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220

Lemonice柠檬冰
首页 > 期刊论文 > 流行音乐中的古典文化研究论文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佳音音乐

已采纳

青岛农业大学当 代 音 乐 鉴 赏 选 修 课 课 程 论 文论 文 题 目 古典音乐遭遇现代学生专业班级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09级2班学生姓名(学号)指 导 教 师完 成 时 间 2010年10月17 日2010 年 10 月 17 日当 代 音 乐 鉴 赏课 程 论 文学生姓名论文题目 古典音乐遭遇现代论文内容:古典音乐—— 作为具有极高价值的艺术珍品,应该得到当代社会的关注与重视。创新和发展古典音乐,必须在保持纯粹的基础上融合进一些有利于贴近大众的元素,伴随时代给予的契机消弭古典与现代音乐不可逾越的鸿沟,让古典音乐重新焕发光彩。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一、古典音乐的含义及历史进程;二、古典音乐当前的生存状态;三、古典音乐在当代的创新与发展。资料、数据、技术水平等方面的要求:通过书籍报刊杂志、网络等各种渠道广泛搜集资料,充分利用现有文献来借鉴他人的学术成果,同时到现实当中获取调查数据等第一手资料,做到资料翔实,数据准确,引用规范,论证充分。要围绕研究主题和内容进行社会调查,详尽地把握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取证,数据要真实可靠,论点要鲜明正确,论据要充分,言之成理,言之有物,注意论文的逻辑性,语言通顺,选题及论述要具有现实意义,对现实生活有指导和借鉴意义。发出任务书日期 2010年10月13号完成论文日期 2010年10月17号古典音乐遭遇现代摘要:音乐艺术是人类极富灵性的伟大创造,作为一种文化、一种精神生产,它与民族的生活环境、生产生活方式、语言、宗教、哲学基础、美学观念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自己独特的体系。古典音乐作为其要组成部分,它的精髓在历史的长河中始终闪烁着异彩。古典音乐作品所散发出的永恒的魅力,不仅影响着人们情绪的波动,也引导着人们的思维与精神世界。作为不同的民族和国度的人们普遍认可的可以慰藉人们心灵的音乐作品,以其永恒的价值一直在欣赏者心目中占据着应有的地位。关键词:音乐 古典 当代古典音乐产生以来,理论界就从未停止过对它的研究。自上世纪8O年代以来,其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古典音乐漫谈、古典音乐欣赏、古典音乐的市场化研究、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关系、高校学生接受古典音乐的情况调查等几个方面。但在电子信息飞速发展、知识的产业化和商业化日趋严重、市场竞争力不断激烈的今天.流行音乐等“快餐文化”几乎占据了人们生活,古典音乐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漫步大街小巷,人们耳机里听的、嘴里哼的都是流行音乐,电视、广播、网络等主流媒体中所充斥的也大都是流行音乐。与之相反.古典音乐的群众基础越来越少,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小。在这种情况下,让我们重新领略古典音乐艺术内涵、回顾其发展历史,让更多的人们步人到欣赏古典音乐的大潮中来,应该成为当前我们每个人值得重视和探讨的问题。一、古典音乐的含义及历史进程古典音乐这一流传较广的词语有狭义和广义两层含义。狭义的古典音乐是指十八世纪后期至十九世纪初的欧洲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这是西方音乐史上一个特定时代的概念。广义的古典音乐是指受过专业训练的作曲家通过艺术构思创造出来的一种音乐类别,它还需要音乐家的“二度创作”,即:通过歌唱家、演奏家或指挥家在音乐会或歌剧舞台上的表演达到艺术传播的目的。所以,在古典音乐领域.作曲家是创作的主体,乐谱是承载艺术蕴含的“文本”,音乐表演是作品阐释的艺术结果,这种广义的古典音乐也被称为“严肃音乐”或“艺术音乐”。如果以西方音乐史来界定,通常是指巴洛克时期开始一直到20世纪早期的音乐。在我国,古典音乐的发展有一个相对明显的阶段划分。首先.上世纪三十年代,以交响乐为代表的西方音乐文化进人我国;其次,进入改革开放年代之初,古典音乐的发展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再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逐步引进以电子音乐为标志的流行音乐,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也伴随着高新技术开始进入我国,加上从未有过的音像业的兴起更如虎添翼,古典音乐的生存状况随之大变,其重视力度受到一定程度的排挤。二、古典音乐当前的生存状态当商业化的浪潮席卷而来的时候,当流行音乐的洪流冲击着古典音乐堤坝的时候, 当电视台或广播电台古典音乐节目日趋减少的时候,当越来越趋向单一的甚至浅薄的音乐审美逐渐成型的时候.当古典音乐唱片公司急不可待地把一版再版的单张唱片打包结集发行的时候,古典音乐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冷落。究其根本原因归结为以下三点:一是古典音乐在宣传推广的过程中过于强调严肃性,在表现手法上过于拘泥程式化。古典音乐更强调音色的美感、和声的丰富、曲式的合理、逻辑的缜密,而流行音乐则更多地通过有力的音响、富于变幻的节奏或借助听觉之外的其它客观因素来表现。二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逐步深入,流行音乐紧跟时代的脉搏,不断推陈出新,那朗朗上口的旋律、平铺直叙的内心独自,那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以及光彩夺目的明星偶像,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既符合大众的欣赏水平,又满足着人们因精神压力增大必然需要释放的心理需求。相比之下,古典音乐并非“现炒现卖”的文化快餐,它的严肃性、高雅性、经典性以及对欣赏者文化素养的要求令许多人“望而却步”,另外在欣赏环境上要求尽量是安静的家中或最好去音乐厅、歌剧院等亲身感受现场演出,而流行音乐与之相比则没有特别的要求。三、古典音乐的创新与发展古典音乐不像流行音乐那样直接反映我们身处的时代.但是我们的时代却比以往更需要古典音乐。因为古典音乐严谨精致、内在感染力和思想深度的本质正是流行音乐里普遍缺少的。它所蕴含的宁静致远、冲淡平和的意味营造出一种现实生活中没有的幻境,足以使终日竞争奔忙、身心俱疲的现代人得到彻底的休息。正是它在现代社会中存在的价值指引我们重新重视它的出路和发展。1.对于从事音乐工作的专业人士们来说,已经具备音乐理论、作曲、音乐欣赏、音乐史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基础,因此只要稍加训练就可以解决欣赏的问题。这里要求重在把握欣赏过程中的“会听”问题。即:明确要听什么,这是个需要长期积累的过程,循序渐进方可全面掌握。(2.站在社会的角度,古典是曾经的流行。在宣传中要以更加贴近大众的姿态来展示自己,同时也要求大众以正确的心态去理解和感悟古典音乐,因此我们必须了解古典音乐。欣赏古典音乐很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必须要做到多听,找出自己喜欢的音乐类型。除了在房间独自聆听以外,还可以通过观赏音乐会的方式,切身感受音乐厅内壮观、宏伟、整齐的乐队演奏的音乐效果。当然,闲暇的时候还可以多翻看音乐史、音乐欣赏、作曲等个人有兴趣的相关音乐理论的书籍或杂志,以提高综合欣赏水平。3.媒体普及方面,以通俗的方法解读古典音乐。通过其表现形式的改变,使其适应现代传媒及大众的需求。4.要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提升受教育者对于音乐的审美鉴赏能力,使受教育者能够在众多良莠不齐的音乐作品中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从小学一中学一大学音乐课教材的内容选择上,必须加大古典音乐作品的数量,逐渐将之提高到教学主导地位,通过课堂教学的优势,从小培养受教育者对古典音乐作品的兴趣,日积月累,最终做到能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体味音乐本身蕴涵的思想感情。这才是让古典音乐流行起来,为更多人所了解、欣赏的根本。让古典音乐走进大众生活,作为音乐工作者责无旁贷,同时离不开社会、媒体等诸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用古典音乐的纯净朴素去中和这个世界的纷繁复杂,用古典音乐的严格秩序、完美和谐去中和这个世界的混乱无序.使我们的生活张弛有度、动静结合。总之,以通俗、娱乐、多样的方式,让古典音乐走进大众,让更多的人去聆听、欣赏、品位古典音乐,在保持纯粹的基础上融合进一些有利于贴近大众的元素.伴随时代给予的契机消弭古典与现代音乐不可逾越的鸿沟,让古典音乐重新焕发光彩。参考文献:[1]格劳特(Grout,D.J.)(美),帕利斯卡(Palisca,C.V.),注启璋等译.西方音乐史『M1.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2]李秋华.西方音乐史fM1.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3]刘悦.西方古典音乐欣赏指南IN].宁夏:宁夏人民出版社,2005.[4 3[英1斯坦利,谢力听等译.古典音乐:伟大作曲家及其代表作【M】.山东: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5]【英】莱布雷希特,查修杰,施璧玉,陈效真译.谁杀了古典音乐[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3.[6]许钟荣.古典音乐400年【M】.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课程论文成绩评定表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09级2班论文题目 古 典 音 乐 在 当 代指导教师评语及意见:指导教师评阅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年 月 日注:此表装订在课程论文之后。

223 评论

家装e站邯郸站

青岛农业大学的孩子吧

164 评论

肉祖宗想切肉

一些学术用,教学用,或者是自己的功课,还自己去准备的好吧!去图书馆吧!

265 评论

V大米爸爸V

流行音乐自十九世纪后半页产生之日起就一直显示着蓬勃生机,虽产生较晚,但它和艺术音乐、民间音乐等音乐类型并行发展,成为当今社会主流音乐之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流行音乐相关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 关于在音乐课堂中能否引入流行音乐,一直作为备受关注的话题争论不休。笔者认为,请流行音乐走进中学音乐课堂是利大于弊的。而音乐教师则肩负着引导学生正确学习、辨别、欣赏流行音乐的责任,真正使音乐在美育上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享受到音乐给予的乐趣。

[关键词] 流行音乐 课堂 学习 辨别 引导

“老师,上课的时候能让我们听点流行音乐吗?”“老师,下节课教我们唱两首流行歌曲吧!”“老师……”作为一名中学音乐教师,近些年来,每当课前课后,总会有许多学生围着我提出这样的要求。看着孩子们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神,我总会不期然地联想到这群孩子们在课堂上学习音乐课本的相关内容时那一副无精打采、恹恹欲睡的表情。学生对流行音乐的热和对传统音乐(教材所选音乐)的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一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 教育 的目的绝不是要把学生培养成音乐家,而是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走进音乐,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和终生热爱并学习音乐的愿望。然而,一向被认为是课堂气氛活跃、轻松,培养学生道德情操的音乐课,却越来越没有了青春涌动的气息。原因到底出在哪儿呢?

翻开课本,我们可以发现,不论是哪个出版社的中学音乐教材,都秉持着以音乐知识为中心的思路,所选编的音乐作品大都为艺术歌曲或思想内涵较深的古典音乐,几乎没有涉及到通俗流行音乐。这就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音乐情境感受。如果仅仅学习课本上的内容,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容易使其产生枯燥甚至厌烦的情绪。这是与新课标中所提出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我认为,如果针对中学生的音乐审美心理特点,适当地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不仅可以丰富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而且有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对音乐课更有兴趣,不断提高学习音乐的信心和音乐审美能力,享受到音乐艺术所给予的无限乐趣。

那么,如何在贯彻“音乐教育应当以 兴趣 爱好 为动力”这一新课程理念的前提下,将流行歌曲与音乐课堂教学相结合呢?

一、正确认识流行音乐

流行音乐是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广泛传唱或欣赏的流行一时的甚至流传后世的器乐曲和歌曲。这些乐曲和歌曲植根于大众生活的丰厚土壤之中,因此又有“大众音乐”之称。由于流行音乐的大多数载体都是以歌曲的形式出现,因此“流行歌曲”往往就成了“流行音乐”的代称。

二、正确选择流行音乐

流行歌曲发展迅速,曲目繁多,自然会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全盘否定。在这百花齐放的音乐歌坛上,同样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健康的脍炙人口的作品,若把它们一概挡在课堂之外,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消极做法。音乐教师有必要把流行歌曲中好的作品引进课堂,担负起因势利导、提高学生的流行歌曲审美品位的责任,并力争把流行歌曲可能对中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与其让学生不假思索地“来者不拒”,不如大大方方地把流行歌曲引入课堂,把那些健康向上、适宜学生年龄和身心发展特点并具有一定艺术性的作品介绍给他们,使之对流行歌曲有一个更好的认识,能够辨识歌曲的优劣,同时提高他们的审美和判别能力,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

三、正确学习流行音乐

学习流行歌曲要适合学生的演唱能力,对歌曲难度的选择要把握适度,选择音域不宽、音调不高、作品难度不大、容易演唱的歌曲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学习流行歌曲要注重艺术性和教育性,让学生从音乐中领悟艺术,从艺术中领悟音乐,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价值;学习流行音乐教学要体现审美,要充分考虑到歌曲音乐在立意、情境、曲调、配器、伴奏等方面是否能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悟,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而在潜移默化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但是,流行音乐毕竟不是课堂教学的主流,不能真正取代民族音乐和西方古典音乐的地位,并且大多数歌曲在艺术性上是比较单薄的,经不起时间的推敲和考验。这就要求音乐教师把握好尺度,不能偏离音乐教学普及和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基本要求。

把流行音乐引入课堂,让流行歌曲在课堂中响起,音乐教师负有不可推卸的引导责任。教师应做一个称职合格的音乐向导,引导学生选择积极健康的流行歌曲,同时注重提升学生的 文化 艺术素养,开阔视野,培养学生在茫茫乐海中练就一双“火眼金睛”,不断提升自己的音乐审美情趣,充分享受到美妙的音乐所带来的乐趣。

[参考文献]

1.(英)斯坦利萨迪 孟宪福译《剑桥插图音乐指南》(山东画报出版社)

2.陶 辛《流行音乐手册》(上海音乐出版社)

摘要:将流行音乐带进中学音乐课堂,是中学音乐教育的迫切需要,也是中学音乐教学的必然趋势。音乐教师要正确指导学生欣赏和学唱流行歌曲。要发掘流行音乐中的古典元素,丰富音乐课堂教学,不断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要有选择性地让学生欣赏并学唱流行歌曲, 不断增加音乐教学的“流行元素”、“健康元素”;要注意把握流行音乐与传统经典音乐的比重,突出教学重点。

关键词:流行音乐 音乐教学 选择性 健康元素

流行音乐具有歌词通俗易懂、曲调朗朗上口等优势。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流行音乐受众迅速低龄化。现在的中学生可以说没有不喜欢流行音乐的,有的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面对这样的状况,作为一名中学的音乐教师,笔者认为,合理地将流行音乐带进中学音乐课堂,是中学音乐教育的迫切需要,也是中学音乐教学的必然趋势。客观来讲,有些流行歌曲的内容、格调不太适合中学生,会对他们的人生观产生消极的影响。我们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目的正是在于加强对流行音乐的正确引导,帮助学生们仔细分析流行歌曲,引导他们在音乐教师的正确指导下有选择地欣赏和学唱流行歌曲。具体而言笔者有以下几点粗浅的见解。

一、发掘流行音乐中的古典元素,丰富音乐课堂教学

目前,中学音乐教育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个现象:学生喜欢音乐,但是不喜欢音乐教材上面的音乐,而是特别钟爱那些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其实现在很多的流行音乐都运用了古典音乐中的音乐主题,因此我们在给学生上课时,可以抓住这个特点,适当的引出与之相关的古典音乐供大家学习、鉴赏、提高。这样的教学形式应该比单纯的学习古典音乐效果要好。

例如:在一次音乐课中,笔者向学生教授“音乐作品的个人风格”,教材列出的内容是莫扎特和他的《第四十交响曲》。笔者刚介绍完作曲家,准备让同学们先完整试听音乐时,教室里面立刻传来一阵阵“唉···唉···”、“真没劲···” 的声音。于是笔者灵机一动说:“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音乐里面的音乐主题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因为在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流行音乐里面运用了这首作品的音乐主题。这首流行音乐到底是什么呢?为了让大家更清楚这首音乐的出处,请你们跟随老师的思路。首先听老师试唱音乐主题一。”当我还没有唱完音乐主题一时,底下已叽叽喳喳地讨论开来。

学生们有说是SHE的《不想长大》的音乐,有说是韩剧《My girl》的插曲,气氛十分热烈。我充分把握住学生们情绪热烈、精神兴奋的有利时机,趁势引入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让学生们用对比的 方法 分析、比较了作品与流行音乐的异同。同学们积极思考、讨论热烈,得出“莫扎特的作品与那两首流行音乐虽然旋律相同,但在情绪上有很明显的差别”的结论并具体分析。一节课就这样在很愉悦很融洽的气氛中结束了,很好地达到了教学目的,更重要的是拉近了学生和音乐老师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学生们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进一步调动了学生们上音乐课的积极性。

二、有选择性地让学生欣赏并学唱流行歌曲

当前,我们的音乐教科书特别是初中的教材里已经开始出现一些流行音乐。但教材里的音乐经过编写、定稿、出版再发到学生的手中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教材不可能年年都在重新改编,因此教材里的流行音乐有些滞后甚至是落后,学生们普遍觉得书中的音乐不太符合现在的时代特点,于是便出现了学生喜欢 唱歌 而不喜欢音乐课中的歌曲的尴尬场面。但必须认清一点,流行的不一定都是好的。

流行音乐的发展良莠不齐,并不是所有的流行音乐和歌曲都适合学生、适合音乐教学。笔者所在学校每年的文艺汇演、卡拉OK或生命教育展示周的节目筛选时,很多学生首选都是像《死了都要爱》、《爱情买卖》这样的情爱歌曲。可见,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引入流行音乐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要选择一些和时代相结合的音乐并配合音乐教材中的音乐供学生欣赏或学唱,如北京奥运会前群星演唱的《北京欢迎你》,5·12汶川大地震后成龙演唱的《生死不离》等等。还有一些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歌曲,比如臧天朔的《朋友》,孙楠的《红旗飘飘》,陈红的《常回家看看》,欧阳菲菲的《感恩的心》等等,不断增加音乐教学的“流行元素”、“健康元素”。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积极引入流行音乐是适应教学相长的有效 措施 ,同时要注意对流行音乐、歌曲的“健康选择”,避免让学生不辨善恶的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流行音乐和歌曲,就可以让学生接触、了解和学习。学生们在音乐教师的引导下有选择的去欣赏、去学唱流行音乐和流行歌曲,要比回避或强行制止的效果好的多。

三、注意把握流行音乐与传统经典音乐的比重

将流行音乐引入音乐教学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笔者从事音乐教学时,除了用流行音乐来带古典音乐和有选择性的加入流行音乐在课堂中进行欣赏和学唱外,每节音乐课还会留出一点时间让学生听听教师为他们选择、准备的流行音乐,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也有效地规范了音乐课堂的纪律。

但是要注意的是,在留时间给学生欣赏流行音乐和歌曲时,一定要注意时间的把握。不要让学生听流行音乐的时间多过了我们上音乐课的时间,这样的教学就没有任何意义了。要清楚,我们将流行音乐带进音乐课堂是为了让学生更好、更多的学习和了解传统的、经典的音乐,而不是喧宾夺主,把整节课或者是大部分的时间都用于听流行音乐和歌曲。

如果本末倒置,这样的音乐课随便叫什么人都能上下来,哪里还需要专业的音乐老师?学生们哪里还需要接受什么专业的审美教育?因此,一定要把握好播放流行音乐和歌曲的时间。笔者在音乐课堂上一般都只留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听听适合他们听的流行音乐,效果很好。

综上所述,音乐教师应该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适当的、合理的将流行音乐有效地带进中学音乐课堂,为音乐课的普及、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让我们音乐教师用一切有效的手段带领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在轻松、活泼的音乐气氛中感受美吧!

摘要:艺术需要百家齐放、百花争鸣,不拘一格地将流行音乐等音乐欣赏引进课堂教学,拓宽教学资源,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和艺术审美能力,是高中音乐教学的必然趋势。新课标为教师在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做了大量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建议,以新课标为指导,结合实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真正使学生做到学习音乐、喜爱音乐、选择音乐、享受音乐。

关键词:流行音乐 欣赏 高中 音乐 课堂

高中生对于流行音乐的热衷是不可回避的客观现实,我们必须正视这一现象。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新《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就指出:“关注和重视学生音乐兴趣,发展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既是音乐学习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动力,同时亦是学生在音乐上持续发展,终生热爱音乐的根本保证。”《课标》中还提出:“应以开阔的视野,体验、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 其它 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面对这样科学、包容的指导思想,广大音乐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开动脑筋,选取健康、优秀、学生喜爱的流行音乐作品与课堂教学有机的结合,对学生进行有益的引导,从而达到激活音乐课堂,提升审美情趣的教学目的。

一、结合学生兴趣点,指导学生专题鉴赏

新课改教材中已经将大众音乐、通俗音乐作为一个独立的章节设置。这样,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上,教师可以设计三到四个课时引导学生对其进行专题鉴赏。而面对涉猎广泛、紧跟流行脚步、并且对相关知识具有强烈求知欲的高中学生来说,只单纯地听几首歌、几段音乐显然是不能满足他们的鉴赏需求的。笔者认为,完全可以结合实际,结合学生的兴趣点,选取优秀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较深入地学习、欣赏。例如,下面是笔者的一个教学实例。

这节课安排在爵士音乐欣赏之后,学生们已经对这种由美国黑人创造的、有独特旋律节奏特点的通俗音乐类型有所了解。于是,笔者决定“趁热打铁”,使学生能够继续感受一下同样源于美国的其它风格的流行音乐。

课程一开始,笔者先播放了一段周杰伦的歌曲,此举立即燃起学生们的兴奋点,很多人跟着唱了起来。歌曲结束,笔者提问:“周杰伦的歌曲属于那种风格?”“R&B”、“Hip-Hop”、“Rap”,学生们开口便说出了这些词。笔者紧接着又问:“大家把这些词说得都很熟,那它们究竟都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让学生们一下子卡了壳。于是我将这些音乐术语一一进行解释,并展示出它们的旋律节奏特点。然后再听歌曲时,学生归结出了周杰伦音乐中的R&B风格特点。

随后,我又选播了一首美国组合“后街男孩”的歌曲,让学生对比欣赏,找出中美两种R&B歌曲的异同点。通过讨论分析,学生们 总结 出:因为R&B音乐源自美国,所以其歌曲风格更加浓郁、鲜明,而周杰伦等人的中文流行歌曲借鉴了美国的R&B曲风,但并没有全部照搬,而是融入了一些中国音乐的元素,比如旋律、伴奏、歌词等等,更适合中国人的欣赏口味。因此,周杰伦等人的歌曲可以称为“有中国特色”的R&B风格歌曲。

这节课以现今学生追捧的周杰伦歌曲为切入点,使学生了解、感受源自美国的R&B音乐风格。同时,希望引导学生对自己喜欢的东西有所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对音乐进行客观的评价。

从实际来看,这样的课是非常受高中生欢迎的。就像课后有些学生表示:“我终于明白了自己喜欢的到底是什么,以前只是一味喜欢,但什么也说不出来;现在了解了相关知识,我觉得自己不再那么盲目了。”由此可见,流行音乐的专题鉴赏是非常有必要的,这类课不仅使学生欣赏到喜闻乐见的作品,传授相关的音乐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进行有益的鉴赏,培养他们健康积极的审美情趣,面对纷繁的流行音乐世界,能够作出属于自己的客观理性的评价。

专家分析认为,在整个高中音乐鉴赏学习中,流行音乐的专题鉴赏可以与古典音乐、民族音乐、以及其它音乐类型的欣赏学平行设置,大约占到1/4左右。部分课题内容可以根据流行实际随时进行调整更新,这样既吻合流行音乐的时代特性,同时也能够满足不同时期学生的兴趣和关注点。

二、借助辅助鉴赏,拓宽学生欣赏视野

除了专题鉴赏以外,在其它内容的音乐欣赏教学中,也可以选择符合课堂主题、优秀经典的流行音乐作品作为补充,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印象,另一方面也拓宽了他们的欣赏视野,使其从不同角度感受欣赏内容,同时调解了课堂气氛。

例如,在教材《生命之歌》一课中,除了课内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的欣赏,还可以配合主题,给学生播放迈克尔.杰克逊的《地球之歌》MV,深刻的内容、具有感染力的歌唱以及发人深省的画面,会带给学生另一种震撼,更加深化了保护生命、珍爱生命的德育目标。又如,教材中李斯特的钢琴曲《钟》,这是一首古典音乐作品,为了加强学生对于音乐的印象,在一系列聆听、分析后,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香港歌手李克勤的《我不会唱歌》,因为这首流行歌曲的伴奏部分正是改编自《钟》,学生在欣赏之余,不仅强化了对于古典钢琴音乐主题的记忆,同时还了解到,音乐是没有界限的,流行音乐也可以和古典音乐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同样,在鉴赏中国戏曲音乐的教学中,穿插欣赏刘欢演唱的《胡雪岩主题曲》,也会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和作用。

诸如此类的流行音乐辅助鉴赏,在很多的欣赏主题中都可以使用。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流行音乐作品是作为补充、附加的内容出现的,目的是以另一种面貌呈现教学主题,丰富教学内容。笔者以为,一定要有的放矢地选择与当堂教学联系最紧密的作品,优中选优,宁缺毋滥,这样才能达到锦上添花、升华主题的作用。

无论是主题鉴赏,还是辅助鉴赏,教师都应该以教材为基础,以《新课标》为准绳,精心挑选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统一的流行音乐作品来丰富教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准确鉴别、理性对待流行音乐,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待各种音乐类型,在音乐中感受真善美。

艺术需要百家齐放、百花争鸣,不拘一格地将流行音乐引进课堂教学,拓宽教学资源,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和艺术审美能力,是高中音乐教学的必然趋势。新课标为教师在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做了大量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建议,以新课标为指导,结合实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真正使学生做到:学习音乐、喜爱音乐、选择音乐、享受音乐。

流行音乐相关毕业论文相关 文章 :

1. 流行音乐毕业论文

2. 音乐教育毕业论文

3. 音乐教育毕业论文参考

4. 关于音乐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5. 浅谈歌唱艺术研究论文

6. 音乐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7. 大学音乐论文范文

177 评论

馨阳北京

亲人啊!又遇着组织了!直接复制会雷同的吧。。。

160 评论

海上的海

一些乱七八糟

321 评论

相关问答

  • 研究生流行音乐论文

    流行音乐自十九世纪后半页产生之日起就一直显示着蓬勃生机,虽产生较晚,但它和艺术音乐、民间音乐等音乐类型并行发展,成为当今社会主流音乐之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流

    列那的小屋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中国古典音乐美学认知与研究论文

    对于古典音乐。 我们可以有以下几个认知。 一,中国传统古典音乐。 二,阿拉伯古典音乐。 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古典音乐。 中国古典音乐有着千年的历史,从上古时期的

    candy雨朦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流行音乐研究性学习论文

    士乐的起源、含义: 爵士乐成形时间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公认的发祥地是美国南部路易斯安那州的一个亚热带城市―新奥尔良。 在众多流行音乐中,爵士乐是出现最早并

    yoyoyoyoyo224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古典音乐史论文题目

    你就写这三个人:贝多芬,肖邦,李斯特,网上一拉就行而且这三个大师很有名气的。

    落叶无声2015 8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关于古典音乐的论文

    对于古典音乐。我们可以有以下几个认知。一,中国传统古典音乐。二,阿拉伯古典音乐。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古典音乐。中国古典音乐有着千年的历史,从上古时期的记载就有很

    约翰尼德斌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