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关于正畸治疗的研究论文

关于正畸治疗的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关于正畸治疗的研究论文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层次和质量的提高,现代人在口腔健康与美的投入上越来越大,口腔医学美学应运而生。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口腔医学美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目的 探讨口腔正畸学研究生进行口腔医学美学教育的必要性。 方法 结合当前国内口腔正畸学研究生的美学教育现状,分析口腔正畸学与口腔医学美学的关系,讨论口腔正畸学研究生口腔医学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 教学方法 。结果 口腔医学美学教育有利于提高口腔正畸学研究生的综合素质。结论 口腔正畸学研究生应加强口腔医学美学教育。

【关键词】 口腔医学;正畸学;美学;教育,研究生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中美学教育工作日益受到重视。21世纪是审美的时代,美学教育要把培养“审美的人”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与此同时,审美时代也给美学教育提出许多新的课题。口腔医学美学是口腔医学与美学交叉和结合的边缘学科,是医学美学中的一个应用分支,口腔正畸学作为口腔医学的一个分支,与美学关系十分密切,并与美学相互渗透。口腔正畸学在世界医学教育中属于 毕业 后教育,目前我国的临床口腔正畸医师的培养主要是通过研究生教育或进修生教育,其中研究生教育是较为理想的一种口腔正畸学医师教育方式。因此,在口腔正畸学研究生中普及和加强口腔医学美学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1 口腔医学美学及口腔医学美学教育概念

口腔医学美学是医学美学中一门具有直接实践性的应用分支,是一门研究在维护、塑造口腔颌面部健美的创造性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一系列医学美现象和医学审美规律的科学[1]。口腔医学美学教育即口腔医学审美教育,是指从口腔医学领域的特殊性出发,通过各种形式的审美活动和审美教育 措施 ,培养和发展口腔医师的专业审美意识和审美心理,提高他们在医学审美实践中感受美、鉴赏美、运用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2 口腔正畸学研究生进行口腔医学美学教育必要性

2.1 口腔正畸学与美学的关系

美国著名牙医、美学牙医学创始人PINCUS指出,美学牙医学是继生物学、生理学、机械学之后的第四维临床牙医学。西方和日本均将美学作为牙医学院的必修课程。口腔正畸学是口腔医学中的一个专科,是研究各种错畸形的病因机制、诊断分析及其预防和治疗的科学。其研究的解剖范围是人类容貌的敏感区之一——口腔颌面部;其研究内容——错畸形是一类影响外貌和功能的畸形,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定为“牙面异常”。口腔正畸学的基础理论、科学实验和临床实践中蕴含着许多美学的思想和原理,著名正畸学家GRABER曾指出,口腔正畸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这高度概括了正畸学与美学两者密不可分的关系。

2.2 口腔医学美学在口腔正畸学中的作用

口腔医学美学作为一种方法手段对口腔正畸学临床具有实践和指导作用。利用美学手段可以处理正畸学中的一些单纯用医学手段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牙齿与颜面审美的协调关系是口腔正畸治疗的目标[2],在临床正畸学的诊断,矫治方案的设计,临床矫治技术中,处处可见美学踪迹。如面部的对称性,前牙的中线,牙齿与面部以及病人的性别、年龄、身高等的协调性,个体弓形的设计,微笑的美学设计,严重骨性畸形病人术前术后的矫治等均离不开口腔医学美学理论的指导。

2.3 口腔正畸学研究生进行口腔医学美学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我国现代高等教育提倡的是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为了适应当今的形势发展,我国口腔医学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高素质的、适应当代社会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要求的口腔医学专门人才。

美学教育是一种高形态的素质教育,一个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的正畸医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观,口腔正畸医师只有很好地掌握了口腔医学美学的知识和原理,才能对病人做出正确的诊断、设计并进行合理的治疗,从而最终取得令病人满意的既美观协调又具有良好功能的牙列和颜面。如果一个口腔正畸医师没有扎实的美学知识作指导,只会简单地排齐牙齿,而不顾牙齿的垂直向位置、近远中位置、唇齿关系、笑线的问题、微笑的问题,那这只能是一个牙匠而非合格的正畸医师。

口腔正畸学研究生是未来的口腔正畸医师,只有加强他们的口腔医学美学教育,才能使研究生的人才培养真正实现由“单一型”向“复合型”、 由“技能型”向“艺术型”、由“匠人型”向“ 文化 型”的转变。

3 目前我国口腔正畸学研究生口腔医学美学的教育现状

口腔医学美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目前在我国各医学院校口腔正畸学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中口腔医学美学课程的开设尚不统一,只有少数院校在本科教育阶段将其设为必修课,如安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系、大连医科大学口腔医学系等,是国内比较早将口腔医学美学作为必修课的医学院校[3,4],但大多数医学院校仍把医学美学或口腔医学美学作为选修课,而且教学力量薄弱,专职的美学老师很少,多由其他专业的教师兼职,尚无统一规范的口腔医学美学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在摸索之中。

4 加强口腔正畸学研究生口腔医学美学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4.1 普及口腔正畸学研究生的口腔医学美学教育

虽然有些医学院校已经在本科生教学中将医学美学或口腔医学美学作为选修课,但选修率并非100%,而且学时有限。口腔正畸学在世界医学教育中属于毕业后教育,因而口腔正畸学在整个口腔医学本科教育中的学时不多,主要介绍口腔正畸学的检查诊断以及各种错畸形的矫治原则,而对于临床各种矫治技术的讲解比较简单。本科期间也没有正畸专业的实习,学生对涉及口腔正畸临床方面的美学知识的学习和认识无法深入,所以有必要在研究生阶段进一步加强和普及口腔医学美学教育。 普及口腔正畸学研究生的医学美学教育,就应将口腔医学美学课程列为必修课,使每一名口腔正畸学研究生都能接受这方面的的教育,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健全审美观,提升审美境界,为以后的临床和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4.2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目前,我国各医学院校口腔医学美学的师资力量还不够均衡,大多数院校这方面的人才比较匮乏,是由其他专业的教师兼职,如美术老师、音乐老师、中文老师等,但是这些老师对口腔科学的知识了解较少,在讲解与口腔知识有关的美学知识时,不能和口腔正畸临床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就不能保证讲解的针对性和生动性。所以有必要加强口腔医学美学的师资队伍的建设,应对美学教师进行口腔相关知识的培训,或对口腔正畸学教师进行医学美学知识的培训,使教师首先做到能将医学美学的理论和原理同口腔正畸实践融会贯通。

4.3 口腔医学美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口腔医学美学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4]。①美学的理论:该部分是整个课程的基础,通过美学理论启迪建立积极有序的美学思维,健全学生的哲学审美观和艺术审美观,提高对美的感悟、认识、品鉴能力。②医学美学:指导学生探索口腔医学与美学的结合点及其内在联系、规律,熔铸医学审美能力的基础。③口腔医学临床审美的理论和应用:这是口腔医学美学的最终目标。这一部分内容要结合正畸临床讲解,针对与美学有关的正畸问题,如牙齿排列的美学问题:牙冠的长度和宽度,牙齿的垂直向位置,近远中向位置,唇舌向位置;并强化责任意识[3]。严格出科考试和毕业前的临床技能考试与评价。这样,不仅考核了学生的临床技能水平,也评估了临床教学质量,对规范教学管理、加强教学工作有积极意义。颜面软组织与牙齿的美学关系:唇齿关系、与微笑美学有关的笑线、切牙曲线、负性空间等进行讲解。

口腔医学美学的教学方法应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一些与正畸美学有关的现象的照片和图片,以及矫治前后病例的牙齿和颜面改变的资料等直观地呈现出来,结合临床实践讲解,便于学生理解。

在学生当中组织一些病例讨论,选择典型的病例,先让学生利用课堂所学的口腔医学美学的理论知识,独立分析诊断病人所存在的美学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和矫治方法,然后由教师进行讲评,并给出实际临床矫治方案、矫治方法以及最后的矫治结果,最后让同学根据该病例的矫治前后的过程写出 总结 和体会,这种病例讨论可以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经过这种理论与正畸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学习过程,可以使学生真正将审美的理论应用到正畸临床中,达到学习口腔医学美学的最终目标。近年来,我科在口腔正畸学研究生的临床教学中采取了PBL教学法,即“以问题为基础”、自学讨论为主体的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5]。作者认为这种方法也可以尝试应用于口腔医学美学的教学中。

综上所述,加强口腔正畸学研究生的口腔医学美学教育是全面提升正畸学研究生审美素质,培养21世纪口腔正畸事业所需合格人才的需要,虽然这项工作在我国起步较晚,但是相信经过广大正畸学和美学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口腔医学美学教育会越来越成熟。

【参考文献】

[1]孙少宣. 口腔医学美学的理论探讨[J]. 口腔医学, 1992,12(2):105?106

[2]孙少宣,唐丽丽,王光护. 美学在牙医学中的地位和功能[J].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00,6(5):261.

[3]曲晓娟,刘铁玉,张丽君. 口腔医学美学课程的设置探索与研究[J].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01,7(4):207?208.

[4]孙少宣. 口腔医学美学教学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03,9(6):363?364.

[5]陈杰,刘君,徐宏. PBL教学法在口腔正畸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6,42(2):177

现代医疗服务对口腔医生的要求20世纪80年代后期, 随着医学美学与医学美容学在我国的兴起, 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未来医学的口腔专业技术人员,要有精湛高超的医疗技术, 还要有扎实的人体审美以及美学基本知识。

目前,现代口腔医学, 要求把艺术和科学融合在一起, 对口腔医生的基本要求为: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 素描 能力、透视能力、审美能力、 雕刻 能力、美学以及艺术涵养。把口腔正畸学作为模板, 在整个错牙以及畸形矫正的临床工作中,应在整个矫正设计的理念、矫正过程以及临床效果评估中贯彻美学思维。这就需要不断对口腔科医生的思维进行开拓, 从牙齿的排列中具体体现患者的个性以及性别等要素, 使治疗后的牙列和面部外形既表现出良好的功能, 美观、稳定, 又具有动态美。

不仅要有高超,精湛的医疗技术,还必须有一个坚实的基础知识美学和人体美学的知识。现代口腔医学杂志,需要科学与艺术的融合,要求牙科医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审美能力,能力的角度来看,绘图功能,雕刻能力和审美素养和艺术修养。还是正畸,例如,在整个咬合不正矫正畸形在临床工作中,美学应随身携带整个家电设计,创意,且治疗过程评价疗效。这就要求牙医继续发展思维,以反映性别,个性和特定患者的牙列的安排等元素,使处理后的牙列和面部外观既表现出良好的功能性,美观性,稳定性,又具有动态美。

人类对生命的要求不仅仅是寿命的延长, 还要求生活质量的提高, 对疾病不仅仅要求治疗,还要求符合美的原则, 要求医务工作者在临床实际中运用美学理念, 采取最优的医疗手段和护理方法, 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美丽, 满足患者的审美需要。

口腔医学美学是一门研究口腔颌面部医学美学现象及其审美规律的科学,既是口腔医学的专业基础课,又是直接参与和塑造口腔系统健美的临床美容学科,由于口腔是人体容颜美最显露的部分,任何牙颌畸形、牙列缺损、错位牙和口腔颌面部的创伤都会影响功能协调,感情的表达,人物的形象,所以现在就诊的患者不仅要求疾病得到治疗,功能恢复,而且更注重对美的要求和完善。

1 浅谈口腔工作者的美学修养

口腔科是一门造型艺术,如牙体牙列缺损的修复,错颌畸形的矫治,颌面部外伤的手术缝合等,无不包含和浸透着美学的因素。口腔工作者是人体美的忠诚卫士,要履行自己的 岗位职责 ,自身必须具备心灵美和外在美的优良素质,提高自己容颜美的专业造诣。美学素质应包括仪表美、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和环境美等几个方面。

①口腔工作者的自我形体风格要严格注意修养。上班时要服饰整齐,衣着严谨,仪表雅洁这是表现一个白衣天使形象美的关键,②为患者服务或谈话接触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耐心倾听患者的要求,态度和蔼,举止文雅,语言文明,通过美好的语言使患者对你有一个亲切信任感,进而使患者产生康复有望的积极心理;然后再检查操作时动作要敏捷,技术娴熟,为患者磨牙或备洞时,操作要正规动作要轻巧,程序要规范,最后在医德、情操、品格方面还要表现出高尚,奉献精神使患者感到一种宽松、宁静、舒适感,进而产生对医生的信任和满意。

医疗环境的完美是保证医疗活动正常开展的一个缺少的硬件条件,口腔工作者应积极营造一个美的工作环境。患者一踏进医院的大门就应感觉赏心悦目,候诊室内应有导医小姐热情接诊,根据病情将患者分诊到应就诊的诊室,同时候诊室内应设有电话、饮水机科普宣传书等。这是口腔工作者在临床工作中应提倡和注意的美学修养。

2 探讨求美者的心理,提高医疗效果

探讨求美者的心理状态,了解患者的顾虑、愿望和要求,因人施治,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的美学措施,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达到医患共同的目的。患者的心态分析如下。

2.1积极型 某些患者有残疾或前牙疾患的患者,他们往往因生理的缺陷和社会的偏见与歧视,或者受到同龄伙伴的讥笑,造成一定的心理障碍,有强烈的自卑感,这些人都迫切希望通过手术"辞旧迎新"。这一类型患者手术时都比较配合,要给患者充分参与的机会,了解他们的审美观,尽量满足其要求,以获得理想的效果。

2.2适应需要型 因为自我的容颜缺点,引起恋爱、升学、求职的失败,故而通过美容实现对方需要的美。这类型患者的愿望和不切实际的要求要及时疏导与患者达成一个美的共同认识。术者有义务和责任尽最大努力恢复其功能和协调,使之成为体态完美的人。

2.3参与型 自身要求美容的心理不强烈,但看到别人术后效果好,或者经别人劝告而参与的,这类患者应保证修复的成功,让患者满意。

2.4欲望过高型 客观上没有美容的必要,如有些人他本来已有一微黄,有光泽的健美牙齿,但他们却认为牙齿越白越好,要求做牙齿漂白等,对这类型患者应做好解释工作不应进行手术。

3 应用审美意识使口腔医学更加完美

3.1在口腔颌面外科的修复中,要根据颌面部的解剖和美学要求,合理地选择手术切口部位,精巧地切开与缝合,选择最佳的手术时机,使口腔颌面部的疾患得到很好的修复,维护患者的美和健康。口腔内科的修复既要治疗疾病的同时,还要使牙齿更完美,如注意不要因充填材料而使前牙变色,后牙的充填也要美观实用。在口腔修复中运用美学规律指导设计制作,使修复体既符合解剖形态,又能体现形态美和艺术美。

3.2口腔修复美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2.1义齿的选择以及形态的排列 选择义齿的重点在于区别义齿的形状和排列,能在年龄和性别方面体现患者的特点,要注意形美、应遵守法律。总结得出男性的特点是以毅力和力量为主的表现形式,是一种"阳刚之气", 女人的优雅和温柔,是"阴柔之美。"一般年轻女性选择圆钝、贝壳形人造牙冠,按照平均角度,圆弧状各个角度的平衡,对称布置,易与女性的特征和性格相联系。特别是年轻的成年人男性患者,人工牙齿需要明确的标准,尤其是在切牙中的平衡安排,把侧切牙转向内侧,尖牙向外转,覆盖范围较小的侧切牙,中切牙突出,突出男性的刚强性格。

而老年患者,应该体现其沧桑的形态,在排列人工牙和选择人工牙形态方面要注意以下几点:人工牙切端发生磨损,颈端是尖型的,暴露牙根部,邻面以面接触,需借助调磨以及修改等工序以达到美观的效果。

3.2.2人造牙的颜色 天然牙具有好的色泽,分为浅白、浅黄和淡黄色;选择完成制作假牙或牙烤瓷冠,应与天然牙色线、牙邻牙或皮肤的颜色搭配。医生认为环境周围颜色的口比色的影响应该如患者的口红、面妆、毛巾的颜色、医患服装、诊室墙壁的颜色以及有色光源等,均可能会影响比色精度,使修复身体失去真实的感受。烤瓷牙制作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由于瓷的厚度不够做成的烤瓷冠,缺乏足够的水平,牙体冠、颈、活力切割边缘不容易区别,这些应在生产过程中避免,生产的烤瓷冠应该模仿同名牙齿表面的不规则性发育沟、窝和自然磨损,在灯光的照射下,形成漫反射入射光产生光泽,从视觉上更可能产生与天然齿的类似的感觉。

3.2.3牙齿修复的和谐之美 如何让牙修复前后达到和谐之美。和谐之美是指对称分布应包括平衡、对比色、协调的形态与和谐的比例。因此,前牙修复需求之间的关系,实现与邻牙色泽均匀的一致,并符合比例协调的要求。中切牙,侧切牙,在大小选择是有区别的,侧切牙最小,中切牙最大,下颌牙比上颌牙小,虽然他们,但整体布局和大小应该没有差异,混合整齐寻求和谐之美。排列应与上下颌弓关系相呼应,在牙弓弧线上进行排列,前牙具有合适的覆盖关系,无论从唇面观或面观,前牙的排列曲线不是处于呆板的直线状态。

一个美丽的微笑,上颌的4个切牙切缘构成的曲线应和下唇缘线基本吻合,而下唇缘线的弧度会因年龄的增长和面部表情肌肉张力的下降而逐渐减小,即年轻人的下唇缘线弯曲程度较老年人大,老年人的下唇缘线已经趋于平直状态,所以应使中切牙与侧切牙和平 面相 差的距离(一般为1mm)进行患者年龄特征的判断。Richarde EoLombardi等主张:中切牙凸显年龄,侧切牙凸显性别,尖牙凸显性格。

参考文献:

[1]孙少宣. 口腔医学美学教学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03,9(6):363-364.

[2]孙少宣,唐丽丽,王光护.美学在牙医学中的地位和功能[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00,6(5):261.

[3]曲晓娟,刘铁玉,张丽君. 口腔医学美学课程的设置探索与研究[J].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01,7(4):207-208.

[4]Yoshikai T, Yonemitsu N, Ishimarn J, et al. Pleomorphic adenoma of the salivary glands: correlation between Gallium-67 uptake and histopathological components[J]. J Nucl Med, 1998, 39:537-541.

一、审美教育对口腔医学生的重要性

(一)提高口腔医学生的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口腔医学生需要具备丰富的色彩学、美学等相关知识,并能够将其运用到口腔治疗中。口腔医学生需要利用审美能力对口腔进行美的创造,从而治疗疾病,同时重塑患者容貌。口腔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专业技术决定了患者形象是否美观。通过对口腔医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使其具备美术造型能力,进而创造美。

(二)提高口腔医学生对容貌、空间的把握能力

对口腔医学生进行美术造型训练,提高学生对空间感和物体结构、质感的把握能力,通过大量训练,将手与眼统一并提升至一定高度。为提升口腔医学生对器官的空间把握能力,可对人物面部进行写生或是解剖,进而提高口腔医学生的动手和观察能力。

(三)提高口腔医学生的审美实践能力

1.色彩的重要性人们对于色彩有着天生的辨别能力,这种能力要强于对外形的辨别。色彩能够影响人们的情绪和感觉,进而引起不同的生理反应。因此,把握好色彩对口腔医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例如修复义齿时需要对义齿进行比色,参考患者脸色、唇色以及光源,设计适当的义齿颜色。

2.义齿修复与个性化修饰医师对于色彩的把握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义齿的美观程度。口腔医学生应了解色彩原理和相关基础知识,并对配色有一定了解。在进行色彩训练时,加强训练学生对于色彩的辨识和搭配,为了避免学习枯燥,可将色彩运用至绘画。

(四)提高口腔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专业修养

良好的审美教育可以提高口腔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并且以此提高学生的艺术思维,培养学生专业修养,将自身的美学理念融入专业知识,促进全面发展。

二、口腔医学生审美教育现状及内容

(一)口腔材料美学教育

以往选择口腔材料时,只是考虑材料的机械强度与相容性是否达标,但是,近些年,口腔材料是否符合美学标准已经成为了选择材料时必需考虑的因素,这是口腔美学的一大进步。过去常用的金属冠桥已经被树脂和陶瓷材料所取代,原因在于较强的金属色泽在口腔中过于突兀,远不如陶瓷材料美观,而且陶瓷、树脂的性能优于金属材料。

(二)口腔色彩美学教育

由于计算机光电测色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使得口腔色彩美学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利用计算机调色、配色,将色彩数值化,消除了人眼误差,提高了配色技术。另外,利用计算机测色,可研究出各种影响因素对口腔材料色泽的影响。

(三)颜面美学教育

正畸治疗是改善面部软组织的重要治疗方法,但是以往的治疗只是注重矫正错咬合,却少有人关注对面部容貌的影响。目前,研究人员对正畸治疗的作用进行改观,不仅要矫正牙列,还应矫正面部异常。

(四)牙周病审美治疗

我国对牙周病的审美治疗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成效。牙周病包括牙龈增生、牙龈暴露过多、高笑线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容貌,可通过切除牙龈、修复生理冠等手术治疗牙周病,从而有效改善面部美观程度。对于青年人的牙周炎,可配合正畸治疗、咬合调整,进行牙周手术,进而解决牙列不齐、咬合紊乱等问题,提高口腔美观性,同时治愈疾病。对于成年人的牙周炎,可配合牙周夹板进行常规治疗,从而固定牙齿,恢复牙列。

三、提高口腔医学生审美教育的具体措施

(一)充实教育内容

在进行课堂教育时,应选择丰富、优秀的教材,并以此为载体,制定相关教学计划,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丰富课程,使教师有所教,学生有所学。

(二)提高教师审美素质

教师在审美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只有提高教师自身的审美素质,才能提高口腔医学的审美教育。这就对进行审美教育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需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在此基础上还应具备一定的美学知识以及审美 经验 。将口腔学与美学相融合,提高自身的口腔审美素质,才能为学生带来更好的教育。

(三)加强学生审美兴趣

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前,首先应激发学生对口腔美学的学习产生兴趣,然后鼓励学生 发散思维 ,使用美学理念去看待专业知识。在讲授专业知识时,应融合入美学知识,并同时讲解医学与美学的基础知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另外,还应培训学生的审美技能,通过实践提高学生发现、创造美的能力。

四、小结

综上所述,审美教育在口腔医学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空间把握能力,还能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因此,口腔美学在我国的口腔教育中得到了发展与重视,学校应改善教材、丰富内容,并且提高教师的审美素质,进而加强口腔医学生的审美教育。

猜你喜欢:

1. 颌面部软测量技术论文3000字

2. 口腔学术论文

3. 口腔工艺技术论文

4. 口腔医疗管理论文

5. 医学生毕业论文格式

1. 吴雪.预防老年人骨质疏松.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3~4.2. 吴雪,张岩,耿笑微,等.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预防知识、自我效能和健康行为的调查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1):981~984.3. 裴慧斌,吴雪.对正畸治疗患者实施改良口腔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0):918~919.4. 吴雪,冯美丽,娄凤兰,等.认知行为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华护理杂志,2006,41(8):715~717.5. 吴雪,郭泽璐.血液透析患者家庭护理提供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相关因素分析.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2):56~57.6. 吴雪,王克芳,娄凤兰,等.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与对策.护理学杂志,2004,19(3):76~78.

关于高危前列腺癌的治疗研究论文

随着台湾成为全球老化快速的国家之一,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对男性健康的影响正逐步上升。目前,前列腺癌名列我国男性常见癌症第六名。尚未转移的肿瘤可用手术、电烧等方式移除,而发生转移的前列腺癌则以荷尔蒙疗法抑制雄激素产生为主要治疗策略。麻烦的是,前列腺癌细胞会于两至三年内逐渐演变成不再需要雄性素,转变成「去势抗性前列腺癌」(CRPC,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导致前列腺癌再度复发。

现行疗法肿瘤易复发

由于前列腺癌的复发与转移主要依靠雄性素受体进行讯息传递,目前的治疗方式主要使用药物来抑制雄激素产生或是阻断雄激素与雄激素受体(AR, androgen receptor)结合,不过复发的患者在治疗数个月后,会产生抗药性而使肿瘤再度复发,而且变得更难治疗。国家卫生研究院细胞及系统医学研究所褚志斌副研究员与国立清华大学张壮荣教授及郭盈妤博士合作团队发现,咖啡酸苯乙酯(CAPE, Caffeic Acid Phehyl Ester,为一种蜂胶萃取物)可以有效抑制雄激素的磷酸化来促进雄激素受体(AR)降解,进而阻断雄性素的讯息传递,达到抑制癌细胞生长的效果,此作用机制与目前前列腺癌药物的治疗策略截然不同。

研究成果已刊登于2019年8月份国际生医领域权威期刊《Cell Signaling and Communication》。

咖啡酸苯乙酯有效抑制特定前列腺癌复发转移

褚志斌副研究员于过去几年的研究发现,咖啡酸苯乙酯有助于抑制去势抗性前列腺癌的复发与转移。郭盈妤博士历经五年的时间,在褚志斌副研究员与国立清华大学张壮荣教授共同指导下,发现咖啡酸苯乙酯能有效抑制雄激素受体的下游讯息传递,同时降低前列腺癌细胞分泌的前列腺特异抗原PSA。重要的是,研究团队进一步发现咖啡酸苯乙酯亦会降低雄激素受体的稳定性,造成雄激素受体降解而减少,进而延缓前列腺癌持续恶化的情形。

褚志斌副研究员解释,背后的作用机制在于雄激素受体主要是 由AKT和CDK1这两种蛋白激酶来促进受体上Ser81与Ser213位点的磷酸化,借此维持雄激素受体蛋白的稳定性,而咖啡酸苯乙酯透过抑制AKT和CDK1蛋白的表达与活性,减少雄激素受体上Ser81与Ser213位点的磷酸化,导致雄激素受体蛋白因无法维持稳定而被降解,如此一来,即使患者体内存有雄激素,却因为缺乏雄激素受体而无法完成讯息传递,遏止癌细胞进一步扩散蔓延。

咖啡酸苯乙酯同时可改善雄性秃

褚志斌博士进一步说明,相较于现阶段前列腺癌的治疗药物多以抑制雄激素产生或是阻断雄激素与雄激素受体结合为主,并无法直接消除雄激素受体,咖啡酸苯乙酯能直接作用于雄激素受体上,透过其被降解甚至消失,让延缓与抑制肿瘤复发的效果更加显著,是与目前市面上前列腺癌药物截然不同的作用机转,可以从根本上抑制雄激素受体讯息传递。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摄护腺肿大与雄性秃也都和雄激素受体以及雄激素有关,因此,透过咖啡酸苯乙酯改善摄护腺肿大与雄性秃等问题,在未来的临床应用上具有相当潜力。

前列腺疾病—男性不可忽视的 健康 威胁

越来越多的男科疾病正慢慢侵蚀着现代男性的 健康 生活,并严重威胁其身心 健康 。前列腺位于男性膀胱正下方,是男性生殖系统的附属腺,前列腺分泌的前列腺液是精液的重要组成成分,对精子正常的功能具有重要作用,此外前列腺还具有内分泌功能、控制排尿和尿液流经的功能。由于解剖、生理、病理等多方面的因素,绝大多数男性在一生中多会受到前列腺问题所带来的困扰。前列腺炎、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已经成为影响男性 健康 的前列腺3大相关疾病。

前列腺炎是一系列表现为刺激性或梗阻性尿路症状和会阴部疼痛的前列腺疾病。有些是前列腺的细菌感染所致,有些是机制不清的某些非感染性炎症因素,或是由于泌尿生殖器隔膜痉挛,或是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20-84岁男性中前列腺炎的患病率为 12.4%。中青年人生活不规律,其中久坐、熬夜、烟酒过度、辛辣刺激食物、不规律性生活等不良生活习惯,都是导致前列腺炎的“罪魁祸首”。另外,中青年时期正处于前列腺分泌最旺盛的期间,为细菌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若不注意个人卫生,机体抵抗力低下或其他部位发生感染,病原体就可进入前列腺,而形成急、慢性前列腺炎症表现 。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将前列腺炎分为4个类型,I型、Ⅱ型前列腺炎主要致病因素为病原体感染;Ⅲ型前列腺炎,发病机制未明,病因学十分复杂,存在广泛争议;而IV型前列腺炎,缺少相关发病机制的研究。我国前列腺炎最常见的类型是 III 型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约占慢性前列腺炎的 90% 以上,其中 IIIA 型和 IIIB 型 2 种亚型各占 50%,而II 型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仅占 5%-10%。各类型前列腺炎常见的临床表现如下:

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BPH),是尿道周围前列腺的良性腺瘤样增生,是引起男性老年人排尿障碍原因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良性疾病。至今病因仍不完全清楚。目前一致公认老龄和有功能的睾丸是前列腺增生发病的两个重要因素,二者缺一不可。BPH通常发生在 40 岁以后,到 60 岁时大于 50%,80 岁时高达83%。

尽管BPH并不是癌前病变,但是它引发的症状却不容小觑:

最常见的有以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等为特征的下尿路症状(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LUTS),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夜间睡眠,增加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和老人跌倒的风险。

前列腺增生合并感染或结石时,可出现明显尿频、尿急、尿痛症状。增生腺体表面黏膜较大的血管破裂时,亦可发生不同程度的无痛性肉眼血尿。梗阻可引起严重肾积水、肾功能损害。

长期排尿困难导致腹压增高,还可引起腹股沟疝、内痔与脱肛等。

LUTS加重可导致患者最大尿流率进行性下降、反复血尿、反复尿路感染、膀胱结石、急性尿潴留以及肾功能损害等。

前列腺癌2020年中国新发病例数12万,呈现增速迅猛、城市高发、发病更晚等现象。前列腺癌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关,此外,还与性活动、高脂肪饮食等有关。前列腺癌在55岁前处于较低发生率水平,55岁后逐渐升高,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高峰年龄是70 80岁。家族遗传型前列腺癌患者发病年龄稍早,发病年龄 55岁的患者占43%。

在前列腺癌的早期,通常没有任何症状,随着肿瘤的发展,可能会出现尿频尿急或者夜尿增多等症状。此时,患者往往误以为这只是前列腺增生,而一旦出现如血尿、骨痛、便秘、肠梗阻等症状,常属于是中晚期的进展性前列腺癌。

Gleason评分是最常用于评估前列腺癌等级的量表,等级越高,说明肿瘤越容易扩散。大多数用于评估前列腺活检样本的Gleason评分范围为6至10分。6分表示低危前列腺癌;7分表示中危前列腺癌;8分至10分则表示高危前列腺癌。以下为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风险分层:

前列腺疾病治疗概况

Ⅰ型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ABP)的抗生素治疗是必要而紧迫的。NICE 指南推荐一线应用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头孢呋辛等广谱抗生素静脉滴注,症状改善后可选用口服抗生素,疗程至少 4 周。

Ⅱ型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CBP)推荐以口服抗生素为主,选择敏感药物,疗程为 4-6 周。《慢性前列腺炎中西医结合多学科诊疗指南》(2020年)中指出因良好的药动学特性和广泛的抗菌谱,氟喹诺酮类药物为治疗CBP的首选。另外,推荐使用α-受体阻滞剂、植物制剂、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和 M-受体阻滞剂等改善排尿症状和疼痛症状。

Ⅲ型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CP/CPPS)治疗困难,通常价值不大。除了上述的治疗方法,还可考虑抗焦虑剂、骶神经刺激、生物反馈治疗、前列腺按摩和前列腺微创治疗(如微波治疗),结果不一。

Ⅳ型前列腺炎无症状患者不需治疗。

因此,Ⅰ型前列腺炎治疗效果一般比较好,但也有部分患者急性前列腺炎可持续存在。Ⅱ型和Ⅲ型前列腺炎虽然治疗方法众多,但多为经验性的治疗,治疗效果往往并不理想。另外,慢性前列腺炎易并发其他病变如膀胱炎、精囊炎、附睾炎等,互为因果,更是迁延难治。不过并非所有的慢性前列腺炎都需要以治愈为目标,其治疗目标主要是缓解疼痛、改善排尿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

若患者症状较轻,不影响生活与睡眠,一般无须治疗可观察等待。

尿流率开始下降或开始出现残余尿量者必须开始接受药物治疗,ɑ受体阻滞剂是BPH治疗一线药物,也是目前国内外BPH治疗使用最多的药物。

然而,对于症状严重、存在明显梗阻或有并发症者应选择手术治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是 BPH 手术治疗的金标准。TURP术后可能有如尿道感染、尿道狭窄、性功能障碍等的并发症,且大约有10%的病人由于前列腺的持续增生在10年后仍需再次手术治疗。目前有各种激光消融技术被用作替代TURP,但目前在疗效、并发症发生率、经济耗费、安全性等综合评估上,尚无任何一种微创治疗技术被证实优于TURP。

前列腺癌整体上是进展相对较慢的恶性肿瘤,西方发达国家前列腺癌5年生存率几近100%,而我国由于初诊早期患者比例较低,近70%的前列腺癌患者初诊时已经是中晚期了,目前中国前列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不足70%。

早期前列腺癌患者可以通过根治性手术或者根治性放疗等方式,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甚至得以治愈。由于肿瘤本身生长缓慢,部分低危、高龄患者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主动监测,待病情进展再做进一步治疗。

局部进展期和转移性前列腺癌,一般选择雄激素去除治疗,以期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部分患者可选择手术切除,或在放疗基础上进行多手段综合性治疗。

目前国内,前列腺癌的手术和大部分药物治疗费用均已纳入大病医保范围,若需要接受放、化疗、内分泌治疗也都纳入大病医保范围,每月承担费用可控,但是如果常规疗法失效,需要通过二代基因测序筛选新型敏感药物,其费用就会较高。

一般重疾险和寿险,无明确影响,是可以标准体承保的。医疗险,若为现症,一般会除外承保;若为既往病史,单次发作,痊愈一年以上的,一般都可以标准承保,若不满足痊愈时间,则仍需除外承保。

一般重疾险及寿险均可标准承保,如果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指标异常,则可能会被延期。若是医疗险,则要看具体治疗情况和恢复情况。部分保险产品要求手术后满两年才能购买,如果手术痊愈满两年,病理结果为良性,一般可以标准体承保。如果未手术但PSA、尿常规、肾功能等指标正常,也无并发症,通常是除外责任承保。如果未进行手术,且指标发生异常或出现并发症,则拒保的可能性较大。

如果已经患有前列腺癌,重疾险和医疗险会直接拒保,而寿险产品需要看 健康 告知及被保险人具体病情、病程及治疗效果等进行综合评估。保险理赔方面,在2020年版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标准定义使用规范中,TNM 分期为 T1N0M0期或更轻分期的前列腺癌不属于“恶性肿瘤——重度”,不在保障范围内,TNM 分期为 T1N0M0期的前列腺癌被归为"恶性肿瘤——轻度"中。

Zhang Z, Li Z, Yu Q, et al. The prevalence of and risk factors for prostatitis-like symptoms and its relation to erectile dysfunction in Chinese men[J]. Andrology. 2015; 3(6):1119-1124.

那彦群, 孙光, 叶章群, 等. 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2014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

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男科分会.慢性前列腺炎中西医结合多学科诊疗指南[J].中华男科学杂质,2020,26(4):369-373.

陈孝平,汪建平,赵继宗.外科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张春和,李曰庆,裴晓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中医诊治专家共识[J]. 北京中医药.2016;(11):1076-1080.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男科专业委员会.良性前列腺增生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 试行版)[J].中华男科学杂志,2017,23(3),280-285.

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专业委员会微创学组.中国前列腺癌外科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外科杂志,2017,55(10):721-724.

王跃,戴波.中国抗癌协会 2017 版《前列腺癌筛查专家共识》解读[J].临床外科杂志,2018,26(1):15-18.

马泽华,董柏君,薛蔚.前列腺癌免疫治疗进展[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9,40(3):234-236.

王嘉毅,薛蔚.前列腺癌新辅助治疗研究进展[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20,41(6):477-480.

烟雾病治疗的相关研究论文

烟雾病的治疗方法从总体上来说,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内科对烟雾病的保守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但通过长期医学论文和临床研究的反复论证,药物只是早期症状的缓解,药物治疗对于烟雾病的治疗基本无效,这已经是医学界普遍的共识了,所以保守治疗烟雾病是不可取的。想要治疗烟雾病,只有通过手术治疗。治疗烟雾病的手术一般就是搭桥手术。烟雾病搭桥手术分为直接搭桥手术、间接搭桥手术(也就是贴敷术)和金永健教授擅长的联合搭桥手术(联合血管旁路手术)。

烟雾病的治疗方法从总体上来说,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内科对烟雾病的保守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但通过长期医学论文和临床研究的反复论证,药物治疗对于烟雾病基本无效,这已经是医学界普遍的共识了。所以要想真正的治好烟雾病,只有通过手术治疗。而目前单一贴敷与单一搭桥效果都不太理想 。所以留日医学博士金永健采用联合血管旁路术进行烟雾病的治疗。

关于音乐治疗的文献论文

给你找了些资料。。。。音乐,它本身作为一种艺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反映的是人类社会生活,人类思想感情。通过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完美的组合,感染欣赏者。人们常说,音乐可以陶冶情操,净化灵魂,这当然和音乐的特性以及人们对音乐的心理感知是分不开的。人们对音乐的感知理解与欣赏是通过一系列心理活动来完成的,而音乐的社会功能主要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通过欣赏者的心理活动得以发挥。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那么音乐欣赏的过程也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音乐欣赏是极富幻想的,它可以使人超越一切。人在现实世界里有种种烦恼、忧虑,人会感到自己的渺小与无助,而音乐却能让人超然物外,调剂客观与主观的矛盾,恢复人的心理平衡,使人在乐声中融入浩渺的宇宙中去,与大自然浑然一体。音乐还能表现激烈的冲突,表现人与命运的搏斗,寄托和排遣人心底的痛苦和忧伤。在欣赏这一层次上,音乐不仅能帮助人解除苦恼,而且能够冲破习惯思维的束缚,使人的想象插上翅膀,激发出巨大的创造力和潜能。音乐能影响人的情绪,它也体现在人生理上的反应。轻松欢快的音乐使大脑及整个神经功能得到改善。节奏明快能使精神焕发,消除疲劳;旋律优美能安定情绪,集中注意力,增强人们生活情趣,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恢复,显而易见,音乐对精神、情绪具有极大的影响。研究表明良好的音乐既能消除人的不良体验,也能扩大其感受、感觉和体验的领域,又能使听音乐过程中出现的思维结构得以提高。因此大多数学生可依据这些原则进行音乐调节。运用音乐来调节情绪必须要参加音乐活动,参加音乐活动指的是唱歌,聆听乐曲演奏乐器等。无论从事什么样的音乐活动,都会体验到音乐的强大魅力,受到音乐的感染。唱歌可以使人精神振奋,即使是浅唱低吟也能使人心头的郁闷一扫而空。演奏乐器需要接受较长时间的训练,恐怕大多数人都办不到。而听音乐是只具备了正常听力的人都可以进行的。听的越多,欣赏能力就越高;欣赏能力越高,就越能够体会音乐的优美精妙,就越容易受到音乐的感染。一个心理健康的、成熟的人都不会拒绝音乐给他带来的好处,不管是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状态中感知,还是与音乐的感情内涵相互交融,发生共鸣,我们都会在不断品味中使精神得到升华。像一首首感动我们心灵的曲子,如凯利金的萨克斯曲《归家》,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舒伯特的《小夜曲》,门德尔松的《春之歌》,格什文的《蓝色狂想曲》等一些意境深远的曲子,让人从感伤中解脱出来,变得心情畅然、兴奋,且充满自信,特别对那些有心理困扰的人大有益处。听音乐,无论现代的还是古典的,只要溶于音乐的海洋中。我们就可以调心、调息、人静、放松、联想,调养身心的同时便可祛病强身,平肝潜阳,健胸益智。人类文明发展业已证明,由于音乐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巨大作用,完备的音乐审美心理结构,已成为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我们当代大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因此大学生们多听音乐吧,它会使你心灵更纯净,生活更愉快,身体更健康,更富潜力和创造力。主要音乐分三种,一种为轻音乐,一种为娱乐性音乐,一种叫做噪音。根据专家调查,轻音乐有助于大脑的学习,在人学习的时期有助于大脑的记忆,根据儿童智力研究专家研究结果表明,儿童在少年时期,学习音乐,有助于提高智力。下一种,娱乐性音乐,能可以改变气氛,放松心情,作为兴趣的追求。它可以分为,情感的发泄,有鼓励意义方面的,流行音乐:比如重金属音乐。第三种,噪音。凡属音乐,在不适当的环境下,都属于噪音,而且有时音乐的音频可以影响大脑的脑波。可以导致精神错乱。音乐能通过其音调影响人的情绪。在我国古代素来重“礼”“乐”。《乐记》中说:“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也。……乐至则无怨。乐行则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平和,移风易俗,天下皆宁。……”这里谈到了音乐对生理和心理的作用。古希腊也十分重视音乐,认为E调安定,D调强烈,C调和蔼,B调哀怨,A调高扬,G调浮躁,F调淫邪。亚里士多德推重C调,认为C调最宜于陶冶青年人。美国纽约医科大学音乐心理疗法研究组的教授们,在音乐对人们的感情影响的调查中指出:“节奏缓慢、悲哀的音乐,使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活动减少,对话中常常充满怨气和敌意。相反,节奏鲜明、流畅快乐的乐曲,使人们之间友好交谈。”在我们每个人出生之前,我们在母亲的胎内伴随着母亲的胎音和心音而成长。健康、和谐的胎音和心音,能够给胎儿情绪、心理以镇静的效果;相反,情绪不安、紧张、混乱的胎音会给胎儿以不良的影响。根据日本的研究,生活在战争、空袭恐怖中的孕妇所分娩的孩子,其中未熟儿、脑障碍儿童的比例要比和平年代的比例高得多。“胎教音乐”,与其说是让胎儿在母亲体内聆听音乐教化,倒不如说是倾听音乐教化的母亲由于情绪、精神的安定,促进了胎儿良好地发育成长。无论是孔子还是贝多芬,都对音乐对人心性陶冶的功能表示出巨大的赞赏。在他们看来,音乐对人情操的陶冶,完全是因为音乐本身所具有的审美价值。但是从音乐治疗的角度来看待音乐,音乐对人心理和情绪的影响,除了音乐本身所具有的审美性对人有影响以外,还因为音乐能够在技术上最大限度地模仿或再现各种各样的情绪,尤其是有针对性的即兴创作的音乐更能够和人的情绪进行直接的沟通。情绪不仅是情感世界的外衣,同时也是认知世界的催化剂。因为人在情绪好的时候,认知方面往往容易走向积极,反之则容易产生消极认知。音乐既然能够通过自身包含的情绪来影响人的情绪,当然也就能够对认知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力,所以这样一来,音乐对人的情感世界与认知世界两方面的影响,自然就都包含了无限的潜力。音乐对人情绪的影响论文音乐对人的情绪是有影响的,它通过音调来影响人的情绪。不同的音乐类型也会导致不同的情绪。国外有位心理学家曾对三个不同的交响乐队的208名队员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以演奏古典乐曲为主的乐队成员心情都平稳愉快:以演奏现代乐曲为主的成员中60%以上的人容易急噪,22%以上的人情绪消沉,还有一些人经常失眠,头痛,耳痛。有人对一些音乐爱好者作过了调查,发现在欣赏古典音乐的家庭里,人与人的关系和睦:经常欣赏浪漫派音乐的人,性格开朗:而热衷于现代派音乐的家庭,成员之间经常争吵不休。可见音乐的确是能够影响人的,但是不是音乐对人的影响程度都一样呢?答案是否定的。有人曾选用290种名曲,先后测试过两万人,都引起听者情绪的变化。情绪变化大小与被测试人的欣赏能力高低成正比,但是,音乐只能引起抽象的情绪,如愤怒,畏惧,嫉妒等。音乐具有开拓性,创新性,并且对人有着很强的陶冶作用,能使人心绪浮动,心志坚定,如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曾经说过:“谁读懂了我的音乐,谁就可以打败命运。”在1~3年音乐学习中的孩子,更有审美眼光,性格开朗,爱动脑筋,想象力强。既然音乐对人们的影响那么大,是否可以利用音乐来造福人类呢?“音乐治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音乐治疗”这一术语是在四十年才正式出现的。五十年代在美国首次有“音乐治疗家”的文凭。现代的音乐治疗是把音乐作为一种活动疗法,即通过具体的音乐活动来求得治疗的效果。这不仅把音乐作为一种艺术,而是作为一种科学来对待。音乐治疗是针对病理的治疗。它注重的是人的整理而不是某一部分。通过对人的整体乃至生活环境的调整,使其取得协调一制,从而消除心理的与身体的病态。英国一位医生给一个患神经性胃痛的病人开了依仗奇怪的处方,就是让病人听德国巴哈的乐曲唱片,每天听三次,都是在饭后,病人果然恢复健康。罗马的一位医生在给病人做手术时除了用麻醉药以外,还加上音乐的催眠,起到良好的镇静作用通力,在妇产科中也运用音乐产生镇痛和催产的作用。当高血压病人烦躁不安时,每天听一些抒情,平静的音乐,血压就会下降。音乐的感染力是很强的。庄严的旋律赋予了人们丰富的想象,悠扬的曲调能够让人愉快的休息,舒缓悦耳的曲子能够驱散疲劳。当然音乐也有其不好的一面。有人进行过这样的尝试,对精神抑郁、急噪易怒、头痛胸闷者;对精神恍惚、心神不安、头晕、多思善感的,失眠健忘者使其听欢快明亮的乐曲病人欣赏之后都取得了满意的疗效。而紧张恐怖的乐曲,怪诞的音调,刺耳的和声,疯狂的节奏则对人体神经系统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甚至破坏心脏血管正常的运动规律,导致情绪不安,烦躁易怒,恶心呕吐,头痛以及血压升高等等。其实现代西方乐曲中就有不少这样的乱曲怪调,那不是值得欣赏的音乐,而是一种高分贝噪音,对人体有害。这些是要避免的。总的来说,如果利用好音乐,则可以对情绪产生积极的影响。

音乐与心理健康有密切的关系,可以通过音乐教育促进心理健康。音乐可以通过使人放松,表达和释放个人情绪以及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来使个体维持心理健康。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音乐与心理健康浅谈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音乐教育与学校心理健康》

[摘要]音乐和心理健康有密切的关系,可以通过音乐教育促进心理健康。音乐可以通过使人放松,表达和释放个人情绪以及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来使个体维持心理健康。国内音乐教育方面还存在一些显著的缺陷,例如过于注重音乐的教化作用、对课外音乐活动重视不够以及课程单一和缺少变化,这些都阻碍了音乐教育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鉴于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音乐与心理健康的紧密联系,未来的音乐教育要从以上几个方面缺陷入手,推动音乐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音乐教育 心理健康 措施

近年来,学校心理健康问题受到了政府和国家各界人生的普遍关注,而频频发生的大学生跳楼事件使得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变得更为紧迫。国家非常重视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教育部(2009)专门制定了《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提出了五个领域的健康教育工作,明确指出学校必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达到每个阶段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学校要通过各种形式和内容,多角度,多层面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在现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基础上,如何发挥发挥音乐教育的功能,通过音乐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重点之一。

一、音乐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音乐可以促进个体心理健康,缓解他们的各种负面情绪,已经得到了很多心理学研究的证实。时敏和于惠敏蚌(2000)通过实验的方法验证了音乐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他们让学生参加了为期一年的音乐教育,其中包括声乐、器乐、音乐艺术欣赏、审美教育等活动,结果发现这些活动可以明显的消除学生的不良心理状态,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Wong等人(2001)的研究也发现,听30分钟音乐可以明显的降低个体的状态焦虑(state anxiety)。国外心理学家Delucia和Gellman(2007)通过音乐作为一种干预手段,结果发现音乐可以极大的缓解离婚家庭中儿童的焦虑和抑郁,并且这种效果会持续到干预结束的三个月后。

音乐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促进儿童心理健康的过程中有着其他形式无法比拟的优势。Harter和Buddin (1987)认为,年幼的儿童很难通过语言识别和表达同时存在的两种情感,而这种情感在诸如父母离婚等情景中是普遍存在的。对于父母离婚,儿童既会感到悲伤,也会觉得是一种解脱(大多数离婚的家庭之前就存在很多冲突和矛盾)。对于儿童无法通过语言来表达的这种情感,音乐可以很好的帮助他们释放。Gladding(2005)认为,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由于语言的匮乏和个性原因,非言语的治疗方式往往比“谈话疗法”更有效。

二、音乐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

音乐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可,那么音乐是如何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呢?存在以下几种观点。

第一,音乐使人放松,从而促进了心理健康。人的呼吸,心跳,血压等生理活动都有一定的节律,当音乐的节奏和这些节律相吻合时候,就会使人放松(Saoerston,1995)。在现代社会,很多人都处于紧张的生活状况之中,因此放松对心理健康有很大的益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每一种音乐都可以使人放松;使人放松的音乐应该大致符合以下要求:小于心跳的节奏,音乐节律变化较小;音乐中可以包含弦乐,长笛,吉他等,最好是旋律优美的协奏曲(Robb,Nichols, Rutan, Bishop, & Parker, 1995)。音乐还可以促使个体分泌有益于放松的物质来促进心理健康(曹理等,2000)。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就通过音乐来放松自己。

第二,音乐通过表达和释放个体被压抑的情绪来促进心理健康(詹薇,2004)。音乐起源于很久远的人类社会,其最初就是为了抒发情感,发泄情绪;音乐被称为“情绪的语言”。心理学家用精神分析的方法解释了音乐是怎样促进个体心理健康的(周世斌,宫正,2007。他们认为音乐提供的刺激使“本我”得到满足。“本我”是原始的、本能的、且在人格中最难接近的部分,同时又是强有力的,它包括人类本能的性驱力和生存驱力(林崇德,2002)。当本我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个体会产生紧张的状态,滋生焦虑的情绪;而本我需要的满足则能够消除紧张状态是个体产生快乐。心理学家还认为,获得音乐欣赏和表扬的技能,同样还能满足“自我”的需要;“自我”属于认知,协调和掌握社会技能的那部分。音乐通过文化和审美的交融则可以使“超我”得到满足;“超我”代表着道德标准和人类生活的高级方向。

第三,音乐通过促进人际关系来维持心理健康。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在社会之中的,并不是一种孤立的存在,个人健康和社会是不可分割的。我国心理学家佐斌(1994)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心理健康观》一文中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心理健康标准之一就是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并指出:“心理健康的人总是能和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正确认识和了解他人和社会的”。由于人是社会群居的,所以天然倾向于同社会中的他人取得和谐,音乐艺术以沟通交流的方式,起聚合作用,推动人际关系趋向和谐。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熟悉的歌曲,如周华健的《朋友》,张学友的《祝福》等,总是出现在大型毕业的联欢会,或朋友饯行的告别会上,这些旋律既能打动我们的内心,又可以促进了朋友之间的友情。

三、通过音乐教育促进心理健康的具体措施

第一,课堂活动为主,弱化教化功能,强化情绪抒发。长期以来,我国的音乐教育太过于强调教化功能,而忽视了音乐教育对心理健康的促进活动。《乐记》记载,“乐也者,圣人子所以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著其教焉”。建国以来,音乐教育常常用来抒发爱国情感,表现革命的理想,无视个人对音乐的需要和音乐对个人情感的满足。其实早在几千年前,荀子就注意到了音乐对人类情感的满足作用。他在《乐论》中提到:“夫乐者乐也,人情子所以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虽然古人很早就注意到了音乐可以满足情感需要,促进心理健康,但可惜的是这种思想没有得到重视。

要弱化音乐教育的教化功能,强调其对情感满足的作用,就需要在教材的编排上有所改变。在音乐教育中减少意识形态的内容,引入流行的元素,是一种很有价值的尝试。流行音乐是指一切具有时代潮流和地域特征的普及的通俗的大众化的音乐。王震宇(2009)认为,在中学音乐教育中应当引入流行音乐。流行音乐以日常生活经验为基础,强调自我,易于沟通交流,引起共鸣,且与时代紧密相联,内容通俗易懂,对那些了解音乐理论不深的中学生来说,学习、演唱或演奏起来比较容易。当代中学生处于学习紧张、竞争激烈的气氛之中,通过流行音乐可以很好的抒发压抑内心的紧张和抑郁情绪。

第二,课外活动为辅,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现在音乐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学生在教室里进行音乐欣赏和讨论,这种形式是必要的,但并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对音乐的需求。在坚持课堂活动为主的前提下,可以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课外音乐活动,而且要突破以往课外音乐活动的形式。以往课外音乐活动包括群众性教歌活动、歌咏比赛、专题音乐欣赏讲座、综合性音乐比赛、音乐会和校内音乐社团等。这些传统的课外音乐活动都比较正式,参与的学生有很强烈的受限制的感觉,不能很好的表达和抒发自己的情绪。学校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非正式主题和形式的课外音乐活动。以往学校的歌咏比赛等都与革命和爱国主题紧密相连,如校内红五月歌咏比赛,12.9歌咏比赛;开展此类活动虽然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但学生不能很好的表现自我,抒发情绪。在今后的课外音乐活动中,可以放宽对主题的要求,让学生更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学校只需要进行较少的监督和管理,但不宜在主题上限制过严。另外,学校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其他形式的课外音乐活动,如卡拉OK比赛,自组乐队等。这些形式是学生所喜欢的,可以让他们挥洒青春,释放自我,也有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

第三,课程和活动的安排应该更具有针对性。目前音乐教育的课程和活动比较单一,而且变化性比较小,没有考虑到社会事件的发生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当发生社会重大事件时,为了缓解这些事件对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可以举行一些特殊的音乐活动,来释放个体的情绪。例如在5.12大地震以后,中央电视台就举办了赈灾义演活动,一方面可以为灾区人民筹措资金,另外一方面也使得国人悲伤的情绪得以释放。在国外,教堂也履行相似的职责。当发生恶性社会事件,如校园枪击案等,人们可以在宗教音乐中寻求安慰。在媒体日益发达的今天,重大社会事件对学生的影响逐渐增加,在这些事件发生以后,学校可以结合具体情况安排相应的音乐活动来应对这种重大事件的影响。此外,音乐教育和音乐治疗也可以结合起来。当学生面临一些重大的个人生活事件,如父母离婚,家人去世等,教师可以安排一些特殊的小型活动来帮助学生应对危机,渡过难关。

参考文献:

[1]DeLucia-Waack ,J.L., & Gellman, R.A. (2007). The ef?cacy of using music in children of divorce groups: Impact on anxiety,depression, and irrational beliefs about divorce. Group Dynamics: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11(4), 272 282

[2]Gladding, S. T. (2005). Counseling as an art: The creative arts in counseling (3rd ed.). Alexandria,VA: American Counseling Association.

[3]詹薇.音乐欣赏与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4, 25(9): 401-402.

[4]周世斌,宫正.国外音乐教育文献选读和分析.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5]曹理等.音乐学科教育学.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6]时敏,于惠敏蚌.音乐活动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0, 21(4): 293.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音乐与心理健康浅谈论文2000字

关于音乐治疗的毕业论文

音乐与我们生活密不可分,美妙的音乐让我们的身心愉悦,能缓解生活的繁重压力,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下文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关于音乐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音乐论文题目(一) 1. 多媒体技术在中职音乐课程中的必要性 2. 如何推进多媒体技术与小学音乐教学有效结合 3. 音乐结合心理疏导在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4.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 5. 利用现代网络进行音乐自主学习研究 6.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7. 论音乐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8. 中职音乐教学中多媒体利用的技巧 9. 音乐治疗对我国大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要意义分析 10. 摆正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位置 11. 运用电教媒体指导幼儿音乐教育 12. 初中音乐教学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 13. 运用电教媒体开展幼儿高效音乐教育 14. 试论基础音乐教学理念的转变与教学改革 15. 谈小学音乐课程如何利用网络辅助教学 16.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17. 如何将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渗透到各个不同的教学领域 18. 小学低年级音乐教育技术优化探寻 19. 信息化教学下中学生音乐素养的形成 20. 信息技术辅助音乐课堂教学的优势及成效 21. 音乐疗法对中学生情绪调节的干预 22. 现代教育技术辅助下的小学音乐教学 23. 如何让微课把控住你的音乐课堂 音乐论文题目(二) 1. 高等音乐院系音乐信息化建设与教学融合窥探 2. MOOC时代下高校音乐教学的策略与途径分析 3. 团体参与式音乐艺术教育模式对大学生羞怯心理的影响 4. 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学生音乐创新思维能力 5. 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 6. 网络信息环境下的小学音乐教学模式研究 7. 多媒体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8. 解读《音乐之声》中的生态教育观 9. 论高中音乐教学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结合 10.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音乐治疗应用探究 11. 浅析音乐对孤独症儿童的干预与帮助 12. 接受式音乐治疗方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践与探索 13. 留守儿童音乐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14. 多媒体技术在初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的运用 15. 高中音乐多媒体教学中的视听幸福 16. 信息环境下的音乐学科体验式教学设计与实证研究 17. 多媒体影响下的幼儿园音乐教学--以庆阳市西峰区幼儿园为例 18. 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魅力 音乐论文题目(三) 1、奥尔夫教学法在英语儿歌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2、高校音乐表演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关系研究 3、浅谈多媒体课件中背景音乐的作用及使用 4、陕西高校音乐教育网络课程建设现状调查研究 5、论信息技术在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6、歌诗传统成就风雅中国 7、音乐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8、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中音乐教学 9、如何找准多媒体与中职音乐教学的整合点 10、数字化教学手段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11、网络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2、浅议小学音乐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 13、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素养教育 14、用音乐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15、多媒体教学在拉丁舞教学中的优化作用探究 16、多媒体应用于琵琶教学改革的构想探讨 17、乐器类网站的功能与意义--从网络教育对传统教育的影响谈起 18、音乐教育对引导重构大学生健康心理的作用 19、基于微课程理念的大学音乐教育模式探讨 20、团体音乐治疗对提升高校贫困新生心理健康的应用研究 猜你喜欢 1. 音乐学毕业论文题目 2. 本科音乐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3. 音乐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4. 关于音乐论文开题报告 5. 初级音乐职称论文格式要求

给你找了些资料。。。。音乐,它本身作为一种艺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反映的是人类社会生活,人类思想感情。通过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完美的组合,感染欣赏者。人们常说,音乐可以陶冶情操,净化灵魂,这当然和音乐的特性以及人们对音乐的心理感知是分不开的。人们对音乐的感知理解与欣赏是通过一系列心理活动来完成的,而音乐的社会功能主要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通过欣赏者的心理活动得以发挥。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那么音乐欣赏的过程也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音乐欣赏是极富幻想的,它可以使人超越一切。人在现实世界里有种种烦恼、忧虑,人会感到自己的渺小与无助,而音乐却能让人超然物外,调剂客观与主观的矛盾,恢复人的心理平衡,使人在乐声中融入浩渺的宇宙中去,与大自然浑然一体。音乐还能表现激烈的冲突,表现人与命运的搏斗,寄托和排遣人心底的痛苦和忧伤。在欣赏这一层次上,音乐不仅能帮助人解除苦恼,而且能够冲破习惯思维的束缚,使人的想象插上翅膀,激发出巨大的创造力和潜能。音乐能影响人的情绪,它也体现在人生理上的反应。轻松欢快的音乐使大脑及整个神经功能得到改善。节奏明快能使精神焕发,消除疲劳;旋律优美能安定情绪,集中注意力,增强人们生活情趣,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恢复,显而易见,音乐对精神、情绪具有极大的影响。研究表明良好的音乐既能消除人的不良体验,也能扩大其感受、感觉和体验的领域,又能使听音乐过程中出现的思维结构得以提高。因此大多数学生可依据这些原则进行音乐调节。运用音乐来调节情绪必须要参加音乐活动,参加音乐活动指的是唱歌,聆听乐曲演奏乐器等。无论从事什么样的音乐活动,都会体验到音乐的强大魅力,受到音乐的感染。唱歌可以使人精神振奋,即使是浅唱低吟也能使人心头的郁闷一扫而空。演奏乐器需要接受较长时间的训练,恐怕大多数人都办不到。而听音乐是只具备了正常听力的人都可以进行的。听的越多,欣赏能力就越高;欣赏能力越高,就越能够体会音乐的优美精妙,就越容易受到音乐的感染。一个心理健康的、成熟的人都不会拒绝音乐给他带来的好处,不管是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状态中感知,还是与音乐的感情内涵相互交融,发生共鸣,我们都会在不断品味中使精神得到升华。像一首首感动我们心灵的曲子,如凯利金的萨克斯曲《归家》,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舒伯特的《小夜曲》,门德尔松的《春之歌》,格什文的《蓝色狂想曲》等一些意境深远的曲子,让人从感伤中解脱出来,变得心情畅然、兴奋,且充满自信,特别对那些有心理困扰的人大有益处。听音乐,无论现代的还是古典的,只要溶于音乐的海洋中。我们就可以调心、调息、人静、放松、联想,调养身心的同时便可祛病强身,平肝潜阳,健胸益智。人类文明发展业已证明,由于音乐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巨大作用,完备的音乐审美心理结构,已成为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我们当代大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因此大学生们多听音乐吧,它会使你心灵更纯净,生活更愉快,身体更健康,更富潜力和创造力。主要音乐分三种,一种为轻音乐,一种为娱乐性音乐,一种叫做噪音。根据专家调查,轻音乐有助于大脑的学习,在人学习的时期有助于大脑的记忆,根据儿童智力研究专家研究结果表明,儿童在少年时期,学习音乐,有助于提高智力。下一种,娱乐性音乐,能可以改变气氛,放松心情,作为兴趣的追求。它可以分为,情感的发泄,有鼓励意义方面的,流行音乐:比如重金属音乐。第三种,噪音。凡属音乐,在不适当的环境下,都属于噪音,而且有时音乐的音频可以影响大脑的脑波。可以导致精神错乱。音乐能通过其音调影响人的情绪。在我国古代素来重“礼”“乐”。《乐记》中说:“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也。……乐至则无怨。乐行则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平和,移风易俗,天下皆宁。……”这里谈到了音乐对生理和心理的作用。古希腊也十分重视音乐,认为E调安定,D调强烈,C调和蔼,B调哀怨,A调高扬,G调浮躁,F调淫邪。亚里士多德推重C调,认为C调最宜于陶冶青年人。美国纽约医科大学音乐心理疗法研究组的教授们,在音乐对人们的感情影响的调查中指出:“节奏缓慢、悲哀的音乐,使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活动减少,对话中常常充满怨气和敌意。相反,节奏鲜明、流畅快乐的乐曲,使人们之间友好交谈。”在我们每个人出生之前,我们在母亲的胎内伴随着母亲的胎音和心音而成长。健康、和谐的胎音和心音,能够给胎儿情绪、心理以镇静的效果;相反,情绪不安、紧张、混乱的胎音会给胎儿以不良的影响。根据日本的研究,生活在战争、空袭恐怖中的孕妇所分娩的孩子,其中未熟儿、脑障碍儿童的比例要比和平年代的比例高得多。“胎教音乐”,与其说是让胎儿在母亲体内聆听音乐教化,倒不如说是倾听音乐教化的母亲由于情绪、精神的安定,促进了胎儿良好地发育成长。无论是孔子还是贝多芬,都对音乐对人心性陶冶的功能表示出巨大的赞赏。在他们看来,音乐对人情操的陶冶,完全是因为音乐本身所具有的审美价值。但是从音乐治疗的角度来看待音乐,音乐对人心理和情绪的影响,除了音乐本身所具有的审美性对人有影响以外,还因为音乐能够在技术上最大限度地模仿或再现各种各样的情绪,尤其是有针对性的即兴创作的音乐更能够和人的情绪进行直接的沟通。情绪不仅是情感世界的外衣,同时也是认知世界的催化剂。因为人在情绪好的时候,认知方面往往容易走向积极,反之则容易产生消极认知。音乐既然能够通过自身包含的情绪来影响人的情绪,当然也就能够对认知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力,所以这样一来,音乐对人的情感世界与认知世界两方面的影响,自然就都包含了无限的潜力。音乐对人情绪的影响论文音乐对人的情绪是有影响的,它通过音调来影响人的情绪。不同的音乐类型也会导致不同的情绪。国外有位心理学家曾对三个不同的交响乐队的208名队员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以演奏古典乐曲为主的乐队成员心情都平稳愉快:以演奏现代乐曲为主的成员中60%以上的人容易急噪,22%以上的人情绪消沉,还有一些人经常失眠,头痛,耳痛。有人对一些音乐爱好者作过了调查,发现在欣赏古典音乐的家庭里,人与人的关系和睦:经常欣赏浪漫派音乐的人,性格开朗:而热衷于现代派音乐的家庭,成员之间经常争吵不休。可见音乐的确是能够影响人的,但是不是音乐对人的影响程度都一样呢?答案是否定的。有人曾选用290种名曲,先后测试过两万人,都引起听者情绪的变化。情绪变化大小与被测试人的欣赏能力高低成正比,但是,音乐只能引起抽象的情绪,如愤怒,畏惧,嫉妒等。音乐具有开拓性,创新性,并且对人有着很强的陶冶作用,能使人心绪浮动,心志坚定,如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曾经说过:“谁读懂了我的音乐,谁就可以打败命运。”在1~3年音乐学习中的孩子,更有审美眼光,性格开朗,爱动脑筋,想象力强。既然音乐对人们的影响那么大,是否可以利用音乐来造福人类呢?“音乐治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音乐治疗”这一术语是在四十年才正式出现的。五十年代在美国首次有“音乐治疗家”的文凭。现代的音乐治疗是把音乐作为一种活动疗法,即通过具体的音乐活动来求得治疗的效果。这不仅把音乐作为一种艺术,而是作为一种科学来对待。音乐治疗是针对病理的治疗。它注重的是人的整理而不是某一部分。通过对人的整体乃至生活环境的调整,使其取得协调一制,从而消除心理的与身体的病态。英国一位医生给一个患神经性胃痛的病人开了依仗奇怪的处方,就是让病人听德国巴哈的乐曲唱片,每天听三次,都是在饭后,病人果然恢复健康。罗马的一位医生在给病人做手术时除了用麻醉药以外,还加上音乐的催眠,起到良好的镇静作用通力,在妇产科中也运用音乐产生镇痛和催产的作用。当高血压病人烦躁不安时,每天听一些抒情,平静的音乐,血压就会下降。音乐的感染力是很强的。庄严的旋律赋予了人们丰富的想象,悠扬的曲调能够让人愉快的休息,舒缓悦耳的曲子能够驱散疲劳。当然音乐也有其不好的一面。有人进行过这样的尝试,对精神抑郁、急噪易怒、头痛胸闷者;对精神恍惚、心神不安、头晕、多思善感的,失眠健忘者使其听欢快明亮的乐曲病人欣赏之后都取得了满意的疗效。而紧张恐怖的乐曲,怪诞的音调,刺耳的和声,疯狂的节奏则对人体神经系统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甚至破坏心脏血管正常的运动规律,导致情绪不安,烦躁易怒,恶心呕吐,头痛以及血压升高等等。其实现代西方乐曲中就有不少这样的乱曲怪调,那不是值得欣赏的音乐,而是一种高分贝噪音,对人体有害。这些是要避免的。总的来说,如果利用好音乐,则可以对情绪产生积极的影响。

  • 索引序列
  • 关于正畸治疗的研究论文
  • 关于高危前列腺癌的治疗研究论文
  • 烟雾病治疗的相关研究论文
  • 关于音乐治疗的文献论文
  • 关于音乐治疗的毕业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