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26

山里吃吃
首页 > 期刊论文 > 会计计量属性研究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饭团爱上飞

已采纳

关于企业会计计量属性的若干探析教育论文

[摘要] 资产的价值量可以按其成本属性计量也可按其收益属性计量。不同计量属性下会计数据的经济意义不同,所反映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不同,计量过程的复杂性也不同。不同的计量属性可以体现资产的不同实现方式。计量属性的选择,应从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出发,综合考虑相关因素。我国新会计准则采用了多种成本、公允价值、收益属性构成的计量属性体系,在某些方面可以说有跨越性进步,相形之下,我国会计计量制度则需要完善。

[关键词] 计量属性;综合计量模式;制度;规范性

我国新会计准则对企业会计计量属性的采用作了重大调整,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计量属性制度。现行制度关于会计计量属性的重新安排,一方面需要在会计实务中准确执行方可体现其优越性,而深刻理解计量属性的意义、特点是正确采用各种计量属性的基本前提;另一方面,新准则对会计计量属性所做的调整,在当前环境下又可能还存在某些缺陷,需要加以论证、分析,以便进一步完善。这些都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的会计理论和实践问题。

一、新会计准则下的会计计量属性及种类诠释

从理论的角度,会计计量属性是指“所予计量的某一要素的特性方面”。然而,任何对象都有不同特性方面的量,我们通常指明某种对象的数量时,都是指其特定方面按特定条件计算的数量。

资产都有自然和社会两重属性。因此,资产的计量可以针对其自然属性也可针对其社会属性。资产自然属性即物理特性方面,主要有重量、体积、面积、容积、包装单位、功能单位等;资产的社会属性即资产的价值属性方面,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企业的任何资产都由支付一定代价而获得,又都最终用来换取一定的经济利益。因而某一单位物理量资产所含的价值量,既可按其所费代价(成本)计算,也可按其可换入的经济利益(收益)计算,即资产价值量的计量有两种不同的计量属性。现代会计的“计量”主要指价值量方面的计量。

成本和收益并不是资产价值计量属性的最后区分。首先,无论成本角度还是收益角度的量,都存在于初始(取得时)、现时(持有期间某时点)、未来(未来存续期间)等特定时间条件中,按不同时间条件,计量属性可分为初始成本、现时成本、未来成本、初始收益、现时收益、未来收益;同时,无论成本量或收益量,可以按个别交易价格确定也可以按市场普遍价格(即“公允价值”)确定,而一项资产按市场普遍价格确定的成本一般又代表相同条件下的收益。因此计量属性可进一步区分为初始个别成本(即“实际成本”)、现时个别成本(如“重置成本”)、未来个别成本、初始个别收益(如零售企业按售价确定的商品价值)、现时个别收益、未来个别收益(如“未来现金流量”)、初始或现时或未来普遍成本/收益(公允价值)。其次,无论按个别还是普遍价格,计量又总是以价值量的实现方式为依据。如不同资产的现时个别收益有的按销售条件确定(如“可变现净值”)而有的需按分配条件确定(如“股权份额”),同一资产的未来成本/收益可按资产正常运用可获收益(未来现金流量)确定,也可按各种方式下可收回的价值(即“可收回金额”)确定。再次,一个时点的成本或收益可按当前时间条件确定,也可按其他时间条件确定。如一项资产可采用初始成本确定为其现时成本(即“历史成本”);某些资产的现时成本还可以结合未来成本计算(如“摊余成本”)。最后,一项资产的成本或收益可按某一计量属性确定,还可采用多种计量属性(或条件)计算。

二、会计计量属性的意义与合理选择计量属性的依据

财务会计的核算是一个由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环节有机构成的过程。记录、报告的实质是对确认、计量结果的正式记录和报告,换言之,会计确认和计量共同规定着会计记录、报告项目的具体数据内容,从而直接影响着财务报告的性能和质量。而确认和计量的结果从根本上说就是确认、计量基础的应用结果。计量基础包括计量尺度和计量属性,其中计量属性是影响会计计量行为和结果的关键因素。因此,采用不同的计量属性,对会计信息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在成本、收益两类不同的计量属性下,计量所针对资产价值量的构成内容不同,资产价值量的经济意义不同,会计信息对使用者的作用不同,即有用性不同。成本计量属性下的资产价值量代表为该资产所牺牲的资产价值量,从投入角度或至少应收回角度说明资产价值量;而收益计量属性下的资产价值量则代表一项资产的未来时间价值或预期可获价值量,从效用角度或成本与效用的比较角度说明资产数量。

由于两类计量属性下资产的计量基础不同,因而负债、所有者权益、损益的`确认方式不同。以损益为例。采用成本计量属性时,一个期间分别确定收入、费用,收入按所获得资产的现时价值确定,费用按所耗费资产的成本确定;采用收益(或成本/收益)计量属性时,则按资产的期末价值与期初价值差额确定本期损益,或按资产成本与收益差额归属本期部分确定本期损益。

采用不同计量属性,会计计量过程的技术复杂程度不同,并由此导致会计数据的可靠性、可比性不同。当资产计量采用实际成本属性时,一项资产的价值量完全依据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中所耗费资产的价值量确定,影响数据可靠性,可比性的因素也较少;采用其他属性时,资产价值的确定均程度不同地依据间接计算、估计、选择、判断,计量过程技术程度较高,可变空间较大,数据的可靠性、可比性受相关人员思想道德、专业能力的影响很大。

不同的计量属性,可以充分体现资产的不同收益形式。在成本/收益或收益计量模式下,不同性质的投资性资产其收益的确定依据不同,如交易性金融资产直接在市场交易,价值随市价变动;投资期相对固定的金融资产,有相对固定的收益率;股权性资产的收益则是以被投资单位净资产份额为标准的。因此,只有采用不同的计量属性,才可针对各种资产特点,准确计量其收益。

采用不同的计量属性,一个时点的财务状况和一个期间的经营成果会有程度不同的差异。无疑,采用不同计量属性时,前述三个方面的差别最终都要归结到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的不同。

根据计量属性的意义与不同计量属性的特点,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应依据会计环境,从保证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出发,综合考虑所涉及的各种因素。

依据一:经济环境要求。不同经济发展条件下,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要求不同,资产的获取方式和实现收益方式不同,计价条件和价格标准也不同。从经济环境(包括国际会计协调环境)的客观情况出发,依据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体现资产运行方式特点、采用合理的计价条件和价格标准,保证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是选择计量属性的基本原则。

依据二:计量依据的可靠性。某种计量属性,只有存在可靠的计量依据条件下,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才是有用的。因此,是否存在可靠的计量依据是选择计量属性应考虑的首要因素。比如,存在活跃市场及其公开报价并且有可靠证据证明这种报价,是采用公允价值属性的必要条件;有可靠资料、标准能据于计算某资产存续期间的货币流入,是采用“未来现金流量”属性的必要条件。

依据三:会计人员的职业能力。可变现净值、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或以这些属性为基础的其他计量属性(如摊余成本),确定资产价值量时通常要经过较为复杂的专业计算或职业判断。这就需要会计人员普遍具备相应专业能力,否则会计数据的正确性得不到保证。依据四:相关制度的规范性。前已述及,一种计量属性可有多种不同的计量标准,如“可收回金额”可依据“公允价值”确定也可依据“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确定;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公允价值、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等计量属性时,资产价值的确定又都程度不同地依据间接计算,很多时候还需要在多种情况中估计、选择、判断。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是企业的必然行为,当着相关制度规范性不强时,企业必然会“在制度允许范围内”各取所需甚至“合法造假”,而监督部门的监督则将无据可依,从而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将无从保证。

三、我国现行会计计量属性及其评价

新准则制订前我国采用的是“成本计量模式”,即以实际成本(历史成本)为主要计量属性。新准则关于计量属性的调整,主要是采用了“综合计量属性模式”,即采用了多种成本、公允价值、收益属性构成的计量属性体系,明确了各种时间、不同资产可采用的计量属性。

就存货而言,初始计量为外购、加工取得的在取得时按实际成本;投资者投入的按公允价值;盘盈增加的按重置成本。后续计量为一般期末,按历史成本;发生跌价时按可变现净值(估计售价减成本费用)。

就长期股权投资而言,为初始计量以现金支付取得的,按实际成本;以发行权益性证券方式取得的,按所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投资者投入的按公允价值;企业合并形成的分三种情况,即同一控制下以支付现金或非现金资产或承担债务的合并方式形成的,按合并日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同一控制下以发行权益性证券作为合并对价的,按发行股份的面值,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按实际(合并)成本。后续计量为一般期末:属于对子公司投资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对被投资单位不具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活跃市场没有报价的按实际成本;属于对合营企业或联营企业投资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取得投资后,当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大于初始投资成本时,按公允价值基础上的权益份额;持有期间按净损益及其现金股利分配导致的权益增减份额调整。发生减值时,按可收回金额。

就固定资产而言,初始计量为外购、自建的,按历史成本;投资者投入的,按公允价值(约定价);盘盈的,按重置成本。后续计量为一般期末的,按历史成本(折旧);发生减值时按可收回金额。

就无形资产而言,初始计量为外购、自行开发的按历史成本;投资者投入的按公允价值(公允的约定价),企业合并中取得的,按公允价值(依据活跃市场报价,活跃市场无现行出价则依据类似交易的最近价格,不存在活跃市场的以从购买方可获得的信息为基础,对熟悉情况的双方自愿达成的公平交易价进行估计)。后续计量为一般期末的,按历史成本(摊销);减值时按可收回金额。

就金融资产而言,初始计量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加费);持有到期投资,按摊余成本。后续计量为一般期末:交易性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持有至到期投资按摊余成本。减值时,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持有至到期投资按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

就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的资产而言,初始计量为交换不具商业实质或交换涉及的资产不能可靠确定公允价值时,按实际成本;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交易所涉及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可靠计量的,按公允价值:换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均能可靠计量的,按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放弃资产的对价);当有确凿证据表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更为可靠(如需支付补价)时,以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后续计量为按所属资产种类。

由新准则构建的现行会计计量制度,总体而言是科学合理的,在某些方面可以说有跨越性的进步。但当前经济转型及会计与国际协调的特殊背景,决定了我国会计制度尚处于重要的建设过程之中。因此,现行会计计量制度又难免存在某些需要完善之处。

1.新会计准则重构了具有我国特色的计量属性体系或综合计量模式,是现行会计计量制度的最大亮点。长期以来,我国企业财务会计一直采用以实际成本、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为基础的计量模式,而新制度全面引入了公允价值、现值计量属性,并在实际上包含了初始、现时、未来成本或收益(价值)属性的全面应用。这既符合当前我国经济市场发展、企业经营业务变化和信息使用者所需会计信息变化对会计计量属性的客观需要,又体现了会计国际协调发展趋势的要求。同时,相对于国际准则强调公允价值作为基准计量基础而言,我国在实际应用公允价值等计量属性方面又保持了适度的谨慎性,界定了适用范围,并明确了一般采用历史成本(实际成本),只有在能保证可靠计量条件下才能采用公允价值等计量属性的原则。这就使得新的会计计量模式既适应环境要求,又在实际运用中具有我国特色,与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市场化程度不高、产权和生产要素市场发育尚欠充分、会计人员专业能力尚须提高的实际情况更为吻合,从而体现了“相关性”、“可靠性”要求。

2.现行会计计量属性的最大缺陷是制度的规范性不强,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1)允许同类情况采用不同计量属性。如对投资性房地产的期末计量,“通常采用成本模式,满足特定条件情况下也可采用公允价值模式”。(2)同一计量属性允许采用不同标准计量。如公允价值一般指“活跃市场报价”,但无活跃市场的可以“按照一定的估值技术等合理方法确定的价值为公允价值”;未来现金流量既可用“传统法”预测又可用“期望现金流量法”预测。(3)规定的估计(选择、判断)标准缺乏通用性、具体性、可验证性。这方面情况比较普遍,如公允价值的一般判断标准(“活跃市场”的“报价”)、公允价值的估值标准(“以企业可以获取的最佳信息为基础,参照同行业同类资产最近交易价格”)、资产减值时对未来现金流量的预计标准(“在合理和有依据的基础上对资产剩余使用寿命内整个经济状况进行最佳估计”),以及预计折现率选择标准(首先以该资产的市场利率为依据,无法获取市场利率的使用替代利率估计)、判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否有“商业实质”的标准等等,都没有指明统一、具体、可供查验的依据。这一缺陷的存在,势必对会计信息的可比性甚至客观性带来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抵减新准则的改革效应,应予完善。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解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李桂荣.财务会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3]陆建桥.关于会计计量的几个理论问题[J].会计研究,2005,(5).

[4]李建卿.浅议会计计量模式的变革[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5,(2).

343 评论

小花肚子饿

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属性应用前景分析的论文

一、公允价值的含义及会计计量属性

当前各国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表述不一,我国财政部在2006年2月15日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对公允价值所下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达成的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1998)

通过这些准则,我们可以发现大都有这样几个关键词:“公平交易”、“熟悉情况的双方”、“自愿”,突出的核心是公允或者公平。公允价值的最理想证据是市场价格,历史成本代表的是过去的市场价格,所以公允价值是一个与历史成本相对的概念,即代表现行价值,这就要求有相应比较发达、完善的市场环境。

会计计量属性是指会计要素用财务形式定量化的方面。每个会计要素都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货币计量,从而有不同的计量属性。如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等。由此可得出,公允价值的会计计量属性即为:以公允价值的形式对会计要素进行定量化的货币表现。

二、当前公允价值所面临的挑战

(一)金融危机对公允价值所带来的外部冲击。从2007年下半年起,原只限于次级抵押的孤立性质的危机,却逐渐演变为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不仅造成了许多国家经济的衰退,影响到了人们的经济生活。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它竟冲击到财务会计的理论和实务,当然主要是公允价值会计。在危机中备受损失的华尔街银行家首先向公允价值发难,他们认为公允价值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导致金融机构确认大量未实现、没有现金流的账面损失,引发投资者的恐慌,使得大多数的投资者非理性地抛售次贷产品金融机构的股票,使危机加剧。因此,他们呼吁应该立即停止执行fas157,回归历史成本会计。

(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自身的局限性

1、公允价值缺乏可靠性(可验证性)。首先,公允价值强调“公平交易”,但在实际运用中,公平却是空泛难以保证的。再次,实际的公允价值有时需要通过估值技术来获得,其可靠性一直因难以令人满意而备受质疑。因此,可靠性是其致命的弱点。

2、公允价值缺乏可操作性。一方面公允价值的取得有赖于市场体系的健全程度和会计人员素质高低等因素。而我国当前产权和生产要素市场不是很活跃、中介结构公信度低、市场执法和管理不严、会计人员素质低等,因而相关公允价值难以取得;一方面由于我国会计准则的公允价值计量在理论上和实务操作中都没有具体说明到底计量时应该怎么操作,或者是稍有说明却不够详细,显得笼统而宽泛。

3、公允价值的计量成本问题。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是动态计量属性,对全部资产和负债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就意味着每一个会计期间都要对全部资产和负债进行重新计量,除了需要专门的评估人员准确地确定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外,还需会计人员对资产和负债进行全面调整的账务处理,这就要增加资产评估成本和账务核算成本。

三、公允价值前景分析

葛家澍教授在《财务会计计量模式的必然选择:双重计量》一文中指出:双重计量模式即历史成本计量和公允价值计量是历史和时代的必然选择。今后,在财务会计中运用双重计量进行确认与报告的模式仍是大势所趋。即在一个企业中,对于大多数非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负债,任需按历史成本计量(含摊余成本),从而产生相应的历史的即实际的信息,而对于金融资产、金融负债(也可能包括某些活跃市场的非金融资产,如投资性房地产和其他非金融产品以及一些按公允价值计量较为相关的交易,如企业兼并、债务重组、长期资产减值和非货币性交换等)则仍须按公允价值计量,从而产生相应的按当前脱手价格反映的预期信息。

诚然,当前的公允价值可谓是内忧外患,既面临着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外部冲击,同时由于自身存在的局限性而饱受质疑。但笔者认为,公允价值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计量的必然选择。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公允价值必然与历史成本共存,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公允价值不但不会退出历史舞台,还会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与发展,不断向国际惯例靠拢,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全球化发展。笔者之所以得出以上结论,是基于以下几方面的分析:

(一)对金融危机爆发原因的反思。2008年底,sec在给国会要求的报告中指出首先要明确金融危机的根源。他们认为导致这场金融危机的根源主要存在于三方面:

一是糟糕的XX决策;

二是不恰当的风险管理;

三是当前的监督方式的弱点。

事实上,我们知道金融界制造了房地产泡沫,对衍生金融工具不断翻新,人为地制造那些纯粹是投机、冒险的衍生产品,如通过不受监管、不透明的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创新手法放大金融资产泡沫,才最终酿成灾难深重的次贷危机。因而,我们认为公允价值并不是罪魁祸首,只不过是金融界为次贷危机找的“替罪羔羊”。会计界借助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及时、透明、公开地披露金融资产泡沫,促使金融界、投资者和金融监管当局正视和化解金融资产泡沫。倘若没有采用公允价值会计,投资者可能永远被掩盖在金融界创设的虚幻泡沫中。诚然,正如许多会计学者指出的那样,实践中依据“非公允”的市场报价确定公允价值的方式对危机可能起到了一定推波助澜的作用,但这是应用层面的一个技术问题,不能就此否定公允价值的科学内涵,更不能因此因噎废食,废止公允价值,而是应该修改、完善。

(二)公允价值存在着广泛的理论和现实基础

1、与历史成本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历史成本亦称原始成本,是指原始的交易价格(金额)。历史成本是基于企业经营环境的一系列假设为基础,这些假设主要包括相对稳定的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等。在这些假设的条件下,历史成本可能会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本。但是,经营环境不稳定及物价波动幅度较大,利率、汇率的波动等多种原因都会造成历史成本的严重失真。因而,与历史成本相比主要存在以下几大优越性:

(1)更加符合决策有用的财务目标。公允价值能更加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经济实质,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加及时、高度相关性的决策信息;

(2)更加符合配比原则的要求。应用公允价值能够使收入与成本、费用切合实际,实现有效配比;

(3)更加有利于企业的资本保全,同时符合资产负债观,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时,不管何时耗费的生产能力一律按现行市价或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计量,计量得出的金额即使在物价上涨的环境下也可以购回原来相应规模的生产能力,企业实物资本得到维护和保全。

2、会计准则全球趋同的内在要求。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会计准则全球趋同的发展趋势不可避免。我国加入wto以后,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往来更加频繁,而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的顺利接轨有利于会计口径的一致,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公允价值计量在未来全球统一会计准则中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公允价值的推广运用将势在必行。

3、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一方面公允价值是适应金融创新的必然选择。我国的金融市场如股票市场、证券市场、期货市场、外汇市场从无到有,在此基础上金融工具创新也以罕见的速度发展。“对金融工具来说,公允价值是最相关的计量属性,而对衍生金融工具来说,公允价值是唯一的计量属性”。因为这些创新的金融工具在历史成本计量下,只能得到初始确认,却得不到后续确认。公允价值不仅能对其进行初始确认还能进行后续确认,这样就能揭示企业蕴藏的潜在风险,便于使用者做出恰当的决策;另一方面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信息相关性的要求,为决策者提供及时、相关可靠的信息,有利于保护投资者的权益,维护资本市场健康运行发展。

四、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几点建议

(一)客观评价我国现实环境,逐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尚不完善,利润操纵现象严重,取得资产公允价值的成本较高,公允价值的运用急不得,这场会计革命还需要走“渐进式道路”,而不是立即推行全面的、统一的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应当有选择性地允许使用公允价值,逐步扩大使用范围。对于必须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一些经济业务,如金融资产、融负债等应该尽量要求使用,并在今后有意识、逐渐地将计量范围扩展到其他非金融资产。

(二)改善公允价值运用的外部环境。一方面完善我国会计准则中有关公允价值的规定,由于我国会计准则的公允价值计量在理论上和实务操作中有的只是稍有说明却不够详细,显得笼统而宽泛,虽然新准则针对这些情况也做了一些规范,但是许多还只是定性的概念,仍然存在人为操纵的空间。因而,对有些实务操作应该更加细化、明确,以提高公允价值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加强市场经济建设,努力为公允价值的实施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这些会计外部环境主要包括健全成熟的资产交易市场、产权交易市场、资本市场以及发达的专业评估技术等,以进一步提高公允价值取得的可靠性,真实性。

(三)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公允价值计量的引入,需要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这就要求会计人员除了具有丰富的会计理论与实务能力,还需要了解评估、金融、资本市场等相关知识。因而,一方面要培养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加大对专业人员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另一方面要加强会计人员在会计确认、计量(特别是估计)、信息披露等方面的技能培训。

主要参考文献:

[1]葛家澍,窦家春,陈朝琳.财务会计计量的必然选择:双重计量.会计研究,.

[2]赵静.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属性应用前景探究.理论界,.

[3]陈明荣,魏其艳,方锦.公允价值运用中存在的问题探析.西部金融,.

124 评论

麦兜林涛

计量职称论文范文篇二 运用现值计量模式的意义 摘要:现值计量模式与其他的计量模式相比而言,有着很大的差异,以历史成本为代表的传统计量模式反映的是过去的信息,而只有现值能提供未来的信息,因而相关性强,能为信息使用者未来决策服务,同时现值的运用,丰富、发展了财务会计理论,因此对现值计量模式的运用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现值计量,计量模式,意义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到了,财务会计确认范围也相应地扩大,“纯粹”的历史成本模式已无法客观、公允地反映出被计量对象的价值。因此,以价值为基础的公允价值会计更符合逻辑性;从相关性来讲,它能给投资者和使用者更有用的信息。由于大量无形资产、衍生金融工具等资产的出现,必然会为公允价值尤其是现值的运用,提供了更大的舞台和空间。 现值(Presentvalue),也称在用价值,指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折现的金额,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折现的金额。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我国的新会计准则在资产减值等准则中,广泛采用了现值的计量属性,强化了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者服务的理念。随着人们对人力资源会计、环境会计的认识深入,现值计量的运用范围将会进一步扩大,因此,可以预见未来广泛地运用现值计量是财务会计今后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探索,与其他的计量模式相比,现值计量的意义在于: 一、采用现值计量能提供更有用的决策信息 历史成本原则要求企业的各项财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除法律、法规和我国统一的会计制度另有规定者外,企业一律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从这一原则已经被公认为传统会计计量的核心。但是,这一计量属性也带来了一定麻烦:(一)、是有悖于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因为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总是面向未来的,所以历史成本计量有时甚至会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错误的决策。(二)、财务会计从面向过去转变为面向未来发展。传统财务会计主要提供的都是面向过去的历史信息,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财务会计的发展。人们难以通过财务会计资料直接获得有关企业未来价值方面的信息,当会计信息使用者有这方面的需要时,只能借助于其他的学科或自己的主观预测。而引入现值计量属性就能更多地提供有关未来现金流量的信息,这对信息使用者来说有时比已实现的利润更为重要,因为现金流量才是投资者的最终目标,从而使财务会计在面向未来信息方面大大的前进一步。现值计量所提供的未来现金流量可以给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的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 二、采用现值计量更能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整体资产价值 资产是“能够带来预期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但历史成本原则强调的是过去。而现值计量属性主要是根据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进行资产或负债的计量,它即符合资产的定义,因此,采用现值计量通过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可以计算企业的整体资产价值。它包括企业的有形资产价值和无形资产价值。无形资产价值既包括外购的无形资产价值和自创的无形资产价值。这样,解决了目前会计准则对自创的无形资产不予计量的弊端。有助于信息使用者全面地了解企业的整体资产价值,从而很好地为信息使用者面对未来进行决策。 三、采用现值计量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 我国会计人员数量多,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比较单一。大多数的会计人员只熟悉简单的会计核算,不具备货币时间价值和风险等基本财务观念,这种现状造成会计人员对现值计量属性理解非常不够,运用起来会比较困难。就目前来看,我国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与新准则中的现值计量属性的使用要求还有着一定的距离。另外,现值计量属性需要对未来诸多因素进行主观判断,对职业判断水平的"要求较高,但是,我国的现实是很多会计人员这种会计职业判断的能力有待提高,这进一步增加了现值计量属性计量结果的不可靠性和运用的局限性。。[内容来自"岁月联盟"] "四,采用现值计量可以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 现值是未来现金流量的贴现值,是考虑了资金时间价值的价值量。我国目前的企业财务人员很少关注时间价值,这必然会影响到企业的日常理财活动,尤其是在通货膨胀较高、企业风险较大时,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损失,采用现值计量属性可以使企业加深对货币时间价值的认识,提高自身的财务管理意识和水平。[内容来自"岁月联盟"] 五、现值计量将改变传统意义上的资产、负债观 资产的定义:“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它包含二个要义:1资产的经济属性即能够为企业提供未来经济利益,这也是资产的本质所在。也就是说,不管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要成为资产,必须具备能产生经济利益的能力;2资产的法律属性即必须是为企业所控制,也就是说,资产所产生的经济利益能可靠地流入本企业,为本企业提供服务能力,而不论企业是否对它拥有所有权。因此,从未来经济利益角度来界定资产,确实反映了资产的核心和本质。采用现值计量资产价值就是按照资产定义的要求计量资产价值的,它是按照资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折现的金额来确定资产价值。如果资产在未来现金是净流入,则是正资产,反之,如果资产在未来现金是净流出,则是负资产。用现值计量资产价值与以往的传统意义上会计计量有较大不同,历史成本按照投入成本计量资产价值,公允价值采用资产的现时价格作为资产价值,而现值计量采用资产未来经济利益来确定资产的价值。根据未来的现金流入或流出来判断资产的属性。从这个意义讲,传统的会计计量模式可能很难理解以现金流定义资产与负债之间的属性。例如:当你用月供按揭一套房产,如果你自己住的话,每月的现金流支出大于房子的可变现净值的话,那么,现金流将会为负数,则房子是负资产;假设你出租的话,每月的租金收入加上房子的可变现净值大于每月月供的现金流出。则房子是正资产。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现时义务是指企业在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义务。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义务,不属于现时义务,不应当确认为负债。符合上述规定的负债定义的义务,在同时满足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且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时,确认为负债。现值计量负债的价值就是按照负债的定义的要求,计量负债价值的,如果该笔负债在未来现金是净流入,则是负负债;反之,如果资产在未来现金是净流出,则是负债。例如:一个企业拥有一笔长期负债,且在未来一断时间控制或拥有,如果现值计算出的其创造的利润流入大于其利息现金流出的话,那么该笔借款现金流为正,则是负负债;相反,如果在未来期间其带来的现金流入小于其现金流出,那么该笔借款现金流为负,则是负债。采用现值计量使资产与负债不再向以往那样泾渭分明,同时,将管理会计的许多观念引入财务会计当中,丰富、充实财务会计理论,促进了财务会计的发展。 六、现值计量将从根本上改变会计的职能 传统的会计观念认为,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职能,是会计本质的外在表现,具有核算和监督两项基本职能。。 (一)会计核算职能 主要是利用会计本身特有的方法,将复杂的经济活动通过归集、整理、分析,从而形成一系列有效的数据,为管理者提供财务信息。它包含有三层意思: ①会计主要是从数量方面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通过一定的核算方法,为经济管理提供数据资料。 ②反映职能应包括事前,事中、事后的反映,即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事前反映主要是提供有关预测未来经济活动效果的数据资料,以便于对经营管理做出决策和采取措施;事中反映是通过核算和监督相结合的方法,对日常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其按计划或预期的目标进行;事后反映则是通过算账、报账,提供能综合反映经济活动现状的核算指标。 ③会计对实际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要以凭证为依据,要有完整的和连续的记录,并按经济管理的要求,提供系统的数据资料,以便于全面掌握经济活动情况,考核经济效果。 (二)会计监督职能。 会计监督主要是利用会计资料和信息反馈对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加以控制和指导,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会计监督除货币监督,还有实物监督。会计监督的内容,是从本单位经济效益出发,对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合法性、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进行的全面监督。会计监督必须根据计划、预算、定额以及各种有关规章制度等,通过对经济、业务的核算,分析和检查来实现。会计监督的目的在于改善经营或预算管理,维护国家财政制度和财务制度,保护社会主义公共财产,合理使用资金,促进增产节约,提高经济效益。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现值的运用,会计的内容和作用在不断的发展,会计的职能也在逐渐扩展,还进一步延伸到预测、分析、决策、信息会计职能等。 (三)会计预测职能 对过程进行控制,首先要对经济活动进行预测做出规划。提出控制目标,做出规划(包括计划和预算),进行目标管理,是“过程的控制”的基本要求。由于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变化,预测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人们要制定发展规划,筹划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重大问题的决策,都需要进行事先的周密考虑和科学的预见,而预测正可以提供这种服务,它可以对事物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对各种决策可能造成的结果,做出估计或判断,为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从这个意义上说,预测是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会计预测是会计人员对会计对象未来发展的一种预先反映。会计人员不仅可以对资金运动这一客观存在的过去和现在进行反映,而且可以在此基础上预测其未来。会计预测具有超前性,它是对未来资金运行的事先反映,因而能够突破资金运动的现实规定和历史界限,科学逻辑地推测未来。这样,会计预测所获取知识便成为一种独立能力,走在实践前面,指导经济活动。 (四)会计分析职能 有了控制目标,还要在计划或预算的执行过程之中和执行之后,把控制目标与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揭示矛盾、找差距、挖潜力,提高经济效益。因此,进行会计分析,挖掘内部潜力,是“过程的控制”的核心。 反映经济业务,并不是会计的最终目的,只是提供分析研究的“原料”。更重要是要根据核算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对业绩进行评价,总结经验教训,认识经济活动中的客观规律,用以指导今后的工作,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总结经验,找出经济活动规律,是“观念总结”的关键。 会计分析方法包括:(1)定性分析:是指分析人员运用自己的主观判断,对企业的资金成本、利润等方面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2)定量分析:是指运用统计技术,考察事物的规定性,从而把握事物性质的一种分析方法。(3)静态分析:它是对已发生的经济活动成果,进行综合性的对比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4)动态分析:它是对企业正在进行的经济活动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5)预测分析:它是对企业经济活动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五)、会计决策职能 所谓决策,就是从各种备选方案中选出最优方案,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决策在现代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正确的决策可以使企业获得最大效益,决策失误将会造成重大损失与浪费。决策必须建立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而预测与决策都需要掌握大量的财务信息,这些资料都必须依靠会计来提供。因此,为企业取得最大经济效益奠定基础的参与决策的职能,是会计的一项重要职能。运用各项会计信息,进行决策分析,做出最优决策,是“观念总结”的集中表现。决策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它是缜密的计算和有根据的预测的有机结合。决策需要会计参与,这是由会计工作的对象和作用所决定的。会计反映经济活动过程和成果,只有会计参与了决策,决策才不会陷入盲目性。 (六)会计信息职能 会计信息作为一种经济信息,除具有经济信息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自己的基本特征,无论从客观方面,还是从宏观方面考察,会计信息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充分发挥会计信息的作用,必须从会计信息的收集、加工整理、输出、反馈等环节加强对会计信息的管理。会计信息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企业经济管理部门及其他方面进行决策的依据。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保证。经济越发展,经济活动越复杂,个人经验在经济决策中的作用越小,会计信息的作用越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决策者所拥有的会计信息的质量与数量不同,经济决策成败的概率也必然不同。会计信息对经济决策的重要性,使得会计信息也成为一项重要的经济资源,成为现代经济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要素。 七、现值计量的局限性 现值计量属性的致命缺陷是主观性强,并因此影响了它的可靠性。在确定某项资产的贴现值时,必须先确定以下四个因素:资产尚可使用年限、某资产可能产生的预计净现金流量、净现金流量流入企业的具体时间以及折现率。这些因素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通常只能靠主观预计。预计净现金流量是多少以及何时流入,很难找到客观的、令众人信服方法,因此主观随意性可想而知,而且不同的会计人员的主观估计也会产生很大的差异。由于现金流量事实上都是在未来期间均匀地发生,而计算现值时预计净现金流量又只能按照时点来表述,于是通常只能假设净现金流量发生在期末,从而导致现值偏小。正是由于以上原因,使得那些已经在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中被规定可以采用现值计量属性的经济事项,也多数停留在理论上,在实际计量中运用很少。另外,现值计量属性与传统会计在某些方面还不能融为一体。现值计量作为一种尝试与以历史成本计量为核心的传统会计的调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比如:用现值计量所得的收益与传统会计收益是不一致的;现行会计原则诸如客观性原则、历史成本原则等都不能接纳现值计量属性;现值计量的主观性导致其不宜用于对外披露的财务报表。凡此种种都影响现值计量的广泛运用。[内容来自 "八、结论 总之,现值计量属性能够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加有用的会计信息,它的应用不仅是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会计理念的变化,这种新理念将给传统意义上的会计核算带来重大变革,丰富、充实了财务会计理论,促进了财务会计的发展,开辟了会计学的新纪元。 参考文献 1 企业会计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经济科学出版社,1-6 2 会计历史与理论研究,王光远.福建教育出版社 3 于玉林。现代会计结构论。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4 陈国辉。会计理论体系研究。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作者:尉然 看了“计量职称论文范文”的人还看: 1. 机电职称论文范文 2. 高级会计师职称论文范文 3. 化工职称论文范文 4. 职称业务报告范文6篇 5. 会计评职称论文格式要求

131 评论

相关问答

  • 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研究论文

    你发评职称么,

    来福胶泥MAY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不确定性会计问题研究论文

    会计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的内容应该全面,让导师能了解您论文的设想也研究方法。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会计论文开题报告,希望能提供帮助。 题目:论会计的不确定性 一、

    唯一201314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大专基础性会计研究论文

    没问题啊,最近求这个专业的比较多哈。私信我吧

    candys0814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会计计量属性研究论文

    关于企业会计计量属性的若干探析教育论文 [摘要] 资产的价值量可以按其成本属性计量也可按其收益属性计量。不同计量属性下会计数据的经济意义不同,所反映的财务状况和

    山里吃吃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研究论文

    一、会计信息设计环节的质量保证会计信息设计环节的质量保证是整个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体系的龙头。设计质量保证体系的基本目标是设计出一套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符合会计

    papapaopao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