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84

冰雨茗香
首页 > 期刊论文 > 走遍中国杂志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精品窗帘

已采纳

旅游情报,走遍世界,旅游纵览都不错的。其实你要看旅游杂志,你可以去麦米网看看,上面有很多旅游杂志可以在线看的。

293 评论

criminalabuse

尚昌平,文化行者、作家、诗人、摄影家。曾任香港华文出版社《走遍中国》杂志主编。

148 评论

叹久妞子

《走遍世界》:浪漫的北海道、多情的曼谷、童话的天鹅堡、灿烂的维也纳、时尚的巴黎、传奇的帕特农、碧玉的水母湖、旷野的科罗拉多、不可思议的玛雅以及猎豹的马赛马拉。《中国国家旅游》读者定位于具有人文情怀的中高端实力人群。《旅行者》杂志,是中国新兴中产阶层的旅游顾问。其实关于旅游的杂志有很多,主要还是看你的要求和喜好,建议你去麦米网上看看,上面有很多旅游杂志可以免费在线阅读的。

283 评论

颜庄小店

文化传播的四个阶段:由口头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组成,现在发展到国际互连网传播,传播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带来人类传播能力的飞跃。可以说,传播技术的应用对文化传播范围、传播效果的影响越来越大。参考这里:口头 /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大众传播金玉萍--新疆大学人文学院新闻系--------------------------------------------------------------------------------非物质文化遗产 加入时间:2007-3-6 11:13:20 xjzjw 点击:544一 人类口头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是指在历史、艺术、人种学、社会学、人类学、语言学及文学方面有特殊价值的传统文化活动和口头文化表述形式,其中包括语言、故事、音乐、游戏、舞蹈、风俗以及各种艺术表达手段。口头 /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是民族自豪感的源泉,是对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贡献。发掘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全球化趋势日益显著,文化标准化、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等对传统文化构成了严重威胁。许多传统和民间文化(包括口头 / 非物质文化)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有的甚至濒临消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号召各国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大力抢救和保护“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保持和再造利用的社会和经济环境意识来支持和保护好各种口头与非物质传统”,以保持全球文化的多样性。民族文化遗产面临的严峻形式引起了各国的普遍关注,许多国家把抢救和保护民间文化视为当务之急。有的国家已经通过立法,建立起有效机制来抢救和保护民间文化,取得了值得注目的成效。我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具有丰富的物质 / 非物质文化遗产。同世界上许多国家一样,也面临着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如何有效保护传统和民间文化艺术的严峻问题。过去十多年来,我国在抢救和保护民间文化遗产的工作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例如,全国民间文学艺术十大集成的搜集整理和编纂出版工程,它以数以亿计的文字量和数量可观的图例、录音录像资料,把民间口承文艺和民间美术、音乐、舞蹈、戏曲等文化遗产以文本的形式保存下来。同时,一大批民间文化工作者在抢救和保护民间文艺的艰苦工作中得到了锻炼,取得了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增强了保护民间文化遗产的自觉性,形成了一支较强的抢救民间文化遗产的队伍。然而,民间文化不仅仅需要抢救和保护,还需要推广和开发,以充分挖掘多样性文化的社会价值。在文化交往全球化的今天,任何文化都应该是开放的而不可能是封闭的。民间文化的保护和创新需要树立一种与时俱进的、开放的本土文化观念。这就要求文化工作者应对民间传统文化的意义、地位、价值有充分的认识,树立在全球化时代尊重和肯定文化多样性的理念,以开放的态度、开阔的视野、现代化的手段,参与到人类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认定和推广的事业中来。二 文化与大众传播传播是文化的内在属性和基本特征,是促进文化变革和创新的活性机制。一切文化都是在传播的过程中得以生成和发展的。人类的文化传播方式由口头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发展到国际互连网传播,传播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带来人类传播能力的飞跃。可以说,传播技术的应用对文化传播范围、传播效果的影响越来越大。文化的生产、消费与发展都离不开传播。文化传播主要是依靠媒介来进行的,媒介是文化传播的载体。以美国学者赫伯特 ? 席勒为代表的“媒介帝国主义”理论认为:媒介帝国主义是以强大的经济和资本实力为后盾,主要通过文化市场进行全球文化扩张;通过含有文化价值的产品和商品的销售来实现全球化的文化支配;这种文化支配和扩张是通过传播媒介来实现的。文化传播与媒介的关系之密切由此可见一斑。传媒的世界化和世界的传媒化是当今时代的一个显著特征。在人类的传播方式中,以大众传播对文化产生的影响为最大。大众传播是指传播组织通过现代化的传播媒介如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电影、杂志、图书等,对极其广泛的受众所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由于网络的快速发展,大众传播又具有了一些新的特征,例如:从传播内容灌输给大众的“泛播”转变为针对群体或个人的需求设计传播内容的“窄播”;从单向的传播媒介转变为互动的传播媒介等。不论采用何种方式,大众传播都能够跨越社会群体和社会阶层,具有广泛而强大的社会影响力。这一点已被大众传播效果理论研究所证实。大众传播能为社会提供做出决断的途径,为社会提供认识自身的声音,是传达社会价值观的主要源泉,在人类的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现在大众传媒的运用已成为文化传播的必要通道,它大大扩展了文化空间,使文化具有很强的延展性和生成力。但是随着大众传媒,尤其是网络媒介在文化传播中所起的作用日益增强,不可避免地造成跨文化传播的“不对称”性,引发全球性的严重的文化传播生态危机,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在文化交流中存在着不平衡状况。现代传播媒介为强势文化和现代文化的传播霸权地位的确立提供了条件,对弱势文化和传统文化构成了威胁,使它们面临着被同化或被文化殖民的危险。三 口头 / 非物质文化的大众传播如上所述,大众传媒对文化的传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口头 / 非物质文化是人类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它的生存、发展、传承同样也离不开大众传媒。大众传媒对民族的非物质文化来说,就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大众传媒为传统民族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强大的现代文化、强势文化又通过大众传媒对传统民族文化构成了严重威胁。如果不坚守阵地,传统文化将无立足之地,最终面临被吞没的命运。要扩大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就应该树立在全球意识的观照下发展传统文化的理念,认真处理好现代与传统的关系,充分运用资本、科学、技术和传媒等现代手段增强文化的影响力,在文化传播中争取主动,变弱势为强势,让人们了解、热爱优秀的传统文化, 激发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只有这样,传统文化遗产才能变得更具生命力,更具社会意义,也才能不断传承下去。本人认为传统文化的媒介传播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 .图片传播 视象文化时代的到来使图像传播更易被人们认可和接受。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播也应适应时代的要求,采用现代化的传播手段,而不能仅停留在把文物摆放在博物馆的陈列柜中,或只用文字把某一民俗事项记录下来的方式上。民俗摄影就是适应人们接受心理的一个很好的方法。民俗摄影是一个群体或民族历史、文化沿革和习俗的写真,特定的物质生存环境和独有的精神面貌的纪实,具有民族、历史学术价值和实用民俗佐证价值。民俗摄影能够保护文化的生动性和多样性,它不仅是对过去的记录,也是对未来的预示。历史中的许多民俗风情,如果没有照片将它们客观地记录下来,仅凭文字的记载后人很难想象出事物直观形象的本原面貌。在工业化、信息化的现代社会,传统文化无可避免地遭受到排挤,可以通过用图片传播和推广民俗文化普遍价值的方法来保护和丰富世界民俗文化遗产。图片传播既适应“读图时代”受众的阅读接受心理,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纯文字传播的枯燥无味,与音像制品相比,又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廉、阅读方便等特点。只需一个相机,民俗摄影爱好者便可捕捉到一个个精彩的瞬间,充分体现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而真实图像和文字著述相结合又会大大强化信息的描绘和传播效果。图片传播的优势使它在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中倍受重视。我国已经出版了许多反映民族民间文化的大型画册。在 2003 年 4 月 19 日 召开的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团六届二次会议上,还成立了中国民间文化抢救工程摄影工作委员会。这对传统文化保护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和动力。民俗摄影作为一门与民俗学和现代化技术紧密相联的新门类,有其独特的存在价值,无论是在抢救民俗文化遗产上还是在民俗学建设和发展上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图像的发展是民俗学学科发展的必然,它既是对民俗学学科发展的补充,又为民俗学学科发展的多元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可以相信,图片这一记录、保存、传播民俗学信息和进行民俗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仍将被人们长期、广泛地使用。2 .音像制品传播 科技的发展使人们不再对摄像感到陌生,通过摄像和多媒体技术制作的 VCD 、 DVD 等音像制品已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人们接受信息的重要手段。音像制品与图片相比,具有鲜活的画面和声情并茂的特点。可以通过制作有关民俗文化的音像制品,或把以民俗文化为题材的电视专题片或记录片制作成 VCD 、 DVD 等在市场上销售的手段,来传播民俗文化。美国国家地理频道( NGC )把节目与教育相结合,普及人文、自然、地理、科技知识。以人类物质 / 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题材的节目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NGC 还把这些节目制成 VCD 、 DVD 等音像制品在全球销售。例如它发行《环球国家地理杂志——闪光的文明》介绍了世界各地的文明,其中一集是《古巴——遥远的岛国狂欢的庆典》,该片通过古巴人的狂欢节透视其原始文化,向世人揭开了这个美丽岛国的迷人面纱。 NGC 的做法为民俗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一些新思路。我国具有丰厚的民族文化资源。仅从节日文化来看,各民族的节日活动都以极富活力的方式,动态地保存着或折射出各民族传统文化的原貌。有些民族的节日既是民俗观念的形象展示,也是口头文化的艺术张扬。以塔吉克族的灯节为例,节日前家家都做许多支小羊油烛和一支特别大的羊油烛。节日的两天中要遵照一定的仪式分别在家里和家族墓地点燃小羊油烛,进行祈祷和祭奠。每家还要在屋顶上点亮特制的大羊油烛,在外面燃起篝火,做各种游戏。如果通过录像客观地再现这一民俗事项的原生态,再通过后期制作,配上解说词,从文化层面上加以深化,使人们不仅可以了解塔吉克族的节日习俗、祭祖习俗,还可以了解到该民族宗教信仰的演变过程,在新鲜新奇中达到增长知识的目的。2002 年 12 月 18 日 ,中国维吾尔族十二木卡姆研讨会在北京开幕,用维、汉、英、阿四种语言制作的十二木卡姆的 VCD 、 CD 、 DVD 光盘同时向国内外发行。这对维吾尔族的口头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传播和发扬光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 .电视传播 现代文明把大多数人限制在家庭的圈子里,电视成为人们了解世界和认知世界的窗口,电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在民俗文化的传播中,我们一方面期望媒体多做一些反映民俗文化的记录片和专题片,多把关注的目光投向这片急需保护和开发的领域,另一方面更需要当地的文化机构、教育机构自觉地主动地利用电视媒体。以现有的频道资源为例,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的《走遍中国》栏目,以演播室访谈 + 专题片的形式介绍中国的文化、历史、自然、地理等(如 2003 年 7 月 18 日 播出的是《潮州工夫茶》,介绍了潮州的茶文化);《让世界了解你》栏目则采取现场摄制 + 连线国外相关机构的领导人员的形式向国外介绍中国(如 2003 年 7 月 1 日 的节目通过现场摄制组、录制现场组和连线美国的一个旅游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与中国部经理的形式,从文化的角度介绍了旅游风景区同里,双方还达成了口头协议,由该公司组团来同里旅游);中央电视台西部频道的《旅游黄金线》栏目以人物的旅途为主线,向观众介绍旅游风景区……这些栏目的定位基本上包括了物质 / 非物质文化所蕴涵的内容,可以通过拨打热线电话、登录节目网站等渠道向栏目组提供线索,有选择地把一些民间传统文化推到观众面前。另外,还可以采用与电视台联办节目或承包某一个节目的形式,制作一档反映民族物质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栏目。例如,乌鲁木齐电视台最近开播了旅游频道,完全可以利用新疆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或把独特的民族风情融入自然景观之中,或介绍各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这样,既能传播传统文化,又符合旅游业的发展要求。因为旅游业今后的一个发展趋势是:旅游区仅仅依靠自然风光是不够的,要更多地依托浓厚的文化底蕴。只有把文化气息融入旅游业,才能更长久地吸引观光者。4 .网络传播 互联网开创了一种崭新的传播形态,它融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大众传播为一体,极大地拓展了文化传播的方式。在网络传播媒介的环境中,知识不再像过去那样,仅仅存在于图书馆书架上和书本中,而是存在于电子空间中互相链接的一条条信息中。网络传播打破了传播者和受传者的界限,任何机构和个人都可以在网上传播知识和信息,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十分理想的文化交往和沟通的平台。网络传播的开放性和平等性,使传统文化的全球性传播成为现实。目前,我国已开通中国民俗网等多家有关民族传统文化的网站。但是要想使一个地区的民族文化得到详尽的反映,就要在传播的本土化方面做文章。例如,新疆少数民族众多,民族民间文化丰富多彩。但如果试图在一家全国性或综合性的网站上反映出新疆民俗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那是不太可能的。以 2003 年 7 月 23 日 中国民俗网有关服饰的网页为例,该网页共有相关信息 47 条,涉及汉、彝、藏、水、苗、黎等 17 个民族,而新疆诸民族中只有关于维吾尔族和柯尔克孜族的两条信息,这与新疆的少数民族的数目是极不相称的。所以要想扩大本土民俗文化的影响力,就需要创办自己的民俗网站。以上是对传播媒介中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播现状的一些描述和对民间传统文化更好地利用媒介进行传播的一些设想。除了文化工作者自身的努力,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播主要还是依赖国家的立法、专业管理机构的建立、资金的投入和各方的有效协调与支持。如果我国的大众传媒能够更多地关注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那无疑是向更多的人群、向世界敞开了中国多民族的民俗文化长廊的一个个窗口。在新世纪,透过传播认知文化,认知社会和人类自身,将成为人类认知史上的一场变革。传统文化的发展所受到的现代化传播方式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文化需要传播来得以延续和发展,充分利用现代化传播手段保护、发展传统文化将是一项艰巨任务。(作者为新疆大学人文学院新闻系)参考文献:1 .《西北民族研究》 2003 年第一、第二期;2 .庄晓东:《文化传播:历史、理论与现实》,人民出版社, 2003 年;3 .(美)沃纳 ? 赛佛林 / 小詹姆斯 ? 坦卡德:《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华夏出版社, 2002 年;4 .(美)马克 ? 波斯特:《第二媒介时代》,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年;5 .吴文虎:《传播学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0 年;6 .中国民俗网。

285 评论

相关问答

  • nylon杂志中国

    可能是她和这个人有关系,这人做出了一些对她不好的事情,引发大家的关注,对于她也是这样的好。

    想得快崩溃 7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走遍俄罗斯论文范文

    职称评审个人述职报告总结下面是XX整理的七篇范文,欢迎参考。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本人1993年毕业于*******师范,后又通过参加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汉语

    柏拉图ing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宜家的杂志能带走吗

    不可以在卖场的每个区域都会有这种黄色购物袋,不需要花钱购买,只需要借走,再还回去就可以了,袋子比较大,可以装很多小物件,对于顾客来说比较人性化,不像其他卖场,用

    小白淼淼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暴走漫画杂志

    那之前不久的…九九八十一(181MK)、浪漫传说(182MK)、时间典当使(181MK),最先开始的是偷星,从创刊号开始的,暗夜协奏曲也比较长…(我从172开始

    Diana~蜜桃 8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走遍中国杂志

    旅游情报,走遍世界,旅游纵览都不错的。其实你要看旅游杂志,你可以去麦米网看看,上面有很多旅游杂志可以在线看的。

    冰雨茗香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