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el小芋头
1、中国古代诗歌的时间观2、魏晋文人的生命观念研究3、中国古代游历生活与文学发展4、晚清时期中国古代文学的现代性5、中国古代诗歌的叙事性6、中国古代小说的抒情性我觉得以上题目都非常好,很多我都想写,只是没有时间。可联系我。
五月mother
这是我在网上看到的一篇论文:在我国,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杜康是我人,尊称杜康为造酒的始祖。《说文解字 中部》里载有:“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传说他为中夏国王,生于公元前21世纪史。可见,如果说杜康发明酿酒,那是,4200年前的事了。晋代江统认为杜康不是造酒的始祖。他在《酒诰》中说:“酒之所兴,肇之上皇,成于帝女。”认为酒的起源更早,始于比杜康早1000年的黄帝,即在距今5000年前就发明了酿酒法。江统在《酒诰》中还说:“一为社康,有馊不尽,委以空桑,郁积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焉。”指出了杜康对“饭变酒”这一原始制酒工艺的重大发现,并进行改革,开始将生粮蒸熟后酿酒。西汉《战国策》中也载:“……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酣之。”他们都认为仪狄、杜康是技艺高超的酒师,而不是酒的发明者。来自中国茶酒信息网酒的发明比文字出现要早得多,所以酒的起源没有准确的年代记载。最初,人们叫它“猿酒”。古代山林果实盈野,猿猴采食野果为生。夏秋季节,硕果累累,它们将吃剩下的果实、果皮随便扔在岩洞石缝中。这些果实、果皮腐烂中,果皮的野生酵母菌使果实中的糖分,自然发酵,变成酒浆,这就是天然形成的果子酒。对此,《清稗类钞 奥西偶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述:“等乐府山中,猿猴极多,善采百花酿酒,樵子入山得其巢穴,其酒多至数石,饮之香美异常,曰猿猴酒。”如果根据猿猴也能酿酒的现象推断,那么,早在人类出现之前的类人猿阶段,就已经有了酒,只不过那是自然界的天生之物罢了。我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酒后诗百篇者有之,酒后狂呼而书法者有之,以酒交友者有之……这都是借酒抒发情感,礼仪应酬。而有文字记载,全面论述酿酒技术的著作,当推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了。来自中国茶酒信息网贾思勰,北魏孝文帝时齐郡益都(今寿光)人,农学家。任过高阳(今山东临淄北部)太守,曾在本地,又到今山西、河南、河北等地考察过农业,对农业生产有较深了解,坚持“食为政首”的主张,他不仅是封建官僚,还是经营农业的大地主,他经常下乡问农,共同研究农作物的种植和加工技术三。“今采捃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超自耕农,终于醯醢,资生之业,靡不毕书,号曰‘齐民要术'。”《齐民要术》总结了中国当时北方农业生产技术的成就,介绍了农作物的选种、浸种、施肥、轮作、储存等精耕细作的方法,传授了一些谷物、蔬菜、果树和林木栽培的经验,记述了家畜、家禽、鱼、蚕的饲养技术。从农副产品的加工、酿造到畜禽疫病的防治均有详细的论述。来自中国茶酒信息网《齐民要术》一书最初只在民间阅传录,到了北宋天圣年间官方才刊印颁发给劝农使者:指导农业生产。此后,辗转传抄刊印,版本多至20余种,并广为其它农书、杂著所援引。唐代此书传入日本,现今世界上已有20多种译本出版,不仅中国人研究它,而且国际上纷纷成立贾学研究机构,撰写论文,出版书籍,研究探讨它的科学价值。它卓越的科学内容,对当时和后世的农业生产都有深远的影响,不仅是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古代自然科学史上的一颗明珠。贾思勰的名字也随其著作影响的不断扩大而遐迩于天下,成为屈指可数的世界农学文化名人,被人们称为“农圣”。来自中国茶酒信息网《齐民要术》第七卷第六十四至六十七章,专门对酿酒技术作了详细论述:一为“造神曲并酒”;二为“白醪酒”;三为“笨曲饼酒”;四为“法酒”。四章共计一万余字,详细介绍了10多种制曲方法和40多种酿酒方法。尤其是制曲与发酵,在当时科学技术非常不发达的情况下,能掌握到十分准确的微生物生长时间,确实不易,可以说,他是当时有名的酿酒大师。北魏时期,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推动了酿酒业的发展。相传,贾思勰当时官家授田就达40多顷,加上原有的私田,其数量大得惊人,到处是庄园,地跨寿光、益县、据县和巨洋水(弥河)两岸,在这片土地上有大大小小的酿酒作坊,他经常出入其中,收集、传播酿酒的技术和经验。来自中国茶酒信息网古人说:“曲为酒之骨,水为酒之血”。来自中国茶酒信息网贾思勰是记述造曲酿酒的第一人。他不仅详尽地记述了造曲的用料、用水、粉碎、卫生、发酵时间等过程,而且更为有趣的是在《齐民要术》中贾思勰收集了一篇民间造曲时祈褥用的《祝曲文》,现录如下:来自中国茶酒信息网“东方青帝土公,青帝威神;南方赤帝上公,赤帝威神;西方白帝土公、白帝威神;北方黑帝土公,黑帝威神;中央黄帝土公,黄帝威神。某年月、某日辰,朔日,敬启五方五土之神,以辩疆界,须建立五王,各布封境。酒脯之荐,以相祈请,愿垂神力,勤鉴所愿,使虫类绝踪,穴虫潜影,衣色锦布,或蔚或炳,芳越椒熏,味超和鼎。饮利君子,既醉即逞,惠彼小人,亦恭亦静。敬告再三,格言斯整。神之听之,辐应自冥。人愿天为,希从毕永。急急如律令。祝三遍,各再拜。”来自中国茶酒信息网古人对造曲酿酒极为重视,为能造出好酒,祈请神灵多多保佑,可见所造之曲,名之为“神曲”的缘由了。来自中国茶酒信息网“名酒必有有佳泉“。贾思勰在《齐民要求》中论述酿酒用水时说:“河水第一好,远河者,取极甘井水,小咸则不佳。”据《寿光县志》介绍,寿光最大的河流是弥河,纵贯县境南北,将全县水系分为东西两部分。弥河以西为小清河水系,弥河以东为弥河水系。弥河古称巨洋水,远源出自临朐县沂山西麓,流经临朐、青州、入寿光境内。看来贾思勰所说的河水实际上奶大成分是山泉水,至于井水也是地表层的河流渗滤水。侯镇和东埠两处粮食酒基地均座落在弥河东岸。 考古工作者在寿光境内发现了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北辛文化、岳石文化等遗址140多处,出土了大量的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等时期的陶壶、陶飘、铜壶、铜瓢等文物,它们都是当时盛酒、饮酒的器具,证明当时寿光大地上已有酿酒作坊。来自中国茶酒信息网千百年来,贾思勰的酿酒技术通过他的《齐民要术》不仅传遍了寿光、齐鲁大地,而且在中国及世界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对酿酒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寿光历代都有名酒饮誉华夏,引来无数文人学士和达官贵人品尝,成为朝廷的贡品。清代,寿光侯镇(现山东寿光齐民思酒业有限责任公司粮食酒生产基地)街有十余家私人酒坊,以高梁作原料,麦曲发酵,用蒸馏法酿制白酒,闻名遐迩。清朝康熙皇帝出巡至此地,地方官以上等好酒奉献。康熙皇帝闻此酒,窖香浓郁,饮之甘洌,绵甜沁心、爽口,回味无穷,精神倍增,龙心大悦,赞曰:“酒气冲天,飞鸟闻香变,糟粕落地,鱼儿闻味成龙,大快朕心,好酒!好酒!”此后每年都以此酒进京上贡。来自中国茶酒信息网清朝来年,战乱频起,民不聊生寿,光酿酒业大为萧条,但当地人民没有丢掉贾氏的酿酒技术,反而技艺越来越精湛,直到1945年寿光解放前,在侯镇保存下来了几处酒坊。如:洪元、李全、四合成、公盛、太源、太源恒、福玉成、钟聚等私人酒坊。1945年6月,由渤海军区第三军分区后勤处、县工商局联合以上私人酒组成康盛酒厂,这就是现在山东寿光齐民思酒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成为当时山东的四大酒镇之一。1950年定名为山东侯镇酿酒厂,1962年改称山东省寿光县侯镇酒厂,为县属国营企业,1976年改为寿光县酒厂。当时生产的“侯镇白干”、“寿春香”白酒誉满全国,至今人们还回味无穷。
pollyshen206
以下古代文学论文题目供你参考1 《诗经》分类研究(情诗、思妇诗、离别诗等)2 先秦诸子文研究(《论语》、《庄子》、《孟子》、先秦寓言等)3 屈原与楚辞研究(生平、悲剧成因、作品辨伪、思想与艺术等)4 中国文学批评史专家专著专论研究5 亡国之音哀以思——论李煜词6 柳永词的雅和俗7 论柳永对苏轼词的影响8 苏轼的人品与词风9 李清照前后期词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10 苏轼、辛弃疾豪放词风的比较11 论秦观词的艺术特色12 论黄庭坚的瘦硬诗风13 《三国演义》和历史文学创作问题14 《水浒传》主题辨析15 汤显祖戏曲观的研究16 《聊斋志异》爱情题材论17 《红楼梦》主要人物形象论18 简论中唐多情传奇19 从李贺诗看其“鬼才”之名20 简论李商隐的咏史诗21 李商隐的“无题诗”的艺术特色22 简论中唐多情传奇23 李煜词评价之我见24 试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25 豪放大师苏轼的婉约词26 论关汉卿喜剧之“双璧”《救风尘》与《望江亭》27 古典长篇小说名著(任选一部)中的女性艺术形象试论28 《三言》中爱情作品的反封建倾向29 《红楼梦》中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试论30 《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的女性悲剧31 谈影视剧中历史题材作品的时代精神与当代意识32 论《三国演义》塑造诸葛亮的艺术经验33 论《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艺术特色34 论《西游记》的孙悟空形象35 论《牡丹亭》的杜丽娘形象36 论“三言二拍”表现的市民生活特色37 论《桃花扇》的李香君形象38 论《桃花扇》的结构艺术39 论《儒林外史》对八股科举制的批判40 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41 论论李汝珍的《镜花缘》42 论二晏词43 论苏轼的散文特色44 论陆游晚年的思想和诗歌创作45 从林逋的咏梅诗到姜夔咏梅诗46 辛弃疾词与南宋理学的关系47 论元杂剧中的包公形象48 论《西厢记》中张生的形象49 论元杂剧中的李逵形象50 贾谊论51 《史记》人物传记所体现审美情趣52 《史记》人物传记中人物形象分析53 汉乐府诗分析54 陶渊明的人格和诗风55 南北朝乐府民歌艺术风格比较56 正始文学与建安文学异同论57 论曹植诗歌的整体风格58 魏晋隐士与魏晋文学59 《世说新语》刻画人物60 魏晋南北朝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61 陶渊明与谢灵运诗歌比较62 《西厢记》的传播63 元杂剧的题目正名64 元刊本杂剧中的角色问题65 《窦娥冤》的悲剧特征66 三国演义的成书问题67 《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68 牡丹亭》的传播69 《红楼梦》中改名问题70 石头传说与贾宝玉形象71 石头传说与孙悟空形象72 传奇戏的文人化问题73 戏曲的案头化研究74 商人形象在明清小说的变化及意义75 《桃花扇》中的女性问题76 李白诗中的仙、侠精神。77 论辛词的英雄情节78 论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特色79 论辛弃疾的“以文为词”80 论韩愈的“以文为诗”。81 “清空骚雅”、“幽韵冷香”的白石词。82 关于白居易《新乐府的评价83 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形象84 韩愈散文的艺术风格85 元散曲的艺术风格86 柳宗元的寓言创作87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88 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89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90 论杜牧的七言绝句91 论归有光的散文92 论李商隐的无题诗93 《牡丹亭》的艺术成就94 西蜀词与南唐词之比较95 论《西游记》的诙谐风格96 欧阳修词的艺术风格97 《金瓶梅》人物论98 欧阳修散文的情韵美99 “三言”“二拍”中经商题材的时代特色100 王安石后期的诗歌101 论纳兰性德词102 苏轼词的主导风格103 《桃花扇》人物论104 秦观词的婉约风格105 《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106 《红楼梦》的悲剧精神107 论易安体108 论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109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110 论晴雯形象的人性内涵111 论林黛玉的人生悲剧112 关汉卿性格浅析113 王维诗中的禅趣114 浅析王熙凤的理家才能115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116 试析《红楼梦》人物——惜春117 浅谈《莺莺传》的写情艺术118 论《窦娥冤》的艺术特色119 论苏轼元佑时期的创作特点120 浅论范进中举121 浅论林黛玉的性格122 苏轼词浅析123 浅析古人交友之道及现实意义124 浅析陶渊明的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125 论陶渊明的矛盾思想126 浅谈陶渊明的出仕与归隐127 浅议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128 浅谈王维诗中的禅趣129 杜甫诗浅论130 论李贺诗歌的色彩表现艺术131 论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的艺术特色132 论苏轼的“以诗为词”133 论晴雯134 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风变化135 薛宝钗形象塑造浅析136 论李白的山水诗137 《诗经》宴饮诗与礼乐文化精神研究138 陶渊明与鸟(酒、自然等)139 王熙凤形象浅论140 浅析辛弃疾词中的豪壮之气141 论稼轩词的爱国主义精神142 浅析唐代诗人笔下的闺怨诗143 浅谈《金瓶梅》的讽刺艺术144 浅论李贺的诗风及成因145 浅谈陶渊明的人生价值观念146 浅析薛宝钗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147 浅论王维诗中的禅趣148 浅析鲁智深形象149 论李白诗歌的创作风格150 浅论苏轼诗中的自然美151 浅论杜甫的诗歌艺术成就152 平儿形象分析153 浅析大历诗风154 浅论魏延的性格悲剧155 浅论李清照词“别是一家”的思想156 论范成大的田园诗157 论陆游作品中爱国思想的一贯性158 中国古代洪水神话考论159 《诗经》燕飨诗的场面描写160 《离骚》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塑造161 《战国策》中策士言辞的抒情化特征162 《庄子》中的畸人描写及其思想蕴涵163 论《诗经》中的婚恋诗164 《左传》中行人引诗分析165 《孟子》文章的论辩技巧166 《庄子》寓言的场景描写167 宋玉赋试论168 贾谊政论文的策士风范169 司马相如赋的现实政治企向170 论《史记》中下层人物的描写171 汉乐府民歌的讽谕特征172 论蔡邕的碑体文173 曹植诗风的衍变174 潘岳哀诔文的创作特色175 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176 梁园文人群体的辞赋创作177 汉武帝时期赋家考论178 《史记》人物合传的结构安排179 《古诗十九首》中的人生思考180 邺下文人的游宴活动与游宴诗创作181 阮籍咏怀诗的抒情特征182 左思咏史诗的咏怀特质183 谢灵运山水诗的摹象特点184 宫体诗的女性描写185 论《文选》对诗的分类186 论南宋雅词187 《世说新语》的语言风格188 陈子昂的诗歌理论与诗歌创作189 王维诗中的禅趣190 论杜甫安史之乱时期的诗歌创作191 论盛唐时期绝句的特色192 论柳宗元的山水游记193 论李商隐诗歌的朦胧美194 岑参边塞诗初探195 论李白的梦诗196 论白居易的感伤诗197 韩孟诗派的艺术追求198 晚唐苦吟派诗人的创作心态199 论中唐传奇的创作特色200 试论西昆体的艺术风格201 论欧阳修记体文的创作特色202 论苏轼诗203 论陆游的爱国诗204 论辛弃疾词对清词的影响205 李清照词的艺术个性206 柳永词的语言特点207 苏轼对词境的开拓208 贺铸词的艺术个性209 论诚斋体210 宋末逸民诗初探211 王安石散文的写作风格212 论关汉卿的喜剧创作213 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214 论《倩女离魂》的艺术特点215 《高祖还乡》的讽刺艺术216 《水浒传》的忠义观217 《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218 猪八戒形象分析219 论唐僧与孙悟空的矛盾冲突220 公安派的小品文创作221 《金瓶梅》的家庭生活描写222 《西厢记》的继承与创新223 《琵琶记》悲剧意蕴分析224 元代少数民族诗人的诗歌创作225 论词在元明时期的衰落226 宋江形象分析227 《牡丹亭》的浪漫主义特色228 论西门庆形象的文化警示意义229 “三言”“二拍”中的风尘女性230 李贽“童心说”的文学价值231 论《西游记》的成书232 清初历史剧兴盛原因初探233 明清才子佳人小说的叙事模式234 《聊斋志异》中的书生形象235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236 大观园的文化意义237 《红楼梦》的梦幻描写及其意义238 《长生殿》的爱情观239 《桃花扇》的结构艺术240 《儒林外史》的批判意识241 论贾宝玉的人生悲剧242 论清诗的宗唐宗宋之争243 论桐城义法244 张飞、李逵形象塑造比较245 花间词的艺术成就246 《红楼梦》中的丫环群象247 论魏晋散文的骈俪化倾向248 论归有光的散文创作249 论清词中兴250 论晚唐的怀古咏史诗251 论常州词派的词学思想252 论《史记》对后世小说创作的影响253 宋代豪放词的艺术风格254 论明清小说题材的嬗变255 《文心雕龙》对创作构思的分析256 严羽《沧浪诗话》以禅喻诗分析257 道家虚静说对古代诗歌创作论的影响
生活在当代社会的中国都会认同这样一个信念:崇尚民主与法制。这既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应有之义,也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主题,依法行使政治权利,依法履行政治性
学术堂整理了一部分古代文学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中国古代文学传播方式及其影响略论智慧的启迪:浅谈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现代价值武则天的人格与重要人际关系考论中国三大
按照实用文写作的要求:可以写成 “关于…的报告”“关于暑期社会实践的报告” 最简单的写法就是这样另外,站长团上有产品团购,便宜有保证
我有一本书电子版的 《数学的美》吴振奎 写的,次数比较系统介绍数学美。徐利治先生的书也不错 我的毕业论文题目是:数学奇异美现在正在写着呢。不要忘记给我加分
古代文学不仅成就了一代代文人雅士,也缔造了中国五千年璀璨的文明史;不仅有着极高的文学欣赏价值,历代政治家、文学家、哲学家乃至普通人还源源不断地从中吸取营养,提高