嘻嘻哈哈喽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社/杂志简介《白血病.淋巴瘤》Journal of Leukemia & Lymphoma(月刊)曾用刊名:山西白血病;白血病,1992年创刊,以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为主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专业的学术期刊。办刊宗旨:反映血液系统恶性肿瘤领域的科研成果及学术动态,临床与基础并举,但侧重于临床;普及与提高兼顾,但侧重于提高。为从事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基础研究与临床诊治的工作者提供交流经验、沟通信息的园地。读者对象为中高级医务工作者。白血病淋巴瘤收录情况/影响因子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维普网、万方数据库、知网数据库、化学文摘(网络版)、哥白尼索引、文摘与引文数据库、医学文摘、剑桥科学文摘、剑桥科学文摘社ProQeust数据库收录1、数据:MARC数据、DC数据2、图书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3、影响因子:截止2014年万方: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546截止2014年知网:复合影响因子:;综合影响因子:、白血病.淋巴瘤杂志荣誉:Caj-cd规范获奖期刊山西省一级期刊山西省优秀医学期刊白血病淋巴瘤栏目设置论著、实验研究、临床研究、调查报告、计座、综述、专论、短篇及个案报告。白血病淋巴瘤编辑部/杂志社投稿须知1.来稿务求数据可信,论点鲜明,层次清楚,文字精练,打印清晰或书写工整。论著、综述、讲座一般不超过4000字,临床研究类不超过3000字,短篇及个案报告不超过1500字(含图、表及参考文献)。2.凡论著文稿必须附有中英文摘要,摘要采用结构式,要求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要素齐全,以200字~300字为宜,各部分冠以相应的标题;英文摘要与中文对应。英文摘要(需打印稿)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名及邮编。临床研究要求附200字以内中文结构式摘要1份,综述、讲座类需附指示性摘要。3.每篇文稿应标注3个~8个中英文关键词,请尽可能选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MesH词表》上的主题词。中译名按《汉语主题词表》及《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或最新版《英汉医学词汇》标注,主要的自由词或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的重要术词,可作关键词标注。4.医学名词以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公布的专业医学名词为准,暂未公布者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中文药物名称应使用1995年版药典(定药物)或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辑的《药名词汇》(非法定药物)中的名称,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可用商品名。5.文中提到的动植物、药品、试剂、仪器等必须说明来源、规格、批号及生产厂家。6.计量单位:按国务院文件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及导出单位,并以单位符号表示,具体使用参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出版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第3版)》一书。7.凡用简单文字可说明者尽量不用图表,同一数据不可用文字、图和表重复表述。每幅图(表)均应冠有图序、图(表)题。说明性资料应置于图(表)下方、图题上方注释中,并在注释中标明图(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表格采用三线表,如遇有合计或统计学处理行(如t值、P值等)则加辅助线;表中数据要求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一般按标准差的1/3确定有效位数。线条图应用墨笔绘于白纸上,高宽比例约为5∶7。照片图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并在背面注明图号、作者姓名、上下方向等。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图中文字应排字,不用手写体。8.数字用法执行GB/T15835-1995《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计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小数点前或后超过3位数字时,每3位分节,组间空1/4汉字空。如:“5,,7”应写成“”。但序数词和年份、页数、部队番号、仪表型号、标准号不分节。百分数的范围和偏差,前一个数的百分号不能省略,如:15%~85%不能写成15~85%,(±)%不能表示为±。附带尺寸单位的数值相乘,按下列格式书写:4cm×3cm×5cm,而不写成4×3×5cm3,幂次相同的参数范围,前一个参数的幂次不能省略,如:3×109~5×109不能写成3~5×109。但可写成(3~5)×109。
我是漂亮小小妞
小儿急性白血病合并医院感染分析.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1999,9(4):218~219急性白血病和淋巴瘤化疗前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观察. 中华儿科杂志, 1999,37(6): 371~372去甲氧柔红霉素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 白血病.淋巴瘤. 2001,10(5):306~307小儿急性白血病骨髓MRI表现的观察. 实用癌症杂志.能2001,16(6):665~666MDM2、p53基因及其蛋白质与恶性肿瘤. 白血病. 淋巴瘤, 2003,12(6):280-282血红蛋白和血红蛋白病. 广西科技出版社,第一版, 2003 (参编)儿童原发性结外淋巴瘤31例分析. 临床儿科杂志,2004,22(7):482儿童急性白血病细胞周期蛋白D1表达的研究. 中国小儿血液,2004,9(6):250-252MDM2的表达与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关系的研究. 中华儿科杂志,2004,42(12):928~931儿童急性白血病细胞周期蛋白D3、E的表达.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5,20(5):286-288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细胞周期蛋白D1表达与儿童急性白血病关系研究. 临床儿科杂志,2005,23(5):286-288细胞周期蛋白D1、D3、E的表达与儿童急性白血病关系的研究.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23(1): 58-60鼠双微体2、p16、p53蛋白表达与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关系.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6, 21(15):1004-1005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MDM2和p53蛋白表达的研究. 白血病..淋巴瘤, 2006, 15(4):252-254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IL-8含量测定及评价.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23(5): 761-762儿童急性白血病survivin基因表达及临床意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6, 16(17):2647-2650儿童急性白血病生存素和细胞周期素B1基因表达.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6, 27(2):2179-2182儿童急性白血病乳酸脱氢酶的临床研究. 临床荟萃, 2006,(21):785儿童急性白血病survivin、cyclin D1基因的表达. 临床儿科杂志, 2007,25(7):570-573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天津科技出版社, 第三版, 2007 (参编)P73基因及其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研究进展.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8, 5(2):99-101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研究进展.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8, 23(3):237-240小儿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28例临床分析.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2008, 13(2):75-76
黄金哇塞赛
màn xìng lín bā xì bāo bái xuè bìng (chū zhěn )lín chuáng lù jìng (2019nián bǎn )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初诊)临床路径(2019年版)》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于2019年12月2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有关病种临床路径(2019年版)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9〕933号)印发,供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参考使用。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有关病种临床路径(2019年版)的通知
国卫办医函〔2019〕93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
为进一步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我委组织对19个学科有关病种的临床路径进行了修订,形成了224个病种临床路径(2019年版)。现印发给你们(可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医政医管栏目),供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参考使用。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2019年12月29日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初诊)临床路径(2019年版)
第一诊断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ICD10:)
根据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工作组(cwCLL)及国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工作组(iwCLL)制定的标准,包括: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8年版)(中华血液学杂志,2018,39:353358.); 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中华血液学杂志,2018,39:359365.);
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indications for treatment, response asses *** ent and supportive management of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Blood,2018,131:27452760.)。
主要诊断依据有
1.外周血B淋巴细胞持续≥5×109/L。
2.外周血涂片特征性的表现为小的、形态成熟的淋巴细胞显著增多,其细胞质少、核致密、核仁不明显、染色质部分聚集,并易见涂抹细胞;外周血淋巴细胞中不典型淋巴细胞及幼稚淋巴细胞<55%(典型CLL,后者比例<10%,≥10%~<55%时为伴幼稚淋巴细胞增多的CLL)。
3.免疫分型:膜表面Ig弱阳性,呈к或λ单克隆轻链型;CD5、CD19、CD23、CD43阳性;CD20、CD22弱阳性;FMC7、CD10阴性;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yclin D1、SOX11阴性,LEF1阳性。根据流式细胞术检测的免疫表型积分(表1),典型CLL积分在4~5分,0~2分可排除CLL,而3分者需要排除其他类型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
表1 诊断CLL的免疫表型积分系统
标记
积 分
1
0
CD5
阳性
阴性
CD23
阳性
阴性
FMC7
阴性
阳性
sIg
弱阳性
中等/强阳性
CD22/CD79b
弱阳性/阴性
中等/强阳性
根据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8年版)(中华血液学杂志,2018,
39:353358.)及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Small Lymphocytic Lymphoma,。
早期无症状的患者无需治疗,每2~3个月随访1次;进展期患者需要治疗。治疗指征有(至少满足以下1个条件)。
(1)进行性骨髓衰竭的证据,表现为贫血和(或)血小板减少进展或恶化。轻度的贫血或血小板减少而疾病无进展时可以观察。
(2)巨脾(左肋缘下>6cm)或进行性/有症状的脾大。
(3)巨块型淋巴结肿大(最长直径>10cm)或进行性/有症状的淋巴结肿大。
(4)进行性淋巴细胞增多,如2个月内增多>50%,或淋巴细胞倍增时间(LDT)<6个月。淋巴细胞计数≥30´109/L开始计算淋巴细胞倍增时间。
(5)自身免疫性贫血和(或)血小板减少对皮质类固醇或其他标准治疗反应不佳。
(6)至少存在下列一种疾病相关症状:①在以前6月内无明显原因的体重下降≥10%;②严重疲乏(如ECOG体能状态≥2;不能工作或不能进行常规活动);③无感染证据,发热>℃,≥2周;④无感染证据,夜间盗汗>1个月。
(7)有症状或影响功能的结外病灶(如皮肤、肾脏、肺脏、脊柱等),尤其对症治疗不能缓解时;或白细胞过高(如>200×109/L)导致淤滞症状。
(1)治疗药物:包括苯丁酸氮芥、环磷酰胺(CTX)、氟达拉滨(F)、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利妥昔单抗(R)、伊布替尼等药物。
(2)常用一线化疗方案:①苯丁酸氮芥单用方案:10mg/(m2·d),d1~7,每28天1个疗程。②苯丁酸氮芥联合利妥昔单抗方案:10 mg/(m2· d),d1~7,利妥昔单抗375mg/m2,d1;每28天1个疗程。③氟达拉滨单用:F 25mg/(m2·d),d1~5,每28天1疗程。④FR方案:F 25mg/(m2·d),d2~4,利妥昔单抗375mg/m2,d1;每28天1个疗程,第2疗程开始利妥昔单抗500mg/m2,d1,F剂量同前。⑤FC方案:F 25 mg/(m2·d),d1~3;CTX 250mg/(m2·d),d1~3,每28天1个疗程。⑥FCR方案:F 25mg/(m2·d),d2~4;CTX 250 mg/(m2·d),d2~4,利妥昔单抗375mg/m2,d1;每28天1个疗程,第2疗程开始利妥昔单抗500mg/m2,d1,FC剂量同前。⑦减低剂量的FCR方案:F 20mg/(m2·d),d1~3;CTX 150mg/(m2·d),其余同FCR方案。⑧大剂量甲泼尼龙±利妥昔单抗方案:甲泼尼龙 1g/(m2·d),d1~5,利妥昔单抗用法及用量同前,每28天1个疗程。⑨利妥昔单抗单用方案:利妥昔单抗375mg/m2,d1;每1~2周1个疗程。⑩伊布替尼 420mg/d,持续至疾病进展或不能耐受。
药物剂量根据患者情况可适当调整。
(1)并发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时,可依次选择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如泼尼松1mg/(kg·d);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IVIG g/(kg·d)×5d;同时在并发症控制前暂不应用氟达拉滨化疗;
(2)并发感染的治疗:根据感染部位、病原学检查或经验性选择抗菌药物治疗。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1)血常规及分类、尿常规、大便常规+隐血。
(2)外周血:免疫表型。
(3)肝肾功能、电解质、输血前检查、红细胞沉降率、血型、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筛查、心电图。
(4)影像学检查:X线胸片、腹部超声。
治疗前(如无治疗指征可以不做)需要进行的检查包括细胞遗传学(CpG *** 的染色体核型分析)/分子遗传学[荧光原位杂交(FISH)]、TP53基因突变、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IGHV)基因突变状态、β2微球蛋白。库姆斯试验(Coombs test)、骨髓形态及病理(包括免疫组织化学)、心脏超声、心肌酶谱、凝血功能、CT。
1.并发症治疗:反复感染者可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伴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或血小板减少症者,可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2.治疗:常用的药物为苯丁酸氮芥、氟达拉滨、环磷酰胺、糖皮质激素、利妥昔单抗、伊布替尼等。
1.一般情况良好。
2.无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1.治疗中或治疗后有感染、贫血、出血及其他合并症者,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并适当延长住院时间。
2.病情进展或合并严重并发症需要进行其他诊断和治疗者退出路径。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ICD10:)且具有治疗指征者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日:14天内
时间
住院第1天
住院第2天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 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 完成病历书写
□ 开实验室检查单
□ 对症支持治疗
□ 病情告知,必要时向患者家属告病重或病危通知,并签署病重或病危通知书
□ 患者家属签署各种必要的知情同意书
□ 上级医师查房
□ 完成入院检查
□ 继续对症支持治疗
□ 完成必要的相关科室会诊
□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等病历书写
□ 向患者及家属交待病情及其注意事项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 血液病护理常规
□ 二级护理
□ 饮食
□ 视病情通知病重或病危
□ 其他医嘱
临时医嘱
□ 血常规及分类、尿常规、大便常规+隐血
□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沉、凝血功能、血型、输血前检查、Coombs试验、心肌酶谱、β2微球蛋白
□ 乙肝二对半
□ X线胸片、心电图、腹部B超、心脏B超、增强CT
□ 输血(有指征时)等支持对症治疗
□ 其他医嘱
细化检查: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IGVH)突变状态、染色体核型分析、FISH 检测、基因突变选项
长期医嘱
□ 患者既往基础用药
□ 其他医嘱
临时医嘱
□ 骨髓穿刺和骨髓活检(必要时)
□ 骨髓形态学、病理、免疫组化(必要时)
□ 外周血免疫表型
□ 外周血细胞(CpG *** )/分子遗传学
□ 分子生物学检测TP53基因突变及IGHV突变状态
□ 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筛查
□ 输血(有指征时)
□ 其他医嘱
主要护理
工作
□ 介绍病房环境、设施和设备
□ 入院护理评估
□ 宣教
□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病情变异
记录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时间
住院第3~13天
住院第14天
(出院日)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 上级医师查房
□ 根据体检、各项检查结果和既往资料,进行鉴别诊断和确定诊断
□ 根据其他检查结果判断是否合并其他疾病
□ 开始治疗,需要化疗者家属签署化疗知情同意书
□ 保护重要脏器功能
□ 注意观察化疗药物的副作用,复查血常规、血生化、电解质等,并对症处理
□ 完成病程记录
□ 上级医师查房,进行评估,确定有无并发症情况,明确是否出院
□ 完成出院记录、病案首页、出院证明书等
□ 向患者交代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如:返院复诊的时间、地点,发生紧急情况时的处理等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视情况可第二天起开始治疗)
□ 苯丁酸氮芥单用或联合利妥昔单抗:10mg/(m2×d),d1~7;利妥昔单抗375~500mg/m2,d1
□ 利妥昔单抗单用:375~500mg/m2,d1
□ 氟达拉滨单用:F 25mg/(m2×d),d1~5
□ FC方案: F 25mg/(m2×d),d1~3;CTX 250mg/(m2×d),d1~3
□ FCR方案: FC同上;利妥昔单抗375~500mg/m2,d1
□ 减低剂量FCR: F 20mg/(m2×d),d1~3;CTX 150mg/(m2×d),d13;利妥昔单抗 375~500mg/m2,d1
□ 甲泼尼龙单用或联合利妥昔单抗:1g/(m2×d),d1~5; 利妥昔单抗375~500mg/m2,d1
□ 伊布替尼: 420mg/d
□ 重要脏器保护,堿化水化利尿等治疗
□ 必要时抗感染等支持治疗
□ 其他医嘱
临时医嘱
□ 复查血常规
□ 复查血生化、电解质
□ 输血(有指征时)
□ 对症支持
□ 其他医嘱
出院医嘱
□ 出院带药
□ 定期门诊随访
□ 监测血常规
主要
护理
工作
□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 心理与生活护理
□ 化疗期间嘱患者多饮水
□ 指导患者办理出院手续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019年版).doc
电视剧《人世间》热播,剧中的一众人物也掀起了观众的热烈讨论。与此同时,梁晓声的同名原著,也勾起了很多观众的兴趣。 都知道小说改编成电视剧多少都会进行情节改动的,
慢性白血病:是一种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系骨髓中各系列细胞呈慢 性弥漫性恶性增生并浸润全身各组织,增生的细胞常无明显的成熟障 碍。 • 根据细胞类型分为: 慢性粒
北大中文核心医学论文发表期刊推荐,如下: 1.中国老年学 2.实用医学 3.中国实用护理 4.山东医药 5.重庆医学
《三克镭》预习解析 ● 重点生字 陋:lòu 丑的,粗劣,不文明的:丑陋。粗陋。陋俗。狭小,简略:陋室。简陋。因陋就简。陋巷簟瓢(形容家境贫寒,生活清苦)。见识
血液保护是当今外科发展的必然要求,其目的是减少出血、少输血、不输血和输自体血,减少不必要的输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血液内科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