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之不去215
[1] 俞文兰,孙道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治一线女护士心理健康风险及干预对策[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20,30(6):200-217. [2] 程家国,谭晓东,张玲,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及隔离留观者心理状况的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 2020, 20(1):1–5. [3] 马楷轩,张燚德,侯田雅,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隔离人员生理心理状况调查[J].中国临床医学, 2020, 27(1):36–40. [4] 马良坤,段艳平,郑睿敏,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孕产妇心理调整专家建议[J].协和医学杂志, –. [5] 李少闻,王悦,杨媛媛。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居家隔离期间儿童青少年焦虑性情绪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20,34(2):135-142 . [6] 董人齐,周霞,焦小楠,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隔离人员心理状况调查研究[J].康复学报, 2020, 30(1):1–4. [7] 徐东。复盘思考迎接大考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物流启示[N/OL]. [2020-02-24]. [8] 董炜疆,宫惠琳,刘文彬,等。新冠疫情下留学生医学基础课网上教学探索与实践[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20,34(2):125-128 [9] 吕海侠,王渊,张莉,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医学基础课程远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20,34(2):135-142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二版)[EB/OL].[2020-0123].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一版)[EB/OL].[2020-01-22].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四版)[EB/OL].[2020-02-06]. [13]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四川省实施细则(第一版)[S].成都,2020. [14] 姚宏武,索继江,杜明梅,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医院感染防控难点与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0,30(6):200-217.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WS/T 368-2012[EB/OL].[2012-08-01]. [16]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中常见医用防护用品使用范围指引(试行)。国卫办医函[2020]75号[EB/OL].[2020-01-26]. [17服装设计毕业论文 陈明壮,查静茹,鲁超,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综合医院医疗废弃物管理实践[EB/OL].[2020-03-21]. [18] 孙晨,江亚南,赵继敏。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点和治疗药物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20,21(3):47-52. [19] 徐燕,刘洪生,胡克,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肺癌患者临床管理[J].中国肺癌杂志,2020,23(3),136-141. [20] 杜娜雯,白日兰,崔久嵬。肿瘤免疫逃逸机制及治疗策略[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19,26(4):454-462.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一版)[EB/OL].(2020-01-23)[2020-03-1]. [22] 黄耿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实施普通外科手术的思考和建议[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20,29(2):127-130. [2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方案(第六版)[EB/OL].(2020-03-07)[2020-03-09]. [24] 王玲玲,杨丽,王彩虹,等。“6S”融合目视化管理在援鄂医疗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区管理中的应用[J/OL].护理学杂志,2020,35.(2020-03-19)[2020-03-22]. [25] 李宝金,邬子林,胡波涌,等。疑似及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手术管理指引[J].广东医学,2020,41(5):1-4. [2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途径与预防指南[EB/OL].(2020-01-27)[2020-03-06]. [27] 周志强,孙星星,李世勇,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剖宫产术的麻醉管理[J/OL].中华麻醉学杂志,2020,40.(2020-02-25)[2020-03-08]. [28] 李太生,曹炜,翁利,等。北京协和医院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建议方案()[J/OL].协和医学杂志,2020,11.(2020-01-30)[2020-03-03]. [29] 操静,温敏,石义容,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焦虑抑郁及影响因素调查[J/OL].护理学杂志,2020,35.(2020-03-20)[2020-03-22]. [30] 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母胎医师专业委员会。妊娠期与产褥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专家建议[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20,23(2):73-79. [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S].2012. [32] 孟凡慧,范红艳,闻智。SARS疑似患者急诊手术管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8):9-10. [3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EB/OL].(2020-01-20)[2020-02-26]. [34] 韩光,韩景田。方舱医院在遂行多样化卫勤保障任务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学装备,2015,12(8):117-118. [3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S].2016. [36]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隔离技术规范[S].2009. [37] 刘俊峰,翟晓辉,向准,等。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方舱医院建设管理探讨[J/OL].中国医院管理,2020,40.(2020-03-02)[2020-03-04]. [38] 左惠敏,王冬。发热门诊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标本采集与转运管理[J].护理学杂志,2020,35(6):62-64. [39]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S].2012. [4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EB/OL].(2020-02-04)[2020-03-01]. [41] 孙润康,张晓祥,徐进,等。基于5G技术的COVID-19方舱医院网络基础设施快速部署和应用探索[J/OL].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20,15.(2020-03-19)[2020-03-22]. [42] 郑喜灿,王志敏,赵丽,等。高原环境下方舱医院护理工作体验的质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6,31(19):65-67. [43] ***。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J].网信军民融合,2020(2):9-15. [44] 白莉,杨达伟,王洵,等。物联网辅助新冠肺炎诊治中国专家共识[J/OL].复旦学报(医学版),2020(1):2-10+1[2020-04-09]. [45]王志心,刘治,刘兆军。基于机器学习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疫情分析及预测[J/OL].生物医学工程研究,2020(1):1-9[2020-02-21]. [46]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响应机制流行病学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0,41(2):145-151. [47] 卫生健康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S].(2020-1-26)[2020-1-27]. [48]韩博学,张睢扬,韩永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复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8,33(9):1129-1133. [49]李硕,尹红波,刘杰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中医诊疗特点[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5,32(3):67-69. [50] 倪力强,陶宏武,杨小林,等。中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策略与分析[J/OL].中华中医药学刊:1-18[2020-03-06].
老幺2010
一、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二、胸部影像学显示早期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极少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 胸腔积液少见。三、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有上述症状中的2条且有流行病学史,或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接触史即可诊断为疑似病例。而疑似病例具备以下病原学证据之一者即可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1、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示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2、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
横竖都是213
大局已明,群体性过度恐慌是最大的病毒
解筱文
中国的事情,怕就怕走极端,群体性忽左忽右。老祖宗的大智慧告诉我们,不偏不倚,恰到好处,方可长盛不衰。新冠肺炎初期,疾控部门和地方政府隐情不实报,大事化小,以常规手段“冷处理”,向外传达的信息是 “人不传人”“可防可控”,结果事与愿违,造成后患,损失巨大,拖累全民买单。
而当疫情真相大白后,又急剧转到另一个极端。凡是涉及该病毒对人产生影响的可能被不断抛出,诸如眼睛结膜传播、粪口传播、人与人15秒可传染、气溶胶传播、潜伏期最长可达24天、病毒不怕炎热湿润天气等等观点,一些观点缺乏实证性数据支撑或为极小概率的可能。
也许很多观点的出发点都是好的,但是在今天这样异常发达的新媒体时代,这些新闻信息的极速扩散和聚合,让相当一部分群众心生恐慌。虽然一些观点也被后来辟谣,但受制于之前“人不传人”误导,很多人还是“宁可信其有”。这个时期,比病毒更可怕的其实是群体性过度恐慌。过度恐慌究其根本,其实是我们对此不知底细的恐惧。
当然,生命至上,每一个鲜活的生命都应该得到珍爱,不在灾难中的个体,很难体会到患者被病魔的折磨,很难体会到医护等一线人员的艰辛努力。对于他们,特别是患者,一定会有恐慌,特别是面对死亡的恐惧。但是,更多远离灾难发生地的个体,除了报以悲悯和同情,而无能为力之时,就应该更好的求生,心向美好,看到更多希望。
让我们看一组组数据分析,这些数据的背后都是鲜活的生命,将此类比,虽有悖我们的情感,但是可以让更多的生者,以更加理性的心态面对,积极消融恐慌,科学坦然应对,主动参与抗击。
截至2月14日16时30分,全国感染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63940人,死亡病例1381人,全国确诊病死率为;武汉累计确诊病例35991人,死亡病例1016人,病死率;湖北省确诊病例51986人,死亡病例1318人,病死率;外省市区,确诊病例人数排第二的广东省,累计确诊1261人,死亡病例2人,病死率,北京市累计确诊病例372人,死亡病例3人,病死率。作为新冠肺炎发病原点城市,武汉市截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及流动人口共计1400多万人。按照累计确诊病例35991人计算,确诊概率‰,病死率十万。如果将由武汉发病而非武汉确诊就医人数统计在内(非武汉地区确诊和死亡的人数以50%计),确诊率‰,病死率十万。而2018年,武汉市自然死亡人口万人,死亡率‰。远离武汉的北京市,2018年末常住人口 万人,全年人口死亡率 ‰,1998至2017年的20年间,一直在5‰左右。从中可见,新冠肺炎被确诊的概率、病死概率远低于自然死亡率。
再根据国家卫健委法定传染病疫情数据,2018年全国(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共报告法定传染病发病7770749例,死亡23377人。其中,呼吸道传染病发病死亡3163人,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死亡19332人。也就是当年呼吸道传染病年死亡人数超过目前的新冠肺炎死亡人数,并且艾滋病等血源性传播传染病死亡人数远高于呼吸道传染病发病人数。
实事求是地讲,新冠肺炎确实存在难治疗、难防控,但是不代表不能防控和不能治疗。我认为,它一定有其规律,必然遵循我们已知的三个基本科学常识,即:随距递减原则、能量有限原则、能量守恒定律。如果这个病毒传播超越这三条常识,那么人类现在的科学认知恐怕要彻底颠覆!
第一,随距递减。该病毒作为一种物质,它的传播会随着离传播源的距离越来越远而逐渐递减。也就是我们现在所做的各种隔离措施,拉大或阻断病毒传播距离。从地域看,原发地产生的患者,其病毒携带能量和传播力肯定远高于第二次及第三次等传播者,病毒能量总体处于层层衰减状态。这也就是在同条件下,源发患者病重,而二次传播患者较轻的缘故。这也就是专家所讲的,抗击的最后,病毒不断衰减,越来越弱,变成流感,最终人体适应性增强。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该病毒在传播中产生新的种种变异,若与其他物质结合,产生更大威力的病毒,我们怎么办?我想说,如果说该病毒是自然进化而来的,那么它距离上一次类似影响的“非典”才17年,这样的概率就又一次发生在中国,已经令人称奇了,如果在传播中还能短时期再变异成更厉害的病毒,那么不是某些人类有问题,就是大自然已经对这个星球失望了。
第二,能量有限。对于患者个体而言,无论是病毒“超级个体”,还是“普通携带者”,其携带的病毒总量有大小,但是一定是有限的,所散发传播的病毒量是一定的,绝不可能是无限度的。中国疾控中心、北京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等机构学者对截至1月26日30个省的8866例病例进行分析,日前发表的研究论文《2019年中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中表明,新冠病毒(SARS-CoV-2)的基本传染数R0估值为(基本传染数R0指的是在流行病学上,在没有外力介入,同时所有人都没有免疫力下降情况下,一个感染到某种传染病的人会把疾病传染给其他多少个人的平均数)。对于社会大众,如果不能正确理性认知把握,当看到诸如媒体报道,某商场确诊一名患者,数千名群众居家隔离等消息,难免不引起更大恐慌。
第三,能量守恒。病毒作为一种物质,它必然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只能从一个载体传递给另一个载体,而且能量形式可以互相转换。无论西医,还是中医,或者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就新冠肺炎的病毒这种物质而言,其本身并不能消失,而是物质形态和能量形态的转换。病急处,西医主杀毒;病缓处,中医主调养转换。最终,不管是人工病毒,还是自然进化病毒,都要被人体适应,包容转换,和平相处。所以,一味地杀毒,并不是源头和系统治病和抗击。从发病源头的武汉和广州等医院的治疗效果看,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更佳。这对于治愈二次以上传播患者,以及其他地域非重症患者,中医将可以更大发挥优势,这意味着在实质性西医治疗药物以及疫苗未问世之时,我们可以用自己的看家本领预防和治疗新冠病毒肺炎,以护佑更多人的健康,或许将探索出更多可能。
从上可见,我们无疑就没有更多理由过度恐慌。其实,群体性过度恐慌比新冠肺炎病毒更为可怕。因为恐慌,新闻发布中,官员数据反复出错、专家口误,这样必然影响决策;因为恐慌,社区人员,丢下送医的患者,让其在寒夜里不知所措,这样必然伤害群众感情;因为恐慌,加剧防控矛盾,造成人群对立,并且一些群众缺乏科学常识,如有人酒精消毒不慎,引发火灾等等,这样必然造成不必要的次生灾难和社会矛盾。
从公开的数据预判抗击新冠肺炎的周期,迎来拐点,全面制胜,绝非短期可以实现,在这个过程中,更多的人需要强大的心理和决胜的定力,做好持久抗击准备。
截至2月14日16时30分,全国感染新冠肺炎的确诊人数是63943人,较昨日增加3698人;疑似病例10109人,较昨日增加2450人,治愈病例6928人,较昨日增加1282人。按照2月14日以来数据保守估算,从现在开始即使每天平均治愈出院2000人,最快治愈存量患者,最少需要天时间,假设这天内,每天确认患者平均又新增1000人。那么,还需要天,这一共则需要天。假设天后,再基本无疫情上报。那么,从现在算起,最快全面打赢阻击战,应该是3月底,当然这是理想状态,也是极为乐观的期望。参考与之相似的“非典”,曾持续大半年才全面搞定,而新冠肺炎从目前看,危害影响远大于“非典”,折中考虑,也应该在4月底或5月初。
虽然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周期较长,但是就在2月13日三件大事,值得我们注意,也预示着正迎来曙光。
2月13日早上发布的疫情数据中,湖北新增新冠肺炎病例14840例,其中新增“临床诊断病例13332例”。也就是湖北地区将新冠肺炎病例定义为实验室确诊或临床诊断确诊,这可以让病源集中地的更多感染者得到及时有效的隔离救治,防止了不必要的扩散,最重要的是盘清了患者底数。
2月13日上午,湖北省、武汉市两级党委一把手同时被调整,新的地方主要领导力量及时到位,这表明上面对疫情局势已有充分把握,对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意志更加坚定。
2月13日晚,中国生物宣布已完成对部分康复者血浆的采集工作,成功制备出用于临床治疗的特免血浆。目前用康复者特异血浆临床治疗11例危重病人,治疗效果显著。这也就意味着,更多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病情有望由重转轻,病死率进一步降低。
所以,综上所述,我们应该具有科学的判断和认知,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减少广大人民群众无谓恐慌。持续保持冷静、理性的心态,积极主动作为,坚持“两条腿”走路,注重科学防范,有序复工复产,尽可能降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争取早日全力歼灭。
因为,集体性的过度恐慌会加重全社会的焦虑,放大病毒的狡猾和可怕,让事情变得更糟糕。
解筱文:战略学者。主评时政、商业、铁路、文化。
[1] 俞文兰,孙道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治一线女护士心理健康风险及干预对策[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20,30(6):200-217. [2] 程家国,
新型冠状肺炎的临床表现为喉咙肿胀发烧四肢酸疼,可能味觉和嗅觉有一定的影响,也可能存在一些后遗症,每个人的表现都不太一样,可以从知网里查询文献
关于石正丽的论文解析如下: 《自然》论文提到,石正丽团队发现新型冠状病毒序列与一种蝙蝠冠状病毒在全基因组水平上相似度高达96%,表明蝙蝠可能是该冠状病毒的来源。
防病毒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系统的安全,我整理的防病毒技术论文,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防病毒技术论文篇一 多媒体计算机的防病毒方法研
病毒可以算作某种疾病。 2009最热素材:甲型H1N1流感 背景概况 2009年3月,墨西哥和美国等先后发生甲型H1N1流感,其病毒为A型流感病毒,H1N1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