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怎么写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怎么写

发布时间: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怎么写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数字化坏境下小学美术课程的构建-谈美术项目学习模式的应用

课题研究的意义

目前我国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模式一般都是以课堂导入、教师演示、学生创作、教师辅导、学生展示这几个环节进行的。美术课是要满足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材料的运用了解艺术的多样形式,对艺术文化的交流与传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单一的教学形式会让美术课局限于创作美术作品,而忽视了它的研究性价值和应用性价值。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人类社会逐步进入信息时代,社会需要创新型的复合人才。在教学改革的进程中,我们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现代信息技术对时代的巨大影响,现代信息技术不仅重塑了我们认识世界的方式,同时也影响了我们的教学方式。数字化教学,已成为目前教学改革前沿中一个重要的科研课题。应用网络技术辅助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及学习方法,网络的普及使教育再一次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网络环境下的美术教学更具有独特风格,美术教学具有灵活性、多样性、可视性,应用网络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数字化下的网络信息技术促进了美术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推动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革新。互联网时代促进了教育理念的进步,促进了教师的发展,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教育需要与时俱进,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在教育研究这条路上不断地探索。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教育学术界的教育理论流派纷呈,美国杰出心理学家约翰·D·布兰思福特等人于1999年出版的《人是如何学习的--大脑、心理、经验及学校》一书中,研究人类对于科学知识的科学认知规律,对教师、学校工作者以及教育政策制定者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由斯特弗和盖尔主编的《教育中的建构主义》认为新知识的建构是建立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之上,学习者是在认知、解释、理解世界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知识。教育的关注点也从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以及认知的形成。

认知心理学创始人奈瑟和认知信息加工理论的倡导者西蒙主张研究自然情境中的认知,强调关注环境对智能的影响。1991由剑桥大学出版的《情景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认为知识是个人与社会或物理情景间的互动产物。注重学习者的参与性。《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中强调学习环境是不同于传统的传授式教学,不是为传统教学中的学习设计的,而是为善于从自己的经验中建构自己的意义的学习者创设的。

“认为学习既不是传输过程也不是接受过程,学习是需要意志的、有意图的、积极的、自觉地、建构的实践,该实践包括互动的意图、行动、活动反思”。《贾斯珀项目》将知识的学习视为一项完整的、真实的任务,在现代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立足课堂、拓展课外、超越课堂,是学生面向真实社会中问题的解决。我国教育观念的更新一直追随着西方的先进理念,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已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一项任务。闫寒冰所着《学习过程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视角》一书中探讨了关于教育理念转型的问题,强调教育中心的.转变、教育技术的转变,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培养学习的机器,而是培养学习者即培养学生如何进行自我学习,其理论基础也是来自于建构主义。

存在的问题

为了达到整齐划一的美术教学效果,为了能使课堂有新意,教师都乐忠于把精力放在课件的精美制作、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从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认知规律。学生们是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完成学习的。数字化下的信息技术只是作为支持教学的工具,教师不能仅仅依赖于形式上的“作秀”,如何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需要我们追根溯源的思考美术在人类生活中的意义是什么?如何使学生感受美、热爱美并将美与实际联系起来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我们如何能让美术在学生们的学习乃至今后的生活中起到积极的作用?规矩、听话、画面效果漂亮、整洁成了美术教学评价的唯一标准。仅以画面的最终效果作为教学评价,而忽视学生个体在整个学习中的综合评价,使我们的教学显得有些急功近利。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探索更为科学的教学模式。数字化学习下有多种教学模式如:数字化一对一学习模式、探究式学习模式、合作式学习模式、网络远程教育模式等。任何一种模式都是独立存在的,彼此间只能成为互补的关系,并不系统。但是计算机网络作为教育技术仅仅对学生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学起到一个技术支持,换句话说它仅仅是辅助教学的工具。我们不能简单地视其为工具,更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的是,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如何拓展它的价值。而数字化下的项目学习模式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模式,目前,我国不断开始接受西方的教育理念,打破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创新性。数字化的项目学习目前已经在我国生根发芽,但只是偏重于文化学科,对于艺术类的美术学科来说还没有一套成熟的可借鉴的经验。美术作为一门最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审美情感的学科,一直处在校本科目的角落里。美术学科的知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会涉及到其他学科的知识,如语文、数学、自然科学、音乐等,因此美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艺术来源于生活,美术学科的生活性、实用性、真实性、综合性往往在传统的美术课堂上很难体现。

研究方法及思路

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等形式,了解目前中小学美术课堂的上课模式及效果,根据调查中反映出来的共性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并选定一个小学进行美术课调研试验,选取部分班级开展数字化下的美术项目学习,作为自变量进行对照研究,通过对实验数据和有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在网络环境下开展美术项目教学与传统美术教学的差异,以及开展项目美术教学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影响。在教学实践研究的基础上,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研究项目学习相关着作,设计美术项目学习案例并实施开展教学。

论文的创新

此篇论文是以建构主义、实用主义、多元智能、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贾斯珀项目为理论基础,打破以往美术学术着作过分强调学科中心,过分注重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试图探究美术学科与项目学习模式的融合,注重美术学科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真实情景的情感体验中进行知识的构建,美术情操的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提高,以及高级思维的培养。

研究进度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确定论文题目 20xx年xx月19日

第二阶段:撰写毕业论文阶段

撰写论文开题报告 20xx年xx月19日~20xx年2月18日。

撰写论文初稿 20xx年2月18日~20xx年3月25日。

撰写论文定稿 20xx年3月25日~20xx年4月22日。

第三阶段:毕业论文答辩阶段 20xx年5月30日

美术教学是所有学科中难度较大的科目,因为美术教学涉及的专业性知识范围大、程度深。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美术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审美情趣和高尚情操,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生活、学习,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该文从高中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和相关对策两个方面,探讨如何实施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美术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美术;问题;分析

高中美术课程是学生在高中阶段的一门必修课,虽然这门课程很早就开设了,但是无论学校、教师,还是学生、家长都始终无法认识到美术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性。近些年来,我们的教育事业迎来了改革的春风,广大教师通过对教学理念的不断学习,逐渐了解到了美术教学对高中时期学生成长的积极作用。面对高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美术教师也在积极地想办法、找对策,力争解决这些教学中的现实困难,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高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一)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教学观念陈旧落后

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很多高中教师只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总是在埋头备课、枯燥无味地讲课,以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为奋斗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很少考虑到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长期以来,无论是学校领导、教师,还是社会、家长都受这种错误思想的影响。应试教育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只体现在有限的几门学科上,美术知识的学习成为了素质教育的一种缺失。学校教育注重的不再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学生心灵的净化和美学教育早就抛到了脑后。

2.高中美术课堂教学存在着很大的地域差异性

我国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存在着很大的贫富差距,城市的经济发展迅速,随之带来的是对学校教育的重视,教学所需的各种硬件设备也相应完善。而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社会经济的落后极大地限制了教学设备的建设。没有硬件设备的支持,很多教师无法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有效地应用于实际教学中,这严重制约了美术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学校的硬件条件和美术教学所需的教学器材与场地

之间存在着矛盾一般的高中学校普遍会承受高考的压力,整所学校的工作重心都放在了高考的冲刺上,教师的教学也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各科成绩,即使有些美术教师非常愿意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但是由于自己的教学思想与整个学校的教学导向相悖,也会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时间长了,美术教师也就放弃了努力,学生更是提不起学习美术的兴趣,由此导致很多学生只愿意上美术鉴赏课。因为鉴赏课上,学生根本不用思考和动手,所学的美术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这样的学习现状往往导致学生无法真正理解美术作品的内涵,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无法被激发。

(三)家长对美术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学生态度冷淡

在长期的高中教学中,美术课程一直是被当作副科来看待的,因此,很多家长产生了错误的认识,以为只有学好数学、物理、化学这些基础学科才算是好学生,才能有一个美好的前途,如果还是喜欢美术,沉迷于绘画的世界,家长就开始担心,怕自己的孩子不务正业,走入歧途,于是这些喜欢美术的学生只能偷偷地学习美术知识。升学的压力、父母的不理解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于美术的学习兴趣。各种各样的客观原因都导致了高中美术课程成了名存实亡的摆设。

(四)教师的教学素养有待提高

有些美术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知识结构不够完善,再加上学校对美术课程的不重视,导致美术教师丧失了教好美术的信心,也不愿意再下功夫来深入钻研自己的业务,这样的教学现状严重影响了高中美术学科教学的进步。高中美术课程中的鉴赏内容丰富多彩,里面涉及了各种艺术形式,例如雕塑、工艺美术、园林建筑艺术等方面的内容,同时也包含了文学、历史、音乐、书法等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能够促进学生各学科的综合发展。

二、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

高中美术教学是人类艺术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美术以其独有的特性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一个没有艺术美感的民族会是一个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民族,没有创新就不会有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我们面对的社会环境也将不可想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的高中美术课堂教学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和学校开始认识到开设美术课的重要作用,因而越来越重视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正是高中美术学科最基本的教学目标。要取得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教师需要从自身做起,不断加强学习,解决美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效率。

(一)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美术作为高中阶段的基础学科,美术学科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极佳途径。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教学思想都要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与时俱进,彻底摒除传统应试教育的弊端,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尽全力为学生的美术学习创建良好的环境,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健康人才。

(二)活化教材,激发兴趣

当今时代的学生处于信息技术极其发达的时代,学生可以从不同的途径来了解世界,发现美。要想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只靠枯燥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教师要灵活运用教材,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提高学习质量。

(三)教师要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美术教师要以高标准来要求自己,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培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开拓视野,提升专业素养,开展各种美术专业的课堂研究活动,多反思、多总结,不断地改进教学,促进自己的专业化提升。

总之,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改革给我们的美术课堂带来了一缕温暖的春风,我们要乘着这缕春风不断前进,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改进当前美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探索、勇于创新,逐步完善高中美术课堂改革和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陶晓丽.新课改下高中美术欣赏课中多媒体教学的整合和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3).

[2]王小涓.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美术教育的创新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5(3).

摘要:在小学美术设计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分析美术课程标准,从美术设计课程教学目标出发,结合儿童心理独特性、影响学习的主观因素和美术设计课程的趣味性,通过改变教学方式方法,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美术素质。

关键词:素质教育;陶行知;创新;生活;基础教育

当前,根据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注重儿童潜能开发与个性差异;引导自主参与,培养创造能力”成为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根据小学美术教育大纲有关“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目标要求,现在小学四年级的美术设计课与以往单纯的手工课有了很大的区别。在现在的美术设计课教学中,美术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情绪,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模仿、研究,主动产生疑问,促进学生形象感知能力的形成,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设计思维。下面笔者谈谈在小学四年级美术设计课教学中采用的一些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这是教育界的共识。学生有了兴趣才能自主探索、主动学习、有积极性,而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在美术设计课教学中,笔者采用了利用学生好奇心理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如,在上《椅子的设计》一课时,笔者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多功能、现代化的座椅的视频,学生在观看时不时发出阵阵惊呼声,从而激发了学习兴趣,这样就可以导入椅子的设计这一教学内容。让学生知道还可以如此天马行空地设计椅子,就不会导致他们形成思维定式,设计出千篇一律的椅子模型。课程导入之后,教师需要分步骤让学生知道椅子的基本功能和组成部分,然后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进行设计,或者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设计。因为学生天真烂漫,所以笔者基本上不设置太多框架,而是鼓励、引导他们从色彩、造型、功能和材质等方面大胆设想、主动创新。学生本来想象力就丰富,笔者在对他们进行正确引导之后,他们就充分活跃思维,设计出潜水座椅、腾空座椅、太阳能座椅、胶囊座椅等作品,从而不仅实现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而且使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充满欢乐。这节课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如,走到学生中间,对学生分别进行指导,在教室里来回走动,拉近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为全体学生参与思考创造有利的条件。

二、紧密结合实际,贴近学生生活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理论是历久弥新的,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笔者在教学活动中,经常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并结合他们的生活实际,引导他们开展美术设计。如,《自己做图画书》和《为自己的书设计封面》这两课,前者旨在引导学生掌握图画书不同的类型、不同的制作方式、不同的样式等内容,学会利用简易的方法制作一本属于自己的图画书,从而丰富他们的书籍制作知识,提高他们动手设计的能力;后者是希望学生在掌握封面设计基本元素等知识内容的基础上,采用独特的方式方法为自己的书籍设计一个封面,从而培养学生大胆创新、动手设计的能力。学生在完成设计后,进行集体鉴赏、评价,也能锻炼学生的审美和描述能力。

三、创造欣赏环境,掌握设计基础

当学生已经有了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动手能力,教师还必须培养其欣赏美的设计的能力和自主设计的基础能力。笔者在实际教学中采用了以下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设计基础能力。

其一,专题设计欣赏课,采用目前小学美术欣赏课最常用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自身充分准备该设计主题的相关知识,在讲授中声情并茂,生动活泼。如,在上《生肖贺卡》专题欣赏课时,笔者通过让学生欣赏以十二生肖为主题、表现形式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如邮票、皮影、剪纸、年华、香包、头饰、灯笼等,引导学生了解祖国传统工艺中富有张力的表现技巧,懂得中国风与民族风的区别。通过学习该主题欣赏课,学生对十二生肖和中国传统工艺品有了深入的了解。

其二,现场参观欣赏课,与地方资源、社区街道资源相结合。笔者曾经带领学生走进宁海柔石公园广场、宁海县图书馆,实地参观各种雕塑装饰、平面广告、建筑装饰等设计。由于在前期欣赏和设计课程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设计基础知识,所以在实地走访中进行欣赏教学的成效非常不错。

小学美术教育论文研究方法怎么写

历史研究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等六种教育研究方法。(一)历史研究法历史研究法就是通过搜集某种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事实,加以系统、客观的分析、研究,从而提示其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它的主要步骤如下:1.确定研究课题。包括分析和研究课题,明确自己准备研究的课题的要求与范围,以确定自己准备的材料等。2.收集完备的资料并加以科学分析。由于历史研究需要研究者对前人的研究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所以,搜集和分析文献资料在研究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对准备利用的文献资料必须对其可靠性进行鉴别和评价。3.归类和整理。根据自己研究的范围对资料进行合理的整理,确定课题研究所涉及、建构的概念、命题、逻辑体系等。

4.对形成的结论进行检验。检验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实践检验;另一种是逻辑检验。5.将分析研究的材料写成报告。(二)观察研究法观察研究法指研究者按照预定的研究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教育教学现象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研究方法。一般由准备、观察、记录与整理三个步骤组成。

1.观察准备。根据研究的目的,选择好观察的对象。制定观察计划,计划中要明确规定观察的目的、重点、范围及要搜集的材料,观察的次数、时间,采用什么仪器,什么时候使用仪器设备,制定哪些表格、怎样填写等。2.进行实际观察。按计划进行,不要轻易改变观察重点。如原计划不当,可随机应变,但必须完成原定任务。观察中要选好时间、场合、位置、角度。选用多种观察途径,如参观、听课、参加活动、列席会议、个别访谈等。3.记录和整理观察材料。观察时当场口问、眼看、耳听、手记,及时写出观察到的现象,若现场记录不方便,可事后补记。记录要按顺序,准确全面地记载。记录的方法有描述记录 (**记描述法、逸事记录法、连续记录法)、取样记录 (时间取样、活动取样、事件取样)、行为核对表等。整理材料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材料作出分类、汇总,删去错误,补上遗漏材料,特殊材料另作处理,汇总的材料应准确、全面、详实。通过观察可以获得对研究对象的直接认识,为科研提供可靠的事实。此研究方法具有直接性、客观性、可靠性、系统性等特点,从不同的角度可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按观察的情境条件可分为自然观察与实验观察。前者是无控制的**常教育教学条件下的观察,后者则有严密计划,是严格控制下的观察。按观察方式又可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按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被观察者所从事的活动来分,可分为参与性观察和非参与性观察。按取样角度来分,还可分为时间样本法、事件样本法和情境样本法等等,这里不一一详述。(三)调查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是在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问卷、列表、访谈、个案分析和测验等科学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教育问题的资料,从而对教育现状作出科学的分析认识并提出具体工作建议的一整套实践活动。其特点是:它是一种间接的研究方法;对调查对象不必加以控制;研究对象是当前的教育现状而非教育史实。其主要作用:为教育研究搜集第一手材料和数据;为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教育的政策、规划、改革方案提供事实依据;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新的研究课题、先进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新见解和新理论,推进教育事业与教育科学的发展。它包括确定调查课题、选取调查对象、拟订调查提纲、选择调查工具、实施调查收集资料、整理调查资料、撰写研究报告等步骤。就调查过程的顺序而言,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步:1.调查前的准备工作根据研究课题的性质、目的、任务,确定调查对象、调查地点,选择相应的调查类型和调查方式,拟订调查计划,做好各种技术、事物和组织准备,进行试探性调查,制定调查表格和观察、问卷、访谈提纲以及编制测验题目。2.实施调查,搜集资料这是调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运用各种调查方式 (问卷、访问和座谈等)了解情况,力求搜集的资料全面、系统,具有典型性、客观性、真实性。3.整理调查资料用各种调查方式搜集到的材料,必须加以整理。整理资料的方法可根据资料的性质而定。对于叙述性资料要用明白流畅的文字加以整理;对于数据性的资料要用统计法、列表法和图示法加以整理。4.分析调查结果搜集到的事实材料,经过整理达到清楚明了后就可以考虑对调查所得的结果进行分析: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给调查开始时提出的需要解决的问题作出回答;对获得结果加以理论上的分析,阐明原因和背景,进行解释;根据研究的结论对美术教学实践提出适宜的改革建议方案和措施;在反思本调查的优点和不足的基础上,提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新课题。5.撰写调查报告这是调查最后阶段的总结。它是指明确、具体而简洁地用文字的形式介绍调查的实际情况,并作出科学的分析。教育调查研究的分类按调查对象的范围可分为全面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综合调查和专家调查等。教育调查的具体方法有:访谈、问卷、测验、查阅书面材料、开座谈会、通讯等。运用此法进行科研时应注意:一要虚心求教,避免自以为是;二要实事求是,避免主观偏见;三要深入、细致地调查,避免浮皮潦草;四要数量统计与分析准确,避免笼而统之。(四)实验研究法教育实验研究法指研究者按照特定的研究目的和理论设想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按其组织形式可分为单组实验、等组实验和循环组实验等。实验法是以科学的理论假设为依据,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必要的而又合乎教学情况的控制,侧重研究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它是揭示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比较合适的方法。实验法的全过程可分为准备、实施、总结三个基本步骤:1.实验的准备。总体任务是制定实验研究的实施方案,具体包括:(1)明确实验的研究课题、研究目的;(2)明确实验的理论基础,制定研究的理论假设;(3)选择被试对象,分解实验变量,进行实验设计;(4)选择和编辑合适的统计工具和手段。2.实验的实施。主要任务是按照实验设计,操纵自变量,控制无关变量,随时观察和测量因变量,搜集实验数据和其他重要实验资料。

3.实验的总结与评价。对实验数据和有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变量进行相关分析、因果分析,得出实验结论;通过检验实验误差,分析实验的效度;撰写实验报告。采用实验研究法进行教育研究,首先要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其次应全面衡量一下实验的客观及主观条件是否具备。由于美术学科的特殊性,实验研究法具有相对的宽泛性。(五)经验总结法经验总结法指通过各种方式全面搜集反映某种教育实践经验的事实材料,经过分析、整理和加工,将现象材料提高到理性认识的一种研究方法。它是广大教师参与科研的入门方法。它包括具体经验总结、一般经验总结和科学理性的经验总结。教育经验总结法基本步骤:1.准备工作根据实践定好题目,选定对象 (对象要有代表性),掌握有关资料,制定总结计划 (包括目的、进程、分工)等。2.搜集具体事实经验总结要以具体事实为基础。教师采取多种方法,主动去发掘先进经验的具体事实。搜集具体事实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直接获得的第一手材料即各种现象;二是书面材料;三是对实际效果的考证材料和各方面的反映。3.分析和综合在搜集具体事实材料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分析和综合,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分析综合首先要做的是根据总结的目的,对材料归类整理,删繁就简,辨别真伪,核实数据和实例;其次是揭示事实的内部联系和分清主次,哪些是创新的,哪些是带有规律性的,并把它条理化。4.论证定稿经过以上工作之后,可以写出经验总结的初稿,组织不同形式的论证。论证应以经验总结研究者为主,请有关部门的领导、教育专家、教育理论工作者、教职工和学生参加,接受他们的质疑,听取他们的意见,然后修改补充,最后定稿。这样经验总结的全过程就算结束,总结成果也就出来了。用经验总结法来研究小学美术教学时要注意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意义的总结对象,要详细占有事实材料,要有可靠的理论支撑,理清观点,揭示教学效果获得的内在机制,要正确区分现象和本质,提炼出规律性的主题。经验总结法要求新教师掌握、理解先进经验的本质,再与自身的具体工作条件相结合,加以创造性的应用,对业务素养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大有好处。其次,选择的经验应具有先进性、独创性,抓住本质、主流的经验;再次,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掺杂个人的主观偏见,把定性与定量结合起来,尽可能用数据来说明问题。(六)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指实际工作者 (如教师)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与专家合作,将问题发展成研究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一种研究方法。它是一种融教育研究和教育实践为一体的教育研究方法,综合性极强。

行动研究法是将美术教学改革行动和美术教学研究活动结合起来。它与美术教学实践的具体行动息息相关。它研究的内容是针对美术教学实际活动,在研究中不断提出改革意见和方案;美术教学实践的动态流程又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使研究者不断得到启示,再充实和修正方案,提出新的具体目标。行动研究法是科学研究与美术实践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能增进二者的相互反馈功能,使美术教学研究价值增生。行动研究法一般步骤:界定问题、文献探讨、拟订计划、收集资料、建立假设、实施行动 (反复研讨、改进)、全面评价结果、撰写研究报告 (结论与建议)。此法特别适合于中小规模的课程研究与改革,以及对具体教育结构的整体性考察除以上提到的几种研究方法外,文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理论研究法、教育预测法、统计法等也是教育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无论哪种方法都有自身的适用范围、优点和局限性,在实际研究中要加以区别对待,灵活运用,以发挥各种方法在研究中的最佳效果。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数字化坏境下小学美术课程的构建-谈美术项目学习模式的应用

课题研究的意义

目前我国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模式一般都是以课堂导入、教师演示、学生创作、教师辅导、学生展示这几个环节进行的。美术课是要满足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材料的运用了解艺术的多样形式,对艺术文化的交流与传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单一的教学形式会让美术课局限于创作美术作品,而忽视了它的研究性价值和应用性价值。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人类社会逐步进入信息时代,社会需要创新型的复合人才。在教学改革的进程中,我们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现代信息技术对时代的巨大影响,现代信息技术不仅重塑了我们认识世界的方式,同时也影响了我们的教学方式。数字化教学,已成为目前教学改革前沿中一个重要的科研课题。应用网络技术辅助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及学习方法,网络的普及使教育再一次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网络环境下的美术教学更具有独特风格,美术教学具有灵活性、多样性、可视性,应用网络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数字化下的网络信息技术促进了美术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推动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革新。互联网时代促进了教育理念的进步,促进了教师的发展,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教育需要与时俱进,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在教育研究这条路上不断地探索。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教育学术界的教育理论流派纷呈,美国杰出心理学家约翰·D·布兰思福特等人于1999年出版的《人是如何学习的--大脑、心理、经验及学校》一书中,研究人类对于科学知识的科学认知规律,对教师、学校工作者以及教育政策制定者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由斯特弗和盖尔主编的《教育中的建构主义》认为新知识的建构是建立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之上,学习者是在认知、解释、理解世界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知识。教育的关注点也从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以及认知的形成。

认知心理学创始人奈瑟和认知信息加工理论的倡导者西蒙主张研究自然情境中的认知,强调关注环境对智能的影响。1991由剑桥大学出版的《情景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认为知识是个人与社会或物理情景间的互动产物。注重学习者的参与性。《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中强调学习环境是不同于传统的传授式教学,不是为传统教学中的学习设计的,而是为善于从自己的经验中建构自己的意义的学习者创设的。

“认为学习既不是传输过程也不是接受过程,学习是需要意志的、有意图的、积极的、自觉地、建构的实践,该实践包括互动的意图、行动、活动反思”。《贾斯珀项目》将知识的学习视为一项完整的、真实的任务,在现代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立足课堂、拓展课外、超越课堂,是学生面向真实社会中问题的解决。我国教育观念的更新一直追随着西方的先进理念,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已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一项任务。闫寒冰所着《学习过程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视角》一书中探讨了关于教育理念转型的问题,强调教育中心的.转变、教育技术的转变,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培养学习的机器,而是培养学习者即培养学生如何进行自我学习,其理论基础也是来自于建构主义。

存在的问题

为了达到整齐划一的美术教学效果,为了能使课堂有新意,教师都乐忠于把精力放在课件的精美制作、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从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认知规律。学生们是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完成学习的。数字化下的信息技术只是作为支持教学的工具,教师不能仅仅依赖于形式上的“作秀”,如何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需要我们追根溯源的思考美术在人类生活中的意义是什么?如何使学生感受美、热爱美并将美与实际联系起来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我们如何能让美术在学生们的学习乃至今后的生活中起到积极的作用?规矩、听话、画面效果漂亮、整洁成了美术教学评价的唯一标准。仅以画面的最终效果作为教学评价,而忽视学生个体在整个学习中的综合评价,使我们的教学显得有些急功近利。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探索更为科学的教学模式。数字化学习下有多种教学模式如:数字化一对一学习模式、探究式学习模式、合作式学习模式、网络远程教育模式等。任何一种模式都是独立存在的,彼此间只能成为互补的关系,并不系统。但是计算机网络作为教育技术仅仅对学生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学起到一个技术支持,换句话说它仅仅是辅助教学的工具。我们不能简单地视其为工具,更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的是,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如何拓展它的价值。而数字化下的项目学习模式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模式,目前,我国不断开始接受西方的教育理念,打破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创新性。数字化的项目学习目前已经在我国生根发芽,但只是偏重于文化学科,对于艺术类的美术学科来说还没有一套成熟的可借鉴的经验。美术作为一门最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审美情感的学科,一直处在校本科目的角落里。美术学科的知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会涉及到其他学科的知识,如语文、数学、自然科学、音乐等,因此美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艺术来源于生活,美术学科的生活性、实用性、真实性、综合性往往在传统的美术课堂上很难体现。

研究方法及思路

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等形式,了解目前中小学美术课堂的上课模式及效果,根据调查中反映出来的共性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并选定一个小学进行美术课调研试验,选取部分班级开展数字化下的美术项目学习,作为自变量进行对照研究,通过对实验数据和有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在网络环境下开展美术项目教学与传统美术教学的差异,以及开展项目美术教学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影响。在教学实践研究的基础上,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研究项目学习相关着作,设计美术项目学习案例并实施开展教学。

论文的创新

此篇论文是以建构主义、实用主义、多元智能、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贾斯珀项目为理论基础,打破以往美术学术着作过分强调学科中心,过分注重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试图探究美术学科与项目学习模式的融合,注重美术学科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真实情景的情感体验中进行知识的构建,美术情操的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提高,以及高级思维的培养。

研究进度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确定论文题目 20xx年xx月19日

第二阶段:撰写毕业论文阶段

撰写论文开题报告 20xx年xx月19日~20xx年2月18日。

撰写论文初稿 20xx年2月18日~20xx年3月25日。

撰写论文定稿 20xx年3月25日~20xx年4月22日。

第三阶段:毕业论文答辩阶段 20xx年5月30日

小学美术教师的美术教学论文

谈小学美术教学传统文化的渗透论文

现如今,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整理的谈小学美术教学传统文化的渗透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中国作为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能够给人带来思想和情感的熏陶。小学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引导小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使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去认知美术,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老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渗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在掌握美术知识的同时审美能力、文化素养都能够得到相应的提高。本文从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策略角度展开论述。通过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持续渗透,让小学生充分感受美术的文化内涵,小学生通过美术课程的学习,能够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精华,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素质。

关键词: 传统文化;小学美术;渗透策略;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虽然历经时代变迁但是依然熠熠生辉,其中蕴含了丰富的艺术教育资源,对小学美术教学而言,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知识视野,同时也能够增强美术专业知识的生机和活力,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和思想的熏陶,促进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我国绘画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在小学美术教学日常课程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能够加深小学生对于艺术作品的理解,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蓬勃生机,实现学生美术素养的全面提升。通过赏析传统名画的课程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和绘画的技巧,实现学生绘画能力的提升。在实际的美术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要注意传统文化教学素材的筛选和贴近学生理解水平,循序渐进地增强学生的艺术涵养。

一、在名作欣赏中,渗透传统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种类繁多,内蕴丰厚,不仅有熟知的诗词歌赋、书法绘画、京剧戏曲,同时也有雕塑、刺绣、陶瓷、铜器等多种文化形态,种类丰富的传统文化与美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仅体现出当时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展现出丰富的美术技艺,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老师借助名家作品赏析来使学生感知到不同阶段的历史特点、艺术特点,使学生深刻感知到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内涵,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1]比如学习“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这课时,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中国历代陶瓷艺术的发展,不同的朝代、不同的地域生产出的瓷器也有着不同的特点,引导学生将艺术作品的形态、图案、色泽与风格、形式、流派等结合起来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和欣赏,使学生不仅感知到各个时期陶瓷的造型美、纹饰美、釉色美,同时也体会到中国的陶瓷体现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激发起学生对中国古老艺术和优秀文化底蕴的热爱。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积淀底蕴深厚,传统名作的欣赏能够促进学生与传统文化的交流和互动,能够陶冶学生的美术情操,学生能够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的美术学习中,学生在掌握更多的美术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能对传统文化进行长久的传承与发展。

二、结合技能传承,渗透传统文化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技能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老师可以结合技能教学来为学生渗透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学生将美术技能与传统文化进行有机融合,在学习技能的同时继承和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拉近了传统文化与学生的心灵距离,使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积极主动地结合教学内容完成传统文化内容的理解和内化。比如“陶泥的世界”中涉及捏制法、盘条法、泥板拼接法等多种制作方法,老师可以在为学生展示制作技艺的同时为学生渗透传统文化,使学生从制作技法中感知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不同的技法有着不同的作用和美感,从而既学习了陶泥的制作方法,同时也渗透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2]小学美术教学中很多的教材内容都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有效地渗透传统文化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对于传统美术技能的直观印象,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绘画技巧的形成和应用过程,促进学生的美术技能提升。小学美术教师在进行美术课程的设计过程中要注意贴近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进行分层教学,将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落到实处。

三、实行课堂拓展,渗透传统文化

小学美术教材中收录的内容大部分都与传统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是由于篇幅的限制只能保留部分的传统文化内容,如果单纯进行照本宣科的教学很难满足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需求。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老师要立足教材的同时进行拓展和延伸,引入更加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使传统文化与学生的学习、日常生活进行完美融合,从而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从理论走向实践,流淌进学生的内心,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真正地继承和发扬。[3]比如学习“学画山水画”这课后,老师带领学生走进博物馆去欣赏历代名家的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从美术的角度去赏析不同时代、不同题材、不同技法的名家作品,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品味中国山水画的美,加强了学生对山水画的深刻认识,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感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小学美术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对于美的发现和创作,将多元化的传统文化拓展活动引入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全方位审美能力的提升。小学美术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艺术和传统文化之美,促进学生更加自主地去发现美和鉴赏美。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形成凝聚着无数人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珍贵精神财富。小学美术教师要积极进行美术课堂的拓展和提升,宣扬传统文化,这是小学美术教师的光荣使命。小学美术教师要将传统文化的渗透落实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去,这不仅仅是对于传统文化的弘扬,更是加强小学生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的有效途径。

四、融入文化元素,渗透传统文化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中丰富的文化资源不仅能够使学生对美术作品拥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时也能够强化美术作品的文化底蕴,使学生了解美术的文化内涵,提升小学生的文化素养。老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融入美术作品的时代背景、绘画流派、创作者的生平历史、艺术成就等文化元素,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使学生在掌握美术知识,学习美术技巧的同时与创作者产生思想与情感的共鸣,将自己的审美情趣、思想情感与美术实践进行融合,既能够使学生体会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美术能力。

以“陶泥的世界”这课为例,老师为学生展示各种式样的彩陶作品,激发起学生对陶作品的浓厚兴趣,进而引出中国关于陶文化的知识内容,老师结合陶作品的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不同时期彩陶的特点和风格,使学生在欣赏彩陶文化的同时体会到其中蕴含的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审美,感知到中国悠久传统文化蕴藏于艺术作品之中的思想内涵。将美术作品与文化元素进行有机融合,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底蕴,拓展了知识视野,同时也使学生对美术作品由表面欣赏走进深层次感悟,激发起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促进小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落实开展,有利于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艺术审美能力的提高。我国传统文化中书法、国画等文化元素的融入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推动小学生精神文明的构建和发展。

五、结束语

小学美术教学是渗透中国优良传统文化的基本载体,小学美术教师要立足于美术教材的同时拓展小学生的美术知识宽度,用充足的传统文化素材来为小学美术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和活力,使小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同时领悟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价值和无限魅力。小学阶段的学生是培养他们美术素养的关键时期,作为小学美术教师要加强对小学生的艺术内涵培养,在小学美术教学课堂中不断渗透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热情,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利用传统文化的优势来提高学生的美术涵养,增强学生的绘画能力。小学美术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深度发掘,将传统文化融入日常教学设计中,让学生通过传统文化的熏陶和促进,有效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潜力。

小学美术教师要注意在美术教学中利用传统文化来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学习途径,通过民间艺术和工艺手工主题活动的开展,来有效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扬。小学美术教师要从传统文化中选择文化性强、艺术价值高、教育意义大的教学素材进行教学内容的扩充,引导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美术课程的学习和探索。利用传统文化元素进行美术课程的高效开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获得更好的感官体验,学生能够丰富美术的联想和产生创新型思维,促进小学美术教学的教学水平大幅度提升。小学美术课程是小学阶段基础课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效地渗透到小学美术教学中,对于提高小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六、参考文献

[1]雷娜.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渗透[J].科学咨询,2019(12).

[2]林小真.小学美术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策略[J].西部素质教,2019(9).

[3]顾程亮.让传统文化浸透小学美术课堂[J].江西教育,2019(21).94.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版画论文范文

摘要: 在社会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教育事业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小学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基础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社会认知能力非常重要。而美术教育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思维能力和想象力都有重要作用,美术课程是小学教育阶段不可缺少的教学内容。版画是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之一,对于提升美术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文章探析版画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以期为小学美术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美术;教学;版画

小学是基础教育阶段,小学生在此阶段开始对世界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慢慢寻找到自己的兴趣,开始对事物产生好奇的求知心理。可以说,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兴趣特长和美学素养的重要时期。美术作为美学的艺术存在形式,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和美学素养有积极作用,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对事物的感知能力。版画是结合手工、绘画的美学艺术形式,是美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文化产物。版画体现出精妙的绘画功力和奇妙的构思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一、美术版画教学概述

版画是结合绘画图案和空间想象力的美术创作,既有平面图形效果,又有立体空间效果,是一种包含抽象内涵和简单形式的艺术,集合了许多美术元素,通过具体的版面表现出深刻的文化寓意。美术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因此美术教学也是一个灵活的过程,具有多元化的特点。版画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在构思和绘画方法方面都具有创新性,体现了自然艺术和社会人文的统一,是综合性和融合性都很强的艺术类型。运用版画进行美术课堂教学,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到版画丰富的文化内涵,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构思能力。

二、版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以往的美术教学很少利用版画,一些教师对版画没有全面的认识,认为版画只是用来观赏和娱乐的物品,他们没有认识到版画对学生的作用,不重视版画在教学中的应用。一些学生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也缺乏对版画的正确认识,认为没有必要将其列入教学计划,这样的情况不利于版画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发展。一些学生对版画的兴趣不高,没有学习版画的热情,对于版画的课堂学习只是草率应付,得过且过,没有真正花费心思感受版画。另外,部分学校不够重视美术教育,忽视美术对于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作用,也就忽视了美术课程教学,这些都阻碍了版画教学在小学的发展。

三、有效运用版画教学的策略

1.改变固有的美术教育理念,注重创新

固有的`美术教学注重让学生学会参照样本画出作品,鼓励作品与样本的相似度越高越好,这样机械化的教学方式缺乏灵活性,没有调动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尽管教师花费了很多时间手把手教学,往往还是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灵活转变教学方法,运用多姿多彩的综合版画进行美术教学,让学生注意观察版画的结构和色彩,从综合的角度学习版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如,在教学木板版画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准备好一些小木块,在课堂上分发给学生,然后给学生展示一些精彩的模板版画,让学生欣赏版画内部的构成、比例、色彩和形状等,对版画形成初步的认识和客观的感知。然后,让学生脱离模板,按照自己的想象和思维构思版画的形状,用专门的作画工具在木板上进行创作。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调动了观察力、思维能力,还可以感受版画的趣味性,提高了学习版画的兴趣。

2.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

每一名学生都有与众不同的特点,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习惯。因此,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对特点不同的学生和班级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如,可以按照年级的不同特点来教学。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年纪比较小,对新鲜事物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精美的版画,配上动感的音乐,让小学生对版画产生好奇心,在轻松活泼的环境氛围中积极学习版画。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对事物已经有了自己的认识,教师要善于引导他们发散思维和想象力。可以选取一些具有历史文化寓意的版画,给学生讲解版画的历史,提高学生对版画的兴趣和求知欲望,然后再教学生绘制版画的具体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划分年级层次的教学方式,针对学生的个性和特点,运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版画的积极性。

3.近距离感受版画

版画是一种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民间文化艺术,最传统、精致的版画往往来源于民间艺人。学校在进行版画教学时,可以适当邀请一些传统民间艺术家来校现场展示版画的创作过程。通过展示艺术家的版画创作手法和优秀作品,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欲望,使学生更加热衷于版画学习。

四、结语

版画教学是一种新的美术教学形式,版画本身存在严密的结构性、层次性,有助于学生培养细致的观察力和空间学习能力。目前,版画教学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还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采用有效的版画教学方式成为美术教师需要探究的问题。学校和教师要更加重视版画教学的作用,积极探索合适的教学模式,提高版画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佳赫.综合版画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教学评价改革是新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检验落实新课程理念的重要标志,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新课标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探索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新课标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探索全文如下:

【摘 要】 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时教师要注重对于学生的引导与启发,并且要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更多的鼓励与认可。首先,教师应当让评价标准更加多元,其次,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也积极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第三,教师在给予学生们教学评价时一定要注重对于学生的激励。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新课标;小学美术;教学评价

对于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而言,课堂教学评价不仅是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的一种评定,这也是师生间交流与沟通的一种有效方式。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时教师要注重对于学生的引导与启发,并且要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更多的鼓励与认可。这样的评价方式才能够更好的被小学生接受,并且能够激发学生内心对于美术课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成效。

一、教学评价标准多元化

好的教学评价首先应当体现出评价标准的多元化,这也是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的一种更为全面与客观的判定。教师在评价标准的制定时应当从多方面进行考虑。从技能目标上来考察学生的学习成果这是很有必要的,这也是大部分教师会列为的评价标准的首选。然而,评价的标准不能仅仅局限于这一个因素,教师还要从其他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比如,学生在作品完成时的情感投入,大家是否用心来完成一幅作品,对于这一点的考察也很重要。此外,教师还应当有意识的考察学生的创作能力,是否在作品中体现了自己的个性化思考。这一点对于美术课程的教学非常重要,这也是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否有更多收获的决定所在。

例如,在教学《近大远小》这一节内容时,在评价学生的作画时我会综合制定评价标准,具体体现为如下几个方面。其中“基本要求”是基本的技能目标和认知目标,即对于“近大远小”是否理解和掌握。物件是画一幅自选的风景,只要学生作业做到这一点就意味着已经达标,应当给予合格。“具体化”是区分合格以上作业的优劣等级的依据。这两项强调了这一课的技能目标和认知目标,具有制约性、规定性,可以采用相对定量的评价。“可选部分”是审美情感、个性化、创造性的表现,是情感目标和创造性目标的体现,可区分作业的生动性、表现力,允许学生个性发挥。这种逐层深入的评价方式不仅让评价标准很好的实现了多元化,这也可以从不同层面来衡量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并且能够透过评价内容给予学生一定的教学指导。这才是高效的教学评价应当有的方式,在这样的评价中才能够促进学生能力的不断提升。

二、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评价中

教学评价不应当是单向的,仅仅局限于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教学评价也可以从不同的方向展开,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到作品的评价中来,这对于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将会很有帮助。一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互评,可以让学生站在自己的观点与视角来对于其他同学的作品进行赏析。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于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这也是一种有效的评价方式,能够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作品的完成情况,并且意识到其中的不足,进而积极做出改善。让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首先是对于学生教学主体性的一种体现,这也能够让大家感受到自己在课堂中可以发挥的价值,进而激发学生对于教学过程的参与积极性。

在实际教学中我碰到过这样一个教学案例。班上有一个男生开始总不交作业,再三催促还是不肯交。经和学生的耐心交谈后我意识到,他认为自己的画画的太差了,实在不好意思交上来。我便和他一起打开了自己的图画本子,耐心引导他在每一幅作业中找出自己认为画得不错的地方,及时肯定了他的自我评价,并把他的自我评语写在了作业本上,等我写完所有的评语,小男生笑了。这个学生显然是因为看到了自己的长处并获得老师的肯定而自信起来了,在今后的课堂上他交作业也更按时了。这充分体现了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评价过程中来可以发挥的教学优势,这也是提升学生的自信心的一种很好的模式。

三、注重对学生的激励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会非常渴望受到教师的鼓励与认可,教师的肯定将会让学生受到极大的激励,会让学生极大的感受到美术课程的学习乐趣。因此,教师在给予学生们教学评价时一定要注重对于学生的激励,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得到认可。美术课程的教学本来就具备一定的特殊性,学生的作品完成情况从来都没有对错之分,对于作品的好坏也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进行观察。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作品中的闪光点,并且要将这些内容得以凸显,培养学生内心的自信心。这才是美术课的教学评价应当有的侧重点。

在《罐和壶》这一节内容的教学结束后,我让学生结合课堂上讲到的内容自己进行创作。我会专门利用一节课在每个班进行评奖,按一等奖五分之一,二等奖三分之一,三等奖三分之一,余下的为四等奖,先给学生十分钟作业整理的时间二次作业,然后各人根据作业的实际水平,对照教师提出的相关等级标准,进行个人获奖等级申报和作品展示,全班学生根据个人的审美判断举手表决。按得票多寡评奖。随后我会将各班获一等奖的作业影印编号,展览于学校橱窗。在这个评价模式下每一个同学都有机会得奖,无论得到哪个奖项,对于学生而言都会是一种鼓励,这才是激励评价法的体现形式。

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评价模式的选择。首先,教师应当让评价标准更加多元,要从不同的角度与层面来综合衡量学生的作品。同时,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也积极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这也是凸显学生教学主体性的一种方式。此外,教师在给予学生们教学评价时一定要注重对于学生的激励,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得到认可,这将会让学生对于美术课程的学习更感兴趣。

美术教学是所有学科中难度较大的科目,因为美术教学涉及的专业性知识范围大、程度深。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美术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审美情趣和高尚情操,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生活、学习,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该文从高中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和相关对策两个方面,探讨如何实施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美术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美术;问题;分析

高中美术课程是学生在高中阶段的一门必修课,虽然这门课程很早就开设了,但是无论学校、教师,还是学生、家长都始终无法认识到美术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性。近些年来,我们的教育事业迎来了改革的春风,广大教师通过对教学理念的不断学习,逐渐了解到了美术教学对高中时期学生成长的积极作用。面对高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美术教师也在积极地想办法、找对策,力争解决这些教学中的现实困难,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高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一)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教学观念陈旧落后

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很多高中教师只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总是在埋头备课、枯燥无味地讲课,以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为奋斗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很少考虑到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长期以来,无论是学校领导、教师,还是社会、家长都受这种错误思想的影响。应试教育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只体现在有限的几门学科上,美术知识的学习成为了素质教育的一种缺失。学校教育注重的不再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学生心灵的净化和美学教育早就抛到了脑后。

2.高中美术课堂教学存在着很大的地域差异性

我国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存在着很大的贫富差距,城市的经济发展迅速,随之带来的是对学校教育的重视,教学所需的各种硬件设备也相应完善。而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社会经济的落后极大地限制了教学设备的建设。没有硬件设备的支持,很多教师无法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有效地应用于实际教学中,这严重制约了美术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学校的硬件条件和美术教学所需的教学器材与场地

之间存在着矛盾一般的高中学校普遍会承受高考的压力,整所学校的工作重心都放在了高考的冲刺上,教师的教学也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各科成绩,即使有些美术教师非常愿意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但是由于自己的教学思想与整个学校的教学导向相悖,也会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时间长了,美术教师也就放弃了努力,学生更是提不起学习美术的兴趣,由此导致很多学生只愿意上美术鉴赏课。因为鉴赏课上,学生根本不用思考和动手,所学的美术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这样的学习现状往往导致学生无法真正理解美术作品的内涵,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无法被激发。

(三)家长对美术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学生态度冷淡

在长期的高中教学中,美术课程一直是被当作副科来看待的,因此,很多家长产生了错误的认识,以为只有学好数学、物理、化学这些基础学科才算是好学生,才能有一个美好的前途,如果还是喜欢美术,沉迷于绘画的世界,家长就开始担心,怕自己的孩子不务正业,走入歧途,于是这些喜欢美术的学生只能偷偷地学习美术知识。升学的压力、父母的不理解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于美术的学习兴趣。各种各样的客观原因都导致了高中美术课程成了名存实亡的摆设。

(四)教师的教学素养有待提高

有些美术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知识结构不够完善,再加上学校对美术课程的不重视,导致美术教师丧失了教好美术的信心,也不愿意再下功夫来深入钻研自己的业务,这样的教学现状严重影响了高中美术学科教学的进步。高中美术课程中的鉴赏内容丰富多彩,里面涉及了各种艺术形式,例如雕塑、工艺美术、园林建筑艺术等方面的内容,同时也包含了文学、历史、音乐、书法等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能够促进学生各学科的综合发展。

二、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

高中美术教学是人类艺术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美术以其独有的特性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一个没有艺术美感的民族会是一个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民族,没有创新就不会有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我们面对的社会环境也将不可想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的高中美术课堂教学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和学校开始认识到开设美术课的重要作用,因而越来越重视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正是高中美术学科最基本的教学目标。要取得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教师需要从自身做起,不断加强学习,解决美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效率。

(一)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美术作为高中阶段的基础学科,美术学科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极佳途径。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教学思想都要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与时俱进,彻底摒除传统应试教育的弊端,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尽全力为学生的美术学习创建良好的环境,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健康人才。

(二)活化教材,激发兴趣

当今时代的学生处于信息技术极其发达的时代,学生可以从不同的途径来了解世界,发现美。要想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只靠枯燥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教师要灵活运用教材,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提高学习质量。

(三)教师要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美术教师要以高标准来要求自己,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培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开拓视野,提升专业素养,开展各种美术专业的课堂研究活动,多反思、多总结,不断地改进教学,促进自己的专业化提升。

总之,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改革给我们的美术课堂带来了一缕温暖的春风,我们要乘着这缕春风不断前进,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改进当前美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探索、勇于创新,逐步完善高中美术课堂改革和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陶晓丽.新课改下高中美术欣赏课中多媒体教学的整合和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3).

[2]王小涓.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美术教育的创新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5(3).

摘要:在小学美术设计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分析美术课程标准,从美术设计课程教学目标出发,结合儿童心理独特性、影响学习的主观因素和美术设计课程的趣味性,通过改变教学方式方法,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美术素质。

关键词:素质教育;陶行知;创新;生活;基础教育

当前,根据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注重儿童潜能开发与个性差异;引导自主参与,培养创造能力”成为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根据小学美术教育大纲有关“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目标要求,现在小学四年级的美术设计课与以往单纯的手工课有了很大的区别。在现在的美术设计课教学中,美术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情绪,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模仿、研究,主动产生疑问,促进学生形象感知能力的形成,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设计思维。下面笔者谈谈在小学四年级美术设计课教学中采用的一些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这是教育界的共识。学生有了兴趣才能自主探索、主动学习、有积极性,而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在美术设计课教学中,笔者采用了利用学生好奇心理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如,在上《椅子的设计》一课时,笔者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多功能、现代化的座椅的视频,学生在观看时不时发出阵阵惊呼声,从而激发了学习兴趣,这样就可以导入椅子的设计这一教学内容。让学生知道还可以如此天马行空地设计椅子,就不会导致他们形成思维定式,设计出千篇一律的椅子模型。课程导入之后,教师需要分步骤让学生知道椅子的基本功能和组成部分,然后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进行设计,或者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设计。因为学生天真烂漫,所以笔者基本上不设置太多框架,而是鼓励、引导他们从色彩、造型、功能和材质等方面大胆设想、主动创新。学生本来想象力就丰富,笔者在对他们进行正确引导之后,他们就充分活跃思维,设计出潜水座椅、腾空座椅、太阳能座椅、胶囊座椅等作品,从而不仅实现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而且使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充满欢乐。这节课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如,走到学生中间,对学生分别进行指导,在教室里来回走动,拉近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为全体学生参与思考创造有利的条件。

二、紧密结合实际,贴近学生生活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理论是历久弥新的,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笔者在教学活动中,经常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并结合他们的生活实际,引导他们开展美术设计。如,《自己做图画书》和《为自己的书设计封面》这两课,前者旨在引导学生掌握图画书不同的类型、不同的制作方式、不同的样式等内容,学会利用简易的方法制作一本属于自己的图画书,从而丰富他们的书籍制作知识,提高他们动手设计的能力;后者是希望学生在掌握封面设计基本元素等知识内容的基础上,采用独特的方式方法为自己的书籍设计一个封面,从而培养学生大胆创新、动手设计的能力。学生在完成设计后,进行集体鉴赏、评价,也能锻炼学生的审美和描述能力。

三、创造欣赏环境,掌握设计基础

当学生已经有了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动手能力,教师还必须培养其欣赏美的设计的能力和自主设计的基础能力。笔者在实际教学中采用了以下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设计基础能力。

其一,专题设计欣赏课,采用目前小学美术欣赏课最常用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自身充分准备该设计主题的相关知识,在讲授中声情并茂,生动活泼。如,在上《生肖贺卡》专题欣赏课时,笔者通过让学生欣赏以十二生肖为主题、表现形式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如邮票、皮影、剪纸、年华、香包、头饰、灯笼等,引导学生了解祖国传统工艺中富有张力的表现技巧,懂得中国风与民族风的区别。通过学习该主题欣赏课,学生对十二生肖和中国传统工艺品有了深入的了解。

其二,现场参观欣赏课,与地方资源、社区街道资源相结合。笔者曾经带领学生走进宁海柔石公园广场、宁海县图书馆,实地参观各种雕塑装饰、平面广告、建筑装饰等设计。由于在前期欣赏和设计课程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设计基础知识,所以在实地走访中进行欣赏教学的成效非常不错。

小学教师美术教学论文

立德树人下的小学美术信息化教学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立德树人下的小学美术信息化教学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美术的教学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美术教育在小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美术教学中的教学内容和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进行结合,是小学美术教师需要不断探索的重点课题。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认识到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性,通过信息化教学融入到各个学科当中,从而全面、广泛、深刻地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立德树人;小学美术;信息化;

美术,作为一个文化的媒介,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同时,美术也是跟随着时代在不断地创新,有很鲜明的时代特色.在美术教学中,立德树人的思想已经成了教育的根本任务。而在如今互联网的时代,要通过信息化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和综合素质。美术是美育的重点内容,也是提高学生品德的一条有力途径,小学美术的教学内容中有非常丰富的德育元素,在教学中教师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目标,通过信息教学让立德树人思想渗透到美术课堂中,提升学生的品德。[1-2]

一、注重课堂导入,进行德育教学

对于任何一门学科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一开始,教师如果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那这堂课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课堂的导入部分是非常重要的,导入是每一节课的开端,教师做好的导入工作,能够非常好地促进后面课程的讲授。高效课堂,往往能够吸引住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导入部分就能够调动起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对后面的学习进行更好的铺垫。为了能够使小学美术的教学在立德树人的背景下和信息技术相结合,打造高效的小学美术课堂,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教师一定要重视美术课堂的导入,要将美术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践相关联,通过学生熟悉的事物,降低学生的恐惧感,提升学生的亲切感,从而给学生带来一个生动的课堂体验,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实现导入,这样更显得课堂有时代感,让学生能够提起兴致。[3]比如,带领学生学习人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第6课《多彩的梦》的时候。

为了能让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我在课堂导入这一部分下了很大的功夫:首先我利用准备的时间在互联网上寻找了一些画家的知名抽象油画作品。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想象和赏析,还找了一个可以绘画的软件,在课堂上给学生演示颜色搭配和颜色的混合。当我在上课打开多媒体展示夏加尔的《我和我的村庄》这一幅图画时,学生开始议论纷纷。有的人说右面那个绿色的是作者,左面的是一头小鹿,这描写的就是夏加尔自己在庄园里的惬意生活。之后我要利用做图软件两个颜色组合到一起,变成一种新的颜色,这样两两组合变成一种新的,让学生都觉得非常神奇,情绪逐渐高涨起来,有的还提出建议,把黑色和绿色放在一起。这样慢慢的,学生对这堂课的学习充满了激情,通过学生对夏加尔这幅油画的一些描述。

我让学生自己闭上眼睛,想一想自己的理想是什么呢?自己长大以后想要做什么呢?然后把他画在纸上,运用一些喜欢的色彩表达出来。小月同学长大后想当一名教师,于是利用了白色、蓝色和绿色这几种颜色进行绘画。蓝色是医生的口罩和帽子,白色是医生的服装,绿色代表着健康,她这样解释道:长大我想做一名医生救死扶伤,让每一个病人都能够治好自己的疾病,健健康康地生活。小刚说:我以后想当一名警察,他的画用的是黑色、红色和黄色这几个颜色来表达,红色代表着警察的忠诚,黄色代表着警察的责任,黑色代表着警察的服装。通过成功有趣的课堂导入,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学习上来,然后再进行一些立德树人的培养,让学生顺其自然地得到品德方面的培养,正面地引导学生去做一些对社会有贡献的正能量的人。

二、感恩教育,立德树人

立对小学生进行立德树人的道德教育培养,要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4],不能够单纯地说教,在立德树人的背景下小学美术的课程充满了人文色彩,是美术教师进行立德树人教育的一个良好机会,在小学美术的教材中,也涉及了很多有关的话题,有日常生活的道德规范、环境保护、传统习俗等,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美术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从整体上掌握好教材的学习内容,深刻地挖掘出课本中的德育素材,利用教材中的美术作品,把话题展开,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时候,也能够培养自己的品德修养。学校美术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就是课堂教学,课堂就是立德树人的主要阵地,美术教材有着广泛的人文素材,各种各样的日常生活都涉及了,这就给美术教师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去立足课本,贴近生活地进行立德树人,在传授美术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兼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

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理解教材内容,认真研究各个教学环节,将立德树人思想渗透到美术教学中,灵活地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设计一些贴近生活美术活动,让运用知识的同时,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比如,在学习二年级下册《小鸟的家》的时候,我趁机对学生进行了感恩教育。首先,在网上找到了一个纪录片,大概讲述的是动物之间的感恩之心,里边有乌鸦反哺、羊羔跪乳。一些感性的学生在看到这些感人的画面时,都情不自禁地掉下了眼泪。接着,我又给学生播放了广西大学生小芳为了照顾自己年迈的父亲,每次上学都背着父亲走好几十里的山路,终于考入了一个理想的大学,可当父亲想要放弃自己的时候,小芳却做出了一个决定,背着父亲去上大学。尤其是那张小芳背着父亲的背影,非常让人感动,学生也纷纷地进入了那个情景,我趁机说父母生我们,养我们,还要供我们读书,这是我们无以回报的,是他们给了我们生命,我们应该用自己所能去回报他们,作为二年级的小学生,我们能做的只有变得懂事,勤于学习,这样家长才能够更加开心。在课堂的最后,还让大家写下对父母想说的话。然后在放学的时候交给不辞辛劳接送我们的家长,通过这样一个小活动,增进了父母和学生之间的.亲情,也达到了,培养学生感恩的目的。

三、小组合作、促进立德树人教学

在小学美术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的美术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一般采用的是整体教学,学生也只是自己学习自己的,从而导致学生的合作意识不强,不利于立德树人教学的开展,为了改善这个现象,美术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一些适当的机会,科学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和同学互帮互助的模式下进行学习,从而掌握美术技巧,提高自己的品德素养,这样既能够加强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的意识,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美育的重要性。通过小组合作的模式,能进一步向学生宣传德育的内容,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整体的小学学生美术素养,让学生更好地成长,教师可以适当地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从而促进德育教学,这是长期并且艰难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也是每一位教师实现教书育人的必要途径,所以,教师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德育氛围,在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从而实现立德树人教育,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学习到人美版五年级下册第12课《十二生肖》的时候,我利用多媒体给大家播放了成龙扮演的《十二生肖》电影中的一些片段,这个电影讲述的是以成龙为中心的一些爱国人士为了把中国的国宝十二生肖的头回归祖国做出贡献。学生对这个电影非常感兴趣,情绪很高昂。于是,我继续和大家介绍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剪纸,利用剪纸把十二生肖的形状剪出来,非常精致、美观。在大屏幕上展示之后,我给学生传看了真实的剪纸模型。之后让学生以前后桌四人为小组,去探讨有关十二生肖的内容,并且可以动手画一画,剪一剪十二生肖的样子。我在听学生讨论的时候,听到了几种有趣的说法。小刚说,十二生肖又叫十二属相,是有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这几种动物作为属相。属相前缀的文字表示时间。小欧说,十二生肖是中国的国宝,我们应该保护中国的国宝,不能让他漂流在异国他乡。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来,避免由于对教师的恐惧,而不敢发表意见。这样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团队意识。还有一个小组在探讨完之后,开始用剪刀进行剪纸,剪出了一个很可爱的小猪。通过这样的模式既加入了信息化教学的元素,又加入了小组合作,让学生能够充实地体验美术课堂带来的感受,并且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感,达到了立德树人的要求。

四、结束语

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为社会和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在立德树人的背景下,美术信息化教学有它独特的优势和内容,是其他科目不能够代替的,所以作为小学美术老师,要充分发挥美术教育中的德育功能,利用美术教材培养好学生的品德,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新意识,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在真善美之间能够培养出高尚的情操,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五、参考文献

[1]卞炯炯.信息化环境下小学美术课程自主学习模式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

[2]杨立旺.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智慧课堂教学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0.

[3]陈英萍.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微视频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有效应用[J].中国新通信,2020.

[4]曾敬.小学美术教育在新媒体视野下的教学方向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

谈小学美术教学传统文化的渗透论文

现如今,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整理的谈小学美术教学传统文化的渗透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中国作为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能够给人带来思想和情感的熏陶。小学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引导小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使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去认知美术,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老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渗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在掌握美术知识的同时审美能力、文化素养都能够得到相应的提高。本文从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策略角度展开论述。通过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持续渗透,让小学生充分感受美术的文化内涵,小学生通过美术课程的学习,能够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精华,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素质。

关键词: 传统文化;小学美术;渗透策略;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虽然历经时代变迁但是依然熠熠生辉,其中蕴含了丰富的艺术教育资源,对小学美术教学而言,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知识视野,同时也能够增强美术专业知识的生机和活力,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和思想的熏陶,促进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我国绘画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在小学美术教学日常课程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能够加深小学生对于艺术作品的理解,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蓬勃生机,实现学生美术素养的全面提升。通过赏析传统名画的课程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和绘画的技巧,实现学生绘画能力的提升。在实际的美术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要注意传统文化教学素材的筛选和贴近学生理解水平,循序渐进地增强学生的艺术涵养。

一、在名作欣赏中,渗透传统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种类繁多,内蕴丰厚,不仅有熟知的诗词歌赋、书法绘画、京剧戏曲,同时也有雕塑、刺绣、陶瓷、铜器等多种文化形态,种类丰富的传统文化与美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仅体现出当时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展现出丰富的美术技艺,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老师借助名家作品赏析来使学生感知到不同阶段的历史特点、艺术特点,使学生深刻感知到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内涵,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1]比如学习“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这课时,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中国历代陶瓷艺术的发展,不同的朝代、不同的地域生产出的瓷器也有着不同的特点,引导学生将艺术作品的形态、图案、色泽与风格、形式、流派等结合起来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和欣赏,使学生不仅感知到各个时期陶瓷的造型美、纹饰美、釉色美,同时也体会到中国的陶瓷体现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激发起学生对中国古老艺术和优秀文化底蕴的热爱。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积淀底蕴深厚,传统名作的欣赏能够促进学生与传统文化的交流和互动,能够陶冶学生的美术情操,学生能够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的美术学习中,学生在掌握更多的美术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能对传统文化进行长久的传承与发展。

二、结合技能传承,渗透传统文化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技能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老师可以结合技能教学来为学生渗透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学生将美术技能与传统文化进行有机融合,在学习技能的同时继承和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拉近了传统文化与学生的心灵距离,使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积极主动地结合教学内容完成传统文化内容的理解和内化。比如“陶泥的世界”中涉及捏制法、盘条法、泥板拼接法等多种制作方法,老师可以在为学生展示制作技艺的同时为学生渗透传统文化,使学生从制作技法中感知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不同的技法有着不同的作用和美感,从而既学习了陶泥的制作方法,同时也渗透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2]小学美术教学中很多的教材内容都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有效地渗透传统文化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对于传统美术技能的直观印象,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绘画技巧的形成和应用过程,促进学生的美术技能提升。小学美术教师在进行美术课程的设计过程中要注意贴近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进行分层教学,将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落到实处。

三、实行课堂拓展,渗透传统文化

小学美术教材中收录的内容大部分都与传统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是由于篇幅的限制只能保留部分的传统文化内容,如果单纯进行照本宣科的教学很难满足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需求。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老师要立足教材的同时进行拓展和延伸,引入更加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使传统文化与学生的学习、日常生活进行完美融合,从而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从理论走向实践,流淌进学生的内心,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真正地继承和发扬。[3]比如学习“学画山水画”这课后,老师带领学生走进博物馆去欣赏历代名家的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从美术的角度去赏析不同时代、不同题材、不同技法的名家作品,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品味中国山水画的美,加强了学生对山水画的深刻认识,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感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小学美术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对于美的发现和创作,将多元化的传统文化拓展活动引入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全方位审美能力的提升。小学美术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艺术和传统文化之美,促进学生更加自主地去发现美和鉴赏美。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形成凝聚着无数人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珍贵精神财富。小学美术教师要积极进行美术课堂的拓展和提升,宣扬传统文化,这是小学美术教师的光荣使命。小学美术教师要将传统文化的渗透落实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去,这不仅仅是对于传统文化的弘扬,更是加强小学生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的有效途径。

四、融入文化元素,渗透传统文化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中丰富的文化资源不仅能够使学生对美术作品拥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时也能够强化美术作品的文化底蕴,使学生了解美术的文化内涵,提升小学生的文化素养。老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融入美术作品的时代背景、绘画流派、创作者的生平历史、艺术成就等文化元素,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使学生在掌握美术知识,学习美术技巧的同时与创作者产生思想与情感的共鸣,将自己的审美情趣、思想情感与美术实践进行融合,既能够使学生体会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美术能力。

以“陶泥的世界”这课为例,老师为学生展示各种式样的彩陶作品,激发起学生对陶作品的浓厚兴趣,进而引出中国关于陶文化的知识内容,老师结合陶作品的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不同时期彩陶的特点和风格,使学生在欣赏彩陶文化的同时体会到其中蕴含的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审美,感知到中国悠久传统文化蕴藏于艺术作品之中的思想内涵。将美术作品与文化元素进行有机融合,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底蕴,拓展了知识视野,同时也使学生对美术作品由表面欣赏走进深层次感悟,激发起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促进小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落实开展,有利于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艺术审美能力的提高。我国传统文化中书法、国画等文化元素的融入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推动小学生精神文明的构建和发展。

五、结束语

小学美术教学是渗透中国优良传统文化的基本载体,小学美术教师要立足于美术教材的同时拓展小学生的美术知识宽度,用充足的传统文化素材来为小学美术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和活力,使小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同时领悟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价值和无限魅力。小学阶段的学生是培养他们美术素养的关键时期,作为小学美术教师要加强对小学生的艺术内涵培养,在小学美术教学课堂中不断渗透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热情,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利用传统文化的优势来提高学生的美术涵养,增强学生的绘画能力。小学美术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深度发掘,将传统文化融入日常教学设计中,让学生通过传统文化的熏陶和促进,有效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潜力。

小学美术教师要注意在美术教学中利用传统文化来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学习途径,通过民间艺术和工艺手工主题活动的开展,来有效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扬。小学美术教师要从传统文化中选择文化性强、艺术价值高、教育意义大的教学素材进行教学内容的扩充,引导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美术课程的学习和探索。利用传统文化元素进行美术课程的高效开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获得更好的感官体验,学生能够丰富美术的联想和产生创新型思维,促进小学美术教学的教学水平大幅度提升。小学美术课程是小学阶段基础课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效地渗透到小学美术教学中,对于提高小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六、参考文献

[1]雷娜.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渗透[J].科学咨询,2019(12).

[2]林小真.小学美术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策略[J].西部素质教,2019(9).

[3]顾程亮.让传统文化浸透小学美术课堂[J].江西教育,2019(21).94.

不知道你是在问什么问题,要把问题说清楚,才好回答哦。如果你是想找小学美术教学论文,可以百度搜下:普刊学术中心,上面有很多免费分享的论文,当然还有很多论文方面的写作材料和教程知识,其实不管什么类型的教学论文,都是属于教育类的,这种研究领域就决定了只能发普刊级别的论文

  • 索引序列
  •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怎么写
  • 小学美术教育论文研究方法怎么写
  • 小学美术教师的美术教学论文
  •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 小学教师美术教学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