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思维方式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物理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从亚里士多德时代的自然哲学,到牛顿时代的经典力学,直至现代物理中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都是物理学家科学素质、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思维的有形体现。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例如,光是找找汽车中的光学知识就有以下几点: 1. 汽车驾驶室外面的观后镜是一个凸镜 利用凸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和成正立、缩小、虚像的特点,使看到的实物小,观察范围更大,而保证行车安全。 2. 汽车头灯里的反射镜是一个凹镜 它是利用凹镜能把放在其焦点上的光源发出的光反射成为平行光射出的性质做成的。 3. 汽车头灯总要装有横竖条纹的玻璃灯罩 汽车头灯由灯泡、反射镜和灯前玻璃罩组成。根据透镜和棱镜的知识,汽车头灯玻璃罩相当于一个透镜和棱镜的组合体。在夜晚行车时,司机不仅要看清前方路面的情况,还要还要看清路边持人、路标、岔路口等。透镜和棱镜对光线有折射作用,所以灯罩通过折射,根据实际需要将光分散到需要的方向上,使光均匀柔和地照亮汽车前进的道路和路边的景物,同时这种散光灯罩还能使一部分光微向上折射,以便照明路标和里程碑,从而确保行车安全。 4. 轿车上装有茶色玻璃后,行人很难看清车中人的面孔 茶色玻璃能反射一部分光,还会吸收一部分光,这样透进车内的光线较弱。要看清乘客的面孔,必须要从面孔反射足够强的光透射到玻璃外面。由于车内光线较弱,没有足够的光透射出来,所以很难看清乘客的面孔。 5. 除大型客车外,绝大多数汽车的前窗都是倾斜的 当汽车的前窗玻璃倾斜时,车内乘客经玻璃反射成的像在国的前上方,而路上的行人是不可能出现在上方的空中的,这样就将车内乘客的像与路上行人分离开来,司机就不会出现错觉。大型客车较大,前窗离地面要比小汽车高得多,即使前窗竖直装,像是与窗同高的,而路上的行人不可能出现在这个高度,所以司机也不会将乘客在窗外的像与路上的行人相混淆。 再如下面一个例子: 五香茶鸡蛋是人们爱吃的,尤其是趁热吃味道更美。细心的人会发现,鸡蛋刚从滚开的卤汁里取出来的时候,如果你急于剥壳吃蛋,就难免连壳带“肉”一起剥下来。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一个诀窍,就是把刚出锅的鸡蛋先放在凉水中浸一会,然后再剥,蛋壳就容易剥下来。 一般的物质(少数几种例外),都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可是,不同的物质受热或冷却的时候,伸缩的速度和幅度各不相同。一般说来,密度小的物质,要比密度大的物质容易发生伸缩,伸缩的幅度也大,传热快的物质,要比传热慢的物质容易伸缩。鸡蛋是硬的蛋壳和软的蛋白、蛋黄组成的,它们的伸缩情况是不一样的。在温度变化不大,或变化比较缓慢均匀的情况下,还显不出什么;一旦温度剧烈变化,蛋壳和蛋白的伸缩步调就不一致了。把煮得滚烫的鸡蛋立即浸入冷水里,蛋壳温度降低,很快收缩,而蛋白仍然是原来的温度,还没有收缩,这时就有一小部分蛋白被蛋壳压挤到蛋的空头处。随后蛋白又因为温度降低而逐渐收缩,而这时蛋壳的收缩已经很缓慢了,这样就使蛋白与蛋壳脱离开来,因此,剥起来就不会连壳带“肉”一起下来了。 明白了这个道理,对我们很有用处。凡需要经受较大温度变化的东西,如果它们是用两种不同材料合在一起做的,那么在选择材料的时候,就必须考虑它们的热膨胀性质,两者越接近越好。工程师在设计房屋和桥梁时,都广泛采用钢筋混凝土,就是因为钢材和混凝土的膨胀程度几乎完全一样,尽管春夏秋冬的温度不同,也不会产生有害的作用力,所以钢筋混凝土的建筑十分坚固。 另外,有些电器元件却是用两种热膨胀性质差别很大的金属制成的。例如,铜片的热膨胀比铁片大,把铜片和铁片钉在一起的双金属片,在同样情况下受热,就会因膨胀程度不同而发生弯曲。利用这一性质制成了许多自动控制装置和仪表。日光灯的“启动器”里就有小巧的双金属片,它随着温度的变化,能够自动屈伸,起到自动开启日光灯的作用。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物理规律本身就是对自然现象的总结和抽象。 谈到物理学,有些同学觉得很难;谈到物理探究,有同学觉得深不可测;谈到物理学家,有同学更是感到他们都不是凡人。诚然,成为物理学家的人的确屈指可数,但只要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从生活走向物理,你就会发现:其实,物理就在身边。正如马克思说的:“科学就是实验的科学,科学就在于用理性的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物理不但是我们的一门学科,更重要的,它还是一门科学。 物理学存在于物理学家的身边。勤于观察的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做礼拜时,悬挂在教堂半空中的铜吊灯的摆动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后来反复观察,反复研究,发明了摆的等时性;勇于实践的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林,为认清“天神发怒”的本质,在一个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的日子,冒着生命危险,利用司空见惯的风筝将“上帝之火”请下凡,由此发明了避雷针;敢于创新的英国科学家亨利•阿察尔去邮局办事。当时身旁有位外地人拿出一大版新邮票,准备裁下一枚贴在信封上,苦于没有小刀。找阿察尔借,阿察尔也没有。这位外地人灵机一动,取下西服领带上的别针,在邮票的四周整整齐齐地刺了一圈小孔,然后,很利落地撕下邮票。外地人走了,却给阿察尔留下了一串深深的思考,并由此发明了邮票打孔机,有齿纹的邮票也随之诞生了;古希腊阿基米德发现阿基米德原理;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研究身边的琐事并有大成就的物理学家的事例不胜枚举。 物理学也存在于同学们身边。学了测量的初步知识,同学们纷纷做起了软尺。有位同学别出心裁,用透明胶把制好的牛皮纸软尺包扎好,这样更牢固。然后,用大大卷泡泡糖的包装盒作为软尺的外壳,在盒的中心利用铁丝做一摇柄中心轴,软尺的末端固定在轴上,这样一个可以收拾并反复使用的卷尺诞生了。同时,这位同学受软尺自作的启示,用实验解决了一道习题:用软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若把软尺拉长些,测量值是偏大还是偏小?他做了这样一个模拟实验: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标上刻度,然后用透明胶粘贴,再扯下来,便做成了“软尺”,用“软尺”不仅找到了上题的答案,而且还清楚地看到分度值变大了,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学了电学的有关知识后,同学们对蚯蚓能承受的最大电压进行了探究:当给它加上1.5V的电压时,蚯蚓迅速分泌粘液,且奋力挣扎,从瓶内跳出瓶外。当给它加上3V的电压时,蚯蚓被电为两截;有同学在测量“2.4V、0.5A”的小灯泡的功率,并研究其发光情况时,不满足于给灯泡加上2.4V的电压,而是用自己早已准备好的小灯泡做破坏性实验,不断加大灯泡两端的电压,直至电压高达9V、灯泡灯丝烧断,才停止探究;有同学在学习蒸发的知识时,不厌其烦地座在桌旁观察相同的两滴水(其中一滴水滩开),进行聚精会神地观察,然后进行分析、对比,得出影响蒸发的因素;……同学们捕捉身边的琐事进行探究的事例屡见不鲜。 身边的事物是取之不尽的,对与现实生活联系很紧密的物理学科来说,更是时时会用到的,用身边的事例去解释和总结物理规律,学生听起来熟悉,接受起来也就容易了。只要时时留意,经常总结,就会不断发现有利于物理教学的事物,丰富我们的课堂,活跃教学气氛,简化概念和规律。新课标告诉我们“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今天,人类所有的令人惊叹不已的科学技术成就,如克隆羊、因特网、核电站、航空技术等,无不是建立在早年的科学家们对身边琐事进行观察并研究的基础上的。在学习中,同学们要树立科学意识,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经历观察、思考、实践、创新等活动,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训练科学的思维方式,不久你就会拥有科学家的头脑,为自己今后惊叹不已的发展,为今后美好的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
科学是一种强大的智慧力量,它致力于破除禁锢着人的神秘的桎梏。我整理了初中科学论文题材,欢迎阅读!
浅谈初中科学作业有效设计
摘 要:作为教与学的交叉点,作业的布置显然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是学生学习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环节,是教师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初中科学;前置作业;后置作业;设计策略 有效的作业设计既可以给教师提供教学反馈信息,也是学生学习知识与巩固知识,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下,在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地设计作业,充分发挥其作用,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有效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作业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科学作业的设计往往局限在再现式的范畴内,作业内容大多是机械重复,既没有什么思维训练价值,也谈不上什么创新、人文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试训练色彩浓厚。在教学中也不难发现许多教师在教学、升学等的压力下,每天忙于繁多的教学,在课堂上忙于新的教学设计,都在课堂上各显神通,却忽视了作业的设计或甚少从改进作业设计的方面去考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许多教师仍是采用大密度。高强度、多重复的方式,使得学生学习兴趣低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教师预定的目标,但是也忽视了许多问题的发现。如学生越来越抵抗学习,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等等,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和科学素养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这些问题的存在都阻碍着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作业的有效设计
(一)前置性作业设置
“前置作业”即教师在教授新知识之前将要学习的内容作为一项课外作业布置。
前置作业的布置既可以让学生对新知识有一个整体的预习过程,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新的内容之前对内容的主要脉络加以把握,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亦可以对某些问题加以思考,是学生对新知识的提前探究,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预备、铺垫、指引,拉近学生与新知识的距离,提高学习效率。有效的前置作业设计不仅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课外的充分探究更可以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更加深入,也可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合作的习惯。
1.设计需有导向性
前置作业的目的是为了新课做铺垫,对问题呈现的认识和观点不仅能引发学生的已有经验,更是新课重点的直接或间接展示,亦是教师对新课的大概思路,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引导作用。
2.设计需要难易度适中
难度过大会让学生无从下手,作业的布置也就形同虚设了,达不到教学作业设计的目的,所以在作业设计中要难易度适中,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发现一点问题,让学生体会发现的快乐。
3.设计要有开放性
前置作业的设计就是为了给学生更多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在设计的时候教师要根据新课的重难点把最有价值的问题提出,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究。
4.设计需体现合作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所以在设计中除了必须个人独立完成作业外也要有合作做作业的设计,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合作中懂得尊重他人,敢于表达观点。
案例分析:
浙教版初中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常见材料”一课中,设置“有关金属材料的锈蚀”的前置作业布置
问题:在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铁制品在干燥的空气中不容易生锈,但是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请同学们试着通过实验对铁制品锈蚀形式的条件进行探究并加以分析,并得出结论。
实验器材:无锈的铁钉、试管、经煮沸迅速冷却的蒸馏水(问题:为什么用蒸馏水?)、植物园、棉花和干燥剂氧化钙,(亦可选择其他的物品,自行设计实验以证明铁制品生锈的条件)。每天观察铁钉生锈现象,连续观察约一周,认真做好记录,并与同学进行
交流。
分析:通过学生自己主动地探究,让学生在学习前就掌握了新课的主脉络,更快地进入学习,并验证自己的结论,更好地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以,在科学学习中教师要精心设置前置作业,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有自主探究的空间,给学生一个冲突,让他们自己去讨论,激发学生的探究与创作精神,提高学习效率。
(二)后置性作业
后置作业即课后作业,其功能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怎么才能有效地设计呢?
1.作业内容要精选,面向全体学生
科学教育是一个能动的过程,应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等活动来实现教育目标,所以教师在设计作业内容的时候要面向全体学生,注意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能得到发展。
结果:喜欢上网查询能力强的学生就选①形式的题;喜欢动手操作和偏理科的学生选做②形式的题;写作能力、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做了③形式的题。(①②③表示不同的题型,内容略)
这样的作业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新课程理念,正视学生的差异,关注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作业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成长点,把培养学生兴趣与能力发展统一起来,并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促使了学生化学能力的长效发展。
2.作业内容要新
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要有创意,形式新颖、内容联系实际,并有一定的趣味性,以激发学生是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去探究、去创造。
3.作业内容的实际性
知识是要回归生活实际的,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也要注意揭示知识的实际运用价值,让学生体验知识在生活中的力量,切实感受到所学知识的应用性,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4.作业内容的合作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合作意识是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合作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助、分享,既能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赏他人,又能够更好地得到他人的尊重、理解与欣赏,这种合作意识和品质可对学生的发展是大有益处的。
在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把学生划分成学习小组,也可以允许学生自由组合,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可以寻求同伴、家长、教师的帮助。从策略上教师多布置一些研究性作业,也就是学生不容易独立完成的,迫使他们寻求他人合作,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提高学习效率,让合作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更好地学习。
作业过程是学生智慧、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理想的生成过程和体现过程,科学作业应向多层次、多形式、开放性、自主性、合作性的方向转变。作业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需要教师去关注、去改革,以便让学生更好地学习。
参考文献:
[1]封烨.初中科学作业布置有效性策略初探[J].科学教育,2012(1).
[2]曹俊.指导学生有效预习的初中科学作业设计与应用[J].浙江教学研究,2011(6).
(作者单位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温州育英学校)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初中科学论文题材
初中科学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索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丰富科学知识基础,奠定探索科学观念,提升观察力。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初一科学小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初一科学小论文范文篇1 浅谈初中科学实验优化 摘 要:对于初中科学这样具有实践性的课程,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在教学实践中,因学校条件和学生素质的限制,很多实验无法按照“预期计划”进行,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从学校和学生实际出发,对实验进行改进,从而达到增强实验效果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的目的。在本文中笔者讲述了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改进来提高初中实验教学。 关键字:科学实验;优化 一、引语 布鲁纳曾经说过:“一个人要想使现有的知识成为自己的知识,他必须亲自从事‘发现的行动’。”初中科学正是以学生观察、分析、实验、发现为基础的一门学科,而实验作为一项集观察、分析、创新等为一体的活动,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对之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实验教学,尤其是优化学生实验教学,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实验教学优化操作实施 1.巧妙指导预习实验,提高课堂准备性 所谓实验预习就是做好实验的前提,提高了学生课堂的准备性。通过预习,学生可充分理解和熟悉实验的基本原理、方法、步骤,仪器的使用及实验注意事项,明确实验目的,能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从而极大提高实验课堂的质量与效率。因此,实验前我们应指导学生预习,每做一个实验前,我都明确提出以下几点:(1)本实验的原理是什么;(2)要达到什么目的;(3)实验分几个步骤;(4)操作过程有哪些具体要求和注意点。同时教师需要提醒学生理清实验步骤,因为实验步骤是学生动手规范操作的要领,只有理解、掌握才能规范操作,实验才能成功。预习时可以提示学生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抓住每一步的关键词语串起来作为步骤,能收到较好的实验效果。 如: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3节“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这一课中,关于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的研究实验。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预习来找出不同的原理,应该使用怎么样的反应装置,收集氧气该用什么方法,这是根据什么性质。还可以将实验室制氧气的步骤可归纳为:查、装、定、点、收、离、熄(谐音:茶庄定点收利息)。这样,学生在做实验时思路就非常清晰,有条不紊,使实验取得更好的效果。 2.合理改进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创造性 实验教学能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结合科学实验的特点,让学生从多角度、各方面去观察、思考,从而提出多种设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求异创新思维。现行的教材中的有些演示实验,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一些缺点,但是经过我们的合理的改进后,就会大大提高演示的效果,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如: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3节“大气的压强”这一课中,有一个这样的活动:在玻璃杯里盛满水,在杯口覆盖一张硬纸片。先用左手托住纸片,将杯子倒转过来。当左手拿开后,水是否会流出来?为什么?这个实验的本意是要告诉我们,大气压强把纸给托住了。但是很多学生认为纸片是被水给黏住了,教师为了验证水是被大气压托住而不是被水黏住,往往会把里面的水倒掉,再把纸片扣上去做一次,很不巧的是,由于纸片很轻巧,很容易在这次实验中被水黏住了。虽然教师会给予解释,但学生往往不是很信服。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师生之间通过讨论想到了玻璃钟罩和抽气机。具体的做法是:把杯子的底部穿过一根线,用蜡做好密封,然后装满水,放上纸片,然后倒扣过来,在绳子的另一端系上吸盘,吸盘倒吸在玻璃钟罩的顶部。纸片没有掉下来。然后用抽气机给玻璃钟罩抽气,随着里面气压的降低,纸片就会掉了下来。这样就可以充分的证明纸片是被大气压托住的,而不是被水黏住的。 3.充分利用趣味实验,激发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一旦被激发,教学的进展将大大提高。而实验课上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只要我们教师时刻想到要引导学生的兴趣,挖掘教材中的实验趣味因素,不难设计出巧妙的趣味实验。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趣味实验,有利于控制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2节“水的组成”这一课中,有一个水的电解实验。在一般情况下,这是一个演示实验,由老师用水电解器做给学生看,然后再告诉学生哪个是氧气,哪个是氢气,以及区分它们的方法。实际上对于这个实验,我们只要稍微加以改进是可以把它做成趣味实验的,而且还能做成学生实验,让学生分组来完成。改进的实验用到这些器材:干电池四节、输液软管一条、大头针两枚、开关一个、培养皿一个、水、导线若干,依次连接在一起。闭合开关后,输液管中的水就会开始电解,产生氧气和氢气,将输液管另一端放在装有水的培养皿中,就会看到大量的气泡产生,这样就可以解释水电解生产了气体。同时,如果把燃着的火柴放在气泡上方的话,还会产生爆鸣声,这就是氢气不纯燃烧的现象。这样的实验,充满了趣味性,同时又可以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4.适当拓展课外实验,提高学生实践性 美国教育家杜威就曾提出这样的观点:“‘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习’,它使得学校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联系了起来。由于儿童能从那些真正有教育意义和有兴趣的活动中进行学习,那就有助于儿童的生长和发展。”科学中的概念、原理都比较抽象枯燥。但是,如果我们能启发学生把理论知识升华,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将能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也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还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3节“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这一课中,有这样一个问题:“蜡烛燃烧完后,什么都没有了,难道这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如果教师仅仅从口头上分析一下质量守恒的原因,学生肯定是不感兴趣也是不深刻的。我就根据这个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蜡烛燃烧后真的什么都没有了吗?然后从生活的经验出发,让学生说说是否观察到蜡烛燃烧有没有什么现象,会不会蕴含着哪些科学原理,最后布置学生设计一个课外小实验,把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收集起来,并设计实验判断产物,根据产物推断蜡烛由哪些元素组成的。通过这一课外实验,使学生理解了如何用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蜡烛燃烧现象,体会到学习的内容与日常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还比如说,在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1节“环境对生物行为的影响”这一课中,有一个植物的向性实验。由于实验的时间较长,我们是没有办法在课堂上完成的。学到这里时,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课外实验,让学生来做,来研究玉米的生长情况。当然,为了取材的方便,我们是可以把它换成黄豆来做的。让学生从实践中观察根是向地生长、茎是背地生长;同时,我们还可以对这个实验做下扩展,让学生研究下种子萌发的条件,做到一举两得。 三、结语 优化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使学生像科学家发现真理一样,通过动手和动脑去获取知识,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因此,我们教师要不断研究实验课的教法和学法,培养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实验课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场所。学生在实验活动中启动了思维,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而教师则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国家科学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朱清时.科学第3册课本[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6). 3.朱清时.科学第4册课本[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11). 4.郑康春.谈初中科学实验教学的优化[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09(8). 初一科学小论文范文篇2 浅论初中科学概念教学策略 [摘要] 科学概念教学对于科学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科学概念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符合科学课程理念的教学方法、策略,影响教学质量。本文以文献研究成果为基础,依据概念转变学习理论提出了提高科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的具体操作策略:(1)探测前概念,制造认知冲突;(2)“架桥”前概念,切合科学概念;(3)加强实验创新,推动概念转变。 [关键词] 前概念 概念转变 科学概念 教学策略 一、问题的由来 科学概念是自然界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不仅包括一般的科学事实和概念,还包括科学的观念和对科学的看法。科学概念是科学思维的基本单位,学生掌握科学概念是发展科学能力的必要前提。科学概念教学是形成学生科学概念的基本途径,也是科学教学的基本环节,提高科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性至关重要。目前,科学概念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受教学评价体制、落后教学观念等因素的影响,教师喜欢以自身概念体系为标准,运用机械训练的策略,导致学生概念学习水平停留在陈述性知识层面,对概念缺乏实质的理解,无法实际应用。 2.科学教材中许多概念和规律是以探究的方式呈现的,也有单独设立的探究活动。但有些教师不了解学生科学概念形成的心理机制,缺乏多样化的教学策略,科学概念探究只注重结论而不是有意义的探究过程,缺乏对科学概念本质内涵的揭示,学生无法真正建构概念。 以上第2个问题的解决对于教学更具有现实意义,本文着重探讨如何运用教学策略提高基本探究的科学概念教学有效性。 二、概念转变学习理论 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科学概念学习之前学生已形成许多日常概念,称为前概念,有些前概念近似科学概念,而有些却是“错误概念”或“相异概念”,与科学概念不相容。以建构主义为基础的概念转变学习理论认为科学学习就是学生原有概念的改变、发展和重建过程,是学生前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变过程;强调学生对科学新概念同化、顺应式“自我建构”,重视学生情感态度和元认知等因素在概念学习中的作用。基于这种观点,科学概念教学要以前概念为前提,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组织形式,以科学探究为基本方式,以促进概念转变为根本目的。 三、促进科学概念转变的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科学概念教学是一场发生在有限时间、空间里的师生互动,有效组织承载概念内涵的活动,帮助学生从活动中整理获取重要信息,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等都要依赖教学策略合理运用。下文以文献查阅为基础、结合案例分析的形式,探讨提高科学概念教学过程有效性的教学策略,这些教学策略都基于“概念学习就是概念转变”这一观点。 (一)探测前概念,引发认知冲突 前概念泛指学生原有经验基础上的一些观点和看法,因人而异植根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具有隐憋性、长期性、稳定性、缺乏概括性、牢固性等特点,师生都不易察觉。概念转变的起点是前概念,教师要借助一些方法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借机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提升探究动机,进入意义建构概念的状态。 策略分析: 1.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原有经验匹配的熟悉情景来“唤醒”前概念,再设置挑战性问题,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参与动机; 2.借助概念图、概念层、关健概念、连接、层级、连接词关系来探测学生的前概念,暴露学生学习相关前概念; 3.利用学生不同背景差异这种宝贵的学习资源,引导加强协商对话的小组合作,让学生不同的观点自由碰撞,自行暴露“错误概念”并意识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与现有情景存在冲突,产生进一步探究的动机,进入有意义的学习状态。 概念图是探测前概念和评价概念转化的知识管理工具,适用于概念层级联系比较明显的知识章节。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问、课前调查、访谈等方法了解学生的前概念。 (二)“架桥”前概念,切合科学概念 布朗和克莱门特提出并验证了“架桥”策略在概念转变教学的应用问题。“架桥”策略是通过生活事例与目标概念之间做出明确类比建立类比关系。初中学生思维抽象逻辑思给尚未发展完善,具体的形象成分在思维过程中仍起着重要作用,难以直接理解许多抽象科学概念。抽象的科学概念需要通过“架桥”类比策略帮助学生建立前概念与科学概念之间的关系,促成概念理解。“架桥”策略符合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观点,能有效得促成概念的转变。 策略分析: 1.学生对于抽象科学概念缺乏感性认识,教师直接介入教学,学生的兴趣与注意程度难以保证,需要一些熟悉情境来激活学生的有用经验,提取与科学概念学习相关的前概念。 2.学生难以由当前情境建构科学概念时,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事例进行类比铺垫激活学生形成相似前概念情景,促进情景迁移,理解科学概念。 3.选择的事例与科学概念的内部逻辑关系必须一致,否则会让学生思维陷入混乱。 (三)加强实验创新,推动概念转变 新概念的可理解性、合理性、有效性是实现概念转变的条件。在科学教材中,许多概念和规律是以探究的方式呈现的,但不一定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能力水平,利用现有实验设备、器材,组织安排实验探究的顺序,精巧设计成本低、趣味浓、创意新的“差异性实验”,有违学生“常识”的实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思维。注重掌握科学方法、发展科学能力的同时体验科学概念的合理性、有效性,从根本上动摇并推翻学生错误的前概念,为科学概念的建构奠定坚实基础。 策略分析: 1.在开展探究之前,教师利用相关事例,暴露学生前概念的同时,又造成学生原有经验和实验结果相违背的认知冲突,增强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明确了探究的定向目标。 2.学生感受到进行了“有意义”的自主探究,同时自主讨论、汇报、分析、比较得出的结论所建立的密度概念合情合理,更为有效; 3.实验创新不是要求追求科学家探究的精度,而主要是指实验组织出现的排序,还有尽量充分地利用生活的实验素材,会让学生觉得科学就在身边。 本文对于科学概念教学策略的探讨局限于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更加有效地促进概念转变需要结合概念教学前的准备策略和教学后的评价策略进行系统思考,我们期待更多相关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胡卫平,刘建伟.概念转变模型:理论基础、主要内容、发展与修正[J].学科教育,2004,(6):34. [2]袁维新.科学概念的建构性教学模式与策略探析[J].教育科学,2007,23(1):25. [3]和学新.教学策略的涵义、结构及其类型[J].教学与管理,2005,(2):5-7. [4]李高峰,刘恩山.前科学概念的研究进展[N].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7 (46). [5]唐小俊.促进概念转变的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探索,2008,(6) :12. [6]袁维新.西方科学教学中概念转变学习理论的形成与发展[J].比较教育研究,2004,(3):35. 猜你喜欢: 1. 初中科技小论文范文 2. 初一科学论文范文 3. 初一科学论文800字范文 4. 初中科学教育小论文 5. 初中科学论文格式范文
初中科学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索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丰富科学知识基础,奠定探索科学观念,提升观察力。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初一科学小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初一科学小论文范文篇1 浅谈初中科学实验优化 摘 要:对于初中科学这样具有实践性的课程,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在教学实践中,因学校条件和学生素质的限制,很多实验无法按照“预期计划”进行,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从学校和学生实际出发,对实验进行改进,从而达到增强实验效果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的目的。在本文中笔者讲述了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改进来提高初中实验教学。 关键字:科学实验;优化 一、引语 布鲁纳曾经说过:“一个人要想使现有的知识成为自己的知识,他必须亲自从事‘发现的行动’。”初中科学正是以学生观察、分析、实验、发现为基础的一门学科,而实验作为一项集观察、分析、创新等为一体的活动,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对之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实验教学,尤其是优化学生实验教学,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实验教学优化操作实施 1.巧妙指导预习实验,提高课堂准备性 所谓实验预习就是做好实验的前提,提高了学生课堂的准备性。通过预习,学生可充分理解和熟悉实验的基本原理、方法、步骤,仪器的使用及实验注意事项,明确实验目的,能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从而极大提高实验课堂的质量与效率。因此,实验前我们应指导学生预习,每做一个实验前,我都明确提出以下几点:(1)本实验的原理是什么;(2)要达到什么目的;(3)实验分几个步骤;(4)操作过程有哪些具体要求和注意点。同时教师需要提醒学生理清实验步骤,因为实验步骤是学生动手规范操作的要领,只有理解、掌握才能规范操作,实验才能成功。预习时可以提示学生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抓住每一步的关键词语串起来作为步骤,能收到较好的实验效果。 如: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3节“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这一课中,关于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的研究实验。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预习来找出不同的原理,应该使用怎么样的反应装置,收集氧气该用什么方法,这是根据什么性质。还可以将实验室制氧气的步骤可归纳为:查、装、定、点、收、离、熄(谐音:茶庄定点收利息)。这样,学生在做实验时思路就非常清晰,有条不紊,使实验取得更好的效果。 2.合理改进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创造性 实验教学能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结合科学实验的特点,让学生从多角度、各方面去观察、思考,从而提出多种设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求异创新思维。现行的教材中的有些演示实验,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一些缺点,但是经过我们的合理的改进后,就会大大提高演示的效果,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如: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3节“大气的压强”这一课中,有一个这样的活动:在玻璃杯里盛满水,在杯口覆盖一张硬纸片。先用左手托住纸片,将杯子倒转过来。当左手拿开后,水是否会流出来?为什么?这个实验的本意是要告诉我们,大气压强把纸给托住了。但是很多学生认为纸片是被水给黏住了,教师为了验证水是被大气压托住而不是被水黏住,往往会把里面的水倒掉,再把纸片扣上去做一次,很不巧的是,由于纸片很轻巧,很容易在这次实验中被水黏住了。虽然教师会给予解释,但学生往往不是很信服。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师生之间通过讨论想到了玻璃钟罩和抽气机。具体的做法是:把杯子的底部穿过一根线,用蜡做好密封,然后装满水,放上纸片,然后倒扣过来,在绳子的另一端系上吸盘,吸盘倒吸在玻璃钟罩的顶部。纸片没有掉下来。然后用抽气机给玻璃钟罩抽气,随着里面气压的降低,纸片就会掉了下来。这样就可以充分的证明纸片是被大气压托住的,而不是被水黏住的。 3.充分利用趣味实验,激发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一旦被激发,教学的进展将大大提高。而实验课上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只要我们教师时刻想到要引导学生的兴趣,挖掘教材中的实验趣味因素,不难设计出巧妙的趣味实验。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趣味实验,有利于控制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2节“水的组成”这一课中,有一个水的电解实验。在一般情况下,这是一个演示实验,由老师用水电解器做给学生看,然后再告诉学生哪个是氧气,哪个是氢气,以及区分它们的方法。实际上对于这个实验,我们只要稍微加以改进是可以把它做成趣味实验的,而且还能做成学生实验,让学生分组来完成。改进的实验用到这些器材:干电池四节、输液软管一条、大头针两枚、开关一个、培养皿一个、水、导线若干,依次连接在一起。闭合开关后,输液管中的水就会开始电解,产生氧气和氢气,将输液管另一端放在装有水的培养皿中,就会看到大量的气泡产生,这样就可以解释水电解生产了气体。同时,如果把燃着的火柴放在气泡上方的话,还会产生爆鸣声,这就是氢气不纯燃烧的现象。这样的实验,充满了趣味性,同时又可以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4.适当拓展课外实验,提高学生实践性 美国教育家杜威就曾提出这样的观点:“‘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习’,它使得学校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联系了起来。由于儿童能从那些真正有教育意义和有兴趣的活动中进行学习,那就有助于儿童的生长和发展。”科学中的概念、原理都比较抽象枯燥。但是,如果我们能启发学生把理论知识升华,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将能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也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还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3节“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这一课中,有这样一个问题:“蜡烛燃烧完后,什么都没有了,难道这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如果教师仅仅从口头上分析一下质量守恒的原因,学生肯定是不感兴趣也是不深刻的。我就根据这个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蜡烛燃烧后真的什么都没有了吗?然后从生活的经验出发,让学生说说是否观察到蜡烛燃烧有没有什么现象,会不会蕴含着哪些科学原理,最后布置学生设计一个课外小实验,把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收集起来,并设计实验判断产物,根据产物推断蜡烛由哪些元素组成的。通过这一课外实验,使学生理解了如何用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蜡烛燃烧现象,体会到学习的内容与日常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还比如说,在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1节“环境对生物行为的影响”这一课中,有一个植物的向性实验。由于实验的时间较长,我们是没有办法在课堂上完成的。学到这里时,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课外实验,让学生来做,来研究玉米的生长情况。当然,为了取材的方便,我们是可以把它换成黄豆来做的。让学生从实践中观察根是向地生长、茎是背地生长;同时,我们还可以对这个实验做下扩展,让学生研究下种子萌发的条件,做到一举两得。 三、结语 优化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使学生像科学家发现真理一样,通过动手和动脑去获取知识,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因此,我们教师要不断研究实验课的教法和学法,培养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实验课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场所。学生在实验活动中启动了思维,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而教师则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国家科学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朱清时.科学第3册课本[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6). 3.朱清时.科学第4册课本[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11). 4.郑康春.谈初中科学实验教学的优化[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09(8). 初一科学小论文范文篇2 浅论初中科学概念教学策略 [摘要] 科学概念教学对于科学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科学概念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符合科学课程理念的教学方法、策略,影响教学质量。本文以文献研究成果为基础,依据概念转变学习理论提出了提高科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的具体操作策略:(1)探测前概念,制造认知冲突;(2)“架桥”前概念,切合科学概念;(3)加强实验创新,推动概念转变。 [关键词] 前概念 概念转变 科学概念 教学策略 一、问题的由来 科学概念是自然界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不仅包括一般的科学事实和概念,还包括科学的观念和对科学的看法。科学概念是科学思维的基本单位,学生掌握科学概念是发展科学能力的必要前提。科学概念教学是形成学生科学概念的基本途径,也是科学教学的基本环节,提高科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性至关重要。目前,科学概念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受教学评价体制、落后教学观念等因素的影响,教师喜欢以自身概念体系为标准,运用机械训练的策略,导致学生概念学习水平停留在陈述性知识层面,对概念缺乏实质的理解,无法实际应用。 2.科学教材中许多概念和规律是以探究的方式呈现的,也有单独设立的探究活动。但有些教师不了解学生科学概念形成的心理机制,缺乏多样化的教学策略,科学概念探究只注重结论而不是有意义的探究过程,缺乏对科学概念本质内涵的揭示,学生无法真正建构概念。 以上第2个问题的解决对于教学更具有现实意义,本文着重探讨如何运用教学策略提高基本探究的科学概念教学有效性。 二、概念转变学习理论 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科学概念学习之前学生已形成许多日常概念,称为前概念,有些前概念近似科学概念,而有些却是“错误概念”或“相异概念”,与科学概念不相容。以建构主义为基础的概念转变学习理论认为科学学习就是学生原有概念的改变、发展和重建过程,是学生前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变过程;强调学生对科学新概念同化、顺应式“自我建构”,重视学生情感态度和元认知等因素在概念学习中的作用。基于这种观点,科学概念教学要以前概念为前提,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组织形式,以科学探究为基本方式,以促进概念转变为根本目的。 三、促进科学概念转变的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科学概念教学是一场发生在有限时间、空间里的师生互动,有效组织承载概念内涵的活动,帮助学生从活动中整理获取重要信息,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等都要依赖教学策略合理运用。下文以文献查阅为基础、结合案例分析的形式,探讨提高科学概念教学过程有效性的教学策略,这些教学策略都基于“概念学习就是概念转变”这一观点。 (一)探测前概念,引发认知冲突 前概念泛指学生原有经验基础上的一些观点和看法,因人而异植根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具有隐憋性、长期性、稳定性、缺乏概括性、牢固性等特点,师生都不易察觉。概念转变的起点是前概念,教师要借助一些方法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借机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提升探究动机,进入意义建构概念的状态。 策略分析: 1.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原有经验匹配的熟悉情景来“唤醒”前概念,再设置挑战性问题,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参与动机; 2.借助概念图、概念层、关健概念、连接、层级、连接词关系来探测学生的前概念,暴露学生学习相关前概念; 3.利用学生不同背景差异这种宝贵的学习资源,引导加强协商对话的小组合作,让学生不同的观点自由碰撞,自行暴露“错误概念”并意识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与现有情景存在冲突,产生进一步探究的动机,进入有意义的学习状态。 概念图是探测前概念和评价概念转化的知识管理工具,适用于概念层级联系比较明显的知识章节。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问、课前调查、访谈等方法了解学生的前概念。 (二)“架桥”前概念,切合科学概念 布朗和克莱门特提出并验证了“架桥”策略在概念转变教学的应用问题。“架桥”策略是通过生活事例与目标概念之间做出明确类比建立类比关系。初中学生思维抽象逻辑思给尚未发展完善,具体的形象成分在思维过程中仍起着重要作用,难以直接理解许多抽象科学概念。抽象的科学概念需要通过“架桥”类比策略帮助学生建立前概念与科学概念之间的关系,促成概念理解。“架桥”策略符合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观点,能有效得促成概念的转变。 策略分析: 1.学生对于抽象科学概念缺乏感性认识,教师直接介入教学,学生的兴趣与注意程度难以保证,需要一些熟悉情境来激活学生的有用经验,提取与科学概念学习相关的前概念。 2.学生难以由当前情境建构科学概念时,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事例进行类比铺垫激活学生形成相似前概念情景,促进情景迁移,理解科学概念。 3.选择的事例与科学概念的内部逻辑关系必须一致,否则会让学生思维陷入混乱。 (三)加强实验创新,推动概念转变 新概念的可理解性、合理性、有效性是实现概念转变的条件。在科学教材中,许多概念和规律是以探究的方式呈现的,但不一定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能力水平,利用现有实验设备、器材,组织安排实验探究的顺序,精巧设计成本低、趣味浓、创意新的“差异性实验”,有违学生“常识”的实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思维。注重掌握科学方法、发展科学能力的同时体验科学概念的合理性、有效性,从根本上动摇并推翻学生错误的前概念,为科学概念的建构奠定坚实基础。 策略分析: 1.在开展探究之前,教师利用相关事例,暴露学生前概念的同时,又造成学生原有经验和实验结果相违背的认知冲突,增强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明确了探究的定向目标。 2.学生感受到进行了“有意义”的自主探究,同时自主讨论、汇报、分析、比较得出的结论所建立的密度概念合情合理,更为有效; 3.实验创新不是要求追求科学家探究的精度,而主要是指实验组织出现的排序,还有尽量充分地利用生活的实验素材,会让学生觉得科学就在身边。 本文对于科学概念教学策略的探讨局限于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更加有效地促进概念转变需要结合概念教学前的准备策略和教学后的评价策略进行系统思考,我们期待更多相关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胡卫平,刘建伟.概念转变模型:理论基础、主要内容、发展与修正[J].学科教育,2004,(6):34. [2]袁维新.科学概念的建构性教学模式与策略探析[J].教育科学,2007,23(1):25. [3]和学新.教学策略的涵义、结构及其类型[J].教学与管理,2005,(2):5-7. [4]李高峰,刘恩山.前科学概念的研究进展[N].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7 (46). [5]唐小俊.促进概念转变的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探索,2008,(6) :12. [6]袁维新.西方科学教学中概念转变学习理论的形成与发展[J].比较教育研究,2004,(3):35. 猜你喜欢: 1. 初中科技小论文范文 2. 初一科学论文范文 3. 初一科学论文800字范文 4. 初中科学教育小论文 5. 初中科学论文格式范文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的规律、物质基本结构及其相互作用的科学,我整理了初中物理科学论文,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
物理教学:坚持科学本质
摘要:阐述在物理教学中必须坚持科学本质教育,而不能把物理教学当做是知识的简单灌输和应试技巧的专门传授;以及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科学教育,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态度,使之受益终身。
关键词:物理;坚持;科学本质;学生;受益终身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的规律、物质基本结构及其相互作用的科学,[1]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至今,物理学科既有悠久的科学史,又有飞速跃进的现代高科技;既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又饱含辨证唯物的科学思想;既有严格求实的科学实验,又有严密准确的逻辑推理。简而言之,物理的本质是科学,物理教学理所当然是科学的教育和探索,包括科学理论和技术﹑科学方法和思维﹑科学文化和人文精神等多方面的价值教学,而绝不是知识的简单灌输和应试技巧的专门传授。这是物理教学的基本原则。
国际应用物理联合会曾对20世纪物理教育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如果所有的学生都要学物理,那么物理教育的主要目标应该放在大多数的未来公民的兴趣和需要上,而不是放在将进一步学习物理而成为科学家或工程师的少数精英分子身上。如果物理教育是为更多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的,那就应当重视物理学家的工作成果在社会上、技术上的应用;重视物理学的哲学和物理学的历史;重视蕴含于我们文化之中的物理学方法;重视物理学家这个专业群体的特点,如支持、贡献社会的方式等。”[2]笔者在物理教学实践中也深深体会到:在课堂教学中立足于物理的科学本质教育,进行潜移默化的科学渗透,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思维、研究方法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确立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学生正确的方法、信念、准则的形成和强化,又可以转化为学生学习物理的强大内驱力和坚实基础,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树立投身科学探究的伟大抱负。
一、以宝贵的科学精神感染人
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先生在《物理学史》的序言中写到:“物理学发
展史是一块蕴藏着巨大精神财富的宝地,这块宝地很值得我们去开垦,这些精神财富很值得我们去发掘。”[3]在科学探索的进程中,并不总有认可、赞美,而是要能够承受来自舆论、宗教、传统观念各方面的压力。因此,伟大的科学家是有献身精神的。今天我们在赞叹伽里略的伟大,学习他的诸多理论时,更应该让学生感知伽里略用生命自由捍卫真理的勇气,理解到科学成功背后的艰辛,培养他们坚持真理的可贵信念和执着精神。
今天我们在广泛的应用电力,那么在学习“电磁感应”时,教师应该不失时机的讲述法拉第是怎样花费了十年的心血,经历了无数次的实验、失败、再实验、再失败的坎坷历程,终于首先发现了“电磁感应” 现象,开辟了人类应用电力的新纪元。从而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物理前辈不断求新探索,勇于自我反思,不屈不挠的惊人毅力,培养他们尊重失败、升华失败的科学态度和“从荆棘中收获科学成果”的坚强意志。
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科学是铁面无私的,科学研究是认真严谨的,但科学的发展和传续是温馨感人的,处处闪耀着“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人性光环和崇高精神。正如牛顿所言:“如果说我比别人看的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教学“开普勒三大定律”时,开普勒的伟大成就固然令人赞叹,但我们也应该让学生了解这一伟大成就背后的重要奠基人——第谷。第谷几十年如一日的持续观测,孜孜不倦的提高观测的精确性,实事求是的真实记录,最后在生命弥留之际,毫无保留的将全部珍贵的一手资料赠与开普勒。从第谷身上令学生深受感动的不仅是他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更是他甘为人梯,默默奉献的伟大精神。
二、以辩证的科学思想启迪人
物理学科蕴含丰富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在物理教学中渗透辩证的科学思想,可以潜移默化的启迪学生并使之:逐步认识到物理学理论的发展历程是动态发展的变化过程;切实体验到科学理论的不断进化、完善;深刻领悟到没有任何一个物理学理论可以被看作是最终完满的,人们在一定条件下的物理学认识只能是近似的、相对的。从而促使他们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认识科学问题的敏锐性和辩证性,使他们的思想沉浸在好奇之中,永不闭塞怀疑的目光。
三、以创新的科学思维塑造人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与渔”,正如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所说:“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当然重要,但学生想的是什么更为重要。思想应当是在学生的头脑中产生出来,教师要做一名真正的优秀的思想助产婆。”因此,塑造具有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创新科学思想的当代高中生是中学物理教育的核心价值。在教学中,教师应做到:“确立一个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落实两个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实现三个转变:(1)教师角色的转变——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组织者,(2)学生学习地位的转变——由学习的客体转变为学习的主人,(3)教学方式的转变——由教师的主导变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4]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接近实际的情景,激发学生提出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问题,启发学生根据不同的条件、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引发不同的思路,甚至采用相互对立的思路去解决同一个问题,鼓励学生根据一定的需要,灵活多变的组合相关因素,提出可能可行的设想,可以通过生生交流,师生讨论共同探讨设想是否可行,能否解决问题,在这基础上得出设想的答案,答案可以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的,甚至是开放式的。这样的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特别是当学生学会设定虚拟条件,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提出有价值的新方法时,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就会在科学的殿堂自由翱翔,创造性能力同时获得质的飞跃。
四、以严谨的科学实验锻炼人
物理学的形成与发展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作为一门实验科学,它源于实验,发展于实验,在实验中得到检验,验证,并上升为高层次的科学理论。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在实验中,通过学生的手脑并用,获得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数据处理能力等多方面的锻炼,使科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让学生学以致用,养成学生严谨踏实的科学作风。
物理实验主要分为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和课外实验,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各类实验的优势,找准实验的着力点,有的放矢进行设计操作。物理实践活动要着力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充分相信学生,使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独立设计实验,利用物理实验,使学生在不断的实践锻炼中获得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
五、以非凡的科学成就鼓舞人
物理学在悠久的发展过程中,人才辈出,灿如星空,杰出的人才创造伟大的成就。我国古代许多的物理学家,对物理发展有过很大的贡献,不少研究成果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如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不仅在我国古代军事、生产、日常生活中起过重要作用,且对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世界的发展都卓有功绩。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非凡才华和智慧,值得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为之感到骄傲和自豪。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在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物理教学中,有意识的展示我国当代科技发展成就:例如我国近代著名的力学家、火箭专家钱学森,对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作出了不朽的贡献,被称为“中国的导弹之父”。 如今 “神舟”系列火箭飞船的成功发射圆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和能够独立开展空间科学试验的国家。又如最近我国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在北京宣布,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并测量到其振荡几率。这一重要成果是对物质世界基本规律的一项新的认识,对中微子物理未来发展方向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并将有助于破解宇宙中的“反物质消失之谜”。[5] ……这一系列的科学成就介绍怎不让我们的学生心潮澎湃,深受鼓舞?民族自信,爱国之情,热爱科技之心怎不油然而生?
总之,物理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科学,科学内涵悠久深远,科学素材层出不穷。物理课堂教学中必须坚持科学本质教育,深度挖掘适合教学的“科学题材”, 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物理课堂焕发科学活力,让我们的每一节物理课都闪耀科学之光,去感染,去鼓舞学生,让学生得到锻炼,获得启迪,促进自我塑造,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态度,并使之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1] 阎金铎﹑田世昆.中学物理教学概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35.
[2] 汪明.课堂教学中物理文化教育价值刍议[J]. 物理教学,2011(12):39
[3] 郭奕玲,沈慧君.物理学史[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2
[4] 徐全学.提高物理教师技能的几点建议[J]. 物理教学,2011(11):21.
[5] 金良快.我国发现新的中微子振荡 有助破解反物质消失之谜. 新华社,2012年03月09日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初中物理科学论文
物理教学 毕业 论文题目有哪些?物理教学论文主要是写作一些教学 经验 和教学研究成果,再以论文的形式写作出来。下面我给大家带来物理教学类毕业论文题目选题推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物理教学毕业论文题目
1、 初中物理“思维型”课堂教学及其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影响研究
2、 西藏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术语教学研究
3、 物理探究课有效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4、 基于 思维导图 的中学物理教学实证研究
5、 徼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6、 翻转课堂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7、 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物理思想 方法 的案例研究
8、 基于标准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研究
9、 优化中学物理概念教学策略
10、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模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究
11、 高中物理力学核心概念调查及教学策略研究
12、 知识可视化在中学物理模型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13、 物理教学培养科学素养的教学策略研究
14、 自制教具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5、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
16、 平板电脑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7、 利用同课异构资源优化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的研究
18、 利用微格教学提升教师物理教学技能的研究
19、 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 高中物理走班制分层教学实践探索
21、 “主体活动探究式”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初探
22、 现代信息技术和大学物理教学的整合
23、 大学物理实验探究教学设计研究
24、 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学有效性研究
25、 中学“物理情景与提出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26、 物理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7、 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的整合
28、 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研究
29、 中学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研究
30、 高中物理网络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31、 高中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的实验研究
32、 基于交互式Flash技术的网络虚拟大学物理实验的探索与实践
33、 物理教学中渗透物理学史 教育 的模式研究
34、 在物理教学中实现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
35、 工科大学物理实验开放性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36、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研究与探索
37、 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物理创造性思维能力探讨
38、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39、 物理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 提高学生的 创新思维 能力
40、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开展科学方法教育
41、 初中物理探究性教学模式研究
42、 中学物理模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43、 对话物理教学及物理教师的角色定位
44、 论中学物理概念教学
45、 论建构主义视野中的物理教学过程
46、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加强科学素养培养的研究
47、 中职物理教学中渗透STS教育的研究
48、 中学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研究
49、 “历史探究模式”下的物理概念教学研究
50、 中学物理教学中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51、 高中物理网络教学中的教学要素及其作用分析
52、 如何运用多媒体优化初中物理概念教学
53、 中等专业学校物理教学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54、 成长档案袋评价方式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物理论文题目
1、 中学物理教材的重难点内容表达方式的研究
2、 关于中学物理学习中学生素质培养之设想
3、 中学物理学习中互动作用的深入研究
4、 通过力学教学实现中学物理到大学物理的良好过渡
5、 一类变分问题在中学物理课外教学中的尝试
6、 在中学物理知识结构化中锻造学生核心素养
7、 浅谈中学物理探究教学的策略
8、 物理模型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9、 浅谈中学物理学习中创造性思维的障碍与对策
10、 中学物理知识在甜樱桃保鲜中的应用
11、 浅谈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骆驼教学法”
12、 中学物理良性学习习惯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13、 函数图像法在中学物理中的应用
14、 中学物理异课同构教研活动设计研究
15、 中学物理教学中缄默知识的应用研究
16、 中学物理教学对大学物理教学的影响——以安阳师范学院为例
17、 物理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18、 中学物理活动教学的设计研究
19、 中学物理课堂环境评价量表的实证检测
20、 中学物理教学中概念的教学策略研究
21、 几何画板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22、 引导式 反思 :将HPS教育融入中学物理教学的方式
23、 中学物理实验课堂环境的测评研究——以北京地区为例
24、 我国中学物理教育研究的进展与趋势——基于中国知网的文献计量学研究
25、 国际科学教育坐标中的我国中学物理教育研究: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国际比较研究
26、 中学物理实验技能的评价研究
27、 中学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研究
28、 突破中学物理教学难点的策略
29、 探究中学物理课堂的实际案例中如何引入新的教学模式
30、 中学物理“微实验”创设的价值思考
31、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新思考
32、 提高中学物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技能的策略
33、 高师本科物理专业中学物理教学能力培养目标体系的研究
34、 刍议中学物理教科书中的举例说明题
35、 中学物理教学的问题情境创设
36、 3D虚拟增强现实技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37、 以藏族 文化 生活为例,开发藏区中学物理课程实验资源
38、 贯通大中学物理综合能力培养的物理学术竞赛教学模式
39、 中学物理在教学内容上的改革思考
40、 我国中学物理“时间观”课程教学的现实与改进
41、 中学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的应用策略
42、 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43、 新课程背景下农村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探索
44、 浅谈提高中学物理低成本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45、 浅谈中学物理“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46、 中学物理的教学现状与思考
47、 中学物理教学中创新教育探讨
48、 探究趣味物理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49、 大学与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
50、 新课标下中学物理“合作学习”模式的课堂效果研究——以洛阳市第八中学为例
物理教学类论文最新题目
1、初中物理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2、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创新思路的实践探究
3、新课改下如何提高中学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4、浅析如何高效开展初中物理教学
5、浅析高中物理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开展
6、试论多媒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7、浅谈多媒体在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8、再谈初中物理教学中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应用
9、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10、高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 抽象思维 能力的对策研究
11、高中物理教学中促进学生学习的途径研究
12、浅谈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13、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
14、初中物理教学中合作探究教学法的应用
15、学案导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16、高中物理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策略探析
17、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18、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19、3+1+2高考模式下大学物理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20、GeoGebra软件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21、大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讨
22、基于原始物理问题的初中物理教学初探
23、物理教学中要注重典型例题的引申和拓展
24、在物理教学设计中引入任务分析程序的探讨
25、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有效性探讨
26、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
27、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合作探究模式探析
28、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
29、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30、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有效性学习的探讨
31、虚拟仿真实验技术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32、民族地区高中物理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
33、论如何利用导学案提高农村初中物理教学效率
34、微视频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35、微课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36、将问题情境创设于初中物理教学中
37、初中物理教学中合作 学习方法 的有效应用
38、以问题为导向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探究
39、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0、以研究性教学为导向的"粒子物理"教学改革
41、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2、以美育人 以文化人--中职物理教学中的美育价值
43、互联网时代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44、浅析探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45、分析探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46、实验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47、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48、浅谈"项目学习"法优化初中物理教学的策略
49、新课程改革下初中物理教学方式的转变探讨
50、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策略
51、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与数学知识的融合
52、试论物理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5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中职物理教学改革研究
54、普通高中差异化物理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55、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物理教学类毕业论文题目选题相关 文章 :
★ 物理学毕业论文题目
★ 物理学毕业论文选题
★ 初中物理论文题目
★ 物流管理方向专业论文题目与选题
★ 教育方向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有哪些
★ 大学生论文题目大全2021
★ 优秀论文题目大全2021
★ 数学教育毕业论文题目参考选题大全
★ 电子类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及选题
★ 本科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选题
《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课堂组织形式研究》 ——通过学生探究实验的形式以学生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 关键词:物理新课程 科学探究 经历过程 以学生为中心,就要从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兴趣和科学探索精神,就需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教学中注重科学探究实验,是实现学习方式多样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和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这就要求过去以书本为主、以实验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真正实现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比如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物理《物态变化》一节中。传统的教学是以学科的知识为核心的。一般都是通过教师做演示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再讲解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条件以及过程特征。而按照新的教育理念,我们应该以熔化和凝固知识的内容为载体,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因此不能只将教学的重点放在熔化和凝固概念的规律本身上,更应该注重学生对凝固和熔化过程的经历和体验上。首先应该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出发,如“水结成冰、冰熔化成水”这样的典型事例引出熔化和凝固这种现象;然后结合事例引导学生猜想熔化和凝固的条件,然后让学生自己探究熔化和凝固的条件。猜想不是瞎想,应该让学生根据教材中所给的事例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猜想或者对一些可能性做出假设。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猜想做出记录,以便在验证之后和开始时猜想情况进行对比,这也是一种学习。有了猜想之后就要进行验证,看猜想是否正确。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实验方案,用什么方案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并组织学生对设计方案进行交流。由于学生刚刚开始学物理,教师应根据探究的方案进行较多的指导,在学生交流方案的基础之上教师要进行适当的评价、归纳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装置,提出如下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如:“1.在做海波熔化的实验时为什么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而要把试管放在水中,通过烧杯对水进行加热?2.烧杯中要放多少水才合适呢?3.温度计的测温泡放在什么位置才比较合适?4.怎样才能把温度计的测温泡放在合适的位置?5.实验当中需要记录哪些数据,怎样记录?6.实验操作的程序是什么样的?7.怎样才能保证实验的过程安全操作?”学生清楚这些问题以后实验方案也就已经确定了。方案确定后放手让学生进行操作并收集证据。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搜集学生操作过程当中的所有问题,包括学生操作是否规范、学生的参与程度是否积极主动、学生的操作是否有安全隐患等等。在学生完成实验探究以后,学生通过实验所得出的结果可能并不十分理想,如熔化的温度偏差较大,所画的图像并不能明显地看出来熔化过程等一些问题。出现这些问题在传统教学观念来看实验都是失败的。现在我们注意到新课程标准已经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摆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因此我们不能只关注学生实验的结果是否理想,更要关注学生对探究过程的参与程度。不管实验的结果如何,在得出实验结论之后都要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可以让学生考虑这样的问题:“1.你的猜想和实验结论是不是一致哪?2.你的结果和其他同学相比有没有较大的差异?如果有较大的差异原因是什么哪?3.在探究过程你是否发现了新问题?4.你对这个装置是否有新的改进?5.有没有更好的实验方案哪?”通过这些问题的交流和讨论,如果学生的实验结果并不理想,但他能找到实验结果不理想的原因是什么这也是一种收获。通过交流探究过程的收获既可以强化学生对探究过程的体验,也可以巩固他们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训练学生的表述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可见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主要是在于不仅注重探究的结果,同时也注重学生参与实验探究的过程体验,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作用。当然,学生在刚刚学物理的时候,我们一方面要控制好科学探究的操作难度和思维难度,又要充分挖掘教学内容当中可以进行科学探究的因素。比如在声现象的教学当中,由于对于声现象学生并不很陌生,所涉及到的实验器材又比较简单、操作也很方便。因此,在教师提出问题之后要让学生动手做实验,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参与引导学生经历研究声音产生的过程,交流所发现的实验现象。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参与认知过程的兴趣,也可以让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一般性方法。再比如《大气压强》的教学,以往都是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大气压强的存在,进而再由教师来讲解大气压强的数值以及测定方法。而现在的教学需要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激发起学生积极参与认知过程和对科学探究的兴趣。通过对过程和方法的体验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我们可以将一些演示实验变为学生实验,这样来设计大气压强的教学,通过学生在课下的观察现象和搜集资料、动手做实验等方法,让学生对大气压强的存在先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这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的一种具体可行的方法。通过课上学生对课前准备的展示与交流,从知识与技能上看,使学生真切感受到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而且也感受到了向四个方向都存在大气压强的事实。从过程与方法上来看,学生在准备工作中经历了猜想、假设、实验验证、搜集证据、分析与论证等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来看,通过参与观察、实验、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以及交流合作等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一种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这样的新课的引入,从课程目标三个方面上来看,都是符合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育理念的。另外关于大气压强的测定的实验的教学,传统的教学多是通过看挂图或录象来直接给出托里拆利实验的结论。而现在我们考虑到应该在知识的教学过程当中充分的引导学生来进行科学探究,所以关于大气压强的教学我们可以这样设计:通过压强的定义式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大气压强的数据。首先让学生来设计方案,使学生经历设计方案的过程,并且对学生的设计方案进行实际的验证。在验证当中发现问题时再不断地修正方案,这样经历一个设计新方案——进行实际验证——完善方案的科学探究过程,最后再给出托里拆利实验的结论。这样的处理会充分地利用教学当中科学探究的素材,使学生的创新能力、交流合作能力、思维能力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另外,我们现在所倡导的学生探究活动与传统的学生实验是不同的。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所以学生的实践活动并不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教师预先规定好的程序来进行操作,得出教师预计的实验结论。现在的实验探究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去思考研究方法、设计研究方案来交流研讨探究的结果。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应突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新课程教材注重到了在每章、每节的开始尽量以学生日常生活中见到的事物或现象引入,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兴趣,逐步引导学生探究事物或现象背后隐藏的本质规律。因此我们的教学设计也应力争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出发,这样既拉近了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心社会的科学情感。比如在《汽化和液化》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刚刚开始接触物理,因此在这一节的教学之初,我们就应该避开那些比较抽象的、一般化的物态变化和那些非常严密的物理概念,而应该从学生比较熟悉的日常生活当中的实例(比如晒衣服的问题)出发,认识到一种具体物质——水的物态变化过程。“水从衣服上跑掉了!”从这样一个学生很熟悉的生活现象中来认识汽化现象。再比如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密度》的教学,这个知识点一直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也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的一个分化点。但是在现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形式应该进行改革。尽管在探究活动之后需要一些定量的计算,但是应该尽量避开那些意义并不很大的一些模型化的繁杂的计算,应该像教材当中的例题和作业那样设计一些有实际背景、有实际意义的习题。再比如《光的反射》的教学,我们不能仅仅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知识的落实上,只关注如何掌握光的反射定律,如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解题技巧,而应该从实际的问题出发,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物理知识在实际当中是很有用的。因此我们可以从一些具体的实例出发来引入所要研究的内容并通过对物理知识的学习来解决这些相应的实际问题。 三.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多种方式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新课程标准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列,强调学生在参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体验和对科学研究方法的感受。所以物理教学不能只局限于教材知识内容本身,而应结合学校的物质条件和学生的兴趣、能力水平,开发多种多样的探究实践活动,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实践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探究“熔化和凝固”的实验当中,学生从他的实验结果或者从熔化图像上很难看出比较明显的熔化过程,或者可能会发现海波由于过热而不凝固这样的问题。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的规律、物质基本结构及其相互作用的科学,我整理了初中物理科学论文,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
物理教学:坚持科学本质
摘要:阐述在物理教学中必须坚持科学本质教育,而不能把物理教学当做是知识的简单灌输和应试技巧的专门传授;以及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科学教育,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态度,使之受益终身。
关键词:物理;坚持;科学本质;学生;受益终身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的规律、物质基本结构及其相互作用的科学,[1]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至今,物理学科既有悠久的科学史,又有飞速跃进的现代高科技;既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又饱含辨证唯物的科学思想;既有严格求实的科学实验,又有严密准确的逻辑推理。简而言之,物理的本质是科学,物理教学理所当然是科学的教育和探索,包括科学理论和技术﹑科学方法和思维﹑科学文化和人文精神等多方面的价值教学,而绝不是知识的简单灌输和应试技巧的专门传授。这是物理教学的基本原则。
国际应用物理联合会曾对20世纪物理教育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如果所有的学生都要学物理,那么物理教育的主要目标应该放在大多数的未来公民的兴趣和需要上,而不是放在将进一步学习物理而成为科学家或工程师的少数精英分子身上。如果物理教育是为更多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的,那就应当重视物理学家的工作成果在社会上、技术上的应用;重视物理学的哲学和物理学的历史;重视蕴含于我们文化之中的物理学方法;重视物理学家这个专业群体的特点,如支持、贡献社会的方式等。”[2]笔者在物理教学实践中也深深体会到:在课堂教学中立足于物理的科学本质教育,进行潜移默化的科学渗透,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思维、研究方法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确立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学生正确的方法、信念、准则的形成和强化,又可以转化为学生学习物理的强大内驱力和坚实基础,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树立投身科学探究的伟大抱负。
一、以宝贵的科学精神感染人
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先生在《物理学史》的序言中写到:“物理学发
展史是一块蕴藏着巨大精神财富的宝地,这块宝地很值得我们去开垦,这些精神财富很值得我们去发掘。”[3]在科学探索的进程中,并不总有认可、赞美,而是要能够承受来自舆论、宗教、传统观念各方面的压力。因此,伟大的科学家是有献身精神的。今天我们在赞叹伽里略的伟大,学习他的诸多理论时,更应该让学生感知伽里略用生命自由捍卫真理的勇气,理解到科学成功背后的艰辛,培养他们坚持真理的可贵信念和执着精神。
今天我们在广泛的应用电力,那么在学习“电磁感应”时,教师应该不失时机的讲述法拉第是怎样花费了十年的心血,经历了无数次的实验、失败、再实验、再失败的坎坷历程,终于首先发现了“电磁感应” 现象,开辟了人类应用电力的新纪元。从而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物理前辈不断求新探索,勇于自我反思,不屈不挠的惊人毅力,培养他们尊重失败、升华失败的科学态度和“从荆棘中收获科学成果”的坚强意志。
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科学是铁面无私的,科学研究是认真严谨的,但科学的发展和传续是温馨感人的,处处闪耀着“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人性光环和崇高精神。正如牛顿所言:“如果说我比别人看的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教学“开普勒三大定律”时,开普勒的伟大成就固然令人赞叹,但我们也应该让学生了解这一伟大成就背后的重要奠基人——第谷。第谷几十年如一日的持续观测,孜孜不倦的提高观测的精确性,实事求是的真实记录,最后在生命弥留之际,毫无保留的将全部珍贵的一手资料赠与开普勒。从第谷身上令学生深受感动的不仅是他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更是他甘为人梯,默默奉献的伟大精神。
二、以辩证的科学思想启迪人
物理学科蕴含丰富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在物理教学中渗透辩证的科学思想,可以潜移默化的启迪学生并使之:逐步认识到物理学理论的发展历程是动态发展的变化过程;切实体验到科学理论的不断进化、完善;深刻领悟到没有任何一个物理学理论可以被看作是最终完满的,人们在一定条件下的物理学认识只能是近似的、相对的。从而促使他们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认识科学问题的敏锐性和辩证性,使他们的思想沉浸在好奇之中,永不闭塞怀疑的目光。
三、以创新的科学思维塑造人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与渔”,正如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所说:“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当然重要,但学生想的是什么更为重要。思想应当是在学生的头脑中产生出来,教师要做一名真正的优秀的思想助产婆。”因此,塑造具有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创新科学思想的当代高中生是中学物理教育的核心价值。在教学中,教师应做到:“确立一个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落实两个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实现三个转变:(1)教师角色的转变——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组织者,(2)学生学习地位的转变——由学习的客体转变为学习的主人,(3)教学方式的转变——由教师的主导变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4]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接近实际的情景,激发学生提出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问题,启发学生根据不同的条件、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引发不同的思路,甚至采用相互对立的思路去解决同一个问题,鼓励学生根据一定的需要,灵活多变的组合相关因素,提出可能可行的设想,可以通过生生交流,师生讨论共同探讨设想是否可行,能否解决问题,在这基础上得出设想的答案,答案可以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的,甚至是开放式的。这样的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特别是当学生学会设定虚拟条件,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提出有价值的新方法时,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就会在科学的殿堂自由翱翔,创造性能力同时获得质的飞跃。
四、以严谨的科学实验锻炼人
物理学的形成与发展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作为一门实验科学,它源于实验,发展于实验,在实验中得到检验,验证,并上升为高层次的科学理论。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在实验中,通过学生的手脑并用,获得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数据处理能力等多方面的锻炼,使科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让学生学以致用,养成学生严谨踏实的科学作风。
物理实验主要分为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和课外实验,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各类实验的优势,找准实验的着力点,有的放矢进行设计操作。物理实践活动要着力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充分相信学生,使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独立设计实验,利用物理实验,使学生在不断的实践锻炼中获得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
五、以非凡的科学成就鼓舞人
物理学在悠久的发展过程中,人才辈出,灿如星空,杰出的人才创造伟大的成就。我国古代许多的物理学家,对物理发展有过很大的贡献,不少研究成果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如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不仅在我国古代军事、生产、日常生活中起过重要作用,且对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世界的发展都卓有功绩。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非凡才华和智慧,值得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为之感到骄傲和自豪。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在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物理教学中,有意识的展示我国当代科技发展成就:例如我国近代著名的力学家、火箭专家钱学森,对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作出了不朽的贡献,被称为“中国的导弹之父”。 如今 “神舟”系列火箭飞船的成功发射圆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和能够独立开展空间科学试验的国家。又如最近我国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在北京宣布,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并测量到其振荡几率。这一重要成果是对物质世界基本规律的一项新的认识,对中微子物理未来发展方向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并将有助于破解宇宙中的“反物质消失之谜”。[5] ……这一系列的科学成就介绍怎不让我们的学生心潮澎湃,深受鼓舞?民族自信,爱国之情,热爱科技之心怎不油然而生?
总之,物理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科学,科学内涵悠久深远,科学素材层出不穷。物理课堂教学中必须坚持科学本质教育,深度挖掘适合教学的“科学题材”, 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物理课堂焕发科学活力,让我们的每一节物理课都闪耀科学之光,去感染,去鼓舞学生,让学生得到锻炼,获得启迪,促进自我塑造,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态度,并使之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1] 阎金铎﹑田世昆.中学物理教学概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35.
[2] 汪明.课堂教学中物理文化教育价值刍议[J]. 物理教学,2011(12):39
[3] 郭奕玲,沈慧君.物理学史[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2
[4] 徐全学.提高物理教师技能的几点建议[J]. 物理教学,2011(11):21.
[5] 金良快.我国发现新的中微子振荡 有助破解反物质消失之谜. 新华社,2012年03月09日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初中物理科学论文
科学在使用在广义上表示可靠,可教的知识的一个话题,反映在现代术语如图书馆学和电脑科学。我整理了,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
计算机在大气科学中的应用
引言: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大气探测学课程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工作也在各高校广泛展开。从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来看,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实践性基础课程教学必不可少的补充, 是大气探测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硬体、软体和课件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构成的三要素, 课件必须在选定的硬体和软体的基础上进行设计, 随着教育投入的增加和教学的需要, 各个学校都已建成了多个多媒体教室, 为计算机辅助教学奠定了基础, 那么课件的设计和软体的选择就成为主要任务。课件制作的过程中,制作了大量的动画,并配以课本素材、数码摄影插图,使《大气探测学》这门包含了很多的仪器,使学生所见即所得,这样从而使其课程内容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1课件的制作
课件制作软体Powerpoint的特点
1.1powerpoint能够很方便制作美观、静态的页面。
1.2它可以从别的设计软体中汲取营养,加以处理,最终为我所用。
1.3强大的网路功能,例如,本课件中就能够让师生方便的通过网路的方式如E-mail进行交流。
2课件组成、功能
2.1课件组成
课件的制作以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为出发点, 借助开发工具, 将《大气探测学》中原本枯燥的内容和抽象的理论变得更加生动形象, 降低学生掌握和理解上的难度, 增强教学效果。《大气探测学》多媒体课件包括14章内容:即第一章、绪论;第二章、云的观测;第三章、天气现象的观测;第四章、能见度的观测;第五章、温度的观测;第六章、溼度的观测;第七章、气压的观测;第八章、地面风的观测;第九章、积雪、冻土和电线积冰的观测;第十章、辐射和日照时数的观测;第十一章、自动气象观测系统;第十二章、高空温压溼风的探测;第十三章、大气遥感探测;第十四章、大气边界层探测技术简介。其中每章内容又包括具体的若干个章节,附有原理分析、仪器图例、实验演示和复习思考题。并且后三章是本人所制作的,增加了一章,第十五章、大气探测的新手段的介绍。
2.2功能特点
◆课件指令码是以我院历年来优秀教师的教学讲义经验整理所得,更贴近教学实质。
◆操作介面简洁,滑鼠操作简单。课件中大量运用文字和按钮形式的连结,使各章节内容有机的联络在一起,形成网路结构,
◆相应装置都配有图片、动画、文字说明,能够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复习思考题部分可以使学生边学习边思考于巩固。
3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
将课的内容细分成学习单元,形成节点,其内容可以是一段文字,一幅图,一张图表,一段程式,一个概念或一份测验。通过这些单元,力图把课的所有内容都包括在里面。
设定“概念”和“按钮”,形成链。用“概念”或“按钮”连线相关的节点或点。“按钮”是一个连结,是和本单元直接相关的下一个单元的,通过“按钮”将各单元连线成主流,主流中的各单元是基本教学内容。“概念”炼形成非主流,非主流的单元内容一般为简短内容,如辅导材料、概念的解释等。五、课件制作的主要步骤
本着先整体后区域性、逐步细分的设计原则,我们按照以下步骤控制制作过程:
3.1主介面的制作
一个成功的软体,应具有良好吸引人的使用者介面,以提供操作方便而又直观的使用者介面层。使用者介面层处理包括诸如什么命令对使用者有效,如何衔接教学资讯块中的节点,是否要包括总体图解及多媒体资讯的表现形式等,而导航系统是使用者介面层的重要组部分,它是浏览教学资讯块的接点,防止使用者“迷路”的互动工具,它以图形化的方式,表现出一个超文字网路的结构图,与教学资讯库中储存的接点和链一一对应。
我们设计的主介面除了注重简洁美观外,更重要的是设计了灵活的导航方式,包括退出课件的按钮、提问系统的连结、当前时间的显示以及各个章节内容的连结,能够随意迅速地跳到任意章节内容。
3.2制作页面的整体效果
3.2.1 一般页面字型的选择:
经过多次尝试和比较,我们最终选用四号宋体黑色字型作为一般页面字型,此种字型避免字型的笔画粗细不均匀的现象,符合人们的正常习惯,也可以使学生看清楚公式的上下标。宋体也是windows系统预设字型,广泛安装在各种作业系统中,最具一般性。
3.2.2页面主色调的搭配:
色调是多媒体软体给使用者的第一感觉。对多媒体教学课件来讲,应该给人一种庄重的感觉。所以,我们最终选择不太鲜艳的茶色作为课件的主色调,并有半透明的效果,衬托了课堂上既严肃又活泼的气氛。
3.2.3制作符号原形
制作出各种符号原形,应用到场景中成为例项后,作为各个章节内容的载体,或者成为指令码程式的载体。
3.2.4装饰性动画的制作
适宜的动画可以将原本枯燥的内容和抽象的理论概念变的得生动形象,吸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降低学生掌握和理解上的难度,使学生所看即所得,增强教学效果。本课件制作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Flas *** ,并配以扫描处理的图片,使《大气探测学》中各种仪器直观明了,免去了实际仪器上课堂的麻烦,又易于理解和接受!
4结合课件谈主要特色
4.1在大气探测学课件开发中主要使用的节点型别是:1文字类节点;2 图文类节点;3听觉类节点;4视听类节点。
4.2分别阐述特色
第十二章以为是最精彩的,不仅内容多,但又不失生动活泼,大量应用网路中的小FLASH动画,使用自定义动画,文字大量使用超连线,背景深蓝,连线标题的地方都选配不同的小装饰,同时,本章内容也是含有大量的公式,课件给同学们以吸引,公式也同样化难为易。实物和图片见解的结合,更是课件的完美之处。
第十三章与新教材有点不同,结构紧凑,背景是白色,给人以整洁干净的感觉,公式教多,文字都是不动的,大量使用小动画,给版面增添活力。还有关于雷达方面的各种图象,便与同学们更好的理解,主动观测和被动观测的不同。
第十四章特点,内容少,色彩温心,亲近感,整章采用模版动画,滑动,也是本书最后章节,给同学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十五章是补充内容,都是大气探测科学的前言知识,同学能了解就好。图片多,文字少!
5结论和讨论
5.1操作简便
如上所述 ,本课件是利用powerpoint软体制作,故占用空间小 ,易于操作.在任何window系统中 ,只需双击其图示即可直接执行.在课件的播放过程中 ,我们可按照课件的内
容安排和提示 ,用滑鼠点选相应的连结和按钮 ,方便地进行顺序演示和反复播放 ,有利于化解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进行因人施教.因其操作简便 ,教师、学生不需要专门学习就能灵活使用 ,有利于人机互动.
5.2生动直观
大气探测学本身就是一门动手能力能强的学科。课件中大量动画手法和动画模拟方式的运用 ,使课程内容的介绍更加直观.摆脱枯燥无味课本,更接近现实,更接近 实践,动画手段的运用同时调动了学生的视、听、说等多种感官 ,使得该知识点得以生动而深刻的体现 ,有效地化解了教学中的难点 ,使重点更加突出.
5.3讨论
计算机与众多其他教学手段相比有着独特的优点,但对于总的学习目标和全体学生来说,不存在一种普遍优于其他手段的教学手段。今天提倡多媒体教学,决不是要否定传统的教学手段。各种手段都具有其各自的特点和独特的功能,在教学中,他们是相互补充、取长补短的关系。就像粉笔+黑板、幻灯投影、电视教学等教学手段一样,多媒体教学只是教师授课的教学手段之一。将多媒体与其他教学手段结合起来将会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点选下页还有更多>>>
暑假中学校布置要做一个叫“塑料瓶潜水艇”的小制作,我做了一个,效果还不错。这个“潜水艇”制作起来很容易:先准备一个塑料瓶,两根塑料管,橡皮泥和卡纸少量。需要的工具也很常见:剪刀、刀片和小锥子。对了,还有必不可少的塑料绝缘防水胶带(橡皮胶布)。用刀片将塑料瓶的瓶底整齐地切下来,在瓶内放一小块橡皮泥并用塑料绝缘胶带(橡皮胶布)固定,作为压舱物。再在瓶盖上分别钻两个孔,将一长一短的两根塑料管插入,胶布固定。然后用胶布把刚才切下的瓶底固定在原处(注意密封)。之后用卡纸做一个“指挥塔”,并用蜡笔在两面涂上颜色(防水)。最后装饰下就好啦!我找来一个长些的盆子,盛了大半盆水,手拿“潜水艇”慢慢放入水面,水从下面的塑料管流入瓶内,当瓶内装满水后,潜水艇就沉在水底。这时,嘴从上面的塑料管中慢而均匀地吹气,就会发现浸在水中的下面的塑料管口会往外冒一长串的水泡,然后开始往外出水。潜水艇慢慢地前进,一边航行一边上浮。停止吹气的话,水又会流入瓶内,潜水艇又下沉了。而当你在吹气的过程中用手指堵住另一根漫在水里的塑料管管口,水就会从你吹气的管中流出呢。如果拿出灌满水的潜水艇,倒过来,让两根塑料管管口都朝下,你又会发现,只有一根管往外出水,另一根管却在往瓶里送空气。堵上出水管,另一根管就改为出水管了,而原来的出水管又变为出气管。进行一系列的实验后,你一定有许多疑惑吧。第一,潜水艇为什么在吹气的过程中会一边向前航行一边上浮呢?因为空气进入瓶内后,瓶内的水受到空气的压力会从另一根管中流出,瓶里的水排出了,潜水艇自然会上浮,至于航行,是因为排出的水有一股反作用力,会推动它慢慢前进。第二,为什么堵住漫在水中的塑料管管口,水会从吹气的管中流出?因为瓶内的水由于空气的压力必须通过塑料管这惟一可以出水的通道排出,如果堵上了,水失去出去的通道,自然会选择吹气管往外排出,压力大就可促进水向气体进入的地方流。第三,为什么倒拿潜水艇塑料管一根会出水一根却要进空气呢?因为“水往低处流”,倒拿后水一定会找下方的通道流出,选择低处的管道后,高处的管道自然会往里进空气。因为水排出后,水所占瓶内的容积会逐渐变小,瓶内的另一部分要靠空气来填充,这就促使空气不断地通过塑料管进入了。通过这次的实验,我明白了许多科学道理,同时也明白了:只有亲自去实验论证,才能得出最科学最精确的答案!
初中物理在整个初中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 理性思维 ,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抽象 逻辑思维 能力。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中1000字物理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初中1000字物理论文篇1 摘要: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物理学存在于物理学家的身边;物理学也存在于同学们身边;在学习中,同学们要树立科学意识,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经历观察、思考、实践、创新等活动,逐步掌握科学的 学习 方法 ,训练科学的 思维方式 ,不久你就会拥有科学家的头脑,为自己今后惊叹不已的发展,为今后美好的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 科学思维方式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物理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从亚里士多德时代的自然哲学,到牛顿时代的经典力学,直至现代物理中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都是物理学家科学素质、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思维的有形体现。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例如,光是找找汽车中的光学知识就有以下几点: 1.汽车驾驶室外面的观后镜是一个凸镜 利用凸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和成正立、缩小、虚像的特点,使看到的实物小,观察范围更大,而保证行车安全。 2.汽车头灯里的反射镜是一个凹镜 它是利用凹镜能把放在其焦点上的光源发出的光反射成为平行光射出的性质做成的。 3.汽车头灯总要装有横竖条纹的玻璃灯罩 汽车头灯由灯泡、反射镜和灯前玻璃罩组成。根据透镜和棱镜的知识,汽车头灯玻璃罩相当于一个透镜和棱镜的组合体。在夜晚行车时,司机不仅要看清前方路面的情况,还要还要看清路边持人、路标、岔路口等。透镜和棱镜对光线有折射作用,所以灯罩通过折射,根据实际需要将光分散到需要的方向上,使光均匀柔和地照亮汽车前进的道路和路边的景物,同时这种散光灯罩还能使一部分光微向上折射,以便照明路标和里程碑,从而确保行车安全。 4.轿车上装有茶色玻璃后,行人很难看清车中人的面孔 茶色玻璃能反射一部分光,还会吸收一部分光,这样透进车内的光线较弱。要看清乘客的面孔,必须要从面孔反射足够强的光透射到玻璃外面。由于车内光线较弱,没有足够的光透射出来,所以很难看清乘客的面孔。 5.除大型客车外,绝大多数汽车的前窗都是倾斜的 当汽车的前窗玻璃倾斜时,车内乘客经玻璃反射成的像在国的前上方,而路上的行人是不可能出现在上方的空中的,这样就将车内乘客的像与路上行人分离开来,司机就不会出现错觉。大型客车较大,前窗离地面要比小汽车高得多,即使前窗竖直装,像是与窗同高的,而路上的行人不可能出现在这个高度,所以司机也不会将乘客在窗外的像与路上的行人相混淆。 再如下面一个例子: 五香茶鸡蛋是人们爱吃的,尤其是趁热吃味道更美。细心的人会发现,鸡蛋刚从滚开的卤汁里取出来的时候,如果你急于剥壳吃蛋,就难免连壳带“肉”一起剥下来。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一个诀窍,就是把刚出锅的鸡蛋先放在凉水中浸一会,然后再剥,蛋壳就容易剥下来。 一般的物质(少数几种例外),都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可是,不同的物质受热或冷却的时候,伸缩的速度和幅度各不相同。一般说来,密度小的物质,要比密度大的物质容易发生伸缩,伸缩的幅度也大,传热快的物质,要比传热慢的物质容易伸缩。鸡蛋是硬的蛋壳和软的蛋白、蛋黄组成的,它们的伸缩情况是不一样的。在温度变化不大,或变化比较缓慢均匀的情况下,还显不出什么;一旦温度剧烈变化,蛋壳和蛋白的伸缩步调就不一致了。把煮得滚烫的鸡蛋立即浸入冷水里,蛋壳温度降低,很快收缩,而蛋白仍然是原来的温度,还没有收缩,这时就有一小部分蛋白被蛋壳压挤到蛋的空头处。随后蛋白又因为温度降低而逐渐收缩,而这时蛋壳的收缩已经很缓慢了,这样就使蛋白与蛋壳脱离开来,因此,剥起来就不会连壳带“肉”一起下来了。 明白了这个道理,对我们很有用处。凡需要经受较大温度变化的东西,如果它们是用两种不同材料合在一起做的,那么在选择材料的时候,就必须考虑它们的热膨胀性质,两者越接近越好。工程师在设计房屋和桥梁时,都广泛采用钢筋混凝土,就是因为钢材和混凝土的膨胀程度几乎完全一样,尽管春夏秋冬的温度不同,也不会产生有害的作用力,所以钢筋混凝土的建筑十分坚固。 另外,有些电器元件却是用两种热膨胀性质差别很大的金属制成的。例如,铜片的热膨胀比铁片大,把铜片和铁片钉在一起的双金属片,在同样情况下受热,就会因膨胀程度不同而发生弯曲。利用这一性质制成了许多自动控制装置和仪表。日光灯的“启动器”里就有小巧的双金属片,它随着温度的变化,能够自动屈伸,起到自动开启日光灯的作用。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物理规律本身就是对自然现象的 总结 和抽象。 谈到物理学,有些同学觉得很难;谈到物理探究,有同学觉得深不可测;谈到物理学家,有同学更是感到他们都不是凡人。诚然,成为物理学家的人的确屈指可数,但只要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从生活走向物理,你就会发现:其实,物理就在身边。正如马克思说的:“科学就是实验的科学,科学就在于用理性的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物理不但是我们的一门学科,更重要的,它还是一门科学。 物理学存在于物理学家的身边。勤于观察的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做礼拜时,悬挂在教堂半空中的铜吊灯的摆动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后来反复观察,反复研究,发明了摆的等时性;勇于实践的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林,为认清“天神发怒”的本质,在一个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的日子,冒着生命危险,利用司空见惯的风筝将“上帝之火”请下凡,由此发明了避雷针;敢于创新的英国科学家亨利 阿察尔去邮局办事。当时身旁有位外地人拿出一大版新邮票,准备裁下一枚贴在信封上,苦于没有小刀。找阿察尔借,阿察尔也没有。这位外地人灵机一动,取下西服领带上的别针,在邮票的四周整整齐齐地刺了一圈小孔,然后,很利落地撕下邮票。外地人走了,却给阿察尔留下了一串深深的思考,并由此发明了邮票打孔机,有齿纹的邮票也随之诞生了;古希腊阿基米德发现阿基米德原理;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研究身边的琐事并有大成就的物理学家的事例不胜枚举。 物理学也存在于同学们身边。学了测量的初步知识,同学们纷纷做起了软尺。有位同学别出心裁,用透明胶把制好的牛皮纸软尺包扎好,这样更牢固。然后,用大大卷泡泡糖的包装盒作为软尺的外壳,在盒的中心利用铁丝做一摇柄中心轴,软尺的末端固定在轴上,这样一个可以收拾并反复使用的卷尺诞生了。同时,这位同学受软尺自作的启示,用实验解决了一道习题:用软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若把软尺拉长些,测量值是偏大还是偏小?他做了这样一个模拟实验: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标上刻度,然后用透明胶粘贴,再扯下来,便做成了 “软尺”,用“软尺”不仅找到了上题的答案,而且还清楚地看到分度值变大了,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学了电学的有关知识后,同学们对蚯蚓能承受的最大电压进行了探究:当给它加上1.5V的电压时,蚯蚓迅速分泌粘液,且奋力挣扎,从瓶内跳出瓶外。当给它加上3V的电压时,蚯蚓被电为两截;有同学在测量 “2.4V、0.5A”的小灯泡的功率,并研究其发光情况时,不满足于给灯泡加上2.4V的电压,而是用自己早已准备好的小灯泡做破坏性实验,不断加大灯泡两端的电压,直至电压高达9V、灯泡灯丝烧断,才停止探究;有同学在学习蒸发的知识时,不厌其烦地座在桌旁观察相同的两滴水(其中一滴水滩开),进行聚精会神地观察,然后进行分析、对比,得出影响蒸发的因素;……同学们捕捉身边的琐事进行探究的事例屡见不鲜。 身边的事物是取之不尽的,对与现实生活联系很紧密的物理学科来说,更是时时会用到的,用身边的事例去解释和总结物理规律,学生听起来熟悉,接受起来也就容易了。只要时时留意,经常总结,就会不断发现有利于物理教学的事物,丰富我们的课堂,活跃教学气氛,简化概念和规律。新课标告诉我们“义务 教育 阶段的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今天,人类所有的令人惊叹不已的科学技术成就,如克隆羊、因特网、核电站、航空技术等,无不是建立在早年的科学家们对身边琐事进行观察并研究的基础上的。在学习中,同学们要树立科学意识,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经历观察、思考、实践、创新等活动,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训练科学的思维方式,不久你就会拥有科学家的头脑,为自己今后惊叹不已的发展,为今后美好的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 初中1000字物理论文篇2 浮力的应用 孔明灯 “孔明灯”,是以蜀汉刘备军中,足智多谋的军师诸葛亮(孔明)命名的,算起来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了。当年,诸葛孔明被司马懿围困於平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准风向,制成会飘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讯息,其后果然脱险,於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另一种说法则是这种灯笼的外形像诸葛孔明戴的帽子,因而得名。 最早的孔明灯的作法是:用很细的竹篾做成灯笼架,四周和顶上都用薄纸糊严,只在底部留个圆口。在灯笼下面挂上松脂,点燃松脂后,灯笼就会升上空中。由于灯笼里有火光,古代战争中,曾经把它作为夜间军事行动的信号,如同现代所用的信号弹一样。 清朝年间,汉民族不满清政府的统治,纷纷起来开展“反清复明”斗争。为成义举,把放“孔明灯”作为统一行动的指挥信号。 过去,汉人们把“孔明灯”作通信联络使用,而后来人们把放“孔明灯”作为一种民间娱乐,现代人放孔明灯多作为祈福之用。男女老少亲手写下祝福的心愿,象徵丰收成功,幸福年年。 孔明灯的结构可分为主体与支架2部份,主体大都以竹篦编成,次用棉纸或纸糊成灯罩,底部的支架则以竹削成的篦组成。孔明灯可大可小,可圆形也可长方形。一般的孔明灯是用竹片架成圆桶形,外面以薄白纸密密包围而开口朝下。欲点灯升空时,在底部的支架中间绑上一块沾有煤油或花生油的粗布或金纸,放飞前将油点燃,灯内的火燃烧一阵后产生热空气,孔明灯便膨胀,放手后,整个灯会冉冉飞升空,如果天气不错,底部的煤油烧完后孔明灯会自动下降。 孔明灯的原理与热气球的原理相同,皆是利用热空气之浮力使球体升空。然而为何热空气会飘浮呢?我们可用阿基米德原理来解释它:当物体与空气同体积,而重量(密度)比空气小时就可飞起,此与水之浮力的道理是相同的。将球内之空气加热,球内之一部份空气会因空气受热膨胀而从球体流出,使内部空气密度比外部空气小,因此充满热空气之球体就会飞起来。 生活中有很多的物理现象,许多简单的现象可以用所学知识去解答。 现象一:飞快的火车有一个安全距离,当我们在公路上步行时,不宜靠中太近,除了害怕离线的车会撞到之外。还有一个意料之外的原因,对此本文将作出解答。 现象二:取两片很薄的纸,将他们贴近,用力的吹,我们并不能将纸吹开,反而出现被“吹拢”的情况。 现象三:,对于相同流量的水而言,口径大的水龙头,水的流速很慢,但是对于口径小的水龙头,可以明显的看到流速加快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总结来看,空气和水都是流体,在两者之间有着一定的共同点,都遵循流体的基本性质,在流体的学习中有两个很重要的方程叫:伯努利方程和连续性方程。用它们就可以很简单的解释上面三个现象。首先,伯努里方程的基本表达式为:P+1/2pv+pgh=恒量。P指流体周围的压强大小,p指流体本身的密度,v指流体的速度。在上述但现象中,可把水和空气近似的看作理想流体,且它们作常流动。在以上前两种情况中,都可以将pgh看作是不变的,所以我们很容易的就得到P+1/2pv=恒量。容易得出压强和速度成反相关。下面将对三个现象作出具体的解释。 解释现象一:其中提到一个意外的原因就是很有可能身边的空气将我们“推”向汽车而发生意外。为什么这么说?当车飞快的从我们身边开过的时候,对周围的空气造成了影响:使它们的速度加快,在这样的情况下,根据上面的推倒易知:速度过快造成周围空气的压强减小,在汽车周围形成一个压强差,在车周围的事物就容易被“压”到车下。这是相当危险的,所以步行要尽量的靠边走。 解释现象二:当两片薄纸靠近,我们将它们看成和外面的空气分开,当我们吹气时,使得两纸间少量的空气流速加大,压强减小,外围的空气使得纸片贴在一起。 解释现象三:同流量即体积相同,所以易知SV=S V。这就是理想流体的连续性方程。它表示理想流体作定常流动时,流体的速率与流管截面积的乘积是一个恒量。由此可知,当我们将口径边小时,必然导致流速加快。根据个原理在科技上也有很大的运用,比如切割水枪,对于一样的出水量,这种水枪的口径很微小,使得出水的速度极快,所含动能极大, 在生产上有很大的运用。 最后,要介绍一个很实用的方法:取水。在家中,看到大人用一根管子插到水里,用嘴在管口吸气,水就会自己流出来,我也试过,但没有成功,现在我目标了原因:必须保证吸气的一端低于出水的一端,为什么呢?这是利用了大气压的原理。当吸气后管子里成为真空,水就被外界大气压压倒了出水端。 物理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大的作用,我们可以借着生活来学习物理,再利用物理来服务生活。 初中1000字物理论文篇3 试谈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技巧与方法 初中物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在物理教学中,仅靠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案不能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问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提问的有效性正是初中物理教师需要思考与下功夫的地方。 一、初中物理课堂提问应当新颖、有趣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的自控能力非常的差,而且“玩”心非常的重,因此物理老师可有效利用学生的这种心态,将有趣的内容与物理教学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学生们能够在玩中学。老师在课堂提问内容设计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所提出的问题趣味性,以此来有效调动学生们的好奇心,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营造一个从生疑到解疑的问题情节,从而使他们能够在愉快、富有挑战和激情的课堂环境中学习,亲身体会成功的喜悦和满足感。 二、课堂上所提出的问题具有层次性、梯度性 对于初中生而言,由于他们所储备的知识、思维认识能力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提出的问题应对具有层次性,由简入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具体而言,物理老师在设计课堂提问问题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区分问题的难易度,并且根据问题针对性地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尽可能地照顾到每一个层次的学生。 三、提问设计要突出重、难点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许多教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教学方案的设计与教学目标的制定上,而忽略了课堂提问的重要性。在物理教学中,好的提问设计会帮助教师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把教学的重难点融入其中,让学生在无形中学习与掌握教学内容。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注重问题的设计,着重突出教学重、难点,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四、深入钻研教材,问题设计要从教材实际出发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资源,提问一个问题之前,教师一定要明确: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估计学生的答案会出现那些情况,每种情况的问题在哪里。否则乱问一通,看起来好像课堂气氛很活跃,但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没什么作用,还有可能问的学生晕头转向,给教学设下障碍。因此,教师必须注意对教材的研究,理解教材的基本结构,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做得透彻掌握,融会贯通,这样所提问题才会有目的性。教师所提问题的切入点应选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处,以及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过渡处和容易产生疑难的地方。提问中应避免所提问题的随意性、盲目性和主观性,尽可能不使用“对不对”“是不是”进行提问。 五、提问要有目的性 一节物理课堂中的提问,不但要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而且还要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如在学生学习热学的时候,很容易把“温度”和“热量”这两个概念混淆。这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温度不能传递而热量可以传递?”学生通过回答这个问题,搞清了温度和热量的区别,热量则是内能的多少,是能量,它只有大小没有方向,而温度是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标志”当然是不能传递的,而“热量”则可以传递。显然,教师提问的目的很明确,目的不在于问题答案的本身,在于通过这一问题,引发学生准确地区分物理概念的内涵。 六、提问要有启发性 教师的提问应建立在激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思维、拓展学生 想象力 的基础之上,必须具有启发性,决不能是填空式问答或判断式发问,坚决废除“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已有知识和教学内容本身的联系和矛盾,恰当地采用探究式 教学方法 ,适时提出适合学生知识水平且具有开发性的问题。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必须教会学生自主学习。 七、联系现实生活实际,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所设计的提问问题应当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最好能够保持与时俱进,即与当前最新的事物或者事件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们的参与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比如,近年来国内航空航天事业发展非常得快,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很多的问题可围绕着这一主题全面展开,从而使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所提出的问题选材与我们的生活更加地贴近,设计的问题也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以此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 总之,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相对应的方法达到有效提问的目的,才能充分发挥有效提问的教学功效,促进学生物理思维的发展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唐飞.浅谈初中物理作业的有效设计[J].读与写,2016,(05). [2]黄光军.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14). 猜你喜欢: 1. 初中物理论文题目 2. 关于初中物理论文范文 3. 初中物理论文范文 4. 初中物理学习心得分享 5. 初中物理新课标学习心得
生活中物理科技是与技术产业连结在一起的,因此它又是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的生产体系,并且受到市场的大力推动。 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物理科技论文500字,大家快来跟我一起欣赏吧。 物理科技论文500字篇一 生活中有很多的物理现象,许多简单的现象可以用所学知识去解答。 现象一:飞快的火车有一个安全距离,当我们在公路上步行时,不宜靠中太近,除了害怕离线的车会撞到之外。还有一个意料之外的原因,对此本文将作出解答。 现象二:取两片很薄的纸,将他们贴近,用力的吹,我们并不能将纸吹开,反而出现被“吹拢”的情况。 现象三:,对于相同流量的水而言,口径大的水龙头,水的流速很慢,但是对于口径小的水龙头,可以明显的看到流速加快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总结来看,空气和水都是流体,在两者之间有着一定的共同点,都遵循流体的基本性质,在流体的学习中有两个很重要的方程叫:伯努利方程和连续性方程。用它们就可以很简单的解释上面三个现象。首先,伯努里方程的基本表达式为:P+1/2pv+pgh=恒量。P指流体周围的压强大小,p指流体本身的密度,v指流体的速度。在上述但现象中,可把水和空气近似的看作理想流体,且它们作常流动。在以上前两种情况中,都可以将pgh看作是不变的,所以我们很容易的就得到P+1/2pv=恒量。容易得出压强和速度成反相关。下面将对三个 现象作出具体的解释。 解释现象一:其中提到一个意外的原因就是很有可能身边的空气将我们“推”向汽车而发生意外。为什么这么说?当车飞快的从我们身边开过的时候,对周围的空气造成了影响:使它们的速度加快,在这样的情况下,根据上面的推倒易知:速度过快造成周围空气的压强减小,在汽车周围形成一个压强差,在车周围的事物就容易被“压”到车下。这是相当危险的,所以步行要尽量的靠边走。 解释现象二:当两片薄纸靠近,我们将它们看成和外面的空气分开,当我们吹气时,使得两纸间少量的空气流速加大,压强减小,外围的空气使得纸片贴在一起。 解释现象三:同流量即体积相同,所以易知SV=S V。这就是理想流体的连续性方程。它表示理想流体作定常流动时,流体的速率与流管截面积的乘积是一个恒量。由此可知,当我们将口径边小时,必然导致流速加快。根据个原理在科技上也有很大的运用,比如切割水枪,对于一样的出水量,这种水枪的口径很微小,使得出水的速度极快,所含动能极大, 在生产上有很大的运用。 最后,要介绍一个很实用的方法:取水。在家中,看到大人用一根管子插到水里,用嘴在管口吸气,水就会自己流出来,我也试过,但没有成功,现在我目标了原因:必须保证吸气的一端低于出水的一端,为什么呢?这是利用了大气压的原理。当吸气后管子里成为真空,水就被外界大气压压倒了出水端。 物理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大的作用,我们可以借着生活来学习物理,再利用物理来服务生活。 物理科技论文500字篇二 浮力的应用 孔明灯“孔明灯”,是以蜀汉刘备军中,足智多谋的军师诸葛亮(孔明)命名的,算起来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了。当年,诸葛孔明被司马懿围困於平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准风向,制成会飘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讯息,其后果然脱险,於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另一种说法则是这种灯笼的外形像诸葛孔明戴的帽子,因而得名。 最早的孔明灯的作法是:用很细的竹篾做成灯笼架,四周和顶上都用薄纸糊严,只在底部留个圆口。在灯笼下面挂上松脂,点燃松脂后,灯笼就会升上空中。由于灯笼里有火光,古代战争中,曾经把它作为夜间军事行动的信号,如同现代所用的信号弹一样。 清朝年间,汉民族不满清政府的统治,纷纷起来开展“反清复明”斗争。为成义举,把放“孔明灯”作为统一行动的指挥信号。 过去,汉人们把“孔明灯”作通信联络使用,而后来人们把放“孔明灯”作为一种民间娱乐,现代人放孔明灯多作为祈福之用。男女老少亲手写下祝福的心愿,象徵丰收成功,幸福年年。 孔明灯的结构可分为主体与支架2部份,主体大都以竹篦编成,次用棉纸或纸糊成灯罩,底部的支架则以竹削成的篦组成。孔明灯可大可小,可圆形也可长方形。 一般的孔明灯是用竹片架成圆桶形,外面以薄白纸密密包围而开口朝下。欲点灯升空时,在底部的支架中间绑上一块沾有煤油或花生油的粗布或金纸,放飞前将油点燃,灯内的火燃烧一阵后产生热空气,孔明灯便膨胀,放手后,整个灯会冉冉飞升空,如果天气不错,底部的煤油烧完后孔明灯会自动下降。 孔明灯的原理与热气球的原理相同,皆是利用热空气之浮力使球体升空。然而为何热空气会飘浮呢?我们可用阿基米德原理来解释它:当物体与空气同体积,而重量(密度)比空气小时就可飞起,此与水之浮力的道理是相同的。 将球内之空气加热,球内之一部份空气会因空气受热膨胀而从球体流出,使内部空气密度比外部空气小,因此充满热空气之球体就会飞起来。 看了“物理科技论文500字”的人还看: 1. 500字物理小论文怎么写 2. 初中科学论文500字 3. 500字科技论文 4. 大学物理科技论文范文 5. 大学物理科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