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91

jason大魔王
首页 > 期刊论文 > 滴滴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kisscat0317

已采纳

随者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的普及、移动定位技术的升级移动打车软件由此应运而生并得到迅速发展,市场对专车服务的认可也越来越广泛、就目前国内专车市场的竞争格局来看,滴滴以超过 80%的市场份额稳居第紧跟其后的 Uber( 优步)、神州专车、易到用车也凭借各白的优势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本文以时下最为引人关注的滴滴专车为研究对象,结合行业发展现状,通过问卷调查平合用户,分析专车服务竞争现状,从多个角度分析平台所处竞争环境,进而为滴滴专车平台提出竞争策略规划与建议。把握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机遇,配合政策修改意见,规避竞年对手威胁最终实现 “让出行更美好”的战略目标。(1)通过平台用户问卷调查发现,乘客对专车的满意度较高比较看重打车软件的便利性,属于价格敏感型;司机选择专车平台接单,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赚钱,其次是打发时间、兴趣爱好等因素,但司机对专车平台的满意度整体不高,尤其对软件的定位、导航功能较为不满,其次对平台的订单量、奖励制度、客服等方面都存在不满。相比较而言司机对专车平台的竞争活动知悉度较高,而因为乘客的分散性,乘客对有些市场活动并不了解。(2)通过 PEST分析方法可以看出,平台目前所处的经济环境、 技术环境都比较良好,但政策环境、 社会环境欠佳,由于“专车合法化”问题迟迟没有落实,出租车业的改革也在艰难进行,司机的积极性由此受到打击. 专车政策还在意见征求阶段各地政府也在尝试采取一些措施。(3)通过竞争五力模型分析发现,专车平台需要通过调整价格或进行市场补贴活动来平衡供方(司机)与买方(乘客)的议价能力,同时应警惕替代品与潜在进入者的威胁但同时也抓住了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与共享经济战略盛行的机遇最重要的是要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降低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的竞争力。(4)通过 SWOT方法分析滴滴专车平台战略环境 ,滴滴应充分发挥本土优势

176 评论

蓝色琴弦

[汽车之家 行业]? 伴随着技术发展和交通工具的进步,出行模式正在被重新塑造。除了传统的公共交通、出租车、私家车,还出现了网约车、分时租赁、共享单车等新出行业态。在众多出行新业态中,网约车发展的规模、速度最快,对我国交通环境的影响也最大。

10月29日-30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在第四届全球未来出行大会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秘书长兼首席专家张永伟发布了两份有关交出行行业的报告:《未来城市出行蓝皮书(2020)》及《重塑出行:共享出行与自动驾驶的融合进化》。报告重点解读了当前我国网约车现状,以及未来出行发展趋势。

网约车发展迅速 渗透率仍较低

我国出行人数保持增长,小汽车成为重要出行方式。我国机动车用户在2019年达到亿人,根据测算2020年将超过亿人。

新型出行方式对原有出行方式产生冲击,网约车和共享单车比例上升,2009年以来,出租车和公交车客运占比持续下降。网约车出行比例不断上升,但渗透率不高。国内网约车出行量近五年增速达97%,当共享出行在这个交通占比仍然较低,以规模最大的共享出行平台滴滴为例,其市场渗透率仅为1%。

网约车用户规模持续增长,2015年-2018年,网约车客运量占比出租车客运量的比例从上升到。截至到2019年6月,我国网约车用户达到亿,同比增长。

网约车针对不同用户需求提供标准化服务,网约车分为快车和专车,两者的差异在于车辆、服务和定价。专车服务主要集中于一二线城市,具有实现21%的年复增长潜力,3年内总单量预计翻倍,增速远超快车市场。

滴滴在网约车市场形成一家独大的市场格局,但区域性网约车平台也有较强竞争力,各城市多平台并存。经过一些列的收购合并,网约车市场进一步集中,滴滴用户规模超过1亿人,日均订单超过200万,滴滴在全国网约车市场份额超过80%。

主机厂布局网约车多采取地方性策略,目前全球主流车企均提出向移动出行服务商转型,如大众、奥迪、奔驰、宝马等国际巨头,以及吉利、北汽、长城、长安等国内品牌。

多地都在鼓励和要求存量网约车转变为新能源汽车,2019年已经有30%新售新能源汽车注册为网约车,约50万辆。

未来五年,网约车市场将整体增速放缓,但仍将呈两位数增长。2018年,网约车市场规模为2678亿元,过去四年CAGR为82%。目前,部分网约车企业开始由市场化扩张转化为存量优化运营,一些小型企业退出市场。

多模式并存 下沉市场潜力大

一二线城市有较高的人口密度和出行需求,使得网约车市场仍能保持两位数增长。二线城市的人口增速有赶超一线的趋势,主要网约车企业已经开始对二线城市进行持续的渗透和布局,以形成新的客户群体壁垒优势,如哈啰出行在郑州布局,美团打车在南京布局。预计2022年,二线城市的网约车订单将从2018年的990万增长为1670万,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4%。

相比一二线城市,下沉城市已经成为了最旺盛的消费增长点。三四线城市的人口基数大,约占全国总人口数的50%,且用户通勤时间短,给网约车市场留下潜在空间。从市场渗透率看,二线城市不足20%,三线城市则不足10%,未来将有更多的平台进入下沉市场。

顺风车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多家企业上线顺风车业务。中国顺风车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市场规模较小,渗透率较低。经过2018年安全事件后,顺风车市场格局发生变化,嘀嗒出行占据最高市场份额,达到。

2019年,私人载客汽车行驶距离达到22781亿公里,顺风车行驶距离仅有43亿公里,渗透率为,未来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汽车驾驶员与汽车保有量存在较大缺口,租车仍有一定需求。我国租车规模逐年扩张,但相比国际市场,市场渗透率依然较低。传统长短租业务已经比较成熟,旅游自驾拉动发展。主要玩家包括首汽集团、上海大众等国有企业,以及神州租车、一嗨租车、携程租车等民营企业。其中,神州租车入局较早,用户规模稳居第一,2020上半年,用户规模达到300万以上,市场占比约为23%。

分时租赁进入到精细化运营阶段,头部企业进入新模式。快速扩张及经营不善的平台逐渐退出赛道,而以Gofun为首的头部平台开始扩张新业务板块,横向挖掘长租、物流市场,纵向打通产业链,发展二手车和汽车后市场服务。

出行行业难盈利 经营压力显著

我国网约车行业虽然规模不断扩大,但始终面临较大的盈利压力,最重要原因在于高昂补贴投入。2018年滴滴在司机补贴方面共计投入113亿元,美团网约车司机相关成本支出高达亿元。

长远来看,自动驾驶技术将颠覆整个出行服务。Robotaxi是使用自动驾驶技术代替人工驾驶员进行驾驶行为的出租车服务,预计到2030年可实现Robotaxi商业化落地,2035年左右其渗透率预计可达20%-30%。

如何使自动驾驶技术与网约车商业模式相结合是整个出行产业链的重要课题。

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落地可能改变网约车的运营模式。根据通用汽车的研究,到2025年,通过自动驾驶可将当前3美元/英里的共享出行成本大幅削减至1美元/英里,由此通过规模化运营摊薄成本,在2030年之后的远期,将助推Robotaxi的出行里程在汽车总体出行里程中占比达到75%。

目前,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商联手出行服务商,未来商业模式逐渐清晰。目前针对Robotaxi共有自动驾驶公司自主运营、与出行服务公司合作以及成立合资公司负责运营三种运营模式。出行服务商拥有真实场景和平台用户,有望借助Robotaxi在道路运输端的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

如AutoX接入高德打车业务后具备场景化优势,采用混合派单的模式,根据网约车运营数据将路况简单的订单优先派发给自动驾驶出租车,使业务在可控的范围內逐步推进,逐步形成新的网约车运营模式。

受各地政策与技术成熟度约束,目前Robotaxi需配备安全员,成本高昂。但Robotaxi每公里成本不断下降,与传统出租车成本相比将在2025-2027年之间达到拐点。预计Robotaxi取消安全员并规模化部署后,其成本优势凸显,将带来出行服务的颠覆。(文/汽车之家 肖莹)

256 评论

huangmanjing

按照现在的竞争态势,滴滴和优步未来的竞争还是钱的竞争,它们需要足够的业绩去支撑融资,又需要足够的资本去支撑发展。比赛,才刚刚开始。采取了成本领先战略,还有差异化战略。

211 评论

相关问答

  • 会计发展现状及研究对策论文

    中小企业会计核算问题及对策论文 摘要 :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给中小企业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促进自身的稳定发

    新月之垣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滴滴打车发展研究论文

    最近滴滴的名声不是很好,其实无非是个抽成和钱的问题,虽然大部分都是黑,抛开钱相关的问题,我还是要为滴滴点个赞的,对于出行确实起到了一部分好的作用,起码咱叫出租车

    汉朝文帝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乒乓球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

    现时的乒乓球直径40.00毫米,重量2.40-2.53克,白色或黄色,用赛璐璐或塑料制成,乒乓球台中间有长274厘米、宽152厘米、高76厘米的横网,运动员各站

    喵喵咩咩喔喔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与滴滴之变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专访滴滴创始人程维:我们站在一个行业改革的起点上 滴滴出行是全球最大的出行平台之一,也是一只“超级独角兽”。作为中国新一代创新型企业的代表之一,如何看待自身的快

    蓝海Mario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毕业论文

    摘 要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3年后,对零售业的保护期已在2004年12月11日结束。外商纷纷抢占我国零售市场,使我国零售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态势。外商零售企

    yyyycl9920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