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外国文学论文1000字

外国文学论文1000字

发布时间:

外国文学论文1000字

一、封面1、题目: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2、各项内容:四号宋体居中。二、目录1、目录:二号黑体加粗居中。2、章节条目:五号宋体。3、行距:单倍行距。三、论文题目:小一号黑体加粗居中。四、中文摘要1、摘要: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2、摘要内容字体:小四号宋体。3、字数:300字左右。4、行距:28磅5、关键词:四号宋体,加粗。词3-5个,每个词间空一格。五、英文摘要1、ABSTRACT:小二号TimesNewRoman.2、内容字体:小四号TimesNewRoman.3、单倍行距。4、Keywords:四号加粗。词3-5个,小四号TimesNewRoman.词间空一格。六、绪论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500字左右,小四号宋体,行距:28磅七、章、节、一.二.三.四、五级标题序号字体格式章:标题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节:标题小三号黑体加粗居中。一、一级标题序号标题四号黑体加粗,顶格。(一)二级标题序号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顶格。1.三级标题序号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1)四级标题序号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①五级标题序号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八、结束语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300字左右,小四号宋体,行距:28磅。九、致谢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小四号宋体,行距:28磅十、参考文献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8—10篇,五号宋体,行距:28磅。十一、附录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英文内容小四号TimesNewRoman.单倍行距。翻译成中文字数不少于800字内容五号宋体,行距:28磅。十二、提示【页边距设置】上2.5cm,下2.5cm,左3.0cm,右2.0cm。【页码制作】视图页眉页脚自动图标集选中第X页共Y页。【28磅设置】格式段落行距固定值设置值输入28磅文字。外国文学论文范文赏析:外国文学课程应用型改革的必然性一、应用型人才培养是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教育服务于时代,教学制约于环境。自上世纪90年代高校开始扩招到本世纪初毛入学率达到20%,我国高等教育已完成了由传统精英教育向现代大众教育的转化。在这个过程中,一批以专科院校合并升格方式组建而成的地方性本科院校应运而生。在世纪前后持续扩招的10年里,这些新建地方院校与老牌院校一起,共同承担了消化新中国建立后第二个人口生育高峰(上世纪80年代)蕴积的高等教育重任和完成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任务的社会责任。在持续满负荷甚至超负荷运转中,他们对自身地位处境、办学目标方向、发展出路等问题未及进行准确定位思考,事实上高速发展的大众教育形势也不容思考。只需例行一年一度“打开门”,以“坐以待客”的招生方式,就有源源不断的生源和疲于应付的工作任务。办学思路、模式无需创建和开拓,只需延续精英教育阶段“全国一盘棋”万众一心建设综合性大学的老路。在发展历史短底子薄、地方投入不足办学条件差、地域封闭学缘校缘联系欠佳等不利因素下,殚精竭虑、不遗余力地追求学术型大学建设目标。客观地说,在此宏大目标下,这些院校做出了不同寻常的努力,使办学环境、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自身获得了长足发展,也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不可回避的是,诸多现实问题也随之产生,且日渐凸显,成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困扰地方院校、困扰全社会,以至制约我国大众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巨大障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地方院校是在办学条件有限、生源质量较差情况下,走与老牌综合大学同样的学术精英人才培养之路,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使教育活动收效甚微。教学中,一方面是受各种条件制约的教师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下,多年不变地守着同一个培养计划同一个大纲,竭尽所能地讲授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是应试教育驯化出来的课外书籍基本不看、学习基本被牵着鼻子转的学生,在高校大信息量、满堂灌的课堂上难以适应和疲于应付。应试教育阶段,学生缺乏必要的阅读和社会参与,导致常识性科学文化知识和社会经验阅历积累不足。加之地方院校低分录取的学生知识功底较弱的特殊问题,使以系统理论知识传授为指针的教学活动困难重重。学生对大容量高密度的知识传授难于消化和理解,与教师之间难以形成“反馈”与“互动”的良好关系。于是教师全情投入的教学就成了单边进行无人喝彩的独角戏,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第二个突出问题是,传统教学模式方法、内容体系及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变化了的校情学情,造成教学和教育质量同时滑坡。一方面是在校生人数激增,给日常教学带来种种困难。人数激增,班型扩大,使课堂教学秩序难以把握,教学形式更趋于易于操作的满堂灌和一言堂,而以小班为易,曾经作为传统教学补充的研讨式、探析式、参与式教学难以坚持。另一方面是人数激增,使以拓展课堂教学和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综合能力的第二课堂活动难以开展。人数激增,并列班级增加,教学场所紧张。教室流动使用,学生走班,学生学习及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单位———班级名存实亡,使第二课堂以及其它增强学生团队意识、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和参与能力的校园文化活动难于组织。在这两大问题之下,最终检验学校教育成效和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毕业生的两大出口———考研和就业,均出现困局。重在理论知识传授的传统教学,目标是培养理论功底扎实有学术水平的高层次人才。但如此教育之下的毕业生,首先在专业知识检验的第一道关口毕业论文(设计)中,常常照抄照搬甚至“满纸荒唐言”。之后在被看作专业知识水平终极检验的考研中,整体成绩也不理想。成功率无论在量上还是质上,都不能与生源质量较好又有深厚学术积淀的一本院校同日而语。而绝大多数选择毕业即择业的学生,在并不与他们所学专业、课程直接对应的职业招聘考录中言不成文、语不成体,在考查综合素质能力的面试中手足无措的现象不在少数。因此现实是,一方面是学生苦读四年毕业后难以找到满意的工作,另一方面是用人单位难以录用到学用相适、上岗即能工作的实用人才。更为严峻的是,现今地方性院校已经占据我国高等院校总数6/7的份额,已无可置疑成为大众化时期高等教育的主体。而这些院校办学方向模糊造成的投入产出失衡、学生学用不适、校地人才供求脱节,不是个案和局部,而是普遍性全局性的问题。由此造成的问题是:这些院校越是在既有路线上发展扩大,越是造成资源和人才的浪费。其教师在一心培养高层次学术人才的课堂上传授越多,对学生掌控越多,学生开拓创新的能力、职业综合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越是不足,越是难以逃脱“理论基本不用”“、实践基本不会”和“毕业即失业”,的魔咒。而国家,在缓解了人口压力造成的高等教育压力的同时,却把就业压力抛向了社会,造成了新的民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同质化教育引发的地方院校以及我国高等教育整体问题,从中央到地方、从行政管理部门到实体院校,早已形成自省自警的共识。同时也都预见到,随着生育高峰期人口完成高等教育及高等教育适龄人口基数实际减小,我国高等教育已在蕴积新的矛盾和危机,那就是即将到来的院校间残酷的生源竞争。生源竞争将是物质基础、学术环境都相对较差的地方院校必然面临的危机和挑战。那么地方院校的出路在哪里?发展图存的希望何在?应该在国家政策的框架下谋发展,在自身个性化特色化发展中求生存。要充分领会教育行政部门“分类指导、准确定位、办出特色”的指示精神,要充分理解国家“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高等院校层级化发展思路,从中找到适合自身内情与环境的合理定位。那就是以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为宗旨,以立足一方服务一方为原则,走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地域化个性化发展之路,办满足地方经济及社会发展对多样化人才需求的应用型大学。二、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中课程教学的问题与地位新世纪之后,国家和教育部持续适时颁发纲领性文件,实施和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2005年教高1号文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做出了“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实现高等教育工作重心的转移,在规模持续发展的同时,把提高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的部署,倡导高等教育工作重心由扩大规模向加强内涵建设的战略性转移。2007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文《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启动本科教学“质量工程”,提出“按照‘分类指导、鼓励特色、重在改革’的原则,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整体实力”的基本路线,并以明确具体的建设目标、内容和资金支持,落实高等教育从“保量”到“提质”的切实转换。紧随其后的教育部2号文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提出了“高等学校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科学定位,办出水平,办出特色”的教育发展总体路线。到2012年教育部4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则进而明确提出了“探索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制定分类管理办法,克服同质化倾向。根据办学历史、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等,确定特色鲜明的办学定位、发展规划、人才培养规格和学科专业设置”的具体方针。国家层面改革与发展的思路清晰透明,这推动了国内高等教育理论界及实践者对大众化教育深化改革、加强内涵建设,以及高等学校分类定位、层级化发展诸问题的广泛探讨,更推动了学界和实体高校对源于上世纪70年代德国的“应用性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在国家继续实施的“985工程”、“211工程”和新开辟的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及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等政策、资金、项目、平台等支持下,对于占据我国当前高等教育主体地位的地方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论及实践的探索,均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从形成的成果结论看,刚刚建立的大众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已出现新的“结构性短缺”。首先是学科分类内部结构失调。从大的学科分类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探讨和实践集中在理工类和新兴应用类学科上。主要探索上述学科实验教学场地、实践教学基地、校企合作、校地合作、产学研一体化等多种人才培养渠道的开发和建设。而既难言成果转化也难言实际应用,而一向作为提高人综合文化素养、人文素质和的传统人文社科类遭冷遇、被搁置,在“应用型”理论和实践大潮中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依据。继而在人文社科范畴内,外国文学课程所属汉语言文学及历史等传统人文类专业,因其既非“理论”也非“科学”,而只是人类文明进程中人物、事件、精神、物质等成果材料的汇集梳理,且不与当前经济社会特定产业、行业直接对接,不具备“实操性”和“应用性”,从而全局失利,在方兴未艾的“应用型”理论与实践探讨中失重失语。在定位为“应用型本科”的地方院校自我绘制的“精文、强理、重应用”的发展蓝图中,文科的下行路线已十分明晰。进而在已经失重的人文类汉语言文学专业中,主干课外国文学又因其不具有文学及写作理论课对创作实践的先验指导性,也不具有语言课对言语文实践的经验总结性,而与中国各段代文学课一起与“应用”相关的一切断裂和绝缘。从“文科”到“人文”再到“文学”,在当前经济社会,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众高等教育中,似乎已毫无用处,丧失了安身立命的依凭。第二,是实践及理论探索的视域有所局限。统观国内相关理论成果材料和实践总结报告,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和实践主要局限在学校宏观体系建设方面,如制度保证、资金落实、项目带动、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改进等宏观因素。而对决定教育改革成败和人才培养成效的学科、专业、课程等教育活动主体内容———教学层面落实问题探索不足。还局限在“合理调整专业结构”“、优化课程体系”“、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等原则意见的提出,而对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模式方法、评介考核等应用型改革与实践实操层面问题的研究,目前还实为缺位。课程改革是教育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国内应用型人才培养理论的奠基者潘懋元先生曾指出:“任何教育的最终效果取决于直接面对学生的课程建设和实施过程,因此课程建设是当前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环节。对于以人才培养类型作为分类标准的高校分类,最终也要落实在与人才培养密切相关的课程。因此,建设应用型本科课程是当前推进高校分类发展进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因而,在国家政策积极引导、资金大力支持、院校层面应用型人才培养宏观体系构划业已就绪局面下,学科、专业、课程三级教学层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已无可退缩,它已占据大众教育改革深化最后攻坚克难的关键地位。而外国文学作为地方院校非应用类专业的主干课,也应牢固树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努力探索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实践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建立应用型教学改革和实践的课程体系。这既是大众高等教育改革深化的当务之急,也是地方院校一线教师当前要完成的首要工作任务。任务重大而紧迫而,不容松懈。

人类社会的经济全球化不仅仅局限于经济领域,它也渗透到社会、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文学作为一种世界性的艺术形式,在各国的文化交流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日益彰显出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外国文学的引进,文学翻译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本文就外国文学欣赏中如何再现原著作艺术的审美效果,从文学欣赏与翻译美学的特殊性的角度,分析了中西方人们的文化审美取向及思维差异、民族心理特征和文化传统等,与同仁们共同探讨。关键词:外国文学欣赏 中西文化 文化差异 多元文化背景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一 引言文学是一门综合艺术。它将多种艺术手段和谐地统一于一体,能传播信息,抒发感情,反映丰富多彩的生活,使读者得到艺术上的享受。文学作为一种世界性的艺术形式,无疑在世界文化的交流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特别在加入WTO后,中国与世界其他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步入了一个全面、快速发展的崭新阶段,中外在文化领域交流的渠道和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尽管有许多优秀外国文学被我国引进,并出现在大众传媒上,但其翻译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改进与提高。在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和传播中,跨文化和文学翻译所起的文化传递作用是非常巨大的。然而,鉴于文学跨文化和翻译中存在的忠实再现原著的等值原则问题,本文认为应该有更多的欣赏和解读理论,如解构翻译理论和目的论等被运用到文学翻译的研究中,进而充实文学翻译的理论视野。文学欣赏是一种特殊的文学翻译,它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可以帮助各国各民族读者“原汁原味”欣赏到他国文化和民族文化。现阶段,我国对外国文学欣赏的总体质量还未达到较高水平,也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外国文学的欣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文学翻译的影响,涉及语言规律、文化、心理审美等各种因素,体现其独特的美学特征。同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文学翻译是否得体,是否符合观众的心理审美观也至关重要。文学翻译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文学语言及主题承载着该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并通过文学主题的细化、剧中人物的特点体现出来,并由此推动情节的顺畅发展。本文就文学跨文化交流和翻译中的中西方文化的不同特质,从审美取向、语言特征及文化因素等方面对其进行探讨。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说的文学欣赏是一个大文学的概念,不仅指传统的纸质语言文学,如小说、戏剧等,也包括了对当今影响甚大的视觉艺术形式,如电视剧、电影等。二 文学欣赏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特征文学欣赏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运用等值原则来分析这类欣赏。然而,大规模的文学文化交流对文学翻译提出了重大的任务和挑战。中西方人们的审美取向影响着文学欣赏的形式。文学翻译不是简单的语言文字的翻译,而是艺术与审美价值再创造的过程。文学翻译中一般都要针对译入语读者再现原著艺术的审美效果,融合读者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特点,以取得最佳的欣赏效果。1 文学的审美取向及特点人类文化本质上就是人类生产和社会生活的产物,不同的民族和人群具有各自不同的价值观念、社会规范、审美情趣等。下面我们以《堂吉诃德》这部小说为例进行分析。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的作品《堂吉诃德》采用讽刺夸张的艺术手法,把现实与幻想结合起来,表达他对时代的见解。《堂吉诃德》国人乍看似乎荒诞不经,实则隐含作者对西班牙现实深刻的理解。国人刚开始接触这部小说的时候,只是感觉它很滑稽,中国人习惯看我国传统的以情节见长的小说,对一个全身披着盔甲、骑着高高的瘦马的人物和一个胖嘟嘟的连同他的驴也这么矮小的卡通般形象的印象,简直和现代香港的无厘头电影一般别无可谈之处。但仔细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现实主义的描写在《堂吉诃德》中占主导地位,在环境描写方面,与旧骑士小说的装饰性风景描写截然不同,作者以史诗般的宏伟规模,以农村为主要舞台,出场以平民为主,人数近700多人,在这广阔的社会背景中,绘出一幅幅各具特色又互相联系的社会画面。作者塑造人物的方法也是虚实结合的,否定中有歌颂,荒诞中有寓意,具有强烈的艺术性。如果纵观国外历史再看这部小说就可以了解和发现外国文学的发展脉络,知道了什么是骑士文学,发觉《堂吉诃德》这部小说是传统骑士文学的异类,因为一般国人觉得传统的骑士文学比较悲壮和典雅;而另类的骑士文学则较为荒诞,仿佛如周星弛的无厘头电影般。单就文学样式来说,这只是从大的文学发展历史的比较后所总结出的,在文学的发展史中占了一个时期。如果把《堂吉诃德》这部小说硬说为是为了抨击骑士小说而创作的之类的话,那是把它放在当时的文艺复兴的文化氛围来说的,这刚好应和了时事的发展。在塞万提斯自己描述写《堂吉诃德》的目的的时候,他把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人生理想都写进去了,直至描绘了西班牙社会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成为我们了解和研究西班牙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风俗习惯的一部百科全书。由此看来书中所展现的广阔的社会画面和流溢出的丰富的思想就远远不是出自要扫除骑士小说这么一个简单的动机。文学艺术已经走过了近几千年的春秋,和电视一道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元素。正像查希里扬所说的:“如果没有文学和电视,那么现代人的生活有是不可想象的。”今天作为大众化的艺术形式的外国文学,以其特殊的形式与大众审美观使许多精彩的外国文学,跨出地区和国门,成为全球文化视觉的盛宴,有力地推动了全球文学业的发展,使人类有机会一起共享不同地区和国家的优秀文学作品。2 外国文学欣赏中翻译的跨文化差异当国人欣赏完《泰坦尼克号》这部作品之后,我们在疑惑为什么要用“海洋之心”作为贯串全文的重要道具呢?它难道对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有重要的衬托的意义?其实没有“海洋之心”,Jack和Rose的浪漫爱情丝毫无损。“海洋之心”的介入,只是给这段爱情添入一种中产阶级财富魅力的氛围,让人感觉到财富的魅力真是无处不在。它使Jack和Rose的爱情不可能完全只在三等舱里完成。华贵生活的实现,似乎才是浪漫爱情的终点。这样的浪漫史诗,说到底是西方中产阶级价值观照耀下的青蛙王子的故事。令我们感动的难道仅仅是它美丽的爱情故事吗?不!在我们脑海里久久盘旋的镜头,是在生死关头还倾心地演奏交响乐的勇敢的乐手们,是在纷乱逃亡的脚步中还努力维持秩序的船员们,是在危急时刻仍然没考虑自身安危,主张先送走老人、小孩和妇女的举动,是老人们安详地躺在床上,等待着与自己忠爱的伴侣化做永恒,把逃生的机会留给更多年轻的生命……西方中产阶级价值观今天风靡世界,它的核心便是财富观念。这种观念的特点是一切判断均从财富出发。《泰坦尼克号》的主要篇幅是鄙视以财富取人的,在Jack和Rose身上,影片似乎寄寓着对以财富划分等级秩序的叛逆。一般认为,这种叛逆正是美国自由平等精神的标志。问题是叛逆不是针对财富,只是针对等级差别,而叛逆者自身最终也是为着追逐财富。譬如Jack因赌博赢取了一张船票时,要到美国发财的狂喜心态顿时溢于言表。毫无疑问,Jack身上的自由平等精神,是自由平等地获取财富的精神。以财富为中心的西方中产阶级价值观,和以自然为中心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是迥然不同的。中国传统精神认为生命的价值是天地赐予的,只要人把自己看作天地之子,合乎自然与人性地生活,就已经在“享受每一天”了。所以,不论过去还是现在,几乎所有的中国文学名著,都不会去着力地强调财富、等级,或者是灰姑娘与青蛙王子那样的主题。大概这就是中国文化精神和西方价值精神的巨大差异了。3 关于文学欣赏中的民族心理特征首先,我们还是需要来看翻译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我们知道,语言是人类文化的载体,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各自语言的语法上也会留下深刻烙印。因为一种语言的语法结构是由反映现实的角度以及人们思维方式决定的。翻译家傅雷曾说,东方人和西方人的思想方式有基本分歧,东方人重综合、重归纳、重暗示、重含蓄;西方人重分析,细微曲折,挖掘惟恐不尽,描写惟恐不周。从语言的语法上来说,英语造句主要采用形合法(Hypotaxis),英语中的句子以形统意,结构严谨,差异关系完整。汉语造句主要采用意合法(Parataxis),汉语中的句子以意统形,形态松散,内容完整。例如,美国好莱坞电影《Home Alone》的片名,直译应该是《独自在家》,但却被译为《小鬼当家》,汉语“小鬼”是一种昵称,表现了人们对智勇双全,但又十分调皮捣蛋的小孩的由衷喜爱,而影片中的小欧文正符合“小鬼”这一形象;“当家”指一个人统领全局、独当一面,小说中小欧文一人在家与两个盗贼斗志斗勇、神灵活现的样子,不就是活生生一个大当家的样子吗?因此《小鬼当家》做到了译语标题与原文内容的统一,实现了信息价值等值。又如影片《Meet the Parents》,其内容大意是:女儿带着男友拜见父母,万事顺利,只有女方的老爸还存在问题,汉语译名《门当父不对》非常贴切地体现了小说的主旨,忠实地传递了原片的内容。又如把《Gone with the Wind》译为《乱世佳人》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乱世”交待了故事发生的背景(美国南北战争期间),“佳人”点名了小说的女主角。译名形象地展示出女主人公坎坷的经历,片名翻译中实现了信息价值等值,忠实传递了与原作品相关的信息。文学是生活的艺术再现,体现电影文学内容的作品名称自然而然也包含了很多文化因素。因此,遵循文化信息忠实传达的原则和文化审美的原则显得尤为重要,在翻译中应尽可能地正确把握源语民族语言中的文化信息,不断进行选择和适应。三 结语当今世界,中国与西方的跨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但一些成名著作由于中西方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给人们的相互理解和交流带来了障碍,影响了人们对文学的欣赏与交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达到双赢的目的,我们应当做到:1 了解西方文化差异,强化双方优势互补语言学家费里斯(Fries)指出:“讲授有关民族的文化和生活情况绝不仅仅是实用语言课的附加成分。”我们知道任何一种文化都是有自身特点的。了解彼此差异,有助于取长补短,相互接近。而这种彼此影响、互相渗透,随着中西方文学文化交流的增多而增强。因此在文学翻译中应坚持:文化背景寓于文学翻译之中,而不能孤立于语言之外,它是为观众更恰当得体会和更深刻准确理解文学的辅助手段,文化背景和文学翻译共同服务于同一个观赏目的,即真正发挥语言表达思想、交流感情之功能,提高人们跨文化综合欣赏文学的能力。2 加强学习,提高欣赏水平,增进文化交流文学作品作为一种文化,都有其民族精华,也有其糟粕,只有采取中西互补,兼收并蓄,才能真正做到物的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及自然环境相协调。随着国际间文学文化交流的不断扩大,人类各种文化差距的逐渐缩小,文学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也受到同样的影响。注重文化知识的学习,不仅能将新鲜元素注入本国文化之中,也能促进本国文化对外的传播,实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加速“文化全球化”的进程。除了学习语言基本能力外,还要学习双方的文化,因为词语只有在一定的文化语境中才富有意义。加强对语言文化差异的学习和教育,是缩小文学文化差距的必由之路。参考文献:[1] 陈云雀:《文化差异与中美言语交际障碍》,《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25卷第5期。[2] 王福祥:《文化与语言》,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年。[3] 胡文仲:《英美文化辞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年。[4] 王宗炎:《美国英语与美国文化》,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5]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年。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太阳照常升起》向人们展示了一幅战后荒原的画卷,生活在其中的荒原人不仅身体千疮百孔,精神也失去了家园.他们迷惘的,痛苦的,如行尸走肉般的生活着.研究《太阳照常升起》的目的是为了分析美国迷惘一代对于战争和生活的态度:他们之所以对生活失去信念是由于战争的创伤,但他们并未因此失去对人性的渴望.在当今世界,和平和发展成为两大主题的背景下,研究迷惘一代的悲剧生活,意义在于揭示战争的残酷性,发扬中华民族以和为贵精神,指导我们的生活.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美国青年巴恩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脊椎受伤,失去性能力,战后在巴黎任记者时与英国人阿施利夫人相爱,夫人一味追求享乐,而他只能借酒浇愁.两人和一帮男

外国民族音乐论文1000字

在整体上,“浪漫主义”一词在音乐领域是用以形容一段从大约1820年代至1918年为止的时期。当时的“浪漫”所代表的内涵与现代的定义并不相同,在1880年乐评家E.T.A.霍夫曼将莫札特、海顿、和贝多芬列为三大“浪漫作曲家”,而路易·史伯尔(Louis Spohr)也曾以“好的浪漫风格”来形容贝多芬第五交响曲里的其中一个段落。严格来说莫札特是古典时期的作曲家,而贝多芬则被视为是浪漫主义的开端。到了20世纪初期,由于主流音乐风格的大变,19世纪时期的音乐开始被人冠上“浪漫时期音乐”的称呼了,后来的音乐史学上也都采取了这种区分法。现代对于浪漫主义音乐的研究重点包括了构成其音乐的元素—例如对于民间音乐的大量使用,这也直接反映了当时浪漫民族主义的潮流。浪漫主义音乐的一些成分早在18世纪音乐里便已出现,狂飙突进运动中展现出的强烈精神和情绪成为了哥德小说的先驱,而法国大革命时期也出现了一些带有血腥而激情风格的歌剧,浪漫主义音乐便是在这时期开始显现出其独特的风格。洛伦佐·达·彭特替莫札特撰写的歌剧剧本,搭配上莫札特谱出的独特音乐,呈现出了一股带有个人和自由特质的新音乐风格。浪漫音乐的世代将贝多芬视为是他们理想中的伟大作曲家—他撕碎并重谱了英雄交响曲,以抗议拿破仑皇帝的权威。在贝多芬的费德里奥中,他竖立了“救人质歌剧”这样的典型歌剧剧本,这也是法国大革命时期一种音乐文化的表现,以赞扬那些在维也纳会议年间期盼自由的所有激进文化人士。在当时的音乐文化中,浪漫音乐走上了开放的大众路线,主要依靠敏感的中产阶级观众支持,而非宫廷内部的人士赞助。公共的演出形式也塑造出了一波新的歌剧世代,大量音乐家以独唱的方式登上舞台,最知名的包括了帕格尼尼和李斯特。贝多芬对于音调变化的大量使用也激发出了许多新的音乐形式和结构,让它们成为音乐里一个全新的发展领域。尤其是后来的钢琴音乐和弦乐四重奏,都证明了音乐世界里还有一大片尚未被开发的领域。身兼作家、乐评家、和作曲家的霍夫曼还曾主张乐器音乐可以比歌唱音乐还具有表达潜力,这个概念在当时被认为是不切实际的。霍夫曼自己既是音乐家也是文人,他鼓励应该以音乐“有系统的”述说一个故事,许多大众开始对此产生兴趣,虽然他仍然遭到一些其他作曲家(如费利克斯·孟德尔颂)的批评。19世纪早期乐器科技的各种新发展—如钢琴的铁架、弦乐器的缠弦,都使乐器得以发出更高更广的音带、和更多的音色,另外也使演奏者能够表现出他们个人独特的技术层面。这样的科技不但扩展了钢琴的长度,也引入了更多音乐的结构,并且创造出许多新的音乐类型,例如站立的歌剧序幕演唱、钢琴的幻想曲、夜曲、和协奏曲,都成为浪漫主义音乐的中心。在歌剧上,卡尔·马利亚·冯·韦伯的《魔弹射手》成为一篇根基于民俗文化上、融合了超自然惊悚与紧凑剧情的浪漫主义经典作品,法国的埃克托·白辽士在其早期作品中也呈现出了丰富的音色和音质。身为后来被嘲笑为“未来音乐家”(依据华格纳自己的说法)的激进份子,李斯特和华格纳作品中都带有对于自由、灵性、魅力、以及近乎标新立异的个人特质的浪漫崇拜。从1815年至1848年的这段期间被视为是浪漫主义音乐的全盛时期,贝多芬(1827年去世)和弗朗茨·舒伯特(1828年去世)都在这段期间完成他们最后的作品,另外还包括了舒曼(1856年去世)和萧邦(1849年去世)。白辽士与华格纳则在这时开始他们的创作生涯,年轻的李斯特和费利克斯·孟德尔颂也在这时崭露头角。在这段时期之后,随着萧邦和帕格尼尼的去世,李斯特退出了演奏舞台,华格纳也暂停作曲直到他在巴伐利亚获得赞助人为止,而白辽士仍在坚持以激进的音乐路线对抗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风格。音乐里的浪漫主义思想至此可以说已经结束了其首要的影响阶段,而进入了更为广泛的浪漫音乐时期了。

结合19世纪的浪漫主义乐派及其名族乐派论述 浪漫主义创新音乐体裁有哪些?有何特征?要求举例说明(1000字左右)

Tiesto提雅斯多 世界DJ排名第一 下面是他所有的专辑,下载来爽爽,专辑在百度知道上发了很多次,没办法,谁叫他那么爽呢!给分吧! DJ.Tiesto.-.[Best.and.New.2005].专辑 DJ.Tiesto.-.[Elements.Of.Life].专辑 DJ.Tiesto.-.[In.My.Memory].专辑 DJ.Tiesto.-.[In.Search.of.Sunrise.1].专辑 DJ.Tiesto.-.[In.Search.of.Sunrise.2].专辑 DJ.Tiesto.-.[In.Search.of.Sunrise.3].专辑 DJ.Tiesto.-.[In.Search.of.Sunrise.4].专辑 DJ.Tiesto.-.[In.Search.of.Sunrise.5].专辑 DJ.Tiesto.-.[In.Search.of.Sunrise.6].专辑 DJ.Tiesto.-.[In.Search.of.Sunrise.7].专辑 (专辑名字就叫亚洲非常棒! DJ.Tiesto.-.[Magik.1.-.First.Flight].专辑 DJ.Tiesto.-.[Magik.2.-.The.Story.of.the.Fall].专辑 DJ.Tiesto.-.[Magik.3.-.Far.From.Earth].专辑 DJ.Tiesto.-.[Magik.4.-.A.New.Adventure].专辑 DJ.Tiesto.-.[Magik.5.-.Heaven.Beyond].专辑 DJ.Tiesto.-.[Magik.6.-.Live.in.Amsterdam].专辑 DJ.Tiesto.-.[Magik.7.-.Live.in.Los.Angeles].专辑 DJ.Tiesto.-.[Nyana-Outdoor].专辑 DJ.Tiesto.-.[******.of.the.Athletes]专辑 DJ.Tiesto.-.[Perfect.Remixes.Vol.1].专辑 DJ.Tiesto.-.[Perfect.Remixes.Vol.2].专辑 DJ.Tiesto.-.[Perfect.Remixes.Vol.3].专辑 DJ.Tiesto.-.[Juse Be].专辑 88253055 我想告诉你,冰河时代和风舞9天是把别人的曲子串在一起 110788680 酷狗上T的曲子少的可怜,超不过10首,而且都是重复的 bn

中国外交政策论文1000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政府充分展现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和多边外交能力,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一、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中期的外交 政策: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实践:1、建国的第一年,与苏联、东欧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作用:为恢复 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积极参与国际活动:(1)1953年,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原则。(2)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缅甸,三国总理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影响: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1954年4——7月,参加日内瓦会议(瑞士)。作用: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打开新中国外交新局面发挥积极了作用。 4、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印度尼西亚)。影响: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首脑会议。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形成“万隆精神”。 影响: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间的理解和信任,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 二、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 背景: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实践:1、中美关系的改善:(1)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与周恩来总理会谈。(2)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3)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意义:中美两国对抗结束,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2、中日邦交正常化: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与许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4、1971年10月25日,参加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了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作用:进一步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影响:我国外交工作出现了新局面。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 背景:国际形势的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 实践:1、1996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在上海签署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 2、2001年,中、俄、哈、吉、塔和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在上海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影响: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它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3、2001年,中国成功承办了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海APEC会议)会议主题:“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通过了《上海共识》。影响: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4、2001年11月,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第四次部长级会议上,审议通过了中国加入这个组织的决定。影响:中国终于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性贸易组织的成员。我国的对外开放事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影响:我国外交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资料:新课标高中

论文为了做到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常常将正文部分分成几个大的段落。这些段落即所谓逻辑段,一个逻辑段可包含几个小逻辑段,一个小逻辑段可包含一个或几个自然段,使正文形成若干层次。论文的层次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五级,具体如下:

随着全球化发展和中国融入世界程度的加深,中国面对的国际安全压力和和国内发展压力都呈现了急剧上升的态势,对中国外交长期坚持的一系列战略原则和思维形成了严峻挑战,使的中国政府推动外交转型。

在更宽视野和更高平台上把握中国和平发展的方向,中共十八大对中国外交进行了重新规划,中国外交在心态、姿态、理念及行为上,正从“被动面对内外挑战”的压力型外交向“主动进行布局谋势”的动力型外交转变。

十八大以后的中国外交将呈现为不同于改革开放前的革命外交,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外交的新版外交,正式步入负责任大国外交的新时代。外交是内政的延伸。作为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外交战略必须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始终服从和服务于中国总体发展战略目标的需要。

十八大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明确提出了“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任务目标。“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决定了中国在较长一段时期内的战略是“内政优先”,其重心是推进国内现代化建设。

当今世界已经成为一个“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发展是全球发展的一部分,不能脱离全球发展整体而“关起门来搞建设”。

“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中国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必须要“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扩大同各方利益汇合点,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因此,对内求发展、求和谐,对外求和平、求合作,将是中国较长一段时期内外战略的核心。并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成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诉求,是一切工作必须紧紧围绕的中心和大局。

在这一大局中,党的建设、国家建设和民族发展已经成为新时期中国大战略的三个支柱,也是中国对外战略紧紧围绕和服务的中心任务。

扩展资料

论文要求:

1、题名规范

题名应简明、具体、确切,能概括论文的特定内容,有助于选定关键词,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

2、作者署名的规范

作者署名置于题名下方,团体作者的执笔人,也可标注于篇首页地脚位置。有时,作者姓名亦可标注于正文末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 1、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原则。 2、中国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3、中国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4、中国愿意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5、中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愿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和地区广泛开展贸易往来、经济技术合作和科学文化交流,促进共同繁荣。 6、中国积极参与多边外交活动,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

写作思路:根据中国的近海国际关系,和世界强权国家之间的国际关系来探讨中国的外交政策。

正文:

在我国周边安全诸多的挑战中,最近一段时变现得最为突出的无疑是我国与南亚五国(越南、文莱、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南海主权之争和中日钓鱼岛之争等。

菲律宾驱逐我国在黄岩岛作业的渔民、越南挑衅我国台湾驻太平岛士兵、日本无理扣押我国在钓鱼岛附近作业的渔民等。事实,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南海之争,不仅存在岛屿之争,还有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之争。

中国和日本除了钓鱼岛的主权归属之争外,还有专属经济区和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中国和朝韩在东海域划界问题上也有分歧,这些问题都是关于资源和地缘优势争端,而这些海洋权益一旦丧失,将危害中国国土安全。

我国与南亚五国、日本、韩国、朝鲜等国的海权之争,实质是这些国家我国海洋资源的窥视、无理占有欲掠夺。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随着能源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严重,人们渐渐地把更多的目光转到海上资源。因为南海蕴藏着大量丰富的石油、鱼类等资源,所以我国周边各国都想来捞一手。

目前,美国全球战略重心正在由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其军事部署的重点也在随之调整,大量先进的海空力量逐步部署到东亚地区。

同时,为了控制中亚地区的能源资源,美国也加快了谋势中亚的步伐,既和俄罗斯争夺势力范围,也对中国形成钳制。中美之间尽管在经济合作领域日益密切,政治对话也不断加强,但作为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美国决不会改变对中国的防范立场。

美国的战略非常注重前瞻性,不是考虑三五年的事情,而是预谋一二十年甚至二三十年的事情,他们不可能对快速发展的中国完全放心,军事上的未雨绸缪是应有之义。

在此情况下,中美之间在东北亚、东海和南海以及中亚地区的“战略相撞”难以避免,这些问题如果处理失当,不仅会造成中美双方的摩擦甚至冲突,也会影响中国周边地区的稳定。

综合实力的增强,使我国营造有利周边环境的能力也相应增强。我国虽然在周边地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但与我国综合实力相比,两者之间并不相称。

现在,我国与很多周边国家的关系中,最重要的支柱还处于经济合作的层面,如何加强我国与一些周边国家在政治、战略层面的合作,建立起高度稳定的、经得起国际环境变化考验的战略关系,还是一个需要努力加以实现的目标。

此外,针对外界对南海问题的炒作与曲解,宜适时明确界定中国在南海的维权“底线”放眼未来,周边是中国崛起必须经历的“大考”,也是一道必须迈过去的“坎”,谋划中国对外“大战略”,务必优先“经营”与“料理”好“大周边”。

中国外交为主题的论文1000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政府充分展现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和多边外交能力,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一、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中期的外交 政策: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实践:1、建国的第一年,与苏联、东欧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作用:为恢复 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积极参与国际活动:(1)1953年,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原则。(2)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缅甸,三国总理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影响: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1954年4——7月,参加日内瓦会议(瑞士)。作用: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打开新中国外交新局面发挥积极了作用。 4、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印度尼西亚)。影响: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首脑会议。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形成“万隆精神”。 影响: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间的理解和信任,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 二、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 背景: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实践:1、中美关系的改善:(1)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与周恩来总理会谈。(2)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3)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意义:中美两国对抗结束,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2、中日邦交正常化: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与许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4、1971年10月25日,参加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了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作用:进一步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影响:我国外交工作出现了新局面。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 背景:国际形势的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 实践:1、1996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在上海签署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 2、2001年,中、俄、哈、吉、塔和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在上海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影响: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它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3、2001年,中国成功承办了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海APEC会议)会议主题:“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通过了《上海共识》。影响: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4、2001年11月,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第四次部长级会议上,审议通过了中国加入这个组织的决定。影响:中国终于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性贸易组织的成员。我国的对外开放事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影响:我国外交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资料:新课标高中

论文为了做到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常常将正文部分分成几个大的段落。这些段落即所谓逻辑段,一个逻辑段可包含几个小逻辑段,一个小逻辑段可包含一个或几个自然段,使正文形成若干层次。论文的层次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五级,具体如下:

随着全球化发展和中国融入世界程度的加深,中国面对的国际安全压力和和国内发展压力都呈现了急剧上升的态势,对中国外交长期坚持的一系列战略原则和思维形成了严峻挑战,使的中国政府推动外交转型。

在更宽视野和更高平台上把握中国和平发展的方向,中共十八大对中国外交进行了重新规划,中国外交在心态、姿态、理念及行为上,正从“被动面对内外挑战”的压力型外交向“主动进行布局谋势”的动力型外交转变。

十八大以后的中国外交将呈现为不同于改革开放前的革命外交,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外交的新版外交,正式步入负责任大国外交的新时代。外交是内政的延伸。作为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外交战略必须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始终服从和服务于中国总体发展战略目标的需要。

十八大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明确提出了“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任务目标。“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决定了中国在较长一段时期内的战略是“内政优先”,其重心是推进国内现代化建设。

当今世界已经成为一个“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发展是全球发展的一部分,不能脱离全球发展整体而“关起门来搞建设”。

“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中国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必须要“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扩大同各方利益汇合点,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因此,对内求发展、求和谐,对外求和平、求合作,将是中国较长一段时期内外战略的核心。并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成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诉求,是一切工作必须紧紧围绕的中心和大局。

在这一大局中,党的建设、国家建设和民族发展已经成为新时期中国大战略的三个支柱,也是中国对外战略紧紧围绕和服务的中心任务。

扩展资料

论文要求:

1、题名规范

题名应简明、具体、确切,能概括论文的特定内容,有助于选定关键词,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

2、作者署名的规范

作者署名置于题名下方,团体作者的执笔人,也可标注于篇首页地脚位置。有时,作者姓名亦可标注于正文末尾。

写作思路:可以从疫情防控阻击战这个角度出发进行阐述,阐述出中国对于疫情所展示出的力量,以“中国制度”得到了一系列外交成绩,体现出走向世界的中国力量等等。

正文:

2020年,与“非典”时隔十七年的今天,我们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又一次上演了团结的奏鸣曲。2003年的北京,不也是在历经艰难后浴火涅槃了吗?武汉,它在受伤,但无数奔波在前线的“逆行者”,以他们的力量,会让武汉在寒冬后,春暖花开。

是,我们都从未见过这样的武汉,但我们都相信,明媚的阳光最终会照亮这片土地,樱花会再次盛开,街道会再次人声鼎沸。人们摘下口罩,去自己想去的地方,见想见的人。

在这场人人自危的“战斗”中,我看到形形色色的人,我失去了好好过一个平庸而幸福的中国年的机会,社交软件上,我看着一条条的“重启2020吧”,也在失落。但是庆幸,我们看到了一批批挺身而出的人,武汉大学医学院前两批志愿者迅速报满,06年抗击非典成功的团队再次写下令人震撼感动的请战书,83岁的钟南山院士再次“出征”,去往武汉的女护士因工作便利剪掉一头长发……我一次次地被这些人的事迹感动,也为他们毫无犹豫坚定为国奉献的意志激励。

疫情当前,一批批国人勇挑重担、敢打硬仗,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增添了必胜的力量。他们,我们,用一颗颗热烈忠诚的心点亮我们的大中国,这是我们的“中国力量”,敢于与一切天灾人祸叫板的大国力量!

火神山,是令国人骄傲的新“地标”,是十天创造的中国奇迹。一分一秒,一砖一瓦,我们通过自主5G技术直播全程观看着它的建造。我们在上个庚子年还因为《庚子赔款》沦为西方笑柄,若弱国无外交,无友邦,落后也无可奈何。但百年后,现在中国不仅用几十年的时间赶上了西方百年的进程,更是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以中国力量,中国速度,让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这是为世界称赞的大国速度!

世界也在关心武汉,关心中国。日本、美国、巴基斯坦……许许多多的国家在这个冬天伸出援手,它们是中国力量为我们争取到的新时期“友邦”,是我们进步摆脱孤立无援状态的互助者。中国一直在坚持利人利己,一直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也获得了众多国家的认可,以“中国制度”得到了一系列外交成绩。厉害了,我的“中国外交”!

这个2020,历经一个冬天,终会看到春暖花开,你能,我能,武汉能!我们相信,有中国力量!

我与国学1000字论文

国学经典 文化 是中华文明的辉煌,是炎黄子孙的精神脊梁!国学经典值得人们弘扬和细细品味。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国学经典征文1000字,希望你能喜欢!国学经典征文1000字篇一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的滚滚长河,民族的浩瀚星空,人生的坎坷历程,无不浸透着中华文化的精神。于是,千百年中国傲立于东方,历史长河金鲤化龙,浩瀚的广宇群星灿然,炎黄挺起五岳的脊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甫吟唱的盛唐清韵;“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是辛弃疾呐喊的两宋悲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谭嗣同面对民族衰微的浩然肝胆 ! 《论语》,它告诉我们做人要守住内心的宁静。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保持内心世界的宁静,是一种修养,一种智慧,一种境界,也是成就事业获得幸福快乐的必要条件。只有一个内心宁静的人,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面前看得深,看得远,才能使自己的思维闪烁出智慧的光辉,才能把自己的人生看得更透彻、更完整。 曾经,有这样一个 故事 :有一天,一个工人在仓库搬运货物,一不小心把手表弄丢了,到处找不到。后来同伴也加入了寻找的行列,大伙儿翻箱倒柜,仍然一无所获,只好沮丧地回去吃午饭。这时候,有个小男孩偷偷溜进仓库里,没费多少力气和时间,很快就把手表找到了。人们诧异地问他是怎么找到的小男孩回答道:“我只是躺在地板上,保持安静,马上就听见手表的滴答声了。”偌大的一个仓库,要找一只小小的手表确实不大容易。但是那么多人办不到的事情一个人办到了,大人办不到的事小孩子却办到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启示:人生在世,理想、志气、勇气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一点静气,整天慌慌张张,浮躁不安,也是成不了什么大事的。 《论语》传递的是一种态度,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孔子的这种态度同时也影响着他的学生,他最喜欢的一个学生颜回,他曾经夸奖这个学生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即使一个社会物质文明极大的繁荣,享受着这种文明成果的现代人仍然存在复杂的心灵困惑。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那份恬静和安宁的心境。 神州大地上,国学文化传承千年。何为国学?是司马迁熟悉华夏文明,留下了传承民族魂魄的《史记》?是李时珍涉足千山万水,遍尝百草,用自己的亲身体验造福于后人的《本草纲目》?还是纪晓岚精通经、史、子、集整理出浩瀚的《四库全书》?何为国学?不就是经那得起时间洗炼而沉淀下来的,能够在千百年后还能给人以深刻启示,让人从中获益的精神财富、文化积淀吗? 国学经典是中国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传承国脉的精神﹗它是炎黄子孙奋斗不息,富国强兵的力量源泉!它犹如一束光芒润泽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 那或铿锵或柔美的词章,溅落在历史的长河里,激起遥远的绝响! 国学经典,华夏辉煌,成就了伟人的不朽,缔造了民族的昌盛。国学文化,是华夏民族的灵魂,是炎黄子孙的精神脊梁!让我们一起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肩起民族复兴的伟业,让中国这条龙腾飞在世界东方! 国学经典征文1000字篇二: 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诵读经典,争做博学少年。” 挥汗如雨,金桂飘香,在这个喜悦的季节里,让我们掀起诵读经典的高潮,弘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让我们更好地认识经典文化,重视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 和传统经典的传承。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文明家园。中华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宁死不屈的民族精神,记载着中华民族的思想美德,是民族经典文化的结晶,是建设文明社会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灿烂的文化。其中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奉献情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国国学经典,文化蕴含丰厚,蕴藏着丰富的文明礼节和做人道理。如《论语》中所记载的孔子的许多循循善诱之言,至今仍被世人奉为至理;也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代表了孔子的基本思想。在《孟子》卷十二的“丹之活水”中,白圭曰:“丹之治水也愈于禹。”孟子否定了他的说法。曰:“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令吾子以邻国为壑。水逆行,谓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恶也。”这件事讲了白圭总自以为是,自私自利,只图个人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到别人身上,自私自利的表现。孟子则用和蔼的态度、尊敬的言辞批评了白圭自以为是、以邻国为壑的错误做法,体现了孟子的仁爱思想。主要启示我们在生活中要有一颗仁爱的心,处理事情的时候既要有利于自己,又要有利于邻居,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的一首《游子吟》体现了母爱的伟大、无私。母爱如空气,阳光和水,拥有他就拥有了世上的珍宝,什么也不能换取,她却让平凡的生活充满色彩。但没有她,即使有世上的珍宝,也不过是一堆货物而已。母爱神圣、淳朴,只求给予,不求回报。但我们一次次的辜负她,只求索取,不求报答。可恶的我们却将母亲一声声甜蜜的问候当做一次次烦躁的唠叨,将母亲一次次的关心当做是一种施舍、、、苍天无情,世间万物,唯独将母亲渐渐变老。 “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如此孝顺的孔融,一个只有四岁的小孩都知道孝顺和谦让。孝顺是一个人的品德,谦让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当今社会发展较快,但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素质越来越低,都遗失了自己的思想品德。现在一个比孔融大三四倍的青少年也不一定会做到孝顺和谦让。好听的话语谁都会说,但又有多少人可以去做呢?语言在行动面前往往都是苍白的。经典文学都是易学难行。放眼望去,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古代诗人虽然生活贫困,但精神的财富战胜了生活的贫寒。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明白了只有精神财富才能托起民族的骨气。 经典诵读可以提高我们自身文化品味和人文素养,通过诵读经典可以使我们了解中华文化历史,丰富我们的文化知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让经典浸润人生,传承国学文明。 国学经典征文1000字篇三: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自幼在我心中牢牢扎根。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领略了古诗词的魅力,“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月夜思乡的情景历历在目。“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该是怎样开朗、达观的情怀? 我国是个文明古国,不但有大量优美的诗词,展示着语言的魅力,还有很多经典著作。比如《三字经》《千字文》,其内容简短精炼,寓意深刻,包罗万象。“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告诉我们趁着年少要好好学习,加强锻炼,将来才能有所作为。“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提醒我们一定要谦虚谨慎,身边处处都能获得知识。这些经典经过了历史的检验,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像一盏灯一样,给我们指引着方向。 您读过名著吗?就说读完西游记之后吧,我想成为“齐天大圣”孙悟空,能识妖降魔,辨善恶,为保唐僧而不畏艰险,不怕困难,勇往直前。也曾为唐僧软弱无能而气愤。但当我听了《大唐西域》之后,才知道历史上真正的唐僧是一个博学、有主见、雷厉风行,为理想和信念,坚定不移的高僧。他不但加强了大唐和印度的文化交流,而且对印度历史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我改变对唐僧看法的同时,使我对大唐和印度当时的社会制度和习俗有了一定的了解,也让我明白了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历史。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印度发展不如人意,是否与古印度人不记历史、不学历史有关呢?不懂历史就没有借鉴,就容易走回头路,发展肯定会放慢脚步!这让我想到了我们自己,人不可太自负,有了错误一定要承认,要记住,知错就改,学习别人的长处,吸取前人的教训,才能不断进步。 看完三国,我想成为诸葛亮,像他一样的足智多谋,能识天气,看地理。可像他那样聪明的人,既不能挽救一个国家,也不能成全他个人,为什么?看来,这与三国时期各个诸侯之间的争权夺利,没有共同的目标有关,这样既伤害了百姓,自己也无法成功。这让我庆幸出生在新中国,新中国是以国家统一为目标,没有战争,我们丰衣足食,有明亮的教室。有和蔼的老师,有和谐幸福的家庭。可是,朋友们,在我们享受这一切的时候,也要想到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十年之后,二十年之后,我们该做什么?能做什么? 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国学,它教我们明事理,辩是非,少走弯路,增加修养,提高素质。 看了国学经典征文1000字还看: 1. 国学经典心得1000字范文 2. 阅读国学经典读后感一千字 3. 国学经典作文1000字 4. 国学经典伴我成长作文1000字 5. 国学经典心得作文1000字

国学经典 ,华夏辉煌,成就了伟人的不朽,以下是我整理分享的关于国学经典读后有感1000字的相关 文章 ,欢迎阅读!!!! 国学经典读后有感1000字篇一 儒家 文化 融合百家而为国学,中国文化海纳百川而成经典。《唐诗》,《宋词》,《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论语》,《菜根潭》……这些都是国学,这些都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国学就像一杯茶,淡雅幽香,茶是要品的,国学是要读的,读懂了,自然就理解了。 国学是先人用尽一生而 总结 的道理,那是对人生的品读,那里有人世的沧桑,有历史的痕迹,有生命的真谛,那些都是中国的骄傲,那些沉积着一个伟大的民族不变的精魂,国学把我们带到一个新的境界,使我们修身养性,教会我们如何做真人,教会我们分清美丑,明辨是非。国学使我们从圣人和智者的叮咛中品位人生的真谛,从一件小事,从一句话,从一个动作,从一个事物中,我们都能感悟到崇高的境界和高尚的情怀。国学经典总是引领我们不断领悟到生命的意义,端正青少年正确的人生态度。 国学,需要我们用一辈子去体会,而国学中的精华,一生也学不完。 《论语》使我们修身养性,德行人生。《论语》花了相当篇幅直截了当的阐明君子和小人的不同点,如“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孔子一生都主张“仁”,“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教会我们如何做仁人。《论语》的真谛,就是要告诉大家,怎样才能攀上人生的高峰,怎样才能体会到人生的意义,怎样才是真正地对人有“仁爱”之心,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 “《菜根谭》囊括了5000年中国处世智慧的奇书。”这是世人对它的评价。“云中世界,静里乾坤;冷静观人,理智处世;水滴石穿,瓜熟蒂落。”人生就是这样,要能够在普通的生活中找寻到快乐的因子,要能够在荣誉面前保持警醒,在挫折面前学会坚持。《菜根谭》,它充满了哲理的味道,充满了富于通变的处世哲学,充满了无穷趣味。我觉得《菜根谭》它真的看懂了这复杂的社会,教会了我怎样面对生活,面对人生。 《道德经》是我体会最深的,它总能用一句短小而精辟的话把我们领到另一种美妙的境界,那里都是真善美。这就是国学的力量,在国学中一旦看懂人生,便会使生活升华到另一个水平线——不计较得失,无论世事沉浮,每次都以一种平常的心态去看待,以一颗平静的心去面对。看轻人生的权势名利,看穿世间的繁华昌盛,看透人生的真谛,超然物外,你就会别有一番滋味。“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这句话,就是真善美的最高境界,这句话也是老子一生的坚守。权势名利都看轻了,世间就安静了。 品读国学,就是在品读人生。 懂得国学,你就懂得了人生! 国学经典读后有感1000字篇二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传承国学经典》。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的滚滚长河,民族的浩瀚星空,人生的坎坷历程,无不浸透着中华文化的精神。于是,千百年中国傲立于东方,历史长河金鲤化龙,浩瀚的广宇群星灿然,炎黄挺起五岳的脊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甫吟唱的盛唐清韵;“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是辛弃疾呐喊的两宋悲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谭嗣同面对民族衰微的浩然肝胆 ! 《论语》,它告诉我们做人要守住内心的宁静。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保持内心世界的宁静,是一种修养,一种智慧,一种境界,也是成就事业获得幸福快乐的必要条件。只有一个内心宁静的人,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面前看得深,看得远,才能使自己的思维闪烁出智慧的光辉,才能把自己的人生看得更透彻、更完整。 曾经,有这样一个 故事 :有一天,一个工人在仓库搬运货物,一不小心把手表弄丢了,到处找不到。后来同伴也加入了寻找的行列,大伙儿翻箱倒柜,仍然一无所获,只好沮丧地回去吃午饭。这时候,有个小男孩偷偷溜进仓库里,没费多少力气和时间,很快就把手表找到了。人们诧异地问他是怎么找到的 小男孩回答道:“我只是躺在地板上,保持安静,马上就听见手表的滴答声了。”偌大的一个仓库,要找一只小小的手表确实不大容易。但是那么多人办不到的事情一个人办到了,大人办不到的事小孩子却办到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启示:人生在世,理想、志气、勇气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一点静气,整天慌慌张张,浮躁不安,也是成不了什么大事的。 《论语》传递的是一种态度,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孔子的这种态度同时也影响着他的学生,他最喜欢的一个学生颜回,他曾经夸奖这个学生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即使一个社会物质文明极大的繁荣,享受着这种文明成果的现代人仍然存在复杂的心灵困惑。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那份恬静和安宁的心境。 神州大地上,国学文化传承千年。何为国学?是司马迁熟悉华夏文明,留下了传承民族魂魄的《史记》?是李时珍涉足千山万水,遍尝百草,用自己的亲身体验造福于后人的《本草纲目》?还是纪晓岚精通经、史、子、集整理出浩瀚的《四库全书》?何为国学?不就是经那得起时间洗炼而沉淀下来的,能够在千百年后还能给人以深刻启示,让人从中获益的精神财富、文化积淀吗? 国学经典是中国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传承国脉的精神﹗它是炎黄子孙奋斗不息,富国强兵的力量源泉!它犹如一束光芒润泽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 那或铿锵或柔美的词章,溅落在历史的长河里,激起遥远的绝响! 国学经典,华夏辉煌,成就了伟人的不朽,缔造了民族的昌盛。国学文化,是华夏民族的灵魂,是炎黄子孙的精神脊梁!让我们一起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肩起民族复兴的伟业,让中国这条龙腾飞在世界东方!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国学经典读后有感1000字篇三 在讲述悠远的中国精髓是,给以下数据:73。1%的家长和86%的老师认为背诵古典诗文能弘扬 传统文化 ;88。7%的家长和96。7%的老师认为对孩子的修养和人格发育有好处;94。2%的家长和100%的老师认为提高孩子的语言文字能力有好处。在以上数据看来,国学的经典,国学的发展,国学的重要性对中国孩子来说是不可少的。 经典表示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着作,而中国的国学可谓经典中之的经典。国学的经典要早灌注的这些小孩子的心灵中,让他们在读这些“经典”中慢慢酝酿,就像一坛上号的酒,也是要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美味,变得陶醉的。 国学在我们许多人眼中并不是完全的丢弃了,现在在我们身边的学校里,多会听到郎朗的读书声,这些内容来自国学,来自三字经,来自弟子规,来自千字文。所以我们想想,连小学生多可以熟练背诵的国学内容,为什么哪些总是说要赶上时流,赶上时代的哪些大人不会呢,为什么不再赶上时代的同时,低头品味一下哪些悠久的中国历史的长河,不仅仅是国学,中国的精髓都应该理解。 国学,可以这样来分析:“国”代表某个国家,学则代表某国的学识,某国历史的文学。中国的文学主要以儒家哲学为顶柱,国学里的内容是圣人的智慧,心灵的故乡,读、品、学、通国学胜过多万卷书。 我这个人也不是特别了解国学,但是我略知一二。我个人觉得国学值得去学,国学值得去读,但不是只有国学,只要是中国历史的文学、数学、科学,都可以称之为国学。我上面也分析了国学的含义,只要是“国学”,都应该去了解,去体会。但是国学的主体依然是我们现在的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大学等。 这两个国学,都有不同的意思,我们可以把国学说是美国的,英国的,日本的。这就是我理解的国学,我也不知道你会不会这样认为,但是国学就是经典,这有得到国学的熏陶才可以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国人民。 我有国学中的一句话来表达我的结束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国学经典读后有感1000字相关文章: 1. 国学经典1000字读后感 2. 国学经典读后感1000字范文 3. 国学读书心得体会1000字3篇 4. 国学经典《论语》读后感1000字 5. 国学经典论语读后感1000字左右作文

我与国学 记得读中学时老师讲《孔雀东南飞》一文,文章并不算太长,我们学了一个星期,却一点不感到累。在这一周里我们被故事的内容深深吸引着,作者的文笔是那样的流畅、优美,用词是那样的精辟,凄美的情节让我们为之而动容。后来在课外,读了王勃的《藤王阁序》,更是爱不释手,其文章情文并茂,奔放自然之势,读来摄人心魄,其中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真是千古绝唱,让我感山川是那么的壮美,意境是那样的深远,有一种想投身于大自然中,去过闲云野鹤般生活的冲动。 后来,我成了一名语文老师,把我喜爱的文学知识传授给我的学生们,让他们去享受这份美,不断地陶冶着自己的情操,真好。当我有孩子后,那时社会上掀起了学《论语》的高潮,提出半部《论语》走天下,孩子五岁时,我和她一起听《论语》的光碟,她虽听不懂,但多听几遍后就能背诵,而且背得抑扬顿挫,有滋有味,我一边听她诵读,一边看文中注释,我深感古人是那么充满智慧,它把普通百姓的为人之道,君臣之道,帝王之道讲得那样精深、透彻,充满哲理,我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这些道理不仅适用于古,也同样适用于当今,乃至于永远。 学校我们又开展了“诵国学经典,传华夏文明的”的诵读活动。而中华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始终没有中断,连续5000多年发展至今的文明,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深深影响了了古代中国,也深深影响着鼓舞我们不断前进的精神力量。而我教的学生还小,我给他们推荐的是《三字经》和《弟子规》。早读时,我和孩子们一起拍手诵读,班会课上。我们选一些浅显易懂的典故如:《孔融让梨》、《昔孟母择邻处》等来讲或看这一类的故事碟,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些句子深奥,我也不明白其中的意思,就上网查资料,自己消化后再讲给孩子们听,一学期下来,我觉得自己的身心又一次受到了洗礼,让我不自觉地规范着自己的行为。真是润物细无声。 我想只有自己融入进去是不够的,我也应该让我的学生通过对国学的诵读与理解,然后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去规范自己的行为,学会知书达礼。谦让、勤俭、善良等。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美德,我们应该学习和具备,只有不断地学习优秀的东西,不断地纠正自己,完善自己,我们所培养出的学生才具有华夏的风范,要让我们的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代代相传下去,而学校教育是最好的途径,只有让国学走进课堂,大家共同学习,共同受到洗礼,才可能使我们的民族精神成为我们的信仰 。好好学习吧,为我们的祖国出一份力!

  • 索引序列
  • 外国文学论文1000字
  • 外国民族音乐论文1000字
  • 中国外交政策论文1000字
  • 中国外交为主题的论文1000字
  • 我与国学1000字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