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顺延
《应用生态学报》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90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生态工程学、恢复生态学、流行病生态学、旅游生态学、生态系统管理等。《应用生态学报》读者对象主要是从事生态学、地学、林学、农学和环境科学研究、教学、生产的科技工作者,有关专业学生及经济管理和决策部门的工作者。
mirandamly
应用生态学报期刊级别为核心期刊,出刊周期为月刊,期刊创办于1990年。应用生态学报是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生态学学会和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应用生态学报》主要设有研究论文、综合评述等栏目,内容主要包括森林生态学、农业生态学、草地生态学、渔业生态学、海洋与湿地生态学、资源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全球变化生态学、城市生态学、产业生态学、生态规划与生态设计、污染生态学、化学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生态工程学、生物入侵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学、流行病生态学、旅游生态学和生态系统管理等。《应用生态学报》被“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GJFD)、《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文摘数据库》、美国《生物学文摘》(BA)、《化学文摘》(CA)、英国《生态学文摘》(EA)、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CBST)和俄罗斯《文摘杂志》(AJ)等中国内外十多家权威检索系统和数据库收录
rayyeung23
污染生态学是一门日新月异不断发展的学科,在不同尺度上,不同关注对象上都有不同的理论。在学习经典理论教材之余要随时更新学习前沿文献,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习基本试验方法,可以尝试模仿设计实验方案,更有助于你对污染生态学的理解。
晃晃悠儿
课程概况所属专业: 环境科学 开课单位: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课程类型: 专业方向课 课程代码: 13411140开课学期: 4 学分: 3学时: 51 核心课程: 是拟使用教材:1.王焕校. 污染生态学(第3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年。国内(外)现有教材:1.孙铁珩等. 污染生态学. 科学出版社, 2001年;第 1 页2.乔玉辉等. 污染生态学.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年。学习参考资料:1.专著教材类王宏镔等的《污染与恢复生态学》(2016)、李翠娟等的《基础生态学(第3版)》 (2015)、金岚的《环境生态学》(1992)、张志杰的《环境污染生态学》(1989)、林肇信等的《环境保护概论(修订版)》(2006)、董世魁等的《恢复生态学》(2009)、Bush的《Ecology of a Changing Planet(3nd edition)》(2003)、Patrick Dugan的《Biochemical Ecology of Water Pollution》(2011)。第 2 页2.报纸期刊类生态学报,应用生态学报,生态学杂志,生态毒理学报,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Environmental .网络资源类环境生态网:;中国生态修复网:;中国环境修复网:;中国生态网:;中国环境影响评价网:;第 3 页环境保护部:。二、课程描述本门课程是生态学专业方向课,同时也是生态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污染生态学是研究在污染条件下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规律的科学。它是以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生物过程为主线索,生物与污染环境之间相互关系为主要研究内容,生物抗性形成和生物防治为研究重点的边缘交叉科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应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生物对污染物的吸收,污染物在生物体及生态系统中的迁移、转化、富集,污染物对生物的毒害作用机理,生物对污染物的解毒及抗性的形成,生物对长期污染胁迫条件的生态适应与适应分化与进化;能够进行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及其生物防治措施的研究与应用,能够将污染生态学问题结合进入环境质量的评价工作中。第 4 页三、课程目标了解污染生态学的产生、发展过程及未来发展趋势;掌握污染生态学的主要研究方法;认识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主要生物过程;理解生物对污染物吸收、迁移和富集的规律;掌握污染物对生物的毒害作用及生物对污染物的解毒机理;理解生物对污染物的抗性、生态适应与进化;了解水、大气和土壤的污染现状,初步掌握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的生物防治方法;掌握污染物对生物体毒害作用的测定方法和污染效应的生态学评价程序等基本技能;具有综合运用污染生态学基础
玥玥285966231
38.魏本胜,王晓奥,刘家琰,钱轶锋,王春芳,李俊祥. 2014.基于GIS的上海市死亡人口空间数据库及死亡人数的时空特征.人口学刊., X.,Wei, B.,Chen, G.,Li, J., andSong, of Park Size and Its Surrounding Urban Landscape Patterns on the Park Cooling Effect. Journal of Urban Planning andDevelopment,(ASCE).胡瀚文,魏本胜,沈兴华,李俊祥. 2013.上海市中心城区城市用地扩展的时空特征.应用生态学报, 24(12): ürgen Breuste, Salman Qureshi,Junxiang Li. urban ecology for sustainable urban environment. Urban Ecosystems, 16(4):675– Li,Junxiang Li, Jianguo Wu. the speed, growth modes, and landscape pattern changes of urbanization: a hierarchical patch dynamics approach. Landscape Ecology, 28(10): Li, Cheng Li, Feige Zhu, Conghe Song & Jianguo Wu. pattern of urbanization in Shanghai, China between 1989 and Ecology, 28(8):1545–ürgen Breuste, Salman Qureshi,Junxiang Li. down the ecosystem services at local level for urban parks of three megacities. Hercynia-Ökologie und Umwelt in Mitteleuropa 46(1): 1– Li, Conghe Song, Lu Cao, Feige Zhu, Xianlei Meng, Jianguo Wu. of landscape structure on surface urban heat islands: A case study of Shanghai, Sensing of Environment, 115(12):3249-326330.陈朱,陈方敏,朱飞鸽,曹璐,沈兴华,李俊祥. 2011.面积与植物群落结构对城市公园气温的影响.生态学杂志, 30(11):2590-259629.曹璐,胡瀚文,孟宪磊,李俊祥. 2011.城市地表温度与关键景观要素的关系.生态学杂志, 30(10):2329-233428.朱飞鸽,胡瀚文,沈兴华,李俊祥. 2011.基于SLEUTH模型的上海城市增长预测.生态学杂志, 30(9):2107-211427.沈兴华,李俊祥,李铖,朱飞鸽. 2010.大都市卫星城的城市用地增长及其驱动力——以上海松江区为例.生态学杂志, 29(11):2235-224026.陈方敏,徐明策,李俊祥. 2010.中国东部地区常绿阔叶林景观破碎化.生态学杂志, 29(10):1919-192425.孟宪磊,李俊祥,李铖,李蓉,沈兴华,陈方敏. 2010.沿海中小城市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变化——以慈溪市为例.生态学杂志, 29(9):1799-180524.秦海,李俊祥,高三平,李铖,李蓉,沈兴华. 2010.中国660种陆生植物叶片8种元素含量特征.生态学报,30(5):1247-125723.李蓉,李俊祥,李铖,秦海,徐明策,张挺.2009.快速城市化阶段上海海岸带景观格局的时空动态.生态学杂志, 28(11):2353-235922.李铖,陶育忠,沈兴华,孟宪磊,陈方敏,李蓉,李俊祥. 2009.生态型厂区绿地景观格局及其优化配置.生态学杂志, 28(4):728-73321.李铖,李俊祥,朱飞鸽,曹璐,陈朱,吴彤,吴明,孙海菁. 2009.基于RUSLE的环杭州湾地区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及关键敏感因子识别.应用生态学报,20(7):1577-158520.李铖,李俊祥,李蓉,徐明策,秦海. 2008.上海轨道交通对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应用生态学报,19(7): Tong,Junxiang LI, Jie DAI, Renqing WANG. analysis and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alien plants in Shandong Province, eastern of Forestry in China,3(2):219-225 (reprinted) Junxiang, Yujie WANG, Yongchang SONG. Corridors in Shanghai and Their Importance in Urban Forest . Carreiro et al. (eds.), Ecology,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of Urban Forests:International .高三平,李俊祥,徐明策,陈熙,戴洁. 2007.天童常绿阔叶林不同演替阶段常见种叶片N、P化学计量学特征.生态学报, 27(3):947-95216.吴彤,李俊祥,戴洁,王仁卿. 2007.山东省外来植物的区系特征及空间分布.生态学杂志, 26(4):489-49415.孟陈,李俊祥,朱颖,吴彤,肖志坚,张国科. 2007.粒度变化对上海市景观格局分析的影响.生态学杂志, 26(7):1138-114214.朱颖,李俊祥, 孟陈,吴彤. 2007.崇明岛东部近20年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应用生态学报, 18(8):2040-204413.孟陈,徐明策,李俊祥,高三平. 2007.栲树冠层光合生理特性空间异质性研究.应用生态学报, 18(9):1932-193612. 李俊祥,李先华,张卫民,王玉洁. 2007.中国东部常绿阔叶林片段化的监测与评价.中国东部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退化机制与生态恢复(宋永昌、陈小勇等主编).科学出版社.北京. pp339-35411.陈小勇,李俊祥,宋永昌. 2007.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受损生态阈值.中国东部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退化机制与生态恢复(宋永昌、陈小勇等主编).科学出版社.北京. pp401-41510.王玉洁,李俊祥,吴健平,宋永昌. 2006.上海浦东新区城市化过程中景观格局变化分析.应用生态学报, 17(1): Junxiang, DA Liangjun, WANG Yujie, SONG Yongchang. classification of East China with multi-temporal NOAA-AVHRR data. Frontiers of Biology in China, 3:303-309 (reprinted article)8. 李俊祥,达良俊,王玉洁,宋永昌. 2005.基于NOAA_AVHRR数据的中国东部地区植被遥感分类研究.植物生态学报, 29(3):436-4437. 李俊祥,王玉洁,沈晓红,宋永昌. 2004.上海市城乡梯度景观格局分析.生态学报, 24(9):1973-19806. 李俊祥,王玉洁,宋永昌,王华. 2004.基于GIS的上海市河道及其水污染空间特征分析.中国环境科学, 24(5):632-6355.陈基伟,李俊祥. 2004.特大城市地表水遥感信息系统研究.上海地质, 4:7-10李俊祥,宋永昌. 2003.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景观的遥感分类与制图.生态学杂志, 22(4):102-1064. 李俊祥,宋永昌,傅徽楠. 2003.上海市中心城区地表温度与绿地系统相关性研究.上海环境科学, 22(9):599-6013. 李俊祥,宛志沪. 2002.淮北平原杨-麦间作系统的小气候效应与土壤水分变化研究.应用生态学报, 13(4):390-3942.宋永昌,李俊祥等. 2002.上海城市森林建设之初探.城市森林生态研究进展(何兴元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北京1. 李俊祥,宛志沪. 2000.淮北平原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类型的灰色局势决策.农业现代化研究, 21(3):138-142 上海及其周边地区植被恢复与生态建设,(排名第5)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东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学研究,(排名第10)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0)
: 在阐述河流生态恢复的基本思路和原则的基础上 ,提出了河流生态修复的基本任务和主要对应措施 ,河流 摘要 生态修复的任务一是改善水文条件 ,二是改善河流地貌的
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 因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各刊不尽相同,投稿前作者应注意杂志稿约的有关规定,至少得先看看有关期刊发表的论文的参考文献是
1、生态学报 2、应用生态学报 3、生物多样性 4、生物工程学报 5、遗传6、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7、微生物学报 8、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9、水生生物
(一)基本要求来稿要求题材新颖、内容真实、论点明确、层次清楚、数据可靠、文句通顺。文章一般不超过5000字。投稿请寄1份打印稿,同时推荐大家通过电子邮件形式投稿
3-6个月,然后改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