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新乡旅游文章

新乡旅游文章

发布时间:

新乡旅游文章

事实上,国内有很多存在时间较短的省会,不管是抗战时期的临时省会,还是后来仓促撤销的部分省会城市,都给一座城市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要说的并不是绝对的存在时间最短省会,而是其中之一。这座城市是我国最早被撤销省份的省会,这座城市叫做新乡市。

虽然新乡被最新的城市分级划为四线城市,但值得一提的是,新乡作为一座工业城市,拥有的工业实力有目共睹。但并不是工业发达,新乡的环境就特别的差了,因为其实这座城市还获得了不少诸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森林城市,宜居城市等等国家级称号。且这座城市也一直号称河南北部的中心城市,让人不得不对这座城市刮目相看。

然而除此之外,新乡的历史也非常悠久,当地留有非常多的名胜古迹,也在当地发生了非常多的历史事件,当年的牧野之战,还有陈桥兵变,这些历史事件仿佛历历在目,也不禁对这座城市的风景产生好奇,究竟这座工业之城是怎么拥有好的生态环境的,又有哪些名胜古迹呢?

都知道新乡境内的万仙山很有名,也的确,万仙山的风景几乎成了新乡的招牌一般。不管是壮观的大峡谷,还是著名的影视村,亦或者看看溶洞奇观。漫步在山间,山清水秀的美景让人目不暇接,瀑布与水池相连,森林与群山相衬,不禁意间就沉浸在了风景之中,多样的风景绝对能够征服你的视网膜。

万仙山会是新乡的招牌,郭亮村是万仙山的招牌,但你知道郭亮村又是如何让世人所熟知的吗?来到郭亮村的要道,也是来这里的必经之路-绝壁长廊。你或许就会知道其中的奥秘,这条全长1.2公里的绝壁长廊硬生生的从山间开凿而出,用的全是人力,靠的就是艰苦的信念。几乎每个人看到这条隧道,都很难与人工开凿联想起来,所以这里也常常被人誉为世界级奇迹。

说完了自然风景,咱们来说说名胜古迹,新乡的凤凰山下,有一座巨大的王陵。据说是明代藩王潞简王的陵墓,未来非常有可能成为世界遗产之一,整座陵墓的建筑布局参考了北京的明皇陵,壮观的陵墓与境内的石刻让人目不暇接。值得一提的是,这位王非常的重感情,其次妃的陵墓超规模建造,甚至比起自己的墓还要大上些许。这在古代王陵之中实属罕见。也给这座陵墓增添了不少可看之处。

虽然这座城市曾经只担任了三年的省会城市,但其境内的自然风景以及名胜古迹都绝对能让你赞不绝口,不知道看完文章后,会不会考虑来这里旅游一番呢?

长城长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它始建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长城全长一万二千多里,横跨北京、辽宁、天津、河北、山西、宁夏、甘肃等省市。始建于秦始皇时期,秦朝统一中国之后联成万里长城。经过历代的增补修筑,汉、明两代又曾大规模修筑。现在我们能看到的长城几乎都是明代所建。其工程之浩繁,气势之雄伟,堪称世界奇迹。岁月流逝,物是人非,如今当您登上昔日长城的遗址,不仅能目睹逶迤于群山峻岭之中的长城雄姿,还能领略到中华民族创造历史的大智大勇。现存的长城为明朝所修筑由渤海之山海关伸展到甘肃省之嘉峪关,长城平均高度为7.8米,平均底部阔6.5米,而顶部为5.8米。它每隔100米便设一座长方形石台作为了望之用。早在1961年就被国务院发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12月长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中保存最好的一段,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一段,是明代长城的精华,这里是长城重要关口居庸关的前哨,海拔高达1015米,地势险要,城关坚固。位于延庆县境内, 距市中心70余公里, 建于明代, 是明长城在北京地区的一个隘口,为明长城重要关口居庸关的前哨。瓮城有东西两门,分别曰“居庸外镇”和“北门锁钥”。因南通京城, 北达延庆,东去永宁、四海,西往宣化、大同,四通八达,故名八达岭。这段长城由关隘、城墙、城台、烽燧四部分组成,沿山脊建筑,随山势曲折起伏, 气势磅礴, 宛如一条巨龙奔腾飞舞于群山峻岭之中。万里长城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我国已在八达岭建成中国长城博物馆。1988年,八达岭万里长城被联合国列为世界人类文化遗产。 1991年,在全国名胜四十佳评选中,八达岭名列榜首。查看全部8个回答【2020旅游笔记】详细青海十大旅游景点__带你玩遍西北值得一看的青海相关信息推荐2020年去青海十大旅游景点,本人近期游玩体验写下此篇旅游攻略,纯玩的经验分享!省心又省钱,多种玩法推荐,不走回头路,各种注意事项..河北顺通国际旅行社..广告 2019敦煌的旅游景点有哪些,青海自由行攻略,出游攻略游记值得一看的敦煌相关信息推荐2020敦煌的旅游景点有哪些,介绍了青海旅游景点,线路,美食,住宿等青海旅游攻略信息敦煌的旅游景点有哪些,本篇文章攻略带你打卡青海,游客到青海旅游,最爱去的八个地方!张家界爱尚自由行旅..广告 相关问题全部介绍一处旅游景点(作文)400字语文日月星奇石 在新乡万仙山景区南坪,有一块奇石,被称为万仙山镇山之宝。今年五月去万仙山旅游,终于有幸见到了这块传说中的奇石。 日月星石石面长2.28米,最宽处1.28米,最厚处1.07米,外表像鱼。鱼本身就是一个吉祥的像征,让人看上去就有喜庆的感觉。让人奇怪的是石头本身所形万的日月星三光同辉的图形。石头外表是红色,日月星的图案是由白色的石头镶嵌而成。太阳的图案在左下方,圆形,直径较大。月亮的图案在太阳的右边,在整个石头的正中央,呈月牙状。星星图案被月亮所包包围,由56 个白色石英组成。三个图案比例适中,就像是人画出来的一样。 太阳、月亮、星星是天上三个发光的物体,是吉祥的象征。在这块奇石中它们同时出现,而且是天然形万成,不能不令人称奇。有人写诗称赞道:“天有三宝日暮途穷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三宝齐聚在南坪”。浏览32020-05-02广告2020广西游玩景点驴友亲身经历教你省钱省心省事攻略广西游玩景点朋友推荐了规划师,帮我们提前预定好了酒店和门票,带我们去了德天,巴马,广西游玩景点全程0购物,无二次收费,24H包接送,服务超级棒,人均才1000不到572020-05-21写自己游览过的一处景点作文400字放暑假了!我可以去厦门玩了!原来,爸爸妈妈早就谋划好这个暑假带我们去厦门旅游,还订好了机票。当我和妹妹一听到这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时,整夜整夜睡不着觉,巴不得现在就到厦门了。 期盼已久的厦门旅行如期而至我们一家人高高兴兴的登上了飞机。几个小时后,我们终于到了厦门,听说厦门比我们杭州还小呢!我们到的时候已是傍晚,于是,我们直接去了赫赫有名的步行街游玩。步行街里真是玲琅满目,样样都有,而且还一点儿都不热,各式各样的小饰品,大小不一的饭馆,看的我眼花缭乱! 接着,我们又步行去海边,吹吹海风,可惬意了! 第二天,我们启程去了胡里山炮台,观看各种大炮,一台台的大炮让我震惊不已,原来古代时的大炮是这副模样啊!参观完胡里山炮台后已是下午,然后妈妈直接带着我们去海边游泳,一阵阵的海浪波澜起伏,我们尽情水里嬉闹、捡贝壳,不知不觉就是傍晚了。我现在才知道,原来厦门有盖章本,在整个厦门都很流行,因为厦门比较小,所以,拿到本子,上面会写着哪家店可以敲章,一个个敲,回家时作为纪念,我们自然也敲得津津乐道。 最后我们又去了厦门最有名的鼓浪屿坐了快艇,横行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内心兴奋不已。 厦门之旅结束了,我的思想却还停留在厦门,啊!厦门,一座美丽的海上花园!1386 浏览330612019-10-09关于一处旅游景点的400字作文长城游记作文400字 不到长城非好汉。”今天,我也要登上长城,做一回“好汉”。 我们站在长城脚下,抬头仰望。长城蜿蜒起伏,远远看上去,就像是一条横卧的巨龙,正准备一飞冲天呢! 我们开始登长城了。顺着巨大的青石台阶往上走,发现台阶的表面已经凹凸不平,而且非常光滑。可想而知,有多少双脚曾经走过这里呀!走了一会儿,腿有些不听使唤了,又酸又痛,便站在城墙边休息。往下一瞧,树木葱茏,郁郁葱葱,墙体顺山势而建,十分险峻,城垛上有箭眼,果然易守难攻。 休息片刻,我们继续向上登。路越走越陡,我心里十分紧张,便开始打退堂鼓了。可是,我想:我一定要坚持住,当一回“好汉”。于是,我下定了决心,使出了吃奶的劲,小心翼翼的向上登。偶尔抬头向上望去,发现长城上人流如潮,远处的人,就似乎是一个个小黑豆,紧紧的挨在一起,慢慢的向上移动。“坚持向上!”我心里想着,终于登上了长城。 我靠在长城顶峰的城垛旁,抚摸着粗砺的城砖,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回到了那个年代:炎炎烈日下衣衫破烂的民夫辛,有些人跌倒了,就再也没有站起来;坚固的长城在孟姜女的哭泣声中轰然而塌;忽然狼烟滚滚,金戈铁马,喊杀声扑面而来。我突然有一种幸福的感觉,因为我触摸到了历史,感觉到了她古老的心跳......我们参观了天安门广尝人民大会堂,游览了颐和园、故宫、天坛等名胜古迹,还去了野生动物园、海底世界、北海公园等地方,最让我终身难忘的就是去八达岭长城。 今天,我就要登上这座盼望已久的长城。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不到长城非好汉”,今天,来到长城脚下,我心里特别激动,当我们爬上了这座好汉城时,这里已是人山人海。我快步跑到第一个烽火台,回头一看,爸爸他们被远远地甩到后面了,我又跑到了第八个烽火台,往下看好高哟!把我吓了一跳,再往上看,那城墙多么雄伟呀!像一条巨龙躺在群山之中。我赶紧向爸爸要来了照相机,拍下了这雄伟的景色,我要把这美好的景色带回家。 我们开始往回走,一看到这么陡的坡,我两腿发抖。现在我才理解了“上山容易下山难。” 这张相片真让我太难忘了。 我登上了长城!17 浏览82介绍景点的作文 400字江汹涌的海潮是天下间最壮观的。从每年的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这期间海潮最盛大。当海潮从远方海口出现的时候,只像一条白色的银线一般,过了一会儿慢慢逼近,白浪高耸就像白玉砌成的城堡、白雪堆成的山岭一般,波涛好像从天上堆压下来,发出很大的声音,就像震耳的雷声一般。波涛汹涌澎湃,犹如吞没了蓝天、冲洗了太阳,非常雄壮豪迈。杨诚斋曾在诗中说:“海水涌起来,成为银子堆砌的城市;钱塘江横着,潮水给系上一条白玉的腰带。”就像这样一般。 浙江潮就是钱塘潮 钱塘潮 钱塘潮(Qiantang Tide--最壮观的海潮 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涌潮有三处:山东青州涌潮、广陵涛和钱塘潮。 钱江涌潮成因 雄伟壮观的钱江潮成因除月、日引力影响外,还跟钱塘江口状似喇叭形有关。钱塘 江南岸赭山以东近50万亩围垦大地象半岛似地挡住江口,使钱塘江赭山至外十二工段酷似肚大口小的瓶子,潮水易进难退,杭州湾外口宽达100公里,到外十二工段仅宽几公里,江口东段河床又突然上升,滩高水浅,当大量潮水从钱塘江口涌进来时,由于江面迅速缩小,使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就只好后浪推前浪,前浪跑不快,后浪追上,层层相叠。其次还跟钱塘江水下多沉沙有关,这些沉沙对潮流起阻挡和磨擦作用,使潮水前坡变陡,速度减缓,从而形成后浪赶前浪,一浪叠一浪,一浪高一浪涌潮。世界上有许多美好的景物,日出日落、春去春来、云飘雪降、山海湖泊、名胜古迹、城镇村落、街道庭院……哪一样不值得我们用诗一般的语言去讴歌,但写景作文让小学生煞是头疼,为什么呢?一是胸中无好词佳句,二是作文言之无序。 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一单元侧重训练的作文就是写景作文。根据小学生写景作文的现状和课本的编排情况,我是如何训练写景作文的呢? 一、紧密联系课文指导写作 第一单元的《海上日出》、《夕照》、《迷人的张家界》,还有积累运用一的《大理三塔》,这些文章都是很好的写景范文。 海上日出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出了日出的过程;《夕照》按时间顺序写出了如诗的夕照;《大理三塔》按空间顺序写出了三塔的样子。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了写景作文要按一定顺序去写,并见识了各种顺序。学生还知道了写景作文在描写时,要“寓情于景”,要带着感情去描写,展开丰富的想象,尽量运用生动的语言、贴切的手法。如:联想、比喻、夸张等。只有这样枯燥的景物描写才会变得充满生机,富有情趣,才会吸引读者。当然学生还知道了文章写得这样细致传神得益于作者的细致观察。 二、读万卷书,过语句关。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读万卷书,才能行万里路。要想写好写景作文,积累一定量的写景状物的词汇势在必行。用了两个星期的时间强化训练词语。学生饱览写景的文章,通过朗读、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好词佳句。 三、细致观察,抓住特点。 经过上面两个环节,学生为写景作文已作好准备工作,下面就是实战演习了。事也凑巧,天助我也!那天天降暴雨,天昏地暗。暴雨入注。我就抓住这个机会让学生观察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学生观察得很细。之后学生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出了这场暴雨,并且写出了特点。其中一个学生这样写大雨倾盆时:粗大的雨点,狂暴地落在屋顶上,整个天空似乎要崩塌下来,电闪雷鸣、暴风骤雨,似乎要把这个世界吞没。雨下得更大了,大地间像挂上了一幅巨大的珠帘。另一学生这样写天晴雨住时:大雨终于筋疲力尽了,雨渐渐地小了,树木又精神振奋地站了起来,乌云渐渐地退了,太阳露出了笑脸。 这次习作之后我又让学生观察了校园,写校园的景色。在写秋天的校园时,该生用敏锐的眼光捕捉到“丑菊”,用他独特的视角写出了白花凋零,惟丑菊独放异彩。他在作文中这样写到:秋天五颜六色的花儿都不愿自己先凋谢,还想一直比下去。这时丑菊开花了,别的花儿,一看见丑菊那漂亮的鲜嫩的小花,都心甘情愿地低下了头。 通过这三个环节的环环相扣,学生写出了令人满意的作文。当然这不是剧终,贵在坚持。我相信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会睁大双眼看世界,留心观察、留意生活、留住精彩!1 浏览144作文:一处旅游景点(青澳湾400字)日月星奇石 在新乡万仙山景区南坪,有一块奇石,被称为万仙山镇山之宝。今年五月去万仙山旅游,终于有幸见到了这块传说中的奇石。 日月星石石面长2.28米,最宽处1.28米,最厚处1.07米,外表像鱼。鱼本身就是一个吉祥的像征,让人看上去就有喜庆的感觉。让人奇怪的是石头本身所形万的日月星三光同辉的图形。石头外表是红色,日月星的图案是由白色的石头镶嵌而成。太阳的图案在左下方,圆形,直径较大。月亮的图案在太阳的右边,在整个石头的正中央,呈月牙状。星星图案被月亮所包包围,由56 个白色石英组成。三个图案比例适中,就像是人画出来的一样。 太阳、月亮、星星是天上三个发光的物体,是吉祥的象征。在这块奇石中它们同时出现,而且是天然形万成,不能不令人称奇。有人写诗称赞道:“天有三宝日暮途穷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三宝齐聚在南坪”。

新乡旅游攻略

想安排一个新乡三日游,首先去宝泉,有没有去过的推荐一下,线路,还有周边的住宿辉县到宝泉景区乘车路线:没公交车坐辉—薄壁的中巴,从东外环汽车站—城北街—和谐路(原西环路)—南关西十字—南外环,终点站薄壁,然后在薄壁车站打车

长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它始建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长城全长一万二千多里,横跨北京、辽宁、天津、河北、山西、宁夏、甘肃等省市。始建于秦始皇时期,秦朝统一中国之后联成万里长城。经过历代的增补修筑,汉、明两代又曾大规模修筑。现在我们能看到的长城几乎都是明代所建。其工程之浩繁,气势之雄伟,堪称世界奇迹。岁月流逝,物是人非,如今当您登上昔日长城的遗址,不仅能目睹逶迤于群山峻岭之中的长城雄姿,还能领略到中华民族创造历史的大智大勇。现存的长城为明朝所修筑由渤海之山海关伸展到甘肃省之嘉峪关,长城平均高度为7.8米,平均底部阔6.5米,而顶部为5.8米。它每隔100米便设一座长方形石台作为了望之用。早在1961年就被国务院发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12月长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中保存最好的一段,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一段,是明代长城的精华,这里是长城重要关口居庸关的前哨,海拔高达1015米,地势险要,城关坚固。位于延庆县境内, 距市中心70余公里, 建于明代, 是明长城在北京地区的一个隘口,为明长城重要关口居庸关的前哨。瓮城有东西两门,分别曰“居庸外镇”和“北门锁钥”。因南通京城, 北达延庆,东去永宁、四海,西往宣化、大同,四通八达,故名八达岭。这段长城由关隘、城墙、城台、烽燧四部分组成,沿山脊建筑,随山势曲折起伏, 气势磅礴, 宛如一条巨龙奔腾飞舞于群山峻岭之中。万里长城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我国已在八达岭建成中国长城博物馆。1988年,八达岭万里长城被联合国列为世界人类文化遗产。 1991年,在全国名胜四十佳评选中,八达岭名列榜首。

乡村旅游管理创新研究论文

摘要:现今,城乡矛盾已成为社会的一个主要矛盾,主要表现为城乡之间差距越来越大。进步农民的收进与地位和加速农村经济的发展,才是解决城乡矛盾的主要途径。我国大部分旅游资源位于农村地区,鼓励农民发展旅游,投身于 现今,城乡矛盾已成为社会的一个主要矛盾,主要表现为城乡之间差距越来越大。进步农民的收进与地位和加速农村经济的发展,才是解决城乡矛盾的主要途径。我国大部分旅游资源位于农村地区,鼓励农民发展旅游,投身于旅游事业中,是进步农民收进、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途径。 人与人应该是同等的,每个人都应有条件往旅游。过往,我国城市居民是旅游的主体,旅游经营者很少顾及消费水平低、居住较分散的广大农村旅游市场。一个农民占人口尽大多数的国家没有农民的旅游市场,显然不符合***社会的建设要求,因此,我们必须启动农村旅游市场,形成城乡一体化的旅游局面,让旅游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而不仅仅是城里人的专利。 可喜的是,从往年和今年我国的旅游主题来看,我国的旅游政策开始倾向于农村地区了,很短的时间内,旅游对促进城乡一体化,帮助农民脱贫致富,进步农村的文明程度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近几年,旅游黄金周期间已形成了一个城乡互动,城里人下乡、乡里人进城的局面。由于旅游为农村地区带来了大量的资金和信息,一些发展旅游的农村地区富裕起来了,农民的生活方式和城里人的差别也在缩小。同时,旅游的发展也为农村解决了大量的富余劳动力,很多曾经在外打工的农民,由于自己的家乡搞活了旅游经济,也纷纷回乡。旅游在满足农民物质需求的同时,也丰富了农民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生活,有助于改变农民的思想观念,有助于农民综合素质的进步。当今,很多农民自觉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市场观念,自发学起了普通话、电脑、外语等。同时,农村旅游的发展,还对引导农民树立诚信的观念、家庭和睦和邻里互助发挥了积极作用。 2.走遵守公德的***旅游道路。“中国人便后请冲水”,“请安静”,“请不要随地吐痰”……这种以中文标示的警示牌,正在中国人出境旅游的主要目的地频现,当大批游客成为中国的最新出口品时,“中国人”却成为不文明、粗鲁的代名词。乱丢垃圾,坐公交车抢坐,大声喧哗等是我们常见的中国公民在旅游期间的不文明行为。针对此,2006年国家旅游局分别颁布了《中国公***内旅游文明公约》和《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公约》,以此来实施“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维护国家的尊严和荣誉,增强国家的“软实力”。

农村乡村旅游的发展使得农民不得不提升自己的素质,以适应当地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客观上促进了传统的农民向新型农民的转变。 3、在新旧观念的碰撞中,自觉不自觉地融入到新的文化氛围当中 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游客,游客在旅游...www.wsdxs.cn/html/nongcun

乡村旅游的论文

进入80年代以来,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越来越多的旅游城市提出将旅游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下面是我整理的旅游学术论文,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旅游学术论文篇一 国际旅游岛需要生态科普旅游 1生态科普旅游是注重生态保护的科普旅游 生态旅游注重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的多样性、维持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科普旅游是把生态旅游与科普旅游结合起来的旅游形式,让公众在旅游过程中,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的多样性、维持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接受关于自然资源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的科学知识,以及维护生态环境的科学方法,实现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海南生态科普旅游发展现状 海南作为我国的生态旅游省,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两周年来,海南旅游市场的突飞猛进:2011年海南全年接待游客量突破3000万人次,同比增长可达15%;旅游收入将突破300亿元,同比增长将达20%!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年份。海南建省初期游客年接待量不足100万人次,2000年突破1000万人次, 2008年突破2000万人次,2011年突破3000万人次!事实证明,旅游业已经成为海南最具特色、最具潜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根本原因在于海南具有生态旅游优势。2011年10月,海南省生态学会2011年学术研讨会在海南大学召开。专家学者们均强调了海南在生态旅游、热带生态资源等方面的得天独厚的优势。 海南的自然环境遭受现代工业的污染较小,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优良自然环境,具有不可取代的热带海岛旅游资源优势,全岛绿地面积占60%以上,森林覆盖率40%以上,四季郁郁葱葱。海南有全国面积最大、保护最完整的热带雨林区,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被誉为“生物物种基因库”。世界环保组织2003年公布的空气质量十佳城市中,三亚排名第二,海口排名第五,称得上是中国真正的生态省。海南怎样才能够保持自己的生态优势,发展科普生态旅游,是一条有效的发展途径。 根据国内外专家对生态科普旅游的界定,生态科普旅游应该具有三个特点。其一是保护性。生态科普旅游是根据传统旅游活动对旅游资源和环境的负面影响而提出的,生态科普旅游保护性的实质,要求旅游业和旅游者坚持生态科普旅游,用科学发展观约束自己的行为,保护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其二是科学性。生态科普旅游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内涵,要求旅游管理部门加强对旅游设施、旅游项目、旅游路线、旅游服务,围绕生态科普旅游,进行科学设计和科学管理,使游客自觉地保护旅游生态资源和环境。其三是普及性。由于生态科普旅游是以了解旅游文化、地理历史、自然科学知识为旅游目的,生态科普旅游让旅游者能够自觉地保护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使普通游客成为生态旅游者与科普旅游者。 3海南生态旅游、科普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早在100多年前,恩格斯发出了警告:“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于大自然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我们要防止大自然的报复,务必重视生态平衡与环境保护。 3.1 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被破坏 最近二十年来,海南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如环境污染、破坏问题等,这导致了人与自然的不和谐。建国初,海南热带雨林面积有125万公顷,最少的时候,只有35万公顷,破坏得最严重的,是建省以来的二十来年。典型例子是金光集团在海南大面积造桉树林,严重破坏了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海南鹦哥岭省级自然保护区是东南亚最大的原始热带雨林,是中国热带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在保护区内大规模造林,严重破坏了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为进一步保护好该区的原始森林和生物资源,国家林业局保护司已经于2006年7月下文,要求海南省林业局调查处理此事。 3.2 游客流量大大高于景区的合理容量 科普生态旅游强调环境的承载力或环境容量。海南以海岛生态和热带雨林生态等自然风光为特色的旅游资源比较脆弱,属于易损型资源。游客的大量涌入,给海南旅游带来了活力的同时,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对一些重点保护景区,必须防止太多的游客进入。 3.3 海岸线与防护林遭到破坏 随着海南大量的港湾被房地产商开发,海岸线、海岸带遭到破坏,热带雨林也危机重重。由于防护林遭到破坏,海岸遭受破坏。例如,龙栖湾本是一个天然良港,上千村民过着衣食无忧的富足生活。龙栖湾港有100米宽的马尾松海防林,海防林后是一道200米宽的海滩,弧形的海湾对出海停船十分方便,可以有效躲避台风的侵扰。然而,在过去的17年中,这里的海岸线向前推进了200多米,28间房屋被毁,牛羊牲畜死亡丢失不计其数。 3.4 海水与海滩遭到污染 2011年的10月,笔者随着高校的教师去临高附近的一个渔港去考察,发现有的饭店就开在渔船或者是渔排上,感觉这是一道别致的风景线。我们上船去吃海鲜,发现游客与经营者不爱惜海水,将塑料碗、玻璃酒瓶以及吃剩的贝壳鱼刺等东西,全倒进海水里。我们给经营者提意见——这不是污染吗?经营者说,大惊小怪,每天不都这是这样倒吗! 3.5 科普生态旅游缺乏和谐环境 由于旅游管理跟不上,生态科普旅游缺乏和谐环境。一些部门和地方,从自己的局部小利益出发,在滨海及温泉地区大量兴建度假村、游乐城以及不伦不类的文化村,结果不但破坏了生态环境,淡化了风情,影响了观瞻,还加剧了不正当竞争,使整个行业处于低效益状态。还有规划管理不严,低俗景点泛滥,景区建设的理念不符合时代要求,旅游景点没有海岛特色。 3.6 对科普生态旅游的内涵认识不足 虽然海南拥有宝贵的生态旅游与科普旅游资源,如热带雨林、红树林、野生动物园、珊瑚礁、黎苗生态村寨、火山口公园等,但生态科普旅游在海南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首先,生态科普旅游是旅游者为自然区域本身所吸引,以科普的视觉去研究和欣赏其自然特征,并对野生生物和自然资源进行非消耗性的利用。其次,生态旅游是一种计划性活动,依赖于严格的科学管理以防止环境遭到危害。海南的生态旅游与科普旅游尚未制订生态旅游的标准和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也没有引起海南开发商和旅行社足够的重视。 4发展生态科普旅游是建设国际旅游岛之途径 4.1 生态科普旅游推动可持续发展 海南的热带海滨和热带森林旅游资源,在休闲度假旅游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但是,生态是容易破坏的。近年,吊罗山林业局调研发现,吊罗山林区山体滑坡的地点均为槟榔园,暴露了生态脆弱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改善林区的生态环境,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吊罗山林业局组织对6720亩槟榔地逐步进行改造,改种乡土树种。生态旅游在海南省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将继续加大,结合文明生态村的建设和中部黎、苗山寨的扶贫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小城镇建设和生态农业示范工程的建设,规划推出系列开发的科普生态旅游项目。我们必须把握开发速度,控制接待人数,增强环境意识,加强环境管理,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使海南省旅游业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否则,过多的游客会对目的地的环境造成过大的压力,破坏自然旅游资源赖以生存的环境,生态旅游也就不可能持续发展。 4.2 生态科普旅游要重视自然旅游产品转化 海南是中国独有的热带海岛旅游区域,即将建成中华民族的四季花园和奥林匹克村,这种优势是不可替代的。为保证科普生态旅游环境质量的高品位,每个项目都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估,要从生态角度严格控制服务设施的规模、数量、色彩、用料、造型和风格,提倡以自然景观为主,就地取材,依景就势,体现自然之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充分考虑与旅游业息息相关的科普生态环境因素,生态科普旅游是一种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旅游。海南省生态科普旅游发展的目标应该是在全省范围内,将现有的自然旅游产品升级或转化为科普生态旅游产品,从而奠定生态科普旅游产品的基础。 4.3 生态科普旅游要坚持生态教育 生态旅游与科普旅游结合的科普生态旅游,可以使旅游者在大自然中接受生态环境教育和生态道德教育,对生态旅游景点而言,应该促进科普科考旅游开发。在硬件建设方面,海南应该在海洋生态旅游方面突出新的人文特色,大兴海洋生态博物馆、海洋科技知识馆和海洋生物多样性博物馆;大力发展冬令营、夏令营,在林区、山区、湖区、小岛地区设立永久性营地,完善营区配套设施,实现可进入性,通过营地活动,促进青少年科普旅游发展。在软件建设方面,海南应该以宣传海洋文化,培养海洋意识为主导形成海南特色的海洋生态旅游品牌。在主要生态旅游景区建立解说中心,吸引专业人员参加科普旅游的选线、选点与编制解说词。以此作为科普生态旅游的宣传窗口,传播爱护生态、保护环境理念,推行生态文明旅游规则。 4.4 生态科普旅游要坚持生态保护 以旅游规划为依据,以产业政策为引导,进一步优化海南旅游产业中的地区结构、行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严格禁止那些破坏资源、污染环境的旅游项目开发。扩大生态旅游区的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加强垃圾处理、污水处理设施;旅游城市的工业应该是较低投入、低消耗、无污染、高效益的生态工业;农业应该是无公害良田、无公害果园、无公害蔬菜基地构成的生态农业。全面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加强预防体系和扑救体系建设,提高扑火快速反应能力,确保不发生森林火灾。 4.5 科普生态旅游要强化法制观念 鉴于旅游作为一种产业对环境的特殊影响和累积性的破坏,生态旅游一定要加强环境立法和管理。各个部门严格执法和遵守我国的《环境保护法》、《森林法》、《文物保护法》、《野生动植物保护法》等与旅游密切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要坚决打击占用林地、蚕食林地等一切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对违法侵害自然资源者,加大执法力度,使其承担相应民事和刑事责任。并针对旅游业对环境影响有潜在性、持续性和累积性的特点,增加补充规定。海南省已通过并正在实行的地方旅游法规有《海南省旅游条例》。这部法规为海南旅游发展起了指导规范作用。此外,要保证旅游主管部门依法管理的职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旅游学术论文篇二 对海南培育旅游管理特色专业的思考 摘要:海南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呼唤着大量旅游管理特色人才的涌现,而且海南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已经呈现出多样性特征,海南高校将旅游管理专业作为特色专业建设是一个必然的选择。海南应当通过培育各层次的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并在此基础上遴选出符合国家级特色专业要求的高校,进行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提高海南高等教育的水平和质量,提高海南高校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在国家的“旅游业改革创新实验区”创办出一批富有特色的旅游管理专业,使海南的高等教育更好地服务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服务于海南社会经济发展。 关键词:旅游管理;特色专业;社会经济 作者简介:朱沁夫(1963-),男,湖南华容人,海南大学三亚学院旅业管理分院,副教授。(海南 三亚 57202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34-0070-03 一、概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指出:“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高校的特色是通过其特色专业显现出来的。在一定意义上说,高等学校的特色专业是竞争力、品牌和文化的集中体现,是一所学校办学经验趋于成熟的标志,是提高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进行特色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获得持续竞争力、影响力,增强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手段。特色专业的多寡,也是衡量一所高校、一个地区高校综合水平和竞争力的一项主要指标。海南高校怎样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正确识别和遴选一批特色专业并大力进行特色专业的建设,成为海南高校面临的一大任务。 二、海南应将旅游管理专业作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的缘由 1.现有国家级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点的布点情况与分析 自2007年至今,教育部、财政部公布了七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共3454个,其中,有23所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被确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如表1)。 注:本表数据系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公布的各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统计; ﹡该校的特色专业建设点名称为“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 ﹡﹡该校的特色专业建设点名称为“旅游管理(英语)”。 显然,这些学校获得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点,并不完全因为其在国内各高校之间的比较优势,还有一些真正在国内具有比较优势的大学(如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并没有将旅游管理申报为国家级特色专业。从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点的分布来看,高等学校在自己的特色专业识别时主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旅游管理专业在本校各专业中的比较优势是否明显;二是与本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是否能够较好结合。 2.海南省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分布及分析 在国家教育部、财政部批准的七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中,海南省获得了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3个(如表2),占全国的0.376%,从比例来看,是全国最低的水平的省份之一。[1] 注:本表数据系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公布的各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统计。 从海南省高校的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所属学科来看,包括农学5个、医学2个、理学1个、工学1个、法学1个、教育学1个、艺术学1个和与农林相关的管理学1个,较好地反映了海南高等教育的积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这些特色专业集中于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和海南医学院,其余本科院校无一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3.特色专业建设的目的与海南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 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与高校的人才供给之间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不表现在数量上,而主要表现在人才的结构、质量和适用性等方面。一是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变动性与高校人才培养的相对稳定性、滞后性之间的差异;二是各行业对于人才需求的特殊性与高校培养人才的通用性之间的差异;三是特定工作岗位所涉及的知识的广泛性、交叉性与高校人才培养的专门性之间的差异。[2]正是在这种高等教育质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情况下,非常有必要进行特色专业建设。通过特色专业建设,促进学科的发育和成熟,为人才市场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对于地方性高校来说,特色专业的建设要面向地方、充分依靠地方的现有条件和优势,为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所需的人才,充分研究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与发展战略,通过特色专业的建设,服务于地方的发展战略。 海南建省之后,海南社会经济有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4号)颁布之后,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对于海南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产业选择有了更加明确的定位。现有的特色专业建设水平、专业布点与海南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即将发挥的作用是不相称的,海南高等学校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应当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大力发展具有海南特色、为建设国际旅游岛服务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加强海南高校特色学科和专业建设”。特色专业的培育和建设对于海南高校的发展、对于海南高校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地位和影响力起着决定性作用,也是海南高校履行自己的职责、完成自己使命的必然选择。 作为建设中的国际旅游岛,其旅游的发展速度与质量无疑取决于旅游管理与服务人才的质量与数量,旅游规划、旅游管理与服务人才的培养应是海南高校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而建设旅游管理特色专业是完成好这一任务的不二途径。 4.海南现有旅游管理专业的建设情况 海南省现有本科院校6所,除海南医学院之外,其余5所均开设了旅游管理专业。从专业(方向)设置来看,3所本科院校设置了旅游管理专业。海南大学在旅游管理专业下分旅游企业管理、国际酒店管理、旅游规划与开发管理、旅游信息管理和应用外语(英、日)等方向,另外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下设旅游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方向,在市场营销专业下设旅游市场营销和电子商务专业方向;海南师范大学在设有旅游管理专业的同时,还设有中英校际合作旅游管理专业;海南大学三亚学院不仅设有旅业管理分院,该分院设有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三个专业,且在旅游管理专业下设旅行社管理、邮轮服务与管理、高尔夫管理和体育竞猜管理等方向,还另设有国际旅游分院。从旅游管理专业在校学生来看,在校学生规模超过2000人的达到3所,在校生人数不足1000人的学校的年招生规模也是较大的,海南旅游管理本科学生总规模达万人;从师资来看,尽管海南各校尚无如保继刚、吴必虎、杜江、马勇、罗明义等在全国有很大影响力的专家,但已经拥有了 一个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较为合理的教师队伍。这支队伍已经承担起了全部教学工作并为海南的发展提供了较大的智力支持。 应该说,海南旅游管理类专业建设具有了较为扎实的基础,并逐渐显现出其优势和特色。有的学校从专业内涵方面进行方向拓展,有的高校则从专业的外延进行方向拓展,呈现了多样性的发展态势。这些多样化的发展对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提供了必要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建设旅游管理国家级特色专业并建立一个旅游管理特色专业体系,将能更好地服务于国际旅游岛建设、服务于海南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海南国家级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 1.分层分级建设特色专业 海南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发展呈现了较为丰富多彩的局面,可以针对这个实际,建立一个特色专业建设体系。这个体系不仅仅是一个按照行政隶属关系形成的层级体系,即所谓省级、校级特色专业,而且还应该是一个充分运用旅游管理专业内涵和外延的体系,即在旅游管理的各个环节管理方向、旅游的各个方面内容管理方向确定各级特色专业(方向)。从特色专业建设的步骤来看,首先鼓励各学校建设自己的特色专业(方向),然后在对各学校旅游管理专业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建立省级特色专业,并由教育、财政行政主管部门拨款支持;在省级特色专业建设达到一定水准的基础上,遴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另外,在各级特色专业的遴选中,不应只看材料的好坏,应当主要看专业建设的实际情况;应当对所申报的特色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育方法与手段、教学组织与管理,特别是社会对于该专业人才的认同程度进行评估。这样才能将那些确实具有一定特色的专业选拔出来,加大建设力度,建设成为社会认可的真正的特色专业。 2.鼓励特色,杜绝同质化 海南培育国家级旅游管理特色专业不能将已有的23个其他院校的特色作为自己的特色,海南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应有自己的特色。海南省内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也应具有不同于别校的自己的特色,应当鼓励和支持省内各高校根据实际凝练自己的专业特色。 国际旅游岛建设为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提供了一个非常宽阔的平台,各高校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可以围绕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多个方面展开,这是海南高校建设旅游管理特色专业的基本背景。针对海南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在校生较多的实际,各高校之间的专业建设应主要形成互补关系而不是竞争关系,在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形成自己的优势和特色。 3.注重培养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 海南高校的特色专业建设目标应当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服务海南主导产业的发展,满足海南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学校应把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上。在这样的人才培养定位上,确立具有自身特色的办学理念,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手段与方法。从特色专业建设的市场导向要求来看,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必须增强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培养旅游发展实际所需要的人才,而做到这一点的关键之一在于培养应用型人才。 4.更新教育观念和专业建设观念 特色专业与普通专业在本质上的区别之一,就是特色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应该体现出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更加具有科学性、人才培养更加具有社会实用性的特点。[3]海南旅游管理本科教育决不能照搬传统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育观念,应根据国际旅游业发展和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实际进行根本性的创新。从专业建设上来说,应当放弃过去的强调学科的完整性,而注重专业实际需要。让学生既具有较扎实的知识基础,又具有较为宽阔的知识面,掌握多个学科的思维方法、掌握多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应当从教会学生的知识为主,转向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 5.建设特色师资队伍 建设一支具有自己特色的师资队伍是建设特色专业的基本保证,旅游管理特色专业的建设必须根据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实际来进行。旅游管理专业面临的实际主要是实践性强、旅游业发展变化快。这要求教 师既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又熟悉旅游业具体环节、方面的操作技能,“双师型”教师应当是旅游 管理特色专业教师队伍的主体,同时应由校内教师、校外教师专兼结合组成;针对旅游业 发展变化快的实际,要求教师具有迅速吸收新知识、新方法的能力和渠道,并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旅游业几乎一开始就是国际性的,因而,旅游管理特色专业的教师的学缘结构应当是丰富的,具有国外留学经历或外籍教师应占到一定比例。 6.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 我国各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差异不大,课程结构基本相同,较大的差异是在课时的确定方面,这是现有旅游专业培养的人才大同小异的原因所在。要培育真正具有自己特色的人才并得到 社会的肯定,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在人才培养定位上,应当定位于培养高层次 应用型人才。在培养方案制定时,应充分听取旅游界的意见建议,充分吸收国外旅游 教育的 经验。在课程体系的构成上,应正确、审慎地选定一些核心课程,以便通过课程学习打牢学生的专业基础;科学地建立多个可供学生选修的专业课程体系,以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同时,开设内容更加广泛的任意选修课,以便学生获得更多的专业外的知识,拓宽视野、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养。 在进行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的同时加强课程建设。特别是在核心课程、专业课程的建设上,要根据社会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所需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来设置合理的、科学的、前瞻性的、前后连贯的课程体系。同时,应当针对旅游业发展的实际,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每一门课程的教学效果都能具有较高的水平。在课程建设中,还应切实注重 实践性、操作性强的课程的建设,使这类课程的教学既教会学生技能,又教会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 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和优化课程体系,使学生具有更多的选择。显然,选择课程组合比选择专业有更大的自由度,实际上实现了专业的多样化,学生也可通过这种选择而获得感兴趣的知识和技能,还可能增强学生对于社会、对于旅游业的适应性。 参考文献: [1]梁传杰,段冠玮.我国高校特色专业发展状况的政策评析[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115-120. [2]王永生,屈波,刘拓.特色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体系创新[J].中国高等教育,2008,(Z3):15-17. [3]隋秀英.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和发展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4(3):66-68.看了“旅游学术论文”的人还看: 1. 关于旅游的学术论文 2. 旅游管理学术论文 3. 黄金周旅游学术论文 4. 旅游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5. 会展旅游学术论文

中文摘要: 国家旅游局确定2006年全国旅游的主题为“中国乡村游”。这种大环境下,深入研究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广大的农村地区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乡村旅游如何可持续发展,以促进该区域的资源的科学利用,完善旅游系统结构,解决制约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持续发展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研究是在对前人相关研究进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应用系统科学理论、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及新农村建设理论开展研究。通过文献资料和定量及实证分析研究,重点对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运行系统进行了构建。结合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建立起了乡村旅游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影响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指标体系进行了模型分析,并运用该模型对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太子岩旅游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综合评价。通过对河北省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SWOT分析,构建了河北乡村旅游发展战略。 论文在以下方面有所创新:对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运行系统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首次将技术环境运用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运行环境中,提出了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系统运行目标,构建了系统运行的保障机制,创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运行的动态调控机制。论文...英文摘要: In 2006,China National Tourism Administration entitled the year the theme of“Rural Travel in China.”Under the circumstances, the in-depth research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SDR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achiev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areas rich in resources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with the purpose to promote the region’s scientific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and improve the system structure of tourism.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r...目录:中文摘要 3-4ABSTRACT 4-5第一章 绪论 10-191.1 乡村旅游本质及其发展 10-131.1.1 乡村旅游本质 101.1.2 乡村旅游的起源与发展 10-121.1.3 乡村旅游的类型 12-13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13-151.2.1 理论研究方面 13-141.2.2 开发实践方面存在的问题 14-151.3 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5-16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6-17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17-19第二章 国内外乡村旅游相关研究进展 19-332.1 国外乡村旅游理论相关研究 19-272.1.1 国外乡村旅游研究的主要内容 19-262.1.2 国外乡村旅游的研究方法 26-272.2 国内乡村旅游相关研究 27-302.2.1 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的背景 272.2.2 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的主要内容 27-302.3 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比较 30-322.3.1 研究内容的差异 30-312.3.2 研究层次的差距 312.3.3 研究方法的差异 312.3.4 研究理念的差异 31-322.4 本章小结 32-33第三章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分析 33-473.1 我国乡村旅游兴起的历程 33-353.1.1 我国乡村旅游的起步和逐步形成 343.1.2 我国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阶段 34-353.2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 35-403.2.1 发展模式现状 35-363.2.2 主要的开发形式和分布 36-373.2.3 乡村旅游运行机制的现状分析 37-403.2.4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总体特点 403.3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40-463.3.1 对乡村旅游的认识 413.3.2 宏观管理力度不够 41-433.3.3 缺乏系统的营销策略 43-453.3.4 负面影响日益加剧 45-463.4 本章小结 46-47第四章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研究 47-674.1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 47-504.2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50-664.2.1 可持续旅游发展理论 50-544.2.2 旅游系统理论 54-564.2.3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56-604.2.4 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理论 60-664.3 本章小结 66-67第五章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运行系统分析 67-905.1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运行体系 67-695.2 乡村旅游系统的结构 69-715.2.1 旅游客源市场系统 69-705.2.2 旅游目的地系统 705.2.3 旅游出行系统 70-715.2.4 旅游支持系统 715.3 乡村旅游运行系统可持续发展的运行环境分析 71-765.3.1 区域生态环境 725.3.2 区域经济环境 72-735.3.3 社会文化环境 73-745.3.4 政治法律环境 74-755.3.5 技术环境 75-765.4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的运行目标分析 76-815.4.1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76-775.4.2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运行目标的利益相关者分析 77-815.5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运行保障机制分析 81-875.5.1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和法律保障系统 81-825.5.2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资金保障系统 825.5.3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设施保障系统 82-835.5.4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保障系统 83-845.5.5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文化保障系统 845.5.6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宣传支持系统 84-855.5.7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危机管理机制系统 85-875.6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运行调控系统分析 87-895.6.1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联与反馈分析 875.6.2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运行系统的调控 87-895.7 本章小结 89-90第六章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90-1076.1 乡村旅游评价与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90-916.1.1 评价标准 906.1.2 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90-916.2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与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91-966.2.1 评价目的 916.2.2 评价内容 91-926.2.3 指标的筛选 92-936.2.4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单项指标评价及其赋值 93-966.3 综合评价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数学模型 96-1066.3.1 各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96-986.3.2 各评价指标的评分 98-996.3.3 评价模型 996.3.4 灵敏度分析 99-1016.3.5 案例分析: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太子岩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 101-1066.4 本章小结 106-107第七章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实证研究—以河北省为例 107-1297.1 河北省旅游业发展现状 107-1087.2 河北省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108-1117.2.1 河北省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108-1097.2.2 河北省乡村旅游资源特征 109-1107.2.3 河北省乡村旅游市场定位与发展前景 110-1117.3 河北省乡村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111-1187.3.1 优势分析(S) 112-1147.3.2 劣势分析(W) 114-1167.3.3 机遇分析(O) 116-1187.3.4 威胁分析(T) 1187.4 河北省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118-1277.4.1 总体发展思路 118-1217.4.2 发展策略 121-1277.5 研究展望 127-1287.6 本章小结 128-129参考文献 129-139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139-140致谢 140

市场营销8000字毕业论文篇4:《浅谈乡村旅游市场营销策略》 摘要:目前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乡村旅游又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乡村旅游一方面能够推动农村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能够对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从而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而因为我国乡村旅游起步较晚,目前仍在探索阶段,并且发展的速度较为缓慢,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问题。本文主要对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旅游市场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乡村旅游;市场营销;策略 1前言 乡村旅游是跟随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新型旅游模式,目前乡村旅游已经掀起一股时尚潮流,虽然我国的乡村旅游起步时间较晚,但是其发展的快速,近年来一直处于相对良好的发展状态。而乡村旅游在发展的过程中,在市场营销方面存在较多的不足之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2乡村旅游的概念和特征 2.1乡村旅游的基本概念 乡村旅游为一种综合性较强的旅游模式,该种旅游模式带有较强的乡土气息和地方性,同时也富含人文特征。在农村特色的基础上,以农村的自然资源作为旅游的资源的基础,通过对农村的自然环境进行合理的开发和设计,对其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提升农村的旅游竞争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2.2乡村旅游的特征 由于我国的疆土辽阔,每个地方均有极具特色的乡土人情,因此乡村旅游的地域特点相对明显,正是因为各个地区独特的生活方式以及生活环境,才让乡村旅游得到快速的发展。并且乡村旅游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轻松、贴近自然的环境,让人们的身体、心理得到放松,压力得到有效的缓解。除此之外,城市为乡村提供的客源,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乡村经济的增长,而乡村为游客提供一个安静并且舒适的环境放松身心,满足彼此的需求。 3乡村旅游市场开发的重要性 3.1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对城市发展而言,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相对缓慢,开发乡村旅游市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让农村的人力、物力得到充分的利用,从而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乡村旅游能够增加农村的产品销售量,让其农业资源得到更为充分的利用。除此之外,在开发乡村旅游市场之后,城市的资金以及人流都会涌进农村。并且乡村旅游能够优化农村的经济结构,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提升村民的经济收入。 3.2推动农村生态环境建设 农村建设的旅游景点以及农家乐,均是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础,主要是为游客提供整洁、舒适的环境,建设具有当地特色的景点。如此一来,不但能够更好地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更好地体现出农村朴实以及纯净的精神面貌,而且还能够推动农村的基础建设。 3.3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乡村旅游开发的主要目的就是营造极具农村特色的旅游环境,为游客提供相对便利的服务,因此,以村民为主的乡村旅游经营者会不断在经营和学习中提升自身的素质,更好的做到顾客至上,从而养成礼貌待人等良好的品质。除此之外,村民在和游客接触的同时,其会接触到外来文化,受到良好的熏陶,从而让其思想得到进步。并且还能够提升村民自身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更好地推动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 4乡村旅游市场开发与营销出现的问题 4.1缺乏统筹规划,重复建设 就目前而言,乡村旅游的管理主体并不明确,乡村旅游和旅游、农业等部门均存在一定的联系。然而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与之有联系的部门较少对其进行管理,从而导致其缺乏科学的规划,例如乡村旅游市场调研工作、旅游交通路线规划等。因为大部分的乡村旅游都是村民自行经营,村民都是根据最受欢迎的项目来进行经营,会出现同一种项目普遍存在的现象,并且旅游项目在开发之后设施配套不完整,接待游客的能力不足,从而导致该种项目受欢迎的程度大幅度下降,形成严重的资源浪费。 4.2开发的旅游项目缺乏特色、文化主题意义缺乏 在乡村旅游市场开发期间,开发者通常会对具有特色的本土文化忽略不计,或者是对本土文化的开发力度不强,特别是文化体验项目,进而导致乡村旅游项目中缺乏特色,大幅度减少其经营的时间。除此之外,乡村旅游偏向于城市发展,例如农家乐通常会出现过度包装的情况,沙发、空调、瓷砖等具有城市特色的物品一应俱全,而在饮食方面都是精致的都市食物。由此可知,农家乐和乡村旅游的实质相差甚远。 4.3缺乏市场经营理念,营销模式过于单一 乡村旅游近年来才得到发展,其发展的速度相对较慢,在市场营销方 面相 对落后,缺乏营销的经验以及相应的知识理念。一般情况下,经营乡村旅游的村民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对于市场营销缺乏相关的概念,仅仅是跟随市场的潮流来进行经营,全部的经营项目都是效仿他人,不缺乏新意。而农副产品在营销方面的重视程度较低,缺乏开拓市场以及经营的理念。就目前而言,乡村旅游中的农家乐通常只是为游客提供吃住,其相应的旅游产品并未进行研发,没有在销售方面形成体系。 4.4缺乏市场竞争意识,营销方式相对落后 乡村旅游的经营模式都是以家庭个体为单位,营销和开发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村民对营销缺乏经验和营销意识,此外,在政府都是采用先行鼓励村民进行乡村开发,在对营销进行考虑,从而拖慢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步伐。乡村旅游销售经营只是停留在入门阶段,没有深入进行开发,缺少得体的包装,营销策略缺乏创新。在如今科技发达的时代,乡村旅游大部分还是采用面对面销售的方法。 5乡村旅游市场开发和营销的策略 5.1科学进行规划,政府支持 需要以打造精细的旅游产品为基本原则,防止出现无序竞争,让乡村旅游经济能够和谐进行发展。政府需要与林业、农业以及土地等相关部门做好协调工作,从而制定出具有特色、不具合理以及具有广阔前景的乡村旅游市场开发计划。在对其进行开发的过程中,需要各个相关部门进行协作,防止出现项目重复开发或者开发相似项目的情况。与此同时,政府需要给予乡村旅游相应的保护政策、投资开发政策、税收政策以及经济扶持政策等,还可鼓励外商投资等。从而让和谐发展的环境以及政府的支持政策来吸引外部投资以及民营投资。 5.2注重文化元素,突出乡村旅游的主题 乡村旅游不能够离开当地的特色文化,在游客到本地进行放松的同时,需要让游客感受到本地的乡土风情以及相应的生活习惯。由此可知,在对乡村旅游市场进行开发的同时,需要将风俗人情纳入开发的考虑范围,让本地风俗人情作为乡村旅游的营销 热点 。在对旅游产品进行开发的同时,还需要注重旅游产品的艺术性以及文化性,将乡村旅游产品和城市产品做好区分工作。政府需要对村民进行营销指导,让村民进行联合营销,将原先小规模、零散以及服务态度差的营销模式进行转变,可对农家乐进行统一管理,避免出现项目重复开发等资源浪费的现象。 5.3创新市场营销观念,实现与时俱进 乡村旅游市场创新的营销模式是让其能够得到长久发展的关键所在,乡村旅游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突破传统营销的束缚,让营销观念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以游客的消费需求作为营销的基础。除此之外,乡村旅游还需要具备专业的 旅游知识 ,坚持可持续发展,将保护环境观念融进营销观念中,让乡村旅游发展和保护环境得到和谐发展,实现共赢。 6小结 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迅速,相关部门需要以目前良好的发展趋势为基础,从而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对于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及时采用有效的方法来解决,从而帮助村民提升经济收入,让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得到和谐发展,更好地实现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袁月.铁岭县乡村特色旅游营销策略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09). [2]马铭霞.潍坊市乡村旅游营销策略创新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12). [3]柯珍堂,徐丹.大别山乡村旅游市场营销SWTO分析及策略探讨[J].湖北农业科学,2014(05). [4]唐建兵.新常态下乡村旅游的营销策略研究[J].荆楚学刊,2015(04). [5]秦领领,姚丽群.乡村旅游市场营销的分析以及策略研究[J].商,2015(32). 市场营销8000字毕业论文篇5:《试谈酒店市场营销管理》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酒店必须重视自身发展,全面提高核心竞争力,以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优势。酒店要始终关注市场的变化与市场需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科学的市场营销策略。《酒店市场营销管理与实务》一书是旅游管理及酒店管理的专业读本,将市场营销学的基本原理与酒店经营实践有机融合在一起,借鉴了国内外营销最新实践与理论研究成果,在市场营销理论的基础上,根据国内外酒店业的发展趋势,详细分析了目前国内外酒店业的营销理念、 营销策划 、营销方式、营销手段、营销战略和营销管理,兼顾理论与实务。《酒店市场营销管理与实务》对于阅读者把握重点难点有着十分重要的辅助作用。 酒店市场营销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在现代化社会中,做好市场营销管理工作对于实现酒店的可持续发展来说是关键。首先,酒店管理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着酒店的核心竞争力。在市场经济繁荣发展的背景下,我国旅游行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这推动了不同类型以及不同规模酒店的出现,大大增加了酒店行业的竞争。因此,酒店需要持续重视管理工作,深入分析消费者的心理特征,将酒店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有效拓展客源发展,推动酒店经济效益的持续提升。其次,开展酒店管理工作能够有效降低酒店运营管理的成本,优化酒店的资源配置,全面提升酒店的经济效益。 利用市场营销策略开展酒店管理工作能够集中酒店员工、酒店顾客以及酒店其他资源,将其融入至酒店服务当中。酒店市场营销管理工作,可以开展 广告 市场营销策略、产品营销策略、价格营销策略以及品牌文化营销策略等不同的策略来进行酒店市场营销,以全面提升消费者对酒店的满意度。最后,开展酒店管理工作是新环境下酒店盈利的内在需求,酒店是一项需要盈利的产业,因此酒店管理工作需要融合市场营销策略,对消费者心理进行深入分析,结合酒店管理的产品与服务,拓宽酒店客源,推动酒店经济收益的提升。 但是,我们也要清晰地认识到,不论某一间酒店规模多大、服务多完善、设施多齐全,都无法满足所有消费者的需求。而且酒店市场在不断地拓宽发展,竞争对手也不断增多,消费群体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增长,酒店更多的时候都是出于被动局面,难以对自身的发展做出准确的定位。因此,酒店选择自己适合的消费群体,制定科学合理的市场营销策略成为直接关系到酒店发展的重要内容。首先,要准确定位目标消费群体。 合适的市场营销策略能够对酒店的当前与潜在消费群体进行分析定位,以便让酒店正确认识到自身服务的对象,了解目标群体的生活习惯、对酒店服务的要求、对其他事物的 兴趣 爱好 等,从而提升酒店的服务质量。其次,要准确定位酒店形象。正确的市场营销策略会让酒店的形象更加清晰明确,也让酒店明确自身在消费群体中的行为与定位以及当前酒店在消费者心中所处于的位置,明白酒店还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改革优化,让酒店达到或接近消费者心中设定的位置,进而给目标消费者带来更加舒适、更加人性化、更加温馨的服务。 最后,酒店市场营销管理工作的本质就是制定科学合理的营销方案来提升酒店的经济效益。通过合理的市场营销计划,利用媒体宣传、展览展出、顾客口碑、打折促销等营销手段,来将酒店的信息准确传递给目标消费群体,以便其能够及时了解酒店发展动态,调动消费者的潜在好奇心,提升酒店的客流量。 基于此,酒店市场营销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市场营销策略成为重点。第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广告策略。当前不同类型的酒店所提供的服务内容大致都相同,之间所存在的差异往往只是表现在档次与质量上,不同类型的酒店几乎没有个性化的服务,因此在广告策略的制定中,应突出酒店的特色,有针对性地进行市场定位的宣传,并且开展差异化竞争,突出自身优势。第二,要有合理的公关策略。 合理的公关策略可以优化组合不同的社会资源,制定有效的策略与计划,在目标群体心中树立起良好的印象。酒店需要做好顾客信息收集与维护工作,与顾客建立起长期、友好的关系,开展全面、体贴的人性化服务。同时,需要定期进行客户回访工作,分析消费者的心理,以满足消费者的心里需求,并且制定出激发潜在同类型客户的方案,有效拓展酒店用户群体。第三,进行酒店品牌化运营工作。 在策划中,需要突出酒店自身特色,引进个性化竞争;宣传 企业文化 ,树立品牌营销思想,实行品牌化经营策略;明确酒店形象定位,设计富有含义的品牌文化,加深消费者的印象;进行科学的质量管理工作,提供安全、清洁、人性化的服务,以温馨的服务手段来为酒店品牌加分。 猜你喜欢: 1. 市场营销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2. 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3. 市场营销毕业论文范例 4. 市场营销论文范文3000字 5. 市场营销毕业论文大全

乡村旅游发展与创新研究论文

没有问题的,就按照你的格式要求帮你.

中文摘要: 国家旅游局确定2006年全国旅游的主题为“中国乡村游”。这种大环境下,深入研究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广大的农村地区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乡村旅游如何可持续发展,以促进该区域的资源的科学利用,完善旅游系统结构,解决制约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持续发展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研究是在对前人相关研究进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应用系统科学理论、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及新农村建设理论开展研究。通过文献资料和定量及实证分析研究,重点对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运行系统进行了构建。结合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建立起了乡村旅游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影响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指标体系进行了模型分析,并运用该模型对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太子岩旅游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综合评价。通过对河北省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SWOT分析,构建了河北乡村旅游发展战略。 论文在以下方面有所创新:对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运行系统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首次将技术环境运用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运行环境中,提出了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系统运行目标,构建了系统运行的保障机制,创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运行的动态调控机制。论文...英文摘要: In 2006,China National Tourism Administration entitled the year the theme of“Rural Travel in China.”Under the circumstances, the in-depth research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SDR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achiev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areas rich in resources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with the purpose to promote the region’s scientific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and improve the system structure of tourism.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r...目录:中文摘要 3-4ABSTRACT 4-5第一章 绪论 10-191.1 乡村旅游本质及其发展 10-131.1.1 乡村旅游本质 101.1.2 乡村旅游的起源与发展 10-121.1.3 乡村旅游的类型 12-13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13-151.2.1 理论研究方面 13-141.2.2 开发实践方面存在的问题 14-151.3 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5-16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6-17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17-19第二章 国内外乡村旅游相关研究进展 19-332.1 国外乡村旅游理论相关研究 19-272.1.1 国外乡村旅游研究的主要内容 19-262.1.2 国外乡村旅游的研究方法 26-272.2 国内乡村旅游相关研究 27-302.2.1 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的背景 272.2.2 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的主要内容 27-302.3 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比较 30-322.3.1 研究内容的差异 30-312.3.2 研究层次的差距 312.3.3 研究方法的差异 312.3.4 研究理念的差异 31-322.4 本章小结 32-33第三章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分析 33-473.1 我国乡村旅游兴起的历程 33-353.1.1 我国乡村旅游的起步和逐步形成 343.1.2 我国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阶段 34-353.2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 35-403.2.1 发展模式现状 35-363.2.2 主要的开发形式和分布 36-373.2.3 乡村旅游运行机制的现状分析 37-403.2.4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总体特点 403.3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40-463.3.1 对乡村旅游的认识 413.3.2 宏观管理力度不够 41-433.3.3 缺乏系统的营销策略 43-453.3.4 负面影响日益加剧 45-463.4 本章小结 46-47第四章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研究 47-674.1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 47-504.2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50-664.2.1 可持续旅游发展理论 50-544.2.2 旅游系统理论 54-564.2.3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56-604.2.4 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理论 60-664.3 本章小结 66-67第五章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运行系统分析 67-905.1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运行体系 67-695.2 乡村旅游系统的结构 69-715.2.1 旅游客源市场系统 69-705.2.2 旅游目的地系统 705.2.3 旅游出行系统 70-715.2.4 旅游支持系统 715.3 乡村旅游运行系统可持续发展的运行环境分析 71-765.3.1 区域生态环境 725.3.2 区域经济环境 72-735.3.3 社会文化环境 73-745.3.4 政治法律环境 74-755.3.5 技术环境 75-765.4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的运行目标分析 76-815.4.1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76-775.4.2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运行目标的利益相关者分析 77-815.5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运行保障机制分析 81-875.5.1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和法律保障系统 81-825.5.2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资金保障系统 825.5.3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设施保障系统 82-835.5.4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保障系统 83-845.5.5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文化保障系统 845.5.6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宣传支持系统 84-855.5.7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危机管理机制系统 85-875.6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运行调控系统分析 87-895.6.1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联与反馈分析 875.6.2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运行系统的调控 87-895.7 本章小结 89-90第六章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90-1076.1 乡村旅游评价与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90-916.1.1 评价标准 906.1.2 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90-916.2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与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91-966.2.1 评价目的 916.2.2 评价内容 91-926.2.3 指标的筛选 92-936.2.4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单项指标评价及其赋值 93-966.3 综合评价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数学模型 96-1066.3.1 各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96-986.3.2 各评价指标的评分 98-996.3.3 评价模型 996.3.4 灵敏度分析 99-1016.3.5 案例分析: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太子岩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 101-1066.4 本章小结 106-107第七章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实证研究—以河北省为例 107-1297.1 河北省旅游业发展现状 107-1087.2 河北省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108-1117.2.1 河北省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108-1097.2.2 河北省乡村旅游资源特征 109-1107.2.3 河北省乡村旅游市场定位与发展前景 110-1117.3 河北省乡村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111-1187.3.1 优势分析(S) 112-1147.3.2 劣势分析(W) 114-1167.3.3 机遇分析(O) 116-1187.3.4 威胁分析(T) 1187.4 河北省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118-1277.4.1 总体发展思路 118-1217.4.2 发展策略 121-1277.5 研究展望 127-1287.6 本章小结 128-129参考文献 129-139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139-140致谢 140

乡村旅游开题报告范文

导语: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旅游这一理念已经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中。而随着旅游产业的日益发展壮大,人们对于旅游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乡村旅游已经开始成为旅游业的一大亮点。以下是我整理乡村旅游开题报告范文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选题的背景及目的

城市人在经历了繁忙沉重的工作生活后就会倾向于在闲暇时间外出旅游,以追求心神的宁静、人与自然的和谐、健康快乐的休闲游憩、体验不同地域特色的民风民俗,此时乡村旅游就成为了一个很好的选择。选择此课题的目的在于分析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状况,并且分析基于体验的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现状、对如何开发以及如何改善展开研究并且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2、选题的意义

游客外出旅游是为了获得一种审美与娱乐的体验。

朱慧娟2011年在《我国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研究》一文中写到我国农村面积较大,乡村旅游资源比较丰富,但是农村地区发展缓慢,设施落后,科技发展低,经济实力弱,给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局限。我国对乡村旅游的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与国外乡村旅游发展较早的国家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

二、基于体验的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研究

由《乡村旅游从业人员丛书》编委会编写的《乡村特色旅游建设指南》一书中提到吸引游客参加乡村旅游的元素之一是可以参与、体验乡村才有的项目,包括弄湿活动体验;新鲜水果和蔬菜采摘;篝火晚会、烧烤;垂钓;乘坐畜力车在乡间观光;体验乡村节庆;学习民族舞蹈和传统手工制作等。这样可以让游客到乡村去观赏乡村的风光,了解一些乡村风情、礼仪风俗等,可以在乡村及其附件逗留、学习,体验乡村生活。

龚维嘉2008年在《旅游线路开发与设计》一文中提到旅游线路的设计应该在投入运行之前就具备对游客的足够吸引力,运行中则能够使游客感到舒服和不断出现新奇感,运行结束后仍然能够使游客保持一种长久的回味无穷的体会。

从以上研究材料可以看出,我国乡村旅游虽然发展较快,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较多的问题,并且体验式的乡村旅游没有得到很好的研究。在此篇文章中我将从我国体验式乡村旅游发展背景以及开发的的现状着手研究,进一步指出我国体验式乡村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三、选题研究的内容:

该论题研究的内容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绪论

一、我国体验式乡村旅游的发展研究

二、基于体验式的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现状

三、基于体验式的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四、进一步开发体验式的乡村旅游产品的措施

结论

四、选题研究的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研究技术路线:首先,了解本论题的研究状况,形成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其次,进一步搜集阅读资料并研读文本,做好相关的记录,形成论题提纲。第三,深入研究,写成初稿。最后,反复修改,完成定稿。

研究方法: 运用文献分析法、文本细读法、比较法、综合分析法等进行研究。

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掌握我国目前体验式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及发展状况,并且研究如何开发基于体验的乡村旅游产品。

五、研究与写作计划:

xx-2-20---xx-2-25 提交开题报告;

xx-2-25---xx-3-25 文献研究,我国乡村旅游产品发展研究与开发手段研究;

xx-2-25---xx-4-10 提交论文设计初稿,老师修改;

xx-4-10---xx-4-20 提交论文设计第二稿,提交非指导老师查阅;

xx-4-20---xx-5-10 修改论文设计,提交指导老师的修改;

xx-5-10---xx-5-20 提交论文答辩稿;

xx-5-20---xx-6-1论文答辩;

xx-6-1---xx-6-10根据答辩意见,修改论文终稿,提交学院保存。

一、立题依据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当今,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和旅游业发达的国家,乡村旅游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所青睐,乡村旅游已成为旅游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越来越热衷乡村旅游活动。它不仅是人们回归自然、放松身心、感受农村生活、体验自然的主要方式之一;而且能够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带动农民脱贫致富,促进城市和乡村经济繁荣与文化融合。因此,2006年国家旅游局将旅游主题确定为“中国乡村旅游年”,2007年又将全国旅游宣传主题确定为“中国和谐城乡游”,提出“魅力乡村、活力城市、和谐中国”的口号,同时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为我国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总的来说,乡村旅游在空间布局上主要分布于都市郊区、远离客源的景区和老少边穷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为各地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对于解决“三农”问题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意义,同时也满足了城市居民回归自然和体验传统生活方式的心理需求。而作为旅游城市的都江堰虽然拥有青城山、都江堰、龙池国家森林公园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全市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也日趋完善,但是由于都江堰农村人口众多,占到总人口的71.7%,并且都江堰工业基础薄弱,以至于剩余农村劳动力很难转移,因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对带动农民致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伴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对乡村旅游的学术研究也应运而生,并各有侧重。国外对乡村旅游的研究相对较早,从早期对乡村旅游的概念及开发策略和乡村旅游与乡村经济发展的关系的研究逐步向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乡村旅游与乡村环境的关系以及社区居民对发展乡村旅游的态度研究等方面转变。GASSON(1992)等人的研究也表明,乡村旅游对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确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有学者认为,乡村旅游也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或对地方经济的发展作用不大。Fleischer(1997)等以以色列典型的乡村旅游形式—提供住宿和早餐的农庄旅游为例,认为乡村旅游规模很小,旅游季节短,带来的收益较低,对地方经济影响不大。

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早期对乡村旅游研究主要集中在乡村旅游的意义及背景方面。随着乡村旅游发展深入,我国乡村旅游的特点和模式研究一直是个热点问题。并且对乡村旅游经济发展、乡村旅游发展战略、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以及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相应的研究。杜江等(1999)从乡村旅游需求和供给、主客互动关系的角度对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研究〔12〕;过竹(2000)等在对南丹甘河白裤瑶新村的乡村旅游开发的案例中提出了乡村旅游与地河自然生态和民族文化的结合以及社区参与是维持当地发展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想选择。

(三)研究目的

都江堰乡村旅游发展迅速,发展前景好,但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基本上还处于初级阶段,理论和实践经验都不足,难免存在产品雷同,整体接待水平低等问题。比如,都江堰乡村旅游多是以农家乐、乡村饭店为主,旅游活动以就餐、钓鱼、采摘和打牌为主,大都停留在“住农家屋、吃农家饭、享农家乐”层面上。震后在都江堰乡村旅游恢复的过程中,需要一系列理论的指导。

二、研究内容

针对乡村旅游对目的地影响的不断复杂化、多元化以及对农村和农民影响的不断加大,本文在国内外对乡村旅游研究的基础上,对乡村旅游的产生、发展现状以及主要的发展模式进行了综合性的分析和总结。主要探讨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探讨和分析乡村旅游的基础概念。本文首先在乡村旅游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乡村旅游的内涵及特点、产生与发展等方面对乡村旅游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界定了乡村旅游的概念。

(2)评述国内外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通过查找资料,对国内外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及主要发展模式进行了整体性的分析,由此得出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的趋势。

(3)本文的重点内容是对都江堰乡村旅游的发展进行研究探讨。主要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首先分析都江堰乡村旅游的产生与发展现状,走访考察部分乡村,了解乡村旅游对农村地区的影响程度。第二部分通过市场调查及分析,对都江堰乡村旅游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找出都江堰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提出建议和措施。以新农村建设思想为指导,提出都江堰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并提出具体的建议和保障措施。

(5)结论。总结和回顾本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讨今后的研究趋势和发展前景。

三、论文框架

1、绪论

(1)选题依据

(2)结构框架和研究方法

2、乡村旅游的产生与发展及特点和模式

(1)乡村旅游的内涵、特点

(2)乡村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3)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

3、都江堰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分析

(1)都江堰乡村旅游的产生

(2)都江堰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①效益分析

②条件分析

(3)都江堰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都江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构建

5、都江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保障措施

一、研究背景

乡村旅游在我国起步较晚,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开始萌芽,经过三十多年发展,乡村旅游已具有一定规模,形成了围绕大中城市、名胜景区、山水生态区、特色农业区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并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据有关资料统计,2016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近21亿人次,约占国内旅游接待总量的1/2,营业收入超过5700亿元,带动672万户农民受益。

2016年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行业现状研究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显示,在近5年的时间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发展。经历初创期--发展期--扩张期--升级期四个发展阶段,乡村旅游从过去的小旅游、中旅游时代,现已进入到大旅游发展时代,发展形势迅猛。政策支持为乡村旅游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提出推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打造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

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推进精准扶贫,积极对扶贫开发方式进行创新,健全精准扶贫工作机制。

2017年,在全国旅游工作报告中,表示积极推进“旅游+农村”,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并提出要继续进行旅游扶贫模式的推广,加强乡村旅游“千千万万”品牌建设,并突出乡村旅游扶贫在旅游扶贫的重要地位。发展乡村旅游在扩宽居民增收渠道、促进保护农业生态和乡土文化,以及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

乡村旅游不仅能够满足都市游客休闲度假的需求,也为发展社区经济投入了鲜活的生命力。首先,发展乡村旅游能够增加社区居民就业机会,带动社区居民增收致富,提升了社区居民生活满意度与幸福指数。其次,发展乡村旅游使当地社区在交通、电力、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方面得到建设,改善了社区居民生活环境。最后,城乡居民互动的过程中,生活观念、消费意识、价值观念等意识形态相互渗透,有利于提高社区居民文化素质,同时利于提高妇女的地位,使居民见多识广,思想观念发生转变。在区域经济方面,乡村旅游发挥综合带动效应,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精准扶贫,加快农村地区的城市化进程。

二、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

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影响因素研究所得的成果还较为薄弱,涉及到该领域的学者较少,大部分学者的研究视角多集中于社区参与模式、社区参与机制研究领域,并且对社区参与影响因素研究仅仅停留在定性分析的层面,对于社区居民参与乡村旅游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难以用定量的方式进行表述与呈现。本文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影响因素与社区参与度之间复杂的作用机理,通过量化的形式说明上述关系,为社区参与乡村旅游更深入的研究奠定基础。

现实意义

以社区为主导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能够有效增加社区居民收入、保护社区居民利益、减轻社区居民负担等一系列重要的现实问题,对于提高旅游扶贫综合效益、乡村旅游提质升级、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国家大力支持旅游扶贫,通过发展旅游带动落后地区经济发展,减小贫富差距,欧美国家的成功案例告诉我们,重视社区居民在乡村旅游发展体系中地位与作用,引导居民积极参与,来解决乡村旅游发展中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特别是旅游发展基础认知、政策支持的感知,社区的社会资本状况、居民参与旅游态度、参与能力等因素,分析上述影响因素对社区参与度的影响程度,得出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度提升依据,同时也为政府管理部门落实和完善社区参与旅游的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三、研究思路及内容

研究思路

本文在梳理总结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影响因素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社区居民感知为研究视角,提出了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影响因素作用机制模型,根据国内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的实际发展状况,结合相关研究成果,构建了影响因素测量量表、社区参与度测量量表,设计调查问卷,对影响因素与社区参与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在实证分析、模型验证的基础上,得出本文研究结论,并提出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度提升策略与建议。

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从以下六个部分进行阐述,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章绪论。该章对论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思路、内容及方法进行介绍,并对国内外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相关研究进行评述。

第二章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对社区、社区参与、乡村旅游概念进行界定,对社区一体化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社会资本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进行梳理,为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影响因素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第三章理论模型。依据相关研究成果,梳理了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影响因素作用机制模型来源,并结合影响因素与社区参与度相互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相应假设,最终构建了本文的概念模型。

第四章研究设计。依据相关研究与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的实际情况,选取调研地点,并设计调查问卷,对影响因素量表、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度量表进行解释。

第五章实证研究。按照第四章所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利用SPSS23.0软件对不同类型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度进行比较,利用SPSS23.0软件、AMO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信度与效度分析,并对测量模型、结构模型进行分析,探索影响因素对社区参与度的影响路径。

第六章结论、建议与展望。归纳总结本文的结论,并结合实证研究的结果,对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度提升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对本研究的总体情况进行归纳与总结,指出研究创新与不足之处,提出下一步的研究展望。

四、提纲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思路及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国内外研究综述

1.5.1 国外研究现状

1.5.2 国内研究现状

1.5.3 研究述评

2 相关概念及理论研究

2.1 相关概念解析

2.1.1 社区

2.1.2 社区参与

2.1.3 乡村旅游

2.2 理论基础

2.2.1 社区一体化理论

2.2.2 利益相关者理论

2.2.3 社会资本理论

2.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3 理论模型

3.1 模型来源

3.2 研究假设

3.2.1 参与旅游态度的影响因素

3.2.2 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度的影响因素

3.3 模型构建

4 研究设计

4.1 样本选择与数据收集

4.1.1 样本选择依据

4.1.2 数据收集

4.2 问卷设计及变量测量

4.2.1 旅游开发基础认知量表

4.2.2 社会资本量表

4.2.3 政府支持力度感知量表

4.2.4 参与能力量表

4.2.5 参与旅游态度量表

4.2.6 社区参与度量表

5. 实证研究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5.2 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度比较

5.3 测量模型分析

5.3.1 测量模型拟合优度检验

5.3.2 信度分析

5.3.3 效度分析

5.4 结构模型分析

5.4.1 影响因素和社区参与度结构模型分析

5.4.2 参与旅游态度为中介变量的结构模型分析

6 结论、建议与展望

6.1 结论

6.2 建议

6.2.1 培育社会资本,促进社区良性互动

6.2.2 增大政府扶持力度,改善居民参与环境

6.2.3 注重创新发展,扩宽居民参与内容

6.2.4 提升居民综合素质,强化居民参与能力

6.2.5 培养居民积极参与态度,增强居民参与意愿

6.2.6 加强乡村旅游的宣传,提升品牌知名度

6.3 研究创新

6.4 研究不足

6.5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利用校内图书馆电子资源,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收集,对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整理、分析,把握国内外学者对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情况。通过查阅和整理文献、网络信息,详细了解文章涉及到的理论基础知识,从而为本文提出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问卷调查法根据我国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的实际发展状况,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建立了影响因素测量量表、社区参与度测量量表,并设计调查问卷,按照样本选择依据选取调研地点,对社区居民进行实地调研,发放问卷,获取第一手资料。

(3)统计分析法通过对问卷的发放,收集原始数据,使用SPSS23.0软件、AMOS21.0软件进行信度与效度检验,并对假设的理论模型进行验证,检验各假设成立的情况,最后得出相应结论。

六、进度安排

20XX年11月01日-11月07日 论文选题

20XX年11月08日-11月20日 初步收集毕业论文相关材料,填写《任务书》

20XX年11月26日-11月30日 进一步熟悉毕业论文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20XX年12月10日-12月19日 确定并上交开题报告

20XX年01月04日-02月15日 完成毕业论文初稿,上交指导老师

20XX年02月16日-02月20日 完成论文修改工作

20XX年02月21日-03月20日 定稿、打印、装订

20XX年03月21日-04月10日 论文答辩

七、参考文献

[1]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

[2]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3]唐代剑,过伟炯.论乡村旅游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促进作用--以浙江藤头、诸葛、上城埭村为例[J].特区经济,2009,11:155-157.

[4]杨洋.基于包容性增长视角的乡村旅游发展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16,01:78-79.

[5]Karoline Daugstad. Negotiating landscape in rural tourism[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8,35(2):402-426.

[6]Ap J. Residents' Perceptions on Tourism Inpacts[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2,19(04):665-690.

[7]史蒂芬·佩吉等.现代旅游管理导论[M].刘劼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8]Peter W Williams, Robert W Penrose, Suzanne Hawkes. Shared decision making in tourism land use planning[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8,25(04):860-889.

[9]Mason P,Cheyne J.Resident Attitudes to Proposed Tourism Development[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0,27(02):391-411.

[10]Butler R.W.The Concept of a Tourism Area Cycle of Evolution :Implica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Resources[J].Canadian Geographer,1980,24(1):5-12.

[11]Zahed Ghaderi. Domestic Tourism in Iran.[J].Taylor & Francis Journal.2011,22 (2),:278-281.

[12]Murphy P.E. Tourism: Community Approach[M].New York: Methuen Inc,1985.

[13]Pauline J Sheldon,Teresa Abenoja. Rezident attitudes in a mature destination: the case of waikiki[J].Tourism Management,22(5),435-443.

[14]Freeman R E. Strategic Management: A stakeholder Approach[M].Boston: Pitman,1984.

[15]JE Rosenow,GL Pulsipher. Tourism 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 [M].Lincoln,Neb:Century Three Press,1979.

[16]Haywood K. Responsible and Responsive Tourism Planning in the Community[J].Tourism Management,1988,9(02):105-118.

[17]Chris Ryan. Equity, management, power sharing and sustain ability: issue of newtourism[J].Tourism Management, 2002,(1):88-104.

[18]Anahita Khazaei,Statia Elliot,Mar ion Joppe. An application of stakeholder theory to advance communityparticipation in tourism planning: the case for engaging immigrants as fringe stak eholders[J].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2015,23(7):1049-1062.

乡村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论文

乡村旅游开题报告范文

导语: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旅游这一理念已经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中。而随着旅游产业的日益发展壮大,人们对于旅游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乡村旅游已经开始成为旅游业的一大亮点。以下是我整理乡村旅游开题报告范文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选题的背景及目的

城市人在经历了繁忙沉重的工作生活后就会倾向于在闲暇时间外出旅游,以追求心神的宁静、人与自然的和谐、健康快乐的休闲游憩、体验不同地域特色的民风民俗,此时乡村旅游就成为了一个很好的选择。选择此课题的目的在于分析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状况,并且分析基于体验的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现状、对如何开发以及如何改善展开研究并且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2、选题的意义

游客外出旅游是为了获得一种审美与娱乐的体验。

朱慧娟2011年在《我国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研究》一文中写到我国农村面积较大,乡村旅游资源比较丰富,但是农村地区发展缓慢,设施落后,科技发展低,经济实力弱,给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局限。我国对乡村旅游的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与国外乡村旅游发展较早的国家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

二、基于体验的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研究

由《乡村旅游从业人员丛书》编委会编写的《乡村特色旅游建设指南》一书中提到吸引游客参加乡村旅游的元素之一是可以参与、体验乡村才有的项目,包括弄湿活动体验;新鲜水果和蔬菜采摘;篝火晚会、烧烤;垂钓;乘坐畜力车在乡间观光;体验乡村节庆;学习民族舞蹈和传统手工制作等。这样可以让游客到乡村去观赏乡村的风光,了解一些乡村风情、礼仪风俗等,可以在乡村及其附件逗留、学习,体验乡村生活。

龚维嘉2008年在《旅游线路开发与设计》一文中提到旅游线路的设计应该在投入运行之前就具备对游客的足够吸引力,运行中则能够使游客感到舒服和不断出现新奇感,运行结束后仍然能够使游客保持一种长久的回味无穷的体会。

从以上研究材料可以看出,我国乡村旅游虽然发展较快,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较多的问题,并且体验式的乡村旅游没有得到很好的研究。在此篇文章中我将从我国体验式乡村旅游发展背景以及开发的的现状着手研究,进一步指出我国体验式乡村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三、选题研究的内容:

该论题研究的内容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绪论

一、我国体验式乡村旅游的发展研究

二、基于体验式的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现状

三、基于体验式的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四、进一步开发体验式的乡村旅游产品的措施

结论

四、选题研究的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研究技术路线:首先,了解本论题的研究状况,形成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其次,进一步搜集阅读资料并研读文本,做好相关的记录,形成论题提纲。第三,深入研究,写成初稿。最后,反复修改,完成定稿。

研究方法: 运用文献分析法、文本细读法、比较法、综合分析法等进行研究。

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掌握我国目前体验式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及发展状况,并且研究如何开发基于体验的乡村旅游产品。

五、研究与写作计划:

xx-2-20---xx-2-25 提交开题报告;

xx-2-25---xx-3-25 文献研究,我国乡村旅游产品发展研究与开发手段研究;

xx-2-25---xx-4-10 提交论文设计初稿,老师修改;

xx-4-10---xx-4-20 提交论文设计第二稿,提交非指导老师查阅;

xx-4-20---xx-5-10 修改论文设计,提交指导老师的修改;

xx-5-10---xx-5-20 提交论文答辩稿;

xx-5-20---xx-6-1论文答辩;

xx-6-1---xx-6-10根据答辩意见,修改论文终稿,提交学院保存。

一、立题依据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当今,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和旅游业发达的国家,乡村旅游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所青睐,乡村旅游已成为旅游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越来越热衷乡村旅游活动。它不仅是人们回归自然、放松身心、感受农村生活、体验自然的主要方式之一;而且能够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带动农民脱贫致富,促进城市和乡村经济繁荣与文化融合。因此,2006年国家旅游局将旅游主题确定为“中国乡村旅游年”,2007年又将全国旅游宣传主题确定为“中国和谐城乡游”,提出“魅力乡村、活力城市、和谐中国”的口号,同时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为我国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总的来说,乡村旅游在空间布局上主要分布于都市郊区、远离客源的景区和老少边穷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为各地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对于解决“三农”问题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意义,同时也满足了城市居民回归自然和体验传统生活方式的心理需求。而作为旅游城市的都江堰虽然拥有青城山、都江堰、龙池国家森林公园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全市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也日趋完善,但是由于都江堰农村人口众多,占到总人口的71.7%,并且都江堰工业基础薄弱,以至于剩余农村劳动力很难转移,因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对带动农民致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伴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对乡村旅游的学术研究也应运而生,并各有侧重。国外对乡村旅游的研究相对较早,从早期对乡村旅游的概念及开发策略和乡村旅游与乡村经济发展的关系的研究逐步向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乡村旅游与乡村环境的关系以及社区居民对发展乡村旅游的态度研究等方面转变。GASSON(1992)等人的研究也表明,乡村旅游对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确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有学者认为,乡村旅游也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或对地方经济的发展作用不大。Fleischer(1997)等以以色列典型的乡村旅游形式—提供住宿和早餐的农庄旅游为例,认为乡村旅游规模很小,旅游季节短,带来的收益较低,对地方经济影响不大。

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早期对乡村旅游研究主要集中在乡村旅游的意义及背景方面。随着乡村旅游发展深入,我国乡村旅游的特点和模式研究一直是个热点问题。并且对乡村旅游经济发展、乡村旅游发展战略、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以及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相应的研究。杜江等(1999)从乡村旅游需求和供给、主客互动关系的角度对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研究〔12〕;过竹(2000)等在对南丹甘河白裤瑶新村的乡村旅游开发的案例中提出了乡村旅游与地河自然生态和民族文化的结合以及社区参与是维持当地发展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想选择。

(三)研究目的

都江堰乡村旅游发展迅速,发展前景好,但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基本上还处于初级阶段,理论和实践经验都不足,难免存在产品雷同,整体接待水平低等问题。比如,都江堰乡村旅游多是以农家乐、乡村饭店为主,旅游活动以就餐、钓鱼、采摘和打牌为主,大都停留在“住农家屋、吃农家饭、享农家乐”层面上。震后在都江堰乡村旅游恢复的过程中,需要一系列理论的指导。

二、研究内容

针对乡村旅游对目的地影响的不断复杂化、多元化以及对农村和农民影响的不断加大,本文在国内外对乡村旅游研究的基础上,对乡村旅游的产生、发展现状以及主要的发展模式进行了综合性的分析和总结。主要探讨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探讨和分析乡村旅游的基础概念。本文首先在乡村旅游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乡村旅游的内涵及特点、产生与发展等方面对乡村旅游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界定了乡村旅游的概念。

(2)评述国内外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通过查找资料,对国内外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及主要发展模式进行了整体性的分析,由此得出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的趋势。

(3)本文的重点内容是对都江堰乡村旅游的发展进行研究探讨。主要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首先分析都江堰乡村旅游的产生与发展现状,走访考察部分乡村,了解乡村旅游对农村地区的影响程度。第二部分通过市场调查及分析,对都江堰乡村旅游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找出都江堰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提出建议和措施。以新农村建设思想为指导,提出都江堰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并提出具体的建议和保障措施。

(5)结论。总结和回顾本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讨今后的研究趋势和发展前景。

三、论文框架

1、绪论

(1)选题依据

(2)结构框架和研究方法

2、乡村旅游的产生与发展及特点和模式

(1)乡村旅游的内涵、特点

(2)乡村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3)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

3、都江堰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分析

(1)都江堰乡村旅游的产生

(2)都江堰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①效益分析

②条件分析

(3)都江堰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都江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构建

5、都江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保障措施

一、研究背景

乡村旅游在我国起步较晚,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开始萌芽,经过三十多年发展,乡村旅游已具有一定规模,形成了围绕大中城市、名胜景区、山水生态区、特色农业区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并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据有关资料统计,2016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近21亿人次,约占国内旅游接待总量的1/2,营业收入超过5700亿元,带动672万户农民受益。

2016年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行业现状研究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显示,在近5年的时间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发展。经历初创期--发展期--扩张期--升级期四个发展阶段,乡村旅游从过去的小旅游、中旅游时代,现已进入到大旅游发展时代,发展形势迅猛。政策支持为乡村旅游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提出推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打造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

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推进精准扶贫,积极对扶贫开发方式进行创新,健全精准扶贫工作机制。

2017年,在全国旅游工作报告中,表示积极推进“旅游+农村”,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并提出要继续进行旅游扶贫模式的推广,加强乡村旅游“千千万万”品牌建设,并突出乡村旅游扶贫在旅游扶贫的重要地位。发展乡村旅游在扩宽居民增收渠道、促进保护农业生态和乡土文化,以及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

乡村旅游不仅能够满足都市游客休闲度假的需求,也为发展社区经济投入了鲜活的生命力。首先,发展乡村旅游能够增加社区居民就业机会,带动社区居民增收致富,提升了社区居民生活满意度与幸福指数。其次,发展乡村旅游使当地社区在交通、电力、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方面得到建设,改善了社区居民生活环境。最后,城乡居民互动的过程中,生活观念、消费意识、价值观念等意识形态相互渗透,有利于提高社区居民文化素质,同时利于提高妇女的地位,使居民见多识广,思想观念发生转变。在区域经济方面,乡村旅游发挥综合带动效应,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精准扶贫,加快农村地区的城市化进程。

二、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

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影响因素研究所得的成果还较为薄弱,涉及到该领域的学者较少,大部分学者的研究视角多集中于社区参与模式、社区参与机制研究领域,并且对社区参与影响因素研究仅仅停留在定性分析的层面,对于社区居民参与乡村旅游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难以用定量的方式进行表述与呈现。本文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影响因素与社区参与度之间复杂的作用机理,通过量化的形式说明上述关系,为社区参与乡村旅游更深入的研究奠定基础。

现实意义

以社区为主导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能够有效增加社区居民收入、保护社区居民利益、减轻社区居民负担等一系列重要的现实问题,对于提高旅游扶贫综合效益、乡村旅游提质升级、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国家大力支持旅游扶贫,通过发展旅游带动落后地区经济发展,减小贫富差距,欧美国家的成功案例告诉我们,重视社区居民在乡村旅游发展体系中地位与作用,引导居民积极参与,来解决乡村旅游发展中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特别是旅游发展基础认知、政策支持的感知,社区的社会资本状况、居民参与旅游态度、参与能力等因素,分析上述影响因素对社区参与度的影响程度,得出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度提升依据,同时也为政府管理部门落实和完善社区参与旅游的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三、研究思路及内容

研究思路

本文在梳理总结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影响因素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社区居民感知为研究视角,提出了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影响因素作用机制模型,根据国内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的实际发展状况,结合相关研究成果,构建了影响因素测量量表、社区参与度测量量表,设计调查问卷,对影响因素与社区参与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在实证分析、模型验证的基础上,得出本文研究结论,并提出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度提升策略与建议。

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从以下六个部分进行阐述,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章绪论。该章对论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思路、内容及方法进行介绍,并对国内外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相关研究进行评述。

第二章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对社区、社区参与、乡村旅游概念进行界定,对社区一体化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社会资本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进行梳理,为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影响因素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第三章理论模型。依据相关研究成果,梳理了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影响因素作用机制模型来源,并结合影响因素与社区参与度相互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相应假设,最终构建了本文的概念模型。

第四章研究设计。依据相关研究与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的实际情况,选取调研地点,并设计调查问卷,对影响因素量表、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度量表进行解释。

第五章实证研究。按照第四章所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利用SPSS23.0软件对不同类型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度进行比较,利用SPSS23.0软件、AMO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信度与效度分析,并对测量模型、结构模型进行分析,探索影响因素对社区参与度的影响路径。

第六章结论、建议与展望。归纳总结本文的结论,并结合实证研究的结果,对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度提升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对本研究的总体情况进行归纳与总结,指出研究创新与不足之处,提出下一步的研究展望。

四、提纲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思路及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国内外研究综述

1.5.1 国外研究现状

1.5.2 国内研究现状

1.5.3 研究述评

2 相关概念及理论研究

2.1 相关概念解析

2.1.1 社区

2.1.2 社区参与

2.1.3 乡村旅游

2.2 理论基础

2.2.1 社区一体化理论

2.2.2 利益相关者理论

2.2.3 社会资本理论

2.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3 理论模型

3.1 模型来源

3.2 研究假设

3.2.1 参与旅游态度的影响因素

3.2.2 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度的影响因素

3.3 模型构建

4 研究设计

4.1 样本选择与数据收集

4.1.1 样本选择依据

4.1.2 数据收集

4.2 问卷设计及变量测量

4.2.1 旅游开发基础认知量表

4.2.2 社会资本量表

4.2.3 政府支持力度感知量表

4.2.4 参与能力量表

4.2.5 参与旅游态度量表

4.2.6 社区参与度量表

5. 实证研究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5.2 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度比较

5.3 测量模型分析

5.3.1 测量模型拟合优度检验

5.3.2 信度分析

5.3.3 效度分析

5.4 结构模型分析

5.4.1 影响因素和社区参与度结构模型分析

5.4.2 参与旅游态度为中介变量的结构模型分析

6 结论、建议与展望

6.1 结论

6.2 建议

6.2.1 培育社会资本,促进社区良性互动

6.2.2 增大政府扶持力度,改善居民参与环境

6.2.3 注重创新发展,扩宽居民参与内容

6.2.4 提升居民综合素质,强化居民参与能力

6.2.5 培养居民积极参与态度,增强居民参与意愿

6.2.6 加强乡村旅游的宣传,提升品牌知名度

6.3 研究创新

6.4 研究不足

6.5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利用校内图书馆电子资源,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收集,对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整理、分析,把握国内外学者对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情况。通过查阅和整理文献、网络信息,详细了解文章涉及到的理论基础知识,从而为本文提出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问卷调查法根据我国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的实际发展状况,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建立了影响因素测量量表、社区参与度测量量表,并设计调查问卷,按照样本选择依据选取调研地点,对社区居民进行实地调研,发放问卷,获取第一手资料。

(3)统计分析法通过对问卷的发放,收集原始数据,使用SPSS23.0软件、AMOS21.0软件进行信度与效度检验,并对假设的理论模型进行验证,检验各假设成立的情况,最后得出相应结论。

六、进度安排

20XX年11月01日-11月07日 论文选题

20XX年11月08日-11月20日 初步收集毕业论文相关材料,填写《任务书》

20XX年11月26日-11月30日 进一步熟悉毕业论文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20XX年12月10日-12月19日 确定并上交开题报告

20XX年01月04日-02月15日 完成毕业论文初稿,上交指导老师

20XX年02月16日-02月20日 完成论文修改工作

20XX年02月21日-03月20日 定稿、打印、装订

20XX年03月21日-04月10日 论文答辩

七、参考文献

[1]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

[2]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3]唐代剑,过伟炯.论乡村旅游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促进作用--以浙江藤头、诸葛、上城埭村为例[J].特区经济,2009,11:155-157.

[4]杨洋.基于包容性增长视角的乡村旅游发展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16,01:78-79.

[5]Karoline Daugstad. Negotiating landscape in rural tourism[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8,35(2):402-426.

[6]Ap J. Residents' Perceptions on Tourism Inpacts[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2,19(04):665-690.

[7]史蒂芬·佩吉等.现代旅游管理导论[M].刘劼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8]Peter W Williams, Robert W Penrose, Suzanne Hawkes. Shared decision making in tourism land use planning[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8,25(04):860-889.

[9]Mason P,Cheyne J.Resident Attitudes to Proposed Tourism Development[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0,27(02):391-411.

[10]Butler R.W.The Concept of a Tourism Area Cycle of Evolution :Implica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Resources[J].Canadian Geographer,1980,24(1):5-12.

[11]Zahed Ghaderi. Domestic Tourism in Iran.[J].Taylor & Francis Journal.2011,22 (2),:278-281.

[12]Murphy P.E. Tourism: Community Approach[M].New York: Methuen Inc,1985.

[13]Pauline J Sheldon,Teresa Abenoja. Rezident attitudes in a mature destination: the case of waikiki[J].Tourism Management,22(5),435-443.

[14]Freeman R E. Strategic Management: A stakeholder Approach[M].Boston: Pitman,1984.

[15]JE Rosenow,GL Pulsipher. Tourism 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 [M].Lincoln,Neb:Century Three Press,1979.

[16]Haywood K. Responsible and Responsive Tourism Planning in the Community[J].Tourism Management,1988,9(02):105-118.

[17]Chris Ryan. Equity, management, power sharing and sustain ability: issue of newtourism[J].Tourism Management, 2002,(1):88-104.

[18]Anahita Khazaei,Statia Elliot,Mar ion Joppe. An application of stakeholder theory to advance communityparticipation in tourism planning: the case for engaging immigrants as fringe stak eholders[J].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2015,23(7):1049-1062.

作为乡村旅游设计与乡村度假开发的专业机构,山合水易已形成新农村旅游、新农村民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十七届三中全会后乡村旅游发展、休闲渔业旅游、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经验研究、古村古镇古村落、郊野度假屋等多个专项研究报告,并已经结合201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旅游业发展若干意见的最新精神,为北京、贵州、云南、广西、福建、湖南等地的多个乡村旅游项目提供了咨询与规划设计指导工作。发展乡村旅游是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和手段大部分偏僻的农村从自然和区位的角度也无法走工业化致富的路子。走农业产业化和集约化生产的发展不失为一个很好的设想,但依然有许多制约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是农村的生产资料使用权分散,现代生产技术技能掌握程度低,农村农民发展经济存在融资难,农民无法完成原始积累。事实上,许多农村地区,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无论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有多快,对该类地区无实质性影响。政府在现阶段也无能为力实施人口的战略转移,农民从整体上分析大都缺乏转移的经济能力和技能。大部分的农村地区就城市化而言应实行错位发展。城乡之间有一个“围城现象”,城里人想出去,因为有了经济基础,城里人空余时间要返朴归真,要领略大自然的风光,回味田园风光;而乡下人则希望进城,城里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城里有丰富多彩灯红酒绿的生活。这么一个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互换,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丰富的农村提供了极大的商机,就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城里人到乡下消费,为乡下人带去滚滚财源。这两年一些所谓“农家乐”项目被制止,实质上并非发展“农家乐”旅游政策有误,而是投资者的误读。一是改变了土地的使用性质,二是手续不齐备,三是背离了“农家乐”的本义。关于乡村旅游应该如何发展,山合水易的专家们给出了几个观点:一、发展乡村旅游的意义发展乡村旅游应注意自然生态。 地方特色文化众多、民族民俗风情浓郁、优质农副产品、淡水产品众多的实际。 发展乡村旅游对解决“三农”问题,增加村集体和农民收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改善农村落后面貌都十分有利。无论从经济社会和文化层面。 大多数农民依旧无法摆脱对土地和农业的依存。农业由于其天然的弱质性(抗风险能力低,农产品收益不高),农民由于生产资料不足(受教育程度低,缺乏有效金融支持,人多地少),现行的农村生产模式无法参与市场竞争。乡村旅游的发展和成功。 一定会拉动农村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自然生态,管理民主”的方向发展,推进农村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层面的全面协调发展。换一句话说,乡村游项目如果没有这些前提,注定也不会成功。另外,从整体而言,我市大部分农村地区和农民在比较长的时间内依然会处于“温饱有余,富裕不足”的状态。大量的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虽然带回可观的收入,但造成了农村的空心化。青年一代不会也不屑于农耕技术,这个文化不高、城市谋生技能不足的群体,受城市文化浸染较深,但又不能在真正融入城市,不愿意生活在物质文化匮乏的农村,变成了城乡之间的游离人,失去了对家乡的热忱,农村也失去了发展的活力。大力发展好乡村旅游,可以给这一群体提供很好的创业空间,还可以为农村的中壮年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离土不离乡,增加农民收入。从深层次意义上看,乡村旅游可以使原本封闭的农村提高声望,增加原住民的社会交往,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唤起农民建设家乡的劲头、爱护家乡、保护环境的热情和责任,并可招引人才和资本流入,使农村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人文资源乃至生产资源得到充分整合,产生综合经济效益,提高劳动和产品的附加值。乡村旅游是我市主线旅游产品很好的补缀,也是自然风光、民俗文化、乡土人情、特色美食展现的有效载体,十分符合周边城市人口的周末休闲需求,通过消费,让城市的财富流向农村,形成城市反哺农村的一种很好的财富再分配机制。二、乡村旅游发展的指导思想乡村旅游的发展,要以政府主导+公司带动+集体、农户参与的模式进行,乡村旅游的发展要注重以原住民为主体,形成三方共赢的格局。政府的职责是政策引导,主要基础设施(交通、电力供应)的建设、适度的财政激励机制、融资配套、有力的监管和完善的服务体系的建立。要对乡村旅游进行全面的规划,按自然风光、人文特色、物产特色、客源预测分类布局,规模发展。要提供乡村旅游项目的建设风格、风景设计、民俗节目艺术等的指导,使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农业生产景观得到最好的演绎效果。政府最为重要和关键的作用是要对发展乡村旅游进行全面有力的监管和服务,要提供包括法律师、政策、税务、项目管理、价格标准、定价原则、融资计划、补贴申领到公共安全,水资源管理、餐饮卫生、食品安全、乡村公共保洁、投诉等方面的咨询和协调。公司的作用主要是在乡村旅游规模发展的区域打造起核心作用的主线旅游项目,起到聚集功能和资源市场化配置优化功能,以及产业的行业服务功能。村集体和农户是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主体,并不是说等待政府和开发商把肉送到嘴里,而是要主动积极地参与建设和投入。遵守乡村旅游游戏规则的村集体和农户,一是可以获得政府的各项政策支持,二是通过开发商的投资拉动,可以在存量拥有的资源中获得可观的增量收入。家乡的山水、田林果自留地、承包地、河流、草地、蔬菜、家禽、农副产品、水产品、村里保留的民间民俗活动和传统技艺,都可以通过参与劳动或资金投入,获得大幅的增值,大批中壮年富余劳动力非常适合乡村旅游及后勤服务工作,并可在家门口获得就业机会。三、乡村旅游的内容构成乡村旅游的产品,应是赋有纯正本土文化和乡土气息,有丰富多彩的传统民俗活动观赏,生产生活和娱乐结合的田园牧歌景观,略带野趣风韵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悠闲自得的旅游方式。不能说乡村游会成为主流,但绝对是观看了古人的鬼斧神工、大自然的天物造化、领略了漂流的刺激、享受了温泉的舒适和异域外族风情后的最佳补缀。甚至有半天之闲的城里人,以换口味的心理,乡村游也不失一项极受欢迎的内容。乡村旅游原则上是以原有古村落、民俗风情、自然景观为依托,配以农业生产的季节性风景,本地产的优质绿色农副水产品和配套的现代娱乐生活设施。乡村旅游产品的结构有若干层次的结构,适应不同规模的投资和对象。1、户外旅馆。选择交通便利,在优美的乡村环境,视野开阔和绿树竹林茂密的地方建设,周边有可以发展主线旅游产品的人文资源或自然资源。建筑风格最好与族群文化的村庄一致,和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建设标准不低于三星级,招商开发。村集体可以采用土地调整,开垦荒坡地置换成集中面积,以土地入股或一次性收取使用权流转金,由村集体用作其他项目配套开发,这种旅馆适合周边有大型主线旅游产品的地方,单位对口的公务接待和外地游客。可由村集体通过宅基地置换和拆取旧民房的面积置换土地,统一规划建设“农家乐”餐厅,表演传统工艺的作坊,可让游客互动的乡间民俗表演等场地,以本地特色的农副产品烹制鲜美的农家菜招徕游客,为游客提供餐饮服务和娱乐服务。2、旅游宿营地。旅游宿营地适于在离城市不要太远的地方建设,最好选择有山有水,视野开阔的有连片耕地的地点,营地内设置青年旅馆式的低层农舍式建筑或颜色明快的板房和帐篷区,宿营地内利用坡地旱地植草,开展高尔夫练习、骑术、草地网球、小型足球、灯光篮球场、划船、垂钓,参与性强的民俗节目,烧烤场篝火晚会等适合集体活动的娱乐项目。发展好乡村旅游,为农民提供了增收的渠道,促发农民建设的积极性,有利于农村的社会发展和进步,有利于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有利于农民积累向城市转移的经济积累和城市生存生活技能技术的掌握,更有利于农村的长治久安,无论从任何角度看,乡村旅游值得各级政府大力去推进。推进乡村体制机制的创新,关键点应放在激活乡村旅游发展的内在活力上。要培育壮大乡村旅游龙头企业,引导旅游企业以农民参与等方式形成新的产业优势,改变“大产业、小景点”的现状。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引进市内外投资开发商的资金、品牌、管理、技术和专业化经营管理团队。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多年专注于休闲产品设计与度假项目开发,积累了大量业界的知名专家、专业团队与专业技术合作伙伴,形成了项目总体实施、专业资源整合以及后续服务跟进的实战项目理念。以旅游产品休闲化升级、度假区规划设计、乡土景观与生态建筑设计为核心竞争力。

  • 索引序列
  • 新乡旅游文章
  • 乡村旅游管理创新研究论文
  • 乡村旅游的论文
  • 乡村旅游发展与创新研究论文
  • 乡村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