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00

天晟哥哥
首页 > 期刊论文 > 共享发展社会主义本质论文题目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安吉拉pig

已采纳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新的发展目标。全会提出,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共享发展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党执政为民理念的崭新表述,是党和政府执政为民、服务于民的政策基点和时代命题。共产党的实践历程,是践行“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的历程。共享发展充分体现了“十三五”发展目标的重要特点,全面小康是全民共享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追求发展速度,更要强调发展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最终的受益者是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理念深刻阐释了“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发展和发展成果的分配”等问题”,是与人民最广泛最关切的利益诉求形成的共振和共鸣,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共享式发展,是党和政府在发展实践中的自觉自醒,有利于破解社会发展的各类难题,消除人民参与经济发展,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障碍,顺应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期待,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党中央提出以共享发展理念来带动共同富裕,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表明了我们党坚定不移地带领全国人民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共享式发展道路的决心与信心。当前,随着转型社会的深度推进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非均衡态势不断增强,如何实现公共产品和社会服务的有效供给,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成为党和政府亟需解决好的课题。共享式发展集中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制度关怀和社会主义基本价值理念。作为战略性的发展指导理念,在利益共享和共同富裕的整体价值观的引导下,共享式发展有利于推进和整合多重利益的价值诉求,促进社会公平、公正、公开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让社会大众尤其是弱势群体能够有尊严地维护和实现自身的根本利益。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我们党的根本目的和宗旨,是我们党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践中的重要经验总结。马克思指出:“社会也是由人生产的。活动和享受,无论就其内容或就其存在方式来说,都是社会的活动和社会的享受。”恩格斯指出“从人就他们是人而言的这种平等中引申出这样的要求:一切人,或至少是一个国家的一切公民,或一个社会的一切成员,都应当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马克思和恩格斯从人的社会性本质角度,揭示了社会活动应该由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社会活动的结果应该由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共享。人们在共同的发展中互为发展,共同享有社会发展的成果,是社会平等的必然要求。强调关注每个社会成员的价值和尊严,强调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每个人的发展而发展,厘清了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指出了全体社会成员应当具有平等的权利和地位,为我们提出共享发展的理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指导。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党的领导。关于共享发展的基本原则,全会提出:按着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重用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关于共享发展的具体举措,全会提出:增加公共服务供给,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分类扶持贫困家庭,探索对贫困人口实行资产收益扶持制度,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提高教育质量,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促进就业创业,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创业扶持政策。缩小收入差距,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完善人口发展战略。上述一系列战略举措,抓住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要害问题,对于建设全体人民共享的全面小康社会至关重要。

270 评论

吃鱼的猫g

可以选择一些与全人类相关的话题,比如说环境保护,自然灾害的预防控制,战争,资源开发利用等等。

234 评论

骆驼非洲

既然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可以选择一些与全人类相关的话题,比如说环境保护,自然灾害的预防控制,战争,资源开发利用等等,具体看你所收集的资料和自己所擅长的领域来做出选择。

105 评论

MIssinGLess

共享发展理念蕴含着价值取向、动力来源、发展归宿等方面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然而我们该如何写有关共享发展的论文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 《牢固树立共享发展的理念》 【摘要】共享发展理念蕴含着价值取向、动力来源、发展归宿等方面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牢固树立共享发展的理念是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解决现实矛盾问题的必然要求。要实现共享发展,必须处理好效率与公平、数量与质量、措施与制度的关系。 【关键词】共享;发展;理念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共享发展理念,强调:“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我们应当牢固树立共享发展理念,深刻认识共享发展理念包含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以高度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将共享发展理念落实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中。 一、共享发展理念的含义理解 共享发展理念蕴含着科学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主要包括价值取向、动力来源、发展归宿三个方面。 一价值取向:公平正义。共享发展理念体现了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追求,它反映了人们对于利益、权利等方面的合理性诉求的价值理念和价值标准。马克思主义自身就蕴含着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它揭露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分配的不公,追求人类的解放,追求彻底的、真实的公平正义。从现实来看,公平正义关乎人民群众的合理利益的满足、合法权利的实现,关系到每个人的幸福感。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为公平正义的实现提供了物质条件,但社会上仍然存在着很多不公的现象。违背公平正义的发展,绝对不是社会主义所追求的发展。我们党提出共享发展的理念,就是要维护公平正义,逐步营造一个机会公平、权利公平、规则公平的良好的社会环境,保障人们平等参与发展、共同享有发展的成果。 二动力来源:共同建设。共享成果不是不劳而获,要共享,先要做到共建,否则,共享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发展的积极性,才能激发强大的社会发展的动力。其实,共享发展理念本身就蕴含着激发人民合力的要求,既追求人人享有改革发展成果,也要求人人都参与到改革发展的大潮中来,人人尽其所能,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人人参与、人人尽力是共享发展的动力来源。人人参与,就是每一个具备劳动能力的人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参与者,都要积极参与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来,不能做观望者;人人尽力,就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每一个具备劳动能力的人都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不怕困难、不懈努力,共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 三发展归宿:成果共享。我们的发展绝对不应当是少数人的发展,而应当是惠及每一个中国人的发展。要保障最困难群体的生存底线,让他们共同分享发展红利。共享发展理念强调发展成果共享,找到了发展的归宿,体现了 ***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当然,成果共享不等于搞平均主义,而是要求把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防止贫富分化悬殊。平均主义不符合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容易导致懒人、不劳而获的人的产生;平均主义也不符合人人参与、人人尽力的要求,容易打击努力工作的人的积极性。所以说,共享是大家共同享有发展成果,但不是人人平均享受,依法致富、辛勤工作、对社会贡献大的人,在任何时候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都应获得相应的回报。我们的政策要鼓励勤劳、反对懒惰,鼓励实实在在干工作的人、反对投机取巧的人,否则,共享发展理念就会变味走样,背离其初衷。 二、树立共享发展理念的必要性 共享发展理念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来源于对理论的深刻反思和对实践的深入总结。牢固树立共享发展的理念是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解决现实矛盾问题的必然要求。 一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社会主义社会追求社会整体利益的发展,不代表某个人或少数人的利益,而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可见,社会主义社会天然具有“共享”的要求。让广大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涵。党的报告强调“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等。这些理论观点表明,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时,对于“共享”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内在要求的坚持和强调。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党的报告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一奋斗目标需要有科学的发展理念来指导。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目标来看,到2020年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但是只有“总值”和“人均”的小康不是全面的小康。指出:“我们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处在扶贫标准线以下,这既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也影响国际社会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就在“全面”这两个字上,“全面”意味着不让一个人掉队。所以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按照共享发展理念来谋篇布局,把全国各个地区、民族和群体都纳入到我们的发展框架中来,实现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普遍提高,让人人都有获得感、幸福感。 三解决现实矛盾问题的必然要求。共享发展理念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树立共享发展理念是解决现实矛盾问题的必然要求。我们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前所未有的创新实践,各方面的法律制度还不够完善。就市场本身而言,是允许参与主体去追求个体利益的,因此它具有鼓励竞争和导致贫富分化的倾向。如果完全任由市场自由发展,必然会产生贫富分化、经济危机、社会矛盾等等。另外,我国在公共服务、就业、教育、医药卫生等方面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引起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只有坚持共享发展理念,才能在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的同时,通过改革破除阻碍人民利益共享的机制,给老百姓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保障,逐步解决现实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三、实现共享发展应注意的问题 要实现共享发展,必须处理好效率与公平、数量与质量、措施与制度的关系,以确保共享的实效性、长久性。 一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共享发展是效率和公平的统一,是“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的统一。共享发展理念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对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发展理念的优化和升级。改善民生,要以发展为基础。同时,民生问题解决得如何,也会影响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如果民生问题解决不好,就可能造成不同的社会群体对立、各种纷争不止、各种矛盾不断、社会动荡不安,严重影响经济的发展;只有民生问题解决好了,大家的气顺了、干劲足了,发展才会有力量、有可持续性。因此,一方面要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使社会财富日益丰富,为发展民生提供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要确保发展的成果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群众,从而更好地鼓励人们在各层次、各领域中积极工作、不懈努力、大胆探索,使亿万人民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 二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实现共享发展,不能只注重数字指标,还要关注实际效果,要实现数量与质量的统一。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这表明“十三五”期间的民生目标不应是单纯的收入增长指标,而应同时实现生活质量的普遍提高。过去我们讲人民生活水平,大多以收入多少来衡量,甚至是以人均收入多少来衡量,这种数字虽然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生改善的状况,但也存在着缺陷。仅看人均收入的增长,无法清楚了解贫富差距问题,无法保证人民收入的普遍提高。仅仅收入提高,也不一定能够获得高质量的生活。例如,近十多年我国养老金水平不断增长,但是一些老年人虽然养老金很高,却因为养老服务供给不足,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的衰弱而陷入生活质量下降的困境。另外,还有如何保障获得医疗保险的人在医院就医时能够得到较高质量的服务,不用做一些不必要的检查、吃一些可吃可不吃的药等;如何保障在提供公共服务时,能够提供有效服务,而不是仅限于完成指标任务。这样类似的关于质量的问题很多,是实现共享发展需要关注的。 三处理好措施与制度的关系。共享发展的实现主要靠有效的制度安排。实现共享发展要处理好措施与制度的关系。为了及时解决某些问题,可以采取一些临时性措施,但要长久解决问题,让人民群众有稳定的安全预期,必须建立相应的制度。可以总结一些有效的临时性措施的经验,将其上升为制度。在“十三五”期间,国家要提高公共服务的能力与水平,要实现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药卫生等的全覆盖,会及时采取一些措施,给群众以看得见的实惠。但是这些措施如果不上升为制度,就很难实现共享发展的可持续性,也使人们对未来充满忧虑。所以,共享发展要在制度和法律层面予以保障,使共享发展相关政策、措施制度化、法治化,利用制度确保共享发展的稳定性和永续性。 参考文献 [1][2] *** 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N].人民日报,2015-11-04. [3]关于《 *** 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N].人民日报,2015-11-04. 作者简介 隋书卿1975―,女,汉族,山东威海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政治学。 点选下页还有更多>>>

209 评论

么么哒ALICE

主要观点●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是一个不断在实践中开辟新道路、在理论上获得新认识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人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创造性地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国近代以来一个多世纪的历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新中国成立以来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在当代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维护统一、走向富强、实现和谐的正确道路。●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战略任务。展望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将在科学发展、共建和谐中继续向前推进。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是一个不断在实践中开辟新道路、在理论上获得新认识的历史,其中包含着不断深化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问题的认识。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渝地坚持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独立自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历史的经验和发展的趋势都表明,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伟大贡献。在半个多世纪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我们党经历了艰辛的探索历程,排除了各种错误倾向的干扰,在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过程中,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坚定地继承和创造性地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把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原理与打破教条主义束缚相结合。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忠实继承者,是结合中国实际开创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成功实践者。中国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成功实践。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崭新实践。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正确把握唯物史观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基本原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把改革作为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动力,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使社会主义充满生机活力。我们党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停留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原则、某些本本的教条式理解上,摒弃那些对社会主义的不科学甚至扭曲的认识和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正确思想,用发展着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发展着的社会主义实践,形成了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代表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把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属性与符合中国国情相结合。由于各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经济状况、发展程度等有着很大不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各个国家只能根据本国实际,寻找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模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汲取脱离中国国情建设社会主义的深刻教训,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我们党通过实践探索深刻认识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计划经济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市场经济也不是社会主义的对立物;等等。这些都是从中国国情出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得出的科学结论。把借鉴他国社会发展模式与保持独立自主相结合。世界各国在谋求发展的道路上,都有自己的特色和经验;无论是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其他社会制度,都有可以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但各国社会发展模式都是该国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我们党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摆脱了封闭式发展的束缚,也摆脱了照搬照套他国模式的束缚,坚持走自己的路,独立自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与坚持党的领导相结合。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我们党历来以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为己任,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各个层面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障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和自由。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把坚持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与顺应时代潮流相结合。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面临巨大的困难和压力。我们党坚持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不动摇,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我们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应时代潮流,坚持与时俱进,加强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保持着自身的强大生命力,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光明前景。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近代以来一个多世纪的历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新中国成立以来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崭新道路,实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性飞跃,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唯一正确道路。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除两极分化。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到底就在于没有完全搞清楚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通过改革开放发展生产力。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经济体制实现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转变,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整个国家实现了由封闭停滞到蓬勃发展的历史性飞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坚持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把发展生产和共同富裕统一起来。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价值准则,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就是保障全体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充分发挥全体人民创造自己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历史主动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处于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一个历史过程。我们党始终不渝地把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作为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在促进发展的同时,及时地把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发展权利的保障和拓展是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体现,而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目的,就是保障和拓展人民群众的发展权利。这将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发展热情和创造活力,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不竭动力。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通过改革创新自我完善,焕发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它的实质和目标是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从体制机制上焕发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和优越性。改革也是创新,创新包含改革。我们党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自觉地把创新作为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和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发展创新文化,激发全民族的创新精神,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和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凝聚党心民心,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已深深融入广大党员的世界观之中,社会主义的价值准则已成为广大群众的普遍意识。尽管社会主义事业在中国也经历过曲折和失误,社会主义的发展还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但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从新旧中国的对比中、从改革开放前后的对比中、从国内外的对比中深深体会到,我国作为有13亿人口的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只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保证社会稳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心所向、民心所向,是凝聚全民族、全社会的旗帜。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前提。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创造性地完成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找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赋予民族复兴新的生机。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宏伟目标,就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部署。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和富强,将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在科学发展、共建和谐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谋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战略任务,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发展道路。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虽然总体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但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的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能源、资源、环境、技术的瓶颈制约日益突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压力增大。科学发展观深刻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新情况,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新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科学发展观在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等方面,在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发展动力、发展目的和发展要求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谐发展境界。目前,我国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包括就业、看病、上学、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生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社会治安在内的一系列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亟待解决,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难度加大,人民内部矛盾处于多发时期,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一系列新课题。在新形势下,我们党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地位,把促进社会和谐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否认社会矛盾,而是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更加及时有效地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谐发展。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平发展环境。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机遇,但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也在增加,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我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争取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平等互利的合作环境、互信协作的安全环境和客观友善的舆论环境,既充分利用世界和平发展带来的机遇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我们独立自主探索出来的道路。在很长一个时期中,我们一直强调走“走俄国人的路”。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我们开始强调“走自己的路。”但是由于比较长期地“走俄国人的路”,这个时期要真正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是非常困难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开始真正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和影响,开始独立自主地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走自己的路”意味着:中国的道路是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探索出来的,不是移植别人的路或者别人强加给我们的路;中国的道路是立足于国情、符合人民利益和要求的道路,走自己的路就是走人民利益最大化的路。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意味着我们既要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同时又要与中国实际结合。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贯穿社会主义发展全过程的最根本的普遍性原理,基本原则所要求的社会主义基本特征是与其他任何社会制度都有根本区别的。中国的实际既包括中国的基本国情,也包括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还包括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由诸多具体道路构成的总道路。党的十七大在论述各项工作时,提出了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等要求。这些具体道路,都需要我们在新的实践中继续探索和发展,从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我国发展的总道路。这些具体道路就像涓涓小溪,共同汇流成一条滚滚不息的大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奔腾向前。最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发展道路,是参与经济全球化并对人类文明有巨大贡献的道路,是反映人类文明发展方向的道路。

125 评论

相关问答

  • 社会主义发展理念研究论文呢

    新发展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正确认识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是我们党明确阶段性中心任务、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也是我

    熊熊去哪儿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商品社会主义论文题目

    如何加快农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几年党和国家比较关注的是农村这个应该比较切合时政

    我8想說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社会主义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特色: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实践特色,二是民族特色,三是 时代 特色。这三个方面的特色,是 科学社会主义在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

    品名暂无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社会主义和社会建设论文题目

    毕业 季来了,社科系的毕业论文选题是个技术活,我们应当重视社会科学类论文的题目。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社会科学类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little1208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共享发展社会主义本质论文题目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新

    天晟哥哥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