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猪侠xtt
与灿烂辉煌的中国饮食文化相比,中国饮食文化研究明显落后。影响中国饮食文化研究的因素较多,从各种角度对中国饮食文化进行研究,有助于扩展研究思路,形成完整的饮食文化研究体系。文化人类学引入中国的历史并不长,在本土化的过程中,有与中国饮食文化研究类似的历程。现已形成较为完整体系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人类学,对现阶段中国饮食文化研究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一、饮食文化的内涵及现阶段中国饮食文化研究的现状关于饮食文化,目前还没有形成完全统一的概念。《中华膳海》中表述为:饮食文化指饮食、烹饪及食品加工技艺、饮食营养保健以及以饮食为基础的文化艺术、思想观念与哲学体系之总和。并且根据历史地理、经济结构、食物资源、宗教意识、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将世界饮食文化主要分成三个自成体系的风味类群,即东方饮食文化、西方饮食文化和清真饮食文化。《饮食文化概论》中表述为:饮食文化是指食物原料的开发利用、食品制作和饮食消费过程中的科技、艺术,以及以饮食为基础的习俗、传统、思想和哲学,即由人们食生产和食生活方式、过程、功能等结构组合而成的全部食事的总和。虽然对饮食文化各自表述的角度和方式都有所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强调饮食文化的内涵极为丰富,包括与饮食有关的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所有内容。在对饮食文化进行研究时,忽视甚至是遗弃其中的某一方面或几方面都是错误的。同样,企图以其中某一部分的深入研究以偏概全代替饮食文化的研究同样是行不通的,对饮食文化的整体进步和长远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当前对饮食文化的研究,从大的方向讲有两种趋势——一种是习惯中被称作“饮食文化”者,把饮食文化当作一种文化现象进行剖析;另一种习惯中被称作“烹饪技术”,以食生产为研究对象。前一种趋势从文化的角度研究饮食的历史、习俗及与其它文化的相关联系。从事这一部分的人员以文史学者为主,重视理论研究。后一种趋势一方面研究烹饪技艺的创新和新款菜肴的制作,另一方面研究营养卫生,为人们提供健康饮食。从事这一部分研究的人员以工作在食生产第一线的饮食工作者以及最近几年在高校或科研院所中研究食物营养、卫生安全的科研人员为主,更加偏重实践操作,直接为人们生产生活服务。中国饮食文化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极大。在儒家“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以及以及“君子远庖厨”等重“有为”轻饮食思想的影响下,古代社会对饮食文化的研究,要么是御用文人为皇族达官们献媚邀功的产物,要么是失意文人的寄情抒怀,抑或文人们闲情逸致的生活感悟。深入地研究中国饮食文化是近代的事情。中国饮食文化特别是饮食史的研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由著名学者徐吉军和姚伟钧合著的《二十世纪中国饮食史研究概述》一文中列举了 20 世纪研究中国饮食史的论文和专著的数量达 189 篇(本()绝大部分都是 20 世纪 80年代以后发表的),这还不包括譬如《中国烹饪》这类饮食专刊上发表的几百篇专业论文。其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丝毫不逊于其它分类学科。有关饮食文化的著作更是不可胜数。与此相对应的是,从事食生产的工作人员的数量,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事业的蒸蒸日上迅猛增加。20 世纪 90年代以来,人们的饮食消费观念已逐渐趋于成熟,以前生猛海鲜横行大江南北,公款吃喝大行其道,狂吃滥饮、比财斗富的场面已鲜见于茶楼酒馆。而今亲朋聚会,品菜谈心的场面是与日俱增。当人们从比财富、吃面子的狂燥虚荣中逐渐冷静下来,理性消费逐渐占了上风,返朴归真追求精神层面的享受成了迫切的要求。这些迹象从酒店宾馆的装潢档次和文化品味中可窥见一斑。改革开放之初,所谓的酒店档次就是要在大堂餐厅里装金贴银,装潢金碧辉煌、珠光宝气。菜品也是生猛海鲜充斥,追奇猎异,把占人口大多数的普通消费者排斥在外。这种畸形消费注定不能长久,因为它既不符合经济的发展规律,也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今的酒店宾馆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内在文化品味的凸现。这就造成了市场的需求——要求有一批既要对饮食文化有深入研究,又深谙饮食之道的“两栖”专家。饮食文化研究已经比较深入,烹饪技艺水平也不断提高,营养研究正逐渐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近,各自领域的专家学者数不胜数,但是要达到市场要求的人才标准还有一段距离。这关键是一个如何使饮食文化与食生产技艺和营养卫生相互融合的问题。此问题涉及的范围比较广,跨学科跨领域,用饮食文化专家赵荣光先生的话说就是“,‘饮食文化’是一个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哲学的普泛的概念,是个介于‘文化’的狭义和广义二者之间而又融通二者的一个边缘不十分清晰的文化范畴。”二、文化人类学与饮食文化研究的关系文化人类学的创立时间并不长(首次在公开刊物上出现文化人类学概念是 1901年),但发展非常迅速。它是人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的人类学家童恩正先生这样描述文化人类学:“它是从文化的角度研究人类的科学……就是从物质生产、社会结构、人群组织、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研究整个人类进化的起源、成长、变迁、和进化的过程,并且比较各民族、各部族、各国家、各地区、各社团的文化的相同之点和相异之点,藉以发现文化的普遍性以及个别的文化模式,从而总结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与饮食文化相比,文化人类学所研究的视野更为广阔,偏向于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即使深入地研究某一具体事项也是间接或直接为某一理论服务。研究的目的也不尽相同。但是饮食文化无疑是文化人类学的重要研究对象,无论是分析社会结构还是风俗习惯等,都与饮食文化密切相关。饮食文化的深入研究,对于推动文化人类学的更进一步发展是很有好处的。同样,用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及理论来改变中国比较落后的饮食文化研究状况,值得做有益的尝试。纵观人类学的发展历程,可知文化人类学的研究与饮食文化的研究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人类学的开创者之一摩尔根在他的《古代社会》一书中将人类社会划分为 7 个阶段,他把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的发明作为划分社会阶段的标志,认为中级蒙昧社会始于鱼类食物和用火知识的获得;高级蒙昧社会始于弓箭的发明;低级野蛮社会始于制陶术的发明;中级野蛮社会,东半球始于动物的饲养,西半球始于用灌溉法种植玉蜀黍等植物以及使用土坯和石头来从事建筑;高级野蛮社会始于冶铁术的发明和铁器的使用……若用饮食文化研究的观点来看,其划分的标准多为食物原料的发现和饮食器具的发明。虽然摩尔根的人类发展阶段的划分受到了许多后来人类学家的质疑,但他这种分阶段划分的方法和划分标志的选择为人类学的研究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后来新进化论的代表人物怀特认为衡量进化阶段的尺度应以每人每年所利用的能量总量来确定。并解释道,技术与工艺的进步是进化的根本原因,而技术和工艺就是利用能量来为人类服务。因此,能量因素是测量所有文化进化阶段的尺码。现代能量的种类、消耗方式非常之多,最基本的当属饮食消费,它提供人体维持生命的必要能源,饮食生活的丰富及科学化同样也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显然怀特的划分尺度受到了摩尔根的启发。功能主义代表马凌诺夫斯基在他的《文化论》中论及“一物的形式决定于其基本及衍生的性质”观点时也通过饮食作为例证——“用来直接满足人体需要的物品,或所谓用来消费,用过后就毁灭的东西,一定须满足人体需要所规定的条件。譬如食物,它们一定须有养料,可以消化,及没有毒质的,它们当然也受到环境及文化水准的决定。”用饮食生活为例往往直白,让人信服。巫术研究是文化人类学的重要课题,进化论学派的又一代表人物弗雷泽对巫术作了深入研究,不论是接触巫术还是比拟巫术,都与人们的饮食生活密切相关。当前,国内人类学研究也比较注重对饮食文化的探讨。第一届人类学高级论坛的诸多理论成果中就有由台湾佛光大学龚鹏程教授所著的“饮食文明的宗教伦理冲突”。全文分为禁食与不禁食;禁什么食;荤素之争;伦理冲突;戒杀放生;圣物秽净;求同存异等七大部分。以小见大,从人类生活的一小方面——各宗教的饮食方式来分析国际政治经济之间冲突的深刻宗教文化因素。
洛林小叮当
一、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1 、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 2、 专著作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 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 、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5 、专利文献题名〔P〕.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6、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7、 报纸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8 、报告作者.题名〔R〕.保存地点.年份 9 、电子文献作者.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文献出处,日期 二、文献类型及其标识 1、根据GB3469 规定,各类常用文献标识如下: ①期刊〔J〕 ②专著〔M〕 ③论文集〔C〕 ④学位论文〔D〕 ⑤专利〔P〕 ⑥标准〔S〕 ⑦报纸〔N〕 ⑧技术报告〔R〕 2、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用双字母标识,具体如下: ①磁带〔MT〕 ②磁盘〔DK〕 ③光盘〔CD〕 ④联机网络〔OL〕 3、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方法为:〔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例如: ①联机网上数据库〔DB/OL〕 ②磁带数据库〔DB/MT〕 ③光盘图书〔M/CD〕 ④磁盘软件〔CP/DK〕 ⑤网上期刊〔J/OL〕 ⑥网上电子公告〔EB/OL〕 三、举例 1、期刊论文 〔1〕周庆荣,张泽廷,朱美文,等.固体溶质在含夹带剂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J〕.化工学报,1995(3):317—323 〔2〕Dobbs J M, Wong J M. Modification of supercritical fluid phasebehavior using polor coselvent〔J〕. Ind Eng Chem Res, 1987,26:56 〔3〕刘仲能,金文清.合成医药中间体4-甲基咪唑的研究〔J〕.精细化工,2002(2):103-105 〔4〕 Mesquita A C, Mori M N, Vieira J M, et al . Vinyl acetate polymerization by ionizing radiation〔J〕.Radiation Physics and Chemistry,2002, 63:465 2、专著 〔1〕蒋挺大.亮聚糖〔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127 〔2〕Kortun G.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M〕. New York: Spring-Verlag,1969 3、论文集 〔1〕郭宏,王熊,刘宗林.膜分离技术在大豆分离蛋白生产中综合利用的研究〔C〕.//余立新.第三届全国膜和膜过程学术报告会议论文集.北京:高教出版社,1999.421-425 〔2〕Eiben A E, vander Hauw J K.Solving 3-SAT with adaptive genetic algorithms 〔C〕.//Proc 4th IEEE Conf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Piscataway: IEEE Press, 1997.81-86 4、学位论文 〔1〕陈金梅.氟石膏生产早强快硬水泥的试验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学大学,2000 〔 2 〕 Chrisstoffels L A J . Carrier-facilitated transport as a mechanistic tool in supramolecular chemistry〔D〕.The Netherland:Twente University.1988 5、专利文献 〔1〕Hasegawa, Toshiyuki, Yoshida,et al.Paper Coating composition〔P〕.EP 0634524.1995-01-18 〔 2 〕 仲前昌夫, 佐藤寿昭. 感光性树脂〔 P 〕. 日本, 特开平09-26667.1997-01-28 〔3〕Yamaguchi K, Hayashi A.Plant growth promotor and productionthereof 〔P〕.Jpn, Jp1290606. 1999-11-22 〔4〕厦门大学.二烷氨基乙醇羧酸酯的制备方法〔P〕.中国发明专利,CN1073429.1993-06-23 6、技术标准文献 〔1〕ISO 1210-1982,塑料——小试样接触火焰法测定塑料燃烧性〔S〕 〔2〕GB 2410-80,透明塑料透光率及雾度实验方法〔S〕 7、报纸 〔1〕陈志平.减灾设计研究新动态〔N〕.科技日报,1997-12-12(5) 8、报告 〔1〕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密相气力输送技术〔R〕.北京:1996 9、电子文献 〔1〕万锦柔.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1993)〔DB/CD〕.北京:中国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化学基本观念是学生通过化学学习所获得的对化学的总观性的认识,化学基本观念不是具体的化学知识,它是在具体化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概括提炼而形成的,它对学生科学素
我们身边的化学化学不是课堂中出现的定理和方程式,也不是只有工业等方面才用得上的东西,它是处处存在于我们生活当中的。就拿日常生活来说,如果没有一些化学常识,你也许
参考下(物理化学进展)、(自然科学)等等这类的资料
作为文史专业学生,选择《化学与社会》,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固然比理工科学生的难度要大得多,但是,难并不成为逃避的理由。选择学习《化学与社会》不仅有学习价值,而且对
与灿烂辉煌的中国饮食文化相比,中国饮食文化研究明显落后。影响中国饮食文化研究的因素较多,从各种角度对中国饮食文化进行研究,有助于扩展研究思路,形成完整的饮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