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人口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

人口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

发布时间:

人口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

政治作为权力主体维护自身利益的方式,是人类群体生活中可欲的价值。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形势与政治1500字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形势与政治1500字论文篇一:《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 教育 的探析与思考》 摘要:高职学生是我国人才资源库中重要的有生力量,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经济快速融入全球化,特色社会主义呈现出靓丽多彩的巨大变化,这些变化对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高职院校如何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当前面临的新课题之一。通过对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思想心理状况的分析,探索相应管理策略,提出了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教育作为我国国民教育的重要部分,对于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的高职学生加强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针对社会深刻转型、思想日益多元、技术不断变革、各种社会问题不断涌现的新形势,如何结合高职学生的自身特点,开展好新形势下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学生自身的和谐健康发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人多年来一直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和教育工作,从当前学生的思想、心理现状入手,提出了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 一、当前高职学生思想、心理现状分析 (一)健康向上的主流倾向 大部分高职学生朝气蓬勃、思想活跃、爱憎分明、积极向上,对我国当前的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充满信心,愿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社会现实使学生意识到,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除了要掌握扎实、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更要注重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因此,高职学生在政治上积极追求进步,思想品德上重视提高道德修养,专业技能上注重研修和实践,坚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形成了健康向上的主流倾向。 (二)理想、道德缺失的个别差异 1理想信念模糊 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数为高考失利或者高考低分的学生,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高职并不是他们最理想的选择,很多是因为迫于无奈才进了高职院校,现实与理想之间产生的差距,造成了他们在思想行为上的矛盾与反差,在适应大学生活及面对各种困难时更容易空虚、懈怠散漫、自暴自弃。 2专业思想不牢固,学习动力欠缺 部分学生片面理解高职院校是要突出技能学习,从商忽视理论学习,导致个别学生缺少课堂学习的动力和热情,致使在实践操作中遇到理论问题又感到无从下手。有的学生认为到职业院校来学习是父母要我来的,出现上课迟到早退,课堂上不注意听讲、玩手机、随便逃课等现象。 3诚信和法律意识淡薄 考试时违纪作弊、抄夹带、打手机发短信等已不是个别现象;助学贷款到期欠款不还、恶意拖欠学费不交、宿舍小偷小摸等现象也屡见不鲜,对网络上泛滥的色情、暴力等有害信息缺乏理性分析和思考,缺乏自控能力,这对学生的人生观带来极大的影响,严重者甚至导致其走上犯罪道路。 4社会公德意识淡薄 一般来讲, 文化 知识层次越高,社会公德意识越强,这是社会的共识。高职院校中部分学生不爱护公共财物,不讲卫生,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在公共场合行为举止不文雅,服饰打扮另类、不得体而刻意追求时尚;教室里的“课桌文化”、宿舍里的“自由市场”, 言行举止 随意等等。 5艰苦奋斗精神淡化 由于独生子女群体的壮大,一些学生淡化了“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传统道德观念,过分追求物质利益的现象有所增多,生活不够节俭,互相攀比、铺张浪费,花钱大手大脚,在校偷偷摸摸吸烟、酗酒,穿名牌服饰、配豪华手机、组织豪华生日宴会派对等。 (三)多元化社会产生的心理压力 1就业形势严峻带来的就业压力 高职学生在文化知识上本身就有一定的差距,在学历和文凭上也有一定的劣势,面对着“很多本科生和研究生都找不着工作”的社会现实,带给他们的是就业形势的压力。 2家庭经济困难带来的生活压力 高职院校的生源一大部分来自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生活相对困难的农村或城镇下岗职工家庭。近年来,国家和学校虽出台了许多奖、助学金政策,通过多种途径帮助经济上有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也收到了预期效果。但当个别学生面对都市的繁华和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时,难免会在心理上产生自卑感,形成一定的心理压力,进而转化为一定的心理问题。 3人际关系不畅带来的交往压力 处于青年期的高职学生 人际交往 的需求极为强烈,他们力图通过人际交往去认识世界,获得友谊和爱情,满足自己物质和精神上的各种需要。然而,他们在交往中也会因为性格、方式 方法 、社会阅历等因素,产生羞怯、自卑、自负、狂傲、嫉妒、多疑、逆反、自私等各种心理交往障碍,使部分学生不能形成正确的 自我评价 ,不能融入团体活动中去。 4情感处理不当带来的精神压力 随着高职学生思想的不断解放,主动投身爱情、追求爱情的人数呈上升趋势。但很多学生由于处理不好学业与恋爱、朋友与恋人之间的关系,对爱情和婚姻观没有正确的认识,把握不好恋爱关系的亲密程度,不能理性对待失恋,导致出现一些未婚同居、未婚先孕等事件。 二、对加强和改进 离职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 (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在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1重视政治理论课的主 渠道 作用 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注重 教学方法 和教育教学形式的创新,如采用“师生对话研讨”的教学形式,从而提高“两课”的教学质量。 2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于学校各项活动之中,每学年制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实施方案 ,并结合教学实施。例如,结合每年的重大节日和历史纪念日,组织学生开展庆祝和纪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思想政治教育;根据不同时段的国际国内时事形势开展专题讲座等。用多种形式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达到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形势与政治1500字论文篇二:《浅谈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价值与方法创新》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国际国内的形势变化错综复杂,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挑战。 文章 通过阐述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价值及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运用的创新,说明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新形势;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方法 在全球文化背景下,面对国际国内错综复杂的局面,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这样的时代下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我们知道思想政治教育是维系和塑造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一项伟大工程,而今天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正处于发展、丰富、完善、系统优化的阶段,但同时也面临许多问题,这也就要更加突出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价值和他的艰巨性。同时在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思想政治教育也要进行方法创新,使它更好的为我们的实践工作服务,更好的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 一、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环境 首先是国际环境。经济全球化与政治多极化的国际背景下,尤其是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人们在面临世界各地的信息来源无所适从,导致思想上的混乱,尤其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实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控制着全球信息的传播,宣扬西方的价值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盛行,冲击发展中国家,尤其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在这种国际背景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十分紧迫,其意义是深远的,价值是巨大的。 其次是国内环境。当前我国正在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奋斗,经济上的迅速,GDP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提高,但也应看到我国思想政治文化领域还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实践步伐快于了理论的更新速度,加上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的淡化,人们表现的浮躁不安,各种社会问题的显露出来,如贫富差距的扩大,就业困难,贪污腐败滋生蔓延,各类刑事案件的出现,尤其是青少年的犯罪趋势上升等一系列的问题出现,需要对人们思想道德进行行之有效的规范和教育,那么在当前形势下要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价值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二、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价值 针对国际国内的各种形势和环境的变化和要求,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价值将更加突显出来,表现为几个方面以下: (一)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在经济领域的重要价值 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对经济领域的重要价值,其实质反映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政治对经济的反作用。具体表现为:第一,方向保证价值。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对经济方向保证作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毛泽东同志曾这样说:”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是完成经济和技术工作的保证”。江泽民同志从“讲政治”的高度指出:“没有强有力的政治保证,经济建设是搞不好的。只有讲政治,才能保证把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和各项政策,把国家的法律、法规贯彻到经济建设各项工作中去,防止和排除各种错误思想,错误倾向的干扰,保持正确的法展方向。”等都说明了要保证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就要对人们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集体主义价值观,这也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要求。第二,目标激励价值。激励就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外部激励,使人们在工作中产生一种奋发向上,士气高昂的进取精神,其实质就是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作用,就是通过精神鼓励,来调动他们对经济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经济的发展,体现了当前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在经济上的激励价值。 (二)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价值 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价值,其实是反映了政治上层建筑与思想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唯物史观认为,一方面政治上层建筑是通过人们意识而形成的,是在一定的思想、观念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另一方面政治、法律的形成,在很大程度又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点的内容和性质。这就为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价值提供了哲学依据。其具体价值表现为:第一,引导公众政治舆论方向。政治舆论是一种社会心里现象,带有很大自发性,非理论性和涣散性。因而政治舆论的方向往往引导着人们政治行为的方向,而思想政治教育它不仅可以培育正确的政治舆论,而且对公众舆论的正确方向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在我国当前形势下就是要把公众舆论引导到坚持社会主义基本路线上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上来。第二,增强民族的团结和凝聚力。思想政治教育是被实践证明了,确实行之有效的增强民族凝聚力,团结人民群众奋发图强,开拓进取的重要手段。无论在任何时候都不过时,尤其在当前政治环境复杂的背景下更需要这种思想政治教育来团结和凝聚人们的力量。第三,促进社会和政治稳定和发展。社会政治稳定是一个国家建设和发展的前提,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价值就在于把党和国家的政治价值转化个人价值和信仰,确立政治认同感,使他们成为真正拥护党和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在文化领域的重要价值 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在文化领域的重要价值就在于引导人们选择与主流文化要求一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体表现为:第一,维护主流文化主导地位。任何社会都有主流和非主流文化,我国维护主流文化表现在:一是通过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保证文化发展的性质和方向;二是培养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来推动主流文化的发展。第二,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灵魂,在现在错综复杂的文化背景下尤为重要,它不仅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兴盛和衰败,也关系到整个世界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三、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 众所周知,思想政治教育无论对我们个人还是国家的发展都具有着重要的价值,但是如果我们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不能使用正确的方法,结果可能不但不会收到良好效果,反而会使它和我们所奋斗的目标背道而驰,所以我们需要好的方法来指导我们,还要随着形势和条件的变化不断更新。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就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采用的思想方法法和工作方法,或者说是教育者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对受教育者采用的手段和方式。那么当前形势下当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社会行为发生了重大变化之时,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有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必须追踪这些变化 ,创造新的方法和手段。 第一,由注重教育型转变到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教育是软要求,是通过教育着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教育影响的实践活动,它主要靠说服教育,启发人们的自觉性。管理是硬 措施 ,是组织运用经济、行政、纪律、法规等手段规范人们的行为,以维护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的实践活动,他主要靠规范约束,带有强制性。以前只注重教育而不注重管理,随着形势的变化和时代的要求只要将来软和硬两者结合起来,因为教育离不开管理,否则,会显得苍白无力,事倍功半;管理也离不开教育,否则,就变成简单粗暴或惩办主义。应当从严格管理着手,从提高觉悟着眼,将思想教育与行政管理有机统一起来。才能真正有效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第二,由注重灌输型到灌输与疏导相结合。长期以来,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采用比较多的是灌输式方法 ,也就是教育者向受教育者传播先进的意识形态 ,受教育者接受教育。这种方式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曾经是非常有效的。但是这种一般性的灌输和说教就难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而疏通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广开言路,集思广益,让人们把各种意见和观点充分表达出来。灌输和疏导是辩证的统一,灌输是疏导的前提,疏导是为了更好的灌输,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第三,由注重教育者的作用转变到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和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的结合。教育者是指经过专门训练,有目的和按计划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人。教育者的作用是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 ,把教育内容通过适当的方法灌输给教育对象。而自我教育,是指受教育者根据社会标准及道德规范自觉地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控制,从而有目的地调整自己行动的活动。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有助于正确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双边互动规律;有助于教育者正确对待自己的教育形象;有助于充分调动受教育者进行自我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总之,在错综复杂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在正确认识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价值的同时也要注重方法的创新,与时俱进,不断适应变化着的今天,明天,后天,使思想政治教育永远充满生气和活力。 参考文献 [1] 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 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 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形势与政治1500字论文篇三:《试谈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现状与策略》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逐步强化自身思想政治工作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是企业做好一切工作的有力保障。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猛,对于国民经济的增长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有助于解决就业难的问题。所以,强化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既与企业本身的经营范畴有关,又关系着国民经济的走向,必须引起充分重视。 关键词:中小企业 思想政治工作 企业文化 应对策略 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既与企业的发展有关,又与我国的党政建设联系密切。强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可以有效的激活企业活力、凝聚人心,使企业欣欣向荣地发展,同时又作为我国党政建设的重要分支,有利于进一步构建和谐社会。文中针对企业思想政治文化展开系列研究,发现了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文化的现状及面临的不足,并指出了相关的解决策略,这为企业寻求新思路、新方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当前我国企业思想政治建设现状探究 当前我国针对企业思想政治建设关注力度不断提升并获得了一定的业绩。企业在建设时,需要充分重视理论知识的探究,并逐步形成相应的学习体系,以此同时,还必须明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理念,将理论知识充分的运用于实践当中。企业在进行文化建设时,无论是管理层人员,还是基层员工,都必须努力了解科学发展观的相关理念,充分重视思想文化建设,这样有利于员工精神诉求的实现,又能够有效促使员工的文化素养得以提升,这些都应该作为企业思想政治建设的突破点。 当前,随着企业多元化探究活动的逐步开展,通常可以利用联欢晚会等活动,这样既有利于满足员工的文化生活、提升其文化素养,又能够对企业的持久发展奠定基础,使先进的发展理念面向基层进行推广。另外,企业在建设进程当中,还需要不断的引进高素质人才,使思想建设团队得以拓展。例如,企业可以与高校联合,利用校企合作的发展理念,使企业能够有源源不断的新生力度注入,进而保障具有新思想、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走向工作岗位。然而当前企业思想政治建设在取得不朽业绩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需要引起有关部门的充分 反思 ,否则将会对企业的持久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2、企业思想政治建设面临的问题探究 2.1员工对思想政治建设的认识严重匮乏 思想政治建设是进行企业开展经济文化活动的重要基础,能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然而我国大多数企业针对思想政治建设的落实情况缺少必要的监管体系,很多员工对于思想政治建设没有深刻的认识,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很难确保思想政治建设质量的提升。部分企业领导人员以为企业的存在只是为了提升其经济实力,思想政治建设的好坏并不能给企业迎来有效的经济收益,与此同时,还可能耗费许多的资源,这可能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很多负面影响。 企业管理 者很容易走入思想认知的误区,不能针对企业思想政治建设给予充足的支持,这些都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 2.2思想政治建设工作方式的单一化、陈旧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思想政治建设要想取得实效,就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坚持创新理念,积极引入多样化的工作方式,进而为新形势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然而,通过针对企业思想政治建设的系列研究发现,大多数企业对于思想政治建设的工作模式认识严重匮乏、方式单一、理念落后,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载体上缺乏变化。随着企业规模的逐步扩增,员工数量也逐步加大,企业在进行思想政治建设时,必须充分注意员工的层次性,对其分层次的展开思想政治教育,这样才能使得教育质量得到有效提升。然而,由于工作方式的单一化、陈旧化使得企业进行思想政治建设时,即耗费了大量的资源,又很难取得实质性的工作业绩。此外、部分企业还容易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硬件建设,缺乏相应的创新型图书阅览机构或着员工活动室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对思想政治建设的顺利实施极为不利。 3、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建设的应对策略 3.1全面提升企业的关注力度 企业在发展历程当中,必须对思想政治建设引起充分关注,确保思想政治建设落实充分到位,这对企业的健康发展十分关键。第一,积极促使企业管理者转变固有思想,从基层职工开始紧抓思想政治建设,使其明确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性;第二企业党委必须以事实为依据,积极探寻适合企业发展的思想政治建设方式,加大宣传力度,使思想政治建设理念深入人心,进而有利于充分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使其更好的参与到思想政治建设当中;第三,企业管理者还必须深知思想政治建设并不是有限资源的耗费,而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3.2积极推进思想政治建设方式的转换 企业积极提升工作团队的文化素养是思想政治建设取得良好效果的有力保证,所以企业必须对员工进行多样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其全方面掌握思想政治建设的政策与方针,与此同时,一旦发现工作当中具有消极态度的员工必须积极教育,避免不良风气的影响。在进行思想政治建设时,不应该仅仅以说教的形式对员工进行教育,必须充分利用科技的力量积极拓展教育模式,发扬企业文化,例如,企业可以以QQ、微博等媒介拓展思想政治建设的平台,提升思想政治建设的号召力,这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3.3努力提升企业员工的职业素养 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必须拥有“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理念,使其自身思想能够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企业也可以利用信息设备,对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宣传,积极完善相应的思想政治建设培训机制,使思想政治建设的理念深入人心,此外,还可以对员工进行层次划分,有针对性的进行思想教育,为教育质量的有效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4、结语 思想政治建设与企业发展前景密切相关,必须引起有关部门的充分关注。通过强化思想政治建设,可以有效避免企业不良文化的影响,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和 创新思维 ,进而有利于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所以企业在强化思想政治建设时,不断发现不良问题并加以解决,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益,为企业持久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友海.以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J].现代营销,2013,(2):120-121. [2]薄其明.“以人为本”推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J].青年与社会,2013,(16):91. [3]祁利青.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之我见[J].现代企业教育,2013,(22):33-34. 猜你喜欢: 1. 形势与政治论文800字 2. 形势政治论文2000字 3. 中国形式政治论文3000字 4. 大一形势与政治论文2000字 5. 中国形式与政治论文2000字

(1)费改税。尽管“十五”期间费改税将使财政收入大大增加,但解决不了国家可支配财力增加的问题,因为增加的收入大多已有明确的用途,只是管理方式的改变。费改税的意义主要不是直接增加国家可支配财力的数量,而是治“乱”,是规范政府分配行为的制度建设,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宏观经济运行环境。 (2)宏观调控所需的财政政策取向。 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等因素导致的国际、国内的经济环境,“九五”末期以至“十五”初期在政策运用上不可能成为增税的时机。 (3 )财政体制。1994年新财税体制运行几年来,通过不断的磨合与完善,一个稳定的财政收入增长机制已初步形成,机制本身保证了“九五”时期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4)经济增长。 据当前一些机构的研究报告及世界银行发展报告,我们按照7 %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国家计委物价预测中的3%的价格方案考虑,“十五”的gdp现价增长速度为10%。几项因素中,我们认为直接影响“十五”期间国家可支配财力的数量主要是经济增长,因此收入测算中以经济增长作为主要参数。据此,2005年全国财政收入将达到19150亿元,平均每年增加可支配财力1400 多亿元。支出的考虑主要从需要与可能两个方面来分析。“十五”期间是否需要继续扩张支出规模,主要取决于中期经济形势的发展,关键在于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动趋向和近两年来采取的扩张政策刺激国内需求的效果。从经济周期的调控运行来看,财政政策从扩张到收缩都应有过渡,需要保持相应的连贯性,不可也不应该大起大落。因此不管形势如何发展,财政支出的压力是很大的。主要反映在社会保障补助(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补助、贫困人口生活补助等等)的增加,扩大内需政府增加基础设施投资项目的后续资金压力,以及推进市场化改革的各种社会成本等,都需要财政增加支出。 另有学者认为,21世纪初期我国财政将面临以下几个影响因素。 1.“九五”时期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持续提高,2000 年估计能够继续保持在12%左右的水平上。但“九五”时期财政收入的增长很重要的在于一些临时性、政策性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在“十五”时期将很难继续发挥作用。“十五”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将主要依赖税收与经济的协调增长。 2.当前我国财政收入与经济协调增长的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长期以来影响我国财政收入提高的因素依然存在。 3.从预算内财政收入支出的角度看,经济的宏观税负(预算内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很低,1998年也只有12.4%。 而从整个政府分配活动看,把预算外、制度外等政府活动赖以维持的资金来源考虑在内,经济维持整个政府运转的负担估计占gdp的比重在25%以上。所以, 从全口径的政府收入角度看,经济的税负并不算低。“十五”面临的困境是:如果在不能减少经济中不规范的政府分配活动的同时,采取措施增加财政收入,必然将加重整个经济的负担水平;如果仅仅把预算外、制度外转化为预算内进行管理,又不得不维持这部分资金原有的支出格局,并不能增加财政可直接支配的财力,从而也就不能有效缓解财政当前的收入困难。 4.1998年和1999年,我国已经连续两年实行增加国债发行、扩张政府需求的积极的财政政策。从目前看,在“九五”末期和“十五”初期,继续实行相对扩张的财政政策仍然难以避免。普遍的看法认为,我国经济需要比较长的结构调整时间。根据世界银行有关专家的分析,在这个期间里,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经济增长速度可能下降到4.5 %左右,这个速度显然是我国社会现状所难以接受的。因此,财政政策面临着技术扩张的压力。 5.造成财政政策自我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财政基础薄弱,财政可调控财力严重短缺。初步测算,考虑物价因素,如保证法定支出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十五”时期仅支农、科教文卫支出、价格补偿等因素即可占去财政每年新增财力的50%左右。如果考虑到近年来大量下岗职工的生活保障问题、粮食收购等资金需要,财政(尤其是中央财政)的可调控财力极为有限,“十五”时期财政收支矛盾将更加突出,作为宏观调控主体的中央财政无疑将要面对更加严峻的考验。 6.在我国财政调控经济手段缺乏的情况下,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最终体现为财政赤字和国债的增加,但财政赤字的扩大和国债规模的增加,也相应增大了财政的风险。很显然,不论从财政赤字还是国债角度看,联系到我国脆弱的财政基础,财政风险都不是一个让人可以放心的问题。 还有学者认为:对“十五”时期我国国债规模的预测主要基于“九五”时期经济运行情况,特别是与1999年国民经济计划指标紧密相关。“十五”时期各主要指标预测是:gdp计划增长7%,各年分别为106480亿元、117130亿元、128840亿元、141720亿元和155900亿元;中央财政收支保持1999年增幅不变,利率以应到期国债实际利率计算,各年中央财政赤字分别为1810亿元、1990亿元、2190亿元、2410亿元和2650亿元,合计将达11000亿元,超过“九五”时期一倍左右。 根据“十五”时期的中央财政赤字和内债、外债的还本付息情况,各年国债发行额将为:4100亿元、3800亿元、3800亿元、3500亿元和3500亿元, 累计近19000亿元,比“九五”时期新增3800亿元。依此计算,“十五”时期的不含利息支出和包括利息支出的中央财政赤字率,以及中央财政债务负担率仍都在国际公认的安全线内。如果依此指标,我国“十五”期间仍存在一定的发债空间。 再有学者认为:21世纪初期尤其是“十五”期间,我国宏观经济的运行和发展将表现出以下若干基本走势。 1.经济增长速度继续受到需求制约。我国需求不足,除了出口大幅度波动的冲击之外,主要原因在于最终消费率下降,以及消费需求不足对投放扩大的影响。从国际比较看,我国近几年的最终消费率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明显低于储蓄率较高而消费率较低的亚洲国家,原因是我国的居民消费率与其他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大概低20个百分点左右);但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率按人口比重计算却不低于其它国家,问题在于农村消费水平太低,影响了整个居民的消费率。从现在到“十五”期间,我国国内需求结构失衡从而需求不足的局面难以从根本上改变。从这个角度看,我国消费需求的扩张基本上依赖于农村居民消费扩张期的到来。 2.经济增长质量将逐步得到改善。“十五”期间,国有经济的制度变革和战略调整将较大幅度推进,这会带动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上升,同时促进非国有经济特别是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较快发展,使竞争机制更趋于合理和有效,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改革和所有制结构调整的进程,加上市场需求相对不足的约束,将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起着较大的推动作用,从而使经济增长质量得到逐步改善。估计“十五”期间增长方式转变和增长质量提高最为明显的领域将是消费品工业部门。 3.产业结构调整将迈出较大步伐。90年代以来我国的结构问题比较突出,一个是三次产业的结构偏差明显加深,另一个是工业结构的升级非常缓慢。这两个方面对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增长质量产生了很大影响。因此在“十五”期间我们不能不花大力气来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4.对外开放将进入一个重要的新时期。加入wto, 受到冲击较大的产业将是农业、重制造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以及很多第三产业部门,而大多数消费品工业则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对外竞争能力。即使中国在近期不加入wto,21世纪初期也必然要实行进一步开放的政策, 在关税降低和外商投资条件方面都会迈出较大的步伐,国内企业将面临更多的商品进口冲击和国际大跨国公司进入的冲击,面对更大的国际竞争压力,同时也会有更多的国内企业去迎接新的国际挑战,扩大对外出口和对外投资。因此,“十五”期间我国在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中既可以进一步利用扩大开放的有利条件,又需要加快增长方式的转变与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尽快提高国际竞争能力。

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

学习形势与政策已经有三个学期了,虽然这个学期的课较少然我们感觉意犹未尽,但我的收获却很多,尤其是在一些现在很敏感和热门的话题上有了很多新的看法。并且是我的思想逐渐走向成熟,对问题的见解也更加客观。

这学期的形势政策课涉及到国际国内形势、国内政策等宏观问题。老师通过滔滔不绝的讲述和丰富多彩的素材让我们领略到了一个真正思维活跃的人的不凡表现力,课堂上老师精选的视频内容也是不可多得的好东西。那些大师级人物通过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来看待一些国内国际的重大问题,并将这些观点讲述给我们,我们的思想也随之有了很大的进步。

形势政策让我们深刻的认识到,了解当今局势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发展更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复兴。首先,社会的大发展早以成为决定个人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大学生又是受社会的大环境影响比较大的群体,我们未来的工作生活受到这个社会大环境的制约。我们将来毕业首先影响我们的就是找工作的问题,这就是由当今国家的经济形势决定的,再一个比较关注的问题就是住房问题,这更是受到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因此学好形势政策,关注国家当前的大形势是我们必须做好的事。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利用形势与政策的导向作用,把握住当前的发展方向,让其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和能力。

马上我们就要接过上一辈人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如果我们抱着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思想。那么我们所了解的只能是十八世纪的东西,而不能跟上世界的潮流,同时也让我们国家与诺贝尔无缘的宿命一直持续下去。当今的世界时一个瞬息万变的世界,形势与政策然我们紧紧抓住世界变化中最核心的部分,为我们了解国家和世界的新形势是很有帮助的。就拿老师讲过的一个国际货币形势的问题,当前的美国作为一个唯一的超级大国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没有解除,于是想着将这一危机转移,在多次要求中国提高货币汇率无效的情况下,竟然大量印纸币是自己的汇率降低丧失了一个大国的责任感。这将会导致世界新一轮的经济形势动荡。此时的形势与政策课便发挥了它紧紧把握时代动向的特征,老师及时将这一信息给我们讲述,让我们了解了这一关系国家和我们自身切身利益的问题。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当前的领土争端问题,保钓成为每一个人心中最关心的问题,并且当前也有很多的问题出现。很多人走上街头参加了反日游行,然而在和平的示威过程中却发生了很多然我们伤心的事。很多人在游行过程中没有能够保持理智,做了很多伤害这次游行本意的事情。而作为思想比较激进的大学生,处在这样一个比较不安的年龄阶段,有一定的激情是很好的,但是这些都必须建立在不违反法律,不破坏公众利益的基础上。这些东西在形势与政策课中便的到了很好的阐述,老师能够给我们一个很有说服力的解释让我们明白真正的爱国要在理智的前提之下。此时,形势与政策课便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形势与政策就是引导当今大学生正确认识国际形势,国家政策的很好的形势。他对于提高当今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和大局观有着重要的作用。

我国是一个人均自然资源短缺的国家。长期以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虽然实现了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但在资源环境上却付出了较大的代价,单位GDP能源消耗持续上升。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大规模进口国外资源和大气污染的加剧又使我国面临着巨大的国际压力。

通过观看这次的视频后,我认为造成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的问题主要有:

第一,资源供给总量不足,国内保证率低。比如:我国水资源总量不足;我国重要矿产资源国内保证率低,开采成本高、品位差。近年来由于国内矿产资源消费大幅度上升,矿产供需缺口日益加大,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目前铁矿石、氧化铝、石油、铜矿资源平均有50%依赖进口。由此,这几年也实施“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政策。

第二,以煤为主的一次能源大量消费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我国一次能源自给率虽然占90%以上,但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的近70%。

第三,国际上要求我国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排放的压力明显增加。我国对国外资源需求的增长推动了全球资源需求总量上升。

第四,工业化、城市化和国际化的快速发展客观上推动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快速成长。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城市化和国际化在快速发展。在此阶段,正是能源消耗强度和环境污染程度明显增加的阶段。

面临现在的环境与资源形势,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在产业政策上。应大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形成一个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产业体系。进一步推动钢铁、水泥、电解铝、煤炭等行业的企业兼并重组;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循环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有序发展替代能源。

在投资政策上。继续把好土地、信贷两个闸门和市场准入门槛,加强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从源头上节约能源消耗和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在信贷政策上。建立健全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机制。

在税收政策和价格政策上。积极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完善资源性产品的价格,促进资源的节约和高效使用。

在行政手段方面。实行节能降耗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继续落实节能降耗和污染物减排目标管理责任制。

在法律手段和执法监督方面。要加大执法力度,把环境保护真正纳入法治化轨道,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和案件。

近一段时间来,台湾局势呈现纷繁复杂、跌宕起伏的局面,两岸关系发展面临新的挑战。正确认识和看待这一历史阶段的种种现象,拨开迷雾,把握大势,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的两岸局势

从总的格局上看,祖国大陆紧紧抓住反对和遏制台独的首要任务,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保持了两岸关系的基本稳定。这主要表现在:

1、祖国大陆提出的新主张、新论述,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胡锦涛在会见参加两岸经贸论坛的台湾人士时,提出了和平发展理应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主题,成为两岸同胞共同为之奋斗的目标这样一个重要的主张,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祖国大陆构建和平稳定发展两岸关系主张的内涵,对于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得到两岸民众的热烈欢迎和国际舆论的高度评价。

2、继续推动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稳定的方向发展。陆续举办了两岸经贸论坛、两岸农业合作论坛等大型系列活动。继续推出并且落实了一系列惠及广大台湾同胞的政策措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3、进一步营造了有利于遏制台独的外部环境。祖国大陆以各种方式向国际社会宣传对台政策主张,表明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诚意和坚决反对台独的立场,增进了国际社会对我对台方针政策的理解和对台独活动危险性的认识。国际社会承认一个中国的格局得到进一步巩固。

事实表明,在两岸同胞共同努力下,两岸关系继续朝着和平稳定方向发展,台海局势中有利于遏制台独的因素继续增长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台湾当局仍执意实行激进台独路线,企图通过“宪改”谋求“台湾法理独立”,因此,反对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的形势仍然严峻、复杂。2007年是反对台独、维护台海和平的关键一年,台湾当局推动“法理台独”的活动将进入实质阶段,两岸关系面临严峻挑战。

二、大陆的对台政策

面对台湾局势的复杂变化,温家宝在今年的政府 工作 报告 中明确指出:祖国大陆将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坚持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各项政策,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坚决反对“台湾法理独立”等任何形式的分裂活动,努力推进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稳定方向发展。

一是紧紧抓住反对和遏制台独这一首要任务,坚决挫败台湾当局通过“宪改谋求台湾法理独立”的活动。这是关系到国家核心利益的大事。当前台湾当局罔顾台湾民意和国际社会的反对,蓄意制造事端,在分裂祖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二是突出和平发展的主题,积极引导两岸关系发展的方向。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和平是发展的保障。维护台海和平,促进两岸共同繁荣。

论文摘要:回首“十一五”辉煌成就,令人倍感欢欣鼓舞;展望“十二五”规划,未来五年人民生活将更幸福。中国经济走过波澜起伏的5年交出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单,也圆满的贯彻落实了科学发展观,为创建和谐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论文关键词:十一五 国际金融危机 科学发展观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十一五”初期宏观调控表现的是“有保有控”的特点。中央政府一方面推出包括土地、金融、市场准入等方面政策的组合拳,加快结构调整,防止经济增长过热;另一方面,通过出台减免农业税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着力加强农业等国民经济中的薄弱环节。在开局之时,我们收获了两个好年景。2006年国民经济实现了高增长与低通胀的理想搭配;2007年虽然通胀问题逐渐凸显,但国民经济仍延续了平稳增长的好势头,财政收入、企业收入、城乡居民收入齐头并进,都收获满满。

正当国民经济开始步入又好又快轨道时,突然袭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又打乱了中国发展的步伐和节奏。

前所未见的困难,前所未见的挑战,前所未见的精彩!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惊涛骇浪,党中央、国务院“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连连出手,果敢应对。领先于其他国家,中国率先推出了力度最大的刺激经济的一揽子计划,速度之快,规模之大,配套之全,前所未有。出手快,出拳重,中国经济一路下滑的势头被止住,从2009年一季度的6.1%,逐季回升到年末的近9%,画出一个精彩的“V”形走势。最难能可贵的是,在“保八”之战中,结构调整也未松弦。4万亿元的投资重点锁定经济发展薄弱环节,锁定民生相关的领域,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也相继推出。

从2006年到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11.4%,比“十五”时期年平均增速快1.6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又保持了11.1%的增长。与此同时,节能减排也在稳步推进。与2005年相比,2009年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累计分别下降9.66%和13.14%,“十一五”二氧化硫减排目标提前一年实现,化学需氧量减排目标提前半年实现。“十一五”前4年,全国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15.61%,年均降幅为4.15%。 前不久,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在 总结 和介绍“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情况时表示,为实现“十一五”目标,我国在结构节能方面,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在第二产业中,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使产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在淘汰落后产能方面,“十一五”前四年,我国共淘汰小火电机组6000多万千瓦,淘汰落后炼铁产能8712万吨、炼钢产能6038万吨、水泥产能2.14亿吨。

事实上,中国作为发展中的传统工业国家、“世界加工工厂”,一度消耗着世界上40%左右的煤炭、50%左右的水泥、60%左右的钢铁和70%左右的油气,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倍以上。尽管节能减排、治污降耗、淘汰落后已成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但五年内实现“单位GDP能耗降低20%,依然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为此,中央在此期间投资2000多亿元用于节能环保工程,进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而这些投入只占全国节能环保总投资的10%至15%。

在中央和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我国节能减排取得积极进展,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十一五”前四年,在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5%的基础上,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0.76%,累计实现节能量5.3亿吨标准煤。与此同时,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下降9.66%,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下降13.14%,为实现全国完成单位GDP能耗及主要污染物排放下降目标奠定了重要基础。

从目前情况看,“四项指标中后三个到年底经过努力都能实现,但完成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的目标,还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解振华说。但他同时表示,“一定会努力完成节能减排目标”。

回望“十一五”,人们不难发现,在不断推进的各项经济、社会与政治改革等方面,无不闪耀着“民生”二字。

“农村改革使广大农民普遍受益,基本公共服务改革也有重大突破,民生建设得到各级政府前所未有的重视,因此,‘十一五’也被誉为‘民生五年’。” 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在谈到“十一五”期间各项改革措施取得的成果时说。 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经济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一理念在“十一五”期间每一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越来越充分地得以体现——2006年,我国全面取消农业税,广大农民从此走上减负增收的致富之路;同年,中央财政拿出1859亿元投向困难群体。此后,用于民生的财政支出逐年递增,2008年突破万亿元,2010年更是超出1.6万亿元。与此同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从2008年起覆盖到了全国全部有农业人口的县(市、区),提前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此外,“十一五”期间,国家重点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新医改方案惠及城乡居民,基本医疗 保险 已覆盖全国92%以上的人口。

国家把越来越多的财力用于改善人民生活的交通、教育、医疗以及社会保障等领域,越来越多的贫困地区、偏远地区老百姓的生活状况得到改善。2006—2009年,城镇和农村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分别为10.2%和8.3%。

从“十五”迈进“十一五”的门槛时,我们不仅对中国发展的前景充满信心,更对发展的道路充满期待。因为,我们站在了科学发展的新起点上。

“十一五”规划是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十一五”的五年,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五年,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战胜重重困难奋力前行的五年。走过五年,我们科学发展的方向更加明确,步履更加坚定。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我们迎接最大考验。我们要发展,我们更要科学地发展。带着这样的理念走进“十一五”,迎接我们的是超乎想象的一系列严峻考验。

如今,在各大中城市以及部分农村,汽车已经快步走进家庭,电脑、手机的普及率也在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娱乐的需求日益增长。数据表明,我国私人汽车拥有量从2006年的2333万辆,增加到2009年的4575万辆;移动电话用户从2006年末的4.6106亿户增加到2009年末的7.4721亿户,今年上半年更突破了8亿户。与此同时,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由2005年的36.7%下降到2009年的36.5%,农村居民家庭由2005年的45.5%下降到41.0%。这一切都表明,广大人民群众在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生活质量也日益提高。波谲云诡,跌宕起伏,艰苦卓绝,而又成就斐然,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十一五”都将是令人难以忘怀的5年。它为即将到来的“十二五”乃至今后更长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 促进“十一五”时期区域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出版社。

[2] “十一五”规划:关键时期的宏伟发展蓝图;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出版社。

[3] 为和谐社会提供重要保障(辉煌十一五·2006-2010);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出版社。

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1500字相关 文章 :

★ 2017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

★ 2017形势与政策论文1000字范文

★ 形势与政策论文2000字2017年

★ 形势与政策论文2000字精选

★ 2017年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掌握最新动态

★ 形势与政策论文及写作指导

★ 2017年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论文2000字范文

★ 形势与政策一带一路论文2000字范文

★ 2017年形势与政策论文优秀范文模板

★ 2017年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掌握最新动态(2)

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范文

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篇2 浅析中国周边形势 摘要:我国疆域辽阔,东临太平洋,西接亚洲腹地,四周分别与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相邻。我国周边各地缘方向的政治格局表现出横向的差异性及纵向的变动性。从东、南、西、北各地缘方向看,周边环境也呈现出不同态势,大致可归纳为“北稳、南和、东紧、西动”。从海陆地缘方向看,周边环境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大体可概括为“陆稳海动、陆缓海紧”。即陆地环境明显趋于和缓,而海洋环境则趋于紧张和严峻。进入21世纪后,我国周边政治格局依然呈现出“陆缓海紧”的态势。在这样的环境下,只有处理好周边关系才能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周边关系冲突矛盾共同发展战略安全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维护中国的利益,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消除危及国家安全隐患,加强对战略安全的研究,为中国和平崛起,成为世界强国创造条件。我国周边关系发展可具体分析为以下八个方面: 一、朝鲜半岛 进入21世纪后,美国政府对朝鲜采取强硬姿态,最终导致朝美第二次核发机的爆发,半岛局势再度趋紧。在东北亚地区,朝鲜半岛的局势发展始终牵动着大国利害关系,影响着地区的和平与发展。朝鲜半岛问题是东亚地区最大的冷战遗产,朝鲜半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缘意义,是各大国利益的交汇点,半岛两国的战略选择,将与大国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虽然朝鲜和韩国都在竭力谋求统一,但是双方存在的理念与利益冲突,造成了一种一致谋求统一却又坚持对抗的局面。近些年来,双方的各项交流合作逐步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朝韩关系的发展已成大势所趋。但是新时期初期的半岛局势仍将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发展态势。一方而,促进和解、推动谈判、制约战争的内外因素继续存在和发展。特别是“六方会谈”进程的继续为和平解决争端提供了重要机遇,半岛和平进程有可能在曲折中前进;另一方面,朝鲜与美国、朝国之间的矛盾根深蒂固,各自的国家利益和政策目标大相径庭,半岛局势的发展仍存在较大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不排除出现武力对抗和军事冲突的可能性,朝鲜半岛是中国东北部安全的战略缓冲,半岛局势的紧张将破坏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将影响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综合而论,新世纪初期的半岛局势仍将呈现出时起时伏、复杂多变的发展态势。半岛南北双方真正走向和解,只有在中美等大国的支持下,才能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二、日本 2009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7周年。中日关系呈现改善和发展的良好势头。但是日本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并且目前正处于转型过程,其走向将直接牵涉到我国的东部安全。而近几年日本在对外政策上加快谋求政治大国或“正常国家”的步伐,强化日美同盟,防范和牵制我国的行动不断升级,使日中关系在发展中却有存在着许多隐患。人本政府对周边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强硬态度,严重影响地区的稳定,在历史问题上的错误态度也引起众多亚洲国家的不满,钓鱼岛问题也激化了中日两国在东海问题上的矛盾。虽然我国政府从大局出发,采取了理性和负责任的态度,但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日关系重新定位的过程中,矛盾和摩擦不可避免。进入21世纪后,日本不断突破向海外派兵的限制,扩大对美军事支援的范围。日本实施海外军事干预意志和能力的增强将成为东亚地区的潜在威胁和中日冲突的隐患。 三、美国 中美关系保持总体稳定并有新的进展。双方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双方在一些热点问题上加强沟通,双边关系的战略内涵更加丰富。两国军事交流与互信得到增强。在我国的周边政治格局中,美国是最具影响力的大国因素,也是对我国构成最大威胁的国家。苏联解体后,其继承者俄罗斯对我国周边格局的影响回缩到我国北部方向,而美国作为全球惟一的超级大国,对我国周边格局的影响力进一步上升,已成为最主要的外部因素。美国的影响在地域分布上具有全方位性,在性质上具有根本性,在程度上具有严重性,在时效上具有长期性。美国的影响在手段和方式上亦具有多样性,一是保持直接的军事存在,二是发展同我国周边国家的军事合作,三是介入和干预地区热点问题和危机。当然,目前美国对我国周边安全的威胁大都是间接和潜在的,而且其对华政策具有明显的两面性,在遏制我国的同时,也同我国进行“接触”与合作。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或延缓但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美国对我国的威胁。 四、中亚 与中亚国家关系不断深化。2009年是我国与中亚国家建交17周年。17年来,中国与中亚国家成功解决边界问题,不断增进互信,共同建立“上海五国”机制和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已成为新型国家关系和区域合作的典范。中亚地区面临着颜色革命的冲击,国家政局动荡不安。中亚地区毗邻我国西部边境,自古以来就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中亚五国作为苏联解体后出现的国家,地理上位于大陆心脏地带,是大国政治势力和地区政治势力缓冲区和交汇区。在经济上,其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在 文化 上,中亚是伊斯兰文明,____文明和儒教文明的结合部。我国和中亚各国是长期睦邻友好的关系,并应继续保持良好的关系,成为长期的政治、经济贸易伙伴,以保证边疆地区的稳定。 五、俄罗斯 中俄关系取得长足发展。两国高层互动频繁。我成功在俄举办“中国年”活动,举行300多项活动,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教育文化等诸多领域。横跨欧亚大陆的俄罗斯,从沙俄时期到至今,一直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邻国和影响中国国家安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从地缘政治上,中俄之间有漫长的边疆线,我国北部地缘方向仅有俄罗斯和蒙古两个邻国。俄远东地区和蒙古的形势相对稳定,不存在重大现实热点和安全隐患。 同时,我国与俄罗斯的睦邻友好关系处于良好状态,并且在近期内不会发生动摇。因此,该地区的政治格局是比较稳定的,而且具有一定的持续性。从综合国力上看,俄罗斯仍是世界性大国,并有可能再度成为“世界超级大国”,作为俄罗斯的邻居,中国尤为关心,俄罗斯拥有雄厚的军事技术实力的丰富的石油气资源,是中国实现国防现代化可以借助的力量,尽管俄罗斯处于经济持续恢复阶段,但对华能源战略已透露出俄罗斯未来的战略运筹信息。俄在对外政策上,其作为欧亚大国的地缘政治决定其外交政策的平衡性,实施欧亚并举的双头鹰外交。西部,把外交重点放在独联体地区,对欧盟签署“通往未来路线图协议”。 对美,虽存在根本性的矛盾和分歧,但短期之内不会发生直接的冲突与对抗。在东方,则加强与我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全方位关系,同时积极参与朝鲜核问题。两国的联合军事演习也表明两国的军事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是两国政治走向合作的体现,为地区的安全和稳定奠定了基础。强大的邻国就像一把双刃剑,假如它对你友好并能给你带来利益,就会由于它是你的邻居而使这样利益倍增,这个邻居越强大,你所获得的利益可能越大,反之亦然。所以说,复兴后强大的俄罗斯对中国安全的影响是中国周边国家无法无拟的。 六、南亚 与南亚国家关系稳步发展。在南亚地区,印巴冲突由来已久,印巴冲突是包括领土、民族、宗教和军备之争的综合性、长期性矛盾与争端。印度和马基斯坦的冲突直接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重要隐患。近年来,两国在核军备和常规军备竞赛愈演愈烈,在克什米尔冲突时紧时缓,印巴冲突对南亚安全局势,和我国西部边境的安全有重大关系。随着印度经济的发展,其21世纪军事战略是发展强大的军事力量,威慑巴基斯坦,制弱小邻国,遏制中国,拦阻地区外大国向南亚渗透,实现控制印度洋,跻身世界一流大国行列的目标。 印度洋是中国与中东、波斯湾、地中海、东非等地联系的海上必经这路,印度控制了印度洋,就等于控制了中国的通往这些地区的海上通道威胁中国的石油安全。印度作为一个区域性大国的地位在升高,国际影响也在不端加强,而中印关系也已得到大幅度的改善和发展。双方的经济贸易逐步扩大,且中印双方都致力于经济的发展,都需要良好的周边华宁,共同利益将决定两国在今后较长时间里保持密切的关系。我国与巴基斯坦的友好关系则将会长期维持下去,两国关系将获得不断的发展。我国与南亚的关系将进入一个新阶段。 七、东南亚 东南亚诸国的对外战略对于大国关系的重要性,首先体现在其地理位置上,东南亚国家对外战略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依托于一个地区性的同盟。受到政局动荡和恐怖主义的影响,东盟各国的经济受到打击,海外市场缩小,外资流入减少,旅游业衰退,如何实现国内政治的稳定和经济复苏成了东盟国家目前面临的重大问题。东盟可以说是我国崛起的一个战略支点,我国在金融危机中的负责任的表现,促进了东盟国家与我国关系的新进展。 在印度洋海啸灾难中,我国伸出援助之手,以实际行动向世界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建立自由贸易区进程的启动和我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使我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和政治互信达到了新的水平。但是我国与一些东盟国家之间也存在主权争端,自近现代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海洋权益的冲突争议日益增多。而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非法占领我南中国海的岛屿,开采油气资源,严重损害我国领土主权和经济权益,越来越不利于中国的发展。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南海之争,不仅存在岛屿之争,还有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之争。这些问题都是关于资源和地缘优势争端,而这些海洋权益一旦丧失,将危害中国国土安全。但总体形势是平稳和可控的。双方在经济上有竞争,在政治上有共同的战略利益,两方的关系必将在过去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密切,无论是合作的内容还是合作的层次,都将上一个新的台阶。 八、恐怖主义的现实威胁 近年来,我国周边地区的恐怖主义不断发展,已经成为了我国构建稳定的周边政治格局的严重威胁。阿富汗和中亚地区是国际恐怖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的重要基地和活动场所,中亚地区出现的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势力和国际恐怖主义三股势力的影响不断扩大,已经给中国的西北边疆带来了巨大压力,中亚某些国家公开号召境外民族回归“历史祖国”。在此背景下,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新疆地区的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分子,与境外(包括中亚国家)的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势力分子相结合,制造了一系列恐怖活动,使得中国的国家安全面临恐怖威胁。在东南亚,当地的伊斯兰激进势力与“基地”组织相勾结,制造了一系列恐怖袭击事件,已成为东南亚地区安全的现实威胁。在南亚的印、巴等国,恐怖主义活动也出现新的发展势头。坚决打击恐怖主义,是我国维护周边政治格局的重要手段。 在当今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周边政治格局总体态势良好,局部地区比较动荡。我们只有与周边和睦相处,才能共同繁荣发展,只有贯彻“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的外交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才能有长期稳定与和平。只有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处理好外部事务,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国需要制定妥善的战略,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强大的国防力量。科学技术创新。我们还应注意到周边地区的不稳定因素和矛盾所激化的隐患,联合一切联合的国际力量削弱,周边环境中不利因素,扫除和平发展的一切障碍。同时与周边国家相处过程中,积极参与亚洲多边及双边机制适用本国强大的综合国力,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发挥地区大国的作用,尽而实现中国的崛起。 猜你喜欢: 1. 形势与政策论文3000字 2. 2017形势与政策论文1000字 3. 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3000字 4. 2017形势与政策论文中国梦 5. 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

形势与政策课是以国内外主流形势、重大政策为基本内容的高校必修课,是高校学生思政 教育 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分析世界新能源形势与政策

2011年,在世界能源需求不断增长、供需矛盾进一步恶化的背景下,西亚北非动荡和日本核事故两大 热点 问题对世界能源形势产生了深远影响。西亚北非局势影响地区能源生产和运输安全,导致国际油价波动,对能源消费国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日本核事故沉重打击了全球核能产业,对世界各国的核电政策造成不同程度影响。从长期看,化石能源的主体地位不可撼动,石油价格仍面临上涨压力,并因此为天然气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核能不会退出历史舞台,但重拾发展信心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相关国家针对南海、北极等潜在能源重要产地的争夺将进一步加剧。

中国能源安全和产业发展也受到上述热点问题困扰。中国严重依赖西亚北非地区的能源供应,动荡引发的油价高涨也使中国面临更严重的输入性通货膨胀。中国尽管未放弃核能发展,但明显放缓了步伐。

一、当前世界能源的总体状况

能源一直是关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的重要议题。当前,能源消费继续强劲增长,供需矛盾进一步恶化。化石能源在世界能源总体消费中占据主体地位。目前,世界大部分能源仍掌握在西方国家手中。其他能源尤其是新能源发展迅速,但要取得实质性进展尚需时日。国际油价难以回到低位,价格波动对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都造成严峻挑战。

1.能源供需关系总体紧张

进入21世纪后的绝大部分时间里,能源供应趋紧。在这期间,尽管在世界范围内石油供需总体上保持平衡,供略大于求,但这一平衡十分脆弱。往往由于自然灾害、气候变化、局部战争、社会动乱、恐怖活动等原因,在某些国家和地区、某些季节或某一时间段、某些石油品种出现断档,致使某些国家和地区不时发生油荒、电荒等能源供应紧张局面。

总体看,能源生产能力增长缓慢,能源消费需求却快速上升。近20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新发现的油田越来越少,特别是特大油田。世界现有的四个超级油田中,墨西哥的坎塔雷尔、科威特的布尔干、中国的大庆油田产量早已开始下降,只有沙特阿拉伯的加瓦尔油田还保持高产。未来,俄罗斯位于西西伯利亚的重要油气田的产量也会下滑,除了要在传统的产能地区西西伯利亚发掘新产量,还需要开发基础设施落后的东西伯利亚地区甚至北极地区。俄罗斯能否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开发投入,仍面临不确定因素。俄罗斯石油生产高峰时期,每天可达到1050万桶,但到2035年,日产量会下滑到970万桶。其他一些国家尽管拥有丰富的资源,但出于各种考虑限制开采。例如,美国在阿拉斯加北部拥有丰富的石油储量,但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以及就地储备石油,长期限制开采。

随着世界经济持续发展,尤其是新兴经济体经济迅速增长,石油需求和消费量不断上升,上升幅度超过了产量的增长。尽管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使石油需求自1983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但2010年,石油消费再次转降为升。可见,石油供应的宽松是暂时的,供应紧张才是常态。

全面提速——

能源结构走向多元化

在当前国际金融风暴肆虐下,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外部需求大幅下降。这直接催生出我国能源发展战略与管理体制上的新变化。

调整能源结构,发展核电首当其冲。2008年11月21日,中国第9座核电站——福建福清核电站一期工程开工;12月16日,总投资近700亿元的广东阳江核电站正式动工建设;12月26日,总投资260亿元的秦山核电站扩建项目方家山核电项目开工。

至此,世界上最大的核电规划正在中国渐次展开。据了解,我国2020年前将在核电方面投下4000亿元左右的资金。

其次,2008年12月15日,总投资近400亿元的“宁东大型煤电化基地”正式启动,意味着煤炭资源整合的“前奏”响起。

第三,甘肃河西走廊、苏北沿海和内蒙古等地正在规划建设几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目前,甘肃酒泉地区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已全面启动。

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中国围绕油气领域的对外合作进展不断加快:中国到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天然气管道开通;中俄之间也确定将修建从俄罗斯西伯利亚通往中国的油气管道。

据透露,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已得到国家核准,不日将全面实施。这一总投资达930亿元的庞大工程,将与中亚天然气管道相连,是中国第一条引进境外天然气的大型管道工程,仅钢材就要400万吨,如考虑到沿线城市内管线改造与建设,共能拉动投资3000亿元。同时,库容达2680万立方米的石油储备二期工程也已规划完毕,成都千万吨级炼油厂不日也将开工建设。

张国宝表示,这些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是应对金融危机的实际举措,也说明中国的能源战略正在一步步实现。我们要加大能源结构调整力度,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大能源企业的整合重组,建设现代、高效、稳定的能源工业体系。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周大地表示,当前形势为中国能源结构调整创造了一个好时机,将来中国的能源结构调整应该走多元化的道路。

节能降耗——

开源节流是治本之举

1月13日,纽约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37.59美元。有人担心,低油价可能致使对新能源的投资放缓。

能源专家指出,不可再生能源的属性决定廉价时代将一去不返,能源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势在必行。

专家表示,对于中国这个耗能大国和人均资源小国来说,开源不节流,多元化的能源战略从长远来看也只是治标之举。能源危机、气候危机,21世纪越来越明显地影响世界社会和经济的两大事件,让世界各国幡然醒悟,解决能源问题和气候问题,治本之策还在于节能降耗。

据估计,中国节能的潜力有60%在工业部门。中国石油利用的经济效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用油设备的效率也低于国外,节油潜力很大。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电力在能源总体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据了解,2009年,国家将继续对传统煤电项目实施“上大压小”,计划关停小火电机组1300万千瓦。相关数据显示,到2008年10月,小火电机组累计关停3210万千瓦,已实现“十一五”规划近2/3的目标。

深刻把握国际能源格局变化新形势

能源是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物资。目前国际能源格局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化。

一方面,现有的能源生产消费格局正在发生着历史性的区域变化。从消费上看,能源消费重心正在从西方发达国家向亚太地区转移,尤其是很多发展中国家的能源消费增长迅速。从生产上看,能源生产日益多元化,虽然欧佩克仍掌握着全球石油供给的主动权,但北海、非洲和墨西哥湾的石油勘探和开发也在加速进行中。即便如此,事实和研究结果仍表明国际石油生产的峰值时刻即将来临。

另一方面,新能源开发已展露黎明前的曙光,能源供给结构即将进入下一个能源替代的发展周期。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油砂、重油、煤层气、天然气水合物等非常规油气资源,风能、太阳能、氢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等都取得不同程度的进展。其中,前一个变化来源于国际范围内区域经济增长中心的转移,而后一个变化则来源于现有主导能源供给保障程度的下降和环境保护的压力。

这样一种能源格局的变化导致各国在世界范围内对能源资源的争夺日趋激烈,同时也加快了能源领域的技术开发步伐。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作为新崛起的发展中大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能源需求进入高增长时期,而中国的能源供给结构长期以煤炭为主,不但从总量上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根据BP公司的能源统计数据,与世界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所占比重较世界平均水平高出41.1个百分点,石油和天然气较世界平均水平分别低15.4和20.1个百分点。由于国内优质能源石油、天然气的供给保障能力低,目前我国的原油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已经接近50%。同时,能源消费(主要是煤炭)是导致中国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空气中约70%的二氧化碳排放、90%的二氧化硫排放和67%的氮氧化物排放来自于燃煤。几乎所有的烟尘排放也来源于此,占到总悬浮颗粒无污染(TSP)的一半以上。

这种相对落后的能源消费结构、高度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和能源消费的高污染,不但导致我国资产价值体系溃损,生产和生活成本不断上涨等一系列严重问题,而且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国际谈判中遇到更大的压力,长期来看,对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也会产生制约作用。因此,千方百计解决国家能源安全这一具有长期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显得尤为紧迫。

在国际能源市场和国家能源供应保障体系中,能源企业的作用是第一位的。能源企业能不能把握住这一格局变化的历史性机遇,不但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而且对一个国家的长期经济增长和国际竞争力起着重要的影响。以BP、埃克森、壳牌等为代表的国际大石油公司凭借着资源、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不但在过去的近百年中主导着国际能源市场的发展,而且近年来加快了进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步伐。

中国能源企业是国际市场的后来者,在资源获取、技术和管理等方面,与上述大公司相比都有不小的差距,如果再将企业资源投入新能源的开发有可能会更加力不从心。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一格局的变化对于中国能源企业而言不仅仅是风险,更潜伏着巨大机遇。庞大的国内需求为企业提高规模经济效益,提高管理能力和加快技术进步提供了空间,新能源的开发缩小了国内能源企业与国际大公司的差距,因为这一领域处于起步阶段,技术水平差距相对较小,为我国企业在未来竞争中转被动为主动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遇。

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历史时刻,被动应对只能意味着放弃发展的主动权,成为跨国能源公司的附庸甚至被淘汰出局,国家的能源安全无从谈起,经济命脉也将落入他人之手。反过来,主动应对则意味着在竞争中牢牢把握发展的机遇,将企业的竞争力建立在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上,这样的竞争力才是有生命力的、可持续的。历史 经验 已经证明,能否主动、敏锐而准确地判断形势,进而作出正确的战略抉择,是抓住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作为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和国家石油公司,中国石油集团提出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战略,正是对所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和新要求的积极回应。这一战略决策提高了企业关注世界能源发展趋势,顺应全球石油石化行业发展规律和趋势的能力,有助于企业实现从传统石油公司向面向未来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能源公司转变,有助于为更好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这一战略的巨大意义更具体地体现为:

首先,有利于提高中国石油集团的国际竞争力。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战略,包含传统能源的支撑,能源供给结构变化,提高能源开发利用效率,供应能力的价值链开发,能源开发利用全球化和经营管理国际化等方面的内容。由此可见,这一战略以技术进步、管理能力的提高和价值链的构造为手段,既立足于现实,又面向未来,有助于中国石油集团克服劣势,全方位地参与国际竞争。

其次,有利于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地位的提升。能源是企业最基本的投入品,一个清洁、高效、低成本的能源供应体系,有助于中国企业降低提供物品和劳务的成本,这在竞争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对于企业有着决定性的意义。中国石油集团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战略思路,有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

最后,有助于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体现在有足够的能源可以利用,另一方面体现在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战略思路,有利于中国石油集团更好地参与传统能源资源和市场的竞争,也有利于新能源与可再生资源的开发,提高能源长期供给结构的弹性。同时,能源的高效清洁利用和新能源的开发,有助于降低由于能源利用带来的环境污染,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

近年来,国际能源局势起伏跌宕,变化剧烈。油价飙升严重冲击能源消费国经济,也使能源输 出国 承受着巨大的政治压力。消费国节能与海外拓展同时推进,生产国频打“能源牌”争取政治经济利益最大化,国际能源合作日趋活跃。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煤炭、石油等能源价格大幅跳水,新能源发展在逆境中被提升到战略层面,作为拉动经济的主要引擎。综合分析,目前国际能源局势正处于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刻。在这个大的背景下,认真审视我国能源发展格局,完善相关 措施 ,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正确把握中国能源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1.近年来能源需求的过快增长,造成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和巨大的环境压力。

30年来,我国GDP年均增长10.3%,能源消费年均增长5.6%,2008年全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为26亿吨标准煤,是改革开放初期的4倍多。尽管我国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但优质能源少、人均占有量低,能源供应偏紧、资源约束大的矛盾将长期存在。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换代,能源需求不断增长。今后一段时期,能源消费强度将保持较高水平,油气需求增长又快于煤炭,国内资源开采量受到自然条件限制难以较快增加。我国石油储采比仅为11.1,远低于世界40.5的平均水平,能源尤其是油气供求矛盾将进一步显现。另一方面,经济的快速增长造成了巨大的环境压力,我国能源发展模式亟待转变。

2.随着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的不断提高,能源安全问题凸显。

我国石油资源不足,原油产量不能满足需求,进口石油依存度不断增大,供需矛盾比较突出。自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我国石油进口量逐年攀升,2008年累计进口石油2.18亿吨,对外依存度达到51.3%。预计到2020年前后将超过日本,成为亚太地区第一大石油进口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上升意味着能源安全形势的脆弱性增加。世界石油资源争夺日益激烈,我国对海上石油运输通道控制能力薄弱,过分依赖中东和非洲地区的石油及单一的海上运输路线,凸显了我国石油进口安全的脆弱性。战略石油储备刚刚起步,应对突发事件或危急时刻的保障能力需要加强。

3.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能源需求持续低迷。

从一开始,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就逐渐显现并日益加重,外部需求萎缩,工业增速减缓,企业经营困难,投资增速下滑,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特别是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逐渐暴露出来。2008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为28.5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4%,增幅下降4.8个百分点,其中煤炭、原油、天然气和电力消费增幅分别下降4.9个、1.2个、9.8个和8.5个百分点。预示国民经济景气程度的先行性指标——全国发电量从去年10月份开始出现负增长,今年1—2月累计增幅同比仍为-3.7%;1—2月全社会用电量增幅同比为-5.2%,能源需求持续低迷。今年以来原油、成品油产量和原油加工量均比计划调减或比去年同期下降,炼厂调低负荷、减产运行,成品油需求疲软,库存涨至历史高位。

4.当前发达国家正在为抢占未来经济发展制高点而向内挖潜,世界范围内一场新经济变革已悄然来临。

由于全球经济复苏尚需时日,发达国家纷纷反身内省,为寻找和培育新经济增长点、迎接下一轮经济上行周期的到来积极准备。值得关注的是,当前世界许多国家把发展新能源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美国奥巴马政府提出7000亿美元的巨额经济刺激计划,把新能源作为摆脱经济衰退、创造就业机会、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重要战略产业,提出在未来三年内可再生能源产量增加1倍;2012年在发电总量中占的比例提高到10%,2025年增至25%;未来10年将投资1500亿美元建立清洁能源研发基金,用于太阳能、风能、生物燃料和其他清洁可替代能源项目的研发和推广;动用40亿美元政府资金,支持汽车制造商重组、改造和技术进步,生产更节能高效的混合动力车;投资45亿美元 对联 邦政府建筑进行改造,10年内将现有建筑的能效提高25%。

奥巴马提出,谁掌握清洁和可再生能源,谁将主导21世纪;谁在新能源领域拔得头筹,谁将成为后石油经济时代的佼佼者。除美国外,其他发达国家也把发展新能源作为拉动经济、扩大就业、抢占未来制高点和防止气候变暖的重要手段。欧盟推行可再生能源计划,将新增投资300亿欧元,创造35万个就业机会。

法国计划到2020年将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提高到23%,相当于每年节省2000万吨石油。德国计划在2020年前使可再生能源领域就业规模超过汽车产业的就业规模。英国政府计划在2020年前提供1000亿美元建立7000座风力发电机组,新增就业16万人。日本将增加太阳能发电量20倍,新型环保汽车的使用量增加40%。韩国在普通家庭大力推广普及太阳能、地热、风能和生物能源,并将兴建200万套节能绿色住宅。

面对这一局面,我国不能因为当前金融危机导致能源供需矛盾缓和,而忽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应汲取过去一些产业发展的沉痛教训,密切跟踪世界新一轮新能源发展方向,增加对新能源产业的投资,加强新能源技术研发,真正把新能源发展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

二、抓住机遇加快我国能源结构调整

上世纪100年间,世界上15%的人口完成了工业化,使得石油消耗量急剧增加,从上世纪初的2400多万吨飙升到30亿吨。在本世纪,将有85%的人口进入工业化,能源消耗量必定进一步增大。虽然世界能源探明储量仍在继续增加,但地球上的能源毕竟有限,而人类社会的能源消费则是逐渐增长的,以目前的消费速度,总有一天,世界上石油和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资源会枯竭。因此,人类必将实现向“后石油时代”的能源转换。从世界范围看,可再生能源更具竞争力已成为各国的共识。中国替代能源的发展方向是以新能源代替传统能源,以优势能源代替稀缺能源,逐步提高替代能源的作用。作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我国在努力增加能源供应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改善能源消费方式,发展清洁能源技术。因此,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是促进我国能源格局日趋合理的必然选择。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形势下,加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设,既有助于拉动投资,也有助于为下一阶段经济发展做可靠的能源准备。

《“十一五”能源发展规划》提出,“十一五”时期我国能源建设的总体安排是:有序发展煤炭;加快开发石油天然气;在保护环境和做好移民工作的前提下积极开发水电,优化发展火电,推进核电建设;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温家宝在今年“两会”作的政府 工作 报告 中把积极发展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作为今年的主要任务之一。

1.降低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煤炭约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70%左右,比世界平均水平高40个百分点。煤炭转化为能源的主要形式是燃烧发电,燃煤发电在我国煤炭终端消费中占56%以上。2008年我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7.92亿千瓦,其中火电装机6.01亿千瓦,约占76%;水电装机1.72亿千瓦,约占22%;核电装机906万千瓦,占1.3%;风电894万千瓦,仅占0.8%。煤炭的燃烧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分别占二氧化硫排放的90%、二氧化碳排放的70%和氮氧化物排放的67%,而且每开采l吨煤会破坏2.5吨地下水,煤炭开采后还会造成地表塌陷,产生废水、废气和废渣以及矽肺病等。因此,努力降低煤电比重是改变我国能源格局、实现节能减排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为此,要继续优化电源结构,逐步提高清洁能源发电比重,不断替代燃煤发电;另一方面,在加快发展循环液化床燃烧、大规模煤气化等洁净煤技术以及改进煤炭直接、间接液化技术的同时,加快研发和推广煤炭多联产等新一代洁净煤技术,逐步优化调整煤电自身结构,将煤炭的产业链延伸至下游化工制品。

2.积极发展核电。

核电是清洁高效的能源。理论上讲,1公斤的铀全部裂变释放出的裂变能,大约相当于2500吨煤或2000吨的石油燃烧时释放出的能量。一座百万千瓦的火电站需要260万吨煤,而核电站只需要30吨的铀原料即可。核电站一年产生的二氧化碳仅是同等规模燃煤电站排放量的1.6%,且不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近几年,世界核电建设开始复苏。美国能源部2007年宣布,未来2年内将兴建32座核能发电厂;俄罗斯计划在2020年前建造40台核电机组;英国于2008年1月决定恢复建设核电站;印度计划到2020年使核电装机容量达到4000万千瓦。高效、清洁的核能将在全球能源格局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2008年福建宁德、福清,广东阳江,浙江方家山核电工程相继开工,共计14台百万千瓦机组,总规模达1400万千瓦,标志着我国核电建设步入快车道。2008年底,我国核电装机容量约为900万千瓦,仅占全国总发电装机容量的1.3%。根据《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目标,到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将增加到7000万千瓦,核电占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的比重提高到4%,这意味着今后每年至少开工建设2个核电站、4台百万千瓦级核反应堆。2020年前,我国投入核电的建设资金累计将达4000亿元。去年底,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推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核电项目成为首批核准的拉动内需项目,标志着我国核电建设高峰即将到来。

3.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

2006年底,中国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总计为2亿吨标准煤,约占全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8%,仅比2005年上升0.5个百分点。促进可再生能源加快发展,有助于实现能源长期战略替代,也有助于加强环境保护。我国已立法将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列为能源发展的优先领域,并制定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根据规划,2010年可再生能源占全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将达到10%。

水能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我国水资源丰富,理论蕴藏量近7亿千瓦,占常规能源资源量的40%,根据目前的勘测设计水平,我国水电有2.47万亿千瓦时的技术可开发量,如果开发充分,至少每年可以提供相当于10亿—13亿吨原煤的能源。水能与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相比是很好的调节电源,开发水电的同时还可以实现防洪、灌溉、供水、航运、养殖和旅游等综合效益。目前水能开发利用技术已经成熟,应当优先加以利用。

我国风力资源丰富,利用技术也基本成熟,可以作为当前规模开发的一个重点,形成实际供应能力。太阳能资源潜力巨大,一旦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经济性改善,就将得到广泛应用。现阶段应加大太阳能发电技术与热利用技术的开发与攻关力度,结合建筑节能,积极推广太阳能热水器产品。我国生物质能具有品种多、分散性强、收集成本高的特点,宜于发展多种利用技术,开辟不同用户市场。现阶段可从现有废弃物资源的利用入手,逐步提高开发利用水平。对一些较为成熟的技术,如农村沼气、秸秆发电等,积极推广,予以扶持。对一些尚未突破的关键技术,如纤维素乙醇等,合理投入,开展研究。新能源及其相关技术对未来的能源替代具有重要意义,应当充分重视,早做准备,积极跟踪,组织研发。

面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现状,我国政府当务之急就是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路线图,尽快整合现有产业资源,把现有资源、扶持政策体系及未来十多年的能源投资格局理顺,打造高效率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宽松环境,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和有效利用来支持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强化油气产业的开源节流。

一是加快建设油气基地。按照“挖潜东部、发展西部、加快海域、开拓南方”的原则,通过地质理论创新、新技术应用和加大投入力度等措施,到2010年,全国原油、天然气产量分别达到1.93亿吨和920亿立方米。二是加快石油替代工程。按照“发挥资源优势、依靠科技进步、积极稳妥推进”的原则,加快发展煤基、生物质基液体燃料和煤化工技术,统筹规划,有序建设重点示范工程,为“十二五”及以后更长时期的石油替代产业发展奠定基础。三是促进油气行业节能降耗。

此外,中国应对石油安全挑战,应该着眼全球,从战略的高度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降低石油进口依赖,积极参与国际石油市场竞争,加强国际石油领域合作,加快建立现代石油市场体系,建立完善现代石油储备制度,制定确保国家石油安全的一整套方案。

>>>下页带来更多的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

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疫情

近一段时间来,台湾局势呈现纷繁复杂、跌宕起伏的局面,两岸关系发展面临新的挑战。正确认识和看待这一历史阶段的种种现象,拨开迷雾,把握大势,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的两岸局势

从总的格局上看,祖国大陆紧紧抓住反对和遏制台独的首要任务,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保持了两岸关系的基本稳定。这主要表现在:

1、祖国大陆提出的新主张、新论述,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胡锦涛在会见参加两岸经贸论坛的台湾人士时,提出了和平发展理应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主题,成为两岸同胞共同为之奋斗的目标这样一个重要的主张,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祖国大陆构建和平稳定发展两岸关系主张的内涵,对于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得到两岸民众的热烈欢迎和国际舆论的高度评价。

2、继续推动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稳定的方向发展。陆续举办了两岸经贸论坛、两岸农业合作论坛等大型系列活动。继续推出并且落实了一系列惠及广大台湾同胞的政策措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3、进一步营造了有利于遏制台独的外部环境。祖国大陆以各种方式向国际社会宣传对台政策主张,表明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诚意和坚决反对台独的立场,增进了国际社会对我对台方针政策的理解和对台独活动危险性的认识。国际社会承认一个中国的格局得到进一步巩固。

事实表明,在两岸同胞共同努力下,两岸关系继续朝着和平稳定方向发展,台海局势中有利于遏制台独的因素继续增长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台湾当局仍执意实行激进台独路线,企图通过“宪改”谋求“台湾法理独立”,因此,反对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的形势仍然严峻、复杂。2007年是反对台独、维护台海和平的关键一年,台湾当局推动“法理台独”的活动将进入实质阶段,两岸关系面临严峻挑战。

二、大陆的对台政策

面对台湾局势的复杂变化,温家宝在今年的政府 工作 报告 中明确指出:祖国大陆将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坚持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各项政策,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坚决反对“台湾法理独立”等任何形式的分裂活动,努力推进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稳定方向发展。

一是紧紧抓住反对和遏制台独这一首要任务,坚决挫败台湾当局通过“宪改谋求台湾法理独立”的活动。这是关系到国家核心利益的大事。当前台湾当局罔顾台湾民意和国际社会的反对,蓄意制造事端,在分裂祖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二是突出和平发展的主题,积极引导两岸关系发展的方向。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和平是发展的保障。维护台海和平,促进两岸共同繁荣。

论文摘要:回首“十一五”辉煌成就,令人倍感欢欣鼓舞;展望“十二五”规划,未来五年人民生活将更幸福。中国经济走过波澜起伏的5年交出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单,也圆满的贯彻落实了科学发展观,为创建和谐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论文关键词:十一五 国际金融危机 科学发展观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十一五”初期宏观调控表现的是“有保有控”的特点。中央政府一方面推出包括土地、金融、市场准入等方面政策的组合拳,加快结构调整,防止经济增长过热;另一方面,通过出台减免农业税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着力加强农业等国民经济中的薄弱环节。在开局之时,我们收获了两个好年景。2006年国民经济实现了高增长与低通胀的理想搭配;2007年虽然通胀问题逐渐凸显,但国民经济仍延续了平稳增长的好势头,财政收入、企业收入、城乡居民收入齐头并进,都收获满满。

正当国民经济开始步入又好又快轨道时,突然袭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又打乱了中国发展的步伐和节奏。

前所未见的困难,前所未见的挑战,前所未见的精彩!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惊涛骇浪,党中央、国务院“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连连出手,果敢应对。领先于其他国家,中国率先推出了力度最大的刺激经济的一揽子计划,速度之快,规模之大,配套之全,前所未有。出手快,出拳重,中国经济一路下滑的势头被止住,从2009年一季度的6.1%,逐季回升到年末的近9%,画出一个精彩的“V”形走势。最难能可贵的是,在“保八”之战中,结构调整也未松弦。4万亿元的投资重点锁定经济发展薄弱环节,锁定民生相关的领域,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也相继推出。

从2006年到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11.4%,比“十五”时期年平均增速快1.6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又保持了11.1%的增长。与此同时,节能减排也在稳步推进。与2005年相比,2009年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累计分别下降9.66%和13.14%,“十一五”二氧化硫减排目标提前一年实现,化学需氧量减排目标提前半年实现。“十一五”前4年,全国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15.61%,年均降幅为4.15%。 前不久,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在 总结 和介绍“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情况时表示,为实现“十一五”目标,我国在结构节能方面,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在第二产业中,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使产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在淘汰落后产能方面,“十一五”前四年,我国共淘汰小火电机组6000多万千瓦,淘汰落后炼铁产能8712万吨、炼钢产能6038万吨、水泥产能2.14亿吨。

事实上,中国作为发展中的传统工业国家、“世界加工工厂”,一度消耗着世界上40%左右的煤炭、50%左右的水泥、60%左右的钢铁和70%左右的油气,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倍以上。尽管节能减排、治污降耗、淘汰落后已成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但五年内实现“单位GDP能耗降低20%,依然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为此,中央在此期间投资2000多亿元用于节能环保工程,进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而这些投入只占全国节能环保总投资的10%至15%。

在中央和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我国节能减排取得积极进展,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十一五”前四年,在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5%的基础上,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0.76%,累计实现节能量5.3亿吨标准煤。与此同时,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下降9.66%,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下降13.14%,为实现全国完成单位GDP能耗及主要污染物排放下降目标奠定了重要基础。

从目前情况看,“四项指标中后三个到年底经过努力都能实现,但完成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的目标,还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解振华说。但他同时表示,“一定会努力完成节能减排目标”。

回望“十一五”,人们不难发现,在不断推进的各项经济、社会与政治改革等方面,无不闪耀着“民生”二字。

“农村改革使广大农民普遍受益,基本公共服务改革也有重大突破,民生建设得到各级政府前所未有的重视,因此,‘十一五’也被誉为‘民生五年’。” 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在谈到“十一五”期间各项改革措施取得的成果时说。 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经济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一理念在“十一五”期间每一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越来越充分地得以体现——2006年,我国全面取消农业税,广大农民从此走上减负增收的致富之路;同年,中央财政拿出1859亿元投向困难群体。此后,用于民生的财政支出逐年递增,2008年突破万亿元,2010年更是超出1.6万亿元。与此同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从2008年起覆盖到了全国全部有农业人口的县(市、区),提前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此外,“十一五”期间,国家重点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新医改方案惠及城乡居民,基本医疗 保险 已覆盖全国92%以上的人口。

国家把越来越多的财力用于改善人民生活的交通、教育、医疗以及社会保障等领域,越来越多的贫困地区、偏远地区老百姓的生活状况得到改善。2006—2009年,城镇和农村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分别为10.2%和8.3%。

从“十五”迈进“十一五”的门槛时,我们不仅对中国发展的前景充满信心,更对发展的道路充满期待。因为,我们站在了科学发展的新起点上。

“十一五”规划是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十一五”的五年,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五年,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战胜重重困难奋力前行的五年。走过五年,我们科学发展的方向更加明确,步履更加坚定。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我们迎接最大考验。我们要发展,我们更要科学地发展。带着这样的理念走进“十一五”,迎接我们的是超乎想象的一系列严峻考验。

如今,在各大中城市以及部分农村,汽车已经快步走进家庭,电脑、手机的普及率也在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娱乐的需求日益增长。数据表明,我国私人汽车拥有量从2006年的2333万辆,增加到2009年的4575万辆;移动电话用户从2006年末的4.6106亿户增加到2009年末的7.4721亿户,今年上半年更突破了8亿户。与此同时,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由2005年的36.7%下降到2009年的36.5%,农村居民家庭由2005年的45.5%下降到41.0%。这一切都表明,广大人民群众在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生活质量也日益提高。波谲云诡,跌宕起伏,艰苦卓绝,而又成就斐然,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十一五”都将是令人难以忘怀的5年。它为即将到来的“十二五”乃至今后更长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 促进“十一五”时期区域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出版社。

[2] “十一五”规划:关键时期的宏伟发展蓝图;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出版社。

[3] 为和谐社会提供重要保障(辉煌十一五·2006-2010);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出版社。

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1500字相关 文章 :

★ 2017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

★ 2017形势与政策论文1000字范文

★ 形势与政策论文2000字2017年

★ 形势与政策论文2000字精选

★ 2017年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掌握最新动态

★ 形势与政策论文及写作指导

★ 2017年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论文2000字范文

★ 形势与政策一带一路论文2000字范文

★ 2017年形势与政策论文优秀范文模板

★ 2017年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掌握最新动态(2)

形势与政策课是以国内外主流形势、重大政策为基本内容的高校必修课,是高校学生思政 教育 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分析世界新能源形势与政策

2011年,在世界能源需求不断增长、供需矛盾进一步恶化的背景下,西亚北非动荡和日本核事故两大 热点 问题对世界能源形势产生了深远影响。西亚北非局势影响地区能源生产和运输安全,导致国际油价波动,对能源消费国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日本核事故沉重打击了全球核能产业,对世界各国的核电政策造成不同程度影响。从长期看,化石能源的主体地位不可撼动,石油价格仍面临上涨压力,并因此为天然气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核能不会退出历史舞台,但重拾发展信心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相关国家针对南海、北极等潜在能源重要产地的争夺将进一步加剧。

中国能源安全和产业发展也受到上述热点问题困扰。中国严重依赖西亚北非地区的能源供应,动荡引发的油价高涨也使中国面临更严重的输入性通货膨胀。中国尽管未放弃核能发展,但明显放缓了步伐。

一、当前世界能源的总体状况

能源一直是关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的重要议题。当前,能源消费继续强劲增长,供需矛盾进一步恶化。化石能源在世界能源总体消费中占据主体地位。目前,世界大部分能源仍掌握在西方国家手中。其他能源尤其是新能源发展迅速,但要取得实质性进展尚需时日。国际油价难以回到低位,价格波动对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都造成严峻挑战。

1.能源供需关系总体紧张

进入21世纪后的绝大部分时间里,能源供应趋紧。在这期间,尽管在世界范围内石油供需总体上保持平衡,供略大于求,但这一平衡十分脆弱。往往由于自然灾害、气候变化、局部战争、社会动乱、恐怖活动等原因,在某些国家和地区、某些季节或某一时间段、某些石油品种出现断档,致使某些国家和地区不时发生油荒、电荒等能源供应紧张局面。

总体看,能源生产能力增长缓慢,能源消费需求却快速上升。近20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新发现的油田越来越少,特别是特大油田。世界现有的四个超级油田中,墨西哥的坎塔雷尔、科威特的布尔干、中国的大庆油田产量早已开始下降,只有沙特阿拉伯的加瓦尔油田还保持高产。未来,俄罗斯位于西西伯利亚的重要油气田的产量也会下滑,除了要在传统的产能地区西西伯利亚发掘新产量,还需要开发基础设施落后的东西伯利亚地区甚至北极地区。俄罗斯能否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开发投入,仍面临不确定因素。俄罗斯石油生产高峰时期,每天可达到1050万桶,但到2035年,日产量会下滑到970万桶。其他一些国家尽管拥有丰富的资源,但出于各种考虑限制开采。例如,美国在阿拉斯加北部拥有丰富的石油储量,但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以及就地储备石油,长期限制开采。

随着世界经济持续发展,尤其是新兴经济体经济迅速增长,石油需求和消费量不断上升,上升幅度超过了产量的增长。尽管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使石油需求自1983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但2010年,石油消费再次转降为升。可见,石油供应的宽松是暂时的,供应紧张才是常态。

全面提速——

能源结构走向多元化

在当前国际金融风暴肆虐下,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外部需求大幅下降。这直接催生出我国能源发展战略与管理体制上的新变化。

调整能源结构,发展核电首当其冲。2008年11月21日,中国第9座核电站——福建福清核电站一期工程开工;12月16日,总投资近700亿元的广东阳江核电站正式动工建设;12月26日,总投资260亿元的秦山核电站扩建项目方家山核电项目开工。

至此,世界上最大的核电规划正在中国渐次展开。据了解,我国2020年前将在核电方面投下4000亿元左右的资金。

其次,2008年12月15日,总投资近400亿元的“宁东大型煤电化基地”正式启动,意味着煤炭资源整合的“前奏”响起。

第三,甘肃河西走廊、苏北沿海和内蒙古等地正在规划建设几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目前,甘肃酒泉地区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已全面启动。

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中国围绕油气领域的对外合作进展不断加快:中国到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天然气管道开通;中俄之间也确定将修建从俄罗斯西伯利亚通往中国的油气管道。

据透露,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已得到国家核准,不日将全面实施。这一总投资达930亿元的庞大工程,将与中亚天然气管道相连,是中国第一条引进境外天然气的大型管道工程,仅钢材就要400万吨,如考虑到沿线城市内管线改造与建设,共能拉动投资3000亿元。同时,库容达2680万立方米的石油储备二期工程也已规划完毕,成都千万吨级炼油厂不日也将开工建设。

张国宝表示,这些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是应对金融危机的实际举措,也说明中国的能源战略正在一步步实现。我们要加大能源结构调整力度,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大能源企业的整合重组,建设现代、高效、稳定的能源工业体系。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周大地表示,当前形势为中国能源结构调整创造了一个好时机,将来中国的能源结构调整应该走多元化的道路。

节能降耗——

开源节流是治本之举

1月13日,纽约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37.59美元。有人担心,低油价可能致使对新能源的投资放缓。

能源专家指出,不可再生能源的属性决定廉价时代将一去不返,能源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势在必行。

专家表示,对于中国这个耗能大国和人均资源小国来说,开源不节流,多元化的能源战略从长远来看也只是治标之举。能源危机、气候危机,21世纪越来越明显地影响世界社会和经济的两大事件,让世界各国幡然醒悟,解决能源问题和气候问题,治本之策还在于节能降耗。

据估计,中国节能的潜力有60%在工业部门。中国石油利用的经济效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用油设备的效率也低于国外,节油潜力很大。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电力在能源总体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据了解,2009年,国家将继续对传统煤电项目实施“上大压小”,计划关停小火电机组1300万千瓦。相关数据显示,到2008年10月,小火电机组累计关停3210万千瓦,已实现“十一五”规划近2/3的目标。

深刻把握国际能源格局变化新形势

能源是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物资。目前国际能源格局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化。

一方面,现有的能源生产消费格局正在发生着历史性的区域变化。从消费上看,能源消费重心正在从西方发达国家向亚太地区转移,尤其是很多发展中国家的能源消费增长迅速。从生产上看,能源生产日益多元化,虽然欧佩克仍掌握着全球石油供给的主动权,但北海、非洲和墨西哥湾的石油勘探和开发也在加速进行中。即便如此,事实和研究结果仍表明国际石油生产的峰值时刻即将来临。

另一方面,新能源开发已展露黎明前的曙光,能源供给结构即将进入下一个能源替代的发展周期。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油砂、重油、煤层气、天然气水合物等非常规油气资源,风能、太阳能、氢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等都取得不同程度的进展。其中,前一个变化来源于国际范围内区域经济增长中心的转移,而后一个变化则来源于现有主导能源供给保障程度的下降和环境保护的压力。

这样一种能源格局的变化导致各国在世界范围内对能源资源的争夺日趋激烈,同时也加快了能源领域的技术开发步伐。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作为新崛起的发展中大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能源需求进入高增长时期,而中国的能源供给结构长期以煤炭为主,不但从总量上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根据BP公司的能源统计数据,与世界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所占比重较世界平均水平高出41.1个百分点,石油和天然气较世界平均水平分别低15.4和20.1个百分点。由于国内优质能源石油、天然气的供给保障能力低,目前我国的原油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已经接近50%。同时,能源消费(主要是煤炭)是导致中国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空气中约70%的二氧化碳排放、90%的二氧化硫排放和67%的氮氧化物排放来自于燃煤。几乎所有的烟尘排放也来源于此,占到总悬浮颗粒无污染(TSP)的一半以上。

这种相对落后的能源消费结构、高度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和能源消费的高污染,不但导致我国资产价值体系溃损,生产和生活成本不断上涨等一系列严重问题,而且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国际谈判中遇到更大的压力,长期来看,对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也会产生制约作用。因此,千方百计解决国家能源安全这一具有长期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显得尤为紧迫。

在国际能源市场和国家能源供应保障体系中,能源企业的作用是第一位的。能源企业能不能把握住这一格局变化的历史性机遇,不但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而且对一个国家的长期经济增长和国际竞争力起着重要的影响。以BP、埃克森、壳牌等为代表的国际大石油公司凭借着资源、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不但在过去的近百年中主导着国际能源市场的发展,而且近年来加快了进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步伐。

中国能源企业是国际市场的后来者,在资源获取、技术和管理等方面,与上述大公司相比都有不小的差距,如果再将企业资源投入新能源的开发有可能会更加力不从心。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一格局的变化对于中国能源企业而言不仅仅是风险,更潜伏着巨大机遇。庞大的国内需求为企业提高规模经济效益,提高管理能力和加快技术进步提供了空间,新能源的开发缩小了国内能源企业与国际大公司的差距,因为这一领域处于起步阶段,技术水平差距相对较小,为我国企业在未来竞争中转被动为主动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遇。

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历史时刻,被动应对只能意味着放弃发展的主动权,成为跨国能源公司的附庸甚至被淘汰出局,国家的能源安全无从谈起,经济命脉也将落入他人之手。反过来,主动应对则意味着在竞争中牢牢把握发展的机遇,将企业的竞争力建立在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上,这样的竞争力才是有生命力的、可持续的。历史 经验 已经证明,能否主动、敏锐而准确地判断形势,进而作出正确的战略抉择,是抓住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作为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和国家石油公司,中国石油集团提出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战略,正是对所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和新要求的积极回应。这一战略决策提高了企业关注世界能源发展趋势,顺应全球石油石化行业发展规律和趋势的能力,有助于企业实现从传统石油公司向面向未来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能源公司转变,有助于为更好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这一战略的巨大意义更具体地体现为:

首先,有利于提高中国石油集团的国际竞争力。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战略,包含传统能源的支撑,能源供给结构变化,提高能源开发利用效率,供应能力的价值链开发,能源开发利用全球化和经营管理国际化等方面的内容。由此可见,这一战略以技术进步、管理能力的提高和价值链的构造为手段,既立足于现实,又面向未来,有助于中国石油集团克服劣势,全方位地参与国际竞争。

其次,有利于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地位的提升。能源是企业最基本的投入品,一个清洁、高效、低成本的能源供应体系,有助于中国企业降低提供物品和劳务的成本,这在竞争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对于企业有着决定性的意义。中国石油集团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战略思路,有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

最后,有助于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体现在有足够的能源可以利用,另一方面体现在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战略思路,有利于中国石油集团更好地参与传统能源资源和市场的竞争,也有利于新能源与可再生资源的开发,提高能源长期供给结构的弹性。同时,能源的高效清洁利用和新能源的开发,有助于降低由于能源利用带来的环境污染,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

近年来,国际能源局势起伏跌宕,变化剧烈。油价飙升严重冲击能源消费国经济,也使能源输 出国 承受着巨大的政治压力。消费国节能与海外拓展同时推进,生产国频打“能源牌”争取政治经济利益最大化,国际能源合作日趋活跃。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煤炭、石油等能源价格大幅跳水,新能源发展在逆境中被提升到战略层面,作为拉动经济的主要引擎。综合分析,目前国际能源局势正处于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刻。在这个大的背景下,认真审视我国能源发展格局,完善相关 措施 ,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正确把握中国能源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1.近年来能源需求的过快增长,造成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和巨大的环境压力。

30年来,我国GDP年均增长10.3%,能源消费年均增长5.6%,2008年全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为26亿吨标准煤,是改革开放初期的4倍多。尽管我国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但优质能源少、人均占有量低,能源供应偏紧、资源约束大的矛盾将长期存在。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换代,能源需求不断增长。今后一段时期,能源消费强度将保持较高水平,油气需求增长又快于煤炭,国内资源开采量受到自然条件限制难以较快增加。我国石油储采比仅为11.1,远低于世界40.5的平均水平,能源尤其是油气供求矛盾将进一步显现。另一方面,经济的快速增长造成了巨大的环境压力,我国能源发展模式亟待转变。

2.随着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的不断提高,能源安全问题凸显。

我国石油资源不足,原油产量不能满足需求,进口石油依存度不断增大,供需矛盾比较突出。自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我国石油进口量逐年攀升,2008年累计进口石油2.18亿吨,对外依存度达到51.3%。预计到2020年前后将超过日本,成为亚太地区第一大石油进口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上升意味着能源安全形势的脆弱性增加。世界石油资源争夺日益激烈,我国对海上石油运输通道控制能力薄弱,过分依赖中东和非洲地区的石油及单一的海上运输路线,凸显了我国石油进口安全的脆弱性。战略石油储备刚刚起步,应对突发事件或危急时刻的保障能力需要加强。

3.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能源需求持续低迷。

从一开始,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就逐渐显现并日益加重,外部需求萎缩,工业增速减缓,企业经营困难,投资增速下滑,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特别是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逐渐暴露出来。2008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为28.5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4%,增幅下降4.8个百分点,其中煤炭、原油、天然气和电力消费增幅分别下降4.9个、1.2个、9.8个和8.5个百分点。预示国民经济景气程度的先行性指标——全国发电量从去年10月份开始出现负增长,今年1—2月累计增幅同比仍为-3.7%;1—2月全社会用电量增幅同比为-5.2%,能源需求持续低迷。今年以来原油、成品油产量和原油加工量均比计划调减或比去年同期下降,炼厂调低负荷、减产运行,成品油需求疲软,库存涨至历史高位。

4.当前发达国家正在为抢占未来经济发展制高点而向内挖潜,世界范围内一场新经济变革已悄然来临。

由于全球经济复苏尚需时日,发达国家纷纷反身内省,为寻找和培育新经济增长点、迎接下一轮经济上行周期的到来积极准备。值得关注的是,当前世界许多国家把发展新能源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美国奥巴马政府提出7000亿美元的巨额经济刺激计划,把新能源作为摆脱经济衰退、创造就业机会、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重要战略产业,提出在未来三年内可再生能源产量增加1倍;2012年在发电总量中占的比例提高到10%,2025年增至25%;未来10年将投资1500亿美元建立清洁能源研发基金,用于太阳能、风能、生物燃料和其他清洁可替代能源项目的研发和推广;动用40亿美元政府资金,支持汽车制造商重组、改造和技术进步,生产更节能高效的混合动力车;投资45亿美元 对联 邦政府建筑进行改造,10年内将现有建筑的能效提高25%。

奥巴马提出,谁掌握清洁和可再生能源,谁将主导21世纪;谁在新能源领域拔得头筹,谁将成为后石油经济时代的佼佼者。除美国外,其他发达国家也把发展新能源作为拉动经济、扩大就业、抢占未来制高点和防止气候变暖的重要手段。欧盟推行可再生能源计划,将新增投资300亿欧元,创造35万个就业机会。

法国计划到2020年将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提高到23%,相当于每年节省2000万吨石油。德国计划在2020年前使可再生能源领域就业规模超过汽车产业的就业规模。英国政府计划在2020年前提供1000亿美元建立7000座风力发电机组,新增就业16万人。日本将增加太阳能发电量20倍,新型环保汽车的使用量增加40%。韩国在普通家庭大力推广普及太阳能、地热、风能和生物能源,并将兴建200万套节能绿色住宅。

面对这一局面,我国不能因为当前金融危机导致能源供需矛盾缓和,而忽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应汲取过去一些产业发展的沉痛教训,密切跟踪世界新一轮新能源发展方向,增加对新能源产业的投资,加强新能源技术研发,真正把新能源发展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

二、抓住机遇加快我国能源结构调整

上世纪100年间,世界上15%的人口完成了工业化,使得石油消耗量急剧增加,从上世纪初的2400多万吨飙升到30亿吨。在本世纪,将有85%的人口进入工业化,能源消耗量必定进一步增大。虽然世界能源探明储量仍在继续增加,但地球上的能源毕竟有限,而人类社会的能源消费则是逐渐增长的,以目前的消费速度,总有一天,世界上石油和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资源会枯竭。因此,人类必将实现向“后石油时代”的能源转换。从世界范围看,可再生能源更具竞争力已成为各国的共识。中国替代能源的发展方向是以新能源代替传统能源,以优势能源代替稀缺能源,逐步提高替代能源的作用。作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我国在努力增加能源供应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改善能源消费方式,发展清洁能源技术。因此,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是促进我国能源格局日趋合理的必然选择。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形势下,加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设,既有助于拉动投资,也有助于为下一阶段经济发展做可靠的能源准备。

《“十一五”能源发展规划》提出,“十一五”时期我国能源建设的总体安排是:有序发展煤炭;加快开发石油天然气;在保护环境和做好移民工作的前提下积极开发水电,优化发展火电,推进核电建设;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温家宝在今年“两会”作的政府 工作 报告 中把积极发展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作为今年的主要任务之一。

1.降低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煤炭约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70%左右,比世界平均水平高40个百分点。煤炭转化为能源的主要形式是燃烧发电,燃煤发电在我国煤炭终端消费中占56%以上。2008年我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7.92亿千瓦,其中火电装机6.01亿千瓦,约占76%;水电装机1.72亿千瓦,约占22%;核电装机906万千瓦,占1.3%;风电894万千瓦,仅占0.8%。煤炭的燃烧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分别占二氧化硫排放的90%、二氧化碳排放的70%和氮氧化物排放的67%,而且每开采l吨煤会破坏2.5吨地下水,煤炭开采后还会造成地表塌陷,产生废水、废气和废渣以及矽肺病等。因此,努力降低煤电比重是改变我国能源格局、实现节能减排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为此,要继续优化电源结构,逐步提高清洁能源发电比重,不断替代燃煤发电;另一方面,在加快发展循环液化床燃烧、大规模煤气化等洁净煤技术以及改进煤炭直接、间接液化技术的同时,加快研发和推广煤炭多联产等新一代洁净煤技术,逐步优化调整煤电自身结构,将煤炭的产业链延伸至下游化工制品。

2.积极发展核电。

核电是清洁高效的能源。理论上讲,1公斤的铀全部裂变释放出的裂变能,大约相当于2500吨煤或2000吨的石油燃烧时释放出的能量。一座百万千瓦的火电站需要260万吨煤,而核电站只需要30吨的铀原料即可。核电站一年产生的二氧化碳仅是同等规模燃煤电站排放量的1.6%,且不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近几年,世界核电建设开始复苏。美国能源部2007年宣布,未来2年内将兴建32座核能发电厂;俄罗斯计划在2020年前建造40台核电机组;英国于2008年1月决定恢复建设核电站;印度计划到2020年使核电装机容量达到4000万千瓦。高效、清洁的核能将在全球能源格局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2008年福建宁德、福清,广东阳江,浙江方家山核电工程相继开工,共计14台百万千瓦机组,总规模达1400万千瓦,标志着我国核电建设步入快车道。2008年底,我国核电装机容量约为900万千瓦,仅占全国总发电装机容量的1.3%。根据《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目标,到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将增加到7000万千瓦,核电占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的比重提高到4%,这意味着今后每年至少开工建设2个核电站、4台百万千瓦级核反应堆。2020年前,我国投入核电的建设资金累计将达4000亿元。去年底,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推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核电项目成为首批核准的拉动内需项目,标志着我国核电建设高峰即将到来。

3.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

2006年底,中国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总计为2亿吨标准煤,约占全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8%,仅比2005年上升0.5个百分点。促进可再生能源加快发展,有助于实现能源长期战略替代,也有助于加强环境保护。我国已立法将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列为能源发展的优先领域,并制定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根据规划,2010年可再生能源占全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将达到10%。

水能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我国水资源丰富,理论蕴藏量近7亿千瓦,占常规能源资源量的40%,根据目前的勘测设计水平,我国水电有2.47万亿千瓦时的技术可开发量,如果开发充分,至少每年可以提供相当于10亿—13亿吨原煤的能源。水能与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相比是很好的调节电源,开发水电的同时还可以实现防洪、灌溉、供水、航运、养殖和旅游等综合效益。目前水能开发利用技术已经成熟,应当优先加以利用。

我国风力资源丰富,利用技术也基本成熟,可以作为当前规模开发的一个重点,形成实际供应能力。太阳能资源潜力巨大,一旦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经济性改善,就将得到广泛应用。现阶段应加大太阳能发电技术与热利用技术的开发与攻关力度,结合建筑节能,积极推广太阳能热水器产品。我国生物质能具有品种多、分散性强、收集成本高的特点,宜于发展多种利用技术,开辟不同用户市场。现阶段可从现有废弃物资源的利用入手,逐步提高开发利用水平。对一些较为成熟的技术,如农村沼气、秸秆发电等,积极推广,予以扶持。对一些尚未突破的关键技术,如纤维素乙醇等,合理投入,开展研究。新能源及其相关技术对未来的能源替代具有重要意义,应当充分重视,早做准备,积极跟踪,组织研发。

面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现状,我国政府当务之急就是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路线图,尽快整合现有产业资源,把现有资源、扶持政策体系及未来十多年的能源投资格局理顺,打造高效率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宽松环境,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和有效利用来支持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强化油气产业的开源节流。

一是加快建设油气基地。按照“挖潜东部、发展西部、加快海域、开拓南方”的原则,通过地质理论创新、新技术应用和加大投入力度等措施,到2010年,全国原油、天然气产量分别达到1.93亿吨和920亿立方米。二是加快石油替代工程。按照“发挥资源优势、依靠科技进步、积极稳妥推进”的原则,加快发展煤基、生物质基液体燃料和煤化工技术,统筹规划,有序建设重点示范工程,为“十二五”及以后更长时期的石油替代产业发展奠定基础。三是促进油气行业节能降耗。

此外,中国应对石油安全挑战,应该着眼全球,从战略的高度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降低石油进口依赖,积极参与国际石油市场竞争,加强国际石油领域合作,加快建立现代石油市场体系,建立完善现代石油储备制度,制定确保国家石油安全的一整套方案。

>>>下页带来更多的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

形势与政策内容1500字论文

政治作为权力主体维护自身利益的方式,是人类群体生活中可欲的价值。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形势与政治1500字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形势与政治1500字论文篇一:《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 教育 的探析与思考》 摘要:高职学生是我国人才资源库中重要的有生力量,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经济快速融入全球化,特色社会主义呈现出靓丽多彩的巨大变化,这些变化对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高职院校如何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当前面临的新课题之一。通过对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思想心理状况的分析,探索相应管理策略,提出了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教育作为我国国民教育的重要部分,对于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的高职学生加强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针对社会深刻转型、思想日益多元、技术不断变革、各种社会问题不断涌现的新形势,如何结合高职学生的自身特点,开展好新形势下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学生自身的和谐健康发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人多年来一直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和教育工作,从当前学生的思想、心理现状入手,提出了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 一、当前高职学生思想、心理现状分析 (一)健康向上的主流倾向 大部分高职学生朝气蓬勃、思想活跃、爱憎分明、积极向上,对我国当前的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充满信心,愿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社会现实使学生意识到,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除了要掌握扎实、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更要注重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因此,高职学生在政治上积极追求进步,思想品德上重视提高道德修养,专业技能上注重研修和实践,坚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形成了健康向上的主流倾向。 (二)理想、道德缺失的个别差异 1理想信念模糊 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数为高考失利或者高考低分的学生,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高职并不是他们最理想的选择,很多是因为迫于无奈才进了高职院校,现实与理想之间产生的差距,造成了他们在思想行为上的矛盾与反差,在适应大学生活及面对各种困难时更容易空虚、懈怠散漫、自暴自弃。 2专业思想不牢固,学习动力欠缺 部分学生片面理解高职院校是要突出技能学习,从商忽视理论学习,导致个别学生缺少课堂学习的动力和热情,致使在实践操作中遇到理论问题又感到无从下手。有的学生认为到职业院校来学习是父母要我来的,出现上课迟到早退,课堂上不注意听讲、玩手机、随便逃课等现象。 3诚信和法律意识淡薄 考试时违纪作弊、抄夹带、打手机发短信等已不是个别现象;助学贷款到期欠款不还、恶意拖欠学费不交、宿舍小偷小摸等现象也屡见不鲜,对网络上泛滥的色情、暴力等有害信息缺乏理性分析和思考,缺乏自控能力,这对学生的人生观带来极大的影响,严重者甚至导致其走上犯罪道路。 4社会公德意识淡薄 一般来讲, 文化 知识层次越高,社会公德意识越强,这是社会的共识。高职院校中部分学生不爱护公共财物,不讲卫生,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在公共场合行为举止不文雅,服饰打扮另类、不得体而刻意追求时尚;教室里的“课桌文化”、宿舍里的“自由市场”, 言行举止 随意等等。 5艰苦奋斗精神淡化 由于独生子女群体的壮大,一些学生淡化了“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传统道德观念,过分追求物质利益的现象有所增多,生活不够节俭,互相攀比、铺张浪费,花钱大手大脚,在校偷偷摸摸吸烟、酗酒,穿名牌服饰、配豪华手机、组织豪华生日宴会派对等。 (三)多元化社会产生的心理压力 1就业形势严峻带来的就业压力 高职学生在文化知识上本身就有一定的差距,在学历和文凭上也有一定的劣势,面对着“很多本科生和研究生都找不着工作”的社会现实,带给他们的是就业形势的压力。 2家庭经济困难带来的生活压力 高职院校的生源一大部分来自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生活相对困难的农村或城镇下岗职工家庭。近年来,国家和学校虽出台了许多奖、助学金政策,通过多种途径帮助经济上有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也收到了预期效果。但当个别学生面对都市的繁华和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时,难免会在心理上产生自卑感,形成一定的心理压力,进而转化为一定的心理问题。 3人际关系不畅带来的交往压力 处于青年期的高职学生 人际交往 的需求极为强烈,他们力图通过人际交往去认识世界,获得友谊和爱情,满足自己物质和精神上的各种需要。然而,他们在交往中也会因为性格、方式 方法 、社会阅历等因素,产生羞怯、自卑、自负、狂傲、嫉妒、多疑、逆反、自私等各种心理交往障碍,使部分学生不能形成正确的 自我评价 ,不能融入团体活动中去。 4情感处理不当带来的精神压力 随着高职学生思想的不断解放,主动投身爱情、追求爱情的人数呈上升趋势。但很多学生由于处理不好学业与恋爱、朋友与恋人之间的关系,对爱情和婚姻观没有正确的认识,把握不好恋爱关系的亲密程度,不能理性对待失恋,导致出现一些未婚同居、未婚先孕等事件。 二、对加强和改进 离职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 (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在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1重视政治理论课的主 渠道 作用 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注重 教学方法 和教育教学形式的创新,如采用“师生对话研讨”的教学形式,从而提高“两课”的教学质量。 2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于学校各项活动之中,每学年制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实施方案 ,并结合教学实施。例如,结合每年的重大节日和历史纪念日,组织学生开展庆祝和纪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思想政治教育;根据不同时段的国际国内时事形势开展专题讲座等。用多种形式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达到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形势与政治1500字论文篇二:《浅谈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价值与方法创新》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国际国内的形势变化错综复杂,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挑战。 文章 通过阐述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价值及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运用的创新,说明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新形势;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方法 在全球文化背景下,面对国际国内错综复杂的局面,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这样的时代下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我们知道思想政治教育是维系和塑造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一项伟大工程,而今天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正处于发展、丰富、完善、系统优化的阶段,但同时也面临许多问题,这也就要更加突出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价值和他的艰巨性。同时在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思想政治教育也要进行方法创新,使它更好的为我们的实践工作服务,更好的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 一、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环境 首先是国际环境。经济全球化与政治多极化的国际背景下,尤其是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人们在面临世界各地的信息来源无所适从,导致思想上的混乱,尤其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实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控制着全球信息的传播,宣扬西方的价值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盛行,冲击发展中国家,尤其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在这种国际背景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十分紧迫,其意义是深远的,价值是巨大的。 其次是国内环境。当前我国正在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奋斗,经济上的迅速,GDP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提高,但也应看到我国思想政治文化领域还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实践步伐快于了理论的更新速度,加上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的淡化,人们表现的浮躁不安,各种社会问题的显露出来,如贫富差距的扩大,就业困难,贪污腐败滋生蔓延,各类刑事案件的出现,尤其是青少年的犯罪趋势上升等一系列的问题出现,需要对人们思想道德进行行之有效的规范和教育,那么在当前形势下要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价值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二、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价值 针对国际国内的各种形势和环境的变化和要求,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价值将更加突显出来,表现为几个方面以下: (一)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在经济领域的重要价值 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对经济领域的重要价值,其实质反映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政治对经济的反作用。具体表现为:第一,方向保证价值。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对经济方向保证作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毛泽东同志曾这样说:”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是完成经济和技术工作的保证”。江泽民同志从“讲政治”的高度指出:“没有强有力的政治保证,经济建设是搞不好的。只有讲政治,才能保证把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和各项政策,把国家的法律、法规贯彻到经济建设各项工作中去,防止和排除各种错误思想,错误倾向的干扰,保持正确的法展方向。”等都说明了要保证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就要对人们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集体主义价值观,这也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要求。第二,目标激励价值。激励就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外部激励,使人们在工作中产生一种奋发向上,士气高昂的进取精神,其实质就是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作用,就是通过精神鼓励,来调动他们对经济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经济的发展,体现了当前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在经济上的激励价值。 (二)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价值 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价值,其实是反映了政治上层建筑与思想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唯物史观认为,一方面政治上层建筑是通过人们意识而形成的,是在一定的思想、观念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另一方面政治、法律的形成,在很大程度又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点的内容和性质。这就为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价值提供了哲学依据。其具体价值表现为:第一,引导公众政治舆论方向。政治舆论是一种社会心里现象,带有很大自发性,非理论性和涣散性。因而政治舆论的方向往往引导着人们政治行为的方向,而思想政治教育它不仅可以培育正确的政治舆论,而且对公众舆论的正确方向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在我国当前形势下就是要把公众舆论引导到坚持社会主义基本路线上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上来。第二,增强民族的团结和凝聚力。思想政治教育是被实践证明了,确实行之有效的增强民族凝聚力,团结人民群众奋发图强,开拓进取的重要手段。无论在任何时候都不过时,尤其在当前政治环境复杂的背景下更需要这种思想政治教育来团结和凝聚人们的力量。第三,促进社会和政治稳定和发展。社会政治稳定是一个国家建设和发展的前提,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价值就在于把党和国家的政治价值转化个人价值和信仰,确立政治认同感,使他们成为真正拥护党和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在文化领域的重要价值 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在文化领域的重要价值就在于引导人们选择与主流文化要求一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体表现为:第一,维护主流文化主导地位。任何社会都有主流和非主流文化,我国维护主流文化表现在:一是通过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保证文化发展的性质和方向;二是培养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来推动主流文化的发展。第二,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灵魂,在现在错综复杂的文化背景下尤为重要,它不仅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兴盛和衰败,也关系到整个世界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三、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 众所周知,思想政治教育无论对我们个人还是国家的发展都具有着重要的价值,但是如果我们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不能使用正确的方法,结果可能不但不会收到良好效果,反而会使它和我们所奋斗的目标背道而驰,所以我们需要好的方法来指导我们,还要随着形势和条件的变化不断更新。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就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采用的思想方法法和工作方法,或者说是教育者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对受教育者采用的手段和方式。那么当前形势下当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社会行为发生了重大变化之时,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有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必须追踪这些变化 ,创造新的方法和手段。 第一,由注重教育型转变到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教育是软要求,是通过教育着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教育影响的实践活动,它主要靠说服教育,启发人们的自觉性。管理是硬 措施 ,是组织运用经济、行政、纪律、法规等手段规范人们的行为,以维护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的实践活动,他主要靠规范约束,带有强制性。以前只注重教育而不注重管理,随着形势的变化和时代的要求只要将来软和硬两者结合起来,因为教育离不开管理,否则,会显得苍白无力,事倍功半;管理也离不开教育,否则,就变成简单粗暴或惩办主义。应当从严格管理着手,从提高觉悟着眼,将思想教育与行政管理有机统一起来。才能真正有效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第二,由注重灌输型到灌输与疏导相结合。长期以来,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采用比较多的是灌输式方法 ,也就是教育者向受教育者传播先进的意识形态 ,受教育者接受教育。这种方式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曾经是非常有效的。但是这种一般性的灌输和说教就难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而疏通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广开言路,集思广益,让人们把各种意见和观点充分表达出来。灌输和疏导是辩证的统一,灌输是疏导的前提,疏导是为了更好的灌输,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第三,由注重教育者的作用转变到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和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的结合。教育者是指经过专门训练,有目的和按计划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人。教育者的作用是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 ,把教育内容通过适当的方法灌输给教育对象。而自我教育,是指受教育者根据社会标准及道德规范自觉地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控制,从而有目的地调整自己行动的活动。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有助于正确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双边互动规律;有助于教育者正确对待自己的教育形象;有助于充分调动受教育者进行自我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总之,在错综复杂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在正确认识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价值的同时也要注重方法的创新,与时俱进,不断适应变化着的今天,明天,后天,使思想政治教育永远充满生气和活力。 参考文献 [1] 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 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 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形势与政治1500字论文篇三:《试谈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现状与策略》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逐步强化自身思想政治工作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是企业做好一切工作的有力保障。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猛,对于国民经济的增长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有助于解决就业难的问题。所以,强化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既与企业本身的经营范畴有关,又关系着国民经济的走向,必须引起充分重视。 关键词:中小企业 思想政治工作 企业文化 应对策略 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既与企业的发展有关,又与我国的党政建设联系密切。强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可以有效的激活企业活力、凝聚人心,使企业欣欣向荣地发展,同时又作为我国党政建设的重要分支,有利于进一步构建和谐社会。文中针对企业思想政治文化展开系列研究,发现了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文化的现状及面临的不足,并指出了相关的解决策略,这为企业寻求新思路、新方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当前我国企业思想政治建设现状探究 当前我国针对企业思想政治建设关注力度不断提升并获得了一定的业绩。企业在建设时,需要充分重视理论知识的探究,并逐步形成相应的学习体系,以此同时,还必须明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理念,将理论知识充分的运用于实践当中。企业在进行文化建设时,无论是管理层人员,还是基层员工,都必须努力了解科学发展观的相关理念,充分重视思想文化建设,这样有利于员工精神诉求的实现,又能够有效促使员工的文化素养得以提升,这些都应该作为企业思想政治建设的突破点。 当前,随着企业多元化探究活动的逐步开展,通常可以利用联欢晚会等活动,这样既有利于满足员工的文化生活、提升其文化素养,又能够对企业的持久发展奠定基础,使先进的发展理念面向基层进行推广。另外,企业在建设进程当中,还需要不断的引进高素质人才,使思想建设团队得以拓展。例如,企业可以与高校联合,利用校企合作的发展理念,使企业能够有源源不断的新生力度注入,进而保障具有新思想、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走向工作岗位。然而当前企业思想政治建设在取得不朽业绩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需要引起有关部门的充分 反思 ,否则将会对企业的持久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2、企业思想政治建设面临的问题探究 2.1员工对思想政治建设的认识严重匮乏 思想政治建设是进行企业开展经济文化活动的重要基础,能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然而我国大多数企业针对思想政治建设的落实情况缺少必要的监管体系,很多员工对于思想政治建设没有深刻的认识,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很难确保思想政治建设质量的提升。部分企业领导人员以为企业的存在只是为了提升其经济实力,思想政治建设的好坏并不能给企业迎来有效的经济收益,与此同时,还可能耗费许多的资源,这可能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很多负面影响。 企业管理 者很容易走入思想认知的误区,不能针对企业思想政治建设给予充足的支持,这些都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 2.2思想政治建设工作方式的单一化、陈旧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思想政治建设要想取得实效,就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坚持创新理念,积极引入多样化的工作方式,进而为新形势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然而,通过针对企业思想政治建设的系列研究发现,大多数企业对于思想政治建设的工作模式认识严重匮乏、方式单一、理念落后,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载体上缺乏变化。随着企业规模的逐步扩增,员工数量也逐步加大,企业在进行思想政治建设时,必须充分注意员工的层次性,对其分层次的展开思想政治教育,这样才能使得教育质量得到有效提升。然而,由于工作方式的单一化、陈旧化使得企业进行思想政治建设时,即耗费了大量的资源,又很难取得实质性的工作业绩。此外、部分企业还容易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硬件建设,缺乏相应的创新型图书阅览机构或着员工活动室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对思想政治建设的顺利实施极为不利。 3、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建设的应对策略 3.1全面提升企业的关注力度 企业在发展历程当中,必须对思想政治建设引起充分关注,确保思想政治建设落实充分到位,这对企业的健康发展十分关键。第一,积极促使企业管理者转变固有思想,从基层职工开始紧抓思想政治建设,使其明确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性;第二企业党委必须以事实为依据,积极探寻适合企业发展的思想政治建设方式,加大宣传力度,使思想政治建设理念深入人心,进而有利于充分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使其更好的参与到思想政治建设当中;第三,企业管理者还必须深知思想政治建设并不是有限资源的耗费,而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3.2积极推进思想政治建设方式的转换 企业积极提升工作团队的文化素养是思想政治建设取得良好效果的有力保证,所以企业必须对员工进行多样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其全方面掌握思想政治建设的政策与方针,与此同时,一旦发现工作当中具有消极态度的员工必须积极教育,避免不良风气的影响。在进行思想政治建设时,不应该仅仅以说教的形式对员工进行教育,必须充分利用科技的力量积极拓展教育模式,发扬企业文化,例如,企业可以以QQ、微博等媒介拓展思想政治建设的平台,提升思想政治建设的号召力,这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3.3努力提升企业员工的职业素养 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必须拥有“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理念,使其自身思想能够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企业也可以利用信息设备,对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宣传,积极完善相应的思想政治建设培训机制,使思想政治建设的理念深入人心,此外,还可以对员工进行层次划分,有针对性的进行思想教育,为教育质量的有效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4、结语 思想政治建设与企业发展前景密切相关,必须引起有关部门的充分关注。通过强化思想政治建设,可以有效避免企业不良文化的影响,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和 创新思维 ,进而有利于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所以企业在强化思想政治建设时,不断发现不良问题并加以解决,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益,为企业持久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友海.以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J].现代营销,2013,(2):120-121. [2]薄其明.“以人为本”推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J].青年与社会,2013,(16):91. [3]祁利青.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之我见[J].现代企业教育,2013,(22):33-34. 猜你喜欢: 1. 形势与政治论文800字 2. 形势政治论文2000字 3. 中国形式政治论文3000字 4. 大一形势与政治论文2000字 5. 中国形式与政治论文2000字

形势与政策 教育 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引导大学生了解形势,认识社会,关注国家、民族命运和人类文明的重任。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形式与政策论文,供大家参考。

形式与政策论文———由当今国际形势浅谈中美关系

通过上周对《形势与政策》的学习,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 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

一、《形式与政策》课程的意义

《形势与政策》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 渠道 、主要阵地,为 我们当代大学生寻找关注的 热点 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 和 方法 。 形势与政策对我们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 展的最大环境、最大上限,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 具体,也很深远。因此,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

二、认清国际形势的重要性

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 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 生在当代,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 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 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新世纪的接班人就该有自己的思想, 不能人云亦云。 面对变化莫测国际形势, 我们应有自己的主张,因为只有抛弃过去才能前进。

三、浅谈中美关系

1.中美关系历史与现状 回顾 50 多年来中国的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的历史,双方既有尖锐的对立, 也有真诚的合作。 冷战后的中美关系也曾经出现了多次起伏和危机,但是中美关 系并未破裂,反而加深了。其深刻的原因就在于,中美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的战 略利益。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 对亚洲和世界局势都负有重大责任。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美之间在许多全球性 和区域性的重大问题上具有共同利益,存在着广泛的合作基础,中美经济合作的 前景更是不可限量。因此,21 世纪的中美关系,我们有理由表示审慎的乐观。 当然,影响两国关系的负面因素也不容忽视,诸如人权问题、贸易问题、军售问

题和台湾问题等, 其中台湾问题事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影响中美关系改 善和发展的最大障碍, 也是最容易导致中美两国发生直接冲突的敏感问题。 然而, 只要中美双方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用战略的眼光来处理中美关系,在中美 3 个联合公报的基础上审视和处理台湾问题, 中美关系就会沿着健康的轨道顺利前 进。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从历史上看,影响中美关系 的因素很多,诸如国际格局、经济和意识形态、地缘政治和国家利益以及彼此处 理双边关系的政策等等。 其中彼此处理双边关系的政策在中美关系中具有举足轻 重的地位和影响。70 年代以来,美国和中国国内的一些学者已经对美国的对华 政策与中美关系的关联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中国国内的某些年轻学者也对不同 时期的中国对美政策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但是系统地研究中国对美政策与中 美关系的成果目前仍不多见。本文试图运用史学和国际关系学学科渗透的方法, 对中国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问题进行综合研究。 2.稳定中美关系的重要意义 稳定同美国关系,是中国外交的关键。近年来,中美关系中的合作关系越来 越多,越来越广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美关系的发展越来越和谐。美国是当 今最大的发达国家,在世界舞台居于权力中心。从中国建国以来,美国一直在多 方面遏止中国,企图通过经济、军事、外交等手段阻碍中国经济发展,其中的原 因不难理解。尤其在近几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一直为其他国家所震惊,而中国 本身所拥有的庞大的市场, 又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有利的依托平台。在这样一个 为诸多国家眼红的平台上,中国的经济将会持续、高速的增长将是不争的事实。 而随着经济的增长,中国的军事、科技水平也在突飞猛进。这一切迫使美国不得 不将中国作为阻碍其在实现全球霸权主义统治的一个强劲的对手。并且,在台湾 问题上, 美国虽然没有明确表态将台湾划进美日联合防御范围,但从其模糊描述 的背后不难看出, 中国台湾乃至中国大陆早就是美国窥视以久的土地。对于中美 关系, 应坚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框架, 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为我国经济求得稳定, 高速的发展空间。中美双方经贸关系密切,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共同利益。中美关 系非常复杂,必须处理好。中国外交的很多工作都是围绕这个问题展开的。中国 对美政策应循之道。

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政策已经不是原来的政策,援助也与以往大不相同, 但我国的对外政策宣示仍然把八项原则作为中国对外援助的指导思想, 实际上这 也是一种惯性的表现。 客观地说, 九一一不幸事件成为中美改善关系的契机,它将使美国重新考虑 国际安全的威胁因素,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改变对华政策。但是,如果双方不进一 步努力,中美关系的改善将会是非常有限的,也很难比克林顿时代有更大进步。 在美国解决了当前的反恐怖主义战役后,中美关系中潜在的问题会重新突显出 来。如果双方特别是中国,不找到全面改善关系的应循之道,对中美关系前景过 分乐观就缺乏根据。在中美关系中,美国处强势,中国处劣势。中国正在雄心勃 勃地推进现代化计划, 除需要和平安定的外部环境,在经济领域也仰赖美国经济 的健康发展和中美经济联系的进一步增强。因此,中国必须采取更加主动的对美 政策,力争使中美关系有所突破,建立起能抵御干扰的全面的合作关系。 3.我眼中的中美关系 我眼中的中美关系没那么复杂。国家间利益就是一切,是敌是友只是实现利 益最大化的一种手段。作为国家领导阶层,其施政思想是国家利益最大化。不管 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不能为国民谋利益就会被推翻。因此, 国家间没有永久的朋友, 只有永恒的利益。英国和美国的关系很明显反映出这一 点,以前英国是老大哥,美国跟在后面跑,后来位置逐渐改变,英国要听美国差 遣。现在随着国家实力的不断变化,英国开始有自己的声音。 历史在不停的发展当中, 未来如何谁也不敢说。我们活在当代还是 说说 现在 有点实际意义。 曾看过一篇报道讲美国的贫富悬殊异常严重, 其实中国也差不多, 有人穷奢极欲就有人在死亡线上挣扎。没有真正的公平,一切只是相对。社会的 黑暗面不如说是人类的劣根性在作怪。 我们活在现实的世界就不祈求柏拉图式的 天堂,但我们可以努力让世界变得更美好。那就是合作。国与国之间需要合作, 人与人之间同样需要合作。 国际关系就是人的关系。 只要国民整体素质上去了,国家在世界舞台上才有 发言权。回归到底还是要抓教育,从 儿童 抓起。我们作为当代青年大学生,有理 想、有抱负,更要珍惜大好时光学习,奋斗。国家的路需要我们走出来,自己的 人生之路更需要一步步踩出来。

4、中美外交政策建议 要有所突破,中国对美政策似应作较大调整: 一、承认并尊重美国现有的国际地位,真正把美国当作友好合作伙伴。 中国对美国所表现出的所谓“霸权主义”可以给予一定程度的批评,并努力 通过联合国的机制给予一定的制约,但不要走得太远。美国现有的国际地位有其 存在的合理性,以中国的国力和地位,对这样的国家,尤其在经济等领域颇受其 惠的国家,应给予充分的承认和尊重。政策制订者应该清楚,在历史上,美国在 西方列强中是对中国最友好的国家,在中国几乎没有留下什么血债(朝鲜战争没 有发生在中国土地上);美国曾是制约日本和前苏联的最主要力量,而后两者曾 是威胁中国的最大敌人; 美国在抗日战争中给予中国诸多无私的援助。在中国改 革开放时代,中美的经济合作对于中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 二、遵循一定的游戏规则. 中国人还应该看到,美国在行使通常所指的“霸权主义”时,也还往往遵循 人类共同的良心和价值观, 遵循一定的游戏规则,与当年的日本和苏联不可同日 而语。 必须真诚地把美国看作合作伙伴, 不受其他因素的干扰。 基于这样的立场, 中国应该对美国在全球政策中的有关事物, 如打击恐怖主义等给予积极的支持与 配合,向准盟友关系靠拢。在两国关系中,还要建立相应的预防机制,防止类似 侦察机事件那样的事发生,或即使发生,能在机制内迅速得到妥善解决,不演化 为双方的对抗与冲突。 三、调整处理台湾问题的政策。 中国政府一直坚持,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不容他国干涉。诚然,中国的 统一问题,本是中国人自己的事务,但是,外交政策必须基于现实主义。无论承 认与否,台湾问题受诸多国际因素的制约,其中最大的因素是美国。朝鲜南北双 方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南北最高领导人的会谈,但就台湾海峡两岸关系情况 看,在可预见的将来,仅靠这样的努力显然很难实现这样的目标。 在这方面,美国可望扮演积极的角色。美国政府至今仍遵循一个中国政策, 真诚邀请美国扮演积极角色, 推动两岸最高领导人会谈, 对于中国实现和平统一, 抑制“台独势力”,有积极意义。

虽然美国未必乐意见到大陆与台湾很快统一,但海峡两岸改善关系,并以和 平方式实现统一,符合美国利益。中国一方面要继续不断调整对台政策,缓和两 岸紧张关系, 特别是加入 WTO 后, 利用经济力量逐步拉近双方距离和民间亲和力。 另一方面, 需要与美国就台湾问题进行认真务实的探讨, 在实现和平统一中国时, 不仅考虑台湾的利益,又尊重和照顾美国的利益。中国可以承诺,如果实现和平 统一,整个台湾可以成为自由港,并允许美国在台湾租借军事基地,这不仅有助 于消除台湾民众的恐惧心理, 又让美国得到了较大利益,而最大的获益者仍将是 中国。

四、 总结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快速发展,中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新时期当前的经济形势在波动中实现平稳增长、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目前我国经济 的发展现状是投资、消费和出口增长都比较稳定。中西部经济增长速度快于东部 地区,农民收入增幅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内需对经济的增长的贡献度提高,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经济发展实现了量的扩展与质的提升。但是,经济 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消费需求的扩张力不够强劲,投资的接续能力不足,出口 面临的国际环境偏紧,结构性矛盾依旧突出,消化过剩的产能,节能减排的压力 还比较大;地方政府债务和国际金融风暴有待化解和防范。从当前我国的发展现 状看, 有好的方面也有坏的一方面, 对此, 为稳定经济的发展, 我们应该稳增长、 调结构、促改革。

形式与政策论文相关 文章 :

1. 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

2. 形式与政策收获论文2篇

3. 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3000字

4. 毕业生形势与政策论文

5. 互联网形势与政策论文

6. 形势与政策一带一路1500字论文

  • 索引序列
  • 人口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
  • 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
  • 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范文
  • 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疫情
  • 形势与政策内容1500字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