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03

阿圆凸凸凸
首页 > 期刊论文 > 哈姆雷特戏剧论文参考文献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中国式话

已采纳

《哈姆雷特》读后论文 “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句流传已久并引起我无限好奇的话。当《哈姆雷特》这本书终于放在我的面前时,我翻开它,如同打开了魔法盒子,为它惊奇,被它吸引。我仿佛去到了丹麦王室,在哈姆雷特身边陪他成长,看着他由一个充满希望的快乐王子蜕变成一个反复延宕的忧郁王子。一股钻心的痛向我袭来,泪水在我脸上肆意流淌,是为这可怜的王子而心痛,也是为人类丑陋的灵魂而哭泣。 王子在大学时代曾说过:“人是万物的灵长。”他认为世界是纯洁美好的,他父母的归关系是人类中最和谐的,他父亲是最完美的国王。他以为他的世界如处子般纯洁,没有半颗沙砾。然而,当王子回到丹麦时,他的世界彻底改变了,黑暗笼罩着他,侵蚀着他的纯洁。父皇死了,母后改嫁了,叔父登基了。这一连串的打击将他的思绪搅混了。随着鬼魂的出现真相大白!光明彻底从他的世界消失,沉重的负担压在王子并不宽厚的肩上,他知道他的责任不仅仅是要报仇,而且要重整乾坤。 假若王子此时肯向人求救,也许历史将会改写。但是王子崇尚的是个人英雄主义,而且由于宗教思想的作祟,他的反复延宕,一次又一次错过了手刃仇人的机会,最终众叛亲离,与仇人同归于尽,丹麦皇室也从此覆灭。这不仅让我想起项羽,项羽也是个个人英雄主义者,喜欢逞匹夫之勇,不依靠众人的力量。在鸿门宴中,他有绝佳的机会弑杀刘邦,然而他也反复延宕,纵虎归山,最终造成四面楚歌,乌江自刎的悲剧结局。 哈姆雷特与项羽都有许多机会可以扭转乾坤,改变结局,但他们却一次又一次错过,这些都是性格使然,但是这些性也是他们的饿魅力所在。他们都是光明磊落的英雄,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见人类的真善美。也许王子只适合生活在光明而纯洁的世界,在他死前的刹那,他或许看到了永恒的光明。 哈姆雷特又是极其珍视感情的,在他以装疯来躲避过忙的迫害时,他依然抑制不住对奥菲丽亚的思念,不忍心让他因自己的装疯而痛苦,而冒着受到国王怀疑的危险给他写了一首小诗:Doubt that the stars are fire;Doubt that the sun do not move;Doubt rruth to be a liar;But never doubt i love.就是这样,哈姆雷特在对命运的抉择中构造了自己的悲剧。原来他完全可以屈从于自己的命运,不去探索父亲死去的真相。但哈姆雷特的性格不允许他带着一个疑问生活在庸庸碌碌之中,所以他毅然走上了找寻真相的道路。“Things standing thus unknown,shall live behind me !”在一个除了目标再也没有任何尺度来衡量善恶的世界里,勇敢地作出抉择,然后坦然的接受自己的命运,这就是哈姆雷特永恒的魅力之所在吧? 在沙翁所有的作品里,《哈姆雷特》或许是最受争议的一部,也是最受注目的一部。你在十六岁时或许会被《罗米欧与朱丽叶》感动的潸然泪下,却觉得《暴风雨》不知所云;当你60岁时,又可能深深的被后者所带有的神秘色彩所打动而对人生有所感悟,而前者却已经无法再次激起你心中的波澜......但是无论你在人生的那个阶段,当你经厉了一场丰富而深刻的精神生活,当你提升了自己的人格,重新发现发现一个全新的自我,你总是能在《哈姆雷特》里找到一些你会觉得那似乎应该是属于永恒与不朽的东西。因为他谈到人生的抉择,谈到了一个生活在特定的历史与生活环境下的人在对他的个人而言是独特的而对于全人类来说又是普遍的命运面前做出的人生抉择。在只有从过去所积累的有限经验可以凭借或依托的情况下所选择的人生之路。从某中意义上说,他的经验也代表了我们的经验,他所面对的命运在我们人生的某个阶段里也是我们所要面对的。我们面对绝望的存在,在矛盾中摸索真理,在迷雾中找寻真相,在两难问题里作出行动,在一个失去标准与可以衡量标准的尺度的世界里重建价值的体系与精神大厦。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悲剧中的代表作品。在思想内容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深刻的揭示出封建末期社会的罪恶与本质特征。 就人物性格的内在表现来看,《哈姆雷特》是最令人觉得扑朔迷离的,或者说是最富于哲学意味的。其中如父王为恶叔所弑,王位被篡,母后与凶手乱伦而婚,王储试图复仇而装疯卖傻等情节,均可见于古老的北欧传说,特别是丹麦历史学家所著的《丹麦史》中。这些尘封已久的原始资料,本来只记载着一些粗略的情节和苍白的姓名,毫无性格于动作可言,但是在莎士比亚的笔下,读者却发现自己生活在一群鲜活的人群中间,几乎和他们休憩相关,祸福与共。特别不可思议的是,其中出现了一个几百年来令世人叹为观止而有莫测高深的光辉典型。围绕这个主人公,可以提出很多问题。例如哈姆雷特是真疯还是假疯?这个性格的典型意义在哪里?这些问题都不是单凭剧情就可以解决的。 要充分认识和正确评析本剧的中心人物,必须全面照顾他的性格和环境相矛盾的复杂性,认识他从“时代脱臼了,真糟糕,天生我要把它板正过来”这句豪言壮语,到“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这句绝望的叹息的全部心里背景。实际上,哈姆雷特的尴尬在于以一个纤弱而又明达的心灵肩负着与其行为能力不相称的重任。用歌德的说法:“这是一株橡树给我栽在一个只应开放娇嫩的花朵的花瓶里。”哈姆雷特,一个纯洁,高尚,有道德,有知识,有决心,只能以思想代替行为,不可能成为英雄的人,就是那个“花瓶”;那项他承担不起,几乎连渺茫的希望都没有,但又决不可推卸的复仇重任,就是那株“橡树”。 一旦“橡树”的根须膨胀开来,“花瓶”就非给挤破不可,这就是悲剧。在哈姆雷特身上,人的脆弱性和环境的残暴性是如此的相反而又相成,以至这个独特的性格在内涵方面显得致密而厚重,在外延方面也显得博大而深广。正是这样,有的专家便声称,哈姆雷特并不是一个客观的过时的角色,而是我们每个人自己。 莎士比亚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全世纪,他的戏剧就象灿烂星空中的北斗,为人们指引着方向。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他提出这个问题正是哲学的基本命题。因为刚刚发生在他身上的这些事引发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在他的人生中诸事顺逆的时候,他是不会考虑到这个问题的,那时他看到的只是人生的光亮面,那时的生活无疑是美好的,而现在,突如其来的这场悲剧迫使他正视生活阴暗的一面和人性丑陋的一面。 可以说,哈姆雷特对人生中阴暗的那一面还是有比较深刻的了解的。过去他对这一切只是视而不见而已。如今残酷的现实迫使他面对这一切。他预感到,自己已经被不可避免的拖入到一个悲剧的命运中。如果他父亲真是被害死的,那么为父报仇就成了他一生中不可推卸的使命。而他的敌人又是当今的国王,要想杀死他,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无论多么困难,杀父之仇是不能不报的,而他当前的任务是要想出一个巧妙的办法来核实他的叔父是否杀害了他的父亲。阴谋,暗算与残杀,这些是违背哈姆雷特善良纯真的本性的,但又是他复仇的使命所必须的。处在人生中花样年华的哈姆雷特背上了沉重的复仇使命,心中整日充满仇恨,使他内心阴暗而沉重,他陷入了无法自拔的痛苦的深渊。 对于死亡的“重重的顾虑使我们全变成了懦夫,决心的赤热的光彩,被审慎的思维盖上了一层灰色,伟大的事业在这一种考虑之下,也会逆流而退的。失去了行动的意义”。哈姆雷特在生死问题上的疑惑也预示着他在未来复仇行动上的犹豫不决,放过了一个轻而易举的复仇机会。那仅仅因为在复仇祈祷的时候,杀死他有可能使他进入天堂,那就太便宜了他。 这一段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了他对人生无法解答的根本问题哲理的思考,这个问题可以说对整个人类,都具有普遍的意义。

97 评论

南宫亦忆

一部人类心灵咏唱出的伟大史诗,崇高和卑下、可怕和可笑、英雄和丑角的奇妙的混合,完成于1601年的《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最高成就。哈姆雷特是一个刻画得极为成功的艺术形象,他像我们每一个人一样真实,但又要比我们伟大。哈姆雷特在我心目中始终是一个英雄,一个充满了悲剧美的英雄。悲剧具有一种深刻的美,悲剧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它不只是为了赢得人们一滴同情的眼泪,而是要通过悲剧产生、发展、结局的整个过程唤起人们对生命意义的严肃思索。莎士比亚所塑造的哈姆雷特这一艺术形象及其性格特点,正是遵循了悲剧艺术的特征,从而使哈姆雷特的塑造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哈姆雷特》这一不朽剧作中,始终存在着善良与邪恶等一系列激烈的矛盾冲突。哈姆雷特作为该剧的主要角色,他的命运不可避免地处于这激烈矛盾冲突的漩涡之中。身为王子的哈姆雷特被莎翁塑造为生命之美的典型,他年轻英俊,坚毅勇敢,热爱自己的国家,热爱自己的父王和母后,有着心爱的恋人奥菲莉娅,可以说,他的生命正处于人生最美好的时刻。然而,这美好的生命时光瞬息之间又消失了,他是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环境之中呢?我们看到,当时的丹麦宫廷一片混乱,老王奇怪地驾崩,王后改嫁新王,国外敌军压境,国内群情激愤、一触即发,而宫中却在通宵达旦地酗酒取乐,这一切,都在哈姆雷特年轻美好的生命中投下了巨大的阴影,从而使他郁郁寡欢,认为人间不过是“一个荒芜不治的花园,长满了恶毒的莠草”,这些已经为王子年轻的生命注入了悲剧的因素。随着老王鬼魂的出现,宫廷内幕的揭开,谋杀罪行的暴露,王子心中烈火的燃起,悲剧的帷幕拉开了……面对阴险奸诈的新王,哈姆雷特开始了孤身复仇的行动:为了复仇,他失手杀死了恋人的父亲;为了复仇,他佯装疯狂失去了深爱的情人;为了复仇,他对软弱的母亲冷言相向;为了复仇,他忍受着失去友情的痛苦。最后,在一场血淋淋的宫廷决斗中,他虽然杀死了阴险狡诈的新王,但自己的生命也结束在这“牢狱”般的宫廷中。鲁迅曾经说过:“悲剧就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哈姆雷特作为一个深受广大群众爱戴的王子,他身上具备整顿局势、治理国家、报仇雪恨的能力。然而面对着以阴险奸诈的新王为代表的强大的封建势力,作为一个资产阶级人文主义者,他始终把这种和人民紧密相连的事业看做个人的仇恨而孤军奋战,因此,他的悲剧既是真善美与邪恶力量相冲突的悲剧,也是一个人文主义者时代的悲剧。《哈姆雷特》这部巨作给我的力量与思索是巨大而无穷的……

106 评论

注册不太麻烦

哈姆雷特是原本是一位养尊处优的王子,他的性格弱点又是什么呢》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aaa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哈姆雷特的性格弱点之一:软弱战士 哈姆雷特是一位养尊处优的王子,面对父亲被毒杀,母亲被占有,王位被窃取,国家被觊觎的家仇国恨,哈姆雷特有强烈的复仇愿望。哈姆雷特就是用这种坚毅坚决的方式表达自己复仇的坚定信念。哈姆雷特对杀死仇人这一看似简单而且有足够的能力完成的举动却表现出了常人无法理解的忧郁、疑虑情绪。他本来有绝好的机会动手了结克劳狄斯,但由于这种情绪使得复仇计划功亏一篑。当他遇到克劳狄斯在为自己的罪孽祈祷时,这是个复仇的绝佳机会,然而他复仇的想法只是一闪而过,接着他就转入了关于时机的思考。于是,哈姆雷特的复仇变成了一场思想斗争,一方面是不共戴天的杀父之仇及父亲亡魂的声声追讨,另一方面是对生命价值的严肃思考,使得哈姆雷特在这二者之间苦苦徘徊。 哈姆雷特的复仇计划就演绎成了一次痛苦的思想突围,在这个突围的过程中,哈姆雷特不断地看到社会的黑暗,力图融入黑暗的社会中,用敌人同样的手段对付敌人。但是,道德与正义做着本能的抵抗,在这种针锋相对的思想冲突中,哈姆雷特进行着艰难的蜕变与抉择。对于哈姆雷特的犹豫,并不难理解,哈姆雷特之所以身负重任又踌躇不前,是因为他本身软弱的关系,他可以忧郁,延宕,但完全是在事情未清楚之前,真相昭告天下之后,他还是无所作为,只是选择用语言复仇。哈姆雷特被复仇的意念苦苦煎熬,却迟迟不行动。他陷在自己的思考中无法自拔,想复仇,要复仇,却一再犹豫,这不得不归于他的软弱,无法实施行动,所以受着思想的苦苦煎熬。 哈姆雷特的性格弱点之二:逞强战士 哈姆雷特是青年王子,他对生活充满了热爱,他也爱朋友,爱下级。他对一般人民都十分亲切,和臣民的谈话并不高高在上。在他接受了父亲亡魂交给他的复仇任务后,哈姆雷特明白自己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封建势力很强大的时代,他的敌人又是一个无比奸诈、善于笼络臣下的国王,就算消灭了克劳狄斯,也是不算报了仇的,人民还是会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只有联合人民群众,奋起反抗,才能战胜敌人。但是,把人民发动起来反抗,会牺牲许多无辜的生命。 哈姆雷特天生热爱和谐、幸福、美丽,一般人民也是如此,这次不能和平建设,和平生活,必须进行流血斗争,在善良的人民看来是不得已的,哈姆雷特在两方面的急剧转换里,一时脱口而出,说了一声“真糟”或“倒霉”,他一下子感觉到天翻地覆了,自己碰上了扭转乾坤的责任,他也意识到责任重大。他不希望臣民流血牺牲,所以在得知事情的真相后,他觉得自己作为王子,有责任也有义务保护臣民,更有能力把他们拯救出来。他虽然为人民所爱戴,而且从人民所受的那些苦难的体会里感染了一种斗争力量,却始终没有像莱阿替斯一样要人民跟他一致行动,可以说,他没有找到达到理想的道路。 哈姆雷特的性格弱点之三:宿命战士 哈姆雷特因其一再踌躇和延宕为父报仇而备受争议。作为人文主义者,他面临着理想破灭的严酷事实不是要“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而是裹足不前,错失良机,反而被克劳狄斯抓住他误杀波洛涅斯的机会,把他遣往英格兰。在对现实的彷徨无计中,哈姆雷特的思想中渐渐产生宿命成分。在种种场合之中,“命运”的作用似乎越来越重要。从哈姆雷特的话中,观众与读者可以感觉到哈姆雷特的变化:从当初雄心勃勃要奋力抗击人世间的丑恶,到静等命运的安排。因为他认为无论人类怎样辛苦图谋,其结果是早已有一种冥冥中的力量把它布置好了。这样的消极态度一直延续到最后,以致最后他与以克劳狄斯为首的敌对势力同归于尽。 哈姆雷特的性格是复杂的。他的性格中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首先,哈姆雷特只是一个小说人物,所以他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一个时代的缩影。哈姆雷特作为一个王公子弟,虽然接受了一些新的思想,但封建落后的思想仍如影随形,哈姆雷特性格中的弱点,其实是这两种思想的碰撞。其次,作为一朵皇族的花朵,哈姆雷特的确足够优秀,然而他还是上演了一出“青年人的悲剧”,年轻气盛,封建势力太过强大,单靠他一个人孤军奋战,是战胜不了的。再次,他性格上还存在一个极大的弱点:他潜在的宿命观在最关键的时候暴露出来,他完全把生死托付给了上帝,导致最后悲剧的发生。 哈姆雷特的性格论文: 《浅析哈姆雷特的性格》 摘要 本文对哈姆雷特的性格作了分析探讨。哈姆雷特本身是个热情乐观的青年,对生活、人类满怀热爱和信心,但是世事多变,父王的意外死亡,母亲的改嫁,王位的丢失使他忧郁,多疑,优柔寡断,嫉恶如仇,性格上出现了矛盾,从而造成了他的悲剧人生。 关键词 哈姆雷特;性格;忧郁; 矛盾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经典之作也是世界戏剧的典范。它取材于十二世纪末丹麦王子为父复仇的 故事 。戏剧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生动鲜明、独白精彩绝伦。哈姆雷特富有理想,热情勇敢,敏锐机智,胸襟开阔,嫉恶如仇,他忧郁,优柔寡断,多疑,性格上出现了勇敢与软弱,谨慎与急躁,善良与残忍,爱情忠贞与怀疑的矛盾。莎士比亚说"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哈姆雷特这一形象性格的复杂性,一直是评论界争论的中心。笔者认为哈姆雷特的复杂性格是由他所面临的内外冲突造成,既有软弱性又有坚强性。 1 忧郁与多疑 哈姆雷特,崇尚自由平等,亲近人民,对人类抱有美好的希望。他"对生活感到满足和幸福,因为现实还没有和他的理想背道而驰。"他肯定人世生活、赞美世界、渴望真挚的友谊、追求时尚的爱情。正是他前期的这种美好的理想般的生活,使他在突然面对不幸时显出异常的困惑、抑郁、思想混乱。 崇拜的父王的突然死去,贞洁的母亲匆匆改嫁篡夺王位的叔父,使他对世界产生怀疑。对逝去父王的缅怀,对母亲下嫁的愤恨,对叔叔粗鄙庸俗的蔑视,对自己前途未卜的忧虑,这一切使他愁容满面,郁郁寡欢。而更令他气愤的是父亲的鬼魂向他昭示的真相:叔父谋杀父王。国王是专制王朝的代表,报仇不仅是个人问题,还是关系到整个国家,整个社会的问题。他希望用人文主义思想改造社会,但面对残酷黑暗的现实,他只凭自己孤军奋战,因此患上时代的忧郁症。忧郁是哈姆雷特的主要特征,也是他性格的关键。现实环境、生活变故在他身上留下深深的烙印和伤痕,使他敏感多思的心灵不能负荷,忧郁彰显了他高贵的心灵和高尚的品格。 理想和现实的强烈反差,让他开始怀疑到"人",怀疑到"女人",怀疑到社会,怀疑到人生。他用怀疑的眼光去审视周围的一切:人性的虚伪、世态的炎凉、天道的不公。他先是怀疑鬼魂不是父王显灵,而是一个要引诱他犯罪的魔鬼,待到通过演戏证实鬼魂所说一切属实,叔父正是谋害父王的真凶之后,他又错过了一个大好时机。"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是默默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官吏的横暴和费尽辛勤所换来的小人的鄙视,还是挺身而起,反抗人世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扫清·父死母嫁,奸邪当道,国内一片黑暗。好朋友罗森克兰背叛了友谊成为奸王的走狗,自己的爱人奥菲丽亚也成了落后势力的俘虏和工具,使得他性格多疑。到处是不公正,官吏横行,这又使得他愤恨。 2 优柔寡断与嫉恶如仇 哈姆雷特的父亲的鬼魂交付给他复仇的责任,他深爱他的父亲,并发誓报仇。但是,他却一再拖延,是在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以后才完成复仇的事业。哈姆雷特为什么拖延· 哈姆雷特敏于思索却拙于行动,他在没有切实可行的办法之前,只会冥思苦想。从思考到行动他需要一个比常人更为复杂的过程。踌躇难决之下,因一时找不到复仇的时机,而使得他苦闷彷徨,拖延迟疑,但当时机到来时,他的优柔寡断使得复仇计划一次次功亏一篑。 哈姆雷特用宣誓表达着自己复仇的坚定信念,同时他对报仇举动却表现出了犹豫。他本来有好几次杀死仇人的绝佳机会,但在疑虑重重下,一次次耽搁了报仇的有利时机。叔父因良心受到煎熬而跪地祈祷,哈姆雷特此时本可以拔剑将其刺死,但他却顾虑重重,复仇的想法只是一闪而过,接着他就转入了时机价值的思考。于是,哈姆雷特复仇变成了一场思想斗争。他在报杀父之仇和对生命价值思考这二者之间苦苦的徘徊,过多的思虑反而使他失去了采取行动的勇气。 哈姆雷特在报仇中不断的看到社会的黑暗,力图让自己融入这种灰暗的世界中去,用敌人同样的手段来对付敌人。他气愤于母亲的朝三暮四,对叔父的奢侈以及国家的陋习,他都表现得痛心疾首,他向往光明,痛恨邪恶,将所有的国仇家恨都绑在自己一个人身上,忍受所有苦难,不断挣扎前进。"啊,从今以后,我的头脑里只许有流血的念头!" 残忍在血液里沸腾、卤莽支配着理智。强烈的悲伤和复仇的愿望对哈姆雷特的性格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3 坚贞与怀疑 思想单纯的奥菲利亚是哈姆雷特深爱的姑娘,他曾经给她写过 情书 ,送过礼物,有过许多热辣辣的爱情表白,正大光明地向这位纯洁美丽的少女求过爱。他决定报仇以后,觉得爱情和他的责任格格不入,他故意对姑娘冷酷无情,可是他有时仍情不自禁地思念起可爱的欧菲莉亚,好心的姑娘认为王子的冷漠绝非他的本意。在责任和爱情中间,哈姆雷特放弃了对奥菲利亚的爱。 母亲的改嫁让哈姆雷特震惊难过,对坚贞的爱情产生怀疑。他不禁感叹"脆弱啊,你的名字就是女人!"他深爱自己的母亲,他认为母亲的改嫁是对爱情背叛,母亲的解释,是为了掩藏丑陋和恐惧的灵魂;但他宁愿"用利剑一般的词语刺伤她的心",也"不愿伤了她的一根发毛"。 正是由于母亲改嫁,他才无法再相信女人、相信爱情。 性格决定命运。哈姆雷特的悲剧性格决定了他的悲剧命运。在矛盾的性格之下,他被复仇的意念苦苦煎熬,复仇成了他生命的全部。而这一切,导致他对懦弱的母亲冷语相向,对心爱女子视而不见,导致他最终落入仇人的圈套。最后,复仇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可是一切都无法挽回。 笔者眼中的哈姆雷特忧郁,优柔寡断,多疑,嫉恶如仇,怯懦与勇敢,自私与高尚,对爱情忠贞与怀疑多种性格并存,但如此多的矛盾统一于他身上,却出奇地完美与和谐。也正因这矛盾,才使哈姆雷特的形象如此丰满。 猜你喜欢: 1. 《哈姆雷特》读书笔记 2. 哈姆雷特读书心得体会 3. 哈姆雷特读书笔记摘抄 4. 哈姆雷特读书笔记 5. 世界名著哈姆雷特读书心得体会

253 评论

相关问答

  • 哈姆雷特悲剧的成因毕业论文

    第一个原因,权力的争夺。作为丹麦的王子,哈姆雷特是一个处于中心权力地位的人。 但是由于父亲的意外去世,这个理所当然的王子地位受到了明显的动摇,直到其叔父克劳迪斯

    zjxlhzyt虹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学术论文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说:“戏剧就是这个东西,我会抓住国王的良知”是什么意思? 有一个显而易见的答案……然后又有一个强制性的(肮脏的)莎士比亚的答案。 明显的答案 哈姆雷特是

    薇枫1988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哈姆雷特论文开题报告

    哈姆雷特是原本是一位养尊处优的王子,他的性格弱点又是什么呢》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aaa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哈姆雷特的性格弱点之一:软弱战士 哈姆雷特

    美食大卡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哈姆雷特论文英文参考文献

    英美文学是英国人民和美国人民长期以来创造性地使用英语语言的产物,是对时代生活的审美表现。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美文学类论文 范文 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

    秋秋花花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哈姆雷特英语论文参考文献英语

    Hamlet and Ophelia, by Dante Gabriel RossettiPrince Hamlet is the main character

    爱妃朕累了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