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51

大飞猪猪
首页 > 期刊论文 >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友好环境

已采纳

《中国教育再造》,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中国大学精神的历史与省思》(获第四届全国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2010年再版《教育改革行知录》,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中国幼儿教育忧思与行动》,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生活教育与心灵教育》,香港教育学院心灵教育中心2010年版《多维视野中的生活教育》,安徽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陶行知画传》,四川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理想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中国教育六十年纪事与启思》(上下册),山西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中国近代大学精神史》,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亲子成长游戏》,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叶企孙画传》,四川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 《20世纪中国教育家画传》(10卷本,入选2012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四川教育出版社2012-2013年版,内含黄延复等著《梅贻琦画传》,梁吉生等著《张伯苓画传》,宋恩荣等著《晏阳初画传》,金林祥著《蔡元培画传》,窦忠如著《王国维画传》,邹新明著《胡适画传》,谢长法著《黄炎培画传》,柯小卫著《陈鹤琴画传》,靳贵珍等著《徐特立画传》,仲玉英等著《蒋梦麟画传》,吴洪成著《梁漱溟画传》,徐卫红著《陈寅恪画传》,储朝晖著《陶行知画传》《叶企孙画传》。《小学心灵教育教师用书》,四川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中学心灵教育教师用书》,四川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0-6岁儿童养育专家全知道》,内含钱玲娟等著《幼儿玩具玩与学》,刘燕华著《婴幼儿护理与习惯养成》,陈辉著《幼儿行为问题应对》,[日]无虅隆著、胡学亮译《发现孩子:早期教育释疑》,储朝晖著《亲自成长游戏》,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为生活而教育》(陶行知原著,入选博雅双语名家名作系列丛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年版《中国教育制度沿革史》(郭秉文原著,入选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入选2014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1.博物馆观众接待中的几个心理学问题/《中国博物馆》1987年1期2.对“验证向心力公式实验”的改进/《中学物理教学研究》1987年8-9期合刊3.三维教育论初探/《潜科学》1987年6期4.边远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之路/《教育与职业》1988年6期5.陶行知图书馆理论与实践/《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989年3期6.试论发展外向型教育/《特区教育》1989年2期7.盲流冲击与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1989年12期8.也谈汉字的“识繁写简”/《汉字文化》1990年2期9.平民教育与皖西农民运动的兴起/《教育史研究》1990年3期10.当今文盲特点及扫除文盲的方法/《教育研究》1990年7期11.给贫困地区带来希望的教育发展之路/《明日》1990年6期12.图书馆的公共关系问题/《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991年2期13.陶行知与印度/《南亚研究》1992年1期14.陶行知与内蒙古教育/《教育史研究》1992年2期/《中国民族教育》1993年4期转载15.试探高等教育的开放体制/《池州师专学报》1994年2期16.试谈在山区教育中加强林业教育/《中国林业教育》1995年4期17.陶行知与基督教/《金陵神学志》1998年1期;《歙县文史资料》第六册,2000年11月18.试论“教学做合一”/《丽水师专学报》1998年3期19.世纪轮:戴东原·陶行知/《陶行知与中外文化教育》人教社1999年9月出版20.论陶行知人口科学思想/《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3期21.稷下学宫与当代大学精神的弘扬/《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02年1-2期22.教育的经济作用特性新析/《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3期23.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乡村教育边缘化问题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年5期24.研究生学术活动的理念及运作/《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年1期25.论陶行知教师培养目标的逻辑系统/《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年1期26.探析孔子之“心”/《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1期27.论教育研究的人学路径/《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1期28.颜元对中国书院理念的变革及其启示/《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2期29.何为中国大学精神之源/《江苏高教》2004年4期30.大学精神语义的实证分析/《复旦教育论坛》2004年4期31.全球化背景下教育管理创新的文化视角/《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6期32.省思中国大学精神/《邯郸学院学报》2005年3期33.走出教育公平的观念误区/《中国教育学刊》2005年7期34.生活教育的当代发展/《生活教育》2006年4期35.超链接文本话语系统中教育的嬗变/《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1期36.大学精神与大学理念——中西大学的心灵差异/《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年2期37.高等教育贵族化的原因及矫治/《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6期38.中国近代教会大学精神生态及其启示/《江汉大学学报》2006年12期39.北京大学精神一解/《大学(研究与评价)》2006年12期40.余家菊论乡村教育及国家主义乡村观的两难处境/《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5期41.香港十年之教育/《中华读书报》2007-06-2742.义务教育公平的矛盾分析(上、下)江苏教育2007年2、3期43.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与陶行知研究/《生活教育》2007年9期44.高等教育经费分担的现状、问题及应对/《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年2期45.东亚文化之根与教育再造/《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3期46.幼儿教育要确立为实现人类发展希望奠基的新目标/《学前教育研究》2008年3期47.徽州文化与陶行知的精神成长/《黄山学院学报》2008年8期48.教育是人类最尖端的活动和学问/《中国教育报》2008-02-0249.正确解读学校的生命密码/《中国教育报》2008-09-0250.直面幼儿教育十大观念冲突/《中国教育报》2008-09-1851.近代香港中文大学精神的生成与特征/《大学(研究与评价》2009年6期52.学生成长发展的学校管理体制障碍分析/《中国教育学刊》2009年8期年教育发展启示:体制改革是关键/《人民教育》2009年10期54.教育改革需要更加明确的目标和路线图/《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6期55.公民意识教育始于行/《中国德育》2010年12期56.社会需求是高校定位的终极指南/《中国教育报》年中国高等教育效能分析/《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4期58.中国教育国际化六十年的历程与启示/《世界教育信息》2011年3期59.农村教师问题的成因及综合求解/《生活教育》2011年第3期60.南科大:开启公众对教育变革的理性表达/《小康》2011年7期61.陶行知民主教育的精神实质/《中国德育》2011年8期-62.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大学精神发展/《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9期63.学前教育发展需运用投入杠杆吸纳多方资源/《中国财政》2011年10期64.教育家办学需要适宜的制度环境/《中国教育报》2011-03-2265.陶行知教育生涯中的细节与精神/《中国教育报》2011-10-1866.财政投入与幼儿教育公平性研究/《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1期67.大学精神研究的论域初探/《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年5期68.大学管理从“心”开始/《光明日报》2012-01-3069.“名师”是歧路“良师”是正途/《中国教师报》2012-05-2370.民国时期党化教育的牺牲者郭秉文与东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11期71.晏阳初-陶行知——相切与相离/《传记文学(台湾)》2012年11月号72.学前教育快速发展亟需公平基石/《基础教育参考》2012年第15期73.大学为何呼唤理想/《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2期74.寻觅西北联大的生命密码——西北联大的兴衰及其启示/《高等教育研究》2013年4期75.主体与需求多样是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前提/《基础教育参考》2013年第3期76.陶行知终身教育理念及其实施/《终身教育》2013年第6期77.大学精神的既有研究与待解难题/《大学(学术版)》2013年10期78.教育经费如何管好用好/《人民教育》2013年12期79.信仰是现代教育的精髓/《中国教师报》2013-07-0380.中国教育六十年发展的启示/《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年3期81.郭秉文与陶行知在中国教育现代化中的互动与选择/《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5期82.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困境与出路/《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年6期83.人类教育怎样创新/《光明日报》2014年12月9日84.对中国教育“均值”与“方差”的观察可信吗?《光明日报》2015年3月24日85.教育改进的想象与实证,《光明日报》2015年5月12日86.乡村留守儿童的问题 就是整个社会的问题,《光明日报》2015年8月11日87.行政手段能解决省域高教资源均衡问题吗?《光明日报》2015年9月29日88.叶企孙与清华教授治校,《中国教育报》2015年5月22日89.建立体制对创新的包容是当务之急,《中国教育报》2015年8月31日90.为什么必须取消高考加分?《凤凰周刊》2015年第7期91.西南联大师生与国民党的周旋,《凤凰周刊》2015年第10期92.中国大学生为何不爱创业?《凤凰周刊》2015年第17期93.抗战烽火中的三所大学,《凤凰周刊》2015年第26期94.高校招生政治思想品德加分政策的演变及其分析,《江汉大学学报》2015年第2期95.加强职校实习生权益保障建设,《中国国情国力》2015年第8期(4000)96.陶行知与张伯苓的学术与政见异同《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 年第3期94.王星拱的治校理念及其对提升大学品质的启示,《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年第6期95.徐特立在抗日战争中的立场和定位,《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

208 评论

水蓝冰蓝

浅谈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论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 :人文素质是现代医学院校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注重具体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研究的同时,也要注重观念的更新,将“以人为本”理念全面贯穿在人文素质教育内容、方法和实践等各环节。

关键词 :以人为本;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当今,医患关系的日益紧张引发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这不仅关系到医疗质量,而且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影响深远。引发医患矛盾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滞后是一个重要的内因。每年有大量的医学生进入医疗行业工作,因此,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必须从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做起。“以人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也完全适用于人文素质教育。

一、“以人为本”理念的内涵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强调‘人’的主体性要求。以人为本,关注的是对人的价值和意义的肯定”。[1]“以人为本”要真正落到实处,就要让人在社会发展中处于主体位置,因此,社会各方面的发展都必须立足于人的需求,以人带动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从根本上讲,就是以人为中心,维护人的尊严,尊重和保护人的权利。要注重人文关怀,在社会各领域强调人人平等,人人都享有权利,且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人文关怀突出的是对人的尊重,以人性化的思想对待生活中的任何事,既要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又要勇于突破创新,既要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共性,也要包容不同个体的差异,更凸显“人”的主体性。

二、人文素质教育

“以人为本”是基础内容医学以“人”为工作对象,因此,从本质上来说,医学就是一个关注人文发展的领域。恩格尔指出,医护人员必须要转变观念,正确理性地对待人类的健康问题和各种疾病。他提出了全新的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这也契合了我国古代医家“医乃仁术”“医者须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的思想。医学的人文价值体现在以病人为中心的信念中,渗透于医学高新技术的应用中,这对医生的知识结构和整体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一名合格的医生,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知识、良好的职业素养,而且要心系患者,关注其身体健康和心理变化,从而减少医患矛盾发生的几率。医护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能否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将直接体现在其服务患者的过程中。人文关怀要求医生切实为患者着想,“人性化的医疗”基于人文、科学、哲学的学问。对于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不仅仅是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更要引导其树立正确的职业观,通过经验的积累不断完善人格,提高自我修养和综合素质。然而,传统医学教育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人性化医疗”的目标。

康德认为,所谓以人为本,就是凡事立足于人,凡事为了人,而不是以人为中介或把人看成完成某件事的工具。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一视同仁,同等对待,这是践行道德标准的基本要求。从本质上来说,“以人为本”的理念与儒家创始人提出的“仁者爱人”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两者都强调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在医疗工作中,医生直接服务的对象是“人”,因此,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医护人员的天职,医护人员要始终以“关注病人身体健康,关心病人心理素质”为使命。[2]随着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患者对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需不断调整医学模式,强调人在医疗服务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医护人员关注人的心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表明,人不仅具有生物特性,而且具有社会属性、心理属性,而传统的医学模式却忽略了这一点。医疗服务必须以人为基础。对现代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除了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还要帮助他们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在医护工作中,引导医学生自觉肩负起救死扶伤的使命,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关注病人的心理。

三、人文素质教育方法应体现

“以人为本”导致医学生人文素质偏低的原因,除教学内容的欠缺,教学环节也有问题。传统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都是以教材、教师为中心,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只能全盘接受,几乎没有发言和提出质疑的机会,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少之又少。教师应从根本上转变教学理念,真正做到“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精神发展,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立以学生为本的人才观,要坚持教学上的个性化,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因人施教”,[3]从以灌输多少知识量为标准,转变为学生学习了多少,学习过程是否愉快为标准,更加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主动回答问题,而不是等待教师提问。教师应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在学生遇到无法解决的.难题时加以引导,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身份,扮演好引导学生的角色,充当文化传承与道德思想灌输的桥梁,以自身严谨的工作态度,优良的师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4]教师肩负着育人的天职,应以自身的行动帮助学生树立健全的人格,做学生求学道路上的引路人。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职业发展规划创设学习情境,安排教学互动,完善教学环节,加强教学管理,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四、人文素质教育实践应体现

“以人为本”人文素质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大部分医学生毕业后都会就职于医疗机构或医院,因此,医院作为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平台是首选,但这并没有引起学校和医院的重视,而实践环节的人文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而重大的。“为什么医学生进入临床后会变坏?”这一问题,与过于注重技能培训而忽视人文精神实践环节有关。医学生来到医院或医疗机构后,经验丰富的医疗专家急于向其灌输医疗知识和操作技能,却忽略了人文理念和学术精神传播的重要性,医德建设更是形同虚设。现代医学教育认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播专业知识,还要注重人文精神培育,使学生进入医院后自觉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教师以自己的经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加强其道德修养。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可使他们不仅掌握专业的知识和医疗技能,而且要深刻认识人文精神的重要性,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重坚持在教育实践中‘以人为本’的精神”[5]。让学生认识医护人员神圣的使命,在实际工作中更加关注患者的人文需求。教师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引导他们在医护工作中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

实习是医学生走出校园,正式进入职场前的过渡阶段,同时也是践行人文理念的最佳时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医学人文活动的形式层出不穷,例如义诊、疾病知识宣传讲座、医患交流会、老年人康复、关爱弱势群体等,这不仅能够拉近医生和患者之间的距离,而且有利于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维持社会的稳定。医学生可从中感受到患者的心理变化和医疗需求,从而更好地开展人文关怀,帮助患者迅速恢复身体健康。医生肩负着救死扶伤的使命,应始设身处地地为患者着想。医生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不仅有助于准确把握患者的病情,而且能够减少医患矛盾发生的几率。因此,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医学知识,还要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引导其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在实习过程中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和医疗感受。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对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有助于缓解医患矛盾。医护人员的表情、态度、服务影响着患者的心理感受,不少医患矛盾正是由于医生和患者的沟通不畅所致。综上所述,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是培养综合型医学人才的基本要求,教育者应基于“以人为本”的理念,根据医疗行业的发展需要和医学生的特点,设置合理的专业课程,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提高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钟添生.论以人为本思想中“人”的主体性内涵及其现代价值[J].哲学当代视野,2007(4).

[2]任桑桑.加强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思考[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2007(6).

[3]何松,陈姝.对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现代医药卫生,2008(5).

[4]张蕾.简论医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与提高对策[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5]胡瑞敏.试论当前我国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问题与对策[J].煤炭高等教育,2005(4).

95 评论

相关问答

  •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武汉科技大学不属于985大学。学校历史可溯源至1898年成立的湖北工艺学堂;1958年组建为武汉钢铁学院,开办本科教育;1995年,隶属于原国家冶金工业部的武汉

    美味偏执狂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刊名: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医学卷Journal of Yangtze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主办:长江大学周期

    happybaozi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长江大学学报属于省级期刊!不是核心!社科版和自科版只是收录不同学科的文章而已,由大学主办的期刊(核心除外)都是省级期刊! 核心期刊在核心期刊目录上可以检索到(该

    音为爱899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中国教育再造》,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中国大学精神的历史与省思》(获第四届全国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2010年再版《教育

    大飞猪猪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江汉大学学报社科版

    专业特长及近期研究方向:西部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旅游规划与开发教学课程:旅游规划与开发、客源国概况、导游英语听与说、园林艺术、经济地理、城市与区域旅游规划主要

    五百米深蓝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