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小学多学科主题课程研究论文

小学多学科主题课程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小学多学科主题课程研究论文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参考)序号 论文题目1 浅谈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及其发展2 福建小学地方性课程中加入方言文化课的构想3 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4 厦门市家校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5 新课程背景下的文本解读6 浅谈小学“学困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7 美国小学教师教育的基本特点及启示8 小学习作评改的策略研究9 研究性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现状的分析及其启示10 中美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及启示11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教师的审美素质12 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整和的问题与对策13 集美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调查研究14 试论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发展特点及其培养15 当前语文课堂评价的误区与矫正16 不同家庭结构对儿童个性的影响17 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及其培养策略研究18 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其相关因素研究19 网络成瘾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20 小学习作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初探21 试论家庭教育在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的作用22 浅谈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改革23 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个性形成的影响24 关于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职业认同感调查研究25 当前家庭教育的不足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26 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27 新课改背景下的阅读教学误区初探28 浅析中国现代母亲教育29 关于课堂提问以学生为主体问题的思考30 传统个别化教学与网络个别化教学之比较31 福建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班学生职业意识初探32 厦门市小学生课余培训调查研究33 研究型教师的成长策略34 浅谈小学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的策略35 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的问题及对策36 台湾“感恩教育”教学范例阐析37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课堂教学38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探究39 浅析当前教师评价体制40 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情感教学的策略41 小学教师教学语言现状调查与分析42 重塑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43 浅谈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44 论推广少儿经典教育的必要性和成败关键45 放飞语文课堂 开辟求知天地46 “任务驱动型”口语交际教学模式的构建47 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的造型之比较48 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49 中美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培养目标的比较分析与启示50 台湾电视节目对大陆中小学生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以厦门市翔安区为例51 小学课堂教学中运用新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52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误区初探53 厦门市民办小学现状调查与研究54 新课程背景下讨论法的探索55 关于小学生视野中优秀教师的调查研究56 小学教师“随班就读”教育教学能力的研究57 感悟:词义教学的新策略58 中日生存教育的比较及思考59 小学科学教学中“有结构材料”的研究60 大学生团体心理咨询内容分类研究61 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的应用与设计62 农村小学开设科技活动课的初步研究——以福建省武夷山地区为例63 21世纪中小学健康教育新思考64 新时期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初探65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66 小学古诗教学要加强审美教育67 信息时代小学美术教学的策略68 浅谈小学科学课科学探究活动的现状和策略69 关于小学口算教学的几点思考70 台湾小学教师教育的优势及其启示71 小学数学生成性课堂资源的开发和利用72 小学生家庭作业布置的误区及改进策略的研究73 信息技术条件下小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74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误区及对策75 小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策略76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师角色的转变77 试论当前小学的科普教育78 小学生课外阅读策略探究79 试论小学古诗教学中的情感教育80 试论金庸武侠小说对小学生的影响81 浅谈互联网对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影响82 高等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和发展及其教育功能——高等数学思想方法提升小学教师素质之见83 “概率统计思想”教育对培养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影响84 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探讨85 海峡两岸小学段“统计与概率”的比较研究86 生命教育呼唤对话教育87 关于小学校园安全教育问题的若干思考88 Authorware和PowerPoint的比较89 教师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角色浅析90 厦门市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调查研究91 电子档案袋在小学评价中的应用92 浅析小学生收集和处

参看下 ( 职业 教育 )

小学科学问题探究论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学科学问题探究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

它是一门综合性极强、信息量极大、知识面极宽的基础性课程。开放性的学习环境、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自主性的学习活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的意识、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小学科学课本是以单元编排为特征的教材,系统性、针对性较强,那么如何运用网络资源的优势,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有利于营造自主学习的环境;如何提供网络资源的平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拓展有利于提高自主学习的空间,进一步激活课堂,使科学教学更具有生命力呢?

一、依据教学内容,丰富网站材料,营造学习环境

通常的专题站一般由“教材知识”、“拓展资源”、“讨论协作”和“评价检测”四个模块组成。在实践中,我们从学科“学”的实际出发,以科学教材为基础线条,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在网站建设中突出内容的丰富性和有序性,以达到资源、平台、工具的优化合理组合。为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和搭建自主互动学习的平台。

1、选择材料,丰富内容,创设环境。

在网络环境下,使科学教材信息与学生之间产生作用,达到科学教学的目标,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所提供的教材信息更适合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展开,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教者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要求有针对性地寻找选择丰富网站内容的资源。例如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

在网站中除了提供动植物繁殖后代过程性资料之外还针对学生平时能接近菊花培植的特点,单独增加了繁殖后代具体的操作过程,使学生有机会进一步学习并指导其实践操作。同时,人类是如何繁衍后代的一直是教学的难点,教者在网站中增加了一位医生的介说并配上图片,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既有兴趣又比较形象直观,从而使学生“我是怎样出生的”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懂得生命来之不易,应珍惜生命,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2、优化结构,丰富内容,营造环境。

在网络环境下开展自主学习,如果将搜集到的信息和科学教材上的所有内容堆砌在文本上,自主学习时随时点击,那么学生的学习就比较乱,其认知过程就缺少一个有序的进程。那么,就会影响在有限时间内的学习效率。因此,教者认为必须对其内容依据问题进行排序,突出资源的主题性、序列性。例如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岩石与矿物》,教者设计了“导读台”提供学习问题序列,以激发学生保护资源的意识。将与教材有关的内容制作成导航图,指点学生阅读信息与解决问题的途径,有助于学生在整体浏览中围绕中心问题自主学习,在部分品读中围绕重点问题自主探究,在独立思考中围绕解答问题阅读信息,在自主学习中围绕解决问题处理信息提高发展。

二、依据学生需求,丰富网站形式,细化学习流程

科学教材编排单元性比较强,因而就为网络环境下开展问题探究自主学习提供了主题性明显的特点,教者如何依据学生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再根据教材特点,编排呈现网站形式非常重要。总体上其网站内容形式的呈现上可归纳为三种形式:学前浏览、学中导航和学后延伸。

1、学前浏览,拓展概念,激发兴趣。

科学课导入新课时,由于学生学前概念比较肤浅,对新的学习内容存在着不确定性和好奇心,因此,教者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设计整体学前浏览内容,以拓展学生的已有概念,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我们的地球》这一单元,教者提供了的主题的内容,以丰富的地球信息与呈现形式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快速浏览,然后再让学生提出更进一步探究学习的问题,为本单元或本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学中导航,提供信息,培养能力。

科学课堂教学中教者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具体的学习形态,适当提供有助于开展问题探究自主学习的`主题内容,让学生围绕中心问题探索学习信息,解答学习问题。例如《我们的地球》就设计了这样三个中心问题,这实际上为本单元的教学建构了一个知识体系,形成了知识网络,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导航,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引路。

3、学后延伸,丰富概念,陶冶情操。

学生通过学前浏览和学中导航两个阶段的自主学习,其知识更加丰富、兴趣更加浓厚,但脑海中所产生的问题可能也更多,这就更需教者在此时提供更多的知识信息,让学生进一步去搜寻,以满足学生渴求知识的欲望和探索未来的精神。例如《我们的地球》这一单元学习后,教者认为,可依据学生的所提出的问题再次提供一些网站信息让学生再去浏览学习,也可编排一些主题让学生自己去搜集相关信息,让学生永远做学习的主人,研究的主人。

三、依据学科特点,丰富网站途径,优化教学方法

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教师作为引导者,进行着问题设置、资源提供、内容设计、任务提出以及组织协调等学习导航的工作,而学生作为探究者,则进行着明确任务、围绕问题、探索实践、自主学习等实践的任务。这就需要大量的时间与空间,途径与方法。教者认为,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的方法有别于常规性的课堂,特别是科学课也有别于其它学科。因而通过实践与研究,笔者依据科学学科的特点将网络环境下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操作归纳为“问题探究”教学方式及“主题探究”教学方式两种。

1、问题探究,获取知识,形成技能。

根据科学教学内容,相当一部分教材的教学需要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实验活动,那么这样的课型就可运用“问题探究“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

例如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中的《折形状》一课的教学,教者在网站中提供了关于形状方面的模型、建筑以动植物的外形等,让学生点击浏览,提出问题导入新课。然后组织学生围绕问题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体会各种形状与承受力的关系。最后组织讨论,再次点击进入网络,说一说,网络中的物体为什么这样设计。整个学习过程,学生始终围绕本节课的学习中心,展开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互相交流、共同探讨,而教师则是课前作好准备,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并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之中,适时进行个别指导,及时捕捉动态信息,调控教学进程。师生真正成为一个学习的共同体,共同分享集体的智慧和探究的成果。

2、主题探究,拓展知识,增强意识。

科学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不需要进行小组合作实验,而只要进行主题式学习与讨论,就能达到学习目标。因此,教者建议这一类型的课堂教学可选用“主题探究”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

例如: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岩石与矿物”中《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一课。首先让学生说一说矿物资源对人类有何作用,你对地球上的矿物资源有何思考,并出示开采、提炼、运用的相关图片,确定本节的学习主题是:矿物资源日益减少,人类怎么办?围绕这一主题组织的探究活动。接着组织小组讨论。在整个课堂教学结束前还可以上学生对资源开发与保护,新能源研发等进行创造性的设计,课后进一步打开网站,搜集相关信息。这样的教学活动自然而有效地拉近了学生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距离,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网络环境下小学科学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丰富了科学教学内容,拓展了课堂教学时空,激活了课堂教学活动。同时,也进一步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更新了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尝试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将来投身信息化时代进行终身学习实现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小学科学小课题研究论文

在百度上查拉

小学科学问题探究论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学科学问题探究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

它是一门综合性极强、信息量极大、知识面极宽的基础性课程。开放性的学习环境、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自主性的学习活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的意识、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小学科学课本是以单元编排为特征的教材,系统性、针对性较强,那么如何运用网络资源的优势,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有利于营造自主学习的环境;如何提供网络资源的平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拓展有利于提高自主学习的空间,进一步激活课堂,使科学教学更具有生命力呢?

一、依据教学内容,丰富网站材料,营造学习环境

通常的专题站一般由“教材知识”、“拓展资源”、“讨论协作”和“评价检测”四个模块组成。在实践中,我们从学科“学”的实际出发,以科学教材为基础线条,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在网站建设中突出内容的丰富性和有序性,以达到资源、平台、工具的优化合理组合。为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和搭建自主互动学习的平台。

1、选择材料,丰富内容,创设环境。

在网络环境下,使科学教材信息与学生之间产生作用,达到科学教学的目标,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所提供的教材信息更适合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展开,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教者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要求有针对性地寻找选择丰富网站内容的资源。例如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

在网站中除了提供动植物繁殖后代过程性资料之外还针对学生平时能接近菊花培植的特点,单独增加了繁殖后代具体的操作过程,使学生有机会进一步学习并指导其实践操作。同时,人类是如何繁衍后代的一直是教学的难点,教者在网站中增加了一位医生的介说并配上图片,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既有兴趣又比较形象直观,从而使学生“我是怎样出生的”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懂得生命来之不易,应珍惜生命,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2、优化结构,丰富内容,营造环境。

在网络环境下开展自主学习,如果将搜集到的信息和科学教材上的所有内容堆砌在文本上,自主学习时随时点击,那么学生的学习就比较乱,其认知过程就缺少一个有序的进程。那么,就会影响在有限时间内的学习效率。因此,教者认为必须对其内容依据问题进行排序,突出资源的主题性、序列性。例如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岩石与矿物》,教者设计了“导读台”提供学习问题序列,以激发学生保护资源的意识。将与教材有关的内容制作成导航图,指点学生阅读信息与解决问题的途径,有助于学生在整体浏览中围绕中心问题自主学习,在部分品读中围绕重点问题自主探究,在独立思考中围绕解答问题阅读信息,在自主学习中围绕解决问题处理信息提高发展。

二、依据学生需求,丰富网站形式,细化学习流程

科学教材编排单元性比较强,因而就为网络环境下开展问题探究自主学习提供了主题性明显的特点,教者如何依据学生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再根据教材特点,编排呈现网站形式非常重要。总体上其网站内容形式的呈现上可归纳为三种形式:学前浏览、学中导航和学后延伸。

1、学前浏览,拓展概念,激发兴趣。

科学课导入新课时,由于学生学前概念比较肤浅,对新的学习内容存在着不确定性和好奇心,因此,教者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设计整体学前浏览内容,以拓展学生的已有概念,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我们的地球》这一单元,教者提供了的主题的内容,以丰富的地球信息与呈现形式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快速浏览,然后再让学生提出更进一步探究学习的问题,为本单元或本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学中导航,提供信息,培养能力。

科学课堂教学中教者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具体的学习形态,适当提供有助于开展问题探究自主学习的`主题内容,让学生围绕中心问题探索学习信息,解答学习问题。例如《我们的地球》就设计了这样三个中心问题,这实际上为本单元的教学建构了一个知识体系,形成了知识网络,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导航,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引路。

3、学后延伸,丰富概念,陶冶情操。

学生通过学前浏览和学中导航两个阶段的自主学习,其知识更加丰富、兴趣更加浓厚,但脑海中所产生的问题可能也更多,这就更需教者在此时提供更多的知识信息,让学生进一步去搜寻,以满足学生渴求知识的欲望和探索未来的精神。例如《我们的地球》这一单元学习后,教者认为,可依据学生的所提出的问题再次提供一些网站信息让学生再去浏览学习,也可编排一些主题让学生自己去搜集相关信息,让学生永远做学习的主人,研究的主人。

三、依据学科特点,丰富网站途径,优化教学方法

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教师作为引导者,进行着问题设置、资源提供、内容设计、任务提出以及组织协调等学习导航的工作,而学生作为探究者,则进行着明确任务、围绕问题、探索实践、自主学习等实践的任务。这就需要大量的时间与空间,途径与方法。教者认为,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的方法有别于常规性的课堂,特别是科学课也有别于其它学科。因而通过实践与研究,笔者依据科学学科的特点将网络环境下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操作归纳为“问题探究”教学方式及“主题探究”教学方式两种。

1、问题探究,获取知识,形成技能。

根据科学教学内容,相当一部分教材的教学需要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实验活动,那么这样的课型就可运用“问题探究“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

例如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中的《折形状》一课的教学,教者在网站中提供了关于形状方面的模型、建筑以动植物的外形等,让学生点击浏览,提出问题导入新课。然后组织学生围绕问题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体会各种形状与承受力的关系。最后组织讨论,再次点击进入网络,说一说,网络中的物体为什么这样设计。整个学习过程,学生始终围绕本节课的学习中心,展开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互相交流、共同探讨,而教师则是课前作好准备,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并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之中,适时进行个别指导,及时捕捉动态信息,调控教学进程。师生真正成为一个学习的共同体,共同分享集体的智慧和探究的成果。

2、主题探究,拓展知识,增强意识。

科学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不需要进行小组合作实验,而只要进行主题式学习与讨论,就能达到学习目标。因此,教者建议这一类型的课堂教学可选用“主题探究”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

例如: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岩石与矿物”中《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一课。首先让学生说一说矿物资源对人类有何作用,你对地球上的矿物资源有何思考,并出示开采、提炼、运用的相关图片,确定本节的学习主题是:矿物资源日益减少,人类怎么办?围绕这一主题组织的探究活动。接着组织小组讨论。在整个课堂教学结束前还可以上学生对资源开发与保护,新能源研发等进行创造性的设计,课后进一步打开网站,搜集相关信息。这样的教学活动自然而有效地拉近了学生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距离,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网络环境下小学科学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丰富了科学教学内容,拓展了课堂教学时空,激活了课堂教学活动。同时,也进一步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更新了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尝试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将来投身信息化时代进行终身学习实现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刚刚上大学的时候,加入的社团、学校组织、老师等都会让写小论文,但是小论文你会写吗?小编精心为你整理了五年级科学小论文,希望对你有所借鉴作用哟。篇一:树干为什么是圆的在观察大自然的过程中我偶然发现,树干的形态都近似圆的——空圆锥状。树干为什么是圆锥状的?圆锥状树干有哪些好处?为了探索这些问题,我进行了更深入的观察、分析研究。在辅导老师的帮助下,我查阅了有关资料,了解到植物的茎有支持植物体、运输水分和其他养分的作用。树木的茎主要由维管束构成。茎的支持作用主要由木质部木纤维承担,虽然木本植物的茎会逐年加粗,然而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茎的木纤维数量是一定的,也就是树木茎的横截面面积一定。接着,咱们围绕树干横截面面积一定,假设树干横截面长成不同形状,设计试验,探索树干呈圆锥状的原因和优点。经过实验,咱们发现:(1)横截面积和长度一定时,三棱柱状物体纵向支持力最大,横向承受力最小;圆柱状物体纵向支持力不如三棱柱状物体,但横向承受力最大;(2)等质量不同形状的树干,矮个圆锥体形树干承受风力最大;(3)风是一种自然现象,影响着树木横截面的形状和树木生长的高矮。近似圆锥状的树干,重心低,加上庞大根系和大地连在一起,重心降得更低,稳度更大;(4)树干横截面呈圆形,可以减少损伤,具有更强的机械强度,能经受住风的袭击。同时,受风力的影响,树干各处的弯曲程度相似,不管风力来自哪个方向,树干承受的阻力大小相似,树干不易受到破坏。以上的实验反映了自然规律、自然界给咱们启示:(1)横截面呈三角形的柱状物体,具有最大纵向支持力,其形态可用于建筑方面,例如角钢等;(2)横截面是圆形的圆状物体,具有最大的横向承受力,类似形态的建筑材料随处可见,如电视塔、电线杆等。在我的观察、试验和分析过程中,逐渐解释、揭示了树干呈圆锥状的奥秘,增长了知识,把学到的知识联系实际加以应用,既巩固了学到的知识,又提高了学习的兴趣,还初步学会了科学观察和分析方法。篇二:神奇的墨水一天,我在一本科学书上看到糖水可以制作隐形的墨水,于是,我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做起了实验。我先把糖水调好,用毛笔蘸糖水在纸上写了“开门大吉”几个大字,然后把纸门晾干,什么都没有,我开始怀疑书了,最后,我用打火机稍微烧了一下,看见了一个“开”字呈现浅褐色的,我一见,欣喜若狂马上对正看电视的婆婆说:“婆婆,快来,我给你表演魔术!”于是,我又重新拿了一张白纸,写上“婆婆”两个大字,用吹风器把它吹干,就什么也没了,我赶忙问婆婆:“你信不信,我可以不用笔,用火能写出‘婆婆’两个字来。”婆婆,摇了摇头,显然是不信。我找来打火机,烤了一会儿,可是烤得有点儿久,把纸不小心给烧了,婆婆笑了笑,我有点急了说:“别得意,你等一等。”我又在一张白纸在写了那两个字,然后晾干,这次我只是稍微烤了一会儿,字便显现了出来,我得意地笑着,婆婆赶快从我手中夺去纸翻来覆去地看着,就是不明白。小伙伴们,你们明白吗,不明白,就让我给你讲一讲吧!因为用糖水在纸上写了字后,晾干了,字形,图案,就会消失,火烤之后,字形图案会因糖分脱水,而呈现浅褐色。动动脑筋,想一想除了糖水,还有哪些液体可以做隐形墨水呢?科学神奇吧!

草,神经,昂古

中小学主题阅读课程实践研究论文

沉浸式阅读教学实践研究论文

议论文教学一直以来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教师若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可消除学生学习议论文的恐惧心理,减少议论文的理解障碍,并能感受议论文的文体之美。笔者在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中运用沉浸式阅读教学尝试议论文教学,发现与传统阅读教学方式相比,沉浸式阅读教学具有独特的效果。

一、“沉浸式”阅读教学的内涵与特征

“沉浸式”这一概念源引自加拿大首创的“沉浸式双语教育”,是指掌握一种语言的学童进入到另一所以第二种语言为教学语言的学校,教师用第二语言教授学科内容,从而培养出母语和第二语言一样精通的人才,[1]其特征是创造语言环境,使用第二语言,进行其它学科教学。将这一概念引入汉语的教学,在我国已有了初步的探索性实践。2006年苏州市初中语文教学研究组的教师们,率先在语文教学界提出了“沉浸式”语文教学模式,并基于江苏省重点课题《初中语文“沉浸式”教学研究》开展了专题研究,研究成果也已以专著形式出版。[2]作为该课题子课题之一的负责人,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不同体例文章的“沉浸式”教学,尤其是议论文“沉浸式”阅读教学。语文沉浸式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沉浸理论,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接近纯粹的、经典的语言环境,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努力地“沉入”文本,浸润在母语纯正的语言氛围之中,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体验,更有效地提高基本的语文素养。在议论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地“读、疑、想、议”,让学生“浸润”在所学文本中,读出疑问、读出矛盾、读出味道,从而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主观思想,感受议论文语言的魅力。议论文沉浸式阅读不仅是一种教学策略,更可以作为一种教学方式,运用于初中语文不同文体文章的教学中。它不仅可以提高议论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也有利于创设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的课堂环境。其特点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①从处理教材的方式看,议论文沉浸式阅读教学具有整体性。②从学习引导的策略看,议论文沉浸式阅读教学具有激励性。③从教学活动的实施来看,议论文沉浸式阅读教学具有生成性。

二、议论文沉浸式阅读教学案例设计与实施

笔者曾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以初中学生所接触的第一篇议论文《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3]为例,进行了议论文沉浸式阅读教学的尝试,从中探索到议论文沉浸式阅读教学的一些方法、步骤及实施过程。以下就此教学设计作一简单描述。

1.指导学生从疑问中读出作者的创作意图达到沉浸

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重要的手段,不仅能增强语感、丰富积累,还能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有所感悟、产生共鸣。实现议论文沉浸式阅读的有效方法仍然是朗读。教师要特别注重让学生在读中疑,在读中悟。初读文章时,可以让学生带着这些疑问去读:文章论述了哪些方面的问题?论述的中心又是什么?当大家一致认为文章依次论述了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的'要素、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创造力、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这四个方面的问题时,教师可进一步设疑:文章论述的中心究竟是什么?针对这个问题,学生可能出现分歧:有人认为是创造性思维,有人认为是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紧接着教师可提出新的疑问:如果说文章是围绕“创造性思维”这一中心展开,那文章开头为何要从“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一问题开始论述,并以此为题呢?如果说文章是以“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一问题作为中心的,那为什么文章大部分篇幅都在论述“创造性思维”的问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再次朗读文章的兴趣,也会启发学生思考“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与“创造性思维”之间的联系。在反复设疑、反复朗读、反复思考中,学生终于能悟出作者如此安排的用意:文章由“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谈起,启发我们要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也就是要寻求第二种答案;而要寻求第二种答案就有赖于创造性思维,于是引出了创造性思维的要素;又由“是否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这一问题的论述,引出了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归而纳之,作者的创作意图是让读者懂得如何才能成为富有创造力的人。通过这样的反复朗读和设疑求解的过程,学生对文章的思路更清晰、理解更深入,进入了议论文阅读的佳境,产生了沉浸的学习效果。

2.指导学生从矛盾中读出作者的主观思想达到沉浸

议论文主要通过文章论述的内容来阐明作者的主观思想。学生是否能理解并接受文中的主观思想,需要对关键语句进行反复朗读。《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中有多处文字都能表现作者的思想和观点,在课堂上与其让老师来做支离破碎的讲解,不如激励学生反复的诵读来慢慢体会。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看似矛盾的关键句,如,作者在论述“是否人人都具有创造力”这一问题时,既阐述了“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又阐明了“富于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作者既然承认有人缺乏创造力,为何又说“任何人都具备创造力”呢?此时,教师再放手让学生带者矛盾去朗读文本,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仔细研读,反复咀嚼,读出深埋其中的涵义,使作者的主观思想达到呼之欲出的地步。如:“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4]意在告诉我们,富于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思想认识。又如:“认为自己不具备创造力的人中,有的觉得创造力仅仅属于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等人,从而自我压制;而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5]这些信息进一步告诉我们,正是因为存在思想认识的区别,才影响他们的行动———进行自我压制。如果普通人也能像富有创造力的人一样去想去做,也能成为富有创造性思维的人。可见,教师抓住的几句看似矛盾的关键句子,为学生创设了自然的沉浸式的阅读佳境,促使学生在解读时充分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进入文章所表达的意境中,最后领会作者的主观思想。3.指导学生从品味中读出论证的严密精准达到沉浸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激发学生沉浸于作品的语言,引导学生品味出语言文字背后的意味。只有走进议论文语言文字的审美世界,学生才是真正走进议论文。创新需要有知识。作者在阐述创造性思维具备的要素时说:“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因为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6]据此,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哪些语言最能表现知识对创新的重要性呢?“总是”强调了知识对于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两个“从……到……”句式强调了无论什么时代,无论什么领域,不精通知识想要创新是不行的。又如“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7]一个“但”字突出了强调的重点。作者在强调知识对创新的重要性的同时又强调构成创造性思维的关键要素:运用和尝试,并且是“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学生就能品味到作者选词用语的严密及说服力。可见,正是作者用词的精准、论述的严密,才得以让这些观点思想呈现得如此鲜明,也正是引导学生反复地读,仔细地品,议论文语言的理趣之美、逻辑之美、严密之美才得以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因此,教师在议论文教学时,只有通过朗读指导学生从疑问中读出作者的创作意图,从矛盾中读出作者的主观思想,从品味中读出论证的严密精准,才能让学生真正领会到议论文的魅力所在,从而发挥沉浸式阅读教学的强化阅读能力、深化课文理解、优化教学效果等优势。沉浸式阅读同样可以运用于其他文体的教学中,关键在于科学的课堂教学设计及教师对课文和方法的把握。

三、议论文沉浸式阅读教学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

1.要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文本解析

采用议论文沉浸式阅读教学应将文章看作是一个有机整体,避免把活生生的文章整体肢解。教师应阐述清楚文章的一个词句、一个段落、一个层次,与整个文章内在的联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会丢失文章的整体思想和灵魂。注重文章碎片的融通和复原,是议论文阅读教学应认真思考的论题。

2.要力戒“以授代学”的现象

采用议论文沉浸式阅读教学要尽量避免以传授知识为唯一目标,以教师自身对文本的理解与分析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师不应是教参和学生之间的传声筒:或以自己的心得强加于学生,限制学生的自主学习;或用教参的固定答案,阻碍学生的创新想象;或过多强调阅读技法,忽视个体的情感体验;或以作者的感受来人为提升学生的领悟。这种“以授代学”的教学模式会忽视学生的体验和感悟,限制学生多维性与多解性的思考,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激情与创造灵感。

3.摒弃“求证式”的教学套路

日常教学中,老师在教授议论文时习惯以三要素即论点、论据、论证作为重点来分析,先找中心论点,再看作者如何论证,用了哪些论据和论证方法。这种“求证式”教学逻辑严密且高效,也暗示着作者的观点是无可质疑的。老师的教学就是设法找到作者“三要素”的逻辑关系,据此证明作者立场观点的正确,然后说服学生接受。老师对课堂会控制得很严,想方设法把学生往自己的预设上引。这样做容易忽视学生的想法,无形中扼杀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也剥夺了学生探究的乐趣和权利,生成也就无从谈起。

4.防止“放任自流”式的沉浸式阅读

沉浸式阅读教学同样需要强调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围绕既定的教学目标展开,一方面,要避免按部就班式的文体知识讲解,以及孤立、繁琐且枯燥的课文内容分析;另一方面,要防止机械套用,要发挥沉浸式阅读的特点和优势,引导学生去体验议论文的理性之美。使议论文教学达到卓有成效的沉浸效果。

参考文献:

[1]袁平华,俞理明.加拿大沉浸式双语教育与美国淹没式双语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05,(8):86~90.

[2]苏州市初中语文教学研究组编.“沉浸式”教学研究[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0,(1).

[3][4][5][6][7]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6.

小学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阅读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在信息化社会,阅读能力会对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速度,就成为了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小学生阅读学习的特点,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阅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希望能够为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阅读能力的培养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学生从识字、认字到具备一定的文本阅读能力,并能够通过对文本的感知和体验以及初步的理性分析,提高文学审美修养和分析处理文字信息的能力,这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也是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提出的要求。在小学阶段,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来扩充知识、陶冶情操就成为了我们应该探讨的问题和方向。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学生要具备一定的文字和语文知识基础,并达到一定的阅读数量,日积月累,逐渐形成自己的阅读习惯和体系。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放在首位,从学生心理接受的特点出发,引导学生逐步走入色彩斑斓的读书世界,只有以兴趣为基础,学生才能有阅读的动力。另外,转变阅读教学的模式,灵活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经验,谈谈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些教学方法和策略。

一、注意日常积累,培养兴趣,扩大阅读面

现在的小学生,每天接触的信息量很大,但是很多信息都来源于电视、网络等数字化媒体。图像、图片等直观的信息流通方式,更容易被孩子接受,相反的,许多学生会表现出对书本的厌倦和缺乏兴趣。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想办法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来推荐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书籍,扩大阅读面,适当地做好导读和引导,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阅读。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制作一些图文并茂的导读教案,让学生对将要阅读的作品或者书籍,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另外,教师还可以每天利用一定的课堂时间,为学生朗读一些优秀作品的精彩片段,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和审美修养,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阅读空间,高年级的学生还可以自主完成这样的内容。只有不断地日积月累,才能有所收获。

二、精读和泛读相结合,适当渗透阅读技巧和方法

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和方法会对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不能一味地向学生灌输这些技巧和方法,因为小学生还处在感性思维为主的阶段,过多的条条框框会让他们对阅读失去热情。其实,我们的阅读应该是把精读和泛读结合起来进行的,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典型篇章,进行精读讲解,让学生学会快速地抓住主旨和文章大意,并适当训练一下学生的阅读速度,渗透一些阅读技巧。而对于绝大多数的阅读内容,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读,给学生足够的自我思考空间,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当学生积累到一定的阅读量之后,他们就会对阅读的内容和阅读的方法有一些自己的心得和体会,教师可以再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总之,教授和学习阅读的方法要遵循灵活的原则,不能够简单地照本宣科。

三、以多向互动的方式进行阅读体验、交流和探讨

阅读重在情感体验与沟通,学生与作品产生一定的心理共鸣,并能把这种共鸣表达出来,同其他人一起分享,将会极大地提升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和热情。教师可以利用班级建设图书角的机会,让学生们自己提供喜欢的阅读书目,也可以让他们把自己喜欢的书拿到学校和同学们互换阅读和分享,这样既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让学生养成一种自主阅读的习惯。在学生阅读了一些作品之后,教师可以组织相应的读书交流会,让学生们互相谈谈阅读的感受和体验,也可以针对书中的某一话题,进行探讨和辩论,教师也可以参与交流和讨论,和学生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这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多向互动和交流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也为阅读延伸出更多的空间和可能性,在班级里营造出良好的读书氛围。

总之,小学生阅读习惯与能力的提升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重视兴趣的培养和方法的引导。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阅读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法和阅读计划,不要急于求成,也不要做一些应试化的突击训练,要让学生在轻松的阅读氛围中,逐步积累语言素材和阅读经验,以一种欣赏和体验的方式来享受阅读的过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让学生把读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热爱读书,让读书成为他们获取知识、提高自身修养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为将来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梁春莲.“行为—认知”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J].教学与管理,2009年36期.

[2]刘慧,冉敏方.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年03期.

[3]詹全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年08期.

[4]崔峦.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十项策略[J].天津教育,2007(11).

[5]毛爱华,张兴文.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究[J].教育探索,2004(09).

【摘要】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在信息化社会,阅读能力会对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速度,就成为了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小学生阅读学习的特点,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阅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希望能够为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阅读能力的培养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学生从识字、认字到具备一定的文本阅读能力,并能够通过对文本的感知和体验以及初步的理性分析,提高文学审美修养和分析处理文字信息的能力,这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也是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提出的要求。在小学阶段,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来扩充知识、陶冶情操就成为了我们应该探讨的问题和方向。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学生要具备一定的文字和语文知识基础,并达到一定的阅读数量,日积月累,逐渐形成自己的阅读习惯和体系。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放在首位,从学生心理接受的特点出发,引导学生逐步走入色彩斑斓的读书世界,只有以兴趣为基础,学生才能有阅读的动力。另外,转变阅读教学的模式,灵活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经验,谈谈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些教学方法和策略。

一、注意日常积累,培养兴趣,扩大阅读面

现在的小学生,每天接触的信息量很大,但是很多信息都来源于电视、网络等数字化媒体。图像、图片等直观的信息流通方式,更容易被孩子接受,相反的,许多学生会表现出对书本的厌倦和缺乏兴趣。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想办法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来推荐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书籍,扩大阅读面,适当地做好导读和引导,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阅读。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制作一些图文并茂的导读教案,让学生对将要阅读的作品或者书籍,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另外,教师还可以每天利用一定的课堂时间,为学生朗读一些优秀作品的精彩片段,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和审美修养,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阅读空间,高年级的学生还可以自主完成这样的内容。只有不断地日积月累,才能有所收获。

二、精读和泛读相结合,适当渗透阅读技巧和方法

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和方法会对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不能一味地向学生灌输这些技巧和方法,因为小学生还处在感性思维为主的阶段,过多的条条框框会让他们对阅读失去热情。其实,我们的阅读应该是把精读和泛读结合起来进行的,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典型篇章,进行精读讲解,让学生学会快速地抓住主旨和文章大意,并适当训练一下学生的阅读速度,渗透一些阅读技巧。而对于绝大多数的阅读内容,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读,给学生足够的自我思考空间,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当学生积累到一定的阅读量之后,他们就会对阅读的内容和阅读的方法有一些自己的心得和体会,教师可以再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总之,教授和学习阅读的方法要遵循灵活的原则,不能够简单地照本宣科。

三、以多向互动的方式进行阅读体验、交流和探讨

阅读重在情感体验与沟通,学生与作品产生一定的心理共鸣,并能把这种共鸣表达出来,同其他人一起分享,将会极大地提升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和热情。教师可以利用班级建设图书角的机会,让学生们自己提供喜欢的阅读书目,也可以让他们把自己喜欢的书拿到学校和同学们互换阅读和分享,这样既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让学生养成一种自主阅读的习惯。在学生阅读了一些作品之后,教师可以组织相应的读书交流会,让学生们互相谈谈阅读的感受和体验,也可以针对书中的某一话题,进行探讨和辩论,教师也可以参与交流和讨论,和学生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这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多向互动和交流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也为阅读延伸出更多的空间和可能性,在班级里营造出良好的读书氛围。

总之,小学生阅读习惯与能力的提升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重视兴趣的培养和方法的引导。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阅读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法和阅读计划,不要急于求成,也不要做一些应试化的突击训练,要让学生在轻松的阅读氛围中,逐步积累语言素材和阅读经验,以一种欣赏和体验的方式来享受阅读的过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让学生把读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热爱读书,让读书成为他们获取知识、提高自身修养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为将来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梁春莲.“行为—认知”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J].教学与管理,2009年36期.

[2]刘慧,冉敏方.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年03期.

[3]詹全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年08期.

课程教学论小论文主题

学术堂整理了二十个语文课程与教学方面的论文题目,供大家经常参考:1、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言语行为探析2、中学语文“任务诱导”教学模式研究3、语文课堂互动研究4、中国现代文学的接受与中学文学教育5、高中古诗词教学与人文精神的有效传承6、文言文教学之历史沿革与革新策略7、高中语文教科书写作教材比较研究8、语文课程中的语文知识建构摭谈 语文课程的多媒体教学9、基于体验的语文情感教育研究 语文教师现代信息素养研究10、感悟式学习是生成和建构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11、一位农村语文特级教师发展需要及生活经历的叙事研究12、一位高中语文教师的实践知识研究13、在新课标指导下培养高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14、对话式阅读教学实践的反思及改进15、职业高中写作课程的反思16、叙事学与中学小说教学内容的构建初探17、中学语文教师教育信念的个案研究18、论李镇西生活化语文教育经验19、新时期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祝福》20、高中作文训练序列与学生的心理发展

提供一些教育学方面的论文题目,供参考。1、教师心理素质现状及应对策略研究2、单亲家庭、贫困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3、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研究4、学习困难学生的特征及其干预研究5、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研究6、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7、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因素研究8、创造型教师成长的心理学研究9、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现状及问题10、当前教师职业倦怠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11、高校扩招后就业现状研究12、网络教育管理模式研究13、中学生网络成瘾及对策研究14、中(小)学生厌学问题及对策研究15、独生子女问题研究16、独生子女教育问题研究17、独生子女社会问题研究18、学习困难学生现状及对策研究19、学习困难学生心理及教育策略研究20、独生子女问题行为及对策研究21、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22、高校大学生勤工助学研究23、当前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24、教育生态环境研究25、外国教育史上某教育家的教育思想与我国教育改革(这是论文方向,自己确定小标题)26、外国教育制度研究(这是论文方向,自己确定小标题)27、外国教育思想研究(这是论文方向,自己确定小标题)28、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29、我国义务教育投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30、浅析税费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状况31、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与效率问题探讨32、“一费制”的实施对学校办学经费的影响33、我国现行义务教育投资体制的弊病及其改革34、我国教育投资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35、论择校费与教育公平36、论教育的经济功能37、论教育产品的属性与学校办学的市场化运作38、加入WTO对我国教育的冲击与对策39、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学校关系的探讨40、我国现阶段义务教育供求失衡的原因及对策41、我国学校教育资源使用效率的现状、原因与对策42、教育供求调节的两种模式对比——政府调节与市场调节43、我国基础教育投资地区差异分析44、教育筛选功能在劳动力就业市场中的发挥与失效45、我国民办学校办学的困境及其改革46、我国高校助学贷款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47、我国高校扩招的利弊分析48、论建立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49、目前我国中小学校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分析50、论公办教育投资效率不高的体制根源51、中小学校负债办学问题研究52、学校管理审美化研究53、人性理论对学校管理实践的指导作用54、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论减负55、中小学有效领导的构成与方法56、人际关系在学生班级管理中的作用57、教师工作积极性激励的有效性58、建立学校内部完善的激励机制59、对奖励的有效性的探索60、校长(班主任)的领导影响力构成与建立61、班主任的领导素质62、校长(班主任)领导威信的建立途径63、学校改革的动力与策略64、学生(教师)非正式群体的认知与管理65、师生进行有效沟通的策略66、学科教学中学生的合作学习研究67、学科教学中学生的探究学习研究68、中(小)学生学习方式改革初探69、教学评价改革探索70、成长记录袋使用研究71、如何指导学生写学习日记72、多元评价的实践探索73、如何听课与评课74、新课程实施中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的研究75、学科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的研究76、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探索77、加强学科教学的现实性和应用性研究78、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79、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理念与策略80、新课程理念与教学改革81、教师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82、学生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83、学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84、教学反思的作用与方法研究85、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研究86、加强学科联系的探索87、教师协作教学的探讨88、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89、网络文化与学校教育关系研究90、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与局限研究9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与教师积极性的调动研究92、网络情境下的学习方式(途径)研究93、大(或中、小、幼)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94、学生智力(或创造力、非智力因素)开发培养研究95、教师(或学生)心理压力及其应对策略研究96、学习困难学生(或差生)的成因及教育对策研究97、课堂教学情境中的师生互动研究98、能力(或个性)差异与因材施教的研究99、学校(或班级)环境建设研究(校风、班风、学风)100、品行(品德)不良学生的转化研究

1论题要新颖2论题要窄,不能太广3论题要集中,围绕一个话题

教育学的学科思考— — 从西方教育学科研究的历史演变探讨教育学学科发展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人类出现的初始阶段就存在了。但是,教育作为一种认识或社会问题而被人们探讨,有意识地研究,则要迟得多。因此,可以说,作为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 教育学。是人类社会和教育实践活动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是教育宴践的高度概括和科学的抽象。教育学科首先在西方形成,其历史过程可分为三大时期:一、前学科时期从研究结果在历史上留下痕迹井产生深远影响这一角度看,可把古希腊哲人对教育的有关探讨作为前学科时期的起点,把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诞生作为终点,时间跨度约从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l6世纪末共20∞ 多年。这段时期又可分为“古希腊”和“中世纪”两大阶段。1.教育存在的台理性— — 研究对象与中心课题。从古希腊哲人遗留下来的有关文献看,首先进入他们思考领域的教育问题,并不是诸如“教育是什么 这样与认识事物性质密切相关的问题.而是社会为什/厶要办教育,人为什么要接受教育,教育应该怎么办(包括结构、内容与方法)等直接面对教育实践的原则性问题。有关“教育必要性”,有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强调教育的功利或实用价值的回答;有亚里士多德的教育与共同利益有关的非功利性价值的回答�6�8 �6�8 这些古希腊哲人对教育必要性问题的探讨,实际上是对教育价值和目的的探讨。它指向的是教育对人类、社会、个人的意义问题。它与哲人对自然的探讨有巨大差异。过去忽视了这一差异,但它却是“教育 这一人为事物特性充分、顽强而突出的表现。人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进行教育括动的,所以研究教育,必然首先研究和论证自己需要的台理性。而后把教育当作满足自己需要的工具来设计 (从目的到内容、方法)。人的需要和对需要的意识、价值判断的不同与变化,必然会反映到教育问题上来,教育这一研究对象性质上的非自然性,教育研究与自然研究在问题域上存在区别。2,两种研究传统的发端— — 研究方法。古希腊哲人由哲学观直接导出教育价值观与目的观,成为他们主要的认识方法,是这时期教育研究方法整体上的一大特征。哲学在教育研究中发挥着双重作用,既是教育观形成的哲学理论前提,也是认识教育现象的理性工具,这两者的台一使教育观与哲学观直接对应,思考哲学问题的方法也就是思考教育问题的方法。因此,可以说,古希腊时期哲人关于教育问题的探讨,在一定意义上,只是他们的哲学观在教育这一具体领域中的运用和体现。这一最初形成的研究方式,哲学与教育观的密切关系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保持下来,成为教育研究中第一个最古老的传统。另外,以古罗马著名雄辩家和教育家昆体良为代表的另一种传统,即以如何培养雄辩家为核心问题的有关教育的系统探讨,他采用的立足于经验的总结与反思,面对现实的思辩与依赖直觉的判断及以服务于教育实践为目标的研究方法,成为古代又一种研究传统.对以教育实践问题为对象的教育研究产生持久的影响。犹如第一种传统在方法上有赣于哲学,并未形成特殊一样,第二种传统在方法上也未超出经验反思的范围,未形成教育研究的特殊,只是反思的内容是教育经验,在方法上更注意对与对象相关事物系统、全面的关注.因而显得缜密而有条理。3.认识教育现象的前提性问题域形成— — 研究结果。古希腊的教育研究,无论从方法,还是从研究结果的存在形式看,都还未达到专门化的程度,只是以一些观点、见解的方式存在,很难说是系统的理论,更未形成学科。但这并不等于说古代对教育的探讨不重要,古希腊时期教育研究的结果形成了认识教育现象的前提性问题域,是教育理论的基础构成。有关教育的问题,古希腊哲人的基本回答可概述如下:(1)人与社会是否需要教育? — — 从社会功利及个人在社会中生存的需要来论述其必要性。(2)人是否有接受教育的可能? 提出了教育中身与心、感性与理性、智与德等一系列范畴的肯定回答。(3)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的原因是什幺?— — 遗传、习惯与教育。(4)教育对人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 — 规范与塑造作用。(5)人什么时期接受教育最重要和有效?— — 儿童时期。可以说,人类历史上教育探究的初始期对人类教育认识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贡献,不在于得出的结论.而在于形成的基本问题域。4.中世纪的变化与意义。从中世纪一些教育文献中可看到,循着演绎的路线探讨教育问题时,神学家们不再以哲学.而是以神学为起点,论证过程中主要引用圣经中的话作为理论依据.或者以上帝的名义来证明结论的正确。哲学服从神学、理性服从信仰,这样一个中世纪神学家推崇的最高原则,也体现在对教育问题的探讨中,神学统治是中世纪学术僵死、倒遇、贫乏的重要原因。它从反面告诉了我们演绎过程中大前提的决定性意义。神学至上的教育观区分了信仰与真理、道德与知识两对范畴,就此而言.是一种认识上的进步.因为至着与至真尽管相关,但并不等同,区分有助于对它差异和各自特性的研究。与此相关的是,中世纪的宗教教育家关注内心体验、反省、感悟等一系列人的内心世界与精神领域的变化,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作为范例解剖人性.描写人皈依上帝所走过的长长的心路。中世纪的教育研究并非一片空白,也不都是倒退。当时已有人开始注意和研究教育对象的心理因素.井把此作为研究、确定教育行为的重要依据.同时,对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路线与哲学思辩路线的有意识区分,对信仰与知识的区分,都为近代科学的诞生创造了认识条件.但是,从总体上看这些都来形成一种普遍的研究因素和传统。因此,前学科时期教育研究的主要形态还是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奠定的。中世纪孕育着新时期的曙光,它是从古希腊原始哲学的辉煌通向近代科学诞生的桥梁

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开发研究论文

小学科学课程中如何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论文

在各领域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我整理的小学科学课程中如何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 教师在对小学课程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使整体科学课程所拥有的优质化特点得以进一步体现,并且使科学课程能够充分地提升学生自身的独立创造能力,并且使学生能够获得较为优质的自主探索式学习空间,使学生通过有效的自主学习养成优质的学习习惯,使整体科学课程教育理念与当下时代背景相符合。本文对小学阶段的科学课程进行了详细的探究,并且对我国小学科学课程在教育中所存在的各类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探析,结合新课程的理念,对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如何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进行了详细的探究,并希望由此使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得到有效的优化,并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关键词: 小学科学;科学教学;自主探究能力;

在当前我国学生的发展过程中,部分学生所能接受的课程教育模式为传统的教育模式,相应的模式在构建过程中往往以教师为主导,而学生由于其自身的智力水平及相应的行为习惯具有着高度的不稳定性特征,使其对于学习内容的把控的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构建,自身的自学能力相对薄弱,对于具有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等诸多知识的科学课程而言,教师需要充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对相应的课程问题进行自主化的探索,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较为严谨且科学的学习习惯,进一步优化学生的科学素养。由此,教师需要详细地探究在小学课程中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式。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时所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无法对科学课程提起兴趣

科学课程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地提高学生自身的科学素养,并且为日后各类与科学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较为优质的现实基础,由于在构建整体课程的过程中,其自身的复杂性相对突出,而学生自身面临着课业压力相对较大的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等诸多主要科目之后,无法有更多的时间对相应的科学课程内容进行有效的复习与预习,而且由于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处于相对爱玩的年龄阶段,继而使其无法对科学课程提起高度的学习兴趣,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往往只能注重教师所传授的各类内容,并且无法以主观的方式进行思考,仅能够以被动接受的方式对相应的内容进行学习,并单方面地完成教师所布置的各类任务,无法对整体科学课程的重要性予以有效的认知与重视,并且无法养成较为优质的知识获取能力。

(二)小学生无法充分地接触科学课程

在小学阶段的科学课程中存在着较为突出的简单性特征,然而却对诸多不同学科予以充分的包含,其自身拥有了较强的综合性特征。科学学科在构建的过程中,其自身的重要程度与语文、数学等主科课程相比相对较低,而且其自身的课程难度相对较浅。

举例说明,在构建科学学科课本的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到对植物进行观察,对动物进行观察等内容,而相应的内容对于小学生而言,无法满足其求知欲。由于大部分小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主要的学习内容均来自于课本,如果相应的课本知识内容较少,将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范围受到限制,无法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

(三)无法构建科学化的整体科学课程自主学习模式

当小学阶段的学生进入高年级之后,在开展整体科学课程的过程中,教师会对各类实验材料及实验工具予以应用。举例说明,在学习五年级"运动与力"章节的过程中,需要学生为小车安装螺旋桨,使小车能够像火箭一样发射,而在对六年级《热与燃烧》课程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可能会应用酒精灯,需要学生详细地掌握掐灭酒精灯的方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按照书本对相应的内容进行讲解,而学生对于具体的动手操作环节同样拥有着较为突出的现实兴趣,而如果在课后学生无法拥有专业的设备备并且无法得到教师的及时帮助,将使其在进行相应的课程作业操作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差错,使其自主探索能力无法得到进一步的养成。

二、提升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方式

(一)进一步使学生对于科学课程产生兴趣

虽然小学生在具体学习过程中能够即与科学课程的时间相对较少,但教师仍然需要充分地利用课堂时间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进而使学生对于科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得以大幅度提升,在具体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教育需要充分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科学课程,就其自身而言具有的较为突出的操作性,教师可以教学生进行有效的分组,使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相应的沟通与交流,使学生能够充分的与教师及其他同学进行有效的互动。举例说明,在对生物与环境课程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提前化的学习与预习,并且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分发蚕豆种子,使学生对蚕豆种子的原始状态进行有效的观察,使学生将种子带回家后进行发芽,由于种子在发芽过程中中能会经历一定时间。学生需要每天对相应的种子不断变化进行观察,久而久之,学生会对整体自然学科产生兴趣,并且对所学习的内容产生更加深入化的理解,当种子的发芽过程予以完成之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相应的发言内容进行有效的探究。并且使学生能够对整体种子的发芽过程及相应的发芽环境进行有效的表述,使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进一步对科学课程自主学习内容进行有效的拓宽

在整体科学课程的构建过程中,书本内容具有一定程度的局限性,然而科学内容却具有着较为突出的无限性,而为了进一步使学生在对科学知识进行探索过程中,能够满足其自身高度的求知欲,并且使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教师需要充分的对整体科学内容的拓展性进行有效的优化,使学生能够以课外拓展的方式对各类科学课程内容进行有效的学习与理解。举例说明,学校可以举办科学月的活动,使学生在相应的活动中通过教材知识,并且结合课外的诸多知识,自己动手发明,并且在活动中予以有效的展示,通过整体活动,可以对各类优秀作品进行选拔,并且上报学校给予相应的奖励,使学生在实际创造过程中增加其动手机会,会使学生能够积极地进行科学领域的探索,学校也可以举办各类科学比赛,开展废物利用竞技、魔方竞技等活动,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激发,并且使自主探究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三)使学生能够有效掌握自主学习的学习方法

学生在进行具体的科学学科学习过程中,其自身分析问题及对各类信息处理的能力具有着局限性,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引导与帮助,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方法能够得到有效的构建,并且积极引导学生有效地探究及说明相应的自主学习模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前预习阶段对无法理解的.各类知识予以标记,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中针对化地解决相应的问题,在课后复习阶段,引导学生及时对相应的课程内容进行复习,对整体学科中的知识点进行有效的总结,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对生活中的各类现象进行有效的观察,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能够充分地掌握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通过优质的科学学习方法,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日后进入到初中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应用优质的自主学习方法,使学生的综合学习素养得到大幅度提升。

(四)进一步应用互联网等诸多创新型教学模式

在开展小学科学课程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地应用新型教学模式,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互联网科技得到进一步优化,互联网所具有的多元化特征能够充分地帮助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内容,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多媒体数字化教学模式引入到课程当中,通过播放各类视频,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与分析科学知识点,并且引导学生在课下时间以互联网的方式查找各类科学知识点,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自主查找能力。此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以互联网的方式对相应的科学内容进行探究,使学生能够发散式地思考教材中的各类问题,并且通过互联网的查找,对于课本中问题相关的其他问题进行主观性的理解,使学生在互联网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提升自身的主动操作能力,并得到乐趣,使学生的学习方法具有高度的现代化特征。

三、结语

在构建小学科学课程的过程中,需要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课程的发展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帮助学生有效地探索自主学习方式,并且应用诸如互联网等创新型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在现代化的背景之下,进一步优化自主学习能力。小学科学教师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有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使自身在发展过程中能够充分地与当今社会的教育模式相符合,进而突显我国小学科学课程的创新性特征。

四、参考文献

[1]程金怀.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途径[J].学周刊,2020(4):90.

[2]黄威,杨延从.教育生态学视域下小学科学教师混合式学习研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0(1):14-19.

[3]王文峰.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及教育改进策略[J].学周刊,2020(4):45.

科学学期教学工作总结(精选5篇)

指缝很宽,时间太瘦,悄悄从指缝间溜走,回顾这段时间的教学,相信大家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教学总结吧。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份精彩的教学总结,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科学学期教学工作总结(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回顾半学期的各项工作,主要从以下四方面进行总结:

一、谈一谈本职要做的事

1、教学工作方面。本人认真钻研教材和课标,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关注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原则,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本学期新接三年级三个班和四(1)班的科学教学工作,开学之初严抓学生的上课纪律,传授四人小组合作的一些小技巧给学生。学生渐渐地适应了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有序地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学生在上课时遇突发事,如身体不舒服或同桌间闹矛盾需要老师帮助时,学生先是举手示意,等老师走到其跟前方可以在老师耳朵旁悄悄地说明情况,这是悄悄的科学课堂。学生在上课时离位去了洗手间,进实验室时可以直接从后门悄悄进来便可,不许打报告,这样便不会打扰正在认真上课的同学们,进来之后也没人察觉,这是互不影响的科学课堂。当学生在“开小差”时,老师便轻轻地走到学生跟前在其耳朵旁提醒并提出上课的要求,老师并没有大声斥骂,这是冷静的科学课堂。当同桌之间一直在闹小矛盾互不迁让时,老师会在学生的科学书上写上“生气了,但先忍着,下课后再处理好吗?”学生便慢慢冷静下来,继续上课,等下课时学生自己都忘了刚才发生的事情,小事便化无了,这是不露痕迹的科学课。

2、兴趣小组方面。9月份和10月份主要是为参加镇的第四届科技创新大赛和市的第二届木结构比赛做准备。镇的科技创新大赛主要是上送三篇科技小论文,学生在上学期已经初步撰写,老师主要是对其修改,并把相关材料准备好,搞好喷画为展评工作做准备。梁芝绮同学撰写的观察小论文《乌龟的生活状况》,五年级朱辉彬同学撰写的一篇观察小论文《小懒虫——螃蟹》,张曼韵同学撰写的观察小论文《花之谜》。

3、专业发展方面。本学期撰写的论文《浅谈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开发策略——关于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实效性研究》被学校选送到镇参加年会论文评选,认真研读本专业相关书目《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艺术》《小学新课程科学优秀教学设计》《小学科学教学技能》。

4、其它工作。利用每天的大课间时间训练国旗队,每周一履行值日组长的工作职责。做事认真、细心,认真完成学校、科级组长布置的各项工作。

二、做成的事

本人撰写的教学设计《往水里加点东西》获市教学设计评选二等奖,撰写的论文《浅谈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开发策略——关于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实效性研究》获校论文评选二等奖。指导学生撰写的三篇小论文《乌龟的生活状况》《小懒虫——螃蟹》《花之谜》获镇第四届科技创新大赛研究论文三等奖。

三、存在问题

1、老师的专业知识浅薄,需要再扩大本专业的知识面。

2、撰写论文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抓住小问题研究。

3、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的深度待加强。通过这一届的科技创新大赛评审工作,我发现只有纸质材料丰富还不够,喷画设计得漂亮不不够,喷画展示出来的内容得再丰富一些,把研究的全过程通过图片和文字结合展现出来。评委都是先通过了解喷画的内容,觉得不错的论文再会去看看纸质材料,在研究的过程中一定得保存大量的活动照片。

一、思想总结:

本学期,继续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并以此指导教学、教改和教研工作,把课堂教学改革做为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工作总结:

1、明确教学目标。

按《课程标准》要求,从知识、技能、情感、工程、技术、环境几大领域建构科学教学的目标体系。

2、教学进度。

学期初,制定教学计划,明确工作重点,对工作做出详细规划。严格按照学期初制定的计划进度,完成了教学任务。

3、加强课堂研究。

加强学习,阅读专业杂志《科学课》。注意积累和总结经验,及时修改更新教学资源。今年制作了《校园中的植物》课件,丰富了教学资源。

4、开展教研活动。

两周开展一次教研组活动,了解最新课改动态,共同备课、交流、总结经验,并进行阶段性总结。

本学期,开展了两次联片教研活动,一次主题教研活动,平时开展组内教研活动,并做教研记录。

5、重视实验教学。

每位教师都把实验室当做主阵地,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动手能力。

实验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实验能力的培养,按时完成实验教学任务,并留存实验报告单和各种实验记录。

6、延伸课堂内容。

本学期,社团活动进行了12次实验教学,并作了记录、总结和评价。

平时教学中,鼓励学生开展课后研究活动。如,三四年级的做天气日历,二年级的观察月相,相关数据的收集,都是学生课后完成。

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加科技小发明小制作活动,把好的想法转化为科学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为第二学期的科技节活动做准备。

7、其它工作:

(1)搞好科学专用教室的使用和维护工作,教育学生爱护实验室的仪器和桌椅,搞好清洁卫生。

(2)加强仪器管理,做好维护、保养和必要的添置工作。

(3)积累和整理好教研组各类资料,为争创校级先进教研组做好必要的准备。

小学科学三年级阶段的教学是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启蒙课程,孩子们对于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科学现象充满着无比的好奇,他们具有异常强烈的探求欲望。但是,这些求知的欲望都是处于自发的状态,有许多探求的活动只是在原始的求知动力的驱动下展开的,因此,不可避免存在着与科学探索知识规律相违背的活动。这样,我们科学课的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成了要引导着这些求知的精灵的形成一个良好的科学探索问题的习惯,并从中学习常用的科学探索的方法,从而提高他们自身的科学素养。

经过这一个学期的教学,我们发现处于三年级阶段的学生对于科学常识的掌握还是比较多的,他们获取信息渠道也较多。所以,针对一般科学常识的测试(如科普知识测试)同学们的成绩大部分都是优秀的。但是,如果把测试的重点放在探索的方法和对已有知识的应用这两个方面的话,同学们的成绩就并不那么理想了。针对这一问题,我做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

一、我们一向以来的测试都是侧重于知识的。这样容易形成一个误导,认为掌握了书面的知识,考试得到了高分就是掌握了科学知识。

二、我们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比较少考虑平时探索活动量化评价的问题;这样,对学生的评价就容易停留在以考试成绩评价的基础上。

三、许多家长对科学课的重视程度不够,把它当成所谓的`“杂科”来处理。这样,同学们的学习动机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弱化。

因此,想要提高同学们的科学素养,就得从科学启蒙教育阶段扎实的做起;而且,对于科学习惯的形成了来说,这一阶段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具体该如何呢?我个人有如下想法:

首先是完善科学教学的评价方式。第一是平时科学探究活动中评价量化的问题。这个有赖于科学教育教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出谋献策。第二是考试方式和内容的变革。方式应该不局限于笔试,还可以考实践操作,或是综合起来;内容应侧重于对已有知识的应用和开放性的探索行考题。

其次是要让同学们把科学课放在和语数英一样重要的位置上来。这里要说的是,尽管大家都知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晓得科学技术的创新全赖于人们科学素养的提高,却还没有意识到科学素养的提高必须从启蒙阶段的科学教育开始就给予充分的重视。因此,我觉得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不要放弃任何“热爱科学和重视科学”的思想教育机会。

最后,由于三年级的同学毕竟年龄较小,对科学现象的认识大部分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科学习惯的养成也不能一蹴而就;因此纠正错误或不科学的行为将会成为很重要的一个方面,需要科学老师和班主任老师的共同努力。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一学期的工作接近尾声了。本学期我同样负责学校科学教学、科技辅导员工作,同时兼任仪器室的管理员。回首这一学期来的工作,有汗水、有收获、也有不足。现将这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育教学方面

本学期我担任了三、四年级五个班的教学工作。科学课要上好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尤其在我们学校目前这种没有实验室的情况下。看到别的学校那么多间高规格的实验室。心里十分的羡慕也十分的无奈。可是我知道,这种环境要改变不是一时半会的事,可自己的工作必须做好。尤其是教学,是我们老师的首要任务。所以我认真钻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争取上好每一堂课。课前我积极准备好实验工具,指导学生动手实验。我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尽量做到让学生多动手、动脑学科学。课堂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努力为学生构建明主课堂。在课堂上,发散学生思维,尽可能多的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思考。

二、开展科学活动,全面普及、注重提高

科普活动是科普教育的载体、没有活动就没有活力,我们根据小学生的特点,积极开展具有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实践性、创造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普教育活动,我指导学生进行的科学活动如下:

1、指导学生在学校、家庭及社会进行“家庭和学校节能减排调查”和“一次性物品使用情况调查”活动,使学生对科普知识有了些了解,更加深了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了解,也懂得了平时如何在自己的身边做好一些节能、节水、节电的方法。

2、指导学生进行培育凤仙花、养蚕、培养霉菌等长时间的观察探究活动。

3、开展读科普书籍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以达到从课外书籍上学到课本以外的知识的目的。

4、开展全校性的科技活动周大型活动。活动的目的不仅对学生进行科技素质教育,更是让学生通过活动体验科技带来的快乐,在活动中注重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

5、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科普小论文、科幻画的活动。学生兴趣非常的高,虽然我们学校的学生各方面能力可能并不高,但孩子们踊跃参加就能有所收获。以后我要开展更多类似的活动,让孩子们的科学素养有更大的提高。

三、工作考勤方面

我热爱自己的工作,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注重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待人真诚和善,努力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做到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从不因为个人的私事耽误工作的时间,并积极运用有效的工作时间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除了认真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之外,本学期我还担任综合组教研组长,在安排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协助其他老师做好学校的各项工作,积极推动本组教研活动的开展。有老师请假,也能够服从学校安排,认真代课,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到更好。平时能及时把工作情况、问题、困难向领导请示、汇报,并得到领导的鼓励和指导。同事之间能做到顾全大局,服从安排,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沟通。

四、继续学习,不断提高

在紧张工作之余,时刻觉得自己有一种被淘汰的紧迫感受,要为自己充充电,特别是作为一名小学的科学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似乎懂得要更多一些。然而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对科学学科教学经验不足,总觉得自己在各个方面的知识还欠缺,教学上时常遇到一些知识上的难点,书到用时方恨少,没办法,只能平时自己多看些杂书了,在头脑中多储备一些知识,这样面对学生的难题时,能够坦然相对。另外,多争取外出听课的机会,以学习外校优秀教师和专家的先进理念。在区教研员和名师工作室名师的带领下,我拥有很多次外出学习的机会。在教育教研工作上有了很大的收获和进步。

总之,在这一学期的工作中中,我不仅在业务能力上,还是在教育教学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例如理论知识不够,教学经验不足,组织教学能力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争取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

转眼间,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结束了,在教学工作中有很多收获,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为了以后能更好的工作,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参加工作以来,我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积极参与听课、评课等教研组活动,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补己之短,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多种兴趣爱好,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

我参加了区20xx年中小学教师实验操作技能大赛,取得了三等奖。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例如,课堂语言平缓,语言不够生动,对于后进生的态度经常是比较急躁,这些都需要我在工作中逐步的改进,认真对待每一位学生。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 索引序列
  • 小学多学科主题课程研究论文
  • 小学科学小课题研究论文
  • 中小学主题阅读课程实践研究论文
  • 课程教学论小论文主题
  • 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开发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