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晨yuchen
浅谈大班幼儿喜欢上吃蔬菜类食物的策略论文
幼儿期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是身高、体重及各种生理功能迅速生长发育完善的重要阶段,合理的营养是幼儿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然而,在当前物质条件日益提高的前提下,幼儿偏食、厌食、肥胖和营养不均等情况屡见不鲜。因此,在我的工作中,针对大班幼儿挑食、偏食等情况进行认真观察和分析,改善孩子们不喜欢吃蔬菜类食物的不良习惯,我采用多种有趣有效的方法。经过努力,我班幼儿挑食现象已明显减少。孩子们不仅在进餐过程中不挑食了,还养成了爱吃疏菜的好习惯。
一、餐前活动
幼儿园大门口的每周食谱一直是孩子们非常关注的。通过观察,发现有些幼儿在餐前闷闷不乐,其原因就是今天的菜他不爱吃,所以没有食欲、心情不好。为了使幼儿在进餐前有良好的食欲并保持好心情进餐,我们采用了“餐前小主播”的活动。让每个孩子都成为小主播员,结合英语组活动中蔬菜的小主题,用简单英语与中文掺杂着为大家进行食物颜色、味道、营养等全方位的播报,一下子激发了孩子吃蔬菜的欲望。我还为孩子们准备了小话筒、小电视机,让每一名幼儿都亲身体验,做一名合格的小主播员。小听众们个个专心致志地听着,积极与小主播员互动。通过小主播员与小听众的活动,孩子们对即将上桌的饭菜有了极高的兴趣和食欲,有些幼儿还迫不及待地想马上看到、闻到、吃到食物。
1、介绍食谱中不同蔬菜的颜色,从色泽引发幼儿进餐兴趣
孩子们根据食谱上的蔬菜种类,来描述蔬菜的颜色给小朋友们带来的感觉,在刚开始进行活动时,孩子们仅仅将蔬菜颜色告诉大家,很平淡无味,但逐渐通过引导,孩子们发现,蔬菜颜色的介绍也可以影响幼儿,使他们有保持良好的心情和兴趣。为此我翻阅了相关文献、上网查阅有关资料,如:The carrot isorange橙色,是最能刺激食欲的颜色,在人们心情灰暗或感到担心时能使他们振作起来;The tomato is red,红色,是一个在情感上非常强烈且有活力的颜色,能促进血液循环,振奋心情,给人以热烈喜庆、祥和、食欲感;The eggplant is purple,紫色,可刺激神经和激发能量,对集中精力和提高学习兴趣有帮助;the cabbage/spinach is green绿色,代表着明媚、鲜活、自然;The Jew’s-ear is black有利于稳定心情和减缓紧张。孩子们知道后都想亲自试试,看看是不是真的见到这些颜色的蔬菜后会有相应心情?如果把这些有颜色的蔬菜吃了,心情又会变的怎样呢?于是,孩子们都大口大口的吃着蔬菜。
2、深入了解各类蔬菜营养,从营养价值激发幼儿对自身健康成长的重视
在活动中,我将各种蔬菜的营养价值编成故事讲给幼儿听,让孩子们知道蔬菜类食物的营养价值和偏食、挑食的危害。经过一段时间的讲解,幼儿知道了很多菜肴中所含有的营养成分和对身体的好处。有一次我们针对黑木耳进行了营养知识竞赛,幼儿纷纷说出了黑木耳的营养价值:黑木耳可以使小朋友长得比老师还高、减掉身上的肥肉、排除身体里的病菌,长得更漂亮更帅更健康。黑木耳是黑色食品,对我们的身体非常有好处,小朋友要多吃黑色食品。开饭了,看到孩子们大口大口吃起了他们以前不爱吃的木耳。在餐前,总会听到孩子说,我不吃肉或是我不想吃菜类似的话,为了让幼儿不挑食,消除饭前对食物抵触的心理,能够饭菜和肉搭配吃,我设计了蔬菜大战细菌的游戏。通过游戏使孩子们感受蔬菜对身体的重要性。“蔬菜大战细菌”游戏是我将幼儿喜爱玩的“植物大战僵尸”改编而成的。孩子们要想打败“僵尸”(侵害自己身体健康的细菌)就得多“使用”(吃)“植物”(蔬菜),大班幼儿好胜心强,谁都不想输。通过这个游戏,培养孩子们不挑食的好习惯。游戏中生动、形象地告诉了幼儿,如果挑食“细菌”就会危害到自己的身体。观察发现我班幼儿以前不爱吃的胡萝卜、芹菜、蘑菇等蔬菜和肉类在这次活动后有了明显的改变。
3、注重盛饭时的拼摆艺术,从造型激发幼儿吃蔬菜类食物的欲望
食堂老师每天辛勤工作,给孩子们做各种造型的面食和色泽鲜美的菜肴,为幼儿科学营养配菜。我想怎么才能更加激发幼儿的食欲呢?我在最后一道工序——为幼儿盛饭菜时,利用这些造型有趣的小面点,还有颜色鲜艳的蔬菜,盛饭时注重在每个幼儿盘中都摆上好看的图案。比如:食堂老师为幼儿制作的butterfly蝴蝶包再配上绿色的`蔬菜,盛饭时在幼儿的盘中拼成一副美丽的图画,仿佛蝴蝶在绿色的草坪上飞舞。圣诞节到了,小朋友吃的包也是圣诞树的形状,我将圣诞树摆到盘中间而蔬菜则包围着圣诞树,这些蔬菜就像是圣诞树上的挂件一样,孩子们只有把自己盘中的蔬菜吃光,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所有的幼儿都想实现自己的愿望,孩子们把自己盘子中的菜全吃了。
综上所述,餐前游戏使孩子们不仅对食物有了想吃的愿望,还了解到蔬菜的营养对自己身体的益处,当孩子们看到自己盘中那么漂亮的图案,都迫不及待的想回到自己座位品尝美味佳肴。陶渤文小朋友之前很少吃黑木耳,当他知道了黑木耳会给他身体带来很多益处时,他接受了黑木耳。
二、进餐中,引导幼儿真正喜欢上吃蔬菜
在进餐过程中,有的孩子还是会将不爱吃的菜故意吐出来,还有的幼儿出现故意将自己不爱吃的菜放凉了然后就可以不吃了。因此,针对这些现象,我在幼儿进餐中运用了如下方法:
1、故事熏陶,帮助幼儿愿意尝试吃蔬菜
进餐中,当发现有些孩子不吃蔬菜先挑自己爱吃的肉时,我就会站在他身边,及时用故事的形式引导他,边讲故事边轻轻拍一下他,向他示意,他这样做是不对的。如:在吃炒三丁时,我给幼儿们编“小白兔拨萝卜”的故事,介绍胡萝卜颜色好看,营养丰富,小白兔吃了长得白白胖胖,活泼可爱。当他们不想吃黄瓜、胡萝卜、水果时,我对他们说:“黄瓜、胡萝卜、水果里含有很多维生素,吃了它们就会像喜羊羊一样聪明,像美羊羊一样漂亮了。”幼儿特别喜欢喜羊羊动画片里的人物,一听都想尝一尝,就一小口一小口的尝了起来,这时及时给予表扬,一声赞扬,一个微笑,都会使幼儿感到这是对他的认可,哪怕没吃完所有的蔬菜,但以后也乐于继续这样去做。孩子们在一个很愉悦的气氛中进餐,每个孩子都似乎融入了故事中的角色,将自己之前不喜欢吃的蔬菜吃完了。
2、少盛多添,鼓励幼儿逐渐多吃蔬菜
有些幼儿一看到自己不爱的蔬菜时,就没有了食欲,总是吃的很少甚至将菜吐出来,为了引起幼儿的食欲,减少幼儿对蔬菜的排斥,我运用了此方法。“少盛多添”。分餐时给饭量大的幼儿和饭量小的孩子都盛半碗饭,这样饭量大的幼儿吃完,还会再添饭,当众表扬这些添饭的幼儿:不挑食,不剩饭。幼儿们的进餐兴趣和不甘落后的进取心被调动起来,一些平时饭量小的幼儿,也要求添饭.这种进餐的气氛使幼儿们食欲倍增。
3、语言鼓励法,引导幼儿愿意大口吃蔬菜
工作一段时间后发现,在进餐过程中,老师总要用语言去激励引导幼儿,通过拟人的方式引导那些挑食的孩子们,这些幼儿就会心理上有一种被老师关注的感觉,就会努力去做好。即用儿童化的、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来指导和鼓励幼儿科学进餐。如:米饭和青菜做朋友,放在嘴里一起嚼,味道会更好;你的牙齿比大老虎还要厉害。大老虎会嚼肉,你会不会呀?你这是大狮子的牙齿,太厉害了!(用手轻轻抚摸幼儿嚼饭菜的脸部肌肉)来,我来给它加加油。(请难以下咽的幼儿张开嘴)让我看看磨碎了没有?你的牙齿真厉害,已经把食物磨得很碎很碎了,可以请喉咙帮忙“咕噜”咽下去了,喉咙的本领要和牙齿一样大哦!——宝宝的嘴巴里没有一颗饭粒,真棒!(举起空碗向众幼儿展示)他的小碗很干净,饭菜一点儿都不剩。
4、同伴相互鼓励,比比谁吃得蔬菜最多
为了避免有些幼儿故意将不爱吃的菜晾凉,我利用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喜欢竞争,运用了“评比光荣组”的方法,哪组幼儿不挑食,不剩饭,哪组获胜。观察发现,挑食的幼儿看到自己组小朋友已经将饭菜吃完了,就会潜意识的提醒自己不要挑食,把饭菜全吃光,孩子们都希望自己组能够成为光荣组,不想因为自己挑食而拖累其他小朋友,通过评比光荣组的方法来激发幼儿主动进餐的欲望,这也是培养幼儿责任心与集体荣誉感的一个体现。
三、餐后活动,增加幼儿吃蔬菜的信心
1、一日生活环节中的渗透,孩子们了解食物中的知识
在区域活动时,阅读区的孩子们不仅有丰富的故事书可以阅读我还为幼儿投放了有关食物营养与健康方面的书籍,书上有趣的图片,吸引孩子们的眼球,孩子们从图片中获取相关知识和乐趣。
2、营养牌,激励幼儿真正喜欢上吃蔬菜
为了让每一名幼儿都能很直观的看到自己和同伴进餐时的进步,我为幼儿准备了餐后评比环节,我将一周中所有幼儿吃到的蔬菜用图片或实物代替,每个孩子在饭后都要根据自己今天吃菜的情况给自己画上相应的图案,比如:有的幼儿今天不仅吃完了老师盛的所有菜还举手示意添菜,这样的幼儿就可以在他的名字所对应的蔬菜下画上两个笑脸,有的幼儿只吃完了老师所盛的菜,就可以为自己画一个笑脸,没吃完菜的幼儿,只能画上小哭脸了。每周五,我们都要做一个评比,看看这一周中谁的笑脸最多,就会有奖品颁发给这名幼儿。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逐渐养成了不挑食的好习惯。
经本学年全体幼儿测查后,幼儿偏食、厌食、肥胖和营养不均等现象明显减少。孩子们不仅在进餐过程中不挑食了,还养成了爱吃疏菜的好习惯。
飞雪樱子
幼儿进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 催促吃饭。当幼儿安静地坐在桌旁,保育员将饭菜拎进教室时,催促吃饭似乎就开始了——“今天,我看哪个小朋友吃得最快。”“谁第一个吃完饭,明天我就让谁当小班长。”“吃完饭的小朋友,可以先去玩玩具。”幼儿进餐的过程中,教师又常常会提醒幼儿:“看,XX都吃完了,老师最喜欢他了。”“XX,吃饭快点。”即使在大多数幼儿已经吃完。还有少部分幼儿仍在进餐时,老师仍然会说:“就你们几个吃饭最磨蹭。”另外,教师在饮食方法的指导上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大口大口吃。”“大勺舀”。 催促幼儿吃饭,导致不少幼儿将迅速吃完作为第一目标,进餐——这种本该轻松愉快的事情,也就带有了目的性。因此,对有些幼儿来说,进餐成了一件痛苦的事情。 2 强制多食。“再吃点。”“吃完才是好孩子。”“不行,饭菜都要吃完。”“不许剩饭。”等,都是教师在强制幼儿多食时常用的话语,甚至为了让幼儿多食,教师经常在不与幼儿商量的情况下给幼儿加饭。从年龄特征看,幼儿的注意力容易转移,喜欢边吃边玩,况且有的幼儿有挑食偏食的习惯,因此教师的某些做法似乎有一定的道理。从家长角度分析,孩子的成长成了家长最为关心之事,所以在幼儿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早晨入园,幼儿一日(周)食谱公开栏前围看的家长总是最多;下午离园,家长与孩子交流的第一句话经常是“今天吃的什么?”有的幼儿一旦回家说自己“在幼儿园没吃饱”,那么家长在第二天一定会提醒老师“麻烦老师给我家孩子多加些饭。”可见,教师的做法有时是为了迎合家长的要求。 在教师强制幼儿多食的过程中,不少幼儿只能听而从之,无奈将食物吃完;也有不少幼儿“磨磨蹭蹭”,坚持到最后,老师无奈,得过且过。 3 安静进餐。教师认为,幼儿进餐时说话容易呛食,还会影响幼儿进餐速度。同时,受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影响,进餐时“食不语”常常被作为幼儿园的常规,所以在幼儿园进餐时经常可以听到教师对幼儿说:“现在小嘴巴是用来吃饭的,不是用来讲话的。”“哪里发出的声音?”“嘴巴闭上!”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就如同深夜的老鼠,悄悄进餐,偶尔乘教师不注意时窃窃私语,常常会受到教师的“警告”。话语权的剥夺,使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之间彼此心灵的沟通机会,在教师制定的规则中扼杀了。 4 吃得干净。在幼儿园经常可以看见进餐中的另一种现象,就是幼儿将不小心洒落在桌面上甚至是地面上的饭菜细心捡拾起来,然后放进自己的小嘴。为什么会这样呢?观察发现,保教人员在幼儿进餐时,经常会强调这样的话语:“要吃得干净。”“不能将饭菜撒掉。”“保持桌面、地面干净。”“要做勤俭的好孩子。”等等,甚至常常对掉菜撒饭的孩子有意无意地批评。而不少孩子为了不被教师批评,常常会将饭菜捡起并吃掉。教师的愿望是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勤俭意识,但是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考虑,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还处于较低水平,他们对勺子、筷子还不能运用自如,所以掉撒饭菜是经常的事。再从卫生学、健康学的角度看,为了“吃得干净”,捡拾撒落饭菜,其实会对幼儿的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为正如有专家所言,有的幼儿园并不是次次在进餐前“洗干净手后擦桌子两遍,一遍用消毒水,一遍用清
绿萝丝藤
饭后游戏是幼儿园经常组织的一种活动,目的是让小朋友们饭后消化并更好的午休。下面就由我给大家详细介绍几个好玩的大班饭后游戏,希望大家喜欢。
“餐后活动”是指从第一个幼儿用完午餐到全体幼儿进行午睡大约一个多小时时间段内所展开的活动,它又可分为两个阶段:部分幼儿的“进餐”和部分幼儿“自主游戏”阶段;全体幼儿进行安静活动阶段。进入大班后,老师们经常抱怨餐后活动的第一阶段很难组织,认为在这一阶段内老师往往忙得不亦乐乎而教室里还是比较混乱。
开渠引流——餐后活动的管理策略
餐后活动是幼儿重要的自主活动时间。就幼儿人格发展而言,自主活动的重要性勿容置疑。问题是幼儿的餐后自主活动到底自主的适当性在哪里,如何管理?过度追求活动的宽松与自由,就会有意外事故的发生;过份强调安全,则会抑制孩子们自由的天性,扼杀他们的快乐……《纲要》告诉我们: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建立良好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餐后活动的有效管理。
策略一:建立常规,减少环节交互
控制幼儿的进餐时间段,减少与“自主游戏”环节的交互时间,能有效减轻老师的管理压力。这就要求幼儿有良好的进餐习惯。对于“狼吞虎咽”、迫不及待想进入自主游戏的孩子,我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告诉他们这样吃饭的不良之处,并及时监督与提醒,要求他们能细嚼慢咽;对于吃饭速度相对较慢的幼儿,根据实际情况,个案分析,制定出相应的指导策略,并进行家园合作,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策略二:划分区域,制定活动规则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定相应的活动规则,让幼儿在一定的区域中进行游戏,能大大减少幼儿的跑动机率,从而降低因跑动碰撞而发生的安全事故。
开学初,经过反复研究、商讨,我们给孩子们设置了一系列适合在午餐后的各种游戏活动内容,并绘制“餐后活动安排表”,对教室的活动场地进行重新分割与划分,采取小组轮换和自由选择相结合的制度,让孩子们全面参与到各种不同形式的活动内容中。
创设符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深受幼儿喜欢的活动,是吸引幼儿到各个功能区进行游戏活动的重要条件,也是有效组织餐后活动的必要保证。根据对本班幼儿的了解,我们从他们的兴趣爱好入手,创设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餐后活动,深受孩子们的`喜欢。
首先,根据孩子们“玩不够”区域活动的实际情况,在餐后活动再次开放,允许一定人数的幼儿进入游戏。这是一个重头戏,不仅能弥补孩子们玩不够的遗憾,每天中午只有5、6人玩则更是提升了孩子们玩的自由空间。他们能很自如地选择多个材料来操作,可以是一个人安静、专心地在“美工区”里做上半天手工,完成一幅 “木屑画”;也可以是好几个小朋友共同来做“科学区”里的小实验……宽松自如的活动氛围使区角活动最受孩子们欢迎。
但是在一开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老师的指导力度不够,孩子们区域游戏的有效性大打折扣,有一部分孩子出现乱摆弄,瞎玩现象。因此,我们调整策略,先有目的地开放几个操作性强的区域,如美工区、科学探索区;然后通过日常的区域活动时经验的积累,逐渐开放所有区域,让孩子们在餐后也能自由徜徉在区域活动的世界里。
其次,根据大班幼儿“强烈的求知探索欲望”、“逻辑思维迅速发展”等年龄特点和他们不同时期的不同兴趣爱好,我们把教室中的各个功能区设置成了“恐龙王国”、“迷宫世界”、“拼绘天地”、“棋类小站”“小小游戏”等几个不同类型的益智活动内容,供孩子们自主选择。
“恐龙王国”是从大班孩子们对神秘恐龙世界充满了好奇与探索欲出发,提供精彩的有关恐龙知识的书籍,摆上恐龙的模型、玩具,并在墙上贴上很多各种恐龙的图片,营造侏罗纪时期的氛围,让孩子们通过多种途径来认识了解这种曾经在几亿年前地球上出现的动物。
“迷宫世界”是提供各种迷宫地图,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缜密分析,克服种种困难最终达到终点,体验成功的快乐。
“绘画天地”是孩子们用色彩描绘自己想法的好场所,在这里,孩子们想画什么就画什么,相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张扬,而且我们要求每个到“绘画天地”的孩子在中午睡觉之前都要有一定的作品完成,并把它张贴在墙上,培养孩子做事认真负责的态度。
“棋类小站”则在窗台上摆上各种各样的棋子让孩子们在棋子的海洋里尽情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体验成功的喜悦,品尝失败的酸楚。
“小小游戏”是指那些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开展过的、比较受幼儿喜欢的、适合3、4个孩子玩的、相对比较安静的游戏。如在大班上学期开展的“大家一起跳”的游戏,是让孩子们挂上胸饰,扮演各种水果或小动物,按照一定的游戏规则来参与活动;大班下学期孩子们则玩起了“发电报”、“拍手”等游戏。
再者,充分利用班级中的图书角和建构区。定期更换图书角上的图书,并发动小朋友把家中的图书拿到幼儿园来和大家共同分享,提高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搭积木建构活动,永远是孩子们的乐此不疲的游戏,他们在指定的区域里尽情享受着创造带来的快乐。
策略三:根据进度,转移指导重心
幼儿进餐速度的不一致,导致了老师在此活动环节指导工作上的双重性。既要指导幼儿进行进餐活动,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又要顾及陆续已经用完餐,开始进行餐后活动的幼儿。如何合理地进行两者兼顾,做到两者都不误呢?这就需要老师能根据本班幼儿用餐的实际进度,准确把握自己的工作指导重心。
当大多数幼儿还是在进餐环节时,老师的重点应放在对幼儿进餐环节的指导上,正确的用餐方法,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醒幼儿专注用餐,及时肯定鼓励;当大多数的孩子都进入到自主游戏时,老师就可以把关注的重心移到各个功能区活动的孩子们,对他们活动中出现的情况做及时准确地指导和帮助。对于吃饭慢的孩子,这时候则可充分发挥小小管理员的作用,聘请个别孩子去帮助吃饭慢的孩子,让他们尽快完成吃饭任务。
餐后活动的管理建议
如此丰富多彩的活动怎能不让孩子们心动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活动对孩子们的吸引力就会逐渐减少,孩子们不再积极地前往,参加这项活动对他们来说只是任务,变成了一种负担。所以,我们的建议是老师平时要多观察,发现幼儿的需要、他们的兴趣所在,根据他们兴趣的转移,及时更换活动内容,不要让那些已经失去魅力的活动限制了我们的孩子。
餐后活动中的孩子们应该是快乐的,自由的,让我们的孩子尽情享受这餐后美好的时光吧!
0921缘分
一、大班幼儿进餐教育存在的问题(一)进餐活动的组织形式与内容丰富多样,但缺乏挖掘各种活动的教育价值教师组织幼儿进餐活动的贯穿于餐前、餐中、餐后整个环节。餐前,教师以讲故事、生活播报、唱歌、游戏等活动丰富幼儿饮食营养、进餐文化等相关知识;进餐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内容涉及幼儿的进餐习惯、进餐纪律、生活能力、饮食营养认知以及感恩教育方面;餐后组织幼儿进行自主游戏和集体散步活动,教师期望通过一系类的进餐环节,促进幼儿营养认知、语言表达等多方面的发展。但是,美中不足的是教师组织的餐前教育活动缺乏计划性,活动开展随意性强,如讲故事活动中教师随意选择一个绘本,对故事内容、时长缺乏考虑,导致幼儿对故事内容缺乏兴趣或讲到中途就结束的现象;餐后散步活动时间经常不足10分钟,缺乏有效组织,忽视散步过程中对幼儿的观察、发现中丰富幼儿知识经验的机会,而把散步当成“任务”完成。 (二)重视进餐活动中的时间效率,教师代劳减少幼儿自我服务的机会幼儿的自我服务建立在动作发展基础之上,尤其是手部动作的发展。大班幼儿的动作技能还处在发展时期,取餐技能不够熟练,需要更多的机会去练习,但教师为了节省取餐时间,不能够慢下来等待,以包办代替的方式剥夺了幼儿锻炼的机会。自主取餐中部分工作被教师代劳,如汤类由教师分发,取餐过程中部分幼儿取餐动作稍慢时直接帮幼儿取餐等。同样,虽然详细规定了值日生的工作内容和职责,忽略了值日生想参与工作的愿望,出现由教师代劳或随意找个小朋友代劳等现象。小小值日生工作,不仅能使幼儿萌发爱集体、爱劳动的意识,还能培养幼儿的责任感、交往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能增强其自信心和为集体服务的自豪感,而教师只考虑实践效率,随意对待值日生工作,不仅损伤值日生的自尊,还剥夺他们在其中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三)注重进餐活动中的秩序,缺乏对幼儿情绪情感的关怀教师为了保证安静的进餐活动秩序,在餐前对说话的幼儿进行严厉批评,使餐前教育活动氛围紧张,幼儿带着紧张、害怕的情绪进入进餐环节;进餐过程中教师关注培养幼儿的进餐习惯,进餐中不允许说话,进餐过程中教师的催促声不断,无形中“吃得快”成为幼儿的目标,幼儿在教师的催促,甚至在教师无微不至的“强迫”下完成进餐任务。只重视保证幼儿的食量,忽视幼儿的情感的关爱,不仅给幼儿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压力,可能会造成消化不良,久而久之会严重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二、大班幼儿进餐教育的对策建议(一)幼儿园一日活动作息时间,由细致化转向模块化和弹性性幼儿园在一日活动安排上,把控好几个时间节点相对统一的情况下,可以打破时间限制,将几个零碎的活动归类为一个时间模块,允许教师和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在同一时间模块中灵活地进行调整。例如,将幼儿入园、早餐、区角活动、 加餐规划为上午的自主游戏时间模块中,把集体加餐调整为自主加餐,可在生活区开设加餐区,幼儿根据自己在游戏中的进展情况,决定其什么时间去吃,只要在自主游戏活动结束前吃完即可。这样保证了孩子根据自己的进餐速度从容地吃完再去游戏,也可以选择人少的时候见缝插针减少不必要的等待,最大限度的保障幼儿的游戏时间。再如,把餐前活动、午餐、散步、午睡整合为生活活动时间模块(11:00-14:00),教师可以将幼儿散步时间分为两批,后吃完午饭的孩子可以晚点进入午睡环节,充分保障散步时间,做到以幼儿为本。同时在散步时根据孩子们的需求,根据幼儿的当前的兴趣和需要可以适度延长,顺应和满足孩子们的兴趣进行一定的观察讨论,发展其探索精神,最终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目前,教师为了保证按时进入午睡环节,即使孩子们在活动中有了新发现,好奇心促使他们流连忘返,也只能把孩子们赶紧拉回来,甚至因不能保障幼儿基本的散步时间,会埋下午睡中食物倒流窒息等安全隐患。因此,幼儿园应以幼儿为本的原则出发,有必要亟待改革一日活动时间,允许教师弹性地执行一日活动作息制度,充分地信任教师,给予一定的调整和支配时间的权利,也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选题选的题目有很多,下面就学前教育的给些参考题目举例如下: 1、某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小学化”倾向研究 2、同伴冲突中教师介入行为的研究 3、同伴
小班幼儿常规教育浅谈论文篇二 《如何进行小班幼儿的常规教育》 摘 要:幼儿园常规是幼儿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小班幼儿具有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好动等特点,如果没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一段忙碌又充实的大学生活要即将结束,毕业论文是毕业生都必须通过的,毕业论文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毕业论文要怎么写呢?以下
浅谈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的研究 对幼儿来说,体育游戏活动首先是自我表现的方式和途径。幼儿进行体育游戏活动,可有效的促进孩子学语、走路、认字及活动能力的提高,为以后
浅谈大班幼儿喜欢上吃蔬菜类食物的策略论文 幼儿期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是身高、体重及各种生理功能迅速生长发育完善的重要阶段,合理的营养是幼儿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