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eberg2013
一文详解回顾性队列研究及其开展方式,速收藏!鸿创医学临床科研赋能,让科研更便捷。(公众号同名)想必大家都知道,队列研究分为三种类型:前瞻性队列研究、回顾性队列研究和双向性队列研究。回顾性队列研究的研究对象是根据过去某一时间点的特征或暴露情况进行分组,然后根据从该时间点到以后某个时间点或从现有记录追踪到研究时间点的每个成员的死亡或疾病情况进行分组。在此基础上,对暴露因素与医学研究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了评价。回顾性队列研究与前瞻性队列研究相比较,可大大节省人力和物力资源。特别是因为研究之初所研究的疾病已经发生,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回顾性队列研究非常受欢迎。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来发表临床研究文章是很方便的。但仍有很多人对回顾性队列研究还不太了解,其实,回顾性队列研究更准确的说法是也历史性队列研究。那么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关于回顾性队列研究的相关问题以及在临床实践中开展回顾性队列研究的关键点。1、回顾性队列研究是不是由因及果的研究?事实上,所有队列研究都是由因及果的研究。队列研究,其本质就是先分组(明确暴露因素)——再分析结果(结果可能已经出现,也可能未出现)。二者的区别在于,前瞻性队列研究是基于未来的信息获得数据。而回顾性队列研究是基于过去的历史资料获得数据。这两种研究都是先获取病因信息,再顺着病因随访获取结果信息的研究,因此它们符合因果关系的时间逻辑顺序。都属于由因及果的研究。鸿创医学:如何利用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2、回顾性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的区别大吗?很大!病例对照研究称之为回顾性调查,也是回顾性研究。它和回顾性队列研究的主要区别如下:(1) 病例对照研究是现有研究结局,再回顾性调查病因;这和回顾性队列研究刚好相反。(2) 病例对照研究允许病因是研究对象回忆的,但是回顾性队列研究是不允许的,回顾性队列研究的病因(包括治疗措施)等信息,必须是早已经保存在历史档案里。(3) 病例对照研究根据研究结局分为病例组(或阳性组)、对照组(阴性组),并比较两组暴露情况的差异;回顾性队列研究是根据历史资料将人群分出暴露组和对照组,并进行随访,比较两组人群有阳性率的差异性。因此他们的出发点、立足点不同,研究者站在的时间点不同。(4) 病例对照研究的对象不具有代表性,不能很好反映源人群的特征。(5) 回顾性队列研究必然伴随缺失现象。3、为什么病例对照研究的对象不具有代表性,不能很好反映源人群的特征?一项研究结论是否可靠,就必须满足抽样人群的代表性问题。往往,队列研究相对病例对照研究更具有代表性,这是回顾性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重大区别之一。讨论代表性问题,首先必须提出三个人群的概念,目标人群,源人群和研究对象。流行病学领域中样本代表性通常是指最终纳入的研究人群能否代表目标人群。在流行病学研究中,人群可分为目标人群、源人群和研究人群。目标人群为研究结果想要外推适用的人群,源人群则是研究特定问题实际选取样本的人群( 也即特定研究假设的总体) ,而研究人群则为最终具体实施项目时所纳入的人群( 也即特定研究的样本) 。其中,定义清晰的源人群是开展所有流行病学研究工作的重要基础 。例如,以著名的弗明汉心脏研究( Framingham heart study) 为例, 其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索美国人群中心血管疾病的关键风险因素, 因此其目标人群是美国一般居民, 源人群则是为了研究这个问题选取的某一地区居民 ( 此处为弗明汉小镇居民) ,而研究人群则为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入组研究的五千多人。基于医院开展的疾病预后的病例对照研究所采集的研究人群是否从源人群抽样的得到?基本上不是的。比如,探讨冠心病预后的影响因素(包括入院特征和治疗),结局是一年内复发或不复发。这个案例的目标人群,是所有中国的冠心病患者,源人群是该医院的患者,而目标人群就从源人群抽取出来的代表性样本。不过在具体研究人群选择上,很多临床医生一般会自己手里掌握的患者,分为阳性组(复发)和阴性组(没有复发),开展分析。这样的研究人群,其实不能反映源人群,它不是随机抽样产生。真正的样本应该是从该医院某段时间所有的冠心病患者(源人群)抽样产生,或者从该科室甚至该医生某段时间所有的冠心病患者(源人群)抽样产生。而回顾性队列研究则不同。理论上基于医院的回顾性队列研究是查询医院的电子病例开始着手,并将人群分为暴露组或者对照组,开始随访分析。这么一查,往往是查了某一个时间段某个科室,甚至全部医院的冠心病患者,那就对源人群有更好的代表性了。因此,回顾性队列研究相对病例对照研究,由于研究视角和流程不同,往往人群来源于源人群,往往选择偏倚会低一些。而理想的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通常在确定源人群后,再选定相应病例和具有代表性的对照,这样能降低选择偏倚, 基于这种考虑, 较好的病例对照研究常常在队列人群之中开展, 如巢式病例对照或病例队列研究。相反,很多设计欠佳的病例对照研究可能并未考虑到源人群的选择,病例选择随意,导致源人群范围不明确, 此时就无从谈及对照能否代表源人群了。4、回顾性队列研究必然伴随缺失现象回顾性队列研究,一般基于医院的回顾性队列研究是查询医院的电子病例开始着手,将人群分为暴露和对照组,然后顺着时间轴,顺藤摸瓜,去了解患者的发病或者预后。但这一顺藤却经常摸不到瓜。因为回顾性队列研究不像前瞻性队列研究那样设计严谨,随访制度规范,回顾性队列研究在开始研究之前,那些患者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根本没有相应的跟踪随访,你现在要回过来查询或者随访他们的发病或者结局,那简直是酸爽......估计大半数都是失访了。回顾性队列研究必然伴随缺失现象,研究人群必须正视、接受它,再想办法减少缺失。此外,研究人群在撰写文章时,必须写明失访的现象、失访率等情况,这样的回顾性队列研究才是合格的研究。临床研究如何开展回顾性队列研究1. 确定好源人群是一个医院的病例,一个科室的病例,还是一个人群的病例。2. 明确研究对象明确源人群中的某一个时间段的所有患者应该被纳入候选研究人群并根据纳排标准进行筛选合格的研究对象。3. 建立队列研究的视角,将人群进行分组根据研究对象在研究起点(过去)的暴露状态确定暴露组(或者治疗组)–对照组。4. 顺着时间进行随访虽然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是过去式研究,但是研究对象也应建立前瞻性的思维方式,每个合格对象都应该顺着时间去随访患者的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研究者想办法获得研究结局,但也要记录好失访情况和失访时间点。5. 进行缺失数据的处理回顾性研究,无论结局、暴露因素、还是协变量,都存在大量的缺失数据,必须要开展数据缺失的处理。6. 绘制研究对象筛选的流程图从源人群、到研究对象、到分析对象,尽量将整个过程写出来,一清二楚,让审稿人知道是在真真切切开展回顾性队列研究。总结来说,回顾性队列研究!数据的分析永远是回顾性的!数据的产生永远是前瞻性的!人群应从"源人群"而来!不能只利用手头能够摸到的病例开展队列研究!
大饼茄夹
是的,可以。回顾性研究论文学术型临床研究生可以毕业。这种研究论文是一种学术研究,它可以帮助临床研究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临床研究的基本原理,从而更好地应用到实践中。回顾性研究论文可以帮助临床研究生更好地理解临床研究的基本原理,从而更好地应用到实践中。
叮当木马
是的,论文学术型临床研究生可以毕业。在撰写论文时,学生需要收集有关主题的资料,分析资料,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且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学生还需要确保论文的内容完整,有逻辑性,清晰明了,没有重复,并且字数在200-500之间。最后,学生还需要确保论文的格式符合学校的要求,包括字体、字号、页边距等。只有满足所有要求,学生才能顺利毕业。
酸甜苦辣咸丫头
用倒叙来写 比如,在《永不忘记》一文中采用把情节的结局放在开头叙述,然后再叙述情节的发生、发展的叙述方法。这是最典型的倒叙的方法。文章的第一部分(开头到“她语带感情,几致哽咽”)写潘老师和王翔的父亲、妹妹到车站送王翔上大学,王翔送给潘老师一幅自画像。无限的深情都凝结在一幅画着一个卖冰糕的孩子,写着“永不忘记,谢谢老师”的铅笔画上。画有什么含义?永不忘记什么呢?这种先叙事情结局的手法既曲沂、引人入胜地点了题;又制造出悬念,引起读者急切的关注。这里又借人物对话交代画上的孩子就是王翔,他是个难得的孩子,他能上大学全靠潘老师的帮助。自然地引起倒叙。 倒叙的类型:倒叙的类型大致有以下三种:一是把结局提前,如《永不忘记》;二是像《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那样把中间扣人心弦的部分提前;三是由眼前事物引起对往事的回忆,如《一件珍贵的衬衫》,《修鞋姑娘》。 倒叙是把事件的结局或事件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开头来叙述,然后再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而是除了把某个部分提前外,其他仍是顺叙的方法。采用倒叙的情况一般有三种:一是为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三是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倒叙时要交代清楚起点。倒叙与顺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做到自然衔接。特别要注意,不要无目的地颠来倒去,反反复复,使文章的眉目不清。 倒叙的作用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采用倒叙的方法,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例如,在《不速之客》中,文章通篇围绕“不速之客”采用倒叙的方法行文。重点突出第二部分,详细叙述不速之客所讲的故事,集中表现了中国石油工人创业的艰难和阶级友爱的深情;全文浑然一体,无懈可击。 采用倒叙应从内容和形式的需要出发;或为了表达主题的需要,或为了结构变化的需要或为了造成悬念,引人入胜,起到特殊的表达效果。千万不可为倒叙而倒叙。运用倒叙,非有过渡句或过渡段衔接不可。当倒叙的部分叙述完毕回到顺叙时要交待清楚。否则,会使文章头绪不清,脉络不明,影响内容的表达。 在电影创作中,也经常用这种方法。从故事发展的结果开始叙述,然后再开始回述以往故事的发生和发展。前苏联影片《这里黎明静悄悄》年迈的上尉带领几个年轻的人在扫墓,然后倒述墓碑下牺牲的年轻的女战士们在伟国战争中可歌可泣的故事。影片结尾又回到墓碑前。影片《辛特勒名单》、《廊桥遗梦》、《泰坦尼克号》等都用了这种方法。 小学生必看:倒叙是把文中的一段或一个句子放到最前面,然后,再进行顺叙。
神级的男子
当然是前瞻性队列研究了。回顾性队列研究的优点是比较容易实施,省时、省钱、省力,出结果快,缺点就是资料积累时未受到研究者控制,记录的完整性和真实性直接影响结果的可靠性,偏倚较大,前瞻性最大优点就是研究者可以直接获取第一手资料,研究结果偏倚较小,可信度高。但缺点是随访时间长,花费大,实施起来有一定难度。
队列有三种类型: 1、前瞻性队列研究 前瞻性队列研究是队列研究的基本形式。研究对象的分组是根据研究对象现时的暴露状况而定的,此时研究的结局还没有出现,需前瞻观察
用倒叙来写 比如,在《永不忘记》一文中采用把情节的结局放在开头叙述,然后再叙述情节的发生、发展的叙述方法。这是最典型的倒叙的方法。文章的第一部分(开头到“
临床回顾性分析具有以下特点:回顾性研究、横断面研究居多;原因分析、风险因素分析居多;大样本量研究居多;高发区、掌握大量一手资料的研究者更容易发表论文研究思路不要
对“垃圾”论文的认识 当学生们了解到某些(甚至可能是大多数)发表的论文应当扔进垃圾箱,肯定不能用于指导临床实践时1,他们通常感到很惊讶。本文第一个框图内列
前瞻性队列研究与回顾性队列研究的区别在于作为观察终点的事件在研究开始时是否已发生。 前瞻性队列研究是队列研究的基本形式。研究对象的分组是根据研究对象现时的暴露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