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研究白酒香气成分论文

研究白酒香气成分论文

发布时间:

研究白酒香气成分论文

浅谈食品工业中产香酵母的应用论文

1引言

产香酵母又名酯酵母,是一类能合成具有芳香气味的酯类物质,如今产香酵母早已不局限于产酯而是在生产过程中能产生让人喜欢闻的香味的各种酵母,香气多为醇类、酯类、酚类、酮类、芳香类等具有挥发性风味的物质,主要的香气类型有:花香型、清香型、果香型等,常被广泛应用于酿造、调味品、功能饮料、无醇饮料、食品等领域的增香。

2产香酵母在农产品中的应用

2.1产香酵母在果酒中的应用

果酒的口感、风味以及质感在果酒发酵酿造生产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其中的风味是评价果酒优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果酒增香已成为现今果酒发酵酿造中的一个热门研究课题。果酒品质丰富、种类多样。张大为等从酥梨自然发酵汁中得到了一株不仅糖利用力低而且还可以增加梨酒香味的东方伊莎酵母,并将其作为梨酒生产中的产香菌使用。曹新志等从四川自贡本地梨果中筛选出了一株产香酵母FL-5,产酒精、产酸、产酯能力较好,且发酵周期短。何义从梨果园中分离出一株产香性能好的酿酒酵母Y-5,确立了梨酒酿造工艺,发酵产生的风味明显优于工业菌株ADY,能较好地保留鸭梨的原香味。赵海霞等则从苹果皮中分离出一株孢汉逊酵母属的产香酵母,适合苹果酒酿造,所得苹果酒品质优良,具有苹果酒的典型风味。古其会[5]等从多种成熟的水果皮上分离出一株对病原菌有抑制作用的产酯酵母,可用于番木瓜酒的酿造,经过分子生物学鉴定为梅奇酵母。王雪莹从甜橙果皮上筛选出两株性能优良的酵母S017和F076,其中S017产酯量高达86.75%,而F076发酵过程中产生的萜类物质相对含量比S017高,具有保留原料特殊香气组分的能力。艾方等从柑桔中分离出了两株能够耐受较高的盐、糖浓度的产香酵母,现已用于浓缩果汁和低醇果酒的增香。沈昌从水果、土壤中分离筛选出产香能力较强的酵母N-2,用于紫甘薯发酵酿造,经优化发酵工艺得到了花色苷含量保存多、还原糖浓度低、酒精度高、色泽鲜丽的紫甘薯发酵产品。此外李剑芳从自然发酵猕猴桃汁中分离出一株柠檬形克勒克氏产香酵母E-45,经鉴定为能产醇类、酯类等芳香物质的低发酵力产香酵母,可用于葡萄酒等果酒的增香。自然选育出的产香酵母菌株与工业菌株比较,具有专一性酿造的优势。曹新志等筛选出的产香酵母FL-5与安琪酵母DC-2相比,FL-5酿造的果酒风味更优。袁丽从不同水果中筛选出两株产香酿酒酵母菌GY1、GY2并与安琪酵母相比,GY1、GY2均优于安琪活性酵母。张翠英也从葡萄皮中筛选出一株产香酵母经诱导得到一株在低温条件下仍具有较强的发酵能力,与优良葡萄酒酵母比更具优势。王雪莹分离的S017以果酒干酵母为对照,S017所酿造的甜橙果酒色泽、澄清度、酒香均具备优质果酒的感官品质,在酿造工业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2.2产香酵母在白酒中的应用

在白酒生产中为了增加酒中的独特风味通常会加入某些化学物品以增加酒的香气,可最终酒中的香气都较为单一。自然酿造的白酒通常会以酒曲窖泥为分离源,筛选耐高温、性能优异、适合白酒增香的产酯酵母,经酿造的白酒经产酯酵母自身合成的风味物质比添加化学物质更多样化,风味更丰富独特,因此越来越多的白酒生产也用产香酵母增香。通常产香酵母的筛选都从大曲发酵的酒液或糟醅中筛选。郭志从泸州老窖窖泥中分离出一株耐受高温的酵母菌,属于异常汉逊酵母属。通过产香条件的响应面优化,得到耐受高温酵母,产生的2-正戊基呋喃、苯乙醇等香气物质,产量比原来浓香型大曲高出约两倍左右。蒲春等从大曲中筛选出一株酶活性高的产香酵母菌并对其功能特性进行测定,产香浓郁,可与其它产酒量高的菌种混合发酵。张春林对大曲发酵液进行了酵母分离,筛选出产香酵母ZY-1和GY-3,通过模拟探索出发酵中产生香气成分的机理,提出了产香酵母是大曲中风味物质形成的重要原因。顾宗珠等从酒曲中筛选出一株产酯量高的酵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适培养条件,提高白酒品质生产。王晓丹等从贵州某酒厂酒醅中筛出一株产乙酸乙酯的平常假丝酵母、一株产乙酸苯乙酯的毕赤氏酵母。对两株菌进行感官评价和GC-MS检测,结果显示两株酵母即产酒又产香、可将其用于香料和酒类发酵。周世水等从酒曲富集液中筛选出一株Y2-7,发酵后酒精度可达60%、总酯量为2.1g/L,酒液醇香明显。

2.3产香酵母在低醇饮料中的应用

酵母类群中有一类酵母的产酒能力极差、但产酯、产酸、产酮类物质优良,市场对保健品的推行下,各种无醇、低醇饮料出现在生活中,为了此类饮料的广泛应用,满足广大消费人群,工业生产中常用低醇产酯酵母来提高风味。程晨从自然发酵果浆中筛选出发酵速度快且风味好的酵母C7,并将其用于低醇饮料的工艺研究,效果显著。赵晓[20]通过对五株不同来源酵母菌进行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最后筛选出一株适合格瓦斯发酵的酵母菌Y3,可以用于生产具有面包香气的格瓦斯。格瓦斯是以谷物及果蔬为原料经由酵母菌和乳酸菌发酵一种含低度乙醇的饮品,它即具有啤酒的淡爽、香醇的特征,也具有碳酸饮料的清凉爽口特性在。低醇发酵的工艺研究中,孙丙升[21]在新疆,青海,陕西,甘肃四个地采集土壤并进行筛选,最后选出优良的白地霉GS28B和SX71A做为无醇类饮料的生产菌株,根据菌种生理特性,正交试验确定两株菌的最佳工艺组合:温度为24℃,蛋白质含量为1.0g/L,摇床转速为160r/min,GS28B接种量为5.0%,SX71A接种量为2.0%,通过GC-MS测定香气成分为酯类和2-苯乙醇,发酵生产中乙醇含量只有0.02%和0.03%,基本达到了无醇要求,毒理学评定也确定了此类无醇饮料对身体无毒。

2.4产香酵母在调味品中的应用

酵母由于功能各异、长发酵产物丰富,自身理化性质有别,不同环境的酵母会有不同的特性,酵母生存环境分布十分广泛,伴随着酿酒酵母的不断发现,研究者将菌源扩展到食品、调味品等领域,筛选出具有特殊能力的产香酵母,避缺选优的应用于调味品及农产品中。闫美从辣椒酱中筛选出一株耐盐性高达24%的鲁氏产香酵母,主要产具有玫瑰花香的苯乙醇。并与球拟酵母应用于酱油酿造。王刚等从泡菜和豆浆中筛选出一株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产香酵母YG28B、YG28B,与活性干酵母用于发酵面包,风味独特。韩志双等从发酵豆瓣酱中筛选出一株产特殊香味物质、耐盐、发酵力强且产香的异变球拟酵母,在豆瓣酱发酵过程中能增添风味和口感。匡钰从菠萝皮上筛选出一株发酵性能好的酿酒酵母,用于果醋的发酵酿造,所得菠萝果醋具有菠萝的特殊香气,果香爽口。冯杰在对酱油发酵研究中,以一株耐高盐增香酵母菌埃切假丝酵母为研究对象,用浓度为240g/L的氯化钠对菌株进行驯化以提高酵母在酱醪中的适应能力,并通过对发酵工艺的调控,采用两阶段添加法研究了酵母对酱香风味质量的促进,较对照组酵母对主要酱香物质均有所增加,进一步丰富了酱油成分,促进了酱油的风味,提高了酱油的品质。为了提高虾酱的香气和品质,连鑫等从虾酱中分理处一株季氏毕氏产香酵母,该菌产香能力较强,耐盐度达10%,经过驯化可作为虾酱复合发酵剂的菌株使用,用于提高香气度低盐虾酱的发酵。高健等从莴苣中得到一株产香酵母命名为G0901,主要产柠檬烯,相对含量可达20%。较现今柠檬烯生产大多从植物精油中提取,G0901的分离为利用微生物高效生产柠檬烯提供了较好的研究材料。单艺等从传统云南糯米酒中分离出一株产酯能力较强的Y2,通过实验测试,可用于增加酯香味米酒生产中。张世秀等从天然点浆剂酸浆中分离出一株产香性能好的酵母CF610,所产香气浓郁,主要香味物质为苯乙醇。梁辉等从传统腊鱼中分离出两株产香酵母:季也蒙毕赤酵母和平滑假丝酵母,并对两株菌进行理化性质分析,平滑假丝酵母发酵适应性优于季也蒙毕赤酵母,可成为新型肉品发酵剂。

2.5产香酵母在烟叶中的应用

通常多酚等香味前体物质产生的已酸甲酯、苯乙酸甲酯、愈创木酚、异戊醇等挥发性香味物质,对改善烟叶香味品质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张知晓从烟叶中分离出一株产香白地霉13-1,白地霉具有脂肪酶活性,经过线性相关性比较证明脂肪酶是影响白地霉酯类挥发性物的关键因素之一。用白地霉发酵烟叶能显著减低烟叶中还原糖。吕品等从自然陈化的白肋烟叶中分离出产生特殊酸性物质的酵母CB-2,并将其用于香料生产,发酵出的香料具有提高卷烟烟气香气质、降低干燥感和刺激感,柔和了烟气。马海昌也表明利用生香酵母对烟梗发酵液发酵,得到的香料口感以及风味都比枯草芽孢杆菌好。

3产香酵母在酿造中的工艺技术

3.1工艺参数优化

生产中单一的菌株只能提高单方面的风味,而与其它菌株混合运用不仅能很好的利用发酵液中的原料,而且混合发酵时可以产生多种芳香类物质是单一菌种不能合成的。陆振群从优质白酒曲中筛选诱导出一株产乙酸乙酯量多的生香酵母S8,但浓香型白酒的主要香味成分是已酸乙酯,为了获得已酸乙酯,将产酯酵母S8与已酸菌复合培养,能产生大量的已酸乙酯,为浓香型白酒的生产提供了一定的研究意义。丁玉振研究了产香酵母的发酵规律和在醇香果汁生产工艺上的应用。通过实验论证证明低温能有效的控制菌株的发酵进程,低温有利于发酵香气的纯正和圆满,确定在10℃下发酵香气浓郁,将产香酵母与低温发酵工艺结合应用。

3.2共固定化技术

共固定化技术是固定化技术和混合发酵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将几种细胞同时包埋与同一载体形成稳定的固定化细胞系统。可发挥不同微生物的协同作用。贺江将产酯酵母AS2.300用于多菌种共固定化技术进行苹果醋的酿造,当酵母菌1450、产酯酵母AS2.300、乳酸菌按比例(6∶3∶1)发酵可得到品质良好的苹果醋,相比酵母菌和醋酸菌共固定化颗粒酿造,其发酵性能可以长时间稳定,比酵母菌与醋酸菌共固定化更具优势。同时也避免了液体发酵和固体化技术在品质上的`不足,发酵速率也明显高于文献报道的数据。王克明等[38]在多菌种固定化技术应用于各类发酵的研究中,将红曲霉菌、葡萄酒酵母、产香酵母、嗜酸乳酸菌按比例(3∶2∶2∶1)发酵成苹果酒饮料;将根霉、酿酒酵母、产香酵母按比例(4∶3∶2)发酵成保健红醋,并确定此比例是最佳菌种配量。通过实验得出发酵功能稻米乳饮料的多菌种配比为根霉、酿酒酵母、产香酵母、嗜酸乳酸菌的比例(4∶2∶2∶1)[40]。探讨了苦瓜保健醋中根霉、酿酒酵母、产香酵母、醋酸菌的比例(4∶2∶2∶1)。以酿酒酵母、产香酵母按(4∶1)比例发酵海藻酒、效果显著[42]。以苦瓜为原料,采用固定化酿酒酵母、产香酵母(4∶1)酿造苦瓜酒。

4产香酵母在细胞工程中的应用

随着酿造工艺的发展,饮品的增多,微生物的利用也越来越频繁,从自然界中直接分离的菌株已不适合直接用于工业生产。为了获得更优良的菌株,构建工程菌成了现在的主要手段,在微生物中主要运用诱导育种及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来获取工业菌种。

4.1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应用

林小江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将生香酒曲中分离的生香酵母HTE-2和经诱导选育的低甲醇酿酒酵母LM-1进行融合得到PF1。通过生理特性测定,酿酒工艺优化(温度19.07℃、时间5d、糖度17.34%、pH值4.34、接种量2%)使甲醇含量下降,总酯含量提高。以大米、小麦为原料用PF1酒曲可酿造高品质的蒸馏酒。张大为[45]从陕西兴平市梨园里面采样分离出两株酵母,一株酿酒酵母,一株产香酵母,通过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将两种菌的优良性状相结合构建基因工程菌。通过理化性质的测定,所融合的酵母具有产酒率高,产香率高的优良酵母,利用中草药代替二氧化硫的作用并与工程菌结合酿造。金磊也从陕西兴平市果园采样筛选出酿酒酵母YDJ05和产香酵母YS03通过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将YDS05作为亲本菌株X,YS03通过EMS诱变得到一株精氨酸营养缺陷型菌株Y,将XY融合,筛选出一株发酵能力强,产香能力强的双亲优良特性作为适合酿造梨酒的酵母菌株。李锐利从小曲酒的酒曲中分离筛选出高产乙酸乙酯酵母菌株Y1,通过原生质体融合,诱变育种等手段对菌株进行改造得到BY2,稳定性好。并对酵母产酯条件进行了研究,最后将选育的菌株用于清香型小曲白酒酿造,可提高清香型白酒的质量。王林松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以产香优良酵母PF14为融合亲本X,发酵力好的酵母为融合亲本Y进行融合筛选得出具有两种酵母性能的菌株。通过GC-MS对其香气进行鉴定分析,对工程菌株进行了发酵动力学研究,很好的解释和预测了发酵过程中的动态变化。

4.2诱变育种

彭帮柱以酿酒酵母菌株作为诱变出发菌株,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MS)进行诱变,得到一株产香的赖氨酸缺陷性突变株,将其作为亲本与发酵力强的酵母进行原生质体融合,通过GC-MS对融合子进行香气成分鉴定,最后筛选出三株产香、发酵能力均强的增香型适合苹果酒酿造的菌株。张翠英以葡萄味分离源,筛选出具有较好产香能力的YU2.28并通过60Coγ射线诱导果酒酵母菌YU2最后选育出耐低温的S15.3。将这两种菌混合发酵后产品比市售的干白葡萄酒品质更佳,对产香酵母发酵的培养基配方进行了研究,最后得出在pH值5.5,添加2%乙醇,0.1%乙酸,培养温度18度,并以玉米粉为基质生长,产香能力强且成本低廉。

5结论与展望

目前,国内对产香酵母已较为全面和广泛的应用,但仍存在有待发展的地方。比如产香酵母菌发酵食品的种类和产量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许多产香酵母的制品还没有形成工业化生产,应最大程度利用产香酵母菌发展产品的优势,研究开发更多的新型品种,使之投放市场。产香酵母分离筛选应用仅仅局限于可以培养的酵母,然而在自然界中可被培养的菌株仅占酵母类群的很小一部分,限制了产香酵母的应用。酵母菌群在发酵过程中不应局限于几种酵母的应用,因多菌群相互作用,可使风味多样化,而在现在的果酒酿造中还是运用单一酵母较多,产香型酵母的研究主要局限在酿造和调味品的应用。还未广泛的应用于其他生活领域;如酵母酶类的应用、产香物质的提取等。在工业生产中大多数都没有根据特殊的菌株去生产具有特异性的产品还是沿用常用的工业菌株,限制了产香酵母的发展。在我国在酿造工艺中技术相对于发达国家还有一些差距,酿造时有害微生物的存在不可避免,而如何避免产香酵母与有害微生物的竞争、如何保证产生的香味物质不被破坏不会挥发方面的研究存在不足。因此,在优良菌株的选育方面需进一步研究以提高产品的产量和品质。产香酵母也是一种重要的单细胞微生物,与人类日常生活和工业应用有这密切的联系。作为酵母的一种也是人类利用最早,应用最广泛,人类直接食用最多的一种微生物。具有发酵,营养强化,增味等功能。当今世界食品发展的潮流是保健食品,即不仅具有食品色香味,而且还具有调节人体生理功能的作用。因此从产香酵母菌发酵食品特点来看,所发酵的食品则属于保健食品,符合时代要求,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前景。利用产香酵母开发更多的有利于人体健康的食品,应用高新技术开发酵母在食品上得使用。随着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基因工程等的发展,从分子水平出发研究产香酵母将会成为研究的主要方向。基因工程菌的建立也会加快产香酵母的应用,在以后各种菌株的应用中,酵母菌群的生态平衡发酵有望成为热门课题。在工业生产中、微生物的发酵生产比化工工业生产相对较环保、产率高、产物副作用小等优势,产香酵母在以后的发展中有望在日用品、农用品、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领域广泛应用。

浓香型酒、例如泸州特曲,五粮液酒属此类之代表,它们的主要特征是:窖香浓郁,绵甜甘冽,香味协调,尾净余长。它以己酸乙酯为主体香。很受消费者喜爱,这种香型酒在市面上较多,贵阳大曲、习水大曲,鸭溪窖酒等都属于浓香型白酒。江苏地方的三沟一河也都是这种酒。浓香型白酒:窖香浓郁,口味丰满,入口绵甜干净,纯正。如以泸州特曲、五粮液、剑南春、全兴大曲、沱牌曲酒为代表的四川派,以洋河、双沟、古井、宋河粮液为代表的纯浓派。 浓香型白酒,香味浓郁,以四川泸州老窖酒为代表,所以又叫“泸香型”。这种香型的白酒具有窖香浓郁,绵甜爽净的特点。它的主体香源成分是己酸乙酯和丁酸乙酯。泸州窖酒的己酸乙酯比清香型酒高几十倍,比酱香型白酒高十倍左右。另外还含丙三醇,使酒绵甜甘冽。酒中含有机酸,起协调口味的作用。浓香型白酒的有机酸以乙酸为主,其次是乳酸和己酸,特别是己酸的含量比其它香型酒要高出几倍。白酒中还有醛类和高级醇。在醛类中,乙缩醛较高,是构成喷香的主要成分。除泸州老窖外,五粮液、古井贡酒、双沟大曲、洋河大曲、剑南春、全兴大曲等都属于浓香型,贵州的鸭溪窖酒、习水大曲、贵阳大曲、安酒、枫榕窖酒、九龙液酒、毕节大曲、贵冠窖酒、赤水头曲等也属于浓香型白酒。贵州浓香型名牌白酒品种较多。 表面上看,白酒的香型与其化学组分密切相关,这些化学组分都是发酵工艺的产物。因此,工艺不同,酒的化学组分不同,香型不同。反之,香型不同,工艺也不同,其化学组分也不同。影响酒的香型和化学组分的主要因素有:原料、制曲(糖化发酵剂)工艺、发酵酿酒工艺,操作、窖池结构、生产环境等,此外,还与贮存时间、贮存容器有关。化学组分前已介绍:浓香型酒则不同,原料虽然是高梁、小麦,制大曲则是中温(55~60℃),原料混蒸混烧,采用周而复始的万年糟发酵工艺,用曲量为20%左右。窖池是肥泥窖,为丁己酸菌等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并强调百年老窖。泸州特曲、五粮液都号称是数百年老窖酿成,贮存期为一年。

白酒又名烧酒或火酒,是世界七大蒸馏酒之一,具有其独特的工艺、风格和优异的色、香、味,在食品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全面接轨,酒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饮料,必然要进入世界市场流通。国外白酒酒种的最大特点是酒度低,我国白酒要更大规模的走向世界,必须要向低度化发展,以适应国外的饮酒习惯。同时,对于具有十多亿人口的中国来讲,发展低度白酒还可以节约大量的粮食,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白酒香味成分与风格白酒的风格,就是白酒的香气和口味协调平衡的综合感觉,与其所含主要香味成分有直接关系。白酒中主要成分是乙醇和水,约占总重量的98%,而呈香呈味成分仅约占2%,却决定着酒的香气、香型与风格。构成了白酒的不同典型性。酸:是形成白酒香味的主要物质,也是形成酯的必要条件,没有酸就没有酯。白酒中主要的有机酸有乙酸、己酸、乳酸和丁酸等,其和为总酸的90%~98%。酯:是具有芳香性气味的挥发性化合物,是白酒中的主要香味成分,对形成各种酒的典型性起着决定性、关键性作用。醇类:在白酒中亦占有重要地位,它是白酒中醇甜和助香剂的主要物质,也是形成香味物质的前驱物质,醇和酸作用生成各种酯,从而构成白酒的特殊芳香。羰基化合物:对形成白酒的主体香极为重要,其中酒香与醛类化合物的含量及种类有密切关系。芳香族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呋喃化合物在白酒中也占有重要地位。此外,含硫化合物、醚类以及其它化合物的香味特征有待进一步研究。2.香味成分在白酒中的地位和作用构成食品风味的物质基础是它的组分特征,白酒的风味形成也离不开它的香味组分。白酒中除水和乙醇外,还含有上百种有机和无机成分,这些香味组分各自都具有自身的特征,它们共同混合在一个体系中,彼此相互影响,共同制约着白酒的风味。王忠彦等根据香味成分含量的高低,把白酒中除去乙醇和水的其他成分分为色谱骨架成分和微量成分。色谱骨架成分是质含量大于1mg/100ml~2 mg/100ml的成分,属于白酒的色谱常规定量分析指标,是中国白酒的主干成分,其存在决定着中国白酒的香型及酒质。微量成分,即非色谱骨架成分,其挥发性极差,在白酒中含量极低。它们的数量之多,来源之复杂,为白酒的研究工作带来了困难,同时微量成分的研究对白酒品质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3.白酒低度化的发展趋势随着经济、文化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饮酒习惯正悄然发生变化,对白酒口味的追求也由烈变淡。入世后白酒关税的下调使价格低得多的威士忌等洋酒大量涌入,而国际上流行的白酒大多在40%vol左右,可加冰和碳酸水饮用,且质量较高,对我国白酒产生了一定的冲击。面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白酒业带来的冲击,应从两方面看待我国白酒近50年的变化和发展,一方面,这50年中国白酒生产的数量和质量向前发展了一大步;另一方面,中国白酒业正处于一个新的转型期。从人们的酒类消费习惯来看,最近几年,38%vol~45%vol的中度白酒已经成了市场的明星。由于世界各国普遍将40%vol以上的酒精饮料定为烈性酒,并征收高关税,因此加入WTO后,为了开拓世界市场,国内白酒业应把重心转移到开发40%vol以下的低度白酒。

酱香型白酒工艺研究论文题目

食品工程毕业论文题目

引导语:关于食品工程这一专业,有哪些论文题目可以选择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食品工程毕业论文题目,供各位阅读与借鉴。

一、《微生物学》研究小课题

1、灵芝的生产与加工技术的观察研究

2、天麻的生产与加工技术的观察研究

3、不同消毒剂的抑菌试验

4、苏云金杆菌的药效试验

5、紫外线杀菌试验

6、紫木耳的高产生产试验

7、平菇的高产生产试验

8、木本植物的扦插试验

9、无根豆芽菜的生产试验

10、食用菌病虫害防治试验

二、食品安全、食品营养方向

1、综述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2、保健品的发展前景

3、有关某一具体食品的营养素的分析和检测(比如,鱼,肉或红富士苹果等)

4、有关某一类人群的营养调查报告及营养监测

5、有关某一类食品的营养强化(比如,赖氨酸,锌等)

6、某一类人群的营养和健康现状及分析(比如,婴幼儿,女性,老年人,青少年等)

7、冠心病患者的饮食及防治

8、糖尿病患者的膳食原则及防治

9、如何科学饮食

10、如何正确的摄入某一类营养素(比如,钙,维生素A等)

11、改进生产某一食品的工艺流程(比如,浅谈改进啤酒泡沫质量的措施)

12、综述绿色食品

13、综述无公害食品

14、分析各国的膳食结构

15、综述膳食结构跟体质、性格等关系

三、分子生物学、现代生物技术方向

1、微生物制剂的.生产与应用

2、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3、生物菌肥对植物的影响与作用分析

4、质粒的构建和扩增

5、现代生物技术在作物品种改良上的应用

6、生物信息学的发展和应用

7、魔芋的生长特性及功用

8、植物DNA提取方法的探讨与改进

9、红曲霉的液体培养方法优化

10、大肠杆菌质粒DNA提取方法的优化

四、生物技术方向

1、生物技术经济学分析

2、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3、我国的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4、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5、基因重组技术研究现状

6、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

7、如何免费利用网上资源--生物技术网络资源的利用

8、浅谈生物技术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

9、生物技术与环境治理

10、现代生物技术与食品工业

关于食品的毕业论文题目

你是不是需要了解关于食品的毕业论文题目,下面我为大家介绍关于食品的毕业论文题目,希望能帮到大家!

一、电子鼻在食品微生物污染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二、利用语义网技术实现的分布式异构食品微生物数据整合

三、食品中重金属元素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四、食品供应链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构建研究

五、企业参与食品可追溯信息共享的机理研究

六、中国食品安全危机背景下的底层食物自保运动

七、我国转基因食品法律界定研究

八、中国食品安全指数指标体系的构建

九、食品真空冷冻联合干燥技术研究进展

十、美国食品安全规制研究

十一、毛细管电色谱-激光诱导荧光检测法分析食品中的生物胺

十二、媒体传播对食品安全风险感知影响的定量研究

十三、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政策的评价及预测

十四、大学生转基因食品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十五、WHO食品安全事故管理制度探析

十六、动物源性食品中喹诺酮类药物残留的检测

十七、测定大米粉中镉的质量控制与不确定度评价

十八、食品及食品包装材料中塑化剂的检测研究进展

十九、食品过敏原标签要求及生产过程控制初探

二十、食品中菊酯类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二十一、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研发对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影响

二十二、食品流通环节安全保障策略研究

二十三、转基因食品舆情现状分析及新型科普模式的探究

二十四、基于背景值研究的湖北省香菇重金属风险评估

二十五、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路径选择

二十六、北京市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发展研究

二十七、信息不对称环境下有机食品消费行为分析

二十八、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协调发展与竞争优势保持研究

二十九、林下规模化生态养殖模式研究进展

三十、畜禽养殖中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措施探讨

三十一、浅析网络购物中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三十二、对农资经营和监管问题的思考

三十三、浅谈饲料生产监管

三十四、论我国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制度的立法完善

三十五、对转基因食品产业的认知与科普对策研究

三十六、食品中的食用盐含量分级方法

三十七、食品中罗丹明B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

三十八、塑化剂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三十九、我国食品检验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十、微生物防腐剂在食品保鲜上应用

四十一、源于食品加工副产物纳米纤维素晶体的制备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

四十二、中国食品安全犯罪的刑事政策研究

四十三、HPLC测定食品包装用胶黏剂中5种树脂酸含量

四十四、食品包装材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的迁移规律研究

四十五、英美加三国食品监管法规及监督检查现状

四十六、食品安全信息获取渠道的选择影响分析

四十七、“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四十八、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和原因

四十九、杭州市余杭区高中生食品安全知信行现状

五十、食用农产品包装接触用粘合剂安全管理探讨

五十一、当前我国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五十二、我国绿色食品及有机农产品权威性和影响力提升策略

五十三、食品接触材料中全氟和多氟化合物风险与管理

五十四、销售环节食品安全信息透明度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五十五、食品安全信息需求服务与信息保障对策研究

五十六、网络食品交易平台提供者的侵权责任研究

五十七、一种基于555集成电路的粮食水分检测技术的'分析

五十八、谷朊粉的添加量对青稞面条品质的影响

五十九、社会共治理念下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研究--基于对胶水牛排事件的法律思考

六十、我国与国际组织航空食品法规标准的对比及分析

六十一、基于用户需求的食品包装扁平化设计

六十二、网络食品安全监管研究

六十三、无损快速检测技术在生鲜食品品质鉴定中的应用

六十四、食品快检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的探讨

六十五、大理州市售食品细菌性污染情况分析

六十六、食品添加剂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六十七、荞麦酸奶的制备及工艺研究与分析

六十八、对创新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的思考

六十九、技术创新背景下食品工程的发展与演变

七十、绍兴地区粮谷类食品中铅镉和总汞含量的监测及暴露水平评估

七十一、食品安全标准的私法效力及其矫正

七十二、我国食品监管法律制度的历史演变和启示

写自己经历过的一点一滴,切身感受就叫《我的营销理念》

酿造专业毕业论文的写作格式、流程与写作技巧 广义来说,凡属论述科学技术内容的作品,都称作科学著述,但其中只有原始论著及其简报是原始的、主要的、第一性的、涉及到创造发明等知识产权的。其它的当然也很重要,但都是加工的、发展的、为特定应用目的和对象而撰写的。下面仅就论文的撰写谈一些体会。在讨论论文写作时也不准备谈有关稿件撰写的各种规定及细则。主要谈的是论文写作中容易发生的问题和经验,是论文写作道德和书写内容的规范问题。一)论文——题目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论文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二)论文——署名科学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论文的有关问题者。现在往往把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该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列。论文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学术指导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列为论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行政领导人一般不署名。(三)论文——引言 是论文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一段好的论文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写出论文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文字要简练。(四)论文——材料和方法 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这些按杂志 对论文投稿规定办即可。(五)论文——实验结果 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和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应着重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结果与观点作出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尤其不应回避相对立的观点。 论文的讨论中可以提出假设,提出本题的发展设想,但分寸应该恰当,不能写成“科幻”或“畅想”。(七)论文——结语或结论 论文的结语应写出明确可靠的结果,写出确凿的结论。论文的文字应简洁,可逐条写出。不要用“小结”之类含糊其辞的词。(八)论文——参考义献 这是论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一部分。列出论文参考文献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论文研究命题的来龙去脉,便于查找,同时也是尊重前人劳动,对自己的工作有准确的定位。因此这里既有技术问题,也有科学道德问题。一篇论文中几乎自始至终都有需要引用参考文献之处。如论文引言中应引上对本题最重要、最直接有关的文献;在方法中应引上所采用或借鉴的方法;在结果中有时要引上与文献对比的资料;在讨论中更应引上与 论文有关的各种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结果或观点等。一切粗心大意,不查文献;故意不引,自鸣创新;贬低别人,抬高自己;避重就轻,故作姿态的做法都是错误的。而这种现象现在在很多论文中还是时有所见的,这应该看成是利研工作者的大忌。其中,不查文献、漏掉重要文献、故意不引别人文献或有意贬损别人工作等错误是比较明显、容易发现的。有些做法则比较隐蔽,如将该引在引言中的,把它引到讨论中。这就将原本是你论文的基础或先导,放到和你论文平起平坐的位置。又如 科研工作总是逐渐深人发展的,你的工作总是在前人工作基石出上发展起来做成的。正确的写法应是,某年某人对本题做出了什么结果,某年某人在这基础上又做出了什么结果,现在我在他们基础上完成了这一研究。这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表述丝毫无损于你的贡献。有些论文作者却不这样表述,而是说,某年某人做过本题没有做成,某年某人又做过本题仍没有做成,现在我做成了。这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有时可以糊弄一些不明真相的外行人,但只需内行人一戳,纸老虎就破,结果弄巧成拙,丧失信誉。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还是不少见的。(九)论文——致谢 论文的指导者、技术协助者、提供特殊试剂或器材者、经费资助者和提出过重要建议者都属于致谢对象。论文致谢应该是真诚的、实在的,不要庸俗化。不要泛泛地致谢、不要只谢教授不谢旁人。写论文致谢前应征得被致谢者的同意,不能拉大旗作虎皮。(十)论文——摘要或提要:以200字左右简要地概括论文全文。常放篇首。论文摘要需精心撰写,有吸引力。要让读者看了论文摘要就像看到了论文的缩影,或者看了论文摘要就想继续看论文的有关部分。此外,还应给出几个关键词,关键词应写出真正关键的学术词汇,不要硬凑一般性用词。

关于葡萄酒二类香气研究论文

对啊~~葡萄酒根据用葡萄的种类制作出的酒来味道也是不一样的。。

葡萄酒文化鉴赏的论文

葡萄酒是一种有生命的躯体,它具有最为丰富、平衡的精神,飞翔而沉着,连接着天地,与所有其它植物相比。下面为大家分享了葡萄酒文化鉴赏论文,欢迎参考!

摘要 :

法国著名化学家马丁·夏特兰·古多华(1772-1838)曾说过:“酒反映了人类文明史上的许多东西,它向我们展示了宗教、宇宙、自然和生命。它是涉及生与死、美学、社会和政治的百科全书。”杯酒人生,酒已经涉及我们的生活,已经贯穿我们的人生。品味红酒如同品味人生,其中的滋味只有尝试了才会明白红酒给你带来的,不仅仅是情调,还有高贵、浪漫和健康。葡萄酒发展至今,品种繁多,文化博大精深。学习西式食品鉴赏—葡萄酒,那么我们应该怎么了解葡萄酒,知道葡萄酒所蕴含怎么样的文化,如何看葡萄酒的品质和鉴赏葡萄酒优劣呢?

关键字: 葡萄酒,酒文化,酒品质,酒鉴赏

葡萄酒是指以新鲜葡萄或葡萄汁为原料,经全部或部分发酵酿制而成、酒精度(体积分数)大于等于7%的酒精饮品。

葡萄酒种类

葡萄酒以成品颜色来说,可分为红葡萄酒、白葡萄酒及粉红葡萄酒三类。其中红葡萄酒又可细分为干红葡萄酒、半干红葡萄酒、半甜红葡萄酒和甜红葡萄酒。白葡萄酒则细分为干白葡萄酒、半干白葡萄酒、半甜白葡萄酒和甜白葡萄酒。以酿造方式来说,可以分为葡萄酒、气泡葡萄酒、加烈葡萄酒和加味葡萄酒四类。

葡萄酒历史传说

传说古代有一位波斯国王,爱吃葡萄,曾将葡萄压紧保藏在一个大陶罐里,标着“有毒”,防人偷吃。等到数天以后,国王妻妾群中有一个妃子对生活发生了厌倦,擅自饮用了标明“有毒”的陶罐内的葡萄酿成的饮料,滋味非常美好,非但没结束自己的生命,反而异常兴奋,这个妃子又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她盛了一杯专门呈送给国王,国王饮后也十分欣赏。自此以后,国王颁布了命令,专门收藏成熟的葡萄,压紧盛在容器内进行发酵,以便得到葡萄酒。

葡萄酒功效

葡萄的营养很高,而以葡萄为原料的葡萄酒也蕴藏了多种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这些物质都是人体必须补充和吸收的营养品。已知的葡萄酒中含有的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大约就有600种。葡萄酒的营养价值由此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据专家介绍:树龄在25岁以上的葡萄树树根在地下土壤里扎根很深,相对摄取的矿物质微量元素也多,以这种果实酿造出来的葡萄酒最具营养价值。

葡萄酒营养作用

葡萄酒是具有多种营养成分的高级饮料。适度饮用葡萄酒能直接对人体的神经系统产生作用,提高肌肉的张度。除此之外,葡萄酒中含有的多种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能直接被人体吸收。因此葡萄酒能对维持和调节人体的生理机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尤其对身体虚弱、患有睡眠障碍者及老年人的效果更好。

葡萄酒内含有多种无机盐,其中,钾能保护心肌,维持心脏跳动;钙能镇定神经;镁是心血管病的保护因子,缺镁易引起冠状动脉硬化。这三种元素是构成人体骨骼、肌肉的重要组成部分;锰有凝血和合成胆固醇、胰岛素的作用。

酒文化

1.酒杯的选择。理想的酒杯应该是杯身薄、无色透明且杯口内缩的郁金香杯。而且一定要有四至五公分长的杯脚,这样才能避免用手持拿杯身时,手的温度间接影响到酒温,而且也方便观察酒的颜色。

2.酒的选择。如果在没有欣赏到酒的色泽和芳香之前就把酒喝下去就是放弃对喝酒最基本的享受。此外,喝酒也是有步骤的:在拿起酒杯前,必须停止说话。品尝前,向上举起酒杯,用眼观赏美酒饱满、清澈、亮丽的色泽,轻轻晃动酒杯,让酒香散溢开;再用鼻子嗅一嗅,然后开始品尝。

3.食物与酒。食物与酒的搭配也是一门学问,有人重视和谐统一,也有人强调对比。对于缺少食物与酒搭配知识的人来说,把同一地区的酒和当地的食物搭配在一起一般不会出错。低度的红酒常被用来佐餐鱼,大部分的奶酪和葡萄酒都得平和搭配,甜点若是配香槟则会认为是致命的搭配,但是阿尔萨斯的穆斯卡酒和芦笋配在一起却被视作是绝配!

4.摘葡萄文化。谈论葡萄酒文化,就不能不提及采摘葡萄的文化。收获葡萄是法国农业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在烈日下采葡萄很辛苦,但充满欢乐。到处可见快乐的人群,随处可闻愉快的歌声。每年新酒上市时,法国餐馆都会忙乎一阵。全国大大小小的餐馆开始出售各种牌子的新酒,而亲朋好友、同事、恋人们则会去餐馆相聚,品尝新酒。空气中到处飘扬着丰收的节日气氛。

葡萄酒的品质糖、酸、单宁、色素和芳香物质是构成酿酒葡萄品质优劣的要素。

水和糖是葡萄的`最主要成分,这是葡萄能在酵母作用下发酵成葡萄酒的物质基础。酒精是葡萄果实中的糖发酵后的产物。在目前的发酵工艺下,约17克左右的糖,会使每1升的葡萄汁发酵后升高1%的酒精含量。因此,葡萄果实中糖的成份多少,是制约发酵后葡萄酒的酒精度的要素。

葡萄中酸的含量,对葡萄酒的影响也很大。在葡萄酒中,酸除了平衡口感外,还具有抗氧化,保持葡萄酒鲜美的作用。在味觉感受方面,适度的酸会使葡萄酒甜而不腻,并在口感上平衡酒精,甜度,葡萄的水果风味,从而增加味觉的舒适性。

单宁和色素对红葡萄酒的特色和风味作用也是显著的。单宁是很好的抗氧化物质。同时,它的涩味和收敛感又造就了葡萄酒丰富的厚重品质。适度而优秀的单宁给人的感受是美妙的。 葡萄酒的颜色来源于葡萄中的色素。葡萄的色素则决定着红葡萄酒的颜色气质。

芳香物质是造就葡萄酒风味的物质之一,芳香物质越多,葡萄酒的风味就浓厚。

尽管单宁、色素和芳香物质在整个葡萄的物质构成中所占比例非常的小。但它们对葡萄酒的特色和风味有着非常显著的贡献。单宁、芳香物质和色素更多地存在于葡萄皮中,因此,有时人们会认为葡萄皮的厚薄会影响葡萄酒的颜色和风味。

其实,影响葡萄酒品质的因素除酿造技术外,葡萄果中的五大要素物质的含量及构成比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葡萄果中的糖、酸、单宁、芳香物质和色素是判断酿酒葡萄品质的指标性物质。

葡萄酒的鉴赏 鉴赏葡萄酒步骤如下:

1.看。摇晃酒杯,观察其缓缓流下的酒脚;再将杯子倾斜45度,观察酒的颜色及液面边缘(以在自然光线的状态下最理想),这个步骤可判断出酒的成熟度。一般而言,白葡萄酒在它年轻时是无色的,但随着陈年时间的增长,颜色会逐渐由浅黄并略带绿色反光;到成熟的麦杆色、金黄色,最后变成金铜色。若变成金铜色时,则表示已经太老不适合饮用了。红葡萄酒则相反,它的颜色会随着时间而逐渐变淡,年轻时是深红带紫,然后会渐渐转为正红或樱桃红,再转为红色偏橙红或砖红色,最后呈红褐色。

2.闻。将酒摇晃过后,再将鼻子深深置入杯中深吸至少2秒,重复此动作可分辨多种气味,尽可能从三方面来分析酒的香味。强度:弱、适中、明显、强、特强。质地:简单,复杂或愉悦,反感。闻是鉴别葡萄酒的方法之一,特征:果味、骚味、植物味、矿物味、香料味。具体操作分为以下两个步骤:第一步是在杯中的酒面静止状态下,把鼻子探到杯内,闻到的香气比较幽雅清淡,是葡萄酒中扩散最强的那一部分香气。第二步是手捏玻璃杯柱,不停地顺时针摇晃品酒杯,使葡萄酒在杯里做圆周旋转,酒液挂在玻璃杯壁上。这时,葡萄酒中的芳香物质,大都能挥发出来。停止摇晃后,第二次闻香,这时闻到的香气更饱满、更充沛、更浓郁,能够比较真实、比较准确地反应葡萄酒的内在质量。

3.尝。小酌一口,并以半漱口的方式,让酒在嘴中充分与空气混合且接触到口中的所有部位;当你捕捉到红葡萄酒的迷人香气时,酒液在你口腔中是如珍珠般的圆滑紧密,如丝绸般的滑润缠绵,让你不忍弃之。此时可归纳、分析出单宁、甜度、酸度、圆润度、成熟度。也可以将酒吞下,以感觉酒的终感及余韵。

4.吐。好酒是需要知己的欣赏。如果想完美地了解她、欣赏她,有时就不得不舍弃一些,这就是鉴赏过程的最后一步:吐。当酒液在口腔中充分与味蕾接触,舌头感觉到她的酸、甜、苦味后,再将酒液吐出,此时要感受的就是酒在你口腔中的余香和舌根余味。余香绵长、丰富,余味悠长,就说明这是一款不错的红葡萄酒。 文化历史悠久绵长,美食佳酿乐趣繁多。俗话说:“葡萄美酒夜光杯”,为了衬托美好的事物必须用美好的东西展现。学习葡萄酒,了解其文化精髓,知晓其品质特征,明白其鉴赏道理。学无止境,学习各种文化,拓展自己的社会视野。

参考文献

[1]葡萄酒 .百度知道.

[2] 郭永亮 张利中 李新榜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03 第4期

[3] 李华 王华 袁春龙等 《葡萄酒化学》 科学出版社,2005 第1期

[4] 杰里米·奥利弗 《和杰里米一起乐享葡萄酒》 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9年4月第1版

[5] 叶福成 张怡 《红酒养生》 青岛出版社 2009年7月第2版

[6]吴书仙 《葡萄酒佐餐艺术》 世纪出版集团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年10月第2版

[7]池田书店 《漫话葡萄酒》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年3月第1版 P67-P96

种类

葡萄酒的品种很多,因葡萄的栽培、葡萄酒生产工艺条件的不同,产品风格各不相同。

按照我国最新的葡萄酒标准GB15037-2006规定,葡萄酒是以鲜葡萄或葡萄汁为原料,经全部或部分发酵酿制而成的,酒精度不低于7.0%的酒精饮品。

按酒的颜色

1.白葡萄酒:用白葡萄或皮红肉白的葡萄分离发酵制成。酒的颜色微黄带绿,近似无色或浅黄、禾秆黄、金黄。凡深黄、土黄、棕黄或褐黄等色,均不符合白葡萄酒的色泽要求。

2.红葡萄酒:采用皮红肉白或皮肉皆红的葡萄经葡萄皮和汁混合发酵而成。酒色呈自然深宝石红、宝石红、紫红或石榴红,凡黄褐、棕褐或土褐颜色,均不符合红葡萄酒的色泽要求。

3.桃红葡萄酒:用带色的红葡萄带皮发酵或分离发酵制成。酒色为淡红、桃红、橘红或玫瑰色。凡色泽过深或过浅均不符合桃红葡萄酒的要求。这一类葡萄酒在风味上具有新鲜感和明显的果香,含单宁不宜太高。玫瑰香葡萄、黑比诺、佳利酿、法国蓝等品种都适合酿制桃红葡萄酒。另红、白葡萄酒按一定比例勾兑也可算是桃红葡萄酒。

按含糖量

1.干葡萄酒:含糖量低于4g/L,品尝不出甜味,具有洁净、幽雅、香气和谐的果香和酒香。

2.半干葡萄酒:含糖量在4~12g/L,微具甜感,酒的口味洁净、幽雅、味觉圆润,具有和谐愉悦的果香和酒香。

3.半甜葡萄酒:含糖量在12~45g/L,具有甘甜、爽顺、舒愉的果香和酒香。

4.甜葡萄酒:含糖量大于45g/L,具有甘甜、醇厚、舒适、爽顺的口味,具有和谐的果香和酒香。

按二氧化碳含否

1.静酒不含有自身发酵或人工添加CO2的葡萄酒叫静酒,即静态葡萄酒。

2.起泡酒和汽酒含有一定量CO2气体的葡萄酒,又分为两类:

①起泡酒:所含CO2是用葡萄酒加糖再发酵产生的。在法国香槟地区生产的起泡酒叫香槟酒,在世界上享有盛名。其他地区生产的同类型产品按国际惯例不得叫香槟酒,一般叫起泡酒。

②汽酒:用人工的方法将CO2添加到葡萄酒中叫汽酒,因CO2作用使酒更具有清新、愉快、爽怡的味感。

按酿造方法

1.天然葡萄酒:完全采用葡萄原料进行发酵,发酵过程中不添加糖分和酒精,选用提高原料含糖量的方法来提高成品酒精含量及控制残余糖量。

2.加强葡萄酒:发酵成原酒后用添加白兰地或脱臭酒精的方法来提高酒精含量,叫加强干葡萄酒。既加白兰地或酒精,又加糖以提高酒精含量和糖度的叫加强甜葡萄酒,我国叫浓甜葡萄酒。

3.加香葡萄酒:采用葡萄原酒浸泡芳香植物,再经调配制成,属于开胃型葡萄酒,如味美思、丁香葡萄酒、桂花陈酒;或采用葡萄原酒浸泡药材,精心调配而成,属于滋补型葡萄酒,如人参葡萄酒。

4.葡萄蒸馏酒:采用优良品种葡萄原酒蒸馏,或发酵后经压榨的葡萄皮渣蒸馏,或由葡萄浆经葡萄汁分离机分离得的皮渣加糖水发酵后蒸馏而得。一般再经细心调配的叫白兰地,不经调配的叫葡萄烧酒。

按酒精含量

1.软饮料葡萄酒(或无泡酒):分红、白二色。这类酒被称为桌酒(TABLE WINE),酒精含量为14度以下。

2.起泡葡萄酒(SPARKING):产地有香槟(CHAMPAGNE)、布根地/勃艮第(BURGUNDY)、英塞儿(MOSELLE)、美国等,酒精含量不超过14度。

3.加强葡萄酒/加度葡萄酒(FORTIFIED):种类有些厘/雪莉(SHERRY)、钵堤/波特(PORT)、马得拉(MADEIRA)、马沙拉(MARSALA)、马拉加(MALAGA)等,酒精含量14~24度。

4.加香料葡萄酒(AROMATIZED):有意大利和法国产的红、白威末酒(VERMOUTH),以及有奎宁味的葡萄酒等,酒精含量15.5~20度。

按葡萄汁含量分

1.全汁葡萄酒,是100%葡萄汁酿制而成,以干红和干白为代表。

2.半汁葡萄酒,半汁葡萄酒在国内虽然有一定的市场,在国际市场上却无容身之地。

按葡萄来源

1.家葡萄酒:以人工培植的酿酒品种葡萄为原料酿成的葡萄酒,产品直接以葡萄酒命名。国内葡萄酒生产厂家大都以生产家葡萄酒为主。

2.山葡萄酒:以野生葡萄为原料酿成的葡萄酒,产品以山葡萄酒或葡萄酒命名。

香气

按香气来源分类

一类香气:来自于葡萄浆果生长过程中所产生的香气物质,也称品种香。尽管大多数酿酒葡萄品种总体上的组成成分是十分相似的,但是它们之间香气成分和风味的差别却是十分显著的。这些差别大部分是由于不同葡萄浆果组成成分之间比例的相对微小变化。

一类香气主要包括萜烯类物质、醇类物质、羰基类物质等化学物质,其中萜烯类物质被广泛研究。研究表明萜烯类物质在酿酒葡萄中大量存在,其中结合态的萜烯类物质主要以糖苷形式存在。这类物质在葡萄酒酿制的发酵和陈酿过程中会逐渐转变成具有香气的物质。

根据不同酿酒葡萄成熟时含有的香气成分的种类来区分,酿酒葡萄可分为三个品种:玫瑰香型、非玫瑰香型和非芳香型。玫瑰香型酿酒葡萄的萜烯类化合物主要包含二十多种单萜物质,从中发现了3,7-二甲基-1,5,7-辛三烯-3-醇这一特有的香气物质。而非玫瑰香芳香型的葡萄品种所含萜烯类物质的种类虽也很多,但含量很少。

二类香气:由酿酒葡萄在酒精发酵的过程中所产生,也称发酵香气,主要包括醇类、酯类、醛类和有机酸等。葡萄酒的酿制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复杂的微生物代谢过程。酿酒酵母通过代谢作用将未发酵葡萄汁中的糖分生成乙醇、二氧化碳和其它副产物,也将含硫物质和含氮物质转化为葡萄酒的香气物质。氨基酸和糖在酿酒酵母代谢作用下可产生异戊醇、异丁醇和苯乙醇等高级醇。酰基CoA在酯酶的催化作用下可与高级醇合成高级醇酯或与乙醇合成脂肪酸酯。葡萄酒中的高级脂肪酸经裂解反应或醇类、醛类等物质氧化反应可产生酸类物质。通过酶或酸解作用,结合态的萜烯类化合物可向游离态转化问,而且硫醇类物质也会被水解成硫醇,这些都是葡萄酒二类香气的组成部分。

二类香气的种类和含量主要受葡萄的含糖量、发酵所用的酵母菌种类和发酵条件等影响。二类香气能够赋予葡萄酒干面包、酵母或发酵味,部分二类香气在葡萄酒的陈酿和贮存过程中急速下降甚至消失,因此,具有浓厚二类香气的葡萄酒大多数是新酒。

三类香气:又称作葡萄酒的陈酿香气。葡萄酒香气和风味通过各种各样芳香物质和多变的环境、生物学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然而,在橡木桶中或瓶中的陈酿过程中,葡萄酒是一个动态的产物。通常,陈酿过程导致葡萄酒中的化合物发生氧化或酯化等化学反应,而使一类香气和二类香气逐渐消失,形成陈酿酒特有的香气物质或由于葡萄酒变质而产生的香气物质。特别是在陈酿过程中支链脂肪酸乙酯的浓度发生改变,而且葡萄酒残渣的陈化可以降低代表葡萄果香的芳香物质含量而增加高级醇和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当用橡木桶陈酿葡萄酒时,橡木中的香气物质和单宁会溶解于酒中,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葡萄酒香气的丰富性。

活性气味分类

对葡萄酒香气成分的分类采用Spurrier方法,将香气主要分为以下8种类型:

(1)动物气味:麝香味及老酒的脂肪味和肉味等。

(2)香脂气味:主要是各种树脂的气味。

(3)烧焦气味:各种焦和烟熏等气味,还有由于葡萄酒陈酿所发生的丹宁的变化或橡木桶中的物质溶解于酒中所形成的香气。

(4)化学气味:葡萄酒中较为常见的硫味、醋味、氧化味等不良气味,这些气味均会不同程度地降低葡萄酒的品质。

(5)香料气味:主要有月桂、胡椒、甘草和薄荷等气味,香料气味多见于陈酿时间较久的优质的葡萄酒中。

(6)花香:所有花香,多见的有山楂、玫瑰、茉莉、莺尾、天竺葵、锻树及葡萄花等花香。

(7)果香:所有果香,最普遍的是覆盆子、樱桃、石榴、醋栗、杏、梨、香蕉、核桃和无花果等果香。

(8)植物与矿物气味:主要包括青草、落叶、块根、湿禾秆及泥土等气味。

随着我国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红酒在国内已形成一股新的饮酒 文化 ,那大家对红酒文化的了解又有多少呢?为此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红酒文化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中西方葡萄酒差异

翻开历史的画卷,酒就像人类的影子一样如影随形,有人的地方必有酒的出现。因此,在无尽的岁月中,酒文化渐渐沉淀成型,成为一本厚重又充满历史韵味的教科书,留给后人品评。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都拥有悠久灿烂的酒文化。“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即爱酒,爱酒不愧天”,东方的诗仙李白这样热烈的去爱酒;并在酒给的灵感下,创作出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所以后人都说:李白斗酒诗百篇,可见李白对酒的喜爱。同样的,西方也有对酒情有独钟的名人。如:西方的红酒之父巴斯德把葡萄酒比作赐予万物生命的阳光,说:“没有葡萄酒的日子就相当于没有阳光”,他把葡萄酒当做自己毕生热爱的事业,燃尽生命的去热爱直至生命终结。李白和巴斯德两个同样热爱酒的人人,把对酒热爱的火种分别在东方和西方洒下,茁壮成长,孕育出截然不同又各有千秋的东西方酒文化。

葡萄酒的诞生是大自然的杰作,葡萄酒的历史远比人类文明史要长。公元前3世纪左右,海上开拓者将之带到希腊诸海岛,随即传人高卢(今法国);同时,罗马人也从希腊学到了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的技术,罗马帝国进行殖民扩张将这种技术传遍了法国,西班牙,北非以及德国莱茵河流域地区。15世纪至16世纪,这种技术传入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朝鲜;19 世纪中叶,传入美国。现在,世界各地都有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

随着葡萄酒进入人类文明并与之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葡萄酒文化并得以广泛传播。这种葡萄酒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是与人类对外部世界的探索,宗教的兴起与发展,海内外殖民扩张,政治经济贸易往来,文化艺术的传播密不可分的。当我们尝试着去了解葡萄酒文化的时候,也必须先去了解人类文明入宗教,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

“葡萄美酒夜光杯” 唐代诗人王翰所作的中国人几乎耳熟能详的诗句是葡萄或葡萄酒这种舶来品与中国 传统文化 相融合的结晶。在中国,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的技术的传入应归功于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宛左右以蒲陶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俗嗜酒,马嗜苜蓿。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也。”后经过魏晋南北朝,唐宋元三朝发展,这种技术得到较好的发展,葡萄酒文化也逐渐形成发展,并到达一个顶峰。但当时只有极少的地区如凉州能栽培葡萄,加之交通并没有像现在那么发达,葡萄酒只能作为一种流传在王孙贵族以及部分文人之间的珍贵饮料,没能得到大面积的推广,没有成为大众饮料。

因此,葡萄酒文化在古代中国的普及有很大的局限性。明清两代葡萄酒业没有得到更多的发展,直到1892年张弼士创建张裕葡萄酒厂,中国葡萄酒业开始工业化生产。然而大多数酒厂在长时间的内外战争中遭到严重的打击,逐渐衰落下去,纷纷倒闭。新中国成立之后,葡萄酒业得到政府的重视,才慢慢的再次发展起来,逐渐成为受欢迎的饮品。因此,中国葡萄酒业的发展可谓一波三折,还没来得及形成深入民心的浓厚的属于本土的葡萄酒文化,可以说存在着文化断层。

从广义上讲,葡萄酒文化包括几千年来不断改进和提高的葡萄栽培管理技术、葡萄酒酿造技术,法律制度,酒俗酒礼,饮酒器皿以及文人墨客所创作的与葡萄酒相关的书画、诗文词句等,狭义上的葡萄酒文化则仅指葡萄酒品饮的礼节,风俗,逸闻等。中国本土的葡萄酒文化并没有得到全面地发展,多数停留在简单的论述及文人们的饮酒逸事上,没有发展出如白酒类似的酒俗酒礼,没有让中国人遵循的一种行为规范。

与此相比,西方国家的葡萄酒文化要更为完整的多。在西方国家持续不断的探索中,葡萄酒文化得到了全面地发展,大大牵引了东方的葡萄酒文化的成长。举例为证:如 中国人在饮用葡萄酒的礼仪方面,会受到西方葡萄酒文化的引导。具体来分析:在中国,葡萄酒仅仅被作为一个新的酒种来推广,人们是出于猎奇心理和跟风心理来购买葡萄酒。缺乏对葡萄酒的欣赏与辨别能力,缺乏文化的支撑。相比之下,西方人则多为了喝酒而喝酒,更注重喝酒的过程,注重对酒本身的品尝和欣赏。

在西方的宴会上,敬酒一般选择在主菜吃完、甜菜未上之间,敬酒时将酒杯高举齐眼,注视对方,且最少要喝一口酒,以示敬意,喝多少酒则随个人喜好,轻松自在。另外,他们在斟酒,倒酒,品尝,菜肴的配搭各方面都有近乎严格的要求。我想,中西方葡萄酒文化有此差异也离不开饮食结构的影响。中国人的饮食结构注重植物性食物与动物性食物的搭配,而多数西方国家如法国,美国,英国饮食结构偏向动物性食品,肉,蛋,奶占较大的比例,高脂肪高蛋白,而饮用葡萄酒有助于消化,适量引用能预防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西方独特的饮食结构使西方国家更偏向于饮用葡萄酒。

那么,我来具体向大家介绍一下中西方葡萄酒的不同。

1酒种的不同

中国的酒文化渊远流长,虽然历史最长的当属黄酒,但最能代表中国酒的莫过于白酒了,从某种角度可以说中国的酒文化酒是白酒文化。因为在中国的诸多酒种中,她历史悠久、工艺成熟、至今为止仍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蒸馏酒。中国为农业大国,因而食物酿酒最为普遍。

而被称为西方文明摇篮的希腊地处巴尔干半岛,三面环海,境内遍布群山和岛屿,土壤相对贫瘠,属于典型的地中海式气候。不利于粮食作物的生长,谷类作物产量低,仅能满足食用,很难有富余的用来酿酒。而更喜欢沙砾土壤的葡萄,以其耐旱性和对地中海式气候的适应性而在希腊广泛 种植 ,葡萄酒满足了西方人对酒类的需求。所以,从某种角度可以说西方的酒文化是红酒文化。

2饮酒礼仪不同

中西方的酒文化有大差异,因而饮酒礼仪也各不相同。仔细琢磨,可以发现这样的一个规律,中国人饮酒重视的是人,要看和谁喝,要的是饮酒的气氛;西方人饮酒重视的酒,要看喝什么酒,要的是充分享受酒的美味。

中国的饮酒礼仪体现了对饮酒人的尊重。谁是主人,谁是客人,都有固定的座位,都有固定的敬酒次序。敬酒时要从主人开始敬,主人不敬完,别人是没有资格敬的,如果乱了次序是要受罚的。而敬酒一定是从最尊贵的客人开始敬起,敬酒时酒杯要满,表示的也是对被敬酒人的尊重。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敬酒要主动敬酒,而且讲究的是先干为敬。而行酒令、划拳等饮酒礼仪,也是为了让饮酒人喝的更尽兴而应运而生的。显然,中国酒文化深深的受中国尊卑长幼传统伦理文化的影响,在饮酒过程中把对饮酒人的尊重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上。

而西方人饮用葡萄酒的礼仪,则反应出对酒的尊重。品鉴葡萄酒要观其色、闻其香、品其味,调动各种感官享受美酒。在品饮顺序上,讲究先喝白葡萄酒后喝红葡萄酒、先品较淡的酒再品浓郁的酒、先饮年轻的酒在饮较长年份的酒,按照味觉规律的变化,逐渐深入地享受酒中风味的变化。而对葡萄酒器的选择上,也是围绕着如何让拼饮者充分享受葡萄酒的要求来选择的。让香气汇聚杯口的郁金香型高脚杯、让酒体充分舒展开的滗酒器、乃至为掌握葡萄酒温度而为品饮专门设计的温度计,无不体现出西方人对酒的尊重,他们的饮酒礼仪、饮酒文化都是为更好的欣赏美味而制定的。

3饮酒目的不同

在中国,酒常常被当做一种工具。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人们更多地是依靠饮酒而追求酒之外的东西。青梅煮酒是为了论证谁是英雄,杯莫停的将进酒,为的是与尔同消万古愁;竹林里狂歌的七贤,为的是借酒避难。酒在中国人眼里更多的是当作一种交际的工具,所以在中国的酒文化中缺乏对于酒本身进行科学而系统的理论分析和品评,更在意饮用他后带来的美妙作用。

在西方,饮酒的目的往往很简单,为了欣赏酒而饮酒,为了享受美酒而饮酒。当然,在西方葡萄酒也有交际功能,但人们更多地是追求如何尽情的享受美酒的味道。

比较中西方酒文化,可以发现,酒文化之间的差异其实就是中西方 思维方式 的差异。中国人的大写意式的 发散思维 ;西方人则是工笔 素描 式的直线思维。

目前,中国葡萄酒文化仍然不尽成熟。这主要是由于葡萄酒消费在中国还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如中国葡萄酒不讲究与饮食的搭配、价高质低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葡萄酒在中国的发展。

可喜的是,随着中国生活水平的提高,享受资料消费的比重日益增大,中国人对葡萄酒的兴趣也愈加深厚。对于西方葡萄酒的文化关注也日益增多。相信随着葡萄酒在中国的普及,国人的葡萄酒消费心理和方式将越来越成熟,而创造出属于中国特色的葡萄酒文化之梦也将很快实现,不再遥远。

浅议红酒文化

一、红酒的历史文化

葡萄酒的历史很长,向上可以追索到远古时代。多数历史学家都认为波斯可能是世界上最早酿造葡萄酒的国家。

据说,葡萄酒酿造的 方法 ,从波斯、埃及传到希腊、罗马、高卢(即法国)。然后,葡萄酒的酿造技术和消费习惯由希腊、意大利和法国,传到欧洲各国。由于欧洲人信奉____,基督____面包和葡萄酒称为上帝的肉和血,把葡萄酒视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饮料酒,所以葡萄酒在欧洲国家就发展起来。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成为当今世界葡萄酒的"湖泊"。欧洲国家也是当今世界人均消费葡萄酒最多的国家。欧洲国家葡萄酒的产量,占世界葡萄酒总产量的80%以上。 红酒文化的起源,在不同的产地,都附会着不同的 传说 。这也许就是红酒中,蕴藏着浪漫文化的根源之一。不同的世界文明史都在红酒文化中,发酵滋生了世界最大的流行性红酒文化。在中华大地,最早可查的记录是在汉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就带回了葡萄和酿制葡萄酒的工艺,那时,中国就开始了葡萄栽培和葡萄酒的酿造。

但是由于战争、朝代更替等历史原因,虽然葡萄栽培与葡萄酒酿造在唐代和元代时曾取得过长足发展,但是,在近两千年的时间里,中国的葡萄酒酿造历史几乎是空白的,直到1892年,爱国华侨张弼士在烟台创办了张裕。然而,由于战乱,中国的葡萄酒行业依然没有得到发展。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才开始有了比较好的发展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的环境,中国的葡萄酒行业也才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中国的酒在以前几乎都是以粮食为主原料,做酒耗损的粮食难以计数。全球粮食与农业组织的研究曾发现全球生产供人们食用的粮食,有三分之一损失或浪费。瑞典食品与生物技术研究所对该 报告 研究分析后说,全球大约近13亿公吨的粮食因为食品供应链的低效率而浪费。

研究者说,在现在全球价格普遍上涨的趋势下,发展中国家减少食品损失对人们的生活会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在一些贫穷国家也可以起到维持粮食够用的水平。据该报道研究表明,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一年中损失的粮食量大约相同,分别为670万吨和630万吨。食品的损失也意味着农民的收入减少,而食品价格对发展中国家的一些贫穷农民。又太高。可以说,粮食安全问题,用与酒类生产的粮食,已经引起了国家的关注。俗话说,一斤酒,三斤粮。大力发展果酒产品,减轻粮食压力,已经成为很多国家的国策。

早在2008年,在粮价波动时,国家粮食部门明确发出了:"严格控制工业用粮和粮食出口,保障居民口粮和饲料用粮供给"。从长远看,我国的粮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步伐缓慢,而城市化水平加快、农村劳动力数量下降、耕地减少、淡水资源的制约、自然灾害发生、粮食消费需求增加,使得粮食安全形势更为严峻。

在我国,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一个重大命题,国家粮食安全并不能高枕无忧。只有改变中国酒文化的内涵,倡导健康饮酒,饮健康酒的理念,才能够从根本上扭转,贪杯误事,贻害自己和他人的恶果。而大力提倡果酒产业,也是改变中国粮食现状,实施粮食安全的国策。红酒文化的推广,其积极意义也在于此。

二、红酒文化的推广

说起饮酒,女人最有发言权。因为女人是男人饮酒最大的受害者。红酒文化的推广,可以让女人从健康的角度,引导更多的男人,正确饮酒,健康饮酒。红酒文化,在西方被称为,绅士文化。因为葡萄酒在西方,最早来源于贵族阶层的使用和推崇,来源于宗教仪式的需要和传播。红酒文化中,蕴含的礼仪要求也很严格,如果饮用红酒,不懂得红酒文化中的礼仪会闹出笑话的。正是这种礼仪的内涵,使得红酒成为大型酒宴和庆典的礼仪用酒。在现在的大型庆典场合,已经很流行红酒作为礼仪用酒。而真正的红酒文化,被各个阶层接纳,才会彻底扭转中国酒文化中的传统饮酒观念。中国是礼仪之邦,恰恰在中国的饮酒文化中,却缺乏了礼仪的传承和扩散。这与饮酒文化普及天下大众,而礼仪讲究仅停留在祭祀,国典等场合有着很大的关系。

在西方国家喝葡萄酒有着一系列严谨的规矩、复杂的讲究,可不像我们喝二锅头那样简单地"感情深,一口闷"。葡萄酒的乐趣正是体现在这些"繁文缛节"之中,一个人的修养、趣味、风度,以及沟通能力,也往往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过程中暴露无遗。因为,每一个红酒文化的要求细节,都会影响到饮酒者品尝红酒的色香味的过程和结果。中国红酒文化与世界红酒文化的差距数百年,这个差距很多地方就来自于红酒文化中,礼仪、欣赏、品尝的细节。我们常常看到,中国人饮红酒,一片狼藉,脸红声粗,大声喧哗,这无疑都大煞风景。

美国研究人员分析了7万多名中年男性的数据,4年间,210人被诊断患肺癌。研究发现,喝啤酒、白葡萄酒或含酒精饮料与肺癌的发病无关,但随着这些人消费的红葡萄酒的增加,患肺癌的风险逐渐减少,每增加一杯酒一个月相应下降约2%的患病风险。这对于男性烟民来说,应该算个好消息,每天喝一杯红葡萄酒可能会减少60%的患肺癌风险(相比那些不喝红葡萄酒的男性烟民)。优质的红葡萄酒中含有丰富的铁,对女性非常有好处,可以起到补血的作用,使脸色变得红润。

同时,女性在怀孕时体内脂肪的含量会有很大增加,产后喝一些葡萄酒,其中的抗氧化剂可以防止脂肪的氧化堆积,对身材的恢复很有帮助。"红酒可美容减肥,是因红酒中所含的丹宁能抑制细菌繁殖,有效帮助消化,其所含的维他命C、E及胡萝卜素,亦具有抗氧化功能,可预防老化,保持身体的正常代谢,使体形不会随岁月流逝而逐渐臃肿走样。要发挥红酒的瘦身效果,最好在睡前饮用。含有少量酒精的红酒可以辅助睡眠,更能缓慢升高身体的温度,让本来新陈代谢缓慢的夜晚也能参与脂肪的燃烧代谢,红酒中的葡萄多酚还能舒缓身体压力,有效抑制压力性的暴饮暴食。

葡萄酒带给人的价值有两大方面,一精神方面,这是葡萄酒特有的贵族文化,典雅而高贵。这方面的心理暗示,不低于单纯的营养价值。二营养价值,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抗氧化,美容,预防癌症等。葡萄酒一般按颜色分红葡萄酒,白葡萄酒和桃红葡萄酒,从营养角度讲,红葡萄酒功效多,白葡萄酒香甜,口感好,桃红葡萄酒居中。任何的酒都要讲究适量,不可过度,一旦,过度都有害健康。从这方面的意义上来说,红酒文化的推广,更是健康理念的推广。

三、"人类的第二生命"

葡萄酒,在中国俗称半汁酒或勾兑酒,以前没有严格的标准规范,随着葡萄酒标准的规范,只有100%的葡萄汁经过酿造工序完成,生产的葡萄酒才可以叫葡萄酒。我们在选用红酒的时候,一定要仔细的阅读标签上的各种含量标注。随着经济的发展,寻常人都有机会品尝真正的葡萄酒,但是,要喝到真正的高端葡萄酒,也需要仔细甄别厂家和产地。目前的葡萄酒市场鱼龙混杂,质量参差不齐。沿海进口的散装葡萄酒,被国内分装后出售。在外国很多的劣质酒和低端葡萄酒,大量进入中国。

葡萄酒在运输过程中,质量会发生变化,很难保证纯正的质量要求。因为葡萄酒对温度、湿度以及在运输、保存环境等要求很严格。有一个环节出问题,葡萄酒品质就难以保障。山西欧美国际葡萄酒业有限公司的葡萄酒都来自智利、澳大利亚、法国、葡萄牙、南非等原产地的原包装瓶装酒。在质量上,可以保障纯正的原产地葡萄酒品质。严格设计的酒窖,保证恒温、恒湿等储存技术要求。窖藏的20万瓶原包装进口瓶酒,有1/3的高端酒。各个进口品牌系列酒,从50多元/瓶到1000多元/瓶,可以满足各个阶层消费者的需求。。 中国是13亿的人口大国,但是红酒的消费平均量很低,所有红酒类产品加起来,中国每人年均消费不足一瓶。在外国,人均消费红酒,年平均每人8瓶。

增加红酒消费量,可以抵抗患各种疾病的危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红酒普及以及红酒文化的普及,对与民族健康这篇大 文章 ,是有着其他消费难以替代的积极作用。红酒文化的普及,可以提高人的素养,特别是红酒礼仪文化、绅士文化的要求,更可以使得消费者身心健康人类对葡萄酒的认识历史就像人类历史一样悠久,一些有古老文化的民族曾相信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都是由神赏赐的,所以把"饮用适量的葡萄酒"比作"人类的第二生命"。

猜你喜欢:

1. 中国葡萄酒产业文化

2. 有关葡萄酒市场营销论文

3. 有关葡萄酒市场研究论文

4. 浅谈葡萄酒市场营销论文

酱香型白酒的生产工艺研究论文

浓香型酒、例如泸州特曲,五粮液酒属此类之代表,它们的主要特征是:窖香浓郁,绵甜甘冽,香味协调,尾净余长。它以己酸乙酯为主体香。很受消费者喜爱,这种香型酒在市面上较多,贵阳大曲、习水大曲,鸭溪窖酒等都属于浓香型白酒。江苏地方的三沟一河也都是这种酒。浓香型白酒:窖香浓郁,口味丰满,入口绵甜干净,纯正。如以泸州特曲、五粮液、剑南春、全兴大曲、沱牌曲酒为代表的四川派,以洋河、双沟、古井、宋河粮液为代表的纯浓派。 浓香型白酒,香味浓郁,以四川泸州老窖酒为代表,所以又叫“泸香型”。这种香型的白酒具有窖香浓郁,绵甜爽净的特点。它的主体香源成分是己酸乙酯和丁酸乙酯。泸州窖酒的己酸乙酯比清香型酒高几十倍,比酱香型白酒高十倍左右。另外还含丙三醇,使酒绵甜甘冽。酒中含有机酸,起协调口味的作用。浓香型白酒的有机酸以乙酸为主,其次是乳酸和己酸,特别是己酸的含量比其它香型酒要高出几倍。白酒中还有醛类和高级醇。在醛类中,乙缩醛较高,是构成喷香的主要成分。除泸州老窖外,五粮液、古井贡酒、双沟大曲、洋河大曲、剑南春、全兴大曲等都属于浓香型,贵州的鸭溪窖酒、习水大曲、贵阳大曲、安酒、枫榕窖酒、九龙液酒、毕节大曲、贵冠窖酒、赤水头曲等也属于浓香型白酒。贵州浓香型名牌白酒品种较多。 表面上看,白酒的香型与其化学组分密切相关,这些化学组分都是发酵工艺的产物。因此,工艺不同,酒的化学组分不同,香型不同。反之,香型不同,工艺也不同,其化学组分也不同。影响酒的香型和化学组分的主要因素有:原料、制曲(糖化发酵剂)工艺、发酵酿酒工艺,操作、窖池结构、生产环境等,此外,还与贮存时间、贮存容器有关。化学组分前已介绍:浓香型酒则不同,原料虽然是高梁、小麦,制大曲则是中温(55~60℃),原料混蒸混烧,采用周而复始的万年糟发酵工艺,用曲量为20%左右。窖池是肥泥窖,为丁己酸菌等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并强调百年老窖。泸州特曲、五粮液都号称是数百年老窖酿成,贮存期为一年。

您还在喝酒精酒吗?告诉您酱香型白酒不为人知的4种生产工艺,酱香型白酒里面也有酒精酒,因此买酱香型白酒也应该小心甄别,不要图便宜。

我国的白酒业是世界酒行业中一个比较特殊的领域,具有很多独特的工艺特点和优势。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白酒酿造技术论文,仅供参考!

【摘 要】白酒是地域性产业,白酒酿造的过程是生物发酵、微生物群落富集和生长的过程,直接影响着酒的风味和品质,因此对于环境的依赖程度非常高。工艺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必须把酿酒工业的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科学的做法是:突破对环境的的完全依赖,理性地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建设和应用。

【关键词】白酒酿造;工艺;创新

酒的品种繁多,就生产方法而论,有酿造酒(发酵酒)和蒸馏酒两类。酿造酒是在发酵终了稍加处理即可饮用的低度酒,如葡萄酒、啤酒、黄酒、青酒等,出现较早。蒸馏酒是在发酵终了再经蒸馏而得的高度饮料酒,主要有白酒、白兰地、威士忌和伏特加等,出现较晚。

最初的酒是含糖物质在酵母菌的作用下自然形成的有机物。在自然界中存在着大量的含糖野果,在空气里、尘埃中和果皮上都附着有酵母菌。在适当的水分和温度等条件下,酵母菌就有可能使果汁变成酒浆,自然形成酒。

1.白酒工艺的创新与发展

1.1现代生物技术在酿造中的应用

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不仅用来制造某些特殊风味的食品;还用于改进食品加工工艺和提供新的食品资源。食品生物技术已成为食品工业的支柱,是未来发展最快的食品工业技术之一,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美好的未来。

浓香型白酒的固态发酵过程就是一个典型的微生态群落的演替过程和各菌种间的共生、共酵、代谢调控过程,直接影响白酒的产量和质量。发展对各种曲药和窖泥中微生物区系的构成及变化,研究中国白酒风味因子的形成机理,便于有效控制环境条件,以实现优质白酒的生产。

1.2酶催化工程的引进

与化学催化剂相比,酶以其高效性和改善环境等优势在食品、医药和精细化工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现代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微生物学等学科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酶工程和白酒技术创新现已密不可分。一方面,我们从自然界中获得丰富的新酶源;另一方面,能够对现有酶进行分子改造,从而获得适于工业应用的、具有优良性能的工程酶,因此,生物催化成为生物工程的核心内容之一。

1.3物理化学的创新

物理化学的创新,指在白酒贮存、过滤等利用分子运动论、胶体理论等一系列对白酒质量提高改进的技术措施。

1.4美拉德反应

美拉德反应是白酒专家庄名扬最早倡导的白酒增香新工艺。他的论述推动了白酒的研究,使其从较低级别的酯、酸、醇等色谱骨架成分向更高级别的微量成分进步。美拉德反应,是广泛存在于食品工业的一种非酶褐变,也称为羰氨反应,是氨基酸和还原糖及还原糖的分解物反应。它对白酒的影响是能产生人们所需要的香气,是一个集缩合、分解、脱羧、脱氨、脱氢等一系列反应的交叉反应。

1.5低度白酒技术创新

解决低度白酒工艺技术难题,主要从低度白酒货架期的稳定性研究入手。有效解决低度酒货架期的稳定性问题,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低度酒水解机理的研究;(2)提高基础酒质量、调味酒质量及勾兑用水质量;(3)勾兑技术研究;(4)低度白酒处理技术研究。有了好的水处理设备,超滤设备,抑制酯可逆水解反应的方案,低度白酒的质量问题就可以很好地解决。

2.新工艺白酒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找到了使酒产生香气差异的不同物质,并研制出了人工香料,于是就有人把人工香料、食用酒精和水按比例“勾兑”出“酒”来,这就是新工艺白酒。

早在上世纪60年代,我国便开始研制新工艺型白酒。当时是为了解决原料不足的问题。但由于当时的酒精质量不好、香精香料产品欠缺,新工艺型白酒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上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在酒精工业生产中实行了工业生产许可证制度,使酒精工业化生产得到了迅猛发展。

2.1新工艺白酒一提到香精、香料,人们普遍会想到“三精一水”,其实这是错误的观念

我国新工艺白酒的勾兑原料酒精,应符合国标GB10343-2002食用酒精标准要求;香精、香料,须符合GB2760标准;多数添加剂也须符合FCC(美国食品化学品法典Food Chemicals Codex),FDA(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straton)规定的,只要企业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就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2.2新工艺白酒和纯粮酿造没有本质的区别

纯粮酿造是行业对大型白酒企业传统工艺白酒的一种技术规范,纯粮固态发酵白酒的生产必须具备良好的环境条件,生产企业必须具备齐全的纯粮固态发酵白酒生产装备及必要检测手段。应严格按照ISO9000质量保证体系、ISO14000环境保证体系和HACCP食品安全保证体系,以及完善的产品质量检测系统生产出纯粮固态发酵白酒。使用纯粮固态发酵白酒标志的产品必须有足够的生产能力(如窖池数量等)相匹配。

2.3关于添加剂

国标制定了蒸馏酒标准,轻工行业制定了QB1498-92液态法白酒标准。可是市场上白酒几乎都在配料表中标注:水、高粱、小麦(即蒸馏酒)。液态法兑制白酒常回避酒精及其他香料、添加剂。白酒标准中标注的“均不得加入非自身发酵产物”显然只是一句多余的话。当然,一些调香工艺好的液态法白酒,感官和理化质量指标均可与传统工艺蒸馏白酒相媲美,也特别适合广大消费者需求,却因“配制”二字,总让这些生产者被传统观念的同行看作另类。

没有好的酒精,就不可能勾兑出好的白酒。关键是要采用科学的酒精处理方法,降低酒精中的杂醇含量,净化酒精,为兑制白酒打造一个合格、标准的躯体。这里还要破除一个误区:认为所有的兑制白酒都是低档酒,价位高就是哄消费者。其实,高度纯净的新型白酒也是高档酒,这也是同国际接轨的做法。只有这样,中国的高纯净现代白酒才能出现,并生存发展下去。

其实,食品、烟草行业都存在添加剂,为何非过分要求白酒?白酒行业中不论纯粮酿造,还是液态发酵,几乎全行业都在执GB10781这一标准,执行液态法白酒标准的企业几乎没有。笔者曾在一次技术会议上和白酒专家曾祖训高工谈起新工艺白酒。认为添加剂只要符合人身安全、健康,不超标使用应该是允许的,笔者也提到不要用高锰酸钾处理酒精,可以采取活性炭或其他吸附材料吸附,以减少重金属对人体的危害。

3.固、液勾兑新工艺白酒应用

固、液勾兑工艺,指使用一定比例固态优质白酒与稀释的食用酒精勾兑而成,或再加香精进行勾兑成型。优质固态白酒用量比例大,其勾兑酒成本也相应提高,用化学香精己酸乙酯等香料调香,则味短,香味在口中停留时间不长呈“浮香”,缺乏真正的“窖香”、“糟香”固态酒风格。

要想做好固、液结合新工艺白酒,须有以下的措施和保障:

传统的固态优质白酒生产基地,能提供优质的基酒和调味酒;有优质玉米食用酒精基地;有完善的分析技术;可对原料酒精、固态基酒、食用香料、成品酒等全面分析;与生物酶有机结合成白酒芳香酯的技术;有窖外美拉德反应的增香措施:以上这些保障措施可以成功的勾兑出优质固相结合新工艺白酒。 [科]

摘要:我国的白酒业是世界酒行业中一个比较特殊的领域,具有很多独特的工艺特点和优势。而且我国的白酒行业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很大的影响力。当然,影响有正面的则不可避免的存在负面的。不可置疑的是我国的白酒生产存在粮耗较高、能耗较大、生产周期长、生产效率低等方面的缺点,制约其发展。随着我国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白酒生产工艺技术应该得到有效的改进。

关键词:酒行业;工艺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TS262.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随着白酒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我国的白酒制造行业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众所周知,白酒工艺技术是影响白酒质量的最主要因素,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工艺技术已经明显不能满足社会的新需求,我们应该分析现有的白酒工艺技术存在的不足与缺陷,再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及创新。

在现在的技术条件下白酒工艺技术存在的不足

1.1 白酒香型众多、工艺繁杂。白酒按香型分为浓香型、酱香型、清香型、米香型、豉香型等;按发酵剂不同分为大曲酒、小曲酒等;按生产工艺技术不同分为固态法白酒、液态法白酒、固液法白酒等。目前,浓香型白酒约占市场总量的一大部分,以纯小麦或豌豆等纯粮自然接种生产的曲药作为发酵剂,以高粱、小麦、玉米、大米等为原料,通过混蒸混烧、续渣泥窖发酵而成的一种白酒,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多种作物的混合比例与用量都有严格的要求则不可避免的导致了工艺繁杂。

1.2 白酒的行业体系不够健全。在中国的白酒行业方面,其硬件设施与国家的食品卫生标准有一定的差距。由此体现出的问题就是白酒行业的标准化体系不够健全。在技术方面由于种种原因一直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而且在白酒行业新的标准出台以后总是不能得到让人满意的结果。新标准力度不够,行业技术标准发展不平衡,跟不上行业技术的进步速度。在新的标准的条件下所缺乏的则是一套健全的体系。我们以前的体系不能适应《食品安全法》的基本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也对白酒行业的健康发展形成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所以,在这样的条件下,尤为重要的就是建立一个适合我国白酒国情的健全的标准化体系。

1.3 在白酒行业大多数为手工操作或者技术比较落后。大多数白酒的生产工艺采用泥窖发酵,泥窖需要构筑而成,发酵泥的培养需要选采、晒制泥土;粉碎泥土、制作发酵泥、堆积发酵等工艺都需要人工操作,由此看来,机械化、自动化程度相对较低。而且在中国,与啤酒,葡萄酒等行业相比较就可以已明显的发现我国的白酒设备十分的老化。一些企业只是死守着以前的技术一眛的就知道传承而忽略了创新的重要意义,在这样观点下造成的后果就是不注意在科研,人才,设备方面的投入。而且很多的企业检测手段也比较落后。白酒产品质量的鉴定感官质量也是全凭人鼻闻、口尝来鉴定,感官品评的重要性大于理化、卫生指标的分析。

2.白酒工艺技术方面所做出的的创新

2.1在低度的白酒工艺技术方面做出的创新。随着中国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中国的白酒也出现了“老龄化”的现象。现在的年青一代他们更崇尚品位和个性。大部分的年轻人都是拒绝白酒的。所以在现有的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的基础上,我们应该对我们的白酒做出相应的改变。从低度的大曲酒可以看出,白酒低度化生产工艺正在推陈出新,质量日益得到了提升。目前,我国低度白酒生产工艺普遍使用吸附法和过滤法,在生物制曲技术、发酵、香型、贮存、勾兑等方面都进行了创新。勾兑是白酒创新的一个重要环节。白酒通过勾兑,可以取长补短,弥补客观因素造成的半成品酒缺陷,改进酒质,解决低度白酒工艺技术难题,形成精品时尚的低度酒。但是我们在勾兑白酒时应该注意要保持自己本身的风格。在这个基础上使各个香味的白酒相互融合,生产出幽雅、细腻、醇和、爽净的低度白酒的基酒。

2.2 在白酒勾兑方面做出的技术创新。在白酒勾兑方面对勾兑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为众所周知,品酒与勾兑息息相关,两者密不可分。根据器官的灵敏性不同,不同的勾兑师所调出来的酒可能大相径庭。这就对勾兑师的评酒能力与经验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想上述素质得以提高,就需要经过长期艰苦的磨练。此外,具有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对于一个优秀评酒师来讲也是应该具备的。而所谓的勾兑是指科学地从酒的理化、色谱成分统计录入处理等角度开始,建立酒体指纹图谱、专家鉴评等系统,大幅度地减轻手工数据查询的劳动量,控制勾调的低成本,稳定产品的高品质。另外,白酒勾兑还需注意酸酯的平衡,在已知总酸的前提下,通过反应式及平衡常数计算出总酯含量,或已知某有机酸含量的前提下,可计算出该有机酸酯的含量,通过勾兑使酒体达到酸酯平衡。传统白酒勾兑经验告诉我们勾调就是酒勾酒、酒调酒,没有添加其他成分。要调出高质量的产品就需要高品质的基酒与技术。此外,使用的香精、香料,其纯度和对口感的影响亦不能忽视。

2.3在白酒贮存工艺技术方面做出的的创新。我们国家大多数人以为陈年老酒才是好的,越陈的酒味道则越为香浓。其实不然,酒并不是越陈越好。根据化学知识我们知道当白酒酯化反应平衡后,如果继续贮存,会使酒精的度数减少,酒味变淡,挥发损耗也会增大。为了科学地安排贮存的老熟期,白酒贮存方法创新是关键。目前,科研人员研制出一种白酒复合陈化装置,它由超声白酒陈化器、安装在超声白酒陈化器陈化筒筒壁内侧的化学催陈剂释放体挂筐和化学催陈剂释放体组成。当待陈化酒在陈化筒中进行超声处理后,可使酒的陈化过程加速,使酒的品质和口感均可得到改进。所以,在白酒的贮存方面引进先进的技术使白酒的香味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才是生财之道。

2.4在白酒制曲工艺技术方面做出的的创新。首先,机械化制坯工艺技术的创新。针对传统人工拌料、人工踩制曲坯等造成劳动生产效率低下的缺陷,研究实现了机械拌料、人工踩制曲坯,机械拌料、机械制坯,大幅度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显著提高劳动生产率;其次,微氧环境制曲工艺技术的创新。针对机械流水线制坯提浆的效果差,导致曲坯表面没有营养优势的客观情况,创建了 “ 微氧环境曲药发酵 ” 理论,采用对曲坯保湿保潮形成的微氧环境进行曲坯配菌发酵,增强了曲坯表面的保湿效果,曲坯表面微生物得以较好地生长繁殖,显著改善了制曲培菌发酵过程的穿衣,在微氧环境中培养的曲药微生物,增强了其适应窖内密闭后形成的微氧环境的发酵性能。

结语:白酒工艺技术涉及多方面的生产技术,在对其进行改革创新时我们应该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不仅应该考虑现有的生产工艺现状,也应该把它与现今的科学技术相结合,而且白酒行业是一部不断创新的史诗,要时刻牢记创新在白酒行业的重要作用。同时,我们也应该考虑到把我国的白酒业与世界的酒业进行接轨,达到真正的工艺技术创新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沈怡方. 白酒生产技术全书[M].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8.

[2] 陈益钊.中国白酒的嗅觉味觉科学及实践[M].成都: 四川大学出版社, 1996.

[3] 徐朝晖, 周春红.有机酯在低酒精度水溶液中的贮存变化分析[J].酿酒, 2004, (4) : 52- 53.

优质的酱香型白酒的特点,入口时有浓与淡的感觉。浓,说明酱味醇厚,窖藏时间长;淡,说明酱味淡,不是酒的度数低,就是窖藏时间短。一般情况下,拿到一瓶酱香型白酒,会采取荡香观其色,咂香品其味,空杯嗅其香,掌心留香品其纯等四个步骤。元酒链的酒就是一款不可多得的优质酱香酒,它的酒品都是在龙兮洞天然溶洞中酿造而成,储酒条件优良。洞中藏酒一年,等于外界藏酒三年。经洞藏的白酒口感更加柔顺醇和,香味更加馥郁协调,酒体在自然中得到了升华。元酒链相信,只有酿造优质白酒,让白酒消费者回味无穷,我们白酒行业才会有源源不断的澎湃动力。元酒链目前正火热招募合伙人中!

葡萄酒二类香气的研究进展论文

在葡萄酒中,根据香气物质的来源,可将葡萄酒的香气分为三大类:1.源于葡萄浆果的香气被称为一类香气,又叫果香或品种香;2.源于发酵的香气被称为二类香气,又叫发酵香或酒香;3.源于陈酿的香气被称为三类香气,又叫陈酿香或醇香。在醇香中,根据陈酿方式不同,又有还原醇香和氧化醇香两类。氧化醇香:在氧化陈酿条件下形成的香气。还原醇香:在还原条件下形成的香气(包括贮藏罐或木桶和酒瓶两个阶段)。构成葡萄酒一类香气的呈香物质来源于葡萄浆果,所以这类香气又叫果香或品种香。一类香气的类型(分类)按气味分类,主要属于花香、果香、植物与矿物气味这三大类。由于一类香气的呈香物质来源于葡萄浆果,所以葡萄品种以及影响葡萄品种表现、决定葡萄浆果质量的气候、土壤、栽培技术(成熟度的控制)等因素(决定了葡萄酒的质量)是决定葡萄酒香气质量的自然因素。而影响浆果的自然因素在酒中得以表现的酿造工艺、陈酿方式均为影响葡萄酒一类香气表现的人为因素。所以,影响一类香气的因素分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二大类。1.1 影响一类香气的因素--葡萄品种�葡萄酒的感官特征、风格之所以能千变万化,首先是有与气候、土壤相适应的众多的葡萄品种在不同的气候、土壤条件下栽培的结果。与气候、土壤相适应的葡萄品种,确定了某种葡萄酒的感官特征(包括外观、口感、香气等):�首先,浆果的颜色影响了外观;�第2,由于浆果中糖、酸、丹宁等含量的变化,影响了葡萄酒的口感;�第3,由于浆果中芳香物质的种类及其香气的浓度、组合等,影响了葡萄酒的香气(一类气)。�葡萄浆果中,存在着结合态和游离态两大类呈香物质。�--游离态呈香物质能直接刺激人的嗅细胞,从而使人产生嗅觉反应;�--结合态呈香物质必须经过分解释放出游离态呈香物质,才能刺激人的感官产生反应,即称之具有呈香能力。如已经证明麝香型葡萄品种的结合态芳香物质,是以糖苷的形式存在的。� 通常,根据地理起源将葡萄品种进行分类。虽然各品种在其它地区种植时,其葡萄酒的一类香气有所变化,但它们都能表现出品种特有的一类香气。有经验的品酒员,都能确认这些品种的葡萄酒的一类香气。根据地理起源,可将葡萄品种进行如下分类:�1. 起源于法国波尔多地区的品种,如缩味浓、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品丽珠(Cabernet Franc)、梅尔诺(Merlot)、赛美容(Semillon)、维尔多(Verdot)等。虽然其一类香气各异,但都具有相似性。如所酿的酒以果香为主,但同时或具有香脂气味、或具有烧焦气味、或具有香料气味的葡萄品种。如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酒的一类香气非常浓郁、复杂,而且在葡萄酒的成熟过程中更能充分地显示出来。它以黑茶藨子果香为主,同时具有香料、烟熏、蘑菇、松脂的气味。如果原料单产过高,其酒还可带有野兽气味和揉烂叶片的生青气味。又如缩味浓(Sauvignon)酿制的缩味浓葡萄酒具有花香、揉烂叶片的生青气味及烟熏气味和麝香味混合的特殊的香气。而缩味浓的浆果的香气却非常清淡。同样,其新鲜葡萄汁的香气也很淡(但当咽下去20-30秒后,会在鼻腔后部突然产生明显的香气)。发酵刚结束的缩味浓新酒,香气也很淡,没什么特点,但贮藏一个月后,缩味浓的典型香气就变得非常明显。2. 起源于法国北部的品种,如比诺(Pinot)、白山坡(Pinot Meunier),霞多丽(Chardonnay),佳美(Gammay)等。所酿的酒以果香、花香等气味为主的葡萄品种。比诺、白山坡,霞多丽是生产香槟酒的基础品种。比诺酒(Pinot)的香气以樱桃等小浆果的果香为主;白山坡(Pinot Meunier)酒的香气以黑茶藨子和覆盆子果香为主;霞多丽(Chardonnay)的香气以椴树花,炒杏仁的香气为主。此外,霞多丽根据产地不同其香气还会有变化。它是香槟酒的主要品种,又是世界著名白葡萄酒夏布利(Chablis)葡萄酒的原料。3. 原产于德国西部以及法国阿尔萨斯地区的品种有雷司令(Riesling)、西万尼(Sylvaner)、琼瑶浆(Gewurztraminer)等品种,所酿的酒也以果香、花香等气味为主。雷司令(Riesling)酒的香气柔和,以椴树花、洋槐花、柑桔花香为主,还夹有桃花、葡萄的花香。西万尼(Sylvaner)果香很淡,几乎为中性品种。琼瑶浆(Gewurztraminer)果香非常浓,非常典型,并具有香堇、玫瑰的花香。4. 酿制酒的香气以动物气味为主,主要是麝香型的葡萄品种。主要品种有:玫瑰香、亚利山大玫瑰等。麝香型品种的麝香香型是目前研究最深入的香型。这类品种的浆果和其葡萄酒都具有麝香气味。构成麝香气味的主要成份是萜烯类物质,已经证明麝香型葡萄品种的结合态芳香物质是以糖苷的形式存在的。5. 其它还有很多优质品种,也都决定了其优质葡萄酒的芳香特征。这些品种包括赛美容、梅笼(Melon)、白诗南(Chenin)、西哈(Syrah)、真芳德(Zinfandel)等。�3.2.1.2 影响一类香气的因素--人为因素(酿酒过程)�如前所述:构成葡萄酒一类香气的呈香物质由结合态和游离态两种状态存在,而结合态的呈香物质必须经过分解释放出游离态呈香物质才能刺激人的嗅觉器官。所以葡萄酒的一类香气,不仅决定于其游离态呈香物质的浓度,而且决定于其芳香物质的总量,以及在酿造过程中结合态芳香物质释放出游离态呈香物质的能力。可以说酿酒过程才使得存在于浆果中的一类香气显露出来。例如,葡萄酒的香气通常比相应的葡萄品种的葡萄浆果本身的香气要浓得多。其原因在于:--一方面在浸渍过程中,使主要存在于果皮中的芳香物质被浸提出来而进入葡萄酒;�--另一方面发酵具有"显香剂"的作用。如人的唾液、胃液、葡萄酒中的某些酶类,能使结合态呈香物质释放出游离态芳香物质,缩味浓及其葡萄酒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例子。�3.2.2 二类香气(酒香或发酵香)�构成葡萄酒二类香气的呈香物质来源于酒精发酵,所以这类香气又叫酒香或发酵香。二类香气的类型主要属于化学气味。构成葡萄酒二类香气的物质(呈香物质)主要有高级醇、酯、有机酸、醛类等。醛类多数是微生物活动的产物。醛类引起的气味如发酵气味,新鲜酵母、干酵母气味(类似VB1的气味)。老酒气味,干面包气味,以及烂苹果味(醛引起的气味会在新葡萄酒的自然澄清和SO2处理过程中逐渐消失)。其它大部分是酒精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另外,苹果酸-乳酸发酵过程中形成的一些挥发性物质,也是二类香气的构成部分。正是由于这些物质的(作用)存在,才使得不同产地、不同年份、不同品种、不同类型的葡萄酒具有一些共同的感官特征。当然,由于发酵原料、酵母菌种、发酵条件、陈酿条件等不同,这些呈香物质(副产物)的含量、比例有所变化,所以不同葡萄酒的二类香气的类型及其质量也可发生很大的变化。影响二类香气的主要因素有:发酵原料、酵母菌种、发酵条件。�3.2.2.1 影响二类香气的因素-发酵原料(葡萄浆果)�1. 浆果的含糖量:�酵母菌将糖分解为酒精和CO2的同时,产生了许多副产物。葡萄浆果的含糖量越高,二类香气越浓。因此,二类香气决定于葡萄的含糖量,也就是决定于葡萄的成熟度。所以,要改善葡萄酒的二类香气,则原料改良是主要手段。�2. 葡萄原料中氮源的种类:�葡萄原料中氮源的种类也会影响二类香气的结构。如果铵态氮含量过高,酵母菌就会较少地利用有机氮,则生成的高级醇亦少。氨基酸的种类也会影响到异戊醇或苯乙醇的比例等。3. 原料中维生素含量:�维生素有利于酵母菌合成自身所需要的酶,所以也有利于芳香物质的形成。�3.2.2.2 影响二类香气的因素-酵母菌种类�酵母菌种类也是影响二类香气的重要因素。主要的酵母菌有:�①葡萄酒酵母;�②尖端酵母(形成较多的酯和戊醇)、酯、戊醇;�③类酵母(可形成较多的异丁醇);�④裂殖酵母(可形成很少的高级醇和酯),可发酵苹果酸;�⑤卵形酵母(能形成较多的醛)。�不同种酵母以及同一种酵母菌的不同菌系,都会产生自己特殊的芳香物质。�--当利用单一的选择酵母进行发酵时,可获得纯正简单的二类香气;�--当利用多种酵母进行混合发酵时,所获得的二类香气会极为复杂、浓郁。�3.2.2.3 影响二类香气的因素-发酵条件�发酵条件影响了酵母的活动及成分的转化,所以其对二类香气的形成及其质量表现会有重要的影响。我们可通过控制发酵条件来改善二类香气。� 1. 降低高级醇的含量和提高酯类的含量可以改善二类香气,在新葡萄酒的自然澄清和SO2处理过程中,由醛类引起的气味如新鲜酵母、干酵母气味会逐渐消失。这可通过发酵条件的控制来实现。例如已经证明,在白葡萄酒的酿造过程中,酒精发酵前的SO2处理、澄清处理及控制较低的发酵温度,可以降低高级醇的生成量(在18℃条件下发酵,所产生的酯比在25℃条件下的多)。相反,在浸渍和发酵过程中的通气,可以提高高级醇的生成量(在葡萄酒的转罐换桶过程中,酯类气味会随CO2挥发一部分)。所以,SO2处理、澄清处理,及将发酵温度控制在18-20℃之间,已成为生产优质干白葡萄酒的必要条件。2. 在红葡萄酒的生产过程中进行苹果酸-乳酸发酵,不仅可使葡萄酒更为柔和,提高葡萄酒的醇厚感,而且是改善葡萄酒香气的一个途径。可以说,苹果酸-乳酸发酵是优质红葡萄酒成熟的第一步。但是,当葡萄酒中一类香气较淡时,苹果酸-乳酸发酵会使乳酸味过浓,使葡萄酒具有酸奶、醋甚至奶酪的气味,而这些气味是葡萄酒不应有的,从而降低葡萄酒的香气质量。苹果酸-乳酸发酵过程中形成的一些挥发性物质同样也是二类香气的构成成分,在这一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如具新鲜奶油气味的双乙酰(可达2mg/L以上)和气味优雅的乳酸乙酯,3.2.3 三类香气(醇香或陈酿香)�构成萄酒三类香气的呈香物质来源于陈酿过程,故又称陈酿香或醇香。根据陈酿方式不同,三类香气分为还原醇香和氧化醇香两类。�还原醇香:在还原条件下(在厌氧条件下)形成的香气,主要指在贮藏罐、木桶和酒瓶中形成的香气。氧化醇香:在氧化陈酿条件下形成的香气。�三类香气的类型:主要有动物气味、香脂气味、烧焦气味(主要是丹宁变化或溶解橡木成分形成的气味)和香料气味等。�三类香气的形成非常复杂,成年葡萄酒的三类香气(陈酿香)是一类香气、二类香气的构成成分在陈酿条件下变化的结果。所以,影响一类香气、二类香气的因素以及陈酿条件都将影响葡萄酒三类香气的质量。�3.2.3.1 影响三类香气的因素-葡萄原料�1. 葡萄酒成熟过程中的一个现象,是源于原料的一类香气向三类香气的转化。这种转化,使其一类香气的果味特征减弱;同时,各种气味趋于平衡、融合、协调,从而使葡萄酒的香气变得更浓厚。香气的这种变化,在酿造次年的夏天就可明显观察到。所以,一类香气越浓的葡萄酒,其三类香气也越浓;而一类香气弱的葡萄酒,变化就不明显。而且就香气而言,它们在酿造当年的质量才是最好的(即强调以果香、花香等一类香气为主的新鲜葡萄酒)。�2. 源于原料的单宁在成熟过程中变成了挥发性和具有气味的物质。在成熟过程中单宁的这种变化也是葡萄酒三类香气的构成部分,特别是对于那些含有优质单宁的葡萄品种。例如在赤霞珠的成年葡萄酒中,单宁最终表现在香气上。�3.2.3.2 影响三类香气的因素-发酵工艺及条件:�葡萄酒的成熟,是从葡萄酒的二类香气的消失开始的。即,陈年葡萄酒三类香气的形成是以其二类香气的逐渐消失为特征的。�1.在陈酿过程中,由于一部分二类香气挥发性很强,它们会迅速消失;�2.在陈酿过程中,CO2的挥发(释放)还带走了一部分酒精和挥发性最强的香气物质。�3.2.3.3 影响三类香气的因素-陈酿条件:�由于三类香气是在陈酿过程中形成的,所以陈酿条件直接影响三类香气的形成。�1. 橡木桶对三类香气的影响:�当葡萄酒在橡木桶中成熟时,由橡木溶解进葡萄酒中的芳香物质(香草醛等)是葡萄酒三类香气的构成成分。这类葡萄酒的三类香气带有香草味。当陈酿时间达三十年以上时,红葡萄酒还具有优雅的蘑菇气味。需要注意的是在葡萄酒的成熟过程中,橡木味应与其它香气融为一体,起到加强和补充葡萄酒香气和口味的作用;而且它必须处于次要地位,不能掩盖其它香气。如果只由橡木味构成三类香气,就是人为的香气了。但不同国家对橡木味的要求不同。2. 还原条件对三类香气的影响:�在陈酿的开始几年中,葡萄酒的还原条件越好,三类香气的质量也越好。这种条件下形的三类香气称为"还原醇香"。通常用氧化还原电位来测定葡萄酒的氧化还原状态。据研究,葡萄酒的最浓郁、最舒适的三类香气是在其氧化还原电位最低时形成的。�(1) 瓶内陈酿的作用:瓶内陈酿条件下,软木塞隔绝空气,使瓶内葡萄酒处于严格的隔氧条件下,此时其氧化还原电位最低,所以形成的三类香气最浓郁,最舒适。这种在瓶内严格的还原条件下形成的香气?quot;瓶内醇香"。�还原醇香在已开启的瓶内,会由于通气作用会很快被破坏。在瓶内成熟的葡萄酒,其硫化氢的衍生物如果低于0.5mg/L(H2SO4),其感官质量最好。(2) SO2的作用:由于SO2具有还原特性,它的微量存在对三类香气的形成具有良好的作用。此外,可以通过SO2去除乙醛味而突出新葡萄酒的一类香气,提高一类香气的浓度。3. 氧化条件对三类香气的影响�在氧化条件下(氧化陈酿-不防氧化的陈酿方式)形成的三类香气称为"氧化醇香"。具氧化醇香的葡萄酒一般特指酒度较高(16-18%V/V)的加强葡萄酒及Cognac白兰地葡萄酒。它不怕细菌的危害,在陈酿中不需防止氧化。著名的葡萄酒有:法国的班尼期(Banyuls)、葡萄牙的波尔图(Porto)、马德拉葡萄酒等。氧化醇香主要由醛类物质构成,其气味主要是以苹果、核桃或略带哈喇气味为特征。而且这些气味完全取代了一类香气和二类香气。因此这类葡萄酒多用中性品种酿造。3.2.4 葡萄酒的香气缺陷�香气质量差的葡萄酒,除了达不到优雅、纯正、浓郁外,有的还有明显的缺陷。�3.2.4.1 还原味:�如果装瓶过早、或还原程度过强时,则还原条件下会产生一系列不良气味,甚至是臭味。我们称这种葡萄酒所具有的不愉快的气味为还原味或臭味。如硫味、硫化氢味、孵化蛋味、臭鸡蛋味,瓶内味、光味、太阳味等。还原味严重时会似大蒜臭味或汗臭味、恶臭、腐臭味等。上述的这些异味是由还原态硫(或硫醇)造成的。还原味主要是由硫化物引起的:当硫化氢的衍生物高于0.7mg/L(H2SO4)时,则往往具有明显的还原味。当其量非常小时(如浓度不到1mg/L时)就能在品尝中感觉到它的不良气味。�3.2.4.2 氧化的葡萄酒:氧化味�对于酒度较低的葡萄酒,氧化则是葡萄酒产生氧化味的原因。过量的氧对葡萄酒总是有的。当葡萄酒含有氧,且产生了一系列的氧化反应时,其芳香特性就会受到影响,如香气浓度、优雅度以及果香等会下降。�1. 由于分离、过滤、运输等造成的葡萄酒短期与氧接触而产生的氧化反应,是可逆的。一旦葡萄酒与氧隔绝,特别是在有SO2参与的情况下,氧及由氧带来的后果都会消失。所以说在静止"休养"后,葡萄酒可以恢复其原有的清新感。�2. 当葡萄酒的氧化时间过长时,则由氧化引起的危害不能完全恢复。3. 根据氧化程度,葡萄酒的香气质量会受到不同的影响。�--由于泵送及不良的装瓶等引起的强烈通气,使葡萄酒游离乙醛含量升高,这样的葡萄酒具有破损、损伤的水果味,有的还具有苦巴旦杏气味。--含酸量低的葡萄酒,可具煮味;含酸量高的葡萄酒可具焦味,或哈喇味 (当应该具清新感的葡萄酒而具有了哈喇味时,哈喇味就是一种缺陷了)。�--在木桶或在不密封的瓶内与空气接触下成熟的葡萄酒,以及衰老的葡萄酒,其颜色变黄或甚至变为棕褐色,口感干硬,而气味有些象马德拉葡萄酒(称该葡萄酒马德拉化了)。--霉变原料酿成的新葡萄酒对空气非常敏感,主要是酚类物质的酶氧化,使葡萄酒变浑,而且是有醌类气味,称该葡萄酒出现了"破败"气味。3.2.4.3 细菌发酵:醋酸味�由醋酸菌引起的醋酸病,以形成过量的醋酸和醋酸乙酯等挥发酸为特征。具酸败气味和辛辣、燥热口感的醋酸及其衍生物,除了破坏了葡萄酒的口感外,同时也破坏了葡萄酒香气的清爽和纯正感 (见4.2.2.2)。�3.2.4.4 其它异味:�除氧化气味和还原气味外,还存在着许多其它的不良气味。这些异味大多为葡萄及葡萄酒从环境中吸收、并在葡萄酒中重新表现出来不良气味。如:霉味、烟味、油漆味、烂木味、木塞味等。�在这些气味中,最主要的是"霉味",它们都是霉变葡萄原料或葡萄酒厂环境、贮藏容器、酿酒设备上的各种霉类的气味。Peynaud(1983)将葡萄酒中的霉类分为下列五大类:�-霉味,腐烂味,真菌味;�-酚味,碘味,药味;由霉变葡萄原料带来的气味。�-烂木叶,木塞味,源于不良的木桶和软木塞;�-哈喇霉味,这是最让人难受的气味;�-类似蒿类的、具植物特征的持续不散的霉味。�所以,葡萄酒在整个贮藏过程中,都需要精心的照料和不断的监护。不管是氧化的,还原的,还是其它的不良气味,往往都是由于贮藏管理不当以及酒厂卫生较差造成的。

葡萄酒中的香气物质葡萄酒香气是评价葡萄酒质量的一个重要部分,香气成分的存在与否,含量,比例,平衡关系以及发展潜力构成了不同特色以及风格的葡萄酒。不同品种葡萄酒都往往具有自己典型的香气特征,不同产区生产的葡萄酒也带有不同香气特色-可以作为一个产区的标识。              葡萄酒中的芳香化合物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 一类香气:品种香 葡萄酒的香气首先取决于葡萄的品种,不同品种的葡萄所携带的浆果本身的香气由很大的差异性,其次才取决于自然条件或是管理措施等。 一类香气主要包括果香,草本或花香味。 白葡萄酒往往带有柑橘类等水果香气,包括葡萄柚,柠檬,菠萝或是核果类等等。 红葡萄酒则通常带有黑色或者红色水果味,例如草莓,覆盆子,醋栗,樱桃等等。 常见的花香包括紫罗兰, 玫瑰,椴花,槐花等等。2. 二类香气:发酵香 二类香气来源于葡萄酒酿造时发酵产生的香气。因此,二类香气的类型往往取决于酿酒师们采用的工艺,譬如苹果酸-乳酸发酵,橡木桶成年或是酒泥成酿等等。 苹乳发酵能带来黄油,奶酪这种香甜的味道;与橡木桶的接触可以产生肉桂,雪松,丁香等香料气息;而酒泥成酿的过程中,由于酵母自溶则会带来面包,饼干等风味。3. 三类香气:陈酿香 顾名思义,三类香气来源于葡萄酒的陈酿过程中,陈酿会使葡萄酒的香气向更浓厚的方向转化,而品种香则会逐渐弱化。当葡萄酒长时间被保存在橡木桶中陈酿时,氧化作用会给葡萄酒增加太妃糖,咖啡或是焦糖等三类香气。此外,长时间在瓶中的存储也会发展出蜂蜜,汽油,蘑菇等三类香气。在闻葡萄酒的香气时,通常我们会用到复杂度这个词汇,具备这所有三类香气的酒,则具有较复杂的香气。而也并非所有酒都具备,比如一些年轻的酒通常只带有一类品种香,亦或是酿造工艺有无过桶等等,都会引起香气的复杂度以及存在类型。

葡萄酒文化鉴赏的论文

葡萄酒是一种有生命的躯体,它具有最为丰富、平衡的精神,飞翔而沉着,连接着天地,与所有其它植物相比。下面为大家分享了葡萄酒文化鉴赏论文,欢迎参考!

摘要 :

法国著名化学家马丁·夏特兰·古多华(1772-1838)曾说过:“酒反映了人类文明史上的许多东西,它向我们展示了宗教、宇宙、自然和生命。它是涉及生与死、美学、社会和政治的百科全书。”杯酒人生,酒已经涉及我们的生活,已经贯穿我们的人生。品味红酒如同品味人生,其中的滋味只有尝试了才会明白红酒给你带来的,不仅仅是情调,还有高贵、浪漫和健康。葡萄酒发展至今,品种繁多,文化博大精深。学习西式食品鉴赏—葡萄酒,那么我们应该怎么了解葡萄酒,知道葡萄酒所蕴含怎么样的文化,如何看葡萄酒的品质和鉴赏葡萄酒优劣呢?

关键字: 葡萄酒,酒文化,酒品质,酒鉴赏

葡萄酒是指以新鲜葡萄或葡萄汁为原料,经全部或部分发酵酿制而成、酒精度(体积分数)大于等于7%的酒精饮品。

葡萄酒种类

葡萄酒以成品颜色来说,可分为红葡萄酒、白葡萄酒及粉红葡萄酒三类。其中红葡萄酒又可细分为干红葡萄酒、半干红葡萄酒、半甜红葡萄酒和甜红葡萄酒。白葡萄酒则细分为干白葡萄酒、半干白葡萄酒、半甜白葡萄酒和甜白葡萄酒。以酿造方式来说,可以分为葡萄酒、气泡葡萄酒、加烈葡萄酒和加味葡萄酒四类。

葡萄酒历史传说

传说古代有一位波斯国王,爱吃葡萄,曾将葡萄压紧保藏在一个大陶罐里,标着“有毒”,防人偷吃。等到数天以后,国王妻妾群中有一个妃子对生活发生了厌倦,擅自饮用了标明“有毒”的陶罐内的葡萄酿成的饮料,滋味非常美好,非但没结束自己的生命,反而异常兴奋,这个妃子又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她盛了一杯专门呈送给国王,国王饮后也十分欣赏。自此以后,国王颁布了命令,专门收藏成熟的葡萄,压紧盛在容器内进行发酵,以便得到葡萄酒。

葡萄酒功效

葡萄的营养很高,而以葡萄为原料的葡萄酒也蕴藏了多种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这些物质都是人体必须补充和吸收的营养品。已知的葡萄酒中含有的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大约就有600种。葡萄酒的营养价值由此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据专家介绍:树龄在25岁以上的葡萄树树根在地下土壤里扎根很深,相对摄取的矿物质微量元素也多,以这种果实酿造出来的葡萄酒最具营养价值。

葡萄酒营养作用

葡萄酒是具有多种营养成分的高级饮料。适度饮用葡萄酒能直接对人体的神经系统产生作用,提高肌肉的张度。除此之外,葡萄酒中含有的多种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能直接被人体吸收。因此葡萄酒能对维持和调节人体的生理机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尤其对身体虚弱、患有睡眠障碍者及老年人的效果更好。

葡萄酒内含有多种无机盐,其中,钾能保护心肌,维持心脏跳动;钙能镇定神经;镁是心血管病的保护因子,缺镁易引起冠状动脉硬化。这三种元素是构成人体骨骼、肌肉的重要组成部分;锰有凝血和合成胆固醇、胰岛素的作用。

酒文化

1.酒杯的选择。理想的酒杯应该是杯身薄、无色透明且杯口内缩的郁金香杯。而且一定要有四至五公分长的杯脚,这样才能避免用手持拿杯身时,手的温度间接影响到酒温,而且也方便观察酒的颜色。

2.酒的选择。如果在没有欣赏到酒的色泽和芳香之前就把酒喝下去就是放弃对喝酒最基本的享受。此外,喝酒也是有步骤的:在拿起酒杯前,必须停止说话。品尝前,向上举起酒杯,用眼观赏美酒饱满、清澈、亮丽的色泽,轻轻晃动酒杯,让酒香散溢开;再用鼻子嗅一嗅,然后开始品尝。

3.食物与酒。食物与酒的搭配也是一门学问,有人重视和谐统一,也有人强调对比。对于缺少食物与酒搭配知识的人来说,把同一地区的酒和当地的食物搭配在一起一般不会出错。低度的红酒常被用来佐餐鱼,大部分的奶酪和葡萄酒都得平和搭配,甜点若是配香槟则会认为是致命的搭配,但是阿尔萨斯的穆斯卡酒和芦笋配在一起却被视作是绝配!

4.摘葡萄文化。谈论葡萄酒文化,就不能不提及采摘葡萄的文化。收获葡萄是法国农业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在烈日下采葡萄很辛苦,但充满欢乐。到处可见快乐的人群,随处可闻愉快的歌声。每年新酒上市时,法国餐馆都会忙乎一阵。全国大大小小的餐馆开始出售各种牌子的新酒,而亲朋好友、同事、恋人们则会去餐馆相聚,品尝新酒。空气中到处飘扬着丰收的节日气氛。

葡萄酒的品质糖、酸、单宁、色素和芳香物质是构成酿酒葡萄品质优劣的要素。

水和糖是葡萄的`最主要成分,这是葡萄能在酵母作用下发酵成葡萄酒的物质基础。酒精是葡萄果实中的糖发酵后的产物。在目前的发酵工艺下,约17克左右的糖,会使每1升的葡萄汁发酵后升高1%的酒精含量。因此,葡萄果实中糖的成份多少,是制约发酵后葡萄酒的酒精度的要素。

葡萄中酸的含量,对葡萄酒的影响也很大。在葡萄酒中,酸除了平衡口感外,还具有抗氧化,保持葡萄酒鲜美的作用。在味觉感受方面,适度的酸会使葡萄酒甜而不腻,并在口感上平衡酒精,甜度,葡萄的水果风味,从而增加味觉的舒适性。

单宁和色素对红葡萄酒的特色和风味作用也是显著的。单宁是很好的抗氧化物质。同时,它的涩味和收敛感又造就了葡萄酒丰富的厚重品质。适度而优秀的单宁给人的感受是美妙的。 葡萄酒的颜色来源于葡萄中的色素。葡萄的色素则决定着红葡萄酒的颜色气质。

芳香物质是造就葡萄酒风味的物质之一,芳香物质越多,葡萄酒的风味就浓厚。

尽管单宁、色素和芳香物质在整个葡萄的物质构成中所占比例非常的小。但它们对葡萄酒的特色和风味有着非常显著的贡献。单宁、芳香物质和色素更多地存在于葡萄皮中,因此,有时人们会认为葡萄皮的厚薄会影响葡萄酒的颜色和风味。

其实,影响葡萄酒品质的因素除酿造技术外,葡萄果中的五大要素物质的含量及构成比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葡萄果中的糖、酸、单宁、芳香物质和色素是判断酿酒葡萄品质的指标性物质。

葡萄酒的鉴赏 鉴赏葡萄酒步骤如下:

1.看。摇晃酒杯,观察其缓缓流下的酒脚;再将杯子倾斜45度,观察酒的颜色及液面边缘(以在自然光线的状态下最理想),这个步骤可判断出酒的成熟度。一般而言,白葡萄酒在它年轻时是无色的,但随着陈年时间的增长,颜色会逐渐由浅黄并略带绿色反光;到成熟的麦杆色、金黄色,最后变成金铜色。若变成金铜色时,则表示已经太老不适合饮用了。红葡萄酒则相反,它的颜色会随着时间而逐渐变淡,年轻时是深红带紫,然后会渐渐转为正红或樱桃红,再转为红色偏橙红或砖红色,最后呈红褐色。

2.闻。将酒摇晃过后,再将鼻子深深置入杯中深吸至少2秒,重复此动作可分辨多种气味,尽可能从三方面来分析酒的香味。强度:弱、适中、明显、强、特强。质地:简单,复杂或愉悦,反感。闻是鉴别葡萄酒的方法之一,特征:果味、骚味、植物味、矿物味、香料味。具体操作分为以下两个步骤:第一步是在杯中的酒面静止状态下,把鼻子探到杯内,闻到的香气比较幽雅清淡,是葡萄酒中扩散最强的那一部分香气。第二步是手捏玻璃杯柱,不停地顺时针摇晃品酒杯,使葡萄酒在杯里做圆周旋转,酒液挂在玻璃杯壁上。这时,葡萄酒中的芳香物质,大都能挥发出来。停止摇晃后,第二次闻香,这时闻到的香气更饱满、更充沛、更浓郁,能够比较真实、比较准确地反应葡萄酒的内在质量。

3.尝。小酌一口,并以半漱口的方式,让酒在嘴中充分与空气混合且接触到口中的所有部位;当你捕捉到红葡萄酒的迷人香气时,酒液在你口腔中是如珍珠般的圆滑紧密,如丝绸般的滑润缠绵,让你不忍弃之。此时可归纳、分析出单宁、甜度、酸度、圆润度、成熟度。也可以将酒吞下,以感觉酒的终感及余韵。

4.吐。好酒是需要知己的欣赏。如果想完美地了解她、欣赏她,有时就不得不舍弃一些,这就是鉴赏过程的最后一步:吐。当酒液在口腔中充分与味蕾接触,舌头感觉到她的酸、甜、苦味后,再将酒液吐出,此时要感受的就是酒在你口腔中的余香和舌根余味。余香绵长、丰富,余味悠长,就说明这是一款不错的红葡萄酒。 文化历史悠久绵长,美食佳酿乐趣繁多。俗话说:“葡萄美酒夜光杯”,为了衬托美好的事物必须用美好的东西展现。学习葡萄酒,了解其文化精髓,知晓其品质特征,明白其鉴赏道理。学无止境,学习各种文化,拓展自己的社会视野。

参考文献

[1]葡萄酒 .百度知道.

[2] 郭永亮 张利中 李新榜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03 第4期

[3] 李华 王华 袁春龙等 《葡萄酒化学》 科学出版社,2005 第1期

[4] 杰里米·奥利弗 《和杰里米一起乐享葡萄酒》 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9年4月第1版

[5] 叶福成 张怡 《红酒养生》 青岛出版社 2009年7月第2版

[6]吴书仙 《葡萄酒佐餐艺术》 世纪出版集团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年10月第2版

[7]池田书店 《漫话葡萄酒》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年3月第1版 P67-P96

种类

葡萄酒的品种很多,因葡萄的栽培、葡萄酒生产工艺条件的不同,产品风格各不相同。

按照我国最新的葡萄酒标准GB15037-2006规定,葡萄酒是以鲜葡萄或葡萄汁为原料,经全部或部分发酵酿制而成的,酒精度不低于7.0%的酒精饮品。

按酒的颜色

1.白葡萄酒:用白葡萄或皮红肉白的葡萄分离发酵制成。酒的颜色微黄带绿,近似无色或浅黄、禾秆黄、金黄。凡深黄、土黄、棕黄或褐黄等色,均不符合白葡萄酒的色泽要求。

2.红葡萄酒:采用皮红肉白或皮肉皆红的葡萄经葡萄皮和汁混合发酵而成。酒色呈自然深宝石红、宝石红、紫红或石榴红,凡黄褐、棕褐或土褐颜色,均不符合红葡萄酒的色泽要求。

3.桃红葡萄酒:用带色的红葡萄带皮发酵或分离发酵制成。酒色为淡红、桃红、橘红或玫瑰色。凡色泽过深或过浅均不符合桃红葡萄酒的要求。这一类葡萄酒在风味上具有新鲜感和明显的果香,含单宁不宜太高。玫瑰香葡萄、黑比诺、佳利酿、法国蓝等品种都适合酿制桃红葡萄酒。另红、白葡萄酒按一定比例勾兑也可算是桃红葡萄酒。

按含糖量

1.干葡萄酒:含糖量低于4g/L,品尝不出甜味,具有洁净、幽雅、香气和谐的果香和酒香。

2.半干葡萄酒:含糖量在4~12g/L,微具甜感,酒的口味洁净、幽雅、味觉圆润,具有和谐愉悦的果香和酒香。

3.半甜葡萄酒:含糖量在12~45g/L,具有甘甜、爽顺、舒愉的果香和酒香。

4.甜葡萄酒:含糖量大于45g/L,具有甘甜、醇厚、舒适、爽顺的口味,具有和谐的果香和酒香。

按二氧化碳含否

1.静酒不含有自身发酵或人工添加CO2的葡萄酒叫静酒,即静态葡萄酒。

2.起泡酒和汽酒含有一定量CO2气体的葡萄酒,又分为两类:

①起泡酒:所含CO2是用葡萄酒加糖再发酵产生的。在法国香槟地区生产的起泡酒叫香槟酒,在世界上享有盛名。其他地区生产的同类型产品按国际惯例不得叫香槟酒,一般叫起泡酒。

②汽酒:用人工的方法将CO2添加到葡萄酒中叫汽酒,因CO2作用使酒更具有清新、愉快、爽怡的味感。

按酿造方法

1.天然葡萄酒:完全采用葡萄原料进行发酵,发酵过程中不添加糖分和酒精,选用提高原料含糖量的方法来提高成品酒精含量及控制残余糖量。

2.加强葡萄酒:发酵成原酒后用添加白兰地或脱臭酒精的方法来提高酒精含量,叫加强干葡萄酒。既加白兰地或酒精,又加糖以提高酒精含量和糖度的叫加强甜葡萄酒,我国叫浓甜葡萄酒。

3.加香葡萄酒:采用葡萄原酒浸泡芳香植物,再经调配制成,属于开胃型葡萄酒,如味美思、丁香葡萄酒、桂花陈酒;或采用葡萄原酒浸泡药材,精心调配而成,属于滋补型葡萄酒,如人参葡萄酒。

4.葡萄蒸馏酒:采用优良品种葡萄原酒蒸馏,或发酵后经压榨的葡萄皮渣蒸馏,或由葡萄浆经葡萄汁分离机分离得的皮渣加糖水发酵后蒸馏而得。一般再经细心调配的叫白兰地,不经调配的叫葡萄烧酒。

按酒精含量

1.软饮料葡萄酒(或无泡酒):分红、白二色。这类酒被称为桌酒(TABLE WINE),酒精含量为14度以下。

2.起泡葡萄酒(SPARKING):产地有香槟(CHAMPAGNE)、布根地/勃艮第(BURGUNDY)、英塞儿(MOSELLE)、美国等,酒精含量不超过14度。

3.加强葡萄酒/加度葡萄酒(FORTIFIED):种类有些厘/雪莉(SHERRY)、钵堤/波特(PORT)、马得拉(MADEIRA)、马沙拉(MARSALA)、马拉加(MALAGA)等,酒精含量14~24度。

4.加香料葡萄酒(AROMATIZED):有意大利和法国产的红、白威末酒(VERMOUTH),以及有奎宁味的葡萄酒等,酒精含量15.5~20度。

按葡萄汁含量分

1.全汁葡萄酒,是100%葡萄汁酿制而成,以干红和干白为代表。

2.半汁葡萄酒,半汁葡萄酒在国内虽然有一定的市场,在国际市场上却无容身之地。

按葡萄来源

1.家葡萄酒:以人工培植的酿酒品种葡萄为原料酿成的葡萄酒,产品直接以葡萄酒命名。国内葡萄酒生产厂家大都以生产家葡萄酒为主。

2.山葡萄酒:以野生葡萄为原料酿成的葡萄酒,产品以山葡萄酒或葡萄酒命名。

香气

按香气来源分类

一类香气:来自于葡萄浆果生长过程中所产生的香气物质,也称品种香。尽管大多数酿酒葡萄品种总体上的组成成分是十分相似的,但是它们之间香气成分和风味的差别却是十分显著的。这些差别大部分是由于不同葡萄浆果组成成分之间比例的相对微小变化。

一类香气主要包括萜烯类物质、醇类物质、羰基类物质等化学物质,其中萜烯类物质被广泛研究。研究表明萜烯类物质在酿酒葡萄中大量存在,其中结合态的萜烯类物质主要以糖苷形式存在。这类物质在葡萄酒酿制的发酵和陈酿过程中会逐渐转变成具有香气的物质。

根据不同酿酒葡萄成熟时含有的香气成分的种类来区分,酿酒葡萄可分为三个品种:玫瑰香型、非玫瑰香型和非芳香型。玫瑰香型酿酒葡萄的萜烯类化合物主要包含二十多种单萜物质,从中发现了3,7-二甲基-1,5,7-辛三烯-3-醇这一特有的香气物质。而非玫瑰香芳香型的葡萄品种所含萜烯类物质的种类虽也很多,但含量很少。

二类香气:由酿酒葡萄在酒精发酵的过程中所产生,也称发酵香气,主要包括醇类、酯类、醛类和有机酸等。葡萄酒的酿制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复杂的微生物代谢过程。酿酒酵母通过代谢作用将未发酵葡萄汁中的糖分生成乙醇、二氧化碳和其它副产物,也将含硫物质和含氮物质转化为葡萄酒的香气物质。氨基酸和糖在酿酒酵母代谢作用下可产生异戊醇、异丁醇和苯乙醇等高级醇。酰基CoA在酯酶的催化作用下可与高级醇合成高级醇酯或与乙醇合成脂肪酸酯。葡萄酒中的高级脂肪酸经裂解反应或醇类、醛类等物质氧化反应可产生酸类物质。通过酶或酸解作用,结合态的萜烯类化合物可向游离态转化问,而且硫醇类物质也会被水解成硫醇,这些都是葡萄酒二类香气的组成部分。

二类香气的种类和含量主要受葡萄的含糖量、发酵所用的酵母菌种类和发酵条件等影响。二类香气能够赋予葡萄酒干面包、酵母或发酵味,部分二类香气在葡萄酒的陈酿和贮存过程中急速下降甚至消失,因此,具有浓厚二类香气的葡萄酒大多数是新酒。

三类香气:又称作葡萄酒的陈酿香气。葡萄酒香气和风味通过各种各样芳香物质和多变的环境、生物学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然而,在橡木桶中或瓶中的陈酿过程中,葡萄酒是一个动态的产物。通常,陈酿过程导致葡萄酒中的化合物发生氧化或酯化等化学反应,而使一类香气和二类香气逐渐消失,形成陈酿酒特有的香气物质或由于葡萄酒变质而产生的香气物质。特别是在陈酿过程中支链脂肪酸乙酯的浓度发生改变,而且葡萄酒残渣的陈化可以降低代表葡萄果香的芳香物质含量而增加高级醇和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当用橡木桶陈酿葡萄酒时,橡木中的香气物质和单宁会溶解于酒中,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葡萄酒香气的丰富性。

活性气味分类

对葡萄酒香气成分的分类采用Spurrier方法,将香气主要分为以下8种类型:

(1)动物气味:麝香味及老酒的脂肪味和肉味等。

(2)香脂气味:主要是各种树脂的气味。

(3)烧焦气味:各种焦和烟熏等气味,还有由于葡萄酒陈酿所发生的丹宁的变化或橡木桶中的物质溶解于酒中所形成的香气。

(4)化学气味:葡萄酒中较为常见的硫味、醋味、氧化味等不良气味,这些气味均会不同程度地降低葡萄酒的品质。

(5)香料气味:主要有月桂、胡椒、甘草和薄荷等气味,香料气味多见于陈酿时间较久的优质的葡萄酒中。

(6)花香:所有花香,多见的有山楂、玫瑰、茉莉、莺尾、天竺葵、锻树及葡萄花等花香。

(7)果香:所有果香,最普遍的是覆盆子、樱桃、石榴、醋栗、杏、梨、香蕉、核桃和无花果等果香。

(8)植物与矿物气味:主要包括青草、落叶、块根、湿禾秆及泥土等气味。

  • 索引序列
  • 研究白酒香气成分论文
  • 酱香型白酒工艺研究论文题目
  • 关于葡萄酒二类香气研究论文
  • 酱香型白酒的生产工艺研究论文
  • 葡萄酒二类香气的研究进展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