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论文参考文献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论文参考文献

中俄远东合作给东北振兴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作者:张淑芳来源:《广东蚕业》 2019年第12期DOI:10.3969/j.issn.2095-1205.2019.12.44张淑芳(辽宁金融职业学院 辽宁沈阳 110000)摘 要 东北地区不仅拥有区位优势,同时在农业、工业、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开发、交通运输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悠久的历史,在“一带一路”的带动下,东北地区可与俄罗斯远东地区扩大经贸往来,深化能源等领域合作。与此同时,中俄两国共同打造“冰上丝绸之路”、建设欧亚大陆交通走廊和能源运输大动脉,也将进一步扩大和深化两国经济合作空间,携手化解外部风险和挑战,促进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共同发展振兴。关键词 中俄远东合作;东北振兴;机遇;挑战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205(2019)12-72-02 1 远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与东北地区合作优势1.1 边境贸易合作前景广阔中国海关总署2017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俄罗斯和中国之间的贸易额一直在快速增长,从1月到9月增长了30 %,达到770 亿美元。中国对俄罗斯的出口额增长了近13 %,超过350 亿美元。中国是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国,2017年我国与俄罗斯的贸易额占俄罗斯国际贸易的15 %。随着远东地区的开发建设,各类产品资源技术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中俄贸易往来也将更加频繁,东北地区(尤其是东北地区的企业)充分利用自己成熟的技术设备以及良好的产业基础和独特的资源优势,来推动远东地区加工贸易的发展。同时,两国交通等设施的逐步完善有利地促进了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边境贸易发展。1.2 农业合作形式丰富俄罗斯远东地区受地理和气候条件影响较大,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期短、降水量低、热量总体不足,农业发展水平不高,与俄罗斯全国的平均水平相比,此地区的农产品人均产量要低很多。故而其农产品(如奶、肉、蔬菜、粮食等)中的很大一部分不能自给,其当地居民的消费需求需要依靠从外地或者外国购买方能满足。东北地区与俄远东地区的农业合作可以依托产品、农业科技等方面的优势来实现。由于这两个地区紧密相邻,地理纬度相近,气候条件相似,所以大豆、小麦、水稻、马铃薯和饲料牧草等作物引种易获成功,利用移栽技术、遗传资源研究可加快农作物育种进程。此外,东北地区农业人口众多,农业技术水平和农机具生产水平较高,发挥东北地区的人力资源优势和技术设备优势,对发展远东地区的农业无疑会更加有利。1.3 迫切需求基础设施建设区域经济要想获得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是基础。远东地区迫切需要更多的投资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例如现代化边境口岸的建设、对现有的机场进行扩建等。在这方面,目前中国所做的贡献虽然和过去相比已经大为增加,但我国对其投资仅占该地区外来投资额的7 %,基础设施投资空间广阔。作为老工业基地,东北制造业门类齐全,基础雄厚。在装备制造、建材设备方面技术卓越,品质过硬,可为远东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技术和设备支持。我们不应仅局限于基础设施的投资,更应加大对已建项目的应用,充分利用这些基础设施,实现产品技术的交流,建立中俄跨境经济合作区,推进绥芬河、同江、黑河等口岸和通道功能的改造升级,形成互联互通。1.4 资源开发互惠互利俄罗斯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是稳定的能源出口大国,但一直以来长期依赖欧洲市场。受油价暴跌的影响和西方国家的制裁,俄罗斯急需稳定的出口市场。而中国作为其在亚欧地区的头号合作伙伴,中俄的能源合作能够实现互利互惠。石油和化工是东北地区的支柱产业,辽河油田、大庆油田地处原油生产腹地和中俄能源合作通道,具有丰富的开采经验,东北地区发达的石油化工产业,还可将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原材料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俄罗斯森林资源丰富,林地面积和蓄积量均居世界第一。其中,多数蓄积量为成熟林甚至过熟林。这样,如果做不到及时地对其进行采伐、抚育及更新,就会导致极大的资源浪费,经济价值也就无从实现了。同时,俄罗斯在技术、劳动力、林业产业建设等方面都存在着短缺,这也对其林业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制约作用。而中国在这些方面却优势明显,拥有大量的木材消费市场和完备的林木加工产业。1.5 旅游产业潜力巨大中俄两国在边境口岸地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远东地区的工业旅游、红色旅游、贝加尔湖等自然景观和东北地区的探险、科考、游船观光、渔猎、民族风情等。便捷的签证制度促进了当地的商务考察和旅游活动。同时,黑河黑龙江大桥、同江铁路大桥、洛古河大桥等项目的建设促进两地的互联互通,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带动东北地区的旅游产业。1.6 高科技产业共享发展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科技事业遭受了巨大的冲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俄的科技合作。在创新和基础研究方面,俄罗斯独具优势,有很多居世界领先地位的技术领域,如新材料、电子、复合疫苗、生物工程、原子能、等离子体等。近年来,东北地区在高铁、轻工、电子、家电技术、通讯产业、机器人产业等高科技领域发展迅猛,拥有多项专利核心技术和科技园区。通过两国的合作共享,实现高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2 发挥东北地区优势,提升东北振兴速度2.1 发挥地缘优势,扩大中俄两国边贸合作中国的东北地区与俄罗斯的远东地区毗邻,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经贸合作关系十分密切。两地边境贸易合作的扩大既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使远东地区因此获得了有利的发展时机。东北地区应充分发挥地缘优势,依托黑河、绥芬河等对俄边境口岸,扩大对外开放,发展面向国外市场的生产能力,建立现代化产业基地,提高产品质量,优化产业链条,通过远东开发、数字经济、跨境电商等新兴领域合作,结合现代化物流,完善运输、信贷等相关服务体系,带动远东地区的城市建设和经济改革。同时,积极推动边贸人民币本币结算,在中俄口岸增设办理本币结算的银行,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跨境人民币融资、人民币交易、卢布兑换等业务,为在境外投资的企业提供更好的跨境结算、贷款、贸易融资等金融服务,减少企业汇率风险,促进贸易合作。2.2 发展多样农业合作形式,实现规模化生产俄罗斯农业发展受制于环境因素影响,同时,人口稀缺导致农业生产成本高。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在生产环境和技术水平上能够满足远东地区的生产需求。利用交通优势,实现跨境农业产业园区、科技园区建设,提升产业链效率,创建高质量农产品品牌,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建立育种实验基地,绿色蔬菜生产基地,现代化粮食仓储基地,实现规模化生产。打造粮食进口专业口岸,充分利用远东地区土地优惠政策,通过接受转让或租借等形式,组建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以及农业公司等,在渔业、种养殖以及农产品加工等领域开展技术合作,将产业链条拉长,建立起国际化和现代化水平都较高的农业产业体系。进一步加强农业劳务合作,加强对从业人员素质的培养,依托大学、科研院所等,对赴俄农业技术工人开展岗前培训,包括农业知识、语言、文化等方面,解决劳动力不足问题。2.3 助力远东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中俄两国经济共赢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俄罗斯远东和中国东北这两个地区要积极开展合作。在众多的合作领域中,最重要的当属交通运输领域。东北地区在装备制造业和基础建材业具有丰富的经验和较高的技术水平,在远东地区的一系列基础设施新建或升级改造项目中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在高铁领域,东北地区拥有系统的理论,完善的技术标准,具有成套的工程技术设备和丰富的运营经验,能够实现在高寒地区的高铁建设。通过对远东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促进两地经济共同发展。2.4 加强能源资源开发,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远东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石化项目同时也是东北地区的传统工业,通过两地的深入合作,能够更好地促进能源合理开发使用。近年来,中俄两国在石油和天然气领域的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从俄罗斯斯科沃洛季诺到中国大庆的中俄原油管道、中俄东线天然气的入境、中俄合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的投入使用,为我国提供了稳定的能源来源,也使俄国的能源有一个稳定出口市场。为东北石化产业带来重要契机,能够有效地带动东北地区石油产业发展,避免了因石油资源枯竭带来的消极影响。目前,东北地区要执行好现有的输油输气协议,加强对天然气项目的管控,完成好核能等新项目建设,加强非传统领域(如标准对接以及工程建设和能源技术装备等)合作,产业链条也需进一步拓宽,同时两国的能源合作水平也要不断提高,建设全球能源安全治理新平台。下一步,两国将合力开展北极航道项目和“冰上丝绸之路”建设,为能源的开发和使用创造更广阔的空间,推动中俄区域经济发展更好地融合。在森林资源的利用上,东北地区要加强与俄罗斯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的林业技术合作。可利用地缘优势合资开办林场、林木加工厂等。以技术、设备等生产要素输出的方式开展木材贸易。形成以林木加工、森林矿产、森林保健食品和森林生态旅游相结合的产业格局,利用先进的管理经验,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充分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2.5 发展特色旅游,促进经济文化交流旅游产业作为一项文化产业,能够推动俄罗斯远东地区对外开放,加快地区经济发展,目前,远东地区建立了自由港制度,实行免费电子签证,简化了入境手续,自2018年1月1日起,远东地区旅游休闲行业企业和机构可免缴利润税5年,中国投资者也可享受该优惠政策。企业可以通过在远东地区投资旅游行业,这对中国投资者及游客有较强的吸引力。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打造东北特色文化旅游产品,传播优秀的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扩大文化影响力,促进两地文化的交流。两国政府和企业也要相互协调配合,完善相关设施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共同开发跨境旅游资源,实现两国共同发展。2.6 实现高科技领域合作,提升科技水平国家发改委于2012年制定的《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中指出,东北地区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要通过现代产业体系的建立来实现。为此,要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如新材料以及新能源、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俄罗斯远东地区在高科技领域具有较强优势,加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高科技合作,通过建立联合大学、科技园、研究院等,能够进一步加强科技合作,实现技术交流,培养更多优秀的科技人才。两国取长补短,共同努力,攻克技术难题,提升科研水平。参考文献[1]刘清才,齐欣.“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发展战略对接与合作[J].东北亚论坛,2018,027(002):34-51.[2]国务院.中俄联合声明[R].2005.¥5百度文库VIP限时优惠现在开通,立享6亿+VIP内容立即获取中俄远东合作给东北振兴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广东蚕业》中俄远东合作给东北振兴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作者:张淑芳来源:《广东蚕业》 2019年第12期DOI:10.3969/j.issn.2095-1205.2019.12.44张淑芳(辽宁金融职业学院 辽宁沈阳 110000)摘 要 东北地区不仅拥有区位优势,同时在农业、工业、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开发、交通运输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悠久的历史,在“一带一路”的带动下,东北地区可与俄罗斯远东地区扩大经贸往来,深化能源等领域合作。与此同时,中俄两国共同打造“冰上丝绸之路”、建设欧亚大陆交通走廊和能源运输大动脉,也将进一步扩大和深化两国经济合作空间,携手化解外部风险和挑战,促进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共同发展振兴。第 1 页关键词 中俄远东合作;东北振兴;机遇;挑战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205(2019)12-72-02 1 远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与东北地区合作优势1.1 边境贸易合作前景广阔中国海关总署2017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俄罗斯和中国之间的贸易额一直在快速增长,从1月到9月增长了30 %,达到770 亿美元。中国对俄罗斯的出口额增长了近13 %,超过350 亿美元。中国是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国,2017年我国与俄罗斯的贸易额占俄罗斯国际贸易的15 %。随着远东地区的开发建设,各类产品资源技术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中俄贸易往来也将更加频繁,东北地区(尤其是东北地区的企业

财务管理是实现企业集团生存、获利、发展总体目标的核心问题,企业集团财务管理选择什么样的模式,如何进行创新,是关系集团发展的关键所在。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大家快来跟我一起欣赏吧。 财务管理论文题目 1、某地区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2、对某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研究 3、某市国有不良资产出路分析 4、某企业财务分析系统建立的构想 5、知识经济时代的财务管理创新 6、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所面临问题及创新 7、上市公司现金增资与盈余行为的研究 8、某保险公司盈余管理的研究 9、稳健性原则对会计基础评价模式影响 10、某上市公司资讯披露质量分析 11、如何利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发展地方国有企业 12、会计师的业务、责任及会计师事务所组织的演变 13、高科技创业成功因素研究 14、现金增资与盈余管理关系研究 15、齐齐哈尔市房地产金融市场发展策略研究 16、独立董事制度与会计资讯质量 17、大学会计教育与会计师事务所人力资源需求的关联性研究 18、公司治理、会计资讯与公司价值关系的研究 19、应用财务报表分析国内外重大会计弊案的研究 20、提高齐齐哈尔市农民收入的思路对策 21、某跨国公司竞争优势的培育 22、某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索 23、某企业财务报表综合评价 24、企业/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研究 25、某企业建立内部管理控制系统框架研究 26、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企业管理业绩评价体系。 27、某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28、某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体系 29、某企业获利能力分析体系 30、某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建立及执行机制研究 31、某企业/企业集团财务战略研究 32、企业/企业集团财务政策研究 33、某企业/企业集团投资政策研究 34、某企业投资价值分析 35、某企业预算管理与预算机制的环境保障体系 36、某企业并购的财务问题研究 37、某企业/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体系 38、某企业收益质量及其评价体系 39、某企业信用政策研究 40、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41、齐齐哈尔大学财务管理专业财务学科课程体系探讨 42、与本专业相关的教学研究课题若干 43、××企业存货管理问题探讨 44、××企业会计风险防范问题的探讨 45、××企业成本管理探讨 46、××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研究 47、××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问题研究 48、××企业投资问题研究 49、××企业资本运作问题探讨 50、××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 51、××企业筹资问题研究 52、××企业货币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 53、××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 54、对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55、对××企业财务预算问题的研究 56、对××企业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 57、××市城市建设融资问题研究 58、××市城市建设投资问题研究 59、××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研究 60、本量利分析在××企业应用问题的研究 61、××企业试行作业成本法的分析 62、对业务创新前提下加强××金融机构的内部审计的研究 63、对××金融企业风险防范问题的思考 64、××企业试行战略成本管理的分析研究 65、××企业施行人力资源会计的分析与研究 66、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问题研究 67、××企业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 68、××银行信贷风险治理研究 69、构建××企业现代会计制度问题研究 70、完善××企业财务预警机制的研究 71、××超市存货管理问题研究 72、××企业盈余管理模式研究 73、现金流量分析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运用 74、浅谈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与完善之对策 75、预算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76、中小企业应树立的成本管理新观念 77、企业资本结构的动态优化管理 78、会计诚信缺失的会计伦理分析 79、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80、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财务分析的局限性及改进建议 81、浅谈企业会计控制体系的建立和实施 82、小规模纳税人税收征管中的问题与对策 84、上市集团公司的财务控制 85、加强民营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思考 86、加强企业资金管理的若干思考 87、新环境下某企业财务管理对策研究 88、中西方财务管理理论的比较研究 89、如何利用财务报表分析企业财务管理活动 90、论企业财务预测管理体系的建立 91、完善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体系的措施 92、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及相关会计问题探讨 93、税收筹划问题分析 94、判断上市公司利润质量的财务分析方法 95、财务报表分析若干问题探究 96、财务比率分析的局限性及改进措施 财务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如何做好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G47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09-0053-01 摘要:文章主要分析了集团公司财务管理区别于一般公司企业的特点及我国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的现状和特性。现代企业会计制度从本质上规定了集团公司中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但在实践中如何做到集团价值最大化,财务管理尤为重要。 关键词:集团公司 财务 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发展,我国企业通过重组、联合、并购等资本运作形式组建企业集团的行为不断增多,现已初步形成一批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大型或特大型企业集团,涉及各种行业和经济型别,发挥了企业集团的资源优势、整合效应及规模效益。然而,与此同时,在这些集团公司中,却普遍存在着诸如规模效益不佳、重复投资、资金运营效率低等问题。而一个大型的企业集团要想长期稳定的发展下去,有一个积极有效的财务管理系统是非常有必要的。 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也就不同于单一企业的财务管理,而且它区别于其它一般的企业单位和部门,表现出以下特点: 1 财务管理目标的双重性 集团公司既是股东授权的经营者,要最大限度地创造和实现“集团总体价值的最大化”,同时集团公司又是其子公司的投资者,还要指导和监督子公司实现“利润最大化”。 2 关系复杂化 企业集团通常采用产权经营组织。它不同于一般直接从事商品生产的企业,也不是简单的产品协作关系或企业间的合作关系,而主要是通过控股形式,以产权关系为纽带的企业集团,而且不同的企业集团可以采取不同的持股方式,既有垂直持股方式,也有环状的相互持股或交换股份方式,还有环状持股与垂直式持股混合的方式。由此致使企业集团内部的产权关系十分复杂。 3 职能两分化 在一个以产权关系为纽带的企业集团中,集团公司母公司作为整个集团发展目标的制定与实施的组织者、指挥者,其职能不再仅仅局限于其自身简单的商品经营,它更为重要的职能在于通过控股等多种方式,以股权关系为基础从事企业的资本经营和管理,推动其属下各子公司的商品经营,使整个企业集团能够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有效地协调运营并迅速扩张,实现集团总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4 财务管理内容决策化 从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财务指标、审计监督以及人事管理等方面去影响和控制各成员单位的生产经营和资产经营;使集团公司在制定发展战略、调整结构、协调利益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成为集团公司投资、筹资等重大事项的决策中心。 5 管理活动层次化、体系化 集团公司财务部门与集团公司下属各单位财务部门分别处于不同的管理层次,拥有不同的管理许可权。同时,又存在上级财务管理部门对下级财务管理部门的监督、控制,在垂直权利结构下, 自上而下层层监控,自下而上层层反映汇报,形成体系化的财务管理格局。 6 领域多元化 企业集团可凭借其财力雄厚的主观条件,普遍采用多元化投资经营战略,注重产品的系列化和产业的多元化,通过进入市场经济的多种领域,在增强其竞争发展能力的同时,提高了抵御不同市场风险的能力,从而可以加速整个集团的资本扩张与资产增值速度。 7 我国集团公司管理的现状 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集团公司的兴衰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集团的管理,而财务管理又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目前,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的水平不容乐观。 7.1 我国目前集团公司的管理缺陷。 7.1.1 我国集团公司阵容庞大,其内部企业纷纷在不同银行开立帐户,有的企业还多头开户,使整个集团的资金流动象大河流水一样,分散流淌难以收拢。使总体资金,此盈彼失,难以调控,不能发挥资金的总体效益,甚至造成损失浪费。 7.1.2 财务控制中集权过度与分权过度并存,集权过度的主要风险在于会使子公司缺乏主动性、积极性,丧失活力;而分权过度的主要风险又在于会使集团财力分散、管理失控,削弱集团的整体实力。 7.1.3 经营战略上专业化与多元化的协调历来都是管理需要首先确定的重要问题,不同取向下的企业财务管理内容与方式都大不一样。而我国目前集团公司存在着盲目实行企业经营多元化的趋向,导致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混乱。 7.2 造成目前这些状况的原因。 7.2.1 观念落后,缺乏科学性。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和《企业财务通则》颁布实施后,集团公司面临着一个全新的财务管理环境。目前,我国还有很多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局限于“并账并表”和“统一结算”的“一套账”工作。 7.2.2 各自为政,资金管理松散,缺乏一体性。在国内,一些对子公司没有股权控制关系或股权结构比较复杂的企业集团,在财务体制和财务组织机构等方面,往往就因为定位不清、权力结构不明,企业集团对子公司或成员企业的财务活动缺乏有力的监测、督导与控制,难以从集团的战略高度来统一安排投资和融资活动,对成员企业驾驭就显得力不从心。 7.2.3 不讲配合,缺乏全面性。在旧体制下,人们形成了财务管理无足轻重的观念,集团财务人员往往是孤军作战,且人轻言微;同时,其他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对财务管理也知之甚少,甚至漠不关心,难以与财务人员配合默契,这就导致了全面的财务管理难以进行。 7.2.4 内容不足,预算管理困难,缺乏动态性。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集团公司在财务管理上缺乏全面的预算管理。部分集团虽然能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全年度的生产经营计划,提供给子公司作为指导性大纲,但子公司在执行过程中会片面地追求区域性利润,满足各自需求,放弃执行集团公司的经营计划,导致预算执行困难。 7.2.5 监管不利,缺乏力度和时效性。从当前集团公司的管理控制模式来看远远超出了“会计”的含义,但在会计的基本职能――核算和监督中,监督职能并没有在集团公司中真正发挥作用。一些集团在资产监督管理、控制资金流向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脱节性,资金管理有章无序,存在体外回圈现象;事中缺乏实时监控,事后审计监督走过场。 7.2.6 集团公司财务资讯不准确,经营风险无法有效控制。由于各种原因,集团管理者通过某些方式对会计报表进行合法和非合法的操作,从而使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受到影响,经营风险难以有效控制。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相关论文研究

《新经济”为什么出现在美国?》,《东北亚论坛》2000年第1期;《苦涩的“独立宣言”──从日本银行的利率调整看日本的金融制度改革》等。

李晓学术论文(2000年以来)主要有:《新经济”为什么出现在美国?》,《东北亚论坛》2000年第1期。《东アジア通货システムの构筑及び円のアジア化》(1,2,3,4)、(日)「世界経済评论」2000年9月号、10月号、11月号、2001年4月号。《苦涩的“独立宣言”──从日本银行的利率调整看日本的金融制度改革》,《国际经济评论》2001年第6期。

《布什新政权的“以日制中”战略及其影响》,《国际经济与政治》2001年第3期。《论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的具体构想与实现路径》,《经济科学》2002年第8期。《论东亚货币合作的具体措施》,《世界经济》2002年第12期。《关于东亚地区汇率制度选择的若干争议》,《经济学动态》2003年第10期。《当前日本经济形势及中日经济关系的新变化》,《东北亚论坛》2003年第3期。

扩展资料:

李晓相关介绍:

1、1982年考入吉林大学经济系世界经济专业;1989年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5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2、科研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研究 进行 2015-07-31;省校共建项目 “一带一路”建设中吉林省发展外向型经济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研究 进行 2017-10-08。

3、获奖情况: 著作《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国的视点与战略》入选2014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荣获第四届金融图书“金羊奖”;第三届“刘诗白经济学奖”,入选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

参考资料来源:吉林大学经济学院-李晓

我推荐一个《员工培训方案设计研究》建立健全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体系:包括心态类培训(促使全员建立和强化积极进取、敬业奉献的工作心态和职业精神)、专业技能类培训(促使全员持续提升自身的专业工作技能和整体综合素质)和管理技能类培训(针对举办培训和研讨,促使企业高层和中层管理者的管理风格和技巧能够做到刚柔并济、扬长避短、持续优化和完善),以及这三大领域的培训计划、培训主题、培训范围、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培训师资、培训筹备、培训过程实施、培训考试、培训效果跟踪强化、培训总结完善、培训费用、培训个人档案记录等 。

主要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学、法经济学、 金融学等。2000年至2008年承担中欧合作项目、国家级、省市及学校各级项目20余项,在国家和省级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论文成果曾获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等奖项。2007 年荣获吉林省“巾帼建功”先进个人,2006年被评为吉林大学“十五”科研先进个人,2005年被评为吉林省高级专家;2005年被评为长春市“三八”红旗手标兵,2004年被吉林省政府评为吉林省首批拔尖创新人才,2003年获中共长春市委员会颁发的长春市高校系统精神文明奖,2002年获宝钢教育基金会颁发的宝钢基金优秀教师奖,2003、2005年被中共吉林大学委员会授予吉林大学优秀党员称号, 2003、2004年被吉林大学妇委会授予“吉林大学 ‘三八红旗手’”称号,获吉林大学1995、1998、2002年度“巾帼建功”先进个人。1992年7月获吉林大学国民经济学专业经济学硕士学位,1993年留校任教。1999年7月获吉林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96年、2000年、 2006年分别在美国丹佛大学、德国图宾根大学和荷兰自由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或开展合作研究。2000年1月晋升为吉林大学经济学教授,2001年4月被聘为博士生导师。2002年担任吉林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主任,2004年担任吉林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2004年12月被任命为吉林大学财务处处长,2006年3月被任命为吉林大学校长助理兼财务处处长。2008年6月任吉林大学总会计师(副厅级)。 1.《中国商业银行范围经济状态实证研究》,《金融研究》2002年第10期,该文获吉林省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吉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首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第二届长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该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金融与保险)》2003年第1期全文转载,第一作者;2.《走出民营银行市场定位的误区》,《光明日报(理论版)》2002年9月10日,该文获吉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首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第一作者;3.《我国商业银行规模经济及其状态比较》,《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第1期,该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3年第3期转载,第一作者;4.《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与政府规制取向选择》,《当代经济研究》2004年第4期,该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城市经济、区域经济)》2004年第7期和长春社会科学院《要报》2004年第5期全文转载,第一作者;5.《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及其市场影响分析》,《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第3期,第一作者;6.《法经济学释义及其辨析》,《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第3期,第一作者;7.《振兴东北过程中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匹配发展》,《银行与投资》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该文获中国投资学会优秀成果二等奖,第一作者;8.《发展循环经济 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欧盟:循环经济发展论坛”综述》,《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第3期,第一作者;9.《高等学校外部融资负债经营的理性思考》,《管理世界》2007年第1期,唯一作者;10.《以研究型大学的优势资源培养金融创新人才》,《中国高等教育》2008年第5期,第一作者;11.《科学定位政府角色 推进老工业基地振兴——欧盟的案例、经验与借鉴》,《国际学术动态》2008年第1期,第一作者;12.《吉林省金融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经济纵横》2009年01期,第一作者;13.《构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金融支持体系的实证研究》,《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第2期,第一作者;14.《成交量变化与可转债指数波动的协整分析》,《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08期,第一作者;15.《“金融危机背景下的老工业基地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第4期16.《可转债市场成交量对收益率波动的非对称冲击效应研究》,《管理世界》2009年第8期编著:1.《中国-欧盟:老工业基地资源型城市复兴》,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版2.《产业集聚与东北振兴:欧盟及其他国家(地区)的启示》,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版3.《中国-欧盟:传统工业区振兴中的金融与财政支持》,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版4.《中国-欧盟:发展循环经济推动老工业基地振兴》,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版5.《欧盟区域经济政策》,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版6.《中国-欧盟:政府在老工业基地中的作用》,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年2月版7.《法经济学》,谢地、杜莉、吕岩峰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中国科学院规划教材)目前承担的主要项目:1.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金融支持研究2.欧洲区域政策与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3.传统工业区的私人企业与私人投资——欧盟的经验与借鉴4.吉林省与欧洲国家科技合作的重点领域研究5.长春市城建融资平台架构及其发展研究6.高等学校外部融资负债经营的理性思考7.提升吉林省科技企业金融支撑能力研究8.欧洲区域政策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实施的启示与借鉴9.吉林省农村金融问题研究10.吉林省影视文化产业做大做强的路径选择 中国金融学会理事;中国欧洲学会理事;中国欧盟研究会理事;吉林省委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吉林省监察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金融学会金融工程委员会委员;吉林省投资学会常务理事,长春市财政学会副会长,长春市人民政府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委员,金融研究杂志匿名审稿专家,华南理工大学金融工程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多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等项目评议专家等职务。

其实这个很好找的,上百度查一下就有相关的了,修改下就可以了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东北老工业基地论文及参考文献

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作者:张先煜来源:《地球》2013年第07期[摘要]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我国的矿产资源勘查工作,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不仅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也加快了我国地质研究工作的发展。地质勘查工作,是一项先行工作,也是基础性的工作,承担着保障矿产资源良好供应与开发利用的责任。现阶段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正是需求矿产资源旺盛的时期,要想进一步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必须全面分析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性措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备足后劲。[关键词]地质勘查 矿产资源 问题 解决措施[中图分类号] P62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7-8-2众所周知,地质工作是我国的一项基础性行业,也是一项先行工作,承担着保障矿产资源良好供应与开发利用的责任。但是,由于我国地质勘查工作起步晚,发展缓慢,现阶段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中,存在许多的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本文将根据笔者多年相关工作经验,详细论述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应对之策。1我国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中存在的问题1.1矿产资源勘查比较滞后我国矿产资源勘查比较滞后,而且,勘察的速度远远落后于资源的消耗速度和利用速度。矿产资源勘查存在很大风险,平均成功率不到5%。从调查评价到详查,这是一个非常艰苦的过程。即使是勘察过程比较顺利,从矿山的地质普查到矿山建设,一般需要超过10年的时间。矿产资源勘查其工作的特殊性,必须进行风险提前投入,必须保持勘察的连续性。近20年的时间,我国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经费严重不足,外资以及社会资金的进入不通畅,没有充足资金的保障,导致各项工作开展的滞后。1.2接替资源没有得到解决现阶段,我国大约有超过500多家大型矿山(国营),因为资源枯竭面临着关闭的尴尬局面,剩下的大部分矿山,也已经到了资源开采的中后期。比如说,胜利、辽河、大庆等主要东部油田,也已经进入到了开采中后期。西部找矿的战略目标尚未完成,新增可开采资源储量不足,我国很有可能再次列入“贫油”国家。我国已经连续11年石油净进口,同时,进口量急速上升。与此同时,铜铁铝等原材料,进口总额也急剧上升。这样的战略性资源,如果国家缺乏必要储备,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家安全。1.3乱采乱挖现象严重,环境问题突出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法国,但是,在利益的巨大驱动下,以及很多地方上缺乏管理、认识不足,地方保护主义现象严重,使得乱采滥挖的现象更加严重,造成了严重的矿产资源浪费,进而恶化到多种矿山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再加上我国在矿上建设时,缺少一定的规划,没有或者很少考虑安全问题,造成的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根据相关研究资料证实,在矿山开发中所导致的水污染,约占总体水污染的约10%,固体污染占到总数的80%以上,对于土地的占用和损毁严重,复垦率比较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1.4综合研究利用程度不够我国大部分矿产中,不仅包括主要的矿物质资源,其中,还有较多的伴生或共生资源。但是,就目前来说,对这些资源的利用程度不都,总体利用率不足50%。而西方发达国家的,已经达到了85%-92%左右,如此大的差距,造成了严重的矿产资源浪费。另外,我国参与国际资源开发的时间比较晚,起步晚,力度不足,而且,利用方式比较单一。95%以上的矿产资源,都是直接在国外进口的成品。1.5矿业市场缺乏规范的环境我国矿产资源勘察工作起步比较晚,市场秩序与市场环境还比较混乱,采矿权、探矿权运作机制还正在摸索之中。我们会经常出现,地方性政策与国家政策不一致的矛盾,眼前利益与长期利益之间的矛盾,导致现有法律法规不完善的现象日益凸显。2我国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建议2.1积极推进矿产资源勘察的改革与发展要积极推进矿产资源勘察的改革与发展,构建与国际市场相接轨的,新型矿产资源勘察新体制。要积极发挥中央与政府的积极性,按照商业性与公益性相互促进、分开运行的要求,充分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与技术,不断完善符合时代发展的勘察新机制。商业性的地质勘查,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市场机制的运行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公益性质的地质勘查工作,主要是公益性质、非盈利为目的的,将我国全地域的地质勘查,以及高新技术的应用与研发,作为基本任务,由国家专门成立的地质调查部门负责。研究成果为整个社会服务,为国家决策和宏观调控服务。要求这支队伍的人员素质比较高、专业精神、结构合理,经费充足,装备精良。有力地服务于经济建设大局。2.2充分利用科技进步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随着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工作的发展,东部地区的矿产资源勘察和开发程度比较高,西部地区的矿产勘察率比较低。而且,中东部地区的天然气、是由勘察已经逐渐转向海域勘察,对于金属矿山的勘察,也已经转向深部找矿,难度系数大增。必须通过科学技术的进步,研究成矿规律,实现勘察资源的突破口,积极寻找后备资源,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有效实现矿产资源的利用率意义重大,在这个方面,我国的水平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现阶段应该积极进行现有资源的整合,加强人才队伍的培养,以及先进实验装置的配备,进一步打造一流的,矿产资源研究中心,全面提高资源利用率。2.3积极营造矿产资源勘察的公平、公正新环境建设矿业市场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风险性非常大,探索性非常强。应该在不断引进国际经验、法规的同时,积极借鉴国内同行业的经验,进一步建立健全完善的、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矿业新环境,可以在理顺管理体制、完善市场准入、矿业权市场建立等方面着手分析,不断完善矿业市场秩序。2.4健全法制,完善矿业市场的健康秩序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矿业的发展,需要进行不断完善。比如说,对于违法行为的惩处、产权制度、矿权市场等等,都需要通过条文形式明确规定。与此同时,地方性的政策法规,必须在国家性法律制度的范围内,进行立法,针对本地方的实际,出台操作性比较强的法规,避免与国家法律相冲突。3结语综上所述,本文针对我国矿产资源勘察工作的重要性,以及面临的现状与问题入手,从四个大的方面进行了论证:就是积极推进矿产资源勘察的改革与发展,充分利用科技进步,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积极营造矿产资源勘察的公平、公正新环境,健全法制,完善矿业市场的健康秩序。同时还详细论述了析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性措施,为我国矿产资源的勘察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参考文献[1]毛健.引进利用东北亚矿产资源满足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资源需求[J]. 社会科学战线. 2011(05)[2]龙宝林,叶锦华.铁矿石资源对我国经济增长约束的分析[J].资源与产业.2010(04).[3]王军锋,刘天祥.公益性地质工作与商业性地质工作的协调发展[J].甘肃冶金.2012(01).[4]王雪峰,王波.地勘队伍改革发展形势和对策--写在地勘队伍属地化管理10周年之际[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1(07).[5]杨艺华.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现实问题与对策探讨[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2(04).¥5百度文库VIP限时优惠现在开通,立享6亿+VIP内容立即获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作者:张先煜来源:《地球》2013年第07期[摘要]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我国的矿产资源勘查工作,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不仅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也加快了我国地质研究工作的发展。地质勘查工作,是一项先行工作,也是基础性的工作,承担着保障矿产资源良好供应与开发利用的责任。现阶段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正是需求矿产资源旺盛的时期,要想进一步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必须全面分析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性措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备足后劲。第 1 页[关键词]地质勘查 矿产资源 问题 解决措施[中图分类号] P62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7-8-2众所周知,地质工作是我国的一项基础性行业,也是一项先行工作,承担着保障矿产资源良好供应与开发利用的责任。但是,由于我国地质勘查工作起步晚,发展缓慢,现阶段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中,存在许多的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本文将根据笔者多年相关工作经验,详细论述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应对之策。

关于延时和矿产,你还想研究的问题是什么回答如下:您好,关于延时和矿产,你还想研究的问题是效率,希望我的答案对你有帮助。

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作者:张先煜来源:《地球》2013年第07期[摘要]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我国的矿产资源勘查工作,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不仅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也加快了我国地质研究工作的发展。地质勘查工作,是一项先行工作,也是基础性的工作,承担着保障矿产资源良好供应与开发利用的责任。现阶段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正是需求矿产资源旺盛的时期,要想进一步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必须全面分析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性措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备足后劲。[关键词]地质勘查 矿产资源 问题 解决措施[中图分类号] P62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7-8-2众所周知,地质工作是我国的一项基础性行业,也是一项先行工作,承担着保障矿产资源良好供应与开发利用的责任。但是,由于我国地质勘查工作起步晚,发展缓慢,现阶段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中,存在许多的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本文将根据笔者多年相关工作经验,详细论述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应对之策。1我国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中存在的问题1.1矿产资源勘查比较滞后我国矿产资源勘查比较滞后,而且,勘察的速度远远落后于资源的消耗速度和利用速度。矿产资源勘查存在很大风险,平均成功率不到5%。从调查评价到详查,这是一个非常艰苦的过程。即使是勘察过程比较顺利,从矿山的地质普查到矿山建设,一般需要超过10年的时间。矿产资源勘查其工作的特殊性,必须进行风险提前投入,必须保持勘察的连续性。近20年的时间,我国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经费严重不足,外资以及社会资金的进入不通畅,没有充足资金的保障,导致各项工作开展的滞后。1.2接替资源没有得到解决现阶段,我国大约有超过500多家大型矿山(国营),因为资源枯竭面临着关闭的尴尬局面,剩下的大部分矿山,也已经到了资源开采的中后期。比如说,胜利、辽河、大庆等主要东部油田,也已经进入到了开采中后期。西部找矿的战略目标尚未完成,新增可开采资源储量不足,我国很有可能再次列入“贫油”国家。我国已经连续11年石油净进口,同时,进口量急速上升。与此同时,铜铁铝等原材料,进口总额也急剧上升。这样的战略性资源,如果国家缺乏必要储备,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家安全。1.3乱采乱挖现象严重,环境问题突出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法国,但是,在利益的巨大驱动下,以及很多地方上缺乏管理、认识不足,地方保护主义现象严重,使得乱采滥挖的现象更加严重,造成了严重的矿产资源浪费,进而恶化到多种矿山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再加上我国在矿上建设时,缺少一定的规划,没有或者很少考虑安全问题,造成的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根据相关研究资料证实,在矿山开发中所导致的水污染,约占总体水污染的约10%,固体污染占到总数的80%以上,对于土地的占用和损毁严重,复垦率比较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1.4综合研究利用程度不够我国大部分矿产中,不仅包括主要的矿物质资源,其中,还有较多的伴生或共生资源。但是,就目前来说,对这些资源的利用程度不都,总体利用率不足50%。而西方发达国家的,已经达到了85%-92%左右,如此大的差距,造成了严重的矿产资源浪费。另外,我国参与国际资源开发的时间比较晚,起步晚,力度不足,而且,利用方式比较单一。95%以上的矿产资源,都是直接在国外进口的成品。1.5矿业市场缺乏规范的环境我国矿产资源勘察工作起步比较晚,市场秩序与市场环境还比较混乱,采矿权、探矿权运作机制还正在摸索之中。我们会经常出现,地方性政策与国家政策不一致的矛盾,眼前利益与长期利益之间的矛盾,导致现有法律法规不完善的现象日益凸显。2我国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建议2.1积极推进矿产资源勘察的改革与发展要积极推进矿产资源勘察的改革与发展,构建与国际市场相接轨的,新型矿产资源勘察新体制。要积极发挥中央与政府的积极性,按照商业性与公益性相互促进、分开运行的要求,充分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与技术,不断完善符合时代发展的勘察新机制。商业性的地质勘查,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市场机制的运行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公益性质的地质勘查工作,主要是公益性质、非盈利为目的的,将我国全地域的地质勘查,以及高新技术的应用与研发,作为基本任务,由国家专门成立的地质调查部门负责。研究成果为整个社会服务,为国家决策和宏观调控服务。要求这支队伍的人员素质比较高、专业精神、结构合理,经费充足,装备精良。有力地服务于经济建设大局。2.2充分利用科技进步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随着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工作的发展,东部地区的矿产资源勘察和开发程度比较高,西部地区的矿产勘察率比较低。而且,中东部地区的天然气、是由勘察已经逐渐转向海域勘察,对于金属矿山的勘察,也已经转向深部找矿,难度系数大增。必须通过科学技术的进步,研究成矿规律,实现勘察资源的突破口,积极寻找后备资源,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有效实现矿产资源的利用率意义重大,在这个方面,我国的水平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现阶段应该积极进行现有资源的整合,加强人才队伍的培养,以及先进实验装置的配备,进一步打造一流的,矿产资源研究中心,全面提高资源利用率。2.3积极营造矿产资源勘察的公平、公正新环境建设矿业市场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风险性非常大,探索性非常强。应该在不断引进国际经验、法规的同时,积极借鉴国内同行业的经验,进一步建立健全完善的、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矿业新环境,可以在理顺管理体制、完善市场准入、矿业权市场建立等方面着手分析,不断完善矿业市场秩序。2.4健全法制,完善矿业市场的健康秩序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矿业的发展,需要进行不断完善。比如说,对于违法行为的惩处、产权制度、矿权市场等等,都需要通过条文形式明确规定。与此同时,地方性的政策法规,必须在国家性法律制度的范围内,进行立法,针对本地方的实际,出台操作性比较强的法规,避免与国家法律相冲突。3结语综上所述,本文针对我国矿产资源勘察工作的重要性,以及面临的现状与问题入手,从四个大的方面进行了论证:就是积极推进矿产资源勘察的改革与发展,充分利用科技进步,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积极营造矿产资源勘察的公平、公正新环境,健全法制,完善矿业市场的健康秩序。同时还详细论述了析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性措施,为我国矿产资源的勘察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参考文献[1]毛健.引进利用东北亚矿产资源满足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资源需求[J]. 社会科学战线. 2011(05)[2]龙宝林,叶锦华.铁矿石资源对我国经济增长约束的分析[J].资源与产业.2010(04).[3]王军锋,刘天祥.公益性地质工作与商业性地质工作的协调发展[J].甘肃冶金.2012(01).[4]王雪峰,王波.地勘队伍改革发展形势和对策--写在地勘队伍属地化管理10周年之际[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1(07).[5]杨艺华.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现实问题与对策探讨[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2(04).¥5百度文库VIP限时优惠现在开通,立享6亿+VIP内容立即获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作者:张先煜来源:《地球》2013年第07期[摘要]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我国的矿产资源勘查工作,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不仅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也加快了我国地质研究工作的发展。地质勘查工作,是一项先行工作,也是基础性的工作,承担着保障矿产资源良好供应与开发利用的责任。现阶段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正是需求矿产资源旺盛的时期,要想进一步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必须全面分析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性措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备足后劲。第 1 页[关键词]地质勘查 矿产资源 问题 解决措施[中图分类号] P62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7-8-2众所周知,地质工作是我国的一项基础性行业,也是一项先行工作,承担着保障矿产资源良好供应与开发利用的责任。但是,由于我国地质勘查工作起步晚,发展缓慢,现阶段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中,存在许多的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本文将根据笔者多年相关工作经验,详细论述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应对之策。第 2 页1我国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中存在的问题1.1矿产资源勘查比较滞后我国矿产资源勘查比较滞后,而且,勘察的速度远远落后于资源的消耗速度和利用速度。矿产资源勘查存在很大风险,平均成功率不到5%。从调查评价到详查,这是一个非常艰苦的过程。即使是勘察过程比较顺利,从矿山的地质普查到矿山建设,一般需要超过10年的时间。矿产资源勘查其工作的特殊性,必须进行风险提前投入,必须保持勘察的连续性。近20年的时间,我国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经费严重不足,外资以及社会资金的进入不通畅,没有充足资金的保障,导致各项工作开展的滞后。第 3 页1.2接替资源没有得到解决现阶段,我国大约有超过500多家大型矿山(国营),因为资源枯竭面临着关闭的尴尬局面,剩下的大部分矿山,也已经到了资源开采的中后期。比如说,胜利、辽河、大庆等主要东部油田,也已经进入到了开采中后期。西部找矿的战略目标尚未完成,新增可开采资源储量不足,我国很有可能再次列入“贫油”国家。我国已经连续11年石油净进口,同时,进口量急速上升。与此同时,铜铁铝等原材料,进口总额也急剧上升。这样的战略性资源,如果国家缺乏必要储备,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家安全。第 4 页1.3乱采乱挖现象严重,环境问题突出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法国,但是,在利益的巨大驱动下,以及很多地方上缺乏管理、认识不足,地方保护主义现象严重,使得乱采滥挖的现象更加严重,造成了严重的矿产资源浪费,进而恶化到多种矿山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再加上我国在矿上建设时,缺少一定的规划,没有或者很少考虑安全问题,造成的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根据相关研究资料证实,在矿山开发中所导致的水污染,约占总体水污染的约10%,固体污染占到总数的80%以上,对于土地的占用和损毁严重,复垦率比较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当时收到了很多经济的底径干扰大飞到某一个特定区域的时候再做厂里的态势画面突然出现了红色的告警这句我们三十公里的地方有两架飞机正快速的向我们递

乡村振兴农村养老论文参考文献

一、乡村振兴战略主要内容(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原则1、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要有“七坚持”:a、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b、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c、坚持农民主体地位;d、坚持乡村全面振兴;e、坚持城乡融合发展;f、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g、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2、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叁十年。确保国家粮食安全。3、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建设,离不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如何在数字技术背景下实现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强化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及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大议题。各项实践有效开展,青年助力行稳致远,为乡村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添砖加瓦,助力乡村振兴“更上一层楼”。(二)乡村振兴三步走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党中央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1、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2、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3、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三)乡村振兴道路怎么走1、必须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2、必须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3、必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4、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5、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6、必须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7、必须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

人口老龄化是中国一大基本国情,人口结构的转型给社会养老带来压力与挑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农村养老模式论文,供大家参考。

论文摘要:伴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农村养老保障模式也在发生嬗变,面临严峻挑战。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从其基本价值的角度来看,应把包括农民在内的民生当作社会保障的最重要的目标,而不应该单纯从改革的工具理性的角度上过分强调其经济意义。

论文关键词:转型期;农村养老保障模式;民生保障

中国农村养老保障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它的建设与发展,一方面决定于它所依赖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受政治、文化制度等其他社会环境的有力制约。因此,梳理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变迁,明晰在社会转型期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所面Il缶的挑战,探讨农村养老保障模式未来趋向对保障农村老年人老有所养,实现我国农村的稳定与发展乃至和谐社会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转型期中国农村养老保障模式的现状与反思

在我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中,社会经济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但随之而来的负面影响也日益显现。社会转型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社会的两极分化和社会弱势群体的大量出现,其中占总人口约60.91%的农村养老社会保障问题变得尤为突出和紧迫。以养老支援力的来源考量。我国农民养老保障模式在社会转型期面临严峻的挑战。

一家庭养老

农村家庭养老模式从内容上看就是由自己、家庭成员I包括子女、配偶等威亲属网路履行对老人的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职责。在当前综合养老体系中,家庭养老是其中占主流和主导地位的养老方式。据民政部统计,截止1999年6月,农村976%的老人靠家庭赡养,而依靠退休金生活、集体供养及敬老院的老人仅占7_34%,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70%以上与后代住在一起。

在社会转型期,家庭养老遭遇巨大挑战,以经济学的供求理论分析,就是供求失衡的结果。

1子女数量减少。生育率下降意味着子女数量减少,家庭户的平均规模在缩小,而核心家庭不断增多,家庭养老功能大大削弱。1982年到1990年两次普查之间,家庭户规模从4.3人/户降到3.97人/户,根据1995年中国l%人口抽样调查结果,平均家庭规模降到3.7人,到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家庭平均人口仅为332人。我国农村独生子女在大幅增长,家庭结构呈现“4~2一l”或“8—4_2一l”的趋势,以家庭养老为主体的老年保障模式将使未来子女在养老问题上不堪重负。

2农囤对减少。伴随着农村经济由传统走向现代化转变、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小城镇的兴起,农村土地的保障作用不断降低。一是农业耕地面积减少。二是土地经营的绝对收入大幅度下降。据统计,2000年农民的人均土地收入仅为1090.67元,而同年人均生活消费现金支出为12847.4元。无法满足最基本的生活支出。三是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般很低。长期以来存在的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使农业生产的比较收益更低,虽然 *** 也采取有关优惠政策使农业快速发展、农民收入持续上升。但比较效益依然很低。另一方面。与同国际类产品相比无优势可言。四是城乡差异不断拉大。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已经扩大到2002年的32:1,大大高于1.5:1的世界平均水平,成为世界上城乡差距最大的国家。到2006年已达到328倍

2、老年^对养老资源的需求增加

1人口的快速老龄化,对养老需求锄Ⅱ。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全球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农村人口占人口绝对多数的国家。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2000年,我国6s岁及以上老年人达8811万人。占总人口的696%,同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老年人口比重上升了1.39个百分点。按照人口老龄化的国际标准,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据人口专家预测,到2020年,我国农村65岁以上老年人的比例是140%一17.796。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城镇老年人口约为3180万人,农村则大约为5631万人。其绝对数是城镇的17倍;从增长速度来看,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快于城市。

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针对农民的正式的社会保障制度,自1992年实施以来取得了一定进展。至2034年末。全国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人数为5378万人,全年共有205,万农民领取了养老金,年末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285亿元。但就全国的总体情况来看,目前农村社会养老制度仍然处于极低的水平上,仍存在着许多有待克服的缺陷与不足,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l、保障水平低。难以满足基本生活需要。按照民政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交费领取计算表》计算,农民每月交费2元、4元,交费’10年后每月可以领取养老金47元、94元,lS年后,每月可以领取9.9元、20元。若再考虑到利率下调、通货膨胀、管理费等因素,农民领取的养老金更少,这点钱对农民养老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2、制度上的可持续眭差。自从1991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开始,全国各地特别是较富裕的农村地区,对推行这项制度热睛很高。但经过几年的发展之后,有些曾受表扬的典型地区,时隔不久却已解体。个中缘由是,从制度的建立、撤消,到费用的筹集、运用以及保险金的发放,都不是按照严格的法律程式,而是按照地方 *** 制定的一些规章制度执行的,不是 *** 与农民的一种规范性、永续性契约。养老保险缴费是一个持续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过程,农民在年轻、收入较高时候缴费,在老年时收入过低、需要照顾的时候,期望能用养老金来安度晚年。但目前不具备这一过程的顺利实现的必备条件。首先农民不像城市职工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农村经济脆弱,农民收入受气候及市场行情影响较大,即使略有收入也难以抵消包括价格负担在内的各种沉重的负担,增收困难,难以保证缴费的稳定持续;其次,从基金的管理上看,许多挪用、贪污社保基金案件的发生,让农民心怀忧虑;再次,从 *** 方面来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是在法律基础上建立的,受行政因素影响较大。

3、缺乏真正的社会性。《方案》规定,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资金筹集上坚持以“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的原则,这是由农村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决定的,国家的财力有限,城市的社会保障尚且受困于资金紧张的局面,更无力顾及农村,因而资金的筹集只能依赖于集体和个人。而大多数农村集体不愿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给予补助,甚至为零。农村养老费筹资变为实际上的“全部个人缴费”、过于强调个人的责任,其实质是一种带有明显的自我保障性质的储蕾陆养老,根本不具备应有的“社会性”。

4、管理水平低,资金保值增值困难按现行政策规定养老保险金主要是存入银行,由于近年来银行利率的不断下调,普遍存在养老金的给付承兑无法兑现的问题。而民政部向农民承诺的基金增值率129%,并按照这一水平确定给付标准。并且,《方案》没有按照国际通行的养老保险测算模式进行保险费和养老待遇的设计,养老金一经领取终身不变,很难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生活的快速变化,难以保证养老金的实际价值、老年人的购买力和生活水平不变或稳中有升,难以承担现实及未来养老的重任。

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满足农民需求中最基本的公共产品。是维护农民作为公民应当享有的生存权利的最起码的要求,是一种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补救机制,是所有现代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必不可少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最后一道“安全网”。1995年民政部在部分地区开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试点工作。2003年全国已有l0个省份已经或正在全面推行农村低保制度。截止到同年底,有3l万村民、176.8万户家庭得到了最低生活保障。但保障水平普遍较低。

二、中国农村养老保障模式的未来趋向

一农村养老保障模式构建的理念

构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模式,需要结合中国的国情、农村社会经济的特点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对备种保障方式进行优化配置。首先,农村社会保障必须能够保障老年农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一是满足温饱等基本的生理需求;二是满足社交、文化、教育等合理的生存需求;三是能够与其他社会成员共同分享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成果,享受公民待遇。其次,有利于城乡和谐、农民与城镇居民的和谐发展。农村稳则全域性稳。对中国未来社会稳定构成威胁最大的社会力量就是已经被边缘化了的农民,采取适当的社会养老保障模式,积极解决农民的即期养老、未来养老难的问题,有助于城乡居民之间的和谐乃至社会的和谐发展。最后,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从其基本价值的角度来看,应该把包括农民在内的民生当作社会保障的最重要的目标,而不应该单纯从改革的工具理性的角度上过分强调其经济意义。

二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构建的总体构想

农村应该实行与城镇同样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统一模式,这是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终极目标。构建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总体构想是:立足于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巨集伟目标、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国家的经济实力这一巨集观背景,以完善制度和规范操作为重点,从横向上按照经济的区域差异和农村劳动力分布的状况,有差别、分类推进,先在经济发达地区率先建立城乡统一、待遇有别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后在中、西部地区相继建立;从纵向上多元化、分层次的养老保障模式并存,即家庭养老、社会养老保险与最低生活保障多种保障并存;从步骤上循序渐进的全方位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模式。在现阶段,建立家庭养老为主导、以社会养老保险为目标导向、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社群养老为补充的中国特色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是目前我国农村社会的最佳选择。

论文关健词:转型期农村养老保障综合型养老模式

论文摘要:我国己进人了老龄化社会,其中75%的老人又居住在农村,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了家庭养老仍是我国农村目前主要的养老模式。但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家庭养老模式面临着挑战,我们需要建立新的农村综合型养老模式。

一般来说,在正常的人生旅途中都要经历幼年时受长辈抚养,成年时养育子女和赡养父母,老年时被子女或亲属赡养的过程。因此,无论处在什么样的社会,无论社会处在哪个发展阶段,都会有赡养老人的问题存在,老有所养是涉及全人类的问题,任何国家都不能回避。在我国,问题的严重性是预计到2020年将有2. 31亿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6.0% , 2050年达4. 12亿,占总人口的26.1 %,其中75%的老人都居住在农村。而且迄今为止,新的养老保障制度安排基本上局限于城市,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障问题仍是一个被忽略的领域。另外,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农村旧的家庭养老模式正面临着种种挑战。在国家暂时没有能力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条件下,农村迫切需要建立一种过渡形态的养老保障模式。

一、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存在的原因及作用

传统的家庭养老,是指以血缘为纽带,由家庭成员对上一辈老人提供衣、食、住、行、医直至死亡送葬等一系列社会服务行为。由于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有其存在的历史原因。

一家庭养老在我国有很长的历史渊源

我国是个文明古国,素有尊老敬老的传统。早在两千多年之前,就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尊老观点。“寿经”开宗明义就指出:“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礼记》论孝,评价更高:“夫孝,置之而塞乎天地,之而横于四海,施诸后世而无朝文”。尊老敬老被推崇为天地间最大的行为准则,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说明古人对孝道的崇尚。在现代社会,应当看到广大老年人为社会进步贡献了青春,为子女成长操劳了一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年老回归家庭之后,除了从社会得到必要的补偿之外,理应受到子女经济上的赡养、生活上的照料和精神上的慰藉,这一切都有赖于家庭起作用。正是家庭既培养了父母子女间的亲情,又体现出民族敬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反映出我国社会文明的程度。

二从社会发展看,家庭养老模式为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

由于我国实行的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农业人口多,工业发展慢,为尽快发展工业经济,国家采取了一些“以工补农”“以农促工”的做法。如表现在农产品收购上的剪刀差。农民教育、农民医疗、农民养老等一系列社会福利措施因经济贫乏而无法实施。这样,农村中以家庭养老的模式,一方面适应了我国的乡情、村情、家情,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社会基础;另一方面,农村经济发展迟缓,又难以推行新的养老模式。

三家庭养老模式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利

在漫长的尊老敬老文化的流传中,老年人精神愉快、心理满足构成了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最高标准。《礼记·祭义》说,养是可能的,但敬就不容易了;敬是可能的,但让老人安逸满足就不容易了①。子路曾因不能很好地赡养父母而内疚。孔子说,“虽然吃豆腐、喝清水,但是父母精神上满足和偷快,就是孝了”②。孔子曾经质问子夏:“为父母劳作,让父母吃喝,难道这就是孝吗?”③那么什么是孝呢?用现代的话说,就是让父母有较高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为此,明代吕坤指出,“对待父母,最好的是使父母心中愉快,其次是照料父母,最差的是只照料父母却不体谅父母的心理感受。”④对于现在绝大多数老年人来说,家庭是他们晚年的安乐窝、庇护所、一生最后的港湾,是老人感情世界的主要支援,这是任何机构和个人无法替代的。在家养老也有利于代际间进行经济、精神、生活等方面的优势互补,尤其是精神上的取长补短;有利于老年人从年轻人身上感受青春气息,开拓视野,恢复生机,延年益寿;同时有利于年轻人从长辈那里学习社会经验,生活经验和好的品德、作风,更好地成长、成熟。丹麦这个“福利国家”老年人自杀率高的现象有力地说明:老年人自身有钱,社会有充足的福利设施,老年人晚年生活不一定幸福。为什么?这是因为在那个社会里老年人十分孤独。正如1982年老龄问题维也纳国际行动计划所强调的:“家庭,不论其形式或组织方式如何,被公认为是社会的一个基本单位。世界各国越来越强烈地认识到:要改善老年人的状况,就必须首先改善家庭环境。

二、转型期农村传统家庭养老模式面临的挑战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正步人历史的转型期,这个阶段的到来伴随着农村社会经济及家庭结构、传统文化等前所未有的变化,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开始受到挑战并呈弱化趋势。

一老年人口增长迅速,家庭养老的负担难以承受

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9 700万,占总人口的8. 6%,按照国际通行的标准一60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7%就为老年型国家,由此而知,我国已进人了老年型国家,而且进人的速度之快是世界上其他国家不可比的。据预测,今后我国老年人口将以年平均3%的速度递增,每隔25年老年人口就要翻一番,到203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的21. 38%。而世界其他国家老年人口翻番的速度较慢,如法国老年人口翻番要115年,瑞典要85年,美国要66年,英国要45年。面对这样一个老年人口形势,靠家庭养老只能是杯水车薪。再加上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农村“四二一”家庭将不断增多,也就是说一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能要负担四个老人和一个子女。据国家统计局公布,1999年我国每个家庭平均人口为3. 58人。家庭规模的缩小将进一步弱化家庭养老功能,而“四二一”型家庭使家庭赡养系数大大上升,子女对父辈生活的经济负担和照料压力加大。

二传统家庭伦理观念的淡化

在传统观念支配下,为了家庭长远利益,应早结婚、早生育、多生育。谢元态等在研究中指出,传统社会里,家庭把传宗接代视为头等大事,不生育、无子女使家庭血缘关系不能继续延伸,就此中断被视为对祖宗最大的不孝。这种家庭观念强烈地 *** 着人们的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促使人们形成早婚、早育、多育的习俗, *** 着人口的高增长。但在日益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货币观念以及价值规律等对这传统家庭和伦理道德的冲击日趋强烈,人们对小家庭的偏好和对大家庭的淡漠成了事物发展的必然结果,依赖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来维持家庭养老已显得力不从心。另外,伴随工业化和城市化,农村劳动力向非农地区转移是不可避免的。一般来说,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了农村老年人与子女生活上的分离,这种分离若时间较长,会削弱父母与子女间的感情,由此带来的是子女孝道的下降。同时,由于流出的都是青壮年劳动力,农村老年人的家庭经济支援与生活照料将面临困境。 三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得不到保障

传统的家庭养老是建立在传统道德基础上的行为,虽然我国 *** 于1996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文规定:“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庭,家庭人员应当关心和照料老年人”,家庭成员有“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但是,当前农村家庭养老的现状仍不容乐观,老年人权益受到侵害的案例不少。在侵犯老年人权益的案件中,赡养权受到侵害所占比例最高。得不到家庭赡养的老年人多是那些高龄、多病、无配偶、生活在农村的老人。在有法可依的情况下,家庭养老依然问题严重就是由于没有比较完备且可操作的规则,没有严格有效的监督。 *** 仅仅规定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至于怎样养才算尽到了义务却没有明确规定。事实上, *** 基本上放弃了对家庭养老进行主动监督。如果我们把法院仲裁养老纠纷案看作 *** 对家庭养老的被动监督的话,那么,目前倒是这种简单形式在消极地起作用,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依然得不到保障。

三、建立家庭养老、社会养老、自我养老和社群养老相结合的综合型农村养老模式

养老模式的形成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结构和家庭结构决定的。养老模式在各个不同的社会和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各不相同。在转型期的现阶段,我们应该建立一种家庭养老、社会养老、自我养老和社群养老相结合的综合型农村养老模式。

1.家庭养老家庭养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西方国家“接力式”的代际关系父母有养育子女的责任,子女无赡养父母的责任不同,我国无论是社会制度的变迁,家庭结构的变化还是生活方式的改变,始终保持着传统式家庭,父母有养育子女的责任,子女有赡养父母的责任,代代相传。尽管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存在诸多问题,但并不能否定家庭的养老价值。由于我国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村经济欠发达,农村社会养老体系的暂时缺损,农村老人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还将主要依靠家庭养老,我们应充分肯定和发挥家庭的养老功能。但在目前,我们应注意做好下列工作:1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家庭养老提供良好的道德文化环境,子女尊老养老观念如何,直接影响老人的养老质量。2及时处理家庭养老纠纷,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目前农村儿媳当家的多,在老人与儿媳的关系中,儿媳占据主动,而法律又没有明确规定她们的赡养义务,经常出现养老纠纷。农村基层组织通过劝解、教育加以及时处理,同时也要提醒老年人,注意与子女关系的协调。

2.社会养老社会养老是运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主要是通过社会服务而实施的,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老年人独立生活的重要支柱。目前,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障主要停留在商业养老保险阶段。发挥商业养老保险的作用,主要是依赖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作用,但市场经济的主体是为了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这与社会保障制度侧重子追求社会利益的制度安排存在利益冲突。因此,依靠市场经济解决问题的作用是有限的。即使在西方发达国家,尽管出现一些私营社会养老,但国家提供社会养老保障依然处于主导地位,而且私营养老保障专案统一由 *** 管理,养老保障专案的实施细节无论从资金的来源、运用方向还是保障的标准、收支的程式等等,几乎都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因此,在允许私人、企业和社会团体投资兴办养老保险的同时,应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以加强对养老保险专案的监管,而且还可以积极引导各种社会力量投人到公益性的社会养老保障中来,大力发展养老福利事业和慈善事业。

3.自我养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家庭养老保障功能不断弱化,要求农民个人培养和强化自我养老保障意识。一般而言,家庭中经济资源大部分是老年人一生的财富积累,老年人不应一味地“无偿”转移给下一代,而应强化对经济资源的控制,利用这种控制权进行自我养老保障。同时,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我国农村老年人收人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为其实现自我养老保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据1986年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辽宁大学等五校人口研究所联合对北京市、上海市、湖北省、吉林省、辽宁省三省二市所进行的老年人口抽样调查三省两市老年人的调查表明,乡村老年人口经济保障靠自己现在劳动收人维持晚年生活的比例高达30. 06%,三省两市低龄老年人的劳动收人达25. 67%。因此,应鼓励那些有能力的低龄老人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庭院经济、饲养业、服务业、手工业、摆摊经商等。这样就能增加自身的养老收人。另外,国家要保护和鼓励自我养老储蓄,比如每人有一个“养老优惠储蓄特别账户”,利息随行就市,但是不征利息税,且在通货膨胀时,指数化的补足利息损失,对这个存款可以设一个最低和最高限额,规定只有到老年时才可以领用,这样,可以减轻社会和家庭的养老负担。

4.社群养老社群是农村社会的一个基本单位,根据我国农村的情况,我们可以将一个行政村作为一个社群。在考虑农民养老时,我们应充分重视并发挥社群的作用。社群在养老中的作用应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农民养老的经济支援,这是非常重要的,但受制于集体经济的发展程度,要以雄厚的集体经济为基础。因此,农村各行政村应从社群的资源并非仅指自然资源状况出发,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村办企业和集体经济。二是对农民养老的生活服务支援,主要解决医疗服务和生活照料。目前,我们应该逐步建立社群医疗保险和合作医疗体系,为老人提供最基本的医疗服务,为家庭养老分忧。同时,利用农村人力资源逐步建立生活料理服务。三是利用社群控制机制对家庭养老进行引导和督促,使家庭养老落到实处。

与乡村振兴地方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据报道,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繁荣兴盛农村文化,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千百年来,乡村文化凝聚着乡土之美、人文之美,乡村振兴同时还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千百年来,乡村文化凝聚着乡土之美、人文之美。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表示,目前我国乡土性特征已经发生变化,乡村社会的实体结构及乡土文化呈现新趋势,构成了中国乡村社会的后乡土性特征。 乡村文化振兴,要体现浓郁的当代特色,伴随着城市化快速推进和城市文明的扩张,传统乡村文化被忽视、被破坏、被取代的情况比较严重,一些地方传统生活形态、社会关系日趋淡薄,乡村文化日渐荒芜。同时,厚葬薄养、铺张攀比、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等风气蔓延。农村是人情社会、熟人社会,要在红白喜事、结婚彩礼这些“关键小事”上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防止不良习气蔓延。乡村文化振兴,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养老问题研究 摘要: 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问题是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实现乡村振兴必须把“空巢老人”问题作为党的工作重心。农村养老服务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同时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本文通过对现阶段农村养老情况进行分析,发现现有农村养老的模式中出现的基本问题、同时提出适当的建议和意见,探寻出一条适合现阶段农村养老发展的新路径。 关键词: 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乡村振兴农村养老措施及建议 一、调查背景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64亿人,占总人口的18.7%。预计“十四五”时期,这一数字将突破3亿,我国将从轻度老龄化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人口老龄化在我国已呈现出上升趋势,老年人生活保障问题已成为关系国民经济的重要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经济急速发展、城乡社会结构也取得了巨大转变。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农村青壮年进城,剩下大批“空巢老人”留守农村。在这样的背景下,农村的养老压力不断提升,农村养老问题也成为乡村振兴的一个主要短板。因此,构建一个老有所养的养老体系,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尤为重要。 农村新型养老体系的建设, 要切实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改变传统单一的养老模式,充分利用乡村各方面资源,打造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公共服务为依托、以子女养老为主体、以互助式养老为补充的新型养老模式,努力让农村老年人在身心满足的情况下下安享晚年。 二、当前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概览 (一)日常生活照料情况 调查发现,多数老年人具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调查中,32%的老人表示自己单独居住或和配偶住、48%的老人和子女住、15%在养老院居住、3.2%跟孙子或孙女住、有1.8 %的老人和亲戚/朋友居住。 (二)经济来源 他们表示健在的子女中儿子有2-3个,不同住的子女中很少有同村居住的,多部分是在同一个县里,平均1个月见一次,也有小部分子女在外地工作并定居,很少见面,基本半年或一年才能见一次。而经常来往的亲戚或朋友只有2-3位。对于和子女或孙子、孙女一同居住的老年人,他们表示照顾孙子女或外孙子女的时间较长,基本每天都在照顾。 调查结果显示,56%的农村老年人主要经济来源为社会养老金,20%表示主要由子女供养,10%有自己的退休金或自己通过劳动获得报酬,5.8%依靠年轻时的存的积蓄,2.3%凭借政府救助。 他们中的大多数在60岁之前,没有从事过任何工作, 主要在家务农或外出务工,也有部分从事个体或私营经济活动,如开小商店、到附近集市上摆摊等。 受访中的所有老年人表示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但都没有参加社会保险,原因主要是太贵了,没有经济基础。除和自己居住的子女去世的老人有社保等从政府获得的补贴外,其他老人表示没有任何补贴。 (三)日常生活主要内容 在问及父母日常生活主要内容时,多数老人选择操持家务和干农务,占比为71.3%。此外,选择锻炼身体和照顾家人的老人也比较多,分别为36.8%和36.6%。可见,操持家务及农务、锻炼身体和照顾家人是老年人日常生活的主要内容。 当问及他们参加过什么活动时,他们表示没有参加过多少活动,只有维护村卫生情况、帮助邻里、关心教育下一代等比较单一的活动。他们希望村里组织一些娱乐活动、健康讲座、老少共融亲情等类似的类似的活动,以此让自己单调的生活增添一丝光彩。 (四)智能手机及智能服务使用情况 在互联网的普及下,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也越来越多的被老年人使用。调查数据显示,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占52.0%, 不过, 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表示,他们主要还是以比较简单的打电话、视频聊天和看快手等为主,占比分别达到84.7%、80.5%和71.3%;网上购物的老年人占到五分之一;而对于操作比较复杂的网上购物、网上看病、网上学习、网上订餐、网上打车及买票等智能服务功能,老年人 几乎不会使用。有80%的老人表示需要智能手机培训。 (五)精神状态 因为缺少陪伴、感到孤独等原因,大部分老人表示会因一些小事而烦恼,他们经常感到情绪低落,做起事来比较费劲,对未来希望度不高,只希望自己跟老伴能健康度过晚年生活。有一部分老人表示他们对以后感到害怕,害怕自己的身体出现毛病、害怕意外发生等。几乎所有老人都表示自己睡眠不好,经常到半夜睡不着觉。有极少数老人表示他们现在过得很愉快,基本都比较孤独。 (六)满意度 虽然时长感到孤独,但他们也能理解自己的儿女工作忙,因此他们表示总体来看对自己现在的生活还是比较满意的,对自己的健康也较为满意,能积极锻炼身体,维持良好的健康状况,对自己和子女的关系也表示较为满意,他们表示能融洽相处,子女也比较孝顺。 (七)健康状况与功能 认为自己健康状况不太良好,视力比较薄弱,看东西模糊、看不清书本、手机等一些设备上的字,甚至有部分老人患有白内障、黄斑裂变等眼部疾病。大部分老人听力较弱,受访中发现正常音量大小他们听不太清楚,需要用更大音量、更慢的语速和他们进行交谈。大部分老人走路基本没困难,但也有一少部分老人因为患有风湿、关节炎等疾病,走路有点困难。 三、老年人面临的养老问题 (一)四大困难成为老年人日常生活的主要难题 。 一是养老金少,经济负担重。调查中,有48.4%的老人表示目前面临的最大生活困难是养老金少,经济负担重,一个月的养老金根本满足不了日常消费。 二是无人陪伴,日常照料难。由于工作繁忙、生活节奏快,子女一方面没有更多闲暇时间照顾老人,另一方面又常常忽视老人的心理慰藉,26.4%的老人表示父母感到孤独,无人陪伴,23.2%表示自己目前无人照料。 三是身体不好,活动不便。调查中,有24.0%的老年人表示目前生活中面临的最大难题是身体不好、活动不便。可见,加快社区及家庭适老化改造,增强老年人生活便利性很有必要。 四是智能服务功能使用有困难。调查中,有23.9%的受访市民表示父母不会独立使用智能手机的智能服务功能。随着智慧养老的发展和越来越多生活服务由“线下”转为“线上”,不会使用智能化服务,或者仅会使用简单的操作,已经成为老年人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难题。 (二)社区周边养老服务功能有待完善 近年来,农村养老服务功能不断完善。但和不断增长的养老需求相比,仍然存在较多短板。调查中,51.7%的老人认为村子里养老存在“服务项目少”的问题,46.3%认为存在“场地小、设施少、环境差”的问题。 四、社区养老服务需求 (一)对养老设施的需求 调查中,当向老人问及居住地周边希望增加哪些养老设施时,卫生室、医疗康复室、健身活动场所和公共老年食堂几类设施提及率最多。其中卫生室和康复室两类设施需求最高,为65.1%,第二是健身活动场所和老年食堂,分别为63.5%和54.8%。除此之外,理发店等需求也比较高,在两成以上。 (二)对服务项目的需求 调查中,当问到最希望村子周边提供哪些养老服务项目时,48.1%的老人表示需要医疗康复护理类的服务,45.6%表示需要老年餐饮服务,对文体活动、精神关爱的需求占比分别为41.3%和37.2%。同时,对家政服务等有需求的人群也占到30%以上。 五、改善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着力点 ( 一)着力提高农村老年人的收入水平 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根本在于提高其收入水平。从调查数据来看,农村老年人的总体经济状况较差,其中主要是通过自己的劳动收入和家庭供养获取仅有的收入,社会保障性收入和补贴性收入较少。改善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首先必须提高其经济收入水平。 1. 增加老年人自己的经济收入 第一,鼓励农村老年人在身体健康状况允许的前提下坚持雇佣或非雇佣式农业劳动,获取相应的收入。让老年人从事有收入的劳动,不仅可以增加自己的经济收入,同时还能丰富老年人日常生活,并且让身体得到一定的锻炼。第二,提高土地收益。可以通过耕种土地获得经济收入;也可向他人转让土地,收取相应的经济补偿,多角度提高经济收入水平。 2. 增强家庭赡养能力 不难发现,家庭养老是最优化的养老模式,家庭养老资源是最根本的、不可或缺的养老资源。因此,政府首先应该促进农村家庭整体发展,提高家庭养老力度。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增强家庭养老。支持鼓励父母和子女同住或就近同村居住;以家庭为单位给与更多的经济补贴;提供住房建造改造服务;支持养老服务人员专业性培训等。 3. 增强政府和社会的养老支持力度 第一,适当提高农村居民基础养老金水平,充分发挥养老保险有效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的作用。第二,投入对贫困和失能农村老年人的救助。增加对困难家庭老年人和失能老年人的补贴经费,同时将其全都纳入社会救助范围,获得更多公益性补贴资助,进一步保障困难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第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农村整体经济。扩大农村老年人就业机会,切实增加农村老年人的劳动收入。 ( 二)着力健全农村老年人的医疗保障制度 从前文数据分析不难发现,大多数老年人所面临的最大困难是身体健康问题,年龄越大的老年人其健康状况越不容乐观,患慢性疾病的老年人较多,有关医疗健康的服务是农村老年人最迫切需要的。因此,需要努力使农村老年人的医疗保障制度更加健全。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第一,提高农村老年人的基本医疗保险水平。将常见的疾病纳入医疗报销范围,降低老年人的看病成本。第二,增强就医方便性。形成“上门医疗”服务,把农村老年人作为重点人群,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 (三)完善社区养老服务功能 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本次调查中受访市民最为关注的政策及措施,占比高达60.8%,这反映了市民对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有着较大的需求和较高的期盼。 一是完善社区养老服务及设施。完善社区老年人信息库,根据社区老年人需求,完善社区养老设施和服务项目。当前,最主要的是要增加和完善医疗护理、老年助餐、文体活动、精神关爱等需求较高的养老服务项目,以及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护理站、老年食堂、日间照料中心等养老设施。 二是加快社区适老化改造。加快社区适老化设施改造,增设适合老年人的无障碍设施,增强老人生活便利性,例如在老旧小区安装电梯,针对高龄独居、空巢失能老人安装居室通道扶手等。 (四)加强养老专业人才培养 养老人才队伍素质直接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调查中,有接近三成受老年人及村干部认为本地社区养老存在服务不专业的问题。 一是充实专业养老服务队伍。在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和社区开发公益性的养老服务岗位,力求建立专业的、稳定的养老服务从业人员队伍。 二是强化养老护理人员培训。定期举办老龄政策和养老护理知识培训班,加强养老护理人员技能培训。 三是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的基本工资水平。加强社会保障待遇,在养老服务、医养结合等重点领域,制定相关优惠政策,促进养老人才队伍稳定。 (五)帮助老年人融入智能时代 帮助老年人尽快融入智能化时代,既是家庭的责任,也是社会的责任。一要建立老年人智能设备使用培训机制。除家庭成员承担相应的义务外,老年大学要增设智能应用培训课程,社区要定期开设智能设备使用培训班,采取一对一答疑方式,消除老年人使用智能设备障碍。 二是改进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结合老年群体特点,设计出操作更加简便的智慧养老平台,让老年人实实在在享受到智慧养老带来的便利。 六、结论 调查结果显示:操持家务、锻炼身体等是老年人日常生活主要内容;经济压力大、无人陪伴等是老年人生活中面临主要难题,老年人对养老设施和养老服务等有较大需求。要尽可能满足老人年各方面需求、改变传统单一的养老模式、充分利用乡村各方面资源,打造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子女养老为主体的新型养老模式,让老年人在身体与精神双方面得到满足,使农村养老问题进一步改善,为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网页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养老问题研究》- [2]——网页 -《推动新时代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评论员观察)-中工评论-中工网》- [3]——老龄科学研究 李芳-《谋求新时代美好生活:我国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与对策——基于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数据》- [4]——网页 -《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 - 道客巴巴》- [5]——网页 -《养老护理员职业生涯规划》- [6]——网页 -《民政局对养老院政策论文范文 天津市民政局养老院论文有关参考资料-毕业论文网》- [7]——网页 -《坚持尊老优良传统 认真对待老年人权益_公益新闻_公益频道》- [8]——网页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养老问题研究》-

  • 索引序列
  •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论文参考文献
  •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相关论文研究
  • 东北老工业基地论文及参考文献
  • 乡村振兴农村养老论文参考文献
  • 与乡村振兴地方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