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叶草2011
红楼梦》这部千古传奇,一经问世,便广为流传,文人学者乃至普通读者都对《红楼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每以论红、评红为时尚,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红楼梦学术论文,大家快来跟我一起欣赏吧。
试论《红楼梦》
【摘要】《红楼梦》这部千古传奇,一经问世,便广为流传,文人学者乃至普通读者都对《红楼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每以论红、评红为时尚,它以一部小说成就了一门学问——“红学”。本文对主要红学派别进行了综合概括,并针对索隐派、考证派的谬误进行了分析,明确提出《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不是传记,也不是 历史。作为文学作品的研究,重在研究作品本身,重在研究它的思想文化内涵、 艺术成就,而不是去探佚、猜谜或毫无意义的考证。
【关键词】《红楼梦》研究;索隐;考证;思想内涵;艺术成就
《红楼梦》一经问世就引起了文人学士的极大兴趣,研究、评论《红楼梦》开始盛行,点评是研究《红楼梦》的最早形式,点评者人数众多,点评者旨趣也不尽相同,其中最重要最神秘的是脂砚斋,其点评已成为《红楼梦》的一部分,是研究《红楼梦》不可或缺的极为重要的资料。至光绪年间,关于《红楼梦》的研究已成为显学,随着《红楼梦》的广泛流传,对《红楼梦》的研究日益 发展。“清末的民族主义思潮,激励着索隐红学的兴盛,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民族与 科学精神,激励着新红学的诞生……1954年由毛泽东亲自介入并领导的批俞运动,使得红学的显学地位达到空前的显赫状态。此后,学者、作家、艺术家、学生乃至普通读者都以论红、评红为时尚”。
1 《红楼梦》研究之红学派别
《红楼梦》它以一部小说成就了一门学问即“红学”。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去研究《红楼梦》,产生了不同的红学派别:
索隐派
顺治董鄂妃故事说。王梦阮、沈瓶庵的《红楼梦索隐》,说《红楼梦》“全为清世祖与董鄂妃而作,兼及当时的诸名王奇女”。并且说董鄂妃是秦淮名妓董小宛,本是明末名士冒辟疆的爱妾,后来清兵南下把她掠夺了去,送到北京,得到了清世祖的宠爱,封为贵妃,后来董妃夭亡,清世祖非常悲痛,就跑到五台山做了和尚,遂以为宝玉即清世祖顺治帝,黛玉即是董小宛。
民族主义小说,影康熙朝 政治状况说。蔡元培的《石头记索隐》认为:“《石头记》者,清康熙朝政治小说也,作者持民族主义甚挚,书中本事,在吊明之亡,揭清之失,而尤于汉族名士仕清者,寓痛惜之意,当时既虑触文网,又欲别开生面,特于事本之上,加以数层障幕,使读者有‘横看成岭侧成峰’之状况。”主张贾宝玉即为康熙帝废太子胤礽,金陵十二钗为拟清初江南之名士。书中“红”字多影“朱”字,“贾”字为斥伪朝。
历史小说,影康熙诸皇子争储说。寿鹏飞《红楼梦本事辨证》认为:以余所闻,则《红楼梦》一书……,与其谓为政治小说,毋宁谓为历史小说,不如迳谓为康熙季年宫闱秘史之为确也,盖是书所隐括者,明为康熙诸皇子争储事,只以事涉宫闱,多所顾忌,故隐约吞吐,加以障幕,而细按事实,皆有可证。
明珠家事说。陈康祺《郎潜纪闻》、钱静方《红楼梦考》认为:《红楼梦》一书即记故相明珠家事,宝玉即纳兰成德,成德乃康熙朝宰相明珠之子,金陵十二钗,皆纳兰侍卫所奉为上客者也。
金陵张侯家事说。周春《红楼梦随笔.》认为:“相传此书为纳兰太傅而作,余细观之,乃知非纳兰,而叙金陵张侯家事也。忆少时见《爵秩便览》,江宁有一等侯张谦(一说张勇),上元人,癸亥甲子间,听父老谈张侯家事,约略与此书相符,再证以《曝书亭集》、《池北偶谈》、《江宁通志》、《随园诗谈》、《张侯行述》诸书,遂决其无疑。”
考证派:曹雪芹自传说。胡适《红楼梦考证》,说《红楼梦》记的是曹雪芹的自叙传,贾政即是曹頫,宝玉即是曹雪芹。雪芹一生的事实,原是很合乎全书的故事的,作者在卷首自己也这样说:“因曾经历过一番幻梦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又云:“今日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当此则自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厌肥之日,背父兄 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以致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已告天下。”主张贾宝玉即曹雪芹缩影,书中事迹,乃备记其身历风月繁华之盛。考证派代表人物还有俞平伯、周汝昌、顾颉刚等。
新索隐派:“”结束,红学研究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红学也呈现出市场化、普及化、大众化、消费化的特点,各种新旧流派纷纷登场,其中最引人注目、在社会上不时引起轰动效应的是索隐红学。新索隐派的代表人物是霍国玲和刘心武。索隐红学与曹学合流成为这一时期索隐红学的新趋势。
雍正、曹雪芹、竺香玉故事说。霍国玲的《红楼解梦》将《红楼梦》索解为雍正与曹雪芹和香玉三人之间的故事:康熙朝,曹雪芹家三代四人袭任江宁织造之职,享尽荣华富贵,雍正即位后,不仅结束了曹家的富贵荣宠地位,而且在雍正六年抄了曹家,雍正八年宫中选秀女,又把曹雪芹倾心爱恋的竺香玉夺入宫中,纳作妃子,后封为皇后。为了抗议这种****,曹、竺二人合力将雍正毒死,最后香玉以身殉情。
曹雪芹家族参与皇权争斗说。《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索隐出的“本事”则是曹雪芹家族参与康、雍、乾三朝宫廷内部争夺皇权的故事:《红楼梦》中秦可卿的生活原型,就是康熙朝两立两废的太子胤礽的女儿。曹家与胤礽关系密切,为了潜在的政治资本,将废太子胤礽的女儿偷运出来,藏匿曹家,并隐瞒其身世。而曹家当选为王妃的女儿,即书中的元春,为了保护家族和自己的地位,向皇帝告发了“秦可卿”身世秘密,这位废太子的女儿只好上吊自尽。后来曹家又参与了谋刺乾隆的“弘皙逆案”,事败,王妃“贾元春”被缢杀,曹家遭到毁灭性打击。
除上述红学派别外,还有运用西方 哲学和文学理论对《红楼梦》的思想性、艺术性、主题、人物、语言等进行研究者,代表性作品,如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李长之的《红楼梦批判》、李辰冬的《红楼梦研究》、王昆仑的《红楼梦人物论》等等。
2 我对《红楼梦》研究之拙见
索隐派是《红楼梦》早期研究的主要派别,但他们既不讲究科学逻辑,也不尊重客观事实和材料,他们可以把事实和材料任意剪裁、组合使其成为符合自己主观需要的东西,甚至可以制造出事实和材料,以证明自己的主观猜测。他们用测字猜谜的方法,牵强附会地构想出人物和事件的某种关系。正如刘梦溪先生所说,索引派是“起于猜测,止于猜测,辗转相传,缺乏论证”。胡适先生认为,索隐红学属于“附会的红学”,其索隐工作是“猜笨谜”。王昆仑先生说:“《红楼梦》索引派不是从作品内容去说明作者的创作思想和人物故事的真实意义,偏要按照书中人名、故事、用字用语,穿凿附会,证明他是影射清初某些政治历史上的个别事实,或怀着善良的动机,力求说明作者以民族思想侧面宣传反对满清皇朝统治 中国,这虽然有一定程度的政治意义,可是毕竟武断的歪曲了作者自己的写作目的,抹杀了她的社会的艺术的价值。”
以胡适先生为代表的考证派,其实与索隐派没什么本质区别,二者都认为《红楼梦》作品中隐匿或如实记录着历史事件,企图从作品中还原出历史本事来,只不过索隐派提出了所谓“明珠家事说”,“顺治董鄂妃故事说”,而胡适提出了“曹雪芹家事说”罢了。黄乃秋先生认为:“胡君考证《红楼梦》,范围限于着者与本子,不容以史事附会书中之情节。”“然胡君虽以此律人,其自身之考证,顾仍未出此种谜学范围,如谓甄贾两宝玉即曹雪芹,甄贾两府即曹家,又谓两府之接驾,皆曹家事。”“其以不相干的零碎史事来附会《红楼梦》的情节”,与索隐派如出一辙,只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罢了。
文学创作要求的不是简单的记录生活,不是简单的生活真实,而是艺术的真实,艺术的真实不等于生活的真实,艺术的真实是作家认识生活、概括生活的产物,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在人们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是作家对生活真实进行选择、加工、提炼的结果,是通过艺术形象所反映出来的生活本质的真实,是生活真实的概括与升华,所以文学作品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它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李辰冬先生也说:“以创作家的惯例而论,他们的着作绝不是实际事物的抄写。”
在文学创作过程中,作家要塑造一个典型人物或安排一套故事,并不拘泥于生活真实,不一定仅仅根据一位模特或一件实在的事件照抄下来,他需要观察许多同类的人物和同类的故事。当他开始之时,可能是从一位模特或事件观察起,但久而久之,观察思考得多了,就会把原来真正的模特或事件忘记了,而只凝成为一个普遍的共性的典型人物或典型事件。所以对于一部伟大的作品的典型人物和故事,固然无从考证出其模特是谁,故事是哪一实事,即使作者自己恐怕也难于确凿的指出来。高尔基曾说:“文学者描写他所熟悉的商人、官吏或工人……如果作家从二十个至五十个,不,从几百个商人、官吏或工人每个人当中,抽出最特质的阶层特征——习惯、趣味、动作、信仰、言论等,而能够将他们统一在一个商人、官吏或工人身上,那么,作家就会由这样的手法而创造成典型。”鲁迅先生也曾说:“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到过,但决不全用这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到足以几乎完全发表我的意思为止。人物的模特也一样,没有专用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像这样,我们如何叫鲁迅先生能如实的指出他的“阿Q”或“孔乙己”的模特究竟是谁来呢?曹雪芹在下笔写《红楼梦》之前,他一定不知观察和研究过多少实在的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以及一切其他人物,然后才能产生他想象的笔下的人物,所以你现在想指出他们的生活原型是谁,那是徒劳无益的。
夫《红楼梦》者,小说也。他只是一本由许多素材综合而成的小说,而不是为一家一人作传,贾宝玉是许多贵公子性格所组成的典型,他代表着不热衷功名、贪图安乐、为祖母所宠爱的聪明温柔的贵族公子。这里面有纳兰容若、有和珅的公子玉宝,有其他我们所不知道的人物,也有部分是曹雪芹自己。这部混合体的伟大人情小说,目的只是寄托作者自己的出世的消极的愤慨,以及幻想的繁华梦。他是一本小说,一本利用各种材料和想象组织的小说,不是传记,也不是历史。所以李渔说:“凡阅传奇必考其事从何来,人居何地者,皆说之痴人,可以不答者也。”
不少研究者指出,“《红楼梦》只不过是一部小说”,“ 《红楼梦》首先是一部小说”,呼吁回归到《红楼梦》的文学价值上来,回归到《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和文化中地位研究,回归到作品的艺术分析,把《红楼梦》当小说来读。启功先生说:“我以为与其费劲炒作这种没有意义的发现,还不如好好读读《红楼梦》本身,体会一下书中丰富的内容。”如果抛开作品本身而去研究曹学、版本学、探佚学、脂学,去索隐作品影射谁,这是本末倒置,舍本而求末。离开了《红楼梦》这部小说,研究其它又有什么意义?研究曹雪芹及《红楼梦》版本对帮助作品的理解有一定作用,但没有弄清曹雪芹及其家族史,并不会影响《红楼梦》成为一部伟大作品,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由作品本身的成就所决定的。至于索隐是自传说、顺治董小宛故事说等,这原本偏离了小说的研究,这样的研究完全没有实际意义,对小说的研究也没有任何作用。如果研究某一部作品都要这么研究的话,那么“阿Q”是不是也要研究一下影射谁,“孙悟空”又是影射谁?吴俊升先生认为:“我们所以读此书,是因为艺术之美的欣赏,而此书美之所在,并不在乎勾心斗角,影射史事,而在乎即此人,即此事,写的入情入理,为深刻呈露的表现。所以读此书,只要就其本体欣赏,已便得其神髓,不必另下索隐的功夫。”
当然为满足公众对古典文学的娱乐需求,作为一种娱乐、消遣,就好像听故事,这种索隐也未尝不可,如刘心武先生的《揭秘红楼梦》。但这仅仅是一种娱乐,就好像“戏说”一样,不是学术研究,已偏离了学术研究的范围。
3 结语
《红楼梦》首先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他伟大就伟大在有深邃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鲜明的人物形象、复杂的结构、写实的手法、个性化的语言。作为文学作品的《红楼梦》,对它的研究应该重在研究作品的本身,重在研究它的思想意义、艺术成就、语言、结构、人物塑造、文化内涵等等。正如黄乃秋先生所说:“是故居今日而读《红楼梦》,首当体会其所表现之人生真理,如欢爱繁华之为梦幻,出世解脱之为究竟……。次当欣赏其所创造之幻境,如布局之完密,人物之敻绝,设境之奇妙,谈话之精美等。不此之务,而尚考证,舍本逐末,玩物丧志,于己徒劳,于人鲜益。”冯其庸先生也明确指出:“把《红楼梦》作为一部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社会内涵的文学作品小说来研究,而绝不是把它当做‘清宫秘史’或‘谜语大全’,文学就是文学。”
参考文献
[1] 吕启祥,林东海.《红楼梦研究稀见资料汇编》.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何安萍.《红楼梦研究ABC》.广州:花城出版社,2009
李长之,李辰冬.《李长之李辰冬点评红楼梦》.北京:团结出版社,2006
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启功.《启功给你讲红楼》.北京:中华书局,2007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红楼梦学术论文
默然回首千百度
《红楼梦论稿》(蒋和森)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书名:红楼梦论稿
作者:蒋和森
豆瓣评分: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1981-9
页数:422
内容简介:
《红楼梦》是小说,是作家的艺术创造,然而历史上的旧红学、新红学,它们共同的错误就是不承认《红楼梦》是文艺作品,这样就完全抹煞了它的杰出的艺术成就和深刻的社会意义。《论稿》则始终把《红楼梦》当作一部文艺创作,从作品的实际出发,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美学和文艺学理论,去揭示人物形象的典型特征,和他们所反映的社会历史内容,同时阐述了作家塑造这些人物的艺术手法。作者的注意力只是放在《红楼梦》本身,议论的根据也只是《红楼梦》本身。
作者简介:
蒋和森(1928-1996),江苏海安人。195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任新华社记者、《文艺报》编辑。1956年调至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从事古典文学研究工作。曾任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 学生时代曾发表新诗。五十年代开始发表《红楼梦》的研究论文,于1959年续集出版《红楼梦论稿》。论著将理性分析和美学鉴赏融为一体,论述细致透辟,有一种带着沉静的思索和对于作品的热爱的感表,同时也很有文学的意蕴和味道;由此形成独具一格的研究风范,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 此外,还著有《红楼梦概说》《红楼梦入门》,长篇历史小说《风萧萧》、《黄梅雨》等。
太阳西边出
《红楼梦》作为五千年中华文明史的代表性著作,一直是文学界和史学界的热点议题,红楼梦研究成为正式的学科。然而,《红楼梦》的作者到底是谁?却一直没有定论。
自从国学大师胡适考证认为《红楼梦》是曹雪芹所写之后,在长期范围内,曹雪芹撰写前八十回、高鹗续写后四十回,就几乎成为社会公认的结论。
但是,事实上,谜点和疑点重重,我们无法相信一个叫“曹雪芹”的人,居然除了《红楼梦》,没有在文学史上留下其它任何作品、活动和痕迹;也无法确定,一个没有被记载在曹氏家谱更没有后裔的曹雪芹是否存在?如果存在,根据红学家所考证的,曹雪芹在抄家去北京时只有虚岁5岁或虚岁14岁,那么,他能够了解和回忆起的奢华生活体验,又能有多少?!
记者在初中开始读红楼梦时,就一直困惑于书中所精细描述的人物衣着打扮,完全是明朝风格,根本不像是清朝,更不可能是清朝中叶的曹雪芹所闭目想象出来的,必须是来自生活日复一日的亲身经历!
直到记者于11月中旬踏上了南通的土地,由老友崔明华开车送往如皋,拜会了《新民晚报社区版●新如皋》的运营总监郝建荣与总编辑陆双,从他们口中得到了一个惊人的消息:《红楼梦》的真正作者不是曹雪芹,而是如皋文人冒辟疆!
冒辟疆是明末四大君子之一、复社的重要成员,曾经在国难关头与同仁发布《留都防乱公揭》,揭露和批判了阮大铖等阉党余孽。明亡后冒辟疆义不仕清,与董小宛归隐如皋水绘园,上演了经典的爱情故事。
这些都是为人熟知的,可是――冒辟疆就是《红楼梦》的作者?董小宛就是林黛玉的原型?!
不过,记者随后来到著名的水绘园探访考证,一下子就明白了,这《红楼梦》还真的可能是冒辟疆写的!
因为水绘园的设计,几乎就是大观园的设计原型;而水绘园加上冒家的东府西府,与《红楼梦》里面大观园加上荣国府宁国府,都是独一无二的“两府一园”格局!全国没有第二个地方是这样的建筑设计!
更让人诧异的,是冒辟疆居然是个“石痴”,水绘园里面有几处石头砌成的假山!临死之前还惦记着石头!而《红楼梦》这本巨著,当初的第一个名称是《石头记》!里面更设计了一块顽石,化成通灵宝玉!上个世纪初,吴昌硕先生却得到了这块有冒辟疆印记的宝玉!
至于董小宛,不仅与林黛玉一样,来自苏州,擅长写诗作画,更是古代十大美食家之一,许多美食已经流传下来,很有可能成为《红楼梦》里面诸多美食的灵感来源!
当记者来到冒辟疆与董小宛居室,看到了董小宛的画像,第一感觉就是和《红楼梦》里面林黛玉的绣像也太像了!叫她“颦儿”怕也不为过!
随后,记者电话采访了提出“《红楼梦》的真正作者是冒辟疆”这一惊人论点的冒廉泉先生,更是得到了许多证据,慢慢形成了一个证据链,将《红楼梦》的作者指向了冒辟疆!
电话专访冒廉泉,证据指向冒辟疆
记者:您好,我是杭州生活周刊的记者黄金秋,听说您写作了文章,提出了《红楼梦》的作者是冒辟疆而不是北京那个“曹雪芹”的观点?
冒廉泉:是的。
记者:可以不可以先请教一下您与冒辟疆的家族关系?是不是冒辟疆的后代?
冒廉泉:我姓冒,也住如皋,但我不是冒辟疆的后代!我是如皋冒家第一代冒致中的第20代后裔,而冒辟疆是第12代后裔,我们只有一个共同的第一代祖先。
记者:根据您的专业领域和工作经验来说,应该是一个很严谨的人,为什么会提出这样一个有争议的观点?
冒廉泉:我是初中时期开始看《红楼梦》,开始是全面接受胡适和俞平伯他们的观点,但是,慢慢地,我发现曹雪芹不一定存在,可能只是个“化名”而已,即使真有,也不可能写出《红楼梦》,因为里面有太多的如皋土话!退休后,我有了一点时间,去甘肃省、上海市和如皋市的图书馆档案馆,去研究资料,仔细比对冒辟疆的经历,考证曹雪芹的身份,就更加坚信《红楼梦》只能是冒辟疆所著!
冒廉泉访谈:冒辟疆著作《红楼梦》
《红楼梦》开头就说:“作者自云: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L去,……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说起?说来虽近荒唐……”
《红楼梦》是“梦幻”,是“假雨村言”,但我们可以确认的,它具有自传性质。
《红楼梦》第二回贾雨村长篇大套的议论世间男女:“……若生于诗书清贫之族,则为逸士高人……如前之许由、陶潜、阮藉……石曼卿、柳耆卿、秦少游,近日倪云林、唐伯虎、祝枝山……”。
文中如前之“许由……秦少游”等都是明代之前文学家、诗人。而“近日之倪云林、唐伯虎、祝枝山”都是明代文学家、诗人。
胡适考证的生於清中期的曹雪芹(约1715―约1763)会把魏晋、唐宋元时期指为“如前”,但不会把距他一二百多年前的元明代(公元1369年――1644年)说成“近日”。
只有明代或明末清初时代人才能把元代、明代视为近日!
而据浙江土a然教授研究,《红楼梦》前八十回中所出现的《豪宴》、《乞巧》、《仙缘》、《离魂》、《游园》、《惊梦》、《相约》、《相骂》、《刘二当衣》、《寄生草》、《妆疯》、《西厢记》、《牡丹亭》、《白蛇记》、《满床笏》、《南柯梦》、《负荆请罪》、《琵琶记》、《吃糠》、《荆钗记》、《琴挑》、《上寿》、《长生殿》等剧目,都是元代杂剧、明代和清初的传奇或杂剧,其中最晚出的《长生殿》创作完成于康熙二十七年。这就是说,《红楼梦》中涉及的戏剧,都是康熙中叶以前流行的戏剧,书中绝无1688年以后中晚期以及雍正、乾隆时期的任何剧目。《红楼梦》作者应是极其熟悉明末清初戏剧的文人,而出生清朝中期的北京“曹雪芹”做不到。
还有,《红楼梦》中的服饰、发型全部是明代的。我们看王熙凤“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U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缨络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玖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y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撤花洋绉裙”。如此过细的描写非亲目所见是写不出的。其他如宝玉、黛玉、宝钗、丫环、婆子、老爷、管家各式人等的服饰均有过细的叙述。《红楼梦》作者应生活在明末清初,亲眼看到过如此服饰,才能作出如此过细的服饰描写。
亲 你写了吗 写完能不能交流一下哈
我有《红楼梦》的论文,“曹雪芹不是《红楼梦》的作者”。
摘要:曹雪芹的《红楼梦》以委婉有致,从容细腻的笔调,塑造了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性格的人物形象,尤其对林黛玉人物形象的刻画,无不渗透着曹雪芹大量的心血。寄人篱下的林黛
纵观人类情恋的演变史,大体可分为史前情感史,古代情感史和现代情感史三个阶段。如果文学史正是人类情感史的一种反映再现,那么《红楼梦》一书在时代中的位置就更加清晰了
摘要:曹雪芹的《红楼梦》以委婉有致,从容细腻的笔调,塑造了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性格的人物形象,尤其对林黛玉人物形象的刻画,无不渗透着曹雪芹大量的心血。寄人篱下的林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