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35

阿满思密达
首页 > 期刊论文 > 初中语文课本中孟子的文章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清晨依恋静雪

已采纳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鱼我所欲也》

113 评论

foxbaby168

《孟子》作为古典时期儒家思想的重要奠基人,其哲学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根深蒂固、源远流长,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中《孟子》的选文篇幅比重较大,是文言教学中的重点之一。然而,《孟子》的教学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对文言阅读能力的考验与提升,更应当在于其内在的影响国人千百年的儒家精神内核。以入选新课标版初中语文及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9段《孟子》选文为例,其精神内核可概括为:重义轻利的侠义精神、向善嫉恶的坚贞品质、民贵君轻的民本意识、兼济天下的入世态度。建_以来中学语文课本中从来不乏《孟子》的身影,以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标版初中语文及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先秦诸子选读》为例,《孟子》选文分别有《鱼我所欲也》、《寡人之与国也》(王好战,请以战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何必曰利》、《民为贵》、《乐民之乐,忧民之忧》、《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我善养我浩然之气》、《仁义礼智,我固有之》9段,其字句的疏通、内容的解读是广大一线语文教师所轻车熟路的,然而,孟子作为儒家的“亚圣”,其哲学思想从子学时代贯穿至今,其精神内核早已深深的烙印在中国人的血脉中,我们不难从他的文字中找到国人品质与思维的源头——这兴许是在纯粹字面的文本解读以外,更为深沉而紧要的国学教育的初衷所在。来源:科教导刊

104 评论

喵咪天才

孟子三章原文如下: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三章翻译如下: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式。

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

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凭借险要的山河,威慑天下不能凭借锐利的武器。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2、富贵不能淫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静居住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里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

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大丈夫。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集市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坚忍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人常常犯错,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奋起;心绪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一个国家,在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224 评论

相关问答

  • 初中语文课程论文

    教学论文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老师都是一个实力的证明,而老师的教学论文优异程度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条件。我为大家整理归纳了 七年级语文 教学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亲爱的猪小呢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关于初中语文课改的论文

    初中语文课改教学中的几个问题及思考的论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那么一般论文是怎

    提琴小13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初中语文关于史记的文章

    我们教材中出自史记的文章: 1、《信陵君窃符救赵》:节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记叙了信陵君礼贤下士和窃符救赵的始末,表现出信陵君仁而下士的谦逊作风和救人之困的

    崎岛莫奈子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英语文章初中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我

    sunhui3650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初中课本学过汪曾祺的文章

    汪曾祺其他代表作品:《受戒》《沙家浜》《大淖记事》 《黄油烙饼》《葡萄月令》 文学特点: 汪曾祺的散文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娓娓

    缘来是你69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