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单亲家幼儿教育的研究标准论文

单亲家幼儿教育的研究标准论文

发布时间:

单亲家幼儿教育的研究标准论文

单亲家庭学前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论文关键词】单亲家庭 学前儿童 教育

【论文摘 要】人是漂泊的船,家是温暖的岸。对于学前儿童来说,家更是安全的、快乐的。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思想观念的不断变化,单亲家庭作为一个特殊的家庭结构出现于社会之中,由于离婚率增加、单亲家庭日益增多,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不容忽视,通过家庭教育使单亲家庭的孩子更好地面对生活,调整他们的心理活动,使其尽快达到平衡点,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单亲家庭是指夫妻双方因离婚、丧偶而仅有一方同未婚子女生活在一起的家庭,也叫离散家庭或缺损家庭。单亲家庭的大量出现,对于离婚的夫妻双方或一方而言,可能是一种解脱,对于孩子来说,无疑是一个灾难。同一片天空下,幸福家庭的孩子在父母的教育呵护下,健康快乐成长;单亲家庭的孩子在生活中由于缺少了父亲或者母亲的关心、疼爱,而使心理受到影响。许多研究证明,单亲家庭对儿童的心理、学习成绩、品德行为等都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 单亲家庭对学前儿童的影响

1.对性格的影响

单亲家庭的学前儿童往往生活在消极的家庭中,气氛压抑,缺少父亲或母亲的疼爱,容易形成性格孤僻、偏激、焦虑等性格特点,会使其形成对人很冷淡。之前生活在完整和睦的家庭里,面对家庭的突然破裂,孩子无法接受现实,无法适应无父或无母的生活。孩子的心理尚未成熟,无法去体会父母离婚的原因,会认为他们不爱自己了、不要自己了,自己是多余的,幼小的心灵受到创伤,自己不会排解,一旦受到影响,不知道该怎么办,很迷茫。特别是看到其他小朋友与父母亲亲热热、幸福美满地玩耍、嬉戏的时候,孩子就会想到以前自己也这么快乐过,现在的生活很痛苦,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自卑感。长期与父亲生活在一起的子女性格会像父亲,长期与母亲生活在一起的子女的性格会像母亲,这对以后的行为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2.对身体心理的影响

对幼儿的教育是父母双方共同的责任与义务,孩子与父母要多接触、多沟通,对其健康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单亲家庭的经济收入会减少,生活水平会逐渐降低,父亲或母亲会很忙,营养会比正常家庭的孩子吸收得少,影响其健康发育。由于父母离异,孩子不得不被迫放弃以往的习惯和态度去适应新的生活,只能选择双亲中的一个,从此组成单亲家庭,这种由内到外的改变,会使孩子对父母情感上的依恋造成伤害,所以单亲家庭往往会对孩子心理造成负面影响。单亲家庭的儿童由于经历父母的争吵,家里压抑,气氛不和谐,长期以来幼儿对父母的依赖感降低,开始怀疑自己的父母,认为自己的父母没有其他小朋友的父母好,使幼儿开始困惑、迷茫,当这种不良心理得不到及时的缓解时,严重的,儿童可能会出现不健康的人格特点。

3.对社会交往的影响

单亲家庭使学前儿童的心理受到创伤,对父亲或母亲态度霸道,不亲切,不愿意与父母沟通,也不愿意与别人交往,尤其是在中国,很多单亲家庭的父亲或母亲不准离婚后的一方探视,在这种环境下生活的孩子看见其他小朋友在父母面前玩耍,他们会更加伤心,加之其他小朋友的耻笑,会让他们的心里更加恐惧与别人交流,与小朋友的关系处得不好,有的会讨厌父母,并会认为社会不公平,对自己太残忍,严重影响其与人交往的态度。

4.对学习的影响

单亲家庭必然会使孩子的心理受到影响,上课不听讲,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学习成绩,并且单亲家庭的家长为生活奔波,生活压力大,很少有时间管教学前儿童,他们无约无束任意地玩闹,导致学习成绩差,认为父母不疼爱自己,学习没有用,长期下去就会不学习,学习成绩下滑,以至辍学。

二 单亲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1.对孩子要求过严

有些家长把生活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对孩子要求过严,孩子心理压力大,且相当多的单亲家庭家长与孩子相依为命,对孩子的期望比双亲家庭高,有的把全部心思花在孩子身上,自己节俭,尽可能满足孩子的一切,希望孩子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对孩子的生活过度干预,一旦孩子的各种行为方式与自己的期望不相符,便会引起不满,出现责备等不良行为。另外,单亲家庭家长长期的过度疲劳,会使他们感到无助,从而出现过度严教。这种过度的教育剥夺了儿童的自尊,限制其自由发展,易使孩子对自己产生否定感,从而出现自卑、自责等问题。

2.对孩子监管不力

单亲家庭父(母)亲在生活方面的压力都很大,没有时间、精力和物质条件抚养孩子,他们往往把孩子交给隔代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或者疏于管教,形成管理的缺陷,有的家长沉浸在自己的痛苦中,忽略了孩子的痛苦,缺少对他们的关爱。甚至有的家长对孩子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遗弃他们。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许多企业经营不善或倒闭,孩子的父母大多下岗,缺乏稳定的经济来源,不得不打工,对他们来说,能够承担起孩子的教育费用就已不错,至于对孩子的照顾,他们实在是有心无力。还有一部分家长缺乏责任感,或各自重组家庭,忽视对孩子的关心和照顾,冷落孩子,因为害怕孩子影响自己新的家庭,甚至有家长把孩子推到门外,给孩子的心灵带来极大的伤害。由于孩子在家中得不到重视,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体会不到自己的成长在家庭中所起的作用,因而易使孩子产生自卑情绪,使孩子没有安全感,压抑,最终影响其健康成长和生活。

3.对孩子过度溺爱

单身父亲、母亲因其子女失去父爱或母爱而有一种愧疚心理,为了弥补,对子女过分地宠爱、娇惯,而不能给予正常的管教。孩子想要什么就买什么,妥让、迁就孩子,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弥补不健全家庭给孩子造成的创伤,倾向于溺爱型的抚养方式。单亲家庭中有的父母为了博得孩子的欢心,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存在自私、自我控制能力差、冲动等问题。

4.孩子缺乏社会交往

单亲家庭中,很多单身父(母)亲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孩子身上,与孩子相依为命,总是把孩子关在家里,不让其出门,以免被别人欺负,过度地保护;他们按照自己给孩子设计的目标教育孩子、培养孩子。在这种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孩子,由于缺乏与他人相处、交往的经验,在与人交往时,必然会产生孤独与焦虑,严重影响其与人交往的能力。

三 单亲家庭学前儿童教育的对策

1.从实际出发,不要期望过高

单亲家庭的家长把孩子作为自己活着的精神力量,对孩子的希望过高,自己节省,把自己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这使孩子的心理压力很大,有些孩子不能适应,就向反的方面发展,希望父亲或母亲能注意自己,以减少压力;另有一些孩子想为了不让父亲或母亲失望,长期过度的学习,表现自己,一旦超出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便有可能走向崩溃。单亲家庭的家长要从实际出发,对孩子的要求要与孩子的实际情况相符,同时不要事事自己做决定,要给孩子一定的自由。

2.加大对孩子的监管

单亲家庭的父母比较忙,但也一定要关注孩子,对孩子要有责任感,不要生活有压力、心情不好,就对孩子发脾气或是把孩子送到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身边,不要把孩子当成包袱,要加大对孩子的关爱;同时要加大对孩子的监管,有些家长会组建新的家庭,有的孩子会心情不好,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反应,进行沟通、劝解,而且要给予孩子更多的温暖,要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在家中的作用、位置。

3.不要溺爱,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许多单亲家长害怕孩子不安全、出事故。什么事都不让孩子去做,家长包办一切,使孩子从小就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还采取各种措施来限制孩子的活动,造成孩子事事不能独立,没有机会亲自去体验生活中的困难,这样的孩子缺乏独立意识,一旦离开了家长,便不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对此,单亲父母要尽量给孩子一定的空间,不要事事都为孩子做,有些事要让孩子自己做,培养其独立的生活习惯。

4.加强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

单亲父母不要限制孩子自由的活动,要尽量给孩子创造参与社会的机会,单亲子女虽然受到社会的偏见的情况已不多,但家庭的不完整总是让孩子们变得内向、忧郁、自卑,甚至孤僻。对于孩子的心理成长,家长要尤其关注,注意多和孩子进行交流沟通的同时还要鼓励孩子多参与到社会中去,鼓励孩子多交朋友,家长要帮助孩子,给予指导,教育孩子自尊、自强、自爱、自励,鼓励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尽可能地参与社会活动,不要逃避社会,更要主动地与人交往,培养健康、开朗乐观的性格。

参考文献

[1]丁连信.学前儿童家庭教育[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焦晓玲.试析单亲家庭对儿童心理的影响[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5(3)

[3]杨利玲.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的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

可以从单亲和幼儿教育论文参考文献两方面入手,然后结合起来。第1篇:推动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政策建议——以成都市为例。2013年3—7月期间,先后与成都市教育局和部分县区教育局相关人员进行了座谈,实地到了四川省军区幼儿园、金苹果幼稚园、华阳幼儿园调研,后又到了西宁和呼和浩特考察。现将研究的发现与对策建议总结如下:第2篇:内蒙古幼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整个80年代,幼教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都呈现出高峰。第三篇,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的研究现状。第四篇,单亲家庭子女的抚养模式与社会工作介入。

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研究论文

1、农村小学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研究。2、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现状研究。3、多给他们一点爱——对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的思考。

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问题及疏导论文

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问题及疏导论文,家长千万不能忽略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是甜蜜和困难交织的过程,看完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问题及疏导论文,学着启蒙家里的小天使吧!

一、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分析

单亲家庭的孩子,从小生活在一个不良的家庭环境中,他们的生理、心理发展都不成熟,他们是脆弱的、敏感的、无知的。他们受到了种种伤害,不少人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问题。通过几年的实践、分析和积累,我们发现单亲家庭的学生在心理上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一)具有自卑感。

这类学生表现为沉默寡言,他们从不谈起甚至回避谈双亲的事,对任何人都保守着这个秘密。这些学生有的原有美好而远大的理想,有的甚至一度要改变环境,但由于自卑,不能使自己的理想顺利发展。自卑的心理影响了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挥,从而上课回答问题不敢举手,即使老师点名叫到他们,他们由于怕回答错了,其他同学笑话自己,而不敢大声回答。

(二)感到孤独。

单亲孩子,特别是随父亲或生活在重组家庭里的孩子,由于父亲的粗心或与继母之间的隔阂,他们的亲情交流受到限制,觉得自己在家庭中是多余的人,自然而然就产生孤独感,少言寡语,胆小怕事,自卑,不愿意和同学交往,整日生活在一个孤独的城堡里,这种类型的学生,学习成绩往往中等偏下。

(三)做事我行我素。

其主要表现为无组织纪律观念,我行我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自控力差,对集体漠不关心,以自我为中心,心中没有父母,没有同学,没有老师,没有他人。久而久之,养成了上不服天,下不服地的心理特点。常迟到、旷课,爱说谎话,对老师的批评不予理睬,不遵守校规班纪,学习成绩较差。

(四)对任何事都感到怀疑。

对任何事物都抱怀疑态度,不愿意相信任何人,对教师的表扬和批评麻木不仁,把继父母的关心当作是坏事,认为他们在害自己。没有集体荣誉感,不参加公益活动。学习上拖拖拉拉、无上进心,学习成绩中游偏下。

(五)严重的逆反行为。

这类学生学习努力,成绩中等偏上,但他们幼小的心灵早已背上家庭沉重的包袱,他们感到自己被父母拒绝,为家庭的破裂感到羞耻。这种类型的学生有很强的逆反心理,不服从老师的教育,经常与老师作对,他们有时会把对父母的不满发泄在同学身上,欺负同学,惹是生非。他们有时为发泄内心的郁闷,有意违反学校纪律,以引起老师的注意,求得心理的暂时满足。他们做事很少考虑后果,容易受外界诱惑,加上法律观念淡薄,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二、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疏导策略

针对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现状和心理需要,我校心理咨询室在“心语信箱”中特别开设了面向单亲孩子的“爱心热线”,利用课余时间和孩子们倾心交谈,还特别建立了学生心理档案跟踪卡,方便心育老师和班主任及时分析并提供辅导。同时我校的每一位任课老师,在师生交往中用爱的语言打开孩子心灵的窗户,用爱的行动传递温情,引导他们善待自己,用爱的激励,使他们重拾自信,和其他孩子一样愉快、健康地成长。我们认为,加强对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具有重大的意义。经过多年的实践积累,我们总结出强化对来自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的经验和主要对策。

(一)及时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服务。

倾吐、发泄是孩子心理健康发展需要,因此,我们有必要给孩子提供一些倾吐、发泄的途径。譬如,老师可以经常找单亲家庭的孩子谈心,了解他们心中的苦恼,帮助他们找出问题的症结。学校也应该成立心理咨询服务站,让学生通过写信、电话、访谈等方式来倾吐自己心中的烦恼,发泄心中积压已久的郁闷情绪。与此同时,学校还应该对单亲家庭子女的情况进行备档,分层次地适时教育,特别是班主任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如六年级的王同学因父母经常闹离婚,他感到家庭没有温暖,生活没有味道,就想离家出走。学校领导知情后,马上商量对策,并把如何开导的对策交给校“悄悄话中心”,进行个案分析并跟踪指导,收效明显,该生已摆脱了心理上困惑,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我校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的实践证明:经过对有需求的单亲家庭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疏通,单亲家庭学生的思想表现、学习努力程度,总体上都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鼓励学生消除自卑。

一般来说,单亲家庭学生的思想负担重,耻于让老师和同学知道自己家中的真实情况。对此,班主任应创造良好的'活动环境,积极鼓励单亲家庭学生积极参加班集体的各项活动。譬如,对有较强组织能力的学生,可以有意识地把活动中最重要的任务交给他们,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同时也增进同学友谊。对能力较差的单亲家庭学生,也可以有意识地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对缺乏家庭爱的单亲学生,可以用集体的“爱”来温暖他们孤独的心,用师生的真情填补家庭爱的残缺,使他们感到集体的温暖。比如,我班有一个单亲家庭学生,情感消极,性格抑郁,行为自闭,完全沉溺在自己的个人世界,很少与外界交流。我就有意识地利用集体的温暖来消除他内心的焦虑和冷漠。安排学习委员和他坐同桌,鼓励其他同学们和他交流。终于,在一次语文课上,他以独特的观点,得到了全体同学的掌声,他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此后,我还多次为他提供尝试成功的机会,让他体验成功,使他摆脱自闭心理。心灵的交往,积极的鼓励,温暖着他那颗冷漠失望的心,使他消除了自卑,重新回到了班集体中。

(三)用爱心唤起学生的自信心,激励上进。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可以说,爱学生是老师必须具备的美德,而得到老师的关爱,也是每个孩子最基本的心理要求。尤其是单亲家庭的子女,他们缺少完整家庭的爱,当他们看到其他的孩子被很多的“爱”包围着,既羡慕又自卑,渴望得到爱的关心。他们的心灵极易受到了创伤而产生巨大的精神压力。因此,他们更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爱。有的单亲家庭学生性格孤僻,意志薄弱,自由散漫,缺乏进取心,甚至破罐子破摔。老师切不可用“笨”、“坏”等字眼去刺伤他们,而要在平时多关注这些学生,消除师生之间的“隔膜”。师生间保持人格上的平等、情感上的相容,就能创设无拘无束、相互交流的良好氛围,有效舒缓学生的心理压力,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针对一些学生意志薄弱,自控力差,行为反复无常的特点,思想工作不能简单化,老师对这些学生的教育要有耐心、有信心,并要有作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只有无私的爱和耐心的教育,才能激起他们的上进心。

(四)及时与家长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是教育学生的重要阵地。可以说,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到孩子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因此,我们要就单亲家庭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及时与家长沟通,争取家长的支持,形成教育合力。要求家长不要将自己的痛苦和烦恼在孩子面前过多地暴露,因为这样可能给孩子带来压力。要求防止过于呵护和溺爱的倾向,在关心、爱护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孩子自强、自主、自立、吃苦耐劳的品质。老师要进行多次家访,与家长沟通,争取家长的密切配合。因为只有家校密切配合,才能取得较好的转化效果,孩子才能健康成长。比如,我班有一个学生,由于父母离异,随母生活,性格内向,有自卑感。于是,我就找他和家长谈心,邀请他和家长参加联谊会,在老师的多次劝说、沟通、帮助下,他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性格变得开朗,学习成绩也提高了不少。

(五)学科老师积极配合,参与心理疏导工作。

学科老师应该注意加深师生间的真诚感情,用情去激励、温暖、鞭策学生,尤其是单亲家庭的学生对老师的关爱特别敏感,因此,学科老师也要参与心理疏导工作,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只有这样,才能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心理氛围,使学生自觉愉快地接受教诲,老师自然期待每一个单亲孩子都将有自己美好的生活。请记住高尔基的一段话:“爱孩子,这是连母鸡都能做到的事……爱应该有爱的方法,有爱的技巧。”只有老师正确认识单亲家庭孩子的状况,以及出现的问题,这些有过心灵创伤的孩子才能与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愿大家用真爱开辟通向单亲孩子心灵的道路,架起心灵沟通的桥梁,让单亲孩子得到温暖阳光的照耀、甘甜雨露的滋润,健康快乐地成长。

(六)心理疏导工作有效的关键是“对症下药”。

学校对单亲家庭学生要加倍关心,特别在心理疏导上要适时适度,关键是“对症下药”。一般而言,单亲家庭学生由于受家庭变故的打击,初期是极度失望,万念俱灰,还爱哭,喜欢孤独,学习成绩急剧下降,这个阶段一般会持续3―6个月。中期会出现无所谓心态,注意力不集中,上课思想开小差,甚至于旷课、逃课。再到后来是内心极度痛苦、空虚。根据这一规律,心育老师要密切注意家庭变故学生的思想状况,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引导措施,并提供有效的帮助。譬如,当学生对前途充满恐惧、担心、忧虑,情绪极不稳定时,老师应更加关心他,以减轻他的内心痛苦。当处在盲目乐观,什么都无所谓时,老师不仅要关心、安慰他们,而且要给他们指明方向。当处在极度痛苦时,老师要谨慎从事,避免当面谈论敏感话题,关注其动态。

父母离婚后,如何疏导孩子的心理

第一、千万不可回避事实真相,含糊其词的隐瞒孩子,要很真实的直接告诉孩子发生了什么。

第二、一定要让孩子明白,父母之间,大人的事情与他这个小孩子无关,无论什么时候爸爸妈妈对她的态度,都会像从前一样,都不会影响到他的生活。

第三、要和孩子讲明白,父母离婚只不过是爸爸和妈妈,由于什么原因不能够在一起住了,只是分开住而已,而不是发生了多么大的事情。(强调分开住,而不是永远不在一起了)

小孩很单纯,他们的单纯和善良,是能够理解父母之间的难处的,现在的小孩子都和小人精似的。很快就能够理解和适应家长处理的结果。

至于,那些孩子的家长,真的都不如那些小孩子们有担当,会理解人。由于自己的草率和不负责任,拿着婚姻当儿戏,说结就结了,说离就不顾一切的离了,其实真正伤害的,只有他们那无辜的孩子。

有句古话是这样说的:“人的一生上孝父母、下养子女这是天职,人什么德都可以缺,但这上孝父母、下养子女这德份可不能缺。你要是缺了这德份,那你以后的生活一定好不到哪去”。

既然婚姻不能继续了离就离了,但抚养孩子的义务可不能离不能丢,作为孩子的爸爸或妈妈(我指的是,拥有孩子主要监护权的那一方家长),离异后,应尽量不让孩子的日常作息,发生太大的变化,保证孩子能够继续进行,良好的社会教育。那些离婚后的家长,离婚后的生活不会好到哪去,好多都是因为离婚之后生活一片混沌,而无心教育和管理孩子,假如遇到自知教育孩子心有余而力不足时,应及时主动的到孩子的学校,找到孩子的班主任老师,和老师进行深层的沟通,请老师和学校对你的孩子,多加关注和教育,作为家长没能力,给孩子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那么,就尽其所能给孩子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和正确成长的道路,也算是对你孩子的一个补偿,对社会的一个负责任的交代吧。

离异家庭该如何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呢

一、要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双方的爱。

父母的爱是孩子最好的心理减压剂,要通过语言和行动的交流让孩子明白:即便父母分开了,也不会影响他们对自己的爱。即使今后组建了新的家庭,血缘关系、亲子之情永远都不会改变。

在离异时,最愚蠢的做法莫过于为了自身的利益,将对对方的仇恨种植到孩子的心里,让孩子去恨一个原本他最应该爱和亲近的人。

这对于孩子来说就是最大的痛苦,孩子的心灵在仇恨的拉锯战中怎能不抑郁悲伤,怎能不充满无助和惶恐呢?

二、要帮助孩子打开封闭的交际圈。

鼓励孩子走出幽闭的心灵,多结识新的朋友,多参加户外活动。遇事退缩、封闭自我、减少交际是很多离异家庭孩子的通病,而他们抑郁的症状就会在这种恶性循环中不断加剧。

好朋友之间的情感交流有助于孩子打开心扉、吐露心声,而朋友之间的互动则有助于培养孩子乐观宽容的性格,从而与抑郁症说“拜拜”。

三、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抗压能力。

父母离异是孩子人生中经历的巨大挫折之一,父母要教会孩子如何正确面对并处理人生中的困境。多关心、多鼓励,少批评、少责骂,让孩子学会忍耐和理解,同时学会在逆境中寻找精神寄托。

四、要注意孩子平时的情绪变化。

假如孩子受父母离异的影响,情绪上已经出现抑郁的症状,就要及时调整养育环境和养育方式,有意识地帮孩子创造愉快的事件和活动,努力让积极情绪来抵抗消极情绪。

允许孩子释放不愉快的情绪,对孩子的烦躁和抑郁表示理解,并帮助他们寻找发泄口。当然,如果这一切都不奏效的话,就要及时寻求心理医生和专家的帮助,陪孩子一起接受专业指导,陪孩子度过这段艰难的时期,让孩子接受并懂得父母离异的事实和仍然爱他的现实。

单亲家庭学前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论文关键词】单亲家庭 学前儿童 教育

【论文摘 要】人是漂泊的船,家是温暖的岸。对于学前儿童来说,家更是安全的、快乐的。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思想观念的不断变化,单亲家庭作为一个特殊的家庭结构出现于社会之中,由于离婚率增加、单亲家庭日益增多,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不容忽视,通过家庭教育使单亲家庭的孩子更好地面对生活,调整他们的心理活动,使其尽快达到平衡点,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单亲家庭是指夫妻双方因离婚、丧偶而仅有一方同未婚子女生活在一起的家庭,也叫离散家庭或缺损家庭。单亲家庭的大量出现,对于离婚的夫妻双方或一方而言,可能是一种解脱,对于孩子来说,无疑是一个灾难。同一片天空下,幸福家庭的孩子在父母的教育呵护下,健康快乐成长;单亲家庭的孩子在生活中由于缺少了父亲或者母亲的关心、疼爱,而使心理受到影响。许多研究证明,单亲家庭对儿童的心理、学习成绩、品德行为等都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 单亲家庭对学前儿童的影响

1.对性格的影响

单亲家庭的学前儿童往往生活在消极的家庭中,气氛压抑,缺少父亲或母亲的疼爱,容易形成性格孤僻、偏激、焦虑等性格特点,会使其形成对人很冷淡。之前生活在完整和睦的家庭里,面对家庭的突然破裂,孩子无法接受现实,无法适应无父或无母的生活。孩子的心理尚未成熟,无法去体会父母离婚的原因,会认为他们不爱自己了、不要自己了,自己是多余的,幼小的心灵受到创伤,自己不会排解,一旦受到影响,不知道该怎么办,很迷茫。特别是看到其他小朋友与父母亲亲热热、幸福美满地玩耍、嬉戏的时候,孩子就会想到以前自己也这么快乐过,现在的生活很痛苦,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自卑感。长期与父亲生活在一起的子女性格会像父亲,长期与母亲生活在一起的子女的性格会像母亲,这对以后的行为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2.对身体心理的影响

对幼儿的教育是父母双方共同的责任与义务,孩子与父母要多接触、多沟通,对其健康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单亲家庭的经济收入会减少,生活水平会逐渐降低,父亲或母亲会很忙,营养会比正常家庭的孩子吸收得少,影响其健康发育。由于父母离异,孩子不得不被迫放弃以往的习惯和态度去适应新的生活,只能选择双亲中的一个,从此组成单亲家庭,这种由内到外的改变,会使孩子对父母情感上的依恋造成伤害,所以单亲家庭往往会对孩子心理造成负面影响。单亲家庭的儿童由于经历父母的争吵,家里压抑,气氛不和谐,长期以来幼儿对父母的依赖感降低,开始怀疑自己的父母,认为自己的父母没有其他小朋友的父母好,使幼儿开始困惑、迷茫,当这种不良心理得不到及时的缓解时,严重的,儿童可能会出现不健康的人格特点。

3.对社会交往的影响

单亲家庭使学前儿童的心理受到创伤,对父亲或母亲态度霸道,不亲切,不愿意与父母沟通,也不愿意与别人交往,尤其是在中国,很多单亲家庭的父亲或母亲不准离婚后的一方探视,在这种环境下生活的孩子看见其他小朋友在父母面前玩耍,他们会更加伤心,加之其他小朋友的耻笑,会让他们的心里更加恐惧与别人交流,与小朋友的关系处得不好,有的会讨厌父母,并会认为社会不公平,对自己太残忍,严重影响其与人交往的态度。

4.对学习的影响

单亲家庭必然会使孩子的心理受到影响,上课不听讲,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学习成绩,并且单亲家庭的家长为生活奔波,生活压力大,很少有时间管教学前儿童,他们无约无束任意地玩闹,导致学习成绩差,认为父母不疼爱自己,学习没有用,长期下去就会不学习,学习成绩下滑,以至辍学。

二 单亲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1.对孩子要求过严

有些家长把生活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对孩子要求过严,孩子心理压力大,且相当多的单亲家庭家长与孩子相依为命,对孩子的期望比双亲家庭高,有的把全部心思花在孩子身上,自己节俭,尽可能满足孩子的一切,希望孩子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对孩子的生活过度干预,一旦孩子的各种行为方式与自己的期望不相符,便会引起不满,出现责备等不良行为。另外,单亲家庭家长长期的过度疲劳,会使他们感到无助,从而出现过度严教。这种过度的教育剥夺了儿童的自尊,限制其自由发展,易使孩子对自己产生否定感,从而出现自卑、自责等问题。

2.对孩子监管不力

单亲家庭父(母)亲在生活方面的压力都很大,没有时间、精力和物质条件抚养孩子,他们往往把孩子交给隔代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或者疏于管教,形成管理的缺陷,有的家长沉浸在自己的痛苦中,忽略了孩子的痛苦,缺少对他们的关爱。甚至有的家长对孩子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遗弃他们。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许多企业经营不善或倒闭,孩子的父母大多下岗,缺乏稳定的经济来源,不得不打工,对他们来说,能够承担起孩子的教育费用就已不错,至于对孩子的照顾,他们实在是有心无力。还有一部分家长缺乏责任感,或各自重组家庭,忽视对孩子的关心和照顾,冷落孩子,因为害怕孩子影响自己新的家庭,甚至有家长把孩子推到门外,给孩子的心灵带来极大的伤害。由于孩子在家中得不到重视,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体会不到自己的成长在家庭中所起的作用,因而易使孩子产生自卑情绪,使孩子没有安全感,压抑,最终影响其健康成长和生活。

3.对孩子过度溺爱

单身父亲、母亲因其子女失去父爱或母爱而有一种愧疚心理,为了弥补,对子女过分地宠爱、娇惯,而不能给予正常的管教。孩子想要什么就买什么,妥让、迁就孩子,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弥补不健全家庭给孩子造成的创伤,倾向于溺爱型的抚养方式。单亲家庭中有的父母为了博得孩子的欢心,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存在自私、自我控制能力差、冲动等问题。

4.孩子缺乏社会交往

单亲家庭中,很多单身父(母)亲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孩子身上,与孩子相依为命,总是把孩子关在家里,不让其出门,以免被别人欺负,过度地保护;他们按照自己给孩子设计的目标教育孩子、培养孩子。在这种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孩子,由于缺乏与他人相处、交往的经验,在与人交往时,必然会产生孤独与焦虑,严重影响其与人交往的能力。

三 单亲家庭学前儿童教育的对策

1.从实际出发,不要期望过高

单亲家庭的家长把孩子作为自己活着的精神力量,对孩子的希望过高,自己节省,把自己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这使孩子的心理压力很大,有些孩子不能适应,就向反的方面发展,希望父亲或母亲能注意自己,以减少压力;另有一些孩子想为了不让父亲或母亲失望,长期过度的学习,表现自己,一旦超出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便有可能走向崩溃。单亲家庭的家长要从实际出发,对孩子的要求要与孩子的实际情况相符,同时不要事事自己做决定,要给孩子一定的自由。

2.加大对孩子的监管

单亲家庭的父母比较忙,但也一定要关注孩子,对孩子要有责任感,不要生活有压力、心情不好,就对孩子发脾气或是把孩子送到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身边,不要把孩子当成包袱,要加大对孩子的关爱;同时要加大对孩子的监管,有些家长会组建新的家庭,有的孩子会心情不好,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反应,进行沟通、劝解,而且要给予孩子更多的温暖,要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在家中的作用、位置。

3.不要溺爱,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许多单亲家长害怕孩子不安全、出事故。什么事都不让孩子去做,家长包办一切,使孩子从小就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还采取各种措施来限制孩子的活动,造成孩子事事不能独立,没有机会亲自去体验生活中的困难,这样的孩子缺乏独立意识,一旦离开了家长,便不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对此,单亲父母要尽量给孩子一定的空间,不要事事都为孩子做,有些事要让孩子自己做,培养其独立的生活习惯。

4.加强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

单亲父母不要限制孩子自由的活动,要尽量给孩子创造参与社会的机会,单亲子女虽然受到社会的偏见的情况已不多,但家庭的不完整总是让孩子们变得内向、忧郁、自卑,甚至孤僻。对于孩子的心理成长,家长要尤其关注,注意多和孩子进行交流沟通的同时还要鼓励孩子多参与到社会中去,鼓励孩子多交朋友,家长要帮助孩子,给予指导,教育孩子自尊、自强、自爱、自励,鼓励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尽可能地参与社会活动,不要逃避社会,更要主动地与人交往,培养健康、开朗乐观的性格。

参考文献

[1]丁连信.学前儿童家庭教育[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焦晓玲.试析单亲家庭对儿童心理的影响[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5(3)

[3]杨利玲.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的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

单亲家庭教育论文

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问题及疏导论文

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问题及疏导论文,家长千万不能忽略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是甜蜜和困难交织的过程,看完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问题及疏导论文,学着启蒙家里的小天使吧!

一、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分析

单亲家庭的孩子,从小生活在一个不良的家庭环境中,他们的生理、心理发展都不成熟,他们是脆弱的、敏感的、无知的。他们受到了种种伤害,不少人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问题。通过几年的实践、分析和积累,我们发现单亲家庭的学生在心理上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一)具有自卑感。

这类学生表现为沉默寡言,他们从不谈起甚至回避谈双亲的事,对任何人都保守着这个秘密。这些学生有的原有美好而远大的理想,有的甚至一度要改变环境,但由于自卑,不能使自己的理想顺利发展。自卑的心理影响了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挥,从而上课回答问题不敢举手,即使老师点名叫到他们,他们由于怕回答错了,其他同学笑话自己,而不敢大声回答。

(二)感到孤独。

单亲孩子,特别是随父亲或生活在重组家庭里的孩子,由于父亲的粗心或与继母之间的隔阂,他们的亲情交流受到限制,觉得自己在家庭中是多余的人,自然而然就产生孤独感,少言寡语,胆小怕事,自卑,不愿意和同学交往,整日生活在一个孤独的城堡里,这种类型的学生,学习成绩往往中等偏下。

(三)做事我行我素。

其主要表现为无组织纪律观念,我行我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自控力差,对集体漠不关心,以自我为中心,心中没有父母,没有同学,没有老师,没有他人。久而久之,养成了上不服天,下不服地的心理特点。常迟到、旷课,爱说谎话,对老师的批评不予理睬,不遵守校规班纪,学习成绩较差。

(四)对任何事都感到怀疑。

对任何事物都抱怀疑态度,不愿意相信任何人,对教师的表扬和批评麻木不仁,把继父母的关心当作是坏事,认为他们在害自己。没有集体荣誉感,不参加公益活动。学习上拖拖拉拉、无上进心,学习成绩中游偏下。

(五)严重的逆反行为。

这类学生学习努力,成绩中等偏上,但他们幼小的心灵早已背上家庭沉重的包袱,他们感到自己被父母拒绝,为家庭的破裂感到羞耻。这种类型的学生有很强的逆反心理,不服从老师的教育,经常与老师作对,他们有时会把对父母的不满发泄在同学身上,欺负同学,惹是生非。他们有时为发泄内心的郁闷,有意违反学校纪律,以引起老师的注意,求得心理的暂时满足。他们做事很少考虑后果,容易受外界诱惑,加上法律观念淡薄,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二、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疏导策略

针对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现状和心理需要,我校心理咨询室在“心语信箱”中特别开设了面向单亲孩子的“爱心热线”,利用课余时间和孩子们倾心交谈,还特别建立了学生心理档案跟踪卡,方便心育老师和班主任及时分析并提供辅导。同时我校的每一位任课老师,在师生交往中用爱的语言打开孩子心灵的窗户,用爱的行动传递温情,引导他们善待自己,用爱的激励,使他们重拾自信,和其他孩子一样愉快、健康地成长。我们认为,加强对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具有重大的意义。经过多年的实践积累,我们总结出强化对来自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的经验和主要对策。

(一)及时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服务。

倾吐、发泄是孩子心理健康发展需要,因此,我们有必要给孩子提供一些倾吐、发泄的途径。譬如,老师可以经常找单亲家庭的孩子谈心,了解他们心中的苦恼,帮助他们找出问题的症结。学校也应该成立心理咨询服务站,让学生通过写信、电话、访谈等方式来倾吐自己心中的烦恼,发泄心中积压已久的郁闷情绪。与此同时,学校还应该对单亲家庭子女的情况进行备档,分层次地适时教育,特别是班主任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如六年级的王同学因父母经常闹离婚,他感到家庭没有温暖,生活没有味道,就想离家出走。学校领导知情后,马上商量对策,并把如何开导的对策交给校“悄悄话中心”,进行个案分析并跟踪指导,收效明显,该生已摆脱了心理上困惑,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我校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的实践证明:经过对有需求的单亲家庭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疏通,单亲家庭学生的思想表现、学习努力程度,总体上都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鼓励学生消除自卑。

一般来说,单亲家庭学生的思想负担重,耻于让老师和同学知道自己家中的真实情况。对此,班主任应创造良好的'活动环境,积极鼓励单亲家庭学生积极参加班集体的各项活动。譬如,对有较强组织能力的学生,可以有意识地把活动中最重要的任务交给他们,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同时也增进同学友谊。对能力较差的单亲家庭学生,也可以有意识地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对缺乏家庭爱的单亲学生,可以用集体的“爱”来温暖他们孤独的心,用师生的真情填补家庭爱的残缺,使他们感到集体的温暖。比如,我班有一个单亲家庭学生,情感消极,性格抑郁,行为自闭,完全沉溺在自己的个人世界,很少与外界交流。我就有意识地利用集体的温暖来消除他内心的焦虑和冷漠。安排学习委员和他坐同桌,鼓励其他同学们和他交流。终于,在一次语文课上,他以独特的观点,得到了全体同学的掌声,他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此后,我还多次为他提供尝试成功的机会,让他体验成功,使他摆脱自闭心理。心灵的交往,积极的鼓励,温暖着他那颗冷漠失望的心,使他消除了自卑,重新回到了班集体中。

(三)用爱心唤起学生的自信心,激励上进。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可以说,爱学生是老师必须具备的美德,而得到老师的关爱,也是每个孩子最基本的心理要求。尤其是单亲家庭的子女,他们缺少完整家庭的爱,当他们看到其他的孩子被很多的“爱”包围着,既羡慕又自卑,渴望得到爱的关心。他们的心灵极易受到了创伤而产生巨大的精神压力。因此,他们更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爱。有的单亲家庭学生性格孤僻,意志薄弱,自由散漫,缺乏进取心,甚至破罐子破摔。老师切不可用“笨”、“坏”等字眼去刺伤他们,而要在平时多关注这些学生,消除师生之间的“隔膜”。师生间保持人格上的平等、情感上的相容,就能创设无拘无束、相互交流的良好氛围,有效舒缓学生的心理压力,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针对一些学生意志薄弱,自控力差,行为反复无常的特点,思想工作不能简单化,老师对这些学生的教育要有耐心、有信心,并要有作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只有无私的爱和耐心的教育,才能激起他们的上进心。

(四)及时与家长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是教育学生的重要阵地。可以说,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到孩子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因此,我们要就单亲家庭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及时与家长沟通,争取家长的支持,形成教育合力。要求家长不要将自己的痛苦和烦恼在孩子面前过多地暴露,因为这样可能给孩子带来压力。要求防止过于呵护和溺爱的倾向,在关心、爱护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孩子自强、自主、自立、吃苦耐劳的品质。老师要进行多次家访,与家长沟通,争取家长的密切配合。因为只有家校密切配合,才能取得较好的转化效果,孩子才能健康成长。比如,我班有一个学生,由于父母离异,随母生活,性格内向,有自卑感。于是,我就找他和家长谈心,邀请他和家长参加联谊会,在老师的多次劝说、沟通、帮助下,他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性格变得开朗,学习成绩也提高了不少。

(五)学科老师积极配合,参与心理疏导工作。

学科老师应该注意加深师生间的真诚感情,用情去激励、温暖、鞭策学生,尤其是单亲家庭的学生对老师的关爱特别敏感,因此,学科老师也要参与心理疏导工作,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只有这样,才能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心理氛围,使学生自觉愉快地接受教诲,老师自然期待每一个单亲孩子都将有自己美好的生活。请记住高尔基的一段话:“爱孩子,这是连母鸡都能做到的事……爱应该有爱的方法,有爱的技巧。”只有老师正确认识单亲家庭孩子的状况,以及出现的问题,这些有过心灵创伤的孩子才能与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愿大家用真爱开辟通向单亲孩子心灵的道路,架起心灵沟通的桥梁,让单亲孩子得到温暖阳光的照耀、甘甜雨露的滋润,健康快乐地成长。

(六)心理疏导工作有效的关键是“对症下药”。

学校对单亲家庭学生要加倍关心,特别在心理疏导上要适时适度,关键是“对症下药”。一般而言,单亲家庭学生由于受家庭变故的打击,初期是极度失望,万念俱灰,还爱哭,喜欢孤独,学习成绩急剧下降,这个阶段一般会持续3―6个月。中期会出现无所谓心态,注意力不集中,上课思想开小差,甚至于旷课、逃课。再到后来是内心极度痛苦、空虚。根据这一规律,心育老师要密切注意家庭变故学生的思想状况,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引导措施,并提供有效的帮助。譬如,当学生对前途充满恐惧、担心、忧虑,情绪极不稳定时,老师应更加关心他,以减轻他的内心痛苦。当处在盲目乐观,什么都无所谓时,老师不仅要关心、安慰他们,而且要给他们指明方向。当处在极度痛苦时,老师要谨慎从事,避免当面谈论敏感话题,关注其动态。

父母离婚后,如何疏导孩子的心理

第一、千万不可回避事实真相,含糊其词的隐瞒孩子,要很真实的直接告诉孩子发生了什么。

第二、一定要让孩子明白,父母之间,大人的事情与他这个小孩子无关,无论什么时候爸爸妈妈对她的态度,都会像从前一样,都不会影响到他的生活。

第三、要和孩子讲明白,父母离婚只不过是爸爸和妈妈,由于什么原因不能够在一起住了,只是分开住而已,而不是发生了多么大的事情。(强调分开住,而不是永远不在一起了)

小孩很单纯,他们的单纯和善良,是能够理解父母之间的难处的,现在的小孩子都和小人精似的。很快就能够理解和适应家长处理的结果。

至于,那些孩子的家长,真的都不如那些小孩子们有担当,会理解人。由于自己的草率和不负责任,拿着婚姻当儿戏,说结就结了,说离就不顾一切的离了,其实真正伤害的,只有他们那无辜的孩子。

有句古话是这样说的:“人的一生上孝父母、下养子女这是天职,人什么德都可以缺,但这上孝父母、下养子女这德份可不能缺。你要是缺了这德份,那你以后的生活一定好不到哪去”。

既然婚姻不能继续了离就离了,但抚养孩子的义务可不能离不能丢,作为孩子的爸爸或妈妈(我指的是,拥有孩子主要监护权的那一方家长),离异后,应尽量不让孩子的日常作息,发生太大的变化,保证孩子能够继续进行,良好的社会教育。那些离婚后的家长,离婚后的生活不会好到哪去,好多都是因为离婚之后生活一片混沌,而无心教育和管理孩子,假如遇到自知教育孩子心有余而力不足时,应及时主动的到孩子的学校,找到孩子的班主任老师,和老师进行深层的沟通,请老师和学校对你的孩子,多加关注和教育,作为家长没能力,给孩子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那么,就尽其所能给孩子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和正确成长的道路,也算是对你孩子的一个补偿,对社会的一个负责任的交代吧。

离异家庭该如何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呢

一、要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双方的爱。

父母的爱是孩子最好的心理减压剂,要通过语言和行动的交流让孩子明白:即便父母分开了,也不会影响他们对自己的爱。即使今后组建了新的家庭,血缘关系、亲子之情永远都不会改变。

在离异时,最愚蠢的做法莫过于为了自身的利益,将对对方的仇恨种植到孩子的心里,让孩子去恨一个原本他最应该爱和亲近的人。

这对于孩子来说就是最大的痛苦,孩子的心灵在仇恨的拉锯战中怎能不抑郁悲伤,怎能不充满无助和惶恐呢?

二、要帮助孩子打开封闭的交际圈。

鼓励孩子走出幽闭的心灵,多结识新的朋友,多参加户外活动。遇事退缩、封闭自我、减少交际是很多离异家庭孩子的通病,而他们抑郁的症状就会在这种恶性循环中不断加剧。

好朋友之间的情感交流有助于孩子打开心扉、吐露心声,而朋友之间的互动则有助于培养孩子乐观宽容的性格,从而与抑郁症说“拜拜”。

三、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抗压能力。

父母离异是孩子人生中经历的巨大挫折之一,父母要教会孩子如何正确面对并处理人生中的困境。多关心、多鼓励,少批评、少责骂,让孩子学会忍耐和理解,同时学会在逆境中寻找精神寄托。

四、要注意孩子平时的情绪变化。

假如孩子受父母离异的影响,情绪上已经出现抑郁的症状,就要及时调整养育环境和养育方式,有意识地帮孩子创造愉快的事件和活动,努力让积极情绪来抵抗消极情绪。

允许孩子释放不愉快的情绪,对孩子的烦躁和抑郁表示理解,并帮助他们寻找发泄口。当然,如果这一切都不奏效的话,就要及时寻求心理医生和专家的帮助,陪孩子一起接受专业指导,陪孩子度过这段艰难的时期,让孩子接受并懂得父母离异的事实和仍然爱他的现实。

单亲家庭教育论文篇3 浅谈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策略 [摘要]单亲家庭的学生多会表现出悲哀和无助感。这与学校、家庭和同龄人都有关系。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加强对单亲家庭儿童的教育,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家长的积极配合、学校的实际行动、同龄人的团结友爱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单亲家庭;心理状况;学生教育 单亲家庭,这一社会问题已成为普遍现象,一般人直觉认为是离异家庭。但随着家庭、社会结构的多元化,单亲家庭的形成因素也有很多,比如,夫妻双方的离婚、配偶的死亡等。本文所指单亲家庭子女也包括因夫妻两地分居而长期随父亲或母亲一方生活的孩子。 一、单亲家庭学生现状及心理特点 一个家庭以单亲的家庭形式存在的现象自古以来便有。然而,从真正意义上对单亲家庭以概念的形式提出却源于西方国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我国的离婚率迅速上升。因离婚而最终造成的单亲家庭大量涌现,其比重也在逐渐增加。由于单身父母在生活、经济、心理等各个方面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单亲家庭子女在其成长的过程中遭受了不同的心理问题。对于这些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的社会学家、心理学家乃至政府的相关部门纷纷开始关注。相关的调查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有将近25%的单亲家庭或离异家庭的子女在父母离婚后的半年里,常常有强烈的恐慌、愤怒等情绪发生。并且,有近50%的单亲家庭的孩子会出现哭闹等不良的情绪反应,甚至还有些孩子会对他人产生敌意或攻击的心理。而将近34%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其父母离异后容易患上抑郁症。总的来说,单亲或离异家庭的孩子往往存在以下几个心理特点: 第一,抑郁逆反心理。表现为:从不向人表露自己的真实想法,过分地自我封闭,或心理抑郁,或行为粗暴。他们常常会把父母的离异作为参考,以此评价人和事,因此不轻易相信别人,从不表达自己的内心,不爱和同学接触,不善言谈,出现矛盾不能和老师沟通。 第二,怯懦自卑心理。表现为:他们常常感到自己不如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过低,不认为命运可以被自己掌握,认为生活中充满了无奈和辛酸,对待任何事物都没有情趣和激情,极少参与集体活动。 第三,放任懒散心理。表现为:由于个别家长补偿式的极端娇惯,孩子无论在家还是在学校都以自我为中心,任性放纵,意志力薄弱,自律性差,自学能力差等。不能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 规章制度 ,行为懒散,精神涣散,无视管制,经常出现迟到、早退、旷课、打架等现象。 二、造成单亲家庭子女不良心理的主要因素 (一)学校因素的影响 受我国传统社会文化的影响,单亲家庭子女一直以来便被众人视为比较弱势的群体。尤其是在学校,当一个学生是以单亲家庭子女的身份出现时,某些教师常常以不良的心态对待,对这类学生的教育方式更为粗暴或者采取强制性的制裁手段。为此,教师在对此类学生教育的过程中,往往容易使得事情再次升级,而最终促成家长与教师之间矛盾的进一步加深。而另一方面,对于单亲家庭子女而言,由于受到家庭因素的影响或是缺乏父母对其学习状态的监督,他们常常难以集中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而在学校中,由于我国教育水平有限,部分地区的学校由于教师所要顾及的学生人数较多,很难顾全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状态问题,从而导致单亲家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遭遇了种种困难而无人给予正确的引导,使其对学习的兴趣大大降低,进一步造成其学习状况的恶性循环。 (二)家庭因素的影响 在利益的驱使下,大部分的单亲家庭往往忽略了对子女的责任。尤其是离异家庭,在离婚的时候父母由于某些情绪因素影响而没有理性地处理好子女的相关问题。比如,对自己的子女置之不理,甚至是将自己的子女当作婚姻不幸的出气筒,从而更容易对子女的心理状况造成不良影响,使子女产生深深的抛弃感及抑郁等不良情绪。 (三)同龄人的影响 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他们还没有从真正意义上了解“社会”。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乃至家长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成绩,加之,学生班级职务以及学生自身人际关系的不断变化,学生群体中也出现不同人群的“分层”。而对于大部分的普通家庭子女而言,单亲家庭子女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部分单亲家庭子女无心向学,成绩不理想,甚至思想品德不端正。因此,对于生活在普通家庭的子女而言,这些学生明显与他们处于不同的“层次”。对于单亲家庭的学生而言,这显然存在一定的歧视性和攻击性,容易引起单亲家庭学生的自卑感和孤独感,对其学习和成长产生不利影响。 三、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策略 综上所述,如何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尤其是在心理辅导的过程中加强对单亲家庭儿童的教育,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的一项内容。 (一)家长的积极配合 首先,在父母离婚的“战争”中,孩子的心灵已经非常脆弱,作为父母首先要在生活上给予孩子以非常的呵护;在学习上也要非常关心,给孩子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要了解他们在想什么,学什么,忧虑什么,希望什么。时间久了,孩子就会感到心情愉快,从而在学习上也会努力。 其次,在单亲家庭中,孩子不是缺乏父爱就是缺乏母爱。在一般家庭中,父母是有角色分工的。所谓“严父”加“慈母”就是较普遍的类型。而单亲家长要一肩挑起两副担子,自己要把握平衡。 最后,在应试教育仍盛行的今天,分数仍然是衡量学习成绩的主要依据。有些父母就以分数高低作为奖罚的标准。实际上,父母要正确认识分数与能力的关系,正确认识智商和情商的关系。摆正了素质与分数的关系,奖惩才不会失当。 (二)学校的实际行动 首先,学校可以对单亲家庭的学生进行一定的心理测试,并根据相关的测试水平以及学生在学校的实际表现状态来为单亲家庭的学生建立相关档案,以便对学生有效监护。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根据单亲家庭学生的不同心理情况,及时给予他们相应的心理辅导。 其次,鼓励单亲家庭的孩子积极参加各种班级活动。对于教师而言,可在班级内组织朗诵、歌唱、舞蹈等各种比赛,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展现出自己的优点,并借助这些活动为单亲家庭的孩子能够在众多同龄人的面前展现自我的价值提供机会。同时,对于部分有能力组织活动的单亲家庭孩子,班主任可以将活动的组织权交给他们,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自信心,还可以培养这些单亲家庭孩子的责任感。 (三)同龄人的团结友爱 同龄人的价值观会对单亲家庭的学生的心理状态造成极大的影响。由于受到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单亲家庭的学生往往容易产生孤僻、自卑的性格,从而在班级中容易出现不受同龄孩子欢迎的情况。为此,在班级里,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就显现得极为重要。 首先,学校要充分重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对于单亲家庭的学生,应该根据他们自身的特殊状况进行特殊教育,给予他们更多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其次,加强班级、宿舍的综合性的建设,鼓励孩子相互帮助、团结友爱,学习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避免学生对单亲家庭学生的歧视和攻击,让更多的单亲家庭学生感受到同龄人乃至集体的温暖,从而弥补他们在家庭中的情感缺失。 (四)社会的高度重视 对于部分单亲家庭子女而言,在其遭遇家庭的破裂时,由于父母的关心甚少,他们往往在生活上会遭遇到各种困难。为此,相关的部门首先应该加强单亲家庭子女的社会保障工作,保证单亲家庭子女基本的物质生活条件,以及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和不受歧视的人格保障等。 其次,应该动员全社会关心和爱护单亲家庭的子女。可以通过媒体、文艺作品等方式来呼吁全社会来为他们提供需求,从精神上给予他们一定的鼓励和支持。 最后,要根据单亲家庭的实际情况,为单亲家庭的子女开展一些相关的咨询活动,并要求相关的司法部门加强对离婚者的要求,尤其是要重视对离异家庭子女抚养和监督的工作。 总的来说,对于大部分普通家庭的孩子而言,单亲家庭的孩子更具特殊性。在学校中,他们也属于比较特殊的一个群体。为此,家长要担当起子女教育的重任;学校要关心、呵护单亲家庭的学生;社会要呵护我们祖国的花朵;教育工作者更要多关注他们,担当起教师“传道授业”的重任,让单亲家庭孩子也能像每一个同龄的孩子一样,拥有同一片蓝天! 参考文献: [1]魏知超,邹庆宇.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J].高校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5(2). [2]刘媛,姜潮,林媛,李纯,赵岩.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的研究现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3]徐建平.对单亲家庭女子教育的建议[J].现代家教,1998(9). [4]员丽萍.论单亲家庭子女人格的培养[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单亲家庭教育论文篇4 浅析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 【摘要】中国的离婚率逐年上升,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单亲家庭。这些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孩子有的自卑、敏感、行为举止怪异、暴力倾向,有的孝顺懂事,心智成熟,独立自强,这种种的表现与家庭的教育方式、单亲父母的性格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单亲孩子的优点与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帮助单亲家庭正确地引导孩子。 【关键词】单亲 性格 问题 优点 建议 中国的离婚率已经连续七年逐渐上升,不断攀升的离婚率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单亲家庭。婚姻的破碎,家庭的解体,或许对成人来说是一种解脱,但对孩子来说,无论如何进行弥补,都将是缺了边的月亮,那么做为一个单亲父母,当你的婚姻不得已画上句号时,如何将离异带给孩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这些都是每个单亲家庭、单亲父母所面临和必须解决的问题。 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家庭方面和社会方面的原因,在性格和脾气方面大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不容我们忽视。我所带领的三年级一班,共有42名学生,其中,父母离异的有6人,寄养或领养的有3人。这几个孩子,有优秀的地方,也有很多令人担忧的问题。 一、自卑、敏感 每当暑假过后回到校园,孩子们总是热衷于谈论爸爸妈妈带自己去哪里旅游了,买了什么样的好东西。每每这时,含含常常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或是时而露出艳羡的目光,或是时而低头不语,发愣出神。我知道,这孩子又想爸爸了。她三岁的时候,父亲就出车祸去世了,就剩下母亲一个人照顾她。母亲在超市打工,所挣不多,自己带着孩子在这边租房子住,生活很是拮据,很少看到含含穿新衣服。每次听到“爸爸”这个字眼,她便眉头一紧,露出淡淡的哀伤,有一次,在班里独自落泪。同学们谈论的很多问题,她都插不上嘴,慢慢地就很少和其他孩子一起聊天了,她总是略显孤僻。 二、对异性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老师,菲菲亲左晨亮了!”又是菲菲,这个令我头疼的孩子。她的家庭很特殊。妈妈和爸爸离异,她被干爸干妈收养。她聪明伶俐,活泼好动,干爸干妈对她呵护疼爱有加。进入小学后,她又被亲生母亲接了回去。离开了干爸,又接触了这么多同龄的男孩,这些男孩们活泼、友善、优秀,令她很是喜欢,并且喜欢用拥抱和亲吻表达这种喜欢。先是缺少父爱,后来的干爸对她特别疼爱,这样的经历促使她产生了对异性感兴趣的倾向。 三、爱说脏话,有暴力倾向 麟麟,这个小男孩,急性子,下课和放学总是第一个冲出教室;爱说脏话,嘴里总是说屎啊、尿啊的;爱打架,总是容易和别的孩子打起来,每次都是别人受伤。每次他闯祸之后,我除了生气,更多的是难过,因为我知道,这孩子小时候目睹了太多爸爸妈妈之间的争吵与打架。从他的日常表现来看,我认为很多打架伤人他并不是有意为之,而是和小朋友们推推挤挤的过程中,不自觉得就伤了别人,闯下了祸,甚至在和他最好的伙伴一起玩时,他一推,另一个男孩就撞破了额头,缝了好几针。每次看到自己闯的祸,他都不禁流下来眼泪。 四、行为怪异,想吸引更多目光 菲菲有个外号,叫作“小喇叭”,班里的任何风吹草动,她都会发挥她那特有的高音嗓门,在全班广而告之。她在上课时的一些表现,总会吸引大家的眼球。上一年级时,菲菲有次拿了自己的压岁钱包来到学校,里面有很多张一百或五十面值的人民币,她将这些钱分给了小伙伴,想交更多的朋友。她总是显得和其他孩子有所不同,我认为,这不仅仅是因为这孩子有性格,更是因为缺少亲生母亲和父亲关爱的她,想通过这些不寻常的举动,获取关注。 以上种种,仅仅是家庭特殊的孩子性格不好的典型表现,但这并不是说所有单亲孩子都有问题。我认为,单亲家庭容易导致孩子性格和心理上的问题,但并不是说,单亲家庭的孩子必定有问题。事实上,很多单亲家庭的孩子在某些方面是很优秀的。 一、孝顺、懂事、有一颗感恩的心 “我长大了一定要给姨姥姥、姨姥爷做好吃的东西,买新衣服,孝顺他们。”这是张雨同学的一篇 日记 里提到的。张雨并不是单亲孩子,但是父母却常年在外打工,将他丢给了姨姥姥和姨姥爷照顾。“不是自己亲生的孩子啊,就得特别小心,出了什么差错,不好交代啊!”这对憨厚的中年夫妻总是这样跟我讲。张雨的父母虽然不负责任,但所幸的是,他的姨姥姥、姨姥爷对他关爱有加,不仅在学习上,生活上更是如此。这孩子虽然有些内向,但是却十分懂事,每每谈到姨姥姥和姨姥爷,脸上总是露出幸福的神采。 二、生活自理能力强 “我们思渝啊,特别乖巧懂事。每天早早就自己起床梳洗了,很爱美,自己挑衣服、扎辫子,把自己收拾地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才出门。我工作比较忙,每次她放学回家,不仅自己完成作业,还帮我收拾屋子,我回到家,还跟我讲学校里的事,逗我开心。”这位母亲,脸上泛着幸福和自豪的光芒。她的孩子的确特别优秀,让人省心。 这些孩子的性格里,不管是有问题的方面,还是好的方面,都和家长的性格、为人处世、教育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离异的家庭已经不完整了,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能够为孩子做到的,就是改变我们的生活态度和教育方式,给孩子传递正面的能量,让孩子尽可能健康地成长。我给出了一下几点建议: 1.离异的家长要自信自强、不要心生怨怼,总是唉声叹气、怨天尤人。 2.不要将孩子作为泄气的对象,不要在孩子面前诋毁另一方。 3.不要因为内心觉得亏欠孩子,就过分溺爱。 4.引导孩子积极向上地面对生活,多参加集体活动,培养多种 兴趣 爱好 。 单亲家长既要挣钱养家,还有抚养孩子,经济压力可想而知。但是任何时候家长都不可只顾挣钱,忽略了孩子的心理活动。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比较敏感,有些事情会使他们产生微妙的心理变化。家长要多注意孩子的言行,发现有异常的苗头,及时跟孩子谈心,了解情况之后,及时疏导。 单亲家庭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家庭成员不能正确面对自己的生活,只要端正心态,正确地引导,单亲的孩子一样可以成才,一样可以健康成长。 孩子的心灵,正如荷叶上的露珠,虽然美丽可爱,但也脆弱,一不小心,就滚落破碎,不复存在。单亲家长一定要小心翼翼地呵护这晶莹但却脆弱的露珠。 猜你喜欢: 1. 浅谈家庭教育学相关论文 2. 单亲家庭孩子教育论文 3. 单亲家庭教育学论文 4. 单亲家庭教育子女心得 5. 浅谈对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

农村单亲家庭教育问题研究论文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根本还在于农村的发展问题。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还在于农村经济和农村社会的发展。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

《谈谈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输出,农村的留守儿童日益增多。留守儿童在各方面问题越来越多,表现日益凸显,家庭教育缺失严重,教育状况让人担忧。主要表现在学业、品德、人格、心理等多方面。

关键词:教育;特殊群体;问题;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2-0162-01

在中国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用勤劳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他们却留在了农村老家,他们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这些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集中起来便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家庭教育严重缺失,教育状况令人担忧。

据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大致存在着三种结构型别:一是单亲教育,这种情况只是少数;二是隔代教育;三是寄养教育型。后两种型别在农村留守儿童中间普遍存在。留守儿童所受的家庭教育都是粗放的、残缺不全的。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父母在外打工,缺少亲情关怀

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许多烦恼和问题都没有倾诉的渠道和正确的引导。使他们在生理上与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少了与父母交流的机会,影响他们心理上的健康成长。很多家长忙于工作,很少回家,打电话也是嘱咐学习、强调安全,其实孩子更渴望与父母有更多的情感交流,不少孩子觉得电话远远不能满足自己和父母的沟通。当父母回来探望时,孩子变得听话、活泼、兴奋,当要离别时,他们难过或大哭,不愿分开,孩子面临着剧烈的情感冲突,难过的情绪有时要持续好几天。

二、监管不到位,家庭教育缺失

留守儿童的祖父母,不是年老体弱,就是文化水平偏低,甚至是文盲半文盲,根本无法负起教育管理孩子的责任。他们对事物的认识与教育方法也有局限性,与孩子存在较大的代沟,很难沟通和交流。他们对孩子往往只能停留在吃饱穿暖的生活关怀上,缺少心理、学习、品德等方面深层次的关心与教育。亲戚照管也通常只能解决他们的起居和温饱问题,有时碍于情面,并不能严格管教,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作为孩子,在情感上总有寄人篱下的压抑感。单亲家庭负担较重,对孩子的教育往往顾此失彼,很难再有时间和精力顾及孩子的教育和培养。

种种原因导致留守儿童不仅是学习上的“后进生”,同时也是心理、行为上的“问题生”。主要表现为学习兴趣不高,不做家庭作业;不能自觉遵守纪律,迟到、早退、缺课现象时有发生。再加上,这些孩子没有父母的约束,学习无人过问,渐渐厌学,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另外,由于亲情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性格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他们大都孤僻、内向、脆弱、自卑、不合群。

留守儿童和其他孩子一样,同在一个蓝天下,享受国家的教育和关怀,但家庭教育更显重要。那么,用什么方法来应对留守儿童的种种问题呢!

首先,在学校要建立有利于留守儿童成长的环境。近年来,农村乡镇小学也逐渐重视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并扩大宣传“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氛围。每所小学都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这里,图书、玩具应有尽有,孩子们可以在课余时间或双休日的时候在这里读书看报、做游戏。学校还派教师专门负责,和孩子们交流谈心,了解他们的生活起居、物质需要、进行感情疏导,办好有利于留守儿童教育的心理课堂,关怀孩子们的内心世界,让留守儿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其次,架设“心桥”,加强亲子间的沟通和交流。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对父母的情感需求,是其他任何感情所不能取代的。即使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婆外公全身心地投入到孩子身上,也无法取代父母之爱。我们的家长恰恰忽视了这一点。他们往往只满足孩子们的物质需求,却长年没给孩子一个电话、一封信,造成孩子情感饥饿。作为学校和老师,要在日常生活中仔细观察、多多关注,当孩子情绪低落、犯错、或者取得点滴进步时,牵线搭桥,动员家长多打电话或写信,关注孩子的情感问题,多与孩子交流沟通,并为亲子沟通提供条件。

再次,举办家长学校,提高监护人的家庭教育素质。祖父母往往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主力军,可他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知识结构、教育方式,却难以适应对现代孩子的教育。为了提高他们的素质,学校专门举办“家长学校”,对他们进行培训。主要针对老人陈旧的家教观念,重养轻教、娇惯溺爱的现象。通过培训,引导老人们逐步接受新的观念和方法,能够了解和走近孩子的内心世界,更好的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与教育,从而更好地履行监护人的责任。同时,也对其他监管人进行培训,懂得家庭教育知识,克服临时观点,切实地负起临时监管人的责任。

留守儿童是一个长期的社会问题,只要学校和家庭携起手来,共同尽责,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他们的明天就会更美好、生活就会更灿烂。

篇二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目前,留守儿童已成为我国农村的普遍现象。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给孩子身心发展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则需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网路体系。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对策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型别及家庭教育现状

1.隔代监护

隔代监护即由祖辈抚养的监护方式。隔代监护,外出的父母比较放心,但这种监护方式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却有着难以克服的问题:一是由于天然的血缘、亲缘关系,监护者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放任,而较少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二是祖孙辈年龄差距大,观念不一样,对待许多事物的看法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代沟”明显,难以相互沟通。

2.上代监护

上代监护即把孩子托给亲朋好友、叔婶姑舅。上代监护由于监护物件并非亲生,监护人在教养过程中难免有所顾虑,不敢严格管教。这样,上代监护也大多属于物质型和放任型的管教方式,容易养成儿童任性的心理行为。而对于较为敏感的儿童来说,又容易产生寄人篱下的感觉,从而形成怕事、孤僻、内向的性格。上代监护还容易出现转托情况,即小孩被父母托付给亲戚后,没多久因亲戚打工等原因外出,就转托给另一个亲戚,几经托付的小孩几乎无所适从。

3.自我监护

由于没有上面两种条件,既没有隔代教养,又没有亲戚朋友寄托,独自把孩子留在家中。大多数情况是几个孩子在家,哥哥姐姐照看弟弟妹妹。无人监护的留守儿童成了一群“有家的孤儿”。部分留守儿童由于长期无人管教,饮食无依,亲情空缺,心理极不健康,无人监护的留守儿童日益成为问题儿童。这样的家庭教育状况非常令人担忧。

4.单亲监护

这种监护方式使得监护人的压力很大,家庭成员的外出增加了他们的劳动负担,他们要承受照顾家人和从事更多农业生产的双重负荷,根本无暇顾及对孩子的教育。

二、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给孩子的成长带来的影响

亲情缺失、家庭教育出现的真空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目前,农村留守儿童人数呈继续增长趋势。由于父母长期没有和子女在一起,部分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严重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活和安全问题

由于没有父母很好的生活照顾,有的孩子花钱无节制,有的孩子营养不良,有的孩子身体健康指数低,经常生病,有时甚至面临生命的威胁。由于留守儿童得不到双亲的精心呵护,极易引起安全隐患。

2.道德问题

留守儿童处于心理成长的关键期。由于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管教,家庭道德教育往往放任自流,留守儿童经常出现道德行为偏差。

3.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处在未成年期,是人格形成的最佳期。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父母的亲情关爱,和父母很难达到情感心理的沟通,难以找到情感倾诉物件。而且监护人很少与他们谈心交流,也只能给予物质上和生活上的满足,而他们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极易形成人格障碍、心理疾病。

4.教育问题

不言而喻,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儿童就要失去良好的家庭教育。由于孩子常常思念父母,导致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后,没有父母的管教,自控力差,难以完成课外作业,更谈不上主动预习或复习功课,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厌学情绪增加,最终导致逃学甚至辍学。

三、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基本对策

1.家长:努力承担起教子之责

作为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他们大多数文化程度不高,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给钱给物当好“后勤部长”就可以了,至于孩子学习成绩、思想品德的好坏,由教师们去管教。家长应该改变这种不正确的思想,树立“子不教父之过”的正确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既要考虑家庭的收入,又要考虑到子女的教育问题。如果夫妻双方都外出打工,首要问题就是选定好监护人。监护人最好是有文化、有责任感、能监督和指导自己孩子的亲朋好友,既不能娇惯孩子,也不要让子女干过多的家务、农活,保证子女充足的学习时间。如是祖辈监护,一定要嘱咐其对孙辈要严格管理,加强生活和学业的监督。务工期间,首先要加强与“监护人”的联络,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

其次,应采取多种方式,注意与孩子的交流沟通,沟通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保证动态的熟悉孩子的生活、教育情况以及孩子的心理变化;沟通内容力求全面、细致,沟通中父母要明示自己对孩子的爱与厚望,通过沟通以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感变化;沟通方式可以多样化,除电话外,可采用书信等进行交流。

再次,还应和孩子的班主任、任课教师及时联络,以了解孩子的学习、心理发展等各个方面,让孩子时时刻刻感受到家庭的关爱。

2.学校:加强管理,倾注关爱

学校应把“留守儿童”的教育作为专项工作,常抓不懈。各班级应建立起“留守儿童”个人档案,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和需要,建立专门的教育管理措施,把抓好“留守儿童”的校内外管理列入学校管理的目标,有专门的管理计划方案。如让亲子间保持电话联络,班主任根据孩子的校内外表现,尽可能地让孩子与父母取得联络,每月定期通电话,让家长对孩子进行“电话教育”,以便更好地进行短期的家庭教育;对于一些留守学生出现的不良倾向和在校内外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要及时处理,耐心地进行说服和教育;定期家访,定期举行监护人座谈会,交流管教“留守儿童”的经验教训,相互沟通,共同制定教育策略。

另外,学校和教师应给“留守儿童”以更多的关爱、鼓励和帮助。爱是教育的基石,对于长期生活在“孤独城堡”中,处于父母“关爱缺失”的“留守儿童”,爱是教育的前提,教育应把爱放在中心位置。教师应多关心、爱护、照顾、理解“留守儿童”,做他们的朋友。在安全上,要时刻提醒;在生活上,尽可能提供帮助;在心理上,要细心观察,多方沟通;在学习上,要多予指导;在交往上,鼓励他们融入大班级集体中,减少其心灵的孤独和寂寞,使其保持活泼开朗的学习和生活心态。

3.地方 *** :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首先,建立并完善农村教育和监护体系,使之成为农村教育保障机制。成立关心“留守儿童”教育指导机构,建立农村社群教育和监护体系。可由乡 *** 牵头,学校组织、村民委员会、派出所及热心的退休教师等参与,建立对“留守儿童”家庭定期访问制度、与在外务工父母联络制度,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健康、安全和心理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对“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承担起更多的教育、关爱和保护责任。

其次,加强宣传贯彻《义务教育法》的力度。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既是一项权利,也是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各级 *** 尤其是乡镇应该严格依法办事,以有效的措施督促民工及其委托的子女监护人从守法的高度,正确处理外出务工致富与教育子女的关系,把“留守儿童”的辍学率降低到最低限度。对外出务工农民的子女上学确有困难的,地方 *** 也可通过适当补贴及其它措施,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再次,地方 *** 部门要努力整治好学校周边环境,加强监管直至取消学校周围那些接待未成年人的网咖、游戏厅、录影厅等,加大危害学生安全和学校工作秩序的打击力度。针对“留守儿童”易受到不法分子的攻击伤害的情况,应采取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给儿童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课题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J].教育研究

[2]叶峰,周谊.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J].现状与对策

[3]曹凤媛.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和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J].创新教育

单亲家庭教育论文篇3 浅谈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策略 [摘要]单亲家庭的学生多会表现出悲哀和无助感。这与学校、家庭和同龄人都有关系。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加强对单亲家庭儿童的教育,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家长的积极配合、学校的实际行动、同龄人的团结友爱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单亲家庭;心理状况;学生教育 单亲家庭,这一社会问题已成为普遍现象,一般人直觉认为是离异家庭。但随着家庭、社会结构的多元化,单亲家庭的形成因素也有很多,比如,夫妻双方的离婚、配偶的死亡等。本文所指单亲家庭子女也包括因夫妻两地分居而长期随父亲或母亲一方生活的孩子。 一、单亲家庭学生现状及心理特点 一个家庭以单亲的家庭形式存在的现象自古以来便有。然而,从真正意义上对单亲家庭以概念的形式提出却源于西方国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我国的离婚率迅速上升。因离婚而最终造成的单亲家庭大量涌现,其比重也在逐渐增加。由于单身父母在生活、经济、心理等各个方面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单亲家庭子女在其成长的过程中遭受了不同的心理问题。对于这些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的社会学家、心理学家乃至政府的相关部门纷纷开始关注。相关的调查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有将近25%的单亲家庭或离异家庭的子女在父母离婚后的半年里,常常有强烈的恐慌、愤怒等情绪发生。并且,有近50%的单亲家庭的孩子会出现哭闹等不良的情绪反应,甚至还有些孩子会对他人产生敌意或攻击的心理。而将近34%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其父母离异后容易患上抑郁症。总的来说,单亲或离异家庭的孩子往往存在以下几个心理特点: 第一,抑郁逆反心理。表现为:从不向人表露自己的真实想法,过分地自我封闭,或心理抑郁,或行为粗暴。他们常常会把父母的离异作为参考,以此评价人和事,因此不轻易相信别人,从不表达自己的内心,不爱和同学接触,不善言谈,出现矛盾不能和老师沟通。 第二,怯懦自卑心理。表现为:他们常常感到自己不如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过低,不认为命运可以被自己掌握,认为生活中充满了无奈和辛酸,对待任何事物都没有情趣和激情,极少参与集体活动。 第三,放任懒散心理。表现为:由于个别家长补偿式的极端娇惯,孩子无论在家还是在学校都以自我为中心,任性放纵,意志力薄弱,自律性差,自学能力差等。不能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 规章制度 ,行为懒散,精神涣散,无视管制,经常出现迟到、早退、旷课、打架等现象。 二、造成单亲家庭子女不良心理的主要因素 (一)学校因素的影响 受我国传统社会文化的影响,单亲家庭子女一直以来便被众人视为比较弱势的群体。尤其是在学校,当一个学生是以单亲家庭子女的身份出现时,某些教师常常以不良的心态对待,对这类学生的教育方式更为粗暴或者采取强制性的制裁手段。为此,教师在对此类学生教育的过程中,往往容易使得事情再次升级,而最终促成家长与教师之间矛盾的进一步加深。而另一方面,对于单亲家庭子女而言,由于受到家庭因素的影响或是缺乏父母对其学习状态的监督,他们常常难以集中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而在学校中,由于我国教育水平有限,部分地区的学校由于教师所要顾及的学生人数较多,很难顾全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状态问题,从而导致单亲家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遭遇了种种困难而无人给予正确的引导,使其对学习的兴趣大大降低,进一步造成其学习状况的恶性循环。 (二)家庭因素的影响 在利益的驱使下,大部分的单亲家庭往往忽略了对子女的责任。尤其是离异家庭,在离婚的时候父母由于某些情绪因素影响而没有理性地处理好子女的相关问题。比如,对自己的子女置之不理,甚至是将自己的子女当作婚姻不幸的出气筒,从而更容易对子女的心理状况造成不良影响,使子女产生深深的抛弃感及抑郁等不良情绪。 (三)同龄人的影响 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他们还没有从真正意义上了解“社会”。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乃至家长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成绩,加之,学生班级职务以及学生自身人际关系的不断变化,学生群体中也出现不同人群的“分层”。而对于大部分的普通家庭子女而言,单亲家庭子女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部分单亲家庭子女无心向学,成绩不理想,甚至思想品德不端正。因此,对于生活在普通家庭的子女而言,这些学生明显与他们处于不同的“层次”。对于单亲家庭的学生而言,这显然存在一定的歧视性和攻击性,容易引起单亲家庭学生的自卑感和孤独感,对其学习和成长产生不利影响。 三、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策略 综上所述,如何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尤其是在心理辅导的过程中加强对单亲家庭儿童的教育,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的一项内容。 (一)家长的积极配合 首先,在父母离婚的“战争”中,孩子的心灵已经非常脆弱,作为父母首先要在生活上给予孩子以非常的呵护;在学习上也要非常关心,给孩子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要了解他们在想什么,学什么,忧虑什么,希望什么。时间久了,孩子就会感到心情愉快,从而在学习上也会努力。 其次,在单亲家庭中,孩子不是缺乏父爱就是缺乏母爱。在一般家庭中,父母是有角色分工的。所谓“严父”加“慈母”就是较普遍的类型。而单亲家长要一肩挑起两副担子,自己要把握平衡。 最后,在应试教育仍盛行的今天,分数仍然是衡量学习成绩的主要依据。有些父母就以分数高低作为奖罚的标准。实际上,父母要正确认识分数与能力的关系,正确认识智商和情商的关系。摆正了素质与分数的关系,奖惩才不会失当。 (二)学校的实际行动 首先,学校可以对单亲家庭的学生进行一定的心理测试,并根据相关的测试水平以及学生在学校的实际表现状态来为单亲家庭的学生建立相关档案,以便对学生有效监护。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根据单亲家庭学生的不同心理情况,及时给予他们相应的心理辅导。 其次,鼓励单亲家庭的孩子积极参加各种班级活动。对于教师而言,可在班级内组织朗诵、歌唱、舞蹈等各种比赛,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展现出自己的优点,并借助这些活动为单亲家庭的孩子能够在众多同龄人的面前展现自我的价值提供机会。同时,对于部分有能力组织活动的单亲家庭孩子,班主任可以将活动的组织权交给他们,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自信心,还可以培养这些单亲家庭孩子的责任感。 (三)同龄人的团结友爱 同龄人的价值观会对单亲家庭的学生的心理状态造成极大的影响。由于受到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单亲家庭的学生往往容易产生孤僻、自卑的性格,从而在班级中容易出现不受同龄孩子欢迎的情况。为此,在班级里,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就显现得极为重要。 首先,学校要充分重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对于单亲家庭的学生,应该根据他们自身的特殊状况进行特殊教育,给予他们更多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其次,加强班级、宿舍的综合性的建设,鼓励孩子相互帮助、团结友爱,学习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避免学生对单亲家庭学生的歧视和攻击,让更多的单亲家庭学生感受到同龄人乃至集体的温暖,从而弥补他们在家庭中的情感缺失。 (四)社会的高度重视 对于部分单亲家庭子女而言,在其遭遇家庭的破裂时,由于父母的关心甚少,他们往往在生活上会遭遇到各种困难。为此,相关的部门首先应该加强单亲家庭子女的社会保障工作,保证单亲家庭子女基本的物质生活条件,以及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和不受歧视的人格保障等。 其次,应该动员全社会关心和爱护单亲家庭的子女。可以通过媒体、文艺作品等方式来呼吁全社会来为他们提供需求,从精神上给予他们一定的鼓励和支持。 最后,要根据单亲家庭的实际情况,为单亲家庭的子女开展一些相关的咨询活动,并要求相关的司法部门加强对离婚者的要求,尤其是要重视对离异家庭子女抚养和监督的工作。 总的来说,对于大部分普通家庭的孩子而言,单亲家庭的孩子更具特殊性。在学校中,他们也属于比较特殊的一个群体。为此,家长要担当起子女教育的重任;学校要关心、呵护单亲家庭的学生;社会要呵护我们祖国的花朵;教育工作者更要多关注他们,担当起教师“传道授业”的重任,让单亲家庭孩子也能像每一个同龄的孩子一样,拥有同一片蓝天! 参考文献: [1]魏知超,邹庆宇.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J].高校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5(2). [2]刘媛,姜潮,林媛,李纯,赵岩.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的研究现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3]徐建平.对单亲家庭女子教育的建议[J].现代家教,1998(9). [4]员丽萍.论单亲家庭子女人格的培养[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单亲家庭教育论文篇4 浅析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 【摘要】中国的离婚率逐年上升,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单亲家庭。这些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孩子有的自卑、敏感、行为举止怪异、暴力倾向,有的孝顺懂事,心智成熟,独立自强,这种种的表现与家庭的教育方式、单亲父母的性格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单亲孩子的优点与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帮助单亲家庭正确地引导孩子。 【关键词】单亲 性格 问题 优点 建议 中国的离婚率已经连续七年逐渐上升,不断攀升的离婚率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单亲家庭。婚姻的破碎,家庭的解体,或许对成人来说是一种解脱,但对孩子来说,无论如何进行弥补,都将是缺了边的月亮,那么做为一个单亲父母,当你的婚姻不得已画上句号时,如何将离异带给孩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这些都是每个单亲家庭、单亲父母所面临和必须解决的问题。 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家庭方面和社会方面的原因,在性格和脾气方面大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不容我们忽视。我所带领的三年级一班,共有42名学生,其中,父母离异的有6人,寄养或领养的有3人。这几个孩子,有优秀的地方,也有很多令人担忧的问题。 一、自卑、敏感 每当暑假过后回到校园,孩子们总是热衷于谈论爸爸妈妈带自己去哪里旅游了,买了什么样的好东西。每每这时,含含常常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或是时而露出艳羡的目光,或是时而低头不语,发愣出神。我知道,这孩子又想爸爸了。她三岁的时候,父亲就出车祸去世了,就剩下母亲一个人照顾她。母亲在超市打工,所挣不多,自己带着孩子在这边租房子住,生活很是拮据,很少看到含含穿新衣服。每次听到“爸爸”这个字眼,她便眉头一紧,露出淡淡的哀伤,有一次,在班里独自落泪。同学们谈论的很多问题,她都插不上嘴,慢慢地就很少和其他孩子一起聊天了,她总是略显孤僻。 二、对异性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老师,菲菲亲左晨亮了!”又是菲菲,这个令我头疼的孩子。她的家庭很特殊。妈妈和爸爸离异,她被干爸干妈收养。她聪明伶俐,活泼好动,干爸干妈对她呵护疼爱有加。进入小学后,她又被亲生母亲接了回去。离开了干爸,又接触了这么多同龄的男孩,这些男孩们活泼、友善、优秀,令她很是喜欢,并且喜欢用拥抱和亲吻表达这种喜欢。先是缺少父爱,后来的干爸对她特别疼爱,这样的经历促使她产生了对异性感兴趣的倾向。 三、爱说脏话,有暴力倾向 麟麟,这个小男孩,急性子,下课和放学总是第一个冲出教室;爱说脏话,嘴里总是说屎啊、尿啊的;爱打架,总是容易和别的孩子打起来,每次都是别人受伤。每次他闯祸之后,我除了生气,更多的是难过,因为我知道,这孩子小时候目睹了太多爸爸妈妈之间的争吵与打架。从他的日常表现来看,我认为很多打架伤人他并不是有意为之,而是和小朋友们推推挤挤的过程中,不自觉得就伤了别人,闯下了祸,甚至在和他最好的伙伴一起玩时,他一推,另一个男孩就撞破了额头,缝了好几针。每次看到自己闯的祸,他都不禁流下来眼泪。 四、行为怪异,想吸引更多目光 菲菲有个外号,叫作“小喇叭”,班里的任何风吹草动,她都会发挥她那特有的高音嗓门,在全班广而告之。她在上课时的一些表现,总会吸引大家的眼球。上一年级时,菲菲有次拿了自己的压岁钱包来到学校,里面有很多张一百或五十面值的人民币,她将这些钱分给了小伙伴,想交更多的朋友。她总是显得和其他孩子有所不同,我认为,这不仅仅是因为这孩子有性格,更是因为缺少亲生母亲和父亲关爱的她,想通过这些不寻常的举动,获取关注。 以上种种,仅仅是家庭特殊的孩子性格不好的典型表现,但这并不是说所有单亲孩子都有问题。我认为,单亲家庭容易导致孩子性格和心理上的问题,但并不是说,单亲家庭的孩子必定有问题。事实上,很多单亲家庭的孩子在某些方面是很优秀的。 一、孝顺、懂事、有一颗感恩的心 “我长大了一定要给姨姥姥、姨姥爷做好吃的东西,买新衣服,孝顺他们。”这是张雨同学的一篇 日记 里提到的。张雨并不是单亲孩子,但是父母却常年在外打工,将他丢给了姨姥姥和姨姥爷照顾。“不是自己亲生的孩子啊,就得特别小心,出了什么差错,不好交代啊!”这对憨厚的中年夫妻总是这样跟我讲。张雨的父母虽然不负责任,但所幸的是,他的姨姥姥、姨姥爷对他关爱有加,不仅在学习上,生活上更是如此。这孩子虽然有些内向,但是却十分懂事,每每谈到姨姥姥和姨姥爷,脸上总是露出幸福的神采。 二、生活自理能力强 “我们思渝啊,特别乖巧懂事。每天早早就自己起床梳洗了,很爱美,自己挑衣服、扎辫子,把自己收拾地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才出门。我工作比较忙,每次她放学回家,不仅自己完成作业,还帮我收拾屋子,我回到家,还跟我讲学校里的事,逗我开心。”这位母亲,脸上泛着幸福和自豪的光芒。她的孩子的确特别优秀,让人省心。 这些孩子的性格里,不管是有问题的方面,还是好的方面,都和家长的性格、为人处世、教育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离异的家庭已经不完整了,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能够为孩子做到的,就是改变我们的生活态度和教育方式,给孩子传递正面的能量,让孩子尽可能健康地成长。我给出了一下几点建议: 1.离异的家长要自信自强、不要心生怨怼,总是唉声叹气、怨天尤人。 2.不要将孩子作为泄气的对象,不要在孩子面前诋毁另一方。 3.不要因为内心觉得亏欠孩子,就过分溺爱。 4.引导孩子积极向上地面对生活,多参加集体活动,培养多种 兴趣 爱好 。 单亲家长既要挣钱养家,还有抚养孩子,经济压力可想而知。但是任何时候家长都不可只顾挣钱,忽略了孩子的心理活动。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比较敏感,有些事情会使他们产生微妙的心理变化。家长要多注意孩子的言行,发现有异常的苗头,及时跟孩子谈心,了解情况之后,及时疏导。 单亲家庭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家庭成员不能正确面对自己的生活,只要端正心态,正确地引导,单亲的孩子一样可以成才,一样可以健康成长。 孩子的心灵,正如荷叶上的露珠,虽然美丽可爱,但也脆弱,一不小心,就滚落破碎,不复存在。单亲家长一定要小心翼翼地呵护这晶莹但却脆弱的露珠。 猜你喜欢: 1. 浅谈家庭教育学相关论文 2. 单亲家庭孩子教育论文 3. 单亲家庭教育学论文 4. 单亲家庭教育子女心得 5. 浅谈对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

优秀幼儿教师的标准研究论文

要成为一名全优的教师,必须要具备三个条件,即师德、师智、师能。师德主要指高尚的品德和人格、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师智主要指有广博的知识、精湛的业务和敏捷的思维;师能主要指具有胜任教师工作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教师要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的师德和人格。

因此需要我们树立良好的幼儿教育观念

(一)、树立正确儿童观

儿童和成人一样,是享有独立人格的个体,他们的需求应受到尊重并得到满足。因此教师与幼儿交往时的态度、方式都应让幼儿感到安全、没有压力、受重视,让孩子感受到教师的爱和尊重。、

(二)、树立科学的幼儿教育观

当我们把幼儿看做是主动的学习者,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教师教了,不等与幼儿学了,教师教完了,不等与幼儿学会了。老师准确地把握把“教”,什么时候“教”, “教”什么。在幼儿园中重教育过程,轻教育结果。教育内容是全面地、启蒙性的,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以培养兴趣为前提教育活动。

(三)、良好的教师观

新的教师观念认为:教师工作不仅仅在付出,在同时也在发展着自己,完善自己,是教育过程的研究者,是一个不断充实、完善

的自我发展者等教育观。

所以,我们幼儿教师应该成为一个终身的学习者,不断学习,不断自我成长, 才能促孩子发展,才能为孩子一生发展奠定基础。

二、幼儿教师的基本素质

《幼儿园工作规程》颁布以前,不少人误将教师画、跳、唱、弹等技能视为教师的教育素质,但实践表明,这种想法是片面的。这种个人专业技能方面再好,也不一定是合格的幼儿教师。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觉得,幼儿教师的素质关键是教师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的观念和能力。那么幼儿教师要具备那些素质和能力:

(一)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二)要有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必备的专业技能

记得有一位园长说过这样一句话:当一个好的幼儿园教师的难度,不比当一个好教授的难度小。

(三)教师要有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施教能力

一是生活化,选择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为教育内容,利用身边现有的材料和场所,二是兴趣性和生成性教育内容应该是幼儿感兴趣的,不是感兴趣的也要通过一定方式让孩子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每个孩子的情况。

因为都学过教法这点就不多讲了。利用我们所学的游戏的方法,用幼儿能接受的教学语言,面向全体幼儿,全面施教。幼儿园

教师要做全才。幼儿园教学是不分科的,各领域相互渗透的。

(四)、要有较强的观察力(扑捉信息的能力)和探究能力

对孩子的观察、对其他事物自然想象的观察等。比如:落在地上的雪,同样都是阴面,是土地上的先化,还是落在石头(铁盖)上的先化?为什么?这就需要做教师的去观察、主动去探究。再如:世界上最小的鸟是什么鸟?(蜂鸟)最大的鸟是?(鸵鸟)大家都知道,小动物是孩子最感兴趣的,他可能会问老师鸟都吃虫子吗?有吃虫的、也还有吃米粒的(还有吃草叶等植物的鸟),鸟都怎么吃虫子?(有的鸟很聪明借助于小棍捉虫吃,是人与自然节目播的)。

(五)、要有使用媒体教具和自制玩教具的能力

主要是自制玩教具,因为我们周围生活中的自然资源很丰富,我们要动脑、动手去制作符合教育需求的玩教具。丰富幼儿的生活,美化环境。另外,实际生活中使用多媒体是必不可少的,如:正确使用实物投影仪、会用电脑查找资料,制作课件等等。

(六)、要有合作和沟通的能力

要学会与孩子交流方式方法;要学会与同事合作艺术;还要学会与家长沟通技巧。

教育幼儿不单是幼儿园教师的事,家长有义务配合幼儿园工作。与家长沟通不等于告状,要在沟通中使家长知道幼小的心灵需要我们共同呵护。因此在形式上,对采用一对一的形式,显示出对孩子的尊重。有的可以一对多,就是采用召开家长会的形式;还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内容上,可以介绍孩子在园一天参与活动

的表现如何,情绪怎样,习惯养成等现象;也可以是发现的个别现象(比如:孩子老咬指甲,都出血了,就是不听话。与家长一起找原因)不管怎样,教师与家长讲话要讲究策略,不能信口开河,语气要婉转,表达要清楚。不要以为与家长熟了,就把孩子的毛病直接讲给他听,如:你们孩子老咬指甲,都出血了,就是不听话。孩子听见了心理紧张,家长听了这小毛病你都不改,打!家长也可能采取管不了就不管的消极态度。那么就没有达到沟通的目的。应和家长一起分析孩子咬指甲的原因??孩子咬指甲或咬其他物品是内在精神压力的一种表现方式。例如:孩子不愿上幼儿园、幼儿是父母或教师管教得严厉等。在强烈的心理压力或高度焦虑的情况下,开始咬指甲或其他物品,一旦形成习惯,即使不紧张,也会经常发生这种现象。告状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更咬,只有从消除孩子精神压力入手,要和家长共同商讨孩子咬指甲的原因,共同商量解决办法,(多肯定孩子的长处,多鼓励,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心情愉快等)一般说,劝戒和责罚不能取得好效果。尤其是有矛盾的时候,应更要注意。

(七)、幼儿教师要有健康身体和心理

教师要有好身体和健康心理,好的身体才能保证活动的开展,另外教师本身就是课程,教师的言行举止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幼儿。性格决定命运,良好的心态会给自己和孩子带来快乐,所以要幽默一些。因为你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你就要具备什么素质。教师好的心态对幼儿的影响是很大的。教师有颗宽容的心,孩子

会没有压力的快乐的度过每一天,教师对孩子的教育就会从正面入手,就不会挖苦、讽刺孩子,而是积极的鼓励孩子,赏识孩子。就会对孩子做出积极的评价。从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就是母爱。教师要像妈妈一样爱每一个孩子。

1.用爱的目光关注孩子。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是心与心沟通的桥梁,爱的目光是孩子成长的营养源。作为教师应每天注视孩子,用赏识和赞许的神情告诉孩子:“你太好了,你让我骄傲。”每天去反思自己“对孩子,爱的目光足够了吗”?

2.用爱的微笑去面对孩子。

微笑能照亮所有看到它的人。他像穿过乌云的太阳,带给人们温暖,微笑是爱的语言,是表达爱意的最佳形式,作为老师,面对孩子微笑,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是“我爱你,孩子”。

3.用爱的语言鼓励孩子。

爱的语言能够培养出懂得爱的孩子,而爱心是语言流露的源泉。作为教师,应该经常鼓励孩子。“孩子,你真棒”,使其产生成功的体验。

4.用爱的渴望调动孩子。

渴望能给孩子带来快乐,因为人总是在得不到的时候最想得到,轻易得到的反而不珍惜,因此,调动孩子,让孩子在朝思暮想中获得爱,使他们明白,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想寻找快乐就要自己

去努力。聪明的老师总会给孩子留点“渴望”的余地。

5.用爱的细节感染孩子。

光给予孩子爱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体验爱、收集爱,作为老师应让孩子从生活的细节中学会发现爱、感受爱,使其化为对生活、对周围人的热情。

6.用爱的管教约束孩子。

爱孩子绝不是纵容孩子,放任自流。因为过度的爱往往会剥夺孩子童年的快乐。作为教师应适当约束孩子,让他们从小懂得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要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7.用爱的胸怀包容孩子。

所有生命都该得到尊重。包容孩子,让他们有重新开始的机会。作为教师,应该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去包容孩子的一切,包括他的成功与失败,正确与错误,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可塑之更多精品源自 3 e d u 试题 才。

8.把的机会还给孩子。

爱就像口袋,往里装时是满足,往外掏时是成就,付出爱才会得到真正的快乐。作为教师,应该把爱的机会还给孩子,让他们体验到:索取可以使人满足,但付出才是真正的快乐。

三、幼儿园一日常规中对教师的要求

(一)、要具备“六勤”(六多)

六勤:

眼勤(多看)每个孩子都在我的视野范围内、看书、看电视、

查电脑, 丰富自己的知识,还要会看他人的言行举止,他人就是自己的一面镜子,他的长处我学,他的不足我戒,做个有心人。 耳勤(多听)要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听领导的指导同时的建议、家长的呼声等等。在教学活动中看这回答问题的孩子同时要听其他的孩子的声音。通过多听,反思自己的工作。 脑勤(多想)想什么?和在座的老师互动一下。根据孩子的身心特点我应该培养孩子什么习惯,什么样的孩子是好孩子?(听话:需要会听话的孩子、敢说等等)想我用这种材料做什么玩具等。多思多想才会使人更聪明,反思是多想的具体表现。

手勤(多做)看到、想到、听到就要做到。实践出真知。

嘴勤(多说)要和孩子、家长、同事、领导说即多沟通、多探讨。安全工作需要嘴勤,可以避免意外伤害事故。

腿勤(多走)时刻与孩子一起活动,陈鹤琴先生说:“如果你要了解儿童的个性和兴趣,明了儿童的能力和情感,自己一定要参加到儿童的队伍里去。”

比如:在户外活动前,走出去(腿勤)看看(眼勤)大型玩具上脏吗?(脏了擦一擦再玩,行动告诉人们你是尊敬孩子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培养孩子卫生习惯等)是否有破损的地方(脑勤),(如有即使反馈给领导(嘴勤),展现出你的责任感、安全意识等,随是小小的举动暗含了许多教育内容),体现出教师一切为孩子,出去学习、家访等。

再如:有一所中心园的教师到一幼儿园参观,看到一个自制数

字分解组成器玩具,一拉罐做成的,很欣赏。我问她:“你看了以后你会怎么做?”他说:“把数字换成图形、或做成认识单数双数用不同颜色区分开。”说的很好,走出来学习就应这样举一反三。

(二)、要做到“六心”

即对待孩子以“爱”为首,我们幼儿教育就是“爱”的教育,“爱”的需求是幼儿最基本的需要之一。因此要做到喜欢孩子要真心、孩子生活要关心、教育孩子要精心、观察孩子要细心、引导孩子要耐心、服务家长要热心。互动一下:

喜欢孩子要真心:是基础,你不真心喜欢孩子,我想您不会心甘情愿的做幼教工作,只有真心喜欢孩子,你为他们付出才会无怨无悔。

孩子生活要关心:孩子的心情怎样、天气变化了衣服穿的多少、孩子病了吗?怎么不愿动?等等都要关心。

教育孩子要精心:生活无小节,处处是教育。教学无小事,事事要精心。《资料汇编》中落实新《纲要》执行新《常规》中有详细的要求,大家应熟练掌握,以便更好的指导工作。

观察孩子要细心:每个孩子的言行举止要尽收眼底。孩子对什么感兴趣、为什么他不愿参加活动等都要心中有数。看到了才能有针对性的去解决问题。

引导孩子要耐心:我们不能用成人的水准来要求孩子,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不能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每一个孩子,要耐心的引导幼儿学习,让他们在不同水平上有提高。

服务家长要热心:前面已经设计到了就不在讲,自己在工作中去体会,因为我们在座的有的也是家长。

其实这“六心”是在活动过程中综合体现的,怎样去把握这是艺术,为什么说:因为教师,即是一个职业,也是一种艺术。“艺术”在这里的含义是,做一件事情没有固定模式,而是应该在活生生的过程中去把握,对幼儿教师的挑战也正体现在这。

(三)在生活中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

这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说的。教师对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是终身的。

教师可分为三个层次即经师、能师、人师。经师是教业境界师的职。其特点是,比学生先懂得某方面的知识或比学生懂得更多的知识,这种知识属于记问之学。教师所能做的就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能师是教师的专业境界。也叫智慧型教师。其特点是术业有专攻,对学术、专业有专门的研究,不仅有学问,而且具有教育智慧。能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会经常地、时不时地冒出智慧的火花,学生会从中受到熏陶、感染、启迪,并有所感悟,从而提高悟性,增长智慧,变得越来越聪明。教育智慧火花的闪现主要表现在吃透教学内容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方面。人师是教师的事业境界。古语说:“经师易得,人师难求”。人士是教师人格修养的最高境界,不仅教书,而且育人。人师达到了高于并超越教材的境界,能够给学生远比教材多得多的东西。通过高度娴熟的教学技巧和机制,灵活自如、出神入化的带领学生在知识的好扬中遨

游,用自己的思路,用自己的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更为重要的事,人师能在教学中用自己高尚的品格熏陶感染学生的思想品格,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用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用自己的意志调节学生的意志,用自己的个性影响学生的个性,用自己的心灵呼应学生的心灵,用自己的灵魂铸造学生的灵魂,用自己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做到不教之教。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魏书生,现辽宁省盘锦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兼局长,被誉为“现代孔子”。

最后,让我们共同分享以下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故事《孩子比鲜花更需要呵护》

苏霍姆林斯基在做一所小学校张的时候,校园花房里长出几多非常大的玫瑰,全校同学都很惊讶,每天来看这朵玫瑰的人络绎不绝,有一天早上,苏霍姆林斯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是每一位教师的梦想和追求。下面,就如何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自己要加强学习,严格自律。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让自己成为一个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的人。与此同时,我们还要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模范遵守法律法规,事事高标准、严要求,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二、对工作要兢兢业业,乐于奉献。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应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甘于吃苦,乐于奉献。只有工作态度端正了,我们才有可能成为一名优秀教师。

三、对学生要尊重、热爱,循循善诱。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应该尊重、热爱每一名学生,对学生施以正确的塑造和引导,让他们成为更好的人,让他们成为社会有用的公民。

四、对同事要团结互助,乐于分享。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应该树立虚怀若谷、海纳百川的思想,加强同事间学习和交流,实现共同成长。

五、对家长要正确引导,加强合作。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教育水平和教育态度直接影响着教育效果。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应该正确引导家长的教育方法,多与家长合作、交流,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

六、对生活要阳光思维,超越自我。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学会阳光思维,要学会换位思考,要学会分开看问题。只有自己具有了健康、积极的心态,我们培养出的学生才会幸福、快乐。

每天多做一点点,就是成功的开始;每天创新一点点,就是领先的开始;每天进步一点点,就是卓越的开始;每天谦虚一点点,就是被接纳的开始。只要我们朝着优秀教师这一目标不断前进,相信我们一定能成功!

既要活泼开朗又要沉稳细心

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园教育也随即跟着发展起来,家长对幼儿园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是一个作为启蒙老师的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呢? 首先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只有喜欢才能积极主动开心的工作,根据岗位职责认认真真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面对孩子时有一颗挚爱之心,真心的去爱孩子、耐心的去呵护每个孩子、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用爱的语言和爱的行动来换起孩子们的求知欲望、调动起他们活动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学习、成长。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和其他的老师还有区别,其中有一半是教师一半是妈妈的角色,热爱幼儿、尊重幼儿是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评价和检验幼儿教师职业道德水准的重要标志。作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肩负着培养祖国下一代的历史使命,力争使每一个幼儿身心健康快乐成长,不仅需要为幼儿创建优越的物质环境以满足幼儿生理需求,同时在创建物质环境的同时也决不能忽视精神环境的创建,以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促进幼儿心身健康和谐发展。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必须懂得:“每一个孩子都有做好孩子的愿望,同样渴望得到教师的关爱、理解与尊重。我们所做的每一项工作,应努力让幼儿真切地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关注、理解、赞赏和支持。” 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引导幼儿时还要有耐心。孩子的理解思维能力和接受能力是有限的。很多事情都要反反复复,不厌其烦的去教育、引导他们。他们才能接受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如:见到老师要问好,不要随地丢垃圾,上课有事要举手说话等等,单单一遍他们是不会记住的,接受的。只有天天讲,天天说,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 索引序列
  • 单亲家幼儿教育的研究标准论文
  • 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研究论文
  • 单亲家庭教育论文
  • 农村单亲家庭教育问题研究论文
  • 优秀幼儿教师的标准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