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并购中财务分析及作用论文
摘要:
企业并购是实现企业战略意图的重要步骤,而在实现这一战略意图时运用好财务分析则显示出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企业并购中对财务分析及其作用进行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 企业并购。财务分析。作用
企业并购是市场行为,是企业实现扩张和增长的一种方式,一般以取得被并购企业的控制权为目的,其并购动机是强化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所谓企业并购是企业兼并和企业收购的总称。企业兼并一般是指一个企业的全部资产与责任都转为另一个企业所有,被兼并方不需要经过清算即不复存在,兼并方以自己的名义继续运作下去。企业收购是指一个企业经由收买股票或股份等方式,取得另一个企业的控制权或管理权,另一个企业继续存在而不必消失。
财务分析是以企业财务报告等核算资料为基础,采用一系列的分析方法和指标,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研究与评价,为投资者、经营管理者、债权人和社会其他各界的经济预测或决策提供依据的一项财务管理活动。
企业在并购决策上通常参考诸多因素,从战略出发、从全局出发对企业进行并购。任何一个企业在进行并购决策中,财务分析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财务分析。
企业并购中财务分析具有双重目的:一是剖析洞察企业自身财务状况与财务实力。二是分析判断外部利害相关者的财务状况与财务实力。财务分析主要是根据企业或外部利害相关者的财务报告资料进行的,其内容可归纳为:营运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与发展能力分析。
1、营运能力分析。
营运能力主要考查资产的营运效率,即生产资料的配置组合对财务目标所产生的作用。分析内容主要包括人力资源营运能力分析与生产资料资源营运能力分析。其中人力资源营运能力分析主要涵盖人力资源劳动效率分析与人力资源的有效规模分析。在企业并购中有时会出现大幅度的人员减少,这是因为根据人力资源劳动效率=商品产品销售净额/平均职工人数的原理分析,企业并购后人员重组减少后,人员减少岗位不变从而增强了劳动效率并降低的人力资源成本。而并购后的企业必然维持一定的员工数量,这时财务分析赋予我们在研究人力资源有效规模时,主要从人力资源技术构成、目标劳动效率及定岗目标的设置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制定出合理的企业员工数量。
生产资料资源营运能力分析主要通过三项财务指标开展,总资产周转率分析、流动资产周转率分析与固定资产周转率分析。在企业并购中,就市场竞争角度和企业并购的目的而言,企业若要达到行业平均先进资产收益率,主要有四种途经:第一、保持现有资产结构而使流动资产收益率提高。第二、在流动资产获利能力既定的情况下,追加流动资产投资。第三、缩减固定资产并追加到流动资产中。第四、通过扩大销售、压缩存货与应收帐款,保持应收帐款和存货等流动资产相对快速与稳定的周转速度。
2、偿债能力分析。
企业的偿债能力是指企业用其资产偿还长短期债务的能力,分为短期偿债能力与长期偿债能力。
长期偿债能力是企业偿还长期债务的现金保障程度。企业的长期债务是指偿还期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负债,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分析一个企业长期偿债能力,主要是为了确定该企业偿还债务本金和支付债务利息的能力。 由于长期债务的期限长,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主要取决于企业资产与负债的比例关系,取决于获利能力。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有四个: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已获利息倍数和长期资产适合率。
需要注意的是:债权人、股东和经营者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对资产负债率有不同的期望值,从企业财务管理的角度出发,企业在确定资产负债率时,应当兼顾各方利益,审时度势,在充分预计预期利润和风险的基础上,权衡利弊作出决算,合理配置资本结构。企业在确定其他指标时,同样应在考虑高回报的同时,要兼顾风险控制问题,还要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参照同行业的水平,确定适合的长期偿债能力指标水平。
短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以流动资产支付一年内即将到期的流动负债的能力,它是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保证程度,是衡量企业流动资产变现能力的重要标志。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企业营运资金的多少,流动资产的变现速度、流动资产的结构以及流动负债的多少等因素影响。衡量短期偿债能力大小的指标主要有三个: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企业在进行指标分析时,应充分考虑企业应收帐款和存货的质量、应收帐款和存货的周转速度对指标的影响,应尽可能通过企业资源的合理调配,将三个比率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以避免货币资金的闲置浪费,提高资金的运营能力。
3、盈利能力分析。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目的在于观察企业在一定时期实现企业总目标的收益及获利能力。也是观察企业资金投资的增值能力,它通常体现为企业收益数额的大小与水平的高低。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主要指标有六个:主营业务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社会贡献率和社会积累率。一般情况下,这六个指标越高,表明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在这六个指标中,净资产收益率是企业盈利能力的核心。
企业应通过以下工作提高盈利能力:
(1)开发在市场上富有竞争力、具有发展潜力、盈利水平高的高附加值的产品。
(2)在减少企业成本费用上做文章,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3)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资产综合利用效果。
(4)保障职工利益,及时足额上缴各种税费,与社会共同发展。
4、发展能力分析。
发展能力是指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及潜力。反映企业发展能力的指标主要有:销售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固定资产成新率、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和三年资本增长率等。这五个指标越高,表明企业的发展能力越强。企业应通过以下工作提高自身的发展能力。
(1)开发适销对路、质高价低的产品,保证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的趋势。
(2)控制总资产的盲目增长,使其与企业发展水平相适应。
(3)加快技术更新速度,保证企业持续发展的能力。
(4)根据发展战略,确定合理的利润目标,保持企业稳定发展的趋势。
二、财务分析的作用。
1、财务分析是企业并购价值评估与并购财务决策的前提条件。
价值评估理论作为并购决策的重点,大多着眼于对被兼并企业的现实价值的评估。而并购财务决策则是通过测算企业并购行为给企业带来的未来价值变化,对并购行为进行成本收益分析进而作出并购决策。财务分析是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等核算资料为基础,对企业财务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的研究和评价,以揭示企业过去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利弊得失、财务状况及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更好地帮助企业规划未来,优化投资决策。因此,财务分析不仅对企业并购前后的状况进行全面分析并可相应预测并购企业后期的绩效变化,是企业并购中财务决策的重要条件。
2、财务分析是企业并购后整合的基础。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格局下,产业整合和发展成为全球并购的主题。通过产业整合产生协同效应,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成为并购的内在动因。在产业集中度上,我国产业分散、企业规模小,面对全球竞争,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化竞争的唯一出路就是实行产业整合,以此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通过并购来进行的产业整合不但能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而且能有效地消灭竞争对手,提高产业集中度,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并购双方的整合是并购过程中的最后一个阶段,这是整个并购中最关键的一部分。整合的目的是使并购发挥作用,整合的成功与否,在企业并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国企业并购中应注意的整合问题有:
(1)制定系统的整合规划和有效的整合执行计划。
(2)加强并购双方的沟通、交流和协调措施以便使整合过程顺利进行。
3、财务分析可以有效的防范企业并购重组中的风险。
企业并购重组比日常经营更复杂,在进行投资、控股扩张的同时,也伴随着巨大的企业风险。除了原有的经营风险继续存在外,增加了一些与企业并购重组相关的特殊风险。为了使企业的并购重组、资产重组工作达到预先设定的效果,进行全面的财务分析是防范风险的决定因素。
企业并购中需要现代化的经营管理理论作为支持,而现代企业财务分析作为一种科学的、高效的现代化管理手段,将在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企业并购中实现资产整合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胡玄能。企业并购分析[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2]王长征。企业并购整合[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互联网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探索的论文
摘要:在互联网企业大规模并购背后,新企业财务压力通常会更加沉重,部分企业财务危机显现,深刻影响其持续运营能力。本文选择F分数分析模型,以20家完成并购的上市互联网公司财务数据为样本,对其并购财务风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完成并购后,样本公司财务风险显著增加;并购后第二年开始,经过管理层控制,财务风险水平处于持续降低态势;要有效控制并购财务风险,需要从并购前、并购中及并购后分别采取对策。更多计算机网络论文相关范文尽在职称论文发表网。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论文
一、引言
经过多年迅速发展,互联网行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重要参与者,并深刻影响经济、社会以及公众生活。在互联网行业持续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间并购态势越来越强。尤其是2012年以后,经过激烈并购活动,数十家大型互联网公司产生,极大增强了互联网行业公众认知度及影响力。关于企业并购财务风险,众多学者及调研机构进行研究。Edmans(2009)对企业并购后管理成效与财务健康水平进行关联研究,结果发现许多并购失败的案例有一个共同点:由于新企业管理水平不足以支撑新组织,管理效率低下导致财务水平下滑。RobertJ.Borghese等(2011)从组织适应性角度对企业并购财务风险问题进行研究,认为如果新企业组织适应性低,将难以完成两家或者多家企业资源整合,从而导致运行混乱,影响财务健康水平。Megginson等(2012)认为,互联网企业并购并不会必然增加企业价值,它与并购企业业务匹配度等因素有关。DavidW.等(2005)对互联网企业如何应对并购财务风险进行研究,认为资源整合以及组织协调是关键。尽管国内企业并购历程较短,然而相关研究也取得丰硕成果。张远德等(2014)学者对互联网企业并购案例进行大样本研究,发现存在最佳并购方案。然而,该方案非一成不变,它需要根据产品或者服务类型、企业规模以及市场环境进行灵活变化。王蕾(2012)对如何进行并购财务风险评估进行研究,提出AHP-GRAM模型。吴泗宗等(2014)对互联网企业跨国并购进行案例分析,发现财务风险普遍存在。周雪等(2009)认为,在互联网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控制过程中,关键是做好危机预警。通过量化研究,提出了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的财务风险模糊预测模型。基于已有研究成果,通过F分数模型以及SPSS分析软件,本研究将对互联网企业并购风险现状进行研究。同时,对如何有效控制财务风险进行讨论。通过相关研究和讨论,希望对改善互联网企业并购效益有积极参考价值。
二、互联网企业并购财务风险评估
(一)财务风险模型的选取
如何进行财务风险分析,研究人员提出过众多理念与方法。经过不断验证,最终受到广泛认可的财务风险模型包括Z-Score模型与F分数模型。二者在适用范围与分析精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在分析互联网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时,为确保相关分析过程及结果具有可靠性,首先须确保所选择分析模型具有最佳可靠度。(1)Z-Score模型。Z-Score模型由美国财务研究人员EdwardAltman于1968年提出。在运用该模型对企业所面临财务风险进行评估时,须对主要财务预警因素赋予一定权重,并根据最终加权得分来表征其财务风险综合水平。基于该理念,Z-Score模型基本表达式为:Z=0.012X1+0.014X2+0.033X3+0.006X4+0.0999X5(1)其中,X1为产规模及其变现能力;X2为企业累计获利能力;X3为总资产利润率(税前);X4为股东权益总值与企业总负债比值;X5为总资产周转率。根据Z值计算结果,不同得分预示所评估企业处于不同财务风险水平。在研究实践中,形成如下判别规则:当Z<1.81时,所评估企业财务风险极高,正面临“财务困境”状态;当1.81
(二)样本数据选取
在选择样本数据时,遵循如下几点基本规则:公司于2013年完成并购;持续经营,且近四年财务数据完整;从互联网上市公司数据库中随机选择,降低主观干扰;以A股互联网上市企业未研究对象。通过新浪财经上市公司数据库,本研究共随机选择20家A股互联网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其公司代码分别为:002649.SZ、002421.SZ、601519.SH、300299.SZ、300170.SZ、300300.SZ、300271.SZ、300264.SZ、300311.SZ、002642.SZ、300079.SZ、300075.SZ、300113.SZ、002405.SZ、300245.SZ、300209.SZ、300168.SZ、300324.SZ、002401.SZ、600756.SH。
(三)财务风险分析
在完成数据收集后,运用SPSS2.0软件进行资产负债率指标计算,结果如表5所示。由表5可知,在完成并购后,所选取互联网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总体呈现不断上升态势,发生财务危机风险偏高,须及时采取财务控制措施。如表6所示,为0.95置信区间下样本公司描述性统计F值计算结果。由表6可知,在完成并购前,样本公司财务F值均值为7.930545;在完成并购后,样本公司当年F值降低至5.048085;后续经营过程中,F值持续下降至4.599735、4.123035。可见,在完成并购后,互联网企业财务风险显著增加,且保持连续上升态势。如表7所示,为各个样本公司F值分年度计算结果。如表8所示,为20家样本公司多重比较F值计算结果。结合表7与表8可知:完成并购后,各公司F值呈明显波动,表明并购活动加大了公司财务压力,提升了公司财务危机;在完成并购后第二年,样本公司F值有所提升,表明公司管理层已经意识到自身所面临财务风险,并采取了积极应对措施。并购前一年与并购后第三年的F值均值差达到3.807573,且显著性水平为0.03(小于0.05)。可见,即使上市公司管理层采取了财务危机应对措施,然而其财务风险仍然较高。
三、互联网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应对措施
在经历“野蛮生长”后,互联网企业之间进行并购是产业规律所致,它不仅有助于增加行业运行效率,而且可以为督促企业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从上文分析结果可知,互联网企业并购的确会增加其财务风险,为此需要在并购前、并购过程中以及并购后分别采取应对策略。(一)并购前的'应对措施在提出并购目标后,须制定完善的并购方案。在制定并购方案时,需要确定资本回报率、短期财务压力以及并购后公司中长期经营目标。互联网技术及产品存在更新换代快、客户群体流动性大等特点,因而在确定并购目标时需要进行全面分析及合理预测。若企业财务储备不足以应对短期财务压力,且并购后可能带来的资本会回报率又难以积极支撑企业发展目标,则需要谨慎做出并购决策。(二)并购过程中的应对措施(1)合理分析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的形成与显现有一个过程,在预测时需要确定合理的测试时间长度。对互联网企业而言,至少需要分析并购后三年的财务风险。若预测年限过短,既有可能由于过于短视而夸大财务风险水平,也有可能难以预测到后续财务状况改善的希望。(2)构建适当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在构建财务风险控制体系时,既需要结合原公司、新公司实际情况选择财务指标,也需要根据国内互联网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确定不同指标的权重。尤其是在引进国外财务风险控制体系时,一定要进行合理改造及优化。(三)并购后的应对措施(1)积极改善现金流等财务指标。互联网企业产品研发及推广需要投入大量现金。尤其是在完成并购初期,会对新企业现金周转造成较大压力。因此,对管理层而言,需要制定合理的并购预算,并在完成并购后严格实施预算方案。同时,需要对现金流进行监控,提升资产周转率,并对可能发生的财务危机提供准备金。(2)快速整合并完善公司治理体系。对互联网企业而言,进行并购的目的是改善企业经营水平以及市场竞争力。因此,完成并购仅仅是新企业经营活动的开端。对新企业而言,更重要的是改善其治理体系,尤其是对原公司经营场所、人员结构、资产分布、市场份额以及组织架构等进行有效对接与融合,避免由于治理混乱而带来成本提升,从而有效改善财务水平。
四、结论
本文以20家互联网上市互联网合并企业为样本,对其并购财务风险进行评估,并对如何应对该类风险进行讨论,得出如下几点结论:其一,相比较于并购前一年,完成并购后,样本公司各年度财务风险显著增加;其二,并购后第二年开始,经过管理层控制,财务风险水平处于逐渐降低态势;其三,并购财务风险显现及发生存在时间持续性,要有效控制并购财务风险,需要从并购前、并购中及并购后分别采取对策。
参考文献:
[1]藏秀清、张远德:《并购风险的多层次权重分析研究》,《技术经济》2014年第11期。
[2]王蕾、甘志霞:《企业跨国并购财务风险分析及防范》,《财会通讯》2012年第5期。
[3]杨柳、吴泗宗、佟爱琴:《跨国并购财务风险的实证研究》,《财会通讯》2014年第30期。
[4]周雪、顾晓敏:《动态现金流量模型在高校财务风险预警中的运用》,《财会月刊》2009年第2期。
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毕业论文的选题有哪些呢?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1. 管理层收购问题探讨 2. MBO对财务的影响与资讯披露 3. 浅析新企业所得税法对上市公司利润的影响 4. 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 5. 投资组合理论与财务风险的防范 6. 代理人理论与财务监督 7. 金融市场与企业筹资 8.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筹资渠道 9. 中西方企业融资结构比较 10. 基于盈余目标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研究 11.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研究 12. 企业资本结构优化研究 13. 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研究 14. 负债经营的有关问题研究 15. 股利分配政策研究 16. 企业并购的财务效应分析 17. 独立董事的独立性研究 18. 知识经济时代下的企业财务管理 19. 现代企业财务目标的选择 20.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1.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22. 中国民营企业融资模式――上市公司并购 23. 基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企业绩效评价研究 24. 公司财务战略研究 25. 财务公司营运策略研究 26. 资本经营若干思考 27. 风险投资运作与管理 28. 论风险投资的运作机制 29. 企业资产重组中的财务问题研究 30. 资产重组的管理会计问题研究 31. 企业兼并中的财务决策 32. 企业并购的筹资与支付方式选择研究 33. 战略机构投资者与公司治理 34. 股票期权问题的研究 35.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融资问题研究 36. 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 37. 国际税收筹划研究 38. 企业跨国经营的税收筹划问题 39. 税收筹划与企业财务管理 40. XXX税例如企业所得税的税收筹划 41. 高新技术企业税收筹划 42. 入世对我国税务会计的影响及展望 43. 我国加入WTO后财务管理面临的挑战 44. 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5. 经济价值增加值EVA――企业业绩评价新指标 46. 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问题研究 47. 上市公司财务预警问题研究 48. 企业并购前后财务状况变化问题研究 49. 以平衡计分卡为核心的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50. 基于不同发展周期的企业财务战略选择研究 51. 集团公司全面预算目标的制定与分解 52. 现金流量折现法在评估公司战略中的应用分析 53. 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在评估管理者业绩中的应用拟合 54. 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财务核心能力问题研究 55. 企业纳税筹划中的风险规避问题研究 56.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实证研究 57.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变化趋势分析 58. 上市公司再融资问题研究 59. 预算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60. 跨国公司的外汇交易风险及其管理 61. 我国公司筹资现状调查与分析 62. 我国公司筹资成本调查与分析 63. 我国公司资本结构的现状与分析 64. 债务融资的财务效应 65. 企业筹资风险的成因及控制策略 66. 论基于自由现金流量的企业价值分析 67. 非财务指标在业绩评价体系中的应用 68. 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69. 企业财务预警与业绩评价的比较 70. 试析新会计准则下的公司盈余管理 71. 企业并购模式的研究 72. 我国中小企业债务融资的风险及其防范 73. 企业融资中的税收筹划 74. 基于制衡视角下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 75. 论财务比率分析的局限性及改进措施 76.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分析与评价研究 77.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现状及优化对策 78. 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偏好与绩效研究 79. 国内外中小企业资本结构的比较思考 80. 论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81. 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82. 我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问题研究 83. 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关系 84. 股权分置改革对中小股东的利益影响研究 85. 我国公司治理中的代理成本问题研究 86. 企业预算管理现状及优化策略 87. 论我国企业财务监督的现状及对策 88. 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89. 上市公司股票回购的财务效应分析 90. 上市公司股票回购的动因及问题分析 91. 股权分置改革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建议与对策 92. 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优化问题的分析 93. 高校财务风险防范探析 94. 企业信用管理的财务效果分析 95. 风险投资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96.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解决及国际借鉴 97. 企业并购中的支付方式选择分析-以XX公司为例 98. 现代企业现金流量控制的对策探析 99. 论企业集团母子公司间财务控制系统的构建 100. 企业集团“全面预算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101. 基于核心能力导向的企业业绩评价探析 102. 基于公司治理的资本结构问题 103.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与筹资成本的实证研究 104. 论新形势下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 105. 基于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的盈余管理问题研究 浅谈企业如何加强资金管理 106. 基于COSO框架的嵌入式财务治理体系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收益分配政策选择 107. 构建现代信用担保体系,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108. 并购不同阶段的财务风险分析 109.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及其对策探讨 110. 公司财务危机原因探析 111. 经理股权激励影响企业业绩的机理分析 112. 控制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代理成本模型分析 113.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分析 114. 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相关问题研究 115. 大股东与现金股利政策关系 116. 完善公司治理中内部控制思考 117. TobinQ理论及其公司层面应用探究 118. 浅析金融危机下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 119. 控制权私有收益 、机构投资者持股和投资者保护 120. 浅析我国企业并购的财务动因 121. 公司治理的“外延扩充套件”和“内涵衍生”:一个逻辑框架 122. 金融危机下股权激励失效的原因及对策
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企业的经营与发展都起著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的方法,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1. 财务管理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
2. 财务决策支援系统研究
3. 财务预测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4. 产权重组与财务管理研究
5. 筹资方式的比较与选择
6. 杠杆原理及其应用
7. 关联方交易与财务控制问题研究
8.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问题研究
9. 集团资源配置战略与资本预算管理研究
10. 经营者薪酬研究
11. 论财务风险
12. 论财务管理体制的改革
13. 论财务制度的改革
14. 论公司股利政策的选择
15. 论理财环境
16. 论利益相关者责任与公司财务治理
17. 论企业财务机制
18. 论企业信用政策的选择
19.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务管理模式
20.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理财观念
21. 论债务重整
22. 论自由现金流量与企业价值评估
23. 企业产权理论分析与财务管理目标选择研究
24.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研究
25. 企业集团财务预警研究
26. 企业集团存量资产重组研究
27. 企业集团集中式财务管理模式研究
28. 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设计研究
29. 企业内部资金集中管理研究
30. 企业配股财务标准研究
31. 企业清算中的财务问题研究
32. 企业收益分配问题的探讨
33.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研究
34. 企业资产管理效率分析研究
35. 全面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研究
36. 上市公司财务分析研究
37. 所有者财务与经营者财务的探讨
38. 网路财务研究
39. 知识经济与财务管理创新研究
40. 资本市场与上市公司问题研究
41. 资金成本与资金结构研究
42. 资源性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
财务分析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财务分析毕业论文题目参考,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财务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2、财务分析理论研究
3、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应用研究
4、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研究
5、上市公司财务指标的分析和调整
6、上市公司绩效评价问题研究
7、企业业绩评价与激励机制的建立
8、业绩考核:会计业绩还是市场业绩?
9、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财务分析
10、公司价值评估模型及其评价
11、“企业经济增加值”方法应用研究
12、财务比率分析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13、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研究
14、价值链分析在财务分析中的应用
15、平衡记分卡在企业中的应用问题研究
16、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17、财务报告的局限及改革方向研究
18、经济附加值在业绩评价中的作用研究
19、某某上市公司的.财务案例分析及启示
20、某某项目投资的财务可行性分析
21、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实证分析
22、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实证分析
23、上市公司的营运能力实证分析
24、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的探讨
25、成长性公司财务报表分析与股票未来收益
26、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与股票未来收益
27、论自由现金流量与企业价值评估—以某上市公司为例
28、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应用——基于xx公司的案例分析
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毕业论文的选题有哪些呢?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1. 管理层收购问题探讨 2. MBO对财务的影响与资讯披露 3. 浅析新企业所得税法对上市公司利润的影响 4. 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 5. 投资组合理论与财务风险的防范 6. 代理人理论与财务监督 7. 金融市场与企业筹资 8.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筹资渠道 9. 中西方企业融资结构比较 10. 基于盈余目标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研究 11.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研究 12. 企业资本结构优化研究 13. 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研究 14. 负债经营的有关问题研究 15. 股利分配政策研究 16. 企业并购的财务效应分析 17. 独立董事的独立性研究 18. 知识经济时代下的企业财务管理 19. 现代企业财务目标的选择 20.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1.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22. 中国民营企业融资模式――上市公司并购 23. 基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企业绩效评价研究 24. 公司财务战略研究 25. 财务公司营运策略研究 26. 资本经营若干思考 27. 风险投资运作与管理 28. 论风险投资的运作机制 29. 企业资产重组中的财务问题研究 30. 资产重组的管理会计问题研究 31. 企业兼并中的财务决策 32. 企业并购的筹资与支付方式选择研究 33. 战略机构投资者与公司治理 34. 股票期权问题的研究 35.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融资问题研究 36. 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 37. 国际税收筹划研究 38. 企业跨国经营的税收筹划问题 39. 税收筹划与企业财务管理 40. XXX税例如企业所得税的税收筹划 41. 高新技术企业税收筹划 42. 入世对我国税务会计的影响及展望 43. 我国加入WTO后财务管理面临的挑战 44. 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5. 经济价值增加值EVA――企业业绩评价新指标 46. 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问题研究 47. 上市公司财务预警问题研究 48. 企业并购前后财务状况变化问题研究 49. 以平衡计分卡为核心的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50. 基于不同发展周期的企业财务战略选择研究 51. 集团公司全面预算目标的制定与分解 52. 现金流量折现法在评估公司战略中的应用分析 53. 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在评估管理者业绩中的应用拟合 54. 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财务核心能力问题研究 55. 企业纳税筹划中的风险规避问题研究 56.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实证研究 57.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变化趋势分析 58. 上市公司再融资问题研究 59. 预算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60. 跨国公司的外汇交易风险及其管理 61. 我国公司筹资现状调查与分析 62. 我国公司筹资成本调查与分析 63. 我国公司资本结构的现状与分析 64. 债务融资的财务效应 65. 企业筹资风险的成因及控制策略 66. 论基于自由现金流量的企业价值分析 67. 非财务指标在业绩评价体系中的应用 68. 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69. 企业财务预警与业绩评价的比较 70. 试析新会计准则下的公司盈余管理 71. 企业并购模式的研究 72. 我国中小企业债务融资的风险及其防范 73. 企业融资中的税收筹划 74. 基于制衡视角下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 75. 论财务比率分析的局限性及改进措施 76.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分析与评价研究 77.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现状及优化对策 78. 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偏好与绩效研究 79. 国内外中小企业资本结构的比较思考 80. 论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81. 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82. 我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问题研究 83. 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关系 84. 股权分置改革对中小股东的利益影响研究 85. 我国公司治理中的代理成本问题研究 86. 企业预算管理现状及优化策略 87. 论我国企业财务监督的现状及对策 88. 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89. 上市公司股票回购的财务效应分析 90. 上市公司股票回购的动因及问题分析 91. 股权分置改革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建议与对策 92. 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优化问题的分析 93. 高校财务风险防范探析 94. 企业信用管理的财务效果分析 95. 风险投资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96.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解决及国际借鉴 97. 企业并购中的支付方式选择分析-以XX公司为例 98. 现代企业现金流量控制的对策探析 99. 论企业集团母子公司间财务控制系统的构建 100. 企业集团“全面预算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101. 基于核心能力导向的企业业绩评价探析 102. 基于公司治理的资本结构问题 103.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与筹资成本的实证研究 104. 论新形势下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 105. 基于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的盈余管理问题研究 浅谈企业如何加强资金管理 106. 基于COSO框架的嵌入式财务治理体系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收益分配政策选择 107. 构建现代信用担保体系,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108. 并购不同阶段的财务风险分析 109.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及其对策探讨 110. 公司财务危机原因探析 111. 经理股权激励影响企业业绩的机理分析 112. 控制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代理成本模型分析 113.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分析 114. 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相关问题研究 115. 大股东与现金股利政策关系 116. 完善公司治理中内部控制思考 117. TobinQ理论及其公司层面应用探究 118. 浅析金融危机下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 119. 控制权私有收益 、机构投资者持股和投资者保护 120. 浅析我国企业并购的财务动因 121. 公司治理的“外延扩充套件”和“内涵衍生”:一个逻辑框架 122. 金融危机下股权激励失效的原因及对策
企业并购中会计问题探讨论文提纲
企业并购包括兼并和收购两层含义、两种方式。这个过程所产生的会计问题要合理地去解决,那又该如何规划呢?
论题观点来源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公司之间的并购已经是很多企业快速的发展的重要方法的一个方面,企业并购是为了发挥双方资产的作用,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投入产出最大化,即实现利润最大化,事实上对于并购的企业来说,并购发生产生后,该并购活动宣布结束,这并不能表明并购后的企业会实现利润最大化,所有的这些整合是企业并购最最核心的工作,整合并购是每个公司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假设人力资源和企业文化没有得到有效的整合,已变成影响企业并购是否成功的非常主要原因。对于公司并购中所看到的这些问题,如人力资源和文化整合、有效的沟通以及保留核心员工等,应是公司并购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
论文基本观点
并购失败的原因之一是系列人力资源管理风险,如果处理不当,并购后企业的一些优势将会消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从而难以达到并购的目的.,最终导致并购失败,而能够做好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工作,对于减少或消除消极的严重后果,加强企业并购的成功率具有非常的重要意义。
一、相关理论基础
1.1企业并购
1.2人力资源整合
二、企业并购过程中的人力资源整合存在的问题
2.1人力资源整合过程冗杂
2.2缺少有效的沟通
2.3忽视企业文化的整合
三、企业并购过程的人力资源整合的策略
3.1优化人力资源的整合配置
3.2建立有效的沟通体系
3.3重视企业文化的整合
参考文献
1.王长征.并购整合:通过能力管理创造价值,外国经济与管理. 2010年第12期
2.万希.企业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战略整合,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0年第1期
3.欧亚菲、肖恒.解决并购中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09年第2 期
扩展阅读
有关财务分析的论文:企业并购的风险
论文的选定不是一下子就能够确定的.若选择的毕业论文题目范围较大,则写出来的毕业论文内容比较空洞,下面是编辑老师为各位同学准备的有关财务分析的论文。
企业并购是实现企业扩张和增长的一种方式。不少企业通过并购取得了超速的发展和骄人的业绩,但根据有关统计数据分析,成功的并购案例并不多见。因为企业并购是一项高风险的经营活动,一旦控制稍有偏差,便会导致失败。由于财务活动几乎贯穿于整个并购过程,因此由财务活动所引起的财务风险便成为企业并购成功与否的重要影响因素,它是并购活动中必须充分考虑的风险。
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的定义是“企业并购活动未能达到预期的财务目标的可能性”。这表明所说的财务风险不仅仅限于并购融资所造成的风险,而且还包括并购过程中各种可能影响企业财务指标的各种风险因素,如并购前的投资风险、并购过程中的定价风险融资风险和支付风险、并购后的整合风险等等。
投资风险是并购前财务风险的主要种类,它是指企业在并购投资过程中因并购时机和目标企业选择不当而形成的风险。
并购的目标企业选择不当风险。并购的目标行业选择不当是一种常见的并购问题,其根本原因还在于对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缺乏透彻的掌握。企业并购的行业选择是从战略的角度来考虑的,尤其是跨国并购,它是一种对外直接投资行为,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行为。如果高层决策人对本企业整个发展战略没有一个清晰的框架结构和清醒的认识,跨国并购不是出于战略需要,而是出于偶然因素而突然对目标企业产生兴趣,盲目地选择目标企业,或是出于机会主义心理在毫无准备之下就卷入并购浪潮,就很容易出现投资决策上的巨大风险。如果战略目标和战略方向不清,选择并购目标企业不当的话,容易导致并购失败。 并购的时机选择不当风险。企业并购的时机选择不当风险主要分为外部时机选择风险和内部时机选择风险,因此要高度重视并购的时机选择。(1)外部时机选择。经济不景气时,中小企业易倒闭和破产,大企业可以依仗势力强大资金雄厚寻找并购机会。此外,企业并购活动与扩大再生产周期在同一个轨迹上运行,这就是说并购活动有极强的时间性。因此,企业并购要把握时机,注意当时宏观经济发展水平。(2)内部时机选择。企业产品存在着周期性:开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开创期新开发的产品技术在不断完善中,具有高度技术垄断、产品成本高、市场需求有限等特点。如果企业处在开创期,切忌盲目出击。产品进入成长期以后,生产技术逐步提高,生产规模日益扩大,管理水平日臻提高,市场渠道不断拓宽,产品产量和企业利润都有了迅速增长。这是企业进行并购的一个好时机。成熟期市场极易趋于饱和,产品销售量开始下滑,企业利润开始减少。企业的技术垄断开始削弱。一般来讲,一个企业在这个阶段并购其他企业,比较容易实现。衰退期产品已进入老化阶段,企业销售额与利润呈下降趋势,企业实力受到很大的削弱,企业需要考虑并购那种产品还处于开创期的企业。
在企业并购的过程中,财务风险主要表现为融资风险和支付风险,融资风险和支付风险都是由不合理的定价引起的。因此,我们将并购中财务风险分为三类:定价风险、融资风险和支付风险。
定价风险。定价风险主要是指目标企业的价值风险。即由于收购方对目标企业的资产价值和获利能力估计过高,以至出价过高而超过了自身的承受能力,尽管目标企业运作很好,过高的买价也无法使收购方获得满意的回报。定价风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1)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风险。信息不对称对财务风险的影响是深远的。当目标企业是缺乏信息披露机制的非上市公司时,并购方往往对其负债多少、会计报表是否真实、资产抵押担保等情况估计不足,无法准确地判断目标企业的资产价值和盈利能力,从而导致定价风险。即使并购目标是上市公司,也会因对其资产可利用价值、产品市场占有率等情况了解不充分,导致并购后的整合难度很大,甚至整合失败。(2)目标企业的会计报表风险。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在并购过程中,对企业会计报表的过分倚重和事前调查的疏忽。在并购过程中,并购双方首先要确定目标企业的并购价格,主要依据便是目标企业的年度报告、会计报表等。对会计报表固有缺陷的认识不足,会直接影响到并购价格的合理性,直接导致并购方的损失或并购失败。 融资风险。企业并购需要大量资金,企业并购的融资风险主要是指能否按时足额地筹集到资金,以保证并购能顺利进行。并购决策往往会对企业资金规模和资本结构产生重大影响。如何利用内部和外部的资金渠道在短期内筹集到并购所需要的资金是并购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企业并购筹集资金主要有四种渠道:留存收益、银行借款、发行债券、发行股票。
互联网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探索的论文
摘要:在互联网企业大规模并购背后,新企业财务压力通常会更加沉重,部分企业财务危机显现,深刻影响其持续运营能力。本文选择F分数分析模型,以20家完成并购的上市互联网公司财务数据为样本,对其并购财务风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完成并购后,样本公司财务风险显著增加;并购后第二年开始,经过管理层控制,财务风险水平处于持续降低态势;要有效控制并购财务风险,需要从并购前、并购中及并购后分别采取对策。更多计算机网络论文相关范文尽在职称论文发表网。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论文
一、引言
经过多年迅速发展,互联网行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重要参与者,并深刻影响经济、社会以及公众生活。在互联网行业持续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间并购态势越来越强。尤其是2012年以后,经过激烈并购活动,数十家大型互联网公司产生,极大增强了互联网行业公众认知度及影响力。关于企业并购财务风险,众多学者及调研机构进行研究。Edmans(2009)对企业并购后管理成效与财务健康水平进行关联研究,结果发现许多并购失败的案例有一个共同点:由于新企业管理水平不足以支撑新组织,管理效率低下导致财务水平下滑。RobertJ.Borghese等(2011)从组织适应性角度对企业并购财务风险问题进行研究,认为如果新企业组织适应性低,将难以完成两家或者多家企业资源整合,从而导致运行混乱,影响财务健康水平。Megginson等(2012)认为,互联网企业并购并不会必然增加企业价值,它与并购企业业务匹配度等因素有关。DavidW.等(2005)对互联网企业如何应对并购财务风险进行研究,认为资源整合以及组织协调是关键。尽管国内企业并购历程较短,然而相关研究也取得丰硕成果。张远德等(2014)学者对互联网企业并购案例进行大样本研究,发现存在最佳并购方案。然而,该方案非一成不变,它需要根据产品或者服务类型、企业规模以及市场环境进行灵活变化。王蕾(2012)对如何进行并购财务风险评估进行研究,提出AHP-GRAM模型。吴泗宗等(2014)对互联网企业跨国并购进行案例分析,发现财务风险普遍存在。周雪等(2009)认为,在互联网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控制过程中,关键是做好危机预警。通过量化研究,提出了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的财务风险模糊预测模型。基于已有研究成果,通过F分数模型以及SPSS分析软件,本研究将对互联网企业并购风险现状进行研究。同时,对如何有效控制财务风险进行讨论。通过相关研究和讨论,希望对改善互联网企业并购效益有积极参考价值。
二、互联网企业并购财务风险评估
(一)财务风险模型的选取
如何进行财务风险分析,研究人员提出过众多理念与方法。经过不断验证,最终受到广泛认可的财务风险模型包括Z-Score模型与F分数模型。二者在适用范围与分析精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在分析互联网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时,为确保相关分析过程及结果具有可靠性,首先须确保所选择分析模型具有最佳可靠度。(1)Z-Score模型。Z-Score模型由美国财务研究人员EdwardAltman于1968年提出。在运用该模型对企业所面临财务风险进行评估时,须对主要财务预警因素赋予一定权重,并根据最终加权得分来表征其财务风险综合水平。基于该理念,Z-Score模型基本表达式为:Z=0.012X1+0.014X2+0.033X3+0.006X4+0.0999X5(1)其中,X1为产规模及其变现能力;X2为企业累计获利能力;X3为总资产利润率(税前);X4为股东权益总值与企业总负债比值;X5为总资产周转率。根据Z值计算结果,不同得分预示所评估企业处于不同财务风险水平。在研究实践中,形成如下判别规则:当Z<1.81时,所评估企业财务风险极高,正面临“财务困境”状态;当1.81
(二)样本数据选取
在选择样本数据时,遵循如下几点基本规则:公司于2013年完成并购;持续经营,且近四年财务数据完整;从互联网上市公司数据库中随机选择,降低主观干扰;以A股互联网上市企业未研究对象。通过新浪财经上市公司数据库,本研究共随机选择20家A股互联网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其公司代码分别为:002649.SZ、002421.SZ、601519.SH、300299.SZ、300170.SZ、300300.SZ、300271.SZ、300264.SZ、300311.SZ、002642.SZ、300079.SZ、300075.SZ、300113.SZ、002405.SZ、300245.SZ、300209.SZ、300168.SZ、300324.SZ、002401.SZ、600756.SH。
(三)财务风险分析
在完成数据收集后,运用SPSS2.0软件进行资产负债率指标计算,结果如表5所示。由表5可知,在完成并购后,所选取互联网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总体呈现不断上升态势,发生财务危机风险偏高,须及时采取财务控制措施。如表6所示,为0.95置信区间下样本公司描述性统计F值计算结果。由表6可知,在完成并购前,样本公司财务F值均值为7.930545;在完成并购后,样本公司当年F值降低至5.048085;后续经营过程中,F值持续下降至4.599735、4.123035。可见,在完成并购后,互联网企业财务风险显著增加,且保持连续上升态势。如表7所示,为各个样本公司F值分年度计算结果。如表8所示,为20家样本公司多重比较F值计算结果。结合表7与表8可知:完成并购后,各公司F值呈明显波动,表明并购活动加大了公司财务压力,提升了公司财务危机;在完成并购后第二年,样本公司F值有所提升,表明公司管理层已经意识到自身所面临财务风险,并采取了积极应对措施。并购前一年与并购后第三年的F值均值差达到3.807573,且显著性水平为0.03(小于0.05)。可见,即使上市公司管理层采取了财务危机应对措施,然而其财务风险仍然较高。
三、互联网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应对措施
在经历“野蛮生长”后,互联网企业之间进行并购是产业规律所致,它不仅有助于增加行业运行效率,而且可以为督促企业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从上文分析结果可知,互联网企业并购的确会增加其财务风险,为此需要在并购前、并购过程中以及并购后分别采取应对策略。(一)并购前的'应对措施在提出并购目标后,须制定完善的并购方案。在制定并购方案时,需要确定资本回报率、短期财务压力以及并购后公司中长期经营目标。互联网技术及产品存在更新换代快、客户群体流动性大等特点,因而在确定并购目标时需要进行全面分析及合理预测。若企业财务储备不足以应对短期财务压力,且并购后可能带来的资本会回报率又难以积极支撑企业发展目标,则需要谨慎做出并购决策。(二)并购过程中的应对措施(1)合理分析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的形成与显现有一个过程,在预测时需要确定合理的测试时间长度。对互联网企业而言,至少需要分析并购后三年的财务风险。若预测年限过短,既有可能由于过于短视而夸大财务风险水平,也有可能难以预测到后续财务状况改善的希望。(2)构建适当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在构建财务风险控制体系时,既需要结合原公司、新公司实际情况选择财务指标,也需要根据国内互联网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确定不同指标的权重。尤其是在引进国外财务风险控制体系时,一定要进行合理改造及优化。(三)并购后的应对措施(1)积极改善现金流等财务指标。互联网企业产品研发及推广需要投入大量现金。尤其是在完成并购初期,会对新企业现金周转造成较大压力。因此,对管理层而言,需要制定合理的并购预算,并在完成并购后严格实施预算方案。同时,需要对现金流进行监控,提升资产周转率,并对可能发生的财务危机提供准备金。(2)快速整合并完善公司治理体系。对互联网企业而言,进行并购的目的是改善企业经营水平以及市场竞争力。因此,完成并购仅仅是新企业经营活动的开端。对新企业而言,更重要的是改善其治理体系,尤其是对原公司经营场所、人员结构、资产分布、市场份额以及组织架构等进行有效对接与融合,避免由于治理混乱而带来成本提升,从而有效改善财务水平。
四、结论
本文以20家互联网上市互联网合并企业为样本,对其并购财务风险进行评估,并对如何应对该类风险进行讨论,得出如下几点结论:其一,相比较于并购前一年,完成并购后,样本公司各年度财务风险显著增加;其二,并购后第二年开始,经过管理层控制,财务风险水平处于逐渐降低态势;其三,并购财务风险显现及发生存在时间持续性,要有效控制并购财务风险,需要从并购前、并购中及并购后分别采取对策。
参考文献:
[1]藏秀清、张远德:《并购风险的多层次权重分析研究》,《技术经济》2014年第11期。
[2]王蕾、甘志霞:《企业跨国并购财务风险分析及防范》,《财会通讯》2012年第5期。
[3]杨柳、吴泗宗、佟爱琴:《跨国并购财务风险的实证研究》,《财会通讯》2014年第30期。
[4]周雪、顾晓敏:《动态现金流量模型在高校财务风险预警中的运用》,《财会月刊》2009年第2期。
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问题研究【摘要】企业并购是现代企业非常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能够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风险。本文就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规避对策。一、引言企业并购,即兼并与收购(mergerandacquicision)是现代企业发展战略中非常重要的战略之一,是社会资源重新优化配置的必然选择。随着《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关于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有关问题的通知》、《利用外资改组国有企业暂行规定》、《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等一系列涉及企业购并的法律法规的出台,企业战略购并的法律障碍及政策壁垒正逐步消除。而国内产业分散、企业规模过小、竞争激烈的现实以及外资的不断进入也迫使国内企业不得不进行战略购并和产业整合。可以看到,企业实施兼并与收购,将企业做大做强,是我国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通过并购可产生协同效应,但并购并不等同于企业竞争力,并购过程中存在着大量风险,尤其以财务风险最为突出,财务风险贯穿于整个并购活动的始终,是决定并购是否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不同的支付方式也将影响企业并购的成败及并购后的整合。二、企业并购中存在的财务风险(一)融资风险并购的融资风险主要是指能否按时足额地筹集到资金,保证并购顺利进行。由于企业并购动辄涉及上万亿元的资金,如何利用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筹资渠道在短时间内筹集到所需资金是关系到并购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不同的融资方式存在不同的融资风险,企业并购的融资决策将对企业的资金规模和资本结构产生重大影响。1.债务性融资风险在我国,国有企业的平均负债率高达65%~70%,同时我国金融政策较为严格,使得并购资金的来源十分困难。国家规定,银行信贷资金主要是补充企业流动资金和固定资金的不足,没有进行并购的信贷项目。另外,企业兼并风险较大,需要资金量也大,商业银行难以支持。我国企业债券、股票的发行基本上都是为企业筹集固定资产投资资金,审批严格,专款专用,再加上银行信贷资金切块分割、规模控制的体制也不利于并购资金的筹集,信贷资金的地域化使得跨地区并购相当困难。债务融资风险来源于收购方的债务风险和目标企业的债务风险。债务融资由于债务放大了收益的波动,它比股权方法风险更大。由于并购融资方式不同以及目标企业收购前资本结构的不同,使得企业并购所需的长期资金和短期资金、自有资本与债务资金的投入比例存在差异。并购企业应针对被并购企业负债偿还期限的长短及维持正常营运资金的多少来做好投资的不同回收期与借款的种类相互配合,合理安排资本结构。2.权益融资风险权益融资虽然可以通过发行股票迅速筹集到大量资金,没有固定的到期日和付现的上下限,资本风险较小,但是,我国对股票融资要求较为苛刻。企业为了实现权益融资而不断努力试图达到融资标准,跨度时间长,不利于抢占并购时机,而且股票融资不可避免地会改变企业的股权结构,将会稀释大股东的控制权。股票融资主要有普通股融资和优先股融资。普通股融资的风险主要有:第一,由于普通股股东通常都享有投票权,因而发行太多普通股易分散企业控制权;第二,过多的普通股融资会使企业无法达到平均资金成本为最低的最佳资本结构;第三,无法享受到像债券融资一样的税前抵扣优势;第四,对外发行新股,容易使新股东坐享其成,即当未来企业的盈余激增,新股东与旧股东享有同样的权利;第五普通股融资的审查成本较高且普通股的定价通常较债券或优先股低,因而普通股的承销费用通常要较优先股或债券的承销费用高。优先股融资的风险在于,优先股的税后资金成本要高于负债的税后资金成本。由于优先股股东往往负担了相当比例的风险,却只能收取固定的报酬,因而在发行效果上不如债券。(二)目标企业价值评估中的财务风险并购价格是并购双方最关心的问题。合理的并购价格以对目标企业价值的科学评估为前提,是并购成功的基础。目前我国对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合理性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1.信息不对称可引起并购公司估价风险。由于目标企业内部人【摘要】企业并购是现代企业非常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能够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风险。本文就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规避对策。一、引言企业并购,即兼并与收购(mergerandacquicision)是现代企业发展战略中非常重要的战略之一,是社会资源重新优化配置的必然选择。随着《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关于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有关问题的通知》、《利用外资改组国有企业暂行规定》、《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等一系列涉及企业购并的法律法规的出台,企业战略购并的法律障碍及政策壁垒正逐步消除。而国内产业分散、企业规模过小、竞争激烈的现实以及外资的不断进入也迫使国内企业不得不进行战略购并和产业整合。可以看到,企业实施兼并与收购,将企业做大做强,是我国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通过并购可产生协同效应,但并购并不等同于企业竞争力,并购过程中存在着大量风险,尤其以财务风险最为突出,财务风险贯穿于整个并购活动的始终,是决定并购是否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不同的支付方式也将影响企业并购的成败及并购后的整合。二、企业并购中存在的财务风险(一)融资风险并购的融资风险主要是指能否按时足额地筹集到资金,保证并购顺利进行。由于企业并购动辄涉及上万亿元的资金,如何利用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筹资渠道在短时间内筹集到所需资金是关系到并购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不同的融资方式存在不同的融资风险,企业并购的融资决策将对企业的资金规模和资本结构产生重大影响。1.债务性融资风险在我国,国有企业的平均负债率高达65%~70%,同时我国金融政策较为严格,使得并购资金的来源十分困难。国家规定,银行信贷资金主要是补充企业流动资金和固定资金的不足,没有进行并购的信贷项目。另外,企业兼并风险较大,需要资金量也大,商业银行难以支持。我国企业债券、股票的发行基本上都是为企业筹集固定资产投资资金,审批严格,专款专用,再加上银行信贷资金切块分割、规模控制的体制也不利于并购资金的筹集,信贷资金的地域化使得跨地区并购相当困难。债务融资风险来源于收购方的债务风险和目标企业的债务风险。债务融资由于债务放大了收益的波动,它比股权方法风险更大。由于并购融资方式不同以及目标企业收购前资本结构的不同,使得企业并购所需的长期资金和短期资金、自有资本与债务资金的投入比例存在差异。并购企业应针对被并购企业负债偿还期限的长短及维持正常营运资金的多少来做好投资的不同回收期与借款的种类相互配合,合理安排资本结构。2.权益融资风险权益融资虽然可以通过发行股票迅速筹集到大量资金,没有固定的到期日和付现的上下限,资本风险较小,但是,我国对股票融资要求较为苛刻。企业为了实现权益融资而不断努力试图达到融资标准,跨度时间长,不利于抢占并购时机,而且股票融资不可避免地会改变企业的股权结构,将会稀释大股东的控制权。股票融资主要有普通股融资和优先股融资。普通股融资的风险主要有:第一,由于普通股股东通常都享有投票权,因而发行太多普通股易分散企业控制权;第二,过多的普通股融资会使企业无法达到平均资金成本为最低的最佳资本结构;第三,无法享受到像债券融资一样的税前抵扣优势;第四,对外发行新股,容易使新股东坐享其成,即当未来企业的盈余激增,新股东与旧股东享有同样的权利;第五普通股融资的审查成本较高且普通股的定价通常较债券或优先股低,因而普通股的承销费用通常要较优先股或债券的承销费用高。优先股融资的风险在于,优先股的税后资金成本要高于负债的税后资金成本。由于优先股股东往往负担了相当比例的风险,却只能收取固定的报酬,因而在发行效果上不如债券。(二)目标企业价值评估中的财务风险并购价格是并购双方最关心的问题。合理的并购价格以对目标企业价值的科学评估为前提,是并购成功的基础。目前我国对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合理性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1.信息不对称可引起并购公司估价风险。由于目标企业内部人【摘要】企业并购是现代企业非常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能够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风险。本文就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规避对策。一、引言企业并购,即兼并与收购(mergerandacquicision)是现代企业发展战略中非常重要的战略之一,是社会资源重新优化配置的必然选择。随着《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关于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有关问题的通知》、《利用外资改组国有企业暂行规定》、《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等一系列涉及企业购并的法律法规的出台,企业战略购并的法律障碍及政策壁垒正逐步消除。而国内产业分散、企业规模过小、竞争激烈的现实以及外资的不断进入也迫使国内企业不得不进行战略购并和产业整合。可以看到,企业实施兼并与收购,将企业做大做强,是我国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通过并购可产生协同效应,但并购并不等同于企业竞争力,并购过程中存在着大量风险,尤其以财务风险最为突出,财务风险贯穿于整个并购活动的始终,是决定并购是否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不同的支付方式也将影响企业并购的成败及并购后的整合。二、企业并购中存在的财务风险(一)融资风险并购的融资风险主要是指能否按时足额地筹集到资金,保证并购顺利进行。由于企业并购动辄涉及上万亿元的资金,如何利用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筹资渠道在短时间内筹集到所需资金是关系到并购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不同的融资方式存在不同的融资风险,企业并购的融资决策将对企业的资金规模和资本结构产生重大影响。1.债务性融资风险在我国,国有企业的平均负债率高达65%~70%,同时我国金融政策较为严格,使得并购资金的来源十分困难。国家规定,银行信贷资金主要是补充企业流动资金和固定资金的不足,没有进行并购的信贷项目。另外,企业兼并风险较大,需要资金量也大,商业银行难以支持。我国企业债券、股票的发行基本上都是为企业筹集固定资产投资资金,审批严格,专款专用,再加上银行信贷资金切块分割、规模控制的体制也不利于并购资金的筹集,信贷资金的地域化使得跨地区并购相当困难。债务融资风险来源于收购方的债务风险和目标企业的债务风险。债务融资由于债务放大了收益的波动,它比股权方法风险更大。由于并购融资方式不同以及目标企业收购前资本结构的不同,使得企业并购所需的长期资金和短期资金、自有资本与债务资金的投入比例存在差异。并购企业应针对被并购企业负债偿还期限的长短及维持正常营运资金的多少来做好投资的不同回收期与借款的种类相互配合,合理安排资本结构。2.权益融资风险权益融资虽然可以通过发行股票迅速筹集到大量资金,没有固定的到期日和付现的上下限,资本风险较小,但是,我国对股票融资要求较为苛刻。企业为了实现权益融资而不断努力试图达到融资标准,跨度时间长,不利于抢占并购时机,而且股票融资不可避免地会改变企业的股权结构,将会稀释大股东的控制权。股票融资主要有普通股融资和优先股融资。普通股融资的风险主要有:第一,由于普通股股东通常都享有投票权,因而发行太多普通股易分散企业控制权;第二,过多的普通股融资会使企业无法达到平均资金成本为最低的最佳资本结构;第三,无法享受到像债券融资一样的税前抵扣优势;第四,对外发行新股,容易使新股东坐享其成,即当未来企业的盈余激增,新股东与旧股东享有同样的权利;第五普通股融资的审查成本较高且普通股的定价通常较债券或优先股低,因而普通股的承销费用通常要较优先股或债券的承销费用高。优先股融资的风险在于,优先股的税后资金成本要高于负债的税后资金成本。由于优先股股东往往负担了相当比例的风险,却只能收取固定的报酬,因而在发行效果上不如债券。(二)目标企业价值评估中的财务风险并购价格是并购双方最关心的问题。合理的并购价格以对目标企业价值的科学评估为前提,是并购成功的基础。目前我国对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合理性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1.信息不对称可引起并购公司估价风险。由于目标企业内部人员与并购方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上市和非上市的目标企业在高质最的信息资料获取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容易形成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财务风险。2.我国企业并购缺乏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评估指标体系,其相关的规定也多为原则性的内容,可操作性不强。并购过程中人的主观性对并购影响很大,并购并不能按市场价值规律来实施。3.缺乏服务于并购的中介组织,无法降低并购双方的信息成本和对并购行为提供指导和监督,增加了并购的交易成本及新企业的整合风险和成本。(三)缺乏规范运作的中介机构所带来的财务风险中介机构的作用一是为双方牵线搭桥,降低企业并购的信息成本;二是能提供中立、公正的判断,避免较强的主观倾向,从而最终导致交易的达成。我国的企业并购中,投资银行等中介机构较少,完全依靠并购企业自己自主搜寻目标、设计方案、筹集资金、谈判价格等等,结果由于并购方信息不灵,缺乏操作的经验,又苦于兼并融资困难,往往使应该成功的并购旷日持久,成本过高,甚至归于失败。三、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的规避(一)利用杠杆收购杠杆收购(Leverag Buyout,LBO)作为一种创新的融资方式在西方国家兴盛一时。它是指通过增加并购企业的财务杠杆去完成并购交易的一种方式。这种并购方式的实质是并购企业主要以借债方式购买被收购企业的产权,继而以并购后目标企业的资产或现金流来偿还债务。杠杆收购融资的积极意义在于:1.可以满足资金不足而又急于扩大生产规模企业的融资需要。采用杠杆收购的融资方式企业只需投入少量的资金便可迅速获得大量的资金使用额。2.以杠杆收购融资方式进行企业并购,能有效地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缩短并购时间,有助于促进企业的优胜劣汰。3.并购企业通过杠杆收购可以获得意外的收益。由于在收购活动中,目标企业的售价一般会低于其内在价值,通过杠杆收购,并购企业可以获得目标企业资产增值的价值。4.杠杆收购可以使企业获得税收优惠。杠杆收购中的债务资本往往占全部资产的0%~90%。由于支付的利息可以在税前抵扣因而可以减轻企业的税负。另外目标企业并购前的亏损可以递延冲抵并购后产主的盈余,从而降低了纳税基础。5.杠杆收购有利于管理协同效应的发挥。杠杆收购可以充分调动投资者的积极性,使并购方更加重视经营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完成与目标企业的有机整合。(二)合理运用并购中的纳税筹划并购企业在完成兼并后能够提高其债务权益比率,创造更多的税收收益和更多的价值。最佳的债务权益比率,是当增加债务所致的边际税收收益等于增加债务所致的边际财务困境成本时所对应的债务权益比率。当一个企业无法产生足够的现金流量来满足经营合同中所要求的款项时,如不清偿到期应付利息,它就将陷入财务困境。因为并购会产生某种多元化效应,联合企业的财务困境成本会比持有这些现值的两个单一企业的小,所以,并购企业在并购完成后能够提高其债务权益比率,创造更多的税收收益和更多的价值。另一方面应当充分利用经营净损失形成的纳税亏损。如果一家企业有税收减免额度,却由于处在亏损状态而无法使用这个额度,而另一家企业由于处于盈利状态而必须缴纳税款时,这两家企业的合并就可以使它们获得税收利益。这种增效作用的价值等于并购所产生的税收利益的现值,因此,可选择并购有累计经营亏损的企业,以亏损企业账面亏损冲抵盈利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这样就会减少企业的所得税税基,而且在实行累进税率时,还可能降低适用税率,降低企业整体税负,从税务上降低并购中的财务风险。(三)做好资产评估,防范财务风险对企业的资产评估,应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建立一个客观公正的资产评估组织,其中应有经济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二是充分考虑被评估企业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尤其要注意土地和劳动力资源的资产评估。三是评估方法的采用应灵活,对待继续运营的企业产权,应采用预期收益净现值法,对待破产的企业或企业的部分资产时,应采用重置资本计算的账面净现值法。(四)要大力发展中介机构大力推广企业并购的中介机构,充分利用中介机构的专业人才、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发挥其在并购中的服务和监督职能。首先,利用中介机构对企业的经营能力、财务状况进行客观评估;其次,利用中介机构掌握的目标企业的各类信息,改变信息不对称的现象,降低估价风险;再次,参考中介机构制定的并购方案。只有合理估计财务风险,才能有效地规避风险。现代企业并购涉及金额大,只有充分合理的估计到并购可能产生的各种财务风险才能做好并购工作。
财务分析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参考文献
财务管理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以及发展,企业领导者高度的重视企业的'财务管理。下面是我分享的财务分析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的参考文献,欢迎阅读!
[1]. 张先治。 现代财务分析程序与方法体系重构[J]. 求是学刊, 2002,(04)。
[2]. 朱晶。 试论企业并购中财务分析及作用[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7,(13)。
[3]. 倪霞丽。 财务分析应注意啥[J]. 中国统计, 2005,(04)。
[4]. 董玉。 企业财务分析存在问题及其改进[J]. 商业会计,2005,(24)
[5]迟红梅:发挥财务分析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核心作用的研究[J]. 时代金融(下旬),2011(8).
[6]周?琦:财务分析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J].农民致富之友,2010(22).
[7]陈 敏:论财务分析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电子商务,2011(1).
[8]黄宝来:如何看财务分析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市场,2010(10).
[1]Antelo,M. Licensing a non-drastic innovation under double informational asymmetry. Rese arch Policy,2003,32(3), 367-390.
[2]Arora, A. Patents,licensing, and market structure in the chemical industry.Research Policy, 1997,26(4-5), 391-403.
[3]Aoki,R.,& Tauman,Y. Patent licensing with spillovers. Economics Letters,2001,73(1),125-130.
[4]Agarwal, S,& Hauswald, R. Distance and private information in lending.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2010,23(7),2757-2788.
[5]Brouthers, K.D.,& Hennart, J.F. Boundaries of the firm: insights from international entry mode research.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07,33,395-425.
[6]Anderson, J. E.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gravity equatio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7,69(1),106-116.
[7]Barkema,H. G.,Bell,J. H. J.,& Pennings, J. M. Foreign entry,cultural barriers,and learning.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6, 17(2),151-166.
[8]Bass, B.,& Granke, R. Societal influences on student perceptions of how to succeed in organization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1972,56(4),312-318.
[9]Bresman, H.,Birkinshaw, J.,& Nobel, R. Knowledge transfer in international acquisition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1999,30(3),439-462.
[10]Chesbrough, H. W.,& Appleyard,M, M. Open innovation and strategy.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2007,50(1),57-76.
财务管理论文参考文献二:
[1]Allport, G. W. Personality: A psychological interpretation. New York: Holt,Rinehart & Winston, 1937.
[2]DeVellis, R. Scale development: Theory and application. London: Sage. 1991.
[3]Anderson,J. R. Methodologies for studying human knowledge. Behavioural and Brain Sciences,1987,10(3),467-505
[4]Aragon-Comea, J. A. Strategic proactivity and firm approach to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8,41(5),556-567.
[5]Bandura, A.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An agentic perspective.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2001,52,1-26.
[6]Barr, P. S,Stimpert,J. L,& Huff,A. S. Cognitive change,strategic action and organizational renewal.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2,13(S1),15-36.
[7]Bourgeois, L. J. On the measurement of organizational slack.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81,6(1),29-39.
[8]Belkin, N. J. Anomalous state of knowledge for information retrieval. Canadian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1980,5(5),133-143.
[9]Bentler,P. M,& Chou C. P. Practical issues in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ociological Methods and Research,1987,16(1),78-117
[10]Atkin, C. K. Instrumental utilities and information seeking. New models for mass communication research, Oxford,England: Sage,1973.
财务管理论文参考文献三:
[1]Adams, M. and Hardwick, P. An Analysis of Corporate Donations: UnitedKingdom Evidence [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1998,35 (5): 641-654.
[2]Aronoff,C.,and J Ward. Family-owned Businesses: A Thing of the Past or Model of the Future. [J]. Family Business Review, 1995,8(2); 121-130.
[3]Beckhard,R“Dyer Jr.,W.G. Managing continuity in the family owned business [J]. Organizational Dynamics, 1983,12 (1): 5-12.
[4Casson, M. The economics of family firms [J]. Scandinavian Economic History Review, 1999' 47(1):10 - 23.
[5]Alchian,A.,Demsetz, H. Production, information costs, 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J]. 1972,62(5): 777-795.
[6]Allen, F,J, Qian and M, J. Qian. Law,Finance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05,77: pp.57-116.
[7]Amato,L. H.,& Amato,C. H. The effects of firm size and industry on corporate giving [J].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07,72(3): 229-241.
[8]Chrisman, J.J., Chua,J.H., and Steier, L. P.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ies of family business [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03b, 18(4): 441-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