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77

下雨天2017
首页 > 期刊论文 > 会计知网论文读后感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catcat654321

已采纳

纵观我国史学大家,凡为世人称道,而其著作能流芳百世者,如西汉司马迁的《史记》130卷,东汉班固的《汉书》24卷,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294卷,以及现代范文澜主编的《中国通史》数卷,皆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史料翔实而丰富;立论深刻而公允。”我之所以要向读者推荐郭道扬教授新著《会计史研究》(以下简称新著),就因为他以前所著《会计发展史纲》和《中国会计史稿》已经符合过去史学家治史的要求,因而使其声名鹊起,奠立了他在我国会计史学界无可取代的权威地位。今年,这部新著是在过去著作的基础上,又搜集了大量可贵、可信的史料,站在更高更广的层次上,进一步揭示会计和会计这门科学在中国和在全世界,从史前时代、后石器时代到工业经济社会,并展望知识经济社会的前景,以全新的视角,更翔实、更全面并更深刻地研究了它们的发展及其规律。这不能不说是郭道扬同志在会计史研究领域内的一次新的突破,为我国会计史研究树立了一座新的里程碑。新著的第一个特点是史料详尽真实。以新著第一卷第一讲“会计的起源”为例,为了证明史前时期计量、记录行为的产生与发展,该书先后引用了人类社会划期与考古发现时对比参考图;非洲的“伊尚戈骨头”上的刻符记事;我国西安半坡村人作刻的32种用于计量、记录的刻划符号(包括临潼村人的黑陶刻划);青海乐都柳湾人的彩绘图符号;青海乐都柳湾人的数码符号;古代芬兰人的刻本记事凭证;我国新石器时代的记事刻骨;摩棱人的刻木记事符号; 1826年以前英国财政部刻木示账示意图;以及古埃及十进位的形象数字符号,产生于文明古国的形形色色的数码,共23幅图文并茂的原始刻号等,它们不仅形象地说明人类是学会先用符号图案表达应予计量和记录的内容,而后才逐步地转变为用文字和数字进行计量和记录的方法。漫长的人类生活与生产实践,形成了计量与记录的思想和行为,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剩余产品的产生,分工和交换成为必要,这才有了会计概念的萌芽。马克思曾经考察过类似远古的印度不同地区存在的不同公社,在公社中,尽管共同从事劳动并平等地分配产品,但由于已有剩余产品,除有一个首领外,“已有一个记账员,登记农业账目,登记和记录与此有关的一切事项”(《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396页),马克思虽然指出会计(记账)的产生很古老,但他没有也不可能进行更详细的研究,因为《资本论》的主题是揭示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而在新著中,仅仅为了说明和论证会计的起源,以及会计命名的起源,就运用了大量的考古资料,其中图片23幅,文字论述约11万7千字,还有附注333条。这是一种什么精神?是治史的严肃认真的精神,是我国历代史官和史学家忠耿正直,坚持真实公允精神的继承与发展。这里,我不禁要讲一点与本文无关的题外话。最近在电视界,以历史为题材的电视片目不暇接。以公认为好影片的《雍正王朝》来说,该片的编剧者有没有用这种精神来形象地反映康熙末年和雍正一代的历史真实?让我们看下列事实。这部影片为雍正帝翻案是符合史实的。雍正帝确实是一个推动社会生产力进步的好皇帝。他虽然实行严刑峻法,但他既严以待臣民,也严以律己。他勤于政事,并不贪图享受。他痛恨贪污,大力惩治腐败。至于他对于与他争夺帝位的政敌采取的镇压手段比较残忍,因为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没有仁慈可言!影片中的两位主角———康熙帝(焦晃饰)与雍正帝(唐国强饰)表演都比较成功,也较为真实。我要说的乃是一位重要的配角。他在剧中十分显眼,那就是张廷玉。他随侍康熙帝左右,随时草拟密旨,口“圣命”,似乎诸皇子对他都另眼相看。这符合史实吗?张廷玉是已故大学士张英(张英是包括雍正帝在内的诸皇子的师傅)之子,当时只是吏部右侍郎(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兼人事部的第二副部长)。他怎么可能得到康熙帝如此的信任?事实是:康熙末年,由于诸皇子争夺储君日趋激烈,北京的政治气氛十分紧张。汉人大臣一般都不敢明显地卷入皇子的党争之中。因此,得到康熙帝信任的,主要是满人领侍卫内大臣马尔赛,京师步军统领(九门提督)隆科多(他是康熙帝妻舅,在康熙帝病危住畅春园期间,几乎是他一人负责御前守卫。传说雍正帝得以继位,是他宣读密诏的)。至于负责军国大事的,则是大学士马齐、松柱、白潢、王顼龄和尚书张鹏翮等(在此之前,则还有大学士王和李光地。康熙中叶,皇帝最亲近的大臣则是索额图、明珠、徐乾学、高士奇、王鸿绪等。),还有一些参予政务的皇子。此时,无论如何,接近皇帝的权臣,绝轮不到张廷玉侍郎。张廷玉之被重用,是在雍正帝即位之后。由于他是“先生之子”(这是雍正的话),就由吏部右侍郎跃升为礼部尚书,而后再升为大学士。与另一位提升很快的大学士蒋廷锡同为雍正帝的左右手。然而雍正帝最信任也还不是他们两人,而是十三皇弟怡亲王允祥,大学士朱轼(这里,不包括他宠信的地方官田文镜和李卫,因两人始终未入中枢、未参与处理全国政务)等。(以上可参阅萧一山的《清代通史》,萧著《永宪录》,孟森的《明清史丛刊》下册“清世宗入承大统纪实”和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下册529~581页等资料。特别是《永宪录》,是乾隆初年扬州人萧所著。他只写康熙61年至雍正6年七年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由于当时人记当时事,记述相当可靠详细,研究清史者,无不器重这本珍贵的史料笔记)我之所以不厌其烦地写到了清史和电视,目的在于说明:不论是以文字记述研究历史,或是用电视形象地表现历史,都必须把严肃地反映历史真实作为首要任务。一切历史(包括会计史、明清史)都是已成为过去的事实,而过去是确定性的,是有史书可查,有史料可以佐证的。既不需要猜测,更不能想当然!现在写康熙末年和雍正13年的历史,年代并不久远,可查证的资料极多。仅故宫博物院就有大量尚未清理的清代档案,雍正帝所披阅的奏章之多,之细,也是史学家公认的。作为历史剧,无论如何,不应同什么“戏说”之类的纯娱乐剧混为一谈!对比历史剧《雍正王朝》的编剧者,郭道扬同志写的《会计史研究》的第一个特点———占有大量史料包括极难识别的考古资料,并力求真实可靠———就显得更为难能可贵!新著的另一个特点是立论公允而深刻。这里,我先引用作者的一段话(第1卷第6页):“史学研究的重要任务不仅在于揭示历史的运行规律,而且在于让人们认清这些规律,把握与遵循这些规律,以促进社会的发展或社会某一方面的发展。”会计史研究的目的,正是要揭示会计这一经济信息系统,和这一紧跟社会经济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应用科学是怎样保存和继承历史的优点,克服其局限性,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作者所要研究的7个专题(7讲),即会计史、审计史基本问题研究、特殊问题研究三大部分,无不站在公允的立场,以史实为依据,不偏不倚,深刻地揭示彼此联系的不同会计历史事件,深刻地从组织、法制(包括法规、制度和准则)、思想、理论和方法揭示其过程,并总结会计在不同社会、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家的发展规律。试以第2卷第6章为例,它从古代民间会计专职组织,近代公司财务会计组织的演进到现代企业财务会计组织建设,探求未来公司财务会计组织发展趋势,总结了企业财务会计组织在其演进中,同市场经济,特别是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紧密联系、相当实用的九条规律,这里既可表现作者占有大量史料的长期不懈的努力,又可看出作者敏锐深刻而又公允地分析问题的功力!我衷心祝贺郭道扬教授的新著《会计史研究》一、二卷写得成功,更希望《会计史研究》中难度更大、力度更深的三、四两卷早日问世!

355 评论

扬帆飘舟

红与黑读后感

180 评论

逸轩设计

BAGOWPG

298 评论

夏萱萱大人

我这有一篇是自己写的,希望能帮到你实习报告经过将近两个月在赢歌公司的实习,我被这里的环境和老总与员工们积极的工作态度深深打动,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让我——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提前接触到了社会。我很珍惜这次难能可贵的实习机会,更幸运的是遇到了这么的好领导和同事,给了我特别大的关心与帮助。我对于实习期间的心得体会现做以下总结:当我知道自己可以来赢歌公司实习的时候,我特别的高兴。第一天来到公司,还没来得及熟悉环境,就和张会计一起去参加了为期一周的浪潮财务软件培训。在学校的时候我也学习过这个软件,但经过几天的培训我才知道,我学的只是一些最基本的操作,要想熟练应用,还是要虚心地跟着老师和张会计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也遇到过困难,但在他们的帮助下最终圆满地完成了学习任务,顺利毕业。这也为我以后从事会计电算化的工作打好了基础。回来以后,我渐渐熟悉了公司的环境,开始和张会计学习支票的填写方法和注意事项,在学习的过程中,我知道了现金支票和转帐支票该如何购买和填写,另外,张会计还带我去体验银行业务的流程,如:购买支票、存支票、提取现金、存入现金、取回单等等,告诉我办理业务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教我熟悉和辨认各种发票、收据的形式和银行回执单,讲解发票的开具及具体规定。这些都是在课堂里学不到的实践性的知识。对会计业务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张会计把公司的历史凭证、各种账簿、纳税申报表给我,让我熟悉一下。我综合学校里学过的知识,认真核对每笔业务是如何入账的,不懂的就去请教张会计,她会耐心地给我解答,并引深到各个细节。我的进步也很明显。但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我以为自己能看懂账就可以做好账,可事实并不是这样的,我感到了实习以来的未有过的压力。张会计特地给我做了一套模拟账套,让我根据业务内容来分析、计算并填制凭证,虽然大一的时候做过模拟账套,但那时候还未真正接触会计实务,并不能理解其真正的内涵,现在要我自己动手做账还真有些不知所措,开始我做错了好几张凭证,不是数算的不对,就是少写几个零,这可是会计工作的大忌!我也慌了手脚,怕被师傅批评,但张会计并没有说我,而是耐心地指导我该怎么做,告诉我不着急慢慢来,我这才静下心来认真地做好每一笔账,果然好了很多。看来要想做一名合格的会计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很关键的,其次就要仔细认真,这可关系到公司的切身利益,马虎不得!填好凭证就要进入记帐程序了,虽然看上去简单,就是把几个数抄过去,但每一步骤会计制度都有严格的要求,不可以乱写乱改,否则总账的借贷双方就不可能结平,如此繁琐的程序不能让人有一丝的马虎,因为它是一个企业以后制定发展计划的依据,没有一定的耐心和细心是很难胜任的。最后是结账,张会计给我做了账页,教我如何结算,可算了好几次还是借贷不平,总差4毛5分钱,最后终于发现是累计的时候出错了,看来做财务工作的一分钱都不可以有差错!除了做账,张会计还教我装订凭证,给凭证编号,登记各种帐簿,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使用Office办公软件进行文本操作、熟悉网上报税业务等等,这些都是需要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并熟练运用操作的,在这些方面我还要加强。通过亲自动手做账,我对从制单到记账再到结帐的整个过程有了更深的理解,明白了到底该怎么做账,为什么要这么做。如果说在学校里学习的是理论知识,那在公司锻炼的就是实际的操作能力,只有抓住最基本的东西,才可以以不变应万变。经过这几天的会计实务操作,在取得实效的同时,我也发现自身的一些不足,比如不够细心,经常看错或抄错数字,导致核算结果出错,另外在理论结合实际的过渡还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书本上的知识不能很好地运用到工作中,这些都是我要积极改进的方面。我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学好书本上的知识,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为以后从事会计工作打好基础!除了学习会计方面的知识,我还和曹姐学了些秘书方面的工作,比如打打材料、端茶倒水、打扫卫生之类的,虽然是小事,但也要做到尽善尽美、耐心细致,就像赵总说的“细节决定成败”,要从小事中体会大道理。这次的实习经历让我收益匪浅,这是一个大学生逐步向社会迈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良师益友,我从他们每个人的身上都学到了很多东西,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做人、做事的道理,我真正喜欢上了上班工作,尽管整个暑假我都没有机会出去逛街,但我觉得这是我最充实的一个假期!尽管是一个刚成立不久的公司,但公司里的每位老总和职员的干劲和敬业精神都令我钦佩,大家是一个积极的团队,更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为了共同的目标一直在努力,这是让我很感动的地方,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公司将会发展得更好,更希望我还有机会继续和大家共事,能再为公司出力!很荣幸能有这次实习的机会,这是我进入社会的第一步,以后的路还很长,我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我会利用这最后一年的在校时间打好基础,完善自己,提高能力,成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人才,迎接更大的挑战!

192 评论

笔岸四叶草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会计在资本市场中的作用日益重要。经济全球化使会计进一步成为世界“共同商业语言”,会计的国际趋同,是谁也无法阻挡的世界潮流!2006年因颁布系列新的会计准则而带来了我国会计的又一次革命,我们有幸生活在这个时代,见证我国会计的这次大革命! 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共包括39个,其中17个属于对已有准则的修订与完善,另22个是全新的会计准则。这套准则是我国会计走向国际会计大家庭的革命性一步,从总体上看有三大特点:一是基本建立了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框架,同时在必要的地方考虑了我国这个经济转轨时期的实际情况;二是采用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并用、公允价值优先的计量原则;三是在制定范式上采用目标导向的原则制订会计准则。所以会计人员的会计职业判断的素质与能力,日益重要。

182 评论

相关问答

  • 财会研究期刊读后感

    红与黑读后感

    海天浪涛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读者精选文章读后感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读者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欢迎大家分享。

    风铃结香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读者文章读后感800字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读者》读后感(精选10

    想鱼的熊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论文文献读后感

    一、读后感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文体,就是在你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写出你的感受来。第一部分:由读而引出感。这一部分就象一个帽子或引子一样,交代清楚读了什么书,有什

    annking168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论文读后感

    读后感,顾名思义就是先读作品而后有感。写读后感,首先要深刻了解书籍或文章的内容与思想,才能下笔。认真、仔细地阅读是写好一篇读后感重要的前提。 就像是烹饪,首先

    zq13301666852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