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18

风吹萧萧
首页 > 期刊论文 > 生态哲学论文参考文献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好食物一起分享

已采纳

你可以参考一下文献:1 人与自然的中性博弈:回归生态整体主义 李昊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42 继承与超越:传统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关系析论 庄振华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 2007/013 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看技术生存异化的根源及其超越 林学俊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8/044 从三维角度论现代技术观的演进与和谐技术观的构建 苏振锋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35 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论当代马克思主义生态美学建构的人文学意义 彭修银 江汉论坛 2008/06 21世纪的新人文精神 政工研究动态 2008/06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态文明观——兼评《生态文明的兴起与观念变革》 赵霞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2008/028 生态批评的视阈 鲁枢元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69 和谐社会生态道德的建构 索春艳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7/101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种发展模式——以陕西省西安市村庄规划为例 尹洁 中华建设 2007/09

188 评论

solomuse2012

一.以“生态主义的视角”解读鲁滨孙的现状鲁滨孙是西方文明文化中的一个经典形象,对其研究的许多不同方向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当代国外评论学者大多是从殖民主义的视角、宗教学视角、文学视角甚至是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来进行评析的,但是以生态学的观点来审视丹尼尔·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还寥寥无几。与西方相比,虽然中国国内评论家们对鲁滨逊这个形象的关注度还不够,但是在生态主义领域,国人对这个人物的热情并没有比西方研究学者的关注要低。与用后殖民主义、宗教学等角度研究鲁滨孙的形象不同,国人不仅没有屡次重复国外学者的观点,甚至在这个方向上是有开拓性的。所谓“生态主义”,是一种绿色整治与哲学理论。在哲学上可分为自我更新存在的内在价值论、超越个体生态学和生态女权主义等派别。在政治学上可分为生物区域主义、社会生态学等派别。在自然价值观上承认非人自然之间并没有固定不变的界限,否定相对于非人自然的人类价值尺度的至上性与唯一性,张扬生态平等和生态中心主义。生态主义是与人类中心主义对立的。后者是要把人类的利益作为价值原点和道德评价的依据,有且只有人类才是价值判断的主体。所谓人类中心主义的实质就是“一切以人为中心,或者一切以人为尺度,为人的利益服务,一切从人的利益出发。” 对《鲁滨孙漂流记》进行生态主义视角的批判,实质上就是在批判其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类中心主义。相应的衍生物有生态女权主义对男权主义的批评,人类中心主义与后殖民主义的关系等等。基于问题的可探讨性和重要性,虽然以生态主义视角解读《鲁滨孙漂流记》尚不成熟,但其未来发展是可观的。二.对“生态主义”角度的质疑摒弃声张生态主义的价值不谈,有学者认为用生态主义这个视角解读《鲁滨孙漂流记》本身就不是合理的。这类观点不认为生态主义或人类中心主义应与《鲁滨孙漂流记》这部作品相联系,如论文《从自然人向自由人的趋近——论<奥德赛><鲁滨孙漂流记>西方个体意识的增强》等等。他们基本的理由主要有:第一,“笛福所要表现的和我们所要解读的不应是人类中心主义,而应是西方人个体意识的增强。鲁滨孙没有了强烈的集体观念和浓厚的家园意识,而是有了更强的独立人格和自由意志。个体意识是西方的普遍追求,它造就了独特的西方文化。”这样的观点伸张了西方的自由观,没有把鲁滨孙当做人类整体这一象征来看,而是认为鲁滨孙象征了西方社会中的一个一个的人类个体。类似的观点很新颖,应是受到了行为主义学派的启发。以个体作为研究对象继续研究下去是有意义的,但是不能肯定一个角度就抹杀相对应的研究角度。因为个体意识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诉求,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说,其实质仍是人类仍是一个整体、一个思想。如若个体意识不被整个西方文明所接受,那末作者所谓的“笛福的话语是西方普遍诉求”就站不住脚了。所以“以鲁滨孙象征整体人类,以小岛这个背景象征自然”进行研究是值得肯定的。从而,生态主义评议就是合理的。另一个理由是“笛福在《鲁宾孙漂流记》的序言中指出这是一部宗教文学的作品,所以评论角度最好从宗教学出发,而非生态主义等与当时时代格格不入的理论角度。”宗教不是孤独的,必也与其他科学相互联系。对于《鲁滨孙漂流记》所要宣扬的新教哲学,本身就值得生态主义批评家怀疑,如《圣经》就有人类中心主义的倾向。《以生态批评的视角读<鲁滨孙漂流记 >》一文说:“美国的科学家林恩怀特在他的文章《我们生态危机的历史根源》中指出‘在所有的宗教中,基督教是最以人为中心的宗教。’在基督教的传统中,自然界并不是一个自我产生,自我维持的物质世界,而是上帝创造的,但只有人是上帝按照自身形象创造的,因而只有人才有灵魂,是唯一获得上帝拯救的存在物……自然界一切非人的存在物都是为人的利益而存在的。人对自然的统治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尚可对《圣经》这部基督基本教义进行批判,所以对于《鲁滨孙漂流记》这部“宗教文学作品”进行生态主义上的批判也是合情理的。生态主义虽然在近现代才被提出来,并许久后才引起学界重视,但是它与人文主义一样,是自古就存在的价值取向,而非是与当时时代格格不入的事物。特别是在需要生态主义的今天,《鲁滨孙漂流记》一书价值的升华,正在于用本时代新活跃起来的视角对其进行重新审视。三,生态主义者的基本态度当前,用生态主义的角度对于《鲁滨孙漂流记》中“人类中心主义”这个问题的基本态度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文中的鲁滨孙不仅有人类中心观,而且自始至终,这样的价值观需要完全否定。如朱宁在《以生态批评的视角重读<鲁滨孙漂流记>》一文中指出:“鲁滨孙对自然自始至终采取一种人类中心主义的态度……这是近代工业文明以来二元论,还原论,机械唯物主义哲学观影响下逐渐形成的人类对自然的错误态度,造成了人类与自然关系的逐渐恶化。”同时,作者给出了如此批评人类中心主义的时代意义:“时至今日,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已经恶化为生态危机,成为了现代人不得不面对的生存困境,人类的发展和生存也因此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基于此,试图重新回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之路,反思近代以来人类对自然的粗暴态度,批判人类中心主义的文学观,价值观,挖掘生态危机的历史文化根源,这是我们进行生态批评视角重读《鲁滨孙漂流记》的最大意义所在。”在这个问题上类似的观点比比皆是,并成为了主流。虽然生态文明的兴起值得肯定,但是人类开发开拓的一切行径都被抹杀了。第二种观点认为,要理性地用发展的观点看待鲁滨孙的行为。鲁滨孙的岛上生活经历了三个层次:畏惧自然,依赖自然,征服自然。在自然充满敌意的状态之下,鲁滨孙为了生存,不得不进行猎食,对自然进行所谓的“破坏”,这是值得原谅甚至是同情的。而在第二阶段,依赖自然的这一段时期,鲁滨孙与荒岛二者是和谐共存的,于文中并没有见到其对自然的过分破坏,鲁滨孙亦接受了大自然的洗礼,回归了人的自然和淳朴的天性。自然的陪伴没有让鲁滨孙孤独,鲁滨孙也认为所有生物都是平等的,如鲁滨孙常思索自己没有权利决定其他生命的生死。在第三阶段,鲁滨孙征服自然的阶段才值得生态主义者进行发言。这样的发展观点没有过于偏激,如梁琰的《鲁滨孙:从生态主义到殖民者》一文,不仅运用了这样的观察方式,同时也对人类中心主义进行了认真的反思。虽然少有学者为鲁滨孙辩护,但是在部分文献中也稍有提及。如《鲁滨孙漂流记与西方自然状态理论》一文中指出,笛福对鲁滨孙流落荒岛这一主题的描写,实质上就是他对人类自然状态和大自然的向往。那么,生态主义支持者的问题就出现了:怎么解释这样一个热爱自然而又破坏自然的鲁滨孙?该文的作者认为,鲁滨孙的世界“是孤独、困顿和绝望的,他的所想所做只是想保全自身。”这样的鲁滨孙自然是情有可原,甚至本身透露着对生态的追求。四.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解剖剖析《鲁滨孙漂流记》中的人类中心主义方法有很多,价值取向也尽有不同。有的评论者用层次划分法。把生态主义的角度更细致划分为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三层次,从而解剖并批驳人类中心主义。褚夫敏、申富英的《人类中心主义的张扬》便运用了这样的方法:在自然生态上,他们批评鲁滨孙与自然的二元对立,对动物大肆虐杀而毫无怜悯之心,直接对自然进行破坏。在社会生态上,他们指出,以鲁滨孙为代表的西方人只接受自己的文明与技术,歧视其他文化与物种,破坏文化的多样性;小说中宣扬女性的“他者”形象,甚至没有发言的权利,而对于奴隶制的批评更是毫不留情。在精神生态上,人是堕落的,人的欲望不断膨胀,鲁滨孙靠聚集财物为生活目的;刚出海的他甚至毫无精神信仰,只知道追求名利。从内容上来说,这样的三层次分析是全面而清晰的,但其围绕的观点也只是“如何把鲁滨孙的形象刻画的更加丑恶”,进而让“人类中心主义无立足之地”,对于鲁滨孙的种种行径却没有一个二分的认识。同时,在结构上,它割裂了生态主义,忽视了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三者之间的关系,没有一个整体宏观的视角进行评议。还有的学者避免了割裂生态主义,而是进行整体评议。但这并不是“格式塔”式的,而是仅仅是把各个元素的联系发掘出来,如《生态学视角下的<鲁滨孙漂流记>解读》一文。作者肯定鲁滨孙需要进行生态意义上的批判,他“对世界的开辟充满的血腥味”。作者也分析了《鲁滨孙漂流记》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殖民者与被殖民者的关系和男女两性的关系,但同时也揭示了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主义对立)、殖民主义和男权中心主义(与生态女权主义对立)三者之间的联系:男权中心主义是人类中心主义的基础,殖民主义是人类中心主义的产物。虽然这种分析方法避免了层次上的割裂,内容亦很到位,但是却认为生态主义的视角就应是完全批评的视角。在价值取向上是过激的,是值得商榷的。有的学者则实现了二分而看的方法。范祖承在其《走出人类中心主义》一文中给出了较为合理的价值判断:“鲁滨孙对自然的态度……实质是一种人类中心主义……这种自然观蕴含了反生态的萌芽,但同时本文也指出这种自然观在人类文明处于原始社会和农业社会阶段时期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虽然在总的价值观上,作者还是同意走出人类中心主义而拥抱梭罗的生态中心主义,但这样的态度就更为合理而避免偏激了。为鲁滨孙说句话当前虽然对《鲁滨孙漂流记》的生态主义研究还欠缺,但可以预料的是主流不会变:人类中心主义需要否定,生态主义需要发扬。笔者不否定生态主义在当今时代的价值,同时也支持生态主义的发展,但是对鲁滨孙拓荒精神的一概抹杀仍是不可取的。包括马克思等学者认为,类似于鲁滨孙拓荒性质的资本原始积累(包括奴隶制等)是不可避免的,是人类历史的必经之路。人类从依靠走向自由,要经过一概“以物的依赖基础上的独立性”阶段,人类的发展归根到底就要利用物质资料进行自然和社会的改造。所谓对自然的改造也要二分的看待:不是所有的改造自然都是破坏。比如鲁滨孙种植大麦,本身并没有影响的小岛的生物圈平衡,同时促进了新物种的传播,于鸟类等其他物种而言亦是福音。人类有生存的权利,有追求幸福的自由。所谓“好”,亦是人之评断,诸如“害虫”一说。人类首先要生存。鲁滨逊的起始的生活状态确实是是孤独困顿的,这时的鲁滨孙为了生存进行的猎杀动植物本身是无可非议的。他只吃羊、鳖等三种动物,可见起初确实只是为了生存下去。而圈养动物等行为或是被野蛮人的出现所逼迫的,或是利用人自然而有的功能进行更好的生活。人可以追求幸福的生活,而物质上的幸福首先就要就要有物质资料的改进:必来源于对自然的索取。但诸如无节的制肆意残杀就可以用生态主义的观点来评判了。所以需要用二分和发展的视角来看待鲁滨孙的命运。甚至女权主义者也要稍微反思:《鲁滨孙漂流记》写的很绅士。这样恶劣的生存环境,没有女性角色是作者对女性的鄙视还是女性的怜爱?作者尊重了现实,现实是出海航行确实少有女性;作为一部荒岛文学作品,作者所要带给我们的正是这样强烈的孤独感;如果把星期五设定为女性角色,必然影响故事的发展同时让人不能接受鲁滨孙的作为。所以,一旦女性角色出场,要么鲁滨孙不再那么孤独,要么鲁滨孙遭受现实舆论的唾弃,要么该作品从荒岛文学变成了爱情小说。我亦不完全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在一定意义上说,人文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什么时候该支持什么是因时因境而异的。当前时期,人类确实对自然造成了过度的毁坏,这个时候就应该克制人类中心主义的宣扬,更加尊重自然,运用生态主义去思考人自身的行为并及时纠偏。另外,我们人与自然从来都是两者,人能不能读懂自然至今仍有争议。不仅在于自然科学意义上的,也在于哲学上的。一句“我思故我在”把人类中心主义发扬的淋漓尽致,但是不能因为人类中心主义不利于自然的发展就否定了所谓“唯心主义”的观点。两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所以,人类中心主义可以在现实中低沉下去,但是不能在思想领域被消灭。自苏格拉底把哲学的中心转向人类自身后,我们的问题就在于,我们是不是过度地关注了人类自身。包括现今兴起的“生态主义”,其兴起到底是为了自然还是为了人类?!所以在生态主义本身亦需要批判自省,而非一味靠指责他人立足。六.总结包括对《鲁滨孙漂流记》进行解读,生态主义的视角无论在哪个领域都是年轻的。可以看出的是以生态主义进行文学评议的文献还很少,这一视角的发展很有前景。生态主义的兴起有其自身的背景,在反思过去作为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过去现实而一概抹杀。虽然生态主义在当今利大于弊,个人中心主义在当今弊大于利,但都需要我们冷静而客观理性地看待。总的来说,对待自然人类需要合理的利用,能动地人类更要主动地使两者相资。参考文献: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经济学批判【A】,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6卷(上册)【C】,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04马俊峰,生态批评视域下的鲁滨逊形象的审视与重构【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1范祖承,走出人类中心主义:从鲁滨孙漂流记和瓦尔登湖看人类自然观的转变【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10褚夫敏,申富英,人类中心主义的张扬:从生态批评视角浅析鲁滨孙形象【A】,见山东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山东:山东大学,牛红英,薛丰燕,《鲁滨逊漂流记》与西方自然状态理论【A】,见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辽宁:东北师范大学,2010梁琰,鲁滨孙:从生态主义者到殖民者【A】,见文教资料【J】,江苏:南京师范大学,侯晓燕,从自然人向自由人的趋近——论《奥德赛》和《鲁滨孙漂流记》中个体意识的增强【A】,见作家杂志【J】,吉林:作家杂志社,朱宁,以生态批评的视角重读鲁滨孙漂流记【A】,见语文学刊【J】,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李少伟,生态学视角下的《鲁滨孙漂流记》解读【A】,见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安徽:安徽工业大学,朱宁,从深层生态学看《礼拜五——太平洋上的灵薄狱》对《鲁滨孙漂流记》的颠覆与超越【D】,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钱俊生,余谋昌,生态哲学【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Rosemarry Anne ,The Antagonistic of the colonial experience in five novels of Daniel Defoe: Aquestion of struggle and identity[D].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 Anne , rebirth in “Robinson Crusoe”: The Western religious search and its effect upon Friday [D],The Claremont Graduate University, , and authorship in eighteenth-century island narratives[D],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2009.转自豆瓣:希望能帮得上你。

201 评论

小老头and小胖子

生态文明的论文参考文献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生态文明的论文参考文献,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参考文献:

[1]林红梅.“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综述[J].河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5):92-93.

[2]杨多贵,周志田,陈劭锋.我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其战略选择[J].上海经济研究,2005(4):6-12.

[3]利奥波德.沙乡年鉴[M].侯文惠,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4]卢风,肖葳.应用伦理学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5]李培超.自然的伦理尊严[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16.

[6]林红梅.试论拯救环境危机的'多维视角[J].行政与法,2007(1):97-99.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119.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519.

[9]何怀宏.生态伦理——精神资源与哲学基础[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15.

生态文明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探究:

我市生态禀赋优越,当以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生态文明体系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要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治理,积极探索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新模式。一方面筑牢沿黄控导工程连接线、黄河大堤、幸福渠及幸福路“三条防线”,大力实施黄河河道与滩区综合修复提升治理工程,实现黄河岁岁安澜,并持续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另一方面深入挖掘域内黄河文化,建设黄河国家公园,打造黄河文化标志性旅游目的地,以达到确保黄河安全、改善黄河生态环境、提升经济效益共赢目标。

二要持续深化污染防治攻坚,打造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示范城市。深入践行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加强系统谋划,强化生态保护,聚焦大气、水环境治理、土壤污染防治等重点领域,精准防治大气、水、土壤等污染,统筹推进造林绿化、空气质量、水土环境等全域提升,美化城市环境,将新乡建设为宜居、宜业、宜养、宜游的生态之城。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生态绿色发展,通过构建高端平台,引进尖端人才,掌握核心技术,加强清洁绿色环保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积极推进静脉产业园、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将新乡建设为国内重要的绿色低碳能源基地。

三要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实现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渐次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工作。同时结合我市各地特色与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无污染、环境友好、可循环利用的特色生态产业,如生态旅游等,持续培育壮大现代农业,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切实提高农村人民群众收入,让村民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增强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四要做精、振兴文旅产业,实现文旅产业与生态环境融合有机发展。依托我市独特人文旅游资源,充分挖掘牧野文化、比干文化、书院文化、宰相文化等文化资源,利用我市当地的共工、姜尚、毛遂、张苍、邵雍、孙奇逢等历史名人资源以及史来贺、郑永和、吴金印、裴春亮等先进群体资源,构建新乡文化体系,并将其融入黄河故道、湿地以及南太行山水风光等自然生态资源之中,讲好新乡大地上的“黄河故事”“太行故事”,进行综合深度系统开发,树立我市文旅、生态品牌,培育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280 评论

相关问答

  • 恢复生态学论文参考文献

    : 在阐述河流生态恢复的基本思路和原则的基础上 ,提出了河流生态修复的基本任务和主要对应措施 ,河流 摘要 生态修复的任务一是改善水文条件 ,二是改善河流地貌的

    dp73711528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生态园论文参考文献

    1/35 【题 名】社会责任视角下的景区公司成长模式研究——以天龙旅游开发投资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为例 【作 者】李乐京 陈志永 梁玉华 【刊 名】安徽农业科

    雯香识女人coco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生态学报学位论文参考文献

    endnote style 里面自己编就是了, 注意看你说的杂志对文献顺序的需求,依葫芦画瓢就是了

    oicqdaniel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生态哲学论文参考文献

    你可以参考一下文献:1 人与自然的中性博弈:回归生态整体主义 李昊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42 继承与超越:传统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关系析论

    风吹萧萧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哲学类论文文献参考

    西方哲学论文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西方

    桑珠欢穆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