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哈佛商业评论投稿难吗

哈佛商业评论投稿难吗

发布时间:

哈佛商业评论投稿难吗

订阅哈佛商业评论英文版杂志,上杂志网或者杂志铺网站。杂志简介 《哈佛商业评论(英文版)创建于1922年,是哈佛商学院的标志性杂志。 建立之初,它的使命就是致力于改进管理实践。发展90年后,HBR已经成为先进管理理念的发源地,致力于给全世界的专业人士提供缜密的管理见解和最好的管理实践,并对他们及其机构产生积极的影响。目前,HBR在全世界有10种语言的11个授权版本,包括在台湾地区发行的繁体字版和2012年7月起在大陆地区出版的简体中文版。 《哈佛商业评论》由哈佛商学院出版公司旗下的HBR在中国大陆地区独家授权出版,每月一期,精选HBR最新当期文章以及最受欢迎的经典文章,并逐步增加对中国工商管理界的报道。HBR在美国境外还和日本、中国台湾(繁体中文)、德国、俄罗斯、波兰、匈牙利、西班牙以及拉丁美洲地区(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的共八个地区进行版权合作。

哈佛商业评论订阅方法如下:1、进入杂志云商城官网,搜索杂志名称《哈佛商业评论》。2、通过微信支付宝支付后填写配送地址即可送货上门。

如何订阅哈佛商业评论英语版,我觉得我没,订阅哈佛商业评论因为百度要通过,网络上的网络平台来订购如果真的不好订购我们可以去这些大型的大型书店去查阅一下看看能不能订阅的这种关于你说的哈佛商业评论英文版的,资料。

《第一财经周刊》网上做得比较好,财经方面的评论分析比较多。《哈佛商业评论》主要是分享世界最新的管理思想和商业经验, 两本书都有不同的方面哈。如果要订阅可以去杂志铺。

哈佛商业评论杂志

哈佛商业评论订阅方法如下:1、进入杂志云商城官网,搜索杂志名称《哈佛商业评论》。2、通过微信支付宝支付后填写配送地址即可送货上门。

如果以全年定价来计算,中国最贵的杂志是哪本?《钟表研究》每期200元,双月刊,每年1200元。《罗博报告》每期100元,月刊,每年1200元。《北大商业评论》每期80元,月刊,每年960元。《哈佛商业评论》每期70元,月刊,每年840元。《中国金融家》、《生活》都是每期50元,月刊,每年600元。以上这些杂志,无不装帧精美,设计华丽,浑身散发的气味是:奢侈品,商业,金钱,富人的生活方式。然而,它们都比不过一份装帧粗糙得不能再粗糙,版式简单得不能再简单,每期加上封面封底只有24页的16开黑白印刷杂志。甚至,你都不太敢把它成为“杂志”,因为它的外观实在太“山寨”,每份的印刷成本不会超过1元钱。这本杂志叫《网络舆情》,每期38元,周二刊,除去节假日,每年正好出版100期,定价是惊心动魄的3800元。这份“国内第一家网络舆情杂志”已经拿到公开发行的刊号(这也是新闻出版总署几年来新批的第一个杂志刊号),不过它的阅读对象仍限于“司局级以上领导”,它的主办方是中央党报下属的网站。这本杂志的口号正是“帮领导干部读网”:“梳理和客观呈现互联网上的热点舆情以及多种意见构成,包括网民对党和**方针政策的反馈,对地方施政和行业发展的评价,互联网上的社会思潮,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的专家见解。同时,介绍境外媒体网站上对中国事务的评论,关注国际重大事件特别是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和发展有影响的事件,帮助领导干部拓展视野。杂志还特别关注各地突发事件的网络舆论形成机制,总结**危机管理、媒体关系的得失,在问责制年代为领导干部提供应对参考。”

哈佛商业评论不是sci。是哈佛商业评论HarvardBusinessReview,简称HBR,是哈佛商学院标志性杂志。《哈佛商业评论》核心类别SSCI。

订阅哈佛商业评论英文版杂志,上杂志网或者杂志铺网站。杂志简介 《哈佛商业评论(英文版)创建于1922年,是哈佛商学院的标志性杂志。 建立之初,它的使命就是致力于改进管理实践。发展90年后,HBR已经成为先进管理理念的发源地,致力于给全世界的专业人士提供缜密的管理见解和最好的管理实践,并对他们及其机构产生积极的影响。目前,HBR在全世界有10种语言的11个授权版本,包括在台湾地区发行的繁体字版和2012年7月起在大陆地区出版的简体中文版。 《哈佛商业评论》由哈佛商学院出版公司旗下的HBR在中国大陆地区独家授权出版,每月一期,精选HBR最新当期文章以及最受欢迎的经典文章,并逐步增加对中国工商管理界的报道。HBR在美国境外还和日本、中国台湾(繁体中文)、德国、俄罗斯、波兰、匈牙利、西班牙以及拉丁美洲地区(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的共八个地区进行版权合作。

哈佛商业评论的期刊

创刊于1922年的《哈佛商业评论》(Harvard Business Review, HBR),是哈佛商学院的标志性杂志,80多年来,HBR始终致力于发掘和传播工商管理领域中最前卫的思想理论、观点和方法,帮助管理者们不断更新理念、开阔视野、适应变化,与时代共进。在美国媒体对经济管理类期刊的调查中,HBR被读者们普遍认为是国际管理领域中“最权威、最有思想性、最有价值和最为独特”的期刊之一,它的权威性指数比排名第二的期刊高出了一倍。HBR之所以能获得如此之高的赞誉,是与其独特的定位与宗旨、一流的作者队伍和高层次的读者群分不开的。同时,通过在HBR上做广告的世界大公司的知名度,也可以从另一个侧面折射出HBR在商界的巨大影响力。 哈佛商业评论》的作者,都是活跃在管理实践中的著名大公司或组织的领导者,以及高级政府官员、世界各著名大学的资深教授和管理咨询专家。在本丛书中,你会发现许多大师级的人物,如知识社会和知识管理的开山鼻祖彼得·F·德鲁克、领导学的前卫发言人约翰·P·科特、管理学和组织理论的权威亨利·明茨伯格、战略管理大师迈克尔·波特等熟悉的名字。可谓名流云集,不可胜数。

《哈佛商业评论》月刊杂志订阅 《哈佛商业评论》杂志,杂志社,杂志广告, 杂志订阅,发表论文,期刊,中国杂志网 概要:《哈佛商业评论》( Harvard Business Review,简称 HBR )创建于1922年,是哈佛商学院的标志性杂志。 主办单位: 主管单位: 协办单位: 主编: 出版单位: 发行量: 份/期 创刊日期: 出刊日期: 9日 国际刊号: 国内刊号: 刊物版式: 发行范围: 邮发代号: 浏览次数: 43272 欢迎订阅:50元/期 月刊 我要订阅 《哈佛商业评论》( Harvard Business Review,简称 HBR )创建于1922年,是哈佛商学院的标志性杂志。建立之初,它的使命就是致力于改进管理实践。发展90年后,HBR已经成为先进管理理念的发源地,致力于给全世界的专业人士提供缜密的管理见解和最好的管理实践,并对他们及其机构产生积极的影响。目前,HBR在全世界有10种语言的11个授权版本,包括在台湾地区发行的繁体字版和2012年7月起在大陆地区出版的简体中文版。关于哈佛商学院出版社(HBSP)作为哈佛大学商学院的附属机构,哈佛商学院出版社的使命是在飞速发展的商业世界中改善管理实践。我们将最权威的学术研讨和实践管理理念相结合,通过发现、对话、交流与合作,使我们的杂志、图书、新媒体内容更具前瞻性和说服力。经典文章创刊九十年来,《哈佛商业评论》曾经孕育出许多先进的管理观念,对全球的商业管理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著名学者和专家常常先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原创性的文章,倾听杂志读者反馈,然后改写成书,如彼德•德鲁克、迈克尔•波特、盖瑞•哈默尔和大前研一等专家的著作。《哈佛商业评论》经典文章《平衡记分卡》 作者:罗伯特•卡普兰、大卫•诺顿《战略是什么?》 作者:迈克尔•波特《蓝海战略》 作者:W.钱•金、勒妮•莫博涅《创造共享价值》 作者:迈克尔•波特《行销短视》 作者:西奥多•李维特《市场全球化》 作者:西奥多•李维特《组织的核心竞争力》 作者:C.K.普拉哈拉德、盖瑞•哈默尔《颠覆性技术:逐浪之道》作者:约瑟夫•鲍尔、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如何成为领导者》 作者:丹尼尔•戈尔曼《竞争能力分析》 作者:托马斯•达文波特《生命该如何度量》 作者: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恢复美国竞争力》 作者:盖瑞•皮萨诺《商业和社会:竞争优势和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联系》 作者:迈克尔•波特《创造共同价值》 作者:迈克尔•波特《乔布斯领导力的14位密码》 作者:沃尔特•伊萨克森《激励泡沫》 作者:米希尔•德塞《共同创造商业的新社交契约》 作者:C.K.普拉哈拉德《迷宫中的女当家》 作者:爱丽丝•伊格莉、琳达•卡莉《大公司如何变相思维》 作者:罗莎贝斯•坎特社会赞誉“《哈佛商业评论》的信徒是世界范围内公司发展的原动力” ——摘自Mediabistro网“多年来填补了商业学术和实践管理之间的鸿沟,通过卓越的编辑将学术议题应用到真实世界中” ——摘自《经济学人》“独立承载了管理史上所有议题” ——摘自《经济学人》“不可否认的影响力” ——摘自《财富》“管理界圣经”——摘自《华尔街日报》“值得敬佩”——摘自《福布斯》 关于《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2002年进入中国,2012年7月起,财讯传媒(SEEC)推出全新的《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Harvard Business Review China,简称 HBRC)。《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是最佳管理思想的载体。《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将致力于为商业管理提供世界级价值参考标准,推进中国企业管理实践与研究的国际化。通过其杂志、中文网、数字化内容为中国商业人士和全球思想领袖提供缜密的商业见解和最佳实践,提升中国社会及华人世界的管理理念、改进实务运作,对管理者以及他们管理的机构产生积极的影响。《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必将成为中国商业精英的必备思想伙伴!《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特色1、2012年7月起全新推出的简体中文版《哈佛商业评论》与英文版保持同步出版,中国读者可以在第一时间同步阅读到《哈佛商业评论》主要内容,分享世界最新的管理思想和商业经验。2、拥有资深的翻译及编辑团队,他们不仅拥有丰富的管理知识和经验,而且能贴近本土读者的语言要求对文章进行精到的翻译。在保持世界级管理思想原滋原味呈现的基础上,还将为中国读者提供良好的阅读体验,更加适合中国读者快速、方便的阅读。3、《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60%以上的内容是来自于《哈佛商业评论》英文版,约有30%以上内容来自中国本土公司案例行业研究、管理教学等方面的成果。 更多本土内容的增加,更加适合指导中国商业管理实践,贴合中国读者需求。4、《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将按《哈佛商业评论》的标准,采集中国本土的商业管理内容,反向提供给《哈佛商业评论》英文版杂志和网站,推进中国企业管理实践与研究的国际化。《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栏目介绍《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是一本充满睿智的的现代杂志。帮助读者了解全球商业的核心话题,并从中获得启发是其内容遴选的首要要务。《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内容由以下版块构成:前沿传递最新的、基于研究的商业进展。这个栏目的文章总体篇幅比较短小,但内容精炼,对于开启商业新思维,非常有帮助。这个版块栏目包括:抢鲜读、奇思辩、研究控、数据控、新视界、幽商一默、专栏等。至于专栏,除了英文的之外,我们也将会有中文的专栏作者,来自中国顶尖商学院、咨询顾问公司乃至企业的,不定期为杂志撰写文章。对话全面走进中国乃至全球最顶尖的商业领袖,系统解读其经营理念、战略谋划以及对整个商业世界的思考。实战复盘公司CEO(或者董事长)现身说法,讲述如何完成某个具体行为(并购、渠道、创新、战略等)的故事。中国案例和商学院、咨询公司携手,共同剖析和分享中国企业遭遇到的真问题,一起探求可能的出路。大趋势关注那些真正影响到中国商业行为的技术、管理、产业乃至宏观要素。大思路每期英文版重磅,封面候选。把目光放长远一些,大思路能帮你打开视野,真正为大战略做准备。聚光灯每期英文版重磅,封面候选。针对重大商业话题,结合理论和实务的一组专题报道;无论商界还是学界,都能从中受益。全球关注企业的全球化涉及的方方面面,可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难得的镜鉴。经验致力于帮助个体经营者成为更有效的领导者,同时运用睿智及战略的方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这个版块包括:自我管理、案例研究、杂谈、博客、英文摘要、跨界人生等。如果要订阅,请百度搜索:中国杂志网

订阅哈佛商业评论英文版杂志,上杂志网或者杂志铺网站。杂志简介 《哈佛商业评论(英文版)创建于1922年,是哈佛商学院的标志性杂志。 建立之初,它的使命就是致力于改进管理实践。发展90年后,HBR已经成为先进管理理念的发源地,致力于给全世界的专业人士提供缜密的管理见解和最好的管理实践,并对他们及其机构产生积极的影响。目前,HBR在全世界有10种语言的11个授权版本,包括在台湾地区发行的繁体字版和2012年7月起在大陆地区出版的简体中文版。 《哈佛商业评论》由哈佛商学院出版公司旗下的HBR在中国大陆地区独家授权出版,每月一期,精选HBR最新当期文章以及最受欢迎的经典文章,并逐步增加对中国工商管理界的报道。HBR在美国境外还和日本、中国台湾(繁体中文)、德国、俄罗斯、波兰、匈牙利、西班牙以及拉丁美洲地区(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的共八个地区进行版权合作。

《第一财经周刊》网上做得比较好,财经方面的评论分析比较多。《哈佛商业评论》主要是分享世界最新的管理思想和商业经验, 两本书都有不同的方面哈。如果要订阅可以去杂志铺。

哈佛商业评论三月杂志

订阅哈佛商业评论英文版杂志,上杂志网或者杂志铺网站。杂志简介 《哈佛商业评论(英文版)创建于1922年,是哈佛商学院的标志性杂志。 建立之初,它的使命就是致力于改进管理实践。发展90年后,HBR已经成为先进管理理念的发源地,致力于给全世界的专业人士提供缜密的管理见解和最好的管理实践,并对他们及其机构产生积极的影响。目前,HBR在全世界有10种语言的11个授权版本,包括在台湾地区发行的繁体字版和2012年7月起在大陆地区出版的简体中文版。 《哈佛商业评论》由哈佛商学院出版公司旗下的HBR在中国大陆地区独家授权出版,每月一期,精选HBR最新当期文章以及最受欢迎的经典文章,并逐步增加对中国工商管理界的报道。HBR在美国境外还和日本、中国台湾(繁体中文)、德国、俄罗斯、波兰、匈牙利、西班牙以及拉丁美洲地区(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的共八个地区进行版权合作。

哈佛商业评论订阅方法如下:1、进入杂志云商城官网,搜索杂志名称《哈佛商业评论》。2、通过微信支付宝支付后填写配送地址即可送货上门。

《哈佛商业评论(英文版)》( Harvard Business Review,简称 HBR )创建于1922年,是哈佛商学院的标志性杂志。建立之初,它的使命就是致力于改进管理实践。发展90年后,HBR已经成为先进管理理念的发源地,致力于给全世界的专业人士提供缜密的管理见解和最好的管理实践,并对他们及其机构产生积极的影响。目前,HBR在全世界有10种语言的11个授权版本,包括在台湾地区发行的繁体字版和2012年7月起在大陆地区出版的简体中文版。

订阅方式挺多的。传统的方法是去邮局订阅,但是邮局比较慢。想快点拿到杂志的话,可以去杂志订购中心包年优品订阅,价格蛮优惠的,比邮局也快很多。

哈佛商业评论发表文章

当经济大形势发生变化时,受到影响的公司往往会迫不得已,选择通过裁员等降低成本的方式来收缩规模。这几乎是公司的本能反应。经济衰退这种宏观经济形势变迁,当然对所有公司都是平等的。但是,不是所有公司受到衰退的影响都同样严重、同样持久。包括贝恩、麦肯锡等知名机构的研究都指出,还是会有一些公司,即使在经济衰退和调整期间,收益也在稳步提升,并且在衰退期过了之后,仍然能保持持续增长。 贝恩的报告说,那些受到经济调整影响,陷入停滞的公司,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由于此前没有考虑过为衰退制定方案,所以在面对经济衰退时,公司被迫切换到求生模式,大幅度削减开支。这导致它们即使撑过了衰退,也需要很长时间休养生息。 那么,公司应该怎么来为经济衰退做好准备呢?微信公众号哈佛商业评论发表了一篇文章,结合多项研究,在四个方面给出了建议。文章的作者沃尔特·弗里克(Walter Frick),是哈佛商业评论网站的副主编。 第一个建议是,在财务上,要提早降低债务水平。 原因是,衰退期间,往往会发生公司销售额下降的情况,从而导致入账资金减少。但是,债务越多,意味着你需要支付的利息越多,同时可能还有到期要偿还的债务。这会让你的资金链越发紧绷,甚至有违约的风险。然后,为了偿还利息和到期债务,你就只能选择大幅削减成本,包括裁员。而大幅削减成本和裁员,其实是在削减公司未来增长的动力。 明智的做法是,如果公司认为经济衰退可能发生,那就应该果断选择降低自己的债务水平,也就是所谓的去杠杆。麦肯锡的研究证明了这一点。在2007年到2011年间,挺过了这一波经济衰退和经济调整,并且表现良好的公司,相比那些陷入困境的公司,都进行了更大幅度的去杠杆。 第二个建议是,调整公司的决策模式。 2017年有一项研究,研究了公司组织结构如何影响公司走出低谷的能力。研究团队成员来自哈佛商学院、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等。这项研究收集到的数据发现,权力分散的公司,更容易应对宏观经济的冲击。在危机期间表现好的公司,往往都是组织上放权的公司。 为什么会这样?研究者说,这是因为,经济衰退会引发很多不确定性和动荡性。权力分散的公司把决策权下放到各层级,反而可以让各层级决策者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更好做出决策,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比如,更积极地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调整产品供给。 第三个建议是,改善运营而不是裁员。 管理学家古拉提(Ranjay Gulati)在对上市公司的研究中发现,能够成功摆脱危机的公司,更多依靠的是改善运营,而不是裁员。因为裁员对公司的伤害其实很大。裁员会挫伤员工士气。此外,此后公司招聘和培训新员工的成本其实很高。 即使不裁员,公司也可以通过改善运营的方式来降低人力成本。这些方式包括,缩短工时、鼓励员工无薪休假等。 比如,2000年经济危机时,工业公司霍尼韦尔裁掉了接近两成的员工,但是随后就陷入了艰难处境。而在2008年经济危机期间,霍尼韦尔就选择给员工提供无薪或减薪假期,这让公司保住了大约2万个工作岗位。霍尼韦尔在2008年经济衰退期间的表现,也比2000年时要好。 第四个建议是,在衰退期投资技术。 文章说,衰退期不意味着公司要全面收缩阵线,闭关求稳。恰恰相反,经济衰退期是投资技术和雇佣技术人才的大好时机。因为投资技术的机会成本相比于繁荣期更低了。在经济繁荣期,公司会有更强大的动力去扩大产能,而不是投资新技术。但是,当对产品的市场需求下降时,公司不仅不要扩大产能,可能还需要削减产能。这部分削减出来的费用,就可以用来投资技术。 此外,对技术的投资,会让公司度过经济衰退后,动力更强,也更有竞争力。 以上就是《哈佛商业评论》关于公司如何做好准备应对经济萧条期的四个建议。分别是:提前降低债务水平、决策上更加放权、改善运营而非裁员以及在衰退期投资技术。

彼得 德鲁克是我无比崇敬的管理大师,没有之一。这位1909年生于维也纳的德国人,一生著作等身。曾连续20年每月为《华尔街日报》撰写专栏文章,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共发表了38篇文章,至今无人打破这项记录。 作为现代管理学科的开创者,他被尊为“大师中的大师”,“现代管理学之父”。他自称“社会生态学家”,他对社会学和经济学的影响深远,他的著作架起了从工业时代到知识时代的桥梁。 德鲁克的文章不是太容易读的,刚开始接触时,阅读速度很慢,因为有些内容需要反复读并且认真想才能弄得明白。一本书读过三遍之后,大师无人能及的智慧光芒开始在字里行间闪烁,令人折服,使人获益。 身为企业的高阶管理者,如果只把目光聚焦在对问题的解决层面。那视野和格局将或多或少有所局限。除了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需要有扎实,成体系的管理理论基础。德鲁克的系列书籍无疑是必备的案头书之一。 今天我跟大家一起分享部分他关于“成长”的诠释。他说: 贫于追求,便无法成长。富于追求,付出同样的努力便能成长为巨人。 “因为人会进行必要的精神及心理层面的行为活动,所以人不会只进行单纯的劳动。人想要有所成就,并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有所成就,能力就是激发工作热情的基础。”——《管理的实践》 现在我们应该明白了,要想激发团队成员的工作热情,帮助他迅速稳定的提升能力是不二的选择。很难想象一个连适岗标准都达不到的同事,会从心底里生生出追求卓越的热情。这也和周老师对我们的教导不谋而合。 “为了自身的成长,我们首先应该追求卓越,进而从中建立充实感与自信。由于能力不仅能改变工作的质量,还能改变人本身,所以具有重大的意义。”——《非盈利组织的管理》 各位在企业中位居高层的同学可以静静复盘自己的职业成长经历,你会发现,所有的成功,无一例外都来自于一次次的自我肯定,一次次的自我激励,一次次的向更高标准的挑战。当能力增长到远超目前岗位要求时,自然承担更大责任的机会就会出现。 ”对成长担负最大责任的不是组织而是个人。我们必须自问,为了自我与组织的成长,应该注重什么?“——《非盈利组织的管理》 如果我们只是向部属口头灌输这些观念,通常收效甚微。只有以身作则,不管身处哪个层级,都对自己的成长负责,持续积累。你的团队终将被你感染。 ”成功的关键在于责任心,就是让自己勇于承担责任。一切都源于此。重要的不是地位而是责任。所谓有责任感的人,就是要认真埋头于工作并认识到有必要获得符合工作需要的成长。“——《非营业组织的管理》 因为权力和地位得来的尊重,是有伪装的。人们真正敬重的,永远只有你的责任感与专业度。 ”大约在公元前440年,希腊雕刻家菲迪亚斯完成了雅典帕特农神庙屋顶雕像群的雕刻工作。但完成后,雅典的会计师却拒绝支付菲迪亚斯的账单。会计师说:“雕像的背面是看不见的。哪有连看不见的部分也要求付款这种事?”对此,菲迪亚斯回答道:“不,众神看着呢!”——《德鲁克看中国和日本》 不为老板,不为薪水,只为我们心中对完美的坚守,这样的工作成果才会具有品质。 “工作给予我们刺激(启发)的时候,也就是我们一边期待着自我成长,一边萌生出对工作的兴奋,挑战和变化的时候。当这成为可能时,我们就能从新角度审视自己和工作。”——《非盈利组织的管理》 自我启发,不仅指能力的培养,还有个人的成长。将关注的重点放在责任上,从而能够看到更强大的自己,这不是自负或骄傲,而是自豪和自信的体现,一旦拥有就不会失去。我们的目标应该是完成外在和内在的成长。 重心必须放在工作上,工作必须要有成果。工作虽不是全部,但必须要把它放在第一位。工作除了促进我们提升能力之外,还可以指引方向,因为工作中我们会发现自己原本并不清晰的某些潜质和特质。 “曾有一位指挥家让一位单簧管演奏家坐在观众席上聆听演奏。那是演奏家第一次聆听音乐会。之后他不仅演奏技艺变得更高超,而且开始创造音乐。这便是成长,并不是因为改变了工作方法,而是因为赋予了工作意义。”——《非盈利组织的管理》 作为领导者,我们有义务创造这样的机会,让我们的团队成员能感受到由于自己辛勤付出而为社会或他人带来的利益和福祉。这种自我肯定的成就感,远非金钱带来的短暂刺激可比。 "在我13岁那年,一位老师向他的每个学生问道:“你希望被人记住的是什么?”结果谁也没答出来。老师笑着道:“现在不用着急回答。但是,如果到了50岁还回答不上来的话那就不好了,因为你虚度了人生。”——《非盈利组织的管理》 不断的追问自己,“你希望被人记住的是什么?”这个问题能促使我们不断超越自己,因为它促使你把自己看成一个与众不同,有所作为的人。 大师已逝,但他智慧的光芒始终陪伴和照耀着我们。这些无论是大规模工作时代还是超快速的知识智能时代都普遍适用的管理理念,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和实践。 逆人类惰性而成长,这其实也是一种叛逆,一种最积极的叛逆。愿我们在自己选择的成长道路上,勇敢前行。                                                                                                                     王茜                                                                                                                2019年3月18日

  • 索引序列
  • 哈佛商业评论投稿难吗
  • 哈佛商业评论杂志
  • 哈佛商业评论的期刊
  • 哈佛商业评论三月杂志
  • 哈佛商业评论发表文章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