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01

summaryzhen
首页 > 期刊论文 > 肠道菌群相关英文核心期刊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可爱谈心

已采纳

是不是吃的越多越好?是不是什么最滋补就吃什么?答案或者不是这样的!因为很多时候这些吃进去的东西,可能会对人的肠道里的细菌微生物造成影响,从而导致抗癌药物的疗效大打折扣!

最近发布在国际权威杂志Nature官网的一则新闻对这一问题做了阐述。癌度对这篇文章进行编译,希望可以更好地帮助大家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肠道细菌对抗癌药物的干扰

这则新闻首先抛出一个与众不同的观点——目前在肿瘤的个性化治疗方面,大多数的研究集中在患者的基因突变对药物的反应上,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一个人的微生物组成,如肠道里微生物的群落和数量等,可能是决定一个药物是否起效的关键因素。

在今年6月份美国微生物学会会议上,美国的科学家公布了一些数据,也就是健康人的肠道微生物可以将一些药物代谢掉。人体的肠道微生物可以吃掉任何营养物质,不管这种营养物质来源于人的饮食,还是人正在使用的药物。这里一个问题是,如果一个人吃的药物被其肠道里的微生物给分解代谢成没用的物质了,或者更甚一步,代谢成有毒的物质了。这可就真是麻烦的问题了。

来自纽约爱因斯坦医学院的计算生物学家讨论了伊立替康这种化疗药物的数据,这种药物可以在某些患者那里导致严重的腹泻,2013年的顶级科学杂志Science报道了小鼠模型中,β-葡糖苷酸酶一种肠道细菌的蛋白酶,可以改变伊立替康和其他药物的化学结构。一般而言,肝脏是代谢药物并进行解毒的脏器,但是细菌蛋白酶直接将药物变成了有毒的化合物。

肠道菌群和肠道不良反应

为了验证一个人的肠道是否对其服用的药物代谢产生影响,由于人体的粪便里含有较多的肠道细菌,这些也对一个人的肠道菌群组成有一定的反应。

科学家搜集了20个健康人的粪便样本,使用临床常见的化疗药物伊立替康来处理这些样本,这些样本中的细菌与伊立替康反应时会产生一些化学物质,结果发现有4名患者的粪便里有较高毒性的伊立替康亚型,也就是细菌将伊立替康给代谢成毒性较高的形式了。

对这些粪便样本的蛋白进行了分析,这找到了线索,也就是高代谢能力的人肠道中含有一些细菌,这些细菌产生更多的β-葡糖苷酸酶,这些人们一旦β-葡糖苷酸酶水平升高,则可以将更多的葡萄糖输送至细胞中,当然也更容易吸收有毒的化学物质,以及导致严重的胃肠道疾病。研究者正在准备从使用伊立替康的患者哪里取粪便样本,以准备验证这一情况。

其他科学家的试验结果表明,一些类别的β-葡糖醛酸酶可以对一些抗炎药物进行修饰,如布诺芬等,这种修饰导致一些肠道毒性,如果一直长时间地服用那个药物,则就会导致肠道毒性。

解决肠道菌群影响药物疗效思路

目前已经确定了案例有十几个,也就是肠道的细菌影响抗癌药物的疗效的案例,不过这些动物模型并不能直接照搬到人身上来,因为动物和人的肠道里的细菌组成是不同的。这也是为何很多较为前沿的药物,只是在动物实验做了分析,即便是结果很好也不能直接搬到人身上来使用。而且已经鉴定出来一些蛋白酶,这些酶可将抗癌的药物分解,不过不知道目前人群中这些的分布情况,也就是张三、李四,究竟谁有一些特别的微生物产生这些降解药物的酶类,这个目前还不是很清楚。

6月2日发表在Science的论文报道了HIV药物替诺福韦对某些女性无效的情况,这些女性的阴道里含有一种加德纳杆菌,这种细菌能够快速地将药物分解成无活性的形式。但是科学家暂时不知道这一过程如何发生的,以及怎么去想办法阻止它。

未来,临床医生可能预先看看患者的肠道菌群情况,然后判断一种药物是否适合某个患者。当然如果患者的肠道菌群会干扰抗癌药物的疗效,则可以尝试使用一种酶抑制剂,或者把药物放在一种饮食中,通过食物给细菌提供能量。小鼠中,使用饮食干预的策略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

这是一篇很新颖的文章,告诉我们患者的肠道的细菌对抗癌药物的影响,因此我们很多时候观察到的,为何有人有基因突变,靶向药物仍然没有效果,或者很快耐药。为何同样的两个患者有人康复的快,而有人则一直备受煎熬,我们多么希望去探明清楚里面的原因呢,当然这个探索的过程不只是基因检测,还包含对肠道菌群的分析。以及陪伴与呵护的重要性。但是最重要的是,患者并不是什么都可以吃的,因为人的饮食直接影响了肠道菌群,这也就影响了药物的疗效。

那么说患者该吃什么呢?正常饮食,注重常规的营养,具体癌度后续会请营养方面的专家来科普这方面的知识。

编者:翱宇

原创文章,转载需授权后注明来源公众号:癌度

336 评论

AndyBarrel

intestinal flora。肠道菌群是人体肠道内的正常微生物。可根据其数量多少及对宿主是否有害进行分类。根据数量多少分类:可分为主要(优势)菌群和次要菌群。根据对宿主是否有害分类:有益菌、有害菌和中性菌。

318 评论

刘阿奔好运来

肠道微生物群在宿主能量稳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宿主能量稳态受高脂饮食(HFDs)和高糖饮食(HCDs)的影响。多种研究表明益生菌治疗能有效调节肠道微生物群,然而,益生菌是否能有效改善HFD与HCD诱导的微生物群失调仍不清楚,该研究用益生菌制剂灌胃HCD与HCD小鼠,表明益生菌可改善高脂肪与高糖饮食肥胖小鼠肠道菌群失调。 文献ID: . 题目: Probiotics improve gut microbiota dysbiosis in obese mice fed a highfat or high-sucrose diet 译文: 益生菌改善高脂肪与高糖饮食肥胖小鼠肠道菌群失调 期刊: Nutrition     IF: 发表时间: 通讯单位: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普外科 80只小鼠在6周时分成三组,每组提供不同的饮食 HFD组:20% kcal蛋白质,20% kcal碳水化合物,60% kcal脂肪, kcal/g; HCD组:20% kcal蛋白质,70% kcal蔗糖,10% kcal脂肪,4 kcal/g; ND组: kcal蛋白质, kcal碳水化合物,12% kcal脂肪, kcal/g。 按照上述方式喂养13周后,每组小鼠分成两类;15周时,一类按照上述方式继续喂养,另一类在原先食物的基础上灌胃胶囊益生菌制剂(图1)。 胶囊益生菌制剂包含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Bifidobacterium longum、Enterococcus faecalis (1:1:1) 每周测量体重与食物摄入量;6、9、19周时收集粪便样本测序;19周时处死小鼠。 测序区域及平台 16S rRNA 基因 V3-V4 测序; illumina平台 喂食13周后,相比ND组小鼠,HFD、HCD小鼠体重显著增加,15周时同种饮食条件下,添加益生菌与未添加益生菌的小鼠体重没有严重性差异。添加益生菌的小鼠体重继续增加,但增加变缓,尤其是HCD组(P<)(图2A,2B)。为说明益生菌减缓体重增加的程度,该研究定义了一个新的指标——增重率(增重率=(19周时体重-15周时体重)*100% / 15周时体重),HFD与HFD+P的增重率分别是与;HCD与HCD +P 的增重率分别是。 一直食用HFD的小鼠比HCD、ND比小鼠食物消耗量更大(图2C),但能量消耗量更低(图2D),HFD组和HCD组有更高的脂肪囊泡数量,益生菌治疗可以减少肝脂肪堆积(图2E)。α多样性分析显示高卡路里饮食显著降低小鼠肠道微生物多样性;一些常见有益微生物如 Clostridium sensu stricto、Lactobacillus、Prevotella、Alloprevotella、Ruminococcus、Allobaculum、Olsenella 在HFD、HCD两种高卡路里饮食中显著降低;与肥胖呈负相关的微生物(如 Akkermansia )以及产丁酸微生物( Faecalibacterium 、 Bifidobacterium )也表现出降低的趋势;而一些条件致病菌如 Bacteroides、Alistipes、Anaerotruncus  Oscillibacter、Escherichia/Shigella、Acinetobacter 等则显著升高(图3A)。 非加权的PCoA以及距离热图分析显示三组饮食小鼠肠道微生物组成存在显著性差异(图3B、3C);进一步的线性判别分析显示 Bacteroides、Alistipes 是HCD的关键微生物, Barnesiella、Alloprevotella 是HFD的主要优势微生物,而 Lactobacillus、Prevotella 则是ND组的关键微生物(图2D)。长期HCD饮食中增加的微生物 Escherichia/Shigella、Oscillibacter、Acinetobacter 等在加入了益生菌的HCD与HFD小鼠中开始降低;原先在高能量饮食中增加的微生物 Alistipes、Anaerotruncus、Bacteroides 同样被抗生素中和,原先降低的微生物 Allobaculum、Alloprevotella、Lactobacillus、Clostridium sensu stricto 在益生菌治疗后开始增加。 其他益生菌包括 Bifidobacterium 以及 Lactococcus 同样增加,与肥胖呈负相关的微生物 Akkermansia 在服用益生菌之后不再下降。益生菌抵消了HFD组 Olsenella 的原有下降趋势,甚至导致HCD组 Olsenella 明显增加(图4A)。 上述结果表明 Oscillibacter、Lactobacillus、Escherichia/Shigella、Clostridium sensu stricto 这些微生物更容易受到益生菌的干预。非加权的PCoA分析表明不论HCD还是HFD益生菌干预前后小鼠肠道微生物存在显著差异(图4C),表明益生菌可以逆转由HFD与HCD诱导肠道菌群变化的影响,且HCD诱导的小鼠肠道菌群对益生菌比HFD诱导的更敏感。HCD与ND网络相关性分析显示,HCD与ND具有复杂的微生物群落关系,HCD中丰度下降的 Akkermansia 与同样下降的 Prevotella 有最强的正相关,而与在ND富集的微生物呈负相关,尤其是 Anaerotruncus (图5A)。益生菌干预后,原本的网络结构被打破,形成了以 Bifidobacterium、Lactococcus 多种益生菌为主的强正相关网络(图5C)。同样,HFD组与ND组之间的微生物群落也与丰度变化呈较强的负相关,益生菌干预后,两者之间的正相关有益占主导地位( Clostridium sensu stricto 与Lactococcus )(图4B、D)。 1、 高热量饮食通过改变肠道内的微生物群,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肥胖; 2、 益生菌可以通过增加有益菌和减少促炎菌来改善高热量饮食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尤其是在HCD诱导的肥胖中。 该研究探讨益生菌对HFD与HCD诱导的微生物群失调的影响,为HFD或者HCD引起的肥胖的治疗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356 评论

相关问答

  • 肠道菌群相关英文核心期刊

    是不是吃的越多越好?是不是什么最滋补就吃什么?答案或者不是这样的!因为很多时候这些吃进去的东西,可能会对人的肠道里的细菌微生物造成影响,从而导致抗癌药物的疗效大

    summaryzhen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奶茶大肠菌群的检测论文

    你这太笼统了,每太听明白,大肠菌群检验后根据阳性的试管数量,对照MPN表查处MPN值,以MPN值的形式报告,即 大肠菌群(数量)MPN/100g

    全力羽羽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改善大肠菌群检测论文

    0引言脆性X综合征(fragile X syndrome, FXS)是一种最常见的遗传性智力发育不全综合征,有超过99%的FXS是由脆性X智障基因1(fragi

    ChenYeZhang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肠菌群检测实验论文

    修改:相关网站:我给你提供一些大肠杆菌的资料,比较乱,自己去整理.三凉食品这个术语没有听说过,如果可以解释一下,或许我会知道.大肠杆菌O157: H7实验诊断研

    钟玉婷是好孩纸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群众出版社核心期刊

    《群众》主办单位:中共江苏省委出版周期:月刊什么核心期刊也不是的!!就是个普通期刊。

    卉峰呢喃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