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son19203
2007-2-2 作者:曾芝兰 来源: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1月 [摘要] 家庭是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最主要场所,对其日后良好习性的养成和智力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美两国在家庭教育上存在显著差异,如在家庭成员的相互关系上,我国家长大多处于统治地位,而美国家长更注重与孩子平等相处;在育儿观上,中国家长大都希望孩子能出人头地,而美国家长更看重提高孩子的生存适应能力;在教育方式上,中国家长喜欢包办替代,而美国家长更愿意让孩子自己动手实践,这些差异导致了两国儿童成人后在生存适应能力上的明显差距。正确认识并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方法,对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提高未来人才的素质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家庭教育;育儿观;传统;素质教育 家庭教育指的是在家庭互动过程中父母对子女的成长发展所产生的教育影响,也是全社会各个教育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中美两国由于在文化传统、观念意识、生活方式以及社会习俗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之处,导致了两国在家庭教育方面也存在着很多差异,正确认识和了解两国之间的这种差异,对于促进我国当代家庭教育的良性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 看过《刮痧》这部影片的观众一定会注意到其中一个场景:一位中国父亲在看到自己儿子丹尼斯与他的外国老板的儿子打架时,让丹尼斯向老板的儿子道歉,遭到拒绝后给了自己儿子一个耳光。这位父亲这样做是出于对他老板的尊敬,隐含的意思就是“因为你的缘故我才惩罚我的儿子”。但这一幕却让他的老板感到特别吃惊,很迷惑为什么一个父亲要通过打自己的儿子来表示对别人的歉意?这就是中美两国在家庭教育上存在着的一个明显差异。[1]传统的中国式教育强调仁爱与服从,而美国家庭则注重公正和自由。中国家长通常喜欢“塑造”孩子,希望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去发展。他们往往用自己的理性来干涉孩子们的自然发展,因此很大程度上剥夺了孩子自由选择的权利。美国家庭则更重视孩子们的自主权,让孩子学会在社会允许的条件下自己做决定,独立解决自己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其差异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两种不同的家庭成员关系 我国当代家庭教育受传统的家庭观念影响,家长总是意味着权威,作为统治者在家庭中处于核心地位。孩子在父母眼里永远是长不大的,父母对孩子的教导可以持续到孩子长大以后许多年。另外,在中国人的逻辑中有这么一条,即“长者恒为师”,在家庭中,年长者一定可以教育年幼者,这就在家庭内部形成一种人际关系的不平等,儿童也由此学会了对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懂得了父母比朋友重要,长者是权威的象征。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下,孩子慢慢习惯了在多重规则下生活。然而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许多家庭走向另一个极端,让孩子在家庭中处于特殊地位并加以重点保护,孩子成了中心人。对孩子采取百依百顺的态度,好吃的让孩子独享,该让孩子做的却由父母包办代替了。他们过分满足孩子的任何需要,生活上过分优待孩子,经济上过多偏重孩子,这就造成家庭关系的另一种不平等。 而在美国家庭,家长更注重自由与平等的相处。从小就尊重孩子,重视给孩子的个人自主权,让孩子学会在社会允许的条件下自己做决定,独立解决自己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他们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个体平等对待,给孩子应有的尊重和理解。孩子在父母面前可以畅所欲言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所言有独到之处,父母还会给以适当的奖励。孩子有独立的时间和空间去自由的想像或进行创造性活动。 二、两种不同的育儿观 中国式家庭教育往往着眼于孩子将来是否有出息,能否找个好职业,能否在顺境中度过一生。基于这种期盼,很多家长认为,父母对孩子的责任就是让他们生活得更好,父母能给他们多少幸福就给他们多少幸福。若能给孩子创造最优越的生活条件,再苦再累也愿意。为此,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除了生活上进行无微不至的照顾,还特别关心孩子的智商,为了能让孩子成龙成凤,除了学习,什么都不让孩子干。至于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对未来生活的适应能力,以及公民意识等却很少考虑,认为孩子只要成绩好,什么问题都能解决。[2]与此相比,美国家庭的育儿观有很大不同,他们的着眼点在于培养孩子具有适应各种环境和独立生存的能力。基于这种观念,他们十分重视孩子的自身锻炼。他们普遍认为孩子的成长必须依靠自身的力量。因此从小就注重培养锻炼他们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所谓锻炼是多方面的,诸如劳动锻炼、意志的锻炼等。但最根本的是适应各种艰苦环境和劳动能力的锻炼。通过劳动,让孩子从小养成独立自主的意识和热爱劳动的习惯。在劳动和艰苦的环境中去克服困难、磨炼意志、发展自身的能力特长,增长才智,并养成刻苦、节俭的好品质。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促其成为具有独立生存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三、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 由于育儿观上存在着根本差别,使两国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也有很大的不同。中国方面大致体现在以下几点: 1.生活上的包办代替。中国家长尤其是独生子女的家长,在生活上对孩子的衣食住行包办代替,不让孩子沾家务活的边。这种包办横向涉及孩子的方方面面,纵向延伸到孩子长大成人。于是出现了小学生还要家长接送,中学生还要家长洗衣服,大学新生入学还要家长护送。 2.社交上的过度保护。不少家长怕孩子吃亏或学坏,于是限制孩子与外界的接触,一旦孩子与小朋友或同学之间发生争执或不愉快的事情,多数家长采取袒护自己孩子而指责其他孩子的办法。 3.经济上的放任。不少家长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有求必应,连经济拮据的家庭,家长也要勒紧裤带省下钱来满足孩子的需求。不少小学生都拥有手机、数码相机、MP3等高档消费品,这无形中助长了他们奢华浪费的习惯。 4.学习上的过于严厉。与生活、经济、社交上的纵容相比,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却要求很高,甚至达到一种苛刻的程度。古往今来,应试教育一直深深桎梏着中国家长们的思想,导致家长们把孩子的学习成绩与能否考取高等学府视为孩子成材的惟一标准。当孩子出生后就以天才的标准来要求、教育孩子。[3]平时,孩子在做完老师布置的作业后又让孩子再做一套同步练习题,以求巩固。弄得孩子精疲力尽,一旦孩子辜负了他们的期望,那只能通过打骂这一招来解“恨铁不成钢”之怒。 而美国家长从锻炼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角度出发,对孩子的教养采取放手而不放任的方法进行。所谓放手,就是从孩子生下来,父母就设法给他们自我锻炼的机会和条件,让他们在各种环境中得到充分锻炼。父母除了照管孩子的安全,其他生活上的事,如游玩、学习都让孩子自主选择。如让他们从小就有存放个人衣服、玩具和学习用品的地方,自己收拾整理房间,布置属于他们自己的小天地,父母决不替孩子包办,顶多在一旁提醒参谋。[4]所谓不放任,一般反映在三个方面:第一,宁苦而不娇。家长特别注重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第二,家富而不奢。美国许多家庭,对孩子的零花钱都有严格的要求和规定。基本原则是:定期发给,数额多少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家庭收入的实际情况而定。第三,严教而不袒。西方人对孩子的缺点错误绝不听之任之,更不袒护,而是设法教孩子自己知错改错。此外,美国家长大都对孩子的学习不施加太多压力。他们的观点是:孩子对感兴趣的知识自然会努力去学,为什么要强制他们去做本不愿做的事情呢?强拗着去做,反而会伤害孩子的感情与个性。人的兴趣、爱好和才能本来就各不相同,孩子适合做什么就做什么,人生道路要让孩子自己去走。成功的家庭教育,应该是家长拿出时间跟孩子以平等的态度进行沟通、交流,对孩子正确的想法和行为给予充分肯定,让孩子在尊重和鼓励中成长。 四、两种不同的教育结果 由于育儿观和教育方法的不同,其教育结果也表现出明显不同。美国孩子从小就表现出很强的独立生活能力,这体现在:(1)具有很强的自立能力。绝大多数18岁以上的孩子,都靠自己挣钱来读书。有的人把钱赚够了才进学校读书,也有人一边打工、一边读书,或读读停停,花十几年时间拿个博士学位。孩子们认为,长这么大还伸手向父母要钱很不光彩,会被人家瞧不起,让人觉得无能。所以必须工作,才能做到经济上独立。(2)具有适应市场经济的头脑。美国不少家庭的孩子,从小就参与当家理财,通过亲身体验使他们深知金钱来之不易,从而养成精打细算、勤俭度日的好习惯。(3)具有适应社会环境的本领。由于从小的艰苦磨炼,美国孩子更能吃苦,具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毅力;遇事镇定沉着,能与周围人们和谐相处,有作为社会成员而独立存在的信心和勇气。这些素质和技能,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与此相反,中国的儿童、青少年乃至大学生,虽然学业成绩上不亚于西方,但普遍表现出独立生活能力差,缺乏自主意识,依赖性强,做事被动胆怯,缺乏对环境的适应和应变能力;不懂得人际交往的技巧,人际关系差;怕苦怕累,只要求别人照顾,却缺乏同情心和帮助别人的能力;在家不懂得尊敬自己的长辈,在外缺乏社会责任感。 综上不难看出,不同的家庭成员关系、育儿观和教育方法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结果,孰优孰劣非常清楚。要提高未来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关键在于提高人才的质量和素质,这就必须从家庭教育做起。因为家庭教育是整个学校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它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无法取代的。我国的家庭教育受几千年封建传统的影响,无论从家长的价值观、育儿观看,还是从家庭教育内容、方式和方法看,儒家思想影响至深。然而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社会结构的变化,家庭教育中某些传统观念、手段及方法已无法适应当代中国的家庭教育。因此我们应该在弘扬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明的辉煌结晶的同时,也吸取西方国家的民主、开放的家庭教育观。自觉转变家庭教育中的落后观念,扩展家庭教育的领域,丰富家庭教育的内容,改善教育的手段、途径和方法,熔铸古今,汇通中西,我们才能造就出非凡的下一代。
鄙视投机者
2007-2-2 作者:曾芝兰 来源: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1月 [摘要] 家庭是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最主要场所,对其日后良好习性的养成和智力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美两国在家庭教育上存在显著差异,如在家庭成员的相互关系上,我国家长大多处于统治地位,而美国家长更注重与孩子平等相处;在育儿观上,中国家长大都希望孩子能出人头地,而美国家长更看重提高孩子的生存适应能力;在教育方式上,中国家长喜欢包办替代,而美国家长更愿意让孩子自己动手实践,这些差异导致了两国儿童成人后在生存适应能力上的明显差距。正确认识并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方法,对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提高未来人才的素质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家庭教育;育儿观;传统;素质教育 家庭教育指的是在家庭互动过程中父母对子女的成长发展所产生的教育影响,也是全社会各个教育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中美两国由于在文化传统、观念意识、生活方式以及社会习俗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之处,导致了两国在家庭教育方面也存在着很多差异,正确认识和了解两国之间的这种差异,对于促进我国当代家庭教育的良性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 看过《刮痧》这部影片的观众一定会注意到其中一个场景:一位中国父亲在看到自己儿子丹尼斯与他的外国老板的儿子打架时,让丹尼斯向老板的儿子道歉,遭到拒绝后给了自己儿子一个耳光。这位父亲这样做是出于对他老板的尊敬,隐含的意思就是“因为你的缘故我才惩罚我的儿子”。但这一幕却让他的老板感到特别吃惊,很迷惑为什么一个父亲要通过打自己的儿子来表示对别人的歉意?这就是中美两国在家庭教育上存在着的一个明显差异。[1]传统的中国式教育强调仁爱与服从,而美国家庭则注重公正和自由。中国家长通常喜欢“塑造”孩子,希望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去发展。他们往往用自己的理性来干涉孩子们的自然发展,因此很大程度上剥夺了孩子自由选择的权利。美国家庭则更重视孩子们的自主权,让孩子学会在社会允许的条件下自己做决定,独立解决自己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其差异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两种不同的家庭成员关系 我国当代家庭教育受传统的家庭观念影响,家长总是意味着权威,作为统治者在家庭中处于核心地位。孩子在父母眼里永远是长不大的,父母对孩子的教导可以持续到孩子长大以后许多年。另外,在中国人的逻辑中有这么一条,即“长者恒为师”,在家庭中,年长者一定可以教育年幼者,这就在家庭内部形成一种人际关系的不平等,儿童也由此学会了对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懂得了父母比朋友重要,长者是权威的象征。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下,孩子慢慢习惯了在多重规则下生活。然而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许多家庭走向另一个极端,让孩子在家庭中处于特殊地位并加以重点保护,孩子成了中心人。对孩子采取百依百顺的态度,好吃的让孩子独享,该让孩子做的却由父母包办代替了。他们过分满足孩子的任何需要,生活上过分优待孩子,经济上过多偏重孩子,这就造成家庭关系的另一种不平等。 而在美国家庭,家长更注重自由与平等的相处。从小就尊重孩子,重视给孩子的个人自主权,让孩子学会在社会允许的条件下自己做决定,独立解决自己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他们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个体平等对待,给孩子应有的尊重和理解。孩子在父母面前可以畅所欲言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所言有独到之处,父母还会给以适当的奖励。孩子有独立的时间和空间去自由的想像或进行创造性活动。 二、两种不同的育儿观 中国式家庭教育往往着眼于孩子将来是否有出息,能否找个好职业,能否在顺境中度过一生。基于这种期盼,很多家长认为,父母对孩子的责任就是让他们生活得更好,父母能给他们多少幸福就给他们多少幸福。若能给孩子创造最优越的生活条件,再苦再累也愿意。为此,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除了生活上进行无微不至的照顾,还特别关心孩子的智商,为了能让孩子成龙成凤,除了学习,什么都不让孩子干。至于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对未来生活的适应能力,以及公民意识等却很少考虑,认为孩子只要成绩好,什么问题都能解决。[2]与此相比,美国家庭的育儿观有很大不同,他们的着眼点在于培养孩子具有适应各种环境和独立生存的能力。基于这种观念,他们十分重视孩子的自身锻炼。他们普遍认为孩子的成长必须依靠自身的力量。因此从小就注重培养锻炼他们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所谓锻炼是多方面的,诸如劳动锻炼、意志的锻炼等。但最根本的是适应各种艰苦环境和劳动能力的锻炼。通过劳动,让孩子从小养成独立自主的意识和热爱劳动的习惯。在劳动和艰苦的环境中去克服困难、磨炼意志、发展自身的能力特长,增长才智,并养成刻苦、节俭的好品质。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促其成为具有独立生存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三、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 由于育儿观上存在着根本差别,使两国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也有很大的不同。中国方面大致体现在以下几点: 1.生活上的包办代替。中国家长尤其是独生子女的家长,在生活上对孩子的衣食住行包办代替,不让孩子沾家务活的边。这种包办横向涉及孩子的方方面面,纵向延伸到孩子长大成人。于是出现了小学生还要家长接送,中学生还要家长洗衣服,大学新生入学还要家长护送。 2.社交上的过度保护。不少家长怕孩子吃亏或学坏,于是限制孩子与外界的接触,一旦孩子与小朋友或同学之间发生争执或不愉快的事情,多数家长采取袒护自己孩子而指责其他孩子的办法。 3.经济上的放任。不少家长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有求必应,连经济拮据的家庭,家长也要勒紧裤带省下钱来满足孩子的需求。不少小学生都拥有手机、数码相机、MP3等高档消费品,这无形中助长了他们奢华浪费的习惯。 4.学习上的过于严厉。与生活、经济、社交上的纵容相比,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却要求很高,甚至达到一种苛刻的程度。古往今来,应试教育一直深深桎梏着中国家长们的思想,导致家长们把孩子的学习成绩与能否考取高等学府视为孩子成材的惟一标准。当孩子出生后就以天才的标准来要求、教育孩子。[3]平时,孩子在做完老师布置的作业后又让孩子再做一套同步练习题,以求巩固。弄得孩子精疲力尽,一旦孩子辜负了他们的期望,那只能通过打骂这一招来解“恨铁不成钢”之怒。 而美国家长从锻炼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角度出发,对孩子的教养采取放手而不放任的方法进行。所谓放手,就是从孩子生下来,父母就设法给他们自我锻炼的机会和条件,让他们在各种环境中得到充分锻炼。父母除了照管孩子的安全,其他生活上的事,如游玩、学习都让孩子自主选择。如让他们从小就有存放个人衣服、玩具和学习用品的地方,自己收拾整理房间,布置属于他们自己的小天地,父母决不替孩子包办,顶多在一旁提醒参谋。[4]所谓不放任,一般反映在三个方面:第一,宁苦而不娇。家长特别注重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第二,家富而不奢。美国许多家庭,对孩子的零花钱都有严格的要求和规定。基本原则是:定期发给,数额多少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家庭收入的实际情况而定。第三,严教而不袒。西方人对孩子的缺点错误绝不听之任之,更不袒护,而是设法教孩子自己知错改错。此外,美国家长大都对孩子的学习不施加太多压力。他们的观点是:孩子对感兴趣的知识自然会努力去学,为什么要强制他们去做本不愿做的事情呢?强拗着去做,反而会伤害孩子的感情与个性。人的兴趣、爱好和才能本来就各不相同,孩子适合做什么就做什么,人生道路要让孩子自己去走。成功的家庭教育,应该是家长拿出时间跟孩子以平等的态度进行沟通、交流,对孩子正确的想法和行为给予充分肯定,让孩子在尊重和鼓励中成长。 四、两种不同的教育结果 由于育儿观和教育方法的不同,其教育结果也表现出明显不同。美国孩子从小就表现出很强的独立生活能力,这体现在:(1)具有很强的自立能力。绝大多数18岁以上的孩子,都靠自己挣钱来读书。有的人把钱赚够了才进学校读书,也有人一边打工、一边读书,或读读停停,花十几年时间拿个博士学位。孩子们认为,长这么大还伸手向父母要钱很不光彩,会被人家瞧不起,让人觉得无能。所以必须工作,才能做到经济上独立。(2)具有适应市场经济的头脑。美国不少家庭的孩子,从小就参与当家理财,通过亲身体验使他们深知金钱来之不易,从而养成精打细算、勤俭度日的好习惯。(3)具有适应社会环境的本领。由于从小的艰苦磨炼,美国孩子更能吃苦,具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毅力;遇事镇定沉着,能与周围人们和谐相处,有作为社会成员而独立存在的信心和勇气。这些素质和技能,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与此相反,中国的儿童、青少年乃至大学生,虽然学业成绩上不亚于西方,但普遍表现出独立生活能力差,缺乏自主意识,依赖性强,做事被动胆怯,缺乏对环境的适应和应变能力;不懂得人际交往的技巧,人际关系差;怕苦怕累,只要求别人照顾,却缺乏同情心和帮助别人的能力;在家不懂得尊敬自己的长辈,在外缺乏社会责任感。 综上不难看出,不同的家庭成员关系、育儿观和教育方法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结果,孰优孰劣非常清楚。要提高未来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关键在于提高人才的质量和素质,这就必须从家庭教育做起。因为家庭教育是整个学校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它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无法取代的。我国的家庭教育受几千年封建传统的影响,无论从家长的价值观、育儿观看,还是从家庭教育内容、方式和方法看,儒家思想影响至深。然而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社会结构的变化,家庭教育中某些传统观念、手段及方法已无法适应当代中国的家庭教育。因此我们应该在弘扬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明的辉煌结晶的同时,也吸取西方国家的民主、开放的家庭教育观。自觉转变家庭教育中的落后观念,扩展家庭教育的领域,丰富家庭教育的内容,改善教育的手段、途径和方法,熔铸古今,汇通中西,我们才能造就出非凡的下一代。 还有这个:
2.2家训宜早,始自婴孩 颜之推认为,人生的奠基阶段在幼年时期,因为幼年可塑性较大,因此他十分强调及早施教,甚至应该从胎教开始。在《教子》篇中说道:
通常认为: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下面是我网络整理的家庭教育论文以供大家学习。 家庭教育论文(一) 在青少年的成长过
国内家庭教育类的刊物比较多。通过邮政报刊处查询到以下资料。这些刊物都可以通过邮政报刊订阅。1,《学前教育(家教版)》(月刊)创刊于1980年,由北京教育音像报刊
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第一课,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基础,也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基础。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家庭教育叙事作文,欢迎参阅!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论文3000字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论文3000字,每个孩子都是不可替代的,很多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都会感到烦恼,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是天下所有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