标准看:美术作业的评价方式是多种多样,在教学中,大多数老师往往采取当堂评价的方式,如学生、师生共评,教师点评等,作为美术教学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这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当堂评价美术作业难以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对作业中所蕴含的情感和心理等意识问题,更难以做到深入的恰当的分析,只能泛泛地点到为止。尤其是面对一些大班额的具体情况,仅凭有限的课堂上三五分钟的作业评价了。所以,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除了在课堂上的当堂评价外,在办公室批改学生的美术作业,是大多数老师所采用的对学生美术作业评价的主要方式,这种评价方式,属于静态的对于学生学习实践结果的评价,由于离开了学生本人,多少带有一些教师的主观意识,因此在评价时,教师如何通过学生的作业来和学生进行客观的平等的意识上的交流,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从评价结果上看,发现很多老师在批改学生作业的时候,往往重改不重批,有的甚至不改不批,打上一个分数就算完了,至于那个分数是怎么打的?为什么那样打,大多数老师都没在等级分数之外给学生一个明确的交待,更有甚者,对一些自认为不好的作业竟一撕了之,有的甚至当着学生的面。毫无疑问,这种行为更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人以这种缺乏沟通、缺乏理解、缺乏情感因素,缺乏明确指导的作业评价方式,是对学生劳动成果和学生本人的不尊重,是与《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相违背的。

三、课题界定

就当前情况看,提到“评价”,人们大都把它与“判断” “价值”等概念联系起来。本课题所提出的学生作业评价,就是指以一定的方法、途径对学生学习的计划、活动以及结果等有关问题的价值或特点作出判断的过程。但要想把握它的准确涵义,还要结合几个具体问题,其中包括:学习计划、活动以及结果,即评价内容的.问题;学习主体及其心理,即评价对象的问题;关于价值或特点的问题,即将涉及评价的标准;关于评价的方法、途径问题等等,而其中的具体问题既相互关联又互相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提出了“评语+等级学业评价体系”这一概念。

鉴于美术教学跨年级段多,我们主张应该视具体的学习任务评价,与其他的学习评价模式相互补充。事实上也是对当前学生美术学习评价领域发展趋势作一种全面的、整体的、合理的概括和总结,同时通过实践与研究诞生新的评价模式和方法等评价元素。

(一)理论依据

1.多元智能理论。这是美国认知教育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突出了多元化,认为人的智能结构由7种要素组成,不同组合使每人的智力结构各具特点,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2.教学论指出:评价是构成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布鲁姆曾对评价做出过精辟的论述:A评价是一种获得和处理用以确定学生水平的教育有效性的论证方法。B评价包括了一般期末考试更多种类的证据C评价用于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由此可见,我们应该倡导把评价的过程与结果作为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源泉。

3.乌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每个孩子都有归属、尊重、实现自我的需要。儿童的这种认同感来自于各方面对他的评价。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最优秀,如果他们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便会失望、情绪不振。

(二)研究意义

综上所述,对于本课题提出和建立,也是基于四种不同的需要:学生心理的需要、家长认识的需要、学校教学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认为:它的现实意义具体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用“评语+等级”评价学生作业,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态度和积极的学习情感。同时便于家长更清晰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子女的美术学习情况。

2. 课题实践和研究过程,能促使我校美术教师在积极参与教改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教育、科研等各种能力均得以提高。

3.在此过程中,运用“评语+等级”评价学生美术作业的实践与研究,为教学决策提供科学、可操作性的依据。

四、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研究综述

经查阅大量文献等资料表明;教育界这对于“学业评价”“课程评价”等资料方面略有著述,但显现出“大教育”的迹象,对于“美术学业评价体系”的研究目前还未领略。因此,关于新课程中小学美术学业评价体系的建构与研究方面的课题及论文专著在国内尚属冷门。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课题具体研究的内容和预期目标分别是:

(一)研究内容

1.构建多元化操行评语模式

操行评语是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评价本身是一种操作过程,当然不可能方法单一,需要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价体系。评价的正确性与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多元化是密切相关的。随着评语的改革与发展,评语的功能日渐突出。因此,在科学、正确的“指挥棒”的导向和推动下,对受教育者的评价不再是以往的学期末一段简单的生硬的定性文字,而是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①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

所谓主观评价也叫做自我评价。学生根据一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对自己的学习、个性特长、与人交往等各方面进行主观的评估,完成相应的评价任务。主观评价应当是最重要最常用的评价手段。学生的主观自我评价是进行积极的自我反馈、自我鉴赏、自我总结、自我调整的有效手段。其次,主观评价没有外界压力,是在高度自觉、积极的基础上进行的,可以保护和激发被评价者的自尊心与自信心。

学生的主观评价往往是比较深入、贴切的,但是自我评价往往受到评价者的同一性的局限,对评价的观点、内容、标准和效果,有很强的主观色彩,缺少客观标准,如果主客观差异比较大,就难免会影响评价的准确性。因此,老师在学生的自我评价基础上应组织学生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小组评价或老师综合评价,这样就弥补了自我评价的局限,使学生的操行评语既有自己的主观认识,又有同学及老师的客观评价。

②相对评价与标准评价

相对评价指在接受评价的一个群体中,按照一定的评价要求,将每个学生的情况与评价的要求相比较,来确定每个被评价学生所达到的水平,实现评价目的。这种评价受益面大,能全面地评估每一个学生达到的高度,并确定其在群体中的位置,同时使学生可以客观地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激发积极向上的竞争意识。此种评价方式可根据不同年级段,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但是,该评价是有相对性,有很大的“相比较而言”的弱点。

标准评价是一种相对绝对评价,它告诉学生明确的客观标准,例如:“你是一位美术爱好者,美术成绩优秀,懂得在美术作品中如何表现自己的情感,懂得描绘自己的所见所闻。”标准评价使被评价者只能知道自己有没有达到某种标准,而并不清楚自己在群体中所处的位置。

③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

定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质量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其特点在对学生学习的表象进行全面的深入细致的考察和分析,进而揭示一个学生的基本特点、对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和学习效果。定性评价多用评语的形式表述,反映学生学习的质的既定性。好处是方法较简捷,由评价者根据平时学习的直觉和理性分析予以评定,但它完全局限于评价者的教学经验和洞察力,主观性强,客观依据不足。

定量评价也是对学生学习质量进行评价的方法,主要运用统计学原理,考察学生的学习有个量的搜集和积累。虽然操作起来较复杂,但有具体的数据作基础,作为分析、评价依据,就比较客观,也比较科学。

④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

学生受教育的过程评价,指的是不单纯依靠对学生结果的测定来进行评价,而是重视对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的进展情况进行观察记录,来评定每个学习时期或学习步骤本身的优缺点。如某位学生,刚开学一段时间学习很努力,且学习效果很好,但后期学习松懈,效果较差,这样在评价时应体现他的这一学习的过程体现 结果评价主要依靠学生的最终的学习效果的测定成绩,这个测定结果虽然很重要,但不能作为我们评价学生的唯一依据。因为我们要考察学生好的成绩是怎么得来的,同时,也要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所获得的结果如何。在实践中,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为了提高评价质量,使学生的操行评语是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各种情况,就必须建立科学、公正、多元的现代评价体系,我们必须用好评价这一杠杆,勇于探索,积极创新。如何就学生的受教育过程和结果进行有效的监控、解剖、收集和运用有关信息,对他们的学习效能和质量作出准确判断和评价,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深感任重而道远,我愿在此课题不断探索和研究。???

2.评语具体化研究

①抓住时机,点拨思路

“等级+评语”的批改方式,不仅注意学生画面效果,而且注意了学生的构思与想象,适时点拨,以帮助他们拓宽思路,发展智能。

②善用技巧、评点问题:

当学生作业中出现构图、色彩、创造等方面的问题时,宜用评语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分析,找出不足之处并如何进行再创作,学生构图不饱满,主题不明确等问题时,他们自己往往很难发现。所以教师在点评时可采用:你看这样画是不是更好点,现在主题还不够突出,你看该怎么办?诸如此类的评语。

③启发诱导。

学生对一个物体的理解往往是比较定性的。据此,我们也要用评语诱导他们去思考,去大胆创作。如:一只靴子,告诉小朋友们,他不仅仅只是穿在脚上的靴子,你可以把它往大的方向去想,把它想象成一棵树桩,可以在上面画一些茂盛的树枝和叶子,也可把它想象成一个游泳池。天热时有很多男男女女都过来游泳……除了这些,你还想到了什么,你还可用什么方法来作画类似这样的评语。不仅可促进学生的思路发展而且可诱导他们潜心于美术创作。

④充分利用激励机制,激发学生情趣、学习习惯、学习注意力等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的发展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端正的学习态度、高涨的学习热情、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的学习情感是学生健康发展的根基,也是学生后继学习的内在动力,积极开展这方面的评价,就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和主动性,小学生天性爱受表扬,老师几句鼓励的话语,会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适时进行正面评价,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⑤适时合理评价。

3.构建课后美术作业评价研究

本课题所建立体系主要是通过建立学生档案袋来体现学生的作业成绩,设置美术学习档案袋,通过评价活动做好美术学习过程中各阶段的评估记录,是美术教学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有效手段:如果建立美术学习档案袋,学生就能自然对照教学要求和教师各阶段评价以及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找出自己的差距和成绩,形成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和自我进步的能力,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有效地提高学习的质量,教师通过学生的美术学习档案袋,了解学生对自己的表现活动所作的内在心理是定位和评判,便于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差异的个性,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可以说,美术学习档案袋建立,促进了美术教学与评价更加紧密的结合,它全面展示了学生的学习二)预期目标

通过课题实践和研究过程,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更好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主动的学习态度,积极的学习情感,形成自信,体验成功,为学生在美术乃至其他学科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素养。

六、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和条件分析

任何一项课题的提出、试验和研究,都需要有一定的保障措施和相应的研究条件

1.成立课题组,明确分工和责任,形成课题研究脉络,做到有组织、有保障。

2.建立课题组例会制度,总结前阶段实验工作;建立定期交流制度。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提高。

3.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和课题研究档案管理制度,详细记录整个研究过程,保证了课题实施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4.具有优越的学校研究环境,学校学习氛围浓厚,具有特定优势的学生群体,具有一支结构优势的美术师资队伍。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 准备阶段(20xx年9月-12月)

1.组建课题小组,并形成课题研究脉络,健全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

2.收集相干资料,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理论学习,形成理论综述。

3.制定其可行性方案。

4.提出课题申请,进行实验前期调查、分析、撰写《调查分析报告》。

* 实施阶段(20xx年1月-20xx年2月)

《阶段性研究报告》报告

《中期成果展》 主要展示教案、学生个案作品、以及教学和片断案例

* 总结阶段(20xx年7月-20xx年10月)

①收集整理研究过程中的论文、报告、学生作品、教案、案例等资料。

②集结本课题实践和研究的成果,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八、主要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小学美术教学的理论,更新教学观念,寻找理论支撑,发挥理论指导作用。

2.问卷调查法:通过对一年级学生的调查,摸清我校高年级学生学习英语的基本情况、学习兴趣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

3.个案分析法:组建学习小组,定好组长,充分发挥学生小组长的作用,让基础好的学生带动身边的几个学生共同进步。同时,对重点帮困学生个别配好学习对子,随时记录情况,进行个案分析。

4.经验总结法:组织美术教师开展各种教研活动,及时分析总结。

九、研究对象

一年级段小朋友:

实验班:一(5)、一(6)班

对照班:一(7)、一(8)班

十、课题组成员

黄雪君:总体设计规划,理论研究和实践评价,以一年级研究为主。

朱冬玲:理论研究、主要研究者,以一年级研究为主。

陈雪招:主要研究者,以一年级研究为主。

王宇凌:主要研究者,以一年级研究为主。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杂志有哪些

书名: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 ISBN:704016219 作者:钱初熹著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定价:30 页数:321 出版日期:2005-2-1 版次: 开本:16开 包装: 简介:本书是一本凝聚作者多年研究成果的美术教学理论教材,全书分三编。第一编美术教学理论基础,主要介绍了美术教学的前提、理论的基础、理论与方法的演变及中国学校美术教学的历史;第二编美术教学方法,主要论述了美术教学设计、内容及方法、评价和研究;第三编美术教学研究,主要阐述了美术课程资源开发、教学研究及美术教师专业化成长等。本书汇集了大量国内外美术教学理论及方法方面的素材,力求呈现美术教学的多元化面貌及发展趋势,给美术教师进行新的课程教学改革以很大的启示。本书使用范围广泛,除作师范院校本、专科,美术院校和普通高等院校的教材外,亦可为爱好美术教育的广大社会读者选用。目录: 引言 站在新旧百年的交界线上参考文献第一编美术教学理论基础第1章 美术教学的前提§1三个命题1.1美·艺术·美术1.2未完成的人1.3多元智能理论§2美育、艺术教育与美术教育2.1美育2.2艺术教育2.3美术教育§3社会与美术教育的发展3.1全球化趋势3.2我国社会发展的总趋势3.3我国美术教育的发展小结参考文献第2章 美术教学理论的基础§1教学理论的发展1.1教学的定义1.2教学理论演变的慨述1.3后现代教学理论§2美术观念的演变2.1现代主义美术2.2后现代主义美术§3视觉认知与美术能力发展的研究3.1视觉认知研究的进展3.2儿童美术发展研究的进展§4儿童世界的变化4.1儿童生活环境的变化4.2“视觉文化”时代3.3“绘画·雕塑”系列的教学内容及方法3.4“设计·工艺”系列的教学内容及方法3.5“书法·篆刻”系列的教学内容及方法3.6“现代媒体艺术”系列的教学内容及方法小结参考文献第7章 美术教育评价§1美术教育评价概述1.1教育评价1.2美术课程的评价建议及特征§2美术教育评价方式2.1多样化评价2.2表现性评价§3美术教学评价案例3.1我国的美术教学评价案例3.2日本的美术教学评价案例3.3美术教育评价展望小结参考文献第三编美术教学研究第8章 美术课程资源开发§1美术教育改革与课程资源开发1.1后现代教育思潮与美术教育改革1.2课程资源与课程扩展1.3外国学校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1.4我国学校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2美术课程的新资源2.1美术课程的资源2.2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目的和方法2.3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发展方向§3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案例3.1我国美术课程资源_开发的案例3.2外国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案例3.3两国共同开发美术课程资源的案例小结参考文献第9章 美术教学研究§1美术教育研究1.1美术教育研究1.2美术教育研究的范围与原则1.3美术教育研究组织§2美术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2.1美术教育研究的分类2.2调查研究(又称描述研究法DescriptiveResearch)2.3实验研究(ExperimentalResearch)2.4历史研究(HistoricalResearch)2.5理论研究(TheoreticalResearch)2.6比较研究(ComparativeResearch)2.7质的探究方法的提出§3学校美术教学研究3.1学校美术教学研究3.2确定研究课题3.3文献检索3.4研究计划的设计和制订3.5研究方法的实施3.6研究结果分析§4美术教学研究成果表述4.1研究成果表述的意义、类型与原则4.2研究成果表述的步骤4.3研究成果表述的主要形式小结参考文献第10章 美术教师专业化成长§1美术师资培育课程与教学1.1美术师资培育的现状1.2中小学美术师资培育的发展前景§2美术教育实习的意义与方法2.1美术教育实习的意义2.2美术教育实习的过程2.3微格教学2.4美术教育实习展望§3迎接挑战的美术教师3.1来自新课程的挑战3.2美术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小结参考文献结束语 新的视野与新的起点参考文献附录 美术教育文献索引后记

《新课程研究》《学苑教育》《时代教育》《课程教育研究》等等,就看你对期刊的具体要求了,像发表时间要求、收录网要求。

《中国美术教育》,《中国美术教育网》,《我国中小学艺术改革初探》等,期刊还有很多,可以网上搜索一下

  • 索引序列
  • 中小学美术研究杂志
  • 中小学教学研究杂志
  • 中国美术馆杂志
  • 国内中小学美术教育研究论文
  •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杂志有哪些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