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43

jiyilianghq
首页 > 期刊论文 > 关于历史的论文800字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carefreeyu

已采纳

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就是指在北魏统治面临危机的情况下,孝文帝拓跋宏在位期间进行的改革,包括文明太后执政和孝文帝执政两个时期的改革,其性质是冯太后和孝文帝自上而下掀起的一次改变北魏社会面貌的封建化改革运动。改革的目的在于缓和民族对立和社会矛盾,发展生产,巩固统治,使北魏政权摆脱危机。从公元471-499年为改革前期。前期主要以建新制为重点。内容主要是:一、制定官吏俸禄制以班俸制代替断禄制,整顿吏治。这就使得北魏吏治得到改善,农民赋役负担减轻,北方农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二、推行均田制。此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同时大片荒地被开垦,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推动着鲜卑族经济的转型,加强了民族大融合。三、改宗主督护制为三长制。邻长、里长、党长合称三长,直属州郡,负责清理户口和田亩,征发徭役和兵役。使国家从中央到基层的政治体制得以完善,并保证了国家对人民有效地控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从公元490-499年主要是在孝文帝主持下的以汉化为重点的后期改革。其主要措施有:一、迁都洛阳。为了便于接受汉族文化,消除鲜卑族与汉族之间的隔阂,以便进一步拉拢汉族地主士大夫,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巩固北魏政权,孝文帝决心把都城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到洛阳。二、移风易俗,大力推行汉化政策。主要内容是:第一,禁止穿鲜卑服装,一律改穿汉族服装;第二,禁止用鲜卑语,改说汉话;第三,改鲜卑复姓为汉姓,孝文帝把自己皇族拓跋姓改为元姓,禁止鲜卑族同姓通婚,提倡鲜卑贵族同汉家世族通婚。第四,在鲜卑中建立门阀制度,把汉族地主的门阀制度推广到鲜卑族当中去。第五,改鲜卑官制、法律、礼仪、典章为汉制,革除鲜卑旧制。不仅如此,在改革中,他还以身作则,将皇族改为元姓,自己改名为元宏,带头娶汉族大臣的女儿做皇妃,将自己的女儿嫁给汉族人为妻。孝文帝这些汉化措施,使北方少数民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上与汉族逐渐趋同,使中原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少数民族的食物、服饰、艺术、生活用具等,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之中。使少数民族生活方式封建化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促进了民族融合。也正是由于改革顺应了民族融合的历史潮流,孝文帝个人的胆略和卓识再加上措施得当,从整顿吏治入手,并且不仅进行经济改革,而且重视文化习俗上的改革,全面配套,从实际出发,切实可行,并且取得了广泛的社会支持使得改革可以顺利推进并且较为成功,影响深远。总之,孝文帝的改革,加速了鲜卑和北方的封建化(即汉化)过程,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使北魏政权得以巩固。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对于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鲜卑祖作为一个民族虽然不存在了,但是已经和汉族融为一体,共同为伟大祖国的繁荣与复兴作贡献

191 评论

考小拉考小花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而深远,作为我们小学生,我们感到无比骄傲与自豪,我们自豪我们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我们骄傲,是因为我们祖国拥有五千年灿烂的文化。但是,我们何曾想过,这是谁为我们建造的呢?那一段段屈辱的历史,让我们悲痛欲绝。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能拿走的东西都拿走了,搬不动的,就用大火烧,把圆明园内的珍贵财宝统统抢走,洗劫圆明园。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里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他们是多么蛮横!1937年12月13日,日本又制造了南京大屠杀,他们在南京无恶不作,两人比赛谁杀的人多,有的中国人被活活埋葬,他们射箭,用中国人当靶子,日本侵略者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就在这时,激起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之情,有的革命先辈奋起反抗,为祖国抛头颅,撒热血。坚强的意志,另我们全中国人感动,团结一心的力量与侵略者顽强斗争。时光飞速,沉睡的雄狮已早早的屹立在世界东方,神舟飞船一次次的发射成功,宇航员们遨游太空,发现我们不知道的东西。北京奥运会举办成功,科技越来越发达,这都是我们中国的风采。我们中国人民团结一致,2008年汶川地震,我们为他们捐款,是孩子们继续上学,住在舒适的环境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就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多少年的风风雨雨,多少年的辉煌事业,没有党,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想,大家看到那冉冉上升的五星红旗,心里肯定很兴奋,因为我们有一个强大的祖国。作为祖国的女儿,我们更应该珍惜这段时光,好好学习,将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奋发图强,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必有的原则。胸前的红领巾,就寄托着我们对祖国的希望。大家可以报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去学习,不畏艰难,才能让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兴国安邦!

199 评论

冰峰之晶

商鞅变法商鞅是卫国的公族,自幼拜李悝为师,好刑名之术。学成后先到 魏国,为魏相公叔痤门客。公叔痤临死前,向魏惠王推荐商鞅,说此 人尽管年轻,但有奇才,可用之为相,若不用,必杀之,勿令出境。 魏王以为公叔痤病重,在说胡话。结果既没有用,也没有杀,而是放 他去了秦国。据《史记·秦本纪》记载,商鞅在秦孝公元年入秦,三年变法, 五年为左庶长,十年为大良造。二十二年,商鞅设计擒魏将公子, 迫使魏国献河西之地与秦苟和,魏惠王这才恍然大悟,叹曰:"寡人 恨不用公孙痤之言也!" 当然了,商鞅的最大贡献并不是用兵,而是变法。在秦国的二十 几年里,他曾经两次变法,终于使秦国崛起西戎,虎视关内,为之统 一中国奠定了基础。推行如此重要的变法,自非易事。为了确保新法的制定,商鞅首 先必须取信于君。为了说服孝公,商鞅曾与甘龙、杜挚等要臣进行过 一场激烈的辩论。针对甘、杜等人的陈辞滥调,商鞅既总结了"三代 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的历史经验,又申明了"法者所以爱 民也,礼者所以便事也。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 民,不循其礼"的现实意义,从而最终赢得了孝公的信任为了确保新法的实施,商鞅不仅要取信于君,还要取信于民。在 新法颁布之前,商鞅在国都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告谕市民: 谁要能将它搬到北门,便可得到十金的奖赏。看热闹的人大都不信, 以为哪有这等好事!于是商鞅干脆将赏钱提高到五十金。结果有一人 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将木头扛到了北门,果真得到五十金的奖赏。此事 传遍了整个秦国,人们始知以赏善罚恶为主要内容的商鞅变法,这回 是要动真格的了。历史上任何一次变法维新,都不仅是一种治国方略的重新选择, 而且是一种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这也便是改革会遭到阻力的真正原 因。由于废除井田奖励耕战等改革措施触犯了贵族阶层对土地和官 职所一向具有的垄断特权,因而便遭到了以太子为首的既得利益集团 的强烈反对。但是商鞅并没有被这些有权有势的人所吓倒,他认为法 律的制定,并不只是用来制裁老百姓的,自古"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因而主张首先惩办那两位唆使太子违抗新法的老师。结果,公孙贾的 脸上被刻上了墨字,公子虔则因屡教不改而被割掉了鼻子。商鞅此举, 确实起到了"杀鸡给猴看"的作用。人们看到,就连太子的老师都逃 脱不了法律的制裁,于是再也不敢抱有任何侥幸的心理了。经过商鞅 的这番努力,新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 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但是,任何社会实践都是要付出代价的,变法维新更是如此。秦 孝公的死,使商鞅失去了权力基础,继位的太子在保守派的支持下卷 土重来,对商鞅施行了疯狂的报复。他们不仅以诬告陷害的方式迫使 商鞅谋反,而且以最最残酷的暴行,将他五马分尸了。商鞅虽然惨遭 不幸,但他所开创的变法大业却因顺应了历史潮流而成不可逆转之势, 并最终对秦朝的统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然了,从今天的角度来看,商鞅"内行刀锯,外用甲兵",迷 信暴力而轻视教化等思想,也有其明显的历史局限。他用简单粗暴的 政治手段来处理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焚烧《诗》《书》,实行愚民 政策和文化专制主义,甚至推行连坐法而刑及无辜等等,都曾产生过 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也正是由于这一影响,致使他死于贵族的报复 而"秦人不怜",甚至不被司马迁以降的许多历史学家真正理解,不 亦令人叹惜。

137 评论

小呆呆321

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就是指在北魏统治面临危机的情况下,孝文帝拓跋宏在位期间进行的改革,包括文明太后执政和孝文帝执政两个时期的改革,其性质是冯太后和孝文帝自上而下掀起的一次改变北魏社会面貌的封建化改革运动。改革的目的在于缓和民族对立和社会矛盾,发展生产,巩固统治,使北魏政权摆脱危机。从公元471-499年为改革前期。前期主要以建新制为重点。内容主要是:一、制定官吏俸禄制以班俸制代替断禄制,整顿吏治。这就使得北魏吏治得到改善,农民赋役负担减轻,北方农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二、推行均田制。此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同时大片荒地被开垦,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推动着鲜卑族经济的转型,加强了民族大融合。三、改宗主督护制为三长制。邻长、里长、党长合称三长,直属州郡,负责清理户口和田亩,征发徭役和兵役。使国家从中央到基层的政治体制得以完善,并保证了国家对人民有效地控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从公元490-499年主要是在孝文帝主持下的以汉化为重点的后期改革。其主要措施有:一、迁都洛阳。为了便于接受汉族文化,消除鲜卑族与汉族之间的隔阂,以便进一步拉拢汉族地主士大夫,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巩固北魏政权,孝文帝决心把都城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到洛阳。二、移风易俗,大力推行汉化政策。主要内容是:第一,禁止穿鲜卑服装,一律改穿汉族服装;第二,禁止用鲜卑语,改说汉话;第三,改鲜卑复姓为汉姓,孝文帝把自己皇族拓跋姓改为元姓,禁止鲜卑族同姓通婚,提倡鲜卑贵族同汉家世族通婚。第四,在鲜卑中建立门阀制度,把汉族地主的门阀制度推广到鲜卑族当中去。第五,改鲜卑官制、法律、礼仪、典章为汉制,革除鲜卑旧制。不仅如此,在改革中,他还以身作则,将皇族改为元姓,自己改名为元宏,带头娶汉族大臣的女儿做皇妃,将自己的女儿嫁给汉族人为妻。孝文帝这些汉化措施,使北方少数民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上与汉族逐渐趋同,使中原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少数民族的食物、服饰、艺术、生活用具等,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之中。使少数民族生活方式封建化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促进了民族融合。也正是由于改革顺应了民族融合的历史潮流,孝文帝个人的胆略和卓识再加上措施得当,从整顿吏治入手,并且不仅进行经济改革,而且重视文化习俗上的改革,全面配套,从实际出发,切实可行,并且取得了广泛的社会支持使得改革可以顺利推进并且较为成功,影响深远。总之,孝文帝的改革,加速了鲜卑和北方的封建化(即汉化)过程,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使北魏政权得以巩固。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对于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鲜卑祖作为一个民族虽然不存在了,但是已经和汉族融为一体,共同为伟大祖国的繁荣与复兴作贡献。

245 评论

相关问答

  • 关于历史的论文800字

    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就是指在北魏统治面临危机的情况下,孝文帝拓跋宏在位期间进行的改革,包括文明太后执政和孝文帝执政两个时期的改革,其性质是冯太后和孝文帝

    jiyilianghq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历史论文800字李白

    在我的心中,有一个长长的影子,纵跨上下千余年,青衫长袖。持剑把酒,他, 是李白。 寒风萧萧。皇宫一片金碧辉煌。你独自站在皇门之外,想数月之前,天子堂 前跑马;醉

    宝宝不胖c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关于历史名人的历史小论文

    李鸿章 李鸿章及其生活的时代,早已成为历史的陈迹。但他作为近代中国一位非常复杂的历史人物,在不同时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所言所行更是斑驳陆离,因而人们评价起来

    dodolong64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历史论文800字怎么写

    南昌,这个普普通通的城市,却蕴涵着不平凡的历史.文化和风情! 这2200年的悠久历史,在这片红色的故土上,塑造了南昌金色的田园,打造了南昌的古色风情,增添了南昌

    shiyeyouyou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关于历史的论文5000字

    史学,亦称“历史学”。是社会科学的一个部门。研究和阐述人类社会发展的具体过程及其规律性的科学。自古以来,世界各国家、各民族出现过许多有名的历史学家,为后世留下了

    hanhan0124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