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玉米粒
海峡两岸妈祖文化发源于福建湄洲,随着移民在台湾生根开花结果。妈祖文化在海峡两岸关系中发挥着独特的文化优势,成为两岸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中多次提到“妈祖文化”。2006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也作出重要指示:妈祖信仰深深地扎根在台湾民众的精神生活当中,福建要运用这一丰富资源,在促进两岸交流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福建和台湾一衣带水,具有独特的对台地理优势。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中,我们要深刻领会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用好用活优惠政策,发挥“五缘”优势,弘扬妈祖文化,涌现更多“活妈祖”,促进两岸同胞交流、了解、理解,共同构建和谐、双赢、共荣的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庇护两岸同胞长远福祉。 一、妈祖文化在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意义重大 海峡西岸经济区东与台湾地区一水相隔,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处于重要位置。福建省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居主体地位,闽台关系源远流长。2005年5月,省委书记卢展工提出了闽台两地“五缘”的概念并加以诠释: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连、商缘相通、法缘相系,具有对台交往的独特优势。当前,两岸关系出现重大的积极变化,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快发展和开展与台湾地区合作提供了重要机遇。支持福建省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是加强两岸交流合作,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战略部署,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充分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优势,拓展妈祖文化等两岸共同文化内涵,突出“海峡旅游”主题,使之成为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和富有特色的自然文化旅游中心。 福建是中国著名的侨乡,也是台湾同胞主要的祖籍地。在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上,孕育出既具有地域性又具有世界性的妈祖文化、客家文化、闽南文化,开辟了沟通东西文明的“海上丝绸之路”,成就了今天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突出格局。特别是发源于莆田市湄洲岛的妈祖文化,在世界各地有2亿多的信仰者,可谓有水的地方就有妈祖文化传播的足迹,从这个意义上讲,妈祖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 妈祖信仰深深扎根于两岸同胞的精神生活中。对妈祖文化“根、祖、脉”的认同,连接着五洲四海2亿多的妈祖信众,书写了中外交流史上的多彩篇章,增进了海峡两岸的人员往来和经贸合作,成为海峡两岸和谐发展的桥梁和纽带。在第三届湄洲妈祖·海峡论坛上,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教授李金明说:“今天,两岸同胞与海外侨胞对妈祖的信仰又被时代赋予了新内容,那就是对祖国和平统一的追求和企盼。”5月22日张克辉率领的大陆妈祖文化交流参访团一行15人抵达台湾,接受采访时说,信奉妈祖是海峡两岸共同的信仰,我热切期盼海峡两岸继续以妈祖文化为纽带,不断扩大民间民众的交流与合作,为了弘扬妈祖精神、传承中华文明、构建和美两岸、共谋同胞福祉而积极努力。张克辉的话道出了两岸人民的共同心声。 二、妈祖信仰文化源远流长 妈祖信仰是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由群众自发形成的本土性民间信仰。她对于凝聚海外华人的力量,增进对祖国的感情,促进国家统一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重要的意义。湄洲岛是世界闻名的海上和平女神妈祖的故乡,妈祖文化的发祥地。《敕封天后志》和有关史料记载,妈祖原名林默,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农历三月廿三日,诞生于莆田古贤良港(今山亭乡港里村),于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农历九月初九在湄洲岛羽化升天。生前经常出海救助乡人和过往商船于海难和疾病中,后人敬仰她一生行善积德、救苦救难的精神,在湄洲岛上为她建祠立庙,敬奉为神。宋、元、明、清四代朝廷有感于妈祖的优秀品质,先后给予36次褒封,封号由“夫人”、“天妃”直至“天后”、“天上圣母”,从此“天后”和“天上圣母”便成了妈祖的圣称。 史料记载,台湾的妈祖信仰主要是从福建传入的。宋时,开发台湾的先驱者在跨越风浪险恶的海峡时,一般都要随身携带从妈祖庙请来的妈祖神像或神符,入台时,也就把妈祖信仰带进了台湾。据考证,台湾民众从南宋开始,一直就有渡过海峡到湄州岛朝拜妈祖,以及从大陆的妈祖庙请妈祖神像回台湾供奉的习俗。正是出自对妈祖的信仰,不管何时何地,台湾同胞总要想方设法前来祖国大陆尤其是湄洲妈祖祖庙、贤良港天后祖祠朝拜。据悉,在两岸交往史上,有不少“第一”便是因此创造的:1997年1月24日至5月5日,湄洲妈祖金身千年首度巡游台湾一百天,驻跸18个县市35个宫庙,受到台湾1000多万人次的顶礼膜拜,成为海峡两岸间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次民俗交流。2002年7月23日,台湾第一个妈祖庙澎湖天后宫妈祖前往其祖庙泉州天后宫,实现了50多年来澎湖和泉州两地间的海上直航。7月25日至8月9日,泉州天后宫妈祖也跨越海峡直航澎湖进行会香,整个活动共直航4个航次。期间,泉州和澎湖邮电部门分别发行了同一主题的纪念封,成为两岸交往史上的一段佳话。 妈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她热爱劳动、热爱人民、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和感人事迹,却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妈祖去世之后,人们按自已的愿望和理想进一步把她塑造成一位慈悲可爱、护国庇民、可敬可亲的女神,目的是为了感化教育子孙后代和弘扬民族精神。宋代著名诗人黄公度的诗句中写到“传闻利泽至今在”,“已死犹能效国功”;明成祖永乐皇帝题诗“扶危济弱俾屯亨,呼之即应祷即聆”。这些诗句既是对妈祖精神的高度概括,又说明历代封建统治者、思想家和文学家都很重视发挥妈祖的教化功能,希望使妈祖精神成为促进国家昌盛、民族团结、民生富饶的推动力。这是妈祖文化的内涵。从这个意义上说,妈祖精神无疑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 三、构筑以妈祖文化为纽带的两岸交流合作平台 加强祖地文化、民间文化交流,进一步增强妈祖文化连接两岸同胞感情的文化纽带作用,全方位、多层次开展与台湾地区的交往,推动文化交流、人员互动,建设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构筑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 国务委员刘延东近段在福建调研时指出,要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抓住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历史机遇,加强祖地文化、民间文化交流,增强妈祖文化连接两岸同胞感情的文化纽带作用,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做出积极贡献。福建与台湾文化相承,这是两岸民众进行交流、加深了解、增进感情的重要纽带。要进一步丰富交流内涵。以祖地文化为源头,以妈祖文化等为主题,以莆仙戏等地方戏曲为重要载体,广泛开展对台文化交流,保护祖祠、祖墓,建好族谱馆、方志馆、名人馆,有序发展宗亲文化、祖地文化、祖祠文化,开展宗教结对交流活动,增加台湾同胞对“根”、“祖”、“脉”的认同,共同弘扬中华文化。继2006年的连战“福建祖地行”之后,又有吴伯雄、萧万长、江丙坤、林丰正等一批台湾知名人士先后来闽探亲访友、寻根祭祖,掀起了一股股热潮。现在每年光到莆田湄洲妈祖祖庙进香的台胞就有10万人。 建立海峡两岸旅游合作机制,共推双向旅游线路,充分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优势,增强妈祖、陈靖姑等景区对两岸游客的吸引力,拓展妈祖文化、陈靖姑文化等两岸共同文化内涵,培育“海峡旅游”品牌,把海西打造成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以滨海旅游、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为重点,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加强旅游景点及配套设施建设,办好各类旅游节庆活动,丰富旅游产品,开拓旅游市场,培育一批有特色、有影响、有效益的旅游精品。支持妈祖文化、陈靖姑文化旅游节,把这一节庆打造成为繁荣民俗文化的重要平台,拓展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维护海峡两岸和平与繁荣的重要平台。 四、以妈祖文化品牌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必须迎难而上,化危为机,加快发展,把文化产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加强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合作,着力发展专、精、特、新文化企业,打造一批地域特色明显、展现海峡西岸风貌、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切实把妈祖文化产业做大做好做强。 整合文化资源,打造一批地域特色明显、展现海峡西岸风貌、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重点发展妈祖文化,带动陈靖姑文化、闽南文化、客家文化、红土地文化、船政文化、畲族文化、朱子文化等特色文化。做好有关妈祖建筑普查,进一步修善。加强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完善历史文化名城等基础设施,妥善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如莆田市成立了秀屿区民俗文化研究会,做好妈祖建筑普查,主动与台湾妈祖对接,把妈祖文化研究作为重点,编写《妈祖志》等文化丛书。将妈祖文化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项申报已获得文化部批准,最终申报结果将在9月公布。 进一步完善产业合作机制。发展与台湾文化界的长久合作,有来有往、常年互动。用好中央赋予我省的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简化赴台文化交流手续、优化文化产业合作环境。鼓励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加大对闽台文化交流的投入,为重点地区、重点单位、重点项目和重大活动提供人力、财力、物力支持。 健全市场机制,开辟多元投入渠道,将适合市场运作的文化交流项目推向市场,如联合创办集产学研于一体的海峡大学等。推进两地媒体订立合作契约,形成宣传报道常态互动,使闽台文化交流始终保持良好舆论氛围,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将打造成重要文化产业基地。 五、“活妈祖”祈盼祖国和平统一 弘扬中华文化,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是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仁爱是妈祖文化的核心哲学内涵,妈祖文化的形成、发展和传播,都是以妈祖文化中的仁爱思想为核心的。随着两岸妈祖信众的不断增多,涌现了更多的“活妈祖”,他们大爱无疆,因为有“髓缘”,衍生出另一个新生命。他们站在国家整体利益和民族大义的高度,为了两岸人民的最大平安祈福。 请看新华网报道,2007年台胞首次向福建白血病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10月24日,漳州白血病患者赵伟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接受了异体骨髓移植手术,台湾同胞捐献的100毫升造血干细胞顺利植入他的体内,后患者康复出院。2005年11月,35岁的赵伟被检查出患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需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尽管中华骨髓库库存量达到60多万,但无法找到适合的捐献者。协和医院向台湾慈济骨髓干细胞中心提出了配对申请,选出了台湾花莲的一名供者,这名跟赵伟同岁的年轻人一口答应了捐献请求。10月22日13时,台湾花莲慈济综合医院的医生们开始从捐献者体内提取造血干细胞,至当日19时30分,共提取100毫升造血干细胞。24日0时5分,来自海峡对岸的100毫升造血干细胞开始输入赵伟体内。 2001年6月13日,身患白血病的江苏姑娘陈霞在苏州也接受了骨髓移植手术,给她捐献骨髓的是一位台湾青年,血浓于水的两岸亲情故事感动了无数人。 2007年江苏的杭彬为台湾同胞捐献造血干细胞,当时她是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与台湾慈济骨髓库合作的祖国大陆捐台第一人。两岸相互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还有很多。在这样的大爱面前,生生不息的民族血脉,也因大爱的注入而变得更加紧密。仅仅是“髓缘之爱”,就让我们无数次感觉到,这份血脉的情缘是如此的真实,如此的澎湃激昂。 两岸同胞同根共祖,一脉相承,手足情深,血浓于水,互捐造血干细胞,进行生命大对接,这是“活妈祖”在世……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我们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关心下,妈祖文化将焕发出无穷的魅力,把两岸人民的心紧紧连在一起!只要我们每个人都作出应有努力,两岸民间交流的涓涓溪水,终将汇成冲破一切障碍的澎湃大潮,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开辟更为广阔的前景。正如台湾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郭俊次所说:“希望妈祖庇佑两岸同胞和解、和合;早日合并,早日完成祖国的和平统一。” 编者注: 为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不断引向深入,深刻分析总结我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功经验,深入探索“科学发展、四求先行”的新思路、新对策、新举措,由省委宣传部主办,福建日报要闻中心、福建通讯杂志社,福建支部生活杂志社、福建东南新闻网联合承办,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开展“我为海西献良策”征文活动,区志办副主任林煌柏撰写的论文《弘扬妈祖文化,庇护两岸福祉》,经“我为海西献良策”征文组委会办公室筛选,6月24日在福建东南新闻网上刊发,现本网予以转载。
Chris大王
福建省林业公路水毁原因的分析和防治措施 提要:本文叙述了福建省林业公路在社会上的地位作用,从林业公路先天性设计标准低等方面分析了林业公路发生水毁的原因,提出了进行全面技术改造等防治水毁的一些措施,以促使福建省林业公路的抗水毁能力提高到一个全新水平。 关键词:林业公路 水毁原因 防治措施 1、林业公路的地位作用福建省是全国主要林区之一,在大规模开发闽西北林区森林资源的同时,国家投入大量资金用在林区道路建设,建成林区道路12969公里,其中专业养护等级公路3688公里(基本上是泥结碎石路面),分布在南平、三明、龙岩、漳州四个地市30个县市,勾通了142个乡镇,676个村的社会交通运输。林业公路不仅为林业运材服务,还大量地为社会运输服务,起到了勾通城乡之间的桥梁作用,对发展林业生产,促进城乡物质交流,为繁荣农村经济和山区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它的地位是不可低估的。 2、林业公路发生水毁的原因分析保证林业公路的畅通对我省的林业生产和经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就林业公路而言,妨碍车辆畅通的主要原因是水毁,水毁是林业道路的一大病害,轻者冲刷水沟、路面,降低林业公路的使用效益,重者冲毁桥涵、路基,阻断木材线路的正常运输,造成巨大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根据调查历年来全省林业公路的水毁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林业公路自身条件约束。 林业公路设计标准大部分采用乙类地区三级线标准(相当地方道路四级标准)设计的,对线路的平面、纵坡、路面、桥涵等标准的要求较低。特别是为降低成本和方便木材生产,一般通过溪流时线位都比较低,有些地段压缩河道,设计时没有考虑道路汇水面积内木材采伐后,植被的调节作用减少,暴雨时道路汇水面积内大部份雨水流入溪河中,造成溪流洪水暴涨,超过设计流量、流速,直接冲刷路面,毁坏桥梁、涵洞、路基等人工构造物。而且,林业公路一般在沿河段采取半填半挖横断面设计,当河溪暴涨时,沿河路段受淘刷,半填挖的填方部分极容易冲坍。 林业公路基础设施差,由于缺乏资金与投入,对排水系统的改善和必要防护设施的设置与维护,特别是溪流的疏导设施往往被忽视。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发展,经济更加繁荣昌盛,社会商品运输量日趋增加,公路社会化现象严重,大吨位车辆增多,对公路等级要求越来越高,林三线路面强度不够,难以适应要求,造成破坏现象特别严重,路基路面在雨季经常出现翻浆、压跨等现象。 林业公路养护不善。 在养护中对排水重视不够,不注意横向排水,泥结碎石路面渗透率低,雨季极易形成路面径流,路面冲刷的泥砂淤塞涵洞、边沟或者积水横溢路面,以致冲走整段路面,进而冲毁路基和人工构造物。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养护人员对道路的人工构造物检查不够,一部分被水冲刷的涵洞、挡墙、桥梁等构造物没有及时修复,导致再次洪水来临时冲毁涵洞挡墙等。福建省林业公路水毁原因的分析和防治措施 气候的因素也是造成道路发生水毁的重要原因。 我省地处南方多雨地带,路基路面经常处于过湿状态,在行车的作用下,容易发生公路翻浆等水害,尤其是在每年的五月到六月份这段时间内,降雨量是全年的50-60%,当线路中存在设计、施工问题或养护等人为因素时均会引起水毁发生,或是降雨形成的洪水量超过设计流量时也会造成水毁的发生,而泥结碎石路面更是极易受山洪、暴雨冲刷而成坑槽、冲沟。 3、林业公路水毁的防治针对林业公路绪多的水毁原因,应加强林业公路水毁的防治。林业公路水毁防治应依靠科技进步建立起符合林区交通现状、有效防治公路水毁的技术措施,根据相应公路技术等级标准要求,在满足设计洪水频率条件下,设置必要的防护工程,做到安全渲泄设计洪水,对现有公路根据其使用要求和当地自然条件进行针对性的治理工作,使现有公路的抗洪灾能力提高30%,对水毁遗留工程做到修复一处治理一处,使水毁路段的重复发生率降到20%以下。 进行技术改造,提高抗灾能力。 搞好公路基础设施,在条件许可情况下,应通过技术改造将泥结碎石路面改造为沥青砼或水泥砼路面,与此同时充分注意排水系统和防护工程配套,以满足排水需要,保证公路及沿线设施稳定。 按建养并重、强化管理的方针,要通过养护,有计划地提高公路技术等级,将老林业三级线扩养为交通部四级山岭重丘区单车道,路面由扩养成,以提高线路的通行能力,达到保畅通目的。 完善公路排水系统,增加公路抗灾能力。 完善林区公路的排水设施是防治公路水毁的重要措施,主要包括排水设施、路基边坡面的防护、沿河路段的冲刷防护与加固措施。 搞好横向排水,在陡坡地段每隔20m左右,在路肩两侧错位斜挖碎石填铺的截水明槽、或有计划的改造成硬路肩,以利渲泄并减缓流水冲刷。要增加排水设施的设置,一般300-500m设置一涵洞为宜,同时实地适当加深加宽傍山水沟,既搞好排水,又做到路容路貌美观。同时在汇水面积较大的边坡,为了拦截边坡上方流向路基的地表迳流,防止山坡漫流危害公路,减轻边沟的水流负担要在路基边坡上方设置排水沟与截水沟及与之相应的急流槽,总之要因地制宜地设置才能收到综合治理的效果。 为了防止地面水及河水对路基边坡的冲刷,结合地质条件、坡度的陡缓和溪水流速的大小来决定砌石护坡护面墙,以能有效地防止地基边坡的滑坍和泥石流等水毁危害。沿溪线对可能遭受溪水冲刷的半填挖、填方路段坡脚,要进行防护加固,对迎水段为了防止水流直接淘刷路基边坡和坡脚,应根据水深、流速,采用挡水(土)墙、护岸等防护设施,并综合考虑改变流向、改善流态、消除或减缓水流对路堤直接破坏作用而设置丁坝、顺坝等的导流构造物等综合治理措施。对由于沿线岩层土质不稳定而造成年年塌方地段要砌上护坡。 在公路沿线边坡大力造林绿化。公路绿化能稳固路基、保护路面、美化环境、涵养水源并防止水土流失,对水毁防治起一定作用。 查清隐患,全面养护,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水毁防治工作。 全面养护,旨在对林业公路的路基、路面、桥涵及其排水防护等设施进行经常性保养、维护与加固,使其各部分都处于完好状态。要对现有公路抗洪能力进行综合评定工作,确定所管养的危险路段,找出薄弱环节,制定分步治理实施计划。道班每日养护做到灾情及时发现及早抢修,加强路况检查,特别重视对公路排水设施及其防护工程安全质量检查。路面排水是否良好,路基排水设施有无损坏。路基边沟、排水沟、截水沟是否顺畅。桥涵是否淤塞,挡土墙等防护工程有否裂缝并及时维护完好。对一些薄弱环节,如取土炸石地段,应采取相应措施。针对林业公路泥结碎石路面的特点,关键要做到:A.养路取土炸石在指定地点进行,施工完成后及时清干净坡脚边沟余泥,修顺边坡,取走松动石快;B.溜木地段尽量挖天沟;C.对沿溪线的林区公路还要在雨季前后对河道冲刷情况进行检查,应检查桥址上下游有无导致河床冲刷因素(采砂、挖土等),检查桥址上下游河岸的变化,并适当采取措施以免溪洪水淘刷河岸,引起河道变迁,直接威胁桥涵锥坡及桥头引道的安全。 4、结语 福建省林业公路的水毁原因是各不相同的,防治措施也应针对实际情况具体操作,这里仅仅是分析一些比较普遍的原因和措施,以供同行参考,目的是提高林业公路的防灾抗灾能力,确保林业公路安全、畅通。游艇业——福建海洋经济的朝阳产业 摘 要:充分利用福建船艇工业现有基础和区位优势发展游艇产业,将是福建海洋经济的新增长点,可带动海洋经济其他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全面提升,缓解就业压力,优化产业结构,有利于形成特色鲜明、辐射面广、竞争力强的海洋产业聚集区和产业集群,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关键词:游艇产业 福建 海洋经济 朝阳产业一、游艇业的历史回顾、现状和前景自1660年为英国查尔斯二世继位而制造名叫YACHT诞生后,才开始有了游乐用帆船,“YACHT”,成为今日游艇的语源。在18世纪,英国及欧洲王公富豪竞相以帆船来夸耀显示自我并成为一种风气,游艇俱乐部亦兴起于此时的英国,早期是为达官显贵中的船舶爱好者提供船只停泊、修缮、补给的小船坞。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小船坞的规模不断扩大,逐渐地演变成一个社会上层人士的聚集地。小船坞原有的简单功能已经不能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娱乐、社交、商务等多方面需要,于是,一个集餐饮、娱乐、住宿、商务、船只停泊、维修保养、补给、驾驶训练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游艇俱乐部雏形应运而生。游艇俱乐部于二战后在西方发达国家蓬勃发展起来且逐渐趋于大众化和商业化,进而形成了今天的游艇业。目前世界游艇的产地主要有:意大利——设计体现浪漫风格、豪华、典雅,代表着现代游艇的潮流;美国——体现个人品味,注意自我个性化设计; 英国——具有浓郁的古典贵族气息;台湾——比较随意,较适合大多数华人使用,目前香港70%游艇都是台湾生产的,而台湾的品牌在美国销售状况良好;其它还有法国等。目前国内、香港也有一些厂家生产游艇,但由于出口数量都比较少,知名度不高,此外国内的游艇厂家,大多是一些外资企业在中国的生产基地,而且目前都没有上一定规模,也还没有形成品牌。从游艇的价格看:从几十万到几千万不等,大型豪华游艇价格一般都上千万元,中型游艇在二百万以上,小型游艇从几十万到二百万之间,随着游艇的尺寸、装璜配置豪华程度的增加,价格也随之增长。不同游艇产地的价格也是有区别的,一般说来台湾产游艇是美国产游艇价格的2/3,是意大利的一半,英国的游艇价格更高。从总产值看:目前世界游艇年产值已超过500亿美元,美国在国际游艇市场占有率约为55%。游艇产业的前景:在列为时尚消费娱乐的三个项目——游艇、F1赛车和高尔夫球当中,游艇最为昂贵。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交通概念和消费模式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游艇已被认为是继汽车消费之后又一令人向往的时尚消费品。作为水上休闲娱乐器材,游艇正成为风行世界各地家庭和个人的高级耐用消费品,周末驾驶自己的游艇举家出游,或邀请客人到自己的游艇上度假,正逐渐成为当下最时髦、最体面的商务与社交活动。游艇还可用作水上管理的交通艇、监督艇、公务快艇,安全保卫抢险救险的巡逻艇、缉私艇、冲锋舟、救生艇、消防艇,水产渔业的渔船、冷蒇运输船、养殖船、投饵船。我国东部还有300多万平方千米领海尚未得到完全有效的开发利用。因地制宜发展游艇业犹如在陆地上建设高速公路缩短时空距离一样,为充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提供便捷的交通条件。由此可以预见游艇业发展将为中国海洋经济快速发展迎来新的篇章。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发展游艇产业是海洋经济的朝阳产业,更是福建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新增长点。游艇业是一个内涵很大的概念,最突出的是它的产业链长、配套环节多、迂回生产方式复杂、集中密集度高。面对游艇业这样一个有持续增长能力目前还没有被大多数人发现的朝阳产业,随着福建“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战略的实施,大规模的海洋开发,必将在福建沿海形成繁荣的滨海经济带和宏大的海洋产业群,游艇业的发展将能够带动一大批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发展游艇业将为福建海洋经济带来巨大的商机。二、福建省发展游艇业的有利条件从发展条件看,福建发展游艇业,占有区位、资源、技术和市场等多方面突出优势。1.区位和资源优势。游艇业对海洋岸线、避风港湾、水文、气候、观光资源、运动资源都有较高要求。福建东濒台湾海峡,海域面积约有万平方千米;大陆海岸线蜿蜒,长达三千多千米,居全国第二位;海岸线曲折率居全国首位,曲折的海岸线形成大小港湾125个,较大的港湾大多内有山峦环卫,外有岛屿屏障,港阔,水深,建港自然条件十分优越,港口吞吐量可开发潜力大;沿海岛屿星罗棋布,共有大小岛屿1500多个,占全国1/6,大多紧靠大陆;优越的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冬不冷夏不热,年温差和日温差小,温和湿润;多种多样的海岸类型,景色秀丽的岛屿,林木葱郁,沙滩连绵,构成许多壮丽的自然景观,是理想的观光度假胜地。海域广阔,空气清新、气候宜人,环境优美,港湾、沙滩、岛礁、海钓、波浪、海洋生态等要素相当齐备,为游艇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优越的区位优势。2.技术优势。游艇产业不仅仅是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同时它还是知识密集型、文化密集型的产业。福建地处中国东南沿海,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不仅吸引了许多国内外人才,而且本省人口多,劳动力资源丰富、造船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素质高。还有不少与游艇业相关的高等院校为游艇业发展培养开发、研制、管理等各种专业技术人才。现有的造船业已达世界先进水平,特别是还有一批像厦门快艇制造厂这样的先行者,经过了20多年“摸爬滚打”已为福建游艇业发展赚下第一桶金,积累了一定技术和经验。游艇业——福建海洋经济的朝阳产业 3.市场优势。按照国际惯例,在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游艇经济开始萌芽。法国百富勤公司测算,中国的中等收入阶层家庭6年后将达1亿个,户均拥有资产62万元人民币。这1亿中产阶层家庭意味着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最近社科院报告指出中国现阶段中产阶层占就业人口15%并将以每年1%的速度增长,有关专家分析认为,在今后5年里,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经济腾飞、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游艇健身娱乐已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生活的重要选择,我国游艇业将逐步进入快速发展期。福建位处我国东南沿海,经济水平较高,又位处台湾海峡西岸,两岸三通呼之欲出,由此可见福建将拥有中国较成熟、较稳定和最具潜力的游艇业客源市场。游艇业将成为“漂浮在黄金水道上的巨大商机”,成为海洋旅游、个性消费和追求品味等时尚消费的新亮点。海上既有货船、豪华游轮,又有游览船、私人游艇、摩托艇等,本身也是一种水体人文景观。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管理与研究、海洋救助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市场空间。随着21世纪海洋开发活动的全面展开,海洋经济的飞速发展,游艇将成为海上最便捷快速舒适的交通工具。福建省加快游艇业的发展可以说,无论就区位优势、自然资源、技术条件,还是市场潜力,都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三、发展游艇业是加快福建省海洋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福建省是我国十一个沿海省市之一,正面临着从海洋资源大省向海洋经济大省的转变。要充分发挥海洋优势、挖掘潜力,必须考虑新的海洋经济增长点,加快海洋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使海洋经济实现可持续快速发展。游艇制造、维修、综合补给、游艇消费是一个大产业,福建船艇工业历史悠久且现有基础雄厚,发展游艇制造业是一个大有可为的领域。游艇产业涉及内容相当广泛,游艇消费人群消费能力一般都比较强。一方面游艇业的发展将有力地拉动高档住宿、餐饮娱乐、购物、休闲、甚至房地产等行业;另一方面游艇消费可以延长游客的逗留时间,游客的消费支出将明显增加,有望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高端旅游消费群体。同时,游艇除了本身价值不菲外,它的生产将带动新型材料、涂料、电子仪器、仪表、动力、推进系统等几十个配套工业的发展;而它的消费,也将带动游艇码头、游艇维修、燃料加注、水上娱乐等一大批相关行业的迅速发展。游艇产业产业链长、配套环节多、迂回生产方式复杂、集中度高、产业聚集力和带动力强,在某些地方集中发展具有明显的集聚效应。可带动海洋经济其他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全面提升,同时,还能增强海洋经济对内陆山区的辐射带动,缓解就业压力,优化产业结构,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有利于形成特色鲜明、辐射面广、竞争力强的海洋产业聚集区和产业集群,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构建海洋经济圈需要游艇业的支撑。游艇业将成为继家电经济、房地产、汽车经济之后新的经济亮点。四、福建省发展游艇业的几点思路学习游艇业发达国家的经验,消化吸收后,结合我国文化传统和我省资源、技术、区位特点,逐渐形成具有福建特色的游艇经济,打造有亚热带海洋风情的福建游艇业品牌。1.应因地制宜地规划建设一批游艇码头。发挥福建海域丰富海上旅游资源、悠久的海洋文化以及对台优势,因地制宜地规划建设一批游艇码头。吸引国内外游艇到此停泊、旅游、度假、休闲娱乐。如厦门市计划建造能同时容纳900艘游艇的香山码头,将建成集旅游、娱乐、休闲、健身等功能于一身的国际游艇码头。据了解,该码头是国内目前最大的游艇码头。各地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建设富有个性和水景文化的游艇码头,带动水景旅游,使之成为各具特色的个性、休闲、海洋、健身、都市旅游新的风景线。2.成立游艇俱乐部。提供餐饮、休闲娱乐、游艇综合服务如销售、租赁、售后服务、驾驶培训等。21世纪是休闲的时代,成立游艇俱乐部让爱海的弄潮儿们通过游艇体验消费“品牌”和炫耀性消费成就感,实现追求品位的满足感。据社科院《现阶段中国社会新中间阶层的构成特征》报告,中产阶层35%往往通过消费“品牌”来显示地位;同时中国人民大学对现阶段中国社会“白领”消费行为的调查显示,追求品位和炫耀性消费的占55%。福建是个沿海省份,用海历史悠久,海洋文化深厚,也培育了一代代“戏海”能手。发挥游艇俱乐部的作用,为游艇业这一正将成为风行世界各地家庭和个人的高级耐用消费品创造一个平台。3.建设一批高起点的游艇工业园。在一艘游艇的建造成本中,发动机、电动机等进口关键设备占成本的一半,其余的设备及部件涉及模具、注塑、新型材料、五金、涂料、精密机械、不锈钢、电子仪器仪表、家用电器、木材加工等20多个配套行业。这些行业很多在福州、泉州、厦门已有较强的基础,结合我国国情、福建省情,根据实力发展豪华型、商务型、游览型、私人游艇等各种类型游艇制造,更应着力发展游艇维修保养及售后服务。针对目前我国游艇制造一般档次多、高档次少,造型无特色,材料一般化,规模小,经济实力差,缺乏直接出口渠道等现状;建立游艇设计、科研和教育机构,组建游艇行业协会,建立先进设备、材料的引进渠道,研究国产化的相应措施,结合我国国情研制出效率好、成本低、适用性好的新设备,为我国游艇生产服务。重视造型设计,建造带有东方风情的高档次游艇,重视生产工人的技术培训和考核工作;政府应成立相关部门,并组织专家学者研究并制定发展游艇业的相关政策法规和管理办法,宏观指导福建游艇业健康有序地持续发展。游艇工业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有一系列问题要考虑和解决,需要全面地统筹规划和安排,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和游艇行业机械与生产研究共同探讨。此外通过举办游艇会展,建设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组建游艇驾驶执照的培训和考核中心,由相关部门颁发相应的游艇驾驶证,进一步规范了游艇驾驶的安全要求,制定游艇用海规划,海域使用及游艇管理费用参考标准,建设海洋信息网络平台等,使游艇这一朝阳产业得以迅速、健康、有序发展起来,推动当地经济增长、解决社会就业、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强海峡两岸游艇制造业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两岸海洋经济进一步互动,促进福建海洋经济迅速腾飞。
小吃货圈圈y
海峡两岸妈祖文化发源于福建湄洲,随着移民在台湾生根开花结果。妈祖文化在海峡两岸关系中发挥着独特的文化优势,成为两岸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中多次提到“妈祖文化”。2006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也作出重要指示:妈祖信仰深深地扎根在台湾民众的精神生活当中,福建要运用这一丰富资源,在促进两岸交流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福建和台湾一衣带水,具有独特的对台地理优势。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中,我们要深刻领会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用好用活优惠政策,发挥“五缘”优势,弘扬妈祖文化,涌现更多“活妈祖”,促进两岸同胞交流、了解、理解,共同构建和谐、双赢、共荣的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庇护两岸同胞长远福祉。 一、妈祖文化在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意义重大 海峡西岸经济区东与台湾地区一水相隔,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处于重要位置。福建省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居主体地位,闽台关系源远流长。2005年5月,省委书记卢展工提出了闽台两地“五缘”的概念并加以诠释: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连、商缘相通、法缘相系,具有对台交往的独特优势。当前,两岸关系出现重大的积极变化,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快发展和开展与台湾地区合作提供了重要机遇。支持福建省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是加强两岸交流合作,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战略部署,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充分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优势,拓展妈祖文化等两岸共同文化内涵,突出“海峡旅游”主题,使之成为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和富有特色的自然文化旅游中心。 福建是中国著名的侨乡,也是台湾同胞主要的祖籍地。在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上,孕育出既具有地域性又具有世界性的妈祖文化、客家文化、闽南文化,开辟了沟通东西文明的“海上丝绸之路”,成就了今天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突出格局。特别是发源于莆田市湄洲岛的妈祖文化,在世界各地有2亿多的信仰者,可谓有水的地方就有妈祖文化传播的足迹,从这个意义上讲,妈祖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 妈祖信仰深深扎根于两岸同胞的精神生活中。对妈祖文化“根、祖、脉”的认同,连接着五洲四海2亿多的妈祖信众,书写了中外交流史上的多彩篇章,增进了海峡两岸的人员往来和经贸合作,成为海峡两岸和谐发展的桥梁和纽带。在第三届湄洲妈祖·海峡论坛上,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教授李金明说:“今天,两岸同胞与海外侨胞对妈祖的信仰又被时代赋予了新内容,那就是对祖国和平统一的追求和企盼。”5月22日张克辉率领的大陆妈祖文化交流参访团一行15人抵达台湾,接受采访时说,信奉妈祖是海峡两岸共同的信仰,我热切期盼海峡两岸继续以妈祖文化为纽带,不断扩大民间民众的交流与合作,为了弘扬妈祖精神、传承中华文明、构建和美两岸、共谋同胞福祉而积极努力。张克辉的话道出了两岸人民的共同心声。 二、妈祖信仰文化源远流长 妈祖信仰是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由群众自发形成的本土性民间信仰。她对于凝聚海外华人的力量,增进对祖国的感情,促进国家统一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重要的意义。湄洲岛是世界闻名的海上和平女神妈祖的故乡,妈祖文化的发祥地。《敕封天后志》和有关史料记载,妈祖原名林默,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农历三月廿三日,诞生于莆田古贤良港(今山亭乡港里村),于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农历九月初九在湄洲岛羽化升天。生前经常出海救助乡人和过往商船于海难和疾病中,后人敬仰她一生行善积德、救苦救难的精神,在湄洲岛上为她建祠立庙,敬奉为神。宋、元、明、清四代朝廷有感于妈祖的优秀品质,先后给予36次褒封,封号由“夫人”、“天妃”直至“天后”、“天上圣母”,从此“天后”和“天上圣母”便成了妈祖的圣称。 史料记载,台湾的妈祖信仰主要是从福建传入的。宋时,开发台湾的先驱者在跨越风浪险恶的海峡时,一般都要随身携带从妈祖庙请来的妈祖神像或神符,入台时,也就把妈祖信仰带进了台湾。据考证,台湾民众从南宋开始,一直就有渡过海峡到湄州岛朝拜妈祖,以及从大陆的妈祖庙请妈祖神像回台湾供奉的习俗。正是出自对妈祖的信仰,不管何时何地,台湾同胞总要想方设法前来祖国大陆尤其是湄洲妈祖祖庙、贤良港天后祖祠朝拜。据悉,在两岸交往史上,有不少“第一”便是因此创造的:1997年1月24日至5月5日,湄洲妈祖金身千年首度巡游台湾一百天,驻跸18个县市35个宫庙,受到台湾1000多万人次的顶礼膜拜,成为海峡两岸间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次民俗交流。2002年7月23日,台湾第一个妈祖庙澎湖天后宫妈祖前往其祖庙泉州天后宫,实现了50多年来澎湖和泉州两地间的海上直航。7月25日至8月9日,泉州天后宫妈祖也跨越海峡直航澎湖进行会香,整个活动共直航4个航次。期间,泉州和澎湖邮电部门分别发行了同一主题的纪念封,成为两岸交往史上的一段佳话。 妈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她热爱劳动、热爱人民、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和感人事迹,却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妈祖去世之后,人们按自已的愿望和理想进一步把她塑造成一位慈悲可爱、护国庇民、可敬可亲的女神,目的是为了感化教育子孙后代和弘扬民族精神。宋代著名诗人黄公度的诗句中写到“传闻利泽至今在”,“已死犹能效国功”;明成祖永乐皇帝题诗“扶危济弱俾屯亨,呼之即应祷即聆”。这些诗句既是对妈祖精神的高度概括,又说明历代封建统治者、思想家和文学家都很重视发挥妈祖的教化功能,希望使妈祖精神成为促进国家昌盛、民族团结、民生富饶的推动力。这是妈祖文化的内涵。从这个意义上说,妈祖精神无疑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
xiaoxiao765
海峡两岸妈祖文化发源于福建湄洲,随着移民在台湾生根开花结果。妈祖文化在海峡两岸关系中发挥着独特的文化优势,成为两岸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中多次提到“妈祖文化”。2006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也作出重要指示:妈祖信仰深深地扎根在台湾民众的精神生活当中,福建要运用这一丰富资源,在促进两岸交流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福建和台湾一衣带水,具有独特的对台地理优势。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中,我们要深刻领会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用好用活优惠政策,发挥“五缘”优势,弘扬妈祖文化,涌现更多“活妈祖”,促进两岸同胞交流、了解、理解,共同构建和谐、双赢、共荣的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庇护两岸同胞长远福祉。 一、妈祖文化在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意义重大 海峡西岸经济区东与台湾地区一水相隔,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处于重要位置。福建省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居主体地位,闽台关系源远流长。2005年5月,省委书记卢展工提出了闽台两地“五缘”的概念并加以诠释: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连、商缘相通、法缘相系,具有对台交往的独特优势。当前,两岸关系出现重大的积极变化,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快发展和开展与台湾地区合作提供了重要机遇。支持福建省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是加强两岸交流合作,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战略部署,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充分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优势,拓展妈祖文化等两岸共同文化内涵,突出“海峡旅游”主题,使之成为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和富有特色的自然文化旅游中心。 福建是中国著名的侨乡,也是台湾同胞主要的祖籍地。在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上,孕育出既具有地域性又具有世界性的妈祖文化、客家文化、闽南文化,开辟了沟通东西文明的“海上丝绸之路”,成就了今天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突出格局。特别是发源于莆田市湄洲岛的妈祖文化,在世界各地有2亿多的信仰者,可谓有水的地方就有妈祖文化传播的足迹,从这个意义上讲,妈祖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 妈祖信仰深深扎根于两岸同胞的精神生活中。对妈祖文化“根、祖、脉”的认同,连接着五洲四海2亿多的妈祖信众,书写了中外交流史上的多彩篇章,增进了海峡两岸的人员往来和经贸合作,成为海峡两岸和谐发展的桥梁和纽带。在第三届湄洲妈祖·海峡论坛上,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教授李金明说:“今天,两岸同胞与海外侨胞对妈祖的信仰又被时代赋予了新内容,那就是对祖国和平统一的追求和企盼。”5月22日张克辉率领的大陆妈祖文化交流参访团一行15人抵达台湾,接受采访时说,信奉妈祖是海峡两岸共同的信仰,我热切期盼海峡两岸继续以妈祖文化为纽带,不断扩大民间民众的交流与合作,为了弘扬妈祖精神、传承中华文明、构建和美两岸、共谋同胞福祉而积极努力。张克辉的话道出了两岸人民的共同心声。 二、妈祖信仰文化源远流长 妈祖信仰是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由群众自发形成的本土性民间信仰。她对于凝聚海外华人的力量,增进对祖国的感情,促进国家统一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重要的意义。湄洲岛是世界闻名的海上和平女神妈祖的故乡,妈祖文化的发祥地。《敕封天后志》和有关史料记载,妈祖原名林默,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农历三月廿三日,诞生于莆田古贤良港(今山亭乡港里村),于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农历九月初九在湄洲岛羽化升天。生前经常出海救助乡人和过往商船于海难和疾病中,后人敬仰她一生行善积德、救苦救难的精神,在湄洲岛上为她建祠立庙,敬奉为神。宋、元、明、清四代朝廷有感于妈祖的优秀品质,先后给予36次褒封,封号由“夫人”、“天妃”直至“天后”、“天上圣母”,从此“天后”和“天上圣母”便成了妈祖的圣称。 史料记载,台湾的妈祖信仰主要是从福建传入的。宋时,开发台湾的先驱者在跨越风浪险恶的海峡时,一般都要随身携带从妈祖庙请来的妈祖神像或神符,入台时,也就把妈祖信仰带进了台湾。据考证,台湾民众从南宋开始,一直就有渡过海峡到湄州岛朝拜妈祖,以及从大陆的妈祖庙请妈祖神像回台湾供奉的习俗。正是出自对妈祖的信仰,不管何时何地,台湾同胞总要想方设法前来祖国大陆尤其是湄洲妈祖祖庙、贤良港天后祖祠朝拜。据悉,在两岸交往史上,有不少“第一”便是因此创造的:1997年1月24日至5月5日,湄洲妈祖金身千年首度巡游台湾一百天,驻跸18个县市35个宫庙,受到台湾1000多万人次的顶礼膜拜,成为海峡两岸间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次民俗交流。2002年7月23日,台湾第一个妈祖庙澎湖天后宫妈祖前往其祖庙泉州天后宫,实现了50多年来澎湖和泉州两地间的海上直航。7月25日至8月9日,泉州天后宫妈祖也跨越海峡直航澎湖进行会香,整个活动共直航4个航次。期间,泉州和澎湖邮电部门分别发行了同一主题的纪念封,成为两岸交往史上的一段佳话。 妈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她热爱劳动、热爱人民、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和感人事迹,却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妈祖去世之后,人们按自已的愿望和理想进一步把她塑造成一位慈悲可爱、护国庇民、可敬可亲的女神,目的是为了感化教育子孙后代和弘扬民族精神。宋代著名诗人黄公度的诗句中写到“传闻利泽至今在”,“已死犹能效国功”;明成祖永乐皇帝题诗“扶危济弱俾屯亨,呼之即应祷即聆”。这些诗句既是对妈祖精神的高度概括,又说明历代封建统治者、思想家和文学家都很重视发挥妈祖的教化功能,希望使妈祖精神成为促进国家昌盛、民族团结、民生富饶的推动力。这是妈祖文化的内涵。从这个意义上说,妈祖精神无疑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 三、构筑以妈祖文化为纽带的两岸交流合作平台 加强祖地文化、民间文化交流,进一步增强妈祖文化连接两岸同胞感情的文化纽带作用,全方位、多层次开展与台湾地区的交往,推动文化交流、人员互动,建设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构筑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 国务委员刘延东近段在福建调研时指出,要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抓住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历史机遇,加强祖地文化、民间文化交流,增强妈祖文化连接两岸同胞感情的文化纽带作用,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做出积极贡献。福建与台湾文化相承,这是两岸民众进行交流、加深了解、增进感情的重要纽带。要进一步丰富交流内涵。以祖地文化为源头,以妈祖文化等为主题,以莆仙戏等地方戏曲为重要载体,广泛开展对台文化交流,保护祖祠、祖墓,建好族谱馆、方志馆、名人馆,有序发展宗亲文化、祖地文化、祖祠文化,开展宗教结对交流活动,增加台湾同胞对“根”、“祖”、“脉”的认同,共同弘扬中华文化。继2006年的连战“福建祖地行”之后,又有吴伯雄、萧万长、江丙坤、林丰正等一批台湾知名人士先后来闽探亲访友、寻根祭祖,掀起了一股股热潮。现在每年光到莆田湄洲妈祖祖庙进香的台胞就有10万人。 建立海峡两岸旅游合作机制,共推双向旅游线路,充分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优势,增强妈祖、陈靖姑等景区对两岸游客的吸引力,拓展妈祖文化、陈靖姑文化等两岸共同文化内涵,培育“海峡旅游”品牌,把海西打造成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以滨海旅游、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为重点,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加强旅游景点及配套设施建设,办好各类旅游节庆活动,丰富旅游产品,开拓旅游市场,培育一批有特色、有影响、有效益的旅游精品。支持妈祖文化、陈靖姑文化旅游节,把这一节庆打造成为繁荣民俗文化的重要平台,拓展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维护海峡两岸和平与繁荣的重要平台。 四、以妈祖文化品牌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必须迎难而上,化危为机,加快发展,把文化产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加强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合作,着力发展专、精、特、新文化企业,打造一批地域特色明显、展现海峡西岸风貌、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切实把妈祖文化产业做大做好做强。 整合文化资源,打造一批地域特色明显、展现海峡西岸风貌、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重点发展妈祖文化,带动陈靖姑文化、闽南文化、客家文化、红土地文化、船政文化、畲族文化、朱子文化等特色文化。做好有关妈祖建筑普查,进一步修善。加强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完善历史文化名城等基础设施,妥善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如莆田市成立了秀屿区民俗文化研究会,做好妈祖建筑普查,主动与台湾妈祖对接,把妈祖文化研究作为重点,编写《妈祖志》等文化丛书。将妈祖文化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项申报已获得文化部批准,最终申报结果将在9月公布。 进一步完善产业合作机制。发展与台湾文化界的长久合作,有来有往、常年互动。用好中央赋予我省的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简化赴台文化交流手续、优化文化产业合作环境。鼓励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加大对闽台文化交流的投入,为重点地区、重点单位、重点项目和重大活动提供人力、财力、物力支持。 健全市场机制,开辟多元投入渠道,将适合市场运作的文化交流项目推向市场,如联合创办集产学研于一体的海峡大学等。推进两地媒体订立合作契约,形成宣传报道常态互动,使闽台文化交流始终保持良好舆论氛围,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将打造成重要文化产业基地。 五、“活妈祖”祈盼祖国和平统一 弘扬中华文化,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是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仁爱是妈祖文化的核心哲学内涵,妈祖文化的形成、发展和传播,都是以妈祖文化中的仁爱思想为核心的。随着两岸妈祖信众的不断增多,涌现了更多的“活妈祖”,他们大爱无疆,因为有“髓缘”,衍生出另一个新生命。他们站在国家整体利益和民族大义的高度,为了两岸人民的最大平安祈福。 请看新华网报道,2007年台胞首次向福建白血病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10月24日,漳州白血病患者赵伟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接受了异体骨髓移植手术,台湾同胞捐献的100毫升造血干细胞顺利植入他的体内,后患者康复出院。2005年11月,35岁的赵伟被检查出患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需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尽管中华骨髓库库存量达到60多万,但无法找到适合的捐献者。协和医院向台湾慈济骨髓干细胞中心提出了配对申请,选出了台湾花莲的一名供者,这名跟赵伟同岁的年轻人一口答应了捐献请求。10月22日13时,台湾花莲慈济综合医院的医生们开始从捐献者体内提取造血干细胞,至当日19时30分,共提取100毫升造血干细胞。24日0时5分,来自海峡对岸的100毫升造血干细胞开始输入赵伟体内。 2001年6月13日,身患白血病的江苏姑娘陈霞在苏州也接受了骨髓移植手术,给她捐献骨髓的是一位台湾青年,血浓于水的两岸亲情故事感动了无数人。 2007年江苏的杭彬为台湾同胞捐献造血干细胞,当时她是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与台湾慈济骨髓库合作的祖国大陆捐台第一人。两岸相互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还有很多。在这样的大爱面前,生生不息的民族血脉,也因大爱的注入而变得更加紧密。仅仅是“髓缘之爱”,就让我们无数次感觉到,这份血脉的情缘是如此的真实,如此的澎湃激昂。 两岸同胞同根共祖,一脉相承,手足情深,血浓于水,互捐造血干细胞,进行生命大对接,这是“活妈祖”在世……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我们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关心下,妈祖文化将焕发出无穷的魅力,把两岸人民的心紧紧连在一起!只要我们每个人都作出应有努力,两岸民间交流的涓涓溪水,终将汇成冲破一切障碍的澎湃大潮,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开辟更为广阔的前景。正如台湾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郭俊次所说:“希望妈祖庇佑两岸同胞和解、和合;早日合并,早日完成祖国的和平统一。”
布丁无敌
旅游 文化 是广泛存在于旅游活动中的,由专业人员挖掘或设计出来,满足旅游者特定需要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产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旅游文化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OBOR战略的实施,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人才便成为当务之急,这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 教育 改革的契机,是实现文化的展示与传承的途径与 方法 。
关键词:旅游文化;特征
现代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旅游文化的繁荣,“一带一路”(以下简称为“OBOR”)是21世纪初中国为了实现“加强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推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合作”而提出的战略构想。随着2015年3月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外交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文件,OBOR战略开始付诸行动。OBOR分为陆路与海路。陆路从西安向西,横穿西亚抵达欧洲荷兰的鹿特丹。海路从长三角、珠三角沿东南亚向西,经非洲过黑海最后抵达欧洲的鹿特丹。因此,新世纪下的OBOR一端为日益崛起的中华经济圈,另一端连接着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共同体———欧州联盟,中间是经济潜力巨大的西亚、东南亚和非洲。在OBOR战略构想下,经济的发展与文明的对话,必将促进国内外旅游业的发展,研究OBOR战略下的旅游文化特征,对促进旅游、经济、文化、教育、外交等各方面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OBOR背景下旅游文化特征研究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在合作重点中明确指出“加强旅游合作,扩大旅游规模,互办旅游推广周、宣传月等活动,联合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国际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提高沿线各国游客签证便利化水平。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邮轮旅游合作。积极开展体育交流活动,支持沿线国家申办重大国际体育赛事。”因此,OBOR战略沿线必将呈现出人类古代文明繁荣的鲜活再现、为欣赏旖旎风光的丝绸之路特色的国际精品线路游、沿线OBOR友好城市互办旅游推广活动游、体育活动交流观光、参与、体验游和“新海上丝绸之路游轮游”等5大特征,相应的文化也呈现出这五大特征。
人类古文明的鲜活再现
丝绸之路是跨越文明、贯穿古今的古代经济发展之路,对丝绸之路的重游是对人类古文明的探索与考察,具有旅游和文化挖掘发现的双重意义。2014年,由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中国三国联合递交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将丝绸之路沿线的人类古文明推向新的历史舞台。透过OBOR,不仅可以探索考察中国自秦、汉至清的灿烂文明与文化,而且还可以探索考察西亚、中亚、欧洲诸国的文明发展史,对比中外历史发展中的文化差异。
博大丰富的汉前文明
OBOR的陆路起点西安,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和发祥地,其历史变迁是华夏文明发展的缩影。以西安为中心辐射出的旅游圈,能充分体现中华古文明。西安早在汉朝以前就具有博大精深的文化,曾是周、秦的都城,同时也是世界历史上的第一座城市。西安高陵杨官寨遗址将人们带回到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秦始皇兵马俑则展现出了大秦帝国的强盛国力。对OBOR起点城市的考察,人们可以领略汉前中华文字的形成变化、陶器制作工艺、古建筑的特征、古代天文体系、别树一帜的中国数学及丝绸文化等等。
影响深远的汉文化
汉代是中华历史上科技与文化发展的一个辉煌时期,从汉代建立到灭亡的四百多年间,汉代王朝与古罗马成为世界上最为强大的两大帝国,汉王朝雄踞东方,开拓了OBOR的丝绸之路,开辟了东西经济文化技术交流的走廊。而且在汉代,西南丝绸之路也在这个时期开辟,从天府之国的四川成都,到缅甸、印度,将汉朝先进的文化技术传播到东南亚。因此,汉代是OBOR战略的起始朝代,考察旅游OBOR的内涵与文化功能在于探索和考证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汉代文化。其中著名的建筑文化,有著名诗歌“秦时明月汉时关”为证,可见汉代的建筑科技已经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还有史学瑰宝的《史记》和《汉书》;蔡伦发明的造纸术,如今在成都、西安、安徽宏村、浙江等地还保留着这种比较原始的造纸术,对人们了解汉代科技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汉代的《九章算术》、《伤寒杂病论》以及地震仪等都对后世影响深远。深入了解和考察探索汉代文化,对OBOR旅游品质的提升、内涵建设、转型升级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辉煌的隋唐文化
隋唐时期是当时世界上最安定最文明的国家,以强大国力为依托,以蓬勃发展的世俗文化为主体,表现出了内容丰富、思想兼容、形式多样的特点,而这种特点大量汲取少数民族文化的同时,更多的表现出对外文化的输入输出,加强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这其中丝绸之路OBOR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桥梁和平台作用。辉煌的隋唐文化繁荣发展的原因之一便是东西文化交流的畅通和频繁。考察OBOR线路,不少历史遗迹和名胜景点都是对唐朝文化的重新认知。就科技而言,隋唐发明了火药,将印刷术发展到雕版印刷,代表作有《金刚经》,建造了辉煌的长安城和赵州桥。唐朝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这个历史时期诗人辈出,影响深远,如初唐的陈子昂、盛唐时期成就最高的李白、杜甫,田园山水诗人王维、孟浩然,边塞诗人高适,晚唐诗人杜牧和李商隐等。OBOR线路考察诗人的出生地、作品等,对认识和发扬古代文化,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并提升了OBOR区域旅游的品质与内涵。位于OBOR线路上的文化旅游景点众多,其中有著名的敦煌莫高窟,集绘画、书法、乐舞于一体,有很高的旅游、考察、研究价值。辉煌的隋唐文化促进了亚洲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而隋唐文明遗留至今,保留完好的大多分布在OBOR,因此对OBOR旅游线路的开发,是中国旅游改革发展、转型升级的新领域。
鼎盛的宋朝文化
宋朝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鼎盛时期,是品质旅游和文化旅游的重要内容。宋朝时期,文学、科学、理学、史学等都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宋代有大文豪苏轼,还有著名女词人李清照, 散文 家范仲淹等。宋代的四大书法家,对中华后世影响深远。宋代还有无数的著名画家,最能代表中 国画 最高艺术水平的就是宋代 山水画 的博大意境,如今被制作成3D技术重现的《 清明 上河图》等。此外,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为代表的史学,陶瓷窑为代表的手工业,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对南北宋时期文化的OBOR综合规划,是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提升途径。
文学艺术空前的元、明文化
元、明是中国疆域广阔、国力强盛的时代。元朝进行了大一统,促进了少数民族的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和中外交通发展,各民族取长补短,互通有无,特别是产生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研究考察元代文化,对当今国家发展战略乃至世界和平共处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因此,重回元朝时代的OBOR线路,在文化、意识形态方面都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明继承元代文化,文学艺术空前繁荣,呈现出平民化与世俗化。在文学方面,中国四大名著中的三部《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均在明朝完成。在明朝,宗教方面,天主教传入中国,出现了西学东渐的萌芽。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在OBOR的南线,明朝文化深远的影响着东南亚和南亚。随着丝绸文化的不断影响,中国的庭院建筑随之传入西方。
历史巨变中的清代文化
中华民族领先世界文明几千年,而到了清代,由于清王朝的闭关锁国和自大,直接导致了世界第一次工业革命未能影响中国,从而使中国沦为后来的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为了防止明朝复辟,清关闭了南方的泉州、宁波等重要港口,在北方驻扎重兵,严重影响了丝绸之路东西方文明与科技的交流。清代前期国力强盛,国内安定,因此这一时期的小说、戏剧和绘画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清代后期逐步落后于世界资本主义强国,反封建思想成为这一时期的主题和特征。神秘的中西亚文化中西亚位于亚非欧三洲的交界地带,素有“五海三洲”之名,是OBOR的重要枢纽和中间连接点,承担着连接亚洲中华经济圈和欧盟两大经济体的作用。中西亚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但富有石油资源。中西亚还是人类古代文明发源地之一,有辉煌灿烂的古巴比伦,是伊斯兰教、__和犹太教的发源地。研究考察OBOR线路,不仅可以考察探索文明古国中国,还能接触神秘的中西亚文化,最后抵达体验欧洲的近代文明,因此,OBOR是一条古今文明的文化之旅。
精品线路文化兴起
OBOR大战略下,国内旅游将此作为旅游转型升级发展的契机和平台,各地纷纷以OBOR为依托,出台《XXX旅游总体规划纲要》,形成精品线路游,并以精品线路为平台,提升精品线路文化。精品线路将极大的促进旅游文化的发展、丰富旅游文化的内涵,促进文化的交流。随着三部委联合推出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颁布,建设精品线路的步伐在加快。OBOR是世界最精华的旅游资源带,汇集了世界4/5的文明,古代文明古国中国、印度、巴比伦和古罗马均被OBOR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向世人展示人类古文明的历史及进程。据新华网报道,国家旅游局将2015年确定为“OBOR旅游年”,推动了国际旅游的发展。北方线路上,甘肃出台《甘肃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大景区总体规划纲要》,计划至2020年建成20个游客容量为300万人次的大景区,形成华夏寻根线、黄河风情线、民族风情线、中医药养生线、红色旅游线等主题精品品牌线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依靠OBOR战略体系,着眼于优越的旅游资源和天然的区位优势,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及欧洲和非洲开放的最前沿,把丝绸之路做成品牌,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大旅游概念。此外,湖北、湖南、四川、重庆、陕西、浙江、海南、福建等地均以OBOR发展战略为契机,加快把OBOR线路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开拓旅游文化发展新境界。
沿线城市文化交流频繁
OBOR战略体系下,国内城市之间,国际城市之间,OBOR线路带城市之间的文化交流更加宽广深入。OBOR战略前提下,形成全新的四大城市文化交流线路体系:
西北方向的新亚欧陆桥城市文化交流
从西安经兰州,通过乌鲁木齐 出国 境线,连接哈萨克及其中亚、西亚、中东欧等国家。乌鲁木齐将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向西开放重要窗口作用,成为丝绸之路城市文化交流的核心城市。西北方向城市间的文化交流内容广泛,涵盖教育、城市交通、宗教信仰、城市文化等,有利于促进城市、区域的共同繁荣。
南方的海上丝绸之路城市文化交流
以福建大中城市为核心区,通过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海峡西岸等地区的港口、滨海地带和岛屿共同连接太平洋、印度洋等沿岸国家或地区。南方的海上丝绸之路包括了中国最有活力的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区,连接了日本、韩国等许多大中城市,对东亚的稳定和促进东亚国家之间、城市之间的了解和合作有着重要作用。
西南方向的中国-南亚-西亚城市文化交流
从成都、重庆经云南、广西连接巴基斯坦、印度、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马来西亚、越南、新加坡等国家的城市,促进南亚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
东北方向的中蒙俄城市文化交流
从东三省向东连接绥芬河、海参崴出海口,向西连接俄罗斯赤塔,通过老亚欧大陆桥抵达欧洲。目前,东北方向已开通“津满欧”、“苏满欧”、“粤满欧”、“沈满欧”等“中俄欧”铁路国际货运班列,并基本实现常态化运营。随着OBOR线路高铁的建设运营,东北方向的经济带将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城市间的文化交流、文化推广将出现繁荣鼎盛的新局面。
体育活动文化交流
体育活动文化交流对促进国家之间、城市之间、民族之间的了解和文化交流有着重要作用。20世纪七十年代的中国就曾经以“小球撬动了大球”,通过兵乓球的比赛展开了对美国的外交。如今的国际化体育赛事如NBA、F1、奥运会、洲际运动会、 足球 等,都是国家和民族展示各自文化的平台。OBOR战略体系下,体育活动文化交流是文化交流的先行者,通过开展体育活动文化交流,加深了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了解,对实现区域和平稳定共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新海上丝绸之路文化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通道,起始于秦代,繁荣于隋唐,鼎盛于明代,以广州为起点,连接日本及东南亚诸国,其中最为著名的郑和下西洋。2013年,国家主席提出了建设“新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从而拉开了建设新的贸易与文化交流通道的序幕。新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交流既包括古代文明的交流,也包括现代文明的交流。新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对区域经济的交流与合作、区域一体化、区域繁荣稳定有着重要意义,并与亚投行遥相呼应,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两大战略举措。
2OBOR旅游文化新内涵及其发展趋势
OBOR战略体系下,随着高铁的建设发展、亚投行的建设运行,OBOR旅游承载着传播古代文明,发扬人类文明,建设现代文明的重任。在体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的同时,也体验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明文化。OBOR集中了世界4/5的文明,新OBOR旅游呈现出旅游文化互补、国内外旅游文化输入输出平衡发展、中国古文明与现代文化共同发展、文化发展推动社会发展等新内涵与发展趋势。
国内国际旅游文化互补
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精华。目前,旅游文化已经趋于大众化,对旅游文化的研究也进入瓶颈阶段[1]。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旅游文化的单一和旅游文化的互补性不强。实际上,旅游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的体现,是广泛存在于旅游活动中的[2]。旅游文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旅游目的地对旅游兴趣产品、服务的开发、再生产及营销;(二)不同类型的旅游者特征、体验模式及行为。就这两点而言,只有旅游文化互补,旅游文化才能发展。OBOR线路涉及众多的城市和全世界主要的人类文明和现代文化,因此,出现极强的旅游文化互补,能更好地促进旅游文化的发展。
国内外旅游文化输入输出平衡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蓬勃发展。随着国内外旅游的发展,对外文化输出趋势明显,而对内文化输入、吸收、演变的趋势缓慢,这就呈现出国内外旅游文化输入输出不平衡发展的现象。国内很多景区接待的游客多为境内游客,境外游客较少的现象普遍存在。在出境游方面,出境游甚至超过了经济发展增速[3],远远高于入境游,不仅产生了国际旅游的不平衡发展,也导致了国际旅游文化失衡现象。OBOR战略下,境内境外旅游有机结合,成为系统旅游下的两个有机部分,这两部分各有特色,但又高度统一在OBOR下,因此国内外旅游文化输入输出成为OBOR旅游文化的不可分割的两部分,将出现均衡发展的态势。
中国古文明与现代文化共同发展
OBOR是贯穿古今文明的线路,将中国古文明与现代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中国古代文明与现代文化共同发展。中国古代文明博大精深、辉煌灿烂,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5000年的文明中,天文、算术、教育、哲学、科技、学制等,都有着历史意义,与现代文明一起,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文化发展推动社会发展
OBOR战略体系的目的在于促进沿线沿路城市和区域的共同发展,用文化的发展来推动社会的发展。新的文化带来新的旅游消费观念,人们在日益国际化的旅游文化中,逐步提高公民意识,发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通过在旅游活动中帮助他人、自觉排队、低碳出行等行为,影响和推动交际文化的发展。为适应OBOR战略体系的发展,教育、外交、建筑、交通等也融合了国际文化内容,这些新的内涵特征一起推动社会的发展,为共同富裕和区域发展创造条件。
3启示
对OBOR旅游文化特征及新特征的研究,可以得到以下的一些启示:
加强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实现文化的交流互鉴
OBOR是实现区域发展和共同富裕的战略举措,必须加强国际间的战略合作,相应的,在文化上也要加强国家间、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在依托亚洲,促进亚非欧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和发展。目前,中国已同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卡塔尔、科威特等多个国家签署了同OBOR建设相关的合作协议,有60多个沿线国家和国际组织对参与OBOR建设表达了积极态度。随着OBOR建设中的互通互联,泛亚洲高铁网的建设,国际间的战略合作将进步一步加强,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共同发展主题。
充分利用亚投行的战略平台,加强中华文明的国际影响
亚投行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简称,缩写为AIIB,总部设在北京,是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是OBOR支撑的经济战略平台,能为“丝绸之路”基金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应充分利用亚投行的战略平台,加强中华文明的国际影响,加快中华文明文化的输出。截止2015年4月,英国、德国、意大利、法国、韩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埃及、瑞典等国先后已同意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的成员国已达57个,大多数是OBOR战略体系下国家,这不仅为OBOR产业合作提供强有力的经济基础,还有利于OBOR战略体系下旅游文化的健康发展。应充分利用亚投行的经济战略平台,为旅游提供一体化支付等提供经济便利,在此基础上,尽快完善一体化下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加快落实国家旅游局的全局战略规划行动
2015年,国家旅游局从全局出发,制定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合作发展战略规划》,该规划在组织专家进行3轮讨论后,形成定稿,包括实施重点行动等内容。OBOR核心城市和区域早在OBOR战略提出后,已经做出OBOR的发展布局,以“丝绸之路”为主题的旅游节庆、旅游营销大幅增多。因此,各地加快落实国家旅游局的全局战略规划,有利于国内旅游的健康发展和旅游升级,促进出境入境旅游的平衡发展。
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人才,实现文化的展示与传承
随着OBOR战略的实施,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人才便成为当务之急,这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改革的契机,是实现文化的展示与传承的途径与方法。培养能面对不同文化,不同习俗的旅游者的专门人才,不仅要求具有很好的处理旅游行业的专业综合知识,包括接机、酒店入住、报关、旅游景点导游等素质,而且要求具有很好的一门或者几门外语能力。在此基础上,培养能冷静面对各种问题,灵活机智的解决风俗文化问题,友好周到有耐心的处理导游过程问题等多方面能力素质,是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人才的基本要求和内在诉求。
参考文献
1、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理论与实践的若干问题徐菊凤旅游学刊2005-07-18
2、神仙世界与泰山文化旅游城的形象策划(CI)陈传康,王新军旅游学刊1996-01-18
摘要:
在旅游产业飞速发展的过程中,相关部门要处理好旅游文化与旅游经济的关系,促进旅游业与世界接轨,逐步走向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使我国的旅游文化与旅游经济朝着又好又快的趋势发展。
关键词:旅游文化;现代旅游经济
近年来,中国旅游业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冲击。中国的旅游业要想与世界旅游发展的潮流相适应,就要创设一条现代旅游经济的道路,将旅游文化与旅游经济的内在关系处理好,促进旅游业朝着更好更快的方向发展。
一、文化与旅游
1、旅游与文化的本质联系。
旅游与文化二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所谓的旅游,就是人类文明活动的本质特征。而文化在广义上是指人们创造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这也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人只有在物质条件得到了一定的满足后,才能在心理、情感等各个方面得到更深一步的发展,从而创造出丰富的精神文化。文化在狭义上主要是指精神性的文化,这也是文化的内在本质。人类旅游就是通过拓展生存空间这种形式,设法促进自身的精神发展,用文化精神来武装自己。旅游的外在表现,主要是指人的移动,通常是指旅游文化的交流与沟通,这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形式。真正意义上的旅游,就是一种求知与审美,逐步开阔人类的视野,积极改善自身的生存条件,从而逐步提高自己的精神追求。旅游文化就其本质而言,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与感悟。这种活动从广义上来讲,即是一种旅游文化的消费过程,也是一种文化的创造过程。人类在欣赏大自然景观的过程中,将会逐步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审美情趣以及审美能力,这就需要人类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才能发现大自然神秘的生命气息与运动规律。旅游文化是人类对美学的发现与概括,以及对艺术哲学的思考。因此,旅游文化具有陶冶情操的作用,从这种人文角度而言,旅游文化实质上就是一种精神性的文化活动。
2、文化是旅游业的内在灵魂。
旅游业现已逐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新兴第三产业,这主要是因为旅游业的产生与发展,从古至今都与文化有密切的联系。旅游业始终都是以文化为载体的,是在文化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经济产业。旅游资源可以分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人文景观就是指文化创造出来的产物,其核心内容就是文化特色。旅游业主要是以某个国家、地区独特的文化吸引游客,以此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旅游经济是一种将文化与经济结合最为密切的活动,是通过一定的文化观念与精神需求,满足游客的观赏愿望,尤其是满足游客精神、文化上的需求。
二、旅游经济文化与旅游文化经济
当代旅游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经济与文化是相互整合的。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经营与管理,都是以文化作为基础的。只要有旅游活动在进行,就肯定会有文化因素渗透其中。旅游作为一种文化型的产业,经济与文化保持高度的一体化,这是一种必然的社会趋势。
1、旅游文化是一种独立出来的形态。
旅游文化自身就具备鲜明的文化特征,主要有以下两个特征:第一,综合性与多样性。旅游文化是指与旅游相关的各种文化概况,是旅游产品六大因素的统一,并从整体上构成旅游文化的产业链,同时又能够在旅游产品中显示其自身的文化内涵。但旅游文化必须要适应不同的消费群体,充分体现出产品消费的多样性、广泛性。第二,服务性与经济性。旅游产品所体现出的核心要素就是服务性,优质的旅游服务,可以给游客带来精神上的满足,让游客获得美好的心理体验。同时,旅游文化也展示出自身较强的功利性,通过各种文化功能,以期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实现最大化的经济价值。这两种旅游文化特征,都间接表明旅游文化的形态,展示出自身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
2、旅游文化是一个系统的文化工程。
旅游文化更应该注重内在精神的建设,任何文化都涵盖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与环境文化。旅游文化也是如此,这就表明精神建设在旅游文化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旅游活动中的精神因素是构成旅游文化的精神文化,对旅游业起着引导与深化作用,也是旅游文化追求的最高目的。旅游本身也是一种经济文化现象,内涵非常丰富,涉及到的范围也非常广,这是旅游文化由自然经济文化向现代经济文化逐步过渡的趋向。因此,旅游业必须要充分结合市场经济的发展,结合国情,研究旅游文化产品的市场。同时,始终坚持旅游文化的原则,把它作为一种系统的文化工程,带动相关的经济发展,并把旅游文化建设落实到实处,增加人力、物力的支出,逐步完善旅游文化产业的内容,丰富旅游文化的精神内涵,促进旅游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
结语
在旅游产业飞速发展的过程中,相关部门要处理好旅游文化与旅游经济的关系,促进旅游业与世界接轨,逐步走向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使我国的旅游文化与旅游经济朝着又好又快的趋势发展。
参考文献
1、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研究结构框架刘赵平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02-01
2、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张海燕;王忠云;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04-20186 有关旅游文化毕业论文相关 文章 :
1. 大学生旅游专业毕业论文
2. 旅游管理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3. 本科毕业论文旅游管理
4.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
5. 2016旅游管理论文参考
6. 旅游管理本科毕业论文
旅游,从个人活动、群体行为发展到当今的现代旅游业,已经成为涉及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旅游活动等的社会生活方式。旅游包括行住吃游购娱六大要素,又有消闲性、
(1)联系工作实际选题要结合我国行政管理实践(特别是自身工作实际),提倡选择应用性较强的课题,特别鼓励结合当前社会实践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建议立足于本地
在写作旅游 文化 论文前,我们首先要确定的就是论文的题目,一个好的题目对于撰写一篇高质量的旅游论文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旅游文化 毕业 论文
旅游论文提纲范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我整理的旅游论文提纲范文,希望对大家
Sanming red tourism resources are rich, but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red to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