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星星仔
心理资本是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具体表现为: 1, 在面对充满挑战性工作,有信心(自我效能)并能付出必要的努力来获得成功; 2, 对现在与未来的成功有积极的归因(乐观); 3, 对目标锲而不舍,为取得成功在必要时能调整实现目标的途经(希望); 4, 当身处逆境和被问题困扰时,能够持之以恒,迅速复原并超越(韧性)以取得成功。 自我效能、希望、乐观、韧性被认定是(但不限定)心理资本的四项构成要素。既是组织的要素,也是组织中的个人的要素。组织创造形成的这些心理资本与组织的领导人是否具备这些心理资本有直接的关系,形成和具备这些心理资本,既是组织有目的受控制的创造成果,所形成的心理资本环境也可以教化后来人,这就是独特的、不可复制的竞争力。 中国历史中的东汉末期刘秀的创业团队、三国演义时期的曹操创业集团是形成和培养这些心理资本的典型故事;美国的西南航空、苹果电脑是形成和具备这些心理资本的典范案例。 创造组织的心理资本是有一系列的方法的,人力资源的规划如果能够以组织个组织中的个人的心理资本的形成为目标,并且为人力资源绩效考察的目标,显然有助于心理资本的创造。 下面将分别介绍:自我效能(自信)、希望、乐观和韧性四个状态类心理特征 有自我效能感的人,以五个重要特征上表现突出: 他们为自己设立高目标,并自己选择困难的工作任务; 他们欢迎挑战,并因挑战而强大; 他们是高度自我激励的人; 为实现目标,他们会投入必要的努力; 当面对困难时,他们会坚持不懈。 心理资本的第二个心理特征是希望。 希望(hope)是“在成功的动因(指向目标的能量水平)与路径(实现目标的计划)交叉所产生体验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积极的动机状态。” (Rich Snyder) 在这一定义中,有几个要点 一是把希望看作是一种认知状态; 二是在这种状态中,个体能够设定现实而又有挑战性的目标和期望,然后通过自我引导的决心、能力和内控的知觉来达到目的,这便是成功的动因或意志力; 三是路径力,也就是设定计划。 心理资本的第三个心理特征是:乐观 乐观是一种解释风格,它把积极的事件归因于自身的、持久的和普通性的原因,把消极事件归因于外部的、暂时的及与情境有关的原因(Martin Seligman) 心理资本强调人们采取灵活、现实的乐观,即有效的乐观。 有效的乐观既不是将成功完全归因于自身,试图去控制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也不是将所有的失败都归因于外部原因,并推脱责任 灵活有效的乐观者能够充分享受工作和生活中的种类事件的乐趣,最大限度从中总结经验 如何开发乐观? Schneider提出了开发工作场所中现实的乐观的三种策略: 包容过去 珍惜现在 寻找未来的机会 心理资本第四个心理特征是:韧性 韧性(resilience)是这样一种开发能力,这种能力能够使人从逆境、冲突和失败中,或者从积极事件、进步以及与日俱增的责任中快速回弹或恢复过来。 人们发现,有三类因素能够促进韧性的形成和发展:韧性资产、韧性危害因素和价值观韧性资产(resiliency assets) 被定义为:根据某一具体的结果效标,一群人及其所处情境中,能够带来积极结果的一种可能测量的特征(Masten & Reed) 认知能力、气质、积极的自我知觉、忠诚、积极的生活观念、情绪的稳定性、自我调节、幽默感和感染力都是对形成高韧性有贡献的资产 如何提升员工的韧性水平? Masten & Reed指出,有三种策略可以用来开发工作场所的韧性:、 1、关注韧性资产的策略 这种策略关注提高韧性资产,通过提高这些资产增加产生积极结果的可能性 在工作场所,这些资产包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自我效能、希望和乐观等 其中,显性的人力资本(知识、技能、能力等)可通过传统的教育培训手段获得;隐性的人力资本(对组织价值观、结构、战略和运营过程的深入理解,即具有“组织依存”性的成分)可以通过定位、导师制、工作轮换、日常引导等方式实现 2、关注危害因素的策略 对危害因素持积极态度,把它们看作是挑战与发展的机会(感谢危害因素!) 加强对危害因素的管理,而不是回避 对各种不同的危害因素,可开发不同的策略 通过这些对危害因素管理的策略,人们可以培养与新机会相关的韧性资产,使人们从困境中复原,超越自己 3、关注过程的策略 这种策略关注韧性资产的形成过程,通过恰当的路径和过程,可以有效地使个体对各种刺激,包括危害因素作出积极的反应
风风一样的自由
在高校心理咨询工作中,心理咨询师的自我成长非常重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自我成长心理分析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并且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和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心理学与自我成长课程的基本内容和意义出发,指出了课程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然后提出了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关键词:心理学与自我成长;教学改革;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 文章 编号:1674-9324(2013)35-0064-02
一、心理学与自我成长课程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精神生活质量,大学生群体也不例外。近年来,大学生由于学业受挫、人际关系不良、经济困难、失恋等原因,产生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为此,在普通高校,不仅仅师范类院校学生开设心理学课程,现在已有许多非师范类院校的学生也开始主动选修心理学这门课程,希望从中获得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我校从2011年秋季开始,在本科新生中开设了《心理学与自我成长》课程,作为一门必修课,要求每名大学新生必须选择。课程主要分为以下8个章节:适应与发展、自主学习、学会共处、爱与亲密关系、情绪管理、压力应对、 时间管理 以及意义与价值。设置该门课程的目的是由于近年来,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越来越多的心理困惑,通过学习该门课程,能够让新生更多地了解心理学的基本知识,认识到心理学既可以是一门高深的科学,也是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一直存在的,通过学习,能够让学生对心理问题有基本的鉴别能力,并且能够正确对待心理问题。同时也让新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大学的生活和学习,提升自己的生活境界,促进大学生的成长和全面发展。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在课程结束后对所有听课同学做了一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学生觉得课程的开设是有意义的,对心理学的学习寄予厚望,但对课程的最大意见就是“学时无趣、学后无用”,这无疑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影响了教师的教学热情,甚至危及到了课程本身的价值。因此,如何开展好这门课程,使心理学课“心理化”,神秘地谈心理,真实地讲自己,实用地指导生活,已成为当前这门心理学课程重要的课题。
二、心理学与自我成长课程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
1. 教学 方法 单一化。目前,大部分授课教师还是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风格已成为教师教学的单一途径。而对学生参与式教学、案例式教学、活动互动教学则应用较少。即使部分教师在课堂上采取了案例教学的方法,但大部分教师还是采取自说自解的方式,对学生的引导性欠缺。因此,学生在被动学习的过程中,极易产生倦怠感,学习动机也不断弱化。
2.课程内容体系有待商榷。目前心理学与自我成长的内容分为适应与发展、自主学习、学会共处、爱与亲密关系、情绪管理、压力应对、时间管理以及意义与价值这八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情绪管理与压力应对的授课内容有重复的部分,且部分内容,如自主学习、学会共处与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中的部分内容有所重复,思想道德修养课也是在新生刚入学时讲授的,重复的内容可能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
3.考试方法单一化。目前心理学与自我成长课程的评价方式,一般是以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而成。平时成绩一般所占的比例较小,包括课堂考勤和课堂回答问题两部分,而期末考试则是提交一篇课程相关的论文。所以学生只要考勤过关、提交了论文就可获得较好的分数。特别是提交的论文,质量参差不齐,多数同学绝大部分内容是在网上下载的,只有少数同学结合了自己的经历和感受,难以达到教学目的。
三、心理学与自我成长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1.教学形式的改革。改变教师讲授的单一形式,增加课堂互动活动,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性评价,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自己是教学的主体,体会到成功的愉悦,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会共处一章中,笔者开展了互动游戏叠罗汉,将全班分为5个小组,每组15名同学,从任一人开始作 自我介绍 :我是谁,来自哪里,性格怎样……后面的同学要将前面同学的话复述一遍后再开始自我介绍,如此类推,直到每一位同学都将其他所有组员的介绍记下为游戏结束,比赛看哪个小组又快又准。在情绪管理一章中,笔者通过音乐(欢快的和悲伤的)、动作(大笑、低头)、思考(想悲伤和快乐的事情)让每一位同学亲身感受情绪的变化会与哪些因素相关。在压力管理中,笔者让每一位同学将最近最困扰自己的事情写在纸上,揉成团后一起放在纸袋子里,然后随机抽取一些,一一给予解答,有效地帮助同学们解决困难,舒缓压力。笔者将这些形式和方法引入该课程课堂教学,使学生以活动课程的方式方法学习课程知识。实践证明,这些形式既保证了系统的学科知识学习,又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课程内容体系的改革。笔者认为可以在课程内容中增加心理学与人格形成的内容,作为一个章节来讲述。使学生了解到健全人格者的特征;以积极的态度看待自己,能够自知、自尊以及自我悦纳;以积极的眼光去看待他人,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精神;以积极的态度看待过去、现在和未来。使学生能够用心理学的知识辅助自己形成更加健全的人格。另外,在心理学学习的过程中,必须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心理学思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从心理学的视角审视问题。因此,在课程中可以增加一些理论联系实际的环节,如可以通过一些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典型案例,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还可以增加一些团体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3.课程评价方式的改革。目前心理学与自我成长课程的评价方式还是以 总结 性评价为主,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主动积极地学习和应用心理学知识等目标方面还存在欠缺,也不能及时提供反馈信息以帮助学生和教师改进学习和教学。笔者认为心理学与自我成长课程评价改革的具体方法是:改革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所占的比重。可以适量布置平时作业,如可布置学生撰写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生活的案例 报告 ;对所学内容所提出的问题;阅读、观看与心理学有关的文学艺术作品之后的感想;组织或参加小组讨论的情况记录等等一系列能够理论联系实践的小作业,便于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学习迁移,让学生知道在什么时候、什么条件下可以使用哪些知识,要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在实际应用中是有作用的。最后,可按照生作业的完成程度、认真程度、主动程度、理论联系实际的程度、 自我评价 的深度等方面来进行评价。为降低作业难度,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共同完成以上作业。此外,还要加大平时课堂互动活动中学生的表现情况在最后成绩评定中的比重,这样既可以活跃课程气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程互动,也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至于期末考试的论文撰写,笔者认为应该降低比重,甚至可以予以取消。
综上所述,在非师范类院校开设心理学课程是十分必要的,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的生活和学习,提升自己的生活境界,促进他们的成长和全面发展。针对心理学与自我成长这门课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应从改革教学形式、课程的内容体系以及课程评价方式等方法入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程学习,增强学生运用心理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摘 要:在积极心理学和积极组织行为学理论基础上产生的心理资本,主要包括自我效能感(自信)、韧性、乐观和希望四个维度,我国有将近3000万的各类大学生,因此本研究希望简要的探讨一下心理资本对大学生自我成长的启示,以使对大学生自我成长有所帮助。
关键词:心理资本;大学生;自我成长
作者简介:陈礼灶(1984-),男,福建龙岩人,兰州大学 教育 学院,高等教育学。研究方向:大学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11--01
2002年美国管理学家 luthans 以积极心理学理论和积极组织行为学为理论基础,提出了心理资本理论,并认为心理资本理论主要包括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韧性等四个方面。为了与其他积极心理学的要素区分开来,luthans 把心理资本定义为:符合POB(积极组织行为学)标准的,即积极性、以理论与研究为基础的、可测量的、可开发的、类状态的个体特征、影响绩效的积极心理学要素。Luthans 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将心理资本定义为: 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2]。现在,心理资本已经逐步成为经济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之后的又一资本优势。
2008年前后,在我国李超平翻译了Luthans所著《心理资本》前后,心理资本也逐步引起了我国一些学者的关注。仲理峰[3]和王雁飞[4]等分别对心理资本进行引进性的介绍。柯江林[5]和张阔[6]等分别对心理资本问卷进行本土化的编制。
本研究希望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心理资本对大学生自我成长的启示意义。
1.在自我成长的道路上树立自信心
自信,又称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为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班杜拉)。如果,个体认为自己有能力完成某种行为,则说明他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反之,则自我效能感较低。
研究表明,自信与心理健康存在着正相关(毕重增,黄希庭),自信有助于个体减少其人际困扰 (张继元,毕重增),自信的个体拥有积极的归因方式(秦东波等),自信的人更倾向于追求成功的动机,而非避免失败的动机(车丽萍)。研究同样表明,自我效能感(自信)与抑郁显著负相关(葛明贵),与自尊有显著正相关(李妲等),与特质焦虑和考试焦虑存在负相关(李守龙,李晓芹),与人际关系困扰总分负相关(张倩,桂守才)。由此可见,自信对自我成长具有积极的意义,所以大学生在自我成长的道路上要树立自信心。
2.在成长的道路上锻炼韧性
韧性,又称复原力,不仅意味着个体能在重大创伤或应激之后恢复最初状态,在压力的威胁下能够顽强持久、坚韧不拔,更强调个体在挫折后的成长和新生。韧性高的人,不仅表现在个体能在重大创伤或应激之后恢复正常状态,同样也表现在从强度很高的正面情绪恢复到正常状态。范进中举中的主人公,最后之所以发疯,跟未从强烈的正面情绪(高兴过头)恢复到正常状态有很大的关系。
研究表明,复原力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保护性作用(胡海利等),复原力与抑郁存在负相关(王秀希等),复原力与生活满意度存在正相关(Kari),复原力有利于在逆境中成长(Sean)。由此可见韧性对自我成长也具有积极的意义,所以大学生在自我成长的道理上要锻炼锻炼自己的韧性。
3.在自我成长的道路上心怀希望
堪萨斯大学的临床心理学教授里克·斯奈德(Rick Snyder)认为:希望是在成功的动因(指向目标的能量水平)与路径(实现目标的计划)交叉所产生体验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积极的动机状态。即希望=意志力+途径,希望不仅需要坚定的意志力,同样也需要明确目标的指引。
刘孟超,黄希庭在其《希望:心理学的研究述评》的论文指出:希望较高的人,具有较高的学业成绩,心理健康水平也比较高,与生理健康也有一定的关系等。Snyder等人认为,希望对生活满意度和生活质量等具有积极的影响。Luthans等人研究表明,在 人力资源管理 领域上,希望与组织认同感显著正相关, 且只有希望与工作表现正相关。由此可见,希望对自我成长亦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大学生在自我成长的道理上要心怀希望。
4.在自我成长的道理上学会乐观
美国前心理学会主席塞利格曼(习得性无助和习得性乐观提出者)认为:乐观是一种解释风格,也就是把积极的事件归因于自身的、持久性的和普遍性的原因,而把消极事件归因于外部的、暂时性的及与情境有关的原因。
研究表明,乐观与生活满意度、自我效能存在显著正相关(袁莉敏等),乐观的人更长寿(Matuuta),乐观的人更幸福(Taylor),乐观与抑郁情绪存在显著负相关(袁立新)。气质型乐观能够更好地预测人们的未来,能够改善人们的心境,减少精神疾病,从而能保证适应现实生活(段海军,霍涌泉)。由此可见,乐观对自我成长同样具有积极的作用,所以大学生在自我成长的道路上要学会乐观。
5.在自我成长的道理上注重多种基本心理素质的协调发展
以积极心理学和积极组织行为学为理论基础的心理资本概念,提出了一个包括多方面的正面心理学概念,与以往的单独研究自我效能感、韧性、乐观、希望等研究,更能反映一个人的总体心理品质。研究表明,在一个方面心理品质较高的人,并不一定在其他的方面心理品质也较高。例如,研究表明,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在自我效能感方面往往也较高,但是在韧性、乐观和希望三个方面并没有因此也高于其他同学,或者这表明了,为什么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容易造成更高强度的心理冲突(自信较高,其他方面的心理品质却不高)(彭贤、陈礼灶)。由此可见,大学生在子饿哦成长的道路上要注重基本心理素质的协调发展,而不是一味的强调某一方面心理品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Luthans F ,Youssef CM,Avolio BJ,著.李超平,译.心理资本.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5.
[2]Luthans Youssef C ,social,and now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management:Investing in people for competitive Dynamic,2004,33( 2 ).
[3]仲理峰.心理资本对员工的工作绩效、组织承诺及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心理学报,2007,39(2):328-334.
[4]王雁飞,朱瑜.心理资本理论与相关研究进展.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29(5):32-39.
[5]柯江林,孙健敏,李永瑞.心理资本:本土量表的开发及中西比较. 心理学报,2009,41(9):875-888.
拎拎同学
心理资本是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具体表现为: 1, 在面对充满挑战性工作,有信心(自我效能)并能付出必要的努力来获得成功; 2, 对现在与未来的成功有积极的归因(乐观); 3, 对目标锲而不舍,为取得成功在必要时能调整实现目标的途经(希望); 4, 当身处逆境和被问题困扰时,能够持之以恒,迅速复原并超越(韧性)以取得成功。 自我效能、希望、乐观、韧性被认定是(但不限定)心理资本的四项构成要素。既是组织的要素,也是组织中的个人的要素。组织创造形成的这些心理资本与组织的领导人是否具备这些心理资本有直接的关系,形成和具备这些心理资本,既是组织有目的受控制的创造成果,所形成的心理资本环境也可以教化后来人,这就是独特的、不可复制的竞争力。 中国历史中的东汉末期刘秀的创业团队、三国演义时期的曹操创业集团是形成和培养这些心理资本的典型故事;美国的西南航空、苹果电脑是形成和具备这些心理资本的典范案例。 创造组织的心理资本是有一系列的方法的,人力资源的规划如果能够以组织个组织中的个人的心理资本的形成为目标,并且为人力资源绩效考察的目标,显然有助于心理资本的创造。 下面将分别介绍:自我效能(自信)、希望、乐观和韧性四个状态类心理特征 有自我效能感的人,以五个重要特征上表现突出: 他们为自己设立高目标,并自己选择困难的工作任务; 他们欢迎挑战,并因挑战而强大; 他们是高度自我激励的人; 为实现目标,他们会投入必要的努力; 当面对困难时,他们会坚持不懈。 心理资本的第二个心理特征是希望。 希望(hope)是“在成功的动因(指向目标的能量水平)与路径(实现目标的计划)交叉所产生体验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积极的动机状态。” (Rich Snyder) 在这一定义中,有几个要点 一是把希望看作是一种认知状态; 二是在这种状态中,个体能够设定现实而又有挑战性的目标和期望,然后通过自我引导的决心、能力和内控的知觉来达到目的,这便是成功的动因或意志力; 三是路径力,也就是设定计划。 心理资本的第三个心理特征是:乐观 乐观是一种解释风格,它把积极的事件归因于自身的、持久的和普通性的原因,把消极事件归因于外部的、暂时的及与情境有关的原因(Martin Seligman) 心理资本强调人们采取灵活、现实的乐观,即有效的乐观。 有效的乐观既不是将成功完全归因于自身,试图去控制工作
一般认为,一篇学术论文没有综述是不可思议的。很多同学不是很能理解开题报告里说的文献综述是什么?或者说一直把文献综述当成是参考文献之类的。本篇文章就是为大家解答这
摘要的四要素: ①目的 :研究的目的、范围、重要性; ②方法 :采用的手段和方法; ③结果 :完成了哪些工作取得的数据和结果; ④结论 :得出的重要结论及主要
心理资本是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具体表现为: 1, 在面对充满挑战性工作,有信心(自我效能)并能付出必要的努力来获得成功; 2,
论文摘要是什么 论文摘要是什么,论文得摘要要如何写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论文摘要是什么,欢迎大家阅读! 一、什么是论文摘要 ●论文摘要即“摘其要点而发”.
论文内容摘要怎么写如下: 一、论文摘要四要素 1、目的:目的主要是指论文所研究的范围和目的,以及重要性和任务,还有前提条件,并不是主体的简单重复。 2、方法: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