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131

谁来终结广场舞
首页 > 期刊论文 > 唐朝女子饰品研究论文或期刊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guoqingyi828

已采纳

由隋入唐,中国古代服装发展到全盛时期,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达,生产和纺织技术的进步,对外交往的频繁等促使服饰空前繁荣,服装款式、色彩、图案等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崭新局面,而这一时期的女子服饰,可谓中国服装中最为精彩的 篇章,其冠服之丰美华丽,妆饰之奇异纷繁,都令人目不暇接。大唐二百余年的女子服饰形象,可主要分为襦裙服、男装、胡服三种配套服饰。下面借助古籍诗画,分而述之。[编辑本段]一、襦裙服

256 评论

艳醉迷风

中国唐装文化“唐装”说法的由来,有些“出口转内销”的味道,外国人称“华人街”为“唐人街”,自然把中式服装叫做“唐装”了。“唐装”的称谓,其实源于海外。唐代盛期,声誉远及海外,以后海外各国因称中国人为“唐人”。《明史·外国真腊传》言:“唐人者,诸番(外国人)呼华人之称也。凡海外诸国尽然。”在美国、东南亚乃至欧洲的华人居住区,亦因而被称为“唐人街”,而华侨自称唐人,正由于自古以来唐朝是让中国人为之骄傲的朝代。把住唐人街的唐人穿的中国传统风格的服装称为“唐装”,不仅顺理成章,而且早就在海外成为惯称,成为国际公认的中国人的称号。在20世纪初,在当时“中西服装并行不悖”的社会大背景下,粤、港、澳一带同胞就是以“唐装”、“西装”来区别中西打扮的。在2001年的上海APEC会议上,中国作为东道主请前来参会的亚洲及太平洋经济体的领导人穿“唐装”,并由之而掀起祥和喜庆的“唐装”新潮,这不仅是清代以降的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而且是流行规律的必然,更是中国在国际大家庭中地位与风度的体现。现在大陆所称的“唐装”,基本上是清末的中式着装,据APEC会议各国元首所穿“唐装”的主要设计者余莺女士说,“唐装”应当是中式服装的通称。当初他们设计好服装后,大家一起讨论给这套服装起名,最后决定把这种服装命名为“唐装”。这主要是因为国外都称华人居住的地方为“唐人街”,那“唐人”穿的衣服自然就应该叫“唐装”了。这种所谓的“唐装”是由清代的马褂演变而来的,其款式结构有四大特点:一是立领,上衣前中心开口,立式领型:二是连袖,即袖子和衣服整体没有接缝,以平面裁剪为主;三是对襟,也可以是斜襟;四是直角扣,即盘扣,扣子由纽结和纽袢两部份组成。另外从面料来说,则主要使用织锦缎面料。“唐装”并不是唐代的服装。"幞头纱帽"和圆领袍衫"是唐代男子最主要的服饰。"幞头"是一种包头用的黑色布帛。唐代是 "撰头"盛行的时代,"幞头"的样式也富于变化,尤其是在唐武德初年至开元年间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幞头"的形制经历过几次较大的变化。唐代的男子服装主要是圆领袍衫。传统的冠冕衣裳,只是在隆重的场合,如祭祖天地、宗庙等时偶尔用之,其他则以"幞头袍衫"为尚。袍服的用途非常广泛,上至帝王,下至百官,礼见宴会均可穿着,甚至将其用作朝服。袍服的款式,各个时期不尽相同,早期的袍服的袖子多用大袖,但大袖对域外的民族来说,则不太适宜。因北地寒冷,不便采用大袖,而采取紧裹双臂的窄袖。随着南北风俗习惯的相互渗透,这种紧身、窄袖的袍服样式,也被汉族人民所接受,而且成为唐代袍服款式的代表。唐代妇女服装可归纳为三种类型:1、窄袖衫襦、长裙;2、胡服;3、女着男装。这三种不同特点的服装,构成了盛唐女装的主流。妇女衣胡服、着男装,更是盛唐的一大特点。现在的“唐装”是源自清代的传统和现代的结合品。它既吸取了清代以降传统服装富有文化韵味的款式和面料,同时又吸取了西式服装立体剪裁的优势,使源自清代的马褂又重新登上了时尚舞台。现在穿着的“唐装”已经进行了很多改良。比如现在的中式服装很少用连袖,因为连袖就等于服装没有肩部,也不能用垫后,那样肩部就不够美观:传统中式服装是不收腰的,女士穿着缺乏曲线美,现在的中式服装都改成收腰的了:过去的裙子下摆非常窄,走路只能迈碎步,现在把裙摆做大了,便于活动;还有像旗袍,传统的开襟特别高,现代人尽管比过去开放得多,但穿起来还是有点别扭,所以开襟就低多了。如今,“唐装”的面料已不再局限于织锦缎面料,真皮“唐装”已面市并开始在白领阶层慢慢流行开来。真皮与“唐装”的结合不仅保留了“唐装”原有的雍容华贵、富态休闲的韵味,同时皮质面料和制作工艺使“唐装”显得挺括。中式的“唐装”被赋予了一些西式特征,使“唐装”得以走出礼仪服装、节日服装的小空间,日常生活以及工作中都能穿,拓宽了“唐装”的穿着场合。一些事业有成,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的港澳台人士、归国人士,以及外籍人士是这类“唐装”的主要消费者。在中国经济处于上升时期的当前,“唐装”的兴盛似乎可以看做中华文明复兴的一种征兆。然而撇开它背后宏大的象征意义,“唐装”本身其实是一个颇模糊的概念,关于这个名词的内涵,时装界有多种表述,如“华服”、“中装”等。很多人对“唐装”的提法大惑不解:以中华之大,唐代以降,岂无装可穿?而“唐装”在文化领域则更是饱受置疑:中国人的衣服,为何要由外国习俗来命名,本非唐朝的服装,却因外国人称之为唐装,而中国人自己便人云亦云的也称唐装,岂不滑稽?其实,真正唐代人穿的长袍大袖,甚至离我们更近的明代袍服(两者其实是同一事物),并非不太可能重回流行。“长袍大袖”只是现代的人们对“古装” 的模糊认识(从夏商周时期一直到明末的传统中国人的穿着主体款式是“交领右衽,隐扣系带,褒襟广袖,峨冠博带”,其中,“褒襟广袖,峨冠博带”仅为礼服特征,而“交领右衽,隐扣系带”的特征则为礼服、常服所共有),也就是说,真正的唐装除了作为主体款式的礼服外,还有作为补充的“窄衣窄袖”的常服。这些服装自唐以来就有“汉服”或“汉装”的正式称谓(意为“汉民族的传统服装”或“汉族的民族服装”),经历将近四千年,一直自成体系,一脉相承,并深远影响了日本、朝鲜(韩国)、越南等周边国家,其中,日本的“和服”(汉服中的深衣款式),朝鲜(韩国)的“韩服”(汉服中的襦裙款式)便是汉服在这些国家的正常延续。真正的唐装的宽衣大袖的礼服更适合于祭祀、成人礼等庄重场合,而其“窄衣窄袖”的常服则更适合于劳动耕作及日常场合。随着自互联网发起,以都市青年白领阶层为骨干的“汉服复兴”运动的兴起,真正的唐装(汉服)在现代人们的视野中也并非“遥不可及”,源于外国人眼中的“唐人”而定义的“唐装”一词,正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置疑。特点:其实“唐装”,基本上是清末的中式着装,“唐装”说法的由来,也有些“出口转内销”的味道,外国人称“华人街”为“唐人街”,自然把中式服装叫做 “唐装”了。 “唐装”的称谓,其实源于海外。唐代盛期,声誉远及海外,以后海外各国因称中国人为“唐人”。《明史?外国真腊传》言:“唐人者,诸番(外国人)呼华人之称也。凡海外诸国尽然。”在美国、东南亚乃至欧洲的华人居住区,亦因而被称为“唐人街”,而华侨自称唐人,正由于自古以来唐朝是让中国人为之骄傲的朝代。把住唐人街的唐人穿的中国传统风格的服装称为“唐装”,不仅顺理成章,而且早就在海外成为惯称,成为国际公认的中国人的称号。在20世纪初,在当时“中西服装并行不悖”的社会大背景下,粤、港、澳一带同胞就是以“唐装”、“西装”来区别中西打扮的。在2001年的上海APEC会议上,中国作为东道主请前来参会的亚洲及太平洋经济体的领导人穿“唐装”,并由之而掀起祥和喜庆的“唐装”新潮,这不仅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而且是流行规律的必然,更是中国在国际大家庭中地位与风度的体现。唐装的源起时间离我们很近,因此比较容易重新融入我们的生活。比如说穿着唐装上衣,还可配以西裤、皮鞋,外面能罩风衣,里面衬高领衫……这种特质是唐装风云再起的文化层面以外的实用因素,但这个因素在流行中同样不可或缺。也就是因为这一点,真正唐代人穿的长袍大袖,甚或离我们更近的明代袍服,才基本上不太可能重回流行。它们的回归可能通过另一种形式,就是元素。据APEC会议各国元首所穿唐装的主要设计者余莺女士说,唐装应当是中式服装的通称,当初他们设计好服装后,大家一起讨论给这套服装起名,最后决定把这种服装命名为'唐装。这主要是因为国外都称华人居住的地方为'唐人街',那'唐人'穿的衣服自然就应该叫'唐装'了。另外,国外的一些华人也有称中式服装为 '唐装'的说法,所以唐装的取名也颇有国际化的味道。在如今唐装遍地都是的情况下,到底哪种服装才能称得上是唐装呢?其实,唐装是由清代的马褂演变而来的,其款式结构有四大特点:一是立领,上衣前中心开口,立式领型:二是连袖,即袖子和衣服整体没有接缝,以平面裁剪为主;三是对襟,也可以是斜襟;四是直角扣,即盘扣,扣子由纽结和纽袢两部份组成。另外从面料来说,则主要使用织锦缎面料。今天的唐装并不是唐代的服装。'幞头纱帽'和圆领袍衫'是唐代男子最主要的服饰。'幞头'是一种包头用的黑色布帛。唐代是 '撰头'盛行的时代,'幞头'的样式也富于变化,尤其是在唐武德初年至开元年间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幞头'的形制经历过几次较大的变化。唐代的男子服装主要是圆领袍衫。传统的冠冕衣裳,只是在隆重的场合,如祭祖天地、宗庙等时偶尔用之,其他则以'幞头袍衫'为尚。袍服的用途非常广泛,上至帝王,下至百官,礼见宴会均可穿着,甚至将其用作朝服。袍服的款式,各个时期不尽相同,早期的袍服的袖子多用大袖,但大袖对域外的民族来说,则不太适宜。因北地寒冷,不便采用大袖,而采取紧裹双臂的窄袖。随着南北风俗习惯的相互渗透,这种紧身、窄袖的袍服样式,也被汉族人民所接受,而且成为唐代袍服款式的代表。唐代女服变化万千,妇女服装可归纳为三种类型: 1、窄袖衫襦、长裙; 2、胡服; 3、女着男装。 这三种不同特点的服装,构成了盛唐女装的主流。妇女衣胡服、着男装,更是盛唐的一大特点。现在的唐装是传统和现代的结合品。它既吸取了传统服装富有文化韵味的款式和面料,同时又吸取了西式服装立体剪裁的优势,使古老的唐装重新登上了时尚舞台。现在穿着的唐装已经进行了很多改良。比如现在的中式服装很少用连袖,因为连袖就等于服装没有肩部,也不能用垫后,那样肩部就不够美观:传统中式服装是不收腰的,女士穿着缺乏曲线美,现在的中式服装都改成收腰的了:过去的裙子下摆非常窄,走路只能迈碎步,现在把裙摆做大了,便于活动;还有像旗袍,传统的开襟特别高,现代人尽管比过去开放得多,但穿起来还是有点别扭,所以开襟就低多了。如今,唐装的面料已不再局限于织锦缎面料,真皮唐装已面市并开始在白领阶层慢慢流行开来。真皮与唐装的结合不仅保留了唐装原有的雍容华贵、富态休闲的韵味,同时皮质面料和制作工艺使唐装显得挺括。中式的唐装被赋予了一些西式特征,使唐装得以走出礼仪服装、节日服装的小空间,日常生活以及工作中都能穿,拓宽了唐装的穿着场合。一些事业有成,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的港澳台人士、归国人士,以及外籍人士是这类唐装的主要消费者如今,“唐装”已成为中外人士不得不提的关键词。正如面对“可口可乐”兵临城下,“娃哈哈”打出“非常可乐,中国人自己的可乐”的大旗,激发起国人蓄积已久的民族情感,自从2001年APEC领导人身穿“唐装”亮相后,国人就掀起了“穿中国人自己的服装” 的万丈豪情。岂止中国人自己穿,它还成为大洋彼岸的西方人的时尚标签,据说上海长乐路的中装一条街上,经常能看到一些美国人东摸摸、西看看,心情急迫地到处问“有和布什总统穿的那件一样的吗?”北京的一些“唐装”经营者更是自豪地称:“‘唐装’不仅是中华民族服饰,它还要乘APEC的东风带动世界潮流了。” 在中国经济处于上升时期的当前,“唐装”的兴盛似乎可以看做中华文明复兴的一种征兆。然而撇开它背后宏大的象征意义,“唐装”本身其实是一个颇模糊的概念,关于这个名词的内涵�时装界有多种表述,如“华服”、“中装”等。很多人对“唐装”的提法大惑不解:以中华之大,唐代以降,岂无装可穿?其实“唐装”,基本上是清末的中式着装,“唐装”说法的由来,也有些“出口转内销”的味道,外国人称“华人街”为“唐人街”,自然把中式服装叫做“唐装” 了。这样算来,唐装的源起时间离我们很近,因此比较容易重新融入我们的生活。比如说穿着唐装上衣,还可配以西裤、皮鞋,外面能罩风衣,里面衬高领衫……这种特质是唐装风云再起的文化层面以外的实用因素,但这个因素在流行中同样不可或缺。也就是因为这一点,真正唐代人穿的长袍大袖,甚或离我们更近的明代袍服,才基本上不太可能重回流行。在巴洛克时期,法国成为欧洲的中心。路易十四的太阳王朝时期,巴洛克艺术达到了巅峰。其艺术特征可以形容为过分夸张的激情、过度渲染的富丽堂皇、高昂的气度和感人的情调、形式的对比性和特殊灵活性、强烈的装饰感和动势。巴洛克时期服装风格可分为两个时期—荷兰式服装和法国式服装 。荷兰式服装的特色为3L (蕾丝、皮革、长发)荷兰时期特征主要是领子。因为那是荷兰盛行的大的披在肩上带花边的方形领子。这种领子叫做拉巴领外衣特征是繁多装饰性强的排扣,同时裤子延长到膝盖,裤腿紧绷着大腿。下面是长袜。女人从这个时候开始不用裙撑,只有西班牙还延续老的传统。裙子常常要有三层套着穿,显起来,一层层的装饰花边。袖子也很有特点,一节节的箍得臃肿。上衣要么齐脖子的花边大领,要么完全坦露到胸口。到了1650年以后,法国风格开始兴起。也就是现在最常说的那种巴洛克风格。主要一点就是缎带的使用,大量的缎带,大量的花边。巴洛克服饰的特点:花边、缎带、长发和皮革的时代。历史上没有一个时期的男人像这个时候一般妩媚化。男装最大的特点就是大袖子花边了,带马刺的靴子也成了时髦,还有羽毛大帽子和佩剑。这个时候时兴马甲,很短很小,有点像西装背心 ,突出的就是内衣。被大量丝带重重捆扎的内衣。一个男人一件内衣需要100多米长的缎带装饰。这个时候出现长外套,开始没有领子,后来出现大领。从上到下密密麻麻的排扣,装饰极为华丽。外套的口子只扣上边几个,下面全是摆设用。后来下摆还加了衬垫使衣服下摆向外翘起来。巴洛克后期开始时兴领饰,把一块细布打摺围在脖子上,用花边缎带扣住。这就是领带的前身。巴洛克女装的特点是大量褶皱和花边。无数的花饰。上衣流行紧身胸衣,外面套无袖的短外衣,在腰部是成“V”字形收紧的。法国时期开始把领口挖深加宽,几乎露出胸部以上全部空间。领口边缘用花边镶嵌,或是系一小段丝绸打上花结。 衬衫肥大,袖子有长有短,都镶着大量花边,有时候袖子打成很多段,每段都镶嵌花边,非常华丽。外出时穿外套,披着暗色的斗篷,或是男人样式的长大衣。女装的基本款式:上身紧身,夸张后臀部。女装在自然上稍有夸张,利用繁多而褶裥、凌乱的花边饰带和炫目的大小花饰去塑造雍容华贵。拉夫领型或敞领,紧身胸衣,多层而庞大的裙子,外层的裙前中开及腰高衩并将裙角拉到后臀,形成内外裙的对比。这种装束展现出女子特有的性别魅力。这个时期女人的帽子和男人差不多,而且也流行带假发。后期最为流行的是芳丹发型。头上用纱制成多重褶皱,高高耸起。头巾也是普遍要戴的。二十世纪世纪九十年代的简约主义在现在已经成为历史,时下古典主义风潮渗透到时尚舞台的每个角落,饰品设计更是着重于极富装饰性的巴洛克风格。巴洛克服装风格复古情怀的浪漫婚纱也呈现出一派奢华风格。仿巴洛克的提胸和束腰,层层叠叠的裙摆,在细节上将繁复且精细的做工体现得淋漓尽致,再融合现代流行剪裁与时尚元素,像蝴蝶结、褶皱等,创造出亦古亦今的别样风格。大朵的花形头饰是婚纱中最显眼的配件,它可以遮盖整个头顶,也可以绽放于任一侧,令人叹为观止。论文现在查的很严吧,楼主自己好好写吧。。。。

145 评论

Smile丶燚

不戴头饰或者戴翡翠

218 评论

敏芳在上海

因为在唐朝的时候女子的地位还是比较高的,所以她们的帽子也会慢慢的发生变化,变得越来越时尚。

313 评论

susyweswes

关于唐朝服饰我没有专门的资料,你可以去看《旧唐书》的舆服志,舆服志里对唐代百官、命妇服饰有详尽描述。

183 评论

zhizhuo1986052

在中国历代的服饰艺术当中,最令人难以忘怀的是唐代妇女服饰艺术。唐代妇女服饰以其众多的款式、艳丽的色彩、创新的手法、典雅华美的独特风格,成为中国古代服装史中最为丰富、最为富丽雍容的一个篇章。它上承历史源头,下启后世之径道,和其它艺术共同创造了唐代灿烂辉煌的文化,在中国服装史乃至世界服装史上写下了令人惊叹的一笔。 唐代女装演变迅速、表现性强。在唐代三百多年的历史中,女装的种类较多,最流行的有“襦裙服”、“胡服”、“女着男装”三种配套服饰。 一 襦裙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出现,是中国古代中原女子的传统装束。唐代的“襦裙服”包括 :上着短襦或衫,下着裙,佩披帛,有时外套半臂。唐代妇女非常流行襦裙服这种配套打扮, 上身着窄小的襦,襦的领口造型各异,变化丰富,有鸡心领、圆领、方领、斜领等。到盛唐时又流行一种袒领,里面不穿内衣,把整个前胸都坦露出来,可见女性胸前的乳沟。这是中国服饰演变史上一种大胆的性感设计,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社会思想的开明以及时尚的开放,是唐代女性表现自身美的勇敢精神的体现,是中国封建社会妇女第一次在自由的空气中塑造自我形象的重要标志。所谓“粉胸半掩疑暗雪”、“胸前如雪脸如花”,就是咏叹这种开放袒露领子的造型。女子下身着长裙,裙的种类丰富多彩,于绚丽夺目、变化万千中又风格协调,充分表现出唐代繁丽而奢华的服饰风尚。裙腰提得极高至腋下,以绸带系扎,给人一种俏丽修长的感觉。当时女子以多幅面料制作的长裙为时尚,这种长裙有单色和多色之分,多色称为间色长裙或裥裙,裙色鲜艳,多中求异。颜色有朱绿、朱黄等相配,单色以红、紫、绿、黄、青以及白色为流行,其中以石榴红裙流行的时间最长。《燕京五月歌》中描写道:“石榴花发街欲焚,蟠枝屈朵皆崩云,千门万户买不尽,剩将儿女染红裙。” 盛唐时还流行百鸟裙,武则天的孙女、李显之女安乐公主衣着奢侈,在整个唐代都是空前绝后的。她命宫廷特制的百鸟裙,是将多种鸟类的羽毛捻成线,同丝一起织成面料而制成的裙子。其色泽艳丽、变化无常,正看为一色,反看又是一色,日光中一色,阴影中又是一色,且能呈现百鸟形态,可谓巧匠绝艺。这种裙当时价值百万,贵族妇女为追赶时尚竞相仿效,致使“山林奇禽异兽,搜山荡谷,扫地无遗”。它充分显示出古代时装的惊人感召力,同时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贵族妇女追求时尚的极端心理。中唐以后,胡文化之风让位于传统文化,裙子的形制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在裙裾加长、裙围加宽。盛唐时,女子流行丰腴饱满型,至中晚唐尤为如此。中晚唐妇女的服饰风格不仅没有趋于衰落,反而更加富丽堂皇、雍容华贵,女性多褶的宽裙十分流行。周的《簪花仕女图》便生动地描绘了这种宽大拖裾裙子的造型。 唐代女子还流行一种短袖衫,谓之“半臂”。半臂长及腰际,一般都用对襟,穿时在胸前系结,也有少数“套头衫”式的领口宽大,呈袒胸状。这种服饰最早可追溯到汉代。在魏晋南北朝期间,着半臂者并不多见,直到隋朝以后,穿半臂的妇女才逐渐增多。初唐时其流行到民间,成为一种常服。到了盛唐,在襦裙外罩一件“半臂”已成为一种时尚,同时还非常流行肩背上披一条帛巾,称“披帛”。以轻薄的纱罗裁制,上面印有各式印花图案,缠绕于双臂之间,走起路来,随着手臂的摆动而飘舞,使女性更增添了轻柔潇洒、风情万种的韵味。中国古代妇女服饰在隋唐之际形成的这种轻盈飘逸的风格,影响波及了后世几个朝代。 二 唐代女子最有特色的服饰要数胡服与女着男装,这是封建社会兴盛期服饰的一大特点,究其原因,一是社会的开放,女性着装的自由度很大 ;二是受西北民族及外来服装的影响 ;三是妇女猎奇和求异的着装心理的内在作用。胡服、女着男装这两种服装主要流行于初唐至盛唐时期,穿着者不分尊卑,有时还互为影响,或混穿于一身。 战国时赵武灵王提出的“胡服骑射”曾掀起我国最早的服装改革。自古以来,中原汉族的习俗就是好尚歌舞。自汉通西域至隋唐,通过丝绸之路带来的异国风俗和文化,再一次为胸怀博大的唐代人所接纳。特别是唐朝的首都长安,音乐舞蹈的兴盛达到高峰,除继承和发扬传统舞蹈外,西域的舞蹈也在唐王朝范围内迅速普及。上层社会的“好胡”之风引导了整个社会的审美潮流,这种风气一直蔓延到民间。而来自西域的乐舞,急转如风、威武雄健,还有赏心悦目的舞蹈服装,令唐代人耳目一新、大开眼界。“胡酒”、“胡舞”、“胡乐”、“胡服”成为当时盛极一时的长安风尚。胡舞在全国流行以后,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主要娱乐方式,百姓极力效仿胡人,以胡妆、胡服为美。中原女子穿的襦裙服也受胡文化的影响,形成了“襟袖窄小”的服饰特色。胡舞的流行及胡服的普及是影响唐代女子装束的重要因素,甚至使汉民族服饰在唐代表现出变异的特征,留下了深深的外来文化的印记。 胡服羼入中原,至唐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唐代的胡服已不是单纯的某一西北民族的服饰,而是广采众多北方民族服饰之长并融入了大量的西域、波斯、印度服饰文化的风格,是多种文化相互融合、兼容创新的典型实例。唐代的胡服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代表着唐代人吸收外来文化和生活习惯的变化。 胡服的主要特征是简洁、方便。如头戴锦绣浑脱帽,身穿翻领窄袖锦边袍,下穿条纹小口裤,脚穿透空软锦靴,腰间有若干条小带垂下,这种带子叫蹀躞带,原来也是北方游牧民族的装束。但在民间,特别是妇女中间,非常流行这种蹀躞带,只是省去了原来的“七事”,而改成了狭窄的有长有短的皮条作为服装的装饰,饰品的造型也颇具异邦色彩。这在西安乾县永乐公主墓出土的壁画、陶俑中有大量的反映。 唐代胡服面料和装饰图案具有中西合璧的纹饰特征。绣有希腊、罗马流行的忍冬纹,波斯的翼神兽、联珠纹,中西亚的骆驼、狮子等。唐代文化所吸收的外来优秀文化,大大丰富了服饰面料图案的种类,使服饰面料更具有时代气息及艺术感染力,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唐代社会文化的高度发展,也体现了唐代服饰兼收并蓄的一大特点,同时唐代女子穿着胡服所展示出的矫健骁勇的阳刚之美,为本来绚丽的唐代妇女服饰又增添了一笔浓艳的色彩。 三 妇女着男装是唐代社会兴盛期服装的另一大特点。这种装束先是流行于宫中,后逐渐普及到民间,深受广大女子的喜爱。头戴幞头、身穿圆领袍衫、脚穿皮靴,是唐代三百年来男子的装束。从唐初期阎立本的《步辇图》再到五代时期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不同时期的绘画联系起来,便可看出唐代三百余年间,上至皇帝、下到平民百姓男子都非常流行这种装束。这种着装意识对唐代女子也产生了一种渗透式的影响。唐代女子很喜欢穿一身典型男子服饰,跨马驰骋,从唐代画家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国》和周的《挥扇仕女图》中,便可看到女子着男装后于秀美俏丽之中又别具一股英俊倜傥的风度。 女着男装在中国封建社会是极为罕见的,儒家认为“男女不通衣服”。女子着男人的衣服被认为是不守妇道,而在天宝年间妇女着男装已不少见,表明了汉代以来儒家礼教对妇女的桎梏在某种程度上被打破了。同时,这也表现出唐代女子对新奇事物有一种极大的热情,在服饰上追求变化与创新,能大胆地穿戴男装、胡服来充分表现自我。同时她们又在发髻和面妆上争奇斗妍,把一个大唐社会妆扮得艳丽无比。这是唐代国力强盛、开放、发达、文明、博大、自由的必然结果。 唐代妇女服饰独步古今,服饰之绚丽多彩、丰美华丽,妆饰之奇异纷繁,举世闻名。它是历代妇女服饰中的佼佼者。我们从中可以深深感到浓烈的民族精神和极度的开创性意识,这是中国封建社会妇女第一次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展示自我形象的重要标志。这里没有矫揉造作之态,也没有扭捏矜持之姿,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充满朝气、自由的时代精神,令人振奋又使人心醉的唐代妇女服饰艺术。作为中华民族文化及其精神的载体,它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反映出唐代文化的多元性、兼容性和独特性,仍是今天中国乃至世界各国服装设计师创作的源泉。

199 评论

相关问答

  • 唐朝女子饰品研究论文或期刊

    由隋入唐,中国古代服装发展到全盛时期,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达,生产和纺织技术的进步,对外交往的频繁等促使服饰空前繁荣,服装款式、色彩、图案等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崭

    谁来终结广场舞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唐朝古代服饰研究论文

    由隋入唐,中国古代服装发展到全盛时期,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达,生产和纺织技术的进步,对外交往的频繁等促使服饰空前繁荣,服装款式、色彩、图案等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崭

    王小若1127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大唐女子服饰论文参考文献

    唐朝女子一般是穿胡服,大袖衫是胡服的一种,所有的衣服这些都是属于胡服.

    JIE杰高升 7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朝代服饰特点研究论文

    中国古代服饰的总体特点是:以长、整、宽为主,重视神韵而略形体,有等级制度和礼仪性,体现儒家及天人合一等思想的影响。秦汉两朝服装凝重,唐代由于中原地区与外来民族文

    baby晴晴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唐朝服饰文化论文开题报告

    楼主要拿这个去糊弄教授吗?这个还是自己写比较好,唐装,可具体写女子服装很特色,体现唐朝的开放风气。只要抓住一点写就可以了。小论文嘛,不要太广,太泛。

    maggiemouse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