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0571
彩陶是新石器时代文化存在的一种形式,分布极为广泛,就艺术成就而言,主要有两大系统:一是分布于黄河中上游地区的仰韶文化,主要以半坡——庙底沟彩陶最具代表性。二是分布于黄河上游甘青地区的马家窑文化。在这篇文章中,我将着重介绍这两个时期的彩陶的特征与历史。一、仰韶文化时期的彩陶仰韶文化形成于7000年前,主要分布在渭河流域、豫西和晋南地区。仰韶文化是以红陶、彩陶为特色的文化。仰韶文化的历程很长,大约存在于公元前5000年至3000年左右,延续约2000年之久。在2000年的发展过程中,仰韶文化彩陶在造型、纹样方面都体现出独特的装饰美感。彩陶既是生活用品,又是艺术欣赏品。彩陶的装饰是最能体现原始装饰设计成就的。二、马家窑文化时期的彩陶马家窑文化是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因最早发现于马家窑遗址而得名,年代约为距今5000年-4000年。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包含了漫长的史前艺术,彩陶是这一历史长河中的经典阶段,奠定了艺术发展的形式基础。
天地为凭
中国的彩陶艺术历史悠久,早在八千年前就有彩色陶器。从那时以后,我国的彩陶在持续的工艺改进中得到进一步发展,西部边远地区一直延续到东汉时期。中国彩陶从兴起、繁荣到萧条,经历了约四千年之久的历史,形成了一部完整有序的彩陶制做工艺发展史。
米果janicefeng
幸福 五一前夕,临夏州第十届旅游宣传月活动暨临夏市第二届河州牡丹文化节下午,参观临夏马家窑文化彩陶博物馆,在人群中碰到了临夏作家诗人、《河州》杂志编辑马萍。我们随观众边走边看,她忽然问我:“幸福,你喜欢彩陶吧?”我想了想,对她说:“喜欢。”除了回答“喜欢”,我真的不知该怎么回答。接着我说自己真实的感受,“生活在临夏,尤其临夏人,应该有所了解彩陶。外地朋友来了,或者跟我们问起彩陶,究竟是怎样的,我们能阔几句,不一定非得是考古专业,但至少应该比较了解。”马萍听了以后没有吭声。她心里对彩陶的感受我无从得知,不知道她是不是也跟我一样,对临夏彩陶怀有这样景仰的心情。令我烦躁不安的是线头繁琐的彩陶,就这样让我开始对彩陶上心,并开始留意起,它塑造的外观与造型样式,以及所包涵的特定年代具有文化类型。然而,一切都仿佛这个世界的回声,此时我站在遥远的千里开外,立在它的门前,懵懵懂懂地久久凝视,听瓦釜齐鸣的流露,临夏彩陶静默无语,始终大言稀声,伫立在橱窗的世界里,恍惚定格在千年的星移斗转,等待着一如既往的默默无语,永远只在乎给人的一种无言的提示。 彩陶,其实并不是彩色的。那是什么原因让它被人叫做彩陶的呢?我对彩陶的理解是从临夏州博物馆彩陶展开始的。以前在红园的临夏州博物馆,馆藏文物门类系统完整,浩若繁星的彩陶展品,数量规模,等级价值等项位居全国之首。成为临夏州彩陶博物馆“镇馆之宝”的便是彩陶文物,还有一座出土于临夏南龙的金代墓葬等。在这座发掘的南宋时期的墓葬中,考古学家们惊喜地发现,一块石碑上雕着牡丹的图案,它的出土,如同一块敲门砖,使临夏人文历史的研究訇然洞开,它将河州牡丹栽培历史,河州砖雕艺术的历史,推前到了八百多年前。或许还会比这更早,现存在仅有的实物只把人们的视线就带到了这里。再往前,线索断了。最初听临夏州博物馆讲解员马玲给游客讲彩陶,到她参加全州首届导游讲解员大赛时,依然用彩陶选题参赛开场,已是多年过后,她的彩陶讲解虽没有道具,面对在场听众和评委,脸上带着微笑,好像她不是来参赛的,确是在彩陶馆里,自信而熟练地给游客的又一次讲解,那些关于彩陶的故事感人,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到了第三届全州导游讲解员大赛时,临夏市旅游局有三位参赛选手,她们先后以彩陶讲解为题,在比赛中取得了好成绩。彩陶历久弥新的奥秘,在于它包涵的历史文化演变过程,千百年来吸引着世人的目光,那些已知与未知的部分,敞开的命题正如它的塑造,至今包裹在瓮中的秘密,仍然等待着后来者解读。十多年来的发展过程,临夏旅游产业渐成规模,旅游产品不断完善丰富,临夏彩陶随着在学术研究领域的深入,它正在揭开神秘的面纱。东乡族自治县博物馆彩陶馆里有一幅油画,描绘着几千年前古人制作彩陶的模拟图,那是今人根据想象而描摹复制的劳动场景,山川河流,郁郁葱葱,草棚田园,温馨怡人的世外桃源,勾勒出旧石器时代男耕女织的火热大生产中,在画面中的营地周边,一群制作彩陶的人,多为妇女和她们身边的孩子。各司其职的部落劳动分工,男子们负责外出狩猎或砍伐拓荒耕作重体力活,由于劳动工具简单有限,很多劳动需要人们一起协作完成。还是母系社会时期,母亲是一家之主,看家护院,哺育后代的间隙做彩陶,或许今天我们看到的彩陶很多就出自于母亲之手,她们心灵手巧。 彩陶手工艺主要有盘筑法和条筑法两种。在没有模具和校准仪的情况下,纯手工制作陶罐,显示出制作者的高超技艺,精湛的美学思想。那天我跟一批外地游客参观马家窑文化彩陶馆,听讲解员介绍,有三个信息点概括了彩陶文化的发展来龙去脉。一个是“逐水草而居”的显著特点,很能说明花华夏文明发源地的特征,在黄河上游以及中下游形成的一条文化生态链。如青海省民和县喇家遗址,发现出土的遗存中,世界上历史最早的一碗面条,以及散落的彩陶文物,齐家文化的陶罐,与广河县出土的齐家文化遥相对应。一个是造型变化和纹饰变化,记载着古人对大自然的无限敬畏的思想情感,寄托着人们的对未知生命崇拜的图腾,由无花纹素净的阔腹细瓶颈到敞口盆,从手绘的波浪纹到网格纹,再到神娃纹、神人纹,到从表面突兀而出的立体纹理的变迁。一个是新石器时期的崛起,渐次过渡到父系社会,彩陶退化过程,新石器时代到取而代之的青铜器在黄河流域中下游,特别是在渭河流域的振兴,彩陶文明逐渐式微,随后迎来了瓷器时代的到来,在元明清时期达到了辉煌巅峰。 在陕西省历史博物馆,陈列着部分仰韶文化类型的彩陶,而较多的展品还是唐三彩,器宇轩昂的马匹车辆,恭敬肃立的侍者,体态饱满的仕女釉面粗瓷器从塑型到烧制,标志着瓷器在当时的水平。西安半坡遗址出土了有名的人面鱼纹陶盆。那天去看兵马俑的路上,出租车司机说到陕西旅游,“在陕西能看见两千多年的历史,在北京旅游看得见五百年的历史,在上海能看见一百年的历史。”——他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神情,我坐在旁边能感受到他的自信与幸福感。并由此感觉到了一座城池给予一个人的文化营养,相同地一个人传输给一座城市的趸交叠加的无限荣光。让一个人内心获得更多的满足感,拥有实在的获得感,有足够的理由和文化自信,爱上他所生活的城市。今年五一,我随临夏作家王国俊漫步在大夏河畔,我们徜徉在洒满明媚阳光的十里牡丹长廊。走到途中,他放下手机,突然问我:“幸福,你说,什么是幸福感,看这波光潋滟的河水,岸边流光溢彩的樱花,柳条随风飘舞,我们眼前所见的景象,这就是了!”他激动地说,山水临夏,生态临夏,给临夏人除了自信,还有点石成金的文化营造,焕发出蕴藏于民的心智,将智慧和自然合力完成的创作。听他诗意盎然的感慨,让我为之深深感动。万能的造物主,无吝慈悯与垂顾,上苍待河州不薄。在旱魃贫瘠之地的赐予,给予临夏人干事创业的胆识与魄力,给予临夏这块热土的人文灵感。在临夏,极其完整的彩陶文明博物馆,实际上不相上下,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地方。临夏州彩陶馆陈列的彩陶,齐家文化——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半山类型——边家岭类型,东乡县、广河县、康乐县、积石山县博物馆,在和政县古动物化石馆,仿佛用考古遗址连接的人文长廊,置身山川形胜组成的地质走廊,仿佛穿越千年的是一道时光隧道。 彩陶,好看,但在当时却不是装饰品。它的主要用途是什么呢?当初我以为是一种祭祀的礼器。因为它们很多是在墓葬中被后来发现的,它给人的感觉是古人的陪葬品。就像卜辞中的骨殖及龟板上的甲骨文,青铜铸造的鼎,演奏乐器编钟,在陶罐中发现了碳化的菽粟谷米颗粒。可以看出它用来仓储食物,或用来盛水,也用作烧水做饭。之所以多在墓葬群发现出土,只是在墓葬它们保存得更为集中更完整。积石山县安集乡三坪村农民戚永仁,有一次路中看见的一处水光,在干旱的土隘发光,他走近前去,用手扒开覆盖表面的黄土层,现出了一只完整的瓦瓮,里面盛着积存的半罐雨水。这次偶然间冥冥中的相遇,让农民戚永仁成为“彩陶王”的发现者。在当地流传着彩陶的种种传说,装在陶罐中的干粮,夏季里的三伏天一个礼拜后新鲜如初,不发霉,不长毛,不变质。彩陶贮藏的原理,保鲜作用跟紫砂壶类似。积石山县委文明办魏文忠告诉我说,戚永仁是他岳父,对彩陶王的故事耳熟能详。他曾多次陪同记者到三坪村采访过老人发现彩陶王的前后经历。那天我们准备去看安集乡三坪村遗址,第二天一大早忽然大雨滂沱,去三坪村正在修路,对面告知村路泥泞车进不去,我们只好作罢。壶中天地宽,罐内日月长。彩陶文明,问鼎河州,充满魅力的临夏,未来更美好。
A-水灵儿^O^
渊明虎茂顺虾——乐茂顺其人其艺陈雨前中国陶瓷绘画美术史有着久远的历史,新石器彩陶时代,便有绘画的萌芽,无论是绘制工具还是物象以及艺术形象与意境的营造,都可以看出中国绘画的发端,所以,凡中国绘画史或者说美术史,其源渊都可追溯到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但谁是彩陶绘制的始作俑者,就和彩陶本身的发明者是谁一样,是个千古之迷。不要说陶器,那真是太久远了,就瓷器而论,现代科技考古发现,中国是瓷器的发明之国,距今2000余年。瓷器的发明,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纪元,为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这样一个伟大的发明者是谁,也是史无可考,按照中国的“圣者造物”的史学传统,把这样伟大的发明附会到禹、舜、宁封子、苍颉等伟人和想象中的人身上,附着美丽的光环。彩陶发明于没有文字的时代,瓷器发明的时代,汉字已经很发达了,但查史书,均无关于瓷器发明的记载。我不知道这与中国的“君子不器”的传统思想有无关联。瓷器,是由普通老百姓发明创造的,这一点是肯定无疑的。在烧造过程中不留姓名是很正常的事,因为,那是普通的器物,是老百姓的食用之器。根据可信的史籍记载和窑址考古发现,在景德镇陶瓷史上,在器物上留下姓氏的,始于宋代所产青白瓷,如青白瓷粉盒上刻上“张家造”、“赵家造”或者“王”、“张”等字样。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作坊标志,二是窑工便于记忆在器物上刻字,但没有绘制者的姓氏。这种情况,一直延续至元代乃至明清的民窑。明朝洪武年间,朝廷在景德镇设立御器厂。御器厂的管理,是严格按照皇家规制进行管理的,样稿的设计,是“禁廷出样”模式,由皇家御用画师或设计师按照朝廷旨意设计,经皇家定稿后交由景德镇御器厂制作,这种流程,全部记载在档案里,景德镇御器厂所出制品,在底款上署上制作朝代款之外,不留任何题名,更不要说设计者、制作者姓名了。御窑厂从开始设立到至清末终结时,都遵循这种规制。在景德镇陶瓷史上,在器物上留下绘制者姓氏的开风气之先的,有代表性的,当属“新安画派”诸家,王少维、程雪笠等,都是著名的画家,而且各有擅长,或以绘山水见长,或以绘花鸟知名,或擅绘人物,可谓各有专技。他们以绘画技法入瓷绘艺术,瓷板、瓷瓶、瓷盘等为绘画载体,以浅绛彩颜料为墨,以瓷画工具毛笔为工具,以国画的章法布局构图,按照各自所擅长的国画技法赋物象,绘就一幅幅、一件件瓷质国画韵味的瓷器艺术品,沿袭国画绘制传统,按照国画章法要素,署上绘制者姓氏、钦上绘制者印章。这种画风一致景德镇陶瓷装饰风格,令人耳目一新,响应者甚众,最有代表性的,当属“珠山八友”。“珠山八友”在绘画方面各有专技、各有擅长,并有较高的艺术水平。他们追随“新安画派”诸家,以画技入瓷,相约每月十五月圆之日各自携带作品相聚,一边品茗,一边品瓷,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这种作风,一致“文人相轻”陋习而“文人相亲”新风气,传为佳话。“我概括为“珠山八友”现象,这种现象对景德镇陶瓷美术的影响,是历史性的多方面的。我想,除了在陶瓷装饰风格方面的影响和这种“文人相亲”风气的影响之外,我觉得,最有价值、最值得称道的,是自我意识的觉醒,是自我个性的解放和张扬,是自我价值的认可和提升,是自我尊严的唤醒,是赋予陶瓷这种工艺美术从实用这种樊篱和赏玩之物这种器物观念中脱离出来,赋以文人味和纯艺术品格和价值的一次革命性的飞跃,更是对将陶瓷这种工艺视为“君子瓷器”观念的反叛。正因为此,自“珠山八友”之后,以国画技法装饰陶瓷蔚然成风,“珠山八友”将“新安画派”画风发扬光大,代代相传,成为景德镇二十世纪陶瓷装饰主导性风格。以至于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作为“珠山八友”的滥觞,世人便以何人擅长何技法称呼何人,所谓的“毕老虎”便指毕渊明,“雪景大王”是余文襄的称谓,等等。这种风气,也影响到了受过现代高等艺术教育的陶瓷艺术家。许多中青年陶瓷艺术家,也沿袭这种画风,有的有卓著的成就。在诸多的中青年中,乐茂顺是突出的,也是很有发展潜力的一位。说起乐茂顺,其知名度当然不能和秦锡麟、王锡良、张松茂先生等相比,但可称为小有名气。国内诸多媒体都对其从艺术经历和艺术成就作为很多报道,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省级奖,境内外馆藏机构和收藏家也以收藏其作品为美谈,现任教于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系教授,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乐茂顺多才多艺,国画、剪纸等艺术多有涉列,且钟情不辍。其主要精力还是从事陶瓷艺术的创作与研究。在创作方面,釉上、釉下兼擅,花鸟、山水兼长,以传统风格为主,偶尔也涉足于现代陶艺的创作,以获取灵感的碰撞。乐茂顺传统陶瓷艺术创作以传统青花分水荷花和釉上梅花见长,而最令人称道的,便是其所绘釉下、釉上以虾趣为题材的各类造型的作品,在瓷都景德镇有“渊明虎、茂顺虾”之称!青花分水,是景德镇青花装饰中的一种技法,也可称为景德镇青花装饰的绝技,二十世纪以来,享誉艺林的,是已故“青花大王”王步,继起而别开生面的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黄卖九和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张学文教授。乐茂顺的青花分水,是在继承传统青花分水精粹的基础上,汲取传统分水青花之绝技之所长,融合现代艺术之理念和时代的审美情趣,融会贯通,运以新意,赋予传统的青花分水“墨分五色”以新的艺术语汇,形成了自己新颖别致、灵动而有思致的分水青花新风格,令人赏心悦目而遐想无极。其所绘梅花,多以釉上为主。梅花是中国的千古话题,各种艺术种类几乎都有以梅花为题材的,词中宋有苏东坡,今有毛泽东《卜祘子·咏梅》最为传颂。绘画中,梅花大家不在少数,王成喜绘梅,是众人皆知的了。就是景德镇,以梅花为题材的大师高手,亦不在少数,已故的有“梅花大王”之称的王鹤亭,有“梅痴”之誉的卓安之,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张松茂、王隆夫等多有精品行于世,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熊汉中、陆如、刘平、曾维开等都是画梅高手,可谓高手云集。在此情况下,如果想一举成名,成为绘梅之大家,抑或开绘梅之新境界,是很难的事情,当然,绘一般的商品式的东西,自然例外。乐茂顺是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实践的陶瓷艺术家,他能汲古创新,善于以他山之石攻己之玉,触类旁通,并运用于自己的创作实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以梅花为题材的作品风格:注重画梅花之骨而不拘泥于形,以简取胜,以突出梅花之风神,即绘梅花之精、气、神,这使乐茂顺的梅花有一种精神和灵魂贯注其中,聊聊数笔,寓意颇深,在高手如林的景德镇,脱颖而出,亦属难得。他的这种精神和对陶瓷艺术的独特追求,他以“茂顺虾”享誉于世,也就不奇怪了。虾,这种小精灵,亦是盘中餐之物,是人们习见之物。画谱中自古便有之,尤以齐白石画虾,更是享誉天下,赋予这盘中之物为小精灵之灵趣。想到虾,我想起了我小时候,常常在家乡的小河、小沟中抓取,多有捉获,每每童心大悦。有时候,二、三好友互相争着抢着,互不相让,甚至起争执,当时小脸蛋气鼓鼓的,现在看来,只是童心童趣而矣。就象画梅花一样,景德镇绘虾者亦不在少数,亦有大家,更何况,齐白石画虾,几乎妇孺皆知,要将虾画好,并以画虾擅长甚至以绘虾享誉天下,可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乐茂顺却敢以这种以为天下先的勇气去开创自己的艺术道路,他是以一种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精神和态度去知虾、好虾、乐虾、绘虾,从而得绘虾之乐的!他知道绘虾难,把虾绘好更难。他说:“画虾很难画出名,一画虾,在每个人心里,都会联想到齐白石大师画虾。我画了二十多年,开始学画虾时,临摹了大量的齐白石的虾,也搜集、观摹了胡絜青、娄师白、齐子如、齐亮夫、刘墨、等一大批画师的作品,从中吸取了很多宝贵的表现技法。”他记得齐白石老人所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的话,并深悟其精髓,他思而悟道:“要学画虾要学他的精神与要领,而不要在表象形似上模仿。如何求变,这是我想画好虾深一步的想法”。要变,要画好虾,就必须知虾,了解虾的习性,观察虾的形。正因为如此,他开始养虾、捉虾、观虾、画虾。他观察虾非常细致,他曾描绘他自己观察虾的情景:虾看似慢悠悠的游,遇到对手时它勇猛奔上去伸展双臂与它博斗,打断双臂在所不惜。当然也有好汉不吃眼前亏的遇到情况不妙时,它能速迅弯腹往后跳走,消失在对方的范围内。在饥饿时,遇到对方却勇敢冲上前,紧紧夹住对方双臂任它跳跃,直到战胜对手并吃掉对方,保存自己。看,它独立站在石头上的姿态,昂头挺背,外型流畅,全身象披了盔甲但透明有弹性,双臂保持战斗的姿态。看似非常小,却在我的心中是那么的英姿、雄壮。就象站在高山上的骏马,充满阳刚之气。我伸手去捉它时却灵敏地往后跳跃,当我把它抓在手中时,它的自身的弹力,拼命争扎求生的本能,让我感受到虾的张力在伸展在跳跃。不忍心强制剥夺它对生命的渴望,而迅速地把它放进水里,它能快速寻找安全点后,又然速迅自由而快乐的游动寻找.....。我又忍不住拿起手中的画笔,在它面前晃动,好似又要侵犯它似的,而它迅速伸展双臂打开双钳冲了过来与之博斗。他把知虾,观虾之所得,与自己的人生经历、人生体会、人生感受和精神相结合、相对应甚至达到一种庄子那种不知是庄是蝶的精神境界,以此悟绘虾之道:“这正是我的追求,我要让小小的虾反映我内心的世界,然而我性格的快乐豁达使我产生了对虾的表现形式的重新认识。我找到了,我感受到了,我豁朗开了,生活的感受,让我找到了我画虾的突破点。我要表现虾的勇猛、快乐。”正因为他观虾如此之细,悟虾如此之深,爱虾如此之真,形诸笔端,便形成了乐茂顺绘虾的独特技法和风格:在布局时整个画面充满一种力量和活力,并将虾的阴柔的亲和力和虾的阳刚的气势美融合一起,巧妙地运用陶瓷色料工艺材质美,来表现虾的美。侧峰用笔表现虾的背、胸、腹,整个虾身外壳就象透明体,富有弹性而坚恝。圆润而有力度的铁线篆用笔表现了一双好斗的虾臂和双钳,以流畅而富有弹性美的线条表现了虾须,使之刚柔灵动,胸下部的脚有向前伸展的,也有为快速游弋而收起来的,看腹节中的小脚好似在不停地划动和虾须的不断摆动,仿佛在往前游动。陶瓷艺术不同于绘画之艺术,其中之一,便是陶瓷造型多为立体造型,既如宣纸一样的瓷板造型,但其装饰方法,是不一样的。茂顺绘虾时,能够依形取意,依形而运用不同的技法,成就不同的艺术风貌。他说“陶瓷造型的特殊性,也决定画虾布局的不同,因为是陶瓷是立体的型体,每个面都要有内容,所以通景式的布局使每个面都有独立的构成形式,虾的不同姿态表达了虾在游玩中不同情节和意境美,群虾姿态各异,栩栩如生,神韵充盈,画出了虾从容遨游和生动活泼的‘乐在其中’的情味和诗的意境美,表达了虾的快乐和虾的感想”乐茂顺是个善于不断总结自己的人,他从自己的绘虾实践中总结出自己的绘虾理论,这也是一位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并以从实践中体悟到的自身的理论来运用于自身的实践,使其作品有自身的理论品格融注了自身精神与个性的情感的强烈印迹,也凝聚自己的心路历程。他体悟到:“只有养虾,感受生活中的虾,才会发现虾的个性的美,当虾的个性的美与你心灵的美相碰撞时,你的作品内涵和表现形式才会升华。艺术作品不是他人的作品风格,而是你自己的内心世界的反映,画好虾只有用心灵的想象、感受于自然,用心灵和自然造化作品,才能成为自己的艺术风格和具有时代特色的艺术品。”因此,在景德镇有“渊明虎,茂顺虾”之说,是不奇怪的。当然,“茂顺虾”,还年轻,与“渊明虎”相比,还稚润,让我们去共同呵护他吧。我们期待着“茂顺虾”能有一天,真正与“渊明虎”并称,享誉天下!二OO八年初秋于景德镇谷雨斋乐在其中萱 雨千年瓷都,百代名瓷,名家荟萃,高人辈出,然而,他却享有“虾王”之誉。他爱虾、养虾、看虾、戏虾,摹虾、画虾,二十多年来,出自他笔底的虾已是不计其数。瓷板《其乐无穷》颇具情趣:画面左上角是一轮朦胧的圆月,月下一朵小小的红花,群虾游弋,争先恐后,向着花月聚拢,右下角则微露一石块,瘦石嶙峋,一只刚钻出石缝的小虾尚且躬着身子,它紧张而又茫然地看着眼前的一切,不知所以。整个画面取“花前月下,其乐无穷”之意,妙趣横生。瓷瓶《百虾闹春》将画面分为三组,众虾或是伸钳急游,或是摆须缓游,或是躬身欲出,或是悄然不动,或是双双争食,或是怡然自得……足足绘了一百只大小各异神态各异的虾,再缀以几茎绿色的水草,几条红色的小游鱼。整个画面工写结合,繁则极繁,简则极简,活泼灵动,春意盎然。《虾乐图》、《喜相逢》、《乐在其中》、《神龙入海》等画面亦是各是有特色,在画中均是先以淡墨绘出躯体,极显虾身的浸润之色,再蘸浓墨,竖点为睛,横写为脑,又以细笔画成须、爪、大螯,刚柔并济,分别画出了群虾游戏、相逢、嬉闹和畅游时的各种情态,随意数笔,却凝练传神。……一件件陶瓷精品,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这些陶瓷作品,画面简洁流畅,意境深远悠长,尤其是那些虾,玲珑晶莹、栩栩如生、轻盈灵动、神韵充盈,果然是不同凡响。这“虾王”,他可真个是名不虚传。他便是景德镇高专艺术系副教授、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乐茂顺,他同时又兼任着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景德镇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和景德镇瓷都书画院高级画师。生活中的乐教授是一个随和而又谦和的人,他朋友极多,人缘极好,见谁都笑嘻嘻的。然而,在艺术追求上,他喜欢的是怒放的梅花、奔腾的骏马、瘦硬的山水,他喜欢那些张扬的有动感的事物。虾就是他最喜爱的动物之一,说到虾,他可谓是情有独钟,他说:“虾其实是充满阳刚气的。”如果加以注意,你就会发现,他所画的虾都是双钳张开的。这或许不符合生活的真实,但是,它却符合艺术的真实,因为这稍微夸张变形了的张开双钳的虾充满了一种力量感,表现出了画虾人对阳刚美的一种追求。艺术是允许夸张变形的。如婴戏图中的人物比例就是明显失调的,但是,唯其如此方显出孩童们的憨态可掬。齐白石先生的虾也是取了河虾的造形之美和对虾的丰腴肥硕组合而成的。乐教授的虾却是将阴柔的亲和力和阳刚的气势美揉合在一起,生活的艺术,艺术的生活,这两者其实是互为补充的。齐白石先生曾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乐教授看来是深谙此道,他学习白石先生的画虾,却自成一格。他巧妙地操纵笔墨,利用墨色和笔痕表现虾的结构和质感,以富有金石味的笔法描绘虾须和长臂钳,使纯墨色的结构里也有着丰富的意味。而且,他在他的虾中还融入了他个人的美学观念和人生理想。他的作品爱以《乐在其中》《虾乐图》《自得其乐》《其乐无穷》《喜相逢》之类的来命名,果然是:虾乐,乐亦乐,乐在其中。二十多年来,乐教授一直在锲而不舍地努力追求着,他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擅长新彩、青花和综合装饰,他的陶瓷作品在景德镇陶瓷界早已独树一帜,自成一家。2005年12月19日,在昌江大酒店十楼的大厅里,在首届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提名展笔会上,他的身边围满了人群,大家目随笔落,赞不绝口,记者们的闪光灯更是此起彼伏,不停地闪烁,他正在挥毫泼墨,他所画的是一幅群虾嬉戏图,名曰《乐在其中》,果真是:独乐乐,众乐乐,乐在其中。发表在2006年7月28日<景德镇广播电视周报>第30期2009年3月20日下午NNN日本读卖电视台山川友基 支局长.李震海 支局长助理.王臻毅摄像师.张媛嫒助理.四人到景德镇专题采访。
应该是《古人谈读书》。1、第一篇——《论语》原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意思: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
【相关资料】人鱼合体人面鱼纹彩陶是新石器时代陶器珍品。彩陶是在陶器表面以红黑赭白等色作画后烧成,彩画永不掉落。此盆由细泥红陶制成,敞口卷唇,盆内壁用黑彩绘出两组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开展与深入,与现代文学文献的整理和挖掘息息相关。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现代文学研究本科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 《 现代文学 教育 文
彩陶是新石器时代文化存在的一种形式,分布极为广泛,就艺术成就而言,主要有两大系统:一是分布于黄河中上游地区的仰韶文化,主要以半坡——庙底沟彩陶最具代表性。二是分
彩陶是新石器时代文化存在的一种形式,分布极为广泛,就艺术成就而言,主要有两大系统:一是分布于黄河中上游地区的仰韶文化,主要以半坡——庙底沟彩陶最具代表性。二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