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当代研究生焦虑原因论文

当代研究生焦虑原因论文

发布时间:

当代研究生焦虑原因论文

我觉得是因为压力过大导致的。研究生因为学历高,家人投资比较多,所以觉得自己的责任比较重。就业后如果没有自己可以满意的薪资待遇和工作,有可能会因此引发抑郁症。

根据最新研究数据显示,研究生群体的抑郁焦虑问题尤为显著。其中,女性的抑郁和焦虑程度远高于男性,女性对对负面情绪和积极情绪更为敏感。结果显示,35.9%的女研究生有一定程度上的抑郁表现,有高抑郁风险的占12.7%,35.2%的男研究生有一定程度上的抑郁表现。并且在博士研究生群里中,抑郁和焦虑水平都要显著高于硕士生,可见学历越高,其抑郁和焦虑问题更为显著。很多人都认为研究生群体作为高学历代表应该不会有太多的问题困扰,但现实截然相反,研究生群体压力来自于多方面。

其一、学业压力。不少人认为研究生应该和大学一样,只要稍微认真对待,毕业就是顺其自然的事情。其实不然,研究生和大学填鸭式的教学不同,在研究生期间要学着做研究,面对的课题是有探索性和创新性的,既需要主动探索,也需要阅读大量的文献来拓展自己的研究。尤其是理工科、医学类的研究生,如果实验不符合自己的预期,既浪费时间,又要重新选择研究方向。并且研究的结果不可控和论文质量盲审面临困境,都让研究生倍感焦虑,因为一旦无法顺利如期毕业,势必会影响就业等后续问题。

其二、就业压力。对于理工咋科而言,研究生的含金量相对较高,但对于文科生而言,研究生与大学生并无太大差异,尤其是选择私企工作的话,学历优势并没有那么明显。并且研究生阶段,既要兼顾研究,又要兼顾实践赚钱等问题。尤其是就业问题,对于研究生来说,在学历优势不明显的情况下,年龄更加没有优势,对就业的烦忧反而又多了一份。尤其是对于社科类的学硕,如果未来不继续做研究,那么就业的竞争优势比较模糊。

其三、婚恋、家庭上的压力。随着年纪的增长,对于没有选择读书的同龄人而言,已经有了稳定的工作,或者是有了稳定的恋情。这时候进行横向对比会发现,作为研究生,除了每天看文献、学习,似乎人生还在原地踏步,并未踏出一步。这种来自于同辈的竞争压力,会让研究生群体在生活上更加的焦虑,但又无法改变目前的现状。于是焦虑和抑郁的程度不断加深。

我个人觉得这些高学历人才之所以会更加的焦虑,是因为他们本身就有了更高的期待,他们背负的责任也就会更大。

因为研究生所面临的问题非常的多,他的学业有很多的问题。家庭会给他施加压力,所以他非常的崩溃。

大学生焦虑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论文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新时代社会发展有密切关系,他们的心理特点带有强烈的时代色彩。由于社会、家庭、学校及自身等多方面的影响,当前我国不少大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行为问题。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探析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探析》

摘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新时代社会发展有密切关系,他们的心理特点带有强烈的时代色彩。由于社会、家庭、学校及自身等多方面的影响,当前我国不少大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行为问题,主要表现在环境变异产生的压力、 人际交往 的压力、情感问题、学习和就业压力、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等方面。

Abstract: University student's psychologically healthy question and the new times social development has the close relation, their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 has the intense time color. As a result of society, family, school and own and so on various influence, current our country many university students have certain psychological behavior problem, mainly displays the pressure which, human communication pressure, emotion question, study and employment pressure, ideal and reality aspects and so on contradiction produces in the environment variation.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行为问题

key word: University student Psychologically healthy Psychological behavior question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引发的暴力事件、自杀事件或休学、退学现象屡见不鲜,中国疾控中心提供的数字表明,全国16%~25.4%的大学生有焦虑不安、神经衰弱和抑郁情绪等心理障碍。为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 教育 工作,我们有必要认真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以便寻找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途径。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

近几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逐渐突显出来。近几年因心理问题不能正常学习和生活而休学或退学的学生人数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且,大学生心理问题有着明显的阶段性。“一年级集中表现为对新生活的适应问题,兼有学习问题、专业问题、人际交往问题;二年级出现的问题依次为人际交往、学习与事业、情感与恋爱;三年级集中在自我表现发展与能力培养、人际交往、恋爱与情感问题;四年级则以择业问题为多数,兼有恋爱问题、未来发展和能力培养问题等。”大学生作为一个承载社会与家长高期望值的群体,其面临的心理压力明显高于其他同龄群体,是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发群体,在生活、交往、成长、情感等方面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一)适应能力弱的依赖型与抑郁型

一些学生过去在中学出类拔萃,上大学后高手如云、竞争激烈, 学习 方法 、生活方式一时难以适应大学的生活与学习。由此,许多学生在中学阶段所形成的依赖型学习方法在大学难以适应。其次,松散管理并不意味着没有管理,学习方法不对头、时间不抓紧就有被淘汰出局的可能。大学生们在适应环境、心理调适方面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加之不少学生常产生悲观、消极情绪,抑郁的心理问题便不可避免。

(二)人际交往中的孤独型与焦虑型

许多大学生,由于缺乏生活锻炼和独立生活能力,太多的不习惯和生活中的独立性给他们造成不小的压力。他们过分关注自我,注重自我在人际交往中的地位,对别人缺乏关心和谅解,导致了人际交往中的自命不凡和过于敏感挑剔,从而导致性格孤独和心理焦虑。

(三)家庭贫困引起的自卑型与孤僻型

伴随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成本的提高,学费标准逐年提高。对一个普通的家庭来讲,要负担高额的费用并非易事。不少自尊心较强的同学,由于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而形成自卑心理。其次,因贫困而自卑并进而孤僻的大学生。由于自卑,在人际交往中也表现出沉默寡言、孤僻和不合群的特点,从而影响心理健康。

三、大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

(一)社会因素

1.社会竞争的压力。市场经济中的激烈竞争在促进社会各方面飞速发展的同时亦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紧张的生活节奏和巨大的工作压力使人感到精神压抑、身心疲惫。改革开放给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随之出现的一系列社会不良现象亦使大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了诸多矛盾,甚至切身感受到社会转型期的阵痛,这使得大学生人格弱点泛浮出来,形成心理疾患。

2.信息矛盾引起的认知问题。大学生正值长身体、长知识、学做人时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可塑性强。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各方面信息纷繁复杂,良莠共存,而大学生由于思想不成熟,缺乏 经验 ,智力支持不足,导致对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不强,使理论与现实产生激烈的矛盾冲突,这些矛盾和冲突得不到及时解决,就会产生心理障碍或问题。

(二)学校因素

1.生活环境的压力。生活环境的变化是促使整个人心理发生变化的基础。从中学到大学,令人感触最深的莫过于换了一个环境,开始过独立的但又是集体式的生活。它要求大学生们既要做到生活自理,又要有奉献精神。但由于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不少人往往会因第一次离开父母、家庭而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过不惯集体生活、孤独寂寞而感到压抑和焦虑。

2.学习环境的压力。大学生的学习压力相当一部分来自于所学专业非所爱,这使他们长期处于冲突与痛苦之中;课程负担过重,学习方法有问题,精神长期过度紧张也会带来压力;另外还有参加各类证书考试及 考研 所带来的应试压力等等。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极可能导致大学生出现强迫、焦虑甚至是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

3.个人情感的压力。目前,我国大学生正值青年中期,对性的问题比较敏感。他们渴望与异性交朋友,渴望得到异性的友谊甚至爱情。但由于其生理早熟和心理滞后之间的矛盾往往导致需要爱与理解爱之间的偏差。这些来自情感的压力,一旦不能得到及时而有效的缓解和调适,就可能引起心理失衡,严重的会导致精神类疾病。

(三)家庭因素

1.父母期望值的压力。当今社会,家长的望子成龙心态普遍存在。为了子女的升学,诸如考大学、考研究生或 出国 留学 等,许多家长都是煞费苦心,不惜一切代价。这样一种来自父母的强烈期望,一方面可以成为大学生们勤奋学习的动力,但另一方面也可能适得其反,成为大学生难以承受的心理负担。

2.家庭关系和教育方式的压力。家庭成员间的语言及人际氛围直接影响着家庭中每个成员的心理,对于处在个性形成期的大学生的影响更具有特殊意义。父母的教养态度、教养方法和人格气质类型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行为心理,潜移默化而非一味宠爱的,开明的而非专制的,民主平等而非居高临下的命令式的 家庭教育 才能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四)自身因素

1.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大学生对未来充满了种种美好的向往,希望将来能发挥自己的才能,成为举足轻重的人物。然而,现实社会与自己心中的期望反差很大,特别是当今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面临多元化的价值观以及就业的压力等,使许多大学生不能迅速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从而陷入矛盾冲突之中。

2.独立与依赖的冲突。大学生自我意识大大加强,他们渴望享受自由的无拘无束的生活,但因处于学习阶段,在经济上不可避免地仍要依赖父母。另外,由于在学校生活仍不可避免地依靠学校与老师,所以他们还是缺乏独立生活的经验,还不能真正依靠自己的力量来独立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恰当地处理社会交往中的各种关系。这种情形不可避免地造成独立和依赖的矛盾。

总之,深入地探究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对社会和高校有针对性地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预防和根治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十分重要的。我们应通过营造以学校为中心,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整体教育网络,构建完善的心理咨询体系,加强心理咨询工作,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预警机制等途径,给学生提供宽松、健康、以人为本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帮助学生成为身心健康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孙莉娅。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异常行为管理预防。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2)

[2]解军。大学生心理健康因素分析。心理学探新,2001(1)

[3]郁正民,宋蓓。大学生心理与行为健康状况调查。 艺术研究, 2008 (2)

[4]侯健。大学生问题行为分析与矫正。辽宁教育研究,2005(6)

[5]翁陶。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其成因浅析。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1)

[6]程新平。论大学生问题行为及其预防与矫正。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5(1)

[7]刘周平。浅论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及产生原因,湖南社会科学,1999(4)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探析论文

考试焦虑又称为考试恐怖,是指因考试压力引起的一种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迎考及考试期间出现过分担心、紧张、不安、恐惧等复合情绪障碍,还可伴有失眠、消化功能减退、全身不适和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症状。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有关大学生考试焦虑的心理学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新生考试焦虑及其心理疏导》

摘要: 考试焦虑是在大学新生中常见的负情绪反应。本文旨在通过对湖南省岳阳市807名07级大学新生考试焦虑状况的调查研究,进一步探讨缓解大学新生考试焦虑的对策。

关键词: 大学新生 考试 焦虑 心理疏导

考试焦虑作为制约学生发展的一种负面情绪严重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了削弱这种消极影响的程度,下面就考试焦虑现状、心理特征、表现、成因和对策作些简要分析。

一、大学新生考试焦虑的现状

考试焦虑又称为考试恐怖,是指因考试压力引起的一种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迎考及考试期间出现过分担心、紧张、不安、恐惧等复合情绪障碍,还可伴有失眠、消化功能减退、全身不适和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症状。大学新生因角色转换,学习内容与方法的变化,学习动机的分化,生理与个性特点,以及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的压力等诸方面因素的影响,容易产生考试焦虑情绪。

调查于2007年下半年期末考试刚结束后进行。调查对象为湖南省岳阳市的几所高校的07级四年制本科学生。调查方式一是采用考试焦虑自评量表,发放问卷900份,收回有效答卷807份,其中,文科生469人,理科生431人;男生462人,女生345人;师范生368人,非师生439人。问卷由33个问题构成、每个问题采用4级评分,最低0分,最高3分。问卷由学生根据自己的主观感受填写。二是通过座谈、谈心、讨论、咨询等方式进行深度访谈。研究结果表明,大学新生的考试焦虑现状十分严重。大学生考试焦虑自评总标准分均值为40.87±12.27。与国内对1158名正常成人的测查结果37.23±12.59相比,大学生考试焦虑自评得分较高。结果还显示,有明显考试焦虑的学生达到总人数的50.0%,而高度焦虑的学生达到总人数的19.0%。通过对学生考试焦虑程度的非参数检验的结果可知,性别上差异显著,女生比男生的考试焦虑要高。同时也存在显著的专业差异,师范类的学生的考试焦虑程度最高,其中以英语专业师范类的学生考试焦虑最突出;其次是理工科的学生,最低的是音、体、美艺术类的学生。

二、大学新生考试焦虑的心理特征、分类和表现

考试焦虑包括以下几个基本成分:第一,认知成分。以忧虑为特征,由对活动结果的不良预想及消极的自我评价或他人评价形成的意识判断。第二,生理反应。由于植物神经系统活动增强所产生的生理反应,如心跳加快、呼吸加剧、恶心、呕吐、多汗、头痛、失眠等。第三,行为表现。烦躁、心神不宁、好发脾气、多余动作增加或发呆、愣神、思维停滞、晕眩等等。

虽然考试焦虑在中学生中发生的频率较高,大学新生也不例外,但并不是所有参加考试的人都会发生。一般来讲,具有以下心理特征的人容易产生考试焦虑:第一,自我意识强烈,容易受暗示影响,过多地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希望得到别人赞扬的依存型。第二,性格内向,习惯于进行内心活动不善于表露自己的人。第三,自卑感较重,对考试取胜缺乏信心,期望过高的人。

考试焦虑出现的时间,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考试前的复习阶段便开始出现。由于担心自己考不好,或是有过考试失败的经历,为此而忧心忡忡,害怕考试,害怕失败,心理压力很大,往往在考试到来之前,已感到痛苦不堪、疲惫不堪,上考场后也很容易出现怯场情况。另一种是在考场上才表现出来的。由于遇到的难题很熟悉却又回忆不起来,心里着急、害怕而导致心理失衡,致使神情慌乱,茫然无措,甚至晕场。

考试焦虑的影响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一般说来,适度的考试焦虑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潜能,提高学习效率和考试成绩。但凡事都有一个度,否则过犹不及。过度的考试焦虑对学生学习、身心健康等方面造成了消极的影响。

三、大学新生考试焦虑产生的原因及其分析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考试焦虑的产生是诸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既有与学生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外部客观环境的影响,也有与学生个体相关的内部主观因素的影响。

(一)外部客观环境的影响包括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情景因素。

首先,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和结构还存在着严重的不合理现象,学生面临的是升学难、就业难、出路窄的问题,一种毕业后无出路的忧虑和恐慌控制着他们,反映到学业上,就是感到学习负担沉重,厌恶学习,形成严重的考试焦虑。其次,在许多家庭中,家长教养方式不当,也无形地加重了学生的紧张与不安,导致其考试焦虑程度更为严重,这种影响即使学生上了大学也不能完全消除。再次,学校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指导思想影响下也能造成学生考试过度焦虑。最后,情景因素对于考试有一定的影响。如天气炎热、或过于寒冷,再如考试题目过难,考试时间过紧等给考生造成心理压力。这些都有可能使有些学生在考试中出现紧张、慌乱,失去自控能力,产生考试焦虑。

(二)学生个体内部因素的影响。

考试焦虑是与考试环境有关的特殊焦虑类型,是一种与认知困难相伴的不适情绪状态。严重的考试焦虑有明显的生理和心理反应,这种身心反应直接影响其考试成绩,而且影响其生活和学习。

学习压力大、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成绩不理想以及学习困难等学业问题仍然困扰着大学新生。尽管大学生都经过了黑色六月的严峻考验,大学考试对学生尤其是基础较差的学生影响尤其突出,他们无端担心考试失败,甚至产生了厌倦考试的心理状态。访谈结果表明,有69.5%新生的感到学习难度加大,非常困难。感到学习负担重,难以应付的占70.4%。在座谈中问到为什么学习时,有学生说学习始终不能进入状态,总感到是在巨大的考试压力下被动地学,而静下来想为什么学时,会感到很苦恼。自习路上永远有匆匆的身影,很多学生只是为了应付不得不参加的考试,为了能够考试过关,至于为什么学心中没有底。有的学生不能适应大学生活,小学、中学都是尖子生,到了大学后一下子变为普通学生,个人约束力差、自制力弱,学习力不从心,成绩变差了,引发自卑心理,学习、生活十分压抑。

四、大学新生考试焦虑的心理疏导

考试焦虑是由多种因素影响造成的心理失调现象,它不仅与学校、家庭、社会有关,而且与学生个体自身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要降低考试焦虑水平,必须内外结合,多方努力方能奏效。同时,考试焦虑是一种心理障碍。根据其产生原因和机制进行防治,大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另外,因对待考试的态度、动机以及考试经历、个性、父母教养方式等诸方面的个体差异,考试焦虑学生可以区分为不同类型,如学习和应试技能缺乏的考生、焦虑阻滞和提取困难的考生、屡战屡败的失败接受者、回避失败的考生、自我妨碍者、勤奋好学的完美主义者等。对不同类型考试焦虑学生采用不同的心理咨询、干预方法,将更有效地帮助学生缓解考试焦虑。由于考试焦虑发生率很高,对于家长和教师来说,注意从小培养幼儿和学生的健康心理和树立正确的应试心理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王瑞新,张澜.大学生考试焦虑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3,(02).

[2]周宝鑫,奚雪梅.大学生考试焦虑状况的调查[J].实用全科医学,2007,(01).

[3]李瑞.考试焦虑的成因及疏导策略[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03).

[4]程建伟,刘华山,梁晓燕.大学生考试焦虑的小组辅导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7,(03).

[5]卢起凤.论大学生考试焦虑及其调适[J].中国成人教育,2007,(14).

[6]林红,刘国秋.关于大学生考试焦虑的团体心理辅导研究教育探索[J].2007,(12).

(作者系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系05级高教硕士)

因为毕业论文而焦虑

是的,我也开始为论文答辩而感到焦虑了,因为非常害怕自己不合格,所以我会觉得非常焦虑。

没有,我觉得尽力完成就可以了,虽然在毕业季每个人都会写,但是不应该让自己太过焦虑,否则会让自己有很大压力。

不管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如果要顺利毕业的话就需要完成毕业论文。如果不付出心血和努力的话,毕业论文的质量就不会高,就不容易通过。但是,由于毕业前基本上已经找好了工作,是不能全身心投入到毕业论文中来的。有人问,临近研究生毕业,但是毕业论文写不下去很焦虑怎么办?首先,可以向导师求助,让导师好好开导一下。其次,可以跟同学们交流一下内心感受。最后,可以花几天时间出门放松一下心情。下面让我们具体看一下。

在学校的时候,如果有任何问题都是可以求助导师的。所以,论文写不下去也不要担心导师会有别的想法,反而需要跟导师好好沟通一下。当导师了解了你的处境之后,就会给出一些指导意见,对你会有不少帮助的。

另外,由于你的同学们也要写毕业论文,跟你的处境应该都差不多,不妨跟同学们交流一下心得,大家相互分享一下内心感受。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了解到别人的想法是怎么样的,或许别人的想法对你会有帮助。

如果实在很焦虑,不妨出门玩几天好好放松一下心情。焦虑的情绪对你是没有什么帮助的,反而会让你的毕业论文一直写不下去。所以,不妨花几天时间调整一下状态,说不定回来之后就可以快速完成毕业论文了。

因此,这种情况其实也不是什么糟糕的情况,只是个人心态问题。毕业论文是一定要完成的,不然没法毕业。趁还有时间,把心态调整好即可。大家觉得呢?

我曾经为论文答辩而焦虑。那时好多年前的事了,好在当时有导师指引和教导,这种焦虑就没有了。

当时导师是这样指引我缓解论文答辩之前的焦虑,要做到宏观两认识和微观三注意。

宏观两认识

第一,认识到人生一切事情都具积极意义。

就像一个不喜欢运动的人看待体育课:如果把体育课看成是来折磨他的事物,就会反感并焦虑;如果把体育课看成是帮他磨砺性情,增强体魄的事物,那么他就会积极接纳并行动。

这也是吸引力法则的内容:如果你积极接纳事物,那么宇宙就会发出正能量,帮助你达成心愿。反之亦然。

所以你要把毕业答辩看成是你人生有益经历,是来帮助你历练人生,使你日臻成熟的事物。

第二,认识到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

毕业了只是一个阶段的结束。每一个阶段的结束都标志着人的进步:在知识上,在身心上,在人生历练上。

我们生命中有一些当时看上去很难熬的事件,比如中考高考,比如各种毕业仪式,还比如论文答辩这种事件,过后回忆起来有着充实和幸福感。这就是因为每一个阶段都意味着我们的成长。

因此你为自己有答辩机会这样一个学习成果仪式,迎接自己的成长感到开心。

微观三注意

第一,要把握好自己论文的大意与细节。

论文是自己一段时间的心血作品,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于他整体的感觉及头、身体、脚,这些重点部分了如指掌。

可以通过自己设问,来了解论文的情况。

论文选题的意义在哪里?

论文有什么创新点?

采用了什么方法,获得了什么结果?

各研究进程阶段分别有些什么进展?

重要文献的描述及其具体运用。

研究中有什么困难?有什么不足之处?

第二,承认自己的紧张并应对

可以在答辩过程中准备纸笔,不仅用于做笔记理清思路,还可以帮助缓解焦虑的情绪。

还可以在刚开始公开承认自己的紧张。只要不刻意去抵抗紧张,情绪就会得到缓解。

毕竟这种大场合每个人都会紧张,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你的开诚布公可能还会让评委们感到你的真诚。

第三,在心中要始终提醒自己强大。

美国研究表明:做有益的白日梦有利于成功。所以你可以详细地想象自己是一个答辩老手,虽然承认了自己的紧张,但是内心有一片平和安宁。

不要刻意为答辩那一段时间安排的紧凑有条理。应该让自己像平时一样,就好像去上个课,或者去找工作应聘一下。在紧张中有放松,在放松中有紧张。松弛有度。

答辩现场有几点注意提醒你:

保持微笑。所有评委的问话你都要首先表示感谢,然后作答,切忌沉默不语。

关于眼神。最好似乎看到每一个人,但其实放空。你可以将眼神放在所有人的脑袋旁边的位置,这样就不会因为看到他人的各种表情而紧张。

在外你要关注到每一个评委的语言,向内尽量保证自己的稳重与专注。

总之,要做到以上这些,我们需要:

第一,对自己的论文有很好的把握。

第二,进行实战操练,即自我彩排。

第三,让日常生活一如既往,不过于紧张。

与其紧张焦虑,不如行动起来,去外面跑一圈。

数学焦虑研究论文

·关于我国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的初步设想
关于我国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的初步设想 数学课程标准研制小组 础教育司“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工作组”的委托,3月11至12日, “数学课程标准研制小组”在京召开首次 工作会议。 会议认为,制订旨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现代化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是21世纪社会经济、科 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的要求,是与人类生存质量休戚相关的现代数学发展的需要,更反映了基础教育的性质、任 务及其质的规定性。

[2005年9月24日] [字数:7944] 阅读全文
·强化数学课程中的应用意识
强化数学课程中的应用意识 数学课程改革的思路之一就是数学课程应强化应用意识,允许非形式化,这是我们改革数学课程的关键之处.数学课程贯彻此精神,可望缩短学生发展必经的历程,尽快进入现代化前沿,适应21世纪对学生的要求. 事实上,数学课程中强化数学的应用意识早已成为发达国家的共识.而我国目前数学课程中数学应用意识却十分淡薄,与世界数学课程发展的潮流极不合拍.事实上,数学及其应用曾是我国
[2005年9月24日] [字数:3354] 阅读全文
·中学数学新授课教学模式“问题导入式”
中学数学新授课教学模式“问题导入式” 江苏省清江中学 韩怀兵 一 设计的指导思想 (一)理论依据 1.学习始于学习者的注意,而影响注意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兴趣,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些事物或进行某些活动的倾向。一个精妙的问题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注意。 2.数学教学过程中,既要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又要培训他们的收敛思维能力;既要教会学生进行严格逻辑推理,还要教会学生大胆进
[2005年9月24日] [字数:2227] 阅读全文
·情感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情感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对其概念、理论、方法等,并不是无动于衷,而是常常抱有各种不同的态度,会有各种复杂的内心体验。如果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会感到满意、愉快和欢乐;学习失败时,则会感到痛苦、恐惧和憎恨;遇到新奇的问题、结论和方法时,会产生惊讶和欣慰。虽然这种情感不直接参与数学的认知活动,但对数学学习起着推动、增加、坚持、调节等作用。因此,重
[2005年9月24日] [字数:1965] 阅读全文
·初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科技内容
初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科技内容 语文学科的根本任务就是通过语言文字来理解课文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在理解思想内容的基础上进而深入地挖掘课文是如何来表达这一思想内容的。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有关自然科学知识、科学家对科学的执着追求、科学的思维方法、科学的态度等的内容,这些内容的发掘,无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极好的载体,也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宝贵的资源。我们把这些科技知识、思想等
[2005年9月24日] [字数:2351] 阅读全文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三化”的实践与研究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三化”的实践与研究 摘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其它工作之间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本研究针对教师素质、德育工作、学科教学之间的交叉关系, 从“教师素质优化”、“德育过程内化”、“教学过程同化”着手探索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其它工作之间的整合,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目的。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优化 内化 同化 一、 前 言 学校心
[2005年9月24日] [字数:10685] 阅读全文
·从课程标准看数学课堂教学_数学论文
[关键词] 数学 课程标准 课堂教学 [摘 要]从数学课程标准出发,认识新形式下的课堂教学。强调数学课堂应“以人的发展为目标,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好的课堂教学应“能促进有效学习的进行,使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自主建构)和个性化发展成为可能。”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做数学中的数学思维”。制定教学方案要研究《标准》,研究教材,研究课堂数学活动,研究学生的差异。
[2005年9月24日] [字数:4412] 阅读全文
·激活学生的快乐因子_数学论文
我们常常会发现,即使你觉得平时再“笨”的学生,只要一到玩游戏,或听好听的故事时,他也会玩得十分高兴。这说明每个人的骨子里多多少少都有快乐的因子,只不过有些人比较显性,有些人比较隐性而已。教学中教师如能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激活学生的快乐因子,对培养学生健康活泼的个性,创建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很有好处。我在一年级数学课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一、教学资源要有趣味化。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
[2005年9月24日] [字数:2042] 阅读全文
·在复习课中实施素质教育_数学论文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上好每堂课,上好每种类型的课。下面谈谈自己在复习课中如何实施教育的几点体会。 数学复习教学关键是要使学生在复习中产生旧知识、新面孔的新鲜感,努力做到缺有所补、学有所得、练有所熟。 一、复习中要允许学生质疑问难。 在复习教学中,教师要安排、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复习全过程,使他们
[2005年9月24日] [字数:1793] 阅读全文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_数学论文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小学数学教学任务之一,是学习活动中重要的心理因素。它可以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顽强的追求和积极的探索。培养兴趣应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数学知识教学进行。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对学习目的、任务,尚未树立起明确的认识,全凭好奇心和新鲜感。他们的学习欲望往往是从兴趣中产生的。他们乐于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根据他们的思维特征,在感知和理解教材的两大环节中,一定要重视做为非智力因
[2005年9月24日] [字数:2064] 阅读全文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_数学论文
随着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化,教育改革也纵深推进,这就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改革开放的现代社会,向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不仅表现为现代科技知识的日新月异,更主要的是人才的现代化素质。现代社会人才,不仅要有良好的品德,较高的智能,强健的体魄,较高的审美能力,而且更应该具有开拓、创新、坚毅、勇敢、自主独立的个性。只有具有这样素质的人,才能在未来的21世纪敢于创造和进取,把社会主义
[2005年9月24日] [字数:2781] 阅读全文
·发现中探索 在探索中发现_数学论文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让学生主动的发现问题、探索问题无疑可以使教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使教学变得高度有效。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发现问题。 探索的基础是发现。发现问题可以激活学生的探索欲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使学生明确探索目
[2005年9月24日] [字数:1463] 阅读全文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_数学论文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过程。因此教师要彻底掘弃和摆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把主要经历放在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供信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上.关键是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 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一、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是提高课堂参与度的必要条件。 奥苏伯尔认为:学生是否能吸取到新的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
[2005年9月24日] [字数:1948] 阅读全文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_数学论文
摘要: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认为有下面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数学 教学 德育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
[2005年9月24日] [字数:1743] 阅读全文
·浅谈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_数学论文
摘要:本文对中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的提出、理论的发展、教育的策略、模式的探讨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力求对中学数学的教学实践有切实可行的指导作用,使教师在思想观念上得以改变,在教学行为上得以改进,在教学效果上得以提高。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素质教育、策略、模式 1、“数学焦虑”与数学教学的背景 在中国的中学数学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种对数学的焦虑,即学生对数学
[2005年9月24日] [字数:5127] 阅读全文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七种问题情境_数学论文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问题情境相联系的。在问题情境下学习可以使个体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激起积极的情绪,促进学生的潜能发展,从而使学习者更好的利用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同化”、“顺应”从而达到一定意义上的建构。在教学中,应使学习者明确所学知识产生的背景是什么?如何寻求解决的策略及如何应用;明确所学知识是发展的?从而使所学知识网络化,达到培养学生创新
[2005年9月24日] [字数:2135] 阅读全文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_数学论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解释和应用。”基于此认识,我认为在新教材的教学中,应体现以下几点: 一、 源于生活,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
[2005年9月24日] [字数:1681] 阅读全文
·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_数学论文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学就是要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思维活动。而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根本出路,在于为培养儿童自身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创设一个广阔的空间,通过教师必要的启发诱导,填补空缺,引导学生在思考中掌握知识,在掌握知识中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 笔者经过几年数学教学的探索,认为教学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知识的过程,使学生的能力得
[2005年9月24日] [字数:2719] 阅读全文
·引导主动参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_数学论文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因此,教师必须依据学生的心理规律,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以便收到良好的效果。具体地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运用迁移规律,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迁移规律是教育心理学揭示的一条重要的规律。它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学习的目的不是把知识贮存于大脑之中,而是最终要化为能力,去
[2005年9月24日] [字数:3269] 阅读全文
·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_数学论文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学习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让数学问题源于生活,从生活中提炼出来,通过把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使学生感到所学知识是有用的,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激起学生热爱数学,乐于学习数学的强烈愿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呢?笔者谈些粗浅的看法,以俟行家赐教。 一、
[2005年9月24日] [字数:1843] 阅读全文

其实像这样的一个论文时完全可以写出来的,然后只需要收集一些资料,把他焦虑的原因给说出来。

*儿童数学应用题表征水平的特点研究.心理科学.2009.3* 朋辈咨询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适用性 .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 2007.9* 中学生数学焦虑、信念与数学成绩的关系 . 《临床心理学》, 2007.3* 《男孩脑子想什么》书评—拯救处于教育“边缘化”的男生,中国教育报, 2007.3.15* 又是一年考研季,个中滋味谁人解?——透析考研人的临考心理状态,《考研·求学》 2007.1* 中学生的数学信念和数学焦虑,中国教师, 2006.12* 无意识黄雀,北京师范大学校报, 138 期,总第 1007 期, 2006.10.12* 我国刑事诉讼中证人证言价值之探析 . 船山学刊, 2006 vol.65* 小学 2-4 年级儿童数学应用题表征策略对其解决不规则问题影响的研究 . 心理科学 , 2005* 中学生数学焦虑、信念与数学成绩关系的研究 . 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 2005 ( 10 )。* 心理理论的概念、研究进展与展望 . 河北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4)* 罗杰斯的人格理论评述,河北大学学报增刊 . 2002 , vol.27

正在数学学习中,焦虑情绪产生的因素分析论文可以写吗?可以写的

分离焦虑研究论文

国内与幼儿入园分离焦虑问题有关的108篇学术论文,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分析了国内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研究的基本情况,指出了国内幼儿分离焦虑问题研究存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单一、实验研究严重不足,被试面过窄等问题,提出今后的研究应注意扩宽研究内容面、丰富研究方法、扩大被试样本量及被试类型。关键词:幼儿 入园分离焦虑 现状与分析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实施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学前教育前三年毛入园率达85%,我国适龄幼儿入学量将逐步增加。而入园幼儿必然面临与重要他人(父母或者其他抚养者)进行分离,以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和学习。在适应过程中常表现出心理和生理上适应不良,诸如哭闹、不正常进餐[1]、过度依恋替代物、不参与同伴交往、感冒、发烧[2]、呕吐、头痛、肚痛、遗尿、睡眠习惯紊乱[3]等现象,称之为入园分离焦虑。入园分离焦虑是常见的幼儿焦虑的一种。幼儿入园分离焦虑处理的妥当性关系到能否适应入园生活,关系到幼儿的身心理健康。二.主要研究内容现有文章较集中关注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入园分离焦虑的特点、症状表现、成因、预防和干预。(一)入园分离焦虑的特点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的出现时间呈现三个高峰期,即入园、午餐及午睡时。如黄志敏发现,早上入园时间、午餐及午睡时间时幼儿分离焦虑表现最明显的时间段[1];从刘少英等的研究中发现,梯度入园与全天入园的幼儿入园时其入园分离焦虑最明显[4];王巧婧认为幼儿在入园一个月内入园分离时段和午饭时段幼儿的分离焦虑最明显[5]。

学前教育论文范文:幼儿园新生入园焦虑的成因及对策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我整理的学前教育论文范文:幼儿园新生入园焦虑的成因及对策,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论文题目:

浅析幼儿园新生入园焦虑的成因及消除对策

摘要:

幼儿入园分离焦虑是新入园小班幼儿当中最常见的一种心理问题。在幼儿园当中,幼儿需要接触到新的环境、新的人群,并且更为重要的是幼儿开始体验初次与父母分离所带来的情绪上的变化以及内心的痛苦,且这种焦虑程度一旦过高,还会严重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此次研究当中笔者对幼儿入园与家长分离时的分离焦虑产生的原因以及幼儿分离焦虑的特征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对幼儿入园焦虑进行研究及干预缓解的重要性,同时研究了家长及教师常用的缓解策略中存在的问题,试图找出更加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缓解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的策略。

关键词:

幼儿园;成因;消除对策

每年的9月份都是幼儿园新生入学的时候,原本在父母怀中或者是被父母牵着笑嘻嘻的小朋友在被送进幼儿园之后情绪就开始不对了,开始又哭又闹,牵着父母的手不愿让父母离开。这些孩子刚进入幼儿园时情绪极不稳定,又哭又闹,不愿与人交流,甚至有的孩子还会出现睡眠不安、食欲不振,甚至绝食的表现。这种幼儿对新环境的不适应所导致的幼儿的生理及心理上的非正常反应,我们称之为幼儿入园焦虑。

一、幼儿入园焦虑的原因

从导致幼儿入园焦虑的原因方面分析,主要是幼儿周围环境的突然改变。幼儿都是在父母以及家人的关怀、呵护下成长的,当突然进入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大环境,每个孩子都是平等的,谁都不会受到特别的优待。孩子从家庭中受独特对待的环境到幼儿园这样一个既陌生又享受不到优待的环境当中肯定会出现情绪上的波动。幼儿教师在面对幼儿的时候如果总是摆出一种很严肃的表情,这无疑会加剧孩子对幼儿园的恐惧。因此,我们不仅要提供物质以及安全方面的保证给幼儿,更要尊重幼儿的自由以及情感需要,让他们在幼儿园这个陌生的大环境中体会到家的温暖,从而缓解他们的不适感。

二、幼儿入园焦虑的表现特征

(一)幼儿与家长分离时容易大发脾气或者哭闹

幼儿年龄小,心理及生理上都不成熟,所以对父母的依赖性很强。如果硬是强迫孩子和家长分离,孩子一般会释放自己的情绪。如果幼儿的一系列表达自己强烈感情的行为没有得到相应的回应,就会慢慢接受必须要呆在幼儿园的这一客观事实,幼儿开始变得焦虑和不安。

(二)幼儿比平时更容易紧张、着急,会多汗、尿裤子

幼儿产生了入园焦虑后,常常会出现出汗、尿床或者尿裤子的行为。幼儿的尿床、尿裤子、吮手指、怕黑、难以入眠等种种反应都是幼儿与家长分离后入园焦虑的外在表现,但这些表现只是个别幼儿的个人表现,不能代表全部。

三、对幼儿入园焦虑进行研究及干预缓解的重要性

学龄前儿童阶段是儿童生长发育的特殊阶段。幼教工作者对幼儿入园焦虑知识了解后才能正确地引导和培育孩子,这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幼儿期又称学前期,是指人在3~6岁的时期,脑重量不断增加,大脑皮质达到相当成熟的程度,随着身体的发育,幼儿的动作技能也在同步发展,为其心理的发展提供了生理基础。在孩子进入幼儿园的这个关键时期,我们必须要正确了解并积极干预幼儿入园焦虑,让每一位入园的孩子都能够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群体生活,这是我们幼教工作者在进行理论结合实际的研究当中所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四、幼儿入园焦虑的解决措施

(一)目前常用的缓解幼儿入园焦虑的措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意见

1.家长方面。有的家长对待不愿入园的幼儿采取强迫分离的做法。这种做法只会加剧幼儿对幼儿园的反感,幼儿焦虑的情况也会越来越严重。因而,家长要在幼儿入园之前就帮助幼儿做好心理准备工作,多说一些幼儿园里有趣的事情,让幼儿在心中对幼儿园有一个良好的初步印象,然后让幼儿在日后的接触中慢慢接受幼儿园。同时,不可否认,很多家长也和幼儿一样不愿意与自己的孩子分离,舍不得孩子,怕孩子在幼儿园受欺负,所以在孩子表现出入园焦虑时就索性直接带孩子回家,这种方法也是不可取的。每个孩子都要从家庭生活迈入社会生活,这是人生必经的过程。这种直接将幼儿带回家中的做法无法从根源上解决此问题。对于家长直接将孩子带回家的现象,家长必须要从自身出发,客服自身的焦虑,予以更多的信任给幼儿园,把孩子放心地交给教师。

对于依恋父母,不相信其他人的幼儿,家长不仅要给予孩子安慰,还要指引幼儿融入到集体生活中去,与他人建立彼此之间的信任,同时还要培养孩子参与集体生活的兴趣。

2.教师方面。幼儿教师对于有入园焦虑的幼儿有时会采取漠视淡化的方式来对待。漠视淡化的方式反而在无形中助长了幼儿的焦虑情绪。幼儿出现心理问题的时候如果得不到有效及时的解决,就会在幼儿的心中产生很大的阴影,幼儿入园分离焦虑亦是如此,漠视淡化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增加幼儿的焦躁情绪。因此针对大声哭的幼儿,教师应该做到及时的关注,转移幼儿的注意力,可以和幼儿进行游戏互动,让幼儿进入到游戏的情境中去,这样幼儿焦虑心理也就得到了相应的缓解。

对幼儿的某种行为的不理睬也就意味着对幼儿的不关注。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如果对某种不良的行为不加以制止或者纠正,其实就是对这种行为的一种默认,那么这种行为就极有可能再次发生。幼儿在独自游戏时,如果教师不采取措施指导或者干涉,幼儿的此种行为就会越来越严重,不被关注的幼儿会一直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中,一个人玩耍,一个人喝水,一个人上厕所。笔者认为如果放任幼儿的此种行为长期下去,其性格会变得越来越内向,会变得越来越不善与人交流沟通。其他的小朋友都已经很融洽、很享受集体生活时,他还是自己一个人,当有一天在他意识到自己没有朋友的时候会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焦虑情绪会恶化。因而幼儿教师要对单独游戏的孩子予以更多的关怀和注意,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集体活动当中,让他们感受到集体活动的乐趣,从而增强其自信心。

(二)策略建议

1.教师做好入园前家访。教师到幼儿家进行第一次家访时,要注意衣着的得体,语气要和蔼,态度要亲切,要认真倾听家长对自己孩子的生活习惯以及脾气禀性的介绍,并提醒家长做好幼儿入园的相关准备工作,例如准备替换的衣服、喜爱的玩具等,并对按时幼儿日产的学习、生活等情况予以记录,认真考虑每个孩子的不同需求。为了幼教工作的顺利开展,要学会聆听孩子对幼儿园生活的想法,细心观察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具备责任感和义务感,要及时、有效地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让家长对幼儿园的工作放心,缓解家长心中的焦虑。同时也要和孩子多交流,让孩子熟悉教师,增强孩子对教师的信任。

2.参与亲子活动,减少陌生感。鼓励家长陪同幼儿一起参加幼儿园的活动,体验幼儿园的生活。在亲子活动的过程当中,幼儿在父母的陪同下来到幼儿园,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各项活动,体会集体生活的乐趣,例如教师为幼儿安排了宝宝点名时间、幼儿自我介绍后,“找朋友”的音乐响起,家长和孩子手拉着手去寻找自己的好朋友,体验交往的快乐。孩子在幼儿园愉悦的学习生活氛围当中慢慢也会开始接受幼儿园。在进入幼儿园之前,为孩子进行这方面的充分准备,对于缓解幼儿对陌生环境的焦虑情绪是非常有用的,尤其是家长的陪伴,更让孩子能够在平缓的氛围中度过幼儿园的生活。

3.家长和幼儿园相互配合。不只是孩子会有入园焦虑,很多家长也会出现不同程度上的焦虑。家长因为担心孩子无法适应幼儿园这一陌生的新环境,担心孩子能否在陌生的新环境当中正常的学习生活。有的家长在送孩子来到幼儿园门口时,对孩子依依不舍、牵肠挂肚,常常打电话询问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甚至有的家长还跑到幼儿园来探望孩子。家长的焦虑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孩子的情绪,甚至可能加重孩子的入园焦虑,从而导致孩子无法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环境,无法正常融入到集体的生活当中。因而,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家长对孩子入园的焦虑心理,也是缓解幼儿焦虑症状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4.寓教于乐,开展丰富多样的游戏活动。幼儿园可以根据幼儿不同年龄段的特征,在开学初的一周采取多样的方式来教学,例如用颜色鲜艳、新颖的玩具转移幼儿的注意力,组织丰富有趣的户外活动,帮助幼儿结交新朋友,采用正面鼓励以及侧面引导的方法,让幼儿充分体验到集体生活的乐趣,为幼儿创建一种安全、温暖的氛围,从而缓解幼儿的焦虑情绪。

5.特殊情况特殊对待。幼儿园每年的新生中都会有几位特殊的孩子,其入园焦虑情况可能比其他孩子更为严重,针对此种情况,我们就要特殊问题特殊处理。例如开辟专门的活动室稳定他们的情绪;为拒绝进食的孩子提供造型可爱多样的小点心,向家长了解其饮食偏好;等等。在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后充分了解这些孩子的情况,然后制订特别的方案来对待。

五、结论

新时代提出了新的要求。儿童的成长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步伐,在孩子关键的幼儿期,不仅要塑造孩子健康的体魄,培养孩子的聪明智慧,丰富孩子的知识经验,还要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品质以及对社会良好的适应能力,从而让孩子能在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博得一席之地。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们要对幼儿入园焦虑的情况予以注重并采取措施予以缓解,让新入园的孩子能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为孩子的智力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陈帼眉,冯晓霞,庞丽娟。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2]汤燕辉。幼儿入园焦虑个案研究[J].教育导刊(下半月),2009,(12):23-24.

[3]史金娥。在“互动”中消除幼儿的分离焦虑[J].考试周刊,2007,(19):104.

[4]何海英。创设家庭式环境———环境新生入园焦虑有效途径[J].幼儿教育,2005,(9):44-45.

摘要:在基础教育中,幼儿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对于幼儿教育来说,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就主体性而言,幼儿教育是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核心阶段,因此,在幼儿教育中开展主体性教育就显得极为重要了。基于此文章针对在幼儿教育中开展主体性教育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主体性教育理念;幼儿教育;应用分析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创新,对传统的教育已经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尤其是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使得学生的主体性与个性化受到了影响,因此,针对这一现象,要做好教育的改革与研究工作,同时还要从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上出发,做好主体性教育。

一、主体性教育

对于主体性教育来说,就是要坚持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出发,保证满足现代化教育的需求,同时还要求教师为学生创建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通过启发与引导来满足学生的内在需求,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在主体性教育的影响下,还可以塑造好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实现全面的学习与发展。但是还应明确的是,主体性教育要求在开展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要坚持以接受教育的人为主体,同时还要尊重与承认其主体地位[1]。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育理念,主体性教育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创新,同时也要顺应培养人的教育规律,以此来满足社会的价值取向。从静态的层面上来说,开展主体性教育可以有效实现教育的目标;从动态的层面上来说,则是一种相对特殊的认识与实践活动,有着属于自身的理念,注重帮助学生生成主体性,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所以在幼儿教育中,由于幼儿存在着一定的向师性,因此,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主体性学习形式,培养好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幼儿的终身发展。

二、在幼儿教育中应用主体性教育理念的措施

(一)保证教学形式的主体性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由于这一阶段的幼儿受到年龄等方面的影响,其认知能力与目的性行为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教师在开展主体性教学形式的过程中,就要做好引导工作。

1.创建出游戏教学情境

对于幼儿园教育来说,要注重幼儿的身心发展,从幼儿的学习特点等方面出发,帮助幼儿积累经验,以此来引导幼儿在生活与活动中主动地去接受学习。所以,想要促进幼儿实现主动学习,就要掌握好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明确学习上的优势。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掌握好幼儿的学习特点,这样才能承担起教育的责任。通过调查可以看出,由于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疲劳等现象,所以也就使得其认知过程存在着随意性等特点。因此,教师就可以借助游戏来进行教学,通过游戏的影响,有效吸引幼儿的目光,帮助幼儿完善知识结构,让幼儿成为学习中的主人[2]。

2.开展模仿练习

对于这一阶段的幼儿来说,他们正处于学习与模仿的阶段,且存在着好奇心与可塑性,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幼儿通过模仿来增强其感性认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这种教学形式,有针对性地选择好可以让幼儿进行模仿的对象,同时还要不断地观察幼儿,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对一些存在模仿不良行为的幼儿教师要及时进行教育,以此来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帮助幼儿生成主体性

由于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幼儿存在着一定的个别性与特殊性。因此,教师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就要深入掌握好幼儿的实际情况,做好指导工作,帮助幼儿实现主体性的生成。

1.挖掘出幼儿潜在的素质

教师在开展主体性教育的过程中,要为幼儿创建出适宜的条件,以此来促进幼儿潜能的发展,同时还要确保教育的意义,健全幼儿主体性。教师要坚持从幼儿的实际发展出发,最大限度地挖掘其潜能,保证幼儿发展的有效性。

2.促进幼儿个性化的发展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好幼儿的个性。一方面,教师要具备一颗包容心,冲破传统意识上的影响,以开放的心态来看待幼儿的发展。另一方面,教师在开展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还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帮助幼儿在实际教学中形成自己的个性。如幼儿在选择玩具的`过程中存在着倾向性的选择,所以教师就要做好研究与分析工作,培养好幼儿的个性[3]。主体性教育就是要坚持以幼儿的发展为基础,分析好现阶段中幼儿的实际情况,同时还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正确地引导幼儿,为幼儿创建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此来影响幼儿,促进幼儿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庄清珠.主体性教育理念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J].安顺学院学报,2009,11(5):45-47.

[2]雷红云.对幼儿主体性教育的若干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4(5):14-15.

[3]李瑞瑾.幼儿园科学教育中幼儿主体性发展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4(1):138-139.

摘要:本文对幼儿教育中游戏教学的特点和价值进行了分析,以期更好地发挥游戏教学的作用。

关键词:幼儿教育;游戏教学;价值分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的关注程度逐渐提高,对幼儿的教育也愈来愈早。幼儿教育是人一生中所接受的第一个系统性的教育。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在幼儿教育中加入游戏,形成了游戏教学的模式。根据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游戏教学模式对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积极作用。

一、游戏教学概述

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以游戏为依托,将要教授的知识以游戏的形式表现出来,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幼儿主动学习,使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到相应的知识。游戏教学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具有体验性、自主性等特点,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可自由发挥,进而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二、游戏教学的特点

1.游戏教学的体验性

游戏教学最大的特点在于体验性,只要幼儿进入到游戏中,就会在特定的游戏氛围中获得自己的主观感受。如在“丢手绢”活动中,坐着的幼儿会对小伙伴手中的手绢有盼望的心理,而拿有手绢的幼儿则有担心被追上的紧张以及想将手绢给其他同伴的激动心情。这些思想活动都是幼儿在游戏中自己体验到的,教师只需从旁引导,幼儿就会懂得。

2.游戏教学的自主性

游戏教学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或者游戏的选取者,幼儿才是游戏的主导者。在游戏开始前,幼儿可以自主选择伙伴、游戏场景和游戏材料。在这个选择的过程中,幼儿可以与同伴进行协商,只要达成共识,幼儿就可以改变原有的游戏状态,根据自己的兴趣制订相应的游戏规则。游戏对于儿童的无限包容性,在游戏教学中以自主性的方式体现,这也是游戏教学的特点。

3.游戏教学的虚幻性

游戏教学中游戏的内容虽是依托于现实生活中的素材,但是又有超脱于现实生活的一面,即虚幻性。例如,角色扮演游戏,游戏的基础在于幼儿假装自己的身份是某一个角色,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赋予所扮演的角色新的特色。游戏教学的虚幻性充分满足了幼儿的想象力,并可以将幼儿在现实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常识通过游戏体现出来。

三、幼儿教育中游戏教学的价值

游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有独特的价值,其所产生的教学效果也是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所无法企及的。因此,对幼儿教育中游戏教学价值的分析可以对今后的幼儿教育模式的发展提供经验方面的支撑。

1.游戏教学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幼儿阶段孩子的特点是年龄小、好动,且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游戏教学则是根据幼儿以上三个特点定制的教学模式。在进行游戏教学时,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常识性问题穿插其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幼儿学习。幼儿在游戏中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相对较长。另外,游戏教学的场地可以设在室内,也可以设在户外,以满足幼儿好动的天性。因此,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效率较高。

2.游戏教学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幼儿对于游戏的热衷确保了他们的参与度。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适当的奔跑、跳跃等可以增强幼儿对自身肢体协调性的控制。另外,在户外阳光下进行游戏,也增强了幼儿对环境的适应性,幼儿的体质也得到了明显地改善。游戏教学模式以游戏为出发点,幼儿在游戏中会主动与其他小伙伴进行交谈,也学会了倾听,培养了幼儿的集体意识,有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

3.游戏教学可以提升幼儿语言驾驭能力

在幼儿阶段,幼儿除了学习常识性知识,更要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如何让幼儿主动开口是提升其能力的重点及难点。游戏教学中的角色扮演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例如,在扮演角色时,幼儿通过对日常生活中该角色的语言特点进行模仿,可了解到接人待物的相关知识。因此,游戏教学有提升幼儿语言驾驭能力的作用。

四、结语

幼儿教育作为系统教育的起点,其教学模式的选取是否符合幼儿特点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游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有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提升幼儿语言驾驭能力等作用,值得在幼儿教育中作为重点教学模式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陶云娣.论幼儿教育中的民间游戏教学创新的基本经验——小班民间游戏《小兔和狼》为例[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6):118-119.

[2]陈艳红,刘红,幼儿教育中游戏教学模式初探[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4):118-119.

[3]乐元芬,试述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S1):88-89,93.

[4]蔡清吉,张传堂.回归游戏教学——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思考[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10):136-138.

  • 索引序列
  • 当代研究生焦虑原因论文
  • 大学生焦虑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论文
  • 因为毕业论文而焦虑
  • 数学焦虑研究论文
  • 分离焦虑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