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浅析李贺的诗歌毕业论文

浅析李贺的诗歌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浅析李贺的诗歌毕业论文

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摘要】唐代“鬼才”李贺创作了二百多首光辉的诗篇,其诗标新立异、风格独特,自成“长吉体”。文章论述了李贺诗歌的艺术:特异的想象,奇诡的构思;幽邃朦胧,瑰艳凄冷的意境;生动灵澈、神奇超常的意象。唐代诗坛名家辈出,千古不朽的诗篇浩如烟海。在这繁花似锦的诗歌苑圃中,有一枝绚丽夺目的奇范异卉,这就是李贺的诗歌。李贺(公元790—816)是中唐独树一帜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在仕途蹭蹬,贫病交加的困境下,仅仅度过了人生的二十七个春秋。生命虽短暂,但作为“唐诸王孙”的李贺,目睹朝政混暗,国势衰微,加上自己遭际坎坷,因而愤强激越,他把这种思想感情熔铸到自己的创作中,形成了“长吉体”诗风。李贺天才奇旷,熔古烁今,又独辟路径,自成面目,以不同凡响的创意,给人们留下了二百四十多首诗篇,在唐代诗歌史上卓然绝立,为后人所不及。李贺诗歌一直让后人交口称誉,深为赞叹,李贺是中唐至晚唐诗风转变的重要人物,在唐代诗坛和我国诗史上永放异彩。李贺诗歌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和审美价值,具有经久不衰的魅力。总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的艺术特色:一、想象丰富特异,构思奇诡,把人们带入神秘幽奇、色彩缤纷的艺术境界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的李贺,他的想象是奇妙的。诗人想象的时空不受拘束,是广阔无垠的,自然界、神仙、传说、鬼怪,一切在他的笔下都重现异彩。“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的浩瀚大海,“云根苔藓山上石,冷红泣露娇啼色”的幽幽深山,无一不在他的笔下重披想象的朦胧面纱。 李贺写鬼神的世界所发挥的想象更表现出其非凡的创造力。鬼神世界里的鬼神有非凡的服饰与能力,但都有凡人的仪态和情感,这样的意象虚幻又质实,浪漫主义的魅力尽显无遗。黑格尔曾经说过:“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艺术家的想象。”[1]马克思把“想像力”称为“十分强烈地促进入类发展的伟大天赋” [2]。李贺创作诗歌感情炽热,神思驰骋,无论何种题材,经诗人丰富的想象,迥然异趣的艺术构想,画面气象万千,新意叠出。在唐诗中,许多生动的比喻和奇特的夸张都来自诗人丰富的想象。李白和李贺都是典范。然而,李贺同李白最大的区别,在于李贺诗作想象十分奇特,并妙用大量通感,使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更加全面、清晰,从而获得更高层次的审美享受。使作品更具艺术的震撼张力,达到袭人心脾的效果。如《听颖师弹琴歌》,此诗是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时听颖师弹琴后所作,描摹了颖师美妙绝伦的琴声,赞叹了他高超的琴艺。诗中描绘琴声时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有以声喻声的“双风语”、“敲水玉”,还有以“挟剑赴长桥”的武艺、“浸发题春竹”的书艺来喻琴艺使人耳目一新。又有运用通感的手法,以视觉写听觉。用“别浦云归”、 “芙蓉叶落”、“秋鸾离”来形容琴声的清悠优美,以越王夜游天姥,仙女骑鹿渡河形容琴韵的轻盈飘逸。更见匠心独运,令人叹为观止,通感的运用使诗作灵感激荡,意趣横生,韵味深长。再如《梦天》,诗人把月亮的幽光幻想成蟾、兔的泪水,把天空的云层描绘成琼楼玉宇。如“玉轮轧露湿团光”一句,把明月在云雾中飘过说成是“玉轮轧露”,真是虚幻离奇的奇想。《梦天》不仅意象奇特,构思也奇特,邀游月宫已是奇诡;突然转问哲理的探索,更是奇之又奇;在艺术构思上,变幻奇谲,与李白的《古风》(十九)有迥异之处。同为梦游诗,李白诗的前后两部分一幻一真,一虚一实,而李贺诗却是一虚一玄,更显精奥含蕴。黎简语:“论长吉每道是鬼才,而其为仙语,乃李白所不及,九州二句妙有千古。”在诗人如橼巨笔之下,诗味仪隽永引人入胜,有悠然不尽之感。《金铜仙人辞汉歌》是李贺历来脍炙人口的一首诗。“忆君清泪如铅水”比喻非凡,绘声绘色地写出金铜仙人怀旧、惜别之痛——泪水涔涔,落地有声。“天若有情天亦老”句,想象尤其奇伟,表达历史无情的感慨,它的艺术魅力在于意蓄多层,言外有言,饱含深刻的哲理。因其风格独特,成为千古绝唱。《罗浮山人与葛篇》中用“毒蛇浓吁洞堂湿,江鱼不食衔沙立”来描写溽暑薰蒸,酷热难当的天气。《美人梳头歌》中用“一编香丝云撒地”来形容美人梳头临镜解鬃的一刹那。《杨生青花紫石砚歌》中用“踏天磨刀割紫云”来赞扬端州石工采割砚石的技巧。李贺笔下,太阳会发出玻璃般的声音,银河上漂浮着闪耀的星星,流云学会人间流水的声音等等,充分表现诗人想象奇伟、运思精妙,为鬼斧神工,产生惊人的魅力。二、幽邃朦胧,瑰艳凄冷的意境,构设意与境浑的美学特质,给人以深刻的精神启示和审美情趣李贺诗境界幽邃朦胧,使人遐思无穷,迷离恍惝,想象空间广漠无垠,意蓄多层。这和李商隐有异曲同工之妙,而李贺诗与李商隐不同之处,是李贺诗构成瑰艳凄冷的意境。李贺诗膜脱美、静穆美、动态美的图景,给人以阅目怡神之感受。《李凭望篌引》诗中一系列的典故,使人读起来如坠五里雾中,一片朦胧。如索解其典故,就可以知道作者技艺的精湛。全诗中心是李凭演技高超,作者处处按演奏的艺术效果来加以描写——云彩为之不流,舜纪素女因此而惆怅,声音如玉碎风鸣,像荷花的露珠那样圆润,又像香兰在微笑……这一切,都得调动读者的想象,去完善诗中未讲到的演奏效果。这样用典,既灵活自如,又化为诗魂。同时许多典故又有了“多主性”,表达意蕴更为深奥高远。其诗神出鬼没,意境深邃。如《巫山高》诗人一开笔便将读者的情退思引向苍穹。神女瑶姬是诗中主角。她的行踪飘渺,不念旧情,“一去一千年”、“楚魂”在峡中往返徒劳,只能“寻梦”而已。诗中瑶姬的形象纯是写意,未着一笔描绘,但她的行踪、风韵却似可见。如此用典,“味外之味”极浓。“楚魂寻梦风飔然”一句,非常幽冷。通篇造境奇特,笔触新奇。李贺诗与李商隐诗不同之处,在于李贺诗歌神秘阴森的氛围,瑰诡凄冷的意境,从而充分表达诗人身处病态社会的烦闷、压抑、凄凉与愤激心绪。如《将进酒》诗的前面描写一幅奇丽熏人的酒宴图,场面缤纷绚烂,有声有色,给人极强的敏悟。美酒佳人,欢歌曼舞,人生之乐似乎莫过于此,但结尾笔锋倏转,出人意料地推出死亡的意念和死的悲哀,一片苦涩幽怨的意绪。《秋来》中,诗人深感韶华易逝,想到呕心苦吟无人赏识, 只有同病相怜的古诗人魂魄来相吊慰,有幽明同悲,千古一慨之意。运思凄苦,意境幽艳,强化了作品的奇诡冷艳之美。三、生动灵澈,神奇超常的意象,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大凡艺术,都必须具有形象性,才能使人真切地感受到作品的内蕴。构成艺术特征的形象,在诗歌中就是意象。意象是心灵化的心意附着物,是内情与外景的重合,意象包括按生活实有之景重新组合的现实意象和跃出生活常情的超现实意象。用现实意象创作的诗人颇多,运用超现实意象创作的极少。在唐代诗坛,敢于运用超现实意象的惟李贺一人。成功地构塑新奇意象使李贺成为一名杰出的诗歌天才。 李贺的《老夫采玉歌》与白居易的《卖炭翁》和韦应物的《采玉行》界定了不同的艺术分野。《卖炭翁》严格按照故事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老翁卖炭,炭被官府豪夺一事,暗含对时政的讽喻,思想意识不可谓不积极,但这种现实意象缺乏创意,缺少诗歌表现性的审美价值,韦应物的《采玉行》亦然。同是写民生疾苦的李贺的《老夫采玉歌》则是诗人忧愤情绪经过内化的艺术表现。诗人想象超常,笔调沉痛。构塑了“老夫饥寒龙为愁,蓝溪水气无清白”的超现实意象,阐明采玉老夫积年累月在蓝溪采玉,搅得龙不安宁水不清,却难填统治者的欲壑。“蓝溪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诗人好像是说蓝溪之水与劳动人民结下了不解的怨恨,实是诗人用意微情浓的微词去启发人们,委婉含蓄地指出谁是罪魁祸首,对统治者的深仇大恨用恨溪水来表达,更是妙笔生花。这种超现实意象赋予蓝溪水以人的性格,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余地,从而领略其中意趣,产生愉悦的审美快感。这是李贺诗神奇意象运用的高妙之处。【参考文献】[1]张福庆.唐诗美学探索[M].华文出版社,2000.[2]童庆炳.文学概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1989.[3]刘开扬.唐诗的风彩[M].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

李贺是一位嗅觉非凡敏感而非凡钟情芳香气味的诗人。他在作品中描绘了植物芳香、物品芳香、美人芳香,表达了诗人渴望爱情、功名的生命体验,也传达了唐代芳香建筑和芳香饰品的文化信息。 “长吉之瑰诡,天地间自欠此体不得”(严羽《沧浪诗话》)。“诗到元和体变新”(白居易),韩孟、刘柳、元白导致了中唐诗风之大变,而李贺以其“瑰诡”立于中唐诗坛,表现出独特的诗风。 李贺从小体弱多病,相貌奇异,“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昌谷集·李长吉小传》)。成人后官卑职冷,忧伤失意,导致他失去了常人的平衡心态而呈现为轻度变态的特征。 李贺的变态心理在他诗歌中主要呈现为“秋坟鬼唱鲍家诗”式的呻吟,诗作充斥着荒坟古墓、鬼火灵光之类的怪异意象。他的变态心理也体现对仙界的圣洁和美好的幻想,尤其表现在对“香”意象的创造上。 据《李贺诗索引》统计,“香”出现了八十二处①。通检清人王琦所编《李贺诗歌集注》,李贺的香意象有三大类型。 一、植物芳香 植物芳香中,既有单一原生态,也有通感复合态。 单一原生态的如“丁香”摘要: 乱系丁香梢,满栏花向夕(《难忘曲》)。 瑶姬一去一千年,丁香筇竹啼老猿(《巫山高》)。 如“竹香”摘要: 侵衣野竹香,蜇蜇垂叶厚(《感讽五首》其五)。 竹香满凄寂,粉节涂生翠(《昌谷诗》)。 再如其他各类植物之香摘要: 江头栌树香,岸上蝴蝶飞(《追和柳恽》)。 枫香晚花静,锦水南山影(《蜀国弦》)。 这些都是植物体本身能发出并能为人的嗅觉所直接感受到的“香”,便是自然原生态植物之香。李贺诗歌还有通感复合态的植物芳香。“通感”是指文学艺术创作和鉴赏中各种感觉器官间的互相沟通,即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各种官能可以相互沟通,不分界限。在通感中,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 气味的分类是心理学的一大难题,然而李贺运用通感对气味——主要是香味,进行了条分屡析摘要: 暖香——熟杏暖香梨叶老,草梢竹栅锁池痕(《南园》)。 寒香——细露湿团红,寒香解夜醉(《石城晓》)。 枯香——晓木千笼真蜡彩,落蒂枯香数分在(《新夏歌》)。 刺香——刺香满地菖蒲草,雨梁燕语悲声老(《新夏歌》)。 腻香——斫取青光写楚辞,腻香春粉黑离离(《昌谷北园新笋》其六)。 涩香——松柏愁香涩,南园几夜风(《王濬墓下作》)。 新香——蛇子蛇孙鳞蜿蜿,新香几粒洪崖饭(《五粒小松歌》)。 嫣香——可怜日暮嫣香落,嫁和春风不用媒(《南园十三首》)。 古香——山头老桂吹古香,雌龙怨吟寒水光(《帝子歌》)。 暖香,是肤觉通于嗅觉,描述南园暖热气候条件中杏的芳香。 寒香,是肤觉通于嗅觉。“团红,花也。有露润之,其香甚寒,嗅之可以解夜来之醉”②。 枯香,是干枯衰败的花香,视觉通于嗅觉。 刺香,刺鼻的香气,是肤觉通于嗅觉。王琦说摘要:“刺,谓其(菖蒲草)叶尖如刺。”以外形解释“刺香”,似乎不妥,假如以“味辛”的气味解释更符合李贺嗅觉敏感真相。 腻香,是浓烈粘腻的竹香,触觉通于嗅觉。 涩香,是苦涩辛辣的松香,触觉通于嗅觉。 新香,是清新淡雅的小松树气味,视觉通于嗅觉。 嫣香,是缤纷艳丽的花的浓香,视觉通于嗅觉。 古香,是老桂花树的成熟香气,视觉通于嗅觉。 二、物品芳香 自然物品类摘要: 香雨——依微香雨青氛氲,腻叶蟠花照曲门(《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四月)。 桃胶香——桃胶迎夏香琥珀,自课越佣能种瓜(《南园十三首》其三)。 香钩——窗含远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矶(《南园十三首》其八)。 香露——一夕绕山秋,香露溘蒙菉(《七月一日晓入太行山》)。 香泥——水灌香泥却月盆,一夜绿房迎白晓(《牡丹种曲》)。 香雨,雨自花间而坠者,故有香。 桃胶香,桃树分泌的汁液,凝如琥珀,含香。 香钩,鱼饵之香。 香露,花上露水。 香泥,泥土本来芳香,种了牡丹更香。 人工物品类的香主要是芳香建筑及其装饰物品的香。 唐人非凡重视芳香建筑,“唐代皇家建筑和达官贵人住宅府邸,曾大量使用香料作为建筑材料。这些材料或由政府规定把香料作为贡品、赋物收纳进入京城。《大唐六典》卷三户部郎中员外郎条记裁摘要:全国十道贡赋之中有麝香、香漆、绛香、胡桐香、零陵香、沉香、甲香、丁香、詹糖香蜀椒等。同书卷二十太府寺右藏署条也记载摘要:永州的零陵香,广府的沉香、霍香、熏陆香、鸡舌香,京兆的艾纳杏、紫草等,均属必征贡的藏品。海外贡使还经常带来异常名贵、珍花嘉树的南洋龙脑香、康国郁金香、波斯的安息香等”③。 李贺的诗中出现过“香筒”“燃香”“烛香”“香火”“熏香”以及由熏香而导致美人衣物的香等等香的物品或熏香的习气,这些是为生活装饰性、养生性的“香”,尤其以“燃香”为多见,而燃香不仅仅为了熏香,也为了记时,反映了唐代香文化的细节。 好持扫罗荐,香出鸳鸯热(《黄头郎》)。 ——香从鸳鸯形的燃香炉冒出。 沉香火暖茱萸烟,酒觥绾带新承欢(《屏风曲》)。 ——沉香木燃茱萸烟。 象口吹香毾登毛暖,七星挂城闻漏板(《宫娃歌》)。 ——象形燃香器皿,“空中以燃香,使烟自口出”④。 晓奁妆秀靥,夜帐减香筒(《恼公》)。 ——“香筒,帐中烧香器,至晓火尽故香减”⑤。 守帐然香暮,看鹰永夜栖(《送秦光禄北征》)。 ——“香,谓记时刻之香”⑥。 行处春风随马尾,柳花偏打内家香(《酬答二首》)。 ——“内家香”是宫廷制作的香。 楼头曲宴仙人语,帐底吹笙香雾浓(《秦宫诗》)。 ——当是熏香为宴会助兴。 金蟾呀呀兰烛香,军装舞妓声琅铛(《荣华乐》)。 ——蟾形熏香器皿。 女巫浇酒云满空,玉炉炭火香鼕鼕(《神弦》)。 ——女巫迎神以香气、鼓声,故觉香气似带咚咚之声,似非讹文而为通感,听觉通于嗅觉。 人闲春荡荡,帐暖香扬扬(《感讽六首》其一)。 ——住室熏香。 归来无人识,暗上沉香楼(《莫愁曲》)。 ——沉香木制作的楼房。 三、美人芳香 在李贺的一些诗歌中,“香”是美人芳香—— 织可承香汗,裁堪钓锦鳞(《竹》)。 花楼玉凤声娇狞,海绡红文香浅清(《秦王饮酒》)。 真珠小娘下青廓,落苑香风飞绰绰(《洛姝真珠》)。 花袍白马不归来,浓蛾叠柳香唇醉(《洛姝真珠》)。 绿香绣帐何时歇?青云无光宫水咽(《李夫人》)。 玉转湿丝牵晓水,热粉生香琅玕紫(《夜饮朝眠曲》)。 西施晓梦绡帐寒,香鬟堕髻半沉檀(《美人梳头歌》)。 在李贺的意念里,只要是美人,只要涉及到女人,都带上了“香”。 “香汗”是美人身体特有的;“海绡红文”指美人服装;“香风”指美人带来的香气;“香唇”,美女的芳唇;“绿香”——为何不用“暖香”来写李夫人之遗香?因为李夫人此时已经仙去,但帐中香气尚未歇息,“绿”更给人一种沉重哀痛之感,李贺的色彩运用很丰富,这一“绿”字写活了诗人心境;“热粉生香”是指女人脸上因热而散发出香气;“舞裙香”,美女衣饰香;“香鬟”是指美人的头发。 李贺“香”的世界中,有他对于爱情、功名的向往,也是对黑暗、乏味、单调的现实世界的补偿性幻想。 注释摘要: ①唐文、尤振中、马恩雯、刘翠霞编摘要:《李贺诗索引》第353~355页,齐鲁书社1984年版。 ②④⑤⑥[唐李贺著,[清王琦等注摘要:《李贺诗歌集注》第221、129、144、166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③葛承雍摘要:《唐代芳香建筑的文化透视》,见郑学檬、冷敏述主编摘要:《唐文化探究论文集》第507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悲冷凄苦的语言。奇特的语言营造悲冷的氛围是李贺诗歌最为成功的因素之一。 2、借写鬼神表现现实人生。李贺,人称“诗鬼”。其写鬼写神实为表现现实人生。而他的《苏小小墓》便是这一点 3、奇特多彩的想象。他的诗也并不一味都是阴森森的鬼气,也往往有出人意料的想象。 4、悲冷与绚丽共存。体现了李贺性格的两重性。

珠海出版社2002年版《李贺全集》,清人王琦注。每首于王琦注解之后,又附历代诗家评注。如众人围坐,各抒已见,非一家之言,琳琳琅琅,诚为可观。总其评论,列其要点,辨析良莠,虽力不逮,勉而为之,权作笔记。 李贺逝十五年,杜牧应贺友沈亚之嘱作《李长吉歌诗叙》,曰“云烟联绵,不足为其态也;水之迢迢,不足为其情也。春之盎盎,不足为其和也。秋之明洁,不足为其格也。风樯阵马,不足为其勇也。瓦棺篆鼎,不足为其古也;时花美女,不足为其色也;荒国陊殿,梗莽邱垄,不足为其怨恨悲愁也;鲸呿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盖《骚》之苗裔,理虽不及,辞或过之。……求其情状,离绝远去笔墨畦径间,亦殊不能知之。贺生二十七年死矣!世皆曰:使贺且未死,少加以理,奴仆命《骚》可也。”此论一出,后人或以为然,或以为否,遂相争辩,泥沙珠玉互见矣。 一、传承之说 杜牧“《骚》之苗裔”之论,后人多以为然。宋人张戒有异议,其于《岁寒堂诗话》曰:“贺诗乃李白乐府中出,瑰奇谲怪则似之,秀逸天拔则不及也。贺有太白之语,而无太白之韵。”。认为贺诗源出李白,明人胡应薮作《诗薮》曰“太白幻语,为长吉之滥觞”,亦持此论。清人周容则曰长吉诗“原本风骚,留心汉魏”(《春酒堂诗话》),周全之语,亦为灼识。 古人论诗,喜用传承。但诗之风格,非传承而能论定,诗人之经历、性格由此而审美,实为根本,而论诗人多不察。长吉风格之形成,固有所承,然自家风貌,不能以骚、乐府解之。李贺,性痴,才高,家贫,运蹇,身病。性痴,辞则奇峭,呕其心乃成也。才高,意则无羁,常人不可揣也。家贫,情则悲戚,不为欢也。运蹇,韵则凝涩,有不可直道者也。身病,色则冷艳,敏于光阴之倏忽也。由此而发,亲骚而友乐府,自成风貌也。只述传承,不见真人,观其大略相似,弃其独特幽微,实古人诗论易偏颇之处也。 传承之蔽,则只见古人,不见后生,求全责备,未评前已分高下矣。常以诗仙诗圣为圭臬,稍有不合,则必贬之。如清人邓绛曰“韩昌黎有杜之骨,而无其韵;李玉溪有杜之巧,而无其雅;白香山有杜之真,而无其大;李昌谷有杜之怪,而无其学;元遗山有杜之气,而无其才;吴梅村有杜之俊,而无其雄。其他具体者已鲜矣,而皆自负为能学杜。”(《藻川堂谭艺》)真老学究之语。此等诗论,误人不浅。后生学子,一学诗,非李即杜,如何独创蹊径,超越樊篱,而与李、杜比肩耶? 对于李贺诗风的形成,亦有见识者,所论细致入微,诚为可贵。摘录如下: “贺既孤愤不遇,而所为呕心之语,日益高渺,寓今托古,比物征事,大约言悠悠之辈,何至相吓乃尔。人命至促,好景尽虚,故以其哀激之思,变为晦涩之调,喜用鬼字、泣字、死字、血字,如此之类,幽冷溪刻,法当夭乏。”(明·王思任《李贺诗解序》) “余读长吉之诗,窃以为似扬雄之文也。其幽思诘屈,奇采陆离,寄兴无端,《离骚》与伍。世之论者,辄议其险怪艰难,有心雕缋,则惑之甚。夫以昌谷之才,髫龄惊众,而媢忌者流阻其进用,使之阸塞不伸,情菀志懑,发为歌诗,舒写郁抱,宜其龙腾虎攫,波谲云诡也。而浅者以凡近测之,是元轻白俗转擅胜场矣。无怪宋儒以艰深病子云,是乌知子云?是乌知昌谷?”(清·张澍《养素堂文集》) “贺之为诗,其命辞、命意、命题,皆深刺当世之弊,切中当世之隐。倘不深自韬晦,则必至焚身。斯愈推愈远,愈入愈曲,愈微愈减,藏哀愤孤激之思于片章短什。” (清·姚文燮《昌谷诗注自序》) 二、辞理之辨 杜枚在《李长吉歌诗叙》中,亦说“理虽不及,辞或过之”。宋人张戒《岁寒堂诗话》曰:“元白张籍以意为主,而失于少文,贺以词为主,而失于少理。各得其一偏。故曰:‘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空言重文重理为偏,实不知诗者。古人评诗,有不求甚解处,一时所想,妄下断语,后人亦不辨,以至陈陈相因。此又一病也。宋刘辰翁就比张戒有见识,曰:“樊川反复称道形容,非不极至,独惜理不及《骚》。不知贺所长正在理外。”(《笺注评点李长吉歌诗》)。清人贺贻孙《诗筏》对杜牧的评论亦发疑问:“夫唐诗所以穷绝千古者,以其绝不言理耳。……楚骚虽忠爱恻恒,然其妙在荒唐无理,而长吉诗歌所以得为骚苗裔者,正当于无理中求之,奈何反欲加以理耶?理袭辞鄙,而理亦付之陈言矣,岂复有长吉诗歌?又岂复有骚哉?”清人董伯音亦曰:“至谓其理不及,则又非矣。诗者,缘情之作,非谈理之书,显而言理则有礼”(《协律钩玄序》)。实为明鉴之言。 李贺诗,多用代字,古人亦知之。清人叶矫然云“《笔精》哉李长吉诗本奇峭,而用字多替换字面。”并举例如吴刚曰吴质、美女曰金钗客,酒曰箬叶露、剑曰三尺水不、磷火曰翠烛等,实与长吉拗峭、奇艳风格相统一,至于优劣,不能一概而论。如剑曰三尺水、酒曰箬叶露、磷火曰翠烛等,著以形象色彩,比原字要生动许多。而关键,还不在此。清人董伯音《协律钩玄序》曰“夫长吉诗深在情,不在辞;奇在空,不在色。”可谓点中要害。李贺用代字著色彩,实风格所需也。比如红字,长吉著以感情、感觉,曰愁红、冷红。用情至痴处,意至深时,所视皆为情意,不复原物矣。古人有不察者,以雕锼病之,曰“故为险僻,欺世取名”(清庞垲《诗义固说》),亦为不知诗者。 三、品格之争 贺诗奇诡、幽奥、晦涩,历代论者不疑。然就其品格之优劣,则争论不休。褒之者曰:“李贺骨劲而神秀,在中唐最高浑有气格,奇而不诞,丽不入纤。”(清·贺裳《载酒园诗话》),贬之者曰:“以平夷恬淡为上,怪险蹶趋为下。如李长吉锦囊句,非不奇也,而牛鬼蛇神太甚,所谓施诸廊庙则骇矣”(宋·张表臣《珊瑚钩诗话》)。“字字句句欲传世,颇过于刿鉥,无天真自然之趣。通篇读之,有山节藻棁而无栋梁,知其非大道也。”(明·李东阳《麓堂诗话》)。更有臆断者,牵强附会。明人钟惺曰“长吉奇人自不必言,有一种刻削处,元气至此,不复可言矣,亦自是不寿不贵之相。宁不留元气,宁不贵不寿,而必不肯同人

李贺诗歌研究论文范文

------------------ 【谁染兰色凉薄意-团队】 wzf 为您答题您要的资源 以发送、、、请查看你的邮箱收取邮件,邮件如果有任何问题请直接回复邮件阐述问题或是带提问地址百度HI联系我 ------------------------------------

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摘要】唐代“鬼才”李贺创作了二百多首光辉的诗篇,其诗标新立异、风格独特,自成“长吉体”。文章论述了李贺诗歌的艺术:特异的想象,奇诡的构思;幽邃朦胧,瑰艳凄冷的意境;生动灵澈、神奇超常的意象。唐代诗坛名家辈出,千古不朽的诗篇浩如烟海。在这繁花似锦的诗歌苑圃中,有一枝绚丽夺目的奇范异卉,这就是李贺的诗歌。李贺(公元790—816)是中唐独树一帜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在仕途蹭蹬,贫病交加的困境下,仅仅度过了人生的二十七个春秋。生命虽短暂,但作为“唐诸王孙”的李贺,目睹朝政混暗,国势衰微,加上自己遭际坎坷,因而愤强激越,他把这种思想感情熔铸到自己的创作中,形成了“长吉体”诗风。李贺天才奇旷,熔古烁今,又独辟路径,自成面目,以不同凡响的创意,给人们留下了二百四十多首诗篇,在唐代诗歌史上卓然绝立,为后人所不及。李贺诗歌一直让后人交口称誉,深为赞叹,李贺是中唐至晚唐诗风转变的重要人物,在唐代诗坛和我国诗史上永放异彩。李贺诗歌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和审美价值,具有经久不衰的魅力。总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的艺术特色:一、想象丰富特异,构思奇诡,把人们带入神秘幽奇、色彩缤纷的艺术境界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的李贺,他的想象是奇妙的。诗人想象的时空不受拘束,是广阔无垠的,自然界、神仙、传说、鬼怪,一切在他的笔下都重现异彩。“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的浩瀚大海,“云根苔藓山上石,冷红泣露娇啼色”的幽幽深山,无一不在他的笔下重披想象的朦胧面纱。 李贺写鬼神的世界所发挥的想象更表现出其非凡的创造力。鬼神世界里的鬼神有非凡的服饰与能力,但都有凡人的仪态和情感,这样的意象虚幻又质实,浪漫主义的魅力尽显无遗。黑格尔曾经说过:“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艺术家的想象。”[1]马克思把“想像力”称为“十分强烈地促进入类发展的伟大天赋” [2]。李贺创作诗歌感情炽热,神思驰骋,无论何种题材,经诗人丰富的想象,迥然异趣的艺术构想,画面气象万千,新意叠出。在唐诗中,许多生动的比喻和奇特的夸张都来自诗人丰富的想象。李白和李贺都是典范。然而,李贺同李白最大的区别,在于李贺诗作想象十分奇特,并妙用大量通感,使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更加全面、清晰,从而获得更高层次的审美享受。使作品更具艺术的震撼张力,达到袭人心脾的效果。如《听颖师弹琴歌》,此诗是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时听颖师弹琴后所作,描摹了颖师美妙绝伦的琴声,赞叹了他高超的琴艺。诗中描绘琴声时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有以声喻声的“双风语”、“敲水玉”,还有以“挟剑赴长桥”的武艺、“浸发题春竹”的书艺来喻琴艺使人耳目一新。又有运用通感的手法,以视觉写听觉。用“别浦云归”、 “芙蓉叶落”、“秋鸾离”来形容琴声的清悠优美,以越王夜游天姥,仙女骑鹿渡河形容琴韵的轻盈飘逸。更见匠心独运,令人叹为观止,通感的运用使诗作灵感激荡,意趣横生,韵味深长。再如《梦天》,诗人把月亮的幽光幻想成蟾、兔的泪水,把天空的云层描绘成琼楼玉宇。如“玉轮轧露湿团光”一句,把明月在云雾中飘过说成是“玉轮轧露”,真是虚幻离奇的奇想。《梦天》不仅意象奇特,构思也奇特,邀游月宫已是奇诡;突然转问哲理的探索,更是奇之又奇;在艺术构思上,变幻奇谲,与李白的《古风》(十九)有迥异之处。同为梦游诗,李白诗的前后两部分一幻一真,一虚一实,而李贺诗却是一虚一玄,更显精奥含蕴。黎简语:“论长吉每道是鬼才,而其为仙语,乃李白所不及,九州二句妙有千古。”在诗人如橼巨笔之下,诗味仪隽永引人入胜,有悠然不尽之感。《金铜仙人辞汉歌》是李贺历来脍炙人口的一首诗。“忆君清泪如铅水”比喻非凡,绘声绘色地写出金铜仙人怀旧、惜别之痛——泪水涔涔,落地有声。“天若有情天亦老”句,想象尤其奇伟,表达历史无情的感慨,它的艺术魅力在于意蓄多层,言外有言,饱含深刻的哲理。因其风格独特,成为千古绝唱。《罗浮山人与葛篇》中用“毒蛇浓吁洞堂湿,江鱼不食衔沙立”来描写溽暑薰蒸,酷热难当的天气。《美人梳头歌》中用“一编香丝云撒地”来形容美人梳头临镜解鬃的一刹那。《杨生青花紫石砚歌》中用“踏天磨刀割紫云”来赞扬端州石工采割砚石的技巧。李贺笔下,太阳会发出玻璃般的声音,银河上漂浮着闪耀的星星,流云学会人间流水的声音等等,充分表现诗人想象奇伟、运思精妙,为鬼斧神工,产生惊人的魅力。二、幽邃朦胧,瑰艳凄冷的意境,构设意与境浑的美学特质,给人以深刻的精神启示和审美情趣李贺诗境界幽邃朦胧,使人遐思无穷,迷离恍惝,想象空间广漠无垠,意蓄多层。这和李商隐有异曲同工之妙,而李贺诗与李商隐不同之处,是李贺诗构成瑰艳凄冷的意境。李贺诗膜脱美、静穆美、动态美的图景,给人以阅目怡神之感受。《李凭望篌引》诗中一系列的典故,使人读起来如坠五里雾中,一片朦胧。如索解其典故,就可以知道作者技艺的精湛。全诗中心是李凭演技高超,作者处处按演奏的艺术效果来加以描写——云彩为之不流,舜纪素女因此而惆怅,声音如玉碎风鸣,像荷花的露珠那样圆润,又像香兰在微笑……这一切,都得调动读者的想象,去完善诗中未讲到的演奏效果。这样用典,既灵活自如,又化为诗魂。同时许多典故又有了“多主性”,表达意蕴更为深奥高远。其诗神出鬼没,意境深邃。如《巫山高》诗人一开笔便将读者的情退思引向苍穹。神女瑶姬是诗中主角。她的行踪飘渺,不念旧情,“一去一千年”、“楚魂”在峡中往返徒劳,只能“寻梦”而已。诗中瑶姬的形象纯是写意,未着一笔描绘,但她的行踪、风韵却似可见。如此用典,“味外之味”极浓。“楚魂寻梦风飔然”一句,非常幽冷。通篇造境奇特,笔触新奇。李贺诗与李商隐诗不同之处,在于李贺诗歌神秘阴森的氛围,瑰诡凄冷的意境,从而充分表达诗人身处病态社会的烦闷、压抑、凄凉与愤激心绪。如《将进酒》诗的前面描写一幅奇丽熏人的酒宴图,场面缤纷绚烂,有声有色,给人极强的敏悟。美酒佳人,欢歌曼舞,人生之乐似乎莫过于此,但结尾笔锋倏转,出人意料地推出死亡的意念和死的悲哀,一片苦涩幽怨的意绪。《秋来》中,诗人深感韶华易逝,想到呕心苦吟无人赏识, 只有同病相怜的古诗人魂魄来相吊慰,有幽明同悲,千古一慨之意。运思凄苦,意境幽艳,强化了作品的奇诡冷艳之美。三、生动灵澈,神奇超常的意象,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大凡艺术,都必须具有形象性,才能使人真切地感受到作品的内蕴。构成艺术特征的形象,在诗歌中就是意象。意象是心灵化的心意附着物,是内情与外景的重合,意象包括按生活实有之景重新组合的现实意象和跃出生活常情的超现实意象。用现实意象创作的诗人颇多,运用超现实意象创作的极少。在唐代诗坛,敢于运用超现实意象的惟李贺一人。成功地构塑新奇意象使李贺成为一名杰出的诗歌天才。 李贺的《老夫采玉歌》与白居易的《卖炭翁》和韦应物的《采玉行》界定了不同的艺术分野。《卖炭翁》严格按照故事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老翁卖炭,炭被官府豪夺一事,暗含对时政的讽喻,思想意识不可谓不积极,但这种现实意象缺乏创意,缺少诗歌表现性的审美价值,韦应物的《采玉行》亦然。同是写民生疾苦的李贺的《老夫采玉歌》则是诗人忧愤情绪经过内化的艺术表现。诗人想象超常,笔调沉痛。构塑了“老夫饥寒龙为愁,蓝溪水气无清白”的超现实意象,阐明采玉老夫积年累月在蓝溪采玉,搅得龙不安宁水不清,却难填统治者的欲壑。“蓝溪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诗人好像是说蓝溪之水与劳动人民结下了不解的怨恨,实是诗人用意微情浓的微词去启发人们,委婉含蓄地指出谁是罪魁祸首,对统治者的深仇大恨用恨溪水来表达,更是妙笔生花。这种超现实意象赋予蓝溪水以人的性格,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余地,从而领略其中意趣,产生愉悦的审美快感。这是李贺诗神奇意象运用的高妙之处。【参考文献】[1]张福庆.唐诗美学探索[M].华文出版社,2000.[2]童庆炳.文学概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1989.[3]刘开扬.唐诗的风彩[M].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

在诗词的千载岁月里,李贺的诗风无疑是别具一格的,他以特立独行的行文方式,为我们后世留下了许多传世之诗。他的诗时而阴森可怖,时而凄厉冷艳,时而高亢飒然,时而思虑渊遂,让我们难以捉摸,如果要用一个字来概括李贺的诗,那就是“奇”。李贺的诗奇在想象,无论是“西陵下,风吹雨”的苏小小,还是“携盘独出月荒凉”的铜人,都反映了李贺诗歌中那诡异离奇的幻想,这想象中,时而是梦,时而是思,时而是感,时而是悟,没有人清楚地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就像他也不在意外面的世界。      李贺的诗大致分为四类:鬼神诗、叙事诗、咏物诗、边塞诗,其中最能代表李贺的便是鬼神诗。       李贺少年时便已行事不拘一格,时常跑去坟地读书,学习墓碑上的碑文。让人避之不及的阴森之地,却让李贺心向往之,这也致使他后续的诗歌中充斥着各种光怪陆离的鬼神,而这些鬼神,并非无据可依,而是“师出有名”。李贺深受屈原影响,他诗中的鬼神很多都来自屈原的《楚辞》。不仅题材相似,而且诗歌风格都可谓一脉相传,如果说唐朝的诗人中,谁最像屈原,李贺当之无愧。但同时,由于李贺的鬼神典故诗最接近《楚辞》,所以他的诗也是很难解读的,每首诗背后的隐喻都很深。       李贺用典广博,而在引典之后,他又想表达什么意思,这的确耐人深思。所以,要读李贺的诗,就得了解他所用之典是怎样的典故?他为什么要用这个典?他通过这个典故想诉说什么?那么就让我们了解李贺诗歌中的精髓,以及隐藏在他身后的鬼神。 《湘妃》: 筠竹千年老不死,长伴神娥盖江水。 蛮娘吟弄满寒空,九山静绿泪花红。 离鸾别凤烟梧中,巫云蜀雨遥相通。 幽愁秋气上青枫,凉夜波间吟古龙。       这首诗表面上不过是描绘了湘妃和舜帝之间的爱情故事,然而实际上是李贺对爱情的一种看法。筠竹千年常伴,云雨遥相互通,这两句借楚王与神女幽会之典,描绘了帝舜与湘妃可歌可泣的爱情,虽云隔雾障,却仍能魂梦相通,心心相印。但最后一句却笔锋急转,一句“忧愁秋气”、“凉夜古龙”将本就充满悲剧色彩的爱情故事更添一重苍凉之感,所以李贺通过《湘妃》这个典故,不仅仅想表达他对爱情的赞美,也表达了对爱情的担忧,帝舜与湘妃的相思之苦,让李贺也同样扼腕叹息。 与此相似的还有《帝子歌》: 洞庭帝子一千里,凉风雁啼天在水。 九节菖蒲石上死,湘神弹琴迎帝子。 山头老桂吹古香,雌龙怨吟寒水光。 沙浦走鱼白石郎,闲取真珠掷龙堂。       可以说这首诗是《湘妃》的姊妹篇,无论是从行文结构,亦或是取名立意,都有《楚辞·九歌》之风,“湘神弹琴迎帝子”与“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可谓异曲同工,但这首诗较为难解,学术界对它的解析也分为三派,但我认为这首诗从表面上看,李贺同样借湘神与帝子的典故来描述了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湘神弹琴恳请帝子降临,然帝子终究未来,相比于《湘妃》的“巫云蜀雨遥相通”,这首诗悲剧色彩更浓,且由于冷色调的环境与意象,加上最后两句“沙浦走鱼白石郎,闲取真珠掷龙堂”,这首诗似乎并不仅仅是对爱情的看法,更表达了李贺的怀才不遇之情,可以说,湘神就是李贺,湘神并未得到帝子的青睐,也就象征着李贺同样官场失意,仕途惨淡,致使人生悲凉,鱼儿将珍珠带到雌龙所住之处,祈求得到帝子的赐福,这不就和李贺一样,辞官回家,但又不甘沉寂,想要重归仕途,所以,他和“沙浦走鱼”一般,四处奔走,希望得到高官名相的垂青。       李贺所描述的鬼神,并不单单只是鬼神,他们同样是李贺的寄托所在,李贺对这个世界有太多想要说的,但他生性内敛,不爱表达,只能托鬼神言志,以此向世人诉诸内心。       我们之前所说的《湘妃》与《帝子歌》可以说描述的只是神,而不是鬼,接下来我们看一首真正的“鬼诗”: 《苏小小墓》 幽兰露,如啼眼。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盖。 风为裳,水为佩。 油壁车,夕相待。 冷翠烛,劳光彩。 西陵下,风吹雨。       这是李贺的经典名篇,题材取自六朝时南齐钱塘的著名歌妓苏小小。李绅在《真娘墓》诗序中说:“嘉兴县前有吴妓人苏小小墓,风雨之夕,或闻其上有歌吹之音。”自此,作为伶人的才女苏小小便频繁的出现在各种名篇诗作中,而李贺的这首,当属最佳。短短几行字,便描绘了一位冰肌玉骨、软玉温香的绝世佳人,虽然这位佳人早已香消玉殒,化作鬼魂,但她的一颦一笑仿佛穿透千年,让我们这些读者重回西湖畔,默默的欣赏着“风为裳,水为佩”的苏小小。       这首诗前十句描绘了苏小小的绰绰风姿,如兰花般的明眸善睐,眼角微微含泪,楚楚可怜,引人留恋,但此时已身处幽冥之中的她,却没有同心可结,没有烟花堪剪,纵有如茵之席,如盖之林,以风为裳,以水为佩,却无奈生前的油壁车里空无一人,它朝夕相待着谁呢?斯人已去,车马空留。最后四句的苏小小已是鬼魂之躯,纵使风采不减,依旧瑰姿艳逸,仪静体闲,却只有鬼火幽幽,冷光荧荧,细心装扮自己的月貌花容却无人赴约,驻足在想要绾结同心的西泠桥下,却只有自己零受凄风苦雨。整首诗凄厉冷艳,情感细腻,苏小小虽未开玉口,却犹胜千言万语,即便她已是女鬼,却仍旧孤寂而惆怅,森冷而美丽。       这首诗的主题和意境同样借鉴了屈原《九歌·山鬼》中对鬼的描写“被薜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折芳馨兮遗所思”、“思公子兮徒离忧”。一切仿佛都那么像,无论是虚无的山鬼,亦或是真实的苏小小,她们的眉目眼角仿佛都跃然纸上。她们对爱情的忠贞,对情感的表达是如此的相似,以至于她们都在风雨中等待他们的情郎。       这首诗以景写情,幽兰、芳草、松林、长风、流水、车马、烛火、西陵、冷雨,这些景象通过“幽”、“冷”、“劳”、“吹”几个字,换上了阴暗的一面,让读者仿佛身处太阴,气氛之森冷无以复加。而苏小小不甘沦为厉鬼,仍旧在幽魂之路上游荡,寻找当年与自己共绾同心之人。而李贺呢,虽与苏小小时隔百年,阴阳两地,却同病相怜,苏小小在寻找,李贺也在寻找,他也在找可结同心之“物”,而这个“物”,便是李唐王朝,此时的李唐王朝在经历安史之乱后,早已一蹶不振,但李贺仍满怀热忱,一心想要挽狂澜于既倒,可是造化弄人,一身才华抱负却无处施展,空留遗恨。苏小小的“冷”和李贺的“热”形成鲜明的对比,但无论是冷是热,他们都是有追求的人。       李贺塑造的不仅仅是诗中世界,更是自己的世界,他通过凄美动人的苏小小来寄托自己的情怀。 仿佛站在西湖畔的,不是苦等无果的苏小小,而是他,但一望碧水清波,倒映而出的既是他,也是苏小小。       如今苏小小墓就在西湖边,虽只是衣冠冢,但每每路过此地,却有几人能想起这首千古绝唱,想起一千五百年前那位牵云曳雪的薄命女子。正如袁宏道所作——“恨血与啼魂,一半逐风雨。”       李贺的诗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鬼和神都具有人性。湘妃、帝子这样的神像人,苏小小这样的鬼也像人。湘妃与舜帝心有灵犀,帝子拒绝湘神的求爱,苏小小在桥边苦等无法相见的情人,可以说,她们都是鬼神,又都不是鬼神,鬼神只是一种表现形式,李贺通过对鬼神的描写,反映了人世的内容,表达了人世的情感。       然而,李贺不仅鬼神诗写得非常多,甚至在别的题材的诗中都会加点牛鬼蛇神,比如经典的《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这是李贺最为经典的有关音乐的叙事诗之一,他运用了大量天马行空的想象,描述了李凭吹奏箜篌时候的场面,我认为,在所有描述音乐的诗中,当属《李凭箜篌引》(李贺)、《琵琶行》(白居易)、《听颖师弹琴》(韩愈)为最,而《李凭箜篌引》为三者中最奇。李贺没有强行描述音乐本身,而是另辟蹊径的描述了音乐奏起后脑海中的幻想:凤鸣玉碎、蓉泣兰笑、紫皇女娲、神山老妪、老鱼瘦蛟、吴质月兔,这些意象绮丽绚烂,超乎想象,在脑海中随着音乐慢慢浮现,虽身坐席间,却早已魂游太虚,似有《梦天》、《仙人》之感,仿佛它不仅仅是一个听众,更是众多传说神话的见证者,这不仅体现了李凭高超的技艺,更展现了李贺内心的波动。       无论是神话传说还是自身想象,都使作品极具浪漫主义气息。李贺将抽象转为具象,将死物转为活物,不写自己所感,只写自己所见,不言声乐技艺,只言声乐效果,虽没有做出评价,但情之所至,已在诗中,此诚可谓一绝。       除了《李凭箜篌引》这类叙事诗,李贺在咏物诗中也会加入鬼神典故,譬如《春坊正字剑子歌》: 先辈匣中三尺水,曾入吴潭斩龙子。 隙月斜明刮露寒,练带平铺吹不起。 蛟胎皮老蒺藜刺,鸊鹈淬花白鹇尾。 直是荆轲一片心,莫教照见春坊字。 挼丝团金悬簏簌,神光欲截蓝田玉。 提出西方白帝惊,嗷嗷鬼母秋郊哭。       这首《春坊正字剑子歌》和《李凭箜篌引》大抵上是同一时间所作,当时李贺任职于长安,官奉礼郎(执掌祭祀的九品小官),雄心壮志的他却只能委身九品小官,且又是闲职,这虽让他报国无门,但也给足了他时间,可以闲赋诗歌、寄物遨游。       《春坊正字剑子歌》是我国诗歌史上最著名的咏剑名诗之一,所谓“春坊正字”是指唐代太子宫中掌校正经籍文字的官员,隶属于左春坊司经局,而这首诗便是赞美了春坊正字的这把宝剑。开篇两句直接赞扬剑光若三尺秋水,同时引入“吴潭斩龙子”这一典故——《世说新语·自新》中记载,西晋周处在义兴斩蛟龙除害。诗人用典来拔高这把剑的高度,之后三到六句从正面直言此剑技艺精湛、巧夺天工,剑如月光,又似白绢,鲨鱼皮做剑鞘,散发蒺藜之光,鸊鹈油抹剑刃,好似白鹇尾羽,这把剑的精美由此可见。“直是荆轲一片心,莫教照见春坊字。”这两句正是这首诗的核心,这把剑不仅工艺精湛,举世无双,而且它还有一颗心——一颗如战国名士荆轲图穷匕见的侠义之心,这把剑想要上斩奸邪、下抚黎民、安国济世、重现锋芒,然而它却被禁锢于清冷之地,束之于高阁之上,长期闲置,不被重用,这校点文籍的春坊官署又怎能发挥它的作用呢?最后四句,剑穗由金丝制成,神剑已经安耐不住平庸,在匣盒之中铮铮作响,剑光呼之欲出,要把蓝田美玉削成烂泥。白帝见了会惊慌失措,鬼母见了亦会嚎啕大哭。       我们不难看出,李贺在这首诗中,又用了许多典故,此中白帝是神话中西方的神,而鬼母来自《史记·高祖本纪》中那个著名的典故“高祖斩白蛇”:刘邦酒醉夜行,挥剑斩杀了拦路的大蛇,后来见一老母哭泣,自称我的儿子是西方白帝子,现在被赤帝子杀了。李贺将这把剑比作汉高祖刘邦的帝王之剑,在无形之中,赞扬了这把剑的非凡之处,这与前句形成鲜明对比——明明是一把有侠士之心的神剑,却被一小小九品文官春坊正字所藏,不去赴汤蹈火、上阵杀敌,反而被幽禁于春坊官署之中,颇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之味。       然而诗人将宝剑的大材小用和自己的失意落魄在无形中结合起来,剑不能物尽其用,人亦无处施展拳脚,这首诗表面写剑的不幸,暗中却在诉说诗人自己的坎坷仕途,咏剑是宾,咏人是主。王琦评云:“通篇供剑以抒不遇知己之感。”这句话可谓一语中的,直指李贺之心。       全诗由形到神,由物及人,构思新颖,设想奇特,比喻连珠,绾合自然,炼字妍冶而传神,用典多而不晦涩,跳跃大而脉络暗藏,主题深刻而无枯燥之嫌,不愧为咏剑的名篇。       通过李贺的诗,我们不难发现他的诗中,多有怀才不遇之情,为此他所作诗歌多寄情于物,托物言志,这些隐喻层次较深,需要细读方能品味,所以说李贺是个含蓄之人并非空穴来风,但含蓄之人亦会有直抒胸臆之时: 《秋来》 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 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 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 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这是一首李贺直抒胸臆的“鬼诗”,读完全诗,即便不解其中文辞,不通其中意味,仍能感到诗中所发之冷意:秋风栗冽,人心惊悸,壮士仍旧苦于著作,在昏暗的烛光里,络纬啼叫着催促编织寒衣。然而纵使如此之艰苦,又有谁来看我所作之书,不让它们被蠹虫消食殆尽。思绪牵扯着,放漫着,不觉九曲回肠也要被拉直,而窗外冷雨潇潇,似有先贤之魂前来吊慰我这落魄书生。深秋的坟场里,诗鬼们一定在吟唱着鲍照的诗句,他们的怨血在土中化作碧玉,千年难消。       可以说这是李贺最经典的鬼诗,开篇一个“苦”字,就压抑了整首诗的气氛,昏暗的灯光和纺织娘的啼叫,一动一静,更渲染环境的艰苦和诗人内心的孤独。而第三四句则是诗人的感叹,自己呕心沥血,可终究无人问津,看似牢骚,其实更是诗人心中积蓄已久的苦闷。“思牵今夜肠应直”一句可谓经典,过往常用“肠回”、“肠断”表示悲痛欲绝,然李贺自铸新词,一个“肠直”道尽了作者深重的愁思。而更精彩的是下一句“雨冷香魂吊书客”,吊唁本是生者为死者吊唁,而李贺却反其道而用之,以先人鬼魂吊唁自己这个生人,以死人吊唁活人,更加突显诗人的不幸与凄凉,让整首诗的“苦”到达一个新的高度,这一句可谓旷古烁今、石破天惊,让人喟叹不已,拍案叫绝。最后两句“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其中“鲍家诗”指南朝宋朝鲍照之诗,鲍照曾写过《行路难》组诗,有长恨之意,抒发怀才不遇之情。而“恨血化碧”取自《庄子》——“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为碧。”鬼唱鲍诗,恨血化碧,诗人引幽灵为同调,就在于他们有着同样抑郁难伸的情怀。诗人表面说的是鲍照,其实说的是自己,吊古伤今,毕竟他和鲍照这样的仁人志士,怀才不遇,命途多舛,亦是千古同恨之事。       这首诗可以说是李贺最苦的诗了,像《客游》、《长歌续短歌》或是《伤心吟》都难及此诗之苦,整首诗环境悲戚,森暗阴冷,“苦”、“衰”、“寒”、“牵”、“直”、“冷”、“魂”、“吊”、“坟”、“鬼”、“恨”,这些字一出,便使此诗的氛围充满悲苦凄凉,阴郁惨淡,虽然有很多都是诗人脑海中的幻想,但无一不是诗人痛苦不幸的人生的真实写照。这虽是鬼诗,描述了香魂和诗鬼,却写得是自己,一个辛酸落魄的穷苦书生,在中唐的阴云中,郁郁不得志,然而世上已再无知音,只能于黄泉幽冥之下,寻求知己,情感悲凉,可见一斑。       纵观李贺之诗,也不尽然都是凄苦森然的鬼神之诗,他也有很多风格完全不同的诗句,既有“提携玉龙为君死”的凌云壮志,也有“龙头泻酒邀酒星”的针砭时弊,既有“雄鸡一声天下白”的豁然开朗,也有“更变千年如走马”的浪漫洒脱,既有“二十八宿罗心胸”的自信傲然,也有“老夫饥寒龙为愁”的悲天悯人。李贺诗风多变,但苦顿的鬼神之风仍居于多数,且穿插于其他诗歌之中,他被称为“诗鬼”,却也的确是诗鬼。       其实李贺的诗既有浪漫主义又有现实主义,他既有李白的天马行空,也有杜甫的沉郁顿挫,复杂又矛盾,超然又现实,这与他的思想和生活有关。李贺的天性无疑是浪漫的,他时常梦游仙境,与诸天仙佛论古道今,潇洒快活,其乐无穷。但悲凉的生活却又把他拉回现实,体弱多病,家道中落,科举落榜,仕途惨淡,妻子早逝,形单影只,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他必须面对的痛苦事实。他想浪漫,浪漫不了,想洒脱,洒脱不得,如果他和李白一样活在盛唐,人生也不这么艰难,那么他一定是可以和李白并肩的浪漫主义诗人,然而无情的现实却要他成为了一个现实主义诗人,所以他在浪漫和现实中反复横跳,时而浪漫,时而现实,难以定位。但也可以说,他是用浪漫的手法,来描绘冰冷残酷的现实。       但无论是浪漫还是现实,李贺都会通过鬼神典故来托古寓今,诉说自己的想法。仿佛这些鬼神不再是李贺笔下的文学形象,而是李贺的代言人,李贺站在幕后沉默不言,但是却靠着鬼神向我们传话,他什么都不说,却也什么都说了。       生活的苦厄如附骨之疽依附在他的诗歌中,他想笑,眼角却早已泪光闪烁,他想哭,却发现喉咙已然嘶哑。他既是冷雨中的缥缈如梦的香魂,也是秋坟上声嘶力竭的亡灵。他既是整个中唐悲哀落寞的缩影,也是中国诗歌史上千年不朽的诗鬼。

李贺诗歌元明接受研究论文

李贺是一位嗅觉非凡敏感而非凡钟情芳香气味的诗人。他在作品中描绘了植物芳香、物品芳香、美人芳香,表达了诗人渴望爱情、功名的生命体验,也传达了唐代芳香建筑和芳香饰品的文化信息。 “长吉之瑰诡,天地间自欠此体不得”(严羽《沧浪诗话》)。“诗到元和体变新”(白居易),韩孟、刘柳、元白导致了中唐诗风之大变,而李贺以其“瑰诡”立于中唐诗坛,表现出独特的诗风。 李贺从小体弱多病,相貌奇异,“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昌谷集·李长吉小传》)。成人后官卑职冷,忧伤失意,导致他失去了常人的平衡心态而呈现为轻度变态的特征。 李贺的变态心理在他诗歌中主要呈现为“秋坟鬼唱鲍家诗”式的呻吟,诗作充斥着荒坟古墓、鬼火灵光之类的怪异意象。他的变态心理也体现对仙界的圣洁和美好的幻想,尤其表现在对“香”意象的创造上。 据《李贺诗索引》统计,“香”出现了八十二处①。通检清人王琦所编《李贺诗歌集注》,李贺的香意象有三大类型。 一、植物芳香 植物芳香中,既有单一原生态,也有通感复合态。 单一原生态的如“丁香”摘要: 乱系丁香梢,满栏花向夕(《难忘曲》)。 瑶姬一去一千年,丁香筇竹啼老猿(《巫山高》)。 如“竹香”摘要: 侵衣野竹香,蜇蜇垂叶厚(《感讽五首》其五)。 竹香满凄寂,粉节涂生翠(《昌谷诗》)。 再如其他各类植物之香摘要: 江头栌树香,岸上蝴蝶飞(《追和柳恽》)。 枫香晚花静,锦水南山影(《蜀国弦》)。 这些都是植物体本身能发出并能为人的嗅觉所直接感受到的“香”,便是自然原生态植物之香。李贺诗歌还有通感复合态的植物芳香。“通感”是指文学艺术创作和鉴赏中各种感觉器官间的互相沟通,即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各种官能可以相互沟通,不分界限。在通感中,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 气味的分类是心理学的一大难题,然而李贺运用通感对气味——主要是香味,进行了条分屡析摘要: 暖香——熟杏暖香梨叶老,草梢竹栅锁池痕(《南园》)。 寒香——细露湿团红,寒香解夜醉(《石城晓》)。 枯香——晓木千笼真蜡彩,落蒂枯香数分在(《新夏歌》)。 刺香——刺香满地菖蒲草,雨梁燕语悲声老(《新夏歌》)。 腻香——斫取青光写楚辞,腻香春粉黑离离(《昌谷北园新笋》其六)。 涩香——松柏愁香涩,南园几夜风(《王濬墓下作》)。 新香——蛇子蛇孙鳞蜿蜿,新香几粒洪崖饭(《五粒小松歌》)。 嫣香——可怜日暮嫣香落,嫁和春风不用媒(《南园十三首》)。 古香——山头老桂吹古香,雌龙怨吟寒水光(《帝子歌》)。 暖香,是肤觉通于嗅觉,描述南园暖热气候条件中杏的芳香。 寒香,是肤觉通于嗅觉。“团红,花也。有露润之,其香甚寒,嗅之可以解夜来之醉”②。 枯香,是干枯衰败的花香,视觉通于嗅觉。 刺香,刺鼻的香气,是肤觉通于嗅觉。王琦说摘要:“刺,谓其(菖蒲草)叶尖如刺。”以外形解释“刺香”,似乎不妥,假如以“味辛”的气味解释更符合李贺嗅觉敏感真相。 腻香,是浓烈粘腻的竹香,触觉通于嗅觉。 涩香,是苦涩辛辣的松香,触觉通于嗅觉。 新香,是清新淡雅的小松树气味,视觉通于嗅觉。 嫣香,是缤纷艳丽的花的浓香,视觉通于嗅觉。 古香,是老桂花树的成熟香气,视觉通于嗅觉。 二、物品芳香 自然物品类摘要: 香雨——依微香雨青氛氲,腻叶蟠花照曲门(《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四月)。 桃胶香——桃胶迎夏香琥珀,自课越佣能种瓜(《南园十三首》其三)。 香钩——窗含远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矶(《南园十三首》其八)。 香露——一夕绕山秋,香露溘蒙菉(《七月一日晓入太行山》)。 香泥——水灌香泥却月盆,一夜绿房迎白晓(《牡丹种曲》)。 香雨,雨自花间而坠者,故有香。 桃胶香,桃树分泌的汁液,凝如琥珀,含香。 香钩,鱼饵之香。 香露,花上露水。 香泥,泥土本来芳香,种了牡丹更香。 人工物品类的香主要是芳香建筑及其装饰物品的香。 唐人非凡重视芳香建筑,“唐代皇家建筑和达官贵人住宅府邸,曾大量使用香料作为建筑材料。这些材料或由政府规定把香料作为贡品、赋物收纳进入京城。《大唐六典》卷三户部郎中员外郎条记裁摘要:全国十道贡赋之中有麝香、香漆、绛香、胡桐香、零陵香、沉香、甲香、丁香、詹糖香蜀椒等。同书卷二十太府寺右藏署条也记载摘要:永州的零陵香,广府的沉香、霍香、熏陆香、鸡舌香,京兆的艾纳杏、紫草等,均属必征贡的藏品。海外贡使还经常带来异常名贵、珍花嘉树的南洋龙脑香、康国郁金香、波斯的安息香等”③。 李贺的诗中出现过“香筒”“燃香”“烛香”“香火”“熏香”以及由熏香而导致美人衣物的香等等香的物品或熏香的习气,这些是为生活装饰性、养生性的“香”,尤其以“燃香”为多见,而燃香不仅仅为了熏香,也为了记时,反映了唐代香文化的细节。 好持扫罗荐,香出鸳鸯热(《黄头郎》)。 ——香从鸳鸯形的燃香炉冒出。 沉香火暖茱萸烟,酒觥绾带新承欢(《屏风曲》)。 ——沉香木燃茱萸烟。 象口吹香毾登毛暖,七星挂城闻漏板(《宫娃歌》)。 ——象形燃香器皿,“空中以燃香,使烟自口出”④。 晓奁妆秀靥,夜帐减香筒(《恼公》)。 ——“香筒,帐中烧香器,至晓火尽故香减”⑤。 守帐然香暮,看鹰永夜栖(《送秦光禄北征》)。 ——“香,谓记时刻之香”⑥。 行处春风随马尾,柳花偏打内家香(《酬答二首》)。 ——“内家香”是宫廷制作的香。 楼头曲宴仙人语,帐底吹笙香雾浓(《秦宫诗》)。 ——当是熏香为宴会助兴。 金蟾呀呀兰烛香,军装舞妓声琅铛(《荣华乐》)。 ——蟾形熏香器皿。 女巫浇酒云满空,玉炉炭火香鼕鼕(《神弦》)。 ——女巫迎神以香气、鼓声,故觉香气似带咚咚之声,似非讹文而为通感,听觉通于嗅觉。 人闲春荡荡,帐暖香扬扬(《感讽六首》其一)。 ——住室熏香。 归来无人识,暗上沉香楼(《莫愁曲》)。 ——沉香木制作的楼房。 三、美人芳香 在李贺的一些诗歌中,“香”是美人芳香—— 织可承香汗,裁堪钓锦鳞(《竹》)。 花楼玉凤声娇狞,海绡红文香浅清(《秦王饮酒》)。 真珠小娘下青廓,落苑香风飞绰绰(《洛姝真珠》)。 花袍白马不归来,浓蛾叠柳香唇醉(《洛姝真珠》)。 绿香绣帐何时歇?青云无光宫水咽(《李夫人》)。 玉转湿丝牵晓水,热粉生香琅玕紫(《夜饮朝眠曲》)。 西施晓梦绡帐寒,香鬟堕髻半沉檀(《美人梳头歌》)。 在李贺的意念里,只要是美人,只要涉及到女人,都带上了“香”。 “香汗”是美人身体特有的;“海绡红文”指美人服装;“香风”指美人带来的香气;“香唇”,美女的芳唇;“绿香”——为何不用“暖香”来写李夫人之遗香?因为李夫人此时已经仙去,但帐中香气尚未歇息,“绿”更给人一种沉重哀痛之感,李贺的色彩运用很丰富,这一“绿”字写活了诗人心境;“热粉生香”是指女人脸上因热而散发出香气;“舞裙香”,美女衣饰香;“香鬟”是指美人的头发。 李贺“香”的世界中,有他对于爱情、功名的向往,也是对黑暗、乏味、单调的现实世界的补偿性幻想。 注释摘要: ①唐文、尤振中、马恩雯、刘翠霞编摘要:《李贺诗索引》第353~355页,齐鲁书社1984年版。 ②④⑤⑥[唐李贺著,[清王琦等注摘要:《李贺诗歌集注》第221、129、144、166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③葛承雍摘要:《唐代芳香建筑的文化透视》,见郑学檬、冷敏述主编摘要:《唐文化探究论文集》第507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李凭箜篌引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江娥:一作湘娥残丝曲垂杨叶老莺哺儿,残丝欲断黄蜂归。绿鬓年少金钗客,缥粉壶中沈琥珀。花台欲暮春辞去,落花起作回风舞。榆荚相催不知数,沈郎青钱夹城路。年少:一作少年。还自会稽歌并序庾肩吾于梁时,尝作宫体谣引,以应和皇子。及国势沦败,肩吾先潜难会稽,后始还家。仆意其必有遗文,今无得焉,故作还自会稽歌以补其悲。野粉椒壁黄,湿萤满梁殿。台城应教人,秋衾梦铜辇。吴霜点归鬓,身与塘蒲晚。脉脉辞金鱼,羁臣守(辶屯)贱。萤:一作蛩。出城寄权璩、杨敬之草暖云昏万里春,宫花拂面送行人。自言汉剑当飞去,何事还车载病身?示弟别弟三年后,还家一日余。(酉录)(酉酃去阝)今日酒,缃帙去时书。病骨犹能在,人间底事无?何须问牛马,抛掷任枭卢!一日:一作十日。犹:一作独。竹入水文光动,插空绿影春。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织可承香汗,裁堪钓锦鳞。三梁曾入用,一节奉王孙。生:一作垂。同沈驸马赋得御沟水入苑白泱泱,宫人正靥黄。绕堤龙骨冷,拂岸鸭头香。别馆惊残梦,停杯泛小觞。幸因流浪处,暂得见何郎。始为奉礼忆昌谷山居扫断马蹄痕,衙回自闭门。长枪江米熟,小树枣花春。向壁悬如意,当帘阅角巾。犬书曾去洛,鹤病悔游秦。土甑封茶叶,山杯锁竹根。不知船上月,谁棹满溪云?七夕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更:一作又。过华清宫春月夜啼鸦,宫帘隔御花。云生朱络暗,石断紫钱斜。玉碗盛残露,银灯点旧纱。蜀王无近信,泉上有芹芽。送沈亚之歌并序文人沈亚之,元和七年,以书不中第,返归于吴江。吾悲其行,无钱酒以劳,又感沈之勤请,乃歌一解以送之。吴兴才人怨春风,桃花满陌千里红。紫丝竹断骢马小,家住钱塘东复东。白藤交穿织书笈,短策齐裁如梵夹。雄光宝矿献春卿,烟底蓦波乘一叶。春卿拾材白日下,掷置黄金解龙马。携笈归江重入门,劳劳谁是怜君者。吾闻壮夫重心骨,古人三走无摧(扌卒)。请君待旦事长鞭,他日还辕及秋律。归江:一作归家。壮夫:一作丈夫。咏怀二首长卿怀茂陵,绿草垂石井。弹琴看文君,春风吹鬓影。梁王与武帝,弃之如断梗。惟留一简书,金泥泰山顶。其二日夕著书罢,惊霜落素丝。镜中聊自笑,讵是南山期。头上无幅巾,苦蘖已染衣。不见清溪鱼,饮水得相宜。著书:一作看书。相宜:一作自宜。追和柳恽汀洲白苹草,柳恽乘马归。江头楂树香,岸上蝴蝶飞。酒杯箬叶露,玉轸蜀桐虚。朱楼通水陌,沙暖一双鱼。

李凭箜篌引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江娥:一作湘娥残丝曲垂杨叶老莺哺儿,残丝欲断黄蜂归。绿鬓年少金钗客,缥粉壶中沈琥珀。花台欲暮春辞去,落花起作回风舞。榆荚相催不知数,沈郎青钱夹城路。年少:一作少年。还自会稽歌并序庾肩吾于梁时,尝作宫体谣引,以应和皇子。及国势沦败,肩吾先潜难会稽,后始还家。仆意其必有遗文,今无得焉,故作还自会稽歌以补其悲。野粉椒壁黄,湿萤满梁殿。台城应教人,秋衾梦铜辇。吴霜点归鬓,身与塘蒲晚。脉脉辞金鱼,羁臣守(辶屯)贱。萤:一作蛩。出城寄权璩、杨敬之草暖云昏万里春,宫花拂面送行人。自言汉剑当飞去,何事还车载病身?示弟别弟三年后,还家一日余。(酉录)(酉酃去阝)今日酒,缃帙去时书。病骨犹能在,人间底事无?何须问牛马,抛掷任枭卢!一日:一作十日。犹:一作独。竹入水文光动,插空绿影春。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织可承香汗,裁堪钓锦鳞。三梁曾入用,一节奉王孙。生:一作垂。同沈驸马赋得御沟水入苑白泱泱,宫人正靥黄。绕堤龙骨冷,拂岸鸭头香。别馆惊残梦,停杯泛小觞。幸因流浪处,暂得见何郎。始为奉礼忆昌谷山居扫断马蹄痕,衙回自闭门。长枪江米熟,小树枣花春。向壁悬如意,当帘阅角巾。犬书曾去洛,鹤病悔游秦。土甑封茶叶,山杯锁竹根。不知船上月,谁棹满溪云?七夕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更:一作又。过华清宫春月夜啼鸦,宫帘隔御花。云生朱络暗,石断紫钱斜。玉碗盛残露,银灯点旧纱。蜀王无近信,泉上有芹芽。送沈亚之歌并序文人沈亚之,元和七年,以书不中第,返归于吴江。吾悲其行,无钱酒以劳,又感沈之勤请,乃歌一解以送之。吴兴才人怨春风,桃花满陌千里红。紫丝竹断骢马小,家住钱塘东复东。白藤交穿织书笈,短策齐裁如梵夹。雄光宝矿献春卿,烟底蓦波乘一叶。春卿拾材白日下,掷置黄金解龙马。携笈归江重入门,劳劳谁是怜君者。吾闻壮夫重心骨,古人三走无摧(扌卒)。请君待旦事长鞭,他日还辕及秋律。归江:一作归家。壮夫:一作丈夫。咏怀二首长卿怀茂陵,绿草垂石井。弹琴看文君,春风吹鬓影。梁王与武帝,弃之如断梗。惟留一简书,金泥泰山顶。其二日夕著书罢,惊霜落素丝。镜中聊自笑,讵是南山期。头上无幅巾,苦蘖已染衣。不见清溪鱼,饮水得相宜。著书:一作看书。相宜:一作自宜。追和柳恽汀洲白苹草,柳恽乘马归。江头楂树香,岸上蝴蝶飞。酒杯箬叶露,玉轸蜀桐虚。朱楼通水陌,沙暖一双鱼。楂树:一作栌树。春坊正字剑子歌先辈匣中三尺水,曾入吴潭斩龙子。隙月斜明刮露寒,练带平铺吹不起。蛟胎皮老蒺藜刺,(辟鸟)鹈淬花白鹇尾。直是荆轲一片心,莫教照见春坊字。(扌妥)丝团金悬簏敕,神光欲截蓝田玉。提出西方白帝惊,嗷嗷鬼母秋郊哭。吴潭:一作吴江。鬼母:一作鬼姥。贵公子夜阑曲袅袅沈水烟,乌啼夜阑景。曲沼芙蓉波,腰围白玉冷。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大堤曲妾家住横塘,红沙满桂香。青云教绾头上髻,明月与作耳边(王当)。莲风起,江畔春;大堤上,留北人。郎食鲤鱼尾,妾食猩猩唇。莫指襄阳道,绿浦归帆少。今日菖蒲花,明朝枫树老。菖蒲花:一作菖蒲短。蜀国弦枫香晚花静,锦水南山影。惊石坠猿哀,竹云愁半岭。凉月生秋浦,玉沙粼粼光。谁家红泪客,不忍过瞿塘。坠:一作堕。竹云:一作行云。苏小小墓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夕:一作久。风吹雨:一作风雨吹。梦天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唐儿歌头玉硗硗眉刷翠,杜郎生得真男子。骨重神寒天庙器,一双瞳人剪秋水。竹马梢梢摇绿尾,银鸾(目炎)光踏半臂。东家娇娘求对值,浓笑书空作唐字。眼大心雄知所以,莫忘作歌人姓李。真:一作奇。书空:一作画空。绿章封事青霓扣额呼宫神,鸿龙玉狗开天门。石榴花发满溪津,溪女洗花染白云。绿章封事咨元父,六街马蹄浩无主。虚空风气不清冷,短衣小冠作尘土。金家香弄千轮鸣,扬雄秋室无俗声。愿携汉戟招书鬼,休令恨骨填蒿里。青霓:一作青猊。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并闰月正月上楼迎春新春归,暗黄著柳宫漏迟。薄薄淡霭弄野姿,寒绿幽风生短丝。锦床晓卧玉肌冷,露脸未开对朝暝。官街柳带不堪折,早晚菖蒲胜绾结。首句一作正月上楼迎春归。幽风:一作幽泥。二月二月饮酒采桑津,宜男草生兰笑人,蒲如交剑风如薰。劳劳胡燕怨酣春,薇帐逗烟生绿尘。金翘峨髻愁暮云,沓飒起舞真珠裙。津头送别唱流水,酒客背寒南山死。首句一作饮酒采桑津,无二月两字。交剑:一作绞刀。生绿尘:一作香雾昏。三月东方风来满眼春,花城柳暗愁杀人。复宫深殿竹风起,新翠舞衿净如水。光风转蕙百余里,暖雾驱云扑天地。军装宫妓扫蛾浅,摇摇锦旗夹城暖。曲水漂香去不归,梨花落尽成秋苑。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论文答辩李贺的诗句

1、 天若有情天亦老 ——李贺 《金铜仙人辞汉歌》

2、 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李贺 《苏小小墓》

3、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 门,忆君 清泪 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李贺 《金铜仙人辞汉歌》

4、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李贺 《金铜仙人辞汉歌》

5、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李贺

6、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李贺 《致酒行》

7、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李贺 《雁门太守行》

8、 射虎不成重练箭,斩龙不断再磨刀 ——李贺

9、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

10、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李贺 《南园十三首·其五》

11、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李贺 《马》

12、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李贺

13、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李贺 《南园十三首 其一》

14、 无物结同心,烟火不堪剪 ——李贺 《题苏小小墓》

15、 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惟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 ——李贺

16、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李贺 《梦天》

17、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

18、 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油璧车,久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 下,风吹雨。 ——李贺 《苏 小小墓》

19、 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况是青春日 将暮,桃花乱 落如红雨。 劝君 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李贺

20、 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 ——李贺

李贺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齐名,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诗歌的主体格调。杜牧曾以诗人所独有的艺术敏感力,用诗的语言形象

一、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诗句出自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二、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出自李贺的《南山田中行》三、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出自唐代李贺的《南园十三首》四、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出自唐朝李贺的《马诗二十三首》其五五、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窗含远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矶。出自唐代李贺的《南园十三首之第八首》六、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李贺毕业论文

古代文学不仅成就了一代代文人雅士,也缔造了中国五千年璀璨的文明史;不仅有着极高的文学欣赏价值,历代政治家、文学家、哲学家乃至普通人还源源不断地从中吸取营养,提高社会文明的步伐,提高个人的修养。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有关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选题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有关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选题(一) 1. 浅论《史记》的游侠精神 2. 论乌江流域民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 3. 论乌江流域竹枝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 4. 论乌江流域古代贬谪文人的诗歌创作 5. 论乌江流域民间故事的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 6. 乌江流域历代碑刻文学艺术价值略论 7. 论王维山水诗田园的诗情与画意的交融 8. 论李白诗歌与道家精神的关系 9. 杜甫夔州行迹及诗歌创作考论 10. 负重生活下的自我寻求——从杜甫诗歌看其性格 11. 杜甫成都诗与夔州诗的差异比较 12. 试论李清照的词学观及其创作 13. 浅谈苏辛词风之异同 14. 论苏轼的出世和入世 15. 论高适诗歌深沉悲凉的风格特色及其成因 16. 试论杜诗中的“哭”字诗 17. 试探陆游的“梅”情结 有关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选题(二) 1. 论李商隐爱情诗中的缺失性体验 2. 杜牧、李商隐咏史诗比较 3. 论李商隐诗歌创作中的内转倾向 4. 论宋元时期的李商隐研究 5. 论李贺诗歌的神秘美及其成因 6. 论禅修队苏轼词境的影响 7. 论宋元明清时期黄庭坚诗歌的传播 8. 苏轼、黄庭坚诗歌艺术特征比较 9. 论黄庭坚诗歌对杜甫诗歌的继承与创新 10. 论通俗小说的历史发展轨迹 11. 论《金瓶梅》中的民俗描写 12. 论李贽对明后期文学创作的影响 13. 元代少数民族作家研究 有关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选题(三) 1. 从乌台诗案探苏轼政治悲剧的根源 2. 论李商隐爱情诗中的朦胧意境 3. 李白、王昌龄七言绝句比较 4. 论李白诗歌中的英雄主义精神 5. 李白、李贺浪漫主义诗歌比较研究 6. 论李白诗歌的现实主义因素 7. 论李白的咏侠诗 8. 李白、苏轼的人生态度和诗风比较 9. 李白和杜甫对诗歌创作的贡献与影响比较研究 10. 李白诗歌中的自我形象及其演变 11. 李白浪漫主义诗风探源 12. 论尚侠思想对李白诗歌的影响 13. 杜甫夔州时期的诗歌创作及其审美观照 14. 论杜甫咏怀咏史诗的超前意识和批判精神 15. 论杜甫人文精神的构成要素 16. 论杜甫的律师成就 17. 论白居易的闲适精神及其思想根源 18. 论李商隐咏史诗对杜甫咏史诗的突破创新 猜你喜欢: 1. 古代文学论文题目 2. 古代文学论文选题方向 3.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 4. 浅谈古代文学论文 5.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范文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范文包括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存在问题、参考文献依据,对文献资料进行概括、分析(不少于1000字)。李贺是文学史上一位独特的诗人,历代学者都对李贺都抱有极浓厚的研究兴趣。李贺诗最早的注本为南宋吴正子的笺注本。以后,不同的注本相继问世,相比较而言,以清人王琦注本较为完备。王琦的《李长吉歌诗汇解》选录了吴正子、刘辰翁、徐渭、董懋策、曾益、余光、姚佺、姚文燮、钱饮光、吴炎牧等诸家的评注。进入20世纪以后,李贺诗的新注本多有出现,其中,最有份量的当推叶葱奇的疏注本《李贺诗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叶本有六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广泛吸收了先贤的成果,以王琦本为疏注的主要依据;二是引征古籍时一一标举书名,其中,书名相同者标出著者;三是凡遇诸本异同字时均用小字附注于下,并加以说明;四是除释字词外,对深奥纡曲的句子也加以阐释;五是充分考虑今人的接受能力,用白话文作新注;六是采用撮要疏解的方法帮助读者理解诗意。二十世纪前的李贺研究,多存在于大量的诗话、笔记中,或训释名物,或考订诗句,或探索本事,不同程度地涉及到了李贺其人其诗。在当代,人们多注意李贺的社会观、人生观;五、六十年代则着眼于李贺对国家、人民之态度;七十年代由于受到"评法批儒"运动的影响,人们多探讨李贺的法家思想和无神论色彩;八十年代以后,学界对李贺思想、个性的研究走上了比较科学、客观的轨道,人们除了较全面深入地研究李贺的思想,还分析了李贺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点。李贺光怪陆离、凄厉孤愤的诗风,诗歌里极富跳跃性的节奏与其独特的心理、性格和思想是有很大的关系,所以人们在研究李贺诗歌的同时,也对李贺的心理、性格和思想给予较大的关注。许多研究者采用精神分析学派、病态心理学等现代心理学知识,分析了李贺特殊的个性气质和独特的创作心理对其诗风的影响。诗歌是由诗人创造的,它不可避免地会反映出诗人一定的心理倾向。而诗人独特的心理素质又会对其诗歌的语言风格、艺术结构等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利用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对李贺这位主观性极强的诗人心灵世界进行探索,进而把握其创作动机和诗歌风格,不失为一种较好的研究途径。但同时要防止过分依赖心理分析,忽略作家社会生活的经验和作品社会内容的弊病。如将李贺诗歌结构上的跳跃和意象上的怪诞,全归结于其思维障碍所造成的思绪飘忽和病态心理的幻觉,就有些以偏概全,歪曲了诗人正常的艺术创造才能。而神话原型理论本源于心理分析学派,着眼于人类的集体无意识和种族记忆,利用这种理论研究李贺,虽然有利于将个体作家的心态研究拓展为整个社会的心灵解密活动,但却容易以人类文化学的原则掩盖丰富的文学现象,偏离文学研究的本身。所以本文就综合前人的研究,通过归纳总结李贺的人生轨迹,深入其内心世界,结合其诗歌的艺术特点做系统的分析研究,以更好地理解李贺的生命意义,理解他独特的诗歌特点。

百度文库中有的啦

  • 索引序列
  • 浅析李贺的诗歌毕业论文
  • 李贺诗歌研究论文范文
  • 李贺诗歌元明接受研究论文
  • 论文答辩李贺的诗句
  • 李贺毕业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