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希很爱小希
将传统的中医中药知识和方法与西医西药的知识和方法结合起来,在提高临床疗效的基础上,阐明机理进而获得新的医学认识的一种途径。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中西医结合医学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试谈痛风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摘要:目的 分析中西医护理对痛风病的临床护理方法。 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接诊的56例痛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自主选择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西医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的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方法下,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患者的满意度较高。结论 痛风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在临床上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痛风;中西医护理;临床研究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质量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和多样性以及相关知识的缺乏,加之生活节奏过快、工作压力等因素,促使痛风的发病率不断增加。痛风是由于机体长期代谢紊乱,引起尿酸增高,从而造成组织损伤的一种疾病。痛风的主要特征是尿酸增高、特征性关节炎反复的发作,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关节的活动或出现畸形、痛风性肾病。从中医的角度来说,痛风属于中医痹证的范畴,主要是由于湿浊瘀阻,留滞关节经络,气血不畅所致。其外因是由于饮酒过量损伤了脾胃造成脾的代谢障碍;内因是先天禀赋不足和脾气虚弱,亦可由其他疾病内耗所致脾气虚弱或劳倦、饮食、情志所伤[1]。
中医认为痛风多见于中老年和肥胖人群,中老年脏腑功能渐衰,加之肥胖多痰多湿,痰湿重浊,同时又过食滋腻厚味,从而出现痰浊流窜经络,阻滞气机,影响代谢,气血运行不畅,使脏腑功能受损。本文结合我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期间接诊的56例痛风临床病例,具体的分析其临床护理方法。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2011年5月~2013年5月期间接诊的56例痛风临床病例,根据患者自主选择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患者;对照组18例男性,10例女性,年龄38~67岁,平均年龄(41 )岁;观察组14例男性,14例女性,年龄45~72岁,平均年龄(44±)岁。两组患者的在年龄、性别等基础资料方面无差异统计学意义,即P>。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西医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的护理。
常规的西医护理
对于急性痛风关节炎患者,要保持卧床休息,抬高患者的患肢,直至患肢开始恢复活动为止[2]。在此期间需要时常变化体位,防止局部皮肤受压,造成肌肉失用性萎缩和关节功能的缺失。要做到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特别是受累关节红肿热痛的变化,注意患者是否有发热、头痛等伴随症状。对于不良的药物反映,要及时的反馈,观察是否调整用药。通常使用的秋水仙碱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快速特效药,但是会引起呕吐、恶心、腹泻等症状。如果患者的白细胞低于正常值,禁止服用。在使用抗痛风药物治疗时,最好不要联合用药,以免出现副作用。在用药期间,要鼓励患者多饮水,不得少于2000ml/d,饮水可以稀释尿液,防止尿酸盐在肾脏形成结石。
中医护理
中药外治的护理
中医外治的护理,具体是根据患者的病变部位选取不同中药外洗或外敷治疗疼痛部位,进一步达到消肿止痛的作用。如病变部位在指、腕关节处,一般采用外洗法;如果是大关节主要采用中药外敷法;在中药粉剂中加醋调成糊状,敷于患处,消肿止痛的效果满意。
服用中药的护理
湿热蕴结型中药宜饭后偏凉服;湿热留痹者,汤药宜温服;脾肾不足者,则汤药宜饭后温服。
饮食护理
中医认为可以通过合理的饮食护理,进一步促进患者的治愈。急性痛风多为湿邪蕴于关节所致(热盛、湿重、湿热并重);早期在服用秋水仙碱时,对肠胃有刺激,在此期间我们可以用芦根煎水代茶饮或栀子、板蓝根、蒲公英泡水代茶饮,以利于尿酸排出,防止肾结石;也可以用玉米须、丝瓜络各60 g煎汤代茶饮,以碱化尿液;平时可以多食西瓜、冬瓜、绿豆汤以利于清热疏利。如果是慢性或间歇性的痛风,在饮食方面要以低热量饮食为主,避免诱发痛风。
可以选择解毒、健脾、利湿、消火的食物,禁食辛辣、刺激、肥甘厚味的食物,防止助湿生热的发生。特别是不能酗酒,肝肾阴虚者可以配合生地黄粥、银耳、芝麻等养阴生津的食谱,或者也可以用红枣、枸杞子、薏苡仁、粳米煮粥食用,有补益健脾的作用;痰浊阻滞要多喝碱性饮料,如牛奶、汽水等,以助浊毒排泄。控制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如动物的肝、肾、胰、脑以及凤尾鱼、啤酒、贝类等。
日常生活护理
能量摄入
痛风病与高血压、肥胖、高血糖、高血脂等症关系密切,由此在日常生活中要限制热量的摄入,控制体重。可以根据病情相应的调整个体能量的摄入。可以选择增加碱性食物摄取,降低血清尿酸的浓度。鼓励患者对蔬菜和水果的摄入,这样不仅能供给丰富的维生素和无机盐,以利于痛风的恢复。
限制饮酒,禁止吸烟
饮酒可以使体内乳酸堆积,乳酸对尿酸的排泄有竞争性抑制作用,因此大量的饮酒,会是血清尿酸含量增高,诱发痛风的发作;同时饮酒可以刺激嘌呤合成增加,使血清和尿液的尿酸水平升高。啤酒也含有少量的酒精,因此也不可以引用。酸奶含有较多的乳酸对痛风患者不利,也应该避免饮用。禁止吸烟。
注意食品烹调方法 在烹调食物时,也应该选择合理的烹调方法,这样可以减少食物中所含的嘌呤量。例如,将肉食先煮然后在烹调;对于食品的一些辅料,如辣椒、胡椒、芥末、生姜等均能兴奋自主神经,诱发急性痛风的发作,所以在烹调的过程中尽量避免使用或少放。
起居运动护理
在日常的生活中,一定随着气候的变化,适当的增减衣物,如果外感风寒,内聚湿热可诱发痛风。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要有规律性,注意气候对病情的影响,及时的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痛风的发作。在中医中人过于劳累,气耗则抵抗疾病的能力以及机体的修复能力均降低,容易诱发其他病的复发,由此应该注意休息。可以根据病情适当的增加运动,运动疗法可以有效的预防痛风的发作,减少内脏脂肪,减少胰岛素抵抗性。运动量要适中,不要进行剧烈运动,剧烈运动会增加乳酸的产生,pH值下降,而诱发急性发作。进行轻度的适当运动,可以增加肌肉比例,减轻体重,减少脂肪,增加机体的抵抗力。如此,正确的运动可以预防痛风的发作。
心理护理
对于男性痛风患者,由于在事业、家庭中担负的较多,如果病情反复发作,给患者的心里会增加负担,情绪低落忧郁。所以家人应该给予关心和安慰,使患者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保持心情愉快,调畅气机,促进脾胃运化和增强自身的免疫功能。在日常起居中应该严格执行注意事项,减少诱发因子的产生。可以使用中医的情志疗法、自然疗法、文娱疗法作辅助治疗。
3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治疗痛风病的临床效果较为满意。随着人们对痛风病知识的认识,从自我管理、自我观察等方面较为自觉,这也增加了临床护理方法的有效实施。今后我们要结合临床病例不断的提高中西医相结合的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安惠霞,韩丽,赵建霞.痛风患者的辨证施护[J].河北中医,2012,26(6):466.
[2]刘明武.痛风的辨治[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10,2(3):163-164.
>>>下页带来更多的中西医结合医学论文
七月小太阳
护理学专业参考文献(通用110个)
在我们的学习时代,看到知识点,都是先收藏再说吧!知识点是知识中的最小单位,最具体的内容,有时候也叫“考点”。为了帮助大家更高效的学习,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护理学专业参考文献知识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薛春雨.秦欣.肥大整复术进展.中国美容医学,2004,13(3):328
2、鲁红,应伟雯,黄丽丽.子宫腔形态的三维超声观察.中华超声影象学杂志,2005,14(1):33-36
3、薛芸香.改良阴道再造术23例.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3,24(11):979
4、曲恒芳,姜艳艳,于建光.妊娠呕吐的干姜疗法.职业与健康,2005,21(1):118
5、罗告琳.晚期妊娠羊水过少对围生儿的影响因素.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1):70-71
6、菅淑华.剥膜与乳房按摩对延期妊娠的预防.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1):76-77
7、高玲玲,张美芬.分娩教育对初产妇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中国公共卫生,2005, 21(2): 209-210.
8、刘君华.笑气镇痛对产程的影响.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1):94
9、陆龙勤.孕妇产前教育对促进自然分娩的效果观察.广西医学,2005,27(2):273
10、张荣梅.产褥期妇女健康教育的实施.中国妇幼保健,2004,2(2):25-26
11、王吉平,舒莉.探讨音乐疗法对产褥期产妇抑郁情绪的影响.上海护理,2004,4(2):17-18
12、辛兆珍.产褥期妇女的心理护理体会.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4,18(2):242
13、杜秋兰,孙冬云.产褥期的自我护理指导.东南国防医药,2004,6(3):106
14、王红.心理咨询在高危妊娠筛查中的作用.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04,11(3):36
15、周凤珍.高素清.李丽文.远程胎儿心率监护网络在高危妊娠中的临床应用.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5,21(2):103
1、段晓玲,王孝文,等.5种常见性传播疾病误诊分析.中国皮肤性病学杂,2002,30(3):149-152
2、王德香,张士勤,等急.性淋菌性盆腔炎38例误诊为急性阑尾炎分析.中国航天工业医药,2001,3(5):59
3、段斌,刘子航,王栋.假性女阴湿疣误诊为尖锐湿疣82例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2001,1:1503
4、刘玉华,董雷.闭经后出血的原因及处理.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3,3(16):24
5、张华,李淑华,沈丽芳,等.中西医结合治疗闭经,四川中医,2003,21(9):63-64
6、谢萍.杨家林教授从肝论治痛经的.经验.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7(4):31-32
7、陈育德,潘志润.穴位注射治疗痛经40例.针灸临床杂志,2004,20(12):36
8、石一复,向阳.滋养叶细胞疾病.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2,319-320
9、罗庆菲.早期侵蚀性葡萄胎误诊早孕行人工流产术1例.中国医师杂志,2002,增刊,194
10、万希润,杨秀玉.恶性滋养叶细胞疾病肿瘤的化学疗法.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1,17(7):398-400
11、马丁,奚玲.宫颈癌流行病学及病因学研究进展.实用妇产科杂志,2001,17(2):61
12、郎景和.子宫上皮内瘤变的诊断治疗.中华妇产科杂志2001,36(5):261-263
13、郎景和,冷金花.妇科腹腔镜手术治疗.实用妇产科杂志,2002,18(2):68-69
14、彭芝兰.子宫内膜癌的手术治疗.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2,18(4):202
15、刘丽影.妇科恶性肿瘤的化学疗法.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1,17(7):385-387
[1]汪勤.舒适护理在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效果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1(33)
[2]孙月红.音乐疗法在手术室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9(10)
[3]张勤英.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9(03)
[4]赵香银.舒适护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07)
[5]叶媛媛,杨琼,徐敏,王蓉蓉.手术覆盖单在手术室人性化护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9(07)
[6]王爱琴,钟世良,贾赛雄,王丽英,农春花.舒适护理在急诊骨折手法复位看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9(04)
[7]葛建芳.人文关怀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体现[J].护理与康复.2009(02)
[8]周艳,刘晓丹,李勤,梁娜.舒适护理的人文底蕴[J].护理研究.2008(34)
[9]张颖.预防手术中低体温的护理进展[J].护理研究.2008(16)
[10]杨建芳.舒适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运用[J].实用医技杂志.2008(05)
[11]杨建芳.舒适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运用[J].实用医技杂志.2008(05)
[12]许平.老年患者晕厥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7(23)
[13]刘小芬,赵施竹.手术病人焦虑评估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7(08)
[14]郑小春,吴蓓茸,李松莲,吴秀东,寿红艳.充气式保温毯预防腹部手术患儿术中低体温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07(06)
[15]陈蓓敏,陈清.护理模式的实施现状与分析[J].护理研究.2007(12)
[16]龚梅,王玥珏,徐悦.新生儿舒适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7(02)
[17]陈霞.医学模式的发展对护理模式发展的影响[J].医学信息.2007(01)
[18]赵霞,黄旭强,马生秀.肌内注射时晕厥发生原因及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6(07)
[19]刘晓红,任从才,范紫香.心理干预对门诊手术患者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05(05)
[20]谢玉兰.舒适护理在化疗病房的实施体会[J].中国全科医学.2005(20)
[21]初秋英,古娜依.浅谈舒适护理[J].新疆中医药.2005(04)
[22]魏天星.临床实施舒适护理的探讨[J].上海护理.2005(01)
[23]罗珊,马凤婵.舒适护理在肾移植术后病人中的应用[J].现代医院.2005(03)
[24]岳晓香,吕慧君.神经外科舒适护理[J].医药论坛杂志.2005(04)
[25]苏冬梅,胡晓英,杨琼,孙媛,姜爱荣,刘新华.护理管理在创建舒适护理模式中的作用[J].护理学杂志.2004(15)
[26]张美媛.晕厥的急诊诊断思路[J].中国全科医学.2004(09)
[27]李琳.化疗呕吐病人的舒适护理[J].现代护理.2003(10)
[28]张宏.舒适护理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1(01)
[29]周锦云,张晓娜,李静岩.早产儿胃食管反流的诊断及体位疗法[J].铁道医学.2000(06)
[30]廖红辉.拓展舒适护理研究提供优质护理服务[J].黑龙江护理杂志.1999(07)
[1]宋琳琳,王东信.肾移植手术麻醉的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01)
[2]鲁迪,江金财,徐骁.2012中国器官移植大会会议纪要[J].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2012(04)
[3]刘志洪,卢一平.实体器官移植长期效果[J].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2012(03)
[4]史艳萍,郑蔚,张利霞,陈晓娟.护理人员疼痛知识培训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2(15)
[5]郑儒君,符琰,段迎,闫锴,李俊英.三级甲等医院医务人员疼痛管理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2012(22)
[6]郭利利,李漓.外科护士多元化疼痛管理短期课程培训效果评价[J].护理学杂志.2012(12)
[7]傅艳玲.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疼痛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14)
[8]曾军,罗远国,李洪,眭维国,张旭,王东,胡春林,马艳.不同镇痛方式对肾移植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肾功能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1(32)
[9]冯琳云,王欣然,许亚红,王思.普外科ICU病人入室后舒适状况与基础护理满意度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1(30)
[10]韦凤琴,韦凤美,白凤霞.美国护士协会认可的护理语言[J].中国护理管理.2011(10)
[11]席惠君,周潘宇,王立芬,闫红丽,许开云,张俊英,赵继军.疼痛管理教育培训对急诊护士创伤性疼痛管理知识与态度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1(29)
[12]解丹,郑瑾,苏兰若.两种膀胱冲洗液温度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后出血和膀胱痉挛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1(04)
[13]黄亚青,张红.对二级医院外科护士自控镇痛知识的调查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10)
[14]范澍田.熵原理在标准化中的应用研究[J].标准科学.2010(07)
[15]汪晖,徐蓉,黄海珊.护理人员疼痛管理相关知识及态度的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0(11)
[16]王羽丰,赵金奇,张灿珍,聂俊,杨梅,陈云兰.云南省3331位医师对癌痛控制认识和处理的调查[J].肿瘤学杂志.2010(04)
[17]易智慧.疼痛知识培训对改善外科护士的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的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09(36)
[18]张契敏.肾移植术后病人舒适护理的效果观察[J].现代临床医学.2009(05)
[19]郭向丽,周玲君,赵继军.术后疼痛程度控制目标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报.2009(12)
[20]陈素娟,冯金娥.本科实习护生疼痛管理知识认知现状调查[J].护理学报.2009(12)
[21]吴婉红,彭玲,陈俏红,王坚.疼痛教育对泌尿外科术后疼痛护理的影响[J].临床护理杂志.2008(01)
[22]肖春秀,姜小鹰,阎成美.肾移植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患者舒适状况研究[J].护理学报.2007(07)
[23]连祥基,杨贺飞.不同镇痛方法对肾移植患者术后疼痛及呼吸功能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6)
[24]朱丽霞,高凤莉,梁晓坤,王秋俐,罗虹辉,邓海波.胸外科术后72小时内患者舒适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7(03)
[25]桑翠,柏艳.护士疼痛知识学习效果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7(01)
[26]许燕玲,陈桂珠,黄新艳,曹建文.专项培训提高护士疼痛护理水平的调查[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12)
[27]谢世标,谢雄政,欧朝胜.负熵及其应用[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4)
[28]朱丽霞,高凤莉,罗虹辉,邓海波,王秋俐.舒适状况量表的信效度测试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13)
[29]冯薇.流程再造: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的科学方法--中美医院流程再造专题研讨会综述[J].中国医院.2005(08)
[30]申颖,韩如泉,王保国,彭昆,王德祥,李艳.术前口服曲马多在神经外科手术超前镇痛的应用[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5(03)
[31]孙正怡,冷金花,郎景和,刘珠凤.妇科腹腔镜手术后疼痛的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4(05)
[32]平卫伟.Delphi法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J].疾病控制杂志.2003(03)
[33]徐迎阳,尚红.肾移植术后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对血浆内皮素及肾功能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2(01)
[34]王明英.肾移植术后疼痛的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1(10)
[35]黄晓蕾,马双莲,张金芳,张继平,陆宇涵.27省市护士对癌痛治疗相关知识了解程度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1(01)
[1]张波.桂莉主编.急危重症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第三版:246-247
[2]刘翠华.重症老年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护理 [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8):9-11
[3]罗德生.王慧.方敏.袁晓飞.ICU患者气管插管意外脱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3):459-461
[4]赵晶.重症监护室气管切开并发症的护理研究进展.全科护理.2013,11(1 中旬版):172-175
[5]赵士静.董立亭.张秀云等.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气管切开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6):9-11
[6]孔磊.许立民.宋献丽.等.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护士进修杂志. 2013,28(3):219-221
[7]蒋超.徐丽华.ICU人工气道吸痰最佳护理实践标准研究现状及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2):18-20
[8]黄世英.李连梯.朱文平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有效吸痰的时机和方法[J].广东医学.2013,34(8):1308-1310.
[9]何秀曼.许倩茹.非定时吸痰技术及护理对气管切开患者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4):335-336
[10]童亚林.缪洪城.冯小艳.等.加强呼吸道管理对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防治作用[J].中华烧伤杂志.2010,26(1):6-10
[11]刘广琴.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最佳时机的探讨[J].当代护士.2010,3(专科版):105-106
[12]江方正.李雪.叶向红等.持续加温湿化氧疗在气管切开患者脱机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2):128-130
[13]蔡瑞霞.介绍一种新的气管切开换药方法.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9):29
[14]毕娜,王建荣.静脉输液技术环节风险评价的研究.护理管理杂志.2011,11(11):761-763
[15]毕娜,吴冬梅,王建荣.我国静脉治疗护理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4):1613-1615
可以中西医结合护理杂志,这是上海交大主办的,是2015年新创办的杂志。新杂志,目前没有任何影响力,所以什么核心期刊也不是的。就是普通期刊。交大办的,所以也算是
文化是无处不在的,它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活动,影响着健康,也影响着医学科学的形成与发展.中西医学的许多差异都与相异的文化土壤有关,是文化选择的结果。下文是我为大家
中西医结合医学论文范文篇2 浅论新时期中西医结合 21世纪必将是中西医结合医学蓬勃发展的世纪,也是全人类传统医药与现代医药相结合的“结合
将传统的中医中药知识和方法与西医西药的知识和方法结合起来,在提高临床疗效的基础上,阐明机理进而获得新的医学认识的一种途径。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中西医结合
可以,(一)申请博士学位应满足条件1.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须在中文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图书馆发布,下同)、CSCD索引源核心期刊和MEDLINE收录期刊上至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